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局势

2024-09-28

伊朗局势(精选9篇)

1.伊朗局势 篇一

中国当前局势分析

【摘要】综合经济、政治、文化与就业问题,分析中国当前局势。

【关键词】经济 政治 文化 形势 就业

一、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二、我国政治形势分析

国际形势简单的说就是,复杂,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性,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我们愿与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总体来说当前国际形势有五大特点: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特点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特点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特点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特点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经历了重新正常化的过程,受了许多的波折、起伏和颠簸.当时,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人士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看法相当混乱.有人认为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垮台,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对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性了,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但形势比人强.事实终于教育了人们,中国不但没有垮,而且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增长,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及至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笔者今年有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许多外国学者已经把中国看作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了.美国人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奥巴马总统

已经不止一次地表示,世界上没有一对双边关系比中美关系更重要.他在出访亚洲之前,11月9日在接见路透社记者时又说,中美两个大国要成功,必须合作共事.与我们说的中两国谁也离不开谁是一个意思.总之,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但正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现代文化分析

我国现代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四、就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

<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

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2.伊朗局势恶化将致全球“多输” 篇二

2011年末以来,国际政治安全局势的最大风险就是伊朗局势的恶化。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伊核报告,伊朗多次举行军演并发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警告,美国航母集聚海湾地区,欧盟通过对伊朗石油禁运协议,围绕伊朗核计划的局势骤然升级。

目前,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11%,其天然气储量也位居世界上第二。一旦伊朗局势恶化导致石油大战爆发,将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和影响,导致全球“多输格局”。

欧盟宣布禁运后,尽管部分海湾国家表示有能力补充伊朗禁运的差额,但未来能否实现充满悬念。作为中东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每年有7.5亿吨以上石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全球石油产量的1/5,一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除了美国有可能独善其身外,全球势必陷入“多输局面”。

近些年来,美国正在加快寻求“能源独立”,“9·11”后美国一直在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随着进口来源多元化、页岩气的开采以及大量使用乙醇燃料,美国进口中东的石油逐年减少。所以对美国的影响相对有限。

就目前的石油流向看,对石油需求以及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是亚洲生产型经济体,在2010年中东828.7万吨的石油输出中,亚太地区接收了84.6%。其中伊朗石油总出口中,中国占20%、日本占14 %、印度占13%、韩国占10%。所以对亚洲生产型经济体影响最大。

目前欧盟国家每天购买约45万桶伊朗石油,是伊朗原油第二大出口对象。欧盟委员会月度统计资料显示,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进口伊朗石油量,占其总进口量比例分别达14.6%、14%和13.1%,这些国家可能因为高油价而加剧债务危机的恶化。

数据显示,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原油每天可达1340万桶,约占海上石油运输量的35%,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20%;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天然气贸易量为951.4亿立方米,占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33.8%。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堵,将可能造成世界石油“运输瘫痪”。

石油是伊朗的“命脉”,据估计,伊朗进口货物的87%、出口货物的89%都是通过海上进行的。这些海上贸易的绝大部分也是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来运输的,如果霍尔木兹海峡关闭,伊朗本国在经济上同样会受到重大打击。此外,由于世界经济深度依赖美欧金融服务,这将使美欧有可能对其他不响应禁运的国家的公司以“金融联系”为由予以制裁,造成各国与伊朗金融业务的阻断。

从目前的局势看,不管伊朗是否会去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只要该地区保持“乱而不战”的态势,对石油供给中断风险的担忧以及恐慌性预期就会推升油价至高位。而一旦出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事件将进一步导致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各类商品期货也可能顺势走高,脆弱的世界经济将难以承受新一轮通胀的重压。

伊朗局势如何演变关乎中国“核心利益”。首先,伊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进口地之一,原油进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约10%,是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沙特和安哥拉),第二大石油供应国。

其次,伊朗是中国消费品、资本设备出口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0年中伊贸易294亿美元,2011年1月-11月已达410亿美元,增长约40%。

再次,中国在伊朗有很多石油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并签署许多基础建设协议,如果美国对与石油产业相关的金融产业进行制裁,会对中国在伊朗投资的企业及金融机构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根据测算,如果油价升至150美元/桶,中国工业原料成本就会上升一倍,输入型通胀很可能导致新一轮通胀卷土重来,影响中国本已放缓的宏观经济,加剧宏观调控和控制通胀的难度。

3.中国周边局势分析 篇三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历史的镜子中可以照射出未来之路:

(一)一球多制,多元共存,世界多极化将继续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力量已初步出现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进程,继欧美之后,亚、非、拉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出现。基辛格分析说,一些国家已经成长为强权大国,同时存在着几个实力相近国家的世界。国际权力呈分散化态势,世界多极化特征明显。非西方力量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上升。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模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将是世界进入下个十年的基本面貌。享誉世界的美国已故世界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6年前深刻断言:在全球大动荡中诞生的新世界将因其多重政治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初生的新世界的特征不仅表现为政治格局的多重性,而且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幸运的是,世界历史的趋势是向全球多样化发展而不是走向同一化;今天,再也不能断定只存在一条资本主义道路了。

(二)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依存、调整变革、竞相发展将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是多元共存。20国集团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亚洲模式也有不同的版本;即使是美国盟友的国家,也是千差万别。继续认真规划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各类国家共同的追求。二是变革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告诫世人,任何一种制度与模式并不完美,其获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成功,更不可能适用于全世界。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大国及世界各类国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谋求模式创新、战略调整、自身改革成为潮流。三是相互竞争。全球化是地缘政治的竞技场。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制度之争、价值观之争、发展理念之争、软实力之争、话语权之争将趋于上升。四是西方与非西方在制度、道路、模式、理念等方面的斗争更趋复杂。美西方不会放弃其所谓价值观的普世性,不会坐视其既有优势和主导权的丧失。而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就与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同西方政治经济模式所谓的普世性、意识形态的优越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越来越不愿意受制于“西方中心主义”。

(三)西方软、硬实力相对减弱,但绝不愿坐视其核心价值、既有优势和主导权的丧失;在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中,美国虽失去绝对优势,但仍是“独一无二”的强国,仍处在世界体系的最高层。在新世纪头十年和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联结点,西方处在一个矛盾、震荡、调整、变革的转折点。其阶段性特点是进行反思与变革:一是认为世界政治体系的发展与苏联解体后西方所抱有的幻想背道而驰,西方犯了“灾难短视”的错误,现在要正视“世界重组”和“全球政治觉醒”的现实,承认“不是美国没落了,而是整个人类崛起了”的现实,“美国将是最伟大、最强盛的国家,但是仍有其他强国并肩”(基辛格),美要学会与西方之外的政治力量重新相处;二是对“9·11”后恶意盛行的单边主义的深刻反思,认为美没有将自身面临的安全威胁置于全球合作框架,承认“美国无法单独解决世界问题”,奥巴马是在对美进行“拨乱反正”的重要转折时期执政,决心“开启与世界重新交往的时代”;三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恶果进行深刻反思,认为美式资本主义及其主导下的发展模式将“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推向全球,新自由主义含有最终导致其灭亡的种子,开始重新判断资本主义何去何从及其变革。西方的调整与变革已经开始,第一,要看到其变革的艰巨性;第二,要看到其化解危机、自我修复和变革图新的适应能力;第三,西方不会接受“西方没落”、“美国衰弱”的观念;第四,西方将会坚定捍卫其价值理念,美国将固守“美国始终是一个国际领袖”的信念不变。

4.论西亚北非局势 篇四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决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西亚北非局势 社会动荡 战争频繁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难止,2010 年 12 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政 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出现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 入了 30 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其主要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

(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面对西亚北非各国的动荡不安,许多国家的表态竟然都各不一样。“阿拉伯国家动荡,内部多种矛盾激化是主因,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的中东政策起了催化作用。动荡发生后,美欧大国插手干预又使事态扩大和激化。” 12月27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外交部原副部长刘古昌在解读《2011年国际形势总结报告》时向本报记者表示:“大动荡令阿拉伯世界开始进入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他们开始寻求适合自己发展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中国前驻黎巴嫩、埃及大使,著名中东问题专家安惠侯指出,虽然陷入动荡的西亚北非国家正面临艰难的政治过渡,但本地区的政治生态和战略格局已发生了改变伊斯兰势力明显上升,阿拉伯民族主义发展。他认为,本地区崛起的伊斯兰势力,即便是温和派,也不可能像被推翻的政府那样配合美国;而重新抬头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将把矛头首先指向以色列,以色列的处境将更加孤立。与此同时,美欧等西方国家将继续竭力打压伊朗不断上升的影响力。

