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

2024-11-13

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精选10篇)

1.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 篇一

学生课题摘要报告撰写格式

一、课题名称,项目主持人

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简介

三、项目主要创新或研究特色

四、格式请严格按附件所给格式撰写(课题名称和主持人三号隶书,一级标题三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

五、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左右 附件:摘要报告范本

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及其应用软件的开发研究

项目主持人:×××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进行研究: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模型设计;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应用软件开发。

1、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自从1997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力理论以来,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关于竞争力的提法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理清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这是三个外延逐渐扩大的概念,即企业竞争力隶属于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隶属于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程度非常高的概念,在深入分析企业竞争力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得出了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分别为:技术创新因素、组织因素、人力资本因素、企业文化因素、资本因素、经济体制因素、政府行为、市场因素、信息技术因素等。

2、设计了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指标体系与实践性指标体系

由于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管理学来分析,在将理念、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等因素考虑在内,竞争力成为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但是,从竞争力研究的价值来说,不仅要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竞争力,而且,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经济学立足于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说明清楚竞争力的性质,管理学要在现实中发现决定竞争力的实际因素,这样,企业竞争力的性质和因素可以得到理论上和经验上的解释。但是,即使我们在经济学上或者在管理学上,把竞争力的性质和决定因素都弄清楚了,仍然剩下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竞争力量化地刻画出来,也就是怎样用统计学的方法把竞争力的强弱以及影响竞争力的因素表现出来?由此,本研究在综合考虑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的理论指标体系和实践性指标体系。

理论指标体系本着科学全面的原则设计,指标较多,反映内容全面,用于对企业竞争力从理论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有:资产运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市场控制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结构、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知识管理能力、外界环境关联水平。二级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68个指标。

实践性指标体系本着操作简便、数据易取得的原则设计,指标少而精,用于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化客观测评。实践性指标体系包括的一级指标有: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二级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总收益率、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公众评价、产品更新系数、行业分析师、拥有专利数、近3年技改投资与信息化建设投资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近3年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近3年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率。

3、设计了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的四个定量化评价模型

根据实践性指标体系的16指标,本研究设计了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的四个定量化评价模型,分别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模糊综合测评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基于主观信息测评,模糊综合测评可用于某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测评,它需要该企业竞争力指标的实际值、竞争力最强企业的指标值、竞争力一般企业的指标值、竞争力最弱企业的指标值,还需要各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可通过经验获得或通过专家评审团评价而得,其结果给出的是该企业竞争力隶属于强、一般、弱的隶属度,最后根据隶属度最大进行决策。层次分析法用于对多个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相对比较,它需要专家评审团给出待评价的多个企业竞争力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其结果给出的是这多个待评价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相对强弱排序。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都是基于客观信息测评,可用于对多个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相对比较评价。主成分分析模型只需要给出待评价企业的竞争力指标实际值,其测评结果能够给出多个企业竞争力优劣的一个严格排序。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需要将指标分为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从而指标值分为输入指标值和输出指标值,输入指标值是企业系统的投入量(或企业所消耗的资源),输出指标值是企业系统的产出量,其测评结果只能给出待评价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比较粗糙的相对排序,但其优点是可以给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的调整修改方案。

4、应用DELPHI开发工具,开发了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系统

测评系统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DELPHI开发,包括模糊综合测评、层次分析法测评、主成分分析测评、数据包络分析测评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提供用户友好、交互式的输入界面,操作简便直观,提供输入错误警示及下一步操作提示,最后给出通俗易懂的测评结果报告。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在WIN2000或WINXP下,内存128M以上。(1)模糊综合评价模块功能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用于评价某一企业的企业竞争力。它需要用户输入每一指标的实际值、最强值、一般值、最弱值,指标个数和指标名称系统均没有固定,用户可以任意输入。由模糊集理论得到隶属度矩阵,通过输入指标权重或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时,只需要输入判断矩阵的上三角部分的值),最后通过模糊映射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2)层次分析法模块功能

