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感想

2024-08-13

现场急救感想(共11篇)

1.现场急救感想 篇一

急救知识培训感想

盐城市第三中学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近年来,致师生伤害事件、踩踏、溺水、食品安全等事故时常导致师生处于急救状态,那么在救人的黄金时间里我们到底会不会救?作为分管学校安全的副校长,深深的感受到开展急救培训的重要性。今年3月份,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市红十字会来到我校,在学校大会议室开展了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全校教职工参加了培训。培训中,红十字会荣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原理和在具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还提出了操作口诀,对我们的记忆和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这四个要点循序渐进,相辅相成。荣老师从真实的例子来说明这四个要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后,老师们来到假人面前,按照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了实际的操作。练习时,大家聚精会神,争分夺秒,仿佛来到了急救现场,观看的教职工则目不转睛,心理默默地记。相信这样的操作能对大家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在需要的时候能拿得出、救得活。同时我们感受到,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会手忙脚乱,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还有就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而每一次的冷静分析都有可能拯救性命。

安全重于泰山,分管安全倍感责任重大,这一次的培训收获颇丰,虽然现在可能不会用上,但我觉得这次培训让老师们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医学,了解了面对紧急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会做一个帮倒忙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别人的人。通过今天的学习培训,我们深刻意识到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掌握了必要的急救技能。当然我们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永远不要用到这些技能,但在危难来临时我们也能应对自如。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应该在校园大力推广。

2017年4月17日

2.现场急救感想 篇二

摔伤的危害, 轻则皮破流血;重者骨折, 或伤及内脏。

发生摔伤的原因很多, 有天气的原因:如雨雪天气、泥泞路滑等;有环境的因素:如从事户外活动踏青探险时, 山路崎岖、崖谷险境等;有时间的原因:如夜间照明不良;还有突发意外事故造成的慌不择路、人群拥挤摔倒, 以及施工现场不慎从高处坠落等。

颅脑外伤的处理

摔伤易伤到头部, 造成脑震荡、颅脑外伤。

当摔伤后, 如果头部受到打击, 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不清, 在几分钟内醒来后, 只能自述头晕、恶心的感受, 不能回忆起刚刚发生的事情, 记忆力下降。经过医生检查无其他异常, 一般情况下, 属于脑震荡。这种情况下, 休息几天, 对症处理即可。

如果摔伤后发生神志不清, 伴有呕吐, 耳鼻流血 (或流出血性液体) , 或者开始是清醒的, 后来不清醒了, 这就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脑外伤。

处理方法:

1. 最重要的是保持伤者头部的稳定, 不可随便搬动。可将伤者头部稍微垫高一些。

伤者头部伤口经过包扎止血后, 要及时送到有条件的医院 (做CT检查和进行颅脑手术) 进一步检查治疗。

2.如果伤者一侧的耳内有液体流出, 急救人员应将其头侧向这一面, 让液体流出, 切勿用棉球等物塞住耳孔。

3.急救人员在搬运伤者时, 为了避免震动, 可以在伤者头部两侧放上沙袋或枕头, 将头部固定住。

骨折的处理

摔伤易发生骨折, 尤以四肢骨折多见。骨折后, 除了骨骼的断裂, 附近的软组织也会受影响, 导致肿胀及出血, 断骨的尖端也能伤害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及内脏。

骨折的种类

闭合性骨折:

骨折部位外皮完好。如骨骼粉碎或肌肉与血管受创, 受伤部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瘀伤或肿胀。

开放性骨折:

皮肤因骨折而破裂, 伤口深入骨折处或骨骼外露, 增加感染机会。

青枝骨折:

只见于儿童的不完全骨折。“青枝”一词是借用来的, 喻指在植物的青嫩枝条中, 常常会见到折而不断的情况。

复杂性骨折可以是开放性骨折, 骨折同时使肌腱拉伤或破裂, 神经挫伤或断裂, 大血管受压或破裂, 甚至伤及内脏。

骨折的共同症状

伤处疼痛、肿胀、变形或缩短;有瘀伤;肢体可形成假关节, 但不能正常活动, 甚至失去活动能力。

伤处触痛, 在移动伤者时可听到骨擦音。

复杂骨折的症状, 伤者的伤肢末端可能极痛, 出现皮肤苍白或指甲发绀的症状。

如果发生骨盆或大腿骨骨折, 又有多处骨折, 伤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

骨折伤势的评估

评估伤势时, 应避免不必要地移动伤员。首先初步检查伤者的意识、呼吸、脉搏, 处理出血和休克。

检查伤者头、胸、腹以及处理严重创伤后, 再确定是否有其他受伤部位, 最后检查四肢受伤部位, 查看形状、位置及外观是否与没有受伤的一边不同, 检查手指和脚趾的感觉, 活动能力及范围, 以及血液循环的情况。

骨折处理方法

骨折固定的材料:可利用各种材料制成夹板, 如木板、树棍、硬纸板等, 以及用三角巾、毛巾等进行健肢固定。硬质的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断端的上下2个关节, 下肢骨折的夹板应超过3个关节。

骨折现场处理

1. 用双手稳定及承托伤者的受伤部位, 限制骨折处的活动, 在空隙处放软垫, 妥善固定。

2.如伤者的上肢受伤, 急救人员可用绷带把伤肢固定于躯干;下肢受伤, 则可将伤肢固定于健肢。也可用绷带替代品包扎、固定伤肢。完成包扎、固定后应立即检查伤肢末端的感觉, 动脉搏动、指 (趾) 甲的血液循环情况。

3.可能的话, 应抬高伤肢, 减轻肿胀。

4.如伤肢被扭曲, 不能与另一侧肢体靠拢, 可用牵引法, 将伤肢轻轻沿骨骼轴心拉直, 若牵引时引起伤者的剧痛, 或皮肤变白, 应立即停止。

5.完成包扎后, 急救人员应立即检查伤者的伤肢末端的感觉、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急救人员应先戴上胶皮手套, 如伤者的伤口中已有脏东西, 尽量不去触及伤口, 不可用水冲洗, 不要上药。

对已裸露在伤口外边的骨折断端, 不要试图将其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 然后适度包扎, 再将骨折处用夹板固定。

经过包扎固定后, 要呼叫救护车将伤者送院。

常见的骨折处理方法

脊椎骨折

脊椎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脊椎受伤最大的危险是可能伤及脊髓神经。脊髓如果受伤, 受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可能瘫痪。脊椎骨折的常见原因:高空坠落、交通事故、头部重伤、背部被重物撞击。跌倒和高处坠落易导致颈椎损伤。