针对仍存在巨大变数的叙利亚局势,前驻阿联酋、约旦大使,中东问题专家刘宝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叙利亚局势如何变化,从内部讲取决于四大因素其一,巴沙尔能否继续保持对执政党及军队的坚强领导?目前,叙利亚执政党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党内并没有政要叛逃或辞职,40万武装力量中虽有少数官兵哗变,但总体还是听指挥的,这将是巴沙尔是否可以继续顶住西方压力的关键所在。其二,巴沙尔的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巴沙尔目前还有相当高的支持率,但如果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反对者可能会变得更多。其三,反对派力量能增长到何种程度?是否有能力挑起内乱?如果反对派未能整合到一定程度,西方不会贸然出手“干预”。其四,巴沙尔是否有能力将叙利亚问题留在阿盟框架内解决?叙利亚与阿盟的合作程度考验双方智慧,阿盟应避免像利比亚问题那样再被西方尤其是北约所利用。

刘宝莱分析指出:“巴沙尔短期内应该不会下台。但由于上述四大要素仍在不断变化之中,巴沙尔到底能撑住多久,还有待观察。”

安惠侯则提醒说,观察叙利亚局势的走向,还应注意美欧干预的决心与实力。由于美欧经济持续下滑,主导力下降,美法等国2012年还将举行大选,加上刚刚经历了在利比亚的“惨胜”,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欧不会贸然动手,仍将“以压促变”。

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与中国的利益也休戚相关,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不能避免。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对中国短期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成套设备出口、劳务输出等方面构成了较大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改善能源供应。整个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目前劳务输出重要的海外市场,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最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成套设备的进口国。因此,我们中国对于该地区的动荡局面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说难听点就是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了北非乃至伊朗,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钳制作用。

在此,出现了这个动荡的国际形势,我们国家也需要自我审视和调整,借鉴与正视西亚北非的教训,不断完善国家的各个方面。以下是本人根据参考资料进行总结并得出的观点: 第一,在全球化时代,研究政治不能离开国际关系和国际环境,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要以全球化视野来研究中国政治,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西亚北非格局对世界经济政治来讲是一个扭结,如果不能很好理解西亚北非,就无法把握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反思中国民主政治前途。一国的民主政治根植于一国的历史文化、民主传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仁政”元素,应当借鉴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仁政”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建适应中国政治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模式,这种模式应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多元参与和协商政治等因素的高度整合和有机统一。

第三,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关键时期,必须保持政治和社会的长期安全稳定,一旦发生大的社会震荡,极有可能被西方势力干涉甚至分割,损害到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反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在确保政治稳定的前提下,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走渐进式的政治改革道路。

5.谈我国周边安全局势 篇五

且谈我国的周边安全局势,这还要从我们这学期的军事理论课说起,这门课教授我们的不仅仅是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装备等的对比,还让我们了解到了一系列战争遗留下来的周边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对我们的国家有着很大的威胁。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坚决主张和平解决相关问题,避免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国家,所以充分分析我国周边安全局势,正确看待我国的相关政策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下面我就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周边环境:

就目前来看,我国面临着来自几个国家的威胁,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诸国。

首先说一下美国,总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它虽然与我国相隔一个太平洋,但是却时时能威胁中国。通过课上看视频,我们都已经了解到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在关岛、冲绳、韩国及菲律宾等地区的驻军规模不断扩大,军事装备不断更新,相当于把美国搬到了中国周边,我国一旦有什么行动,美国就可以近距离的对我国进行军事行动。当然它对于中国周边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另外一点,美国一直是我国收复台湾的最大障碍,一旦我们海峡两岸局势不稳,那么美国对于台湾的所谓援助将进一步影响我国海峡两岸关系。所以,总体来看,美国是我国的最大威胁。

再说日本,其实我国和日本的关系主要还是由于历史战争遗留下来的。这也是中日关系最敏感的部分,二战期间日本在过烧杀抢掠数不胜数,但是他们却一直否认他们的罪行,日本高层还不止一次的去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这些深深的伤害了我国人民的感情,更激起了民愤。还有的就是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了,东海问题主要是能源引起的,两国互不相让。而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二战时日本有了侵占该岛的念头并强行占据,由于一直将此问题挂起,所以钓鱼岛问题就这样保留了下来。所以就发生了一系列日本扣押我国进入钓鱼岛的船长,我国严正交涉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不会屈服于日本,当然两国也不会出现相互信任的时刻,中日关系也将持续这样僵持下去。日本也便是对我国造成巨大威胁的国家之一。

