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

2024-07-15

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精选8篇)

1.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 篇一

市教育局审计科:

20__年4月,我从市__中学调到市__中主持全面工作。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审计科的大力支持下,我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埋头苦干,不断强化管理,优化队伍,提升内涵,培育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经济责任,严格执行经费支出和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总资产由20__年的833.36万元增加到目前的886.83万元,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__市三文明单位”、“__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__市参加省十运会突出贡献单位”等一系列荣誉。从20__年起,学校连续三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优秀学校”,我本人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优秀校长”。

一、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

自担任__X中校长以来,我时刻牢记使命,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熟悉“陌生”问题,迅速进入角色。

从来__X中的第一天起,我便扎根基层,全面了解、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一是深入调研。先后就学校的办学历史、校园文化、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财政状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二是认真学习。每年都自费订阅《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德育报》等10余种报刊杂志,购买各种书籍60余册,做读书笔记2万余字。作为校长,我还虚心向总务处主任和会计学习,向他们请教财会知识,使自己能正确履行经济管理职责。三是科学定位。在深入调研和刻苦学习的基础上,我迅速找准了学校发展方向,明确了办学思想,即以“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为社会未来的进步育才”为办学理念,以“依法治校、德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策略,以“创办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初级中学”为办学目标。办学思想的明晰,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十六中人共同的价值观,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学校的忠诚度。

2.找出“不足”问题,及时完善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有效手段。20__年是我校的规范管理年,从这一年起,我便组织相关处室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和完善,并针对学校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健全了《衡阳市十六中班级管理考核方案》、《衡阳市十六中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衡阳市十六中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衡阳市十六中全员聘任方案》、《衡阳市十六中财务管理有关规定》、《衡阳市十六中财产管理办法》《衡阳市十六中财务室收费程序》和《物资采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抓住“重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高举教学质量的大旗,多措并举,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突出常规管理。从细节入手,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组织等做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规定,学校采取集中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常规检查,提高了教师落实教学常规意识。二是完善激励措施。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在分配上大力向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倾斜。

根据测算,我校班主任津贴比普通教师人均每月要高400元左右。此外,我们坚持正确的__向,通过开辟“感动校园人物”、“每月教师之星”等栏目,积极宣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培育自己的名师群体,以榜样的力量来引领人。在对教师进行激励的同时,我们还对学生实行了奖励措施,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每学期,学校都要对北大附中远程教育实验班年级前10名的学生给予300元每人的奖励,3年来共计奖励5.4万元。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方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及班级管理校本培训。

一年来,我校共派出213位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培训的费用达29.29万元,人均1375元。此外,我们每年还要组织中层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每年的培训费用均在3万元以上。四是重视教育科研。我们将教研工作建立在教学常规的基础上,做到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学校教研活动做到定主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确保了常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市教育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年至少派出25位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经费达1.2万元。通过这些措施,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提高。近一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市直中学前列,为省示范性高中输送了近300名优秀学子。

4.解决“勤俭”问题,改善办学条件。

我牢固树立“勤俭治校,用心服务”的思想,把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合理需求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学校发展。一是精心理财,节约开支。严格财务管理,压缩财务开支,能不花的不花,能少支的少支,把钱用在学校发展的刀刃上。在物资采购方面,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同时严格入库出库登记制度,层层把关,逐一落实。在基建、招待、用车、文印等方面,严格控制标准,限制价格,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在办公设施使用上,重视维修养护,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一年来,学校未购置新的课桌椅,全靠自己维修解决。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一年来,共偿还债务48万元,其中综合楼基建尾款33万元,实验楼尾款14万元,印刷厂欠款8000元。二是筹措资金,建设校园。

一年来,我到处找关系、托熟人,不怕磨破鞋子,说破嘴皮子,多方奔走,共为学校争取建设资金13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条件及校舍维修等。三是优化服务,兑现承诺。到市十六中后,我对后勤部门提出了“服务”的工作要求,要求他们对教职工提出的小问题6小时内解决,大问题3天内解决。每期开学前,后勤部门就做好了教学用品的采购工作,确保了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平时,定期对校园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修损坏的课桌椅、门、窗、水电管线等,延长了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5.重视“廉洁”问题,树立良好形象。

