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

2024-08-12

小学综合实践课(共10篇)

1.小学综合实践课 篇一

本学期我主要负责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学初期,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针,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理论基础,切实开展以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三、教学方法及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2.小学综合实践课 篇二

一、学校层面上对综合实践课缺乏必要认识和管理

1、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综合实践课被其它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

例如2007年综合实践课国家课程设置规定周课时为2课时,但部分学校只开设1课时,甚至有的学校虽然把综合实践课排进了课表但教师把该课上成语数课学校熟视无睹现象普遍存在。

2、学校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

多数学校缺少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或方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安排。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自然的目标难以达成。

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

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搭给语数老师,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其他任务,因而实际的结果是“全员参与,全员难以负责”,往往陷入学生活动过程无人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与评价的状况。

4、评价没到位,机制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难成常态课。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现实性问题,考试与分数仍然左右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样一门无法评价、没有激励机制、又没具体实施细则的课程难以得到老师们的支持,更难以成为常态课程。在时下十分功利的教育环境里,就是已经实施起来的学校,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将受到严峻挑战。

二、教师层面上对综合实践课缺乏必要理念、认识和经验。

1、认识模糊,指导无方,步履为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如何管理和指导主题实践活动全过程,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许多学校教师认识模糊,感到难以整合,让教师步履为艰。尤其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在不断的摸索中艰难前行。

2、应试心态制约课程开设流于形式。

虽然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怕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

3、教法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3.小学综合实践课校本化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课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课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课,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开发,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校本化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校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

(一)综合实践课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现象

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课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课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综合实践课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从而更好的解决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

(二)综合实践课校本化有利于解决“低效、片面”现象

学校根据教材统一的计划实施的综合实践课必然有不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内容,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损伤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课课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统一计划带来的活动形式呆板、整齐划一,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克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与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资源与课程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益,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

(三)综合实践课校本化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

未来社会要求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内容,具有多种能力。只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的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综合实践课课程就是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转向综合性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学习多种知识和技能。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学校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未来的发展。综合实践课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课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校本化对策

综合实践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活动课形态课程。因此,将综合实践课主题校本化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课课程校本化的根本途径,在综合实践课设计上就是要让实践活动与学生、老师、学校实际结合起来。

(一)综合实践课来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这里的主题是总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和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选题时教师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从实际生活中获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能力的探究题目。

(二)综合实践课内容设计要有较高的指向性和可行性

综合实践课主题确定要考虑活动的现实指向性、可行性。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如很多地方学校综合实践课以名胜古迹为主题内容,通过对我国名胜古迹的介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名胜古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理解和热爱。这个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意识。综合实践课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为基础,活动是否可行,也是选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另外活动主题要小,要选择一些切入点较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三)综合实践课设计上要尊重学生自主性

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综合实践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果呈现方式。指导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协调等因素,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有一定的难度和可接受性。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黄赛芬.小学综合实践课设计的“五突出”[J].教学与管理,2006,(29).

[2]鲁晓千.对小学综合实践课设计的认识与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7).

4.小学美术综合实践课活动 篇四

《彩蝶》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昆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口器和触角一对,常具复眼和单眼;胸部有足三对,翅两对。(或仅一对,或全缺)

能力目标:利用彩色纸对折的方法,进行蝴蝶外形、色彩、图案纹样的设计、制作。(重点)作品美观新颖(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蝴蝶外形、花纹、颜色的设计和创造,认识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彩色纸对折的方法,进行蝴蝶外形、色彩、图案纹样的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作品美观新颖。一 导入: 1蝴

蝶的谜

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吸花蜜。展示蝴蝶作品(彩蝶头饰、彩蝶面具、彩蝶手表、彩蝶眼镜、彩蝶衣服„„)

师:上节课同学们制作了各种关于蝴蝶的作品,在大家做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仅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也不错,完成了很多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个作品大展示,接下来就由我们的同学上场:

生:带着彩蝶头饰的同学做着彩蝶飞舞的动作展示他们的头饰。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群漂亮的蝴蝶在飞舞,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又来了谁?

生:带着面具的同学走上台:

1)我是最小的蝴蝶:我的名字叫蓝灰蝶,我是个小不点,只有指甲盖那么大。

2)我是最奇特的蝴蝶:我的名字叫枯叶蝶,瞧我像不像一片枯树叶?

