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共14篇)
1.课堂教育 篇一
让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课堂教学
5月20日,对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亲身带领全省各地的教育精英来到泰安市省庄镇第二中学召开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现场会,省庄二中作为主会场非常荣幸地向省厅领导和教育界的诸位精英汇报了省庄二中的“精彩主持”。
省庄二中的“精彩主持”其典型特色是学生主持替代了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从形式上突出了“主持”的作用。学生主持人自己掌控了课堂的时间、空间;掌控学习的进程;掌控班内每一个主体表达、展示的顺序和学习秩序。让学生自己来驾驭课堂,让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的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情景和学习氛围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最大限度地唤醒了、激活了,实现了由“讲堂”到“学堂”的质的飞跃和兑变。同时也张扬了他们的个性,有了个性,就有了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有了个性,就有了创造性;有了个性也才有了生命的质量。
省庄二中的“精彩主持”的课堂教学,是宽松、自由的,充满了鼓励和赞扬,和传统教育的死板、压抑相比,这里显然是更为轻松、快乐。学校的课程十分的轻松,每天的家庭作业很少,基本上是一些预习的作业,或是制作一些标本,阅读一些课外书,搜集课堂上用的相关资料,或者是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辩论中思考,从而获得启示,将独立思考变成了一种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主持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畅通的,同学之间学习的交流是直接的。课堂上主持人和老师能够重视学生发表的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去反驳其他同学和老师。教育是活的,课堂上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书本上的静态的知识,而是通过主持人和学生的相互的配合,充分地理解、思考、有所创新,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产生智慧。这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这里自由、公正、民主、平等、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积累了学习的经验。在这种课堂上,很多孩子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学习变成一种自由自在的翱翔。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知识,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目前我们省庄二中创新的“精彩主持”,就教会了学生学习,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学生学会了学习,不再向以前那样,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过去学生是被动地学习,现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了问题的引导者、探究的参与者、反馈信息的搜集者、课堂创新的.研究者。也就是张志勇副厅长所说的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纠偏、补漏、评价”。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我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把本来由老师负责的一些工作,放心地交给学生去做,首先是信任他们,他们的地位得到了尊重,做事就做得非常认真,也很负责任,结果做的也非常好。如此的话,一方面学生自己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我的负担,我就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其他更重要的工作,真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所指导的语文科目的“精彩主持”:
“精彩主持”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非常重要。我先引导主持人从这几方面开始:一、先阅读课文,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属哪种文体、把握其主题思想。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读、划、查、注、思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二、语文科目独特于其他科目,她是我们的母语,人人虽都会说,但真正地去掌握却是不容易,我们探究学习要符合语文课程的独特个性、基本规律,仔细地去品味语言的内涵,分析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上的特色。三、把预习中自己感悟深的句子和段落列出来,拿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主持人和老师适时地给予他们以评价和激励,调动同学们共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唤起他们自我表现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胆量,为将来随时展示自己奠定了基础。四、引导他们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上课时我总是不动声色地站在一边,像学生一样用心观察、用耳倾听,“该出手时再出手”。当主持人被“绊”了一下时,我就前去扶住他;当主讲人“跌倒”时我,我就鼓励他勇敢地站起来;当学习陷入困境时,我便为他们指点迷津;当学生最需要我的时侯,我会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五、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建立主人翁的意识,充分认识自己有发言和倾听的权利和义务。
阅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为让同学们扩大阅读量,并学会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就以本年级的阅读读本为主,确定篇目,首先是让同学们进行初读,对整体有所了解,或者选取几个重点语段进行研讨,然后出几道思考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小组讨论,并且由小组同学上台展示。其次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些课外书籍,像:读者、青年文摘、格言、萌芽……
每节课有两名同学来主持,其作用是维护课堂秩序、掌控课堂顺序、引领课堂学习流程,自己选择搭档,提前准备。在上课前提前和老师进行沟通,按照语文的教学流程进行备课,准备主持的内容和程序。请相信在我们省庄二中内任何学生在任何科目中都能够主持,不管他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不论他学习优秀与否。教师都给予每一名学生成功主持的机会。
在教学中由于把各项工作合理地分配到位,每人负责的工作不是太多,负担不是太大,同学们做的都很认真,阅读、作文、练习都分配给同学去主持,主持的同学一般是一周只有一节课,所以同学们做起来就很容易,老师也觉得很轻松。学生在做好自己分配到的工作的同时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不只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来管理学生,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
