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共9篇)
1.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 篇一
附件2
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验收报告
编 写 提 纲
一、项目概况简介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主要研发内容等
二、项目组织实施的结果和意义
1、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2、项目技术指标完成情况,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创新点
三、项目完成各项经济效益指标
1、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起止时间、计划投资、资金筹措、资金主要用途等(其中市科技拨款是否专款专用)
2、项目完成的经济指标和社会生态效益,包括项目的环保情况、增加就业等情况,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取得科技成果、专利、新产品以及论文论著发表情况等
四、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2.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 篇二
肺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发现并治愈肺结核病人是控制肺结核疫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 我国结核病疫情仍较严峻, 而且由于耐药结核病、HIV/TB双重感染和流动人口等问题, 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肺结核病的诊断能力, 尽早发现病人, 尤其是提高耐多药结核病 (MDR) 的发现水平和耐药结核病治愈率, 并在原有的DOTS策略基础上, 提升病人管理、随访、治疗和疫情分析的水平, 桐乡市于2010年开展了结核病综合干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桐乡市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初诊肺结核病人登记本及相关资料。人口数据来源于市公安局。
1.2 研究方法
1.2.1 提高病人发现率:
(1) 开展病人主动发现: (1) 社区责任医生利用日常接诊、入户访视和基线调查 (农民健康体检) 等方式, 发现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 转诊到专科门诊接受筛查。 (2) 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监测。社区医生对涂阳患者家庭成员、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 每半年随访一次。市疾控中心组织HIV/AIDS患者半年一次到专科门诊进行结核病筛查。看守所医务室将结核病纳入到新入监人员体检内容, 并对在押人员开展症状监测。组织中学所有新入学学生进行健康体检, 把结核病检查纳入体检。在校学生和教师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 (2) 提高疑似病人检出和诊断水平: (1) 加强痰检质控, 为辖区内每位结核病疑似病人提供一次痰培养机会。将所有培阳菌株送至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2) 成立结核病诊断小组, 每月定期对菌阴疑难病例、耐药病人和难治病人进行会诊, 明确诊断, 决定治疗方案。
1.2.2 制订分层整群抽样方案:
对辖区内2%的户籍常住人口 (约12 000人) 中成人 (15岁以上) 进行胸片检查, 筛查出疑似肺结核病人后转诊到定点医院确诊, 并随机抽取3 413人调查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1.2.3 加强对结核病门诊专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诊疗质量的督查, 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在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 将所有复治涂阳病人, 治疗3个月末痰涂片仍阳性的初治涂阳病人, 与MDR-TB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涂阳病人的痰标本和菌株标本, 送至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成立专家诊断小组, 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重症病人的住院治疗。
1.2.4 建立病人观察队列, 探索病人随访管理模式:
在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 为每位确诊肺结核病例建立结核病专项电子健康档案并纳入观察随访队列。市疾控中心为一级督导员, 对每例病人至少访视一次, 督导考核二级、三级督导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防人员为二级督导员, 负责管理病人、督导考核三级督导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为三级督导员, 直接督导管理病人, 要求病人药品放督导点, 每周领取一次或督导员送药上门, 及时掌握病人治疗情况, 加强宣教工作, 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三级督导员每月将随访表录入肺结核病人电子档案。
2 结果
2.1 病人发现与治愈
2010年桐乡市总人口101.2万人, 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78例, 报告患病率为37.35/10万, 其中本地人口肺结核报告患病率为23.85/10万,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报告患病率为63.40/10万;新涂阳189例, 完成省指标的115.24%。新涂阳病人治愈率为88.52%, 达到国家新涂阳治愈率85.00%以上的要求。
2.2 筛查结果
通过筛查, 没有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抽查显示, 总体知晓率为75.75%, 见表1。
2.3 加强了重点人群的监测
共监测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272人, 未发现肺结核病人;监测糖尿病病人9 566例, 发现17例肺结核病人;监测HIV/AIDS患者66例, 发现2例肺结核病人;发现1例看守所在押肺结核病人;发现学生肺结核病患者9例, 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5例。
2.4 提高了肺结核病疑似病人检出和诊断水平
加强了复发、难治肺结核病人的诊治工作。共为452例疑似病人免费做了痰培养, 涂阳培阴率为8.29%, 共发现196份阳性菌株。送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96份阳性菌株中, 涂阳复发病人16例;发现10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占总菌株的5.10%, 其中6例原诊断为复发涂阳病人;耐药病人中, 5例耐利福平和异烟肼, 8例耐异烟肼, 13例耐药病人9例为复发涂阳病人;医生及时调整了这些病人的治疗方案, 提高了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2.5 病人督导管理情况
病人督导管理情况, 见表2。
3 讨论
重点人群的肺结核病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和HIV/AIDS患者更容易发生结核病, 要加强对这些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宣教。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主动监测与搜索、提高定点医院诊治水平和加强对病人的督导管理等综合手段, 使我市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完成了上级部门指标的115.24%要求, 治愈率也达到了上级部门新涂阳治愈率的85%以上的要求。病人督导管理率高, 不规则治疗率低, 也是保障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筛查没有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可能原因是本辖区内在进行可疑病人转诊时, 肺结核病人已被及时发现, 也可能是样本量较小。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显示, 群众知晓率偏低, 未到达《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中规定的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到2010年达到80%的工作指标[1], 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宣教工作, 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 以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并进一步对不同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
耐药结核病, 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是当今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挑战之一[2], 因此, 要加强对耐药结核病的预防、诊断、监测和治疗。本次研究中, 非结核病分枝杆菌占5.10%, 与文献报道5.88%接近[3]。但由于本次研究中样本量较小, 对结核病耐药病人和非结核病分枝杆菌病人今后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结核病复发病人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比例和耐药比例均较高, 可见对复发病人更需要做痰培养和菌株鉴定, 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计委, 财政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2001-10-10.