颈椎骨折的症状

1. 头部及四肢不能活动, 张口困难。

2.脊柱扭曲或出现凹陷, 有触痛。

3.刺痛、麻痹或失去知觉;活动能力减退或消失, 肢体不能活动自如。

4.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值得注意的是:除非伤者身处险境或不省人事, 否则, 切勿将其移动。必要时, 急救人员可使用颈托、脊柱板或“徒手原木滚动”的方式搬运或移动伤者。

处理方法:

检查伤者意识反应、呼吸、脉搏。

如果伤者清醒, 应安慰伤者, 嘱其静止不动。

如果伤者仰卧, 急救人员应把双手放在伤者的双耳上, 稳定及支持头部于身体正中位置。

可用卷起的毛毯或其他物品支持伤者的颈及肩。

可替伤者戴上颈托或替代用品加强颈部的稳定。

徒手原木滚动的搬运方法:

该方法最理想的方式是由6名急救人员一起进行, 使伤者头部、身体及下肢保持一条直线, 头颈不能屈曲, 应有专人负责双手支持伤者头部并负责发号令。其他人轻轻拉直伤者肢体。如滚木头般将伤者翻转, 以同样技巧将伤者翻至担架上。放在担架上后, 马上用毛巾、衣物等固定头颈部, 防止在转运过程中晃动。

锁骨骨折

锁骨连接胸骨和肩胛骨, 是惟一将上肢连接于躯干的骨骼。当跌倒时, 肩部先着地或手掌伸出撑地, 外力的间接传导导致锁骨骨折。

症状:

1.一般骨折的症状。

2. 伤处疼痛、肿胀, 有触痛和变形, 活动时加重。

3.手臂无力, 不能上抬。

4.伤者本能地用未受伤一边的手托住肘部, 头倾向受伤的一侧, 使肌肉放松, 减轻疼痛。

处理方法:

1.让伤者坐下, 将受伤的一侧的手臂轻轻斜放于胸部。

2.放软垫于伤者受伤一侧的腋下, 急救人员用小手挂的方式承托手臂, 再用宽带将受伤一侧的手臂连同小手挂固定在胸前。

3.检查受伤一侧手指的感觉、活动和血液循环。

前臂、手腕骨折

直接或间接的力量均可导致前臂骨折, 断端可能伤及神经, 影响手的感觉和活动。由跌倒而造成的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 前臂可能变形, 但骨折处没有移动, 所以患儿的手腕仍然可以活动。老人跌倒最容易导致前臂腕部骨折, 因为手腕骨折与脱位很难分辨, 所以手腕受伤时应当做骨折处理。

症状:

1.一般骨折的症状。

2.伤处疼痛、肿胀、变形, 有触痛, 逐渐出现瘀伤, 活动时加重。

3.伤肢不能上抬或做持重活动。

处理方法:

1.让伤者坐下, 轻轻地将前臂横放在胸前, 用未受伤的手或者是由急救人员帮忙托着受伤的手臂。

2.放软垫于受伤部位与身体之间, 用大手挂的方式承托受伤的手臂, 将受伤的手臂及大手挂用宽带固定于胸前, 宽带必须避开骨折部位。

3.检查伤肢手部感觉、活动能力及血液循环。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通常是由直接暴力所致, 如在车祸中胸部遭重击, 或下坡时胸部着地。间接暴力如压伤等, 亦能引致肋骨骨折。

受伤后, 若骨折造成贯穿胸部的创伤, 伤者的呼吸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若骨折伤及肺部, 伤者会咳出鲜血和带泡沫的血, 并可能因内出血而休克;若多处肋骨骨折可造成胸部塌陷变形, 使局部胸壁失去支撑, 导致受伤胸壁于吸气时下陷, 呼气时上抬, 这样的“反常呼吸”会使伤者呼吸困难。

症状:

1.伤处疼痛, 呼吸可能因为疼痛而变得浅速, 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2. 可能出现如上所述的“反常呼吸”。

3. 骨折处可能有明显的伤口, 也可能听到空气吸入胸腔的声音。

4.可能咳出鲜红色和有泡沫的血。

5.可能有内出血, 甚至发生休克。

处理方法:

1.非复杂性肋骨骨折, 用大手挂的方式承托伤侧手臂。

2.伤者有“反常呼吸”时, 应采取小手挂的方式固定, 然后使其向伤侧卧位。

骨盆骨折

骨盆形状像一个环, 保护着很多重要的器官。骨盆骨折常见于交通伤、高处坠下或被重物碾压。骨盆骨折若伤及内脏如膀胱和尿道, 即成为复杂性骨折。由于骨盆被厚厚的软组织包围, 骨折可能引致严重内出血及休克。

症状:

1.伤者可能无法走动或站立。

2.臀部、大腿根部或腰背部感到疼痛及有触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

3. 尿血, 尤其是男性伤者。伤者常常有尿意, 但排尿时感到困难或疼痛。

4.可能有内出血, 甚至发生休克。

处理方法:

1.让伤者仰卧, 双腿伸直。如膝部稍弯可使伤者感觉舒服, 急救人员可用毛毯垫起膝部。

2.嘱咐伤者暂时不可小便。

3.在伤者双膝和足踝间放上软垫, 用窄带以8字形包扎法绑紧双脚, 再用宽带小心绑紧双膝, 可在带结和膝间加上软垫。

4.检查呼吸和脉搏, 处理休克。

5.呼叫救护车将伤者送院。

值得注意的是:如包扎使伤者的疼痛加重, 切勿把双腿绑在一起。

大腿骨折

大腿骨折是指股骨骨折。老年人常见股骨颈骨折, 股骨干骨折以青年人为多, 这类骨折是由于遭受大力撞击, 如交通事故或高处坠下等造成。股骨骨折可导致严重的出血及休克。

症状:

1.一般骨折的症状。

2.不能站立和行走, 动辄剧痛。

3.伤肢缩短, 脚掌会向外翻。

处理方法:

1.让伤者躺下, 请旁人协助稳定及支持伤肢, 把未受伤的下肢放在受伤的腿旁。

2.抓着伤肢的足踝, 将伤者的小腿沿着肢体骨骼轴心轻轻用力拉直。

值得注意的是:如伤者难以忍痛, 急救人员停止操作。

3.以8字形包扎法, 先绑紧足踝窄带, 继而绑紧膝部和骨折上下的宽带, 在未受伤的一边打结。可在带结处放软垫。

4. 检查伤者足部感觉, 脚趾活动能力及足部血液循环情况。

5. 处理休克, 注意给其保暖。

6. 呼叫救护车将伤者送院。

小腿骨折

小腿有胫骨和腓骨。胫骨较腓骨粗大, 起主要支撑作用。因此, 单纯胫骨骨折或双骨折病情较严重, 小腿骨折通常是开放性骨折。

症状:

1.一般骨折症状。

2.人体小腿前面的皮下组织很薄, 如有伤口可能露出断骨。

3.小腿局部肿胀、变形、疼痛, 不能站立和行走。

处理方法:

1.让伤者躺下。如需要, 可剪开裤管, 露出伤口, 以便处理。

2.把未受伤的下肢放在受伤的腿旁, 抓着伤肢的足踝, 沿肢体轴心将伤腿轻轻用力拉直, 继续支持使足踝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如伤者难以忍痛, 急救人员停止操作。

3.用4条三角巾对伤者进行健肢固定, 固定方法参考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2条宽带各放在小腿骨折的上、下方, 若骨折接近关节, 应避免在骨折处绑绷带。放软垫于膝、小腿及足踝间。

4.检查伤者足部感觉, 活动能力及血液循环情况。

3.触电的现场急救 篇三

触电后的损伤程度可分重、中、轻三型。重者可因电流通过心脏引起心室颤动,造成心跳骤停或电流通过呼吸肌引起肌肉强直收缩造成呼吸停止;损伤中等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抽搐、尖叫、心律不齐、休克等症。同时,电灼伤时,局部组织呈焦黄或炭化,肌肉凝固等变化。触电一瞬间,人体肌肉强烈收缩使身体突然弹离电源,从高处跌下,可并发颅脑伤、胸部伤、内脏破裂、脱臼和四肢骨折等。小张属于损伤轻者,仅有头昏、心悸、软弱、局部发麻等现象,加上未婚妻小瞿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才使这场事故有惊无险。

触电现场急救三步骤

触电的危害如此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又应该怎么做呢?

有人计算,如果从触电算起,5分钟内赶到现场抢救, 则抢救成功率可达60%,超过15分钟才抢救,则多数触电者死亡。因此,触电的现场抢救必须做到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家庭急救第一步是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如干木棒、竹杆挑开电线。除非已经脱离接触,否则千万不能去拉触电者,否则会引火烧身造成自己也触电。

第二步是保护触电者,防止跌落。

第三步是对触电者进行检查和处理,检查或恢复心跳、呼吸是急救的首要任务,若心跳呼吸停止的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有骨折的进行临时固定,有出血或局部烧伤的应进行止血和包扎术。对损伤较轻者,尽量给予精神安慰,并让其喝些糖开水或浓茶。

对触电者应尽量将其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松开衣领、裤带,畅通呼吸道。

对遭遇雷击者应尽快将其移至避雨处,擦干伤员身上的雨水,若发现心跳呼吸已停止,先进行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

在现场急救同时,立即向当地“120”急救中心呼救,并将急救“接力棒”及时传递给急救医生。

一旦发生高压电线落地引起触电事故时,应派人看守,不让人或车靠近现场,因为离电线10~15米范围内仍带电,救护者贸然进入该圈子内很易触电(见下图)。应通知电工或供电部门处理电线后再救人。

什么是触电

触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时候,在我们觉得安全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意外,那么,触电的机理又是怎么一回事?

人体本身就是良好的导电体,电流通过人体就可造成触电。触电对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电压、电流强度、电流种类等因素。电压越高,穿透皮肤的能力越强,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如0.02~0.025安培的电流可使人肌肉抽筋,0.05安培可使人感到呼吸困难,0.1安培的电流则可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交流电对人的危害是直流电的3倍。另外,触电时间越长,对人的危害就越重。

雷击是触电的另一种类型。雷击时电压极高,约为1~10亿伏特,雷电形成的瞬间电流可达20~25万安培。闪电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其周围空气的体积突然膨胀,从而产生巨大的雷声。可见,如此高的电压、电流、热量,对人体的危害要比一般的触电严重得多。

预防触电三招

其实,触电的很多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学一点有关电的知识,以防患于未然。

首先,家庭人员应正确用电。在更换熔断丝、拆修电器或移动电器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不要冒险带电操作。使用电吹风、电熨斗、电炉等家用电器时,人不能离开。电器设备冒烟或闻到异味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并及时检修。

其次,牢记安全用电。购买合格电器产品,接地用电器具的金属外壳要做到接地保护,不随意将三眼插座改成两眼插座,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的插座等。电视机室外天线安装应牢固可靠,注意接地。

第三,要懂一点避雷常识。打雷下雨时不要在树林里或山坡大树下躲雨;当雷雨交加时,不要在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附近行走,不在江湖里游泳或划船;打雷时不要接近金属物体如自来水管、煤气管和铁器等。

4.现场急救原则 篇四

发生伤亡或意外伤害后4~8min是紧急抢救的关键时刻,失去这段宝贵时间,伤员或受害者的伤势会急剧变化,甚至发生死亡。所以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冷静科学的进行紧急处理。发生重大、恶性或意外事故后,当时在现场或赶到现场的人员要立即进行紧急呼救,立即向有关部门拨打呼救电话,讲清事发地点、简要概况和紧急救援内容,同时要迅速了解事故或现场情况,机智、果断、迅速和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和安全对策,防止事故、事态和当事人伤害的进一步扩大。

2、及时、稳妥

当事故或灾害现场十分危险或危急,伤亡或灾情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时,要及时稳妥地帮助伤(病)员或受害者脱离危险区域或危险源,在紧急救援或急救过程中,要防止发生二次事故或次生事故,并要采取措施确保急救人员自身和伤病员或受害者的安全。

3、正确、迅速

要正确迅速地检查伤(病)员、受害者的情况,如发现心跳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一直要坚持到医生到来;如伤(病)员和受害者出现大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如发生骨折,要设法进行固定等。医生到后,要简要反映伤(病)员的情况、急救过程和采取的措施,并协助医生继续进行抢救。

4、细致、全面

对伤(病)员或受害者的检查要细致、全面,特别是当伤(病)员或受害者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时,要再次进行检查,不能粗心大意,防止临阵慌乱、疏忽漏项。对头部伤害的人员,要注意跟踪观察和对症处理。

