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08-19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1篇)

1.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改进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熟悉四周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至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叫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很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实: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四周环境有什么要求?

五、总结全课

7光的传播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多次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中。

六、总结

2.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三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

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2、奋斗目标

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6)、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7)、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8)、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9)、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六、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10、七色光

3(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12、让灯亮起来

213、导体与绝缘体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15、制作小磁针

216、磁的应用

2(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18、通信的发展 119、畅想通信 2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4.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四

第五单元 磁

磁铁的力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是一堂体验与探究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学生一听,马上来了激情。我接着激趣“你想知道为什么小天使能在桌面跳舞、曲别针能在空中跳舞吗?”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引出课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很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科学课必须得进行实验。只有让学生亲手做了,实验了,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住知识。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们拿着磁铁一一去接近实验物体,从而挑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同时也领悟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实验过后,他们也都记住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因此实验对于科学课很重要。

学生知道了磁铁的性质后,马上让学生去加以应用,印象会很深刻。教学过程中又创设几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和探究活动,如:我设计的扩展延伸的小问题“巧取曲别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联系了生活的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的手段;为深化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5.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篇五

实验名称

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实验目的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 的特性。

实验器材

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

实验过程:

1、观察、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

实验名称

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 要重证据。

实验器材

三个相同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

实验过程:

1、把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防止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内倒入热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2、把另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中,在塑料杯内倒入冷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形状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形状不变。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形状不变。

实验名称

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 养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

实验器材

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

实验过程:

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察手(尤其是手指、手心)是否有汗珠。

2、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体会手的感觉,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实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不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湿润。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实验目的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实验器材

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养皿、水。

实验过程:

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用手按住锣面,不使其振动,锣声也就停止。

3、在鼓面上放两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皮在振动。停止敲鼓,鼓皮停止振动,豆子停止振动,鼓声也就停止。

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动。这时如果把音叉接触培养皿内的水面,可以看到溅起水花,水面出现水波。音叉停止振动,嗡嗡声也就停止。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各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名称

做小鼓

实验目的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鼓,并能通过实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 材料应具备的特点。

实验器材

圆形的容器(碗、罐头瓶等)、塑料袋、气球、棉布、牛皮 纸、报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实验过程:

1、用圆形的容器(碗)做鼓身,分别选择一种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棉布、报纸)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胶带、胶水)将它绷紧在鼓身上。鼓就做成了。

2、敲击鼓面,比较用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弹性好、韧性大的材料做鼓面材料好。

实验名称

水传声实验

实验人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周围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实验器材

水槽 水 砂纸 石块

实验过程:

1、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

2、将两个石块或两块砂纸在水中摩擦,让一个同学耳朵紧贴到水槽边上听。可以听到摩擦声,说明液体能传声。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

实验名称

制作小乐器(用瓶子做风琴)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研究乐器的兴趣

实验器材

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水、钢笔(或铅笔)

实验过程:

1、把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排成一排,每瓶间隔4厘米。

2、都不同。利用此原理可以制作简单的乐器。

实验名称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实验器材 每组三块厚纸板(长、宽约20厘米)、尺子、剪刀、固定纸 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实验过程:

方法一:

1、用厚纸板做成大小、形状一样的纸屏,将其编成1、2、3号。在1号、2号屏的中心打一直径为4~5毫米的小孔。

2、将蜡烛和1号屏、3号屏按序排成一条直线。调整蜡烛高度,使其与1号屏上的透光孔高度一致。观察。可看到通过小孔的光束投射到屏3上,形成一个光斑。用直尺测量可发现光源、小孔、光斑的中心处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蜡烛与屏1之间或屏1与屏3之间插入屏2。调整屏2的位置,可发现只有当屏2上的小孔与屏1和光源在同一直线上时,屏3才能看见光斑。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方法二:

1、点燃蜡烛或让电灯通电,蜡烛和电灯发出的光射向四面八方,像蜡烛、电灯等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将一个纸筒的一端用蜡纸封口(或装一主玻璃片)。再用硬纸做一个稍小的圆筒,筒的一端用硬纸板封口,在硬纸板的中央用针钻一小孔。

3、将两筒套在一起,使大筒的蜡纸面向外,小筒的针孔面向外。

4、将小孔对准作为物体的蜡烛,眼睛挨着蜡纸,前后调节两筒间的距离。可看到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而蜡烛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出现与蜡烛火焰形状相似的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方法三:

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点燃的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注意事项:

