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读后感

2024-09-26

贾岛推敲读后感(通用5篇)

1.贾岛推敲读后感 篇一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贾岛推敲的故事。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寻隐者不遇》就出自他之笔。有一次,他骑着毛驴走在大街上,突然想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把“推”字改成“敲”字,但是,一直犹豫不决没有定下来,于是他一边思考,一边做“敲门”和“推门”的动作。这时,韩愈的仪仗队走了过来,贾岛不知道,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仪仗队的第三节,贾岛被韩愈的随从拉下驴子,带到韩愈面前,等到贾岛把事情说明清楚时,韩愈原谅了贾岛,并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后来,贾岛和韩愈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听了对妈妈说:“以后我写文章或做事情都要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妈妈听了说:“好啊,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2.贾岛推敲读后感 篇二

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的创作态度极为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题李凝幽居》(就是我们今天学这一课中举的例子)一诗的创作过程,正说明了这一点。全诗是“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意思就不说了。我们的课文中,就是用这首小诗中的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经过无数次的推敲琢磨,再加上大诗人韩愈给他的指点,他终于确定了“僧敲月下门。”从而,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而叫作“推敲”.

我也有推敲文字的经过。例如,在写《观看阅兵式有感》这篇文章中,我把“检查参加阅兵式的各个方队”改成了“检阅参加阅兵式的中国人解放军的各个方队。”因为,我觉得,用“检查”有点儿随便,也不好听,而用“检阅”则较标准些,再加上个“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明确了检阅的是什么方队,还能够使句子读起来更响亮了,你看对不对?

3.贾岛推敲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3、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出示《题李凝幽居》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下面老师描述一段话,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行诗:

在一个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夜晚,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夜的宁静,惊醒了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师:再读这段话,关于这里的敲字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贾岛推敲》。

师:对于贾岛你了解多少?

“推”和“敲”二字,我们单看啊,其实就是就是两个不同的动作,然而合起来,却有着深层的含义,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深入的品味这个词。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102页贾岛推敲,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2很好,能准确的掌握文章的停顿,还要读出文章的韵味和节奏,读出文章的情感来。下面,老师就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大家可以轻轻的跟老师读。

下面,大家就来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文章的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受。看,同学们,读着读着就仿佛走到了贾岛和韩愚的身边,仿佛置身在当时的场景中了。

三、细读文本,引入情境

同学们,文言文不像我们的现代文那样通谷易懂,那么怎样才能将这个故事再现出来呢?你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谁来说说

相机板书: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方法,看看对于这篇文章你会怎样理解?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批注上你的想法。

生自主学习

师:好,同学们都能认真的品读课文,用心的做批注,那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都读懂了什么?文章的哪些内容引起了你的关注?

“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

师: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谁来模仿一下?

师:(指一生上台,在该生表演前)同学们,他是诗人贾岛,那我们是谁? 生:长安城街上的行人。

师:看到此景作为旁观者你们会怎样想呢? 生1:这个人这是怎么了? 生2:这个人有病吧? 生3:这个人在干什么?

师:嘲讽者有、讥笑者有、不解者有、惊讶者有、目瞪口呆者仍有。看看这样的贾岛,真是令观者讶之啊!那么贾岛感受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了吗?

生:没有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师:观者讶之岛不觉,行至车骑的第三节岛依然不觉,还在吟哦,还在尚为手势未已,那么此时你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呢?

生1:全神贯注的贾岛。

生2:作诗讲究练字,达到浑然忘我境界的贾岛。生3:呕心历血、苦思苦吟的贾岛。

师:“推”字和“敲”字不过是贾岛进门前的一个动作,可是贾岛却能这样苦心斟酌(板书:苦心斟酌)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真的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带上自己的感受来读这段话。

生:(多媒体出示: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自由体会读。

师:此时面对如此执着的贾岛,韩愈他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谁来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师:其实当时的韩愈已经享有盛誉,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出示韩愈资料)但是对于是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好,他也没有不加思量就断言抉择,而是“立马久之”,他在思考什么?

生:推字好还是敲字佳呢。

师:是啊,韩愈经过一番思考,决定还是敲字更好一些,你觉得韩愈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生1:夜深人静,此时的一个敲字更好打破了夜的静谧,这不是动静相宜嘛!生2:深夜到访,一个敲字更显得礼貌,不至于唐突惊扰到主人。师:我想文学家韩愈也就是考虑到这两点,才决定用敲字更妙的缘故。同学们刚才所想的韩愈认为哪个字好,以及之前我们再现贾岛吟哦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叫补白。

(教师板书)补白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走进文里去,更好的走进文中人物的心里去。那么,相信此刻,同学们一定都被贾岛那种对学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深深的感染,相信此刻你一定能将这篇文言文读出味道来。

