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计划答案

2024-07-03

管理学基础计划答案(精选6篇)

1.管理学基础计划答案 篇一

管理学基础纸质考试复习范围(2011春)

1.管理的内涵

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8.合理设计组织结构的原则

答: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未来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设计组

答: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却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权责利对等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5)协调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

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的利与弊

答: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亦称M型结构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它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的优点: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事业部制

14.理解沟通的含义

答: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沟通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1)沟通包含了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到接受者,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2)沟通包括对信息的了解。要使得沟通成功,信息不仅要传递出去,还需要被理解。15.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答: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下属的自我控制,进而提高控制的有效性。为了使授权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灵活运用以下原则:因事选人、视能授权、明确责任、责权利相匹配、不越级授权、授权要适度。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1、决策(一下两个案例仅供参考)案例

1、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

答:生产同类产品,同是国有中型企业,本案例中的两家企业一个有衰变强,一个有强变衰。这两家企业的兴衰史说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重大问题的决策,更要依据市场需求状况,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否则必将危及企业的生命。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目标管理的优势与缺陷答: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优势:(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缺陷:(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4.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答:(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潜在入侵者的威胁。(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5)替代品威胁5.组织战略的构成要素答: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6.正确理解决策的含义答: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准确理解决策需要 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7.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方面的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在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20.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的必备条件 答: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者、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自主专业化生产和实现组织的内部协作。各事业部内部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等职能之间容易协调。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能型管理人才。事业部制的缺点:(1)总部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2)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3)由于科研资源的分散使用使得深层次研究活动难以开展。10.从组织内部提拔管理人员的优缺点 答: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仰制组织创新力。11.领导者的权力来源答: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个人自身影响力。(1)职位权利包含三种: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2)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12.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13.管理者解决冲突的方法答:.管理者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有:协调解决、强制解决、建立联络小组、树立远大目标、解决问题。16.控制的作用 答: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结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17.零基预算方法的优势 答:零基预算法就是:在每个预算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变化后的实际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合理配置和节约支出。18.计划工作及其性质

答: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度计划。计划工作具有以下性质:

(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19.外部选聘管理人员的优缺点 答:外部招聘的优点是: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案例涉及知识点:民主管理与决策,控制,授权与分权管理,计划工作,战略管理

4、计划工作

答: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主要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短期计划通常是指一年以内的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计划和当前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各项活动所作出的具体安排。中期计划则介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之间。3、授权与分权管理

答: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授权有助于实现

案例

2、让班组做主

答:这个案例验证了领导的权变理论,揭示了领导风格、领导艺术与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特性等之间的关系。

领导的权变理论认为,某一具体领导方式

并不是处处都适用,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因为任何领导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作用,去完成某个特定目标。因此,领导的有效行为就要随着自身条件、被领导者的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控制

案例:汤姆的目标与控制

答:控制是依据计划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控制的标准是计划,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其一,计划制订得水平如何将决定控制的质量。一个没有具体操作方案,只有数字目标的计划;或者有方案,却不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差的计划;或者虽具有可操作性,却不能真正被每个操作者认可和接受的计划,都不是完整的计划。完整的计划工作要有目标、有安排、有措施、有方法,并且每个相关人员都可以熟悉掌握并却实实行。其二,控制仅有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告诉员工你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工作水平,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有效控制的要求是在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明确、详细、科学、客观的控制指标或标准,之后对照计划和控制标准衡量各项工作,如果发现偏离计划和标准的情况应马上研究,并进行纠正偏差的操作,这才是完整的控制过程。可见,光靠喊口号,摆数字是不够的,必须有标准、有办法,才能达到控制的要求。

5、战略管理 答:(1)成本领先战略:如果组织打算成为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商,那么它实施的就是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也称为标歧立异战略,如果一个组织在产业中寻求与众不同,它实施的就是差异化战略。

(3)集中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也称为目标集聚战略,是指将组织资源集中于狭小的细分市场上,寻求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的战略。

2.管理学基础计划答案 篇二

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是政府支持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类项目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 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国家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评估评审机制在项目立项、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引入, 专家和中介机构在评估评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独立、客观的评估活动成为科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趋势;但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工作并未得到有效开展, 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有关后评估管理模式的研究还是一个待发展的领域。本文尝试从界定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入手, 在分析国内外科技评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对政府决策与后评估管理部门、第三方评估执行机构和项目组进行了职能划分, 构建了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的管理模型。