3)我是最大的蝴蝶:我的名字叫女王亚历山大鸟翅蝶,我可是个大个子,翅膀张开有28厘米。演唱蝴蝶的歌曲

生:唱歌 几个同学在音乐中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舞蹈,一名同学讲述蝴蝶的一生。

1)蝴蝶把宝宝生在树叶上。

2)蝴蝶宝宝长得一点也不像蝴蝶呀!它是一只毛毛虫。3)毛毛虫不停地吃呀吃呀,长成了一个大胖子。4)胖毛毛虫不吃也不喝,变成了一个蛹。5)蛹的壳破了,啊,飞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5 全班在黑板上组成一幅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作品。6 欣赏生活中彩蝶的“影子” 师:放课件。7 谈谈感受

三、总结

5.小学美术综合实践课方案 篇五

金娜 宋智霞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由于地方性的美术教学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本地学生对地方资源了解深刻、接受便利,因此发掘地方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从美术课程的教材现状看。一直以来,美术教学依赖于教材。美术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是实施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话题”,而放弃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教材未曾涉及但同样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资源。

3.从鄂尔多斯现有的地方资源看。鄂尔多斯地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鄂尔多斯被笑称为内蒙古“羊煤土气”的城市。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

本课题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初步建立开发鄂尔多斯地方资源的适合于课堂的美术教学活动,研究相关的活动内容并经过反复实践以活动案例的方式加以呈现。这一研究将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并拓展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1)研究开发鄂尔多斯地方资源拓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

(2)探究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 、设计与实施的原则等。

2.实践目标

(1)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能够主动关心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

(2)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乐于用美术的形式表现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用自己的创造寄托建设鄂尔多斯的美好愿望。

(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能力和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能力。

三、研究内容

如何选择、组织和开展遵循《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开发鄂尔多斯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1)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学习。

(2)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研究。

(3)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与原则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变量的分析:

自变量――开发地方资源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应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素养和对鄂尔多斯地方文化的了解与热爱等

控制变量――社会、家庭等各媒体渠道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影响

五、研究的措施与步骤

研究进度计划分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与预实验阶段、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阶段和成果撰写、修订完善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方案设计与前期准备阶段(1月4日~1月6日)。

任课教师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学习有关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鄂尔多斯历史人文等相关知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路和教学实施步骤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分工。

2.开发地方资源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施阶段(202月~2023年6月)。

任课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选择与美术教学联系紧密的地方资源。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在这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文明中,许多内容都与美术有着深刻的联系。美术作为人类表现外部世界和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它能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表现鄂尔多斯所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本课题主要从以下方面选择与美术学科相关联的地方资源拓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3.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设施,设计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美术参观康巴什博物馆;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观公共场所进行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

4.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自然环境资源:

(1)描画优美的鄂尔多斯风光。通过观看图片感受鄂尔多斯的草原文化和特有的自然风光。

(2)描画鄂尔多斯的特产。鄂尔多斯市是一个蒙古族聚集的地方,最着名的莫过于风干肉、各种奶食品了,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日常生活,通过观看风干肉,奶食品的制作过程,制作完成关于本地特产的美术作品。(绘画、超轻粘土、版画等形式)

(3)走近鄂尔多斯的古今建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实地走访查看鄂尔多斯描绘鄂尔多斯具有代表性的古今建筑。

(4)鄂尔多斯民族服饰,众所周知,鄂尔多斯蒙古人是以礼仪着称于整个蒙古民族的,其中他们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一定的讲究。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蒙古族服饰。

(5)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1..那达慕: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众集会,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的特色。据记载,蒙古族的那达慕起源于13世纪初。那时候,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学生通过敢看短片了解那达慕并绘制衣服关于那达慕的绘画作品。

2..祭敖包: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为是什么要进行祭祀,体会本民族的文化,并用不同形式创作关于敖包的美术作品。

6.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总结 篇六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二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两课时。该年级同学均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该班同学特点: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纪律不好、不爱动脑筋、兴趣转移快、做事虎头蛇尾。鉴于该班同学实际状况,第一个学期的入门指导、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决定着今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该班是否能够长期有效的实施。

二、本学期目标:

走入社会,认识社会环境,探究社会问题,引导同学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能力;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融入集体,具有合作品质;启发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亲身实践,尝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和处置信息,运用写作、绘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表达想法、创意和探究结果。

三、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验的实施过程:

(一)目标分解、任务明确

我把自身制定的学期总目标分层次渗透于活动主题的每个环节中,体现目标的结构性与个别化、具体化、情景化,追求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以活动主题为载体来达成目标。

本学期初,我通过创设情景,和同学一起讨论,生成了活动主题“走进动画片”,然后指导同学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确定了三个活动专题:

一、好看的动画片;

二、动画片知多少;

三、制作我的动画片。

“走进动画片”活动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同学留意身边的事物,能通过观察自主提出问题;针对自身的问题,设计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运用观察、调查访问、上网等方法收集与自身的问题相关的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整理;能客观、具体地描述活动过程、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效果,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乐意与同伴合作。

(二)关注细节、有效指导

本学期,我紧紧围绕目标,密切关注同学学习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在同学真正需要指导时和时给予到位的指导。

活动专题一的评出5个奖项的活动环节中,我发现8位同学评审员的评价规范不一致,原因是没掌握每个奖项的评价要点(例如“最佳创意奖”的评价要点是同学扮演时所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意,这些创意可以从语言和道具等方面来考虑)。我没有急于对同学评审员进行纠正,而是引导全班同学深入分析每个奖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学很快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原因是他们起先没有真正理解每个奖项的实质,忽视了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导致评价的不公正;在各小组选最佳组员时,我发现同学不懂得观察和比较,就连对两份作业质量进行比较也不会,甚至有一两个小组还知道要做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和时在班上进行集中指导,再次指导同学对比自身设计的评价表,根据评价的各个要素,搞清楚究竟从哪几个方面来评,怎么评,比方我建议每个组员轮流看相互的作业,一起观察和比较,然后一起讨论和商定该份作业应该得几颗星。

各小组推荐出最佳组员的环节共进行了两节课,相对充沛的小组评比有助于同学通过组员之间作品的观察、对比,了解和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自身的反思和改进自身的缺乏,认识自身的缺乏,进而改进自身的作业。两节课结束后,我发现有10几个同学重新修改完善了自身的作业,说明交流合作的目标达到了。

在讨论同学提出的“动画与漫画有关系吗?”时,同学说上网查不到这方面的资料,我发现根本原因是同学不会分析问题。于是,我引导同学对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先上网查“什么是动画?”“什么是漫画?”,然后对二者进行比较,找出相互间的关系,得出最后的结论,使同学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同学从刚开始的淡漠到喜欢到最后的欲罢不能,经历了过程,丰富了体验,掌握了方法,获得了发展,同学的各种能力出现螺旋式的上升,再次验证了我的理念―――因为老师的用心,同学是幸福的;看到自家小朋友的生长,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予充沛的认可。

(三)规范管理、科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是制约这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瓶颈,特别是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又是瓶颈中的瓶颈。我把评价贯穿于每个环节中,依照班级公约,每节课都评出5名纪律星,教学秩序越来越好,使得同学也越来越注意认真倾听了;我还结合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示评出5个奖项,结合档案袋和阶段效果评出最佳组员,10个星星可以晋级为一个月亮,10个月亮可以晋级为一个太阳;通过多次的激励和矫正,同学在自信、热情、人际、考虑问题的方式、反思的意识、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等方面得到多次的锻炼,于是,良好的意识、习惯、能力便形成了。

三、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与评估

80%的同学能初步懂得运用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能合理运用采访调查、上网收集信息的方法,能初步设计简单的活动方案,能和同学分享效果,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缺乏和优点,并进行评价,能通过评价逐步约束自身的行为。

四、取得的效果

(一)同学方面

1、有形效果本学期共完成两个活动专题;每位同学完成实践作业13份;全班共完成调查方案40份、手抄报35份、问题单80张、活动感受100篇、过程性评价70份、学期评价40份。

2、无形效果70%的同学每周都能完成作业;90%的同学喜欢这门课程;同学越来越喜欢考虑问题,胆量变大了,逐步能倾听他人的发言,课堂变得有序了。

(二)教师方面

对教师有效指导战略的体会:

1、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同学,这是活动胜利的基础,同时让老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2、根据年龄灵活制定学期目标和活动主题目标。

