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营销管理(精选8篇)
1.旅游企业营销管理 篇一
[摘要]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企业,危机管理与企业正常时期的营运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两大重点。
旅游企业同样摆脱不了危机的影响,然而我国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发展得非常缓慢,其危机管理研究与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无法满足旅游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加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可谓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阐述了旅游危机表现形式,并从公关角度对危机管理三个阶段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公关 旅游危机 旅游企业 危机管理
一、相关概念及内涵
1.公关
公关也就是公关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使自己和公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和职能。
一个组织通过努力,通过有效的传播,将自己的宗旨、政策、行动告诉公众,同时也通过传播将公众的意思、建议让组织了解,使组织和公众相互了解对方,这样才能达到对方相互了解和适应,组织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发展的最佳环境。
2.旅游危机
旅游危机是指那些对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信心产生消极影响,对旅游业正常运转带来冲击的各种非预期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不同时间不断发生,包括自然灾害,也包括将对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产生影响的人为灾难,甚至包括诸如经济萧条、汇率的剧烈波动等经济因素及技术产生的消极结果。
3.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针对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有条不紊的将危机化解,重新恢复信誉和市场的一整套机制。
具有预警、防范、化解的功能。
旅游企业危机是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所处的一种特殊状态,阻碍其人、财、物正常运作。
在此状态下,旅游企业市场份额下降、核心员工流失等不利征兆出现,从而可能被其他企业所取代、兼并甚至被淘汰。
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就是为避免和减轻各种非预期性事件可能给旅游企业所带来的严重威胁和可能的损失,通过危机分析、危机预警和危机控制达到恢复旅游经营环境,恢复旅游消费信心的管理活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危机事件会严重影响其正常运作,因此必须立即妥善处理,也就是要进行及时的公关危机管理。
二、旅游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
1.旅游企业内部危机
(1)产品质量危机。
主要是由于旅游企业产品或服务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获得这些质量差的信息后会减少对此类旅游企业的需求,从而使企业陷入危机。
(2)信誉危机。
旅游企业的信誉是在长期的服务中其产品和服务给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带来的整体形象和评价。
当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性能、服务差,与旅游者的旅游目标相距很大,或者特别是某些旅游企业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给旅游者造成损害,都会给旅游企业造成信誉危机。
(3)财务危机。
由于相关合作的旅游企业中止契约(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员工的监督不完备)或者由于投资决策的失误和国家利率、汇率的调整,财务危机都有可能发生。
2.旅游企业外部危机
(1)契约危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机制,契约就难以完全执行,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高度关联的各旅游企业之间就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当某个企业违背契约的净收益大于执行契约的净收益加违约的成本时,就会中止或不执行契约,使原先的合作企业面临危机。
(2)宏观经济形势危机。
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或出台给各旅游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机。
如汇率的调整可能引起旅游企业的财务危机,加入WTO使国内旅游企业面临外资冲击危机、国家利率上调使旅游需求下降的危机、取消长假带来的危机等等。
(3)突发事故危机。
引起此类危机的原因首先主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流行疫病等原因引起的使整个旅游业面临萧条;再次是各种人为的事故、灾难如恐怖事件、战争、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
三、旅游危机管理的公关对策危机事件发生、发生时间及可能造成的影响都是无法预测的,为了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维持旅游者和旅游业的信心,重建安全的旅游地形象从而获得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目的地急需采取有效的旅游业危机管理的公关措施,制订旅游危机管理战略。
基于危机的三个阶段:前危机阶段(明显的迹象表明危机可能爆发)、真正的危机阶段和后危机阶段(即一直到接待国旅游业完全复苏的这段时期)。
本文将这三个阶段进一步细化为六个阶段,分别对各个阶段提出相关的公关对策,为危机管理方案的改善提供借鉴。
1.危机前阶段
(1)预防阶段。
首先要看一看到底可能会发生什么危机?做一些准备,防患于未然,是危机管理的最主要部分,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
目的地应事先制定一个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公关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
①设立旅游危机基金。
危机期间目的地要进行紧急救助活动,危机过后还要进行额外的促销、沟通活动来重振旅游经济,这些都需要相应的资金。
因此,旅游企业应提前设置危机基金,并预先规定危机基金的使用许可,不需再经过漫长的机构决策程序,从而快速灵活地应对紧急情况。
②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危机预警系统将一切可能导致危机的因素一一列出,确立危机在何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指标体系,实施重点监控。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组织模拟演习,迅速提高运用有关防范和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技巧,也可籍此研究出最佳处理方案。
预警系统的主要职能是就危机的发生及后果做出预告和警告并制定预案,其建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机关或者某个单位,而应当有学术单位和民间机构参加,以确保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客观性。
③建立安全保障系统。
分析所有可以采用的并会对旅游业造成影响的安全措施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管理危机的经验教训,构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采取尽可能隐蔽且不妨碍旅游者到来的方式,提供一个安全的旅游环境。
应对包括航空交通、地面交通、宾馆饭店、餐馆、购物区和所有旅游景点在内的整个“旅游链”进行评估,确保所有旅游者可能到达的地方的安全性。
(2)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危机发生之前已有迹象表明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或者是突发性危机事件刚刚爆发,还没有来得及对旅游业造成影响的阶段。
这一阶段所要做的工作有:
①紧急成立危机管理指挥小组,召开新闻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对危机的性质、持续的时间及其将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②对旅游者处理危机的能力和目的地可用于抗击危机事件的资源进行评估,以便进行分配。
③识别潜在的威胁或灾难,根据潜在灾难的定义和分类及其出现的可能性,在各个管理层面和阶段上安排要实施的任务和活动的先后次序,各行动步骤间必须相互连接,避免浪费、重叠和相互矛盾。
2.危机发生阶段
(1)紧急状态
①重视沟通。
旅游企业设立新闻及沟通处,任命危机问题的发言人,与媒体进行交往,与旅游者进行沟通,让外界了解实情。
②帮助受害者。
在危机发生时应展现旅游业人性化的一面,迅速采取措施对受害者进行救助,对已经与旅行社签订合同但尚未入境的游客,劝其取消行程或调整游期。
(2)危机期短期恢复阶段
①注重资料的收集。
一方面随时更新有关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旅游者的数据以评估每一阶段危机影响的范围及其规模,另一方面要收集以往危机的相关数据为制定可能的解决方案提供借鉴。
②采取措施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
增加促销预算,直接与旅游贸易伙伴沟通,突出安全信息,降低价格,刺激消费量增加,在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周边地区的旅游者。
2.旅游企业营销管理 篇二
一、旅游市场和旅游专列现状分析
(一)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旅游行业供过于求和市场恶性竞争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景区 (点) 的门票价格过高, 甚至搭车乱收费。二是宾馆饭店价格过低。现有宾馆、饭店供过于求, 经营者无奈只好实行“高标价”下的“高回扣”政策。三是旅游社低价恶性竞争, “零、负团费”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旅游社为了争夺客源, 采用降价这一直接的竞争方式, 有的不但不收取费用, 还以各种方式对旅客进行刺激奖励。规范的旅行社为应付低价、“零、负团费”的做法, 不得不以低价相迎。这种低于成本的、恶性的削价竞争只会使旅游市场环境趋于恶化。四是旅游娱乐购物环节价格极不规范。旅游娱乐购物场所虚高定价、高回扣, 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等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定点旅游购物商店和娱乐场所以高额回扣诱使导游和司机, 从而出现在接待中总是安排游客购物和休闲消费, 极大地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 严重破坏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 国家修订的《旅行社条例》已出台, 这将对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加以规范, 同时地方政府也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惠企政策, 将会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 旅游专列现状分析
旅游专列主要是旅行社借助铁路运输, 面向中低消费旅游群体开发的一种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它作为一种产品现正在由成熟期过度到衰退期,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 随着旅游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和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 使短暂的自助游、休闲娱乐游、疗养游等形式和方式逐渐被接受;航空业发展使远距离旅游成为可能和现实;家庭汽车的发展使近效游成为时尚等。这些旅游方式和产品的出现, 不仅是旅游专列产品的更新和替代产品, 更是一种被公众接受和欢迎的大众旅游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将会挤占甚至替代旅游专列产品。另一方面,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和铁路旅游专列管理办法的落实, 不仅对开行旅游专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限制, 也大大增加了开行旅游专列的运输成本和组客难度。今年, 铁路局由于运输主业增收创效的需要, 将要开行多条新的图定车线路, 车辆配备紧张, 没有必要的车辆配备支持旅游专列开行;同时由向社会公开承诺将开行的60列旅游专列向社会竞价销售, 将会加剧对现已竞争激烈的旅游专列市场的竞争, 对铁路旅行社的经营将会产生冲击。这必然会对以开行旅游专列为主要产品项目的铁路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中的发展壮大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
二、加强旅游业财务管理分析
面临旅游业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国家发展旅游业宏观形势, 国有旅游企业必须依靠规范化服务过程管理, 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才能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旅游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只有实施程序化的控制, 透明化的操作, 才能压缩和消化产品成本支出,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山东中铁旅广集团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旅游业的管理和发展, 先后制定了《旅游企业会计核算实施细则》和《旅游专列经营运作实施办法》等, 以加强对旅游行业和旅游专列的管理。
