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玻璃家族的说课稿

2024-11-13

神奇的玻璃家族的说课稿(精选8篇)

1.神奇的玻璃家族的说课稿 篇一

案例:“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态度。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科学的观察、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措施: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讨论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在辩论中相互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实验演示,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以此方法讨论生物的其他特征。在讨论时,教师要调动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鼓励,以体现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探究。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引导: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说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

2.点钞的说课稿 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收银技能强化训练 》是高教版教材中职、高职收银实训必修,其中模块三点钞技能训练项目一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 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收银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着中职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收银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基本要求和指法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要求和点钞的指法,才能在日后工作和比赛中打牢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就是我们的地基

教学难点:点钞各工作的连贯性

难点的依据:我们的点钞并不是简单的点钱,我们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去做,只有连贯动作的习惯养成,才能忙中不出乱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收银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并且和日后学生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和视频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讨论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自主练习法

学生们在看完图片和视频,并且在同学们自己创设的情景中自由发挥后,学习并且纠正点钞方法,在教师将正确方法和应注意事项的讲解后,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以加强对点钞方法的认知。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收银过程中点钞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并且借助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给学生以更直观的体验,使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得以领会相关技能,更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自主尝试、体验新知:(3—5分钟)

以情景设置的形式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收银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录像观摩、以练促学,练习录像、分析改进:(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3、以赛代练、以练促学。(3—5分钟)

评比优秀点钞能手,以提高点钞的速度和准确性,达到灵活运用,完善点钞操作。

4、课堂小结、经验收获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也就是情感和技能的收获)

4、巩固技能、课外延伸

下课自主练习,下节课验收,并且同学们可以上网查一下,单指单张只有一种方法吗?还有什么方法,预习按压式单指单张点钞法。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对点钞,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体验入手,运用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做”了,而且“精”了。学生从内心上认同点钞方法和环节的连贯很重要,进而能够主动地将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篇二: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妈妈的账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份帐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与无声用充满智慧的0芬尼账单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文章。编排本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思考怎样去回报父母的爱,懂得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的爱。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浅显易懂,适合三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提示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准确读出“彼、款、酬”等生字音,简述“蹑手蹑脚、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比两份账单,体会人物的不同情感。

4、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思考怎样去回报父母的爱,懂得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难点是:体会妈妈给小彼得那份“0”芬尼账单的含义,真正感受无私无价的母爱。

三、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最佳的效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依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以账单中的“0”芬尼为文眼和主线,抓住这一关键数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从识“0”,到找“0”、品“0”、最后化“0”,这样一步步地深入课文。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采用启发质疑、品读感悟、创设情境、读写结合等教学方法,深入解读0芬尼账单背后展示的教育机智、宽广胸怀和无私的亲情。

四、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仍然有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0” 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唤起学生的热情,为深入研读文本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紧扣“新课程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识“0”,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1、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0”,然后提问:“0”这个数字表示着怎样的 含义?”(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总结)

2、再在0后面板书“芬尼”,并且图文结合介绍:它是德国以前的货币单位,20芬尼相当于一元人民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芬尼的意思。

3、深入提问:0芬尼又表示着怎样的含义?

4、继而我再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老师导入课题:“0”看似什么都没有的一个数字, 在《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里却蕴含着极其丰富、耐人寻味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读、自疑、自悟,去找找这个“0”。

设计理念:这样的导入以“0”为切入点, 在进入文本之前, 探讨“0”的含义及“0芬尼”的内涵, 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为深入研读文本奠定基础。

(二):找“0”, 初步感知账单的内容

1、学生们根据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其次我会在ppt上出示本课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读音、解释。并随时纠错。最后,再让学生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横线勾画出“0”所在的句子。