在给伤员急救处理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伤员受伤的部位和伤势,观察伤情的变化。需急救的人员伤情往往比较严重,要对伤员重要的体征、症状、伤情进行了解,绝不能疏忽遗漏。通常在现场要作简单的体验。

现场简单体检的内容如下:

(1)心跳检查。正常人每分钟心跳为60~80次,严重创伤,失血过多的伤员,心跳增快,且力量较弱,脉细而快。

(2)呼吸检查。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数为16~18次,重危伤员,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当伤员临死前,呼吸变得缓慢、不规则,直到呼吸停止。通过观察伤员胸廓起伏可知有无呼吸。有呼吸极其微弱,不易看到胸廓明显的起伏,可以用一小片棉花或薄纸片、较轻的小树叶等放在伤员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飘动。

(3)瞳孔检查。正常人两眼的瞳孔等大、等圆,遇光线能迅速收缩。受到严重伤害的伤员,两瞳孔大小不一,可能缩小或放大,用电简光线刺激时,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其瞳孔逐步散大,固定不动,对光的反应消失时,伤员便死亡。

人体的正常值如下。

5.中毒现场急救方法 篇五

口服催吐剂0.2%硫酸铜液、硫酸锌液致呕,准备药物需要时间且效果不确实,还有副作用,事实上宜多采用物理方法使毒物呕去,尽可能少用药物致呕。

孕妇、口服腐蚀性毒物、患有明显心血管疾病、伤员神志不清、有肌肉抽搐痉挛或呼吸已有抑制者不宜引呕催吐。

胃管洗胃以微温清水最为方便易得,适合各种毒物,也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但可使部分毒物的毒性更大,如乐果成为氧乐果,马拉硫磷成为马拉氧磷。插入胃管后先抽尽胃内容物(保留备查),再注入洗胃液,每次不超过500毫升,以防毒物冲入肠道。要反复洗,直至洗出液无毒物气味时为止。洗胃初步结束后可留置胃管,以便隔一段时间抽出胃内排泌出的毒物。

6.车祸现场急救常识 篇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拥有私家车的美梦已变成了现实,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却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根据数据统计,意外事故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而意外事故中,车祸所占的比例又名列前茅。因此,交通事故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地现场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车祸所致的伤害大多为颅脑脊柱外伤、各类骨折、软组织挫裂伤、各种内脏器官损伤以及出血。当车祸发生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发生车祸以后,不要盲目紧张、恐惧,大家应互相鼓励,相互安慰。对失去知觉的伤员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中鲜血和分泌物,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窒息。重伤员和伤情不明者,要避免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发生车祸时,撞击是驾驶员最易受到的伤害。被方向盘撞到胸部后,如果伤者感觉到剧痛和呼吸困难,则有可能是肋骨发生骨折。如果碎骨进入肺叶,刺破肺泡,可能形成血气胸,引起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如果车速过快、撞击力量过大,在撞车瞬间,收紧的安全带也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如果伤员出现四肢大出血,立即用皮筋、绷带或皮带将靠近心脏端扎紧,以防失血过量。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应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以防伤员肢体因缺血而坏死。

有些车的方向盘比较靠下,发生撞击时,肝脏和脾脏等器官最易受到侵害,

假如肝脾破裂,发生大出血时通常会伴有腹痛。但这种疼痛并非难以忍受,很多伤者的神智仍会清醒,伤员常会出现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说话声音低沉等症状。这时应避免移动伤员,将伤员平放,并抬高双腿,可以使血压维持更长一段时间。

对确定发生骨折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或包扎。不得已搬动伤员时,应先确定骨折处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否则很容易让破碎的骨茬伤害到血管、神经,任何微小的失手都有可能对以后的恢复造成损害,严重的可能造成截肢。单纯的四肢骨折可以就地取材,木板、硬纸板或是有一定粗度的直树枝都可以用来包扎。方法是用绳子将2-3块木板在骨折处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横向绑扎结实就行了。

心跳停止者应积极施救

7.爆炸伤的现场急救 篇七

爆炸是一种突发的恶性事件, 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惨不忍睹。不管是矿山的瓦斯爆炸还是生活中燃气造成的爆燃事故, 都给人们留下黑色的阴影。

常见的爆炸伤原因

工业生产易发生的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事故;烟花爆竹工厂的爆炸事故;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化工厂、军工厂、弹药库的爆炸事故。

生活中常见的意外爆炸事故

燃气泄漏造成的爆燃事故, 包括罐装煤气和管道煤气、沼气;高压锅爆炸;燃放烟花爆竹事故。

其他突发事件

1. 自然灾害:

核泄漏造成的爆炸事故, 泄漏原因源于地震的次生灾害, 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2. 事故灾难:

氢气球爆炸事故。

3. 社会安全事件:

局部战争使用炸弹、导弹等强大的杀伤武器引起的炸伤, 包括恐怖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

案例1:1997年12月10日10时50分, 河南省某矿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矿井盲目沿采空区掘进巷道, 由于掘进工作面风量严重不足, 局部通风机风流处于循环状态, 使工作面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界限, 因违章放炮引起瓦斯爆炸, 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1998年4月6日5时30分, 该地区砂石岭煤矿又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死亡62人、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砂石岭煤矿六井为了与邻矿争抢资源, 在井下用炸药破坏邻矿巷道, 爆破后又引起煤尘参与爆炸, 是一起人为破坏引起的爆炸事故。

案例2:2011年3月12日贵州省盘县发生一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9人遇难。现已查明, 这次矿难系矿主私自启封已关闭矿井开采所致。

近几年,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屡见不鲜, 原因是复杂的, 但都存在违规生产无视安全、屡禁不止, 置工人的生命于不顾, 最终悲剧重演, 令人痛心疾首。

案例3:2009年11月21日凌晨5时30分, 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某居民小区18号楼1单元2楼某住户, 早起点明火煮饭, 因天然气泄漏, 发生煤气爆炸, 造成18号楼1单元1〜3楼通体坍塌, 9人受伤, 5人遇难。

爆炸伤的危害

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借空气迅速向周围传播, 形成高压冲击波, 不仅可使爆炸作用范围内的人发生严重损伤, 而且可使地面和建筑物等也受到巨大破坏, 继而造成砸伤、压埋伤。