印度,这个和中国一样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同样也是我们周边局势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印之间的问题主要是边境问题,就像62年爆发的中印边境战争一样,只要这一问题一天不解决,战争就随时可能发生。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都是核武器拥有国,一旦战争,对世界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印度还积极扶持**,不断蛊惑喇嘛制造流血事件,企图将西藏分裂出去,可见印度的企图之大。况且印度有美国等大国的支持,所以它的威胁不容忽视。

韩国对于我国的威胁主要还是在于它是美国所庇护的,他们两国的联手势必会对我国造成不小威胁。当然韩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和朝鲜之间,如果有一天他和朝鲜之间开战,那么我国势必会被卷进去,而且还可能对我国的边境提出挑战。

下面说一下最近一段时间愈演愈烈的南海局势,当然对象就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所以加强了对于南海岛屿的控制,所以除文莱外的三国就暗地里勾结起来,共同对抗中国,当然这些都是为了南海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以及能源。大家都知道这几天相继发生越南在南海实弹军演,菲律宾拆除我国在南海岛屿上的所有权标志,美国与菲律宾计划本月下旬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很明显这些行动也预示着南海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当然我国是不会示弱的。所以最近我国解放军海军近日也进行“环海南岛海上实兵演练”。但是我相信我国还是不希望战争的出现,我也希望联合国能够发挥其作用,合理公平的处理这件事,让南海问题尽快解决。

说了这么多非安全因素,当然我们周边还是有盟国的,比如巴基斯坦,俄罗斯,朝鲜等,希望这些国家能够秉着和平发展的信念与中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

6.朝鲜局势最新消息 篇六

2014年10月13日 10:05 来源: 作者: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22

近日,朝鲜局势在国际上引起种种猜测,而在中国国内,有关朝鲜的种种谣言像病毒一样通过网络媒体蔓延,一些关于朝鲜的“新闻”、“消息”甚至到了荒谬不堪的程度。

此种情形的危害不容小觑。诋毁、诽谤、污蔑朝鲜在很大程度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彻底否定抗美援朝,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变相、迂回地在中国制造“颜色革命”氛围。第二,加深中国民众对朝鲜的负面认识,并试图影响中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从民间和政府两个层面离间中朝关系,进而恶化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

对中国来说,朝鲜问题是重大的政治和战略问题。朝鲜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内部问题肯定不少。目前,一些外部势力刻意在中国周边制造“颜色革命”,朝鲜能否幸免值得关注。中国没必要替朝鲜捍卫其现行的政治体制,但我们一向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力,既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朝鲜内政,也不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人。

中朝两国需要加强政治交流,相互分享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对“朝鲜不听话”、“白眼狼”等奇谈怪论要加以驳斥。中国历来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没有谁得听谁话的道理。把朝鲜说成“白眼狼”,客观效果就是分化周边,孤立中国。中朝两国无疑需要进行战略协调,但这是同志式的协商和平等合作,不是霸权国与仆从国的关系。

事实上,就中国全社会而言,在朝鲜问题上的正面声音远远大于那些杂音。我们要防止有害言论被刻意炒作或无意放大。网络自由不等于网络无政府主义。对那些蓄意制造谣言,恶意中伤诽谤的行为要加以管制。同时,要更充分地报道朝鲜的真实情况,缩小谣言和错误认识的舆论土壤。

必须清醒看到,虽然全球范围的冷战已结束近30年,但朝鲜半岛的冷战从来没有停止。一些国家一边对朝鲜进行封锁和制裁,一边指责朝鲜不对外开放;一边对朝鲜进行军事威胁,一边迫使朝鲜解除武装;一边制造半岛紧张局势,一边要求中国压制朝鲜的自卫反应,这就是它们在朝鲜问题上的荒唐逻辑。

7.半岛局势之中国应对策略 篇七

内容摘要:当朝鲜半岛局势发生动荡时,国际上首先关注的是中美两国的态度,当事一方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和中国有着唇齿关系,另一方的韩国为美国的东亚盟友。作为韩朝问题积极的斡旋者,中国在韩朝问题上如何化解当前半岛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如何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这不仅仅考验中国的外交能力,更考验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如何担负维护地区和平的责任。

