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2024-08-15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精选7篇)

1.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用心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本班级的实际状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忙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善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二、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好处,能够决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透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潜力。

6、结合新的教学资料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三、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好处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好处。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比较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好处;解比例应用题,透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决定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透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透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好处上的自主建构。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潜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之后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齐进行联系、比较,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决定,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能够加深学生比较例的认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潜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透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透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之后让学生明白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构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五、课外活动安排

1、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潜力。

2、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六、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七、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忙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资料:负数教学重点: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负数的大小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好处。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

资料: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好处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好处。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之后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齐进行联系、比较,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决定,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能够加深学生比较例的认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潜力。

第(三)单元

资料: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透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透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

资料: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透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明白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五单元

资料: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决定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能够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单元

资料: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构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构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九、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资料

一比例的好处和基本性质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好处、比例的应用

三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圆柱

四圆柱、圆锥

五球、整理和复习、统计表

六统计图

七数和数的运算

八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九应用题

十应用题、量的计量

十一几何初步知识

十二简单的统计

十三综合复习

十四综合复习

十五综合复习

十六考试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七、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五(6)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探索图形(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2课时

2.分数与除法…………………………………………2课时

3.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

4.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5.约分…………………………………………………4课时

6.通分…………………………………………………4课时

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后进生约占20%,中等水平学生约占60%,学习较好者占20%。中等生占大多数,本学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习,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四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习比例尺,再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习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和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圆柱,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的统计图绘制方法。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圆7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百分数一15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百分数二&

nbsp;12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圆柱、圆锥10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比例6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比例尺6课时左右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总复习

五、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ppt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利用简单的自制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3、注重知识的连惯性和联系性,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注重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④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⑤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措施:

教师做到: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6)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7)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9)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学生做到:

1.学生能预习教材,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提纲有针对性的去自学,找出重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能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

4.能够及时更正自己的错题,并善于搜集整理自己的错题,从自己的错题中发现自己的学习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学习。

四、培优辅差计划:

优生:

采取如下措施:

1.练习题设计要一定的梯度,采用分层要求,对于这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适当提高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让学生自己出题,一题多解,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等生:

采取如下措施: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进行每天一次的口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课堂教学中,鼓励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尝试,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3、多给予他们上台板演的机会,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潜能生:

进行如下措施:

1.摸清学习困难的原因,补救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信心,教给学习方法。

2.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进行肯定。

五、评价与检测

1、以考试评价为主导,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每单元评价与测试一次。

2、试题以课程标准,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3、根据学生检测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学生之间、学生自我),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并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

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小数乘除法和三步混合运算的技能。

(2)经历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及图形变化的过程,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发展测量、作图等技能。

(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就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方程。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四、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8

一、教材资料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资料分布:(一)数与代数1.因数与倍数2.分数的好处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变换2.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统计与概率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找次品(五)综合应用1.粉刷围墙2.打电话

二、本班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90人,这些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优生和学困生均占较大比例,而学困生的转化是一大难题。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潜力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单元: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构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明白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透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潜力。

三单元:1.透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透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好处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好处。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单元:1.明白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好处,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明白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单元: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潜力。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六单元: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好处。2.根据数据的具体状况,选取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取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七单元:1.使学生透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四、教具学具

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共计60课时)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好处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好处………………………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5.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用心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透过表扬、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数学学习周记”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到达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带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数都是55人,班级男女生比例谐调,对于新课程教材,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还算比较扎实,思维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比较高,同时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两个班级差生都比较多,尤其五年级,很多差生已经开始妥协,因此,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差生的培养。上课的时候要个性关照后进生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优等生带差生,帮忙差生也能在数学上获得必须的收获。

三、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潜力。

四、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百分数、比例、比例尺。在前面学习分数及比的前提下教学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比例的好处、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好处及应用。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的应用,对于百分数来说,百分数的好处、读写,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圆柱与圆锥两个单元。对于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比之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学生先弄清楚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对于圆柱与圆锥,要在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体积计算是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好好把握。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取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原先的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相关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与生活”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会把假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好处和性质,利用比例的特点以及正反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

3、明白圆的有关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圆的相关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透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好处,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好处;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取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取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8、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潜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合理利用教材,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增加直观和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加强拓展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好处的理解。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好处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资料作适当的调整或精简。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带给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资料,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构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数学学习不仅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潜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潜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带给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透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课时安排

一、圆...........................................8课时

二、百分数.......................................14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10课时