1、每块硬纸板之间最好相距15厘米左右。

2、点燃蜡烛,划火柴时、硬纸板上打孔时都要注意安全。

3、要保护眼睛,不要直视光源。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光在同种媒介中沿直线传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实验,即同一束光在直线通道中能通过,在弯曲通道中不能通过的实验,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实验名称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实验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验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会根据透光 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器材

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 本、卡纸、矿泉水等。

实验过程:

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

2、另一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约10厘米。

3、名称

镜子反射光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 射。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

实验器材

两块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一支铅笔、胶布。

实验过程:

1、用胶布黏贴在两面镜子的背面,把它们连接起来。

2、把两面镜子立在桌面上,使它们构成大于900的夹角,将铅笔放在镜子前面。数一数镜子里有几个像。

3、将两镜面慢慢合靠,使夹角减小,观察镜子里的所成像的数目。(发现夹角减小,经两平面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多。)

4、将两平面镜相对,从两个镜子中可以看到无数个铅笔的像。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将两镜面连接起来,构成一定的角度。在两面镜子的夹角中立一个物体,由于光的多次反射,可以看到镜中出现很多的像;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

实验名称

制造彩虹

实验目的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棱镜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器材

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

实验过程:

方法一:

实验材料: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

实验步骤:

自制三棱镜的方法: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片或玻璃片粘成三棱柱体,在它的一侧开一小孔。用注射器往小孔里灌满清水,塞上塞子,就能当三棱镜使用。

1、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三棱镜上。

2、将三棱镜绕它的轴转动,当调到一个适当位置时,在屏幕或白墙上会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

3、观察这条彩色的光带,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这说明白光能分散成七种单色光。

方法二:

实验材料:水盆、平面镜

实验步骤:

1、在盆里倒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将平面镜斜放在水中,把水盆放在向阳处。

2、调整镜面的斜度,使照在镜子上的太阳光经水反射到白墙上。

3、观察反射到墙上的光,是一条彩色的光带,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这说明白光能分散成七种色光。

方法三:

实验材料:喷雾器、水

实验步骤:在室外,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让太阳 光照射到雾状的水珠上。观察,可以看到它会像三棱镜一样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实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实验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以免灼伤眼睛。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色散是指复色光(例如白光)通过透明介质以后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要做成光的色散实验,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复色光,一般都用日光。因为日光是多种单色光的混合体,光线强烈,色散后形成的光谱明显。其次,要选用对一切单色光都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透明介质,一般都用三棱镜。入射的白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折射,由于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这样,一束白光便分解成为带状的七色光谱。

实验名称

三色光混合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的色彩,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三种 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实验器材

3支手电筒、红绿蓝玻璃纸、胶带、白纸。

实验过程:

1、分别往3支手电筒上用胶带蒙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

2、将白纸放在地上,两个同学任意分取两只手电筒,将三种色光在白纸上两两混合,观察混合后的色彩并记录。

3、将3支手电筒同时照射白纸,即让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观察并记录。

红绿

红蓝 蓝绿 红绿蓝 混合后的色彩

实验现象: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红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出现品红色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出现深蓝色光。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会出现新的色光 实验名称

制作开关

实验目的1.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 它来控制电路。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器材

小灯座、小电珠、开关、电池盒、电池一节、导线、软木块(约10cm×6cm×1cm)、图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

1.制作小开关。(扣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

(1)把回形针伸开成S形,用图钉把回形针的一端与导线一起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固定另一个图钉,就做成了一个扣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回形针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图钉相接触即可。(2)将回形针的一头翘起,另一头用图钉固定在软木块上,做一个按压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将翘起的一头按下与图钉接触即可。

2.连接简单电路:用导线、小电珠、开关、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合上开关,小电珠发光,说明有电通过电路中的各个部分,包括通过开关。

3.取掉开关,在开关处接入自制的小开关,先后闭合、断开开关,观察自制小开关能否控制小电珠的发光。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注意事项】

教材中制作开关的连接零件是裸线型的回形针。虽然教材中用到了一节电池,其电压很低,人触摸根本没有感觉,但对一个尚未接触过有关电知 识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一种错觉,对他们来说电器的开关就可以照着书中的方法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开关外部(手触摸的部分)是绝缘材料制作的。因此要提醒学生绝对不能用220伏做电源进行该实验。

提醒学生:不能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使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常识,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实验名称

磁极的指向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实验器材

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

实验过程: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

实验步骤:

1、辨别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水槽里倒入多半槽水,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上,轻轻放入水中。静止后观察。

实验现象:磁铁一端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一端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实验结论: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方法二: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牛皮纸条(宽3厘米、长8厘米)、棉线 实验步骤:

1、将牛皮纸条对折成一纸套,用棉线把纸套吊起。

2、将条形磁铁插入纸套中,待磁铁稳定下来时,可以看到它指南北方向。实验结论: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N级指向北方,S级指向南方。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实验名称

制作指南针

实验目的1、通过制作指南针,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 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练习制作指南针。实验器材

大号或2号缝衣针、图钉、磁铁、泡沫塑料块、大瓷碗、水 等。

实验过程:

1、用强磁铁的一个极,对着缝衣针沿同一方向摩擦二十多次。

2、用缝衣针接近大头针,观察能否吸引。(能吸大头针,证明缝衣针有磁性。)

3、利用小磁针可以指南北的性质通过悬吊法、顶针法、悬浮法等方法找出它的N极和S极。

(1)在一小张硬纸片的中心扎一孔,用打结的线穿过孔,再将纸片对折,从纸片的侧面插入磁化了的缝衣针,把纸片挂起来,调节缝衣针的位置,使它保持平衡,就成了悬吊指南针。它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吊法)然后利用磁铁N极指 北,S极指南的性质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2)在新的图钉尖上固定一块泡沫塑料,在塑料泡沫上横向插入一根磁化了的缝衣针,调节缝衣针保持平衡,将图钉倒放在一块玻璃上,缝衣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顶针法)

(3)将一根磁化了的缝衣针穿在一小块泡沫塑料上,放在有水的瓷碗里,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也是一个指南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浮法)

实验结论:磁化了的缝衣针能吸铁,能指南北。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还可以确定小磁针的N极和S极。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

实验名称

磁极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磁铁的两级同级相斥、异级相吸。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两块

蹄形磁铁两块、直尺

实验过程:

方法一: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两块,圆铅笔两支。

实验步骤:将条形磁铁甲架在两支铅笔上,用条形磁铁乙的两极分别接近条形磁铁甲的两极。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

1、当乙磁铁的N极与甲磁铁的N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

2、当乙磁铁的S极与甲磁铁的S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

3、当乙磁铁的S极与甲磁铁的N极(或乙磁铁的N极与甲磁铁的S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吸,条形磁铁甲向前进。

实验结论:条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方法二:

实验材料:蹄形磁铁两块、直尺

实验步骤:

1、把两块蹄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使他们的N极与N极、S极与S极相对,相距5~10厘米。用手轻轻推着两块磁铁,使他们的磁极逐渐相互接近,观察。可发现:当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就不容易使它们继续接近。如果用力把这相同的两极推在一起,只要手一松,它们就会互相推开,这时两手可以明显的感到它们之间相互排斥的力量。

2、把两块磁铁拉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将其中一块磁铁翻过来,使他们的N极与S极相对,相距5~10厘米。用手轻轻推着两块磁铁,使他们的磁极逐渐互相接近,观察。可以发现: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不用手推,它们的N极与S极便相互吸在一起。当把他们分开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而且只要手一松,他们就又互相吸引在一起。

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学 生 实

实验名称

影子游戏

实验目的 1.玩一玩、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引发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热情,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实验器材

手电筒、小玩具、白纸。

实验过程:

我们用手遮住等的光线,做出各种形状的手势投影在墙上,可以玩许多有趣的手影游戏。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正好相反,影子随着太阳移动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名称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实验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验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会根据透光 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器材

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本、卡纸、矿泉水等。

实验过程:

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

2、另一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约10厘米。

3、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实验

一、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一)一、实验题目:音叉振动发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音叉、木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

3、将音叉上端放入烧杯中水面。观察有何现象产生。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将音叉放入烧杯时,速度要慢要小心,以防碰坏烧杯。

B、杯内水要适当少些,杯要大些,以防实验时水大量溅到杯外。实验

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二)一、实验题目:气体振动发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手握玻璃瓶,嘴放瓶口,调节口的位置及吹气力量,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3、边吹边观察谁振动发声。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实验

三、水能传声

一、实验题目:液体传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理解液体可以传声。

三、实验器材:盛水烧杯。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盛水烧杯的侧壁紧贴在耳上。

3、在保证不碰杯壁的情况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用力在水中摩擦,听到了什么。

4、烧杯离开耳朵,再用拇指食指摩擦实验一下,还能听到声音吗?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烧杯内装水应满一些。

B、保证摩擦产生声音的手不碰杯壁。实验

四、我看见了光

一、实验题目:纸筒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纸筒(或可弯折饮料吸管)、蜡烛、火柴、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点燃蜡烛,置于教室前面讲桌上。

3、让学生通过直纸筒(弯折纸筒)观察蜡烛火焰。

4、比较一下,哪次能看到蜡烛火焰。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实验时看别的物体也可以。实验

五、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一、实验题目:镜子反光

二、实验要求:知道镜子能反光。

三、实验器材:幻灯机、平面镜。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开亮幻灯机,让学生指出幻灯机光照向哪个方向。

3、在幻灯机光中放一平面镜,让学生指出现在光照射的方向。

4、拿走平面镜,观察幻灯机光还能返回吗?