3、再让学生用不同形式朗读这些句子。

设计理念:围绕“0”这一关键数字引领学生从文中捕捉到一个个有“0”的句子后, 分行朗读,而后整体阅读。这样初步感知妈妈开出的“0”芬尼账单的基本内容。

(三):品“0”, 深入感悟母爱的无声

1、文中除了妈妈的那份账单外,还有一份账单,请学生用波浪线把它勾画出来,再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两份账单内容,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对比读。读完之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从这两份账单里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不同?(1)时间不同。妈妈对儿子是十年不间断的照顾,而儿子做的事情可能是几分钟,或是几个小时。

a、围绕十年幸福生活体会母爱 b、围绕十年中的吃喝体会母爱。c、围绕生病时的护理体会母爱,感受彼得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2)账单中的价格不同。

学生思考:妈妈的账单为什么写的都是“0 芬尼”?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这是金钱换不来的无价无私的爱,这是深沉的,这是慈祥的,源于彼得母亲对儿子的爱。

设计理念:让学生把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作比较,通过视觉的冲击令学生在明了账单样式的基础上形成对彼得和母亲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说一说从账单你读懂了怎样的母亲,怎样的彼得。此刻,“十年”的付出与“0芬尼”的回报,在学生心中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知道了妈妈的爱是无价、无私、无声的,这是一份爱的账单。3.联系生活,感悟教育的智慧

为了让母爱的力量力透纸背,深入人心,我相机播放 “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让学生感受母爱的宽厚智慧,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语文学习突破了课堂的局限,重视课内向课外、书本向生活的延伸。

(四)化“0”, 角色表演,升华情感。

1、看了妈妈的账单后同学们感慨万分,那么小彼得有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呢?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这一段,读一读,圈一圈,划一划,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彼得的羞愧万分?

2、为了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小彼得的思想感情,在这一板块我安排了一个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彼得和妈妈。课件出示词语: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藏、小心翼翼、塞,提醒学生表演的时候先想想它们的意思,再更好的表演,以演促悟。

设计理念:角色表演是检验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表达学生情感、展现学生个性的良好途径。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表演,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3、小练笔,延续文本, 升华情感。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这一夜,小彼得辗转反侧,他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桌旁边又放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设计理念:这样的小练笔就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一次碗,帮妈妈梳一次头,洗一次脚······并真心地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篇三:珠算减法公开课说课稿

珠 算 减 法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珠算加减法的减法授课内容。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作用

《珠算与点钞》这门课程在我们学校会计专业的作用突显在两个方面:一是三年制学生参加高考时候的技能加分的考试项目;二是学生毕业参加工作需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项目,因此本科属于实操课,更具有实用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珠算减法26句口诀,并运用口诀指导拨珠进行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采用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等教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口诀的拨珠动作、指法。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习珠算减法的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珠算减法口诀的运算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珠算减法口诀的指导拨珠运算,才能发挥利用算盘进行减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破五的减和退位的减

难点的依据:口诀较复杂、拨珠动作增加,学生在连续拨珠上存在一定困难。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教材的例题,讲解内容由简入难,充分分析珠算减法口诀表和减法的运算指法,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仔细观察学生的运算过程,分析指导、纠正错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课后布置的珠算减法口诀预习背诵情况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来把握本节课的口诀知识讲解。

2、讲授新课:(30分钟)

我选择了沉入剖析减法口诀的实际指导拨珠动作,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知识点、例题、练习题等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理解的基础上以动手操作使用算盘为主,提高学生拨珠准确率和速度。

重视教材中的概念准确描述,适当对例题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通过疑问、提示等形式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讲的珠算减法进行系统回顾,再次强调重点内容和练习的强化部分,通过课后思考题的方式引出下节课的知识内容。

4、板书设计

在制作ppt课件的基础上简化板书内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以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构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梳理为主。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本门课程的特点,实际动手能力还存在个体差异。我进行了课后强化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从简单题中找回自信,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通过作业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针对理解力较差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学生的操作中发现普遍问题进行统一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篇四:《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杨彩莲

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分的认识》。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的第1课时“时、分的认识”。本单

元是学生在一年级对钟表已有了初步认识,并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系统学习时、分、秒的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时=60分。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实践中去主动建构新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建立时间观念,记住时、分进率。

