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微课教案

2024-07-25

开国大典微课教案(精选6篇)

1.开国大典微课教案 篇一

开国大典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

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书写生字及词语.◆练习读熟全文.第二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而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 ;为_________而________.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总结全文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作业

◆摘录最使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2.《开国大典》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板书:开国大典)

3、解题: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来加学以“典礼”的理解。)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建立新的国家的典礼。)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录像)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1)填空:

① 开国大典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整举行的。

②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③ 阅兵式进行了(两个半)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画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2、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会场

典礼

阅兵

群众游行

3、请根据“会场、典礼、阅兵、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给课文分为四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为什么用它们?

4、播放红灯,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四、课堂作业

3.开国大典教案 篇三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开国大典语文教案 篇四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5.《开国大典》优秀教案评选 篇五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资料回顾建国六十年大庆的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抓重点词、句研读课文。

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由于课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以读带悟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语句品读感悟,读中悟情。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

能力目标:

能做到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学会自读自悟,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情感目标: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找出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当时人物的情感。教学方法:

1、“读、思、议、导”结合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运用怎样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

什么?体会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

2、“读、写”结合法。读古思今,在课文的基础上写写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生回顾六十年大庆的场面,欣赏视频,引入课题。

(相机板书课题,并理解:开国、典)

2、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走进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做到如眼记得快,入脑想得快,想想课文没我们描述了大典的那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三、重点研读。

1、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忘的场面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勾画出让你难忘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自悟后进行汇报。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

(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师请生介绍为什么大家如此热爱毛泽东主席?师补充介绍,加深学生情感,便于诵读。http://baike.baidu.com/view/1689.htm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你觉得可能会传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分组讨论)

(3)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

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4)指导感情朗读。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介绍中国近代屈辱史,加深学生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体会。

(3)感情朗读。

语段四: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 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② 播放视频:2009年阅兵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爱国热情。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语段五: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师:红流为什么加引号?怎样理解光明?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四、总结。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典礼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声都是因为:(齐读课题)那么,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大典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拓展。

60年斗转星移,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2009的六十国庆大典正是这种巨变的浓缩展示,请你:

(1)收集6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2)读古思今,在课文的基础上写写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板书设计:典礼前

典礼时

开国大典隆重、盛大

阅兵式

群众游行

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因此,我“以读为主,读品结合”是本次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里,我一方面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视频,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另一方面是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开课伊始,在精读“典礼仪式”这一个场面时,首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进行勾画圈点。这次默读,使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由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课文情感,开展真正的“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此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为而后进行的具体学习,从整体上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我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我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把握好感情基调。如:在“典礼仪式”这个场面之中,作者连续使用了5个“一齐”来表现人们不约而同的动作,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文本中固有的信息资源,紧抠5个“一齐”引导学生对这个蕴涵着强烈情感的词语进行层层剥笋式地品读,学生在对这个词语的反复咀嚼品味中感受到:正因为会场上30万人拥有着对领袖、对祖国不约而同的热爱,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欢呼声。通过对这5个“一齐”的研读,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领略作者语言背后蕴藏的内在情意。而对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训练,通过一次次地读,学生想象画面,品味文字,关注表达,感悟情感,学生的朗读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激昂,直到熟读成诵。这样的读,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情感,发展了能力。

由于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来感受,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组织学生讨论 “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二是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个人介绍

省份:四川学校:攀枝花市第一小学姓名:徐丹

6.开国大典微课教案 篇六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建议:2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课时 2012年 12月10日 星期一第4节课,第二课时 2012年 12月12日 星期三第5节课

单元概述: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活动主题:“来到嘉兴南湖”、“追寻先辈足迹”、“开国大典。

在“来到嘉兴湖”这一主题活动中,设计了两个二级主题“”南湖游船主要探究南湖上的这艘游船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联系。从学生来到嘉兴南湖游览的现实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背景。“光辉的历程”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搜集资料,或通过访问等形式探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走过的艰难曲折、血雨腥风的救亡图存之路。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追寻先辈足迹”这一主题活动中,包含了四个二级活动主题。一为“创立人民军队”这部分内容先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人民军队的历史这一话题。然后,呈现中国共产党从领导南昌起义到长征胜利这一时期的图文资料。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这部分内容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

九、一八”事变到“

七、七”事变这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以及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领导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二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日寇的后方,全面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三为“推翻蒋家王朝”这部分主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保护人民的利益以及解放军突破国民党的千里长江防线,告诉我们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大大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四为“先辈伟绩记心间”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多种形式了解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按照当时规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等,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英勇斗争,许多优秀

