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反义词词典(共6篇)
1.近反义词词典 篇一
宽阔――狭窄平静――动荡 风平浪静—风号浪吼 涨—降 隐—现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加重――减轻 缓慢――快速 节省――浪费 分散――聚拢 茂盛—枯萎 美丽—丑陋 静寂—热闹 清楚—模糊 镇静—慌乱 伸开—缩拢 威武—沮丧 笑盈盈—哭啼啼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一模一样—截然不同 巨大—细小 神秘—平常 原始—现代 寒冷—炎热 珍贵—普通 深—浅 窄—宽 远――近高――低 冷――热 横――竖 同—异 浑—清 丰年—歉年 柳暗花明—山穷水尽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紧――松 均匀――悬殊 牢固――脆弱 新鲜――陈腐 无――有 明――暗 反面――正面 伸出――缩回 细――粗
嫩――老 干燥――潮湿平坦――崎岖 简单――复杂 粗糙――细腻 幸福――悲惨 谦虚――骄傲 快乐――伤心 宽阔――狭窄 强健――软弱 清澈――浑浊 勤勤恳恳――懒懒散散 明白――糊涂 茂密――稀疏 成功――失败 寒冷――温暖 愤怒――高兴 灵活――笨拙 准许――拒绝 热情――冷淡 勤劳――懒惰 分散—聚集 迅速—迟钝 认真—马虎 失败—胜利 犹豫—果断 坚定—动摇 膨大—缩小 迟钝—灵活 笨重—轻便 临时――长期 慎重――马虎 柔弱――刚强 干燥――湿润 光滑――粗糙 静谧――热闹 凹――凸 崭新――陈旧 开始――结尾 漂亮――丑陋 喧闹――宁静 容易――困难 凋谢――盛开 温暖――寒冷 朋友――敌人 寒冷――温暖 山谷――山峰 点燃――熄灭 神奇――平常 笑嘻嘻――哭兮兮 热闹――安静 拽住――放开 关心――冷漠 高傲――谦逊 郑重――轻率 从容――慌张 一丝不苟――敷衍了事 奢侈――寒酸 敏捷――迟缓 公――母 合上――打开 浮――沉 从容――慌张 老实――狡猾 温柔――粗暴 丰富――贫乏 高兴――难过 淘气――规矩 讨厌――喜欢 反抗――顺从 忠厚――奸诈 温暖――寒冷 蜿蜒――笔直 坚固――脆弱 清楚――模糊 陡峭――平坦 伟大――渺小 美丽――丑陋 相同――不同 古老――现代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享誉世界――默默无闻 宏大――微小 魁梧――矮小 丰满――干瘪 故人――新朋 朝――暮 轻――重 无名――有名 凉――暖 懒惰――勤劳 满意――失望 相背而行――相向而行 灿烂――暗淡 凋零――盛开 容易――困难 希望――失望 安全――危险 可怜――可恨 庄重――轻浮 热情――冷淡 坚强――懦弱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宽裕――拮据 神气――颓丧 喜悦――忧伤 快乐――悲伤 繁华――萧条 热闹――宁静 ;褴褛――华丽 踊跃――消极 清晰――模糊 仔细――粗心 具体――大略 温柔――粗暴 危险――安全 匆匆――慢慢 筋疲力尽――精神抖擞 认识――陌生 疏远――亲近聪明――愚蠢 长处――短处 现代――古代 依赖 ――自立 美好――丑陋 舒适――艰苦 输入――输出 陌生――熟悉 打开――关闭 凶猛――温和 笨重――轻巧 迟钝――灵敏 相似――相反 特殊――一般 美妙――蹩脚 优良――低劣 勤劳――懒惰
——小 多——少 上——下 左——右 前——后 冷——热 高——低 进——退 黑——白 天——地 男——女 里——外 死——活 公——私 快——慢 矛——盾 宽——窄 强——弱 轻——重 缓——急 松——紧 好——坏 美——丑 善——恶 是——非 闲——忙 来——去 分——合 存——亡 动——静 浓——淡 偏——正 饥——饱 爱——恨 升——降 开——关 始——终 胖——瘦 迎——送 盈——亏 真——假 虚——实 有——无 雅——俗 是——否 稀——密 粗——细 东——西 巧——拙 恩——怨 新——旧 正——邪 通——堵 止——行 古——今 张——弛 曲——直 亮——暗 亲——疏 收——放 输——赢 逆——顺 苦——甜 忠——奸 纵——横 得——失 南——北 薄——厚 哭——笑 文——武 推——拉 问——答 主——仆 买——卖 深——浅 聚——散 干——湿 彼——此 生——熟 单——双 首——末 你——我 敌——友 警——匪 盛——衰 胜——败 加——减 软——硬 阴——阳 顺——逆 反——正 祸——福 信——疑 错——对 藏——露 老——少 断——续 钝——锐 浓——淡 雌——雄 醒——睡 止——行 咸——淡 正——歪
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风平浪静——狂风恶浪 迷迷糊糊——清清楚楚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赏心悦目——触目惊心 一丝不苟——粗心大意 力倦神疲——精力充沛 万马奔腾——无声无息 暖暖和和——冷冷清清 吞吞吐吐——干干脆脆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 别具一格——普普通通 熙熙攘攘——冷冷清清 心惊肉跳——镇定自如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一朝一夕——日久天长 悔过自新——执迷不悟 群策群力——孤掌难鸣 废寝忘食——饱食终日 沸沸扬扬——鸦雀无声 翻来覆去——简单明了 吵吵嚷嚷——冷冷清清 唇枪舌剑——心平气和 粗制滥造——精雕细刻 安居乐业——颠沛流离 正常——异常 非凡——平凡 特别——一般 扫兴——高兴 轻蔑——敬重 开心——苦闷 寻常——异常 违背——遵循 怀疑——相信 强盛——衰败 尊重——侮辱 激烈——平静 嘈杂——寂静 美丽——丑陋 信奉——背弃 失信——守信 率领——追随 退化——进化 凝结——溶解 伟大——渺小 聚拢——分散 增添——减少 活泼——呆板 鲜艳——暗淡 严寒——酷暑 安谧——嘈杂 温暖——凉爽 柔和——严厉 拒绝——同意 清醒——糊涂 荒芜——耕种 清晰——浑浊 坚强——软弱 微云——浓云 纯熟——生疏 陌生——熟悉平坦——崎岖 光滑——粗糙 慎重——随便 喜欢——厌恶 痛快——难受 幽静——喧闹 崎岖——平坦 刚强——软弱 慌忙——镇定 熟识——生疏 伶俐——笨拙 怕羞——大方 镇定——慌张 团结——分裂 羞涩——大方 严寒——炎热 洒脱——拘谨 明朗——阴沉 沉重——轻盈 迂回——径直 清澈——浑浊 脆弱——坚强 饱满——干瘪 衰弱——强健 犹豫——坚定 丰收——歉收 复杂——简单 淡妆——浓抹 相宜——不宜 自在——拘束平常——奇特 勤劳——懒惰 喜欢——讨厌 密集——稀疏 胜利——失败 挺进——撤退 宽敞——狭窄 倾斜——竖直 闻名——无名 认识——陌生 有趣——乏味 舒畅——苦闷 结束——开始 紧张——轻松 整齐——纷乱 安全——危险 撒谎——诚实 慈祥——凶恶 可爱——可恶 紧张——轻松 仔细——粗心 附近——远方 赞许——反对 淡水——咸水 高兴——难过 飞快——缓慢 精彩——平淡 笨重——轻便 紧张——松弛 有趣——乏味 听从——违抗 诚实——虚伪 承认——否认 高兴——伤心 起劲——没劲 简单——复杂 容易——困难 熟练——生疏 准确——错误 温和——严厉 暴躁——温和近处——远处 气愤——欢喜 粗心——细心 美丽——丑陋 洁白——乌黑 高兴——痛苦 宽阔——狭窄 新款——陈旧 兴旺——衰败 团结——分裂 敏捷——迟钝 危险——安全 常常——偶尔 幼稚——老练 含糊——清楚 严重——轻微 茂密——稀疏 光明——黑暗 微弱——强大 杰出——平庸 恶劣——良好 灿烂——暗淡 特殊——普通 异常——平常 简陋——豪华 诚意——假意 理屈——理直 拒绝——接受 惩罚——奖励 迟延——提前 示弱——逞强 好心——恶意 破碎——完整 酥软——坚硬 炎热——寒冷 诚实——撒谎 仔细——马虎 聪明——愚笨 空虚——充实 伶俐——笨拙 狭窄——宽阔 晦暗——明亮 勇敢——懦弱 宽容——严格 表扬——批评 一向——偶尔 善良——凶恶 寂静——热闹 聪明——愚笨 穷苦——富裕 精致——粗糙 健康——虚弱 忧虑——放心 糟糕——精彩 潮湿——干燥 喜欢——讨厌 危险——安全 寂寞——喧闹 奴隶——主人 紧张——松弛 统一——分裂 繁荣——衰败 精致——粗糙 权利——义务 黑—雪白 俊俏—丑陋 轻快—沉重 鲜艳—暗淡 增添—削减 活泼—呆板 聚拢—分散 停止—开始 玲珑—粗笨 灵活—呆板 陡峭—平坦 特殊—一般 送行—迎接 舒适—难受 悲惨—幸福 愈合—开裂 有名—无名 离开—回归