四、教学难点

理解时分进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钟面和学具钟面等

六、说教法

1.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

对于钟表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的甚至不教都懂了。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对1分、1时体验。3.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4.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珍惜、合理利用时间。

七、说学法

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学生通过填一填、数一数、、拨一拨、说

一说、看一看、议一议等活动中去亲自体验、感受、收获新知、理解概念。

八、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新课课件出示《大风车》节目画面。

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你们最喜欢看的什么节目来了?有谁知道这节目是在下午

什么时候播放?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现时刻下午6:10,晚上7:00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

有谁愿告诉老师你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电脑分别显示时刻)看来,时间和我们的生

活、学习联系十分密切。而钟表可以告诉人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二)、互动合作

1、认识钟面(电脑出示一个钟面)

(1)学生看书自学,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课件演示并填空。

①钟面上有 针、针、针。

②钟面上有 个数字,按从1—12顺时针方向排列(点击顺时针方向)。有 个大格、个小格,并演示时针分针的走动方向。

③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走1圈是 分。④

时针走1大格是 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2、认识时、分(1)认识“分”

①观察分针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②体会1分有多长。学生分别做口算题、写生字、拍皮球、踢毽子、跳绳。老师计时。

师:你用1分钟做些什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1分钟做的事。其实1分钟能干很多事情,老

师让你们搜集资料的,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学生充分发言后,然后老师将自己搜

集到的知识出示在屏幕上:银行点钞机每分钟点1500张人民币,汽车厂每分钟生产一辆汽车,中

央电视台播音员每分钟播180个字。

师:1分钟很短,充分用好它却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2)认识“时”,知道时、分的联系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

① 分针走1圈是60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1时,板书 1时。

② 1时和60分有什么联系?随着孩子们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③ 1时有多长

一节课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 分就是1小时。

(三)、展示交流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比较各种动物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设计成动画形式,在屏幕

上完成)

3、时刻的读写

(1)读写整时的① 让学生尝试说出下列钟面的时刻。(电脑出示)

② 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读法、写法将时刻点击出来。

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整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 练习:学生在钟面上拨出7时、9时、12时、6时。

(2)读写几时几分的(课件演示)

① 从1:00—1:15,现在是1时还是1时多,为什么?(因为分针不在12上,)时针有什么变化?(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

② 到底多多少分呢?(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格,算出多少分)

③ 老师拨出9时多,小组讨论:拨的是不是9时多?多多少?该怎么看?全班交流。④ 说出下列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屏幕显示)主要练习几点差几分的和几点多几分的。⑤ 师生共同归纳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⑥ 操作:老师报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有意练习几点多几分和几点差几分的(四)、巩固提高

1、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旅游,抵达目的地的时间显示在课件的钟面上,请小朋友们分别读写出来。

2、游戏:小小邮递员

动物王国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可它们的时间安排各有千秋,下面请小朋友们拿着手上的“时间的写法”卡片,投递到相应的小动物的“时间的读法”卡片的信箱里里。小朋友们,谁最最棒,出发吧。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回家用一张硬纸壳、水彩笔、两小张条形纸(时针、分针)、一个按扣作一个钟面模型。

要求:钟面美观、数字清晰,时针、分针可以活动,形状、颜色、自己设

板书设计:

时、分的认识

数字:1~12 时针走(1)大格 →(1)时

几 几

针:时针、分针、秒针 分针走(1)小格 →(1)分

几 几

同时走 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

同时停 1时 = 60分篇五:《角的概念的推广》——说课稿

《角的概念的推广》——说课稿

惠安中学 王 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必修4第一章第二节《角的概念的推广》。我现就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学情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材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研究 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广,主要是运用运动观点来定义角,即用角的始边和终边及旋转方向来定义任意角.从而来完善初中角的定义。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这一大章的第一节,是在学了集合和函数之后的又一重要章节,是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个延伸和推广,主要是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也是对集合与函数的知识的又一渗透.所以本节课《角的概念的推广》就起到了一个铺垫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今后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⑴.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⑵.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角的集合(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⑶.体会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能力培养点:

⑴.借助实物演示、绘制图形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会数与形结合对探究数学问题的作用。⑵.在老师引导、及时评价下,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下,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德育渗透点:

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⑵.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⑶.通过课堂上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的品质。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其符号表示、集合表示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通过实例教具展示,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发现就概念、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在概念形成与形式化、数量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节体现数学的逻辑性、思想性较强的新课.三、说学情学法

(1)分类法:了解数学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弄清角的分类及分类的方法。(2)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通过带有文学色彩的填空题激发兴趣,由回忆初中学过的角的概念与生活现实中角的现象对比引入新课。采用问答、复习等方法。2.积极参与,探求新知:

⑴.在引入的延导下,提出“旋转”形成角的基本理念。借助实物“雨伞骨架”的形象演示加深学生对旋转的体会,解决角的概念形成是的三个基本量:“顶点”,“始边”,“终边”的介绍。完成对角分类中正、负、零角的旋转展示。

⑵.由学生动手画出?=210?,?=?150?,?=660?的过程体验,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并体会在画图过程中角的终边不能快速确定的难点,进而引出下一新的知识点:象限角。并借助实物教具的演示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象限角的要求与含义,教学时应突出“顶点”,“始边”,“终边”的位置特点。同时举出终边落在轴线时的特殊情况,介绍轴线角。

⑶.学生在练习本上,老师在黑板中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同时画出30?,390?,?330?的角。完成后指明它们都是第一象限角。通过观察,探索提问,归纳总结得出终边相同角的共同特点,写出所有与?终边相同的角连同?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s??|k?360,k?z???。3.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结合课本例题要求,对例2和例3的位置做了调整,目的是在例题1例2中完成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集中演练,将例3可看做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再研究。在例题的讲解中突出和本节课知识的联系,做好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和引导。4.巩固提高,归纳总结:

在随堂联系的处理上,原则性:参考课本例题和课本练习题的特点。形式:抽奖模型。过程展现: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然后教师加以点拨评价。目的: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情感体会,形成简单的对试题的形成和解决的思考。5.课后统一及个性作业:

课后统一作业以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为主,重点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规范书写能力,考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个性作业其宗旨是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同时应注意题目对培养学生数学情感所起的积极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原则: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在有数学图形的课程中应将图形画在黑板中央位置,以突出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六、说教学设计:本节课力求体现的教学特色有三个:

1、以画图为主要线索,以实物教具为重要载体,将角的概念的推广,象限角,终边相同的

角逐个引出,使学生的认知从形象化的体会逐步发展到理论化的研究。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思考,动手实践。

3、课堂上所有教具的来源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而形象化和创造性的使用以达到生活之

3.灰雀的说课稿 篇三

5《灰雀 》说课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悟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人交往,要注意尊重他人人格,爱护他人的自尊心,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人类应该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

五、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民族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力有限,主要还是要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好词句的意思。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见过灰雀吗。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所谓有关灰雀的资料。

2、老师介绍灰雀。

(二)走进文本,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对它的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在这里,我是抓住了“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通过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及课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的画面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不经意地设好了铺垫。

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通过“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词的使用来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灰雀的喜爱。

(三)深入文本。

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通过教师参与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体验人物内心,接着抓住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来感受列宁那种循循善诱及对儿童的保护的品质,也给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引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呢?

2.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读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再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相机引导读 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列宁什么样的心情?惋惜,着急,担心,关心)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读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列宁喜欢这只灰雀吗?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四)烘托高潮。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幻灯片展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我懂得了:

a、要像列宁一样善解人意,尊重、爱护小孩子;b、要像小男孩一样诚实,知错能改;c、爱护小动物,给它们自由。

七、说板书设计 5 灰 雀 一定会回来!

