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务求有效

2024-08-09

节能减排务求有效(精选8篇)

1.节能减排务求有效 篇一

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以晋中市为例

《中国金融》2008年第18期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山西省晋中市来看,受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影响,能耗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节能减排工作形势严峻。虽然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资源型经济结构导致“两高”贷款占比大,且贷款风险集中

由于晋中市资源型经济结构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本转变,部分“两高一资”企业仍是晋中市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导致其信贷存量资金占比仍然较大。2007年“两高一资”行业贷款涉及煤炭、焦炭、冶金、化工、电力、水泥、钢铁等七大行业,共占用贷款43.13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6.76%,比年初增加2.26亿元,其中煤炭、焦炭两大行业贷款为31.68亿元,占“两高一资”行业贷款的73.45%,比年初增加3.66亿元。2007年“两高一资”行业贷款中不良贷款5.69亿元,占“两高一资”行业贷款的13.19%,比年初增加0.86亿元,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资源整合政策的影响,介休、灵石等县市一些规模小、环保不达标的焦化企业和一些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煤矿被依法取缔或关闭,造成农信社4.2亿元的不良贷款。贷款风险集中导致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既影响了金融机构继续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银行环保审核难度较大,信息沟通机制和有效性有待完善

目前,基层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节能减排信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企业提供和银行征信系统查询获得;二是通过环保部门公布。但从企业获取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很大;查询银行征信系统,则受到目前征信系统仅采集环境执法方面信息的局限性,难以获取所需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完整信息;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都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银行环保审核难度较大。

节能减排主体自身基础薄弱且积极性不高

一是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特别是列入整改企业,多年来一直存在资本金不足,加之自身抵押担保能力不足无法向银行贷款而缺乏资金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二是由于节能减排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又缺少鼓励性的经济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据调查,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节能降耗投资的企业仅有8家。三是政府、金融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狠抓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萎缩了污染企业的生存空间,但有一部分中小型污染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采取民间融资或者自筹资金的方式,偷偷开工生产。由于这类企业量大面广,污染不明显,加上企业职工对环保政策、法律法规了解不足,一般不会揭发检举污染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社会公益工程,需要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但目前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显然不够。一是财政投入专项基金比例偏小。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以来,中央政府先后拨付一定数量资金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各地政府也纷纷设

立专项基金,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但与节能减排所需巨额资金相比,差距较大。经预算,2007年晋中市环保治理资金需投资15亿元,但由于财力不足,仅投入环保治理资金1950万元。二是不能为节能减排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性财政支持和担保。目前,能够得到中央及省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仅为少数的大型企业,而晋中市需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90%以上为中小企业,均未得到政策性扶持的担保机构的担保。三是缺乏对金融机构扶持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降低了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积极性。节能减排工程一定程度上带有公益性,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回收慢、贷款风险大等特点,而政府对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相应的财政贴息等补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部门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形成在节能减排支持上的商业信贷缺位。

节能减排路径

2007年7月12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标志着绿色信贷全面进入到我国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为此,笔者认为,晋中市金融部门应配合环保部门,适时调整信贷投向,积极支持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从以下几方面寻求支持节能减排的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经济环境

一方面要着眼于传统产业的新型化,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进落后、高能耗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能耗降低。重点抓好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循环式布局,实现循环式生产。另一方面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发展能耗低、效益高的新兴产业,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特色的节能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特色农业、医药、玻璃、食品等特色产业,为绿色信贷的推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加大政策规范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政府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从产业、企业、产品这些节能减排的源头抓起,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的专项检查;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中,要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向银行机构、银行业监管部门通报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情况,介绍地方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引导金融资源支持能够实现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的产业发展;在关闭、整顿企业过程中应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正确处理企业改组改制与维护银行权益的关系,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债权维护和清偿的准备工作,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金融债权清偿实施方案,确保金融债权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逐步清偿,防止由于节能减排工作而恶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完善节能环保信息沟通机制,便于银行通过信贷结构调整支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地方发改委、环保部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应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定期通报环保政策法规、当地企业执行环保政策情况、企业节能降耗责任考核情况、“关、停、并、转”企业信息、信贷政策变化情况、银行机构对节能环保领域的支持情况等,并及时将环保信息反馈给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支持。应抓紧制定具体的操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将企业完整的环保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并及时更新企业日常环保执法信息和年度环保审核报告等,方便银行在贷款审核过程中查阅和参考。