1 概念界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活动所作的统计界定, 为核算科技投入的需要, 科技活动可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又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1]。评估是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 由评估机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指标, 运用科学、公正和可行的方法, 对政策、计划、项目、机构、特定领域或者技术等进行专业化评判的活动。它是实行行政管理科学化、程序化的重要手段, 是政府增强宏观管理调控能力、推动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后评估是评估中的重要环节。后评估是指项目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 由独立的专业化咨询服务机构或与项目执行部门相对独立的专门评估机构, 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化要求, 依据项目的实际数据和必要的预测数据, 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系统、客观的再评估[2]。项目后评估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影响以及项目的持续性等内容所做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

因此, 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 是指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经过论证、立项、实施、验收后, 对已经完成的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总结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总结项目立项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并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为项目今后的改进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提高新项目的决策与管理水平, 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保证可行性研究和前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

后评估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项目后评估的结果必须反馈到相关部门, 为当前项目的改进提供建议, 为新项目的投资与规划提供依据。图1表明了项目后评估的时点与作用[3]。

2 国内外科技评估管理模式

2.1 国外科技评估体系

美国于20世纪初成立国会研究服务部 (CRS) , 直接针对各委员会及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估[4]。经过多年的发展, 该项工作在美国已形成制度化, 建立了科技评估支持系统。美国国会设有技术评估办公室, 这个办公室是国会的四个决策支持机构之一。

法国的科技评估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现已形成由国会 (科技评估局) 、政府 (国家评估委员会) 、科研机构内部和中介机构组成的四个层次的评估体系, 对科技发展目标、科技政策和财政投入进行监督, 对科技政策、科技机构、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人员、技术转移的评价研究[5]。

日本的科技评估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日本政府和企业就把技术评估作为管理和推进研究开发的手段, 建立了技术评价体系和技术评价支持系统;60年代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技审议制度;80年代, 日本政府决定在日本科技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 即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下设立技术评价分委会;日本1995年颁布的《科学技术基本法》中将技术评估作为管理和推进科研开发活动的手段, 并规定不能随意设立和撤销评估机构, 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 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建设[6]。

德国的科技评估执行机构——科学委员会于1957年成立, 标志着政府性质的科技评估活动的正式开始。德国对科学研究计划和政策的评估开始于70年代末, 通常是由政策管理机构指导下的外部独立评价机构进行。1992—1993年, 德国科技部实施了“评价计划”, 对1985年以来资助的50个科技项目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比, 并以此作为改进科技项目管理的依据。目前, 已建立了可分为三个层次的比较完善的科技评估体系, 评估的标准和规范也不断得到完善[7]。

英国科技评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己将科技评估工作作为科技宏观管理、制定和实施科技计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英国对基础研究的评价采取多种方式。主要通过客观和主观两种方式评价科学研究的绩效。英国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评估一般采用多种指标, 评估指标较为具体, 但对专利等内容未涉及[8][9]。

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背景不同, 各国从事科技评估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也有所不同。从组织机构设置上可分为两种属性:政府性的和非政府性的。在组织机构的层次上可分为:国家级、地方或州级、科研院所级。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科技评估体系完整, 组织机构相当健全, 具有以上两种属性和三个层次 (或四个) 并存的属性。但各国在具体设置上又有所不同, 德国的国家级科技评估工作是受政府委托的, 挂靠在某一科技管理机构之下。日本与美、法、英、德不同的是高层次科技评估机构较多, 重要的就有近20个, 而欧美国家一般只有几个。日本大多设立专业性的科技评估, 而欧美国家除英国外, 均以综合性科技评估机构为主, 在各部门设立专业科技评估机构较少;瑞典的科技评估机构是政府性质的国家工业和技术发展局 (NUTEK) , 瑞士的评估机构为瑞士科学顾问委员会 (SWR) [10]。

这些经验都是经过长时间实践后形成的, 对我们相关制度的完善,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我国科技评估现状