“精彩主持”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培养成了“老师”,把老师培训成了“专家”。学生具有了老师的一些特质,担当了老师的部分角色,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这显然是一种事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具有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老师有了充足的时间着眼于整个单元、整个学期、整个学年乃至整个初中阶段,面向学生长远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宏观的、更具纵深和前瞻的、大跨度的指导,从根本上更加接近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本来意义。作为我们老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做人,培养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关注他们的成长,让学生学到认真和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我们省庄二中拥有今天教学创新改革的成果,是与我们校长的积极引领和密切支持分不开的,张副厅长前来调研时高度称赞了我们的李明尚校长,福特基金会的何进博士曾肯定地说:我们探讨的问题不仅是国内教学的前沿问题,而且是国际上的前沿问题,应该继续深入地探究下去!面对众多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我们省庄二中的全体师生一定会不负重望,认真总结经验,锐意前行,不断创新,把我们的“精彩主持”推广下去,因为省庄二中“精彩主持”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正适应了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让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2.课堂教育 篇二
一、创新氛围, 激发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情绪是成功教育的前提,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 我总是先和孩子们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活泼的英语小歌曲, 接下来我就亲切地伸双手问他们说:“Hi, How are you?”他们立刻会高兴地说:“Fine, thank you, And you?”在这一问一答中, 师生的感情融洽了, 达到同步进入教与学角色的效果。
此外, 教师要保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积极性, 当学生说错了, 教师不要直接说:“No, you are wrong”, 而是微笑地对他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课堂上多说表扬, 鼓励的话:“Good, very good, Great, Excellent.You are a good/clever boy/girl.”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 他们会不畏艰难, 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加强语言刺激, 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创新场所, 别具一格
创新教育为教师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的助动剂, 教室不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唯一阵地。教师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空间, 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过程中, 培养出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中秋节的那天晚上, 我便不失时机地把住读班的同学带到了操场上了一堂英语课。分别学习了“moon”、“star”等单词, 复习了“blue”、“yellow”和“Good evening”等旧知识, 而且还扩充了“moon cake”、“Mid-Autumn Festival”等新短语。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学生们感到异常的兴奋, 学习热情倍增。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学校场所时, 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到不同的地方介绍不同的地点:playground, building, classroom, art room, music room, computer room等, 让学生学会介绍场所, This is our….It’s very big/beautiful/nice等;在学习运动时, 我让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运动, 边做边学习:running, high jump, long jump, hop, swimming, skating, 100metre, 200 metre, jogging等。
三、创新方法, 耳目一新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创设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 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使学生不断地得到英语语感刺激。充分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手偶、简笔画、动作、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 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 直接理解英语和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汉语的介入, 培养良好英语语感,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录音, 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
2. 每堂课前进行对话表演,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让对话变成生活化的交流, 消除怕开口的心理压力。
3. 课堂上多采用唱歌和游戏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唱歌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英语启蒙阶段, 学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 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信心, 帮助孩子增加语言的流利感, 而且也是呈现新语言项目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 在英语课上适当的运用游戏教学法, 可以达到传递信息或巩固、操练、复习所学内容的目的。例如“捉迷藏” (Hide and Seek) :
让部分学生将一物品藏起来, 让另一些同学来猜:
A:Is it in the box?
B:No, it isn’t.
A:Is it under the chair?
B:No, it isn’t.
