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感

2024-09-24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感(精选9篇)

1.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感 篇一

音 乐 鉴 赏 论 文

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109811 姓名:苏毅杰 学号:105090840054 指导老师:王侃

贝多芬音乐赏析

【内容摘要】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关键词】贝多芬 音乐作曲 艺术创造 命运交响曲 【正文】

贝多芬代表作《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 1

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思源,来自于他在波恩生活的年少岁月,选中了席勒1785年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第一乐章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在开头处,两支小调交叠进行,其中一支由乐章发展部的重要角色――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六连音(双三连音)组成,另外一支,则驾驭着主旋律,随着2/4小节的第四音以第八音渐强至第十六音的方式发展,最后三连音汇聚到第十六音,呼应了指定的渐强符号。”在和声上,最先出现的主基调很快转变成基调D小调的起点,与之前的所有交响曲对立的是,贝多芬并未在开篇乐章的任何部位使用反复手法。除了打击乐部分,第九交响曲相比之下没有主旋律上的扩展。虽然被频繁地演奏,然而第二支曲子活泼的急板为什么以诙谐曲为方式仍然没有的答案。1817年,贝多芬将此诙谐曲用作第三支曲子的主旋律。1823年,经过再三考虑,他抽去了这支旋律,于是有了1923年的如歌的柔板呈现出一种介于诙谐曲与急板之间的沉静。前三个乐章插入极具表现力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卡农曲的方式奏出主题“欢乐”的气氛。

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的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爱格蒙特序曲》;钢琴曲《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大公三重奏》;歌剧《D大调庄严弥撒》等都非常著名。他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喜欢贝多芬,不单单是喜欢他,更是敬佩。喜欢他的作品,更是喜欢和敬佩他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当知道贝多芬先生在失聪后人继续创作,我深深地震撼了!在他潦倒失聪之时,并没有因为这致命的挫折而放弃他毕生追求和挚爱的音乐事业!他愈挫愈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或许贝多芬正式上天选中的人,所以他是失聪了,但他还是继续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是音乐历史上甚至艺术界历史上的丰碑。【参考文献】

[1] 唯民编.贝多芬论.(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2] 郑兴三编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3] 孙国忠.走近贝多芬.音乐爱好者杂志社.2004年6月.[4]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团结出版社,2003.

2.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感 篇二

初识一首音乐作品, 往往先从听赏开始, 然后是作者, 历史背景, 最后再完整的欣赏一遍作品, 这样的方式简单明了, 但对音乐作品不能深层次的理解, 在此我想通过人音版8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沃尔塔瓦河》的教授过程来阐述一点我的方式。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Bedrich Smetana) 是捷克民族音乐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 积极的从事民族歌剧创作,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经参加了1848年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运动。从1874年开始, 在贫病交加中创作了其一生最有影响力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这其中, 作者用一个乐章共计12分钟的音乐来描写了捷克人民心中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

该曲的结构是:

引子+A+B+C+D+A1+E+A2+尾声, 是自由回旋曲式结构, 如果就这样直观的将曲式结构告诉学生, 并将作品完整的播放一遍, 那么学生根本不能很好的理解这首作品, 学生对这首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不能得到清晰的了解, 根本就会听不懂, 后续的连锁反应就是导致不愿意再去欣赏。我的设计思路是, 可以先提出问题, 问问学生如何用音乐来描写大自然的风光, 例如一条河流, 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可以提示:河流的源头, 河流周边的自然风光, 有关这条河流的历史传说等, 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例举出不同的乐器, 并让学生倾听该乐器的声音, 判断这些乐器可以分别用在描写河流的哪一段中, 哪一种乐器最合适表现流水的声音。

接下来可以向学生展示斯美塔那是如何用音乐语言来描写沃尔塔瓦河的。

引子:沃尔塔瓦河有两条源头, 因此在作品的引子部分作者用了两种木管乐器:长笛和单簧管, 形象的展现了黎明时分源头那潺潺淙淙的山泉, 并用弦乐器小提琴的拨弦和竖琴的泛音来表现晶莹剔透、浪花飞溅的景色。

沃尔塔瓦河主题 (主题A) :弦乐器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双簧管演奏出抒情宽广的“沃尔塔瓦河”主题, 明朗清澈, 气息悠长, 象征着美丽宽广的沃尔塔瓦河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猎号主题 (主题B) :圆号和小号同时奏响该主题, 沃尔塔瓦河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 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里面回荡。

乡村婚礼主题 (主题C) :黄昏时分, 河水流过一个村庄, 岸边传来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 小提琴的跳弓和连弓使旋律灵动活泼, 把村民载歌载舞庆祝婚礼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精灵之舞主题 (主题D) :在木管乐器的衬托中, 夜幕缓缓降临, 音乐充满着神秘幻想的色彩, 加着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的奏出, 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月光下翩翩起舞, 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吹奏着流动的十六分音符, 朦胧的月光倾泻, 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

次日清晨的沃尔塔瓦河 (A1) :沃尔塔瓦河的主题再现。

圣约翰大峡谷主题 (主题E) :整个乐队的齐奏, 铜管乐器的喧嚣, 木管乐器的啸叫展示了沃尔塔瓦河在圣约翰大峡谷中形成的汹涌激流, 惊涛骇浪撞击着陡崖峭壁, 发出雷鸣般的轰鸣, 达到了戏剧的高潮。

维谢格拉德主题 (A2) :滔滔的河水迎着朝阳冲出圣约翰大峡谷, 景色豁然开朗, 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 意气风发, 大调主题一直延绵不断,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 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 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 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

尾声:弦乐器小提琴奏出了波动的旋律, 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 流向远方。

将作品用音频软件精确的分割成九个片段, 分别让学生欣赏, 教师可以出示曲中单独出现的各类乐器, 并请学生听辨其音色的不同, 以便在欣赏时不会误判。教师可以举例, 引子部分出现的长笛和单簧管分别表现了什么, 教师要提前找到《沃尔塔瓦河》总谱, 从中提取出长笛的旋律和单簧管的旋律, 分别放给学生听, 让学生从中感受, 并告诉学生为什么引子部分用到了两件木管乐器, 因为沃尔塔瓦河有两条源头, 两件乐器分别表现了清凉和温和的两条小溪, 到了主题部分后为了表现河流的宽阔, 就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一同来表现, 在曲中, 铜管乐器除了表现猎人的号角声, 还有就是对经过险滩的流水的表现。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也能表现不同的景色, 跳弓和连弓对捷克乡间波尔卡舞蹈音乐的表现, 让学生还可以体会长笛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溪流和月光。对于维谢格拉德主题, 教师可以将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一章中的部分拿出来给学生对比, 并介绍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维谢格拉德城堡, 这也是捷克民族的象征, 所以作者在第二首作品中海油体现, 如果课堂时间够的话还可以分析下大调主题和小调主题在对河流描写中的区别。

