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10-19

信息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8篇)

1.信息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一

腊山二中2013—2014学下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数学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虽未轰轰烈烈,但也踏踏实实。一学期来,数学组的老师共同合作、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一、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教研组组织了多次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再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多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提高理论水平。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每周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精心安排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及其他教师的示范课。抓好评教工作,对公开课严格把关,要求每一节公开课前都经过备课组的老师多次的研究和修改,每堂公开课后,全组的老师都进行认真的评课,我们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走过场,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大家都觉得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本组的教研氛围。尽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但老师们仍十分重视教育科研,老师们积极写教学论文。

1、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学校请进来,走出去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思想,本学期开展校内同级同科同课异构,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学校请进县优秀教师团队与全体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三个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倡导分内容、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目前,各备课组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结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数学教研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三、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教研组配

合教务处进行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的管理。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制,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各教师的教案都较为规范,质好量足,在学校的教案检查中大部分教师教案优秀。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所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时时考虑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本学期重点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的要点是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和怎样复习,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学生满意度100%。全体教师在精选习题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批改工作,力求做到及时反馈矫正,讲求实效,学校作业抽查情况显示本组全体教师作业批改情况优秀。各年级都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培优补差。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抓好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初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在全组老师的辛勤努力下,初中数学各年级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四、注意自身提高,加快专业发展。

我们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不断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个别教师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教研风气浓厚。

五、教研组建设的设想: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3、全组走出去听课;

4、“培优、辅中、补差”的方法方式还有待完善。

5、青年教师多上公开课。

六、需要努力的地方:

目前,我组教师的创新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部分教师已形成自己的固定的特色,组内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还有待提高。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就是在继续保持优良工作作风的同时,借助学校大力建设学校文化的东风,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

学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更新教学行为及教学思想上的陈旧观念,围绕课堂教学研究这一环节,争创数学教学特色,把我组从教学大组变为教学强组。我们将不断进取,充分发挥组内优势,使每位老师都朝着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2.信息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二

实验是物 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简单的观察、操作可以让原本枯燥沉闷的物理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学生的奇思妙想更能在实验室内慢慢萌芽生长。在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 大环境下, 很多一线物理教师都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组织课堂实验提升教学效果。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以下简称“北京三十五中”) 就有着一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物理教师队伍, 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而学校的物理教研组组长宁成就是这支优秀队伍的“领头雁”。

实验教学理念:创造动手机会提升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有着33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宁成老师清楚地知道“做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他说:“在很多的物理课堂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教师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吐沫横飞’, 而学生在讲台下则是‘蔫头耷脑’‘一头雾水’, 一堂课下来师生双方都会感觉‘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理想。相反, 如果教师将枯燥的定律和抽象的公式转化成实验在课堂中演示, 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 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就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 让课堂学习的效率成倍提高。”

为了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实验教学, 做到开足、开齐实验课。与此同时, 为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还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实验过程, 更可以亲手创造出实验结果, 并留下深刻印象。

在课堂实验教学以外, 学校还积极借助科研机构的力量, 与中科院等单位合作共建, 让科学家们为学生上课。学生在聆听科学家教诲的同时, 还可以跟随科学家到中科院观察、体验一些在学校无法开展的科学实验, 拓宽视野, 更深刻地感知物理学科的奥秘与魅力。除此之外, 学校还鼓励学生组建科学探究实验小组, 利用每周二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趣味实验。在宁成老师的记忆中, 一次制作收音机的创造性实验吸引了很多学生参与, 学生拼命“搜刮”脑海中的物理知识加以应用, 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主动翻看课本寻找答案, 虽然制作过程非常艰难, 但孩子们还是在如愿以偿制作成功后露出了自豪、满足的笑容。学生就这样在不同的实验空间, 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

实验室建设:注重细节设计升级实验环境

北京三十五中高中部地处北京市西城区商业核心地带, 学校总体占地面积偏小, 实验环境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学校现有物理实验室2间、仪器准备室1间, 虽然空间面积不大但设施设备齐全, 完全可以满足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需求。

2014年9月, 北京三十五中将根据西城区总体规划迁至新址。届时, 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将全面升级, 物理实验环境也会大大改善。在新建校区, 共建有4间物理实验室和3间与物理学科相关的探究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 学校全体物理教师都参与了实验室的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 并通过区内教研活动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 综合多方意见制定出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学校的物理实验室按照物理研究的不同方向进行划分, 其中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等实验室。为保证学生实验能安全、科学地进行, 学校对每间实验室都进行了特别设计。

区别于传统的光学实验室, 采用“拉板”代替窗帘遮蔽, 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异色光。“拉板”材料的透光性更差、密封性更强, 因此可以有效保证实验不受干扰。在力学实验室, 打破了实验台横向排列、正对教师展示台的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以“气垫导轨”工作台为中心, 向四周发散的座椅排列方式, 学生可以围绕“气垫导轨”工作台开展力学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 将工作台固定在实验室中央更可以省去搬运设备的麻烦。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每间实验室都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计算机、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配置, 将方便师生进行精确地数据记录和分析, 让实验课程更加科学、高效。除此以外, 学校在每个学生实验台的设计上也下足了工夫, 桌面采用6厘米厚的实木板材制成, 保证桌面在无特殊重压的情况下不变形, 避免干扰真实实验数据的形成。桌体由钢架支撑, 最大程度地保持平稳;桌脚铸入实验室地面, 避免实验台因撞击而晃动、挪位, 全方位保障学生实验安全。