层次分析法用于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力的相对比较。它首先需要建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在系统中,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任意多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建立完层次结构模型后,点击下一步输入每一层次中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输入是结构模型从上到下输入,且只需要输入判断矩阵的上半部分的数据,下半部分的数据系统会根据判断矩阵的特点自动计算;输入完判断矩阵后,点击下一步得到企业竞争力层次分析法综合测评结果。

(3)主成分分析模块功能

主成分分析测评用于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能力的相对比较。这个方法是从总体效果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要求其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而在输入数据之前最好将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它只需要用户输入每一指标的实际值,输入完一个企业数据后,点击后一位输入下一个企业的数据;所有数据输完后点击评价得到测评结果。主成分评价的评价结果能给出更为精确的企业竞争力相对排序。

(4)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块功能

DEA评价用于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能力的相对比较。DEA是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它要求用户输入投入指标实际值与产出指标实际值,输入完一个企业数据后,点击后一位输入下一个企业的数据;所有数据输完后点击评价得到测评结果。DEA方法不仅能得到综合测评结果,对于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还能给出修改调整方案。

四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竞争力的综合测评。

本研究在理论上充实和丰富了企业竞争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上,深化了企业竞争力的定量化测评,为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提供了一个科学、快速、准确的应用软件,满足了企业在信息时代或数字时代对竞争力测评的实际需要。所有这些,无论是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项目主要创新和研究特色

1、该成果从理论上丰富和深化了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自从1997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力理论以来,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关于竞争力的提法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该研究首先理清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得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分别为:技术创新因素、组织因素、人力资本因素、企业文化因素、资本因素、经济体制因素、政府行为、市场因素、信息技术因素等。

2、设计了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指标体系与实践性指标体系

理论指标体系本着科学全面的原则设计,指标较多,反映内容全面,用于对企业竞争力从理论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论指标体系主要从资产运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市场控制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结构、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知识管理能力、外界环境关联水平等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实践性指标体系本着操作简便、数据易取得的原则设计,指标少而精,用于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化客观测评。实践性指标体系主要从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3、设计了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的四个定量化评价模型

这四个定量化评价模型分别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4、应用DELPHI开发工具,开发了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系统

测评系统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DELPHI开发,包括模糊综合测评、层次分析法测评、主成分分析测评、数据包络分析测评四个模块。四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竞争力的综合测评。每个模块均提供用户友好、交互式的输入界面,操作简便直观,提供输入错误警示及下一步操作提示,最后给出通俗易懂的测评结果报告。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在WIN2000或WINXP下,内存128M以上。

本研究在理论上充实和丰富了企业竞争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上,深化了企业竞争力的定量化测评,为企业竞争力综合测评提供了一个科学、快速、准确的应用软件,满足了企业在信息时代或数字时代对竞争力测评的实际需要。所有这些,无论是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 篇二

虽然央视火灾是个偶然的事件, 其他许许多多火灾往往也是单个的偶然事件, 但是偶然性之中有必然性。只要火灾隐患存在, 只要防火措施没有完全到位, 火灾就难以避免, 就必然会在某时某地发生, 甚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在大量采用可燃材料用于墙体保温的情况下, 央视火灾和其他不少保温工程发生的火灾事故, 以及保温工程存在的火灾危险说明, 火灾乃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心腹之患, 决不可等闲视之。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要从国家的角度, 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现在公安部和住建部出台了相关文件, 重视了保温防火问题, 目的在于遏制新建建筑保温工程火灾的发生。

我认为, 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建议把这个问题列为国家的重大科学技术课题, 拨付大笔经费, 组织国内一些权威单位、精兵强将, 包括在座的一些专家、企业, 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 共同做好这件大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对我们国家的不同建筑各种做法反复试验研究、讨论论证, 最后提出包括法规、标准、材料、技术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并付诸实施, 把保温工程火灾坚决控制住。和再三发生火灾比较起来, 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

其实, 建筑保温防火问题由来已久,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只有少数单位在做一些试验研究, 而没有组织深入系统的研究呢?就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急功近利的思想太严重, 什么便宜用什么, 怎么简单怎么做, 不考虑长远后果。这样, 怎么会不出大问题呢?