[2]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 (2009)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33 (7) :485-497.
3.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 篇三
关键词:制造业科技培训信息系统培训体系服务体系
0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得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到世界各地,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较大冲击,企业为摆脱困境必须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成为决定性作用。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和获得竞争优势,国内众多企业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而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
我们针对萍乡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的现状,开展了本课题,并整合了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市科技局与制造业科技推广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资源,建成了高效的制造业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在萍乡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1开发萍乡市制造业科技培训信息系统
我们在深入调查萍乡制造业培训现状的同时,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已有制造业培训体系建设情况,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设计了萍乡制造业培训信息系统的框架,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成了该信息系统,使各种数据能用计算机处理,并能得到及时更新。
萍乡制造业培训信息系统包含了制造业培训数据库和检索查询库,其中,培训数据库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设计而成,其功能是不仅能提供制造业适用技术和培训地制造业生产基础数据,而且还能实现在线课堂和专家答疑等,用户可通过PC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处接受培训,这样做很好地满足了制造业用户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检索查询库除采用常用技术外还使用了知识挖掘技术,其目的是为制造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减少其信息查询时间。
2确定萍乡制造业科技培训目标
基于对员工需求和社会创新技能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如下几点培训目标。①培养制造业员工团队合作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及再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②培养制造业普通员工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提升他们的信息技能水平。③培养制造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运用AutoCAD、OA、财务软件等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培养企业实现“两用”的相关人才。④培养制造业项目管理员工项目设计、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3建成萍乡制造业科技培训体系
利用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资源,综合考虑萍乡市制造业企业资源条件和员工素质基础,同时还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最终我们认为萍乡制造业科技培训体系需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3.1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制度是用以规范企业的培训活动,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考虑培训体系建设时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培训制度。我们在实践应用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将培训制度大致分为以下内容: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和内部讲师制度。其中,在设置培训管理办法时,尽量使其充分体现培训过程、培训结果评估与员工绩效考核的结合,而内部讲师制度则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使之既能有效管理内部讲师,又能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
3.2培训课程的设置这里,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该类培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大致遵循以下几步骤:第一、根据市场和企业生产所需,对员工岗位和社会创新技术进行分析,定位员工岗位核心技能和关键技能:第二、对员工知识与技能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第三、结合技能、知识和员工需求,设计动态的“以员工为中心”的培训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员工经过培训后,不仅能胜任工作岗位,而且还能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创新性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将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初级培训、单项培训和项目培训,其中:初级培训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基础性培训,培训内容有计算机基础操作、信息处理及发布、网络基本操作及安全等方面内容;单项培训主要是针对企业从事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培训内容有办公自动化、AutoCAD、企业财务管理等内容;项目培训主要是针对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3培訓师资的建设判断一个培训体系是否能成功进行的重要指标就是培训师资,所以,我们在建立萍乡制造业培训体系的同时,把培训教师的遴选、培训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培训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等因素,作为培训师资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借助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充裕的教师资源,通过合理的培训教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不仅使培训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而且也使得培训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合理。