害怕—勇敢 忧伤—高兴 飞快—缓慢 成功—失败 镇定--慌张 严寒--温暖 恶劣-优良 湿润--干燥 为难--容易 端端正正--歪歪斜斜 激烈--平静 狼狈--潇洒 英勇--怯懦 惬意——满意 惊讶——吃惊 朦胧——模糊优惠——优待精巧——精致 完美——完善 反驳——反对逻辑——规律反义词:危险——安全 担心——放心 朦胧——清楚高兴——难受便宜——昂贵 喜欢——讨厌 筋疲力尽——干劲十足兴许——也许 轻巧——轻松 率先——首先 忙碌——劳碌 欣赏——赏识 寻觅——寻找 会晤——会见 感触——感受 振奋——振作 生气——生机 慈祥——慈爱 成竹在胸——胸有成竹 反义词:魁梧——矮小 敏锐—...失望——绝望 感激——感谢 反义词:失望——期望 紧张——松懈 面露愁容——面带微笑
一、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晋谒——拜谒 震动——震惊 朴素——简朴 尊重——敬重 著名——闻名 伺候——服侍 特殊——特别 坚强——顽强 担任——担当 简单——简洁 清楚——清晰 反义词:显赫——卑微 朴素——奢华 特殊——一般 激动——平静 蔑视——重视 传统——现代 亲近——疏远 紧张——轻松 坚强——软弱 清楚——模糊近义词:
迸裂——裂开 炎热——酷热 呼唤——召唤 安身——安家
一、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五、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八、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十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
十二、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十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十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十五、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十六、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十七、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十八、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长吁短叹
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
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
十九、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东倒西歪
南辕北辙
前赴后继
前俯后继
左推右挡
承前启后
舍近求远
扬长避短
弃旧图新
优胜劣汰
二十、AABB式: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战战兢兢
兢兢业业
沸沸扬扬
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影影绰绰
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
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
浑浑噩噩
风风雨雨
风风火火
堂堂正正
偷偷摸摸
轰轰烈烈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迷迷糊糊
心心念念
挨挨挤挤
勤勤恳恳
踉踉跄跄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二
十一、AABC式:
芸芸众生
咄咄逼人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
姗姗来迟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振振有辞
窃窃私语
息息相关
喋喋不休
循循善诱
郁郁寡欢
彬彬有礼
亭亭玉立
铮铮铁骨
飘飘欲仙
夸夸其谈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莘莘学子
跃跃欲试
井井有条
绰绰有余
楚楚可怜 二十二、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成语归类大全2
一、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二、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三、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四、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五、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六、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由此及彼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七、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 手无缚鸡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不可貌相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天时地利人和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 久旱逢干雨 解铃还须系铃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急来抱佛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化干戈为玉帛
八、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九、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十、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十一、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十二、“想”的成语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十三、“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十四、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十五、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十六、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十七、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十八、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十九、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二十、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 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二
十一、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二
十二、反义成语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寂然无声——鸦雀无声 二
十三、近义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熙熙攘攘——熙来攘往;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东倒西歪——东扶西倒;不名一钱——一贫如洗 二