列 宁 男 孩

篇二:灰雀.说课稿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

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

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

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

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

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

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

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

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

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

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

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

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学。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

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说教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

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

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

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

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

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

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

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

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

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

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

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读课文,画出列宁的话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

“、、、、、、”

男孩(紧张、吞吞吐吐地)说:“、、、、、、”

列宁(惋惜、担心地)说:“、、、、、、”

男孩看到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

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同桌讨论、交流,添加了下文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根据添加的提示语,各自练

读,再分角色朗读。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

诱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孩子。】又提供学生

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1)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2)列宁有一颗怎样的心?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列宁有一颗宽容的心)。【语文是

一种人文的教学。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

念,设计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前面畅所欲言的讨论辩驳使学生更自主地深入到课

本的情境中去体会文人物的真情实感。而这里全员参与的读书感悟使学生在学习

五说板书略

篇三:灰雀说课稿定稿

《 灰雀 》的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及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展开。《 灰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善意的语言既教育了男孩还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也体现了男孩的善良品质。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着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二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力目标:

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3、情感目标:

能够理解课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及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情绪不稳定,个性差别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根据三年级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小男孩和列宁对话时的表情。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列宁用疑问的语气询问男孩的意图所在。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活奔乱跳”时,用多媒体展示“鸟儿自由飞翔”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大自然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列宁喜欢灰雀的原因,从而体味文章的意韵美,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鸟儿在丛林中飞翔的图片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教育男孩的用心良苦,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当时“我”是列宁,我会如何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扮演。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灰 雀

灰雀(真的回来了)

列宁 爱

男孩(一定会回来!)

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列宁用巧妙的语言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通过列宁的善意语言引导男孩正确处理小鸟的归宿,以一句“一定会回来”说明男孩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四:灰雀说课稿

《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

安排了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 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

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列宁已不陌生,在二年级就学习过《蜜蜂引路》一课,对列宁已有所了解(已知);对爱鸟护鸟的故事了解的不少,但对灰雀这种鸟了解不多,对名人对儿童关心、爱护的故事了解不多(未知)。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前要搜集资料,对学习课文内容有帮助。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能迅速明白灰雀被小男孩抓走了(能知),但学生通过字典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能力还较弱。

三、说目标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尤其是第一、二组课文更是低段和高段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衔接口,所以我重温了低段的教学目标,深入了解了中断的起始目标,通过本组乃至后面的一组课文的学习,完成逐步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我在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的同时

结合“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目标 :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欣赏灰雀,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体会列宁对灰

雀的喜爱之情。

四、说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我通过谈话引

导 学生读单元导读,让学生知道这一单元的总学习任务是什么?第二个环节新课的导入,通过图片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呈现列宁和灰雀,再通过学生的预习收集资料和我的补充进一步了解列宁和灰雀。第三个环节的学习目标,我以板书夺红旗的形式画在黑板上,激发学生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第四个环节,出示自学指导,我逐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完一项检测一项。在认识生字词的过程中我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他们课前做生字卡片并交流识字方法,就是为了节省课堂上认识

生字词的时间,小组竞赛认识生字词为小组赢得卡片,这是上次听梦想课堂的上课方式,我觉得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完全可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维持上课纪律。第五个环节,当堂检测,以各种形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测,如遇到问题一起解决。通过事件叙述的六要素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六个环节,欣赏灰雀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这一环节是我从低段逐渐向高端过渡的的第一步,先在第一课时设计学习一段课文内容,随着学生感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后逐步增加。我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欣赏灰雀,感受它的漂亮可爱,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文中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第七个环节,巩固练习,这一堂课快结束了,学生会读会认会说,但他们会不会写,这才是关键,这些习题也是我设计大作业的前三题,在课堂上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完成节省了课余时间。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布置作业,为下节课的课堂做铺垫。

五、教后反思

篇五:灰雀说课稿

兴义市丰都办普硐小学2014——2015学年度

第一学期语文组

稿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3日早上第三节

授课教师: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悟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人交往,要注意尊重他人人格,爱护他人的自尊心,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人类应该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

五、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民族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力有限,主要还是要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好词句的意思。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见过灰雀吗。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所谓有关灰雀的资料。

2、老师介绍灰雀。

(二)走进文本,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对它的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在这里,我是抓住了“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通过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及课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的画面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不经意地设好了铺垫。

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通过“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词的使用来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灰雀的喜爱。

(三)深入文本。

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通过教师参与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体验人物内心,接着抓住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来感受列宁那种循循善诱及对儿童的保护的品质,也给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引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呢?

