特殊学生教育论文(共9篇)
1.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篇一
聋教育的萌芽与产生
1550年意大利内科医生卡尔丹诺对聋哑病因做了研究,世界聋人教育奠基人;
16世纪末,西班牙传教士庞塞尝试用普通教学法对聋童进行教育;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使用言语手指形式进行教育,著《论声音的实质和教聋人说话的艺术》,有人称其为另一个真正意义的聋人教育专家;
阿曼(瑞、荷)(1669-1724年):聋童口语教学的奠基人,对德国聋童教育影响甚大,在荷兰从事过聋童教育,强调利用口语教聋童说话的原则,著有《说话的聋哑人》、《聋人的朋友》、《普通手语》等书;
约翰·瓦利斯(1616-1703)17世纪英国聋教育的先驱之一,对聋教育进行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英国皇家协会会员、音乐家、牧师威廉·霍尔德(1616-1698)也是英国聋童教育的先驱之一,曾用手指字母教聋童说话。
177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世界上第一所聋校,标志着特殊教育的产生,莱佩被称为手语教学体系鼻祖。
1778年德国人海尼克在莱比锡聋校创立了纯口语教学体系,他被称为口语教学体系创始人;
1864年美国加劳德特在华盛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聋人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所聋人高等学府;
1888年美国建立了聋童幼儿园;
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最早以聋教育为代表产生。
弱智教育的萌芽与产生
法国精神病医生皮内尔第一个区别精神病和智力落后 ;
法国人伊塔德受洛克、卢梭先进思想影响,对野男孩维克多进行教育开创了训练弱智人之先河 ; 在特殊教育史上,伊塔德是有目的、系统地教育综合残疾与智力低下儿童的第一人。他提出了阶段性的教育目标,根据独创性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有计划的尝试。这一尝试可以说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雏形。在实验中,伊塔德始终坚信,即使是智力严重低下的人,通过适当的训练也能使其身心机能的水平有所提高。这种乐观主义信念对后人是极大的鼓舞。面对野孩的桀骜不驯和野蛮状态,他以惊人的恒心、毅力、耐心及忘我的工作,努力闯出了一条新路。伊塔德的这种特殊教育精神成为特殊教育的宝贵遗产,他也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特殊教育之父”的伟大荣誉。
1837年谢根在巴黎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弱智教育学校。
庞塞的特殊教育思想:庞塞·德·利昂(Pedro Ponce de Leon),(1520-1584),西班牙人,原本是一位修士,在马德里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修道院建立了一所聋童学校,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聋童教师”。庞塞是第一位成功的特殊教育家,人类在1578年有了真正意义的残疾人教育。庞塞主要教育聋童学习口语,他的学生全是能雇得起私人家庭教师富裕贵族的聋孩子。一些聋童在他的教育下,学会了西班牙文、数学甚至占星术。在教育聋童的过程中庞塞也利用手指和手势帮助聋童学习,这些手势可能是后来字母手指语的早期渊源。庞塞大胆对聋童进行教育,他的教育成果改变了15世纪前人们认为聋人头脑简单、聋人不可教育以及不能被基督挽救的落后观念,开创了聋童教育的先河。
洪仁玕的特殊教育思想:
洪仁玕(1822年-1864年)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王于提出要借鉴西方的特殊教育经验对我国的残疾人实施教养或教育:“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这是有史以来,中国政治家第一次在施政纲领中
明确提出兴办特殊教育的主张’对于中国的 特殊教育而言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遗憾的是,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这一政策并未及展开和实施。然而,《资政新篇》中所提及的特殊教育思想及举措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价值,它是中国的政治家系统思考残疾人教育的思想总结,蕴藏着公平、公正的朴素人文精神和相对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是近代国人系统思考和开展特殊教育的肇始之作。
郑观应的特殊教育思想:
晚清时期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实业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也是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郑观应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出发,逐渐形成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他阐述了关于教育改良的思想,其中也提到了他的特殊教育观。郑观应强调一种新式教育,在新式教育中不论贫富,男女儿童从小就应该接受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否则其父母就会获罪。他十分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包括盲人、聋哑人、孤儿及罪童等。他非常赞赏德国在教育上的处理方法,不仅不论男女贫富,从小就得一律入学,甚至“更有农政院,训警院、训聋喑院、训孤子院、训罪童院。务使国中人无一弃材,均有裨于公私,以广其用”。也就是说,即使是盲人、聋哑人、孤儿及罪童,也要和正常的人一样一起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国人无一弃材,实现“国无不学之人,则贤才不胜用”的良好局面。应该说,郑观应的新式教育思想已经蕴藏着全民教育的雏形了。