综合运用....................................1课时

四、比例.........................................10课时

五、比例尺........................................8课时

综合运用.....................................1课时

六、统计..........................................7课时

七、数学与生活....................................2课时

八、总复习........................................1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0

一、同学现状分析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二班数学教学工作。五年级二班除几个同学基础较差外,其余同学整体水平较好。但是同学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小朋友理解能力很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而个别同学,连最基本的数学问题都不能熟练解决。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要注重因材施教,力争缩小同学之间的差异。同时抓好课堂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多多关注后进生,充沛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加强同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小朋友的成果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除坚持和延续了青岛版教材特有的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板块式”的编排结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凸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化同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外,本册教材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同学身边的、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让同学体验到数学学习内容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同学能通过观察、考虑、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欲望。主要内容有:“完美的图形”、“山东假日游”、“冰淇淋盒有多大”、“水与冰”、“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快乐足球”、“我们长大了”。

三、具体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正、反比例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回顾整理,巩固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圆;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外表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比较系统地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熟练地计算这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图画、丈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

(1)借助具体实例,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和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4、实践与综合运用

(1)在综合应用中,加深对百分数、所学几何形体体积的理解,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四、教学进度

按教研中心要求的进度进行教学不超讲不深讲。

五、教学措施

(一)培养同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我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同学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喜欢上课、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

(二)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我将充沛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扮演等,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同学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我还将利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际情境,引导同学开展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协助同学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引导同学自身考虑,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考虑、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将要鼓励同学在具体活动中进行考虑,鼓励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同学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身的想法。

(四)培养同学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将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同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中我将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同学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同学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五)发明性的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将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适时记录下自身的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以不时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有教学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1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统计(四),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本册教材把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平面扩展到立体,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是加强了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其次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再次是重视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教材注重从显示生活中选取统计内容,注重示范并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在练习时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制图题,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要求过高,这样有利于把统计知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过程的参与和统计思想的培养上。

3、加强数的整除中概念和算理的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比较紧密,有些概念还容易混淆。教材尽量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用实际例子引出概念,以利于学生掌握。

4、加强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本册开始,分数的教学进入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要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教材进一步加强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教材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并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解决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分数的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不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联系。

5、精简了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教材只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且分子、分母比较简单,大部分计算可以口算。

6、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建议。

1、通过直接观察等具体感知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弄清概念的基础上,依据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帮助学生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探索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用直条表示相应的数量,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统计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3、教学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例揭示意义以及内在联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要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认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4、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要结合图形、实物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

5、教学分数加减法时要突出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使学生学会分数加、减法稍复杂的计算。

在这部分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2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3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用心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潜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资料。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带给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资料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潜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带给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资料,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好处,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好处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好处。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透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好处,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好处;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取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推理的潜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群众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潜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用心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3.透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构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齐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取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好处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班主任不仅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透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用心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1)五(2)两个班数学科教学工作。两个班学习基础还好。相对来说。五(2)班学生学习情况比较均衡整齐,平均分比较高;五(1)班两极分化严重,尤其差生多,平均成绩难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我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1、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教学内容有: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习等。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周次日期

一、分数乘法823.8

二、长方体(一)743.18

三、分数除法964.1

整理与复习274.8

数学与生活274.20

四、长方体(二)994.22

期中复习考试5104.29

五、分数混合运算8125.6

六、百分数11145.20

整理与复习(二)3155.26

数学与购物1155.27

七、统计5176.10

总复习4186.17

期末复习考试10207.2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4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式,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更为了教学的需要,我认为学习是使自己迅速适应所有需要的唯一办法,也是最恰当的办法。这么多年的教学交流,学习使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未来是一个人人时时需要学习的社会,处处需要学习的社会,在学习的社会里,大到国家,小到集体,组织,个人,都以持续学习为特征。而基础教育的教研教改的立足点和目标更应置身其中。所以我们数学组的教研教改目标就为成为学习型教研组而努力。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特制定如下计划: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理念,并转化为个人教学技能。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中心就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作为新课程改革前沿的数学课教师,就要把这种理念准确的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义不容辞的在课堂上实施。我们研究它,接受它并行成一种教师素质,在实践中感悟实施。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2、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技能,开展集体备课,注重集体备课的效果。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化,重点进行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个环节。

3、参与听评课活动。注重从教师学生等多方面进行评课,不追求完美,旨在提高,达到更好。本学期听课至少20节。

4、围绕组内课题“15+25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开展个人教学实验,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5、做好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尽早尽好地完成教学计划。6、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我们学习研究的方向。