分段欣赏完全曲后, 教师不应急于总结, 应该对当时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创作于1874-1879年间, 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 乐曲结构宏伟绚丽, 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曲作者斯美塔那参加了捷克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 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运动, 失败后移居瑞典, 他把全部心血倾注于这部规模宏大、构思精细、无比魅力而充满诗意的作品。

对于曲作家斯美塔那, 教师也应该花一定的时间进行介绍, 1874曲作者开始患耳疾, 但他还坚持不懈的进行创作, 1882年11月5日, 当作品第一次公演时, 他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了。斯美塔那一生致力于欧洲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技巧与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精神和特色的紧密结合。他的歌剧作品无论是在思想主题上, 还是在情感、旋律、色彩上, 都是彻底捷克化的。将该曲的作者, 写作背景介绍完后再一次请学生完整的赏析《沃尔塔瓦河》, 并请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对音乐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总结, 江河是艺术家们情有独钟的对象。她象征着母亲, 孕育了两岸世世代代的人民, 人们便用最炽热的激情, 用最美的语言, 赞美她, 歌颂她。作为孕育捷克民族的摇篮, 沃尔塔瓦河在捷克人心中有着无与伦比崇高的地位, 斯美塔那歌颂沃尔塔瓦河本身其实就是在歌颂捷克民族, 世界上许多著名音乐大师, 对江河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提出问题, 请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了解下还有哪些音乐作品是专门描写母亲河的。

古典音乐的作品分析原本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能机械的把教材或者参考资料中的分析方式照搬, 那一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对教材中音乐作品的分析, 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 这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钱仁康, 钱亦平.曲式分析.

3.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感 篇三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赏析  学生乐感  音乐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14-01

一、音乐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音乐认知的基础。音乐作品以特有的方式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抑或变化多样的节奏、抑或优美动听的旋律、抑或精彩纷呈的音色等要素,从不同的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中来感染人的精神世界。可见,音乐感觉知觉是音乐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乐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乐感的涵义及内容来看,不同音乐作品自身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所带了的音乐作品的无穷变化,更是激发音乐艺术发展的无穷魅力。有人说乐感是天生的,有人说乐感是后天培养的。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对于音乐的反应能力,需要从音乐的演唱、演奏、鉴赏实践中来逐步形成。

事实上,美国音乐理论家伦纳德·迈耶提出“音乐作品的涵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鉴赏,尤其是鉴赏者的素质和其对音乐的内在、外在感应”。为此,在音乐认知能力的养成上,首先需要从音乐的感知中来激发和拓展。如在《梁祝》的鉴赏中,对于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双声部鉴别,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感对话,从听觉中来有意识的加强对和声关系的听辨,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旋律同时,更从音乐情感的抽象中来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乐感是人的审美认知形成的过程,对于音乐的审美离不开感知、思维与想象,音乐鉴赏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教师要从不同音乐作品的推荐中,遴选出代表性的作品,如器乐作品、声乐作品等,从不同演奏家、不同乐器的演奏版本中来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对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不同器乐在演奏中的风格及艺术感染力是不同的,小提琴、钢琴独奏曲、以及弦乐合奏等方式所传递的音乐内涵,对于音乐鉴赏更是拓展乐感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与音乐语言的想象力,从拓宽学生的意象空间上来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从抽象的音乐艺术作品中来理解和感知作品。如对于约翰·施特劳斯的《闲聊波尔卡》,从作品标题所传达的音乐思维中,不禁让人联想其一群快乐的妇女形象,而其轻巧、诙谐的主题旋律在大量使用重音、颤音等效果上更加凸显了妇女们之间的欢笑,整个作品从音乐语言的传递中、从和声、风格等音乐表现上,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验到音乐本身所传递的情感。

二、音乐理性的培养

音乐鉴赏课堂在实践中不仅要突显感性认知,还要从学生的理性思维上来正确诠释和辨别音乐作品的文化及作品创作技术。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而不同的音乐作品在赏析中需要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中来分析。因此,加强对音乐作品文化的了解,从文化层面来分析作品的意境,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洞明作品的个性。如对于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在鉴赏时可以从阅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来理解人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力量,从中感知热情奔放的英雄主义。

同时,音乐作品的创作时代、以及作曲家的成长经历都与其作品具有相关性,在分析和梳理音乐作品的时代特征时,更应该从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上来进行关联。如古典时期的音乐注重旋律与和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倾向于情感的宣泄。另外对于音乐作品的技术化层面的分析,对于不同体裁下的作品,其技法与表现力也有所不同。如在伴奏型作品中,三拍舞蹈圆舞曲表现了奥地利北方民族的人文特点,而波洛涅兹则源自波兰贵族骑士阶层,更表现出豪放的音乐风格。可见,从不同的音乐作品文化背景、创作时代、及作品的技术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有助于引导学生更系统的鉴赏与感知音乐作品的特色。

三、注重从音乐鉴赏实践中来激发趣味

趣味是对事物的一种积极态度,对于初中学生音乐鉴赏教学,要着力从趣味上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乐感,要从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赏析中来了解各音乐作品的文化与时代背景,让学生从不同途径来获得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如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渠道来拓宽学生的音乐鉴赏领域,让学生自主、自发的从音乐感知中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情绪。同时,音乐感知的形成有助于从认知上来增强对音乐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避免学生在挫折的体验中降低学习兴趣。学校可以结合音乐教育现状,从校园广播、校园音乐会、校园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组织中,激发师生对音乐的关注热情,并从优美、生动的作品分析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条件。音乐认知能力需要从音乐实践中逐步形成,初中阶段音乐鉴赏,从音乐的广度上实现了课内外音乐作品赏析的衔接,让学生能够从音乐琢磨与探索中总结,从自身能力上来把握音乐感觉能力。