第三课 开国大典 的中华儿女无私的奉献了宝贵生命。

“开国大典”这一主题活动中包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欢庆祖国的生日”两个活动主题。

本单元三个主题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壮大;人民军队的创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本单元以学生认知发展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不过分强调历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三个主题:“来到嘉兴南湖”、“追寻先辈足迹”、“开国大典。将学生的视野聚焦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段历史。教材所选用的内容采用“以事载史,以史载人”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尽量简化,以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将历史与学生现实结合起来,缩短时空的距离。选材上尽量做到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如:在“追寻鲜先辈足迹”主题活动中,集中选取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图片,力求从孩子的视觉去看待历史,分析问题。课程内容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一活动主题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几幅开国大典上军民同欢,举国欢庆的画面,引导学生去探究老百姓对于新中国成立如此激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引导学生去了解国歌、国旗的相关知识。

2、欢庆祖国的生日

这一活动主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图片描绘了不同的人是如何欢度国庆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去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作准备,第三部分诗歌《我爱我的祖国》。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成立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强化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新中国的社会性质;

2、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国徽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

3、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验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体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资料的交流,探究国旗、国歌、国徽的来历,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初步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聊一聊,看一看“十一”国庆活动,感受各族人民欢庆祖国生日的热烈场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4.通过各种方式歌颂祖国、祝福祖国,表达奋发图强、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意愿。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开国大典”组织活动,安排了两个活动主题,分别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欢庆祖国的节日”,描绘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全国人民欢庆祖国生日的情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活动主题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几幅开国大典上军民同欢,举国欢庆的画面,引导学生去探究老百姓对于新中国成立如此激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引导学生去了解国歌、国旗的相关知识。

“欢庆祖国的节日”这一活动主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图片描绘了不同的人是如何欢度国庆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去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作准备,第三部分诗歌《我爱我的祖国》。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①课前搜集 有关国旗、国歌、国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或图片。

②搜集爱国诗歌以及反映新中国建立情况的图片。③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情况及其有关的小知识、小趣事。④搜集国庆大阅兵及祖国各地人民欢度国庆的图片。⑤搜集歌颂祖国的诗词、歌曲等。

2、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录像、图片、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分析:

新中国的成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知之甚少,所以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访、参观等多种方式更多的搜集资料;课上通过材料交流、图片展示;课后通过开展朗诵会、办手抄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就使学生对一些史实感到真实亲切,印象深刻。教学设计思想:

1、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诸如讲授新课前先质疑问难,学生在自行阅读教材,有一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自学独立完成。对于疑难问题再集体交流。

2、在设计中通过相关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去感受,注重学生的交流与体验。

3、注重过程性和方法性指导,将教材变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历史,了解、思考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教学重点:

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庆的气氛,明白老百姓高兴和激动的原因,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国徽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教学难点:

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庆的气氛,明白老百姓高兴和激动的原因,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学策略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和视频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欢庆的气氛;分析老百姓高兴和激动的原因。

2、始终贯穿提出问题——材料展示——交流讨论——探究拓展方式。课程资源开发:

1、结合课程实际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及图片了解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庆的气氛,明白老百姓高兴和激动的原因,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有关有关国旗、国歌、国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或图片。搜集爱国诗歌以及反映新中国建立情况的图片。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情况及其有关的小知识、小趣事。搜集国庆大阅兵及祖国各地人民欢度国庆的图片。搜集歌颂祖国的诗词、歌曲等。

2、教师结合教材做成相关课件(视频)再现历史的真实性。教学条件说明:

由于我们学生是农村许多家庭没有上网条件所以鼓励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家人、老人收集资料。有条件的学生鼓励学生上网查询,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教师也可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如:查阅资料、做好相关课件音乐等。

教学进度建议

本主题大约需要二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观看录像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以及人民激动欢乐的心情。走进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课时:欢庆祖国的生日,激发爱国情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1)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1.同学们,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时的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何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共同体验一下。

2.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国歌,敬礼。(课件:播放视频)(约两分钟)3.教师谈话:我们刚才感受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庄严时刻,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再说说(请3个同学)

4.是啊,我们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自豪和骄傲。通过前面的学习咱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但是,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5.就在这一天,1949年10月1日,这只雄狮醒来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感受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庄严时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打开渠道,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1.教师谈话:苦难的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历经了数千年的磨难之后,终于迎来了她崭新的一页。今天的你们作为一个生活在二零零零后的少年儿童,也许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那段感人的历史了解得甚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活动一:感受开国大典盛况