关键词: 中国 朝鲜半岛 和平与稳定

2016年注定是个不平稳的一年,从2012年3月份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黄海爆炸沉没,韩朝局势开始急剧紧张,到韩朝炮击交火事件以及之后美韩一系列的挑战性军事演习以及朝鲜核试验。这一切因素直接把半岛局势推向战争的边沿。在传统的韩朝地区关系中,主要涉及中、美、韩、朝、俄、日六方;韩朝局势的稳定与动荡,直接会影响到上述国家。特别是中美两国。当朝鲜半岛局势发生动荡时,国际上首先关注的是中美两国的态度,当事一方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和中国有着唇齿关系,另一方的韩国为美国的东亚盟友。作为韩朝问题积极的斡旋者,中国在韩朝问题上如何化解当前半岛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如何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这不仅仅考验中国的外交能力,更考验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如何担负维护地区和平的责任。

一、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回顾

朝鲜半岛现在的紧张局势,不经使我们想起60年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在当时中国对半岛局势的看法,首先中国是支持朝鲜的,因为同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其次是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不仅仅是对朝鲜进行打击,更重要的是把战线拉到了中国东北,使中国有唇亡齿寒的切肤之痛。再次当时的韩国和台湾有邦交关系,这是新中国不能容忍的。所以在整个上世纪50年代到70、80年代,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是坚定的支持朝鲜的。

改革开放中期以后,特别是与韩国的建交,使中国在朝鲜半岛局势的政策发生动摇,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频繁,相互经济依存度不断加深,而随着朝鲜国内经济的封闭和政策的强硬,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更多是以传统友谊来维持,中国在朝鲜考虑的是地缘政策。现在中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基本策略是维护半岛和平,实现半岛无核化。

二、当前的朝鲜半岛局势中国该如何应对

(一)、重启六方会谈

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中每当涉及韩朝问题时,都时常呼吁重启六方会谈,面对现在紧张的韩朝局势,重启六方会谈的作用有多大,尽管在六方会谈中,各国达成的协议也是没有实际的法律性约束力的,中国之所以积极呼吁当事双方及利益方,无非是想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而中国通过六方会谈同样给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主导性作用。中国也以此向韩朝双方表明对局势的态度,警示双方不要轻举妄动。这对稳定半岛局势起到一定作用。

(二)、动用软实力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软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对周边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不再仅局限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中国在韩朝半岛问题可以通过儒家文化、经济的影响力对韩朝紧张局势进行有效的化解。或许在短期内对半岛局势并无明显的效果,但从远期看,这种影响是非常有效的

(三)、加强与美国等国的沟通

中国固然在半岛局势上发挥主导性作用,但美国作为这一地区的利益攸关方,主导着韩国的政局,最近韩国的一系列挑衅性举动,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中国和美国以及日本俄罗斯该如何协调共同应对现今紧张尴尬的局势,韩朝一旦开战,对美国维持在东亚的利益必然会产生影响,日本、俄罗斯国内也会受半岛局势的影响,使其经济、国内稳定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其实中国和美国、日本、俄罗斯在半岛问题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需要半岛局势的缓解以及半岛的和平。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沟通,必然有利于半岛问题的解决。

三、韩朝一旦开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2010年12月18日开始,韩国开始在与朝鲜争议海域进行实弹演习,这一举动被朝鲜视为开战的信号,朝鲜全国上下进入战争状态,面对一触即发的半岛战争,中国该如何应对,最新消息透露,中国与俄罗斯互通电话,两国表态要韩朝保持冷静,你不要轻举妄动。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半岛局势中的矛盾心理,一面是有着革命传统友谊的朝鲜,一面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韩国,该如何抉择?观点或许有很多种,我个人观点是中国会再次支持朝鲜,可能不会像上世纪那样直接出兵帮助朝鲜收复国土,而是通过外交、经济、军事援助的隐性形式的方法,来支持朝鲜与韩国对抗。那么我认为中国必然支持朝鲜的观点依据是什么呢?

(一)战略考虑

从地图上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朝鲜对中国的战略价值,在美国几乎完全对中国周边军事封锁,唯独朝鲜成为中国对付美国的一个重要战略屏障,一旦韩朝开战,如果朝鲜战事不利,被美国支持的韩国打败,那么中国唯一的一块屏障就讲消失,美国的军事线就可以直接在鸭绿江畔了,中国的东北,甚至是华北广大地区都将直接面临美韩的威胁。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是必不能答应韩统一半岛的。

(二)经济考虑

在建国之初,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就考虑到这一点,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在朝鲜半岛开战之时,中国政府就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并派重兵把守东北。当然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现在韩朝问题已不同60年前了,中国的政策也不同于60年前的,但是中国现在一切的政策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服务的,一旦韩朝开战,必将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坏境,如外资外流、市场减小。国内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是现在中国政府最不愿看到。所以中国必然会采取一些策略,如迅速平定半岛战争状态。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外交;也可以通过军事。

