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

2024-06-24

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8篇)

1.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 篇一

表达技巧(学案)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比兴、用典、双关、互文等。

比喻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拟人

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姜夔 《 扬州慢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比兴

离 思(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描写 正面描写

多角度、变换角度。观察角度的变化。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动静结合 鹿 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点面结合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工笔

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侧面描写 烘托

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采 莲 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抒情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托物言志(象征)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菊(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寓情于景

江南春绝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明褒实贬、欲擒故纵、以小见大等。

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渲染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

夜归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四、结构特点:时空转换、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前后对照、逐层拓展、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起承转合、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等。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丹阳送韦参军(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比兴、用典、双关、互文等。比喻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拟人

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得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的历史思考。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姜夔 《 扬州慢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诗中写到羊公碑,试分析其作用。

引用典故,从登高所见到读到羊公建立的功业,慨叹时间飞逝,表达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和愁苦。

作用: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 和个人愿望等。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同根生”既是指豆与豆萁是同根生,又是指曹植与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曹植借此来表达对曹丕不顾兄弟之情,手足相残的行径的强烈愤慨和控诉。

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比兴

离 思(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参考答案】作者用历经沧海其他的水就不能算水、看过巫山云彩其他的云就不能算云,用“花丛”比喻“女群”,并说自己“懒回顾”,来比喻自己只钟情于妻子一人,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参考答案】诗歌开头用眼前之景“杨柳青青江水平”起兴,引出下文,听到“郎”在“江上踏歌”之声,进而引发想念之情。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描写 正面描写

多角度、变换角度。观察角度的变化。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析】诗的第一句从仰视角度写,第二句从俯视角度写,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动静结合。

鹿 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写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山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

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

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侧面描写 烘托

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采 莲 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烘托)出画面的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的寂静。

对比 越中览古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抒情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乐景写乐情

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哀景写哀情。

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哀景写哀情。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

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托物言志(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如:

“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

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 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寓情于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例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明褒实贬、欲擒故纵、以小见大等。《落日怅望》比兴、渲染烘托、情景分写。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渲染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

• <<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诗人以” 冷鳞

萤.村店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再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的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

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杜牧《赤壁》)“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结构特点:时空转换、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前后对照、逐层拓展、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起承转合、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等。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山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丹阳送韦参军(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参考答案】诗歌表达的是送别之情。结尾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寒鸦”全部归巢,而朋友却远行千里,孤独凄凉之情毕现;江水悠悠东流,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就像这江水一样绵绵不绝,感到令人情深意切。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 篇二

若要掌握高分技巧, 就一定要先分析考生在高考英语写作中的得分和失分情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近几年高考英语写作中的得分和失分情况, 如下表所示:

从本表内容可以得知, 审题、文章布局、句式和书写是高考英语作文的重点关注对象。把握住了这几项内容, 就把握住了高考英语作文的精髓。要想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并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掌握以下技巧一定会让你在书面表达中发挥的游刃有余。

一、注重审题, 文章体裁要心中有数

首先, 应通过审题明确文章的体裁。高考书面表达大多是指导性写作, 对写作的体裁、内容和篇幅都有明确的限定, 因此考生要注意分清本题是考查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还是其他文体的写作。这样的命题无论是提供材料的方式是文字、图画还是表格, 所考察的文章体裁都是确定的, 不同的体裁要遵循其特定的写作格式。

其次, 要正确判断文章所适用的时态。在通常情况下, 文章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错误过多, 阅卷老师往往会认为考生的写作水平很差, 这会影响到作文的“定档”。

第三, 人称混乱是书面表达的大忌, 考生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人称。一般来说, 一篇书面表达中只有一个中心人称, 这个中心人称贯穿文章的始终, 使全文逻辑关系一致。当然, 根据文章需要, 有时也会出现其他人称, 但不能出现人称混乱的情况。

二、注重写作要点, 重要信息要清晰完整

信息点完整, 这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高考评卷时, 老师都严格按照信息点是否完整来确定学生作文的档次。缺少一个信息点, 作文就要降一个档次, 也就意味着作文分数减少4~5分。所以, 书面表达要想得高分, 首先就要保证信息点齐全, 表达清晰。因此, 开始写作前, 务必要把信息点列出来, 确保不要有所遗漏。文字提示类的信息点比较容易列出, 图表类的材料就容易漏掉某方面的内容。所以, 开始作文前一定要仔细观察, 认真审题, 合理想象, 确保不漏掉任何信息点。