4建立制造业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服务体系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科技与经济等方面的桥梁:是政府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市场经济健康规范发展的助手;对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企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科技进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以利用科技服务机构,通过市场运作来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立完善的制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与政策扶持,中介机构的运营及各方面专家的积极参与,企业作为服务对象主体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构建网络环境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来支撑整个服务体系;
4.1政府引导政府引导是与政策扶持是制造业科技服务体系保证,制造业科技服务机构不管以何种身分出现,本质上具有公共服务的功能,政府对构建企业科技服务体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之初,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给与引导并辅以必要的政策扶持。
4.2专家参与科技服务最终落脚点是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这就要求服务者本身具备各方面专业素养,是某些方面的专家,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聚集各方面人才参与构成专家库,才能有针对性解决企业疑难问题,真正为企业服务。
4.3企业主导科技服务的对象是企业,企业在整个服务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体都是企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费用最终都要转嫁到企业,要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让企业乐于接受科技服务,就必须使科技服务能为企业产生效益,真正体现科技是生产力,为此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
4.4平台建设为了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和学习资源,我们建设了基于虚拟存储网络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很好利用了Web2.0具备的共享服务机制,有助于学习者共享知识、存储知识和创造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的信息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加强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同时,也有助于制造业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产品展示、订购等。
4.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 篇四
系统应用现状与探讨
林志贵
摘要:2010年萍乡市列入国家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有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工程总投资2178万元,该项目2011年6月开工,2012年3月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12年10月顺利通过了国家防总、长江委的初步验收。本文主要从系统推广使用应用现状的角度进行小结,针对系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建水务信息中心、租赁维护人员、高标准要求参与单位、形成山洪灾害投入长效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字: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应用现状;探讨;萍乡市
一、系统建设主要情况
1.水雨情监测。新建设中心雨量站7处,自动雨量站97处(其中中小河流工程建设50处),自动水位雨量站14处,简易水位站9处,乡村末端预警主站102处、分站495处。通过水雨情监测站点,全面实时监测暴雨洪水。将暴雨洪水信息及时发送至县防汛指挥部及市水情中心,并转发至省水情中心及省、市防办,实现山洪信息共享。
2.监测预警平台。在现有全省水利内网基础上,根据山洪灾害应用业务需要,配臵相关安全与接入设备,改造了市级及三县一区机房环境,配臵业务应用所需设备等,为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传输、存储等服务提供了软硬件平
台,打造了监测预警平台。市县两级系统在内网环境均可互访,乡镇通过县级防火墙SVPN功能实现了访问县级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直接获取山洪灾害水雨情等相关信息。另外市级在防火墙端对系统应用服务器进行了外网映射(Http://117.40.230.32),县、乡两级防办利用Internet 进行访问市级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考虑到业务系统灾害的不可避免,县级采用了业务应急系统(该系统正常工作时,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进行全面在线复制),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使用业务系统应急系统顶替,立即恢复业务系统的运行。