(三)民众心理考虑

从大部分中国人来讲,对朝鲜有着特殊的友谊,上一辈中国上万志愿军战士长眠于朝鲜,加上中国民众对最近政府外交政策的看法,如美韩多次在黄海海域进行军演,美国军舰在南海游弋,不断挑战了中国民众愤怒的神经;如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没能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国内必然发生动荡,特别是在现在的转型时期,矛盾尖锐,民众更希望中国政府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手段,甚至是必要的军事手段来维护半岛的和平,最起码要维护北朝鲜政权的独立,以对抗美国的军事打压。

8.论钓鱼岛之当前局势 篇八

关键词:钓鱼岛 中国 日本 经济 政治 军事 历史 外交

摘要:中日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紧密的经济合作,悠久的政治文化历史渊源,把这两个国家捆绑在一起。然而,由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挑起的购岛闹剧却将这两个国家推到风口浪尖上,钓鱼岛自古乃中国固有领土,中国人民对此有深刻感情,面对日本政府的无端挑衅,我们是将使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还是以武力方法回应呢?

钓鱼岛之争起源于二战后日本战败,钓鱼岛暂由美国方面托管,随着冷战的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美国有意扶植日本并且片面将钓鱼岛交由日本实际控制,此乃是钓鱼岛事态的起因,为如今的中日矛盾埋下渊源。钓鱼岛拥有独特的地理资源。钓鱼岛等岛屿的海底是新三纪的沉积盆地,是生成和蕴藏大量石油的一块宝地。1969年5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埃默里报告”认为,“台湾东北20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北部钓鱼诸岛附近为大油田所在地。”估计蕴藏量为一兆美元。我国科学家估计,钓鱼岛等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在737至1574亿桶之间。在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由此,成为日本狗急跳墙急于购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日建交是由于中美建交所间接导致的,因此中日由于之前战争所互相导致的矛盾并未具体化解下来。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中国经由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毛泽东时的百废待兴到邓小平时期的韬光养晦以及到江泽民时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正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伟大复兴并非一纸空谈,是以量化实化而进行的,在西方各国面临经济危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之时,中国GDP仍可“保八”,足以见中国改革开放之成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外交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艰难返联合国之路到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盟10+1模式,中国正在积极的外交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外交太过柔软,一味的喊口号和抗议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只会给自己徒增苦恼,有张有弛,有作有为,该强硬的时候绝不退缩,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联合打造!中国如果要成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必须确保国家威望不受损害。从内部来说,如果我们继续采取软弱的态度,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将会日益高涨;从外部来说,必然使别的国家对中国所应该拥有的权利造成轻视。撒切尔夫人不顾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发动了英阿马岛战争,虽然损失很大,但她所为之自豪的是确保了英国大国威望的延续。对于美国来说,它权衡再三,最后完全倒向了英国。同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对撒切尔夫人所做的那一番坚决的谈话,恐怕香港回归的谈判要棘手得多。以前我们提倡温和的务实的外交政策,但有时似乎有点不分国家、不分时候的过于温和了。随着我们经济基础的稳定发展,我们需要更加硬朗的倾听以及说话,这样,才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9.浅谈国际局势变化及应对 篇九

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为40.11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75万亿美元,占了近30%,第二是日本,约4.62万亿美元;接下去是德国2.67万亿美元,英国2.13万亿美元,法国1.99万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都是1.65万亿美元,加拿大0.97万亿美元,西班牙0.96万亿美元,韩国0.66万亿美元。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连续6年增长,国力逐渐恢复,2004年经济增长7%。普京总统2004年连任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去年5月1日扩大到25国,经济总量达到12.48亿美元,超过美国。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去年10月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

日本除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债权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

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特点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特点三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wei胁尤为突出。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近1700起恐怖事件,特别是西班牙“3·11”爆炸事件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举世震惊。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特点四 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名目繁多的宗教,也有许多无神论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特点五 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9%。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十倍多,人均超过了1000美元。卫生保健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己经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共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中国是20年来对全球扶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为全球扶贫行动提供了范例。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④。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上一篇:开元杂题?舞马,开元杂题?舞马陆龟蒙,开元杂题?舞马的意思,开元杂题?舞下一篇:国庆节喜剧小品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