另外,对于初中音乐认知的引导,还需要从器乐实践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喜好,增强自学、表演能力,从音乐实践中把握音乐认知的形成。贝内特·雷默提出“音乐教育的关键是从音乐的内在表现力上实现对人的感觉教育”。音乐鉴赏是最深刻的音乐教育形式之一,也是最能够从音乐的内在情感中来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从音乐作品的领悟中感知音乐的真谛。

4.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感 篇四

出品:美国迪斯尼影片公司。导演:罗杰·阿勒斯、罗伯·敏考夫。作曲:汉斯·季默和近代杰出的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本片的故事情节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画面处理具有创意,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卖座的动画影片之一。影片的故事概况:

金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国家——“荣耀国”喜庆的一天,动物们都聚集到这里,庆贺小狮子王辛巴的诞生。老狒狒为小辛巴举行洗礼,万兽群集,荣耀欢呼。而辛巴的叔叔刀疤对王位早已垂涎,他认为如果不是辛巴,自己将会继承王位,因此在他心中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他设计杀害小狮子王辛巴,辛巴的父亲穆发莎在救辛巴时不幸遭刀疤暗算死去,从此辛巴走上一条复仇之路。在众多热情中心的朋友的帮助下,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后终于打败了刀疤,登上了岑林之王的宝座。同时它也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谛。

1.音乐概述

为这部影片写作音乐的是著名电影作曲家汉斯·季默和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他们两人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他们各自发挥所长,把气势宏大的交响乐与富有时代气息的摇滚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这部电影的音乐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独具一格的。有歌剧由于在创作这部动画片的初期,迪斯尼公司就有日后要把它改编成音乐剧的打算,因此这部动画片的音乐创作中融合进大量的音乐剧元素。

整部影片的音乐基本上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若干首歌曲,这些歌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插曲,旋律素材与演唱形式变化非常之多。从旋律素材上看,吸取了非洲民谣、摇滚乐、爵士乐、美国黑人的朗诵调等多种素材的因素。从演唱形式上看,有歌剧、流行音乐的通俗演唱等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第二部分是纯音乐,这个部分的音乐是以《荣耀大地》这段音乐为主题的。《荣耀大地》的结构是A—B—A三段体结构。“A段”是大调式,情绪抒情明朗。“B段”为小调式,情绪略带忧虑。“A段”与“B段”的主题时而昂扬,时而忧郁。影片中的纯音乐素材主要是围绕着《荣耀大地》这段音乐的主题,再加上若干个展开段落而构成。

这部影片的音乐成功地融合了非洲音乐和摇滚乐的元素,在乐队配器上根据内容分别使用了以合成器为主的电声乐队、交响乐队和合唱队,可以说是以刺激各种音乐题材和形式的完美体现。影片的音乐荣获了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电影歌曲”两项大奖。下面对这部电影的音乐进行详细分析。2.实例分析(1)“片头音乐”在医生具有非洲风格的呐喊声开始,在非洲土语的和声伴唱下引出了充满激情的主题歌——男声独唱《生生不息》。这是由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亲自演唱的,歌曲旋律动听,在激情的情绪中又包含着抒情。乐队是由数码技术制作、基本上没有用常规乐器,但是动用了一支庞大的合唱队,所以显得气势宏伟。片头的画面是:在非洲草原的一个国家——“荣耀国”里,狮王木法沙和王后沙拉碧产下了小王子辛巴。所有的动物都来庆祝,一只老狒狒巫师拉飞奇正在为小辛巴举行洗礼。他捧起一捧细沙撒在小辛巴头上,然后高高地举起小王子,所有的动物都发出欢呼声。体现出一个深刻的哲理:生命轮回、万物盛衰,但是生命永远生生不息。音乐与画面配合得极其吻合,每一次的镜头转换音乐都步步跟进。这一段音乐起到了描绘画面的作用,是属于“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

(2)接下来的画面有几组镜头构成:雨季来临,电闪雷鸣→星转斗移,季节交换→已长大的小王子辛巴走到还在睡梦中的父母身边撒娇,要求父亲陪他去外面玩→木法沙和辛巴谈话→木法沙的顾问犀鸟沙祖飞来向木法沙作晨间报告。在这4分30秒中,音乐素材是《荣耀大地》。在这里演奏形式与风格的变化非常之大。先是有一只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突然,合唱队加入了进来,浓厚的合唱音色配合着画面上出现的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绪转为活泼,辛巴调皮地扑向父母。然后弦乐演奏着抒情的旋律,衬托着木法沙和辛巴的谈话。这段音乐从开始至此,都是用的管弦乐队的写作风格,音乐突然改变了风格,转向摇滚音乐。接着沙祖唱起了歌,这段唱的旋律素材和演唱风格吸取了美国摇滚乐中黑人朗诵调的各种元素,把沙祖的那种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整段音乐最后在黑人女歌星提姆·莱斯风格强烈的独唱声中结束。影片的这组镜头和音乐衔接得非常紧凑,每一次画面的转换音乐都同步转换。

(3)辛巴想去大象的墓地探险,他来到伙伴娜娜的住地,想约她一起去。辛巴和娜娜的母亲都同意了辛巴的要求,但是她们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安全,叫沙祖伴随他么一起去。她们兴高采烈地上路了,这时辛巴唱起了一首歌曲,歌名是《等我长大来当王》这段唱有一段较长的引子,这段引子的旋律非常活泼,是由长笛吹奏的。音乐与画面紧紧配合,描写了辛巴的调皮。这首歌曲的旋律带有摇滚乐的风格,活泼而有趣,在辛巴歌唱的过程中不时地加入了沙祖朗诵调风格的帮腔。最后许多动物一起加入,独唱转换成了合唱,在合唱的高潮中结束全曲。这种音乐的演唱和表演是典型的美国音乐剧的形式,音乐的对比很大,沙祖的唱中既有美国黑人摇滚音乐朗诵调的元素,也有歌剧中宣叙调的元素,起了很重要的音乐转接与对比的作用。