陈鹤琴的特殊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 1982)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受教于克伯屈、孟录、桑代克等名师。主要有:《儿童研究纲要》、《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活教育理论与实践》、《我的半生》等。陈鹤琴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鹤琴的特殊教育实践始于对特殊儿童的思考。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行儿童心理研究,到20世纪40年代提出创办上海儿童辅导院,他的特殊教育实践有一条清晰的路径。陈鹤琴首次提到有关特殊儿童的问题,始于1925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之研究》。该书第22章“特殊儿童:耳聋和口吃”,专门介绍国外学者对于耳聋儿童和口吃儿截心理的研究,也介绍国外聋哑教育的历史和训练聋哑、矫正口吃的方法。在这部著作中,陈鹤琴将当时的聋哑教育分为三种,即“手言”、“口言”和二者兼用。他评价到:“我们中国人没有想法去教聋哑,欧美各国对于聋儿的教育甚为注意。”这反映了他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视。、1935年8月,陈鹤琴在《新闻报》上发表了《儿童年实施后的几点宏愿》一文,提出了关于儿童教育的9大宏愿,其中第一、第二宏愿是有关特殊儿童的。他说:一愿“ 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二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能够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们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陈鹤琴的这两点祝愿充分表达了他希望特殊儿童能够获得与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以及通过教育达到发展自我从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民主主张。
1947年,陈鹤琴在《活教育》第4卷7、8期发表的《中国儿童教育之路》一文中,呼吁政府重视特殊儿童教育,主张国家担负起当时2700多万特殊儿童教育的责任,在师范院校增设特殊教育系。此后,他在《低能儿童之研究》(1948-1949)、《特殊儿童教育在美国》(1949)、《<活教育一特殊教育研究专号>卷头语》(1950)、《关于类似白痴、天才的儿童答林士骧、陈淑贞》(1951)等文中,继续提倡发展特殊教育。
陈鹤琴从事特殊教育的实践始于1947年。同年3月,为了实现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理想,陈鹤琴筹创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并亲自兼任院长。现在这个辅导院改名为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至今,这个学校的学生还用两个手指比成鹤嘴的样子,表示自己的学校是陈鹤琴创建的。
陈鹤琴认为特殊儿童教育就是对特殊的儿童施以有效的适当教育。而他根据国外的做法,将特殊儿童具体分为七类视觉缺陷儿童 听觉缺陷儿童语言缺陷儿童肢体残缺儿童、问题儿童、低能儿童,以及天才儿童。
他认为:残疾儿童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凭借教育的力量,可以把他们教育成为有用之人。依据传统的观念,很多人认为这些有生理和精神缺陷的儿童都是废人。但陈鹤琴却指出这些儿童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却是残而不废的:“借教育的力量,可以把他们变成有用的人。这是何等可喜的事啊。”经过对特殊儿童施以有效适当的教育,可使其达到“做人、做中国人、世界人”这一活教育的目标。他主张:身为教育者应以各种方法使身心有缺陷的儿童在可能的范国内,实现普遍的教育目标。而对那些有着严重残疾的儿童,则应依船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济与收养。
1936年6月生,辽宁沈阳人。1956年8月赴莫斯科列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研究盲、聋、弱智和言语障碍儿童教育,1961年7月回国。先后在北京二聋和四聋从事弱智和聋童教育工作,1979年底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特殊教育教研室,首次在高校开设“特殊教育”和“残疾儿童心理”课程。1986年建立特殊教育专业,任教研室主任至1995年。1988年间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兼任中心主任至1997年。曾多次应邀赴美、俄、英、挪、意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参加会议、讲学和访问。现任特殊教育专业教授,《特殊教育研究》主编。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译、编、著作有:《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缺陷儿童心理》、《聋童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辞典》、《学说话》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和“曾宪梓奖”,论文和著作多次获优秀成果奖。
中国特殊教育大事记
1、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已对残疾现象有了很大认识并对个别残疾的称谓加以区分,如“疾目”(盲),“疾耳”(聋),“疾言”(语言障碍、失语症)。
2、商代出现的“瞽宗”,是盲人教育的场所;西周时期成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之一,也可能是“世界上设立最早的特殊教育机构”。
3、西周时期,残疾人已被纳入政府管理体制中,由地官司徒负责其事务,对残疾人实行“宽疾”政策。
4、春秋战国时期,部分统治者推行“惠民”政策,有助于残疾人的生存。
5、汉朝皇帝开始实施向残疾人赐谷的政策并逐步成为定制。
7、我国古代非常重视神童教育,始于汉代的童子郎,盛于唐宋时期的童子科,终于清代的童试,是我国古代对神童考选的重要制度形式。
8、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南朝齐文惠太子、竞陵王萧子良创设专门收容鳏寡孤独及癃残等病患的“六疾馆”。
9、隋唐时期,储粮救荒的仓廪制度得到发展,并创建“悲田养病坊”,对残疾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10宋代创建福田院、居养院,收养残疾人、鳏寡孤独老人、乞丐等。
11、元朝在各地建立济众院、养济院,赈济鳏寡孤独废疾者,设立惠民局,为贫病者提供医疗救济。
12、明朝建立养济院和惠民局,救济残疾人.