5、关闭幻灯机,镜子照射到墙上的光还有吗?

6、改变镜面与幻灯机照射光的角度,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

六、制造彩虹

(一)一、实验题目:三棱镜实验。

二、实验要求: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三、实验器材:三棱镜。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把三棱镜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使三棱镜纵轴与光线大体垂直。

3、绕纵轴转动三棱镜,观察有什么现象。当发现产生彩色光带时,停止转动。观察光带是不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三棱镜绕纵轴正转反转均可,但速度要慢。

实验

七、制造彩虹

(二)一、实验题目:彩虹实验。

二、实验要求: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三、实验器材:水杯、水。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拿一杯水,背对太阳,含一口水向前方,从上到下多次用力喷出,找到出现彩虹的喷水方向。

3、按此方向,多次喷水制造彩虹。仔细观察从外到内彩虹的彩色排列。观察何时有彩虹,何时无彩虹。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实验时向太阳所在方向对面喷水效果好。

实验时彩虹的形成位置是有规律的:早上形成在前上方。越到中午,彩虹形成越到下方。正午12时,彩虹形成在视平线稍下的方向上。

实验

八、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

一、实验题目:物体反光实验。

二、实验要求:了解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不同。

三、实验器材: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电光纸各一张,白板纸五张。双面胶条若干。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红、黄、蓝、绿各色电光纸,用双面胶条分别贴在白板纸上,制成各色纸板。

3、将一张白纸板正面向内沿中线适当弯折,制成屏幕。

4、将纸屏背面向光,立于课桌近光一侧。

5、依次取不同颜色纸板做反光实验。实验时,沿纸板纵轴和横轴转动,使光线反射到白色纸屏上。

6、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能力不同。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电光纸大小约为15X15(厘米)。

B、做反光实验时,反光纸板应躲开屏幕黑影。

C、实验时反光纸距离屏幕不要太远(约20厘米左右)。实验

九、让小灯泡亮起来

一、实验题目:点亮小电珠实验。

二、实验要求:知道小电珠通电能发亮。

三、实验器材:小电珠、电池一节、导线两根。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实验一下怎样可以把小电珠点亮。

3、用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实验一下怎样把小电珠点亮。

4、学生比较一下,各种接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导线两端露出的金属线,不超过3毫米。B、如果使用电池盒,防止电池在盒内短路。实验

十、导体和绝缘体

一、实验题目:导体和绝缘体。

二、实验要求:导体、绝缘体验证实验。

三、实验器材:电池盒(带电池)、小灯座(带灯泡)、导线、铁、铜、铝、橡胶、玻璃、瓷、塑料、木、纸、布、丝绸。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按下面电路图分别实验各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要去掉铜、铁、铝表面的锈及其他脏物,使表面光亮,以利导电。B、导线与被试物体紧密接触。实验

十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一、实验题目:磁铁能吸铁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磁铁能吸铁。

三、实验器材:蹄形磁铁或条形磁铁一块、铁钉、螺钉、曲别针、纸片、薄木片、塑料片、玻璃片、正反面贴有名称和汉语拼音的铜片、铁片、铝片。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提问:平时发现磁铁有什么性质?吸引木头、铜等东西吗?

3、让学生把各种东西整齐地摆在桌上,用磁铁轻轻接触每个物体,看看学生的想法对不对。

4、将实验用品收起,轻轻放回原处。

实验

十二、磁极的指向

一、实验题目:磁铁指南北。

二、实验要求:知道磁铁有指南北性质。

三、实验器材:小条形磁铁、小塑料盒、硬泡沫塑料块、水杯、水。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水杯倒满水,使水面略高于杯边,形成凸形水面。

3、将条形磁铁放在塑料盒上,再将塑料盒轻轻放在水面。

4、旋转塑料盒,稍等,观察磁铁的指向。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形成凸形水面,可使小盒浮于水面中心,不碰杯边,实验效果好。此实验易受环境影响,要选择位置,排除铁器的干扰。