因此, 我们要从教训中警醒过来, 要“亡羊补牢”, 把建筑保温防火当作重大课题来研究攻关, 最终拿出一整套解决办法。

3.教育部应尽早正视“课题乱象” 篇三

对于这样的事情,不少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很多人认为,反正是公家的钱,管它有没有学术价值,只要有课题经费、对评职称等有好处就行。许多人虽然热衷于申请,但并不是为了好好研究,而是奔着诱人的课题经费和对评职称等有好处而去的。按理说,这样功利性的课题,不仅无助于学术发展,还会败坏学术。但课题的主管单位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促进学术良性发展,整治课题乱象是时候提上有关部门的日程了。一方面,应该坚决压缩课题项目的数量和经费,将那些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课题取消掉。另一方面,应该尽快切实建立课题违规举报、处理与反馈的工作制度。

当然,教育部还要进一步废除用课题的级别与数量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游戏规则——改为用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与著作。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减少课题的功利性,使课题回归学术求真探知的本真,让课题的乱象得到根本性的整治。

4.生物研究性课题个人开题报告范本 篇四

4、张熊飞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诱思探究教学”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以及落实这一思想的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

5、华国栋的差异教学理论

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主要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朴雪涛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等。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实现三维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观察法:对生物教师课堂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研讨。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拟在我校每学期三个年级分别选取一课开展总课题组教学案例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听评课活动,探讨实现三维目标的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或改进教学的方法。

4、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核心成员将调查内容设计成调查问卷,调查教师是如何设计三维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等内容,另一方面调查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的了解情况、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课堂气氛、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及建议等。

5、经验总结法:就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实施三维目标的方法、途径以及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并撰写经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及主要措施

(一)研究思路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旧课程相比,教学目标清晰,内容更加具体,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大亮点,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以及实现三维目标的途径方面了解的较少,甚至有时很难达成既定的目标。本课题研究思路如下:

1、确定研究目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明确本课题所达成的目标,即课题研究最终达到哪些成果。

2、理清研究内容: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讨论研究哪些内容,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3、明确研究重点:本课题研究要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是课题研究更有实效。

4、划分子课题:将本课题分成3-4个子课题,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定期进行大组的课题研究活动。

(二)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1.09-2012.01):

(1).查阅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使教师熟悉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研究在实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方面面临哪些问题。

(2).撰写开题报告及子课题实施方案: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核心成员积极研讨,撰写开题报告,并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各子课题负责人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及课题研究的方向。

2、研究实施阶段(2012.02-2014.7):

前期:各子课题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选择适合开展实现“三维目标”路经研究的一些内容,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并推荐一名教师执教,课题组内其他教师听课,并及时进行评课活动,研讨在实施过程中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总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体课题研究活动,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学期研究计划、阶段研究进展情况、学期总结及教学案例研究。在此阶段鼓励课题组全体成员及时进行经验总结,阶段研究小结等。

中期: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研究,对前期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改进前期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积累经验,鼓励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并踊跃参加各级论文评比及投稿。课题主持人撰写中期报告。

中后期: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已有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已取得的成果,检验它们的可行性、适用性,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改进,继续鼓励课题组全体成员撰写论文参加各级评比及投稿等活动。

后期:总结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途径,以及教师如何改进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课题结题阶段(2014.9-2015.6):

(1)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课题组全体成员撰写论文。

(3)在阶段性总结、中期报告等的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迎接课题研究评审验收;展示研究成果及推广应用等。

(三)主要措施:

1、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积极购买有关参考书籍,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2、每学期初各子课题组认真制定研究计划,学期末认真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3、组织有关老师积极参加专家讲学,以提高科研认识和科研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

4、课题主持人关注课题研究工作,定期督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八、课题组分工与研究条件分析

1、课题组分工

(1)课题主持人:鲁家根 刘凤芹

(2)子课题负责人:孙义平、张剑华、乔伟俊

(3)资料收集、整理:万芸

2、研究条件分析:

(1)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并给予一定的经费和人力上的支持。

(2)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前来讲学,这对于开拓全体教师的视野,熟悉课题研究的程序和要求具有指导作用,从而确保本课题有序正常开展。