十四、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 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 逼上梁山;林冲棒打洪教头;劫取生辰纲;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三碗不过景阳岗 二十五、三字俗语类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二
十六、给动物安家
猪圈 鸟巢 蛇洞 龙潭 虎穴 兔窝 牛棚 鸡笼 马厩 蚁巢 狗窝 二
十七、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二十八、描写友情的成语: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二十九、描写花的成语: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三
十、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三
十一、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三
十二、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三
十三、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人山人海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三
十四、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丰富多彩 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星罗棋布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三
十五、含有“云”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风卷残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三
十六、含有“雨”字的成语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 未雨绸缪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三
十七、含有“水”字的成语
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水乳交融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三
十八、描写说的成语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闲言碎语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自圆其说 振振有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三
十九、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弱不禁风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头垢面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其貌不扬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四
十、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四
十一、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四
十二、描写骄傲的成语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四
十三、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四
十四、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四
十五、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四
十六、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四
十七、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四
十八、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亚洲
中国台湾--区花梅花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紫荆花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花莲花
朝鲜--国花朝鲜杜鹃(金达莱)
韩国--国花木槿
日本--国花樱花、菊花
老挝--国花鸡蛋花
缅甸--国花龙船花
泰国--国花素馨、睡莲
马来西亚--国花扶桑
印度尼西亚--国花毛茉莉
新加坡--国花万带兰
菲律宾--国花毛茉莉
印度--国花荷花、菩提树
尼泊尔--国花杜鹃花
不丹--国花蓝花绿绒蒿
孟加拉--国花睡莲
斯里兰卡--国花睡莲
阿富汗--国花郁金香
巴基斯坦--国花素馨
伊朗--国花大马士革月季
伊拉克--国花月季(红)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花孔雀、百日草
也门--国花咖啡
叙利亚--国花月季
黎巴嫩--国花雪松
以色列国--国花银莲花、油橄榄
土耳其--国花郁金香
欧洲
挪威--国花欧石楠
瑞典--国花欧洲白蜡
芬兰--国花铃兰
丹麦--国花冬青
冰岛--国花三色堇
俄罗斯--国花向日葵
波兰--国花三色堇
捷克--椴树
斯洛伐克--国花石竹、玫瑰
德国--国花矢车菊
塞尔维亚--国花桃花
克罗地亚--国花天竺葵
马其顿--国花矢车菊
匈牙利--国花郁金香
罗马尼亚--国花狗蔷薇
保加利亚--国花玫瑰、突厥蔷薇
英国--国花玫瑰
爱尔兰--国花白车轴草
法国--国花鸢尾
荷兰--国花郁金香
比利时--国花虞美人、杜鹃花
卢森堡--国花月季
摩纳哥--国花石竹
西班牙--国花香石竹
葡萄牙--国花雁来红、薰衣草
瑞士--国花火绒草
奥地利--国花火绒草
意大利--国花雏菊、月季
圣马利诺--国花仙客来
马耳他--国花矢车菊
希腊--国花油橄榄、老鼠
北美洲
加拿大--国花糖槭
美国--国花玫瑰
墨西哥--国花大丽花、仙人掌
危地马拉--国花爪哇木棉
萨尔瓦多--国花丝兰
洪都拉斯--国花香石竹
尼加拉瓜--国花百合(姜黄色)
哥斯达黎加--国花卡特兰
古巴--国花姜花、百合 牙买加--国花愈疮木
海地--国花刺葵
多米尼加共和国--国花桃花心木
南美洲
哥伦比亚--国花卡特兰、咖啡
厄瓜多尔--国花白兰花
秘鲁--国花金鸡纳树、向日葵
玻利维亚--国花向日葵
巴西--国花卡特兰、毛蟹爪莲
智利--国花野百合 阿根延--国花刺桐
乌拉圭--国花商陆、山楂
大洋洲
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桉树
新西兰--国花桫椤、四翅槐
斐济--国花扶桑
非洲
埃及--国花睡莲
利比亚--国花石榴
突尼斯--国花素馨
阿尔及利亚--国花夹竹桃、鸢尾
摩洛哥--国花月季、香石竹
塞内加尔--国花猴面包树
利比里亚--国花胡椒
加纳--国花海枣
苏丹--国花扶桑
坦桑尼亚--国花丁香、月季
加蓬--国花火焰树
赞比亚--国花叶子花
马达加斯加--国花凤凰木、旅人蕉
塞舌尔--国花凤尾兰
津巴布韦--国花嘉兰
2.同义词辨析词典编纂的理论与创新 篇二
关键词新华同义词词典 同义词辨析语料库
张志毅、张庆云两位先生的《新华同义词词典》(中型本)(下称《中型本》)于2005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型本》是在《简明同义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下称《简明》)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作者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编写《简明》,1959年完成初稿,1981年出版。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简明》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中型本》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一、继承有四方面