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起步较晚, 也在不断地对科技评估进行探索。1984年国家计委率先组织对大学和科学院系统的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 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对国家“863”计划, 对“973”专项经费, 对中科院“八五”重大项目等进行了评估等。1993年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 作为国家科委宏观管理工作的突破口。1998年科技部开始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立项进行评估试点, 这标志着我国科技评估工作走向实质化阶段。2001年6月正式出版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第一个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 12月颁发了《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科技评估的类型范围、组织管理、评估机构和人员、评估程序、法律责任等。2003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决定》针对当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意见和决定, 给科技评价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导向。2003年9月科学技术部印发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 (试行) 。《办法》主要明确了评估的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等[11]。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我国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发展, 我国科技评估体系已初步建立。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为主体, 由地方科技评估中心, 行业科技评估机构和其它类型评估机构组成的国家评估体系 (见图2) 。

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系统是由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成, 以国家为主,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科学技术部是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行业主管部门, 负责对全国的科技评估活动进行总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评估机构主要是在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 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上海已经试行的有工程项目的后评估, 科技界也试行了科研项目成果后评估。由专家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应的专家对评标中有重大异议的工程, 或者定期抽查一定数量的工程进行标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评标办法是否合法、合理;评标过程是否规范;评标意见是否针对投标文件具有科学性、公正性;以及评标中有异议的问题等[13]。

目前, 我国科技评估的重要性在科学界和政府部门达成了广泛共识, 评估对基础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基本形成了专家决策的机制, 定量评估方法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 在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等方面逐步做到与国际通用做法接轨;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评估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才队伍和一批研究成果。

但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价值导向的不规范及评估结果的实际效用等问题也开始显现并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后评估工作方面, 尚无统一的程序办法, 管理模式滞后, 制度未形成, 可供借鉴的经验少, 严重阻碍了后评估工作的实施和推广。

3 中国后评估管理模式

3.1 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管理模型

政府决策部门既是出资人又是管理者, 后评估的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应适当分开。设立后评估委员会, 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进行后评估。后评估管理机构即后评估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后评估工作的有关办法, 管理、指导和协调有关部门的后评估工作, 制定年度后评估工作计划;后评估的执行机构即第三方评估机构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以保证后评估结论的客观、科学、公正, 根据具体情况;项目组不仅要对政府负责, 也要接受第三方的考核评估。图3揭示了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的各方分工负责机制。

3.2 政府决策部门及后评估委员会职能

(1) 设置项目后评估管理机构, 成立后评估委员会。

从公开公平公正的角度讲, 制定政策需要评估, 执行政策也需要评估, 但是评估人不能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因此, 要转变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在后评估中的职能职责。在政府部门设立后评估委员会, 配备相应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文件加以保障, 健全项目后评估机制。

设立后评估委员会的目的是为政府决策层服务, 结合项目特点制定指导开展后评估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后评估工作程序, 制定后评估实施计划, 选择后评估项目, 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 判断评定后评估质量, 建立后评估数据库, 审核、监督后评估机构所做的后评估报告及工作, 并向政府决策层提交审核报告及综合报告, 供决策参考。

(2) 制定后评估方针和准则。

后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后评估委员会要加强对后评估的管理, 确保后评估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实现评估的有效性, 同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理。

(3) 选择评估机构。

除了一些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项目或保密程度较高的项目外, 后评估委员会根据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特点、涉及的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来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后评估机构, 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力量。

(4) 加强对研究人员和机构的信用管理。

由于历史和整个社会的原因, 我国还缺少科研信用统一实时的记录, 缺乏相应的信用奖惩法规, 对于已经发生的信用缺失问题又没有及时给予惩处;应该加快后评估信用体系的建设, 抓紧建立机构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

(5) 发展评估方法。

尽快建成多层次的后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评估步骤, 丰富评估方法和内容, 形成对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的全面性, 使评估工作既严密可靠又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3.3 第三方后评估机构职能

第三方后评估机构应根据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特点、涉及的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来选择。后评估机构可以是专业技术和科研实力较高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因为这些机构对国家和地方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战略、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了解, 与独立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有关专家接触较多, 了解国内外科技、经济发展趋势, 因而, 开展后评估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

承接项目后评估的评估机构接受后评估委员会监督, 制定详细的后评估计划, 根据项目特点选取项目后评估标准, 不受外界干扰实施后评估, 形成后评估报告, 向后评估委员会负责。

