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2024-09-13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通用8篇)

1.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篇一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08音乐学赵澄玉

指导老师:庞丽

摘要:回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简述评价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思想特征和教育方式,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借鉴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和实践遇到的问题,最终对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实践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与总结,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认识“奥尔夫”,并将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早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来。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特色

前言

20世纪70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文化教育,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导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在音乐教育领域,国外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相继被介绍到国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奥尔夫”是20世纪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从1980年廖乃雄教授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介绍到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出现了全国性的“奥尔夫”普及推广组织——“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而且从1一3岁的早教、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音乐师范教育都有“奥尔夫”的实践和渗透,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如北京小橡树幼儿园、清华大学“综合艺术素质活动与创造课”、北京奥尔夫音乐学校等),并且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可见到其影响[1]。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概要

1.1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

七十年代末受德国具有最高权威性的洪堡奖金资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他给当时己年高84岁、谢客住在慕尼黑一个庄园家中生活的奥尔夫先生打去了求见电话,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钟情的奥尔夫先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客的拜访,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将一套“学校音乐教育”五卷本赠送给廖乃雄。1980年廖先生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专家,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这个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工作中去,他把己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的这套教材翻译成中文,还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并先后到西安、云南、成都、南京讲学,特别在上海举办了一期半年的师资培训班,为我国介绍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由廖先生亲自联系安排,1985年西柏林奥尔夫小学音乐教师、联邦德国十字勋章获得者施奈德夫人来华在广州(4月)、南京(5月)、上海市(6一7月)办班讲学,前后历时三个多月,学员一千余人,施奈德夫人还带来了三套奥尔夫乐器厂家赠送的奥尔夫乐器。1986年5月19日至6月14日施奈德夫人再度来华讲学,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有八百余名学员参加学习。自此,广大学员大开了眼界,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回到各地举办报告会、培训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许多地方还自发组织了奥尔夫教学法实验小组,继续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此后两年中,奥尔夫学院派出三位教师沃尔夫冈·哈特曼、曼努艾拉、彼得·库巴斯来京讲学。1989年4月由李姐娜带队的中国音乐教育考察团一行八人赴德国奥地利考察,1989年6月2日经中国音协批准成立奥尔夫学会,自此开始了学会成立筹备工作。

1991年6月在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音乐报—“音乐周报”上出版了奥尔夫教学法介绍专版。

1991年8月9日一19日,第二期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培训班在京举行。

1993年8月16日一21日在河南开封举办的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期间召开了第二届奥尔夫学会年会,宣布了由通讯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同时发展第二批会员91人。

1993年9月一1994年7月在北京由中国音协音教委组织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师资培训班活动(为期一年)学员80人,发展会员34人。在这些年里理事会成员及广大会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介绍宣传奥尔夫教学法,经常到各地方、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师资培训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并编写了许多新课例,在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奥尔夫教学法。近年来出版的许多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专著中都有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专门篇章介绍。各地教研室、教育学院通过再教育师资培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且一批批长期坚持下去。其中如河北、北京、深圳、汕头、包头等地把奥尔夫教学法列入每期再教育内容之中。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介绍奥尔夫教学法发源地,至今经常利用假期举办奥尔夫教学法培训班活动。

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自1995年开始举办“奥尔夫师资培训班”,现己举办过十一届初级班、两届提高班了。十余年来共培训千余名奥尔夫教师,学员主要为各类幼教早教教师,但亦有1/5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和高师、中师、职教教法教师,还有高校(中央音院、中国音院、清华大学等)研究生以至留美回国博士生,近年来这部分比例还在增加,除北京外,还有专程从天津、深圳、西安、河北、大连、内蒙等地来京学奥尔夫的学员。

2002一2004年期间,德国卡尔·奥尔夫基金会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协作筹备的连续三期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对于国内的奥尔夫培训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这三期的培训课程较之前举办的“奥尔夫师资培训班”更系统,也更全面,包含了奥尔夫教学法的所有训练内容。之前多次来我国讲学的教师沃尔夫冈·哈特曼、曼努艾拉·维德梅尔和安德丽亚进行了由浅入深地、综合性地教学,要求参加者所有三期均有成效地通过才算作结业。

1.2、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

奥尔夫自从被介绍到中国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1989年中国音乐教育考察团赴西柏林时,西柏林音乐教师协会主席迪特先生曾很不解地问中国代表,“你们为什么对奥尔夫教学法有这么大兴趣?”后来在他来中国到各地考察中国音乐教育半年后,临走前曾诚恳地说:“我现在明白你们为什么对奥尔夫这么感兴趣了,你们是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讲,奥尔夫可能跟你们中国的音乐文化更加贴近。” [3]

1.2.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奥尔夫曾谈到:“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意味着永远是一个新的开端。一切‘时新’的东西,为时间所决定都会不时新。”[4]奥尔夫强调音乐教育必须从本民族文化出发,有了这个“本土文化”的基础,这个体系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无限的生命力。而在中国,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为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最丰富的源泉。

1.2.2、审美的愉悦,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在情感体验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奥尔夫说过:“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 [5]在这一点上,奥尔夫的思想与中国古代乐教思想中的“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观念是相通的。因此,在升学、考试的重重压力下,在死气沉沉的中国式课堂里的学生,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后,一下子找回了童年的欢乐,找回了失去己久的笑容,情感得到了宣泄,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1.2.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还强调创造性的原则,这又为面临二十一世纪新形势下的中国音乐教育如何面对未来、面对现代化的课题找到了我们行动的支点,特别是这种创造性当它与本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即兴性特点相结合时,使我们立即感到“创造性”音乐教学是那么得心应手。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和特征

2.1“原本性”和“元素性”音乐教育方式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还是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在这种综合艺术观的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同时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这种行为方式,是合乎儿童天性的。

在这种“原本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奥尔夫的音乐教学实践采用的就是“元素性”的音乐教育方式。其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的是最基本、最朴实的音乐素材,主要以节奏性为主,比较容易学会的节奏性乐器---奥尔夫乐器。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人类最原本的思想、情感。就奥尔夫本人而言,他更为强调的是一种称之为“原本性”的观念或者说是原理。所以,奥尔夫及其合作者、后继者所共同创立的,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法”,甚至也不是纯粹的、严格意义上的“音乐教育体系”,而应将其视为一种体现某种观念、并将其作为原理来应用的音乐教育行为方式。