(一) 旅游运作的财务控制程序探讨
基于旅游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旅游项目必须按照“程序化的控制, 透明化的操作”原则, 从项目运作的源头开始加强对操作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的财务控制过程为:
1、开展的所有旅游经营项目必须签订合同、协议, 明确旅游服务的收费标准、旅游费用和行程组织安排等。
2、旅游项目开展前, 必须先按照合同规定的旅游行程安排来编制详细的计调单。固定、专有旅游线路计调单的支付综费按照标准计价加季节调整确定;新开辟旅游线路必须有专人进行专项调查后, 编制出各项综费的标准计价, 作为新开辟线路计调单计价标准。
3、按照“岗位相互制约,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 计调单编制与领队、带团工作与地接社的资金结算根据各自的组织分工, 在旅游行程中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
4、旅游团队出发前把计调单、行程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部署到带团领队与带团人员, 以便使带团领队在组织实施旅游项目过程中进行费用的控制管理和对旅游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
5、旅游行程结束后, 由计调和带团领队及时书面报告计调单差异, 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随同费用支出单据按照规定程序报销。
6、计调单反映旅游项目毛利润低于标准或财务收缴资金未达到规定标准的项目, 只有旅行社负责人审核签字批准后才能执行。
旅游专列产品作为一种具体的旅游产品项目, 成本也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 只是“行”的方式为铁路运输支出, 作为一种旅游产品, 也必须按照上述规定程序进行具体的运作和控制。
计调单既是旅游经营项目收入、费用支出的预算安排, 也是旅游项目进行收入、成本控制的核心, 是会计核算、分析、监督的依据。通过计调单执行过程和会计核算结果等资料分析, 来实现对旅行社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考核, 也是对责任人、责任主体和经营项目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所以必须加强控制和管理。
(二) 旅游业内控制度关键控制点探讨
基于以上旅游业环境状况和财务控制程序分析, 我们认为旅游业内控制度关键控制点为:
(1) 地接业务食、住、行、游各种环节折扣、返还款、奖励的落实。卡控点是以各种门票记录金额、计调单预算与市场调查中旅游服务中心或旅游景点的购票享受优惠等情况的差额分析控制。
(2) 组团业务支付各旅游景点综费与计调单预算和市场调研情况的差额分析控制。
(3) 地接、组团中游客入住的宾馆、使用的车队等主要费用支出项目由旅行社进行洽谈, 签署相互协作合同, 禁止有带团人员直接与宾馆、车队直接洽谈、结算。
(4) 各旅行社要建立旅游信息通报和调查制度。一是带团人员带团后必须提报旅游景点地的景区、旅馆、运输等价格变动情况和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意见反馈;二是旅行社要与景区各旅行社建立相互沟通机制, 定期相互通报情况, 使计调编制人员和财务、经营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各旅游景点的旅游价格变化信息, 保证旅游价格的透明化操作。
(5) 企业执行力的落实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只有加强企业的执行力, 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
三、加强旅游业财会队伍建设
做好旅游业财务管理工作, 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工作队伍。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职工作和财务知识, 还要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走势, 熟悉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1、进一步加强学习,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学习财务理论、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财会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财经手段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和职责意识。坚持依法办事, 严守《会计法》等各项财经法规和旅游财务工作的专门规定, 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廉洁自律, 认真核算财务事项, 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保证资金安全。
3.旅游企业营销管理 篇三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企业管理;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98-01
智慧旅游指的是在旅游过程中,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应用于人们的饮食、出行等活动中,通过终端设备将最新的旅游资讯发送给游客。随着电子科技的普及,智慧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应用。智慧旅游一方面方便了游客的出行,另一方面也在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智慧旅游的概述
智慧旅游的概念来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和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促使旅游业思考如何重构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和服务管理模式,同时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启发之下,“智慧旅游”应运而生。智慧旅游可以说是一种管理的变革,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以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从而实现旅游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1]。智慧旅游并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旅游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手机订购车票、查询路线、上网查看景点评价、景区电子地图等等,这些都是智慧旅游的应用。
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一部分。我国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列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江苏镇江确定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开始了“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在国家发展规划的推动下,智慧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上海的“智能导游”、北京的“景区的电子门票”等。2014年更是被国家旅游局定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旅游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了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二、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智慧旅游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管理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等建立起的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相符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日常事务管理中的应用和某一智能领域中的应用,比如说办公自动化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二、信息技术为企业的综合事务管理和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帮助,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三、内联网、外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对外开放业务中的应用,为企业改善旅游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2]。这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和旅游服务的提升都提供了很大帮助。办公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纸质材料流通的低效性,打破了旅游企业各部门沟通不足的局面,让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为旅游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建议,有效地帮助企业制定管理章程、规划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企业蓬勃发展;内联网、外联网的应用,有效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客户需求和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促进了企业旅游业务的完善。在智慧旅游的推动下,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智慧旅游有助于減轻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
旅游作为一个流量大、流动性强的服务行业,其在管理工作上具有很大难度。而智慧旅游通过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一方面,减轻了旅游企业对景区导游的管理工作。每个景点都蕴含着特有文化内涵,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设置景区导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旅游企业在对这些景区导游的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如何实现对景区导游的工作态度、讲解效果和服务素质等方面的规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而智慧旅游通过设置电子化的景区导游,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管理问题。例如,在各个景点播放真人语音讲解,帮助游客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通过开发含有景区地图、旅游线路规划、景区内休息区和饮食区等内容的软件,让游客能够通过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满足个人需求。另一方面,减轻了旅游企业对景区交通的管理工作。在传统的旅游模式中,景区的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游客和旅游企业[3]。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游客们可以事先掌握景区的交通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旅游线路,避免在堵车、等车等交通问题上浪费时间;旅游企业也可以实时监测景区内外的交通情况,以便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比如说增派相关线路的车辆、控制相关景点的人流量等。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智慧旅游对于减轻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起着重要作用。
(三)智慧旅游有助于改善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
旅游行业作为一种服务业,应该更加重视游客的个人体验。但这一标准又是无形的,很难加以衡量和测度。而在智慧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多种网络途径向旅游企业反馈自己在景区的体验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旅游企业可以根据游客反馈的体验情况,制定改进措施以及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以改善企业的服务管理工作。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目标从扩大盈利转向提升游客满意度,提升旅游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而且旅游企业可以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归纳整合这些游客的体验感受和改进意见,从而帮助挖掘潜在的信息,促进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智慧旅游对游客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归档工作能够有效帮助旅游企业改善服务管理,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结语: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已经日趋成熟。通过智慧旅游的推广,游客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享受旅游过程,旅游企业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减轻旅游企业的管理负担和改善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姿,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97-100.