(1) 对后评估委员会负责。

第三方后评估机构在接受后评估委托后, 只对后评估委员会负责, 维护后评估工作的独立性, 公正地实施后评估, 从而维护后评估报告的可信度。同时有规律地与项目组保持联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 选择评估人员。

结合项目特点和要求, 选取评估人员。评估人员可以是该研究机构的内部人员, 在必要时可以外聘特殊科研或技术人员, 组成项目后评估小组。

(3) 后评估计划制定和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确定。

第三方后评估机构根据后评估委员会的要求, 制定详细的后评估计划, 以确保后评估能在规定期限内有效实施;并且根据项目特点, 开发试验一套有效的评估工具形成指标体系;同时形成价值评议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4) 实施后评估并形成后评估报告。

按照后评估计划实施后评估, 并按照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对数据和资料按评估方法进行整理, 围绕最初设定的目标组织相关材料, 要毫无偏见地提出数据和依据, 论据和逻辑推理支持观点, 最终形成后评估报告, 提交后评估委员会。

3.4 项目组职能

项目组要及时、准确地为第三方后评估机构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不干涉后评估活动, 尊重后评估工作的独立性,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促使形成公正的后评估报告。接受后评估委员会的监控与指导, 保持紧密联系, 及时反馈后评估工作的配合与进展情况;根据后评估报告的结论, 完善和改进项目的后续工作;同时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再投资效果。

4 结论

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评估管理体系的特点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管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 构建了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管理模型, 并对政府决策与后评估管理部门、第三方后评估执行机构以及项目组进行了职能划分。总之, 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应该吸收国际科技评估的经验教训,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推动后评估管理模式的发展, 以适合于我国后评估工作的要求。

摘要:从界定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入手, 在分析我国科技评估管理体系的特点, 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构建了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后评估管理模型, 并对政府决策与后评估管理部门、第三方后评估执行机构以及项目组进行了职能划分。

3.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篇三

一、单项选择

1.“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c)的重要性。

A.计划 B.领导 C.协调 D.指挥

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b)。

A.复杂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古典人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b)。

A.科研部门 B.军队 C.学校 D.工业企业

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c)。

A.专题计划 B.专项计划 C.预算 D.数量计划

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组织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

(c)。A.12500件 B.25000件 C.20000件 D.40000件

7.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c)。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8.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正确的态度是:(d)。

A.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 B.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 C.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D.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9.一个组织的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属于:(a)。

A.纵向信息沟通 B.横向信息沟通 C.斜向信息沟通 D.非正式的信息沟通

10.比较马斯格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c)。

A.生理和尊重的需要 B.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安全和部分归属的需要 D.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企业再造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其核心就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2.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

3.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做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所以,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只考虑计划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即可。()

4.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了《管理革命》一书,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

5.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6.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分工协作关系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对)

7.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首先提出来的。(对)

8.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领导理论认为领导的成功取决于下属的成熟度以及由此而确定的领导风格。即随机制宜领导理论。()

9.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10.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即制定控制标准、分析控制标准和衡量工作绩效。()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决策?正确的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决策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分级原则;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整体效用原则。

2.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2)目标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确保目标考核的准确性。(3)目标期限要适中。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一定的短期目标,有利于目标的监督考核,也有利于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4)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说,要把目标限制在五个以内。目标少而精,有利于在行动中保证重点目标的实现。

3.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4.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有:(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3)管理能力;(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

5.简述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措施。

信息沟通障碍有:沟通方式选择不当,造成沟通障碍;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态度和兴趣障碍;沟通双方情绪障碍;信息过滤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 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善于运用反馈;学会积极倾听;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四、论述题(10分)

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2分)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1分)(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分)(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1分)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2分)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视答题的情况给分,如果在解答中涉及了以下内容时,建议阅卷教师适当增加分数。(3分)“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 “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

五、案例分析(20分)案例一:(15分)

虹光公司面向市场优化企业组织机构,不断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是适应不同产品结构、人才结构和科技结构,发挥企业各种资源效率的内在要求。虹光公司近年来在组织机构方面的改革主要有:

1.逐步推行事业部制。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与管理效率已势在必行。虹光公司精心研究和策划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方案,作出了先实行模拟事业部制,而后实行独立事业部制的决定,将厂部的八个职能部门重新合并成八部一室,压缩或分流102名处室人员。这一措施激发了各经营分厂的活力,管理效率得以捉高,而厂部的工作则着重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协调各经营分厂的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等更高层次的决策。