2.2注重儿童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性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孩子们着想,而不仅仅是将来想成为音乐家的孩子着想,通过音乐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让孩子们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奥尔夫认为不能排斥任何一个孩子学习音乐,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着,人的音乐才能的高低,只是由于内在的音乐性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而已。

奥尔夫的课堂教学是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建构教学活动,在有机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学生的音乐艺术能力。在奥尔夫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激发、引导学生主体依据认识规律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强调学生的个人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

2.3培养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奥尔夫的教育理念里,要使音乐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只有让儿童们自己积极参与。通

过学习演奏奥尔夫乐器,让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亲自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样,就能激发儿童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游戏和生活,充分调动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自身的参与,也强调自由和即兴,每个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要尽量避免和别人雷同。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6]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儿童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实际情况

3.1教育理念的变化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先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够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

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国外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相继被介绍到国内,包括奥尔夫教学法在内,它们都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等。[7]

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吸收、借鉴了这些国外著名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其主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共十条理念。新课标把音乐审美放在音乐教育目标的第一位,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及音乐创造教学,提倡将音乐课程和其它艺术、非艺术课程相互融合等等,这些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体现。

3.2音乐教材的建设

廖乃雄先生是最早介绍奥尔夫进入中国的奥尔夫研究专家,他参照奥尔夫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原理和经验,编写了《中华学校音乐教材》(共五册),是中国化的奥尔夫教材。这套教材以中国的母语和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和依据,因而主要采用我国民歌和儿歌为音乐基础,大量采用我国的古典诗词、格言、谚语等为语文基础。这套教材的问世,迈开了奥尔夫中国本土化的重要一步。但该教材尚需以教育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改编,并在编写上按年级分册。[8]之后,廖先生于2004年2月又编译出版了一本《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其中选编了《学校音乐教材》原作五卷本中适合于我国应用的一些歌曲,并对原作中原有的文字注释,几乎全部进行了翻译或补充概述,并将原注连同编者的注释,均注于各首乐曲后面或各卷的前面,针对性更强,便于连同乐曲一起阅读。[9]

3.3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方面,国内许多参加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的音乐教师作过很多尝试,尤其是在节奏教学、乐器教学、身势教学等方面。国内一些奥尔夫研究专家也在不断地用我们熟悉的童谣、儿歌、歌曲创编出新的课例,进行奥尔夫教学本土化的实践。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负责师资培训的几位老师介如李姐娜、李燕治、陈淑宜、宋丹等老师在儿歌的收集、将国外的课例中国化以及中国音乐文化的开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会长李姐娜老师二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奥尔夫教学法的推广,在由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合著出版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中,专门有一章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内中收集了六十余个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律动、语言及器乐、听力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教学课例。她创编的很多课例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如“春江花月夜”、“鸭子拌嘴”、古诗词“秋思”、“十面埋伏”、“春节”等等。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和实践遇到的问题

4.1国人的传统观念与思维方式导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和实践受阻

中国教育体系的形成受民族传统、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漫长、复杂、波折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备受推崇,始终居于统治地位,音乐教育思想相应地也受其影响和制约。中庸之道和中和之美代表着中国人的处事哲学和行为准则,它概括了中国人所特有的稳重、含蓄、忍耐、被动以及喜怒哀乐不流露于表的修养和个性,而也正是这些因素几千年来的凝固,使之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播的最大障碍。

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奥尔夫的即兴创作课要求参与者要怀着极大的主动性和热情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达到艺术的放纵、人性的解放和诉诸于感性的境界。东西方文化差异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了东西方人的性格、修养、观念和思维的不同。在国内有些音乐课上,教师让学生随着节拍即兴做动作,有的学生就显得很不好意思,妞妞捏捏不敢做,或者藏在别人后面连头都不敢露,或者干脆说不会。他们会认为,如果做得不好,就是丢人现眼,害怕旁人取笑自己,所以不愿意在旁人面前表现自己。因此,要想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广泛传播,首先必须要求人们更新旧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2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制约了奥尔夫教学法

中国的教育体制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制约,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必须坐得端端正正、安静地听教师讲课,不允许随便发表个人见解。音乐教育应是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发展的工作,它的精神意义高于其它学科。由于中国的音乐教育体制长期采用“传艺式”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这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磨损了学生独立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变相地局限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教学体制下我们克隆了一批又一批所谓的“人才”,做了许多重复的设计和工作。

奥尔夫强调“以人为本”,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极力反对“音乐教育系统的理性主义化”,并强调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灵活性、有效性,极力主张每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教育都可以根据本国、本地区的特点和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见解,按照其原则和精神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只有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10]

由此可见,引进借鉴奥尔夫优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加快中国教育体制迈向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步伐,首当其冲的是从上至下教育体制必须发生认识上的变革和提高。

4.3缺乏专业的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力量

提高音乐教育者的素质是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教师的各种素质要求极高,首先是要求教师必须对此体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识,并能从了解达到理解,然后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传播力度和质量标准。

创造性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应由有创造力的教师来施行。教师在引导儿童进行音乐活动时,不能墨守陈规,自己要富有创造性。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懂得创造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造就创造性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音乐教育师资水平低下,并且缺少爱心和责任感,就会变相地把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曲解为粗浅的模式化,并把创造性理解为任其随意的活动。

20多年来,虽然奥尔夫的培训一直在开展,但是每年从高师毕业的大批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有掌握奥尔夫教学法的,去基础教学一线实施或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果不在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实施奥尔夫教学法内容,仍然只是“小修小补”地去招生、培训,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缺乏问题的。[11]

5、对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从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并且其实施也主要是儿童音乐教育。但是,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最终面对的,是包括专业音乐家在内的所有音乐教育,因为所有的音乐教育,都有一个“原本”的起点。奥尔夫认为“应当普遍地承认,并且已得到科学证实的是:把原本性的音乐引进学校,作为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此外,也作为培养品性,促进幻想力,克服交往上的困难,以及加强一切生理和心理力量的基本手段”,“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根本是对成长着的人的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化手段,另一方面对专业音乐家的培养,[12]在他们学习的所有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当我们以大教育为前提来寻求专业音