一是在结构上,先总说同义词群的相同点,再分说各词的差异点,并标词类。二是在辨析一组同义词的概念意义异同的同时,始终注意辨析附加意义的差别。三是以词义(即义位)为主并兼顾以词为辨析单位。四是例句对应差异点,且多出自名作。
二、发展有三方面
1遵照吕叔湘先生的三点意见修订
其一,吕叔湘先生在给作者的信中说,《简明》“无乃太简乎”。这次增订,在篇幅上,词条、辨析、例句增加了两倍多。以词条修订为例,《简明》收现代汉语常用词1500个,编成近600组同义词,《中型本》收词3600多个,编成1300多组同义词,符合中型本同义词典的同义词组配数量。如《简明》的A字头下共收:
爱戴/敬爱、爱好/嗜好、爱护/爱惜/珍惜、安顿/安放/安排/安置、安静/宁静/平静/清静、安全/平安、安葬/埋葬、按照/依照/遵照、翱翔/飞翔、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傲慢/高傲/骄傲
等12组同义词,《中型本》增订至24组,其中保留了原先的9组,删去“安静/宁静/平静/清静”组,把原“傲慢/高傲/骄傲”组扩充成“傲慢/高傲/高慢/骄傲/骄矜/骄慢”,另增加
腌躜/肮脏/污秽、哀求/恳求/乞求/央求、矮子/矬子/侏儒、爱慕/倾慕/羡慕/仰慕、安全/平安、安闲/安逸、按/照、按期/按时、暗藏/私藏/窝藏/隐藏、暗害/暗杀/暗算、拗口/绕嘴、奥秘/秘密、奥妙/玄妙、懊悔/忏悔/后悔/悔恨
共14组。也就是说,《中型本》中的24组同义词群是由删1、改1、留9、增14而成的。《中型本》的例句也比《简明》增加了三千多个。全书的增订幅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吕叔湘先生在《简明》的序中说,原书“有些地方过于求简,说得不够透彻……在需要的地方多加一两句说明”。这正是《简明》本的局限,《中型本》在这方面下了不小的工夫。而这“一两句说明”往往是作者从几十甚至数百个组别语料中提取出来的。例说如下:
核心义的补充。如“谦虚/谦逊”组中的“谦逊”条,《中型本》增加了“程度比‘谦虚’重”一句,这是在核心义中增补了语义轻重这一语义特征。
附属意义的补充。如“舒畅/舒服/舒适/舒坦”组中的“舒服”和“舒适”条,《中型本》分别增加了“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和“多用于书面语”,这是对附属意义中的语体义的补充。
义域的完善。如“品德/品格/品性/品质”组中的“品性”条,《简明》释为“兼指品质和性格。还常跟‘恶劣、坏,等词搭配’”。《中型本》把“恶劣、坏”换成“没(有)、美好、好、端正、宽厚、善良、方正、诚实、直率、邪恶、卑劣、孤傲、清高”。这是对义域中的搭配伙伴词的调整和充实。
语法意义的增加。如“缘故/原因”组中的“原因”条,《中型本》在原有释义后增加了“除了可以说成‘是(因为或由于)……~,之外,还可以做‘寻找、查出、分析、发现、造成’等词的宾语,还可以带数量词,而‘缘故’一般不这么用”。
语用意义的增加。如“渺小/藐小”组中的“藐小”条释义:“多用于人,特别是个人。跟‘伟大’相反,多带贬义色彩。近来在这个用场中,也渐被‘渺小’取代。在十几亿巨型语料库中,‘渺小,和‘藐小’使用次数比为1915比37。”这是对语用意义中的使用频率的判定,由此得出该词常用或不常用。
其三,吕老建议一些词条再“增添一两个例句”。《中型本》多数义项增加到三个例句,少数为两个或四个例句。如“偶尔/偶然”组中,《中型本》分别把“偶尔”和“偶然”条中的原例②删除,并增加了②、③两个例句。
2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指导增、删、改
其一,收词。收词涉及同义词的判断标准问题。上个世纪50年代,学界提出了“替换法”,此法为朴素的词位主义,对同义词的判断自有其积极意义,但它的换用是有条件的,用于替换的该词的小语境中,其所在的语言单位的基本意义必须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义词存在的范围和存在的基础问题,即“同义词只存在于一种语言的同一个共时断面上”,只“存在于一种语言的同一个词汇系统中”。同义词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词的基义(是义位的基本语义值,相对于“陪义”)至少得大部分相同”;“同义词存在的逻辑基础是,词所反映的概念的内涵至少得大部分重合,语法意义大同小异。”并指出,陪义“对同义词存在的基础是有影响的”。
同义词存在的范围和存在的基础得到确定,这直接决定着收词的范围和标准。本词典以下几类词不收:一是具有古今(如“闻”与“听”)、普方(普通话和方言,如“医生”与“郎中”)、汉外(如“手杖”与“司提克”)关系的对应词;二是表示上下义关系的词(如“笔”与“毛笔”)和类义关系的词(如“钢笔”与“铅笔”);三是词义褒贬截然对立的,因而词义显然不同的词(如“团结”与“勾结”);四是词汇意义有连带关系,但因词性不同致使词义、用法都有明显区别的词(如动词“充满”与形容词“充足”);五是具有异形关系的词(如“繁琐”与“烦琐”)。
其二,同义词组配。遵循同义词群理论,加入同义词群的成员的条件必须是词位,而不能是词位的词形变体(如“抹杀”与“抹煞”)、构词变体(如“手指”与“手指头”)和语法变体(如“清楚”与“清清楚楚”)。《中型本》中一个同义词群中词的数量大多为2~3个,4~6个的次之,少数达到10个以上,如“长逝、辞世、故去、故世、过世、弃世、去世、逝世、死、死亡、亡故、下世、谢世”组,共13个。同义词群的确立,解决了同义词组配问题,也为同义词的辨析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底层同义语义场。
在同义是否必须同类的问题上,有些学者不允许有例外。事实上,同义必同类,这是绝大多数,而同义可以不同类,这属于少数例外。在这一点上,作者认为,确定是否是同义词的主要依据应该是语义特征,而不是语法特征。因此,在《中型本》中,对于有些词,虽然词性不同,但是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对其意义和用法不易分辨
清楚,也选收了几组。如“永久(形)/永远(副)”、“所有(形)/一切(代)”等。无疑,这样会增加词典的实用性。
其三,辨析单位:给出两种单位,三种做法。即以义位为单位,以词位为单位,或主要以义位为单位辨析,必要时兼顾词的完整性。以“肥”和“胖”为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肥”有9个义项:①含脂肪多。②肥沃。③使肥沃。④肥料。⑤收入多;油水多。⑥指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⑦利益;好处。⑧肥大。⑨姓。“胖”只有一个义项:脂肪多;肉多。
以词位为单位辨析为:
[辨析]“肥”和“胖”同义,都可以指含脂肪多。“肥”还能指肥沃;使肥沃;肥料;收入多、油水多;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利益、好处;肥大;姓。而“胖”不能。
以义位为单位的辨析方法可表解为:
以词位为单位进行辨析,就是把辨析的基础扩大到整个词,优点是能给读者一个词的完整印象,缺点是在共同义位范围内的细微差别,往往被忽略。以义位为单位进行辨析,就是把比较的基础缩小到一个词之内的一个义位,优点是简明扼要,并能揭示出各个同义词在共同义位范围之内的细微差别,缺点是难以给读者以词的完整印象。在“肥”和“胖”的辨析中,《中型本》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即以义位为单位。先是提取“含脂肪多,跟‘瘦’相反”这样一个基义作为两个义位的共性语义特征,再分别提取两至三个区别特征,这些区别特征揭示了“肥”和“胖”在共同义位范围内的细微差别。这体现了同义词辨析的一个重要原则:不必涉及共同点之外的义位。另外,本词典的辨析范围只限于共同义项,对于多义词中跟该组同义词有某种连带关系的义项,在正文之后用⑧引出,全书约三百多处。
