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

2024-07-08

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精选8篇)

1.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 篇一

【例】月末,结转本月已销售产品的成本及材料成本 结转已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布艺沙发

211 796.30

—办公桌椅

257 282.02

贷:库存商品—布艺沙发

211 796.30

—办公桌椅

257 282.02

结转发出商品生产成本:

借:发出商品—办公桌椅

609 591.28(800×761.9891)

贷:库存商品—办公桌椅

609 591.28(800×761.9891)结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办公桌椅

243 836.51

贷:发出商品—办公桌椅

243 836.51

结转已售四面板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614.29

贷:原材料—四面板

614.29

引申:

布艺沙发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 800 000+3 637 547.50)÷(1000+2500)=1 553.585 办公桌椅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00 000+3 509 945.60)÷(1500+3500)=761.9891 四面板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8 500+168 000)÷(500+3000)=56.1429

布艺沙发的销售成本=1 553.585×(300+80+400)=1 211 796.30 办公桌椅的销售成本=761.9891×(1000+500+150)=1257282.015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办公桌椅)的销售成本=800×761.9891×40%=243 836.512 四面板的销售成本=56.1429×100=5614.29

账上取数据

2.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 篇二

对于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 笔者认为要遵循合理、合实、合时的计算原则。合理就是要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及准则的相关规定, 合实就是要符合本单位及各种存货的实际情况, 合时就是不仅要使差异率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性, 而且要在各种特殊的情况下特殊对待。

在新准则的规定下,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有两种情况, 分别是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与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新准则规定, 对于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除委托外部加工物资而发出的材料可按月初的差异率计算外, 都应当使用当月的差异率, 除非当月的差异率不大。

笔者认为新准则关于成本差异率的规定还值得商榷。首先, 准则对于成本差异率的规定不能体现会计反映信息的及时性, 不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其次, 准则的规定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在特殊的情况下, 如物价变动较频繁, 由于准则给予的计算公式自身的局限性, 核算结果就会脱离实际成本, 不能反映存货的真实成本。

一、对现行计划成本法不足之处的探讨

1. 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有限的情况

例1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的核算。7月份某材料的期初余额为100 000元, 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为5 000元。企业在7月份发生如下业务:7月10日, 生产领用发出该材料9 000千克;7月25日, 购入该材料10 000千克, 实际成本为9元/千克, 7月28日, 购入该材料2 000千克, 实际成本为13元/千克。

发出存货按照本月成本差异率计算:

差异率= (5 000-10 000+6 000) / (100 000+100 000+20 000) ×100%=0.45%;

差异额=90 000×0.45%=405 (元) 。

上述业务中, 发出材料全部是期初的材料所承担的, 而并没有负担本月购进材料的成本差异, 若还按照本月差异率来处理势必会使所反映的信息失真, 高估或低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与按本月材料成本率计算的差异对比见表1。

另外, 准则规定的方法还有利于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比如, 某企业在期末为降低成本, 低价购进劣质的该材料, 调整差异。因此, 在该种情况下是不适合采用当月的差异率的。

2. 关于发出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核算

规定委托加工物资采用月初的成本差异率也是不科学的。

例2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的核算。7月份某材料的期初余额为100 000元, 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为10 000元。企业在7月10日, 购入该材料5 000千克, 实际成本为10.5元/千克, 7月15日发出该材料12 000千克给B企业加工成产品。7月24日, 购入材料3 000千克, 实际成本为9元/千克。

按照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10 000/100 000=1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120 000×10%=12 000 (元) 。

按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10 000+2 500-3 000) / (100 000+50 000+30 000) =5.3%;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120 000×5.3%=6 360 (元) 。

上述业务中, 发出材料11 000千克负担了期初和7月10日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如果按照规定, 采用月初的差异率, 就忽视了7月10日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而如果按本月的差异率, 就会像例1一样, 承担了不该承担的7月24日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因此, 要取得材料的实际成本, 必须扣除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 (详见表2) 。

3. 物价变动较大的情况

在物价变动频繁、升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 若按准则规定的传统做法核算, 就会造成计划成本经常较大地脱离实际成本, 这样就使计划成本的优点荡然无存。若频繁修订计划成本, 除工作量较大外, 给材料数据相互比较也带来很多麻烦。