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切实改进和加强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工作

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改进和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一是要制定节能减排信贷支持的整体规划,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合理调整授信制度,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贷款项目,可给予基层行一定的授信额度,以简化贷款项目手续,缩短审批时限。二是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贷款项目,可给予长期贷款支持和一定的利率优惠,以体现金融对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三是要在已有的金融产品基础上,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种类,积极创新如联保协议担保、生产许可证和无形资产(专利、商标)质押等抵押担保方式,为节能减排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鼓励适应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创新

首先,创立专门的循环经济投资基金。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是由政府财政出资解决;二是引入其他长期性的社会资金,主要包括邮政储蓄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长期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三是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缴纳的污染费、罚款中按一定比例直接转入循环投资基金专户。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家推动循环经济项目、环境保护项目的发展,进行国家监管和信息系统建设等。其次,探索尝试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吸收相对稳定的中长期资金,再以贷款方式投入到需要动用大量资金、但社会效益较好的环保项目和生态工程项目中。对于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环保企业,也可以允许他们发行企业债券,以满足这些企业对资金的需要。第三,积极探索循环经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完善相关财政政策,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

一是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体系建设,减轻节能减排企业的成本压力,改变目前支持面过窄、金额偏小的局面。二是建立节能减排担保基金,为节能减排企业提供政策性财政支持的担保机制。三是制定节能减排中“关、停、并、转”企业相关的补偿政策,合理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四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积极支持节能减排企业的金融机构,实行所得税适当减收的办法,以调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节能减排企业的积极性。

董翠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市中心支行

2.节能减排务求有效 篇二

一、财税政策在支持节能减排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财税政策手段单一,激励性优惠政策较少我国以往在制定财税政策时以鼓励为主,通过减免鼓励发展,通过征收限制消费。而在限制低能效类产品和产业发展方面则基本处于空白,政策手段单一,未能利用政策的组合效果支持节能减排产业发展。

在财政支出方面,除了预算内的财政资金直接支持节能减排发展项目研发和技改外,缺少其他手段。

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基本上只是采用税收减免这个单一措施,而国际上通用的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其他财税政策手段没有采用。

(二)对发展节能减排产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对发展节能减排产业的财政投入,不应仅仅表现为以往政府习惯的财政出资建设几个示范项目以及完成若干技改,或者对某些项目进行某种税收优惠。截至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独立的节能减排发展专项资金,相关节能减排产业的投入分散在企业技改资金和高新技术发展创新项目资金中,使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处于不够稳定的状态。而且,政府的直接投入只局限于研发和生产(技改)领域,在节能减排产品销售、使用、服务、回收及信息传播等方面几乎是空白。从财政的角度来说,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减少相应的环保开支,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财政资金投向节能减排发展的数额很少,长期以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都未能列入国家财政支出政策的重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专门财政资金渠道窄,财政预算拨款有困难。资源与环境预算所占财政支出预算总额的比重很低,目前我国用于环境投资的公共资金仅占GDP的1.2%,其中还包括企业、民间和其他投资,实际财政投资所占比重不到1%。以节能投入为例,在我国现行的预算支出结构中,只有环保支出科目,没有节能支出科目,也没有建立独立的节能发展专项资金,对节能的投入只是临时性的,缺乏长期和经常性的支出预算。

(三)促进发展节能减排的相关税制设计存在缺陷

1. 资源税调节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现行资源税对节能减排的生产调节作用还很不够。一是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过窄,税目仅限于矿产品和盐,属于矿产资源占用税的性质,而对大部分非矿藏品都不征税,如对水资源等都没有列入,客观上刺激了对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二是资源税税负偏低,限制了对资源应有的保护作用;三是计税依据不合理,现行资源税以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使企业对可开采但无法销售或自用的资源不须支付任何税收代价,由此导致了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积压浪费。