3.预警系统。预警信息服务系统是市、县防汛指挥部全面掌握所属区域山洪灾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交换、发布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通过提供实时水雨情、工情、社会经济等信息服务,实现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分析、发布、响应,是一套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于一体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决策体系。围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响应”三个主要环节,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数据汇集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实时数据监测查询、预警分析引擎、短信平台、预警响应等功能。
4.责任组织体系。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从降雨到发生灾害之间的时间短,且往往在灾害发生时断电、断路、断信号,因此群测群防尤为重要。县区均编制了山洪灾害防御
预案,落实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
二、系统应用现状
从明显Bug、流程不通、数据不正常、报表错误、数据采集不同步等问题,经过不断的反馈、系统集成商修改代码调试,在一年多时间试运行后,系统目标功能逐渐完善。与此同时我们完成了行政信息、小流域、监测站、工情信息、灾情信息等大部分基础资料艰难收集、整理、录入工作。从数据管理维护、雨水情查询、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子系统逐块应用,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基本搭建好。从县区水务局领导不清楚系统是什么、有什么、引导到能做什么,慢慢消除了领导不重视现象,市县分别指定专人系统管理员,组织各辖区防汛值班人员组织系统培训,学习预案,熟悉预案的启动条件、工作规程、审批权限和响应措施;明确了市、县、乡镇三级运行管理责任;市级每日有专人检查系统,了解全市雨水情、工情、灾情,确保及时预测预报;各山洪灾害易发区落实了防御责任人和报警人员,一旦发生强降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将启动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预警系统平台,防汛信息化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达到了项目建设预期目标。但在系统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县区水务系统缺少即懂水利、又懂计算机两栖人才,目前县水利局信息化工作大多是县防办兼职。县防办人员都只有3人,汛期日常事务繁多,应用系统时间有限,积极性不够,动力不足,因此对系统不熟练。县级系统产生预警时,较少去启动预警,没有将响应反馈记录在系统,另外系统响应预警细节性流程开发深度不够等因素,分析强降雨防御中好的做法和不足停留在纸面上。乡镇一级群策群防外部启动的预警更是在系统没有体现。
2、无线广播系统设备安装在村级,分布广、部分站点施工方未将所属村、SIM卡号与编号设备记录对应,莲花县湖上乡车田村设备被窃贼盗走等情况,导致管理难度大。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安装施工单位响应也不及时,湘东镇黄堂村、广寒寨乡洞西村出现故障,荷尧镇泉陂村主机还维修非常不及时。目前整个无线广播正常在线比例相对偏低,通过无线广播预警到村级次数不多。
3、市县数据库同步功能还未同步,增加数据维护难度。县级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后,系统暂不提供数据同步功能,导致市级平台无法共享县区基础资料。目前市级也录有基础数据,将来市、县数据库同步可能更为复杂,增加数据管理维护难度。
4、雨量站准备转移雨量(每小时超30mm)和立即转移雨量(每小时超50mm)、水位站警戒水位等特征值系统设臵不
科学。如2013年6月20日上栗县黄土开站1小时内短时强降雨量62mm,当地实际情况仍无需准备转移人员,长此以往,必然导致防御责任人和报警人员思想麻痹,不能起到应有的预警提醒效果。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个人认为建议如下:
一是组建市级水务信息中心。组建一个7人计算机专业人才信息中心,市级2人,三县二区(安源区列为2012年)各1人。负责本市水利系统信息化、山洪灾害系统应用指导,预警状态时调度指挥。省、市可组织预警监测系统和水利内网基础等计算机及水利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让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提高水平。为保证人员相对的稳定性,须有相应编制和运维经费。
二是租赁设备维护队伍,保证系统运作。该队伍采用年总价包干方式,维护无线广播主、分机设备,要求每半个月巡视所有设备,调试记录设备运作情况,维护看管好设备。
三是高标准要求系统参与单位。省项目办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质保金等方式约束各参与单位,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要求系统集成商优化系统产品质量,督导尽快完成市县数据同步功能,增派人手加大系统推广力度和指导。
四是继续加大山洪灾害投入,形成长效机制。雨量站点准备转移雨量、立即转移雨量就与当地历史雨水情况、站点
地理特点、人口居住、建筑物、降雨量等因素有关; 河道警戒水位则与河段流量监测、河流水位,洪水淹没范围有关。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安全隐患点要详细划分灾害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收集诱发主要因素资料。目前这些资料在系统中是没有的,也是锁碎、无章的,收集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数据模型的建立,演算、试运行则需要更多单位或部门的配合。因此,通过降雨量和河段流量监测、河流水位等因素,建立数据模型,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到达时间、洪峰最高水位的预估及洪灾对危险区的影响,以便提前指导地方政府制定相应有应急策略,做好洪水风险及响应措施的指导。这是我们系统信息化进一步深入的课题,也是值得我们这样做的。
稿件编号:2013154
参考文献
1.《2010年度江西省芦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 2.萍乡市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5.项目合同书或项目委托书 篇五
一、委托人职责:
1、向交易中心提供委托采购项目的标的品目表,内容包括项目批复、详细分项清单、技术参数或规格、相应服务、质量要求、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等资料作为采购的依据;
2、协助交易中心编制招标(或谈判、询价)文件,制定评标办法。法定代表人应对招标(或谈判、询价)文件审核并签字确认,以形成正式的招标(或谈判、询价)文件;
3、派出采购人代表参与评标委员会;
4、根据确定的中标人签订并履行合同。
5、委托人对提供作为采购依据的材料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承担相应责任,并对以上内容接受投标人质疑,承担回复责任。
二、交易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委托方的委托,精心设计和组织采购工作,及时向甲方通报采购计划和进度,保证采购计划顺利实施。
2、负责编制招标(或谈判、询价)文件,负责及时公开发布采购信息,并负责对招标(或谈判、询价)文件进行解释和回复。
3、负责组织开、评标活动;
委托人:(法定代表人)
(单位公章)