二、计划成本的完善措施———采用先进先出思想的核算方法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方法难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这并不仅仅是一些小的漏洞造成的, 而是由于公式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加权平均思想的局限性。笔者认为, 在计划成本法下, 出现的上述情况借鉴先进先出的思想更加有效, 切合实际。

先进先出思想指存货成本的流动假设是最先入库的存货差异最先发出。

于是上述情况便可使用如下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例1中, 由于该月只发出了一次存货, 只需在期末时, 按照先进先出的思想将发出存货所涉及的材料成本差异摊销到发出的存货成本中去便可, 这样更符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在期末时摊销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5 000/100 000×100%=5%;

发出材料应摊销的差异额=90 000×5%=4 500 (元) 。

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差异额与成本差异额的实际情况对比见表3。

同理, 在发出委托加工物资并同时结转其成本时, 也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

材料成本差异率= (10 000+2 500) / (100 000+50 000) ×100%=8%;

应摊销材料成本差异=120 000×8%=9 600 (元) 。

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差异额与成本差异额实际情况对比见表4。

另外, 在物价变动频繁、升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如, 某企业7月份某材料的期初余额为200 000元, 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为10 000元。企业在7月份发生如下业务:7月5日, 发出材料15 000千克;7月10日, 购入该材料10 000千克, 实际成本为12元/千克;7月18日, 生产产品领用该材料11 000千克。7月26日, 车间领用该材料1 500千克。

在先进先出法的思想下, 平时仍然只记录其购入发出的数量。如发现本月物价变动频繁、升降幅度较大, 在会计期间并不急于调整计划成本, 而在会计期末, 利用先进先出法的思想摊销其成本差异。其计算过程如下:

7月5日, 发出材料15 000千克,

应摊销的差异额=150 000× (10 000/200 000) =7 500 (元) ;

结存5 000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1 500元;

7月10日, 购入该材料10 000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为20 000元。

7月18日, 生产产品领用材料11 000千克,

应摊销的差异额=1 500+60 000× (20 000/120 000) =11 500 (元) ;

结存4 000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8 500元。

7月26日, 车间领用该材料1 500千克,

应摊销的差异额=1 500× (8 500/40 000) =318.75 (元) 。

按照上述做法, 尽管会导致会计工作量的增大, 但它不仅便于随时了解发出存货的成本而且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据的不能相互比较所带来的一些麻烦, 更符合计划成本的宗旨。

摘要:会计准则规定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采用有两种情况, 即月初材料成本率和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但准则规定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 都不能正确地反映材料的真实差异状况。本文完善了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并且更符合计划成本法的宗旨。笔者提出了把先进先出法的思想运用到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存货,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先进先出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3.巧用Excel进行成本分步结转 篇三

关键词:表格;成本管理;逐步结转法

中图分类号:TP317.3文献标识码:A

神火炭素公司是生产碳块的制造业企业,主要为其母公司生产电解铝用阳极碳块。其主要以石油焦、煤沥青、冶金焦等为原材料,以重油为燃料进行生产。炭素公司管理要求不仅计算产成品生产成本明细,还要求提供各个生产环节半成品成本明细。为方便成本核算,同时减轻财务工作量。根据炭素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管理要求,炭素公司财务采用应用Excel表格进行成本分步结转。

1逐步结转法

用Excel进行分步法结转是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之分。根据炭素生产工艺流程及公司管理要求,炭素公司财务采用逐步结转法进行成本核算。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各步半成品明细账同时提供成本项目的分项和综合指标,当然可以考虑模拟手工进行成本还原工作。但是,事实上这完全没有必要。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就不必进行所谓“成本还原”工作,使成本还原这一难题自然得到解决。

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同时进行的关键是。在产品生产的每一步骤,设置既提供成本项目的分项指标又提供综合指标的半成品明细账。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时,在半成品明细账上取综合指标;分项结转半成品成本时,取分项指标。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同时进行,在手工环境下,这几乎等于做两套成本核算账,无疑会使工作量大量增加。倒不如进行成本还原;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这却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用Excel作一示例。