2.生产组织管理从工艺专业化转向产品专业化。早在80年代末期.虹光公司采用以工艺专业化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但常常出现如下问题:(1)该朴生产组织是跨行政部门的,在各生产工艺环节出现生产进度不一致时,有时难以协调;(2)由于原料品种多,可能会引起原料组织不到位而出现停工待料现象,影响生产效率。虹光公司对该公司的产品的生产组织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主导的三大类产品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必要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车间,于是打破了原来低效率的工艺专业化生产格局,建立起产品专业化的新体系.一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3.改革科研体制。1991年以前,虹光公司将研究所集中于总厂,负责全厂的技术开发,由于科研人员远离市场,缺乏市场意识,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品种均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这一矛盾,虹光公司作出了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的决策,即解散远离市场的集中式新产品开发研究所,而将其转移到相关的经营分厂。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现在:(1)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消除了科研与生产、销售脱节的弊端;(2)由于有了经济观念,产品开发中的不合理费用得以减少。

4.引进多种经营机制,实行“一厂多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有其各自的优势,国有企业引进多种经营机制、提高自身活力是一种新的尝试,虹光公司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例如,虹光公司的传输分厂积极采用横向联合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一方面与某省古荡镇政府合办企业,解决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土地与厂房和企业富余人员的流向问题;另一方面与香港一家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一爱华达有限公司,生产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SDH同步数字传输光端机,既获得了必要的资金,又得到了先进的技术。

问题:(单项选择,请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共15分)1.虹光公司推行事业部制的主要目的是:(D)

A.减少决策层次 B.精简人员 C.经营自主权下放 D.提高管理效率

2.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最可能出现的灾难性问题是:(D)

A.企业科技人员地位下降 B.企业科技人员收入下降 C.企业科技人员不饱满 D.企业长远科研项目停顿

3.对虹光公司的组织创新效果的评判,以下哪一点不甚正确:(D)

A.带来了经济活力 B.无显著经济效益 C.带来了人事变更 D.获得了新的管理方式

4.虹光公司的事业部建成后,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A.决策混乱 B.企业文化不一致 C.总厂资金回收困难 D.协调各部门的难度加大

5.“一厂多制”最合理的理论概括是:(A)

A.多种经营体制的互补 B.合资合作是大势所趋 C.经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D.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微观化

案例二:(5分)

假设你是某公司的经理,你招聘了一名很有希望的年轻下属并在工作上给了他许多的指导和关心。可现在,你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其他职员认为你对这位年轻人过于关心了。这时,你应该怎么办?

A.给这个年轻人安排一项重要工作,让他向其他职员证明他的能力。B.疏远这个年轻人,接近其他职员,以证明你是公平对待每个人的。C.重新评价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和潜力,据此决定下一步应该怎样做。D.不理会小道消息,继续现在的做法。

问题:请你从这四种方案中选择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案并说明理由。(5分)

《管理学》总复习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判断正误并改正。)

1.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3.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的预测。(×)

4.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5.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6.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7.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8.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9.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

10.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1.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调集资源

c.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人事 d.计划、组织、控制、激励、人事

12.管理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d)。

a.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b.管理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c.管理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性

d.a项和b项

13.“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惟一不变的事革”,这 是(c)指出的。

a.特里 b.戴维斯

c.弗里蒙特·卡斯特 d.哈罗德·孔茨

14.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依托,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包括(d)。

a.学校、研究机构、文化团体、咨询机构

b.医疗保健机构、社区服务机构

c.a项和b项

d.c项以及行业和部门协会

15.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是(.b)。

a.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b.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c.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d.使管理职能细化 16.马克斯·韦伯提出(.b)。

a.管理的人本规律 b.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c.管理具有组织性 d.组织职能具有合理性、有序性和规范性

三、多选题

17.有效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CDE)

A.以人为本 B.统一领导 C.客观公正

D.灵活机动 E.注重整体

18.在现代管理中,创新管理的成果与维持管理的成果相比较的特征是(ABCDE)A.具有首创性 B.具有未来性 C.具有先进性 D.具有变革性 E.具有时间性

19.组织设计的分工和协作原则要求明确组织各部门及其人员的(.ABCD)