这种游戏虽然简单, 所用句型也是学生熟悉的, 但它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3.职业教育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 篇三
整合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因具有表现形式丰富、信息含量巨大、化复杂为简便、化抽象为直观等特点,在职业教育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能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比如,在汽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讲解零部件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拿着实物讲解,学生离得远,看不清;如果实行面对面教学,那每次讲解只能针对极少数学生进行,同样的内容讲解好几次,费时费力,也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果使用视频展示仪,就可以将这些零部件完完全全、清清楚楚地展现给学生。
再比如,实训中的现场操作,对初学者而言,在不了解整个过程的基础上,直接操作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甚至有危险,另外,教师亲自操作,看到的学生也比较少,利用摄像机的录制功能,在课前把有关实训步骤拍摄下来,制成视频片断,在课堂上播放,与其他教学活动配合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实训的原始性,又保证了实训的成功率,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就能直接进入实训岗位,可谓一举多得。
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学生学习兴趣弱、学习能力低,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地说教,学生很容易厌烦。根据职教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直观的外部刺激,如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像文字,使书本中的知识变得栩栩如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学会技能,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特别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模拟教学、仿真实训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进步带来的教学方法的革命,它可以克服场地、设备、人力等条件制约,在注重技能、技术训练的职业教育领域大有用武之地。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要让学生会做,要使学生会做,就需要厂房、设备、材料等,一言以蔽之都需要钱,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难题。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之外,中间再加一个计算机模拟教学及仿真实训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这是发展的大趋势,对学生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给学生带来乐趣,学生愿意学,同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学校少投入多产出,而且能培养出学生较强的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企业也满意学生的质量。
应避免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的作用非同一般,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都能做到合理使用。他们的教学,或者是从不使用任何现代教育技术,或者是严重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整合的过程中,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尽量避免。
第一,要避免课堂上不使用任何现代教育技术。有的教师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手段,自己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且不使用任何“道具”,还是一只粉笔一张嘴包打天下,自己讲得费劲,学生听不懂,也不想听,课堂上学生东倒西歪,干啥的都有,何谈教学质量。这种教师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不想或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教育技术,这是对学生、对教学不负责任的表现,像这种“老顽固”教师,早晚要被淘汰。
第二,要避免教学成为单纯的技术炫耀。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便捷、高效,有些教师甚至到了对技术产生依赖心理的地步,技术“喧宾夺主”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一堂课用几十张PPT,大多数课件仅仅是教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教材的文档式展示,内容结构、章节标题都用屏幕显示。这就导致课堂内容单调、枯燥,虽然计算机、投影仪、银幕一直在工作,但是课堂上感觉不到任何现代科学气息,对教学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重要的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讲解速度明显加快,这样的整堂课下来,教师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表面上看,教学容量大了,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时间却短了。在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和学生记录笔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认知理解过程。学生通过眼、脑、手演绎教师的传授,进行积极的思维消化。而电子板书的快速更新,使学生来不及反应就进入到下一个问题,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职教学生,势必引起“消化不良”。
现代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整合已是大势所趋,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起主体作用的应该是课程,而非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虽然给了教师们广阔的舞台,但并不是说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促使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
4.自主教育课堂改革 篇四
自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而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为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于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树立全面发展的人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使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同步提高。按照全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计划教师认真学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文件及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文件、材料,紧紧围绕精心备课、课堂设计、课堂训练、教后反思等环节开展研究,并严格落实教学常规。
5.慈善教育进课堂 篇五
三年级三班
在过去几年里,我在教学上,除了加强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外,还对学生也加强了自觉、自学、自强的能力的培养,弄清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集中授课,个别谈话的教育。管理上坚持外宽内紧、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治班方针。不歧视后进生,不偏袒优等生,做到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平时积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抓思想品德