一年来,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做到了既对得起组织,又不辜负全校师生。具体说来,主要做到了“三化”。一是自我要求严格化。日常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了“四个不”:不骄,保持谦虚的作风,热情对待老师、学生和群众来访,关心师生疾苦。不躁,对待困难能够静下心来分析,努力寻找办法解决。不贪,信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自己的,决不伸手。不软,对学校内个别不良的倾向,敢于面对,敢挑担子,敢负责任,不当糊涂校长。二是生活作风低调化。提出“三从”(日常生活从低,工作要求从严,教师待遇从宽)理念,将有限的办学经费都用到了“刀刃”上。

全校教师对我的思想和作风,一直持赞同和支持态度,大家人心稳定,工作情绪高涨。三是重大决策民主化。我从不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对评优评先、教师职称评定、中层干部选聘、较大笔开支等重大问题,我都要组织支委成员集体讨论,从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角度形成统一决策。对支委作出的决定,我都要求在学校公示栏中予以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到市十六中工作三年来,对于学校的基建,我始终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大搞建设,没有给学校增添债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上成绩是全校教职员工扎实工作取得的,与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审计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本人仅仅是履行了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福利待遇提高还不够快。任职3年来,学校一边还债,一边建设,日常运转始终处于拮据状态,过的是紧日子。3年中,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虽然能够得到保证,并且逐年有所提高,但提高的还不快。我从内心深处对与我一起艰苦奋斗的教职员工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我们学校经济条件并不好,福利待遇并不高,但是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凭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奋发图强的精神。

2.师生中午就餐问题还没解决。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住宿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也越多,据统计,我校住宿距离学校有8公里以外的老师就有40多人,他们中午回家很不方面,只好在校外一些路边小店就餐,且没有休息的地方。此外,住得较远的学生也比较多,他们大部分中午都没有回家,极个别是爷爷奶奶送饭到校。在去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校支委向全体师生承诺要解决师生中午就餐难和休息难的问题,但由于没有资金来源至今没有落实。

3.师生课间锻炼的操场还没修缮。我校操场建于,由于投资少,只好因陋就简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整,造成排水沟浅,片石层薄,散水不良,加上一直没有得到修缮,现在已经非常糟糕,下雨天积水难排,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天晴时灰尘漫天,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从20__年开始,我便想改造学校操场,给师生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但苦于资金困难迄今还没有实现。

4.其它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还需充实。今年是我校合格学校建设年,对照建设标准,我校在电脑房、仪器室、图书室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而我校自身又没有经济能力,建设资金全部靠上级拨款,这些是摆在学校发展道路上的难题,且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将以这次述职为契机,与全体教职工一道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市教育局领导对我的关心、支持和信任。

1.强化责任,牢牢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重视和加强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做好学校政治方向的把握者,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党和政府放心。

2.努力学习,做精通学校管理的行家里手。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探索出能够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做教育的改革家、实干家和带头人。

3.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推动学校发展。对学校的食堂、学生住宿、操场、电脑房、仪器室和图书室等问题,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解决。

2.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 篇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对教育的投入快速增长,尤其是“校安工程”和针对偏远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全面改薄”项目的顺利实施,农村中小学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日臻完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小学管理工作正面临全新的困难与挑战,认清形势,迎难而上,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新课题。

一、校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 学校规模小微化

由于受计划生育、进城务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受困于办学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办学水平长期低位徘徊,满足不了已经走出去的家长朋友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少年儿童离开家,致使农村小学的入学人数减少,学校规模急剧缩小,已处在低位运行的态势。学校规模的小微化,必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形势,迎难而上,助推乡村教育发展,是摆在每个农村小学校长面前的新课题。

2. 教师队伍多元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师队伍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作为生力军的教师,正在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90年代前后参加工作的曾经又红的一代,也已经慢慢消退了昔日的激情;近年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各级各类大学的青年才俊们,又因为专业的不对口等因素,正在缓慢成长。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甚至是偏远农村小学来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很难适应新教育需求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在越来越多元的教师结构中,充分调动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中年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又是作为小学校长的我们必须正视的一大课题。