4.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 篇四
1.文化的定义。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系列规范和准则,以及在这种规范和准则约束下的人们的态度行为,是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对于存在 价值和行动的共识。文化就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2文化的比喻。
洋葱比喻:分为三层:1表层文化,是指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东西。给人们强烈的冲击,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力量,比如异域风情。
2中层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3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么存在的假设,它触及该社会中最根深蒂固、最不容易质疑的东西。比如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人存在的价值,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设计一个社会文化理念的东西。
3.文化的特征: 功能性规范行为产生,阐释预见行为。
习得性人们通过一代一代的后天的学习、模仿以及经验总结来获得。承继性世世代代不断积淀而累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遗传因子。共享性象征性结构性适应性变迁性
4.管理的文化属性。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由于管理学家对管理影响的角度不同,大致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
一 普遍适用论。认为文化差异不重要,管理活动及其限制因素在世界各地都一样,管理就是管理。
二 经济论管理点。不大考虑文化因素,认为一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品才是决定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影响整个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最大力量。
三 文化论观点。国际企业经理人员应该把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带到他们的企业活动中,并据以行事,力求适应当地的习惯和做法。强调概念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甚至夸张到超出实际差异的地步,有两个极端:我行我素力求一致。
5.管理与文化的关系。
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文化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哲学和管理风貌,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文化也是一种管理。之一种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表现在:企业文化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员工形成企业意识;企业文化师培训员工,增加凝聚力的良好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创新,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
6.文化模式。文化模式与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模式形成发展演化的方式及规律影响着管理模式的发展。文化模式是指文化的内聚和整合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理想、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模式。
文化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模式的多样性。美国文化模式鼓励个人主义和个性自由发展,管理上强调个人能力和作用,突出个人权利和责任,保证个人能力发展。日本管理模式:年功序列工资制、终身雇佣制、票议决策制、企业工会管理模式——四大支柱。
7.跨文化维度分析。1克拉克洪与斯特罗贝尔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不同文化中的人面对这六大问题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方法就能体现这些群体的文化特征。帮助我们理解品是观察到的文化差异现象。对人性的看法 人们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与其他人的关系行动取向空间观念时间观念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四大因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
又发现的一个维度:长远导向和短期导向。冯斯 川普涅尔七大维度与之前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长远短期
另外五个: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中性-情绪化关系特定-关系散漫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关系特定和关系散漫中涉及到论文的圆圈拓扑理论:u类和g类方式。U 私人空间小,不可进入g 私人空间大,可进入。
8.跨文化内部管理理论。
莫朗的跨文化组织管理理论:跨文化协同管理中的文化一体化功效指标:动态过程
包含两种相反的观点具有敏感性一体化意味着对发自他人的资讯的解释具有适应性学习性协同行动共同工作群体移植的行为大与各部门独立行动之和创造共同成果的目标协同效应 2+2》5,也可能小于4,只要不是负数就获得了成果。对不同文化组织透彻的理解飞非单方面的妥协文化一体化是多文化组织为获得共同目标而联合努力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阿德勒的文化协调理论。处理文化差异的办法,包括经理根据个别组织成员和当事人的文化模式形成组织方针和办法的过程。企业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四个要素:共同的长期战略互利相互信任共同管理
保罗毕密斯的合资企业论。对于发展中国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深入分析:标志企业
好坏的各种因素与企业成就没有绝对的联系双方分管合资企业才是最好的办法双方需要充分尊重对方的需要和履行承诺合资企业在建立运筹和经营阶段有一些基本准则:使用当地管理人员,愿意出售股份给当地高级管理人员,决策共享,愿意在维持双方关系上做投资等。
跨文化管理的整合同化理论。提出将企业多元化价值观转变为一个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及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使全体员工接受。
第二章 旅游企业国际化经营
1.旅游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以国际酒店集团为例
进行战略增长和获取利润。
为了进行多元化,以避免仅仅在某一个市场中经营的高风险性
出于地位声誉考虑,影响力越大就可以不依赖于任何一个或多个国家的环境变化
从一些国家的投资激励中得到获益的机会,而这些国家的政府希望以此推进旅游设施的投资
2.旅游企业国际化模式。
客源依托型成长模式。利用本国较大规模的出境客源,跟随他们的空间移动轨迹做产业链条的延伸,进而在多个地区获得旅游产业价值链上更多的收益点。前提是所属国家必须是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出境旅游人口的,也就是大多数的旅游经济发达国家。
资源获取型成长模式。那些国土资源狭隘或者客源规模有限,本国竞争激烈的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通过直接设立、购买、并购等方式在国际临床有产业链上来获取利润增长点的方式。
资源外溢型成长模式。多元化成长过程中利用其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宽阔的营销网络、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侦有事的外溢来快速进入国际化范畴的成长模式。
3.中国旅游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挑战:国际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培训教育
和服务观念,对于中国旅游企业管理效率、经营效益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加快了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进入中国以后凭借去国际品牌优势、集中采购优势和网络营销优势,牢牢占据了高端市场,抢走了旅游利润。同时,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细分化的经营模式,使其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对于国内很多单体经营和大众化经营的企业而言,意味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民族品牌留下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已经不多。
机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宏观环境更加完善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章 文化差异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文化差异的概念。文化差异即文化的差异性,从根本上看,文化差异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个特定人群遵循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从而使人们对于特定的事务具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由于文化传统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沟通方式不同导致的。
2.文化差异在旅游企业中的表现。文化差异对于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及其管理有着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影响。
价值文化的差异: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管理实践,包括旅游企业组织中的评价选择奖惩上下级关系、群体的行为、经营者与游客的关系。
制度文化差异:西方在法律比较完善的条件下开展经营管理,习惯于自主地开展旅游营销等,而中国企业更习惯与按照职能部门的指令行事。
劳动人事政策差异:工资政策上中方看重学历经历和资历,把工资增长一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西方则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能力来确定工资。人事安排和晋升上,中方看重政治历史人际关系,西方把能力放在第一位。
3文化差异对于跨国旅游企业的消极影响:
管理更加复杂。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和文化传统的员工有着不同的需要和期望,及与此相一致的为满足需要和期望而具有的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