天天坚持在晚读时间让学生多阅报,关心、了解国家大事,推荐阅读优秀德育文章感染学生,展示系列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协作与竞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关系》等主题班会,参观了校史存列室、观看一些爱国电影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的人,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树立回报社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二、抓假期管理
我们将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奉献的价值观。组织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了解党的章程与基本理论,树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热爱集体,回报社会。并且很好地利用班会课,把德育工作系列化。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其次,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针对本班学生计算机、普通话、英语听力口语较差的现象,开展有计划的培训,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人人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将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其中的设计方案、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调查研究、思索结论;分享合作共事的愉快,获取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中求是、怀疑、批判、宽容、责任的科学精神。
另外,还通过星级文明组建设、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相处、学会交往、学会关心、学会发展。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培养阳光生自尊自爱、光明正大、真挚诚实,充满爱心,待人彬彬有礼的品格,志存高远,立志报国。
对于我班里面的学生来说,能加入这个班级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安慰和骄傲。在过去的一学期里,他们遵守校纪校规,不违反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没有发生恶性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件;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学习刻苦努力,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共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高考揭幕,阳光班同学上重点大学概率都在70%以上。
6.家长课堂教育 篇六
1、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2、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3、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4、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5、受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7.创新教育在英语课堂 篇七
一、改变教育观念, 为创新教育创造条件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课堂上我们的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评价者, 是知识的绝对权威。但这种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不符合语言学的学习规律。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 因此只有大胆实践, 积极思维才能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教师的任务也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嚼”好后, “喂”给学生, 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新的学习目标, 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教学氛围, 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互相鼓励, 做到教学相长。因此, 要想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本, 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为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课堂中实施多种教学方式, 发展学生的思维多维性
学习方式有两种: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种学习只有相辅相成,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形式注重前者, 即知识的重点由教师分解——综合——传授给学生。学生经过听课——练习——背诵, 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通过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测评, 最后给学生一个分数。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不需思考, 只要把教师所教内容“咽下去”就可以了, 这样长期下去, 学生学习失去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的探索去解决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以“Book II Lesson I Name”为例:1.提出What’s your name?/family name/last name/full name?2.通过阅读找出How many names does Englishpeople have?3.学生通过观察找出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names and Englishnames?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搜集信息去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活动中, 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体验与合作也是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 即生生之间通过相互间的合作, 用耳朵听, 眼睛看, 嘴巴说, 手脚动等亲身体验生活, 体验语言。如“Book II Lesson 25 Asking the way”为例, 我们在学生操练中是这样为学生安排的: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 每人发一张学校周围学生居住地的手绘地图, 一些他们所熟悉的建筑物的单词小卡片。要求一人说出一个位置的路线, 其他三人迅速找出其位置, 并把小卡片放在地图上。这样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因此语言真实, 通过小组合作达到了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能力。
创新就要首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能使我们热爱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去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 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以“Book II Lesson 17 the city life and country life”为例:1.在黑板上画一农场, 问:What can you hear the farm?The answers will be:I can hear the birdsinging;I can hear the sheep bleating;I can hear the mowing...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 a lot oftree there;I can see the chickens and the pigs running around the courtyard;I can see the clouds flowing in thesky...What can you smell?I can smell the fresh air;I can smell thedamp earth...2.再画一城市图, 同样的问题:What can you see?Ican see a lot of traffic on the road;I can see a lot of people and buildings...What can you hear?I can hear a lot of nolse;I can hear people quarreiing.What can you smell?I can smell KFC.I can smell periume fron mother...3.学生通过想象, 最后提出问题: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the city or the country?why?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教育