三、注重连贯性, 结构安排要紧凑通顺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连贯和衔接是高考评分标准的核心要求, 也是构成语篇的最基本的条件。构成语篇连接成分的过渡词语是文章的“篇章纽带”, 作用重大。因此, 学生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 使文章前后连贯, 结构紧凑, 过渡自然。如:表示顺序的last but not leas, firstly, in the second place;表示转折的but, however, in spite of, instead (of) ;表示递进的besides, in addition to, apart from, what’s more, moreover等。这可以使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从而增强表达的效果, 得到理想的分数。

这些表达无论什么样体裁, 都可以应用其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这些表达不需要解释语法, 只需牢牢背过, 所以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可操作性很强。

此外, 除了加入这些表达外, 可操作性强的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 如谚语或名言等。同样可以增加文章的亮点, 提高作文的档次。如当谈到事物两面性时, 可以引用“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当谈到友谊时可以引用“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四、注重表达, 词汇句型要高级多样

在2015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中指出, 如果考生的作文中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虽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少量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 这样的文章可以适当提高得分档次。也就是说, 考生仅运用基础词汇和基本句型不能体现出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即使表达无语法错误, 也不一定能得高分;相反, 即使文章中有少量错误, 假如是因为使用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 文章仍可按最高档次给分。

高考把写作要求提到了这样一个高度, 有利于引导考生积极体现出自身的最高水平, 有利于指导教学。原来的“要点完整、语言无误、行文连贯、表达清楚”的标准就相对来说偏低了。例如, 对于“我们晚上看电视、玩游戏、聊天”, 很多考生用三个单句来表达, 使句子显得松散懈怠, 若使用非谓语动词的形式来完成, 则让人感到生动而富有情趣:We'll stay at home watching TV, playing games and chatting with our friends. 这便是使用复杂结构的典型例子。同时要准确、地道地表达文意, 还要把握一些常用句型或习惯表达, 避免中式英语,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中英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养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除语言本身以外,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要引起考生的注意。高考评分标准强调语言的得体性, 违背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表达就往往不能让人接受。

五、注重扣题, 开头结尾要简明点题

在一篇百字左右的英语短文中, 开头和结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开头和结尾会影响到整篇文章的定档。因此, 在评卷过程中, 评卷老师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视。关于开头部分, 由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 他们在布局谋篇上往往是先开门见山表明自己的观点, 所以总是把论点或观点放在前面, 事实、描写或论据等放在后面。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应做到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并且在主题句中不要出现错词、错句。结尾部分应注意与开头内容相呼应, 强调文章的主题。新标准要求增加情感因素在写作中的体现程度, 在准确、流畅表达写作要点的同时, 适当增加句子的感情色彩, 而这种要求体现在结尾部分会更为突出, 因此考生要注意在结尾处使文章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六、注重标点, 中英标点要分清

英语标点符号与汉语标点符号有些不同。只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来写作, 才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否则, 乱用标点符号会使你的文章大打折扣, 影响得分。英语书面表达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逗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和感叹号。其中英语的句号写法是一个实心点, 有别于汉语的空心号, 所以英语作文不能随便点点儿, 以免产生误解;引号主要起引出直接引语的作用。而且引号分两种:双引号和单引号, 在引号之间再用引号只能用单引号;英语中没有书名号, 英语书名、报刊名、杂志名及其他出版物一般印刷体用斜体字表示, 手写体用双引号标出, 这一点和汉语完全不同, 需要引起注意。其他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汉语区别不大。

七、注重书写, 整体卷面要干净美观

书面表达属主观性试题, 阅卷老师的主观印象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得分高低。文章除了要用词准确、句型高雅以外, 还要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卷面印象。阅卷老师要批阅大量的试卷, 工作量很大, 因此, 假如碰到书写潦草、乱涂乱画的卷面, 很难说不会引起自身的反感, 从而降低该作文的给分档次。因此, 考生一定要注重卷面的整洁及整体性, 把握好行间距。同时笔芯粗细要适中, 字迹要尽量秀美, 字体大小要均匀。切记:字迹难以辨认的要降一档次, 即4—5分。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 书写就是我们试卷的“衣服”和“鞍”。高考都实行网上阅卷, 阅卷时间是在炎热的夏季, 每人都有规定的阅卷量, 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 都不允许老师仔细辨认我们学生潦草不堪的试卷。试卷书写不认真, 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人连起码的态度都不端正, 还能指望别人给你认真评卷啊。所以, 请考生一定要认真书写。不是要你写得有多么潇洒, 只要你写得工整足矣!