爆炸伤的特点是程度重、范围广泛且有方向性, 兼有高温、钝器或锐器损伤的特点。离爆炸中心愈近者, 爆炸伤也愈重。位于爆炸中心和其附近的人, 肢体离断并被抛掷很远, 严重烧伤, 常被烧焦;离爆炸中心稍远的人, 主要是冲击波损伤, 其特点是外轻内重, 体表常仅见波浪状的挫伤和表皮剥脱, 但体内多发性内脏破裂、出血和骨折等, 重者可见挫裂伤和撕脱伤, 甚至体腔破裂。冲击波还可将人体抛掷很远, 落地时再造成坠落伤。

爆炸伤的表现

根据爆炸的性质不同, 其造成的伤害形式也多样, 其中, 严重的多发伤占较大的比例。

爆震伤

爆震伤又称为冲击伤, 距爆炸中心0.5~1.0m以外受伤, 是爆炸伤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损伤。爆震伤的受伤原理:爆炸物在爆炸的瞬间产生高速高压, 形成冲击波, 作用于人体形成冲击伤。冲击波比正常大气压大若干倍, 作用人体造成全身多个器官损伤, 同时又因高速气流形成的动压, 使人跌倒受伤, 甚至肢体断离。

常见的爆震伤:

1. 听器冲击伤:

发生率为3.1%~55%;伤后感觉耳鸣、耳聋、耳痛、头痛、眩晕。

2. 肺冲击伤:

发生率为8.2%~47%。伤后出现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窒息。

3. 腹部冲击伤:

伤后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肝脾破裂大出血导致休克。

4. 颅脑冲击伤:

伤后神志不清或嗜睡、失眠、记忆力下降, 伴有剧烈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

爆烧伤

爆烧伤实质上是烧伤和冲击伤的复合伤, 发生在距爆炸中心1~2m范围内, 由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火焰造成。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的程度。

爆碎伤

爆碎伤是指爆炸物爆炸后直接作用于人体或由于人体靠近爆炸中心, 造成人体组织破裂、内脏破裂、肢体破裂、血肉横飞, 失去完整形态。甚至还有一些是由于爆炸物穿透体腔, 形成穿通伤, 导致大出血、严重骨折。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

爆炸后的烟雾及有害气体会造成人体中毒。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

识别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依据为:

1.由于某些有毒有害气体对眼睛、呼吸道造成强烈的刺激, 爆炸后眼、呼吸道有异常感觉。

2.气体中毒造成急性缺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发生休克或肺水肿, 导致早期死亡。

心理创伤

爆炸伤害通常伤亡人数众多, 现场的惨状易对人群造成很大心理创伤。

爆炸伤的现场急救原则

1.爆炸伤多为突发事件, 伤亡人数众多。必须紧急调配大量的急救资源, 维持现场的秩序, 必须报告政府应急机构, 组成现场指挥部, 统一指挥。交通、公安、消防、救援、医疗急救等各部门密切合作, 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的损失。第一时间通过拨打紧急救助电话:110、119、120、122或其他专线电话来达到上述目的。

2. 医疗急救对短时间发生大量伤员的现场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 先救重伤、后救轻伤, 先救有救治希望的。有效地利用急救资源, 尽快将重伤员送医院进行手术、输血等确定性的治疗。

3. 烧伤的现场急救请参见本刊2010年第10期《烧烫伤的现场急救》一文。不要涂药, 采取降温、保护创面等措施。

4.爆炸伤伤口的处理原则:尽量保存皮损、肢体, 包括离断的肢体, 为后期修复、愈合打下基础, 最大程度地避免伤残和减轻伤残。颅脑外伤有耳鼻流血者不要堵塞, 胸部有伤口随呼吸出现血性泡沫时, 应尽快封住伤口。腹部内脏流出时不要将其送回去, 而要用湿的消毒无菌的敷料覆盖后用碗等容器罩住保护, 免受挤压, 尽快送医院处理。

5.爆炸现场尤其要注意防护有毒有害气体。防护好眼睛、呼吸道和皮肤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的途径, 穿戴护目镜、头盔、口罩、手套、靴子、防护服等, 有条件的救援队员应穿戴专业的防护装备, 如带供氧装置的防护服。脱离现场后脱去染毒服装及时进行洗消, 包括冲洗眼睛、全身淋浴。对已发生气体中毒的人员, 应快速转移到安全的地点进行急救。如果判断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本刊2010年第2期《心肺复苏术》。已经意识不清的伤者, 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可以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呼吸道, 但如果是坠落伤或头背部受伤, 则要注意保护颈椎, 谨慎使用这个手法。

工业事故爆炸伤现场急救

瓦斯堪称煤矿安全生产“第一杀手”。瓦斯事故的现场急救作用重大。

瓦斯爆炸伤

瓦斯突出是一种矿难专用术语, 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含量增加, 软弱煤层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灾害。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 促使爆炸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 造成人员伤亡, 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 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 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另外, 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 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瓦斯爆炸的现场急救

1.当听到或看到瓦斯爆炸时, 应背向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如眼前有水, 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 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 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 迅速撤离现场, 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 应镇定地统一撤离危险区。

3. 瓦斯爆炸后, 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 马上恢复通风, 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和残留火, 以防再次引起爆炸。

4. 瓦斯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 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者, 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快速判断突然失去意识的人员是否还有呼吸, 发现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进行心肺复苏, 不要延误抢救时机。

生活中的爆炸伤的现场急救

烟花爆竹炸伤

鞭炮或烟花燃放时不慎炸伤, 以5~10岁儿童伤员多见, 男孩多于女孩。

烟花爆竹炸伤的症状表现为:损伤部位依次为手、面部 (眼、脸、鼻、唇) 、前胸、前臂。其中眼外伤最常见, 导致眼球损伤, 视力受到严重影响或失明。另外, 爆炸致面部烧伤、毁容, 致手外伤, 造成手的功能降低或丧失的情况也常见。

烟花爆竹炸伤的急救方法:

爆烧伤属于烧伤范畴, 现场急救可参照烧伤的急救。

1.迅速扑灭伤者身上的火并将伤者救出现场, 对手、眼、面部损伤做初步处理后送院。

2.一旦被烟花爆竹炸伤, 应马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伤处15min左右来降温和清洁 (眼伤除外) , 并迅速送往医院, 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胡乱涂抹非但不能治疗伤口, 还有可能引发感染。