8.生活教育快乐课堂 篇八
【关键词】历史课堂 快乐 生活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享受课堂”、“快乐课堂”。那么,历史课如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使学生做到“乐学、会学”呢?我认为快乐不是单纯等同于课堂上的“笑声”和学生课堂上的随心所欲。这个“快乐”应该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喜悦感、失败后战胜困难的超越感,以及学习后的轻松愉悦感等。为此必须充分发掘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阳光和愉悦中学习历史,出心地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在快乐中享受历史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态,关注热点,关注时尚,不愿落俗。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声,与孩子们善意和真诚的交流。
下面我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制造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第一,演绎现代生活,适时秀一些流行语
青少年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保持高度的热情,那就告诉我们:课堂的设计要符合青年人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状态。教师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切身的生活实际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让他喜欢你,甚至包容你。我讲到美国“门户开放”时,关于其背景:美国想瓜分中国时已无地可瓜,因为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把中国瓜分完毕了。解释“势力范围”的意义时,我就用了中国移动公司“动感地带”的一句话“我的地盘听我的”,学生们轻轻一笑,说:“老师,你蛮赶得上潮流嘛?”我也笑侃:“嗨,你们真不把你们老师当成年轻人了!”在这笑侃中师生的情感也在交融。
第二,要适当观看些热播的影视作品,特别是最新的、学生爱看的影视,便于交流感想
学习抗日战争时,不能越过的是必提南京大屠杀,正好陆川的作品《南京 南京》正在热播,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我顺势一提学生果然纷纷回应,我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部剧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再一次真实呈现,但我没有看完,为什么?是实在看不下去了,看的我直想吐,因为里面太血腥了。”下面的同学也纷纷随声附和,我紧接着又说“我也希望这样的事件在未来的世界不要再出现。”在这种互动中我们交流思想也传递情感。
第三,了解最新的时政,特别是与当今联系紧密的内容,一定要融入最新的时政,起到老师崇高的典范引导作用
每次讲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我会结合最新的台海形势讲解。我讲了这样一件事:“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台湾媒体报道,中共中央计划以全国政协为平台,联合台湾各主要政党共同纪念辛亥百年,借此推动两岸政治谈判,实现两岸最高领导人正式会谈、签署和平协议等。”而这件事能否达成呢?我随即又说:“2012年中共18大后,胡锦涛将会卸任中共总书记,马英九首个任期也结束。北京希望两岸领导人能在任内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或至少会面启动两岸政治协商,对历史有所交代。然而两岸关系现有障碍也显而易见、根深蒂固,不可能在胡马任内完全清除,但最重要是开创这个新起点。”我注意到在我讲解时所有的学生都是全神贯注的,就连平时最调皮也在聚精会神的听。而讲解《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时,我绝不就教材讲教材,而一定会把最近的中美、中日关系加进去,以此加深学生对现实的理解和认识。“卖弄”时政的一个关键是一定要与所授内容“配套”,决不是无所指向的卖弄。
第四,不甘保守,秀外在时尚潮流
这个时尚包括服饰、装饰、发型等,教师的服饰有它无形的“特殊的要求”,它不是通过衣着把自己打扮得怪异、另类,“而是提高教师的自信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衣着整洁、样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往往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做事干练明快。一个外表引起学生喜欢和好感的老师,势必会引起学生对你的高度重视,进而对你的课充满期待,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从桎梏学生思维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心灵、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我将一如既往。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心理学》,王雄著,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2]《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朱筱新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课堂教育 篇九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历程中,我一直探索着最优秀最适合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年的探索和学习中,在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直到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点点数学教学的乐趣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法,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现在我的课堂教学十分注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实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用于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目标获得了进一步的完美成为事实,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加强,我带的每一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都比较高。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值当回味,它的呈现,进一步加大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情感与立场的培养力度,现在回想起来,还别有一番味道。
记得一回数学课上,我出了几道数学题让学生操练,其中有一道题是找规律的题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普遍做的很差,包括班上的优等生对于这种题型也显的手足无措,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反思中,我做了较为周全的查询,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不过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于是我走下讲台给学生提示让他们分组讨论,和他们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去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结果学生的发言、交流的积极程度可以说是在我的几十年的教学中是少有的,而且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在后面的其他题目的练习中都能够自主完成,从他们的脸上我读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看着一个个的轻松和释然的笑脸我也感到欣慰。如此的例子在这几年的课堂上是层出不穷举不胜举的。