实验设备采制:灵活采制设备促进教师发展

物理实验室不光拥有人性化的固定设施, 还有种类繁多的实验仪器。北京三十五中同很多西城区中学一样, 在实验设备采购方面掌握着一定的自主权, 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向校方提出实验设备购置申请, 审批通过后便可进入学校自主采买程序。

除了学校自主采买外, 一些实验设备生产厂商也会主动“上门”推荐产品。这时, 宁成老师就会带领物理教研组教师细致地询问和观察, 如该产品能满足学校物理教学需求, 手续又符合相关规定就可以直接订货。宁成老师认为这样的设备采购方法有利有弊, 学校与厂家的“单点对接”虽然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产品特色, 但却缺乏“货比三家”的科学严谨。学校更渴望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帮助他们搭建起实验设备的对比平台, 同时了解多家厂商推出的同类商品, 在横向对比的基础上择优配备。

学校采购的实验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对于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来说自制教具则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宁成老师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动手制作实验教具的人, 但因为长期“奋战”在高三物理教学的岗位上, 所以很难再抽出时间进行教具创制。他也非常支持青年教师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最近, 学校的一位年轻教师就自制了一个磁场受力大小测试装置 (如图1、图2所示) ,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磁感应强度》章节的教学内容。该教师将教材中提到的定性演示实验改进成了定量探究实验, 让学生自己记录、分析、总结实验数据, 得出与教材定义相同的结论。经巧妙设计, 该装置较好地规避了直导线因通电产生电流变化, 引起磁场力变化, 从而导致直导线在磁场中位置不固定的问题。与此同时, 也很好地解决了磁场力的测量问题,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测量误差。自制教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在动手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督促他们在专业知识上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

北京三十五中的实验教师还通过阅读专业期刊、撰写学术论文等多种方式“丰满”自己。宁成老师常鼓励实验教师参与一线教学, 时刻紧贴课堂教学实际, 借助实验和教学两个岗位的相互促进实现个人综合发展。为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校主导成立了“宁成特级教师工作室”, 汇集多名学校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给予年轻教师指导和帮助, 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积极创造实验机会、全面提升实验环境、用心采制实验设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北京三十五中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秘诀”。看似朴实无华, 却蕴含着教育真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亲自动手发现规律, 牢固掌握学科知识。归根结底, 就是要保护孩子弥足珍贵的创造力。所以, 动手实验才是宁成老师心中最终的砝码。

3.信息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教学评价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取决于高效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今天,“学为中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传统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方式以教评教,显然已不符合时代所需、教学所需。因此,笔者在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尝试,提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效度,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

一、正确把握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内涵

观课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同时,通过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议课以研究为取向,鼓励授课教师大胆尝试探索,强调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对话,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研究者和行动者[1]。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来收集相关信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自由的一种研修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明确或改进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观课议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方法将不断改进,其效果也将不断提升。

二、合理设计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流程

观课议课的方法流程有很多,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观课议课的流程是观课议课教学评价是否能更好地引领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完善了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流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课前三了解——充分做好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准备

1.了解观察主题

在教研活动开展前,我们会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提炼教学进程中需共同探讨并能全员参与的话题;有中心主题又可以进行分解,容易细化实践又可观可议的主题,确定为观察主题予以公布。既明确了观课任务,又提高了观课针对性。

2.了解教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让观课者理解课堂教学思路与意图,有效地进行议课分析,在课堂教学展示前我们会让执教教师与观课者关于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简短的沟通说明,以便于观课者了解执教教师的教学思想。

(1)阐述教学背景,包括本课教材结构分析与重点难点、学生学情和学习状态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2)介绍教学预设,包括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教学活动,以及要重点解决的课堂问题,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3)交流教学创新,主要分享本课异于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观课者带着固化的观念来观察课堂,并促使执教者放弃迎合观课者口味的习惯教法。

3.了解班内学生

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但为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观课者应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平常心、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者在观课中才能收集到更加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

(二)课中三行动——无缝切换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视角

1.行动之一:选择

我们选择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难点处理等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现象作为观课视角,以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为支撑,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观课量表、“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观课量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观课量表和“重难点处理”观课量表等5个100分制的观课量表。这些观课量表的价值意义大小取决于其信度与效度,这些观课量表的设计遵循了两个标准,即信度标准和效度标准。在测量学上,信度和效度只具有统计学意义。课堂观察的信度是指在同一观察点上,观察和测量的一致性、稳定性、普遍性。课堂观察的效度是指观察结果与观察的教学特性的符合程度。高效度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特性。课堂观察若无效度,无论具有其他任何优点,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因此,课堂观察必须首先评价其效度。