经营活动更加困难:a影响企业经营目标,母子公司经营目标存在差异的情况b影响经营观念。西方注重需求,产品开发,更注重产品的营销;亚洲忽视市场营销。
影响企业的协调管理。照顾不同国家员工的情绪,协调各方,对管理者的领导艺术的要求非常之高。
影响决策模式。东方文化偏重于保守求安,群体家庭为主;西方以人为本,直言不讳地表达。文化差异对于跨国旅游企业的积极影响:
利用多元化是企业产生新观点、新主意;多元化文化使其具有更多选择;
更易于在国际市场获得发展;最终是跨国旅游企业文化优势叠加
第四章 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
1.沟通的定义:沟通就是信息的发送方(可以是个人或群体)借助语言、文字、动作及表情等载体(也称媒介),将知识、思想、情感等信息送达信息接收方(可以是个人或群体)的过程。
2.沟通的意义:管理中计划职能的催化剂组织职能的粘合剂领导职能的润滑剂控制职能的糅合剂
3.跨文化沟通的影响因素:感知价值观成见组织 种族中心主义缺乏共感
4.沟通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
5.基本方法: 完善组织架构设计,有效匹配人力资源;明确文化层次,找出主导文化元;掌握不同的沟通风格;强化文化敏感性;消除文化成见
6.有效的跨文化协调:建立相互信任的协调机制选择合适的跨文化管理人员;加强跨文化协调能力的培训;通过一定路径实现跨文化协调。正式:协调会议,提交意见报告,内部问卷;非正式的有设立意见建议箱,EMAIL,举办一些活动。
第五章 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激励
1.激励的特点: 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共存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跨文化激励的基本前提: 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识别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的文化整合;根据企业特点,采取合适的激励方法
3爱德华 赫尔 将文化分为三个范畴:正式规范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判别是非的标准,产生的冲突往往不易消除;非正式规范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一起的冲突可以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克服;技术规范是指人们的知识技术经验
4激励模式。
母国中心模式是指跨国经营旅游企业倾向于从公司总部所在国外派管理人员填补国外分公司的空缺,东道国员工不多切职位较低。优点:便于统一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满意度忠诚度,提升公司形象。缺点:成本高,不利于吸引当地优秀人才。海外分公司初期一般采取此种模式。
东道国中心模式倾向于使用本土化的人力资源,人员配备上尽量用当地的优秀人才,以当地激励机制为模板,再根据企业战略适当调整。优点:成本低,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吸引当地人才。缺点:增加管理难度,增加母公司控制和协调难度,导致一个棘手问题——如何激励本地高级管理人员。
全球中心模式建立在全球中心主义的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上的。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将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超越文化的界线设计一套基准的激励机制模板,然后在不同的国家稍加调整就能实施。
5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跨国战略导向,公司所在国际化阶段,管理水平
第六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方式的跨文化比较
1.跨文化领导的内涵: 领导就是通过选择某种方式影响下属的思维、态度与行为,并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所谓跨文化领导乃是在经济交流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领导现象。
2.跨文化领导的独特性:跨文化领导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活动;跨文化领导是一种在强化自我意识和尊重差异间获得平衡的活动;跨文化领导是一种高反馈活动
第七章 旅游企业中多文化群体的管理
1.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的主体是这个企业的成员,包括工作群体的每一成员。
客体是多文化背景。管理文化、历史文化和制度文化。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的客体包括地方民族文化,也包括来自异域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
媒介包括语言文字、行为方式、沟通手段等。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的媒介主要是群体内部统一的工作语言和文字,工作方式和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和沟通平台。
2.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的类型:权利导向型制度导向型族本型
价值观导向型人本导向型 文化导向型任务导向型
3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管理的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 可行适宜系统整体平等协调
4.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管理的探索:了解文化根基,正事文化差异识别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制定规划,开展多文化培训设置战略目标,增进信任团结注重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实施管理本土化战略,优化人才配置文化差异最小化处理以及文化融合创新以人为本,提高成员积极性注重文化沟通,有意识的培养沟通能力借助第三方策略以及文化渗透策略
第八章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管理
1.跨文化旅游企业的文化特征:多样性和冲突性,包括价值观念、制度体系行为习惯;积极性和消极性,融合共赢;冲突摩擦,不利于企业发展。渐进性和逆向性
2.文化冲突的含义、特征、表现:
含义: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特质的文化或其他文化因素之间在接触和交流时所产生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及相互否定。
特征:非线性间接性持续性渐次性全面性内在性
客观性自发性交融性
表现:a 显性的文化冲突:表达方式所含的意义不同而引起的冲突。
b 制度文化冲突西方理性管理和东方群体至上
第九章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竞争优势
1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的方法:A 不同文化背景的经理人员体验工作和相互学习。
B 设立全球服务项目c 设立企业学院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1.中外管理文化的差异与整合。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主要包括管理层国际文化胜任力、组织文化培养与兼并收购后企业在人力资源制度系统的有效性。
整合: A树立文化整合的长期观和双赢观。
B 实现企业理念、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的三位一体。
C 以学习型组织作为跨文化管理的目标模式。
D 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文化整合中的促进作用
2.中国特色的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战略联盟: 品牌联盟,特许经营,经济联合体,战略伙伴关系,渠道联盟
慎重选择联盟伙伴,建立联盟协调机制,注重跨文化管理,不断赋予联盟新使命
集团化经营:优势: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有效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实施: 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培养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明确集团发展战略,确定主业,兼并重组。
建立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有效运转
强化集团核心企业的主导地位,理顺核心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关系
5.旅游交通企业营销与策划 篇五
综合案例:特色农庄
1995年7月的一天上午,北京市怀柔区常俊英的渔场里,来了一帮神秘的俄罗斯客人,劳模山庄主人常俊英:“我们就看见警车开道,我还没看到过那种阵势,呼啦啦来了40多人。”
这帮外宾,来到常俊英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鱼场做什么呢?
常俊英:“用那种花布,把我们现在这个场地全都给围起来了,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个阵势。”
常俊英一打听才知道,几天前客人就选中了这块地儿,要在他这儿搞一次大的活动。
常俊英:“当时翻译就说,说这个是俄罗斯的议长到咱们这里来开会,说咱们必须要做一些准备,要招待好。”
常俊英的渔场是一个养鱼卖鱼的地方,距离北京80公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拿什么招待那些远方的客人呢?
常俊英:“他们说不用,什么都不用你们管。”
客人哪儿都不去,就在她这儿开会,常俊英本想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可客人们却不让她操心。
常俊英丈夫付林伶:“开会完了,就看到他车里面带着烤箱,那么高的烤箱,夹子呀,调料呀,什么辣椒,孜然呀,这些都比较齐全的,开完会,他们就用这些东西烤,他们的服务员,他们用咱们的鱼。”
员工赵玉莲:“结果他们就洗干净,切片生吃了,还生着炉子就烤。” 常俊英他们活了半辈子,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吃生鱼的,感觉十分奇怪。赵玉莲:“我们就觉得挺奇怪的,那能吃嘛,就好像说话糙一点,就好像动物才吃生肉呢,怎么人也吃,怪纳闷的。”
常俊英丈夫付林伶:“他们这种生吃呢,我们也觉得会不会吃出毛病来,因为毕竟外国人到咱们农村来。”
这还不算,俄罗斯客人对常俊英的虹鳟鱼兴趣十足,切成片,烤成段,中午吃了,晚上还要接着吃。
常俊英:“每人一条鱼,烤鱼也是一条,生鱼也是一条,然后呢这样吃,我们还觉得特别的纳闷,怎么这么能吃呀,一条鱼吃完以后,到中午以后,下午就开始吃生鱼片,还是吃一条鱼。”
开店的不怕大肚汉,常俊英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是鱼塘里的虹鳟鱼,只要能这样吃,不省得拉到北京城里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卖吗?
常俊英:“他们在我们这儿待了一整天,到了晚上的八点多才走,这样就共计吃了我们400多斤鱼,嗬,那么多呢,在我们这儿消费了4600美元,他们结账的时候,还觉得特别地便宜。”
常俊英两口子仿佛捡了一个大便宜似的,算来算去,守家在地儿就卖了将近4万块钱的鱼,简直和做梦一样,天下还有这等好事?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可不是抱着金碗讨饭吃嘛?