乐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广阔前景时,这样的思想,是富于启发性的。

在中国的在奥尔夫教育中,应努力找到适应中国国情的内容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新观念,以及简便易操作,又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方法,它既能在沿海先发展起来的开放城市应用,又能在经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的传统理念慢慢发生转变,家长和孩子逐渐注重于主观能动性,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仍然受限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因此,在教育制度上面,需要至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在奥尔夫教育培训上,师范类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需要专门设置奥尔夫教学课程,培养优秀而且专业的奥尔夫教学师资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坎坷,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了,希望同样作为即将成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将奥尔夫教学法原理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作出我们新的贡献,也为世界音乐教育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6、结论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13]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属于精英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桌椅板凳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

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通过音乐教育界的奥尔夫专家和老师们的努力,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接下去的工作还十分艰巨,道路也很漫长,要实现真正符合中国教育实际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只有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出发,改变传统的旧观念和旧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才能使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进行地更深入、更彻底。

奥尔夫曾经说过:“这些国家(指非欧洲国家)已正确地认识到:他们不把(奥尔夫)音乐教育当作是某一种音乐教育体系来接受,而当作是一种教学原理。他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他们自己的音乐和语言的传统,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这些话提醒我们在中国必须这样去理解、引进和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更主要的不在于仅仅从事外国音乐教育的研究,而在于重新发现我们自己,发扬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文化的优秀传统及其力量,使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本土化。同时,学习、研究必须和自我认识以及自己的创造结合起来,这样,民族才能与世界接轨,迎接多元化的音乐世纪。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国本土化进程初探 曹青 南京艺术学院

【2】李姐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一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3)

【3】创李姐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一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3):28一30

【4】卡尔·奥尔夫和他的创作[MJ.第3卷:277页。转引自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

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9

【5】《人本教育札记》「J〕.第62期:31。转引自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

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8

【6】廖乃雄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8】刘玉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学生全脑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20一122

【9】[德〕卡尔·奥尔夫/古尼尔特·凯特曼著.为儿童的音乐: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

精选「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0】张夏琴.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J」.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74一76

【11】张夏琴.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J」.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74一76

【12】(在“音乐生活”会议上的演说》,1996年n月24日。转引自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1

【13】曹雨佳,倪毓培.与奥尔夫音乐共快乐[J」.母婴世界,2004,(4)

2.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篇二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项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上个世纪八十初年代由上海音乐学院的廖乃雄教授引进到中国的。一经传入迅速的在我国发芽开花。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人本主义,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原本性”,认为音乐必须与舞蹈语言相结合、人们必须参与其中,这种自然地、能被人体会的、全员参与的音乐教学更适合幼儿教育思想。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适用性

在原本性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直主张的是主张综合性、亲自参与性、节奏基础性、即兴创造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一)综合性教学原则,丰富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因音乐作为艺术手段的审美教育,是一种综合类的音乐教育活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遵循的综合性原则,除了对儿童进行演唱和演奏教育之外,还加入了即兴舞蹈、声势律动、游戏、朗读等一些有趣的艺术内容。这些综合的艺术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还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亲自参与的教学原则,增加幼儿自信心

亲自参与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要求受教育者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而奥尔夫教育体系里所推崇的声势练习、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由于简单易操作,容易上手学习,有效的降低了儿童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和创作音乐的门槛,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从中获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节奏基础性原则,化繁为简提升兴趣

奥尔夫音乐体系主张节奏基础性,这是奥尔夫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要素,传统的节奏训练比较单一、枯燥。而遵循原本性的特点,通过动作节奏与语言节奏相结合的训练,对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节奏感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结合了人声、动作、语言的训练,在行进跳跃或者身体的律动中训练节奏感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更有理由学前儿童的接受,也提高了儿童对节奏训练的兴趣。

(四)即兴创造性原则,激发想象创造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提倡的原本性就是即兴性和创造性。其主张从即兴的角度出发形成一个自由而有序的课堂形式,将即兴融入到音乐、语言、节奏、乐器等教学中。儿童通过游戏时的自由即兴开始,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引导下从而演唱或者表演自己创作的小的音乐、节奏片段,这样轻松有趣的活动过程,使得幼儿没有技术上的负担,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

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音乐学习训练,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迅速的掌握音乐技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挑战。而在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之后,他们只能被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操作者,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儿童教育者。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是一件十分尴尬的难题。

如今中职音乐教育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都与幼儿园的实际发展需要存在脱节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返校之后,普遍反映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用不上,不知道怎样组织一节音乐课等问题。这都是现如今一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怎样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技能、方法和内容,了解音乐教学教学理念,能够在离开校园之后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是如今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引进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专业度要求不高,对于音乐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而言,其原本性的、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和具有游戏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但能够让他们很快的掌握适用于以后教学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奥尔夫音乐课程,能够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对艺术的兴趣和个人的感悟力、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了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要引导幼儿多参加艺术活动,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由此爱上参与艺术活动。鼓励幼儿园老师多创造让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原本性音乐不谋而合。这种综合了歌曲、声势、律动、游戏等活动的综合教育方式,对于我们学前教育的音乐领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借鉴。而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已经传入中国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起步和发展期,结合了中国的音乐素材之后,本土化的奥尔夫课程更适用于我国的中职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由此,笔者认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应引进奥尔夫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摘要:如今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一,对于陶冶幼儿情操、健全幼儿人格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只有采用操作性强、生动形象的综合教育方法才更适用于幼儿的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沿用过往的课程模式学习,必须与目前的实际的教育工作相结合,而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引进恰恰能够改善这一问题。

3.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篇三

【关键词】高师舞蹈 舞蹈教育 学生

高师舞蹈专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从事大、中、小舞蹈师资为主要对象,因此,建立和健全适合高师实际和符合高师培育目标的舞蹈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一、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巧表现能力,还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仅要具备组织能力、编创能力,还要具备提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示范能力。舞蹈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启发式教学的主导下,离不开口传身授的的示范模仿式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经验的积累、智能、技术、情感及世界观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人体示范的行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形象及形象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达到体现动作、表现情感、获取知识的目的。