其四,辨析方法。本词典运用了多种辨析方法,诸如以核心词为基点的辨析法、语感辨析法、归纳法、结构分析法、义素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短长,有的能独立使用,有的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比如作比较的两个或几个同义词寻不出核心词,这样的一组词就不能用以核心词为基点的辨析方法。再如语感辨析法,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很重要,但一般来说只能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因为语感毕竟属于感性认识,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体性。《中型本》重点运用了归纳法和义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次之。试举义素分析法例子如下:
通过上表中的义素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观赏”、“欣赏”二词各义素之间的关系,并能较准确地得出二者的辨析性(或称分析性)释义:
观赏观看欣赏,只指通过视觉来欣赏。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
欣赏除了指视觉享受之外,还可以指听觉的、味觉的、嗅觉的或精神的享受。对象不限于看得见的东西,还可以是音乐、美味、香气、美好的思想感情等。
(《中型本》)
在辨析的过程中,辨析方法起着指导辨析的作用,是怎么辨的问题,它是潜性的,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辨析的结果,是辨得怎么样的问题,是显性的。辨析的结果即同义词之间的差别项目,《中型本》在实际的辨析中区分出了3类意义,4个层次,27个细目。
3用巨型的语料库来支持和检验
语言是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状态中的,词义的演变来自多方面的原因:物质客体的变化,表现为从无到有,或从旧到新;主体世界(人)的思维认识、思想观念、心理感情等对词义演变的推动;语言本身在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动因。这些动因使得词典对语言的描写总是滞后于语言的,故词典需要适时修订,修订时要参考不同时期的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中型本》在编、修过程中得到了十几亿字的多语体语料库的支持。语料库对同义词的研究“能提供足量的组别语料,借以印证、充实、修订,甚至于颠覆以往的结论。”语料库的作用可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在多语体的巨型语料库面前,《简明》的释义往往要重新审视。包括词的语义意义中核心义的多种差别,附属义的多种差别,以及语法意义、语用意义的多种差别的界定,尤其是义位的义域会被更准确地划定,包括对义位范围的大小、搭配伙伴词的多少、使用范围的大小等的界定,更需要语料库的支持。
首先,有助于义位范围大小的确定。以《中型本》“饱满”和“丰满”为例。“饱满”:“多侧重于内里充实。使用范围广……”“丰满”:“多侧重于形容外观。使用范围较窄……”《简明》中没有这样的说明。
其次,有助于搭配伙伴词多少的确定。以《中型本》“光辉,,和“辉煌”为例。“光辉”:“……还常形容人,如典范、典型、榜样、形象、天才、名字、人格、思想、精神、一生以及著作、论断、贡献、预言、指示、道路、历程、顶点等。”而“辉煌”一般不这么用。“辉煌”:“除了常形容人的才华、壮举、变革、计划、设想等抽象事物以外,还常形容两类具体的东西:a)火焰、光焰、灯火、礼花、太阳、霞光等。,h)景物、场景、夜景、广场、城市、宫殿、大厦、建筑等。而‘光辉’一般不这么用。”《简明》中没有这么明确具体的说明。
再次,有助于使用范围大小的确定。以《中型本》“表现”和“体现”为例。“表现”:“……使用范围很广,尤其在‘表人名词+表现+精神’这个框架中更显示出这个词义的主动性。”“体现”:“……使用范围较窄,主语常是表事物的词语,偶尔是表人的词语。”《简明》中没有使用范围的说明。
其二,在巨型语料库面前,传统辞书也要受到审判。《中型本》对“斑白”和“花白”的辨析图解如下:
同义词辨析词典,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义位的共同点以及在共同义位范围内彼此的细微差别。作为通用型的现代语文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辨析不是它的首要任务,但是,这类辞书在编纂和修订时应该适当吸收相关的辨析词典的成果,这会大大提升释义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其三,在巨型的语料库支持下,例句的选择空间更大、更准确。
《中型本》中的例句与辨析内容联系紧密,释义中不少辨析项后面都标有某一例句与该语义特征相对应的序号,使例句对应各个差异点。如“呈现”、“浮现”组中的“浮现”条:“影影绰绰的,多是想象的(例①),有时是直接看到的(例②)”。相应地,例①:许许多多往日的印象,在这不安的一夜中都活灵活现地~眼前。(姚雪垠《李白成》)例②:黄色的年轻的脸上~出衷心快乐的微笑。(巴金《年轻战士赵杰仁同志》)例句不但和语义特征紧密相连,还给了出处,均出自“五四”以来的名家著作,而非随手摘引的一般报刊中的例子,这样会让读者觉得更可信赖。
由于有足够多的语料作支撑,比之于《简明》,《中型本》例句在思想性、典范性、稳定性、示差性、简明性、语体多样性等方面均大有提高。
3.近、反义词 篇三
俨然—好像
积攒—积累
争执—争辩
蕴藏--储藏、贮藏
嘟囔—咕哝
大概—大约、可能、或许、也许
逾越—超越 一刹那—一瞬间、顷刻间、霎时间
朦胧—模糊、隐约、恍惚 安然无恙—完好无损
秘诀—奥秘
毕生—终生
绮丽—秀丽 家喻户晓—举世闻名、远近驰名、享誉世界
惋惜—可惜
屹立—矗立、耸立、挺立
恳求—企求、乞求、祈求、央求、请求 轻蔑—蔑视
枯萎--凋谢
吩咐—嘱咐、叮咛、叮嘱、关照 嗔怪—责怪
温馨—温暖
愉悦—喜悦
企盼—盼望、期盼 荒芜—荒凉
诚挚—真诚
给予—奉献
兴高采烈—欣喜若狂 夸耀—炫耀
讥讽—嘲笑、讽刺
索性—干脆
惊讶—诧异、惊奇 羡慕—仰慕
原谅—谅解
揣摩—琢磨、研究
启示—启发、启迪 希罕—希奇
固执—倔强、执著
谨慎—小心、拘谨
耽误—耽搁 掩饰—掩盖、隐瞒
依旧—依然、仍旧、仍然
钦佩—佩服
教诲—教育、教导
嘈杂--喧闹
焦虑—焦急、焦躁
欣慰—慰藉 沮丧—萎靡、颓丧
怠慢—冷淡、亵慢
穿梭—来往
热忱—热情 估计—预计、估量
抵御—抵制、抵抗
威胁—胁迫
偶尔—偶然
鸟瞰—俯视
擎—举
朴素—简朴
糟蹋—破坏
斟酌—考虑
推辞—推托
疲惫—疲倦
精湛—精深
器重—看重
馈赠—赠送
提防—防备
歧视—轻视
打搅—打扰的确—确实
蕴含—包含 思索—思考、思忖
畏惧—害怕
诚恳—恳切
眷恋—留恋、依恋
深邃—深刻
勉励—鼓励、鼓舞、激励
究竟—到底
询问—咨询 奇异—奇特
藐视—歧视
反义词
稀疏—茂密、稠密
硬邦邦—软绵绵
肥沃--贫瘠
空旷—拥挤
簇拥—分散
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木讷—活泼
干涸—潮湿 隐藏、掩饰—暴露
轻蔑—尊重
粗糙—精致、细腻、光滑
僻静—繁华
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给予—索取
纤细—粗壮
垂头丧气—趾高气扬
输--赢
崭新—陈旧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敏锐--迟钝
萎靡--旺盛、振作
朦胧—清晰、清楚
吝啬—慷慨
迟疑—果断、坚决
谨慎—莽撞
清脆、嘹亮—嘶哑
忙碌—悠闲
宽阔、宽敞—狭窄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平衡—倾斜
苦涩—甘甜
怠慢—殷勤
黯淡—明亮
增添—减少
昼--夜
清澈—浑浊
偶尔—经常
矫健—蹒跚
拘束、拘谨—自然、大方
疏忽—重视
侮辱—尊重
熟悉—陌生
往昔—如今
潦草—端正
轻盈—笨拙
糟蹋—爱护
肮脏—干净
贫寒—富有
推辞—接受
便宜—昂贵
秘密—公开
闭塞—开放
拮据—宽裕
勇敢—胆怯
歧视—重视
谦虚—骄傲
彼--此
狡猾—朴实
高亢—低沉
短暂—漫长
炽热—寒冷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坎坷--平坦
懒散—勤勉
静谧—喧闹、嘈杂
凹--凸
详细—简略 坚强—软弱
赞扬—指责、批评
喜欢—讨厌
倔强—温顺 容光焕发—萎靡不振
愚蠢—聪慧
欣喜若狂—愁眉苦脸
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笔直—崎岖、迤俪