1992年,在莲花池村矿泉水厂里当了6年会计的常俊英,了解到村里的泉水非常适合养虹鳟鱼后,就动心了。她借钱在村里建起一个8亩地的鱼塘,养殖的是半成鱼,三四个月后一条虹鳟鱼送到北京市里的酒店宾馆只能赚七八块钱,这时候,常俊英赚大钱的愿望却越来越迫切了。
常俊英:“当时吧,胆子特别大,借了很多钱,一下子就进了5万尾鱼苗,当时就这么想的,如果这5万尾鱼我养成了以后,都出手了,我要赚多少钱呢。”
1994年秋天,常俊英精心喂养的5万尾鱼苗已经长到了一斤左右,但是有一天早晨,常俊英突然发现大批虹鳟鱼开始死去,短短几天时间就死掉了将近4万尾,眼看到手的100多万元钱,打了水漂儿。后来,常俊英才知道鱼得的是肠炎和烂腮病,虽然在水产局的帮助下保住了剩下一万尾虹鳟鱼,但是没有多久,在北京市里,虹鳟鱼已经卖不上更好的价钱了。
劳模山庄主人常俊英:“像我们一开始,进半成鱼的时候呢,出去销售都是30元钱一斤,等到我们这一万尾养成以后呢,再出去销售,就已经跌到一斤25元钱了,那会儿因为我们这个周围吧,也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养虹鳟鱼了。”
当时,常俊英想的是如何养好鱼卖个好价钱,费尽心机,也没有起色,没成想,正是俄罗斯客人在她那里的一次烧烤,反倒给了她留下一个商机。
常俊英:“我就想,咱们干嘛非要把咱们自己养的鱼,拉出去去卖呀,为什么我自己不能加工,不能做呀,你想这个虹鳟鱼,闹了半天有这么多种吃法,这样我们就开始在咱们现在的燕栖镇环岛那儿,用木头做了一个简易的指路牌,就写上莲花池虹鳟鱼经营烧烤,垂钓,生鱼片。”
常俊英:“过秤,这个给你算10斤,是10.5斤,这鱼怎么做?”
游客:“这两条烤着吃,帮帮忙,不能光吃。”
游客:“你倒说话呀。”
常俊英:“你躲那么老远,我怎么给你说。”
游客:“弄一身。”
常俊英:“没事,我一会儿给你洗衣服。”
游客:“你说免单就完了,最实际的。”
常俊英:“我说免单,你不落忍。”
游客:“落忍落忍。”
游客孙蒙:“到这边自己钓,然后马上他给你加工,我觉得比在城里饭馆里面做的要新鲜,关键我觉得,融入到这里面,觉得特别快乐,因为鱼是你自己钓上来的。”
垂钓烧烤为常俊英打开了最初的市场,随后几年,在常俊英等人的影响下,怀柔虹鳟鱼一条沟以垂钓、采摘、休闲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开始兴起,常俊英因为带动了大量的农户搞农家乐增收致富,于2000年4月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但随着众多城里人携巨资进入虹鳟鱼一条沟淘金,同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白热化。
村民温显祥:“特别地激烈,原来竞争还不那么激烈呢,原来都是小破房子,就开始营业了,您看现在简直成了花花世界了,原来这地方都没人烟,根本就没人。”
论资金论实力,常俊英都不是对手,虽然增加了数十个农家菜的品种,但是在众多对手的冲击下,生意从当初接待几百人一直跌到六七十人。
北京市怀柔区妇联权益部部长蔡雅琴:“都是拉顾客,拉客源,出门去,挺老远的,五六里地,出门去,沿道去截客人,她在上游,又是劳模,她不好意思截这个截那个的,她整体比较被动。”
常俊英:“他们都站在路边去拉客,有的人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意吧,也有人往里面拽客人,那您说,我作为这个全国劳模,我能这样做吗?”
在一种尴尬的局面里,常俊英急需突出重围,2003年6月,她把她的苦恼告诉了怀柔妇联。
北京市怀柔区妇联副主席张茹莘:“虹鳟一条沟,像常桂英这样的,全国劳模就这一个,所以我觉得这个荣誉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我们认为,怎么能够把她这个全国劳模和财富能够联系到一起,让她这个全国劳模真正成为一种金字招牌,来吸引更多的客源。”
妇联建议他改名叫劳模山庄,用劳模做生意品牌,用荣誉换效益,这能行吗,常俊英左右为难。
常俊英:“因为这毕竟是在农村,人家会不会这样说,说你当了劳模,然后用自己劳模这个牌子,作为自己山庄的牌子,这不是显示自己嘛,说拿自己的荣誉换钱。”
北京市怀柔区妇联副主席张茹莘:“对她自己是一个‘紧箍咒’,经营好了,别人说这是劳模山庄,经营不好,别人说还劳模呢,这个态度就这样,质量就这样,怕出笑话。”
北京市怀柔区莲花池村民温显祥:“你劳模牌子往这儿一挂,你有一点纰漏,人家说你还劳模呢,人家就敢说她。所以她就不敢有一点疏漏,不敢有一点私心杂念,黑一点顾客了,或者其他别的。”
003年7月,常俊英把原来莲花池虹鳟鱼的招牌换成了劳模山庄,名字一换,游客呼啦啦就上来了,当年十一黄金周七天时间,她接待的游客超过了1万人。
游客孙蒙:“可以这么说,更时尚了,我觉得一听劳模这个词,心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比较踏实。“游客:“有点很传统风格的这种名字,现在都是时尚的名词。”
游客赵宽景:“她拿我们也当做自己家人看待,我们也信任她,饭菜呀,点的什么东西呀,我们也都很放心,也从来不问价格的。”
常俊英又进一步提高服务档次,建起了劳模小院,住宿休闲一体化,靠住宿带动餐饮收入。常俊英:“我们建起来住宿以后,就带起三餐,他至少在我这儿吃三顿饭,住两宿呢,就是六顿餐,那六顿餐跟一顿餐的收入,多大的区别呀。”
游客:“就是玩玩嘛,度假嘛,以前我们公司有人到这儿来玩过,这是第二次。”
常俊英还抓住城里年轻人的心理,营造出与大自然和谐的氛围,泳池、秋千、金鱼、木屋,更多的人在此感受工作之余的轻松,常俊英轻松地赚到了钱。
游客孙蒙:“我觉得这里面的一些植被也很好,另外玩的一些秋千呀,小木屋呀,都具备,而且呢,我觉得这个“劳模山庄”呢,处在上游嘛,这些水呀,鱼呀都是很新鲜,我觉得城里一些时尚的人,也应该是受这些方面的吸引,应该是喜欢这地方。“常俊英对厨师创新的受欢迎的菜品给予奖励,他们推出的虹鳟鱼24种吃法,成了劳模山庄的一大特色。
厨师李吕军:“经常变换我们的24种吃法,比如说我们发现,有一天24种吃法中的某一道菜,它销售量稍微少了一点,我们就马上把它换掉。像我们今天这种鱼,红烧鱼,菊花鱼,松鼠鱼,还有这个三色鱼卷,这些菜都比较受客人欢迎的,像我们今天做这种菜的流量,能达到两三百斤。
虹鳟鱼的24种吃法,是常俊英和厨师在综合游客建议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推出的,新鲜的创意和美味的虹鳟鱼为他们吸引了不少游客。2005年6月北京怀柔区国际虹鳟鱼美食节上,常俊英的厨师制作的一道菠萝金鳟夺得美食节大奖。
常俊英:“虹鳟鱼做得就跟菠萝一样,造型特别的好看,而且口感也特别好,北京电视台“食全食美”节目,请的都是比较有知名度的美食专家,对我们做的这道鱼,真是赞不绝口,当时就给了我们大奖,而且我们当天的翻台率就是在300%以上。“虽然常俊英为美食节提供原材料、场地、餐饮、住宿,花费了6万多元,但是对她来说,这样一个看似赔本的买卖却正中下怀。
常俊英:“来了100多家新闻媒体,还有好多旅行社的,都过来了,也确实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广告,这次比赛以后呢,好多旅行社的,都带团队到我们这儿来了。”
现在,常俊英经营的劳模山庄是越来越火,可她还是忘不了当初俄罗斯客人到来所带给她的商机,以及全国劳模这个荣誉带给她的责任和财富。
劳模山庄主人常俊英:“当时我用这个荣誉,做我山庄牌子的时候,我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一个紧箍咒,那么您说,我不好好做,那不等于是我自己给我自己往脸上抹黑嘛。”6月19日,怀柔区雁栖镇劳模山庄院内歌声阵阵悠扬、虹鳟美食飘香,怀柔区2005年国际虹鳟鱼美食大赛在这里隆重举行。怀柔区副区长周东金,区长助理、旅游局党委书记焦振华出席了活动。本次虹鳟鱼美食大赛是怀柔区2005年国际虹鳟鱼美食节系列活动之一,由怀柔区旅游局和北京电视台7频道《食全食美》和《生活面对面》栏目共同主办,享有“全能做”称号的美食专家白常继、养生菜大师焦明耀、著名表演艺术家韩善续及怀柔区虹鳟鱼养殖专家、民俗文化专家共同担任评委。聚焦比赛现场,在每道比赛程序中,参赛的厨师和快乐家庭队代表都聚精会神地制作自己的作品,大家都各显神通,施展绝活,展现最精湛的虹鳟鱼烹饪技巧。每种菜式都有自己的独特创意,真可谓百花齐放,各有所长。菠萝虹鳟、鲜熘鱼片、富贵鱼丸、沸腾鳟鱼、太子虹鳟鱼等多种虹鳟美食齐聚一堂,虹鳟鱼的多种神秘吃法在现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怀柔的家乡肠、板栗焖肉等民俗美食也在节目中一一推介。比赛现场,还穿插了各种虹
6.旅游企业会计管理探讨论文 篇六
摘要:价值链理论为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结合实际合理应用价值链理论,有利于提升旅游企业会计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鉴于此,对价值链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对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旅游企业;会计管理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的会计管理思路和方法在现代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逐渐降低,不足以帮助旅游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也难以使旅游企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利润,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积极借鉴新型经济理论来完善旅游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而价值链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科学、有效、系统性的价值管理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1价值链管理概述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价值链管理理论已经趋于成熟。对于价值链的内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上来讲,价值链泛指单体企业和企业集团内部的价值链或被称为纵向价值链;从广义上来说,价值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外部价值链或被称为横向价值链,二是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有限闭环价值链或被称为社会价值链。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的内涵就是对价值链上的企业的作业方式、管理策略、组织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升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度和价值链运行的流畅性,最终实现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共同目标。
2价值链管理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价值链理论的出现,尤其是广义价值链相关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将企业资源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整个企业集群,这样一来,行业中的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进而使每个企业都能得到效益上的增长和经营管理水平上的提升。这使得现代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再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运营和发展,而是将企业置身于整个价值链中去,在此基础上审视和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盈利能力。这使得旅游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不再将目光局限于价值的核算,而是对价值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全过程的关注,包括产生、采集、记录、核算、反映、控制和分析价值链上的所有财务信息,这对于促进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增加企业利润和促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
3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原理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包括:
3.1基本假设
(1)会计核算主体假设。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核算主体;二是与外部价值链有联系的相关企业。而传统会计则是以具有经济独立性的单位为核算主体。在这一点上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是存在差异的。(2)会计计量单位假设。消费者满意度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在以货币量化形式为主体的传统会计中却难以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需要分类整理货币化信息与非货币化信息。(3)会计核算时期假设。为了减少成本浪费,传统会计一般会在每个月份、每个季度、每个年度结束时进行财务的核算。但是这种核算形式对于需要随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企业管理策略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滞后的,并不能帮助企业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因此,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必须能够随时报告价值链信息。