5.国家课题开题报告 篇五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人类自古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着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的多少也一直被认为是评价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今天我们每天都要积累大量的知识,要处理好这些知识必须要利用更为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管理方式。而构建教师社群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当前,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给教师社群的构建和知识管理带来了重大变革,我们可以运用网络技术的强大优势来构建教师社群和进行知识管理。

综上所述,我们进行《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的构建与知识管理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它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积累知识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

知识存在于个人身体、生活、工作等个人的一切活动中。知识管理的目的是要使知识集中化、有序化,便于组织和个人提取、利用和共享。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师知识条理化,便于检索使用。而构建教师社群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师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团体学习,最终促进教师个体知识的管理。具体目标为:

1、通过教师社群的构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

“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 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由于教师信息的缺乏,话语权和专业支持的缺失,形成了教师独学而无友、默默无闻,凭个体经验学习和工作的状态。教室成了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封闭城堡,处于人际关系的顾虑,大多数教师难以与身边的同事展开深入、持续的交流。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是基于教师个体的群体性沟通,它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突破实地教研的时空束缚和限制,每个教师可以灵活地调节自己参与研究的时间及进程,“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的构建,其目的是将教师群体聚拢在“教育教学”这一问题的周围,在探究与追问的过程中,使教师个体反思转向教师群体反思,由肤浅反思进入深度反思。在基于网络的研讨过程中,专家学者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每个人会从自己的学识和经历为视角审视教育教学问题,在彼此的互动与交流中,生成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见解。总而言之,教师凭借着网络技

四 课题设计论证

术建立起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吸纳、扩充、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群体的智慧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多元化的视角、多样化的解决策略,这样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通过教师社群的构建,增强教师的团体归属感。

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是基于网络的学习型组织。团体组织是现代学习的基本单位,内部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力量来源。“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快”。 彼得•圣吉在描述作为团体一分子的经验时形象地说:“觉得自己属于一个比自我强大的事物的感觉,也就是大伙心手相联、共创未来的那种经验。”网络为个人思想及个性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但教师如果局限于个体化的思考与学习,可能对教育问题难以形成整体的思考,也会使自己丧失群体感。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可以扩大个人的生命空间使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不断被开阔,将个体间的双向交流转向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实现增强教师对团体的归属感;盘活一些分散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扩大交流与合作的范围。

3、通过教师社群的构建,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

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这也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工作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工作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是属于工具性工作观;第二类是寻求工作的内在价值,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工作观”。人类的本性不满足于自己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存在,因而不断地寻求意义。意义的追寻不是脱离日常生活存在于彼岸世界,而是与日常的生活方式相联系,教师的教学工作即是他们寻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方式。因此,教育教学不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也是与教师生命本真相联系的一种根本的生存方式。基于网络的社群的建构可以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了不断反省自己教学、反省人生的自由空间。教师的精神空间被扩大,也被思想交流所润泽,这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意义世界,使工作从“工具性”转变为一种“精神追求”,也因此使工作变得更有意义。当对工作的体会转向一种精神追求时,教师才不至于在琐碎的工作中产生真实自我迷失的消极体验。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探索提高参与教师“交往理性”的方法。

参与、互动是网络交流的推动力,要求参与者秉持“交往理性”的基本原则。

哈贝马斯提出交往的原则应该从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提出了沟通行为真正互动和理解的四条有效性原则:即表达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表达的真诚性和言论的正当性。他还提出达到“交往理性”的社会标准是:理想的语言情境向每一个感兴趣的主体开放,使之可以参与话语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它摆脱强制、统治、权力游戏等纯粹工具理性和策略性的动机;它能把那些潜在于我们的断言中的认知性的、规范性的、表现性的三种有效性要求区分出来,并且仅仅通过辩论达到这种区分;它能使人们自由地就民主意志之形成、政策连续的基础达成共识;它的结果是一项合理的同意,这项同意可以根据进一步的协商进行修正。网络的意义在于互动与交流,这需要使用者与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真诚互动的关系。使用者不能单方面地陶醉于虚拟的自我满足和自恋,网络交流并非随意的倾诉,而是基于教育关怀的观察与反思的过程,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启迪是教师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目标定位。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探索出教师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群体应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研讨主题,探讨的主题应来自于教师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空洞无物、缺少实践的理论,或是与教育教学不相关的“闲话”。为了提高研讨的时效性,可以以地域为基本单位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也可以展开以学科教研为核心的跨地域的探讨,以促进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此外,还可以以专题来组织社群探讨,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度汇谈”,以进一步提出比较深入的见解。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这与常说的“头脑风暴法”相类似。