2用ExceI逐步结转进行成本核算示例

炭素公司共三个生产车间,煅烧车间、成型车间及焙烧车间。煅烧车间领用石油焦进行煅烧生产出煅后焦。月末根据煅后焦产量进行交库,作为成型车间的原料。成型车间领用煅后焦、加入破碎残极,最后加入煤沥青进行粘合产出生阳极碳块,最后焙烧车间领用生阳极碳块加入重油等燃料进行焙烧生产阳极碳块。各车间产品成本进行逐步结转。月末在产品按实际加权平均计算,以五月份成本资料为例(单位万元),计算过程如下:

(1)选定Excel的一张工作表,在该表上设计生产成本(煅后焦)数量金额明细账格式。并根据各种生产成本及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煅烧车间在产品明细,登记煅后焦生产成本明细账。

其中,“完工转出成本”各栏和各“合计”数通过设置Excel表格公式自动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按照各原材料平均单价及推算数量取得。完工产品数量=期初数量+本期领用数量一在产品数量。在产品金额根据各原材料平均单价及实际盘存数量计算取得。经过以上步骤,就可以看出半成品一煅后焦的成本明细,而在账务处理上则简单很多。

(2)选定Excel的一张工作表,在该表上设计半成品(生阳极碳块)数量金额明细账格式,并根据成型车间领用辅助材料明细、发生的成本费用等和领用煅后焦的领料单。将领用煅后焦的成本明细分解进人生阳极碳块成本,登记成型车间生阳极碳块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其中,“本月增加”各栏数据根据本月成型车间实际消耗原材料数量及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本月领用煅后焦数量分解后的成本明细合计数填列,完工生块数量根据成型车间本月实际交库数量填列。煅后焦成本分解明细不用进行账务处理,只需要在Excel工作表上进行。这样就大大简化了财务工作。

(3)选定Excel的一张工作表,设计生产成本(阳极碳块)数量金额明细账格式。并根据本月焙烧车间生产费用分配表、生阳极碳块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登记生产成本(阳极碳块)明细账。

其中,“本月生产费用”各栏成本项目金额根据本月焙烧车间实际发生数及领用成型车间生阳极碳块成本分解明细合计计算。阳极碳块成本根据实际产成品数量占期初在产品数量及本月领用生块数量之和的比例计算,然后根据本月实际阳极碳块交库单数量计算单位成本。

这样在逐步结转后,阳极碳块成本就包含了煅烧车间、成型车间及焙烧车间的所有明细项目,不仅可以比较产成品成本项目的增减变动,还可以看出每个车间半成品成本明细,更有利于分析成本项目的异常变动情况。

3结束语

炭素公司实行责任成本考核,实行逐步结转后,对各个车间的成本考核就很容易了,同时对进行成本分析提供了详细资料。各个车间的成本费用总额扣除车间不可控成本后,就是车间的考核成本。同时不仅可以与其他企业产成品成本进行比较。还可以分别对比各车间半成品成本明细,从而找出不足,努力改善。另外,还可以为公司领导采购原料提供价格参考。

4.成本结转方法及分析 篇四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在这种分步法下,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品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问题: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采用综合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综合结转法,又有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

与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综合结转法之分。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

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

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

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

录:

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

公式如下:

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

成本差异率

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问题: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采用分项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结入各该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以及半成品的交库单和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产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采用分项结转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一般适用于在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

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问题: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在采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多,但并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在计算各步较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

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从成本核算程序中,可以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①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除第一步骤生产费用中包括所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外,其他各步

骤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加工费用。

②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不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进行总

分类核算。

③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必须将每一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这里的在产品包括:尚未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

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备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这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

品。

④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

5.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 篇五

我是一家建筑施工单位,业务流程一般为:工程中标、挂靠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建设单位支付工款给我公司、我公司扣除税收管理费再支付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提供相应施工成本材料票和施工人员工资发放表。当该项工程结算时,按结算书金额计入营业收入,按结算金额扣除税收管理费后金额确定营业成本将“生产成本”科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由此会产生一个问题:因为项目经理不及时提供材料票和施工人员工资发放表,结转“生产成本”科目会因借方发生额不足而产生贷方余额。税务人员由此认定我单位虚增“主营业务成本”,减少利润,少缴企业所得税。所以想请教一下,建筑企业到底应该怎么样核算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有没有相关的税法说明!!求援!求援!求援!求援!求援!