舞蹈教育领域中的综合活动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舞蹈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问题,加深对“舞与唱”、“舞与乐”、“舞与悦”等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综合活动,使新的动作表现在舞蹈动作意识中并占据主要地位。在教学中通过吸收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思维模式的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帮助学生对偶然的变化动作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激发学生改变使用规则动作的冲动,避免机械地使用舞蹈动作知识,并把一些出乎意料的可能性动作和组合加入课堂教学和文艺节目编排中,从而实现学与教的转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教学是高等教学的重要标志。学生通过多种舞蹈的学习,可以全面提高舞蹈自身的表现能力,丰富舞蹈语汇,广泛积累素材,熟悉各类舞蹈的风格特点,而通过舞蹈理论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宏观的把握较为全面的舞蹈知识,把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舞蹈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舞蹈表演教学和编创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多年来,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育的舞蹈理论、专业技能、教与学的转变,都是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的。在实习中,学生组织教学的能力虽然得到了锻炼,但在讲台教学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从教学跟踪调查结果分析,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断奶过度期太长,且不能结合基础教育的特点而科学的运用舞蹈教育手段。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艺术修养的教师队伍,从入校开始,除了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的角色,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二、师生共舞,舞动我们的课堂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主修方向的学生水平起点普遍偏低,多数学生由于兴奋或抑郁的扩散,没有形成较好的舞蹈技能,跳舞时表现出全身僵硬,造成整体不协调,动作不优美。他们除了自身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外,还存在环境的问题。舞蹈教学要着眼于“松、通、意、情”这四个方面。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松”字上下功夫,“松”就是要求学生在跳舞时要有舒畅的心情,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上好舞蹈课的前提。教师通过一些难度较小、旋律优美、蕴情丰富的舞蹈作品对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感觉”,即培养学生能够具体认识与感受的并不复杂的训练状态与良好的心理状态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跳舞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要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所产生的任何问题,对学生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并通过评价使学生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就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现状看,普遍没有建立和健全适合高师实际和高等培育目标的的舞蹈教学体系,许多是不切和学生实际地照搬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容器”进行“填鸭式”单向灌输,学生没有产生共鸣和激发兴趣的基础,糊里糊涂地死背和机械式地训练,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和混学,使学生主动性能不能得到积极发挥,影响了舞蹈课堂教学的成效。舞蹈是一種对客观生活进行高度提炼和概括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舞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理所当然是一项艺术的创造性活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否积极发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舞蹈课堂训练中应把培养、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彻始终,有了这项内容,学生就有可能在课堂训练中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意识也就可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进而获得进行实际创造的能力。

注重学以致用,完善课程设置。舞蹈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即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素来有“可视的音乐”和“活动的雕塑”之美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现代音响手段,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通过看录象观摩学习优秀的舞蹈节目,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对舞蹈作品肢体动作的造型、流动的队伍及舞蹈演员的表情变化、风格韵味和技术动作等有直接的把握,还可以通过摄影录象的手段,把课堂教学、考试过程、舞蹈比赛和学生自己创编表演的舞蹈节目(组合)录制下来再进行播放,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评判,发现不足,找出差距,提高训练和学习效果。

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育,提高理论修养。高师音乐专业舞蹈主修方向主要以培养从事大、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要对象,它要求舞蹈师资具备表、导、教之综合能力,即要精通各中舞蹈技能,又要具备深厚的舞蹈文化知识。目前,重技术技巧,轻理论文化素养是高师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从事舞蹈专业的人称之为“小脑巨人”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高等师范院校除了在专业上对学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给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舞蹈教师。

4.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与《纲要》 篇四

单位:山西省政府机关幼儿园

姓名:赵 楠

联系电话:0351-3090220

地址:太原市解放路79号

邮编:030002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与《纲要》

[文章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学与《纲要》的精神一致,注重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理念,强调以美好的音乐为载体,以快乐的游戏为手段,把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重视幼儿对音乐的自主探索和独特的心灵感受,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在音乐活动中焕发幼儿生命和智慧的活力,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奥尔夫 音乐教育 纲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创立至今半个多世纪,一直长盛不衰。该音乐教育体系非常适合于幼儿早期心智和人格的培养。奥尔夫音乐强调原本性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贴近自然、源于生活、幼儿能自己参与其间进行自由创造的音乐艺术教育。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 表达,通过专业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

一、注重与各领域的沟通,实现音乐教育的整合

奥尔夫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是一门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它是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诸多元素用音乐这根主线串联起来,所以表现形式非常丰富。而该教育体系正好与我国关于幼儿园所提倡的整合教育完全吻合。在《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没有局限于哪几门科目也没有分科要求,这有利于实现多种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连接。所以幼儿园音乐教育也应为幼儿营造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音乐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要与幼儿的兴趣相适应。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是“审美”的,美的音乐能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中所蕴涵的美,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去想象、创造。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从中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同时,幼儿音乐教育还应该是“快乐”的,应让幼儿与音乐一同游戏,在快乐游戏中主动探索音乐、大胆创造音乐,满足幼儿活动和交往的需要,获得应有的自我愉悦与审美享受。

奥尔夫音乐教育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 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愉悦身心。

三、注重对本土文化艺术的选择与挖掘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之所以在世界各大洲不同文化国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这个体系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充分尊重每种文化的形态。他强调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别的文化,这是一种对待世界不同民族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所以奥尔夫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热爱本土、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各种形态文化的态度,并渗入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强调自身的教育内容和策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每一个地域的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因此,音乐教育也呼唤本土文化,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去建构儿童音乐的新图景。

四、注重感受想象与表现创造的有机结合

《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灵 活性、创造性恰恰与《纲要》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正是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所缺少的。

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的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只不过是个穿针引线的人,这正符合《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某些技能,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的即兴创作就这样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五、注重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幼儿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个别的、属于精英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纲要》中,对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淡化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 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

总之,《纲要》的主要精神是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大胆表达幼儿自己的情感,使艺术活动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奥尔夫音乐教学正是从《纲要》精神出发,注重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理念,强调以美好的音乐为载体,以快乐的游戏为手段,把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重视幼儿对音乐的自主探索和独特的心灵感受,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音乐表现。让我们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音乐活动中焕发幼儿生命和智慧的活力,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篇五

奥尔夫 在教育理念 上强调人类性、原本性、实践性、艺术性、系统性、挖掘人潜在的音乐性。在教学内容上从朗诵、声势、节奏、歌唱、形体、读谱、作曲、乐器、欣赏、戏剧等诸方面进行训练。