懵懵懂懂—清清楚楚
多音字:
骄阳似火—似的和煦—暖和、和面、应和
积攒—人头攒动 模型—模样
屏障--屏住呼吸
一刹那--刹车
符号—号叫 停泊—湖泊
恐吓—吓唬
干涸—树干
各奔东西—奔跑 漂白—漂亮、漂浮
传授—传记
兴高采烈—兴奋
纤细—纤夫
压轴戏—数轴
调换—调节
结实—结束
一骨碌—骨骼
血迹斑斑—流血
摇晃—明晃晃
称赞—匀称 参与—参差、人参
哽咽—咽喉、狼吞虎咽
拾级而下—收拾 勉强—倔强、强壮
着落—着急、高着
情不自禁—禁止
一叶扁舟—扁担
缝隙—缝补
和睦相处—到处
应接不暇—应该
撒娇--撒种子
提供—提防
创举—创伤 挑衅—挑选
折服—折腾、折了腿
龟裂—乌龟
投降—降低 恰当—当时
置之度外—揣度
便宜—方便
分别—分外 闭塞—边塞、塞住
间隔—时间
蔓延—枝蔓
宁愿—安宁 省吃俭用—省悟的确—目的记载—载重
更新—更加 悄无声息—静悄悄
云雾迷蒙—蒙骗
要挟—重要 恶劣—恶心、可恶
张冠李戴—冠军
懒散—散步
执著—著名
袖手旁观—道观
吆喝—喝水
灾难—困难 回答—答应
包扎—挣扎、扎实
尽管—尽力
丧失—丧礼 埋怨—埋伏
挨打—挨个儿
处罚—到处
数九隆冬—数学 正月—正确
涨潮—涨红了脸
4.洁白近反义词 篇四
【洁白解释】:没有被其他颜色染污的白色:~的床单 ◇~的心灵。
近义词:雪白 洁净
反义词:霉黑 污黑 乌黑
相似词:洁白无暇 整洁 皎洁 纯洁 简洁 高洁 清洁 洁净
5.顺序近反义词 篇五
次序:次序 cìxù(1) [order]∶排列的先后以奇怪的次序发布(2) [arrangement;sequence]∶安排事物的式样、方式或方法对文章次序的`乱七八糟感到吃惊(3) [result]∶结果;眉目应酬少有次序。——《醒世姻缘传》
顺次:顺次 shùncì[in order;in proper sequence] 按照顺序顺次入内顺次出场
按序:
按次:
依次:依次 yīcì[in proper order;successively] 按照次序他们依次入座
循序:循序 xúnxù[in proper order or sequence] 顺着次序;依序遵行
6.近反义词词典 篇六
关键词:“形反义近”词对 转喻 突显原则 焦点理论 ECM模型
一、引言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因此,反义词对是以词义的相反或相对的关系为联系依据形成的词义集合(黄伯荣、廖序东,2011)。我们所研究的“形反义近”词对正是反义词对的一类特殊现象。从概念层和词汇化角度上看,“形反义近”词对即“形式上互为反义词对,但在意义上为同义词对”的语言现象。由于词义本身存在多义性等复杂的情形,反义词对中词与词之间并不构成完全整齐的对应,而是呈现词与词之间、词与义项之间、义项与义项之间等反义对应的复杂情形。因此,为了更详细、精确地解释此类语言现象,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以此类反义词的单项义素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形反义近”词对在英汉语中存在普遍,用法灵活。与普通的反义词对不同的是,它们并不以对举的形式出现在相对的语境中,而是可以独立承担、揭示事件或现象的共同结果的词对,更多地体现出语义的相似性。
二、相关研究
(一)英汉“形反义近”词汇研究概述
据国外有关文献显示,以往国外语言学家对英语中反义词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对反义现象的分类、反义义素的收集和整理上(H. J. Schmid,2001)。他们更多地是以在反义词对的研究中所发现的结论作为依据,在特定的反义语义场内继续研究反义词对的形成方式、演化过程以及各种特征,并进行分析与归类,以此来完成研究目的。针对国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我们通过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关键词“反义词”和“认知”,发现国内语言学界对反义词对现象的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反义词对的义素不对称现象(沈家煊,1997)和语言功能上(张维友,2010)。综观国内外文献,这一现象尽管都有所涉猎,但都作为研究近义词的一小分类,只是粗略地进行了一下概述,并未深入研究。本文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用转喻模式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理论和方法
1.焦点理论与突显原则
焦点-背景(Figure-Ground)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主要体现在人们通过分析事件的部分来了解整体的一个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选择事件中某个显著的,易于理解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为焦点在某个特定的语境(即背景)下来理解整体范畴。这种以某个突显的特征来认识或指称整个事件的认知过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Leonard Talmy,1972)。毫无疑问,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甚至是婴儿,人们总是先经过感知和体验部分,再结合认知加工形成整体概念和意义,最终用语言或声音表达实际信息。
2.事件域模型(ECM)
ECM(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是一种兼顾线性和层级性的分析方法,不仅符合人们的正常认知规律,而且对于静态和动态场景均适用,可解释概念结构和句法构造的成因,以及语义和交际层面中的诸多现象。(王寅,2007)
图1:ECM的基本构成要素
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是以“事件域”为单位来体验和认识世界,并将其作为知识块储存于大脑之中(王寅,2007)。语言的表达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逐步的概括和整理而总结出的一套抽象概念。上图中整个虚线框内发生的一切都在一个事件域中,考虑到所有事件之间总存在着联系,并不能完全将它们分离开来,因此采用虚线框来表示一个事件域。ECM分析法的主要特征是层次性分析,由行为(Action)和事体1(Being)两个核心要素组成一个事件。行为和事件都可以逐层分析,分解成若干个子行为和子事体,并且可以分成更多的元层级2,体现出一定的层级性;相同层级的行为和事体之间又密切联系,体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李勇忠,2005)
3.认知转喻模式
当代语言学家普遍认同转喻认知模式是以显著代替不显著的语义理解过程。因此,转喻在产出时的立场是说话主体在特定的语境中所选择的,根据自身的知识、条件和出发点等因素对所要表达的语义在同一个事件范畴内进行换位思考,实现视角的转换。鉴于上述理论,在分析事件域模型时,需要依靠语外信息手段并运用事件中的部分信息或借用相关要素来表示整个事件,这也是一种以部分代表整体的转喻在起作用。
三、基于语料库的“形反义近”词对语义分析
前人对反义词对的研究往往甚于近义词对,而把近义词对归到词义辨析的范畴中去研究。本文根据近义词对的前期研究,采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对近义词对进行语义细分,从词对的形式上对词义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这类词对的语义演变过程的规律和特征。
(一)英语“形反义近”词对语义分析
英语中这类词对通常单个词出现在句子、短语中,或直接以单词形式使用在语言中。根据它们对语境的依附情况,可以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语境内反义,即需要依附语境存在的词对,一旦离开语境,它们的词义就截然相反;另一类则是语境外反义,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可以交互使用的词对。
我们先对语境内反义词对进行分析。如:
(1)a.Team1 best Team2.