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 请注意以下原则:

1.高考试卷印制的是一线一格, 并不容易书写整齐。这里笔者告诉同学们一个秘诀, 即把下划线当做四线三格的第三条线, 贴死此线书写, 这样就不会造成上下起伏, 形成波浪状, 影响美观。还有一个办法, 在笔者学生中很是受欢迎。由于每年的横格宽度都基本一致, 所以通过反复试验, 我让学生在下划线靠上0.3mm的位置打一条横线, 即第二线。这样字母的大小高矮比例就能把握得当。

2.要分清段落, 特别是段首的第一行, 要缩回3—4个字母, 第二行再顶格写, 千万不要受英语课本的影响, 写成每段第一行顶格的形式, 这样会使段与段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晰, 影响卷面的整洁效果!

3.书写还要注意倾斜度, 人们通常书写时向右倾斜, 这样的书写会令读者产生愉悦、优美的感觉, 也会促使阅卷教师提高试卷的给分档次。这是作者通过多年送毕业班的经验及自己学生的考试成绩得出的深刻结论。

4.写作文的笔不宜太细或太粗, 太细, 笔芯直径低于0.5毫米的, 容易把字写颤, 像一个体弱多病的人;笔太粗显得太憨, 影响笔画的发挥, 所以建议考生使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书写。

5.要写好几个关键字母。字母K与k要分清, g、y、j、a与u要区分开, o要合上口, r与v的书写也要区别开。

6.标点要清楚, 明确, 美观。

7.字体大小要适当。建议考生要注意书写时字号大小要适当, 不能太小。否则影响阅卷老师的视觉, 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8 . 各省市高考书面表达的答题纸通常打1 2 条— 1 4 条横线, 以保证考生把100—150个字誊写在卷面上。要想取得满分的成绩, 必须把这些格都要填满, 千万别留下1至2行, 否则阅卷老师会认为考生没有写够字数, 打分要降低4—5分左右。

八、注重检查, 所有错误要及时修正

考生在写完草稿后, 默读一至两遍, 检查文章是否跑题, 检查内容要点是否全面, 格式是否正确, 语句有无语病, 行文是否连贯, 检查词数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文章中是否有拼写和标点错误, 同时删繁就简, 使表达更加精炼, 措词更加恰当。检查这道工序一定要避免疏忽, 这样誊写后的作文才可以做到完美无缺。

3.高考阅读表达题的解题技巧 篇三

一根据文章大意或主旨

针对此类设问,要善于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根据或归纳总结,善于寻找段落的主题句和剔除出文中的细节事实或作者的论据,关注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根据出来的中心意思一定要能够覆盖全文或整个段落,不能以偏概全。文章标题格式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简洁的短语,同时注意字数的要求。

二补全文章中空缺的句子

回答该类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上下文意思,弄清楚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递进、并列、对比、转折、因果等,根据问题的字数要求慎重作答。答完后要检查一下,看上下文是否通顺,能否恢复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或意图,所写句子有无语病,等等。

三指代关系的确认

此类题型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分析句子成分,尤其是结构较为复杂或者包括一些特殊的表达的句子。同时,我们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逻辑思路,确认该词到底在文章中是什么含义。

总之,阅读表达题将读与写的考查相结合,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业生归纳、整合与转换信息的能力,融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信息度。那么,如何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此类题型的积累和实践呢?

1.要在平时的课文理解、课外阅读中多思考、多理解,解题时不仅要寻读具体信息,而且要理解主旨大意,同时理解语段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2.平时要多积累、多听、多读,常阅读、常练笔。

3.尝试去解析一些句式复杂的句子,并试图抽调一两个句子,关注文章中的一些指示代词、重要名词等,加大训练的力度,多进行实践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学)