3、综合运用多种交流形式,促进教师知识管理。

由于互联网技术持续、快速的发展,使得基于网络教师社群的构建可采用多种的形式。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的形式主要有教育网站、BBS(论坛)、QQ 群、教育博客、聊天室(chatting room)等几种形式。每一种交流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自身的局限,教师网络社群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交流形式,以增强交流的效率。例如QQ 具有即时的优势,但是交流过的信息不容易保存、共享。而Blog 正相反,它没有即时通讯功能,信息发布与他人浏览是不同步的,而且需要教师的访问,如不访问就不知道Blog 的更新状况,反思日志在网上一经发布,就同时展现给了网络中的其他教师。这两种形式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搭建更适于教师群体反思的平台。BBS 可以使讨论主题更集中,研讨更为深入。再比如,博客能突出了个性化,但如果教师想集中探讨一个问题或分析一堂课,可能QQ群和BBS 要比博客方便、实用,QQ 群和BBS 提供了更好的办公平台。博客的个人性和更强的开放性,可以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对话、沟通。所以,我们在构建优质的教师社群时,可以将多种形式同时使用,以便实现优势互补,更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知识管理。

4、建设崇尚尊重、共享的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文化

网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构建一种崇尚创新、团结、尊重、开放、民主、学习的组织文化,将有助于教师社群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这个平台里,教师可以公开自己的身份,也可以将自己隐匿。隐匿性这一特点为参与者提出了素质要求,要求教师在信息吸收及交流过程中要自觉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别人的内容应有所标注,不可以窃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教师参与社群的探讨应该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目标,激励自己不断研究当下的教育实际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既要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也要善于学习、吸收他人的经验或建议,将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真正打造成为一个学习型、知识型的组织。

四、课题研究方法

1、建立网络研究平台,提供教师交流与合作的个人空间,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一课多讲、疑解问题共同探讨。不断加强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的构建与联系,不断加强教师的知识管理水平与知识管理能力。

2、通过总课题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学习与评价,来构建教师社群和教师共同体。

3、收集国内外以及网站上有关基于网络的教师社群的构建和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及实施的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文献调研。

4、通过访谈和个案研究,系统总结教师在实践和研究中的多种方法:包括撰写教学日志、教学经验法、建立教学档案、个人理论建构等。

五、课题实施步骤和创新之处。

1、论证和发动阶段(.9-2010.12):

开展文献研究,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搜集相关资料。

2、研究与实践阶段(2010.12-.7):

制定年度课题研究计划,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并及时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

(3)总结与提高阶段(2012.7-2012.12):

全面总结整理提炼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组织参加课题鉴定活动。

6.地理国家课题总结2012 篇六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和谐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有爱心,治学严谨有内涵,勇于改革有思想、教学风格有特色,合作进取有作为”的教师队伍,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一年来,在学校的及时监督下,在课题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组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任务。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特对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做好课题组成员的动员工作,是做好课题研究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课题研究之初,组织成员学习了《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课题负责人向课题组成员传达了孔凡哲教授的专家报告《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明确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为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组建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

2010年11月,召开教研组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根据学校近期工作重点及教研组内教师的现状,提出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责任分工。

3、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本小组子课题后,围绕课题的目标与课题实施背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了的思考与研究,并开展了科学的论证与设计工作,最后达成共识形成了设计方案。力争通过四年时间,探索一条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地理教师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达到“要我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理想境界;要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前进;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不断迈进。使地理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应对未来社会教育挑战的能力;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在此基础上,发掘和培养一批面向21世纪的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通过其示范和表率作用,带动教研组整体素质的提高。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为了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更加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参加了专家夏勇老师的《试题命制培训讲