实验

十三、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

一、实验题目: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的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蹄形磁铁或条形磁铁一块、纸片、铜片、铝片、薄木片、塑料片、玻璃片、小铁钉少许。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把小铁钉放于桌上。

3、一手拿纸片、一手拿磁铁,像图上那样轻轻接触小铁钉,试一试磁铁隔着东西能不能吸铁。

4、轮流用玻璃片、塑料片等进行实验。

5、将材料收起,轻轻放回原处。

磁铁纸片铁钉 注意:

A、隔着物体吸铁时,要像图上那样物体不与磁铁分开。B、间隔物体不可用铁,以免造成科学性错误。

实验

十四、磁极的相互作用

一、实验题目:磁极相互作用。

二、实验要求:知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三、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块、旋转架或木制吊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一磁铁置于旋转架或吊于木制架下。

3、用另一磁铁的两极分别与架上磁铁的两极接近,观察有什么现象。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

A、磁铁易碎,要轻拿轻放。

B、两块磁铁要相互接近,不要接触。

实验

十五、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一、实验题目: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二、实验要求:会用指南针测定方向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指南针投影器件、投影仪、指南针。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指南针投影器件放在投影仪上。

3、待指南针停止转动,转动底盘,使南北刻度线与指针重合,磁针南极正指盘上“南”字。

6.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篇六

小 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上)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有10人。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5个单元,1个开门课,17个课。单元名称

单元概述

学习课题 亲历科学1.亲历科学 认识自己2.认识自己 动物和植物

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大约用7—8课时完成。

由于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的生物。所以,安排了对其他的生物进行研究。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而是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体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3.寻找动物和植物4.蚯蚓5.凤仙花

土壤

本单元在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能力,了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质。本单元包括“观察土壤”和“土壤的保护”两课,大约需要4-5课时。

首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动手实验、思考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然后,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植物在保护土壤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土、植物、人(包括动物)之间的基本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6.观察土壤7.土壤的保护 水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设计实验及简单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本单元由“水与生命”、“浮和沉”、“流动的水”和“节约用水”四课组成,大约需要9-10课时。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感受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的基础上,了解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水体的美丽,增强珍惜、保护水资源意识的同时,更要有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和行动。8.水与生命9.沉和浮10.流动的水11.节约用水 空气

本单元在上一单元学习水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本单元由“认识空气”、“风”、“纸飞翼”三课组成,大约需要6-7课时。

教材设计了观察比较、设计制作、对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空气的性质。通过使用感官比较水和空气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一样都会流动,空气的流动也有力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会受到空气的阻力作用。12.认识空气13.风14.纸飞翼

食物与健康 “食物与健康”是本学期的结束单元,与第二课认识自己一课相呼应。本单元包括食物的营养、食品的加工、保持健康三课,大约需要6—7课时。

本单元从保持健康的角度,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并通过学习食品加工技术、设计新食品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食物和健康有关的技术。15.食物的营养16.食品的加工17.保持健康渐上升。

三、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7.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七

第二单元 声 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如何减少噪音的方法。2.启发学生的想象,教师进行随机评价。3.设计一个无噪音的书房。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设计一个无噪音的书房。

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用图和文字表示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听声音,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回答)

(1)小鸡咯咯达告诉我们它生蛋了

(2)羊咩咩告诉我们它饿了

„„

2.声音还有什么用处?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恼。3.哪些声音使我们愉快.烦恼

愉快:音乐,笑声„„

烦恼:机器声.喇叭声.噪音„„ 4.如何减少烦恼

减少噪音

(二)减少噪音

1.什么是噪音?(P18科学在线)

2.噪音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学生举例子)3.人们是如何减少噪音的?(学生举例子)

注:了解人们利用技术和设备减少噪音的办法(如:P19)

(三)设计“无噪声书房”

1.综合运用有关材料性质和物体发声.传声等知识和技能设计。

小知识:(1)质地柔软,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皱褶的材料容易吸收声音(如地毯.海绵.棉布等)

(2)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的材料容易反射声音。(如金属.塑料.玻璃等)2.画出“无噪音书房”的设计图

3.对“无噪音书房”使用材料的性质附加文字说明。

师指导:(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射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处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四)板书: 6.声音与生活

噪音来源: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 危害:生理.心理

减少:树.先进技术设备„„ 减少噪音.注意环保.热爱生命

五、教学反思:

8.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末复习题 篇八

一、填空题。

1、磁铁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 )。

2、每个磁铁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 ),用字母( )表示,另一个叫( ),用字母( )表示。