3.眼睛炸伤的处理:不要用水冲洗、尽量保存残留的组织, 用清洁敷料遮盖双眼止血包扎, 迅速送专科医院处理。

燃气炸伤

生活燃气发生意外泄漏事件, 积蓄到一定浓度可导致燃气爆燃, 致人伤亡。

生活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为无色无味气体, 高浓度的甲烷可引起单纯窒息。甲烷作为燃气在加入警戒物质时, 产生特殊臭味。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比较复杂, 是多种烃类混合物, 如丙烯、丙烷、丁烯、丁烷、微量硫化氢。高浓度吸入液化石油气可被麻醉。如果通风不良, 液化石油气在室内燃烧时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液化石油气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 重者意识丧失、呼吸抑制。甲烷中毒的症状基本相似, 还会出现心跳加快、窒息、心跳停止。如有以上中毒症状, 又嗅到特殊臭味, 则提示有燃气泄漏, 应预防爆燃。一旦发生爆燃, 造成严重烧伤, 则要按烧伤进行急救。

燃气泄露现场的救助措施:

1.发现异味, 开门窗通风、关燃气阀门, 防护口鼻。

2.不要开关电器。切勿开灯、开排风扇、开抽油烟机, 不要在气源附近打电话或手机, 以免产生电火花, 引燃、引爆可燃气体, 而应在远离气体的地方打报警电话, 如119、120。

3.不要用明火。

4. 将伤员救出危险环境再实施急救措施。如发现伤员呼吸停止时, 应在防护条件下立即做人工呼吸。

8.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 篇八

首先,应立即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电话中简单叙述伤员的数量、伤情、出事地点等,以便救护人员准备急救设备和及时到达事故现场。

现场急救,对不同的症状及时进行现场对症处理:

出血皮肤少量出血,可用消毒纱布(如无消毒纱布,则应就地取材,选用毛巾、布带等柔韧的类纱布物)压迫止血后包扎;喷射状出血,说明动脉破裂,应用钳夹血管止血,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可在出血伤口上端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将血管压迫在所在部位的骨头上止血;对四肢出血,一般可用止血带或毛巾、手绢等扎在近心端,扎一小时放松2分钟。如出血过多或已休克者,应先在现场输血和补液后转送病人。

颅脑伤急救者应清除伤员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头偏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防舌头后坠和呕吐物返流到气管,造成窒息。如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它物品堵塞,以免造成血液返流,引起颅内压升高,细菌也趁机逆行至颅内引起脑膜炎。此时,急救者应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轻擦流出的血液,保持局部清洁,并将病人送往具备开颅手术的医院。途中密切注意病人的神志,呼吸和脉搏。

颈髓损伤 颈后锐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等症,提示伤员颈髓受伤。对这类伤员应倍加小心。急救关键是立即用颈托(图1),一时无颈托,可临时用敷料、硬板纸或塑料板做成颈圈固定其颈部,勿让头颈左右前后摆动。

脊椎骨折身体被撞击、挤压时,由于脊椎过度屈曲或直接受外力作用而脱臼或骨折,若搬运不当可立即造成脊椎管内的骨髓损伤,使受损部位以下肢体瘫痪。正确搬运是由3~4人平托伤员至木板上,再用绷带固定身体。目前国内有些地方的救护车上已配备了新颖的铲式担架,这种担架可分成二翼,急救者可用二翼插入伤员背部,原地抬起伤员(图2)。如现场只有一个急救者,应跑到伤员的后面,两手穿过伤员腋下,扶住伤员上半身,并将伤员的头枕部靠在急救者的肩上或前胸,或用一布条绕胸穿过两腋下,然后慢慢地将伤员向后拖拽(图3),并将其仰卧在木板上固定。

胸部伤胸部受到挤压、碰撞时易发生肋骨骨折。此时不要过多挪动胸部和用手触摸。如肋骨骨折者,应用无菌敷料包住伤口,并用绷带裹紧胸部,限制肋骨活动;若肋骨骨折而形成开放性气胸,可在胸部损伤处闻及随呼吸发出的吮吸声,此时应立即进行胸部损伤处密闭包扎,以防空气进入胸腔造成肺脏压缩。

锐器插入体内切勿拔出因锐器如刀插入体内后,肯定刺破了局部血管、神经和肌肉。而这时,锐器正好嵌在创口内,起到了临时“止血”作用。如将锐器拔掉,则创口立即暴露,可引起出血,如止血不止,很可能导致出血性休克;同时,细菌也会趁机进入创口而会引起感染。正确的处理是先将两块棉垫安置于锐器两侧,尽量使锐器不能摇动(图4)。然后可用绷带绕肢体将棉垫包扎固定。这样在运输病人时,不会使锐器脱落出伤口。

严重挤压伤伤员被重物挤压引起肢体肿胀或青紫时,切勿在患处按摩、热敷、结扎,以免局部产生的肌红蛋白和毒素吸收到血液,而引起肾功能衰竭。正确的做法是在患处用冷毛巾或冰块湿敷降温,尽量减少其吸收。

四肢骨折 立即用夹板,如无夹板,可木棍或树枝等临时固定骨折处,注意其长度要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二关节距离。

对昏迷的伤员应注意开放气道,头略向一侧倾斜,以利于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血液、黏液和其他异物排出体外。取出伤员身上的尖刀、金属币、钥匙等物,以免压伤。严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和掩盖伤情。

9.外伤现场急救技术--止血、包扎 篇九

一、概述

止血的技术包括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包扎技术又包括三角巾的包扎法和绷带的包扎方法。

操作所能用到的物品和材料包括三角巾、绷带、纱布和棉垫、止血带、三角巾宽带及三角巾窄带。

二、止血法

(一)间接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间接压迫止血法,即指压动脉止血法,是用在四肢及面部动脉或大的静脉出血,可首先采用。事先应该熟悉常用的动脉压迫点,要求用一定的力量将动脉压在骨骼的浅面,压扁血管以起到压迫止血作用。该方法只能够减少出血量,不太可能完全止血,只能短时间控制大的出血,所以应该尽快改用其他的止血方法。

常用的动脉压迫法有面动脉压迫法、枕后动脉压迫法、尺桡动脉压迫法、肱动脉压迫法、股动脉压迫法和腘动脉压迫法等。

1.面动脉压迫法

当一侧面部出血的时候,在同侧的下颌骨的下缘摸到面动脉的搏动,将面动脉压向下颌骨即可。

2.枕后动脉压迫法

用于头后部的出血,在耳后乳突下方稍外侧摸到枕动脉的搏动,将其压向枕骨面即可。

3.尺桡动脉压迫法

用于手部出血的止血,先在手腕腕横纹的稍上方的位置,内外两侧摸到尺桡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双手的拇指分别将其压下尺骨桡骨的浅面即可。