6.桐乡市石门镇蚕桑生产现状及对策 篇六
1 石门镇蚕桑生产现状
1.1 年龄结构老化, 种桑养蚕比较效益低
根据对石门镇2013年度50张以上小蚕共育饲养户的调查, 蚕农的平均年龄达到64.1岁, 养蚕年数都达到30年以上, 年龄最大的共育主68岁, 最小的也已达到60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蚕桑生产方式滞后、生产要素流出、蚕业效益低和生产安全等问题突出, 青壮年都不愿进行种桑养蚕, 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偏大, 后继乏人[1]。
1.2 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无房养蚕
目前,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两新工程的深入开展, 农户陆续搬迁至新社区, 户均建筑面积只有120 m2, 传统的养蚕模式难以在新社区中开展, 随着农户住房条件的改善, 对家蚕饲养造成了较大困难, 家蚕饲养所需房屋难以解决, 农民既想进入新区建造新房, 又不愿放弃蚕桑产业, 且近阶段所承包的桑地还难以流转, 造成部分农户弃桑、毁桑, 从而导致全年饲养量逐年下降, 影响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1.3 蚕业产业化进展缓慢
由于种桑养蚕回报率低, 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差, 桑地流转面积少, 蚕桑生产还是以单家独户饲养为主, 在桑园中难以推广速生桑的种植、桑园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机械伐条、除草、施肥等工作, 并且传统大蚕饲养以一日四回育和三回育为主, 影响蚕业生产的效益[2], 并且单家独户的饲养模式, 造成桑园零星分散, 带来秋蚕饲养期间农药中毒现象频发, 使得粮桑经安全矛盾突出。
2 推广大蚕二回育饲养的原因
一是农民养蚕经验的提高为大蚕二回育饲养打下基础。虽然蚕桑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但是他们对蚕桑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 并且有着几十年的饲养经验, 也希望改变蚕业无人的现状, 对减轻劳动力饲养方式的接受也有内在动力, 而且大蚕二回育饲养主要是抓好桑园的伐条技术和调整日饲养回数, 在蚕儿技术处理方面改变小, 使得蚕农更易接受。2013年春期, 石门镇在周士塘村推广试验的2户大蚕二回育饲养产量分别达到55 kg/张和60 kg/张, 超过全镇51 kg的平均张产。
二是推广大蚕二回育饲养, 降低饲养成本, 节约饲养面积, 提高单位面积桑的效益。从桐乡市大蚕二回育饲养试验结果看, 从4龄到上蔟直接进行伐条饲养, 在采叶时间、给桑次数和时间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使得人均饲养张数可从1.5张上升到6.0张, 并且4龄开始入地铺, 也使4龄一人饲养难的局面得到改善, 提高了人均效益, 降低了成本。
三是大蚕二回育饲养入地铺面积只需24 m2, 相比常规 (36~40 m2) 节省饲养面积12 m2以上;而且带梗桑叶不再进行贮藏, 减少了贮桑室面积。
四是可以改善饲养条件。一是由于新梢与枝条没有分离, 保证了桑叶在蚕儿食桑过程桑叶的新鲜;二是新梢之间空间较大, 蚕儿食桑和休息中分上下2层, 空气流通好;三是蚕农技术处理严格, 防病消毒到位, 由于蚕农刚开始接触新技术, 对防病消毒严格按照技术规范, 做到每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1次蚕体蚕座消毒[3]。
五是稳定蚕业产业、培育养蚕大户最有效的途径。目前, 鲜茧价格基本稳定在30~44元/kg, 传统的饲养模式使得蚕农弃桑、毁桑现象严重, 通过大蚕二回育饲养后, 由于在桑园除虫、大蚕饲养成本的降低、改善饲养条件、提高单位面积桑效益等方面全面提升, 使得养蚕效益逐步显现, 为农村有养蚕经验农户承包桑地进行规模饲养提供保障, 同时也为工商资本涉足蚕桑产业、培育蚕业大户、稳定蚕业产业奠定基础。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传统大蚕饲养模式
长期以来, 大蚕饲养传统采用三至四回育, 而改变大蚕饲养模式后, 蚕农接受能力有限。为此, 要全面推广大蚕二回育饲养方法, 政府和技术部门应加大宣传, 以村为单位做好试点, 逐步把大蚕二回育的饲养方法、省工省力的优点宣传到位, 以促使广大蚕农改变饲养模式, 提高新技术的推广率, 促进大蚕二回育饲养在农村的全面铺开。
3.2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加强技术指导
在推广过程中, 利用广播、农民信箱等传播媒介, 并结合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等方式, 在镇、村举办的蚕桑培训班中宣传大蚕二回育的饲养优势和技术处理要点, 引导蚕农更新观念, 接受并适应新技术。在推广中技术人员要做到实地指导, 确保措施到位, 特别是在桑园强伐条、桑叶的采摘、落地铺方法以及蚕体防病消毒等方面进行实地指导, 并认真听取养蚕农户的意见, 加以分析和整理, 坚持在实践中得以完善[4]。
3.3 及时总结, 制定大蚕二回育技术规程
在每期大蚕二回育饲养结束后, 要与蚕农交流饲养经验, 总结实施中的经验教训, 及时进行汇总, 并对每次带条饲育的桑叶用量与小蚕二回育饲养规范表一样制定大蚕用桑饲养技术表, 使今后在全面推广中蚕农在张种用叶量上有具体的用叶参考标准。
3.4 改变桑叶伐条方法
春蚕期:在2月底前进行强剪梢, 留越冬枝条40 cm平顶剪梢;在春蚕3龄眠中, 对5龄用桑, 开展桑树摘心, 以提高桑园产质量。夏蚕结束后, 在枝条长至60 cm左右时进行桑树摘心, 枝条顶端发芽后任其生长, 待秋期下部叶片中秋蚕摘片叶利用, 但在上部新梢下留2~4张叶片;上部新梢晚秋蚕利用。晚秋期枝条留2~4张叶片, 在上部带梗剪枝条饲育晚秋蚕。
3.5 抓好大蚕落地铺面积
大蚕二回育饲养张种落地铺面积要求24 m2, 为此, 每间房屋南北向放置2畦, 一般每畦宽0.5 m、长6 m, 中间和四周留人行道, 然后给桑, 给桑时平行放入, 每日给桑早晚各1回, 给桑量根据上回叶蚕座残叶量适当增减, 到5龄3昼时, 每畦蚕座扩到宽2 m、长6 m, 张种面积达24 m2。
3.6 抓好大蚕防病消毒
防病消毒工作是确保蚕体健康、增强大蚕体质的关键, 饲养中的蚕体蚕座消毒要用足用好, 一般每天防病消毒1次, 以新鲜石灰粉为主, 4龄张种用量每天不少于1.00 kg, 5龄每天用量1.75 kg, 以确保消毒效果, 确保蚕体均匀, 防止蚕病发生[5]。
通过大蚕舒二回育饲养, 在大蚕期使得人均负种量从传统的2张增加到4~6张, 张种饲养面积减少12 m2, 而且基本不用贮桑, 减少大蚕贮桑室面积, 同时饲养中新梢与枝条没有分离, 确保食桑过程桑叶的新鲜, 新梢间空间较大, 蚕儿食桑和休息中分上下2层, 空气流通好, 提高了蚕农养蚕的人均效益, 为稳定和促进蚕桑产业, 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对桐乡市石门镇的蚕桑生产现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石门镇蚕桑生产现状, 对全面推广大蚕二回育饲养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稳定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 以期实现蚕农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蚕桑生产,现状,原因,对策,浙江桐乡,石门镇
参考文献
[1]黄德辉, 孙家羿, 王磊, 等.安徽蚕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4) :6117-6118.