A.相互关系 B.协作方法 C.工作范围

D.工作内容 E.工作环境

20.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的优点是(BE)A.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B.手续简便

C.给组织带来新观点 D.给组织带来新方法

E.费用较低

四、名词解释

21.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2.控制:是指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

23.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4.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五、简述题

25.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

(2)整体协调的原则。

(3)突出重点的原则。

(4)因事设职的原则。

(5)权责结合的原则。

(6)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

26.小道消息的功能。

(1)建构和缓解焦虑。

(2)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说得通。

(3)把群体成员甚至局外人组织成一个整体。

(4)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或权力。

27.管理学发展的特点。

(1)从对管理学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

(2)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

(3)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

(4)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28.决策的事实前提的特点及其与价值前提的区别。

(1)事实前提的主要特点是: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

(2)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

(3)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

(4)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

六、论述题

29.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 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30..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七、分析题31.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分析讨论,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确定;下属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针对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2)根据该局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两部分职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第一部分职工的成熟度高,应该采用授权型方式,即低任务、低关系;第二部分职工的成熟度低,应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即高任务、低关系。

八、计算题

32.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60万元,单位产品售价为1200元,若产品订单为4万件,试问单位可变成本降至什么水平才不至于亏损? 根据Q=F/(P-V)

4.《管理学基础》试题1及答案 篇四

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学基础》试题

□□ 安徽电大芜湖分校2003--2004学年度

A70—80%B80—90%C90%以上

9、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偏差探究原因,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使之改进工作的控制活动,就是一一一。

A直接控制B间接控制C现场控制

10、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和组织规模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管理幅度既定时,一一一。

A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

B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

C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管理层次的设置没有影响”

二、判断正误(请指出正误并改正。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西“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管理。

2、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3、反馈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努力促使整个管理过程不发生偏差的控制方法。

4、两个企业力争夺同一个市场而在价格、技术等方面发生的冲突,属于竞争。

5、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

2、计划

3、目标

4、组织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组织外部环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2、决策具有什么特征?

五、案例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长城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60万元,单位售价100元,单位可变成本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40万元,企业应完成多少经销量?又问若本年度计销量为70000件,其利润额或亏损额是多少?

2、某学校的后勤部门与该学校的院系之间在办公用房问题上经常

发生矛盾,院系认为后勤部门常常自己直接分配办公用房,超越了

后勤部门的权限范围,并且分配存在不公正的问题,而后勤部门则

认为,务院系不体谅学校后勤部门的困难,只是为自己争取利益。

1.就此案例来看,该学校实行的组织结构是()。

A.纯粹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B.部门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

C.纯粹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D.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2.就此案例来看,你认为该学校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

A.职能参谋管理系统职权越位B.院系权力过大

C.学校直线领导权力过大D.学校管理层次太多

3.你认为从组织结构角度解决以上案例中的矛盾的方法是()

A.学校领导掌握办公用房的分配权

B.学校领导掌握办公用房分配的决策权

C.组建办公用房分配委员会,决定办公用房的分配

D.建立办公用房分配监督机构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选择题

1、C2、B3、C4、C5、A6、B7、C8、B9、B10、A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4分,共20分)

1、对。

2、错。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改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3、错。反馈拄制改为前馈控制

4、错。预测改为计划

5、错。客观环境改为外部噪声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泵飓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绷舌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计划工作: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俐俐内组织所需过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3、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

4、组织: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来理解。静态方面,是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是指维持与变革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组织外部环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它具有以下特征:

复杂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它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交叉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无论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变动性,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2、决策具有什么特征?

决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超前性。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2)目标性。决策目标就是决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而且决策者认为这些问题必须解决的时候才会有决策。决策是通过解决某些问题来达到目标。

(3)选择性。决策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通过比较怦定来进行选择。如果无法制定方案或只有一个方案,那就失去决策的意义了。

(4)可行性。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

(5)过程性。决策既非单纯的“出谋划策”,又非简单的“拍板定案”而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分析判断过程。

(6)科学性。科学决策井非易事,它要求决策者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策。

五、(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解:根据Q=(F+π)/(P一V)=600000+400000/100—80=50000(件)得出,企业应完成5mm件的经销量。