3.2核算对象
为了能够给企业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在核算对象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它需要及时反馈企业的货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时,有了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即时通讯等工具的支持,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也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旅游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精髓在于,看似价值链会计中的核算方面拓宽到了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实归根到底,实物流和信息流最终还是会转变成资金流,他们只是资金流的另一种表现。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两方面最终转换成利润,所以说资金流的核算还是价值链会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
3.3核算原则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管理体系构建有两大基本原则:(1)价值增值管理中心原则。此原则的根本目的就是价值增值,结合到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就是企业所有的信息获取、运营决策都要以价值增值为中心展开。针对不同价值链信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价值增值方法策略。(2)实时控制原则。实时控制原则就是旅游企业自身经营交易信息以及其所处价值链的整体经营交易信息要在旅游企业和价值链中其他企业之间实现共享,这些信息所构成的价值链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实时地跟踪运营状态和控制决策方向。
3.4会计报告要素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可以反馈旅游企业自身及其价值链中其他所有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它是由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形成的,其中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企业未来资产和负债状况的预期。换句话说要使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更加具体、全面地反馈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企业现在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结合市场和运营状况所得出的企业未来资产、负债的预期都必须能够呈现在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的有效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4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方法
为了提升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价值,应采取以下会计核算方法:
4.1核算程序
价值链理念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程序:①识别价值链增值环节。价值链节点上各个企业的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值活动,是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对象。在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之前,旅游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从整体上把握和准确掌控企业外部、内部价值链上的活动;②构造会计核算流程。在识别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流程构造。相对传统的会计目录来说,基于价值链理念的旅游企业会计是按照价值活动来进行核算的,那么在进行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时,很容易会将价值活动与相应的会计核算分类对应起来,以简化核算步骤;③实时控制与管理。价值链会计收集的企业和价值链整体的会计信息,是存于共享数据库所有节点的企业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及时可靠地反映企业实时价值状况,为企业识别风险、优化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2控制对策
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践受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应用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影响会计控制对象。在价值链中,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整体构成企业价值增值,因此,对上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综合信息的追踪和控制,是旅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控制对象。这改变了传统会计控制仅以企业内部流程为中心的局面;②影响会计控制理念。传统的企业会计控制是一种局部性的管理与控制活动,而价值链管理将旅游企业会计控制的范围从局部延伸到整体,进而使企业逐渐具备了实施防空的思想和整体控制的理念;③影响会计控制方法。价值链理念下的会计控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极高,只有确保及时获取可靠、充分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价值链会计核算和管理,这使得现代旅游企业对信息化控制方法的应用更加普遍。基于此,基于价值链的`旅游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控制对策:(1)完善会计中心体系。此前的企业会计管理责任目标是以产品为中心,将企业经营中的会计管理工作划分为成本控制、增加利润和投资分析三大部分,这种会计中心体系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管理,而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旅游企业应将价值链管理活动延伸到整合行业中,将与自身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纳入价值链管理范畴,对企业内、外部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分析与反思,这样一来,传统的企业会计中心体系就不再适用,因而,有必要积极建立新的责任会计中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节点企业冲破组织障碍,自由进行会计管理,方便旅游企业进行资源规划和产品生产与销售,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2)编制作业基础责任预算体系。编制基础责任预算体系是价值链理念下旅游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这要求旅游企业将责任中心体系进行分层和分解,并编制系统、全面的责任预算体系,为企业各项价值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参考与约束,进而促进企业整体增值目标的实现。基础责任预算体系编制完成后,企业需根据预算目标对企业价值链各个节点上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和分析,以便及时控制和灵活调整,据此,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无法具体确定时,旅游企业一般会采取弹性方法进行预算管理。采用弹性预算手段可以对后续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为企业的利润表和投资决策提供一套有弹性的参考指标。(3)会计信息共享。价值链理念指导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活动,除了要及时收集和整理企业价值增值活动中的各种会计信息外,还要将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效、业务指标、利润水平等相关信息分项到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库中,使企业中各个价值链节点上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分析这些信息,对预期经营情况与实际经营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及时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最终实现既定的增值目标。
5总结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提供的是无形的产品,它的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也有着无形性,因此只有结合旅游企业会计管理特点,才能使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所以,旅游企业应积极研究价值链管理理论,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提升会计核算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的价值之一,但除此之外,合理应用价值链理论,还可优化企业内部层级、科学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会计信息对称性等等,这对现代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均意义重大,因此今后要积极深入地探索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及其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潘东卫.新经济形势下旅游企业财务会计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新经济,(8)
7.论我国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 篇七
关键词:危机,危机管理,旅游企业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
(一) 关于危机
“危机”一词最早源自希腊语“krisis”, 意思是鉴定或判定。16世纪后, 该词被广泛地应用到政治、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不同的领域对危机的界定反映了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Otto Lerbinger将危机定义为:导致一企业组织陷入争议并危及未来获利、成长、甚至生存的事件。Augustine从企业的角度对危机进行定义, “危机是指能够潜在地给企业的声誉或信用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 典型的情况是失去控制, 或很快将要失去控制。世界旅游组织 (WTO) 把危机阐述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许多年中不断发生。
目前, 仍无一个适应于各个领域的一致公认的“危机”的定义, 但就各种定义的共同性来看, 危机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不确定性和破坏性。
(二)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这一术语是美国总统肯尼迪最早使用的, 最初被用于政治领域。肯尼迪在1962年“古巴危机”时用该词来描述对严重的、异常的情境的处理。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产生于20世纪的80至90年代。
究竟何谓危机管理呢?危机管理是针对那些事前无法预想何时发生, 然而一旦发生却会对企业经营造成极端损害的各种事件的事前事后的管理, 包括从天灾到人祸的应对处理。一般认为, 危机管理包括树立危机意识、危机评估、建立危机预警和应变系统、危机处理和总结教训几个阶段。
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就是为避免和减轻各种非预期性事件可能给旅游企业所带来的严重威胁和可能的损失, 通过危机分析、危机预警和危机控制达到恢复旅游经营环境, 恢复旅游消费信心的管理活动。