13、清代创办普济堂作为养济院的补充,救济鳏寡孤独贫病者。14、1859年,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王于在《资政新篇》中,第一次提出把特殊教育作为国家的治国纲领。
15、1835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夫妇来到澳门,成立澳门女塾,是近代中国最早对盲人进行教育的机构。16、1874年威廉·穆瑞在北京创办中国第一所盲校,即“瞽叟通文馆”,并最早引介了“布莱尔盲文体系”,于1879年前后成功设计出中国第一套盲字——康熙盲文。17、1887年,梅理士夫妇创办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专门教育和训练聋哑儿童的学校——登州启喑学馆。18、1908年3月,由德国传教士顾蒙恩在长沙创办的长沙瞽女院为湖南最早的特殊教育机构。19、1912年9月,民国政府公布《小学校令》,其中部分条款提及特殊教育事宜,初步规划了与初等和高等小学平行的“盲哑类”特殊学校的体制和举办主体。20、1914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官制》,明确了教育最高行政主管机关对特殊教育应当承担管理之责。21、1916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有若干项涉及特殊教育办学事宜,对盲哑学校的校长、教员的要求等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22、1916年,张骞建立狼山盲哑学校,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盲哑学校。21、1919年,杜文昌创办北京私立聋哑学校,是北京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聋哑学校。22、1922年,民国政府通过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宏观上把特殊教育纳入了学制体系。23、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掀起,盲哑学校师生素食节费,援助沪工,积极投入声援五卅的爱国斗争中去,这是我国教育史记载盲哑学校学生参加政治活动的最早记录。24、1927年10月,南京盲哑学校在南京大佛地(今长乐路)创办,分盲哑两科。1929年4月正式更名为南京市公立盲哑学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盲哑学校,也是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机构,标志着中国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出现重大转折。
25、民国教育部于1935年、1937年分别公布了《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施行细则》、《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暂行办法》,其中都涉及有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问题。26、1942年,盲生王湘元在菲律宾荣获哲学博士学位,是为现代高等教育史上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盲人。27、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初步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基础。28、1953年7月2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盲哑学校方针、课程、学制、编制等问题给西安市文教局的复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育主管机关发出的第一份专门面向特殊教育的管理规定。29、1954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改编聋哑学校低年级语文教材小型座谈会综合记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聋哑教育要从以前的手语法逐步转向口语法。30、1956年11月,教育部发出了《关子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经费问题的通知》,定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经费的基调。31、1957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是建国初期首次对视障和听障儿童教育政策的比较系统的、正式的整体规划。
32、1982年宪法指出:“国家和社会须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与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对残疾人的教育、生活和劳动问题所做出的明确规定。
33、1982年,江苏省教育厅开始筹建我国第一所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即现今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34、1985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弱智儿童教育”纳入特殊教育的体系之中。35、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首次肯定了“随班就读”。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残疾人教育条例》,将随班就读作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法的途径之一。36、1990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的集中体现。37、1992年,青岛盲校与南京聋校分别开办盲人高中和聋人高中,为中国残疾人高中教育之始。
38、199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法律层级最高的专门特殊教育法规文件。39、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有关特殊教育学校的专门法规。40、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是我国在21世纪出台的此类性质的第一份文件。41、2014年1月8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办发[2014]1号。42、2017年7月17日,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2.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篇二
一、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面对着一个个异于正常孩子的特殊孩子, 教师要给他们更加特殊的关爱。一把糖果、一个拥抱能让他们更喜欢你, 整理衣物鞋帽、扶他们走下楼梯能让他们更相信你, 有了喜欢和信任, 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时更好地配合教学。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孩子, 陪他们游戏, 和他们交流, 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 他们的眼神清澈, 他们的笑容灿烂, 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兴趣。关爱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希望, 更是成才的阶梯。
二、耐心是特殊教育的关键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 特殊孩子在理解、记忆、操作、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及正常孩子, 这也是制约孩子发展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所以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一个音节一个数字、一个笔画、一个动作都需要上百次的重复讲解、演示。在教学中, 还要辅助图片、模型、手势等形形色色的手段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吸引他们注意, 加深他们的记忆。有时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 进行单独辅导。耐心的背后是枯燥和艰辛, 也正是因为耐心, 才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收获了知识, 体验了快乐。
三、心理调适是特殊教育的辅助
对于特殊孩子甚至家长来说, 心理上的调适尤为重要。它是教育能否持续能否取得成效的支撑力量。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 面对歧视、嘲讽、讥笑……很多孩子选择了逃避躲藏, 即使是在群体中, 他们也会因为自尊和恐惧, 而采取哭闹、摔打物品、沉默等方式保护自己, 宣泄情绪。所以帮助他们调适心理非常重要, 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和健全孩子交流、游戏;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家长;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些方法会逐渐帮他们树立自信, 走出心灵阴影。也只有这样, 才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篇三