根据π=PQ—(F+QV)=100×70000一(6000000+7000×80)=80(万元)得出,企业的利润额是80万元

5.管理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五

试分析现代企业经营决策的新特点 (教材P110-112)

企业决策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出现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

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工业生产的时代早已到来。企业规模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企业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性质上判断,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分文性和综合性;其参变量之多,活动规律之复杂,都是过去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庞大系统必然造成组织层次多,信息链长,相互影响大,难以控制,从而导致了决策的复杂化。

在决策问题复杂化的同时,管理决策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由于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今决策客体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对整个企业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成败的意义己不仅是在决策本身,还必须更多地考虑决策可能引起的企业相关联的环节,甚至社会相关联环节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因此,决策的影响面越来越大。

2、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

决策环境的快速变化,必然对决策的时间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的决策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认证、决策这种“一看、二慢、三通过”的程序来进行了,这样必定要坐失良机。决策之后,也必定是时过境迁。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能尽早地先他人而动,尽快地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决策时,迅速地理清庞大复杂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通过科学的信息工程手段,找出其规律性,并迅速地对此进行判断,做出决策。也就是说,整个的决策时间将变得越来越短。

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关联性的不断加强,决策的复杂程度越来越深。要正确的决策,单凭个别决策者的个人经验和直觉必将使决策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现代决策要求在准确、及时和充分的信息基础之上进行,那么所有相关联的市场、产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就成为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不仅使处理信息的工作量加大,还使判断该信息的价值难易程度加大,从而使最后的决策复杂程度加大。

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在前工业时代,由于决策客体的规模小、变化慢、关联少,所以管理决策主要由个别的企业主要领导者进行个人决策,决策也多以领导者的个人经验和判断为主要依据。虽然在那个时候,领导者周围也有不

少幕僚机构,但这种幕僚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则很小。而进入后工业时代,大工业生产和组织化使得决策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决策的关联性使决策变得异常复杂,决策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仅凭个别领导者的经验和胆略就能完成,它逐步向群体决策转变;同时,由于决策的技术化和知识化不断加强,不少专家、学者,甚至是企业外部的专业人事也加入到这个决策群中。为防止决策失误,决策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主观判断的成分越来越少,决策己经成为了一种主要依靠决策技术的群体决策。

总之,现代企业决策的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但不会改变或削弱,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还在加深,决策的影响面还会加大,决策时间的要求还会更短,决策包含的信息量将会有增无减,决策不仅保持着群体决策的特点,同时,决策对决策技术的依赖程度还会加大。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管理决策需要先进、科学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技术的支持。

二案例分析题(答案可参考导学137页)

1. 从两个方面看,首先杨瑞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周时间就提出三个问题并下了结论,有些仓促;其次王经理是小型家族企业经理,又是负责研发工作的,他根本没有管理理念,也不关心杨瑞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见解;

2. 在此,最关键的问题是沟通障碍,杨瑞和王经理两人的想法完全没有达成一致;从组织角度讲,上下级之间有地位差异,目标差异,该小型企业缺乏明确的沟通渠道,协调不够。从个体角度讲,杨瑞和

王经理两人属于选择性知觉,都是根据自身的背景经验及态度来看待对方的想法。

3. 由于沟通障碍,杨瑞陷入困惑;如果不离开这个企业就必须克服沟通障碍。具体的做法请参考教材224226页。

例如:

(1)做好充分的沟通准备,把上次提出的三个问题与小型家族企业的现实联系起来,明确一个重要的近期能做的问题;沟通前要对沟通目标进行分析,问问自己能否改变王经理的态度;问问自己能否争取到王经理的认同;

(2)调整心态,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杨瑞走上工作岗位才一周时间,她必须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王经理需要什么。

6.管理学基础计划答案 篇六

据报道, 俄罗斯“基础元素”集团公司计划向中国出口猪肉、小麦和大豆, “基础元素”集团公司计划在西伯利亚生产1~1.5万t猪肉出口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该公司分析认为, 中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市场之一, 无论是从食品消费还是从其他产品消费角度而言, 均可能出现爆炸式增长, 正因如此将重点放在中国是明智之举此外, 该公司还计划在2016年将粮食销量从今年的50万t增加到150万t。据美国彭博咨讯公司预计, 2011年中国居民的猪肉平均需求量超过美国人41%。

上一篇:中国加油励志的句子下一篇:话题倾听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