2. 生产型增值税抑制了节能减排的发展

由于节能减排大多是以高科技或资本密集型设备投入为主要特征,生产型增值税下设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而计入成本,这是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较为突出的制度性障碍。为了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当前我国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了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实施范围和享受优惠政策的产品种类仅仅涵盖了节能减排产业链的很小一部分,还有许多循环产业链上的产品没有被纳入优惠的范畴。

3. 消费税设计滞后于节能减排发展需要

现行消费税虽然在2006年4月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对部分污染产品、高能耗消费品及不可再生或替代的资源性消费品进行了征收,但其主要政策目标是控制和调控奢侈消费行为,强调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的职能,对发展节能减排的作用明显不够。例如,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尚未纳入征税范畴。现行消费税中对含铅汽油的消费也缺乏限制,对不利于物质循环的产品缺乏相关的消费税收政策。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税的税目规定,只是以气缸排量大小而适用不同的税率,而对使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如天然气、乙醇、氢电池的车辆并未规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4. 在废弃物处置阶段未能开征有效的税种

目前国内对企业污染行为进行制约和调控的税收政策基本空白,只是以排污费的形式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进行末端约束,力度小且不规范。同时现行排污费制度存在收费标准偏低、征收面窄、征收依据不科学、征收效率低等问题,且专项收费的收入功能在一些地区被异化,演变为收入第一、治污第二,在制度安排上不利于环保及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由于总体上企业的排污负担较低,一些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在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与排污两者之间选择了排污。此外,排污费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尽理想。

二、调整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思路

(一)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为了发挥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应该安排必要的财政投资。在公共财政改革中,预算内投资要对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产业予以倾斜。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有利于节能减排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如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道铺设、绿色园林城市建设、公路修建等。由于以上公共设施建设的承建企业经济负担较重,所以政府通过投资性的支出,既可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能够调动企业建设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另外,设立中央对地方的发展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提供优惠贷款。我国节能减排产业是一全新的挑战性产业,该产业需要的投资大,建设周期相时较长。因此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对节能减排产业提供优惠贷款,以促使这一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借鉴国外经验,制定财政补贴措施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过程中,通过财政补贴对相关企业予以支持。美国国家环保局从1978年开始对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根据不同的情况,补贴量为10%~90%。德国对于兴建环保设施也给予财政补贴,其补贴数额相当于投资费用的一个百分点,对建造节能设施所耗费用,按其费用的25%给予补贴。日本政府在《废弃物处理与清洁法》中规定,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要从国库中提供部分财政补贴。

我国对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与治污的企业财政补贴仅限于少数几项间接补贴,如利润不上缴、减免税收、先征后返等,但对相关企业的鼓励与支持效果甚微。而对于构建节能减排系统,需要经常性的直接财政补贴的支持。因为开展节能减排的企业最初往往本大利微,可以考虑给开展节能减排的企业以照顾,例如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政府面向开展节能减排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可以大幅度地调动节能减排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整个社会资源向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

(三)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是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政府应把有利于节能减排发展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等特定政策目标纳入政府采购的通盘考虑。政府可制定相关的采购政策来促使市场鼓励再循环利用。政府在其需要采购的众多商品和劳务中应优先选择节能减排产业的产品,促进节能减排产业产品的消费,以此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

(四)调整和完善税制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

1. 增强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

(1)扩大征收范围。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

(2)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

(3)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也并入资源税。

(4)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税真正成为发挥环境保护功能的税种。

2. 调整增值税和所得税,体现绿色税收理念,尽快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目前我国除了东北和中部地区的某些特定行业以外,其余的地区和大部分行业仍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从而抑制了企业投资发展节能减排设备的积极性。为促进企业购置除尘、污水处理和提高利用效率的环保设备,需要增加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为了促进企业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废物排放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开发和应用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综合利用或促进资源增值的技术,引进、推广无害环境技术,对于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当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在税前全额扣除的情况下,其各项费用增长幅度超过10%以上的部分,可以适当扩大实际发生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从而鼓励企业不断增加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投入。为鼓励企业更新改造旧设备,购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先进设备,可允许其加快此类设备的折旧速度。