“全纳教育”已经成为潮流,势不可挡。全纳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从关注部分学生到关注所有学生,从关注个体到关注全体,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合作。在我国,因为“全纳”,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对于智障等特殊学生已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由于经济等方面的条件制约绝大部分地区都只能将残疾特殊学生分“门”,而不能别“类”。在教学中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无法统一;其次是教学的时间也无法保证;再次,由于重度学生没有自控能力,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而在边远的贫困山区,这些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拟从五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教育训练干预
1.教育评估。依据《特殊学生系统康复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六大领域的内容对特殊学生现有水平进行评量,找出特殊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最近发展区。
2.拟订个别训练计划。个别教育计划的执行能促进教师有效地、有组织地进行训练活动,同时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又监督学校工作,有利于真正地体现差异教育。
3.实施训练。此步骤主要是落实个别训练计划中的长、短期目标,使特殊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达到最高的目标。教师需制定训练时间表、安排个训时间、设计教学活动、做好训练记录。
4.评价。评价共分四部分,包括特殊学生训练后的反应,家长对训练计划的评价,对训练工作的评价,总体意见和建议。
二、融入集体生活
特殊学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帮助孩子自理、自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1.了解学生现状,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依据《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对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析记录。请家长填写《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与《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一并填入,建档备案,便于纵向观察,更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2.更正家长观念,进入学生角色。多数特殊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学龄前,家长们有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求医或做各种各样的康复,希望孩子能变得“聪明”一点,忽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则是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有一种偿还的心理,对孩子比较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正家长观念,请家长正视孩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的事实,明白孩子只有先学会自理,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更有信心地适应集体生活。
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
1.加强对特殊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教师做到从细微处着眼。特殊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敢大声说话,不愿动脑筋,害怕教师提问等等。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和排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
2.对特殊学生作业中的心理疏导。针对特殊学生的自身情况,从深度上要与普通学生区分开,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和不同的作业量,使这些学生能吃得了,使他们在心理上能承受。在评判作业时,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对学生期望过高,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特殊学生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学生,他们在认知、注意、情感、意志、个性形成等方面也与正常特殊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他们也需要不断获得各种需要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就是为了让他们获得满足,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创设让特殊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是激发特殊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必要途径。为了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要多创设一些机会让特殊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2.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在特殊学生身上要善于寻找闪光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虽然特殊学生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但他们可能是乐于助人的,爱劳动的,爱集体的,或者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我们应越过分数的障碍,耐心地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发扬它,以此激励他学习的信心。
3.对特殊学生学习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在对特殊学生评价中要注重引导、注重激励、注重进步,使学生受到鼓励,增加对学习的兴趣。(1)表扬法:对于学习成绩进步大的,教师大力表扬。(2)等待法:在一些测试中,如果第一次测试不成功可以等待第二次、第三次,以最好的那次记入成绩。(3)激励法:对作业好的,教师在批改时给予充分肯定并用激励语言,如“真好!”“你进步很大!”。
五、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学
1.进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转换训练。特殊学生的语言障碍、语言转换障碍等都会引起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滞后。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讲清楚每一个概念的意义,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多进行必要的学科语言与学生熟知语言的转换。
2.正确处理课堂上特殊学生与整体的关系。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差异,因势利导。一是在教学程序上从开始到结束,给特殊学以充分参与的机会;二是在课堂提问时,根据难易有目的地提问正常学生与特殊学生;三是在课堂训练中,难易要分层,基本题可让特殊学生做,及时对他们的缺陷进行补偿。
3.注重特殊学生有效的个别辅导。首先对特殊学生可采取课前引导预习、提前指导的方式方法,以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课后对特殊学生重点辅导,作业有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到堂堂清,以防止他们学习上的盲点越积越多。第三,在辅导时要有耐心,不厌其烦。
4.添置必要的辅助特殊学生学习的教具、学具
必要的辅助教具、学具,是帮助特殊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拐杖”。在个别辅导时要充分运用图片、实物、录像、投影、多媒体、学具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利用他们的直观思维、动作思维,让他们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解决学习的难点。
4.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 篇四