在教学形式上 通过元素的、原本的、综合的、探索的、即兴的、创造的等各种手段实现其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必需是通过自己实际唱、奏来体验音乐并表现音乐感受。体验与尝试,在这里意味一切。奥尔夫教学法提供了具有创新的、独特的,充分考虑发展个性的、高度重视创造力培养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帮助孩子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音乐,创造感受体验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去创造,对音乐感受及再现音乐的方法。

音乐及音乐教育本身并不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的,人的整体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科学家认为:影响人一生成功与幸福的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音乐对于个性、情感、毅力等情商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音乐教育因该是终身的教育。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

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① 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最后还可能用画笔来将这发生在他生活周围的经由他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故事视觉化„„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一种“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譬如上面所说的那个指挥奏乐的游戏,它不仅让孩子体验音乐,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合作、服从的意识。② 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与用语言一样得早!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③ 参与性

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 需要的只是你一颗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心 ④ 适合所有人

哪怕是在襁褓中的小婴儿,也能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当孩子小的时候,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远远先于其表现能力,他们不会唱,也不懂得演奏,只能用稚拙的肢体摆动和含糊不清的儿语来表现他们听到音乐时的欣喜与兴奋。这就好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明白成人的语义要远远先于他们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所以,在宝宝的小嘴还不会唱,小手还不能演奏,身体还不会跳舞的时候,他已经能感受音乐了!你可曾尝试过,抱着你尚在襁褓中的小宝宝随着轻快的音乐轻轻旋转摇晃,他会快乐地手舞足蹈——虽然他并不能用语言抽象地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但从中得到的快乐却已全然“溢于言表”。我看到孩子们的妈妈们,也同样那么快乐地游戏着,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倪老师说,她们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放得开的,是上了不少课后才克服了羞涩,现在已经是摸爬滚打毫不含糊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妈妈对音乐有热情,才能带动宝宝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① 听力训练。

②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③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④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⑤ 创造性能力培养。“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这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⑧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发展。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音乐,就该是快乐的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音乐”是一座山,早早地,他们开始拽着孩子的手开始往上爬(学琴,学五线谱„„),一路的美景“不许看!”“没时间看!”,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山顶”,只有到了山顶,才是音乐。那一路烂漫的山花,叮咚的泉水,啾啾的鸟鸣都被忽略。然后,我们就看到很多孩子在这个爬山的过程中累了,乏了,家长们也倦了。于是,他们就停下了脚步。而“音乐”那座山还在那里,遥不可及。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把音乐看作是一个花园。宝宝还未出生,妈妈就会倘徉其中,让我们的宝宝在安适、愉悦的母体中孕育成长。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会抱着他们在音乐花园中闻一闻音乐的“花香”,看一看“多彩”的音乐,摸一摸,尝一尝音乐的“肌理”和“味道”。他们开始了解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意思,他们要让孩子在音乐中快乐地成长。奥尔夫教育理念——让孩子感觉节奏

奥尔夫(Orff)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专家卡尔•奥尔夫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创造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演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感觉音乐、触摸音乐,从而综合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带领孩子们接触音乐的同时,并进行认识、记忆、协调、美术、反应速度、心理、注意力、创造性思维、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过程,对孩子的情商、智商开发大有好处。奥尔夫教育理念具体教学内容 音乐能力的培养 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节奏感、即兴创作等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 采取歌唱、朗诵等形式,让孩子更形象地感受语言。动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以及奥尔夫乐器演奏以提高孩子的肢体动作能力。

以上这些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是综合运用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费是同时得到提高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特点

综合艺术教学

综合艺术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最主要特点,它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各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音乐游戏课

奥尔夫音乐课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带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带出学习方法,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奥尔夫音乐课一反以往那种学唱一些歌曲、学习一些节奏或加入一些简单的律动的做法。它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逐步调整教学形式和手段,始终让孩子在完全放松、心情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奥尔夫教学关键词原本性音乐教育 孩子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以节奏性和旋律性的打击乐器为主、易于演奏、是一种简单而不简陋、简单而同样丰富的器乐演奏;奥尔夫的器乐以重奏、合奏和伴奏为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概述卡尔·奥尔夫(1895年~1982年)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1914年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受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1924年,他与舞蹈家军特创办了“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开始进行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实践探索,其中,节奏成为音乐方面训练的重点。为了进行新的节奏教育,奥尔夫设计出一套节奏性乐器,现在被称为“奥尔夫乐器”。尔后,奥尔夫开始考虑把军特学校的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试验。直到1948年,由儿童们在一组奥尔夫乐器上演奏的音乐被制作成系列广播节目播放后,引起音乐工作者的关注。于是,奥尔夫开始了他在儿童音乐教育方面的试验。1950年至1954年,随着奥尔夫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的陆续出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形成。1961年,奥地利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学院。由此,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及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观念“是关于一种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奥尔夫解释“元素性”是指那些属于原始素材、原始起点,接近人本能的、自然的,适合于开始的,能为每个人体验的,适合儿童的基本要素。如元素性的音乐,是以音乐中最基本的因素——即节奏为基础的音乐。元素性的节奏,是指最简单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元素性的音阶,是最基本的五声音阶。元素性的和声,是最基本的Ⅰ、Ⅳ、Ⅴ级(甚至只是Ⅰ级)的和声。素性的乐器,是指最没有技术负担的打击乐器和“人体乐器”。元素性的动作,是基于生活的走、跑等动作等等。奥尔夫指出:“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人们自己参与的音乐”。正是由于采用上述这些最基本、最原本的音乐素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中,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因此,奥尔夫的另一观念是更注重教学过程,即注重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按各自方式、意愿去做,去参与音乐活动,发挥其想像和独创性。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独立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综合地有机结合在一起.(1)嗓音训练活动嗓音训练活动是指运用人的嗓音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嗓音训练活动主要分为歌唱活动和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活动。其中富有节奏性语言朗诵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一大独创,它使儿童首先在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中,获得具有音乐节奏要素的概念。富有节奏性语言朗诵既可以是谚语、词汇(甚至是地名和人名)的组合,也可以是儿歌、小诗、童谣。奥尔夫学院的专家指出: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最好选用本地儿童们熟悉的语言,如:儿歌、童谣等。既可以是单层次的语言朗诵,也可以是构成多层次的语言朗诵。(2)动作练习活动动作练习活动是指运用人身体的动作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导和声势活动。其中的声势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又一大独创。声势活动是指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其又称为身体乐器)。声势活动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①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通常采用当地儿童们熟悉的儿歌、童谣。②为歌曲即兴编配声势。③集体练习声势做速度和力度等变化。④采用“回声”的方法,即老师即兴做声势以示提问,而学生重复模仿或者也即兴做声势以做答。(3)乐器演奏活动