3. 增加和拓展消费税的环保功能

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应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征收环境保护税和消费税的方式,提高其生产成本,通过价格信号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消费,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而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应征收较低的消费税。如对无铅汽油可实行较低税率,对达到高排放指标(欧III)的小汽车可以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4. 将排污费等收费项目改为开征环保税

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声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按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为:在中国境内从事有害环境应税产品的生产和存在应税排污行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环境保护税的税目应包括大气污染税、噪声税、生态补偿税、碳税、水污染税、垃圾污染税等。在税率设计上,应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实行差别税率,对环境危害程度大的税率要高。

5. 尽快开征燃油税

燃油税已经在各个层面讨论了很长时间,燃油税对节能减排的建立,实现可持续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税率方面,可以对不同标号含铅汽油、无铅汽油、柴油实行由高到低的税率,对天然气实行最低税率或予以免征,对农用车辆使用柴油予以免税,体现政府发展节能经济的政策导向。

6. 建立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税收能否有效地支持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税收优惠机制是否科学。建立科学的税收优惠机制,应从经济利益方面着眼,从全社会角度计量和考虑综合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一是确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着力点,把有利于改善环境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高新技术、环保技术的发展作为税收优惠的重点;二是统一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主体,即不论是何种经济实体,只要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符合节能减排发展要求,都应给予一视同仁的税收政策优惠;三是科学运用税收优惠方式,既包括直接优惠,也包括间接优惠;四是建立税收支出管理制度,正确评价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确定某项税收优惠政策效用的大小或取舍。

摘要:介绍财税政策在支持节能减排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讲述调整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思路。

3.节能减排务求有效 篇三

一、工作的核心:大力开发节能减排技术

我国工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70%,工业污染排放也占绝大部分。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因工艺技术落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相近国家的2至3倍;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倍以上;我国现有各类电动机总功率约4.2亿千瓦,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多消耗电能约1500亿千瓦时。

有关研究表明,为了实现2010年我国单位能耗减少20%的发展目标,节能技术的贡献度必须达到55%以上。据测算,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3.5%。,政府应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设备开发,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

二、开发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

目前,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政策很不完善、力度也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供给角度,国家对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风险分担机制等;二是从需求角度,消费政策在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消费者对市场上的节能产品是“看的多,买的少”,企业对安装节能设备态度也并不积极,原因在于节能产品要比不节能产品价格高。在国外,消费者为此多付出的部分,由政府出钱补贴消费者,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政策;三是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到位。有鉴于此,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中,政府应建立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开发的体制机制,有效引导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

三、政府的作用:构建三大支持系统

(一)创造市场空间:推进节能减排产业化

1.制定必要的能耗标准、排放标准和准入标准,为企业节能减排“加压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控企业行为。对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排放标准、重点耗能产品及新建建筑能效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恢复、破坏修复责任制度,依法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2.强化“节能型”消费政策的引导,为企业节能减排“添动力”

国家应通过制定实施“节能型”消费政策,大力倡导节能消费、绿色消费。扩大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范围,加强节能产品认证,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严格实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推广省柴节煤灶。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研究制定《节能产品目录》,对生产和使用目录产品实施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研究试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

3.发挥价格、税收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用能成本

应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对排污坚决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水价政策实施力度,增加实行差别电价、水价的产品。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调高税率,尽快开征燃油税,并逐步完善资源税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用能成本,促进市场主体自觉节能。

(二)构建激励机制: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采购制度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一直是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包括政府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目前,在发达国家占年度GDP的比重为15%左右,其中以国家安全、保护国内产业、保护环境等为正当理由,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并对国内产品采取优先购买的政策,已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据测算,美国、日本、加拿大、西欧13万特别提款权以上的政府采购中,外国产品所占比重,美国为9%,日本为16%,加拿大为20%,西欧为1%。即使在对政府采购已做出国民待遇承诺的国家,仍然通过各种保护措施大量采购本国产品。