3、根据同学的年龄和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对活动方法进行分层设计,体现能力的递进上升。

4、坚持活动过程的连续,注重时间上的连续,追踪同学的活动进程。

5、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争取家长的更多的支持。本学期初聘请一些热心的家长当课外辅导员,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在班上展示同学的效果,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门课程,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相关的内容打印贴在班级的墙上;从期末的评价表中,95%的家长支持学校开展活动,5%的家长还不了解这门课程,有疑问“开展活动对学习有协助吗?”家长们写道:“小朋友的胆量变大了;较以前喜欢考虑问题;动手能力提高了;对写作水平有协助;会观察事物了;这种课要坚持上…、、”同时更为感动的是张美棋同学的家长提出了珍贵的意见:“老师应多提供方法指导,比方印发资料,告诉家长应该提供哪些支持和协助…...”

张薪同学的妈妈自告奋勇帮班级打印期终评价表,帮班级拍课堂实录…...有这样坚强的后盾,我们还有理由说家长不支持吗?还有理由不踏踏实实去实施吗?我们还会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很难吗?其实一切都是“你做了,才知道”,一切回到本真的状态,一切以小朋友的发展为宗旨,让我们的小朋友吸收着阳光,快乐地呼吸和生长。

五、存在的问题:

1、汇报的形式比较单调,同学的对于阶段汇报的思路还不能考虑周全,如何让汇报形式多样,又不增加同学很多负担,不占用同学的很多课余时间?

2、同学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不够不科学、不够严谨。

3、同学分析问题能力、筛选整理问题的能力不好。

4、局部同学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够集中。

六、下学期的工作思路

1、活动中注意培养同学的倾听习惯。

2、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7.小学综合实践课 篇七

关键词:综合实践,研学问题,因素分析,课型教学,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中小学生获得“丰富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之一。那么,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研学问题”因素分析课型教学中进行有效地学习?作为一名老师, 作为学校的综合实践科组长, 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小组学习从何处来?后教策略如何体现?在“研学问题”因素分析课型教学中, 我始终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 以研学后教模式为主阵地, 以研学问题为主线, 以后教策略为载体, 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 探索出自己在在开展“研学问题”因素分析课型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让课堂更有效的一些成功的做法, 如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高效指导是有效教学的推动力, 亲历活动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多元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一、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没有固定模式, 也没有固定的上课内容的课程。基于这种情况, 很多老师在执教这门课程时不知道该上些什么, 选择的内容又不知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赞同。其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 这样才便于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关注兴趣, 培养兴趣的有效载体。在平时的综合实践课中一般我是这样激趣的:

1.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 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没有自己想参与研究的主题, 这是很正常的, 但这又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这就像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一样,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 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 用心体会, 细心辨析, 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如在开展《走近番禺名人故事》主题活动中, 我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与同学老师家长讨论关于番禺名人的话题、启发学生反省自己记忆中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动,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这样,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丰富了探究的问题。有了兴趣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体验会更到位, 教学会更有效。

2. 选题指导的时候, 要提醒学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学生思想活跃, 喜欢异想天开, 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老师对学生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 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 也要精心呵护。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 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 有的要编创交通童谣, 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 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 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 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 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因为学生有了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人人积极参与, 充分表达自己的研究主题和原因, 活动也就会渐入佳境, 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实践中去体验活动带来的趣味, 从而有效地深化活动效果。

二、高效指导是有效教学的推动力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 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 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 所以,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例如:在开展《对小学生辩论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活动中, 我首先开放学习目标。我给学生定了多个学习目标, 让学生选择, 学生也可在调查中发现问题, 自定学习目标, 这既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还可以通过调查的深入不断生成新的目标, 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生成;接着, 我开放了学习内容。活动内容的认定, 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定, 多种探究问题, 适应学生对不同问题领域探究的渴望, 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 可以收集辩论资料, 可以观看辩论视频, 可以亲身体验辩论等等。在上《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专题辩论因素分析课堂中, 我通过研学问题:立论中的内容准备有哪些因素?研学练习:运用四步阅读法阅读“文本2”, 完成以下因素分析结构图:

研学拓展:明确课后学习任务: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勤奋更重要的辩论观点的收集相关资料, 为下节课学习“陈论”做好准备。引领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实践体验, 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体验。最后,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进行有效的后教策略, 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才能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度实践, 提高教学效率。