(4)辛巴和娜娜来到了大象的墓地,危险也随即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三只凶狠的土狼正等着他们,土狼是受刀疤的指使来杀害辛巴的。辛巴和娜娜拼命地逃跑,土狼在后面紧紧追赶,沙祖不幸被土狼抓住,辛巴和娜娜也被逼到了绝路。突然狮王木法沙出现在他们面前,土狼逃走了,辛巴和娜娜以及沙祖得救了。音乐从恐怖的气氛开始,这段恐怖的音乐是由电子合成器用数码技术手段制作的,现代的音乐制作使得恐怖的气氛更加突出。交响乐队的演奏把音乐转向紧张的气氛,这段紧张的音乐运用了交响曲中“展开部”的写作手法。长号在低音区吹奏旋律,弦乐在高音区演奏快速的固定音型,音乐的情绪层层推进,把紧张的气氛完全表现了出来。和电影画面的配合也非常紧凑,步步相随。这段音乐是现代电子音乐与传统交响音乐的完美结合。

(5)为了使儿子更成熟,狮王木法沙对辛巴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在静静的夜晚,父子俩仰望满天的繁星。木法沙温和地对辛巴说:“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这段音乐就是《荣耀大地》。开始是有弦乐在低音区轻轻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这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着辛巴的前程会遇到的磨难。音乐起伏很大,突然到达高潮,突然又会急转直下,表达了辛巴今后大起大落的命运。在这里,音乐与画面是一种“音画平行”的表现方式,但它并不仅仅是为父子对话而作的配乐。它有着深刻的内涵,预示着以后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趋势。随着音乐的表现,观众对今后辛巴命运的担忧也随之增大。(6)刀疤和土狼在一起密谋篡夺王位,并要谋杀木法沙。刀疤向土狼们承诺如果他当上国王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土狼列队接受未来的“国王”检阅。刀疤做起了当国王的梦,他唱起了歌曲《快准备》。这首歌曲由男声独唱与合唱构成,男声独唱部分完全用的是歌剧中宣叙调的写作手法。但是乐队的配置与织体却是摇滚乐的,带有一种狂妄和野性的情绪,这和刀疤阴险凶狠的形象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土狼列队接受刀疤检阅时,合唱队在摇滚乐节奏的衬托下唱起了进行曲。这种音乐的处理方式是很新颖的,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味,与影片画面贴得非常紧密。另外,作曲家把刀疤的音乐形象处理成宣叙调风格也是为了和影片中正面角色的音乐形象有所区别。

(7)悲剧终于发生了,在刀疤的引诱下辛巴来到了一个山谷。然后刀疤指使三只土狼追击角马群。刹那间,大地颤抖,数以百计的角马如洪水般朝辛巴狂奔过来。幸好木法沙及时赶到,救出了辛巴,但他自己却被角马群困在山谷里。木法沙奋力攀爬,挣扎着紧紧抓住一块岩石。突然岩石上出现了刀疤,木法沙向刀疤求救,可是,阴险的刀疤却冷冷地说了一声:“国王万岁!”接着把木法沙推下了山谷。这一段画面的音乐现有电子合成器塑造出恐怖而宁静的气氛,预示着大难即将来临。当角马如洪水般朝辛巴狂奔过来时,交响乐队和电声乐队以及合唱队交织在一起同时奏响,在以爵士鼓为主的打击乐的烘托下这种现代与传统的混合把画面上的紧张气氛完全表达了出来。在这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画面的转换音乐都弯曲,是“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

(8)接着影片的画面有两组镜头构成: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他又伤心又害怕,他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别有用心的刀疤极力怂恿辛巴:“你逃吧,永远别再回来”。然后刀疤便命令三只土狼追杀辛巴,在荆棘丛的掩护下辛巴逃脱了。这段音乐的开始部分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变奏,这是它已被变奏成一首慢速的葬礼进行曲,由弦乐器与合唱队轻轻演奏。突然,音乐的速度变成了快速的急板,在交响乐队演奏下土狼追杀辛巴的紧张场面得到极好的渲染,音乐的对比非常大。

(9)就在辛巴危难之时,他得到了朋友猫鼬丁满和非洲野猪彭彭的救助。此时的辛巴对生活完全失望,丁满和彭彭就教导辛巴对待生活要无忧无虑,不要想过去也不想未来,也不要有责任感,只要为今天而活就可以了的生活哲学。他们唱起了歌曲《哈库拉·马塔塔》。这首歌曲的音乐与表演完全借鉴了美国音乐剧中歌舞场面的形式,即把唱、念、表演融为一体。音乐的节奏和风格是从摇滚音乐中来的,宣叙调似的吟诵使得音乐诙谐活泼,表现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10)一个夜晚,三个小伙伴辛巴、丁满和彭彭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聊着。忽然,辛巴想起了父亲的话:“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此时的辛巴心情无比难过,他独自走到山崖旁,对着天空叹息。这段音乐用的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音乐素材,木管乐器轻轻地吹奏着,弦乐渐渐加入,深情而忧伤。描写了此刻辛巴的心情,音乐在此起着抒情作用,描写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1)一天,彭彭被一只已经饿了几天的母狮攻击,辛巴奋不顾身地与母狮搏斗。忽然他发现那只母狮竟是儿时的伙伴娜娜。影片的戏剧情景也随即发生了变化,为配合画面,音乐的处理也非常具有戏剧性。音乐开始时的配器比较清淡,情绪轻巧灵敏,基本上是用木管乐器为主,紧紧配合着彭彭抓昆虫的画面。这也是交响曲写作中为音乐的展开而作的铺垫,表现的是激战前的宁静。突然娜娜的出现,她追杀着彭彭,音乐由此进入展开段落。速度变成快板,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高声部固定音型支撑下铜管乐器齐鸣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当辛巴认出娜娜时,音乐的速度顿时转慢,随后情绪变得活泼轻快。配器上也作了大的调整,铜管乐器让出了行走的轨道并交接给了木管乐器。当娜娜对辛巴讲到他母亲及家乡的情况时,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缓慢而忧伤。这段音乐的速度与情绪对比非常大,这也是交响曲常用的写作手法。