3. 家长支持边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把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与日俱增。如何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机制,实时共享教育信息和孩子的学习动态,家校共建和谐校园,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

二、关于校长工作的几点想法

1.“微”而不乱,做好精细化管理

为了保证微而不乱,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每人负责一个班级,人人都当班主任,确保班级管理不混乱,常规工作人人抓;每人都做一份兼职,人人有兼职,同时细化工作责任,强化过程管理,事事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不乱套;每人担任两门以上大学科和若干小学科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大学科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小学科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凡此种种,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努力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团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一所学校的成败,起主导作用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广大教师的努力工作。因此,在学校这个小圈子,校长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既关心他们的工作,又关心他们的生活,尽量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温暖。努力把全体教师的心力凝聚在教育教学工作这条主线上,构建和谐的、富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调动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中年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做师生的好榜样

在一个小微化的学校里,全校上下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于校长一人。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校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践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人。首先,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校长要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秉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绝不凌驾于制度之上。通过自己的遵守唤起老师的执行、学生的拥护,使学校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其次,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校长要始终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带头参与教学教研工作,与大家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引领全体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随笔,参加业务培训学习等。用自己的坚持不懈,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最后,作为教学评价的参与者,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师生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师生成长的闪光点,时刻放大他们的优点,提出他们的不足,要不断引领师生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4. 开放办学,走出去,请进来,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抛弃,作为教育管理者,教师更应该从学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眼光去审视问题,从我们自身的工作中找原因。现代学校管理提倡开放的学校管理思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家长会、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一系列活动,把真正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家长请进来,积极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征求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通过家长吸收社会资源,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总之,困难是暂时的,发展是长远的,面对困难,我们要善于思考,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有想法,并努力把这种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站在现在,实事求是做工作;放眼未来,勇于创新谋发展。”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振兴家乡教育,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许江.浅谈怎样搞好农村小学教学管理[J].新课程(下),2011(9).

3.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 篇三

答: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质量培训的新期盼相比,目前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问题,例如:培训发展不平衡,统筹规划不够;培训模式改革步伐不大,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项目招投标等机制尚未建立,培训过程监控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在近期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予以解决。

问:《意见》的适用对象包括哪些?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意见》中所指的中小学校长包括公办、民办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培训机制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意见》要求各地着力抓好三项主要任务:一是面向全局,有计划地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专业能力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二是要有针对性,重点加强农村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民族地区校长培训,加大薄弱学校校长培训力度,重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三是注重培优,组织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和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计划,为优秀校长、园长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问: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答:《意见》提出,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手段等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确保按需施训,各地要全面进行需求调研,精选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校长培训的必修内容;二是要改进培训方式,坚持以学员为主体,采取专家讲授、案例教学、学校诊断、同伴互助、影子培训、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三是要创新培训载体,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培训,探索建设校长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区域内、区域间校长网上协同研修,推动校际间、城乡间校长网上结对帮扶,形成校长学习发展共同体,实现校长培训常态化。

问:如何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如何激发校长培训工作的活力?

答:《意见》首次提出了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在任校长全员培训制度,同时要求建立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校长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要建立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把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校长考核、任用、晋级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激发校长培训工作活力,关键在于创新培训机制。《意见》提出,要创新四个方面的机制:一是探索校长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信息化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校长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机会;二是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吸引优质培训机构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三是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专职培训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四是建立联合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鼓励培训机构依托优秀中小学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加强与境内外优质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

问:如何加强培训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

答:《意见》指出,由教育部制订培训者专业标准,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为专职培训者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保证其每年参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拓展培训者队伍来源渠道,重视遴选熟悉教育规律、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干部、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一线校长担任兼职培训者。建立国家、省两级培训专家库,实现优秀培训者资源共享。

问:如何强化监管评估,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质量?