特殊学生指的是在生理、心理、学习、生活、感情和就业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的学生,这部分同学成长目标不明确,未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学习也不够积极努力,而且时常出现学习生活规律紊乱、状态令人担忧、干扰他人学习生活甚至违反校纪校规等问题。这些同学极易由于问题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而引起不良后果,进而危及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家庭、经济、学习环境的变化,高校校园内的特殊学生增多,当前全国高校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其中大学生特殊群体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对特殊学生群体教育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事关整个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一、构筑多维帮扶系统,形成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合力
1、积极应对,有效干预学生学习生活
对于已建立特殊档案的学生,高校有关部门、各基层学生管理单位要积极研究具体应对方案,做到干预及时、有效。有关领导要重视,组织相关人员拿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办法,不能只把任务交待了事,要想办法、动脑筋,做到有效干预。
2、合理转介,帮助搭建学生支持系统
在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仅靠单纯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合理转介,以免延误学生救助时机。在转介的过程中,学校要督促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尽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支持系统配合开展工作,帮助特殊学生搭建起良好的支持系统,使之尽早走出困境。
3、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学生各类问题
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尽量使特殊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地尽早归队。不能因为其条件特殊,就放弃对他们存在问题的帮扶改进。总之,特殊学生的问题很多,学校各有关部门、各级教育管理人员要尽量做到统筹兼顾。
二、搭建科学教育平台,加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内化教育
1、科学引导,关注特殊学生心理健康
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较大,其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特别关注。因此,在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帮扶的同时,要尽力帮助其对本身心理健康的自我关注和对相应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同时,在教育工作中,尽量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感觉自己是个特殊群体,培养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使“特殊学生一般化”,引导其克服自卑等心理,树立自强、自尊意识,自我克服困难,奋发成才。
2、结合实际,创造特殊学生展示空间
5.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篇五
尊敬的县教育局领导: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发展,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学校制定了2014年度教师参加省特殊教育专业分批培训计划。全校有23名教师,一个培训周期为17天,按每人2000元的培训费计算,共需培训经费46000元。鉴于特殊教育学校经费紧缺,特向局领导请示给予解决。
此请示当否,请批示。
6.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篇六
---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融合教育、全纳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流。职业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残疾人在完成业务教育以后学习专业技能,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如何办好特教班,大家都在进行积极的探讨。在义务教育阶段,像北京等地区开展“双学籍”的管理办法,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可否探讨联合开展“双学籍”管理办法。作为职业学校,有专业背景,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教育背景,而特殊学校有教育背景(含特教资源),但是缺少专业背景,特别是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如果两类学校合作开展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学生建立“双学籍”制度,将有效的解决上述矛盾,提高两类学校的办学效率。
一、两类学校的优劣势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在开办特教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在参观特殊学校时,同样体会到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时的困难。两类学校各有特色,优劣势也很明显。特殊学校的优势:学校有特殊教育办学的经验,有一套成熟的、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有校本教材和课程改革,有专业的特教场所、设施设备,有特教背景的教师团队。
特殊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专业教育的背景,学校的专业设备简单。
职业学校的优势:有较好的专业设施设备,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学校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学生实习、就业资源比较丰富。
职业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背景,学校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学校缺少特殊教育的资源环境。
二、“双学籍”管理的办法
1、组织报名和联系对应专业的学校
义务教育完成以后,学生在特殊学校(专业机构)的引导下,申请职业学校的学习,特殊学生(专业机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专业选择的建议,组织学生选报相关专业。特殊学校将学生专业选择整理好,与市内有相关专业的学校联系,一个专业对应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既是特殊学校学生,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双方签订共同管理的协议,实行“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平时主要活动可以放在特殊学校,也可以放在职业学校,就像德国“双元制”教育一样,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双学籍”管理的好处可以使双方学校明确各自的责任,教育这些学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两类学校的资源,发挥各自学校的长处,减少投入,提高办学的效率。
2、实施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有经验,很多学生义务教育一直在一个学校或有相对固定的老师辅导,教师、学校都对学生了解(随班就读学生也是一样),比如学生的个性、身体状态、喜好,对他们继续选择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是含有帮助的。学生的基础课程(生活教育、康复教育)由特殊教育学校完成。
专业教学由职业学校完成。上课可采用固定的学习时间在一个学校,如周一、三、五在特殊学校,周二、四在职业学校;如果特殊学校有专业设施设备,也可以是职业学校派教师到特殊学校上课;还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如一个月、三个月,组织学生来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或实习。
学生管理上,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在特殊学校学习时有班主任,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也有班主任,两校班主任定期交流学生情况,及时通报学生状态。学生的档案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完成,鉴于特殊学校的专业性,建议以特殊学校班主任为主。
三、思考
7.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篇七