7、有计划开展补差教学,课后进班,利用早自习,中午,晚自习进入班级辅导差生,解决差生的学习困难。8、进行个人解题训练,不仅会解课本习题,还要能够解答数学竞赛题以及奥数相关知识。

2.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然而,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语言的教学大多数集中在听, 说, 读这三方面。对于写, 他们通常会把其直接作为一项课后作业来布置, 请学生完成, 或者是抄写单词, 又或者是仿写句子。正是由于教师没有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写的技能, 因此, 这样的作业批改下来往往错误较多, 且大部分错误都是教师事先未预想到的。这, 在某种程度上, 也就导致了目前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落笔难”问题。具体来说, 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对于写的问题一般都集中在单词中字母的大小写以及形近字母的区分上。而四年级的学生, 问题则多偏向于句子开头字母的大小写, 标点的书写等。五, 六年级的学生更多的错误集中在单词与句型的应用上, 比如单复数搭配, 遇到第三人称单数, 动词的变化。可以看出, 小学高段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写的技能的要求更灵活, 更实际。那么教师在高段英语课堂上应该如何帮助学生适应, 并提高写的技能呢?本文将以新版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en is Easter?中part B的Let’s learn板块教学为例, 阐述观点。

本节课的定位在于充分利用课本内容进行词汇教学。教师通过创建情境, 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 帮助学生从听, 说, 读, 写四个方面掌握词汇。其中, 为了落实对学生书写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板书示范, 求美观

教师要重视板书的存在。通过板书, 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吸收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还能不断地感知, 接收到规范的书写。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观察, 模仿, 逐步修正自己的书写方式, 继而养成较好的书写习惯, 提高技能。

[教学片段1]

教师先以月份歌作为本节课的热身, 后引导学生说出几月是一年的第几个月 (例: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 借此复习1-10的序数词。之后再引出本节课情境的主人公Wu Yifan。

T:Look at the calendar.Here is the first Friday of August.And Wu Yifan’s birthday is on the third Friday of August.So when is Wu Yifan’s birthday?

Ss:It is on August 21st.

T:Yes.Wu Yifan’s birthday is on Au⁃gust 21st. (PPT上重点词汇21st加亮加粗以示强调。同时, 教师板书完整的单词形式twenty-first)

[教学片段2]

T showed Wu Yifan’s birthday memo, and then asked:When is Wu Yifan’s dad’s birthday?Read the text and find out.

Ss:It’s on November 30th.

T:Good. (PPT将30th予以高亮呈现)

T:Can you spell thirty?

Ss:T-H-I-R-T-Y. (教师板书单词thirty, 随后展示单词从thirty变化成thirti⁃eth的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认读和拼写thirtieth)

[片段分析]

从以上两个片段中可以看出, 教师采用了推理, 读文本等不同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汇, 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词汇教学过程中的的枯燥乏味, 还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在引出词汇后, 教师还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示范单词的正确书写, 比如片段1中的直接呈现, 以及片段2中的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转变, 从而加深学习印象。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常用的多媒体手段 (例如PPT) 缺乏持久的教学效果, 文字图片内容往往转瞬即逝, 给学生留下的学习印象不深。而单词卡片又常常以印刷体的方式呈现。这两样教学工具, 就学生书写方面的学习而言, 缺乏有效性。因此, 教师, 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应该要加强日常的基本功训练,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板书, 为学生做好写的示范, 同时, 凸显课堂的教学重点。教师还要注意, 在板书时, 必须要确保其书写的正确性, 标准性和工整性, 这样才能对学生写的技能产生潜在的正面影响, 鼓励他们模仿学习。

二、适当练习, 促正确

一定量的书写练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学到的英语知识,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学片段3]

教师在新授完本节课的新词后, 指导学生齐读黑板上的重点词汇, 以此作为复习, 并为接下来的书写练习做好铺垫。

T asked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work⁃sheet.