座》、《多媒体备课培训》、《试题评改讲座》。教师通过向专家学习和自我学习,提高了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的认识,转变更新了教育观念,了解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课题的实施方案、步骤、规范要求,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利用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能力

继续采取“先行课”引领集体备课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先行课—集体讨论”的模式,按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细备”三个程序进行。首先每周初,按照开学拟定的备课内容,组内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基本学情进行个人备课。然后中心发言人(先行课)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说课活动。然后由说课的教师完成一节观摩课,最后全组教师就先行课共同进行商议和研究,最后达成共识。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2、利用市学院“共深展”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以吉林市教育学院开展的“共深展”活动为契机,围绕 “一听、二讲、三计、四课”活动,提升教师的基本功。

①在“一听”活动中,通过听课和评课,借鉴同学科或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②在“二讲”活动中,利用讲座和讲坛的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③在“三计”活动中,利用课后的时间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导语设计,板书

设计和作业(习题)设计。其中重点深化对导语设计的研究,并将优秀的导语设计编辑成册。

④在“四课”活动中,积极参与引路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在锻炼中提升自己对地理课堂监控能力,认知能力和各种操作能力。

3、利用“化雨杯”,锤炼教学艺术

近两年,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化雨杯”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观摩课的听、评课工作,即时进行反思,积极参与“同课异构”,立足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锤炼自身的教育艺术。

4、利用阅读专刊,提高专业水平

本学期,课题成员通过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常反思,不仅阅读专业书籍《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中国国家地理》等现刊,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教研动态,感受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同时也研读了《拯救男孩》《拯救女孩》《点击陶行知》《点击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专家的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思考论述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既广博又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

5、利用“学苑杯”大赛,增强合作意识

近两年,教育学院举办了“学苑杯”试题命制评比活动和多媒体说课大赛、试题评改评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大赛,任务分工、相互合作,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题研究一个学期,在学校的支持下,在课题组的敦促下,教研组的工作热情日益高涨,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你争我赶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遗憾:

1、存在惰性,课题总结不及时

受工作量的限制,课题的总结总是在学期末才进行,有一些研究过程中的闪光点没有及时记录,反思不够及时,总结不够完善。下个学期建立月查制,每个月写好课题临时计划和总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为学期末的课题汇总做充足的准备。

2、课题研究思路太窄

课题研究的思路围绕着学院和学校展开的活动进行,缺少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创新思路。下学期,要求个人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设定自己的提升计划,教研组再根据组内成员的计划,制定组内发展规划,带动全组成员共同发展。

3、教师培训的形式单一

7.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 篇七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宪出席验收会并作重要讲话。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科技部农村中心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等部门和单位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到会并讲话。

刘宪副司长在验收会上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化科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落实到我们农机行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是凝聚行业内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各方面科技精英的智慧,共同攻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关键农时中突出的农机化技术问题的一个重点项目。

刘宪副司长要求各位验收专家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认认真真地开展工作,切实保证课题验收工作质量。他强调,要对照课题任务书的要求,正确评估各课题研究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科学评价各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组织能力和水平,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

刘宪副司长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扎扎实实的课题验收,为下一步整个项目的顺利验收和成果宣传、为“十一五”后期滚动立项乃至“十二五”期间新上项目的争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他强调,要注重通过科研攻关,大力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增强我国农机化科技发展后劲;要整合系统资源,凝聚科技合力,在那些长期困扰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的瓶颈环节上实现突破。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对这次课题验收十分重视,邀请了三十多位在行业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权威专家,分别组成六个课题的验收委员会。各课题验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有关课题负责人的科研工作情况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质询,形成了严格、公正的验收评价意见,六个课题均顺利通过验收。

8.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 篇八

“师范大学不仅有师范类专业,不久之后,云南师范大学将设立一个马铃薯学院”,这个消息在2016年1月13日发布后,便引来网友的诸多关注和讨论。“马铃薯学院是专门种洋芋的吗?”“学生要学种高科技土豆吗?”“感觉这个学院萌萌哒。”有一网友打趣称:“学校脑洞好大!马铃薯都有自己的学院了,红薯和芋头怎么想?”此外,一些网友对马铃薯学院会设置什么课程,也是操碎了心:“我觉得从研究品种培育到种植都要学,最后还要学习烹饪方法。”“我想考酸辣土豆丝系!”