best=【+win】【+trump】
b.Team1 worst Team2.
worst=【+defeat】【+pip】
(2)a.The town has came very down at heel.
came=【+become】【+turn】
b.The town has went very down at heel.
went=【+get】【+grow】
从语义成分分析结果看,在例(1)中, “best”的动词义是“get the better of”,可作 “to be the best”解;而“worst”的动词义是“defeat completely”,可作“make one the worst”解。同理,在例(2)中,“came”是“arrive or reach a state ”,后常常连接不好的、消极的状态,而“went”是“enter or assume a certain state or condition”,通常也和负面情况一起使用。由此可见,在一个糟糕、不容乐观的特定语境中,“came”和 “went”都可以用来表示“turn into a negative situation”。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两例词对形式互为反义,但在语义表达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对语境外反义词对进行分析。如:
(3)a.Valuable=【+precious】【+important】
b.Invaluable=【+worthy】【+priceless】
(4)a.Loose=【+free】【+release】
b.Unloose=【+liberate】【+rid】
这里所列举的两组例子中,有两个词的词根是相同的,“形反”是因为其中一词发生派生变化,增添了看似代表否定含义的前缀“in-”和“un-”,使得两个词在形态上表现出相反的情况。在对它们进行成分分析后,尽管它们意思相近,但带有前缀“in-”和“un-”的单词更多具有动词性的义素。如“invaluable”可作“make something valuable”解,而“valuable”就只能单纯地用来形容“something is precious and important”;同理,“loose”可作“make something loose”解,而“unloose”则作“grand freedom from”解。带有前缀“in-”和“un-”的单词强调动作的产生,焦点为动作施体,后者强调的则是事体的状态和性质,焦点为受体。
我们根据收集到的语料分析,英语中“形反义近”词对主要以依附语境的前提而存在。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就针对第一类词对展开分析。
(二)汉语“形反义近”词对语义分析
与分析英语“形反义近”词对的步骤相同,我们对汉语中这类词对也进行语境外反义和语境内反义的分类。考虑到汉语中此类现象的种类繁多,形成的方式也比英语复杂,为更加清晰地分析词对的类型,我们根据词对的形成方式,对语料进行再分类,总结出汉语“形反义近”词对形成的方式有词类转化、语体转化、词形转化、情感替代四类。其中,词类转化和语体转化是属于语境内反义,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体现出近义关系;词形转化和情感转化则是属于语境外反义,可以单独使用,表达相近的语义。
下面,先对语境内的汉语形反义近词对进行分析。
1.词类转化,以活用为主
(5)a.大胜=[+完全][+胜利]
b.大败=[+彻底][+打败]
例(5)与例(1)的情况相似,都是基于焦点——背景理论,采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形式,对所要强调的焦点进行突显,动作的指向不同,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语体转化,以口语化为主
(6)a.烟头儿 头儿=[+香烟][+烟蒂的最前端]
b.烟屁股 屁股=[+香烟][+香烟的最末端]
这组词指称的都是物质世界中的同一项事物,即香烟的一部分,但是突显的部位是不一样的。例(6)a选择的焦点是从烟蒂出发的,例(6)b选择的焦点则是从整支香烟出发的,因此,尽管指代事物都一样,但出发点不同,视角就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这种转化方法常见于口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体现出个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意义的表达。
接着,我们对语境外的汉语形反义近词对进行分析。
3.词形转化,以添加否定词为主
(7)a.我去。
b.我非去。
例(7)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结果,即说话者确定自己会去,但表达的肯定程度有差别。b比a更为肯定,而这种肯定成分受益于“非”字。若我们把b还原成一个整句,就会发现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我非去不可”。由此可见,汉语中所谓的添加一个否定意义词,实际上是采用双重否定表肯定并以此加强语气,只是出于表达的需要,把“不可”省略了。这与例(3)、例(4)中的前缀 “in”和“un-”不同,例(7)中添加“非”是用来加强语气的,而例(3)和(4)添加“in-”和“un-”是出于动词化的。
4.情感转化,以褒贬义的使用为主
(8)a.好人上天堂 上=[+荣登][+幸福]
b.恶人下地狱 下=[+跌落][+苦难]
“上”和“下”无疑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在表达“去到”这个方位动作时,虽然动作相同但带有的情感是相反的。这里是从“情感反义”转换到了方向反义,实则也是说话人为了突显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使用的。
综上转化的分类,我们收集了充分语料并进行了统计,发现汉语中“形反义近”词对以情感转化为主。因此,我们在下文就以分析情感转化类的词对为主。
(三)小结
在上文所述的例子中,我们先对词义进行成分分析,再对所得到的义素进行筛选,选择相近的成分作为焦点使用到语境中,由此来完成语义的表达。可以说,正是因为义素中有相近的成分,这些词对才能达到在形式上相反但实际意义相似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英汉语都有不同的词类的“形反义近”词对,如名词(“inhabitant”和“habitant”,“烟头儿”和“烟屁股”),动词(“loose”和”unloose”,“大胜”和“大败”)和形容词(如“valuable”和 “invaluable”,“热闹”和“好不热闹”)等词类;同时,也都存在着词性活用的情况(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等)。但英语中这种特殊现象对语境的依附性比较强,如表动作的前缀“in-”位置受限,只能固定在词首(这里的“in-”不表示否定,而表示动作);但汉语的添加词出现的位置不受限制,可出现在词首,如“非去不可”,也可出现在词中,如“差不点”(这里的“非”和“不”仍表示否定意义,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加强语气作用)。此外,汉语中“形反义近”词对还可以用来表达相反的感情色彩,如“上”做动词时,表达的是肯定、赞许的积极情感,而“下”则体现了说话者的否定,鄙夷等消极的情感。
四、英汉“形反义近”词对的转喻机制
转喻是发生在一个范畴内的一种认知机制,以部分代表整体,或整体来代表部分,也可以部分代表部分,这与事件域模型中的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层与整个事件的关系有着相同的特点。两者都是针对一个事件的认知解读,运作的机制也是相同的过程,因此能够联系起来,帮助说话者完成在某个事件域中突显焦点的目的。而焦点的选择也是通过对该事件细分至元层级后进行成分分析后所得到的,即说话者表达的信息核心。因此,转喻是一种能把一个复杂的事件细分至元层级,并通过成分分析迅速寻找到焦点,并准确完成信息传达的一种认知模式。