2.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读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再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相机引导读 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列宁什么样的心情?惋惜,着急,担心,关心)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读

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列宁喜欢这只灰雀吗?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

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四)烘托高潮。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幻灯片展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我懂得了:

a、要像列宁一样善解人意,尊重、爱护小孩子;b、要像小男孩一样诚实,知错能改;c、爱护小动物,给它们自由。

七、说板书设计 5 灰 雀 一定会回来!

列 宁 男 孩

4.也许的说课稿 篇四

1.从单元教学要求及教材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说起:

新教学大纲对本单元的要求是:

(1)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也许》选自长教版第三单元第一课。适用于八年级教学。本单元共收入两首诗歌,《也许》是第一首。《也许》是《死水》中的一篇力作,也是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杰出体现。在《也许》中,诗人的情感是悲切激壮的,如地下的岩浆,奔突流走,时刻准备着喷发而出。然而诗人一直控制着这种激情,使情感得到巨大压缩,变得更加坚实,更加沉雄,催人心碎。相信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也许》一诗在达到本单元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因为新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且《也许》被选用八年级教学,是在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之上的,所以,依据新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朗读成诵。

能力目标:通过诗中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对黑暗社会的恨得对比,学会张力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体会诗中所蕴藏的悲伤、愤怒、无奈等复杂的感情内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悲伤、愤怒、无奈等复杂情感的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张力、反差“等手法的运用。

二. 说教法

1.朗读法。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藏的感情内涵也要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要朗读成诵,读出情和意。

2.提问法。在学生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适当设问,运用联想与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的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

三.说学法

1.诵读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要积极主动阅读,从而加强对全诗的理解。

2.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想象,进而形成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和整体感知。

3.问题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为。

四. 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以“人生四大悲”导入,奠定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

2.作家介绍,实现知识目标。

3.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主题思想中。

4.以诗人情感为主线,重点把握全诗的主题思想:亡女之痛以及对黑暗社会控诉的双重情感,令人心痛,又令人悲愤。

5.布置作业: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为学生留下主题小作文,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得以升华。

5.燕子的说课稿 篇五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

二、说教法

《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课题。这样导入,让学生对本文的主角 燕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更好的学习它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知情况。

第三环节:学习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说板书设计

6.元素的说课稿 篇六

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为什么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教师总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3、学生讨论: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7.母鸡的说课稿 篇七

《母鸡》是义务教育课程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对母鸡保护精心照料小鸡雏的细致传神的描写中,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第二部分:说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3.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品词析句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第三部分:说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

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第四部分: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有效、地学习。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如,在围绕主题研读课文环节,我请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找出语句,同组讨论交流,体会。

2、赏析词句法。

在体会母鸡慈爱时,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东西”“就紧叫”;“啄一啄”“像汤圆似的”“消瘦了许多”自读谈感受。教师随即进行点拨。

3、朗读品味法

体会母鸡负责一环,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朗读中心段时,启发学生带着对母鸡的敬重喜爱来朗读。

4、联系实际法。

由母鸡的品质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说出或写出对母亲的爱与感激,随即进行感恩教育。

第六部分:说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回顾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整体感知课文情感主线)

2、学生总结讨厌母鸡的原因,从1―3段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复习母鸡讨厌原因,与后面对母鸡的尊敬形成对比)

三、自主探究,围绕主题研读课文。

1、找出中心段。(整体感知改变态度的原因,引出主题。)

2、围绕主题研读4―8自然段。(通过勾画―品读―交流―感悟,研读主题,深化理解)

3、再读中心段,深化主题,赞叹母爱。(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拓展到歌颂自己的母亲)