2008-05-21 10:17 补充问题

比如工程完工后结算收入为1000万,扣除税收、管理费后预计成本为800万,而且该800万成本是确实应当发生的,但目前取得正规税务发票的费用支出实际只有400万,那么我做帐务处理时计入主营收入1000万,而主营成本是计800万还是计400万?还是暂时按实际发生的400万成本与预计确实应当发生的800万成本的比率50%来确定主营收入500万、主营成本200万呢?有没有相关的税法规定? 最佳答案:

1、正常来说,你的结算成本应该是你的料、工,费等合计,不应该大于你的生产成本和费用的和,现在出现了结算成本大于生产成本的现象。如果是工程没有完工,可以暂时按结算单之类的入帐,待完工时做调整,但如果工程完工,就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入帐,也就是说,你要尽快要回成本票据,或想办法让项目经理找其他票代替(这当然是不合法的,但是实际可操作的),否则税务有权按实际成本核算利润。

2、建筑工程核算基本上与工业企业的核算大同小异。凭到税务开票结算工程款作为工程收入,或以工程合同为依据来确定全部工程实际收入额。工程成本费用是以承包合同规定应支付的所有建筑及安装等成本费用,再将所有成本费用结转工程完工成本,最后一步是将工程收入、工程完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和间接费用全部结转本年利润帐户,这样才能得出本年利润。

建筑企业只能结转工程完工的施工成本费用,没完工的工程的成本要留在帐面。

3、一、建筑施工企业与工业、商业等行业的成本核算不同,由于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一般都是在工程结算完工后结转收入和成本,并不是每月结转收入和成本的。

二、从你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来看,存在问题,施工企业成本的核算是通过“工程施工”科目核算的,工程未完工以前,工程施工科目可以有借方余额,反映未完工程的成本。工程结算完工后,再进行结转到

“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因此,你单位的会计科目要按施工企业的会计制度确定相关的会计科目。

三、工程施工帐务处理程序:

(一)收入的核算

1、收到工程进度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工程款

2、工程完工结算,结转预收账款

借:预收账款--工程款

贷:工程结算收入

3、结转工程收入

借:工程结算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成本的核算

1、工程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所有支出时借:工程施工--材料费、人工费等

贷: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科目

2、工程结算完工

借:工程结算成本

贷:工程施工

3、结转完工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工程结算成本

(三)税金

1、提取时

借: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

贷:应交税金--城建税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2、结转税金时

借:本年利润

贷: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四、给你提供一份《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看看。

6.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 篇六

一、材料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定额法是以事先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为基础,通过及时反映和调整生产过程中产品实际成本的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来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通常情况下,企业在从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为产成品的过程中,原材料消耗占产品实际制造成本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工业企业,由于生产工序的复杂性,产成品的原材料消耗大,难以直接用定额材料成本来计量,通过定额法核算材料实际耗用成本偏离定额成本的程度,有利于反映企业产品成本的波动变化。制造企业采用定额法来加强成本定额管理和日常成本控制,以产品的定额成本为依据,加减定额变动差异、脱离现行定额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以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材料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材料实际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定额变动差异+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账账差异+退料。

材料成本核算涉及的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制造费用、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其中,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在车间内发生的,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暂时不能对象化到具体产品成本中去的各项费用。一般该科目可以包括以下明细科目:工资、福利费、折旧、修理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劳务费、消防费、差旅费、运输费、事务用品、包装费、工具、辅助材料、原材料、备件、低值、赔偿、协作收入、协作支出、租赁费、其他。“生产成本”科目,用以归集和分配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该科目下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二级明细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还可下设三级明细科目,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价差、专用费用、废品损失、工资、福利、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等。

二、材料成本核算中的差异处理

制造企业采用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以定额成本为依据,并及时反映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和各项差异额。因此正确区分和合理归集材料成本核算中的差异是核算产成品实际制造成本的基础,是企业利润得以准确体现的保证,也是正确履行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关键。