①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约四分钟)

(解说:1949年的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30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主席按动电钮,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庄严地阅兵式。此时,大江上下。长城内外,山同庆、水同庆、人同庆,老百姓都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而欢笑、而欢庆。当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宣告新中国诞生的消息随着报纸和电波传到海外后,世界各地的华侨也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庆祝新中国的成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但由于时空所产生的距离,与学生生活距离遥远,通过媒体缩短时空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激发想象。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启发谈话:你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见到的和想到的。

(录像展示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是阅兵式的盛况;最后是群众游行的欢庆场面。)【设计意图:通过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腾的气氛。】

3.开国大典上的礼炮每一响有多少门?鸣了多少响? 明确:54门礼炮鸣了28响。4.有谁知道这样安排的原因?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从1921年建党算起。)

【设计意图:抓住庆典中的这一细节,吸引学生去探讨,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5.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看的也非常认真。当时的场面很隆重,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听后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起来,不仅是现场的老百姓,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为什么老百姓会如此激动?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6.引导学生回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来祖国所受的屈辱和人民动荡不安的困难生活。教师可在此引导学生梳理一下我国从鸦片战争到建国的历程。

(学生讨论发言)

7.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新中国的成立让这一切都成为历史。它到底结束了什么,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也从此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⑶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它壮大了世界的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在国内、国际上的历史意义。利用图片进行对比,感受变化之大。】

三、走进政治协商会议 了解相关知识

活动二 感受国家象征

(一)我们了解的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次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看看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什么?请读课本47页。(指生回答)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中央人民政府;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把北平改为北京; 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5.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二)国歌、国旗都是国家的象征,它的确定具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1.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再国歌声中,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是怎么来的?(生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全班交流

师总结:国旗——五星红旗,旗面的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光明。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旗上的五颗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

中国共产党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光明全国各族人民设计者--曾联松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感官的需求,如同催化剂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尊敬国旗的强烈情感。】

2.人民政协为什么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呢?关于这首歌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①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情况,教师适当补充,使学生能获知关于这首歌的完整信息。

师简单总结过渡: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此曲作于1935年,那时华北危机严重,日本侵略中国,国家出现危亡之机。可适当引导:当年,这首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曾经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今天,这歌声依然„„(学生接着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现在都到21世纪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还合适吗?

②根据学生的观点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面辩论。教师并引导学生从这首歌的历史、曾起到的作用及影响力方面去考虑。(双方辩论)

③这首歌自1935年在民族存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当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把它定为国歌,使得它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一直在国人心中回旋。它已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血脉,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就歌曲本身来说,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了祖国的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今天,这歌声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那些被认为“过时”的歌词,恰好提醒国人应该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时刻鼓舞着国人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留下它们,有着“警钟长鸣”的意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了解国歌的来历,激发爱国情感。】

3.了解了国旗、国歌的确立过程,那国徽是什么时候确定的呢?我们再来瞧瞧国徽。(出示国徽的图片)

你能说说国徽的象征意义吗?1950年9月20日国徽诞生 由于政协当时没有征集到满意的作品,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没有公布国徽方案。后来国徽由谁设计出来,又是怎样确立的呢?(指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徽的设计和确立过程。(1950年初,受党中央的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两组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方案。1950年6月20日晚,周总理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国徽方案。大家通过反复比较、讨论,最后决定采用清华大学设计的方案。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主席签发了向全国颁布国徽的命令。从此,国徽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因为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义又富丽。4.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国都。(全班交流资料)

国都——北京,是座千年古都,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燕的首都,称为蓟。金朝时称中都,定为都城,至今已经有近900的历史了,现在的北京是在元朝大都的基础上,在明朝永乐年间重修的。

首都北京

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汇聚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国徽和国歌把海内外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每当人们看到高高飘扬的国旗、仰望金光闪闪的国徽、唱起催人奋进的国歌时,无不精神振奋、充满骄傲和自豪。

四、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多么骄傲自豪。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强大还要靠在座的各位。相信,若干年后,当你们成为祖国的建设者的时候,中国可以腾飞起来!