四、拓展延伸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作者态度变化)

8.单摆的说课稿 篇八

你们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单摆”,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媒体设计和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为高二的学习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对物理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与学习物理的方法,他们的思维也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简谐振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在这节单摆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以及学习习近平似相等的处理方法,在研究一些物理问题上可以简化一些麻烦。

二、教材分析

1、作用和地位

单摆是人教版物理教材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中的内容。在本节开始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简谐运动的描述和回复力,为这节单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摆动是常见的一种机械振动,单摆就是研究这类运动的一个物理模型,是简谐运动的实例应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摆动可以被近似地看成单摆运动,研究单摆运动规律将直接有助于我们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并且为下一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的研究以及以后机械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2.1.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摆;

(2)理解单摆运动回复力的来源以及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3)知道单摆的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用单摆可测定重力加速度。

2.1.2能力目标

通过对“单摆”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收集处理数据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2.2过程与方法目标

2.2.1过程目标

(1)通过单摆的教学,知道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系统;

(2)通过单摆运动产生的回复力的研究,知道单摆运动是一种简谐运动;

(3)通过研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掌握其研究过程的影响因素。

2.2.2方法目标

(1)学会用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物理模型;

(2)体会用近似处理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3)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傅科和惠更斯在研究单摆运动中的贡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能力,激发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和探究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3.1教学重点

(1)什么叫做单摆;

(2)单摆振动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

(3)学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的。

3.2教学难点

确定单摆是简谐运动的研究以及对回复力的分析。

三、教学法分析

1、教法

(1)关于单摆的构成的教学——采用演示教学法进行;

(2)关于单摆的振动,单摆回复力的教学——采用分析归纳法、推理法进行;

(3)关于单摆在摆角很小时做简谐运动的证明——采用数学公式推导法进行;

(4)关于单摆周期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

2、学法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师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进课堂探讨中去,掌握单摆运动的规律。

四、教学媒体分析

通过多媒体仿真演示实验,揭示什么是单摆以及探究单摆的运动。播放单摆运动的动画,观察其运动规律。再演示以下三种情况?都在小偏角情况下,使两摆的振幅不同;?两单摆的摆长不同;?两单摆的质量不同。比较其周期,探究单摆的振幅、摆长、质量对周期各有什么影响?得出结论。使用仿真演示实验使学生便于理解与记忆。

五、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简谐运动的复习及对生活中摆钟的了解引入新课单摆。播放一个单摆模型,让学生自己总结单摆的特点,老师同时引导。并告诉他们单摆只是一个理想化模型,这种理想化物理思想用到很多地方,便于观察和分析。然后老师播放几个模型,让学生判断哪个是单摆?为什么?生活中是否存在近似单摆的运动?加深学生对单摆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在明白什么是单摆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单摆运动时,做的是什么运动?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简谐运动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简谐运动的判断方法,通过该方法是否能判断单摆做的

是简谐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单摆的回复力。当单摆处于最低点时,通过分析,判断出,这就是它的平衡位置,合外力为零。当小球偏离平衡位置时,对小球再进行受力分析,得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里得到这个前提是偏角小于或等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里采用近似思想sin??x

l,所以单摆的回复力F??mg。并告诉学生这种思想运xl

用到很多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这种方法。通过对小球所受的回复力满足与其偏离平衡位置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指向平衡位置,得到单摆做简谐运动。

提出单摆周期的概念。再次提出问题,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有哪些?让同学们提出假设,再在老师的引导下,播放仿真实验。演示以下三种情况?都在小偏角情况下,使两摆的振幅不同;?两单摆的摆长不同;?两单摆的质量不同。比较其周期,探究单摆的振幅、摆长、质量对周期各有什么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学生一起总结其规律,得出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也越长。最终得出惠更斯确定的单摆的周期公式T?2?

哪些应用?

为加强巩固本节的内容,布置本节习题1、2

六、板书设计

上一篇:北邮07(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下一篇:美国文学教案1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