3、离磁极近的地方磁性( ),离磁性远的地方磁性( )。

4、磁极与磁极有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

5、在家庭物品中( )、( )、( )都用到了磁。

6、银行卡、电脑硬盘都用到了( )。

二、判断题。

1、磁铁可以吸引铝、铜等金属。( )

2、磁铁上两个磁力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

3、一条形磁铁有南北两个磁极,把它折断成两段后,每段只有一个磁极了。

4、制作小磁针时,用条形磁铁的N、S极交替在缝衣针上滑过使缝衣针磁化。

5、喇叭、电动机、电脑硬盘都用到了磁。( )

6、银行卡、公交卡、食堂饭卡都用到了磁。( )、

三、选择题。

1、磁铁可以吸引下面哪个物体( )

A、铝勺 B、竹筷 C、图钉

2、条形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 )

A、中间 B、两端 C、都一样

3、小磁针停止转动时( )

A、N极指向北边 B、S极指向北边 C、N、S极都有可能指向北极。

答案一、1、磁极 2、北极 N南极 S 3、强 弱 4、排斥 吸引

5、电脑、银行卡、收音机等 6、磁二、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三、1、C 2、B 3、A

三年级下册科学电的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

1、电水壶能把水烧开,它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变成( )。

2、干电池是用化学物质制成的,它把化学能转变成( )。

3、要控制家里房间内的电灯的亮与灭,在电路中要安装( )。

4、现在手机里所用的电池大多是( )。

5、废旧电池会( ),不能随便丢弃。

6、金属大多是( ),塑料、橡胶、陶瓷都是绝缘体。

二、判断题

1、电钣煲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

2、发电机是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 )

3、家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使用时要注意用电安全。( )

4、各种废旧电池,由于它们都有包装外壳,可以随便丢弃。( )

5、为了安全,不可以随意接近高压输电线、变压器等。( )

6、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 )

三、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使用电池的是( )

A、手机 B、计算机 C、空调

2、在卫生间较潮湿的环境里,应选用下列哪种开关更合适( )

A、闸刀开关 B、琴键开关 C、拉线开关

3、MP3播放器所用的电池是( )

A、蓄电池 B、钮扣电池 C、锂电池

4、下列物品中导体有( )

A、铝 B、陶瓷 C、银

5、下列物品中绝缘体有( )

A、塑料 B、陶瓷 C、橡胶

6、制作集成电路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四、通过对电有关知识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自己与同学所了解的不同,总结起来。

9.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九

语言:Good afternoon, What’s your name?I’m…

词汇:too,boy,gir1,Ms,good afternoon,Mr,what,you,name

第一单元 我是Ms Smart

准备导入:

1.复习第一模块的语言点。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对话:

A:Hello,How are you?

B:I’m fine,thank you.

2.告诉学生老师要说:“Hello。”他们要参照黑板上的例子回答。

3.在教室四处走动,向一个学生问好,他/她要以B的身份回答。多做一些例子。

4.让学生分组做练习。要求他们与身边的三个同学练习。

活动1:听音指图

1.让学生打开书看图。指着图用中文问他们是否能说出图中人物的姓名(Sam, Daming,Lingling,Amy)。

2.用中文就故事提问,如:孩子们在哪?为什么老师要叫Daming “Ming”?孩子们为什么笑?

3.放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指着相应的对话泡。

4.举起师的书,指着书上的`人物,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姓名。

教学技巧:

让学生做一个自己的名字牌,如果可能,让他们放在桌上或粘在校服上。向不同的同学问候,打招呼。比如:“Hello…。”现在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打招呼。可以让他们按角色名字来表演,而不用他们自己的名字。

活动2:听音说话

1.让学生看第二幅图的对话。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解释“too”与“also”意思相同。别人说:“I’m fine.”时,我们要说:“I’m fine,too.”

2.让学生合上书。指着自己书上的人物,挡住对话泡,看学生能否记住人物说的话。让学生五人一组,朗读课文。

活动3:问答

1.让全班朗读范例对话。他们读A,师读B。要求他们在空白处加上师的姓名。

2.让学生两人一组读对话,然后交换角色。

3.向学生解释师要点出两个人,他们必须起立朗读对话。

4.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完课文后,让他们更换练习伙伴。

补充活动:

1.复习“Yes和“No”。

2.向学生解释师要介绍自己。如果句字是对的,学生要说:Yes。如果不对,学生说:“No,”。

举例:

老师:Hel1o,I’m Mr Hou.

学生:Yes.

老师:Hi.I’m Mr Wang.