1) Look and write (Write the abbrevia⁃tion form)

e.g.twenty-first__21st__ (请几位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然后请其他学生先反馈, 教师补充。)

2) Finish the table (Categorize ordinal numbers)

e.g.rd:3rd, 23rd (教师投影学生的练习纸进行反馈。)

[片段分析]

在本教学片段中出现的学生练习纸上的习题, 其设计与安排具有层次性。第一大题仅针对Let’s learn板块内的重点词汇进行简单的复习。而第二大题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 利用词汇教学中的归纳列举法, 要求学生对1-30的序数词缩写形式根据其后缀的不同进行系统性的归类。通过归纳整理, 学生对序数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两轮的书写练习不仅强化了他们对重点词汇 (序数词) 的学习印象, 还能为其之后在真实的情境中的运用提供方便。而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做题情况, 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序数词时出现的理解性问题, 比如误把11的序数词形式11th写成11st, 以至归错类别。教师随后核对答案, 及时将问题在课堂上指出, 并予以纠正。通过这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批改课后作业时, 经常会发现学生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词汇书写错误。比如重点单词quiet, 写成puiet。当让学生进行该单词的口头拼读时, 完全正确。而让其根据拼写检查自己的错误时, 学生却又无法发现。究其原因, 在于pq字母不分, 学生在下笔书写时, 无意识地把q写成了p。这类问题时常存在, 并且通过学生口头的拼读, 以及教师板书的示范, 不一定能得到解决。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预留5-10分钟的书写时间, 设计合适的写的练习, 来检查和落实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这种实时的书写练习, 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暴露出的问题, 发现自己在前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盲点, 并马上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境创设, 强应用

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来创设生动自然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其中。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互动, 交流, 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学片段4]

教师在反馈完书写练习的完成情况后, 随即展示了自己的birthday memo, 以此回归到本节课的情境birthday memo。

After showing students teacher’s birth⁃day memo, 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make their own birthday memo.Then share the memo with the partner.

(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 通过前期了解家人, 朋友的生日信息, 学生书写制作自己的birthday memo, 以表达他们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 并随后与同桌分享。)

例:

[片段分析]

这个书写活动的设计基于整节课关于birthday memo的情境设置。根据Let’s learn板块内容, 先以birthday memo的形式将所有重点词汇串联, 指导学生学习。之后将情境拓展到生活实际当中, 请学生参照范例, 完成自己的birthday memo。学生在这样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书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生日信息, 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还加强了他们对本节课重点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此的情境创设符合“巧, 活, 实”三个字, 即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能够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 能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进而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因此,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不仅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还需要与生活实际自然贴合。以本节词汇课为例, 在试教阶段, 最后一个书写活动的设定原本是让学生以同桌问答的形式填写信息卡片, 以练习重点词的书写。这个设计虽然符合Let’s learn板块的内容安排, 但操练较为机械, 不仅缺乏具体的情境, 且实用意义不大。这就可能会造成学生一旦到了实际的生活场景中, 无法及时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而之后改进的birthday memo情境恰恰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留言同学录的形式, 这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因此, 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 设计切合生活的书写教学活动, 不仅对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用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还能提高他们对英语书写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 笔者对如何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有了更多的思考。总之, 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课堂中的正面引导作用, 积极设计和打造真实巧妙的情境, 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 同时, 还要预留一定的课堂书写时间,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反馈,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伟.让英语书写的“根”扎得更深[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3 (9)

[2]马宏青.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 2012 (1) .

[3]王慧娟.略谈小学英语词汇的情境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教学版) , 2014 (11) .

[4]吴琼.小学英语书写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4 (28) .

3.五年级(下)综合能力自测 篇三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 趣味填空题。(12分)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___________。

2.被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___,他和朋友汪伦的深厚友谊有名诗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圣”是___________,表达他忽闻朝廷军队收复河南河北后无比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秋夕》是___________所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名)表示宫女们对人间爱情的向往。他和___________并称“小李杜”。

二、成语积累。(18分)

1.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

杨眉吐气( ) 容光换发( ) 慷溉激昂( ) 惊涛害浪( )

2.写出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纸上谈兵___________ 卧薪尝胆___________

望梅止渴___________ 七步成章___________

3.成语接龙。

百里挑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写成语。

带“天”“地”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比喻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上不同的关联词语。(6分)

1.()明天下雨,运动会()延期举行。

()明天下雨,运动会()正常举行。

()今天下雨,()运动会延期举行。

2.()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出交通事故。

()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出交通事故。

()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出交通事故。

四、 修改短文。(6分)

在实践活动课上,老师请张小华到前面讲“阿凡提巧斗财主”的故事。因为张小华嗓子有些嘶哑,可是讲得很认真。同学们听得很精神,教室里雅雀无声。他刚讲完,老师首先第一个鼓掌,同学们也跟着响起热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那个女教师胸前别着一朵鲜艳的大红花。(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赖,就能创造出人类美好的境界。(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浪一个又一个向我打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理解。(17分)

爷爷·孙子

孙子3岁了,邹老汉才第一次见到。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回乡探亲,千里迢迢带了孙子,目的也就是让邹老汉有生之年能亲眼看看后辈人。

孙子健康活泼,70岁的邹老汉自然视若珍宝。

晚饭后,邹老汉背着孙子到打麦场上乘凉。

云淡风轻,一月如钩。邹老汉试图测试孙子的智力,自设题目考孙子:

“天上明晃晃的那个物件是啥?”