奥尔夫与乐器制造者合作,设计了一整套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包括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各类乐器。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又一大特色。人们常简称“奥尔夫乐器”,这些乐器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就可以直接演奏,对儿童来说是极易掌握的。奥尔夫乐器有: 奥尔夫乐器

无固定音高的乐器

人体打击乐器 捻指 拍掌 拍腿 跺脚

小型打击乐器

金属类 三角铁 钹 串铃 西斯特 沙球

木质类响木 双响木 木棒 响板 皮膜类手鼓 双面鼓 巴斯克鼓 小鼓 大鼓

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定音鼓 音块 音条乐器钟琴金属琴钢板琴 铝片琴 木琴(整个合奏的核心)其他旋律乐器 竖笛 大提琴 吉他 波尔动有时加入玻璃杯琴 口哨 这些乐器色彩丰富,容易操作,它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像力,为儿童即兴演奏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奥尔夫的乐器演奏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演奏旋律,也可以演奏较为复杂的多声部作品,还可以采用“回声”方式(见声势活动“回声”方式)相互即兴问答式的演奏。奥尔夫乐器配奏极富特色,主要是采用固定音型和多声部织体的原则(即对于每一个学生只演奏某一固定音型,但把全体学生演奏的固定音型组合起来就具有多声部织体的音响效果)。运用固定音型并构成多声部织体的配奏应注意:

① 组合起来的各种固定音型的节奏应形成相互补充支持。②各种固定音型的音与乐器性能要相适合。③各声部同时发响的音在结构上应有主音、属音。2.教学方法及特点

(1)教学方法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创作法”。引导创作法是指在教学中,学生运用元素性材料(如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式等),遵循探索——模仿——迁移——即兴创作的学习过程,在集体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作为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即兴创作,可以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在其教学法中具有重要的更深的意义。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形式。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是十分重要的。(2)教材特点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是以奥尔夫写作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来自德国的儿童游戏、童谣和民歌。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成为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教材。

奥尔夫的《学校音乐教材》没有具体规定教学过程和方法,按奥尔夫的说法,这套教材仅仅是提供一种“教育应该如何顺应儿童本性”的思路。它的目的是启示教师按照这种思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内容,而不是生搬硬套奥尔夫教材。

6.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篇六

摘要

“奥尔夫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奥尔夫教学法研究逐渐进入专家学者的视野,主要集中在思想、理念、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在这其中,还没有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影响的总结和研究。因此本文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考察,探究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渗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从奥尔夫教育法的理念、原则、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总结奥尔夫教育法在国内外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其对中国音乐教育甚至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奥尔夫 音乐教育 现代教育 影响意义

Abstract The Orff pedagogy is created by the famous musician Carl Orff, fr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This is a unique music education system.It endows the music education new anti-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methods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usic education of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Recently, researches of the Orff pedagogy gradually entering the view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deas, concepts and teaching practice.There is neither systematic and in-depth summary of Orff teaching method nor the impact on modern mus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Therefore, the thesis deeply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Orff teaching methods of modern music education in multi-angles and its penet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broad and domestic educational system.This thesis mainly form four aspects, in the first par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meaning and the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methods.The second part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philosophy,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ff pedagogy.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impact o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hina.The fourth part mainly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in the paper and i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hinese music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Keyword:Orff

musical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

imp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言.......................................................5 第一节 研究缘起...............................................5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5 第四节 研究方法...............................................6 第二章 概况.......................................................7 第一节 理念...................................................7 第二节 原则...................................................8 第三节 特点...................................................8 第四节 形成与发展.............................................9 第三章 奥尔夫教育法的影响........................................10 第一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外的影响............................10 第二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内的影响............................10 第四章 总结与思考................................................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5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优秀教学体系的代表,它对国内外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生动具体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最基本的原则,使学生在音乐中全面的发展自己。其中的教学原则和经验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应借鉴国外的优秀教学法,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扬长避短,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推广。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首先笔者将我国期刊网上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论文作了一下整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介绍及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理念;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及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国外其它几种优秀音乐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音乐教育研讨会综述或对奥尔夫专家访谈。在这其中,少有关于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或者只是简单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某一方面,还没有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影响的总结和研究。经过大量的资料阅读和教学考察研究后,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考察,探究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渗透,使我国的音乐爱好者能够全面立体的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影响,并帮助音乐工作者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来。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绩”,严厉地对待学生,自然学生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灵活运用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奥尔夫教学法源于联邦德国,因而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基本没有形成相应的意识。因而笔者首先查阅了大量的文化,对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并对奥尔夫教学法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性分析。(2)发展分析法

为了能够将奥尔夫教学法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全面展现出来,本文从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概况信息入手,从其国内外的发展等角度对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将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基本展现出来。第二章 概况

“奥尔夫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Karl 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含两方面:节奏、旋律练习,包括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和即兴练习。

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与我国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不是追求表现得好不好所谓的最终目标。而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

第二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原则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三大基本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中第三个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音乐教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针的,对改变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落后面貌也大有裨益的。

第三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开发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华夏爱婴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第四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形成与发展

少年时的奥尔夫兴趣广泛,表现出很高的创作天赋,曾写过一些歌剧和乐曲,这对他的教学法和教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开办“军特学校”起,奥尔夫便开始了他在音乐教育上的大胆革新。并在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他借鉴了非洲和印尼传统乐器的特点,制造出了一套用于合奏的打击乐器——奥尔夫乐器。奥尔夫乐器和一系列教材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在世界音乐教学思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三章 奥尔夫教育法的影响