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技巧 篇四

通常,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缺一不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九级语言技能目标英语写作有6点明确的要求。同时列出了写作技能与试题设计的要求和写作评价标准,其测试方式有五种。学生作文主要从内容要点、语言使用效果、结构和连贯性、格式和语域及与目标读者的交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法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内容清楚、意思连贯、结构完整、逻辑性强、主题突出、用词准确、文体恰当。一般,要文理通畅,非单纯地翻译。要答卷满意,平时确实需要长期的信心的培养,耐心的启发,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坚持内容、语言、语法、表达、结构、逻辑和卷面等进行规范地训练,而且训练有素。现在,不少学生对英语书面表达不予或不够重视。这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写作,只要求用书面语言基本表达出要表达的东西。一般原则是:不多写、不少写和不错写。现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多年的教学积累,谈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应注重的五方面。用顺

审准题义,明确情景,看清要求。不少考生写作时,还有不看要求或不看完看全要求就解题的习惯,特别是不注意生词或短语提示,或干脆完全根据所给材料先后顺序逐一翻译。前后不连贯,层次不清晰,逻辑性不强。因此应认真思考材料,找到所要表达的主旨文意及线索,在线索引导下通畅地表达内容,增加可读性。为此,应注意使用and, so, then,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first, second,at last, what's more, I'm afraid, I think等表示过度及连接的词汇,使之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用对

对每一个句子都尽可能避免语法错误。通常错处出在:

2.1动词错误

(1)多用。

1)There were five hundred students coul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the earthquake.(划线部分改为Five hundred)

2)A hero comes from Beichuan will give us a talk tomorrow afternoon.(划线部分改为coming或去掉comes)

(2)缺失。

1)He wouldn’t ∧ able to work out the math problem.(遗漏处加be)

2)It isn’t said that they ∧ often careless in class.(遗漏处加are)

(3)时态错误。

1)Hurry up!Here is coming the bus.(划线部分改为comes)

2)Class start at 8:00 am.(划线部分改为starts)

书面表达可能出现多种时态,但特定时间背景下时态相同。如人事物现状的介绍,应以一般现在时为主;过去的介绍,应以一般过去时为主;日记应以一般过去时为主;通知应以一般现在时为主。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不假思索地使用,造成大面积失分。

(4)语态错误。由于汉语被动色彩不浓,因此英语表达易受影响,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用be动词。如:

1)He remembered his wallet had ∧ lost in the bus.(遗漏处加been)

2)The matter was happened two years ago.(划线处去掉was)

还有喜欢在动词前面加be动词。如:

3)I am think that I’ll learn how to use a computer.(划线处去掉am)

4)They are decide that they will study harder.(划线处去掉are)

2.2名词单复数混用

1)He wrote an 800-words article yesterday.(划线处改为800-word)

2)It is a ten-minutes walk from here to there.(划线处改为ten-minute或ten minutes')

2.3冠词错误

冠词属小词,重视不够,影响表达。

1)How do you spell the computer?(划线处去掉the)

2)We should treasure the time because the time is money.(划线处去掉the)用准

用准确地道的语言,不能生涩难懂,不合英语表达习惯。常见现象如下:

3.1单词堆砌

写句子,用语不准,而根据汉语句序进行相应的英语单词堆砌而成。如:

1)Study hard, are because they know is the Hope project give their chance to go to school.(错)→They study hard because they know it is the Hope project that gives them a chance to go to school.(正)

2)Welcome you come back to our school to visit.(错)

→You’re welcome back to visit our school.(正)

另外,不重视掌握单词,写作时碰到生词难句就委婉地去解释,用模糊定义,语言生涩难懂,文意混乱,表达不清。如:

Mr.Zhao is good at teaching English;he has many good ways to use to teach us.(错)

→Mr.Zhao is good at teaching, and he has many methods of teaching us English.(正)

3.2使用Chinglish

英语作文,受汉语影响,虽语法正确,却不符英语表达习惯。如:

1)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错)→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正)

2)My height is 180 centimeters and my body is healthy.(错)

→I am 180 centimeters tall and I’m healthy.(正)

语言转换功在平时。简明扼要,表达清楚,是关键所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全

初学写作要简单完整清楚地表达,就要把握两个关系:

4.1完整不一定就句式复杂

一味追求新、奇、特、难,容易出错。如:

1)Li Lang, a brave boy who is only 6 years old and that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that comes from the northwest of the Sichuan province.(错)→Li Lang, a brave boy who is only 6 years old , and he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from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ichuan province.(正)

2)It is not only we students but also our parents and our teachers are kind to the children.(错)→Not only we students but also our parents and our teachers are kind to the children.(正)

4.2简单也不一定就用省略句

在不可省的地方省略,结构就不完整,句意就不明确。如:

1)He studies very hard and kind.(错)→He studies very hard and he is very kind.(正)

2)He doesn't know what and how to do.(错)→He doesn't know what to do and how to do it.(正)

另外,考试是根据内容和表达给分的,要点齐全,是直接因素。必须注意要点来源:

标题。有些需要标题,却粗心漏掉不写,造成失分。书写标题应力求简洁明了,有较强概括力和针对性,并注意单词字母大小写。

格式。不少应用文需要正确的格式,如通知的开头,常常要交待通知的对象;日记开头,常常交待时间和天气;信件的左上角必须注明写信人的地址和时间,下一行要顶格写上称呼,正文结束后,要有结束语,并签名。

正文。这是全文要点集中之处,应认真思考材料含义,理清大意,将所有要点逐一落实,并检查有无遗漏。

常识性。原材料不一定反应,但仍然重要,既属内容,又承上启下,增强文章可读性。如写通知结尾可用“Don’t forget the time and address.”,“I’m sure you’ll have a pleasant time/a lot of fun.”或“That’s all, thank you.”;写参观欢迎词开头可用“You’re welcome to visit our city.”,“Now,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our school.”或“Let me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our school to you.”,结尾可用“Now, I’d like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our school/LI ping to you.”,介绍结束也可用“That’s all, thank you.”;写信结尾可用“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s/love /wishes to your parents.”或“Remember me to your parents!”,“I 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或“Waiting for your early reply.”

必须注意原则:不多不少。该有的不少,不该有的不写。整洁

文章写好后,应认真修改,不忙于提前交卷,避免大小写及标点符号错误,誊写应尽可能书写工整,布局美观。卷面整洁清爽就会增加得高分机会。

5.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 篇五

在复习迎考的冲刺阶段,如果能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并掌握一定的应考策略,那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英语考试中书面表达部分的备考和应考策略,给考生一些建议:

一、备考方略

1、解读“说明”。书面表达既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词汇语法功底,又要求考生具备较好的语篇表达能力。今年《考试说明》在书面表达部分增加了一篇漫画示例,要求考生根据对所给漫画的理解,描述他们可能的做法,许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材的书面表达时感觉困难较大。其实,这类题材的文章可采用3段式:第一段描述漫画,提出漫画中揭示的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的成因或问题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第三段谈个人看法或建议。此类作文常用句式有:(开头段)From the picture we can see that __(描述漫画中的情景).What is illustrated in the picture is __(提出漫画所揭示的问题).(中间段)There may be__(2 or 3)__ reasons responsible for / accounting for/ contributing to this phenomenon.(结尾段)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__。

2、有效训练

要在书面表达中得高分,词汇是保证,语法是基础,句型是关键。

在短时间内提升谋篇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掌握必要的“启、承、转、合”常用词句。如:“启”——创造良好开端。常用表达“启”的过渡词语和词组有:in the first place等。“承”——顺势承上启下。常用表达“承”的过渡词语和词组有:in addition;besides;in other words等。“转”——巧妙转折过渡。常用表达“转”的过渡词语和词组有:but, however等。“合”——完美结束段落或全文。常用表达“合”的过渡词语和词组有:in a word等。

二、应试技巧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只是成功的一半,考生们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应试策略才能确保最后取得高分。做题时考生们应该注意以下“五要”:

1、审题要准确。

2、构思要清楚。

3、语言要规范。

4、书写要清楚。

6.语文中的表达技巧(语言文字) 篇六

一、修辞手法

1)比喻2)借代3)夸张4)比拟5)对仗6)铺陈7)比兴8)对比

9)反复10)叠字11)双关12)互文13)对偶14)排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2)说明3)议论4)抒情5)描写。。。

三、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2)托物言志3)叙事、议论、抒情结合4)情景交融5)借古讽今

6)虚实明暗7)虚实结合8)化静为动9)动静结合10)用典11)象征。。。

【鉴赏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常用语】

1、卒彰显志————评价其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作用

2、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3、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 出来

4、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5、开门见山————诗句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6、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7、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8、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9、对比————意欲得出某个结论,而布列两事

10、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11、起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12、铺垫————在情节发生前做出交代或暗示

13、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

14、呼应、照应————前后在意义上的互相联系

15、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16、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了无痕迹