其实我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数学的艺术是在于它要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和求欲的火花,开启学生智慧的 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得到收获,在生活中融入集体。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因此我认为只要每一节课都坚持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想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10.法制教育进课堂 篇十
增长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营造一个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三月二十日下午,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请律师事务所明星律师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明星律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对学生应有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安全素质、卫生习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次讲座,学生们受益匪浅,他们明白了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怎样预防犯罪。此次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增长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懂得了要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应该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11.理想教育 理想课堂 篇十一
一、教育理想及理想课堂
人人都是才,理想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其立足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此方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成才。
理想教育决定了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场所、阵地。在这里,既有集体意志,又有个人自由;既能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正如《学记》所云:“知类通达,虽强力而不返也。”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要求学习;其二是会学习,能根据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向等,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其三是坚持学习,能调动自己的自制力系统,支持自己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如此,则理想课堂应该是以启发式教学和结构式教学为主的。所谓启发式教学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不悱不启,不愤不发”,是“长善而救失”。所谓结构式教学是在每一科、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之初,都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补充、完善、优化其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理想课堂应该有如下特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高,思维状态活跃,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好,能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二、理想课堂结构
我们稷王小学语文教学提倡“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以读写为主要训练手段”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读的过程是贯穿始终的“经线”,字词句训练是“纬线”,经纬交织,相互渗透,才是理想的结构和模式。为此,我校提出了“不熟读不开讲”的口号,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词语、句子,把课文读懂了,再要求读得有感情,真正读得流利、有感情了,再要求背诵,最后再设计一些练习,如复述、造句、片段仿写等,达到要求背诵的,人人会背,要求写的,个个写的出。专家指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另外,应拿出若干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经典、名著和感兴趣的好书或可读之书。通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我感到理想的课堂就是精讲、多读,让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读自悟。只有这样,才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师生才能互动。
教无定法,理想课堂不应是也不可能是统一的,在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上,不同教师、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最佳课堂模式。
12.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 篇十二
一.语文课堂是一艘船, 承载着的首先是一种理想
我们的教育与教学无论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在支撑, 有一种东西是无法漠视的, 即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鲜活而不容玷污的纯洁的心!从人性的角度来讲, 心的朔造是第一位的, 许多学者有大量的篇幅来说明这一点。那么, 如何对这个特殊的对象进行有益的打造, 使之朝着更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呢?最好的方法是, 用先进的思维, 用人类进化了的理想, 用历史证明了的经验, 用人类行为最为崇敬的目标, 以及为这一目标而奋斗不止的崇高行为来进行教育和熏陶。所以, 作为主要载体的语文课堂, 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神圣的使命。
笔者通过教习《行道树》, 获得一些启法。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 赋予行道树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 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的心路历程。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在与学生的课堂对话中, 学生谈得最多的也是散文对自己的启示和教育, 而不是强调过多的语文知识的收获。这种作用是通过树的形象来传递的, 而教育的的着力点则是在学生的心灵上。这也是新课标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 施教并不能把对作品语言的条分缕析作为重点。
二.语文教学是一柄剑, 刺痛的首先必须是自己
以前我并不懂得国歌中这样的词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总想, 现在早已太平, 该换一换歌词!现在才明白, 这是一种何等明智的用心: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勿忘国耻, 知耻而后勇!这种刺痛, 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才能去体会去承受的, 它的直接作用就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发奋图强, 振兴我们的国家!这是有声与无声的交融, 是一种潜入内心灵魂的教育与感化。语文教学也是一柄这样的剑, 它要首先刺痛我们每一个学生, 还有老师!它用语言和文字的功力来割开我们也许从未开启过的, 或者是麻木了的细胞, 向里面灌输情感的元素, 让它们共振!生命的鲜活才能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曾这样说。