[2]胡侠君.浅谈我县蚕桑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东蚕业, 2010 (3) :4-7.
[3]江红霞.泾县黄村镇蚕桑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321.
[4]余海军, 刘国琴, 汪黑铁.新时期歙县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5) :392-393.
7.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 篇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9-11月, 按照《中国慢病监测 (2010) 》工作方案统一制定标准,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我市4个乡镇3个村, 每个村随机抽取100户, 每户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 (KISH表法) , 共1 200名。
1.2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问卷采用中国慢病监测 (2010) 调查问卷。现场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状况、以及体重、血糖、 血脂等主要健康问题。
1.3诊断标准肥胖: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2。BMI<18.5kg/m2为低体重;18. 5kg/m2≤BMI<24.0kg/m2为体重正常;24.0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1.4相关概念 ①吸烟:一生中吸烟连续6个月或累积达6个月及以上, 且每天不少于1支, 包括现在吸烟和已戒烟;②饮酒:饮酒者是在调查前12个月内喝过含乙醇成分饮料的人。
1.5统计学分析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双录入, SPSS11.0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双侧) 。 2010年桐乡市户籍人口作为标准人口。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以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病危险因素变量及赋值见表1。
2结果
2.1基本情况此次共调查1 200人, 男性为566人, 女性为634人, 男∶女=0.89∶1。年龄构成以35~44岁、45~54岁和55~64岁为主, 分别占23.33%、23.16%和20.67%;职业以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最多, 占39.00%;其次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家务, 分别为23.17%和13.17%。
2.2吸烟吸烟有380人, 不吸烟有820人, 分别占31.67%和68.33%。18岁以上的人群吸烟率为31.67%, 标化吸烟率为30.62%。男性和女性, 吸烟率分别为63.96%和2.84%, 男女性间差异有显著性 (χ2=258.11, P<0.001) ;45~54岁年龄组人群吸烟率最高, 为38.85%, 男性在这个年龄组有较高的吸烟率峰值, 达75.36%,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性吸烟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女性在>75岁有较高的吸烟率, 为14.29%。
2.3饮酒过去12个月内有饮酒者460人, 男女分别为242人和118人, 饮酒率为38.33%, 标化饮酒率为38.00%。男性饮酒率明显高于女性, 分别为60.42%和18.6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χ2=110.58, P<0.001) 。18岁以上居民约有17.00%的人每天饮酒, 其中男性32.86%, 女性2.84%。有6.50%的男性每天或几乎每天每次喝酒超过5个标准饮酒单位; 在过去12个月内, 有2.33%的居民每天或几乎每天喝醉, 且全部为男性人群。
2.4膳食谷类食物和蔬菜的使用频率保持较高的水平。每周有5天以上食用蔬菜的人占调查人群的95.50%, 而每周有5天以上食用水果的人仅占调查人群26.83%。每周食用猪肉及禽肉类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5.33%、60.50%。牛、羊等畜肉以及水产品的食用频率均相对较低, 每周食用不到1次者比例分别为95.00%、50.50%。每天食用奶制品者比例为3. 17%, 同时有84.00%的居民每周食用奶制品还不到1次;每天食用豆制品者的比例为8.50%, 但每周食用豆制品1~6次者占总人数的比例最大, 为70.67%。
2.5身体活动无职业性身体活动者比例为23.83%;66.83%的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两类交通性身体活动。仅有2.67%的人在业余时间参与休闲性身体活动。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为4.2小时;每日静态行为时间在4小时以上者比例为45.67%。
2.6肥胖肥胖率为6.00%, 标化肥胖率为5. 65%;女性高于男性, 分别为7.26%和4.59%。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随年龄的升高波动较大。35~44岁年龄组人群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 随后缓慢下降。
2.7慢性病患病率此次调查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为32.50%, 标化患病率为30.43%;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2.33%, 标化患病率为21.05%;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17%, 标化患病率为7.71%。见表2。
2.8慢性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调查了与慢性病可能有关的14个危险因素, 逐步后退法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年龄、BMI、家族史、饮酒、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是慢性病危险因素, 多食豆类及豆类制品为慢性病保护因素 (P<0.05, 见表3) 。
3讨论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影响我国居民的最主要死因[2]。本次结果显示调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32.50%, 标化率为30.4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 9%[3], 从社区这四种慢性病的构成情况来看, 高血压所占的比重最大。高血压既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持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危险作用强度最大[4]。研究发现在社区居民中年龄、家族史、BMI是这四种慢性疾病的最主要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国内外研究一致[5-6]。 慢性病与年龄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一方面机体器官逐步老化, 免疫功能也随之减弱, 机体处于高危状态; 另一方面, 机体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暴露累积量越大,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又与各种危险因素长期暴露有关[7]。 此外, 饮酒、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也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较差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63及1.66倍。
饮酒作为一个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对人类的危害已处于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良饮酒行为不仅损害健康, 还会引发种种社会危害[8]。18岁以上的桐乡市居民饮酒标化率为38.00%, 高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成人饮酒率 (36.4%) [15], 与国内范建高、陈超等人对上海、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饮酒调查研究结果相似[9-10]。
18岁以上的人群标化吸烟率为30.62%, 略低于全国的成人吸烟率 (28.30%) [15], 原因可能在于抽样的量相对比较少, 但调查人群的吸烟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男性作为吸烟高危人群应重点干预, 要加大对吸烟健康教育工作力度, 通过各种途径向大众传播吸烟危害知识, 让他们认识到戒烟对健康的益处, 自觉地主动戒烟。
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成人肥胖率为6.00%, 标化肥胖率为5. 65%, 略低于全国的成人肥胖率 (12.0%) [15], 但处于较高流行水平。针对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特点, 开展体重控制相关指导的主要目标人群应为中老年人。