7.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 篇七

阅读表达题包括1篇短文和5个问题, 每题3分, 共15分。其短文题材、体裁与传统的阅读短文没有太大的区别, 长度也大致相同 (不少于200词) , 但文章的结构层次性更强, 问题的类型相比“阅读理解”的题目更加多样化, 更具主观性。

从近几年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 考生对该题型还不是很适应, 得分率较低, 与师生的预期差距较大, 这引起了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 也引发了一线教师对阅读表达题型的研究热潮。我在“阅读表达”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方面所作的探究总结如下。

一、命题目的和宗旨

“阅读表达”题, 旨在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 提高语言能力测试的效度。它主要从五个层面考查学生:总括语言、提炼主旨或中心———给出标题;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捕捉———找出同义原句;对文中信息、细节的功能及其相互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加工———补全句子;对文意的准确理解和表述———翻译句子;对作者态度、目的、意图、立场、观点进行分析与推断———封闭性问题 (或开放性问题) 等。

二、命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1. 主旨概括类问题

要求考生概括出文章的某一段或整篇文章的标题、大意或作者的写作意图。问题设置形式大致如下: (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 (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山东2010) (3)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4) For what purpose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his American friend in Paragraph 1? (within 10 words) (山东2007) (5)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writing the passage?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把握全文 (段) 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难度较大。一般而言, 我们可以结合文章的体裁、特点回答问题。在说明文或论述文的首段 (句) 、尾段 (句) , 作者往往亮出观点、表明立场, 即设置主题句。文章的主题句往往是主旨的浓缩和提炼, 因此, 考生可以在通读短文的基础上找出文章或文段的主题句, 对主题句进行简化概括, 作为文章标题;若找不出主题句, 则需通读全文, 分清主旨细节, 抓住文中的“话题词”, 弄清文章围绕该话题讲了几个方面, 然后以话题为核心, 将“话题词”按一定的语法拓展为概括中心思想的词组或句子。解答该类题目, 考生要总结出的中心意思一定要覆盖全文或某一重点段, 切忌以偏概全或离题太远、太笼统。文章的标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简洁的短语或者是一个问题, 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字数问题。题目可以全部用大写;可以实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虚词第一个字母小写;也可以第一个字母用大写, 其余除专有名词外全部用小写。如果是疑问句, 则可以在题目后加问号, 但如果是陈述句则不必加句号。

2. 翻译句子题

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 把词汇、语法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 准确通顺地把某个句子翻译出来。问题设置形式大致如下: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into Chinese. (山东高考2007、2008、2009、2010)

它主要考查了考生在词汇、句法、语法和固定表达方面的基本功。做题时应注意:

(1) 译文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切忌字字对译, 避免“翻译腔”。例如, You are perfectly within the bounds of politeness in responding to a marathon e-mail with a better reply (山东2010) 不要译成:你用更好的回复来应对一封马拉松式的电子邮件丝毫没有超出礼节的范畴。宜结合上文译成:用简短的话回复冗长的电子邮件完全不失礼节。

(2) 分析句子结构, 变抽象英语为具体汉语。需要翻译的句子往往是结构较为复杂或者包括一些特定习语的句子, 翻译之前一定要分析句子结构, 找出句子主干, 再由简入繁添加附加成分, 用通顺的汉语进行表达, 用一句汉语无法表达的, 可尝试用两句表达。

我们看这个句子:Research showed that older men with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were half as likely to suffer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心血管疾病) as those whose world view was more negative.做此题时, 先理顺句子结构, 减去非重要成分, 挑出主干:Research showed that...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中用了as...as的比较结构, 前面的with介词短语作older men的后置定语, those后面是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在汉语中定语习惯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语前面, 所以翻译时我们要在older men, those前补充这些修饰成分, 按照汉语顺序通顺表述。另外, 因为比较结构太长, 我们可把一部分变为状语提到句首, 单独成句。 (参考例句:研究表明, 与悲观的老人相比, 持乐观生活态度的老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要减少一半。)

3. 补全句子题

该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空白处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填入适当的单词、短语或句子, 使文章连贯起来, 在语义上合理、在逻辑上通顺。一般而言, 答案的字数要求较少, 一般不超过10个单词。本题型考查考生对于语段逻辑结构的把握和推理能力。问题设置常用: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with proper words.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山东高考2007、2008、2009、2010)