内高班的学生都是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优秀学生,但与北京学生比起来,他们的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特别是英语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连26个字母都没有学过。因此他们在上高中之前,要进行一年的预科学习——也就是他们要在一学年九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内地孩子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任务。作为预科班的英语老师,我深深感到任务的艰巨。为了圆满完成预科班英语教学任务,帮助这些孩子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经过反复思考以及与其他同行们的相互探讨,在预科班英语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策略,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情感培养,创建和谐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只有具备了相互信任、彼此沟通、协调一致的授受关系,教育才能获得最佳效果。首先,我在生活中努力去亲近学生。由于预科班的学生是第一次长时间远离家人,来到一个语言、生活、习俗、气候条件、生活节奏等方面完全不同的新环境,所以在思想上、精神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产生精神压抑,情绪方面容易波动。有的孩子因为想家经常暗自流泪。为此,我经常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促膝谈心,耐心倾听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苦恼,在生活上给予关照,在思想上进行开导,逐步消除不良情绪对他们的影响。教师的真情感动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逐渐拉近,师生感情逐步由“接近”、“亲近”向“信赖”升华。其次,我在教学中努力亲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用一些贴近新疆少数民族生活、风俗的句子作为例句,让学生感到课堂离家乡很近,教师似亲人一样亲切。例如:Xinjang is a beautiful place.I like Xinjiang very much.I want to visit Xinjiang.等,以实际行动来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这就为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
二、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为了帮助预科班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需要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由于教学进度快,造成了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成绩很不理想。再加上预科班学生普遍好胜心强,这种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巨大反差,非常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我发现有的学生终日惶恐不安,甚至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为了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我一方面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降低标准,倡导学生“纵向比较”,提出:“今天你比昨天有进步就是好样的”。这样,他们在平时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此外,对于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学生即使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作业中出现错误,也不会受到责备。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与赏识中,不断地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只有采取多方面超常规的措施,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强化识记,扩大阅读,攻克词汇难关。
因进度快,生词学习量很大,记忆单词成为预科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关。为此我采用单项与多项、集中与分散、专题与综合的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词汇复习。此外,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我还帮学生选择了一些生词量适中,通俗易懂,故事性、趣味性又强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求他们每天读两篇文章来增加外语输入量。我鼓励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查字典。当同学们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看懂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这些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一篇篇阅读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兴趣。同时由于阅读材料中复现了教材中的很多词汇,这样在阅读中学生一方面在语境中记住了单词,强化了对词语的理解深度,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学生也扩大了外语的接触面,拓展了知识范围。
2、实施语法集中教学,攻克语法难关
初中阶段重点语法主要是时态,通常的教学是将这些时态分散在各个年级学习,我则将它们相对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与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与过去将来时等时态项目同时呈现给学生,启发他们了解这些时态在构成上的异同,让他们在对比中找到规律,然后再结合一定量的反复操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几种时态的构成。接下来更重要的一步是给他们提供一些源于生活的具体语境,以便学生可以实际运用这些时态。如:考虑到预科班的同学个个能歌善舞,我便请一些同学分别到前面唱一段民族歌谣或跳一段新疆舞蹈,根据情景,要求同学们描述:Gulizi sang a song just now.Abula is dancing right now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Next,Guiiman will play a piece of music on the Dongbula(东不拉)。学生在这既熟悉又喜欢的情景活动中,真切感受到了几种不同时态的区别,从而真正掌握了这些时态的语用功能。
3、做到“细、实、精、趣”,提高教学效果
细:备课细、讲解细。备课中多考虑民族学生的特点,充分估计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有的词语、句式用汉语解释学生难以听懂时,要请英语和汉语好的学生用民族语解释。例如:当学到“twins”这个单词时,我发现学生不懂汉语“双胞胎”,于是请一位班里汉语好的学生用维吾尔语去解释。
实:辅导实、批改作业实。课外辅导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利用辅导时间,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等灵活方式,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向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强化听、说、读、写的练习。有意识有目标地分期分批地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能力。作业批改我经常采取一对一当面批改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及时指出每个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又避免花费课堂时间说作业问题。
精:选材精、作业精。因为一年要学完三年六本书的内容,所以必然要对课本中的内容做适当取舍。我精选语言点、知识点典型的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对于预科班学生来说一些难度太大的课文,就大胆地舍弃,因为这样的课文不仅耗时多,而且会使学生们的自信心受挫。同时我还及时补充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弥补阅读量的不足。作业选用有代表性的、能得到举一反三效果的题目。我还给学生精心准备灵活多样的专题复习材料,对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趣: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兴趣。备课时多考虑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民族语言与英语进行对照。在词汇或句型教学中经常让英语好的学生用维语解释,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能使他们从感情上亲近英语,喜欢英语。课堂活动尽可能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他们的民族风俗活动为背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一堂时态复习课上,我提出问题:I’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Guerbang Festival (古尔邦节).Could you tell me what you usually do on that day?学生们对这个话题既熟悉又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是怎样过古尔邦节的。这样的问题设计调动了学生们说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运用中掌握所学的语法和词汇知识。