为什么小小的行道树会有这样的衷情?因为它对自己的事业看得珍重!张晓风老师把这种细微的感触, 融进字里行间, 让我们的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反思, 更重要的是去痛苦!正如他在文中所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正是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理解痛苦并接受痛苦, 把它升华成一种光荣, 这就是行道树的意义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忽略了这些, 还能成其为语文吗?“文以载道”的“道”字含义也许正好在此。
三.文以载道, 有“道”才能成“文”
《行道树》中作者对于行道树的讴歌, 对我们有三个方面的启迪:1.生命的价值在于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2.生命的价值在承受痛苦与磨难中体现;3.生命的价值在于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
《行道树》正是通过“行道树”这一平凡物象的描写, 形象地阐释了生命价值的三个层面, 从而使文章具有理性的光辉, 给人一种哲学的美感。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 本人主张“道”先于“行”。这里的“行”是指对文章进行的除“道”外的各种品析, 否则将会本末倒置, 所谓“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而现实的残酷告诉我们, 在众多从业教师的意识中, “道”只是文章品析后的点缀, 是课堂教学的尾声, 殊不知, 新课标同样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一堂课。课文中有“道”, 并不能说明学生就能悟“道”, 课堂形式与执教理念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道”的贯彻。“文以载道”本身就说明了无“道”不足以成“文”。如何更有效更深入地探究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是语文教师永远不能放松的环节。
文以载道, 虽是老调重谈, 但或许它能为我们教师不迷失自我, 指一条小径, 或许还能让我们在文本品析的大气候中, 新找一个出气的所在, 当然更希望新课标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目标能更深入人心。
附:《行道树》教学设计
一.导入
观看一些城市行道树的图片 (较美方面的课件展示) , 你能为他们写一段文字吗?内容不限。
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所写的有关行道树的文章 (板书课题:行道树) , 了解一下他是如何看待行道树的, 思考行道树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读、品、悟
1、自由朗读课文, 摘出关键句, 抄录在摘记本上。
2、自主品味。 (1) 学生默读, 把握文章内容。 (2) 相互质疑交流, 讨论辩析, 品读文章, 加深理解。
3.从行道树身上我们能想到什么内容 (展开联想) , 探讨主题。学生谈对行道树的感情, 加深感悟。
4、感情品味。 (1) 请一位学生选读一段, 学生自由评读, 老师指导, 把握语感。 (2) 请学生读 (男女或小组) 体现个性美与整体美, 达到情感共鸣。
三.在实战演练中悟出教育意义
1、请几位学生朗读课前自己的习作, 谈感受 (为肤浅的认识而惭愧, 为行道树的高风亮节而讴歌) 。
13.教育心理学课堂反思 篇十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四周,我们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也进行了几次了,虽然上课的次数不多,但是每节课我们和老师相处的都很愉快。第一次课程的时候,老师带领全班进行撕纸实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的几次课程有辩论赛、学生上台讲课等穿插其中,我觉得十分有意义。在第一次的课程中,老师通过撕纸实验引导我们发现一些规律,即“在不明确规定时,每个人的想法都各有不同。”那一次课使大家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辩论赛上,我们针对“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引经据典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在课堂中是很好的现象。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给我们大部分时间让我们参与到讲课中来,这对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但作为未来的老师却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师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我们感激不已。在班级其他同学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惊喜,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在听课结束之后,我们需要对课程进行评价,这更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思考,以取长补短。
经过了几次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首先是王雨晴老师的讲课方式,老师的教态很值得我们学习,衣着整洁精神抖擞,面带微笑,态度积极向上。而同学们也给出了良好的反映,这要归功于老师调动气氛的能力。老师组织课堂活动的多样性也是我必须学习的。老师乐观积极的态度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的笑声不断。同时,再优秀的教师,再活泼的课堂,也必然有不足之处,我觉得老师直观带给我们的内容偏少,ppt等中包含的内容不多,大都是以老师口述为主,当然每个老师有自己的风格。另外,在课堂中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同学不是特别活跃,这是值得我们改进的地方之一。在同学参与讲课的过程中,大家普遍的问题就是不熟练,这要靠我们以后的不断锻炼,有的同学声音不够大,这些都是我们以后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当然,同学们讲课的可取之处也有很多,例如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同学播放了一段实验的视频,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同学们准备充分,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珍惜机会的积极态度,同学们的勇气也值得嘉奖。
14.教育哲学课堂感想(五) 篇十四
(五)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的是康德在哲学、宗教和伦理学等方面的观点。康德受“休谟问题”的影响,从根儿上去思考问题所提出的“三大批判”,也许正是困扰我们一生的问题:我能认识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可以抱什么希望?
我们的认识和行动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有时候我们要量力而行,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之后,如果依然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我们可以放弃超出我们能力的这部分希望,因为它正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承认自己的有限,我们才能拥有幸福感。并且我们自认为认识到的事物的发展规律也许并不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对待自然界这一问题上,如果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任其自由发展,也许生态会更加平衡。
另外,关于上帝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尽管康德并没有进行证明,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即使没有,我们也必须假设它的存在。这正是由于信仰对于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们身处困境时,它可以支撑我们去克服,当我们出现过错时,它可以给我们承认并改正的勇气。对于虔诚地信仰上帝的人们,如果有一天被告知他们的信仰并不真实存在,这将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课堂教育】推荐阅读:
创新教育创新课堂10-08
劳动教育课堂总结07-31
职业教育课堂研究09-06
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教案09-27
上海教育信息化课堂08-04
职业教育进课堂材料09-05
网络教育应用课堂反思09-10
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11-04
中学生礼仪教育—礼仪课堂07-19
小学生本教育课堂模式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