贾岛就是这样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对诗那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代诗坛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我们就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课件出示)生读。

这就是他曾经为了追求最佳诗句,而苦吟了三年后的感言。可见他对于学问真知追求的执着啊!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那么,相信此刻,同学们一定都被贾岛那种对学问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深深的感染,对比你平时的学习,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就请同学们在课下将你的你的练笔本上写一写。

四.总结

4.贾岛推敲读后感 篇四

《贾岛推敲》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在驴子上得一诗句,然而“推”“敲”二字难确定;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划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邀请贾岛一路同行论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4、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诵读古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新课,同学们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在于诗本身意蕴深远,真挚感人,而更重要的是古诗的创作者那种让人敬畏的治学态度。这首诗创作过程中那个亘古流传的故事更让人为止震撼。今天我们就去读一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二)、解题

1.贾岛简介:课件

2.“推敲”的理解为什么要“推敲”?是如何“推敲”的?“推敲”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入课文。

(三)、读文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倾听读音与断句。

2.课件出示会认会写生字,学生认读。

3.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断句。

4.找生逐句读文,教师指导断句、重音、声调等文言文朗读的方法。

5.默读,思考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课件出示)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拿笔画一画,做上批注。

6.学生汇报,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进行解析。只要学生理解就可以。教师注重分析贾岛做学问心无旁骛、精益求精,韩愈做学问治学严谨、对学问严肃认真。

7.带着你的体会和感受再读文。

8、本文中“僧敲月下门”一句,韩愈说“‘敲’字佳”。这样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韩愈的说法吗?那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原诗中的那两句话,就请大家反复的读一读,想一想,再来评议一下你觉得是用“敲”好,还是用“推”好?并说说你的看法。(屏幕出示)

9、其实,我们刚才的这一番讨论不也正是对于用词的细心品味,潜心推敲的过程吗?贾岛就是这样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对诗那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代诗坛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我们就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课件出示)生读。这就是他曾经为了追求诗句,而苦吟了三年后的感言。可见他对于学问真知追求的执着啊!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运用炼字的方法,说一说下面诗句里的红体字能不能用括号里的字代替。 春风又绿江南岸(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忽、竟)

11、回读全文。

5.推敲推敲(网友来稿) 篇五

山东桓台第一中学张士亮

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所选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字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字的空气没有“推”字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字似乎比“敲”字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赞的那么妥当。

我觉得,这段文字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倒不一定是作者的新奇的见解,而是作者那种敢于怀疑的精神:怀疑古人,怀疑传统,怀疑权威,敢于向已成定论的东西挑战。

当然,我们也可以怀疑作者,这决不是对作者的不恭,恰恰是对作者的尊敬,因为我们已经继承了作者的精神,而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

文中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更好些。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推”字更体现了一种冷寂,更符合“鸟宿池边树”的意境,而“敲”字则至少有一些温暖的人情,不符和“冷寂”的意境。

其二,“推”可以无声,“敲”字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平添了搅扰。

先看作者的第一条理由。作者认为“敲”比“推”热闹、温暖,“推”比“敲”冷寂是有道理的。但“鸟宿池边树”就一定是冷寂吗?“寂”可以想象,可“冷”从何来?相反,寂静的夜晚,双鸟联拳,交颈而眠,倒会让人觉得宁谧,温馨,会让人产生一种恋爱的男女、恩爱的夫妻彼此相拥的温暖,甚至会有一种孩子躺在妈妈怀里的幸福。所以,为了照应这种和美的氛围,我们宁可选一个温暖的字眼,按照作者对“推敲”的理解,“敲”字无疑更适合。

再看作者的第二条理由。“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是的,“推”可以无声,但这种情况很少,特别是在寂静的.夜里,任何声响听起来比平时都要加倍的,推门而不让人听到,何其难也。更何况,按照作者的分析,庙里的人很少,或者干脆无人,这样的庙也决不会是香火旺盛之所,这里的庙应该是古老而残破的,门当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两扇(或一扇)破门,在推时若不发出声响,是不可思议的。所以,那破门就应当有声音。既然有声响,就不存在哪个字“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的问题。另外,同样是发出声响,哪种声响更符合当时的意境呢?从音响效果来讲,推破门发出的声音肯定是“吱吱哑哑”,而敲门则是“当当当当”,第一种无疑是噪音,第二种却可以产生乐感,只有噪音才会惊起了宿鸟,打破岑寂,而和谐的乐音却能使宿鸟睡的更加香甜。并且,古人早就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的有声是胜过无声的,因为它增添了夜的静谧,更符合“鸟宿池边树”的“岑寂”的意境。所以,还是“敲”用得好。

上一篇:书香校园规章制度下一篇:产品网络推广策划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