素材聚焦1 与时俱进,突出特色

云师大证实筹建马铃薯学院确有其事。该校此前召开的马铃薯学院建设发展规划论证会认为,组建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学院,契合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马铃薯主粮化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旨在加强马铃薯领域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并希望在基础研究方面产生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几代研究者的努力,云师大现已成为中国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筹建马铃薯学院是根据自身的优势,突出研究重点和特色,以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素材聚焦2 “土豆宝宝”被选定为校园吉祥物

云师大此前将“土豆宝宝”选定为校园吉祥物。之所以选择土豆作为吉祥物的原型,一方面是因为土豆在云南普遍种植,另一方面则因为云师大有关土豆的研究成绩非凡。目前,该校设计的部分文化用品上也都出现了“土豆宝宝”的形象。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从网友“设酸辣土豆丝系”的戏评来看,有些人对云南师大成立马铃薯学院是不理解的。其实云师大之所以开设这个学院,是希望抓住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马铃薯主粮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机遇,與时俱进,同时突出特色,培养人才,可谓用心良苦。马铃薯学院是一种新事物,是放下架子,力求实效的一种做法,是一种大胆的改革,对于成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适用话题 改革与创新;抓住机遇;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

9.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 篇九

《2兆瓦以上风电装备系列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围绕2兆瓦以上风电装备对关键系列轴承的配套需求,对风电轴承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制造及检测、热处理工艺、摩擦力矩控制、润滑与密封、轴承试验及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2-5MW风电装备变桨、偏航、主轴、增速箱等系列轴承产品,同时研制的风电转盘轴承实验台填补了国内机、电、液、测控一体化风电转盘轴承综合性能实验系统的空白。

验收过程中,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听取课题工作及成果汇报、审阅技术资料、质询答疑等环节后,对公司在课题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具备生产能力,研制的相关系列轴承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并已在多家用户得到应用,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10.国家教育部课题范本 篇十

后 期 延 续 课题申报指南

一.项目介绍

(一)攻关目标

将3-4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推向市场,其中1-2个杀虫剂进入高毒农药替代市场,开发5个杀虫剂品种的创新工艺,为实施“高毒农药削减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开发一批处于农药创制过程中不同试验阶段的高活性化合物(一、二、三阶段分别为60、15、5个),为创制农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使我国早日成为具有农药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

(二)项目实施年限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

(三)公开申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课题

一、杀虫剂原药的创新工艺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创新工艺的开发、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技术经济评价、专利申请等。

要求:进行可替代高毒杀虫剂品种的、较现有工艺更先进、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杀虫剂原药品种的创新工艺开发(至少完成中试规模的开发)。已有相当的工作基础,且工艺路线确定、创新点突出。优先支持已获得或可获得工艺方面专利的品种。

课题

二、菊酯类农药防治水稻螟虫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选择菊酯类农药品种开展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研究,主要包括环境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药效试验、制剂加工、抗性研究、经济评价等等。

要求:完成3个以上菊酯类农药品种用于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研究。

课题

三、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第四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开展第四阶段的卫生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环境行为研究、产业化工艺研究、扩大防治谱的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及技术经济评价等。

要求:已取得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或具备临时登记条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品种。申报单位必须是定点的农药生产企业。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农药品种只支持1个。课题

四、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研究(第一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以先导化合物为基础的系列新化合物的合成和筛选工作,并完成化合物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研究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第一阶段安全性评价试验、Ames试验,专利申请等等。

要求:先导化合物结构明确,在此基础上已合成一定量的新结构化合物,并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通过进一步的合成和筛选,有发现高活性化合物的可能。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高活性化合物的支持不超过5个。

课题

五、高活性化合物的筛选研究(第二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进一步的室内药效试验研究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部分第二阶段毒性试验以及小试合成工艺研究、申请专利等等。