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文章中表示对比、转折、因果、递进、条件等关系的连接词, 结合上下文语境, 搞清楚需要填的究竟是什么含义的句子。答题时语言表述一定要精炼, 且表意要做到全面整合、精简到位。题目做完后注意把答案还原到原文中, 确定是否通顺切题, 是否符合上下文逻辑关系, 能否恢复文章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思想或意图。

近四年高考试题和各地的考前模拟训练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填写给定语段的主题句。 (2) 填写语篇衔接语或过渡语。如:What makes the matter worse, no matter what..., what’s more,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 (3) 填写与上下文相呼应的信息, 所填信息在上下文往往已有暗示。例如, Howev er, family researchers say that the benefits of family dinner by no means can be considered as automatic.Parents can sit down to dinner with their kids every day and achieve nothing._________if there is too much arguing going on, if there is no meaningful conversation or, what is even worse, if there is just plain silence during gathering. (山东2010)

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段逻辑结构的把握和推演能力。空格前讲述的是家庭聚餐会带来益处不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也可能每天和孩子一起进餐却一无所获, 空格后讲述的是如果 (聚餐过程中) 有太多争吵, 或者对话毫无意义, 甚至只有乏味的沉默, 则会……因此, 根据行文逻辑顺序, 该空格要表达的含义是“家庭聚餐或许毫无益处”, 所以参考答案为:No family dinner can benefit/Family dinner may not benefit.

4. 句子替换题

该题型要求考生从文中找出一个与所给句子意义相同的句子, 也就是英语中的paraphrase, 主要考查考生对特定语句的多种句式表达及阐述能力。问题设置形式大致如下: (1) Please find out the sentence which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one? (2) Which sentence in th e passage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山东高考2007、2008、2009、2010)

做这类题窍门就是运用信息词, 这些信息词往往为表示人/物名称的专有名词, 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及数字等, 据此初步确定“目标句”后, 再对比其他细节, 内容吻合即可。这类题难度较小, 学生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的正确率。但要注意文中有些句子内涵丰富, 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及其对应关系猜测出其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求证答案, 切不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例如2007年第76题, 所给句子为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nnoyance results from our inability to sort out e-mails.本题很难从关键词上找出明确的线索, 必须结合上下文意判断。仔细分析可得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nnoyance, 暗指原文中的If this is the case, to sort out e-mails暗指原文中的discrimination in dealing with it, results from暗指原文中的haven’t developed。所以, 文中原句应为:If this is the case, it’s only because we haven’t developed an appropriate discrimination in dealing with it.此外, 本题中discrimination一词也是解题的关键, 对它的理解影响到整句意思的把握。很多同学可能只知discrimination有“歧视”之意, 而忽略其“区分、辨别”之意, 则难以找到该句。

5. 回答问题

该类型通常包括两类: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1) 封闭性问题:就文中的某个点进行提问, 这种问题往往要求大家对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总结概括, 总结成符合字数要求的句子。封闭性问题的答案是固定和唯一的, 所以这样的问题设题形式更加广泛, 以以下问题为例: (1) What advice is given in the last paragraph? (山东2007) (2) List three activities that might develop into addi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山东2008) (3) List three effects of smiling on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text. (within 8 words) (山东2009) (4) Wha information can parents probably get about their children at family dinner? (no more than 12 words) (山东2010)

这类题考查考生的两种能力: (1) 能否找到考点; (2) 能否把文章的一段话或几句话总结成规定字数以内的一句话。

(2) 开放性问题:就某一问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行表述。开放性问题有较强的主观性。设题形式大致如下: (1)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2) What other suggestions would you give to solve the problem mentioned in...? (3) How would you settle the problem if you were...?

回答此类问题时必须认真读懂短文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观点, 同时针对问题中的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 不可模棱两可。还要注意不要出现偏激的观点, 尽量与作者观点保持一致。答案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前后一致、符合逻辑。

6. 其他类型

此类题目多是结合文章的题材和体裁特点设计的特别问题, 比如统计分析、列表格、排序等,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灵活处理, 在此不做详述。

总之, 阅读表达题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 把语言运用能力放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 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 促进学生发展个性, 增强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的理念, 对调整以往高中英语教学中只重输入、不重输出的片面倾向, 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多读多练, 勤思巧记, 学会多角度看待分析问题,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路子, 就一定能够全方位地提高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正确解答高考“阅读表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2010.