三、亲历活动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 学中做”理论, 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 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让小学生亲历活动情景, 体验活动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认识, 提升观念, 发展能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 教师给予学生亲历实际情景的时空, 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及时总结。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做”起来, 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 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只要学生说说和要他实际去做, 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上《我看学校大课间》因素分析专题辩论课堂中, 让学生去了解学校大课间的开展情况, 去分析开展大课间的利于弊, 课堂中先进行自主学习, 再小组学习, 让学生有充分的亲身体验, 让他们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感到满足, 并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给予进行有效的多元的评价, 这样他们更快乐, 从而成为他们期盼再次实践活动的关键, 可见, 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 让学生“说”与“做”统一, 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 开启学生的心智, 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实践中得到乐趣, 发展志趣, 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 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才能体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四、多元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每一次的教学中, 我非常注重活动方式的呈现。因为一个节课一般要经过研学导航、研学问题、研学练习、研学拓展几个环节, 每节课上如果都经历相同的单一的模式, 学生也许会感到厌倦, 失去学习的兴趣, 从而让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因此, 在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我经常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社会实践, 动手操作, 辩论会、实地考察等, 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的小组学习, 不同的汇报形式, 多元的教学评价, 让学生感到“研学问题”因素分析课也是丰富的、精彩的、令人向往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 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 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上《走进龙舟节》研学问题因素分析课中, 我清楚地记得同学们带着自己制作的各种样子的调查表, 拿上笔、纸, 奔出教室时, 那轻盈的脚步传递着他们的喜悦, 清脆的笑声诉说着不尽的自豪。看着他们, 我心欣慰, 默默地祝愿他们成功。接下来我就引导同学们设计出“读、写、讲、画、做”为主的立体化活动形式, 指导同学们探究龙舟节的文化, 了解龙舟的来历, 悟读龙舟节中关键的人物屈原……, 通过活动, 吸取各种丰富的知识养料, 更要在各种机会中写出、讲出、演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所体会到的道理, 所探究的龙舟文化,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8.让小学综合实践课返璞归真 篇八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主动探究;自主选择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7.012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7-041-02收稿日期:2012-03-20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一、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综合时间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而这一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计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二、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学生的活动往往是从生活背景中、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从一个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整个学段的活动只是围绕某一角度来确定的,那么活动的确定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整个学段学生确定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在不同年级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任何活动都应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之一。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与活动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与总结活动体会与活动收获,获取知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9.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九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眼睛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眼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探究的过程,并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活动重点

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会做简易动画。活动记实 第一课时

1、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猜个谜语好不好,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谁来说一下这是什么器官?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结构,有哪些作用?这些你们想知道么,那么这次活动我们就以《我们的眼睛》为主题,好吗?

2、确定主题,板书 主题一《我们的眼睛》

3、提出问题。(1)你的视力怎么样。(2)眼睛的结构。(3)眼睛有哪些作用。(4)眼睛与我们人类的关系。(5)关于眼睛,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4、归纳问题。

5、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推选小组长。

6、小组长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

六、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七、教师总结。

上节课我们确立了本次活动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本节课我们各小组同学共同制定各组的活动计划。

二、制定计划

1、各小组同学分别填写各自的活动计划表。

2、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填写的活动计划表。

3、各组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活动计划表。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指导收集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收集资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资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1、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和有关书籍。

2、指导学生掌握收集的方法。

(1)调查采访(2)查阅书籍(3)上网查找(4)社会调查

三、教师总结。第四课时 整理展示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课下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整理。

二、交流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调查的内容和分析的结果。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交流活动资料及活动感受,互相学习,共同分享。

三、教师总结。第五课时 实践操作 课前准备

工具:小刀、铅笔、橡皮、双面胶 材料:16开大小的打印纸1张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的我们喜欢的动画片就是得用人眼视觉暂留的原理做成的,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亲手制作一个简易动画,好不好?

二、动手操作

1、小组讨论制作的方法。

2小组内同学一齐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给小猪涂色。

三、各小组同学将本组的成果向同学们展示,并说明各自的做法。

四、评价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五、评价小组长的表现。

六、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七、教师总结。

10.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篇十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高一段考优秀作文题下一篇:收养登记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