(一)定额变动差异

定额变动差异一般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是定额本身发生变动的结果。如企业采用材料消耗定额标准修订的时间间隔较长;另一方面,仓库对不同规格毛坯在制品存量有限,可能发生短缺而需改制的情况。因此,“定额变动差异”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由于客户需求变动而导致产品改制,使原先计划的定额成本发生变动;二是生产产品所需规格的毛坯料暂时短缺,为保证生产进度而使用其他规格的毛坯料,其中所发生成本差额计入定额变动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方法为:月初在产品某成本项目定额变动差异=月初在产品该成本项目按原消耗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月初在产品该成本项目按新消耗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

(二)脱离定额差异(量差)

脱离定额差异是指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偏离现行定额的差额,实际上是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制造企业领用的原材料通过切割、锻轧、备料等形成毛坯半成品,领用的原材料不能完全符合领料计划或充分结转到产品成本中去,必然会产生一些无法利用的零碎角料,因此产生了“量差”。它所反映的成本差异的内容包括:原材料在领用时可能发生的重量差异;在锻轧、备料过程中发生的毛坯半成品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的差异,而导致的材料实际消耗量与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差。

制造企业通过填制毛坯入库单来反映切割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和应切割成的毛坯数量;再根据实际切割结果填列实际割成的毛坯数量。实际切割成毛坯的数量,乘以消耗材料定额,即为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与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差,就是脱离定额差异。

定额变动差异与脱离定额差异不设置会计科目,发生时直接增加或冲减材料费用。作会计分录:

(三)材料成本差异(价差)

采用定额法核算生产费用的企业,原材料的核算通常是按计划成本来进行的。材料收发凭证、材料总分类账及材料明细分类账均采用计划成本计价,而材料实际购入所发生的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通过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反映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再根据期初和当期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在当期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三、成本差异核算对税收的影响

定额变动差异、脱离定额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是材料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数值会影响材料实际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当期损益和财务状况,对企业税收产生影响。

(一)差异率对税收的影响

原材料核算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企业,月末必须用成本差异对计划成本进行调整,使其还原为实际成本,对其差异要进行合理分配。因此,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应规范准确,如果人为确定差异率,或未准确归集差异数,将超支额按高于正常差异率结转,节约额按低于正常差异率结转或对节约差不作处理,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材料成本差异额分配不正确,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所得税的计征。

如:某车间8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账面余额为10 000元,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账面余额为400 000元;当月购进原材料80吨共270 000元,每吨计划价格为3000元,则产生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差异额为30000元;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80 000元。

则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 000+30 000)/(400 000+240 000)=6.25%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180 000×6.25%=11 250(元)

若原材料定额成本为350 000元,则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1 250元(350 000+240 000+11 250)。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错误,则会直接影响到当期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和材料实际成本。

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应尽量按各材料采购明细账计算的采购成本差异分别编制,以保证材料成本差异分配能够按类别或品种正确核算,如果根据总账中“材料采购”账户综合编制,使用一个综合差异率的基础,则差异率必定有误差,而且一般是多转材料费用,挤占成本,少交纳企业所得税。

(二)成本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定额变动差异是材料定额价格变动而导致的差异,脱离定额差异是由于材料消耗、产品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差异,而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是原材料计划单价带来的成本差异问题。三者的含义、核算方法等都各不相同,定额变动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由完工产品负担,而量差(脱离变动差异)则按完工产品与产品的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如果不能准确归集这三种差异,张冠李戴,则将对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额。

接上例,如果企业8月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产生定额变动差异-5 000元(节约量),则企业材料实际成本为596 250元(601 250-5 000)。

若企业误将定额变动差异-5 000元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则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 000+30 000-5 000)/(400 000+240 000)=5.47%;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180 000×5.47%=9 846 (元),则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99 846元(350 000+240 000+9 846)。

如前所示,如果把定额变动差异额当作材料成本差异额来计算,则会降低差异对材料成本的影响,虚增企业利润;反之,如果把材料成本差异计入定额变动差异,则会加大成本的账面价值来转移利润以减轻税负。