4.肱动脉压迫法

肱动脉压迫法用于前臂出血的止血,先在上臂内侧中部的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摸到肱动脉的搏动,然后用拇指或者其他四指将其压向肱骨干即可。

5.股动脉压迫法

股动脉压迫法用于大腿以下出血的止血,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处摸到股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将其压向耻骨下肢即可。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双手掌根重叠,压向股动脉的搏动即可。

6.腘动脉压迫法

腘动脉压迫法用于小腿以下部位的出血的止血。先在腘窝处摸到腘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大拇指向后压向股骨即可。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法)

先让伤员坐下或者躺下,抬高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直接在伤口上按压5分钟左右。如果持续出血,不要除去最初的敷料,而是在这个敷料上再加上一块敷料,并重新包扎好即可。

(三)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在控制四肢动脉的出血,直接压迫止血法止血无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扎止血带的部位非常重要,一般应该扎在出血部位的近端,尽量的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的范围。但是,上臂的中下1/3处,切忌扎止血带,以免损伤桡神经;前臂、小腿不宜上止血带,因为有两根长骨,可能使血液的阻断不全。止血带止血法有三种常用的方法: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卡式止血带止血法和三角巾止血带止血法。

扎止血带的注意事项:第一,应该选择有弹性的胶管或布条,不要使用非弹性的绳索或电线,以免损伤皮肤和组织;第二,避免把止血带直接勒在皮肤上面,在皮肤上应该加以衬垫,衬垫可以用衣物、毛巾等;第三,扎止血带应该松紧适合,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的搏动为准,因为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会增加出血量,过紧会造成肢体的肿胀和坏死;第四,上止血带之前,应该抬高该患肢2~3分钟;第五,连续使用止血带6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的时间30秒钟~1分钟;第六,扎完止血带以后,应该在伤员身体明显的地方标名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的时间,并向接诊的医生交代;第七,需要断肢再植的伤员,不宜扎止血带,如有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的病人应该慎用止血带止血法。

1.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

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先用毛巾在伤肢上加以衬垫,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拿着止血带的一端,将另一端绕伤肢两圈后,再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夹住止血带,拉出形成一个 V 字形的活结。当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桡动脉的搏动,就说明达到了止血的效果。再将一个时间标签放在伤员身体明显的地方,写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的时间。注意操作完成以后,要在伤员身体明显的地方放上一个时间标签,标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时间,并向接诊的医生交代。

2.卡式止血带止血法

3.三角巾止血带止血法

(四)填塞止血法

一般用在深部伤口出血,如肌肉、骨端、鼻出血等。填塞止血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容易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包扎法

(一)绷带包扎法

1.螺旋形包扎法

先在伤肢的远端缠绕两圈以后,螺旋形的向上缠绕,每绕一圈重叠1/2~1/3,绕成螺旋状,当绷带超过覆盖的纱布两厘米处,即可固定。螺旋包扎法一般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四肢、躯干等地方。固定绷带,可以用绷带扣、胶布、安全别针,也可将绷带的末端塞入前一圈绷带内加以固定。

2.环形包扎法

一般用于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例如手腕等部位。先将绷带做环形缠绕,第一圈稍呈斜形,第二圈将第一圈之斜形的一角压住环形圈内,然后环绕数周后用胶布等固定即可。环形法也可用于其他绷带包扎方法起始的时候。

3.“8”字形包扎法

以手背部出血为例,先在伤口处放上无菌敷料,放好以后,在手腕子上用绷带由内向外缠绕两圈进行固定。然后将绷带向远端绕手指头一圈,露出小指的甲床,再向下进行“8”字形的缠绕,直到完全覆盖敷料。缠绕的时候,每一圈压住上一圈的2/3,露出1/3,最后在手腕上缠绕一圈固定即可,固定在外侧。

绷带的“8”字形包扎方法还可以在手心出血时候的使用。

绷带的“8”字形包扎法还可用在足部的出血与外伤,包扎完全以后,应该在肢体的远端检查一下血液循环的情况。

4.人字形包扎法

肘关节出血包扎先在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覆盖完成以后,将绷带在肘关节最突出的地方缠绕两圈固定敷料。再将绷带向上绕一圈,再向下绕一圈,反复缠绕。

绷带的人字形包扎法,还可以用在足部的出血以及足踝扭伤的包扎。

绷带的人字形包扎法还可用于膝关节的外伤与出血的包扎。

5.反折包扎法

6.螺旋反折包扎法 在前臂一般是用螺旋形的包扎法,但是纱布绷带容易滑脱,所以可以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法。

(二)三角巾的包扎方法

1.头部帽式包扎

头部帽式包扎一般用于头皮的外伤和出血,先将伤口处覆盖无菌的纱布,再将三角巾的底边折一下子,然后从双耳的上方向后方延伸,将两侧的底角在枕骨下面交叉,再回到前额打一个平结。打好后,该三角巾的顶角收紧折入即可。

2.风帽式包扎

风帽式包扎主要用于头部两侧的出血与外伤的包扎固定。先该三角巾的顶角和底边各打一个结,做成一个帽状,把顶角的结放在伤员的前额,把底边的结放在枕骨的下方,包住头部,将底边拉紧,向外反折,再向前将下颌包住,最后绕到枕后打结完成。

3.单肩包扎

一般用在肩部的外伤。先将三角巾折成燕尾状铺在病人的肩部,在伤肩的下方环绕打结固定。

4.胸部包扎

先在受伤的部位用棉垫压迫止血,再将三角巾的底角、底边在腰间打结,再将三角巾的顶角向上拉紧。

5.大手挂包扎

大手挂包扎一般用于前臂、上臂的外伤的包扎和固定。先将三角巾张开,边角绕过颈部,将另一侧的边角提起,大手挂应该在伤侧的锁骨上窝上打结,在打结的地方加一个棉垫进行衬垫。大手挂的高度调整至小于90度。最后整理一下露出手指指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在肘部将三角巾收好。

6.小手挂包扎

小手挂包扎一般用于手部、肩关节和锁骨的包扎和固定。先将三角巾张开,放在病人的身体上,包过伤侧肢体的上1/3,再把手包进去。最后绕过肩胛骨,在没有受伤一侧的锁骨上窝处打结,打结的部位加上一个衬垫。小手挂的角度是上臂和前臂呈45度角。最后检查一下血液循环的情况。