慢性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在国内外均有研究证明[12-14]。慢性病的预防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长期的综合管理, 改变不良生活行为, 针对人群中吸烟、 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禁烟制度, 营造无烟环境, 同时倡导居民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提高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 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状况,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取18岁以上户籍居民1 200人进行调查, 分析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调查人群吸烟率为31.67%, 标化吸烟率为30.62%。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3.96%和2.84%;男性高于女性 (P<0.001) ;饮酒率为38.33%, 标化饮酒率为38.00%。男性为60.42%, 女性为18.61%, 男性高于女性 (P<0.001) ;成人居民肥胖率为6.00%, 标化肥胖率为5.65%。女性高于男性, 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年龄、BMI、家族史、饮酒、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是最主要存在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结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均处于高水平, 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 应积极开展健康行为教育, 预防慢性病发生。
8.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 篇八
1 农机维修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 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 极大地推动了桐乡市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 出现了大量的农机维修专业户, 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专项修理为主的市场格局。截至2010年底, 全市农机维修网点有34个,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222人, 其中113人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农机修理工证书。据统计, 2010年以来维修网点在全市共维修农机21 690台次, 其中拖拉机4 067台次、联合收割机59台次、运输机械5 390台次、其他农机具12 174台次。在农机维修量增加的同时, 全市农机维修服务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2010年统计, 全市农机维修服务业实现经营性收入1 124.47万元。
1.2 存在问题
近年来桐乡市农机维修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 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农机维修点规模偏小
企业层次较低目前, 桐乡市农机维修网点全部是三级农机维修点和专修点, 没有一个一级农机维修点或二级农机维修点, 而三级网点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维修区面积偏小, 场地条件较差, 只有二三个维修人员, 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工作。另外, 维修网点和专修点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很薄弱, 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1.2.2 基础设施薄弱
各类维修仪器设备落后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检测仪器设备是确保农机维修质量的基础。但目前桐乡市农机维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类农机维修点的维修场地和店面不仅狭小, 而且都比较陈旧;维修企业的各种维修设备简陋, 维修手段落后, 配件质量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和维修检测仪器的缺乏, 导致无法保证修理质量, 进而给全市的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隐患。
1.2.3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结构老化
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对农机维修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然而, 桐乡市维修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 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与此同时, 全市的农机维修工大多是初级工, 没有中、高级修理工和技师。另外, 由于农机维修工作具有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等特点,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入职维修行业, 进而导致全市维修行业人员结构老化。
1.2.4 维修能力不足
不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求现有的维修点以修理传统的农机 (拖拉机、电动机) 为主, 对联合收割机、机动插秧机等新型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能力严重不足, 且没有常用配件的储备。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范围和机具种类的不断扩大, 农民购买的农业机械种类越来越多, 农机维修难问题也日益显现。农机维修水平不高, 已严重影响各种农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1.2.5 对农机维修行业不够重视
缺乏政策扶持近年来, 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机购置补贴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很大, 对推进桐乡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对农机维修环节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机维修行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较小, 致使全市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业的措施与建议
2.1 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从桐乡市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机维修行业的需求实际出发, 以促进全市农机维修行业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为目标, 以提供各类优质农机维修服务为中心, 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 以农机化法制建设为保障, 不断提升其服务功能和水平。增强农机维修企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促进桐乡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2 措施与建议
2.2.1 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为促进农机维修企
业向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一方面应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机维修站在扩大维修车间、购置先进维修设备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 鼓励农机维修站点扩大其经营规模和更新装备;另一方面逐步淘汰一批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作业环境差的农机维修站点, 提升农机维修行业形象, 并实现全市农机维修企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2.2.2 建立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
为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各类先进农机维修多样化的需求, 应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 联合全市范围内规模较大, 且技术力量强的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点和农机生产厂家, 成立市级农机化综合维修服务中心。通过配备技术水平高的农机专业维修技术人员, 加强高新农机具配件的储备, 使维修中心成为各农机厂家在桐乡市的特约维修站, 同时做好农忙季节农机作业服务的巡回检查、应急维修和现场培训等工作,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使用者提供各种优质的农机维修服务。