7.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 篇七

存货计划成本主要是运用于存货收发业务频繁、种类繁多的大中型企业的库存成本计价。 自验收入库之后材料就以计划成本价格收发。 此时,所有存货暂时抛开原有实际采购成本,主要以数量为主要计量单位,在企业中进行实物流转,这大大简化了存货会计的核算,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差异究竟应该怎样分摊? 在存货中尤以材料为计划成本的主要运用项目,因此,下文着重以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 — — 应用指南 》指出: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

同时给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定义: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结论:

1. 公式计算时间:从上述公式看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时间应为期末,即一般在月末进行,一个月进行一次差异的分摊,计算出相对应的存货实际成本。

2. 公式运用原理:类似于材料实际成本计价下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思路, 计算了当期存货平均成本差异,解除了单项差异对单项材料产生的影响,将当期(月)差异综合平均计入存货成本。

3. 实务计算时间:期末一次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是否现行实务体系中除委托加工发出材料这种情形外,需要计量实际成本的时间均为期末呢。

4. 实务运用原理:是否是将账面所有材料按期(月)平均分摊差异,就意味着减轻了核算工作量,此方法有没有综合考虑后期纳税影响。

二、常见存货发出类型分析

结合助理会计师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出现的与材料有关的常见业务做一分析,存货后续控制权变动主要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后续不再拥有其原始形态或转化形态财物的实质控制权或其后的材料成本需要重新计量,如: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对外投资、存货对外捐赠、存货期末毁损等情况。 此类情况需及时计算出相应差异,得出确切的实际成本数额。 二是企业后续能对其原始形态或转化形态财物拥有实质控制权,如:生产商品领用存货、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等情况,此类存货成本可于期(月)末统一核算,简化核算手续。

鉴于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哪些存货差异需要何时结转进行明确,教学上产生了很多的不统一。 因此,笔者建议将存货后续控制权变动作为何时结转差异的主要判断标准,以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

结论:

1. 需要随时结转出差异: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对外投资、存货对外捐赠、存货期末毁损等情况。

2. 可以期末结转差异:生产商品领用存货、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等情况(当期不涉及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疑虑:

既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明确提到有特殊业务需要随时结转出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业务就必须明确不同的差异率,而目前差异率就只有两种:一是依据期(月)初材料即上期(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二是依据本期(月)末计算得出的当期(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存货计划成本差异的计算究其实质是为了减轻存货日常核算工作量,并尽量应做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 这两种差异率能否从实质上满足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对于一些特殊业务怎样计入公式才能更好地满足计划成本调制的初衷?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应用指南中述及内容表明有些存货发出情况的确需要随时结算出差异,对其实际成本进行科学真实的计算,能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当期(月)利润为最佳方案。

三、实例解析

根据原理得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当期要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的基数应为实际差异总额,基于这个原理,以下例进行解析:

例1:江南公司为一家新成立的大型工业制造企业,其材料收发情况如下:

(一)现行会计准则原理计算:

2 月14 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2000 ×6.67%=133.4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即:至2月末材料成本总差异=500元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3000×6.67%=200元(按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133.4+200.11=333.5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现行会计准则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只分摊了333.5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不一致。 因此,原有理论公式有着一定问题。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原理

2 月14 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2000 ×6.67%=133.4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3000×12.22%=366.6元(按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133.4+366.6=500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移动加权平均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分摊差异500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一致。

结论:

1.当期无需要随时结转出差异: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对外投资、存货对外捐赠、存货期末毁损等情况。

2. 需期末结转差异:生产商品领用存货、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等情况(当期不涉及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建议运用移动加权平均原理进行综合考虑。

疑虑:

1.若当期涉及多项需随时结转差异的情况出现,是否要计算多次材料成本差异, 这样是否会造成计算工作量的繁琐?

2.若需随时结转的材料数量大于期初数量,还应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吗?