对国产创新产品进行大规模政府采购,从本质上讲是打破市场自然竞争的周期和规律,用经济手段对落后技术、落后产品、落后企业进行强制性和快速淘汰,让高科技产品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根本上建立起创新带动型发展模式。因此,要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并根据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幅度的价格折扣。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经认定,由政府进行首购。

影响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另一个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是需要制定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体系,通过完整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创新者的利益,通过良好的法律环境来倡导人们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公德心。二是要把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评价体系重要的基础性要求,融入科技评价体系,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激励机制。三是要把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发展所必须的国家战略来推行,主动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包括重视研究开发,重视知识产权积累,重视知识产权转化,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三)确立扶持重点:竞争前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

政府重点扶持的研究项目应当是公共性强、“溢出”效应大、边际社会效益高的研究项目,节能减排技术正是这样的项目。节能减排技术开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和工艺技术开发,这三个不同阶段研究开发成果的公共性和外部性不同,政府的支持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开发具有风险大、应用面广、共用性强的特点,企业往往没有实力进行这样的研究开发,即使有企业愿意开发,也很容易造成技术、市场垄断。很明显,从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的性质出发,基础性研究和共用性强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应当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第三个阶段,是与某一特定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以盈利为目的的产品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应当以企业为主,政府主要依靠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专利保护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入。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前,联邦政府原则上不支持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和经济利益的创新活动,这些活动由企业自愿承担,风险自负,政府不加干预。

对政府确定重点支持的领域和环节,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低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扶持力度,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政府规定,民间企业研究开发高技术可获得低息贷款,如果研究开发成功,则按照优惠条件还本付息;一旦失败,则按无息贷款还本。韩国规定,对于直接关系国家利益的项目,全部由政府资助,并由公立研究机构承担;对于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由企业提供部分资金,合作进行研究;私营企业研究机构承担或参与核心技术开发、基础技术开发、产业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开发的国家研究开发项目任务的,韩国政府给予研究开发经费50%的补贴,对于个人或小企业从事新技术商业化的,韩国政府提供总经费80—90%的资助。

4.节能减排务求有效 篇四

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摘要] 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理论,正处在逐步发展和完善阶段。本文以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循环经济理论和思想为指导,重点探讨如何在化工企业这一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即节能减排问题。重点论述了化工企业的工作与循环经济的联系,明确指出了化工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的环保隐患大户和资源消耗大户,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中,化工企业可以做出突出的贡献。总结了大型化工企业在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经验教训,以供有关企业和人员借鉴。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专家和学者在强烈呼吁,媒体在积极宣传,民众在热切期盼着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和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 尤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永恒的重要课题。说这一任务非常重要而紧迫,是因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的极度贫乏,地球已经难以承担起人类的资源需求。根据联合国《2002年生命地球》报告,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超过了地球承受能力的20%,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全球森林以每年14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石油、煤炭、金属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储量在锐减。根据国际石油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还

不够人类使用40年;根据国际煤炭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只能够人类使用200余年,这引起了全人类对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极度担忧。其资源维持现有人口的消耗已十分困难,何况世界上人口、物资生产还在不断增长,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尤其是石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资源十分短缺,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输出国变为进口国;2003年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2004年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亿吨。不但自然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国外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都显得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也十分低下。从工业的两大重要战略资源来看,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近20倍;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石油有效利用率只有10%,而90%的石油资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中损失浪费掉了。自然资源的极其匮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落后,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循环经济简介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耗——产品——废物排放”的单项式(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强调构筑“工业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使所有的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同时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化程度。

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的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并要求其废弃物不断重复、不断循环地被再利用。

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第一,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消耗——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

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第二,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传统工业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对经济、社会及人体健康的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三、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1.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迫切性。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三废”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出现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打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2.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大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化工原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途径有: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资金投入,全过程控制污染;建立项目选用先进、清洁的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广泛提高职工循环经济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在企业内部构建“三废”小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开发“三废”再生资源项目,构建废物多级小循环或大循环;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实施ISO14000标准,开展持续清洁生产等途径。