答:《意见》提出,由教育部制订校长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质量标准,建设培训信息管理和监测平台,建立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各地要采取专家实地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校长培训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培训任务和经费的重要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校长培训工作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4.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 篇四

关于2013年暑期校长竞聘工作的进展报告

今年暑期,我镇郭庄学校、范楼学校二位现任校长已到退休年龄。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小学校长选拔使用制度,根据县教体局相关文件规定,中心校成立了以中心校王新峰校长任组长的工作组,于2013年6月16日向全镇学校传达发放《关于白寺镇小学校长选聘工作通知》,公开竞聘报名时间为2013年6月19日---6月21日。中心校选聘工作小组在2013年6月25日上午对申报人员的资格进行了初审。经过审核,周新建、邓月玲、许雪丽、郭鹏杰四位同志符合小学校长竞聘申报资格。依据教体局小学校长竞聘工作程序,现向教体局予以报告。请教体局对以上四位同志的资格进行审查,并对下一步工作给予监督指导。

白寺镇中心校

2013年7月6日

附:白寺镇小学校长竞聘审批表

5.关于校长后备干部推荐情况报告 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见》及《册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册党发„2010‟18号),全面推进黔西南州教育十大工程,为培养一支有理想、守纪律、懂管理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及时向学校管理岗位输送优秀人才,推进校长队伍的新老交替。根据《册亨县教育系统百名校长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相关程序和要求,册亨县第二中学认真按照文件要求进行了推荐上报,现将校长后备干部推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选拔条件推荐我校李清峰、袁大君、卢军、黄兵、韦硕文等5位同志为校长后备干部,其中:李清峰同志为中小学一级体育教师,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学校德育、安全工作,册亨县优秀骨干教师;袁大君同志为中小学二级数学教师,学校保卫处副主任,黔西南州“师德标兵”,册亨县骨干教师;卢军同志为中小学一级教师,册亨二中政教处主任,县级优秀班主任,县级骨干教师;黄兵同志为中小学数学二级教师,册亨县县级优秀党员;韦硕文同志为中小学语文二级教师,校级、县级骨干教师。

二、推荐情况

根据《册亨县教育系统百名校长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选拔条件,以上五位同志均符合选拔基本条件。

(1)以上五同志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良好师德表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以上五同志均具有大学专科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较好的培养潜质和专业发展前途;

(3)以上五同志均参加工作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4)以上五同志政治原则性,组织纪律性强,有大局观念,服从组织安排,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意识。

五同志个人相关信息见《校长后备干部推荐表》。按照相关要求和我单位实际情况,我校召开了干部职工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校务会上进行了民主测评推荐。并根据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组织能力以及干部年度考核等依据,由领导班子先确定后备干部名单,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了单位干部职工意见。通过测评推荐,确定推荐李清峰、袁大君、卢军、黄兵、韦硕文等5位同志为校长后备干部人选,经张榜公示,确无异议,准予推荐上报。

册亨县第二中学

6.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 篇六

汝城县教育局:

我校**同志现年35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自2002年9月起先后担任副教导主任(3年)、教导主任职务(6年)。该同志思想纯正,政治立场坚定,热衷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工作务实,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参与课题研究。勇挑重担,作为行管人员,历年来一直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任劳任怨。2007年、2009年先后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同志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行管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协助校长室抓好学校管理,当好学校行政的参谋。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抓实干,勇于开拓,精通业务,规范管理,措施到位。且组织协调能力强,各方面素质好,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任职以来都能团结教导处班子出色地履行教导处的职能,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年经学校推荐,局领导批准,该同志于7月7日至17日期间参加了《**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校长培训》,学习期间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现经学校行政和镇党委认真考察,一致认为**同志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都已具备担任校长的条件。鉴于此情况,特向教育局推荐**同志担任中学副校长职务,恳请局领导予以认真考虑。

特此报告

**县**中学

7.关于校长工作总结报告 篇七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建国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变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发展变迁过程,探讨影响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变迁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时代变化的因素。

第二,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与反思。从政策文本的角度,从选拔程序、选拔标准、选拔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选拔机制进行解读。此外,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重点大学校长队伍尤其是“211工程”百所大学校长群体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三,我国大学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分析。深入剖析我国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2年底进行的两次公开选拔高校校长试点工作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四,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及其优劣势。从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主体、遴选程序、遴选标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并分析该机制的优劣势,为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有选择地借鉴其优势、避免其运行中的不足做准备。