(12)当晚,辛巴和娜娜在夜色笼罩的森林里相互表达了爱慕之情,这时出现了一首歌曲《今晚感觉我的爱》。这是一首为男女声二重唱及合唱队而写的歌曲,在形式上借鉴了音乐剧的写作手法。先由丁满延长一段情绪幽默的宣叙调作为引子,为后面的二重唱的进入作铺垫。在宣叙调后面紧接着女声独唱进入,由于二重唱的进入作铺垫,此时女声独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合唱队在低声部的衬托使得声部更丰富。在男女声的二重唱后歌曲发展成了辉煌的合唱,音色由以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歌曲的结尾时,通过一次远关系转调再次把歌曲推向高潮。在乐队写作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在乐器配置上运用了摇滚乐队与交响乐队的结合形式,这使得作品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宏大的气势。其次,在织体运用上使用大量的摇滚乐写作织体,加强了音乐的动感。在这之前,影片的内容一直比较哀伤,这段音乐给观众在听觉上作了一次强烈的对比,也预示着后面影片情节将有转折。

(13)接着的画面有几组镜头构成:黄昏,辛巴和娜娜在森林中散步,娜娜告诉辛巴,自从刀疤当上国王后,荣耀国的日子就像恶梦一样。她劝辛巴回去,拯救荣耀王国的国民。辛巴不愿意回去,他痛苦地思考如何面对将来。突然,巫师拉飞奇出现在辛巴面前,并带辛巴到河边去见木法沙。这一段音乐分为两个段落,从辛巴和娜娜谈话到辛巴思考时的音乐,节奏舒缓,以弦乐和木管乐器为主,旋律是从主题音乐《荣耀大地》中变化而来。突然,一阵欢快节奏的女声合唱出现,明快的女声合唱旋律预示着辛巴的思想将要有大的转变,荣耀国的局面也将从黑暗转向光明。拉飞奇带辛巴到河边见木法沙的音乐是一段快速的音乐。乐队由合成器加合唱队组成,这段带有摇滚乐节奏的音乐与前半部分音乐情绪完全不同,显示出生命的活力。辛巴即将走出迷茫,开始他的新生。

(14)辛巴在拉飞奇的带领下来到一条河边。这时,星空中出现了老狮王木法沙的影像,辛巴又一次听到父亲深沉的声音:“孩子,你的才干非凡,又是唯一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你必须回到属于你的国土上去。”渐渐地,影像消逝了。辛巴哭喊着:“不要离开我!爸爸„„爸爸„„”这时音乐响起,管弦乐队与合唱队一起鸣响,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在这里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情绪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辛巴的新生活就此开始了。

(15)辛巴回到自己的国土,他环视四周,土地荒凉干裂,一片凄凉。黑暗的天空传来隆隆的雷声,暴风雨就要来了。娜娜和丁满,彭彭也来到了他的身边,他们要和辛巴一起战斗。辛巴叫丁满和彭彭去引诱土狼,丁满和彭彭照着辛巴的吩咐去做了。这段音乐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变奏,此刻《荣耀大地》被放慢了速度,犹如一首哀乐,表现着辛巴沉痛的心情。忽然,音乐转为摇滚节奏的诙谐风格的歌曲,这是丁满和彭彭唱着歌曲引诱着土狼。

(16)在国王崖下,刀疤正在大发雷霆。因为动物们纷纷离开这片土地,母狮子们捕捉不到猎物,因此辛巴的母亲沙拉碧遭到了刀疤的殴打。辛巴看到母亲挨打,愤怒地冲了上来,他向着刀疤大喊:“我回来啦,你选择吧,要么退位,要么接受挑战。”狡猾的刀疤并不想投降,他以辛巴害死父亲为借口要挟辛巴。辛巴心中充满着内疚与气愤,一不小心从岩石上滑了下去。刀疤看着无助的辛巴恶狠狠地说:“在你死之前有件事告诉你,是我杀死了你父亲。”辛巴凭着自己的勇气爬上了岩石,他命令刀疤对众人重复刚才说的话,刀疤只能照办。洗清自己的冤案后辛巴和众狮子一起与刀疤及土狼展开一场恶战。经过几个回合,刀疤被辛巴推下悬崖,最后被战败的土狼群杀了。雨过天晴,辛巴走上了国王崖,他终于继承了本来就属于他的王位。若干年后辛巴和娜娜的孩子出生了,在当年辛巴的出生地,同样也是由巫师拉飞奇为小王子举行洗礼。和影片开始时一样所有的动物都发出欢呼声,再次体现了“生命轮回、万物盛衰,但是生命永远生生不息”真谛。这段音乐长达10分47秒,其结构布局和写作手法完全采用了交响曲创作的结构布局思维。音乐的主要层次可分为:引子→A→B(展开)→A→尾声。“引子”由英国管与弦乐器在低声部奏出低沉而恐怖的旋律(刀疤大发雷霆);“A段”由弦乐器奏出主题音乐《荣耀大地》中“B段”的旋律,显得忧伤而凄凉(辛巴突然出现在母亲身边);“连接段”由合唱在高音区唱出一个延续很长时值的长音,这是再为音乐进入展开部而作的准备(辛巴即将滑下岩石前);“展开部”的音乐节奏变化多端,时而激烈、时而平稳,对比的幅度很大,描写了格斗的场面。各种乐器之间的音色对比也很强烈,基本上用铜管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在刀疤被土狼杀死前还出现了人声的喊叫声(从刀疤滑下岩石开始)。“再现部”弦乐器再次奏起了《荣耀大地》的旋律,音乐随着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在交响乐队与合唱队合奏声中结束(从刀疤死亡开始到辛巴走上国王崖停止)。“尾声”的音乐风格突然转换成摇滚乐的风格。合唱队用非洲土语唱起了和声伴唱,一首带有非洲民谣风格的男声独唱的旋律,如呐喊般地在上空飘扬。一次次的离调和转调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音乐在合唱队演唱的一个长音上结束了全曲。(从雨过天晴小狮王诞生到全剧终)。

5.电影音乐赏析 篇五

我很喜欢音乐的,也喜欢看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往往是揭示电影真谛的一种抽象语言。音乐在电影中的延伸通过图象和音乐或同样方式,或同样的意见,来表现其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性。纯音乐在表现时一般在时间上是连贯的,而电影音乐的一大特点则是时间的间断性,这种间断性受到了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新发展。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电影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往往集中反映为音乐与情节与画面的搭配,它并不是电影画面的陪衬。音乐本身及其内涵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观众们的价值取向和一种时代观念,音乐在与情节、画面的搭配中构思了一个有序时间的蓝图和即时的幻想空间。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突出电影的主题中心。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心理活动等等,使人物的形象创造更加立体化。它甚至可以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延伸情绪并起到连贯作用和加强蒙太奇的组接作用,把一些原本分散的镜头组合成完整的艺术体。同时音乐还描绘自然生活,事态空间,民俗风情等等能引起观众的认同和联想。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处理改变影片的节奏和人物的动作、心理,对人物的刻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感受可以使观众的心理感觉上形成视听形象,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大提高了电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音乐在电影综合体中的作用,一向为历代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所高度重