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节能降耗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除了搞好安全、环保、质量管理,不出现资源的无效利用外,化工企业还应该在多方面,如生产的负荷、周期、工艺指标等多方面着手,尽可能使其生产经济合理运行;又如既要抓好节油、节煤、节电等能耗,也要抓

好节水、节汽、节氨、节盐等物耗,真正做到能耗和物耗都最低,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军安贺长年:论循环经济发展观[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4):27~30

[2]孟赤兵在坪: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8

5.节能减排务求有效 篇五

【背景材料】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2983个;推广节能空调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继续推理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88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成为当下的流行语。

材料三:2009年11月26日,中国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这就是“低碳”的要求指标。

【知识链接】

1、有关的战略、发展观、意识、国策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国战略

发展观: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危机意识。

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3、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4、我国资源的开发与消耗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7、高效利用能源在于科技创新

8、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实行依法治国

9、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建和谐社会

10、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保护关系

【问题设计】

1、阅读材料一,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2、中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呢?

及时关掉多余的电灯,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掉电脑;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少吃口香糖;拒绝使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购物袋;出门少开私家车,多步行,骑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垃圾分类处理;节约用水,生活用水循环使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3、今年“两会”期间,“低碳”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请问“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①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等的排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科学发展;

③保护资源和环境也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请你简要谈谈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进面付诸行动;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为了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我国必须怎么做?(或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或请你为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②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科技与创新,依靠科技力量保护环境,使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节约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④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能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做些什么?

①积极宣传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②养成节能环保好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③自觉同破坏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7、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荆门新一轮总抓手;②依靠科技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提供技术支撑;坚持科学发展观,广泛宣传发动,让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地域、产业、、社会等层面,全方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时政背景材料: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被专家认为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3月22日——28日定为石家庄市首届“低碳宣传周”于3月27日晚在省会文化广场举办“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活动主题:是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问题:

1、图表材料表明了什么?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刻不容缓。有时还表明我国在资源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正在努力构建“两型”社会。

2、世界各国为什么积极关注气候变化?

①气候变化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②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环境恶化。

③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直接制约世界各国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怎么做?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加强国际合作,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通过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应对气候能力;

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要逐步完善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4、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必要性)?

①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气候变化会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人类生存发展,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②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需要;

③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④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⑤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5、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意义?

①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②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④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

6、为了融入低碳生活,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在全民中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以及倡导低碳生活必要性;

②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提倡废物利用;

③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使用节能灯,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

④全面倡导以低碳食物为主导的饮食,提倡素食;

⑤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7、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国家应该做些什么?(提建议)

①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

②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

③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④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⑤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摒弃陋习。

8、低碳生活体现了我国哪些国策、战略和发展观?

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

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6.英国节能减排政策与节能做法 篇六

英国节能减排政策与节能做法

笔者介绍了英国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从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公共部门、运输部门的角度介绍了英国政府节能减排的主要行业政策,并以零售业巨头TESCO和电力和电网公司E.ON UK为案例,介绍了英国的节能做法.

作 者:胡其颖 作者单位:荷兰Ecofys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27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年,卷(期):“”(16)分类号:X3关键词:英国政府 节能减排政策,做法

7.节能减排务求有效 篇七

德国KSPG集团新近推出一款事先预装、专为混合动力和高效电机设计的凸缘轴承,不仅能优化曲轴轴承的摩擦系数和尺寸,还允许低粘性机油的使用以降低能耗,特别适用于苛刻的中等混合动力系统或完全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

这款具有高负荷强度的聚合物轴承KS R55Q,被作为径向轴承投入使用,它应用承载能力高且特别耐磨的含硅铝合金作为轴承金属。由抗高温和耐介质的聚酰胺- 酰亚胺树脂制成的聚合物涂层,则是一种高比例的抗磨和耐磨填充物,其更高的负载能力允许对发动机的曲轴轴承进行摩擦优化,降低了在低等和中等转速的混合摩擦,从而也显著地增加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新轴承组合止推片钢背使用双材料和滚压包层的铝合金,其特点是适中的硬度和高比例的锌- 软度,因此具有良好的匹配力和高抗咬合性。此外,新凸缘轴承部件还可以预装,即事先将两个止推片与轴瓦相连接,并一步到位地将一个轴瓦和两个止推片全自动化地装配到轴承座上,从而降低了生产及物流成本。