“是月亮。”

“月亮像啥呀?”

“像……像妈妈的眉毛。”

孙子的妈妈,也就是邹老汉的儿媳妇,邹老汉是见过的。当时他们还没结婚,儿子带着她来这大山沟里蜻蜓点水似的住过两天。邹老汉记得很清楚:儿媳妇的眉头总是皱着,眉毛根本不像月亮,而像两条死蚕。

“不对。”邹老汉宽厚地笑笑,启发道,“再想想,月亮是弯弯的。”

“弯弯的……弯弯的就像爷爷的驼背。”

邹老汉的背的确是驼了,是弯了。从8岁起就开始背柴、挑担、扛石头,生活的重负在背上压了几十年,能不驼吗?可是,驼背哪一点像月亮?像老丝瓜还差不多。

“不对。”邹老汉暗自叹息,诱导说,“月亮是弯弯的,头是尖尖的。”

“弯弯的,尖尖的……像香蕉!”

香蕉?香蕉是啥物件?邹老汉在伏牛山里活了几十年,红薯、核桃、板栗……啥没见过?哪有香蕉这一说?怕是答不出来,随口胡诌的。

邹老汉感到悲哀了,长长叹出一口气。他本想孙子会比自己强的。邹老汉3岁那年,别人问他弯弯的月亮像啥,他一口就答对了:“像镰刀!”好容易的题嘛,这娃子咋答不上来呢?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嗐!这娃子,废了!”

1.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4分)

(1) 孙子健康活泼,70岁的邹老汉自然视若珍宝。()

(2) 云淡风轻,一月如钩。()

(3) 从8岁起就开始背柴,挑担,扛石头,生活的重负在背上压了几十年,能不驼吗?()

(4) 当时他们还没结婚,儿子带着她来这大山沟里蜻蜓点水似的住过两天。()

2.省略号的作用有:① 表示引文的省略;② 表示列举的省略;③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④ 表示语言的中断。请选择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正确用法,将其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内。(3分)

(1) 像……像妈妈的眉毛。()

(2) 弯弯的……弯弯的就像爷爷的驼背。()

(3) 邹老汉在伏牛山里活了几十年,红薯、核桃、板栗……啥没见过?()

3.在这件事中,邹老汉的心理发生了四次截然不同的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邹老汉心理变化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内。(3分)

视若珍宝——()——( )——()

4.孙子为什么答不出爷爷的测试题的标准答案—— 月亮像镰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爷爷“嗐!这娃子,废了”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小说后,你想对文中的爷爷说些什么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二选一)。(35分)

(一) 读了《爷爷·孙子》后,你一定深有感触。你和亲戚朋友、长辈之间有什么发人深思的故事呢?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题目自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二) 题目:想起来就________(生气、惭愧、想笑……)。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自定。

《五年级(下)综合能力自测》参考答案

一、 1.《史记》 《汉书》 2.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3.杜甫 漫卷诗书喜欲狂 4.杜牧 牵牛星 织女星 李商隐

二、 1.扬 焕 慨 骇 2.赵括 勾践 曹操 曹植 3.略 4?郾 天荒地老 天经地义 天翻地覆 如火如荼 如花似锦 似水流年

三、 1.如果……就…… 尽管……也…… 因为……所以……2.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要……就……

四、 略

五、 1.女教师胸前别着红花。 2.信赖,难道不能创造出人类美好的境界吗? 3.巨浪就像千军万马,一个又一个向我打来。

六、 1.(1) 比喻 (2) 比喻 (3) 反问 (4) 夸张 2.(1) ③ (2) ③ (3) ② 3. 宽厚谅解 暗自叹息 悲哀 4. 因为孙子来自大城市,没有爷爷小时候的那种生活经历,可能还没有见过镰刀,自然无从说起。 5. 爷爷的结论是错的,因为时代不同,人的观念要更新,不能以旧的标准来衡量。 6. 略

4.五年级语文下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学理念:

1.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4.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5.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6.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26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9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及格率85%。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本册写字150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做。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1 2 3 4 5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2.24—2.25