二、旅游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二战后, 现代旅游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 旅游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文化和经济活动, 然而繁荣的背后也掩盖着危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旅游业将面临更多的危机与冲击, 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 旅游业经营的高风险性
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异地性和时间上的暂时性, 以及在运作过程中呈现出的关联度高的综合性特点, 导致了旅游行业经营的高风险性。
具体来说, 由于旅游活动需要空间位移, 所以凡是能影响客源地、接待地、旅游交通等的因素就能影响旅游活动的进行, 从而影响整个旅游业。如战争、金融危机, 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如疾病、自然灾害等。其次旅游活动又是暂时的。相对于日常生活行为, 它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不是必需消费品, 它会受众多因素干扰而被人们从计划中取消。这就增加了旅游活动的不确定因素, 加大了旅游行业的风险性。另外,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让诸多因素都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 从而使得旅游企业的经营波动性相当明显, 各因子变量的异动都会对旅游企业的经营带来影响。
(二) 我国旅游业繁荣背后隐藏危机
我国旅游业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 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现在仍处于蓬勃兴旺时期, 近年来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繁荣和兴盛的背后, 也隐藏深层次的危机。
自1989年以来, 一系列国内外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不断冲击着中国旅游业, “98洪灾”、“亚洲金融危机”、“大使馆误炸事件”、“撞机事件”、“美伊战争”、“国际恐怖袭击”等对中国旅游业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 重创了我国的旅游业。当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只及2002年的20%~30%, 损失大约在1063亿元~1620亿元左右, 旅游业面临1989年以来第一次负增长的严峻形势。这使得旅游业如何应对危机, 旅游企业如何加强危机管理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三) 旅游企业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和经验
旅游业的高风险性以及旅游企业本身所具备的综合性、敏感性和服务性客观上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机, 进行切实有效的危机管理。但是现阶段, 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的旅游企业并没有真正和有效地应用和实践危机管理。由于旅游企业发展历史较短, 管理理念相对于国际同行较为落后, 在处理各种旅游危机时缺乏经验, 而且很多地方的旅游企业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非典”的冲击就暴露出我国旅游企业面对危机的应变乏术, 损失之大, 令人痛心。
三、我国旅游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包括政府、社团、企业、公众等构成的全方位、综合性的网络体系。政府是危机管理的核心, 旅游企业、公众也应该成为危机管理系统当中的积极参与者, 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 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实践表明, 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危机管理。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树立危机意识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 势头良好。虽然近年来一些国内外突发的危机事件对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在旅游业总体持续繁荣的背景下, 这些突发性危机事件造成的部分地区或时段内旅游业的“局部衰退”被淡化了。另外, 我国的旅游企业发展时间较短, 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相对落后, 面对着大好的发展形势, 盲目乐观从而导致危机观念淡漠。
没有危机意识的个人, 将随时面临困难;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 将随时面临经营的困境。旅游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面临危机的可能性较之其他企业更大, 所以旅游企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旅游企业应注重培养和强化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危机意识, 可以通过培训、比赛、演习等各种方式开展旅游危机教育工作, 并有效地把危机意识同奖罚挂钩, 不定期地检查和评估各级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 以督促和保证企业危机氛围的营造。
(二)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要想在危机来临时做得不被动, 光有危机意识是不够的, 还要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及时捕捉企业危机征兆, 及时为各种危机提供切实有利的应对措施, 应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1. 组建企业危机管理机构
危机管理机构应由旅游企业内的高层管理者和各级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我国旅游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危机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担任。危机管理机构采取矩阵型组织结构, 拥有足够的职权和相对的独立性, 应建立工作制度, 定期分析、研究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模拟危机处理。
2.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确定危机级别
企业如果没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确定危机级别, 会给危机的处理带来很大的混乱和不便。企业要从危机征兆中透视企业存在的危机, 并引起高度重视, 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旅游企业危机出现有很多征兆, 销量明显下降、投诉率突然上升等, 旅游企业应设一套量化的危机预警指标, 一旦指标出现异常则及时采取措施, 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旅游企业的危机预警机制还应该包括:设立专门的企业发言人;设立迅速、统一、公开的信息发布方式;将危机管理制度制作成手册或文件。不同的危机状态, 不同的处理方法。企业必须确定危机级别, 并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理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在危机来临时, 做到“兵来将挡, 水来土淹”。
3. 确立处理程序和实施细则
当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 旅游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通过什么样的程序进行有效处理, 确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这是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 是实施危机管理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确立处理程序和实施细则, 必须遵循以下几大原则:第一, 细致。所有制定的程序和细则必须细化, 危机发生后企业采取的每个步骤和每个操作环节必须设计出来。第二, 明确。所有制定的程序和细则必须明确, 避免出现歧义。第三, 可行。所有制定的程序和细则在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三) 危机处理与控制
危机发生后, 企业应当冷静对待, 采取有效措施, 隔离危机, 不让事态继续蔓延, 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 进行化解处理。
1. 临危不乱。
潜伏性和意外性是危机的重要特点。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应做到临危不乱。乱则无法看清危机实质, 无法有效地进行处理。企业要牢牢抓住危机实质, 尽快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 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作出判断, 确定相应的应对的方案。
2. 启动危机应变计划。
面对危机, 应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 速度至关重要。如果初期反应滞后, 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危机确认后, 企业应充分合理地调配人、财、物资源, 以保证企业在危机期间的运转。
3. 善于权变。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企业事先制定出的危机应变计划, 由于一些不可预知因素, 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 启动应变计划进行危机处理时, 应针对具体问题, 结合具体情况, 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为确保危机应对计划的有效实施, 企业可以进行定时的危机演习。危机演习可以看到各种危机状态下, 企业的运行情况及适应性, 找出危机预警准备中的不足, 可以及时改善这些不足, 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确保企业在危机状态下, 能够良好运行。国内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企业往往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制定了危机预警系统, 以为万事大吉了。殊不知, 在危机状态下, 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不能很好地协作, 发挥期望中的效果。
4. 充分利用媒体, 建立与媒体、公众的良好、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媒体关系的构建是危机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媒体关系的好坏对于企业的危机管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在进行危机处理的过程中, 处理好媒体关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处理不好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甚至可以把企业拖向死亡。近些年, 旅游企业面对媒体曝光的危机 (如某些旅行社坑害游客、过多的旅游购物等) , 往往采取鸵鸟政策, 回避媒体, 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成熟的处理方式, 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旅游企业的声誉。许多企业及其领导由于平常不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或是以前吃过媒体的亏, 危机来临时手足无措, 对媒体躲还来不及, 更别提与媒体沟通。危机是躲不过的, 信息世界不可能有信息真空, 越躲危机越大。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应是密切、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定要注重日常沟通、关系维护。出现危机时才临时抱佛脚, 想到去找媒体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Otto Lerbinger.危机营理[M].于凤娟译.台北: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1.