8.节能减排何处“突围” 篇八

节能减排事关国民经济大局,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显然不能缺位。

2006年上半年,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成立,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各项工作。山东各市也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资源节约工作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济南、淄博、枣庄、滨州、烟台、济宁、德州、临沂等8市组建成立了节能办。

自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下发以来,山东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山东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山东省节能奖励办法》、《山东省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节能意见和办法,加大了考核和激励约束力度。在支持政策上,山东省去年设立了省级节能节水专项资金,今年可用资金已达2亿元,各地市也配套设立了1000万元不等的专项节能资金。

今年以来,山东省省市两级已拒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186个,其中省里拒批项目11个,涉及项目资金58,8亿元。同时,山东省还加快了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步伐,6月份以来,已经关停了9家小钢厂,年内全省将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490万吨、炼钢能力791万吨。

山东省更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环保型产业体系。目前,山东省循环经济“123”工程正稳步推进,1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20个示范园区、300个示范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此外,山东省委、省政府还将今年确定为节能降耗攻坚年,将重点实施“节代石油、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等十大节能工程,以加强替代能源开发,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山东省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实现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0%,COD排放量降低18%。

至此,山东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可谓前所未有。

“技术节能”任重道远

节能减排,新技术节能众望所归。同时,新技术也是实现节能减排最根本的方式。

2006年,山东组织了一批重大节能国债示范项目,济钢高炉煤气发电、山东奥宝化工利用废渣磷石矿生产新型建材以及万华集团能量梯级利用等一批项目成为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推广项目。同时,山东发挥省级节能节水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首批实施了53个节能节水示范项目。

据透露, “十一五”期间,山东将在全省推广100项重大节能技术、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实施100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目前,已经首批选出重大节能技术、重大节能装备和重大节能示范项目各50项予以重点推广。

为此,据山东省经贸委环境与资源处透露,“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政府每年将设立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专项经费1500#-元,资助从事“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和循环经济六个领域关键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支持先进适用的节约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莱钢推进“三干”技术,在国内首次使用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技术,较早使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和干熄焦技术,应用节水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潍坊亚星自主开发的40立方米大型氯化釜,使CPE产品电耗每吨降低500度,一年节电4000#-度;烟台万华集团通过实施节能、节水、节煤、废水利用、减排一系列改造项目,在产量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废弃物排放、原水消耗总量和原材料单耗三个负增长……

监管紧箍咒与企业自律

5月27日13时30分,位于淄博市博山区的华能白杨河电厂3个小火电机组被全部实施爆破关闭。华能白杨河电厂轰隆的爆炸声,拉开了山东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的大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山东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5005万千瓦,其中,像华能白杨河电厂一样在10万千瓦级及以下小火电机组近140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容量的1/4以上。这些小火电机组耗能高,污染排放大。与大型发电机组相比,发同样的电量,小机组比大机组多耗煤30%-50%。去年,全省10万千瓦级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排放二氧化硫约35万吨,占全省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25%左右。关停的3个小火电装机总容量5万千瓦,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0400多吨,减少烟尘排放4200吨,年节约标准煤27万吨以上。

2006年,省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检查企业52241家次,对1883起环保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对123家排污单位和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对1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在监管越来越严的“紧箍咒”下,企业纷纷加强自律,节能降耗的步伐明显加快,浓厚的节能减排氛围已经在山东企业中形成。

5月25日,在山东省政府与17市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同时,103家重点企业也与省政府签订了2007年节能目标责任书。山东各地企业还掀起了签订节能减排承诺书的热潮。

截至2007年6月5日,青岛市共有80家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承诺书,他们承诺在2007年中,共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万余吨、化学需氧量3000余吨。这些企业涉及化工、发电、铸造、造纸、医药、酿造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数量约占全市的50%以上,其中个别企业是青岛市排污大户。

上一篇:电力营销部员工演讲:我微笑,是为了您的微笑下一篇: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