视。它与电影因素一起,从来就被公认为是电影形式诸多元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它直接诉诸观众的听觉,明确电影的意义,强化着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点明故事主题、推动情节发展中起着其他电影因素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1.抒发感情 2.参与叙事 3.展现环境 4.创造节奏习惯上人们常把影视艺术中声与画的结合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声画结合的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上则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既可以以1.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2.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所产生的。这个时候,声音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来达成更高3.声画同一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4.声画对位声画对位用来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静默”,它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静默所创造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美学效电影音乐,实际上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深化主题,深化情绪,深化内容,渲染背景气氛,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等。当我们讨论场景与场景,事件与事件,镜头与镜头之间所产生的对比,对观众造成视觉上,情感上的震撼时,我们发现音乐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与电影画面会组合成不同的音画关系, 从而产生影片独特的审美效果。一部影片, 音乐、音效、语言的有机结合, 交电替互补, 可以形成单一画面元素所没有的张力和强烈的表现力影音乐具有抒发感情、参与叙事、展现环境、创造节奏等作用,是与电影其他元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视觉与听觉不属于同一范畴,可是作为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中的音乐,必须溶于整体之中。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电影中的各个艺术元素,诸如导演、摄影、表演、美术„„都围绕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用音乐这一手段为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的产生是各种艺术元素综合的结果,在电影这门艺术中尤其是这样。

不仅电影歌曲可以起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乐曲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并且比用歌曲的时候多。这种用以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乐曲,被称作主题音乐。它是影片音乐的核心,全片音乐发展的基础。在一部影片里,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用主题音乐对剧情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在影片《追捕》中,每当关键时刻或 3

凸显杜丘的人物形象时,总会伴随着相对低沉而略带激情的主题曲,很好的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彰显了杜丘的人物形象,他总能在危机时刻化险为夷,深深地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影片中用以深化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的主题音乐,是经过作曲者深思熟虑、精心创作出来的。主题音乐不仅有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同时通过它的重复、变化可贯串于整个影片之中,以配合影片中有关的内容及人物情感的变化。影片《追捕》中的主题音乐就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由于主题音乐的多次重复,使全片的音乐更集中统一,同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如影片

《追捕》中,杜丘不想连累真由美,说:“我是逃犯!”而真由美回答说:“我是同谋。”伴随着此画面的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音乐,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浪漫,温馨的气氛。凸显了真有美对杜丘那誓死不渝的爱情。

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得连贯作用。在镜头组接过程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因此从一个局部或片断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种艺术手段从形式结构上加强它的连贯感。音乐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不连贯的,但它在局部上的连贯性常常对它所伴随跳跃的画面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使它们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连贯感。

同样,电影音乐最擅长的也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

总之,在影片《追捕》中,音乐为本片增色不少,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两首主题音乐,前者在片头反复出现,鲜明的节奏随着影片的递进越发明快让人有一种压抑与紧张感,画面所搭配的往往又是一个一个谜团即将揭晓之际,在剧情与音乐的双重作用下观者的心早已被牢牢扣死,让人观后大呼过瘾。另一首则是节奏稍缓略带一丝忧郁还夹杂这些许惆怅。离别,结尾等等情感宣泄达到高潮的画面便会带出这首音乐,渲染情绪给人留有深刻映象。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电影音乐按照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在影片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如画面音乐会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剧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头演唱以及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播放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在银幕

上看不到声音来源而有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气氛等。好的电影音乐应当和影片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音乐本身也优秀,并能离开画面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让人欣赏。

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通常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对位”本是音乐术语,在这里来表现声画的结合目的在于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从而表达影片丰富的内涵。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音乐和影片中语言音响等声音的有机结合和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情绪气氛以及画面的关系。电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乐资料加以剪辑来改编成电影音乐,这需要熟悉音乐资料、善用音乐资料。电影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在音乐进入电子化 7

时代后,对各种新颖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现特征。

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主题歌和插曲,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

专业电影工作者最常用的办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让他为电影的不同场景作曲,但有时也启用一些现成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旧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获得它的版权。电影音乐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画面以后,所以有时间的紧迫性,作曲是后期制作的最后一个创作人员。通常电影音乐综合了导演的作曲家的意见,一旦标定了音乐后便开始创作,作曲家还必须了解影片在音乐制作方面的预算,控制费用不超支。使用流行乐作为影片音乐需要办理版权许可证,这是个花钱的过程。有雄厚资本的剧组才敢问津。

6.古典音乐赏析 篇六

“乐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我们表现出了个人的抗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05年,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编号为67的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这是因为作者对他的学生辛得勒提到这个乐曲的开头四音符时,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而得名。“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励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这是

一首壮丽的充满英雄气概的篇章,它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欲以斗争赢得自由,希望摆脱苦难,走向光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命运交响曲”自公诸于世后,一直鼓舞着人们进行各种斗争的勇气,至今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

肖邦c小调练习曲《革命》表现了个人理想。练习曲从不协调的属九

和弦开始,引出了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好浩浩荡荡。突然间高音部出现了一个刚毅的曲调,它清澈、明亮,好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这段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仿佛是愤怒中的抗争,痛苦中的挣扎。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练习曲的高潮处是一个胜利凯旋的形象,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诗情画意的遐想,而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在接近结尾的时候,音乐由强到弱,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它象哭泣,悲悲切切;又象诉说,发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汹涌的澜涛。这肺腑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乐曲的结尾又回复到自豪、刚毅的形象。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音乐是流动的诗歌,它是用耳来倾听的美文。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音乐始终是我们离不开的精神食粮。每一部音乐作品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原作者的情感,但音乐不止表达情感,音乐还能表现文化,历史,伦理道德