第一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外的影响

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已经成立了奥尔夫协会,例如有希腊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捷克共和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美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比利时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斯洛伐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荷兰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日本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和奥地利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等。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在美国的发展情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引入美国。如今,奥尔夫教学法在美国蓬勃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目前美国奥尔夫协会已有会员5000名,这些音乐教师在全国范围内将其教学原则和方法引入到音乐教育中,同时其人材的体制也把全世界的优秀教师吸引到美国。每四年一次的全国会议成为了展示奥尔夫音乐教育新成果的盛大聚会。其对奥尔夫教师的职业培训相当完善,其协会已经为制定了完善的分级培训指导方针,并且只同意达到方针中规定的课程和老师参加。除了专门的奥尔夫课程外,还在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开办了约50个奥尔夫教师培训班,培训周期为两周。这种培训对美国音乐老师的教育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美国奥尔夫协会主要集中精力在改革大学的音乐教育方式,委托专业的音乐教育委员会说服音乐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努力使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进入大学校园的音乐教育课程。同时美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影响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中学音乐课堂、音乐治疗、老年健康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使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婴儿、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在内的各种人都从中受益。美国奥尔夫音乐教育显然已进入音乐教育主流。目前美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校园艺术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第二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内的影响

1980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廖乃雄教授与奥尔夫先生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见。廖教授回到中国后,在中国的音乐教育界首次介绍了《学校音乐》,给处在改革之中的中国同仁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除了写文章外,廖教授还亲自到全国各地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推广活动,包括讲学、举办培训班、翻译及创编教材等。1984年首次举办奥尔夫音乐教育讲习班并培养了第一批搞奥尔夫教学实验的音乐教师。廖乃雄教授还努力争取到了供中国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学习的机会。作为中国大陆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第一传人”,廖乃雄为在大陆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由廖乃雄教授通过多方努力联系到的西柏林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师施奈德夫人,在大陆多地进行历时三个月的办班讲学,使国人眼界大开。1986年施奈德夫人在北京、西安等地讲学,特别是在北京为期一个月的讲学期间时间内,共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九百人余人参加。奥尔夫教育在大陆形成一个热潮。1988年,中国音协邀请美国的奥尔夫协会会长玛瑞·莎洛克博士讲学,受到热烈欢迎。这个时期奥尔夫教育主要在师范系统和中小学发展。1990年,在我国成立了奥尔夫学会筹备委员会。1993年,我国正式成立奥尔夫专业委员会。1993年在河南开封召开的第二届奥尔夫学会年会上,宣布了通过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理事长:李妲娜;副理事长:李燕诒、许卓娅、朱崇慧、吴国本、郁文武。从1994年开始,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举办过培训周期一年的在职师资培训班,以及两期共200课时的提高班。八成的学员是幼儿园教师,许多幼儿园甚至是全体音乐幼师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在广泛的开设奥尔夫音乐课。2000年,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建立了网站,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扩大了宣传力度,目前己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网站,受到众多教育改革的关注。自2000年,连续举办了奥尔夫短训班,满足北京以外地区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需求。2002年第一家以奥尔夫命名的文化教育企业,广州海婴奥尔夫咨询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并在当年举办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活动和卡尔奥尔夫音乐周-“倾听世界的心声”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推动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大陆的传播。2006年美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大师道格·古德金教授受邀来京授课。在我国,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率先将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该系自建立以来,积极引进现代音乐教学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专业主课围绕音乐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路,确立了本系的学科定位,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第四章 总结与思考

如今的世界竞争激烈,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特别是有竞争力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奥尔夫教学法有其独特见解,不仅在世界各国得到同行的赞誉,更深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由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外来的教育体系,并且各个国家的社会、教育制度以及学生的基础条件不是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在借鉴时,因地方差异性以及我国音乐教育中本身的缺陷,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应该积极寻求教育改革的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中国更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

[3]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1995年。[5]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原理[J].中小学音乐教育,1985年。[6]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8]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9]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秦德祥,秦德祥音乐教育论文选[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1]威廉·凯勒,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年。[12]区海婴,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实践课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14]邵申弘,奥尔夫教育体系与音乐基础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15]李燕诒,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运用[J].乐器,1999年。

[16]张馨,奥尔夫乐器在智力落后儿童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

[17]冯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推广阻力与对策分析[J].人民音乐,2003年。[18]蔡觉民,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

[18]赵宏声,刘心韵,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浅析[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19]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2年。

[20]陈思颖,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看中国音乐教育改革[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21]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2003年。

[22]隋清,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创新教育的启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23]王汇娟,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手风琴集体课中的运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24]席书君,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25]刘云松,浅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6]李夜雪,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运[J].艺术教育,2006年。

7.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篇七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1.1 多元性。

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不断引用“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是将多种元素性的艺术行为有机地组合成为一种作品,使该作品具有多远教学的意义。所谓的“原本性”是指充分利用音乐表现方式中的所有元素,其中包括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元素性、教学材料的元素性、教学模式的元素性等。奥尔夫理论下采用的教材通常在形式上十分的简洁、朴实,音乐素材贴近生活,不多带华丽的装饰。例如,采用五声调式旋律更让学生容易上口,采用固定节奏不断反复并且简单的音乐素材等。

1.2 综合性。

在奥尔夫的音乐理论中,原始的音乐形式并不是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割裂的,而是与语音、舞蹈等表现形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丰富、综合的艺术形式。正是考虑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奥尔夫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也强调活动形式和类型的综合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十分多变丰富的。如将舞蹈、游戏、故事、表演等融入音乐中,再进行整体的配乐编排等,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音乐相互密切联系,但是不是直接进行音乐的技巧性灌输。这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音乐在各个艺术表现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的意识。因此,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1.3 即兴性。

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理论中,即兴创作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最具有自由性的一种创作形式,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肢体表现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即兴演出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不断的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方法

2.1 突出综合性,展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色。

音乐教学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单纯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的技巧必然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埋下隐患,使得培养出来的艺术教师没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音乐的公式,没有了音乐的艺术感。结合目前的教学状况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中职音乐教育课置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课程内容单调、教学层次不够分明、学科综合性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较弱等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为中职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提倡学科的综合性,十分符合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要求和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都得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

2.2 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本土性音乐结合起来。

中职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为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责任。过于重视西方音乐文化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民族音乐这一财富。