7.异物刺入体内的包扎(以头顶部异物伤为例)

异物刺入体内不要拔除,以免加重损伤会引起大的出血,下面以头顶部的异物为例来进行包扎。先将纱布在异物的周围进行压迫止血,再用一个环形垫支撑异物,环形垫应该高于异物,固定好以后,再用三角巾做帽式包扎就可以了。在运输的途中,要小心地保护避免异物的移动。

8.眼部受伤的包扎

眼睛受伤也可以用三角巾进行包扎,先将三角巾折成窄带,把该三角巾从枕后向前交叉,包住双眼,在枕后打结。无论是单眼受伤,还是双眼受伤都要采取这种包扎方法,以免加重眼睛的损伤。

9.膝部包扎

该方法一般用于膝关节的包扎与固定。把三角巾折成宽带放在膝关节上面,两侧的底角向后交叉一前一后缠绕,上下打结固定就可以了。

(三)特殊伤的包扎方法

1.开放性气胸的包扎

开放性气胸因为胸部有贯通伤,伤口处有气体溢出,需要立即封闭伤口,使开放性的伤口变成闭合性的伤口。先用大块的无菌的纱布或者棉垫封闭伤口,再用不透气的材料,如塑料袋、保鲜膜封闭伤口,用胶布封住不透气的材料的三边,包括上边、左边和右边,留向下的一边不封,形成一个活瓣,加快排出胸膜腔的气体。

2.腹部内脏脱出的包扎

10.现场急救教案 (自动保存的) 篇十

****年**月**日

现场急救教案

教学进程

作业准备………………………………………………2分钟

1、整理着装、清点人数、向在场首长报告。2、宣布器材设置。

3、宣布作业提要。课目:现场急救

目的:使同志们了解包扎的注意事项,能够利用三角巾准确对各部位进行包扎,迅速止血,减少非战斗性减员。内容:三角巾包扎法 时间:20分钟 地点:此训练场

方法:理论提示、动作示范、讲解要领、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要求:

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2、认真听讲,仔细体会、刻苦训练。作业实施……………………………………………15分钟

头部三角巾包扎法

一、理论提示:

同志们,在我们边防部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伤情的发生,在现场急救过程中,伤员受伤部位可遍及身体各个部位,包扎在现场急救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以及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又包括风帽式包扎法、下颌包扎法以及面部包扎法三种,下面重点讲解三角巾的下颌包扎法。

三、讲解要领

三角巾下颌包扎法:

当伤员头部受伤时,将三角巾底边折迭约2横指宽,取三分之一处放在下颌前方,长端分别经额部与枕部,在另一侧打结。

三、动作要求:

1、快:发现伤口快,包扎伤口快。2、准:包扎位置准。3、轻:包扎动作轻。4、牢:包扎部位牢。5、细:伤口处理细。

四、组织练习

1、体会练习。按照由简至难,先分解后连贯的顺序进行。

小结讲评

通过体会练习能够看出同志们对今天所学内容掌握比较快,领悟能力比较强,希望下一步能够继续保持。

2、分组练习。按照由简至难,先分解后连贯的顺序进行。在分组练习期间穿插心理行为训练,缓解心理压力(双手叉腰,头向后仰,放松压力)

经过前两个练习,我们进行讨论,根据这节课所学内容,同志们有没有不懂或者不理解的方面,通过讨论来一一解除。

五、小结讲评(略)

作业讲评………………………………………………3分钟

1、重述课目、目的、内容和重点。2、讲评训练情况和训练效果。

3、表扬训练中的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1.雷击的现场急救与预防 篇十一

11时左右,突然乌云密布,学校上空的云越聚越多,而且雷声滚滚。11时10分,一声响彻云霄般的炸雷划下来,划到小学的操场顿时变成了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大火球,炸开后分成个小火球分别从4个班级的北窗飞进教室。瞬间,教室乱成了一团,哭喊声阵阵。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雷击后,便下起了豆粒大的雨点,几分钟就结束了。在此雷击过程中,共有28位师生受伤,但由于抢救及时,无一人死亡。

炎炎夏日,正是雷雨的多发季节。雷电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对人生命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普及雷击伤后的急救知识,减少人员的伤亡是十分必要的。

被雷击伤后的现场急救

闪电的电量比电击大得多,电量从1亿到2亿伏特,触电的时间几乎是一闪即过,雷击的接触点通常只有电流进出人体的点而已,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或肩部。伤员表现为皮肤被烧焦,鼓膜或内脏被震裂,心室颤动,心跳停止,呼吸肌麻痹。

遇雷击后,若心脏并无停止迹象,预后多不错,因此当多人被雷击时,应先抢救状似死亡的病人,实时施予心肺复苏术,使心脏和脑很快得到氧气,急救得当可以拯救生命,并将伤害减到最低。

首先应使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乳罩、腰带等,并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坚持到病人苏醒为止。还可用针刺命门、十宣、涌泉或人中等穴,并尽可能快地送医院急救。

在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首先要将你的一只手置于病人颈后,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前额上,使其头稍向后仰,以确保气道通畅(图示1)。然后将放在前额的手移到病人的鼻上,用拇食两指捏紧鼻孔,同时将另一只手移放于病人下颌向下施力将口张开(图示2)。把你的嘴盖住病人的嘴,务求严密不漏气(图示3)。呼气并同时观察病人的胸廊有无扩张隆起(图示4)。若未见病人胸廓隆起,则应加强口对口的密闭度再重复进行一次。每次吹气毕让病人的胸廊回缩自然排出气体。重复上述图3 、图4动作,并反查看病人呼吸体征。

而在作心外按压区时,需挺直双臂,凭借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及双手手掌,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厘米为宜。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依照每分钟的80次的按压速率,按压15次,接着给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图示5)。

关键在于预防雷击发生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可以预知雷雨的发生,因此采取一些措施完全可以预防雷击带来的危害。

1. 雷雨天不宜在室外走动或大树下避雨,要拿掉身上的金属,蹲下防雷击。

2. 打雷时远离电灯、电源,不靠近柱和墙壁,防引起感应电。

3. 在高楼须快入室,在高山快下来,游泳者快上岸。

4. 关好门窗、家电、电视机及关电门。

5. 在室外者如感到头发竖立,皮肤刺痛,肌肉发抖,即有将被闪电击中的危险,应立即蹲下,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可避免雷击。切勿躺在地上,潮湿的地面尤其危险。

上一篇:年度绩效考核英文自我评价下一篇:爱班爱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