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利事业,满足民生需求

2024-08-12

发展水利事业,满足民生需求(共2篇)

1.发展水利事业,满足民生需求 篇一

引进资源 发展特色 满足百姓体育需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安吉县上墅乡上墅村党总支书记沈长明。首先我要感谢市体育局和县体育局为我们提供了提供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平台,让我村能和这么多优秀村、社区在一起交流、一起畅谈、一起成长。相信经过这次交流,我们都能对本村的体育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美丽乡村后体育发展有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位,同时也对我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努力方向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

上墅村位于安吉县南部,上墅乡中心位置,是乡政府所在地。区域面积9.5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上墅村总人口2652人,有山林4475亩,(其中毛竹林2400亩),耕地1490多亩。经过2009年、2010年的美丽乡村、新农村、体育示范村等建设,上墅已不断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下面谈几点我村在体育工作中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的使命感 应当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村百姓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体育设施的日益完备,体育 知识的不断深入人心,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全社会的健康观、生活方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受到片面追求财富的影响,农村体育工作还没有真正摆到应有的位置,百姓的体质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农村体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审时度势,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大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就包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积极组织和参与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热爱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并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我村通过与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相结合,共同构建起具有上墅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农村体育工作的各项任务

我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上墅村农村体育工作的实际,以美丽乡村、新农村、体育示范村等建设为契机、为平台研究制定了关于我村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村农村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这里,我着重讲一下我们开展的一些工作:

1、积极引进农村基础设施资源。2009年,随着我村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狭小的体育活动空间和落后的器材设施已不能满足建设的要求,导致村民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锻炼习惯和兴趣得不到更全面的培养。为此,我村积极做好“四步走”来完善我村体育设施资源:第一步,向县、乡体育部门申请“体育健身路径”的更新和设置(在这非常感谢各部门对我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能及时为我们安装了新的体育设备);第二步,根据我村人口及需要,投资280万元,建立了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设置了2个灯光球场、1个地掷球场、1个灯光舞台等,同时对原有的平方米的露天广场进行亮化、绿化以进一步满足村民晚上户外体育活动的需求;第三步,对已有室内活动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进行修缮;第四步,引进新的体育活动模式—网球,协助国际网球学校的成立,如今网球学校已基本完成设施的建设,将在今年6月开始招生。

2、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我们认真结合本村实际,发挥村体育骨干的特长,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兴趣爱好群众的各种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例如,我们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组织开展棋类比赛,根据年轻人的特点,组织开展篮球比赛,针对妇女和儿童的特点,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我们还组织开展群众晨(晚)练活动,丰富晨(晚)练活动内容,使群众参与晨(晚)练兴趣不断提高,队伍不断扩大。同时通过自娱自乐汇报演出的形式开展各类体育文艺表演,使我村形成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生活娱乐的浓厚氛 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约有850多人参加各项体育文艺活动,约占全村人口总数的32%。

3、切实提高体育指导员整体素质。我村体育设施比较完备,但是体育软件建设较为缺乏,为了解决这一状况,积极开展体育指导员的学习培训工作。2010年,我村已完成了第一批的体育指导员培训,共有6个参加培训并结业。通过这种培训的方式努力建设一支服务于我村体育事业的队伍,从体育安全、体育知识入手,来深入指导村民的体育活动。

4、极大发挥上墅体育特色。上墅的体育特色为文体不分家,能文也能体。上墅村文化体育队伍共16个,即为太极拳队、太极扇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地掷球队,排舞队等。很多村民又能太极,又能篮球、还能象棋,更会表演舞蹈,你能在太极队中找到他飘逸的身影也能在篮球比赛中看到他挥洒热血的澎湃,更能在越剧声中听到他委婉的曲调。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提高村民的健康素质,村委是基础,村民是关键。我们积极担负起使命,加强领导,履行职责,努力把农村体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我们站在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村两委领导下的各社会团体包括妇联、共青团、老年协会等组织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统筹协调和解决农村体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二是努力增加农村体育工作的投入。我村从2009年开始不断加大对农村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2009年体育建设投资约150万元,2010年体育建设投资约170万元,2011年预计投入在200万元以上。

三是动员全社会关心与支持农村体育工作。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鼓励青年、妇女开展有益的体育活动。将我村体育发展的情况做新闻媒体报道大力宣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文体宣传长廊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为我村体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文体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村、社团组织、家庭相沟通的体育工作网络,让更多的家庭养成民主科学的锻炼方式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上墅村已获得省级村级体育俱乐部,市、县级体育示范村等称号。对于推动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上墅的和谐发展。我们决心将上墅的体育工作与我村五年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将村民的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融为一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谢谢!