8.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 篇八

[关键词]古典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抒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33

目前,因教材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没有统一的界定,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和见诸报纸杂志的文章分类说法不一。比如,在概念上就有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不同的表达;对某种手法,如衬托,有的归入艺术技巧,有的归入表现手法,学生头脑混乱;对于“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等问题,学生看出什么答什么。

笔者认为,高中生没有必要在概念上做细致的区分,可以把手法、技巧划分为一大类,即都是对诗歌形式的鉴赏,这里可以暂借考纲中的“表达技巧”一词。重要的是关于诗歌形式方面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如何归类划分。如果归纳出合理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知道这些方法是如何产生和运用的,学生就不用去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去做贴标签式的赏析。

关于高考常涉及的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可以归为四大类:思维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炼字(句)。这四方面分别涉及思维、整首(篇)、句子、字词,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角度来分类。下面谈一谈每部分所涉及的手法技巧。

一、 思维特点

鉴赏诗歌时,如果判断诗人是通过联想、想象创造的画面,这幅画就是“虚写”,然后再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确定这一“虚写”是否与“实写”结合,互相对照,或是侧重一方面,“以虚衬实”或者“以实衬虚”。如果学生弄懂了虚实手法是如何产生和运用的,那么对这一手法的鉴赏就能说得清,道得明了。

二、 表达方式

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有关描写的知识如下:

描写的对象有:景和人。

描写的角度有:正面和侧面。正面描写景物可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描写,客观的角度涉及空间、时间和逻辑(诗歌很少涉及逻辑的角度,所以可以略去不谈),主观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

描写的基本手法有:白描和工笔细描。如果描写的对象是人,写人的手法还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细节描写。

如果诗歌中的画面有主要画面、次要画面,或画面中有主要景物和起衬托作用的景物,就能判断描写的角度是否有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最重要的是应从描写的对象和角度来判断所使用的手法。比如杜甫《登高》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幅画用白描的手法,所描写的景没有主次之分,合起来为下面抒情作渲染、烘托,不存在正面、侧面的角度,可这幅画在空间上有远景、有近景,有天上、有地下,有猿的哀鸣声、萧萧落木声、滚滚波涛声,有风在吹、鸟在飞、水在滚,又有清渚白沙的清静。因诗歌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来描绘景致,所以说这幅画从空间上形成对照,运用了对比(对照)的手法;落木是时间的痕迹,与江水结合,既有时间的流逝又有空间的广大,这里时空结合;这幅画又从主观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上描写,从而有视觉、听觉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因此,可以说因描写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写作手法或写作技巧,那么就不能再说“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是描写手法,它是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切入描写而产生的写作手法或技巧。总之,应该让学生明确哪些是描写的角度,哪些是写景写人的基本手法,哪些是因描写角度而产生的表达技巧。

有关抒情的知识如下:

抒情角度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乐景抒哀情(反衬)、借哀景抒乐情(反衬)、借乐景抒乐情(正衬)、借哀景抒哀情(正衬)、寓情于景(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在间接抒情中,诗人一般借助便于表达感情的景物或典型的意象来抒情,如果诗人通过描绘某一具体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我们就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样的诗一般会有象征意义,所以多用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中景和情之间还存在借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的情况,通常可以有上面列出的四种情况,因此会相对应产生正衬和反衬的手法。

寓情于景(以情驭景)与借景抒情也是有区别的。寓情于景是诗人把情感寄予景中,景物带有诗人的情感。古典诗中,往往景中有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的情况较多。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既借“杨柳”“雨雪”抒思念和凄苦之情,又因抒情主人公的思念和凄苦而有“依依”和“霏霏”的景致,这里既有借景抒情,又有寓情于景,又是情景交融的典型诗句,极富感染力。因此,可以这样归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种方法既是并列关系,同时又可以交叉并存。

三、 修辞手法

诗歌从语句的角度主要涉及修辞手法中的修辞格,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格即可,如比喻、对偶、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反问、反复、双关、对比、顶针、回环、互文、通感等。常见的修辞格中还有“引用”,在诗歌中引用古代的典故我们称为“用典”,这里就把“用典”归到修辞手法里,对高中生暂不用做概念理论上更深入的研究。

四、 炼字(句)

古代诗人作诗讲究炼字。对字句的鉴赏和考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词类活用、修辞手法、叠词等几个方面结合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去考虑。

总之,学生掌握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清楚从哪些角度去鉴赏,自然就看出诗句运用了哪种手法技巧。

上一篇:从“商品”和“价值”中引出的思考下一篇:初一作文: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