[2]杰弗里·卡波尼格罗.危机顾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1.
[3]丁宗胜.对旅游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
[4]董观志, 白晓亮.旅游管理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5]石培华, 张吉林, 等.非典后的旅游经济重建与风险管理[J].旅游学刊, 2003 (4) .
[6]张双才, 王玉成.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7 (2) .
8.旅游企业营销管理 篇八
关键词:旅游企业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76-02
一、旅游企业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理论的起源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公元前360年我国军事学家孙武撰写的《孙子兵法》与同时期的古希腊军事战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
20世纪初期,亨利·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可以说是最早的战略思维。二战后,美国的企业为了适应技术和组织的快速发展,开始应用长期计划技术,并认识到确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计划、配置资金预算(资源)对企业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的必要性。
2.古典战略管理理论(60年代至80年代初)
企业战略管理在这一阶段相对完善,并出现第一个热潮,产生了很多流派。安德鲁斯是最早对企业战略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将战略分为:市场机会、企业实力、个人价值观与渴望、社会责任四个构成要素。安索夫提出了“战略四要素”,并在1965年出版《公司战略》一书,这是有关战略的第一本著作。自此以后许多学者开始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研究,形成许多不同学派。
3.竞争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企业战略理论和生产经营实施的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重点转移至企业竞争层。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涌现出了三大战略思潮:行业机构学派、战略资源学派、核心能力学派。
(二)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战略
旅游服务是经济社会中提高生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增强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企业就必须审视自身的能力,对经营战略的基本要素、使命与思路进行设计。
1.基本要素
旅游企业战略目标定位是指旅游企业通过设定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确定业务领域、以在目标顾客的头脑中占据的特定位置。旅游企业在确定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时,必须以顾客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
战略路径选择即如何正确地做事情,也就是旅游企业如何真正达到目标的问题。它涉及旅游企业战略全过程,既要考虑战略设计方式,又要考虑优化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的方式。
战略资源具有不完全模仿性。随着国际旅游集团的大力扩张与渗透,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此,培养、引进与配置具有预见性、洞察力与系统性思考人才是打造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结合其产品特性、管理特点与行业特征。旅游跨国企业战略是根据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目标,选择实现目标与获得竞争优势的路径,包含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等三个层次。
2.基本使命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超越发展。既体现了传统业务的突破和企业转型的升级,又体现了对手和自我的超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对手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需要不断地构建竞争优势。想要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创新。旅游企业创新是其产生持续优势的动力源。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旅游企业必须采取开拓性的增长战略。旅游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旅行社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管理
旅游企业全球化战略是跨国经营的旅行社企业针对各国、各地、各种环境、各种市场形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管理网络。它协调了旅行社企业的整体运营、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和投资等活动,从而实现旅游企业效益最大化。
旅游企业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活动主要通过与业务伙伴的合作展开。旅行社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是从世界各地的旅游业经营环境出发,并以跨国经营的舞台为背景,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获得最佳的整体利益。
二、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定位
(一)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目标
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目标应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一种长期目标,着眼于未来。在坚持先进性的同时,战略目标的制定还应考虑到企业的实现能力,具有系统化操作理念。
战略目标是旅游跨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企业使命的要求,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具体和明确的阐述。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目标必须达到目的性、先进性、现实性、系统性、精确性等要求,并可通过标杆超越、盈亏平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加以确定。
(二)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思路
战略思路是关于旅游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战略构想,包括方针、路径和措施。战略方针是旅游企业在战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依照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的要求,确定的关于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指导。旅游跨国企业战略路径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基本战略措施就是为支持旅游企业的基本路径而规划的各项战略活动,主要集中在组织、文化、制度、信息、人才、资本等方面。
战略思路是关于旅游跨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战略构想,它是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的起点。战略定位理论探讨由于什么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间经营业绩的差异,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式、内部条件式、内外匹配式与互动整合式等四种观点。要科学进行战略定位,必须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包括SWOT分析、业务组合矩阵、战略聚类模型与博弈论等。
三、旅游跨国企业经营模式
(一)旅游跨国企业连锁经营
世界各国的连锁经营采取的是共同的经营方针和统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它的优势在于连锁经营使得小规模的单体企业联合成大集团,产生规模经济,使运营成本下降。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优势。实施连锁经营的企业集团,特别是一些大集团,享有较好的声誉,给顾客带来一种安全感。
从经营方式来看,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通常会针对其自身资源与市场需求,实施不同的业务扩张方式。连锁企业在业务发展初期,大多是依靠自有资金,采取直接经营。直营连锁公司,管理系统庞大,权力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官僚化,也会提高管理成本。特许经营是连锁化经营的一种高级形式。特许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往往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一方面通过特许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效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引导受许方的经营行为。
(二)旅游跨国企业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也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是两个或以上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为客户提供多种基本经济用途产品或服务,在不同市场进行开拓的经营战略。跨国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经营发展,出发点是避免对单一产业的依赖,使自己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经营和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常跨国企业集体采取多元化的动因是受某些行业高收益、高需求、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利导,为谋求更大发展而进入多个领域从事经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单一产业经营的风险,努力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本质上讲,跨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由市场供求矛盾与竞争程度引起的。
(三)旅游跨国企业品牌建设
旅游跨国企业品牌是旅游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蕴含有自身个性、企业文化、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旅游市场的细分,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能使的旅游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
品牌传播要求旅游跨国企业找到自己满足消费者的优势所在,用恰当的方式持续不断地与消费者交流,促进消费者的理解、认可、信任和体验,使消费者产生再次购买的意愿,不断维护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好感。品牌传播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包括广告传播、促销传播和公关传播。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牌传播方法,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四、加入WTO后的中国旅游
我国旅行社企业对加入WTO后的形势已有所准备,旅行社企业中的精英已经开始和“海外兵团”一起筹建新的运作载体。从全球化角度看,旅游企业业务属低利润。对于这样一个低利润行业,应充分认识到经营中国公民旅游是我们的特长,应当属于业务重点,要重点发展。而对于传统的入境旅游业务可以采取合资的方式,与外商共同发展。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速度将加快,中国人走向世界已经不再是梦想,尤其是出境游,已经成为旅行社企业的三大业务(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之一,这一业务,越往后越发展,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可谓后劲十足。
加入WTO后,对我国旅游景点类、旅游综合类服务企业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现改制和新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后,跟会促使我国旅游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迎接挑战,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高晓霞.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2]陈炫桦,王乐.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2009,(7).
[3]王慧敏.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上海经济,2001,(11).
[4]熊俊.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高舜礼,中国入世后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问题[EB/OL].中国网,[2002-11-19].
[6]杜江.中国旅游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国际化:理论、现实与模式选择[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7]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杜江.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9]杜江,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10]魏小安.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推荐阅读:
旅游企业质量管理体系11-05
旅游企业实践活动总结09-18
文化旅游营销10-16
旅游管理读书笔记06-20
旅游管理大专简历06-27
旅游管理专业介绍06-29
旅游景区管理试卷07-21
旅游公司营销方案07-22
智慧旅游管理体系08-11
旅游饭店管理法规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