常规教育

2.28—3.4

1.草原 2.丝绸之路 3.白杨

3.7—3.11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写作、回顾•拓展一

3.14—3.18

5.古诗词三首 6.冬阳•童年•骆驼队7.祖父的园子

3.21-3.25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口语交际•写作、回顾•拓展二 6

3.28—4.1

4.4—4.8

4.11—4.15

4.18—4.22

4.25—4.29

5.2—5.6

5.9—5.13

5.16—5.20

5.23—5.27

5.30—6.3

6.6—6.10

6.13—6.17

6.20—6.24

6.27—7.1

7.4—7.8

7.11—7.15

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12.半截蜡烛

13.打电话

口语交际•写作、回顾•拓展三

14.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写作、回顾•拓展四

8.将相和

19.草船借箭

20.景阳冈

复习期中考试

21.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写作、回顾•拓展五

综合性学习: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阅读材料1-2课

22.人物描写一23.刷子李

24.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写作、回顾•拓展七

25.自己的花园…….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写作、回顾•拓展八

复习

考试

第一 单元教材解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着“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行编写的。这一组教材共选编了4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比如老舍的《草原》就描绘了内蒙古的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那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难攻克难关创造奇迹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每篇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1.草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2.“丝绸之路”地图。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 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白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学难点

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2.人与树的联系。

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A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 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爸爸献身祖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品德。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2.人与树的联系。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 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 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 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4. 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 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 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 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边疆。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C、D、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 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教学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教学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2.西藏的风光图片。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2.老师讲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教学过程

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

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 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D.„„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同学们逐一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选择最可行的活动。2.走好第一步: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1)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2)自己独立完成。2.开始写信。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教学重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一、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边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2.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如:场面描写 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单元小结:

单元二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学生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把自己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阅读名家的童年故事学习这组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永远的童年”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

2.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吗? 学生们说说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2.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1)很有韵味。(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2.写一首儿童诗。课后小记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难点: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习作二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教学重点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2.准备范文一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教学重点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2.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5.五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篇五

8.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他们一些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归纳记忆法、情景记忆法、构词记忆法、日常生活记忆法等。

9. 坚持节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随着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必将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教学课余,我计划不断进取和自我更新,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能持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而努力。

五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下期的学生较之之前,理解能力已经进一步增强,学习自觉性比之前提高,但是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教材的语法知识点大大增多,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我作为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别情况,在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尽量缩小两极分化。在课堂上除了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也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用尽量新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要注意双基的落实。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注重细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二,教材分析

本书设计合理,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符合高段学生的特点,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对于贴近生活的语言他们也乐于学习。本学期的内容已难度加大,出现了很多语法知识。本期的教学重点内容是一般将来时态,对一般将来时态的了解和运用,还有名词性物主代词等的掌握都是教学的重难点。但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情境设置恰当,学生兴趣浓厚,比较容易了解课文的大意。只是教学难度梯度较大,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较显吃力。

三,教学方法

1、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要体现相对明显的语言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要符合高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着重基础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语法的教授更要简而精。

2、教师要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语音设施,比如录音机,光盘,同时做到多方面收集资料,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加入英语国家传统知识文化的渗透。

3、结合实际情况,教学中设计比较真实的对话交流,在设定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开展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开展相关话题的讨论的能力,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笔头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融。

5、调动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或以合作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如英语沙龙、学习英语广告设计等)。

6,课外作业主要以朗读记忆为主,书面作业为辅。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回家之后的朗读作业,由孩子跟录音机读或自己读,请家长签字并写上日期。在老师批改书面作业时对学生回家的朗读情况也有所了解。

7,五年级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增多,学生也有能力较好地背诵单词和短文。所以在每个单元结束的复习课时要进行单词听写,学生当堂听写并评讲改正,听写本也当堂回收。听写单词要循序渐进,从单词到短语。

教学时间安排

1.新课 (48-50课时)

2.复习(8-10课时)

3.考试 (4-5课时)

6.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篇六

一、认清现状, 思考可能发生的“意外”

教学预设要预先思考设计“意料之中”的事情, 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以及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过程, 创造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等。同时, 还要尽量思考分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和问题, 注重教学流程的生成性。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但概括的内容只是浮于表面, 学生欠缺的是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来全面概括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第十册《詹天佑》一课的备课中, 我意识到五年级学生在感知詹天佑人物品质时存在困难。这也从课前预习中能得到了有效反馈和证实。因此, 我把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在了解并概括京张铁路修筑的背景上, 从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嘲讽, 带着国人的期望毅然决然地修筑起京张铁路这一角度,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爱国的精神, 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由于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 大部分学生不能从课文的本身加以体会。以下就是围绕理解京张铁路背景而展开的师生对话:

师:为什么詹天佑修筑铁路让中国人觉得争口气呢?请你仔细读读2~3小节, 借助提示说一说? (出示:中国人认为……, 因为……, 还因为……)

生:如果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话, 我们就不会求助帝国主义。

师:仅仅是这样吗?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中国人认为詹天佑修筑铁路能为国人争口气, 是因为这样帝国主义就要挟不了我们了。

师:再读一读1~3小节, 想想在这之前修筑铁路的情况怎么样?