【设计意图: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让我们再次高声齐唱国歌,唱出我们的心声!(播放音乐、齐唱国歌)

五、结束语

正因为万众一心,古老的中国人民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正因为万众一心,勇敢的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正因为万众一心,坚强的中国人民埋葬了蒋家王朝;正因为万众一心,智慧的中国人民圆满的举行了奥运会,成功的将“神八”送入太空。今天的我们也要万众一心,让这只曾经遭受欺凌任人践踏的雄狮的笑傲这个世界。

欢庆祖国的生日----开国大典(2)

第二课时

一、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深情的歌曲,请大家用心的来听一听,听完之后,我们来说一说,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约四分钟)

(我们祝福祖国和平安定,祝福祖国儿女快乐幸福,祝福祖国虽经风雨却不断发展。我们听出了祖国儿女对祖国的祝福,这是什么祝福?是对祖国的生日祝福,这节课就让我们也送出对祖国的祝福,一起《欢庆祖国的生日》。(板书)

二、活动过程

1、(回顾旧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把这一天作为祖国的生日?你知道什么时候正式确立十月一日是我国国庆节的吗?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2.了解国家的庆祝方式

⑴现在我要考一考大家,今年是祖国的多少岁生日? 你知道咱们国家是怎么庆祝自己生日的吗?(指名回答)

师总结:举行大型文艺晚会,焰火晚会,发展成就图片展,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今年国家领导人还向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天安门广场摆放巨型花坛。

⑵欣赏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组来自北京的拍自祖国生日的图片。

⑶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不是每个国庆节都要举行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段资料。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共1.64万人,由东向西行进。

1950年,第二次国庆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驾驭1900匹白马,以6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1年,第三次国庆阅兵中出现了民兵大队,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

1952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受阅。

1953年,第五次国庆阅兵,火箭炮兵方阵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1954年,第六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1955年,第七次国庆阅兵,这是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

1956年,第八次国庆阅兵,是12次国庆阅兵中惟一在大雨中进行的。

1957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1958年,第十次国庆阅兵,受阅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建国后创建的军事院校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1959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达70万人,比以往历次国庆庆典的人数都多。

1984年,第十二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1999年 第十三次国庆阅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按照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惯例,国庆将会举行60周年大阅兵。而60周年正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甲子,此次阅兵,将会是建国以来14次阅兵最为盛大的一次。

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关于阅兵式的图片,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感受。

(我们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我爱我的祖国)

【设计意图: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军队的发展,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⑸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幸福,每年的这一天,不但我们的国家要隆重庆祝祖国的生日,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你知道的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我们区,我们学校庆祝国庆的活动有哪些吗?

(小组交流)

同学们,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

国庆节期间,还有很多人坚守岗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你能说出他们都有那些人吗?

同学们,正是因为各行各业的人们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有了祖国的飞快发展,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人。

⑹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精神,完成一个任务,策划明年

学校的国庆节庆祝活动?(小组为单位讨论)

【设计意图:因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群策群力,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与能力。】

⑺读诗:① 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以此为背景音乐朗诵诗歌: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六十年风雨沧桑,--你傲然走过。

数不尽波涛汹涌,--道不尽云雾腾挪。

遮不住你娇健的身姿,--挡不住你指点山河。

无数次歌声从心中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华夏儿女在默默耕耘,--为中华腾飞无私奉献光和热

说不尽领袖先烈精英模范,--查不完闪闪金秋累累硕果。

忘不了前人的身体力行,--时刻铭记神州辉煌与挫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声音宏亮久久震荡每个心窝。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九州儿女共同欢腾,--为您的诞辰尽情欢歌。

无论在哪里也忘不了,--为您的健康我们的努力充满欢乐。

插上科学发展的翅膀,--五星红旗在辽阔宇宙分外闪烁。

……

(指生读

师范读

赛读

齐读)

②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世世代代生活繁衍的地方,它曾经无比的辉煌,却又饱受沧桑,受尽磨难,今天,它又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振兴,走向富强。面对我们可爱的祖国、可亲的祖国,一名少先队员发出了内心的呼唤。请大家读一读吧。

我爱我的祖国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我生下来睡的摇篮;……是我第一天上学去走过的石子路;是我在少年宫乘过的旋转上升的火箭;是营火晚会熊熊燃烧的篝火……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是海南岛的菠萝,天津的鸭梨;是关中平川雪白雪白的棉花;是长江两岸金黄金黄的稻谷;是青藏高原胖墩墩的牦牛和绵羊,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笔直笔直的云杉和红松;是集市上一堆一堆的竹笋一篮一篮的鸡蛋;是百货公司里一个个大眼睛的布娃娃,一件件花蝴蝶般的连衣裙……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东海渔船的点点白帆;是西山晚霞中的片片红叶;是龙井兰花般浓郁香味的绿茶;是景德镇蛋壳般透明的瓷器;是黄河的浪涛汹涌,长城的巨龙奔腾;是云冈石窟的庄严,敦煌壁画的绚丽……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屈原的诗歌,鲁迅的文章;是张衡的候风地动仪,陈景润的数学皇冠的明珠;是女排姑娘赢得世界冠军的金牌,登山队员插上珠穆朗玛峰的