2.发展水利事业,满足民生需求 篇二

一、注重生活课程,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期, 幼儿教育不能只考虑3年, 而要考虑终生。

一是让好习惯相随。好习惯是一辈子用不完的存折, 坏习惯是一辈子还不完的债务。我们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引, 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我们各有侧重。小班注重培养生活习惯, 如饭前洗手, 吃饭不挑食、饭后漱口等。中班注重培养行为习惯, 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学会与小伙伴分享、不随地扔垃圾等。大班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如看书要坐正、握笔要正确、整理书包等。通过3年努力, 让好习惯如影随形, 成为孩子一辈子取之不绝的财富。

二是让好品德相伴。我们以节假日和纪念日活动为载体,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母亲节, 制作小贺卡、康乃馨, 送上对母亲的爱;植树节, 组织“我和小树一起长”植树活动, 为美丽海南添彩;国庆节, 绘制“百米画卷”, 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一日生活即课程”, 诠释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好习惯从洗手开始, 好品德从孝心开始,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养成习惯, 为孩子幸福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游戏活动, 为孩子快乐发展搭建舞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我园开发了一系列以玩为主的特色教育活动。

一是玩转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历久弥新,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从民间体育游戏入手, 自制了50种1000多件民间体育器材, “丢手绢”、“老鹰抓小鸡”, 重新走入孩子们中间。在民间游戏中, 孩子们踊跃表达、懂得规则、学会合作、不惧竞争, 不但感受到民间游戏的趣味, 还在感受中了解并传承了民族文化。

二是奔向大自然。摘果子、翻石头找蜈蚣,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 离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远了。美丽的田野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为此, 我园创建了100多亩野外活动基地, 每月组织一次田园亲子活动。拔萝卜、捉蚂蚱、喂山羊, 美丽的景色, 清新的空气, 忙碌的小手, 惊喜的发现, 孩子们嬉戏追逐, 乐在其中, 田野采摘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情怀。让生命在游戏中自由地呼吸、在田野中自然地生长, 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精髓。

三、注重专业提升, 为孩子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好的教育。我园老师的发展目标是:“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要想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就得不断强大自己。

一是读懂孩子。要想教得好, 必须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创新学习方式, 以“读懂孩子”为主题, 带领老师同读了《幼儿发展心理学》、《窗边的小豆豆》等十多本经典著作。读书更显专业, 读书带来自信, 使得我们面对幼儿时得心应手, 面对挑战时轻松自如, 面对家长时从容不迫。

二是分层培养。年轻教师成熟化:以胜任日常教学为目标, 对年轻教师“四指导”:班主任随机指导、年级主任定期指导、教研室岗前指导、返聘老园长跟班指导;经验教师特色化:以“一班一特”为抓手,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 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骨干教师创新化:以交流评比为舞台, 彰显“四者”:让她们成为园所对外交流的承担者、集体备课的引领者、教研活动的提升者以及年轻教师的指导者。

三是制度激励。如学历制:鼓励老师参加学历教育, 对取得学前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师, 全额报销学杂费。评聘制:按照高级教师评聘制度, 考核分数100分以上, 继续领高级教师工资;100分以下, 领一级教师工资。评先制:评选“优秀执行班”、“优秀守时班”、“优质班”和“优秀年级组”4个集体奖, 依靠团队力量约束自我, 集体创先争优。

得益于“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这一目标牵引, 我园教师队伍不断成长, 实现了“三高”, 即高学历———有本科25人;高职称———有中学高级1名, 幼教高级63人;高水平———有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11人, 还有两名教师分别被教育部选拔到香港支教一年。

四、注重家园共振, 为孩子有效发展营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奔忙在学写字、学外语、学钢琴等各种“学习”中的时候, 学前教育正在异化为小学教育。针对家长观念中的小学化倾向, 我们举办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 和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之道。

如对幼儿园是否应教孩子写字这一问题, 有的家长认为, 在幼儿园学会写字, 孩子上小学就有先发优势。我们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分析利弊:孩子小肌肉发育不全, 过早写字容易损伤小肌肉, 并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而幼儿园开展的夹豆子、捡豆子、剪纸这些孩子喜爱的游戏, 既是控制肌肉能力的练习, 也是为写字打基础的手段。通过交流, 家长明白了, 孩子的很多进步都是在玩中获得的,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违背幼儿成长规律去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五、注重携手同行, 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资源

作为省级示范园, 为了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我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发挥示范帮扶作用:

一是走出去。先后有11位老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5位主任承担了省市相关教研、保育、安全等讲座, 3位主任担任市教育局暑假继续教育讲师。

二是请进来。主动邀请周边市县幼儿园到我园培训观摩, 近两年接待来自白沙、昌江、儋州等市县的园长、教师跟班学习教学、保健、管理等百余人;接待师范院校学生实习500余人;接待来自港澳、台湾及全国各地幼教专家、同行参观交流2000多人。

三是结对子。落实省教育厅“2013年省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文件精神, 我园对口帮扶澄迈福山中心幼儿园和大拉幼儿园。秉承“园长重视、亲自负责;主任到位、紧抓落实”的原则, 我们做了如下工作:调研先行, 我园一把手带领班子全体成员和教学、后勤所有业务部门主任, 到澄迈实地调研, 明确帮扶需求;方案对接, 我园制定帮扶方案、被帮扶园制定承接方案, 通过面对面交流, 实现帮扶、承接方案无缝对接;打歼灭战, 针对澄迈最薄弱、最急需的方向, 按照一月一主题的思路, 安排分管园长和部门主任到澄迈现场培训指导, 接待澄迈业务骨干到我园跟班实践,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项目开启的短短两个月中, 我园中层以上业务领导全部下园调研指导两次, 被帮扶园的园长、骨干教师来园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一次, 使得帮扶活动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中初见成效。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企业办公室工作浅析下一篇:北京中考模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