第五,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与启示。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由于中美两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不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各异,大学文化传统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两国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也迥然不同。通过中美两国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分析,最后得出有利于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启示。

第六,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分析。该部分主要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展开,认为大学学术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大学校长遴选机制与政府、企业等领导者的不同,而基于学术性的内在逻辑所体现出的大学的自治性、民主性和教育性、松散性的特征决定着在对大学校长选拔进行制度设计时不能简单复制和模仿政府和企业的领导选拔制度,而应有自身独特的模式。

第七,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该部分论述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必要性,并根据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阐明社会对大学校长角色的新要求。最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面临的形势、大学校长角色的新要求以及大学组织特性的内在要求,在借鉴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建议。

该研究是一个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综合研究课题,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通过大量搜索、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政府、企业的领导产生制度以及国内外大学校长遴选方式、遴选标准、遴选程序等,为构建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制提供分析基础。第二,文本分析法。在对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时,主要对现行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政策文本进行详细解读,以此把握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选拔机制中的深层含义。第三,比较法。通过对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比较分析,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挖掘影响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因素,总结大学校长遴选的共同趋势,从而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第四,访谈法。通过访谈我国大学校长、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师等,获得最真实的各个群体对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遴选的现状、问题的看法及理想的大学校长遴选制的描述,以使从技术层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更有针对性。第五,数据分析法。采用数据分析法分析我国的大学校长群体的特征,用数据和图表说明我国大学校长群体队伍的实际现状,为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围绕“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这一研究目标,该报告中的“建国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变迁”为我国特色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提供历史的延续性与国情基础;“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与“我国大学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两部分为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提供现实的基础和前期准备;“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及其优劣势”与“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与启示”两部分是以国际的视野为我国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大学校长遴选经验做准备;“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分析”是为说明大学校长选拔不同于政府、企业领导人的选拔,为我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做理论铺垫。“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建构”则从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及对校长角色的新要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完整构建框架和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该研究认为,尽管大学有自身的组织特性,但它一定受本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每个国家的大学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国家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我国大学校长选拔任用长期以来按着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来进行;而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实行的各大学自主负责的制度。不过,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各个国家的大学都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都有着只有大学这个组织才具有的特性,这就使得借鉴别国大学的经验成为可能。总之,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既要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又要看到现代大学面临的形势对大学校长的新要求;既要考虑到大学有不同于政府、企业的学术性的根本组织特性,又要放开视野,以国际化的眼光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的、适合大学发展的经验,为此,该研究特提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建议。

(一)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三个前提

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但改革获得的利益与成果是潜在的、有滞后效应的,而改革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却是立竿见影和非常直接的。改革和建构意味着破旧立新,它必然会触犯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和权力,因而变革常常会遇到种种阻力,带来阵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至少需要三个前提:首先需要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特别需要在法律层面加以具体明确和表述;需要在制度层面划清党委和校长的权力边界;大学还必须重建和培养教师的学术权力。

有了以上的三个前提,再来谈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具体建议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构建我国特色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具体建议

第一,制定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及规范性文件。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是由政府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他们对大学校长的选拔是按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要求来进行的。但具体到大学校长选拔来说,这些法律显得有些笼统,导致在大学校长选拔实践中出现很大的随意性。为此,在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问题上,需要首先制定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校长遴选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使校长选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大学校长遴选原则,营造良好的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运行环境。一是在选任预备阶段,应向海内外广泛发布相关信息,吸引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应征。二是在选任进行阶段,对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进行综合考察,公开考试、考察以及面试的程序和方案,同时鼓励广大师生的民主参与并接受社会大众、媒体等的监督。三是在选拔候选人的阶段,坚持公开是竞争的前提,竞争必须在公开中进行的原则。四是在选任结束阶段,及时向广大师生甚至社会公布选任结果,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好新老校长之间的交接工作。

第三,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校长标准的制订是校长遴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大学校长候选人与大学的契合程度。但大学校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可能要因时、因地、因校而异,这就要求大学对自己本校的大学校长遴选标准进行细致的研究,尽量客观反映学校所需要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总之,遴选校长不仅要关注应聘者个人的素质,也要关注该校自身的特质及在现阶段对新任校长的需求,力求两者相互适应和匹配。