4、采取“低起点、多台阶、缓坡式”前进的方式
在对预科班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应采取“低起点、多台阶、缓坡式”前进的方式。所谓“低起点”,就是不提和其他初三学生同等的要求,而是以预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台阶”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排,将难点分解,以解除预科班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一步一个台阶顺利地前进。因教学任务重,容易出现只为赶进度却不顾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现象。采取“缓坡式”即教学进度匀速进行,逐步接近和达到学习目标,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现象。
8.特殊的教育给特殊的你 篇八
【关键词】问题学生;关爱;转化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特别辛苦的工作,他的工作重心是学生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是班中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转化问题学生关键要转变他的思想。
张某是我的一名学生,她是一名女同学,家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家境贫寒,父母都在外打工,性格很内向。当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是我们班级第一名,我给了她学习委员,让她做全班同学的榜样。可中期考试以后,她的成绩下滑到班级的后几名,通过对代课老师和同学的了解,张某她整天沉迷于小说和网络游戏,产生了厌学的思想。就这样,她从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好孩子变成了老师同学的眼中钉,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从各个方面努力寻找改掉她坏毛病的方法。
首先,我与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能教育孩子。她的父亲告诉我,张某是他抱养的一个孩子,她还有一个姐姐。由于家庭贫困,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上了初中就一直住校,对孩子的学习从来不关心,看来想让她的家长教育孩子基本不可能。其次,我对张某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张某她的姐姐就在她考入高中的同时,她的姐姐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她渴望她将来也能考入一所好大学,可她现在考入的高中不是重点高中,自认为同重点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自己很自卑,压力很大。另外,她个人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不够,过分偏袒于她的姐姐,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与姐姐有着不同的待遇,心理产生了扭曲。所以,觉得自己很孤独,考学没有什么希望,干脆“破罐子破摔了”。通过对她的父母和孩子的了解,我自认为这个孩子缺少了爱,俗话说“爱是一种力量”“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何不以“爱”的方式来解决他的思想问题呢?所以,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把张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关爱着她,让她鼓起勇气,寻找自信,探求成功之路,高中毕业之后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了。所以,我觉得在对待问题学生,我们该这样做:
一、与家长做好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
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教育就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不健全。所以,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就少不了要与家长进行打交道,而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更少不了与家长的沟通。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通过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的效果。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就越来越重要。当然,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笑容。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是爱他们的孩子的,让家长感受到你的出发点是为了他的孩子。让家长认识到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而愿意与我们进一步交换意见,这样与家长沟通才是成功的。
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尊重问题学生,严中注爱
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问题学生,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上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不能让他们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有人说过一个班级的问题学生只占班级的百分之几,如果放弃了,对班集体而言只失去了百分之几,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失去了百分之百。所以,班主任必须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找回家庭的希望。对于问题学生,我们要像父母一样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真诚地爱护他,与他彼此信赖,建立深厚的情感;但又要严格要求他,对他的缺点和错误毫不放过。让他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深情和厚望,他会更亲近班主任,并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使班主任工作更具人情味而获得更大成效。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歧视、偏袒之分。“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接受教育。
三、做良师益友,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不要因为他们一时的小毛病而抹杀了他们童年的快乐,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学生。然而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可能是学生好奇心过强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我们时刻要关爱孩子,使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懂得老师是爱护他的,同学是关心他的,这样他在集体的怀抱中才会倍感温暖。
9.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篇九
心得交流发言稿
(发言人:梁安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于2016年10月13日至18日,参加了昆明市盲哑学校主办的“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带头人培训”的学习活动。通过为期一周的听讲座、学理论、学员之间互作交流,再进行自我反思,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挖掘自我优势和亮点并进行分享,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受益匪浅!下面,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与大家分享本次参加培训之后的心得:
一、学习内容