我喜欢古典音乐。特别喜欢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第1次听我就立刻被这激腾飞越的曲调所征服。奔放激荡的曲调,溢满绚丽斑斓的色彩,深深触动我的灵魂,心像是打着旋飞荡,高歌,狂舞,如有一双洁白翅膀,我想展开双翅,在碧蓝的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爱,沐浴在这样感人的音调中,如炽热的火焰更加缤纷绚烂,光彩照人,宁愿在辉煌中粉身碎骨,随风而去。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如天使在跳舞。喷涌般的激情,恰似,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泻千里的江水,气势磅礴的瀑布。心有多深,溶的下这样荡气回肠起伏跌宕的天籁之音和燃烧的热情,心太小,盛不下,唯有思绪翻滚,跳荡,沸腾。梦中,这辉宏的曲调也早已将魂魄吞没。

7.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感 篇七

一、中学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赏析教学在我国实际教学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课堂多出现老师自己讲、学生光听或纹丝不动的状况, 出现学生不愿对音乐深入思考的懒惰现象。

1. 师资问题

第一, 中学音乐课程内容通常集中于上个世纪中期的音乐, 内容陈旧, 而如今的学生都是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孩子, 时代差异导致理解有障碍。同理, 很多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再加上部分音乐教师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 可能只是因为爱好音乐加上学校工作的安排, 就被推上了讲台, 根本不能对音乐审美教学持有严谨的态度。两者综合导致老师不能调动学生兴趣亦无法很好地传授音乐知识。第二, 教师对音乐认识感知不到位, 教学观念存在偏差。音乐赏析本是为了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帮助塑造其完美人格, 但由于教师认识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美感的传递, 只是一味传授音乐技巧和理论, 或是仅仅进行音乐欣赏而不传递任何音乐常识。这些类似问题都是由于教师没有透彻理解与落实音乐教学理念的精髓, 没有平衡好音乐欣赏审美与音乐知识传授的关系。

2. 背景问题

第一, 我国的音乐教学受传统束缚较大, 对中国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课程改革多年, 但思想还是不够解放, 诸多人认为音乐在学科中属于“副科”, 无法与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被“一视同仁”, 仿佛只是一个中学教育中用来轻松愉悦的辅助教学工具。不仅是学校不重视, 就是学生家长也根本不会过问音乐教学。音乐教育在人们心中地位微不足道。第二, 音乐教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不完善, 导致引导效果不佳。虽进行新课程改革, 音乐教学考核标准仍是弹性很大, 过重强调学生自主性。而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仍是音乐期末考试一次总结性评价, 形式单调不具备全面指导性, 不利于思维的多元化发展。第三, 学生鱼龙混杂, 难以协调教学。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 对音乐的认识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音乐课堂上, 众多学生分享有限的教学资源, 很难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问题下引发的音乐赏析教学误区

1. 单纯言传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音乐欣赏教学应当以听为主, 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用心聆听, 充分发挥想象。但有的教师却总是以语言来讲解甚至将自己的观点强硬地灌输给学生, 导致学生并没有留下对音乐美的记忆。音乐主要由旋律等音乐元素经人听觉中枢处理在人大脑中激发由图画、语言构成的联想以及记忆等多种大脑活动而形成难以言表的情感,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 凭借技巧型

部分教师音乐修养比较高, 专业知识也精深, 但仿佛并未深刻理解音乐赏析教育的真谛, 总在不知不觉中把音乐课堂变成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 并未替学生考虑, 效果自然不好。还有部分老师不追求对音乐的整体把握, 习惯把音乐拆分成段落去解析其中的技巧, 这样一来, 音乐赏析成为技术理论课, 毫无美感可言。

3. 纯欣赏型

眼下大多数音乐课堂都以给学生播放音乐的形式展开, 将音乐知识从音乐体系中独立了出去。这样的教学令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 没有足够的音乐知识去支撑学生的思考, 学生会像无头苍蝇一般去思考, 长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不利于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学音乐赏析教学的调整对策

1. 教育机构的整体改革

教育机构应带头作出改变, 突破传统, 重视音乐教学, 提升音乐教育的地位, 使其与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平起平坐。教育赋予人观念, 应从根本做起纠正人们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教育机构应重新编写教材、设置课程, 让陈旧的音乐课生动起来, 一边迎合当下学生的口味, 设置不同类型的流行热门音乐赏析;一边将音乐专业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学生, 在娱乐的同时让学生学到当堂应掌握的知识。与之配合的是应当革新考核系统, 使考核形式不局限于“期末考试”而是更加“多样化”。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 形成层层监督, 进而有利于提供依据对学生进行长期指导。

2. 优化师资队伍

教育部门应规范音乐教学的教师队伍, 逐渐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业余老师淘汰掉, 并且对老师授课进行考核, 单纯学术型与单纯欣赏型的授课方式都应予以否决, 以选拔出综合素质佳的老师进行授课。

3. 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1) 重视学生的领悟。音乐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熟记知识甚至将学生培养成音乐家作曲家, 而是借助音乐欣赏使学生对音乐有深层感受, 培养其音乐审美素养进而做到以审美育人。换言之, 音乐欣赏注重的是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什么, 而非欣赏作品表达了什么。音乐作品只是一个媒介, 教师需要运用语言结合各种音乐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 唯有如此, 学生才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自己的感悟, 明白音乐欣赏的意义。

(2) 适当开展课堂表演活动。音乐欣赏课不是一味让学生静静地听, 这样会显得特别强调清静, 而忽视了必要的互动, 整个课堂的气氛会比较压抑沉闷, 这是违背科学研究所得的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应当注意欣赏活动与课堂表演活动的结合,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期待,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愉悦体验, 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3) 用音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音乐欣赏教学大多是一种主客体无法交流的教学。通过音响播出的音乐不如现场演奏更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想象与共鸣。让音乐与学生交流有两种形式:第一, 由老师先介绍作品, 再为学生现场演奏, 这样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将处于积极的状态, 能给学生留下比较好的现场效果。并且老师在演奏时也是在与学生交流, 能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易于授课。第二,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这样一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演绎情感的机会, 学生在演绎的同时倾注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并在体验中欣赏着自己的情感与音乐结合后迸发出的美妙。这样的教学将会持续燃烧学生对音乐的激情, 真正实现审美育人。