五星红旗……

我爱 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是边防哨所战士枪口的准星;是港口领航员帽檐上的国徽;是国徽上天安门晴湛湛的蓝天,蓝天下的鸽哨,鸽子回翔的华表和堆满鲜花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描绘现代化蓝图的纸;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罗盘,是传播文明的活字印刷;是庆祝节日用火药制成的僻僻啪啪的鞭炮,和向夜空喷洒的五彩缤纷的礼花……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我爷爷播种庄稼。栽培果树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是我爸爸装卸集装箱。吊放水泥预制板的一百多米高的起重机;是邻家叔叔、婶婶修建一幢一幢单元住房天天升高的脚手架……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用儿歌催我熟睡的奶奶;是用乳汁喂我长大的妈妈;是教我认读拼音字母。学会十-×÷的老师;是让我戴上红领巾听我回答“时刻准备着”的

辅导员……

我的祖国就是这…… 一切。

我爱 我的祖国。我爱

我又古老又年轻的……

祖国。我的祖国正在走向振兴,走向富庶。为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安康;为了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的明天。后天 和未来…… 祖国啊

祖国,请告诉我,吩咐我,命令我――

一个少先队员我应该做些什么,来光大我的 祖国?

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节,读给大家听一听吧!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⑻ 对于我们的祖国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要引领学生,借助问题,抒发心声,表达创意,张扬个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随机总结:

现在就让我们用周恩来的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并结束这节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作业

办一期国庆手抄报或为祖国生日制作一份贺卡。用我们的笔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板书设计:

3.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毛泽东为主席

确定国旗和国歌

改北平为北京,定为国都; 欢庆祖国的生日: 歌颂祖国

祝福祖国

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情景创设较好,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除获得了相关知识还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3、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创新探索通过朗诵搭建思品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存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同学,课前调查不够充分,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效果不好,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够深入!部分同学体会不到新中国成立当时人民的喜悦。

预习表

国旗:

设计者 设计时间: 红色象征: 黄色象征:

大五角星代表: 小五角星代表: 你还知道有关国旗的哪些资料: 国歌:

国歌的名称是: 作曲者: 作词者: 诞生的时间: 现在都到了21世纪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还合适吗?写出你的理由: 国徽:

诞生的时间:

国徽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是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庆的气氛,明白老百姓高兴和激动的原因,分析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二是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国徽和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

开国大典的盛况可以通过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感受。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针对庆典中的一些细节设置问题,吸引学生去探讨。

对于新中国成立会让老百姓兴奋无比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从成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情况去分析,时间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甚至更远。让学生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就时代,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给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和希望,这当然是老百姓所欢迎的。

四、使用建议:

1.重视前置性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师最好能事先设计前置性调查表,以便让学生目标明确的开展好课前调查活动。

2.本节课重在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体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的激动心情,以及各族人民欢庆祖国生日的热烈场面。3.教师对于一些补充性资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有所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资源;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电脑打印机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附:(有关资料)

1949年6月16日,筹备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中国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3012幅。

后于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当时最受欢迎的是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红底与黄星为征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本要素,黄星代表共产党或中国人民。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

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

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曲,当《风云儿女》开拍时,田汉作词,并请聂耳谱曲,但田汉歌词还未写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田汉后来被关在龙华监狱,他在狱中偷偷地把歌词写在两个烟盒的被面,趁家属探监之便带了出来。聂耳接到歌词时,已准备去日本,他立即谱出初稿,让朋友试听,并听取意见,但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修改,只好带到日本。聂耳到日本后不几天,就将曲谱修改好了,很快地寄回电影公司,进行组合录音。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问世,《义勇军进行曲》很快流传开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国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呈圆形,国徽中心部分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中上方是四个金色的小五角星以半弧形环绕一个金色的大五角星。国徽的四周,是由两把金色的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麦稻杆的下方交叉点上,最一个金色的圆形齿轮;齿轮的中心交织着红色授带,授带向左右绾住麦稻穗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国徽中的齿轮和谷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五星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开国大典微课教案】推荐阅读:

读开国大典有感400字08-1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秀08-18

阅兵大典2015观后感07-05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2届毕业生报到证办理工作的通知下一篇:人生就是心灵的折射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