生:在这之前没有中国人能修筑铁路, 所以詹天佑修筑铁路能为国人争口气。

师:是呀, 这是一个创举。联系上下文, 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中国人认为詹天佑修筑铁路能为国人争口气, 是因为这个工程很艰巨, 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

师:仅仅是因为这条铁路是我们自己修建的吗?你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说一说。

生:中国人认为詹天佑修筑铁路能为国人争口气, 是因为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 帝国主义就不再过问。

师:还有一个理由, 文章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仔细读读第二节, 你发现了了什么?

生:只有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才不会让帝国主义控制我国北部。

师:是啊, 你答到了要点上。 (出示句子) 这句话中有个词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谁来读? (阻挠) 它的意识是? (组织暗中破坏) 。换句话说——中国人拥有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就能?

生:中国人拥有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就能保卫我国领土的完整。

师:看来这不仅仅是修筑一条铁路那么简单呀, 还关系到国家主权!如果用一组关联词把两点原因连起来, 你觉得是? (不但……而且……) 你能用这组关联词来说一说吗? (出示:中国人认为……, 是因为……)

生:中国人认为詹天佑修建铁路就能为中国人争口气, 是因为不仅在这之前没有中国人能修筑铁路, 而且这能保护国家的主权。

师:你把要点找准了。我们回答问题一定要答到要点上。其他同学学着他的样子自己说一说。

从学生的阅读能力来看, 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停留在“创举”的感悟上, 未能联系到历史背景和民族的尊严的角度来谈。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于是, 在我的追问下, 让学生再静心去读文, 从背景的角度找一找中国人认为詹天佑修建铁路就能为中国人争口气的第二原因, 给予他们时间和启发, 学生就能顺利地从正面讲清第二个原因。这也与我当初的预设相符合。可见, 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分析学情, 设身处地考虑到学生的盲点, 通过搭设层层的脚手架, 让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教师的充分准备不仅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还正确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使学生愿意学。这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有效途径。

二、从整体入手, 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重在篇章的学习。年段目标清晰地要求学生具备能理解文章各部分相互间关系的能力, 并对文章的形式作出评价。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需关注考虑和落实到这点。

又如《詹天佑》一课中, 结合了区课题组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中, 我意识到我重点关注了学生对于段落的表达, 对此进行了预设充分。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或许有点浅, 学习文本谋篇布局的能力更是高年级应迫切掌握的阅读能力。我可以试着从写作角度, 以开头、结尾以及选材为切入口, 做好学情的分析和难点的预设, 从而让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这样, 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就更强了, 教学设计也就更自然而然了,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也就更丰富和多样性了。这也令我豁然开朗, 明白了不要拘泥于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环节, 为我拓宽了更有弹性的预设空间, 为我接下来的探索开启了一扇窗。

总之,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从整体上出发, 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生成空间, 因而它必须是精心的而不精细的。相信只要我们能做一个有心人去精心预设, 并且注意随时总结教学经验, 我们的预设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会给学生源源不断的阅读感悟和能力的收获。

摘要: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分析学情, 设身处地考虑到学生的盲点, 通过搭设层层的脚手架, 让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教师的充分准备不仅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还正确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使学生愿意学。

7.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篇七

(总分:100分时间:80分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镇中心小学 万招娣 222132

童年的回忆,如闪光的星星那么璀璨美好;长征的艰苦,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可爱的子弟兵,用铮铮铁骨捍卫着我们的家园……天真烂漫的我们,用信心挑战试题。

(一)生活皆语文(8分)

1.读新闻报道,回答问题。(3分)

2月11日,南京洪武北路一家花店,首次亮相的“七彩玫瑰”色压群芳,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花卉,给今年的情人节带来新的惊喜和浪漫。据悉“七彩玫瑰”又称“彩虹玫瑰”,是在花茎不同部位注射不同颜色和剂量的鲜花染色剂,控制每个花瓣的颜色,最终呈现出绚丽的彩色花瓣,不过这花也不便宜,一束要上千。