8.如何上好音乐赏析课 篇八

【关键词】初中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欣赏的含义就是对音乐美的欣赏,它是把音乐当做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的。音乐作为“美”的听觉艺术,是其构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作为外在的音乐美,体现在音乐创作时所采用精美流畅的结构形式以及在表演时所传递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全面的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要素,如音色、音高、力度、音乐结构等等。正如古代论中所说:“六律具存而莫能辩者,无师旷之耳也。”要想更好的感知音乐之中存在的美以及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启示,音乐音响与形式的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音乐的外在美,它往往以简单易懂的直接因素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使是对非专业的人员外,其美的欣赏也不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相反,“纯音乐”欣赏方式往往能最有效、最直接的去感受音乐中所具有的别样美。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不仅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而且为听众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舒畅。但是“纯音乐”欣赏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单一的“纯音乐”欣赏并不能全面、有深度的懂得音乐,它应该与想象联想、自身经历与社会状态等要素向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完美境界。

二、情感体验式的欣赏

情感表达是所有艺术作品素要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包括甜蜜的、伤感的、回忆的、安静的、激情的,这也是音乐独特魅力的所在。

三、欧洲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有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不得不提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亨德尔。即使你不认识亨德尔,也绝对在圣诞节或万圣节听过庄严的《哈利路亚大合唱》,这首由万人齐声同唱、人人都能朗朗唱出一小段的曲子,正是亨德尔所谱写的。从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了。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做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四、中国古典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我们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了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用唢呐表演的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等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爱。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形式是Rap,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代表。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菊花台》,这首曲子结尾用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

五、教材简析

1.选择教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ppp)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3.教具准备

VCD、投影、磁带、黑板等。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

(2)欣赏伏尔加流域的风光图片,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3)提问:被俄罗斯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是哪一条河流;

(4)播放VCD。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语言,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为新课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5.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大胆表现作品

(1)视觉启示:看图讨论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声音表现画面情景:①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表现船工们的劳动;②老师创编,引出动机。

(3)引出“劳动号子”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号子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人从事古典的音乐创作,有人从事现代的音乐创作。每一种音乐都有它的听众群体,没有高雅或低俗之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研究古汉语、文言文,为什么?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但更多地还是要学习现代语言,使用现代语言。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我们对待音乐也应该像对待语言一样,可以欣赏古典音乐,研究古典音乐,然后取其精华,创作出更好的、符合更多现代人口味的现代音乐。

参考文献:

[1]方芳.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

9.音乐赏析课作业 篇九

这学期有幸选了《音乐赏析》这门有艺术人文气息的任选课。在课上,我欣赏到了很多以前不敢尝试的经典高雅的小众音乐,其中《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是我的最爱。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该音乐剧的音乐我最喜欢的音乐进行赏析,由于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和生活阅历有限,赏析定会有不当之处和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过一切都是为了艺术和音乐,有一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当音乐剧的第一首歌伴随着缓缓旋转的巨石出现时,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知道这不会是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音乐剧。结果证明,它没有让我失望,其中有不少优秀歌曲,让人拍案叫绝。这出剧由加拿大词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儿、欧洲原创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其中歌曲旋律优美,有浓厚的异域风情,让人过耳不忘;歌词或大气磅礴或真实深刻,直击人心。下面我将就几首我最喜欢的歌曲做详细的赏析。

1.Le Temps Des Cathedrales(大教堂时代)

作为开场曲,这首《大教堂时代》成功完成了吸引观众,奠定全剧基调的作用。开场曲除了旋律极具欣赏性之外,镇得住全场的气势不能少。与其说第一曲,不如说是第零曲,低吟的漠不关心,高亢的大气恢弘就像是故事的药引子。缓缓转动的巨石,配合诗人嘹亮的嗓音,气势磅礴让人几乎窒息。而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其具有时代性的歌词。“信仰的时代已经过去,野蛮人群在城门聚集,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像一首大气的史诗,又像一个残酷的预言,让人跌入深不见底的绝望和思索。尽管歌词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其中反映的人性却是共通的。我们现在缺失的不只是宗教,还有道德。“野蛮人群”“破坏者”充斥着整个社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私欲不择手段,演绎着当代的悲惨世界。

2.Beau Comme Le Soleil(君似骄阳)

这首歌曲是艾丝美拉达和小百合对他们共同的心爱男人菲比斯的示爱之曲。旋律婉转动听,以至于青歌赛上都曾有多人翻唱。菲比斯何德何能,风情万种如艾丝美拉达,纯洁无暇如小百合都对他神魂颠倒,矢志不渝。“他灿烂如太阳”,她们就像向日葵,向着自己的王子,不管阳光有多强以致刺伤了双眼,也不顾阳光背后的阴影有多黑以致让人心寒。“他既像军官,又像流氓”,小百合即使知道他的花心也对他痴心不改、死心塌地。爱情让人盲目,也让人愚蠢。正应了那句话——一样东西能给你带来幸福,你要警惕,它必然同时还带给你不幸。唯有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往昔,才能保持理智,不受伤害。这样说难免过于超脱和无情,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遇见美好便去追逐,遍体鳞伤也不管不顾。殊不知,人性常常会走到虚伪的边缘。才明白,这世间最卑贱的莫过于感情,最冰凉的莫过于人心。

3.Lune(月亮)

这首歌是这部歌剧中我最喜欢的曲子!没有之一!光听旋律,就足以让我思绪万千,无法自拔。这就是音乐的奇妙之处,所有的情感都能通过旋律和唱腔传达,即使你不能理解歌词,也能体会其中或忧伤或愉悦的情感。《月亮》这首曲子中诗人丰富的演唱技巧让人折服,先是低声吟唱,然后是野兽般的怒吼,最后是嘹亮空灵的悲吟,使人的心绪也随之跌宕起伏。最让我动容的仍然是歌词。像是挽歌,又像情诗。“对他而言,百万星辰,也比不上情人的眼睛。”给人一种美好爱情的错觉,事实上“这是卡西莫多的悲歌”。电影《美女与野兽》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一个野兽爱上一个女人,他就再也不可能自由了。”这不正是卡西莫多吗,他丑陋的外表使其像野兽一样让人不敢靠近。“听,我心狂野的呼号,哭泣,他疯狂绝望的哭泣,他的歌声穿越高山低谷,向你飞升。”野兽也有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心,但上帝却没有赋予他爱的权利。当他被绑在柱子上,艾丝美拉达给了他一口水,他便在最深的绝望里遇到了最美的风景,而这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劫难。

上一篇:食品厂管理规章制度下一篇:学校设备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