2.2.3 成立农机维修行业协会
促进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协会在行业信息发布以及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需要成立农机维修行业协会, 以协会为依托, 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定期举行例会、组织参观、交流和学习等措施, 对农机维修经营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推广, 对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此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2.4 加强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为适应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阳光工程农机培训,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一方面采取增加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提高培训能力, 完善现有的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另一方面, 逐步建立健全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在构建政府职能部门和技术主管单位组成农机职业技术培训等级证书发放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开展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考核与鉴定, 实现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
2.2.5 严格执行农机法规
9.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12月桐乡市洲泉镇62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样选取1000例, 入选标准: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经体格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57例, 女343例;年龄30~71岁, 平均 (47.9±1.3) 岁;体重指数 (26.4±2.3) kg/m2。高血压分级:轻度264例 (26.4%) , 中度531例 (53.1%) , 重度205例 (20.5%) ;平均收缩压 (130.3±1 0.4) m m H g, 平均舒张压 (9 0.9±1 2.5) m m H g。
1.2方法
由工作人员统一培训后进行体格相关检查, 并根据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遗传史、既往史、现病史、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性别、年龄等, 对患者的血压、体重、身高进行测量。被检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 坐位, 心脏与右臂同一水平线, 应用汞柱式标准血压计进行右臂血压测量, 半分钟后再次测量, 被检测者的血压值为两次测量平均值[4]。
1.3 观察指标
观察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状况;饮酒、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及知晓率。高血压的控制率指口服降压药后血压控制140/90mm Hg以下者;高血压治疗率指近15天内坚持口服降压药者;高血压的知晓率为体检前提供高血压病史患者。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 SS 14.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状况
100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657例 (65.7%) , 女343例 (34.3%) ,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0~40岁121例 (12.1%) , 41~50岁256例 (25.6%) , 51~59岁281例 (28.1%) , 60~71岁342例 (34.2%) , 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2.2 饮酒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
患者中饮酒832例 (83.2%) , 不饮酒168例 (16.8%) ;吸烟798例 (79.8%) , 不吸烟202例 (20.2%) 。饮酒者比例明显高于不饮酒者, 吸烟者比例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2.3 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及知晓率的性别差异
男性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及知晓率分别是49.6% (326/657) 、56.2% (36 9/6 57) 、49.9% (32 8/6 57) , 均显著低于女性的72.0% (319/443) 、72.9% (323/443) 、69.8% (309/443)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4.69、31.81、4 2.6 8, P<0.01) 。
3 讨论
健康成人的血压水平会随着内外环境的改变出现一定范围内波动,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处于血压过高状态, 对肾、脑、心等重要靶器官造成损害, 且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诱发因素。临床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 且5 0~6 0岁为高发年龄段[5]。
本文结果显示, 桐乡市洲泉镇高血压患者主体为男性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高发年龄段为60~71岁。高血压患病, 吸烟、饮酒者比例高于不吸烟、不饮酒者, 说明吸烟、饮酒为高血压的高危诱发因素。高血压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社会压力过大、饮酒、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男性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及知晓率低于女性, 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防病治病的意识较好。另外, 女性血压控制率和治疗率高还可能与雌激素的血管活性调节作用有关[6]。此外, 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适应不良”, 女性善于在压力的环境中寻求社会支持, 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减少高血压的发生。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 尤其是男性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相关高危因素及危害性的健康教育, 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指导其规律用药, 建立健康档案, 并予以个性化治疗方案,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总之, 桐乡市高血压患者男女比例分布差异显著, 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性别、年龄针对性建立健康档案, 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 积极督促患者戒除烟酒,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并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易秋艳, 张林潮.柳州市高血压病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20) :6102.
[2]夏剑, 周艳梅, 左巧云.武汉市老年居民高血压流行特点及防治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9) :4874.
[3]刘文斌.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3) :300.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 (12) :1060.
[5]种冠峰, 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3) :301.
【桐乡市科技项目合同书】推荐阅读:
桐乡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验收申请表09-22
新乡市政府招标课题08-27
萍乡市地名管理办法09-29
新乡市中考满分作文-感谢自然11-10
萍乡市林业系统人才现状及培养建议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