学生:No。

3.点学生一个一个到前面来介绍自己。

课堂活动用书

1.听音配对

让学生看左栏中的句子。读句子,让学生跟读。

让学生看并描绘右栏的五幅图(李老师在问候一群男孩; Ms Smart指着自己; Ms Smart与Amy谈话,李老师向一群女孩道别。)

告诉学生他们会听到左栏中句子的录音,他们必须把句子和右栏相应的图连起来。让他们看题中已给的例子。放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让学生把句子和相应的图连线。第三次放录音,让学生检查练习答案。

2.指图说话

让学生读例句。向学生解释他们要两人小组活动。一个人指着右栏的图,另一个人读出左栏相应的句子。

和一个学生作一个例子。指着男孩的图,学生要说:“Good morning,boys.”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活动,五次后交换角色。

3.游戏:男孩和女孩

让学生看四幅图,读三个话泡中的课文。向学生介绍这个游戏需要全班参与。

老师说:boy或girl.相应的组必须站起来。如果说的是同一组,那个组必须坐下;如果说的是另一组,第一组继续站着,第二组也要继续站起来。每一组要认真听,每组中的任何人犯错,如当一组应该起立,有人却坐着,另一组就赢了,多做几次游戏。

举例:

老师:Boys.

男孩们:(起立)

老师:Boys.

男孩们:(boys sit)

老师: Girls.

女孩们:(起立)

老师: Boys。

男孩们:(起立,女孩仍然站着)

4.听音,跟读,排序

让学生看图,描绘四幅图的情景(一位老师在和一群女孩打招呼;一个男孩在和一群女生道别;一位老师在和一群男孩打招呼;一群女生在和一群男生打招呼)。

告诉学生他们会听到一些问候语与道别语。放录音,再放一次,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

告诉学生他们会再次听到录音,他们必须记住图的正确顺序。图中已经标有“1”的是例子。再放录音至少两次。

第二单元:师叫什么?

准备导入:

1. 黑板上写出下列句型结构: Good morning,class.I’m…;

2. 让一些学生一个一个地上前向金班介绍自己。

3.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姓名,也可以用假名介绍自己。其他的学生听,根据姓名是否正确说“Yes或者“No。”

活动1:听音,指图,说话

1.让学生看对话。用中文问他们能否猜出图中学生在说什么(Sam和Mr Li在打招呼,Mr Li在介绍自己,Mr Li在问Sam的姓名,Sam告诉了他)

2.确保学生知道“Good aftemoon”和“Good morning”用法类似。我们可以在午后至下午6点之间使用它向别人问好。

3.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

4.指着一个人物,读他的话泡中的话,让学生跟读。以同样的方式读其他的话泡。

5.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人指图,另一个人读话泡中的句子。

6.让学生合上书。指着人物,挡住话泡,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活动2:指图说话

1.再放一次上个活动的录音。让学生注意这部分中不完整的对话。

2.向学生解释这部分对话要参照“听音,指图,说话”中的对话完成。

3.和一个学生作一个例子,如老师读Ms Smart,那个学生读Lingling。老师说: “Good morning.I’m Ms Smart,”鼓励学生说出:“Good moning,Ms Smart,”老师说:What’s your name?”学生必须说:“I’m Lingling.”

4.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5.在黑板上写出下列结构:

A:Good moning I’ m…

B:Good moning…

A:What’s your name?

B:I’m…

6.选一个学生和师一起做一个对话,师是A,他是B.

7.两人一组练习。他们必须使用黑板上的句型。

8.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句型:

A:What’s your name?

B:I’m….

9.让两个学生起立把对话填完整。

10.让更多组的学生做练习。

活动3:表演

1.两人二组读这三个对话。向学生解释老师读第一部分,学生读回答。不按顺序读对话,这样学生必须认真听。

2.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句型:

A:Hello,I’m….

B:What’s your name?

A:Hi,I’m….

3.告诉学生老师会点出两个学生起立,他们要用黑板上的句型,加入自己的姓名完成对话。

家庭作业:

1.让学生用英语间五个朋友的姓名。

2.让学生在早起时用英语跟他们父母问候,比如:“Good morning.”如果他们在下午看见父母,他们应说:“Good afternoon.

补充活动:

告诉学生老师会指班上的一个同学,其他同学要和他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这位同学的姓名).”