2.3 用即兴演出性培创新能力。

我国基础教学中最重视的是素质教育,其中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中,为满足未来幼儿教育对高素质师资力量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教师应该应该重视即兴演出的能力。因此不断培养中职学生的即兴演出能力,对于今后的幼儿创新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接触音乐,培养音乐的艺术感,从而热爱音乐,寓教于乐,老师和同学都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内容上不局限于音乐,在目的上不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而是对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对艺术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8.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篇八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教学运用

我国历来对于学校的美育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正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是美育的启蒙工作者,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线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亲身体验到传统的专业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无法达到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使音乐教学效果更符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标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最具影响力的一种音乐教育理念,它极具特色的音乐教学法既能体现音乐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又具备教育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其以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首创的,该教学法认为“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原本性

音乐教育本身是人的教育,是每个人用音乐进行情绪交流和感情表达的方式,而表达要借助语言、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进行,所以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不仅仅是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它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以最接近人类自然生活状态的方式和内容来进行教学。

1.2 参与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而不是作为单纯的听众和观众。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活动进行的方式,才能创造更多的快乐,其目的是开发参与者原本的音乐潜质并激发他们的生命力。在奥尔夫教学课堂上,没有教师枯燥说教、学生一味模仿的现象,都是教师起到一种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又不失兴趣。这样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综合性

奥尔夫曾经说过:“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①他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集语言、舞蹈、动作、美术、器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在符合儿童的特点的同时也符合人类生活的本性。

1.4 創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的是对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它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教师直接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压抑学生的自主即兴能力,而是推崇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不受有约束地展示自己的即兴创作能力。例如,在节奏型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利用“两个字词组”来教学八分音符节奏型,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两个字词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其他的名称或者“三个字词组”“四个字词组”等其他节奏型的学习。

合理地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于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其他学科教育灵活地互动、结合,从而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上的具体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的,他们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作为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人群,他们普遍难以理解音乐理论知识,难以掌握乐技能技巧,对音乐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存在一种现象:理论知识不扎实,技术技能不娴熟,没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谈不上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以及对儿童音乐潜质的开发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借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解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有的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强、创造性强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达到心灵与音乐相沟通的效果。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有助于学生把音乐艺术融入将来的实际教学中。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上如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在基础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乐理和视唱属于音乐课的入门课,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视唱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而奥尔夫教学法采用的是“节奏为先导”的教学方法。节奏是音乐、舞蹈、语言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节奏的训练就是开发人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它是培养学生节奏感、反应能力、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非常活泼有趣。

节奏的训练,可以从朗诵和声势入手。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利用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四种动作来发出声响。它是人们直接宣泄、交流情感的方式,没有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思维方式和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没有任何乐器就可以运用。声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种独特的节奏训练方式,如在视唱练耳教学课上,我们在学习一首新曲子,可以给曲子的节奏型编配不同的声势进行训练,把原本单一的视唱变成多种类型加动作的有趣曲子,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成了主体参与者。在节奏型的教学上,教师无须单个地讲授,可以让学生先体会各个节奏型的特点,在活动中得出各个节奏型的不同,或者教师给出一条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把它开发成单人节奏、双人节奏、小组节奏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

2.2 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

奥尔夫曾这样描述他创造乐器的过程:“我摆脱了动作训练,只用钢琴的办法,而我追求的却是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1]所以他推崇的器乐教学,是学生们无须经过大量的枯燥技术练习,便能通过乐器灵活自如地作出反应。这一特点恰符合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更符合天性就喜欢拿着东西敲敲打打的儿童。

奥尔夫将乐器分为打击乐器、音条乐器、竖笛。打击乐器是一种音色独特、鲜明,且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简单、易学、备受学生喜欢的乐器。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天生就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有一种好奇,用打击乐器作为其音乐学习的开端,能够很好地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儿童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学习听辨、体验不同色彩的声音。音条乐器有个特点,即它可以把音条进行卸装和更换,如初学者可用只剩下C、E、G三个音的一架音条琴,学习一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曲子,或者用来即兴伴奏。由于琴上只有三个音条,学生们就不会有敲错音的顾虑,能很快地掌握曲子,学得也轻松,这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竖笛主要是吹奏旋律,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备受全世界很多国家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竖笛也比较普及,是一种比较有教学价值的乐器。奥尔夫认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把技术技巧的难度减小到最低限度,使学生们尽快地进入音乐中,没有任何困难和负担,而是去享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儿童音乐教育的引导者。

2.3 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课主要是以集体课为主,歌唱学习不是注重于歌唱技术技巧的训练,而是培养学生怎样去引导儿童歌唱,怎样去培养儿童的音乐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借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综合性教学,拓展歌唱教学的不同形式。在教授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做些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对旋律有印象,接着利用声势对歌曲节奏进行练习,在熟悉的情况下再随节奏朗诵歌词,然后教师在进行范唱时要求学生跟唱,最后学生可以边唱边加入自己的编排的律动,在表演形式上可以是单人的表演唱或者是集体的表演唱,教师也可以加入奥尔夫乐器进行辅助伴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性。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够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积極性。

2.4 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错过了舞蹈技巧训练、柔韧性及灵活性训练所要求的最佳时期了,不利于过度强化的舞蹈技能训练,对他们进行强度的舞蹈技能训练也不现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感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兴趣,毕竟他们是未来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对儿童思维和学习特点的研究;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要更加符合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和需要。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

舞蹈教学要与儿童的特点相结合。一方面,要渗透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在舞蹈的音乐、动作、主题上要有所体现,最后也要融合各门艺术,使各门艺术形式相互配合,使舞蹈教学得到创新。例如,在进行《问候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组简单的问候舞蹈动作,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出具有各个国家特点的问候动作,从而创编出新的舞蹈动作,并结合各国的语言,形成一支既有各国特色又动作多样化的舞蹈。在这个课堂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教学是音乐、舞蹈和人文知识的交叉融合,这样的艺术表演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美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演信心。

3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适合音乐启蒙的原本性的教育方法,它高度的灵活性、有效性、趣味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与音乐教育活动相适应,有助于开展学前教育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正是我国提出美育工作要培养的目标人才,是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教育工作上找准了目标,找到了合适的方向,为体现个人社会价值做了保证。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地学习和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并将其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当中,灵活地教授学生,提高学前教学质量水平,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注释:①1932年在“斯图加特音乐教育研究周”的演说。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刘子荣《背影》片段教学设计下一篇:授信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