通过对本次学习活动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我认为,本次学习活动主要突出了“理论学习”、“经验分享”、“思想引领”三个领域的学习。其中,“理论学习”包括:听了心理学博士赵斌老师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策略”,盲哑学校教师黄红艳的“特殊教育创新的教与研”,陈军、黄建行两位特殊教育专家关于“办学理念与操作经验”的分享,以及盲哑学校副校长关于“公文写作”等一系列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主要指专家们在讲座中对本人的实践操作、对教育教学的探索、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分享。“思想引领”即指透过专家的经验分享所获得的办学理念、执教理念,正确的残教观、残儿观。
二、学习所得
(一)通过学习,我对“自闭症”有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有助于自身树立正确的残儿观、残教观 众所周知,关于自闭症患儿的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届来讲上属于一个难题,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专家们都在进行潜心的研究。以新萌学校的一个中重度自闭症的教育为例,自孩子刚入学开始,老师们就积极投入到对自闭症的教育研究当中。从孩子强烈拒绝、躲避到勉强愿意接近沙盘接受训练,他们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可见,我们的特殊教育对自闭症教育研究的需求具有迫切性,专家们也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
本次学习中,各位专家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讲解,对现场学员的提问进行了耐心、到位的解答,使我从中学习到关于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别、障碍原因、障碍特点、教育方法等知识。特别是在关于“孤独症(自闭症)”专题讲座的学习中,专家通过把世界著名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与孤独症有关的影视作品、案例实拍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无论是什么残障类别的孩子,不管他残障的程度有多重,都能找到他发展点”的结论。也让我从中了解到,孤独症患儿也有着独特的兴趣点、发展点。孤独症孩子在学校能不能获得进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挖掘、建立与其沟通的桥梁,并用慧眼去发现孩子明显的或者是隐性的兴趣点和发展点,进而制定出一套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案,最后有条不紊、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去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要能理解和接受孩子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实。专家的讲解,使大家从对孤独症教育的一片质疑声中觉醒,从而进行反思,去从新构建自己对特殊教育的认识。
(二)从专家的经验分享中汲取到特殊教育学校成功办学、成功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知识营养
在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建行老师关于成功办学的经验分享中,让 我较为立体的了解到元平特校从“无名”到“有名”、从艰苦办学到走向成功的艰辛历程。
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在黄建行校长的带领下,自办学以来,一直奉行立足现实、合力发展、踊跃创新、努力营造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大环境这一理念,不断在教育教学领域、校园建设领域、国家和社会支持领域以及康复教育领域获得稳步发展。他们的成功,在学校周边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兄弟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界的后起之秀。学校发展至今,黄建行校长仍然在为了获得学校发展的新动力而努力着、奔走着、奉献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本校的教职员工各展其才,合力推动学校的发展。讲座中,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几次,相关部门的领导要去学校视察工作,要途经一个由武警官兵驻守的海关安全检查站,在官兵的盘查和询问中,他们虽然表明了身份和来意,却仍然遭到了责返。直到与黄校长通过电话以后,改口说“我们要去找黄校长”才得以放行。这就证明,黄校长领导的元平特校的教育深得民心,使一向以严厉著称的安检士兵都变得通融、灵活。黄校长用他的办学经历告诉我们:特殊教育的发展重在坚持,贵在奉献,关键在于创新与探索,还要用实际行动征得社会的理解、国家的扶持、家庭的支持。
盲哑学校的黄红艳老师对“特殊教育创新的教与研”的讲解,主要给我们传递了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步骤。通过学习我们得知:从事特殊教育创新与研究,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特殊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去进行,开展有创新的教学,注重钻研与总结,建立健全教育理论体系,将特殊教育从“隔离式”推向“融合式”、从补偿走向适合、从医疗模式走向教育模式。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隔离”,就是把这些特殊的孩子从正常孩子群体中剥离出来,单独 进行特殊的教育;所谓“融合”即是通过我们的特殊教育,让特殊的孩子们重新具有适应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所谓“补偿”是站在健康人的角度,他们缺什么,我们补什么;所谓“适合”才是以人为本,以残疾孩子为本的教育。
听了黄红艳老师的讲座以后,我认为,各个层次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进行教育研究。我们日常教学、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也是在做研究。只要我们注重积累,多去实践和运用,并不断修正和完善,也能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再把这些经验整理成文,即升华为自己的理论,就可以与大家分享。
对于特殊教育的隔离与融合、补偿与适应、医疗与教育之间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共同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和家长对我们的认识,国家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才能实现的。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渺茫,因为国家政策已经先行,缺的主要在于我们的努力和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问题。
在我的理解中,独立开办特殊教育学校其实就属于一种“隔离”,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也是为了整合资源、个别加强教育和实现大方向上的统一。我们走在一条逆向探索的教育之路上,而这条路将是一路荆棘、充满艰辛的。
(三)在公文写作的学习中发现自我短板,重视语言的运用与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对于写作来讲,我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只是为了给大家传达学习后的感受,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
盲哑学校萧副校长关于公文、应用文写作的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语言表 达的规范性、准确性,文体结构的严谨性,叙事的条理性。这也是我工作以后第一次听到的文学写作领域的专题讲座。在互动环节,萧副校长让学员代表为某校教务处对一项工作的安排,现场拟订一个通知。通知被拟订以后,再由其他学员对其内容和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结果,不同的意见仍然带来了新的错误和问题。这个通知,几经周折后才得以确定。由此可见,拟订一个小小的通知,却暴露出如此之多的问题,这就说明在我们广大教师队伍中,仍普遍存在着应用文写作能力甚至是解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让我想到了自己,深感写作能力不足的悲哀。
总而言之,参与了本次学习活动以后,使我在思想和理论方面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较大的提高,对我的实际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对将来类似的学习机会充满了期待。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研究》07-17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07-27
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6-22
大学生特殊教育机构实习总结报告08-06
青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现全免费教育06-17
特殊体质学生安全协议书06-20
特殊学生情况调查报告10-21
特殊的街道小学生作文500字06-16
特殊教育心理课程06-18
特殊儿童个案教育记录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