课堂活动用书

1.画太阳,说话

让学生看两幅图,并读出话泡中的课文。

每一个学生要有一张纸,让他们在纸上画太阳。师在黑板上也要画一幅太阳。

向全班说: “Good morning.”学生需要回答:“Good morning.”他们要把太阳放在胸前表示太阳不高;然后师说:“Good afternoon。”他们需要回答,并且把太阳举得高高的。

重复几次,速度越来越快。变换师说的问候语,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认真地听,如: Good morning.Good m0mhg. Good Afternoon。 Good morning。

2.听音,指图,说话

让学生看图,读例句。

告诉学生他们要听录音。听录音时,他们指着相应的图。

放一次录音。再放一次,让他们指着相应的图。

第三次放录音,每句后停顿,让学生跟读。

第三单元:早上好!

准备导人:

1.复习“Good moming.”和“Good afternoon。”

2.在两张纸上分别画两个钟,一张纸上画着10点钟,下面写着“morning”,另一张上画3点钟,下面写着“afternoon”。把它们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3.告诉学生如果师指着第一幅图,他们要说:“Good morning.”,如果师指着第二幅图,他们要说:“Good afternoon。”

4.告诉学生现在师要说“Good moning.”或“Good aftemoon。”他们要指出相应的图。

活动1:听音,唱歌,做动作

1.让学生看图,用中文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全班在给Sam唱歌曲的第一句, Sam在给全班唱歌曲的第二句)。

2.放歌曲,让学生听。

3.朗读歌词,让学生跟读。

4.把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唱sam,另一组唱The class.再放一次录音,让学生唱相应的歌曲。

5.让两组交换角色,再唱一次。

6.让学生两人一组唱歌。

活动2:游戏

1.让全班朗读对话。

2.向学生解释老师说:“Good morning.”后,女孩向男孩问好:“Good morning, boys.”男孩回答说:“Good morning,girls.”

3.用“Good afternoon”做同样的练习。

4.解释“whisper”和“1ow”的意思。

5.告诉全班,当师说“whisper”时,他们就耳语,向别人问好;师说“1ow”时,他们低声向别人问好。

举例:

老师:Girls, whisper.

女孩:(耳语)Good morning,boys.

老师:Boys , low.

男孩:(低声说)Good moming,gir1s。

6.用“Good afternoon”做同样的游戏。

补充活动:

向学生解释师将会向男孩女孩问好,相应的组要用师的姓名回答。如果师说:“c1ass”,全班要一起回答。

举例:

老师:Good morning,boys.

男孩:Good moming,Mr Jones.

老师:Hello Girls.

女孩:Hello ,Mr Jones.

老师:Good afternoon,class.

全班:Good aftemoon,Mr Jones。

课堂活动用书

1.听音配对

让学生看五个句子。朗读句子,让学生跟读。

让学生看五幅图,并描述每幅图(下午一个老师在向一群男孩问好;Amy在一个女孩面前指着自己;下午一个老师在操场上向一群女孩问好;早上一个老师在操场上向一群女孩问好;早上一个老师在操场上向一群男孩间好)。

向学生解释他们会听到五个句子的录音,把句子和相应的图连起来。告诉他们已经给出了例子。

放一次录音。再放一次录音,让他们句子和相应的图连起来。第三次放录音,让学生检查练习答案。

2.指图说话

让学生读例句。

向学生解释他们要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一个人指着图,另一个读出相应的句子。

10.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方法与过程: 1.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2.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像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景: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觉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消化科。提问:你遇到过“小冬”这样的事情吗?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学生交流。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

5、消化与吸收

二、进行新课: 1.学生自学课文。2.交流汇报。

3.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提问: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吗? 学生观察。

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

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三、师讲解:重要的消化腺:

教师:肝脏、胰脏和唾液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医生给小冬开的药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四、当堂检测:课时练上面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消化与吸收

1.消化过程: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两个重要的消化腺: 肝脏和胰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时,是否想过我们身体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节日里的诉说吧!

二、进行新课: 1.自主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标志进行“诉说”表演。

2.讨论、交流。

(1)解释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2)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学生讨论、交流。

三、教师小结: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拓展1:调查消化系统疾病 1.布置任务:

调查消化系统疾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2.与同学交流本组的调查结果,设计图表,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拓展2:制作消化道模型。

教师: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让我们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考教材提示,制作消化道模型。学生展示本组的模型,交流评价。

教师:关于消化系统,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四、当堂检测:课时练上面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课肝脏:解毒功能。口腔:咀嚼,分泌唾液腺。胰腺:消化腺。胃:消化。课后反思:

11.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十一

迷城中学胡欢欢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仍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

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

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第一周期末试卷讲解及下册总览3课时第二周风格各异的建筑6课时第三周奇妙的人体4—6课5课时第四周奇妙的人体7—9课5课时

上一篇:读稻草人有感200字作文下一篇:关于代价为话题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