(一)英语“形反义近”词对的转喻过程
上文提及英语“形反义近”词对主要以语境反义词对的形式存在,为使研究更具有意义,下文选择对语境反义进行转喻认知解读。如上文中的第一组。
(1)a.Team1 bests Team2→A(行为)=bests B(事体)= Team1
b.Team1 worsts Team2→ A(行为)=worsts B(事体)=Team2
通过对例(1)中事件的元层级化,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属于不同的事件,但表达的却是同一个事实。因为两者的事体选取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转喻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例(1)a中行为是“bests”,作为事件的行为(Action),决定了事体(Being)的选择,它是为突显 “Team1”这个焦点是为胜利者而服务的,因此,这个事件中,“Team1”是突显的对象,“Team2”是起衬托作用的背景。因此,我们在认知这个事件时,通过行为“bests”这个事件的一部分来理解“Team1 is better than Team2”这整个事件,完成了说话者为突显“Team1”的转喻过程。再来看例(1)b则是以“worsts”这个事件域中的行为,决定该事件中的事体“Team2”。因此,在这个事件域中“Team2”为焦点,而“Team1”则为背景。因此,“worsts”这个行为作为事件的一部分,驱动了整个事件“Team2 is worse than Team1”的转喻认知过程。
(二)汉语“形反义近”词对的转喻过程
英语的“形反义近”词对的存在对语境的依附性强,因此对它的认知解读是从事件域的元层级中选择作为焦点的行为开始转喻的过程。而在汉语中,“形反义近”词对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说话者的情感因素影响,是有事体来驱动整个转喻认知的过程,因此,对于汉语“形反义近”词对的分析,我们从事件域中的元层级的事体选择开始。例如:
(8)a.好人上 天堂。→B(事体)= 好人 A(行为)=上
b.恶人下 地狱。→B(事体)= 恶人 A(行为)=下
因为例(8)中,事件a和b是针对不同的人群所言,因此是两个不同的事件域,但它们表述的却是同一个事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两个事件域的元层级是不一样的,而针对的却仍是同一个范畴内的结果。因为这两个事件的认知受到事体情感的影响,所以我们先进行的便是对事体的选择。例(8)a中事情表达的是褒扬情感,说话者要突显的是事体“好人”,同时也决定了事件域中“上”这个行为。“好人”作为事件域中的焦点,天堂是衬托它的背景,通过“好人”这个事件域中的一部分,我们就能感知到说话者要表达的整句话的意思,也就成功地完成了对这句话的转喻认知解读。同理,说话者在表达例(8)b中的事件时,突显的是“恶人”这个对象,因此它成了事件域中的事体,那么“下”便是说话者用来损贬事体的行为词。在这个事件中,“恶人”是突显的焦点,“地狱”是背景,我们用转喻进行认知时,通过突显的焦点“恶人”这个事件的事体自然地联想到了整句话要表达的意思,由此完成了转喻的过程。
(三)小结
我们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形反义近”词对的转喻认知的分析,发现英语中这类词对的转喻对语境的要求比较高,而汉语中这类词语受说话者的情感影响比较大。在转喻的过程中,尽管两种语言都可用ECM模型进行事件剖析,也都能通过焦点原则进行分析,但两者的分析步骤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英语中,要完成转喻的认知,只有联系语境,从行为出发,寻找事体,才能准确地认知特定的事件。在汉语中,则是先从事体着手,感知说话者对事体的情感褒贬,再联系其行为,从而完成整句话的认知。
总的来说,英汉语言中“形反义近”词对的转喻认知既有相同点,也存在着差异。两者的共同点是对事件的元层级化,即在转喻认知的准备阶段,均可以进行事件剖析;两者差别是对事件的分析顺序,即转喻认知的进行阶段,英语由动作驱动事件的发生,汉语由事体引导事件的进行。
五、结语
本文采用焦点理论,从突显观角度,通过建立ECM模型,对“形反义近”词对进行转喻认知,考察了英汉语言中这类词对在认知解读过程中的异同。通过重点研究“形反义近”词对在英汉语中转喻的认知过程,结合词对的成分分析结果,分析探究了英汉语中这类特殊词对的现象。我们发现英汉语中“形反义近”词对均可通过转喻的认知方式得到准确地解读。这对日后对比研究英汉语言中的特殊词对在分析方法和理解过程上有着启示作用。
注释:
①事体即“事件的主体”。
②元层级是根据元语言概念提出的一种句子分层概念,在这里指对
象语句最基本的语义层。
参考文献:
[1]Brown,G.&Yule,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Leonard Talmy.Semantic Structures in English and
Atsugewi[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2.
[3]Richards,J.C.,J.Platt & H.Platt.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4]Ungerer,F.&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Wesche,M.& T.S.Paribakht.Assess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depth vs.Breadth[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6.
[6]West,M.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M].
London:Green Company,1953.
[7]程琪龙.转喻的认知机制和过程[A].外语教学,2001,(3):
1-4.
[8]张维友.英汉语同形词对比[A].英汉语与词汇对比研究[C].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3):150-169.
[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49-250.
[10]江晓红.认知语用研究:词汇转喻的理解[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9.
[11]李勇忠.语言结构的转喻认知理据[J].外国语,2005,(6):
40-46.
[12]沈家煊.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外语
教学与研究,1997,(3).
[1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38-241.
[14]张辉,卢卫中.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10-15.
【近反义词词典】推荐阅读:
近反义词的词语07-10
六年级近反义词专题08-21
三年级词语近反义词10-01
二年级上册近反义词10-16
多音字近反义词复习08-01
三年级语文近反义词积累09-08
三年级下半年语文近反义词08-20
五年级上册近反义词第一单元07-02
六年级上册两字词语近反义词10-08
流行的近反义词是什么如何造句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