例2:江南公司为一家新成立的大型工业制造企业,其材料收发情况如下:

(一)现行会计准则原理

2 月14 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3500 ×6.67%=233.45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20日对外捐赠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500×6.67%=33.35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即:至2月末材料成本总差异=500元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1000×6.67%=66.7元(按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233.45+33.35+66.7=333.5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现行会计准则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只分摊了333.5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不一致。 因此,原有理论公式有着一定问题。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原理

因期初材料数量300千克,领用数量为3500千克,领用数量>期初数量,所以不应直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率,而应采用移动加权平均原理重新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月14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3500×10%=350元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1000×10%=100元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350+50+100=500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移动加权平均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分摊差异500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一致。

结论:

1.当期涉及多项需随时结转差异的情况出现,笔者建议以领用数量与库存数量进行对比为标准判断,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 需随时结转的材料数量大于期初数量,应重新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四、本文结论

计划成本计价模式是为了让存货管理更为简便化,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应将差异进行合理的摊销,使计算得出的存货实际成本更加符合真实的发生的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本文的阐述的问题,针对存货的期末暂估、涉税问题等,许多学者都提出过个自的见解。 材料成本的计算会直接影响成本、利润、税费的核算,其金额的大小更不容忽视。

摘要:计划成本计价原理在大中型企业的存货中广泛运用,除材料外,其他存货管理也运用了此原理。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进行详述,随着会计业务的复杂化,在实务运用中出现了较多疑虑。本文结合助理会计师考试中涉及的常见存货业务对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运用提出结合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原理计算的观点。

关键词:存货,材料成本差异,计划成本计价

参考文献

8.材料成本差异月末结转 篇八

[例]假设某厂有三个生产步骤:第一生产步骤生产甲1半成品, 交第二步骤加工, 第二步骤生产甲2半成品, 交第三步骤加工成甲产品。原材料在第一步骤开始时一次投入, 月末各步骤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均为50%, 有关产量和本月费用资料如下 (见表1、表2) :

单位:件

单位:元

*加工费用包括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一、按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 (见表3、4、5) :

二、按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 (见表6、7、8、9) :

三、两者计算过程对比

通过上面两种方法的计算,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对比:

(一) 成本核算的程序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 是按照产品加顺序, 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 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其核算程序见表10。

平行结转分步法, 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 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 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费用, 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然后将各步骤应计入相同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平行结转、汇总, 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其核算程序见表11。

(二) 结转产品成本的账务处理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 由于产成品成本是按加工顺序逐步结转, 直到最后一个加工步骤, 累计计算出来的, 因此, 其账务处理是:

平行结转分步法, 由于产成品成本是各步骤按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来的, 因此, 其账务处理是: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 各步骤的生产费用是在广义完工产品和狭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广义完工产品是指本步骤的完工产品, 它既包括最后加工步骤的产成品, 也包括其他各步骤的半成品。狭义在产品是指本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平行结转分步法, 各步骤的生产费用是在狭义完工产品和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狭义完工产品是指最后加工步骤的产成品。广义在产品是指尚未最后产成的在产品, 它既包括本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 也包括本步骤已经完工, 但尚未最后产成的半成品。具体见表12。

(四) 月末在产品成本与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对应关系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 由于自制半成品成本是随自制半成品的实物转移而结转, 即实物在哪个加工步骤, 其成本就登记在哪个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这样在各加工步骤发生的费用, 也包括上一步骤转入本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从该明细账中转出的是本步骤完工自制半成品的成本, 因而该明细账中的月末余额则是狭义在产品成本 (即该步骤的月末在产品成本) 。因此,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的月末在产品成本, 同该步骤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相一致, 也就是说, 各步骤产品明细账中反映的在产品成本是狭义在产品成本, 与该步骤对应的在产品是狭义在产品。平行结转分步法, 由于自制半成品不随自制半成品的实物转移而结转, 其成本仍保留在原来加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而从该明细账中转出的只是最后完工产成品应负担的份额, 因而该明细账中的月末余额则是广义在产品成本 (即既包括仍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成本, 也包括已在本步骤加工完成但尚未最后产成的半成品成本) 。因此,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的在产品成本是广义在产品成本, 与该步骤对应的在产品是狭义在产品。具体见表13。

(五) 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方法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 各步骤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是对该步骤的狭义在产品而言;平行结转分步法, 各步骤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是对该步骤的广义在产品而言。具体见表14。

参考文献

[1]贺南轩:《成本会计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下一篇:创意手工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