(1)文中加點字的读音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花的花语。

玫瑰——() 茉莉花——()水仙花——()

2.五一期间,王一涵同学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服务员送来菜单,哇塞,怎么这么多错别字?你能改正吗?请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中订正。(5分)

冷菜:密汁小排、辣椒风爪、松脆罗卜( )

小炒:麻辣豆付、葱暴牛肉、鸡旦银鱼( )

主食:扬州抄饭、风味盖交饭( )

羹汤:木耳连子汤、波萝鱼丸汤( )

(二)温故而知新(41分)

1.我是小小拼音翻译家。(7分)

(1)在gē cǎo( )时,花儿散发出lǚ lǚ( )yōu( )香,令人陶醉。

(2)xǐ zǎo( )之后,妈妈用gē bo( )lǒu()着我,给我唱动听的歌谣,我们陶醉在hé xié( )、róng qià( )的氛围之中。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1)我的父亲是闯莲花落(luòlào)的民间艺人。

(2)盘古睡醒以后,发现宇宙一片混(hùn hún)沌。

3.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产生)

B.香味袅袅地钻到我们心中。(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

C.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说明母亲的嗓音像花香一样让我舒心、陶醉)

D.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打听)

4.说些下列句中两个“重”字的不同读音和意思。(4分)

敌重兵,压黔境。读音: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

乌江天险重飞渡。读音: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

5.词句大练兵。(3分)

(1)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词,请你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上正在播放大学生辩论赛的场面,我可以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词语来形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

6.句子万花筒。(10分)

(1)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仿写句子)

小溪一路变换着调子,有时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仿写一个排比句)

母爱就像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3分)

(3)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读着“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时,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续写。(3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真是个淘气的小姑娘!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姑娘睡醒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接着写几句。

小姑娘醒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名言,谈感受。(2分)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读了这些名言,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12分)

(1)我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 (2分)

(2)《我和祖父的园子》出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 ,一串凄婉的歌谣”。课文中的“我”回忆了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等童年在园中玩耍的情境,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3分)

(3)在第六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 的彭德怀,我是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了 的人民子弟兵,作者先整体上写了抗洪救灾的场面,又具体描写了 救灾的事例,突出了军民鱼水情深。“__________

__________ ”表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气魄。(5分)

(4)作者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作为题目,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作课题。

B.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作课题。

C.因为作者非常喜爱月光,所以用它作为题目。

D.月光朦胧,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三)积累与表达(5分)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该县目前启动了《盈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四级响应,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1.读了这则新闻报道,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请你简单地概括一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受灾的人们内心充满悲伤,请你写几句话来安慰、鼓励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文以载道(16分)

陌生人的红苹果

黄文婷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樣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的苹果 ()的香甜 ()的陌生人()地道谢

2.阅读短文填空。

(1)我从文中的“温柔”“扬”“塞”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陌生的妇女”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这句话是对“我”当时的描写,写出了“我”当时对这位“陌生的妇女”的高度警惕。(1分)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自己的体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和“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2分)

5.作者说“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你认为作者还得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手写我心(30分)

柔美月色中,母亲为我讲神话故事的一幕令人心动;抗洪救灾中,黄晓文拔掉钉子扛起沙包的一幕令人敬佩;自由的田园里,萧红和祖父快乐的一幕,勾起令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在生活中,总有一幕最能扣动我们的心灵。请你以“那一幕,让我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在450字左右,要把那一幕写得具体生动。

自我评价

小朋友,你能得到几颗星?请为自己评价一下吧!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参考答案:

(一)生活皆语文

1.(1)xiàngxianpian(2)爱情忠贞清纯2.密蜜风凤罗萝付腐暴爆旦蛋抄炒交浇连莲波菠

(二)温故而知新

1.(1)割草缕缕幽(2)洗澡胳膊搂和谐融洽2.(1)lào(2)hùn3.B4.zhòng兵力雄厚chóng又一次、再一次5.(1)大腕 豆腐渣啃老族(2)头头是道 高谈阔论 娓娓而谈6.(1)大提琴一样厚重笛子一样清脆 (2)温暖的阳光 和煦的春风指路的明灯(3)略(4)略7.我们小学生应该讲礼貌,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8.(1)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1)茅盾风土画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拔草铲地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3)爱兵如子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英勇顽强黄晓文红军不怕远征难(4)C

(三)积累与表达

(略)

(四)学文以载道

上一篇:推广“公务灶”需做好三个方面下一篇:听课,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