要求:所申报的化合物必须完成第一阶段的试验工作,通过攻关应达到可开展农药临时登记试验的要求。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高活性化合物的支持不超过3个。

课题

六、高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开发(第三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高活性化合物开展临时登记所需的大田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包括卫生和环境毒理学试验)和中试合成工艺的研究开发 3 等,以满足政府对创制农药的临时登记要求。

要求:申报的化合物已完成第二阶段的试验工作,申请单位必须是定点的农药生产企业。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高活性化合物的支持不超过2个。

课题

七、新制剂和功能性农药助剂的产业化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可提高原药使用效率、降低有机溶剂使用量和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制剂、农药专用助剂,降低原药用量和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提升我国农药的应用技术水平。主要包括制剂配方的研制及优化、工艺研究、农药临时登记所需的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包括卫生和环境毒理学评价)、专利申请、技术经济评价等等。

要求:主要针对现在仍以老剂型为主的骨干农药品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创制农药品种开展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农药专用功能性助剂的开发等等。开展产业化开发的需是农药定点企业。

课题

八、创制农药的市场风险评估与申请国外专利的后补助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创制农药品种的市场风险评估研究,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创制农药品种的市场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降低创制农药的市场风险,并为其他农药新品种进入市场提供参考评价。4 鼓励创制的新农药品种申请国外专利,对申请国外专利经专家评审后进行后补助,补助额一般不超过专利申请经费的60%。

要求:在“十五”期间内申请的国外专利都可以申请进行后补助,申请单位须提供专利申请费的发票复印件。

(四)财政拨款的支持方式

财政拨款来自“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经费,共计人民币5580万元,分两年拨付。其余经费要求配套解决。

(五)项目经费的构成细目

科技攻关计划经费主要用于设备购置、技术攻关、人员培训、国际交流、人员及管理费,设施建设、改造、装备等其它费用主要由配套经费支出。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较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相关工作基础,其研究发展方向与本项目有关课题关联性强;

2、具有能够承担本项目有关研究任务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管理科学家以及知识结构合理、操作技术熟练、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鼓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担任课题负责人;

3、具有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及运行管理经验;

4、属地及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资源共建共享,能够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和条件。

(二)其他要求

1、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单位可以联合申报。

2、联合申报的各方应当签订共同的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并将共同申报协议连同申报文件一并提交。

3、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任意一方)不得重复申报。项目主要负责人也不得重复参与申报。

4、课题申报可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基础按研究内容以专题形式申报。

5、申请第四个课题时,各单位的研究内容必须集中在一个专题内申报。

(三)申报文件的编制要求

1、申报函(加盖公章和法人的签字或印章)。项目组织单位只接受申报单位的一份申报函,并附申报单位本次申报项目的清单。此清单以外的项目一律不予受理。

2、申报材料要求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申报。

3、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科技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格式编写(可在科技部网址:http://prc@263.net。申报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通过下列方式联系:

地址:北京市安外安华里五区十八号楼 100011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电话:010-64205324, 64262348,62462499(FAX)电子邮件:cnprc@263.net

联系人:王龙根

李钟华

黄文耀

四.评审

(一)项目组织单位负责组建评审专家委员会

(二)形式审查

组织单位会同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申报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在形式 7 审查中发现有下列问题之一者,申报视为无效:

1.申报文件未加盖申报单位公章或法人未签字或盖章; 2.申报文件印刷不清、字迹模糊;

3.申报文件与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要求不符; 4.申报文件没有满足本指南规定的其他条件。无效申报不参加评审。

(三)专家评审

1.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单位,分别向评审专家委员会就申报文件内容做20分钟的申报陈述,并对评审专家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说明和答辩。

2.评审专家委员会依据申报文件、申报报告,提出书面初评报告,向项目组织单位推荐候选课题(专题)的承担单位。

3.必要时,项目组织单位根据初评报告,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课题(专题)承担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评议,初步确定承担单位。

4.科技部审批课题承担单位并正式公布。

`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上一篇:家纺产品市场分析下一篇:我的育儿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