第四,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校长可以由大学作为遴选主体,由学校提名候选人选,由政府任命与聘任。我国目前大学校长的遴选主体是党政部门,由中组部或其它党委组织部来具体负责。由党政部门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依据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条例来选拔和任用大学校长,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的控制权。因为公立大学由政府投资办学,政府在校长选拔上拥有决定权,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学作为追求真理和探索高深学问的学术组织,其健康发展还需要免受政府和任何外界干扰。任何国家的大学都一样,一方面要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以获得更多支持,但同时还需要与政府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在我国,大学校长除了是党的领导干部之外,他还是一所大学的领袖和灵魂人物,校长的理念和办学思想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由政府直接按着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直接选拔校长忽略了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区别于其他政府、企业组织的特殊性,是不符合大学发展的规律。当然,在我国完全由大学来遴选自己的校长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国情的。为此,结合美国遴选大学校长的经验,考虑到大学组织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的遴选可以考虑采取大学选拔和政府任命与聘任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

第五,由广大教师、学生、甚至校友实质性参与大学校长遴选过程,保证师生对于校长遴选的参与权。我国的大学校长选拔,由政府部门来负责,基本上与大学里的广大师生是无关的,教育部两次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进来,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是进步的表现,但这还远远不够。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还需进一步扩大广大教师、学生尤其是教师实质性参与大学校长的遴选。而以大学为主体遴选大学校长,为广大师生参与大学校长遴选打破了多年存在的障碍。

8.关于校长领导力的思考 篇八

一、校长领导力在学校工作的体现

校长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领头人,不能只是辛勤的老黄牛或蜜蜂,应该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要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谋求学校的发展。因此,校长的领导力应体现在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制定好学校发展的方针,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领导力。在金钱至上、自我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利益第一的观念冲击着教师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取而代之的就是职业倦怠,这与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吻合。因此,提升教育、改变学校,体现校长领导力就必须从改变教师的价值取向入手。其实,一个人价值追求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当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达到一心一意时,思想将不再流浪;精神将不再漂泊;行动将不再迟疑。另外,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也是指价值取向的认同,那么如何实现教师价值取向的认同呢?这需要从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做起。用文化唤醒教师沉睡的心灵,由文化认同作为基础,逐步发展到价值取向的认同,进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合力,这就是校长领导教师思想的关键一步。

第二,课程领导力。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要想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仅靠国家课程是无法实现的,尤其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必须靠校本课程来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课程建设要成体系,不能支离破碎,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兴趣的需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只能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重点。课程建设,需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对校内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与整合,让资源课程化,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优势资源的育人功能。这也是校长领导力在课程建设中的有力表现。

第三,课改领导力。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最终还是落实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保持不变,那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很多老教师认识上有个误区:“老师讲不到就不放心。”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课堂就是满堂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仅仅是老师预设情境下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也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学生没有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怎么能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的自主权要还给学生。当前,很多学校兴起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进步,我认为,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科背后的文化价值,真正以学科学习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二、校长领导力形成的阶段设计

短期:要更新理念,反思成长,初步理解校长领导力。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跟岗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校长管理思维,反思名校长胜任力的特征和成长路径;建立个人发展规划及科研课题,为自己搭建校长领导力成长提升平台,与同区域内其他校长建立学习共同体关系,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中期:要理论深化,行动研究,进一步形成校长领导力。主要通过教育专家授课、国内外教育考察体验、双导师合作指导、课题研究、校长论坛、撰写论文以及办学思想交流等实践研修活动,凝练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进一步提升校长领导力。

长期:要对办学思想丰富提炼,成果总结传播,全面形成校长领导力。主要通过名家授课、跟岗学习,参加办学思想研讨、教育论坛,撰写反思和论文等实践研修活动,完善丰富和提升自身的校长领导力,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总结深化多年的学习成果,形成自己风格特色开展传播,即通过开办讲座、报刊宣传,发表研究成果等,传播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成绩和品牌特色,形成名校效应,起到引领作用,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校长。

上一篇:红色广播稿下一篇:个人借款合同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