5个观课量表又分为基本观课量表和备用观课量表。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观课量表为基本观课量表。这两个观课量表虽然观课维度和观察点有所区别,但体现的都是“学为中心”,因此,使用时,观课教师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另外的“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观课量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观课量表和“重难点处理”观课量表为备用观课量表,根据教研活动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因版面限制,这里只呈现“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见表1,其他观课量表详见浙江教学月刊社网站www.jxyk.com“资料下载”中的“原文选登”)

2.行动之二:记录

4.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四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开学初,首先是组织各年级组教师学习新课标,使每位教师掌握本学期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其次是利用周三上午第一节课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师学习教育刊物上有关新理论、新理念、新经验,认真做好读书学习的摘录工作,对青年教师要求更高更严,勤反思,勤小结,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二、积极开展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评比,要求各年级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同级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互相切磋,商论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确保每节课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严把“有效教学”关,打造优质课堂。上完每一节课,要求听课教师作评课,每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有评议记录。要求每学期教师之间听课不少于10节。

三、协助学校工作,抓好常规检查

协助教导处进行教案、作业检查,教研组进行抽查,对先上课后备课的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转变观念。要求每位教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中动态生成的关系”具有实效。作业方面要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率,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存在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要进行反思并作记录,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认真落实“师徒结队”工程。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挑起大梁,科研组加强对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继续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子,为青年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具体要求是:教师要加强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四、发挥骨干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继续认真落实“师徒结队”工程。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挑起大梁,科研组加强对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本学期,骨干教师们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听课前互相切磋备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5.孔村小学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五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得到很多收获、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细细回顾这一学期学校体育组的工作,但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一、体育教学工作:

1、继续抓好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认真备好课,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2、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要求体育教师,因地制宜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我们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⑴抓教学进度和备课; ⑵抓常规纪律; ⑶抓安全教育; ⑷抓运动密度; ⑸抓锻炼实效; ⑹抓听课评课;(7)抓代表队训练比赛。

在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就进行了体育教研活动,制订了本学期的各项计划,教师们充满朝气和活力。老师们经常在工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大家在工作中得到不断提高。

二、体育教研工作: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基地之一。有计划正常地开展教研组活动,研讨教学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交流思想,统一认识是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本学期我们体育教研组做了如下工作:

⑴集体参与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共同做好体育工作小结。⑵认真备课、上课,开展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⑶认真组织组内教研并积极参与片、市级的体育研讨活动。

四、活动方面:

1、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学校成立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细则,并按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冬季长跑。

2、校本课程的教学、训练及活动展示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学校运动会,在大家的精心准备下,成功进行了开幕式及运动会各项活动的开展,效果良好。

本学期中,在学校领导及体育组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体育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成绩有提高。

6.小学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六

1、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以“未来教育家”为契机,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本学期数学组一共上交了15篇教学论文,在校园网上发表了26篇教学反思。我们重视同伴互助,实施师徒结对和名师工作室,落实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外出学习达39人次以上。

2、教学未开始,校本培训先行。开学初的校本培训——教材解读,各年级主讲教师在假期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以教学为主线,教材分析为主题,让老师在期初就对本册教材有一个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青年教师把握教材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抓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长负责,在期初规划好研读教材的内容、时间和主讲人,并开展组内同课异构。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切实能从整体上了解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六年级组四位教师,开展了“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学案建设课题,在课堂上实施“学生自行预习+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当堂检测”教学模式,把生本课堂真正落到了实处。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数学实施。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开学第二周,教研组就针对教学计划的撰写,进行了组织学习。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导处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在三次教学督导检查中,组内教师的教案都是优秀。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新苗杯竞赛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拾阶而上。本学期,数学组有11位青年教师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新苗杯竞赛,在课堂展示、学科技能、钢笔字以及读书活动中,都表现突出。特别是课堂展示,青年教师在导师和同组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课堂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落实“生本课堂”的过程中,虽然老师们还有很多稚嫩的地方,但意识先行,必然会带来让我们越来越满意的效果。其中刘博老师在区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下半年将代表荷塘区参加株洲市教学比武。

6、项目建设重坚持,保证人人参与管理。本学期数学组承担了两个校级项目,一是“口算天天练”,坚持每天5分钟,教师利用课前、早晚自习、读报时间进行,建立了专门的学生口算本和教师试题本,每周备课组长检查一次,每月教研组长抽检、登记。本学期进行了全校的口算和笔算两次比赛。二是“试卷题库建设”,教师结合教学进度,把每个单元的易错题、混淆题、创新题、考点题进行归纳收集。单元结束后,由各年级组老师集中组织整理,到期末已经做好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下册试卷题库。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位数学教师都参与项目开发,大家群策群力。

7、联片教研紧张有序,观察型评课常规化。本学期,向阳联片在各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开展了系列的教研活动。我们数学组开展了联片计算教学比赛教研活动,做到了有方案、有实效。六月份我校还派老师到龙州小学进行了观察型评课的指导,加强了联片之间的学习。本学期,我们还对甘肃临夏的老师展示了我们的课堂观察。

8、各类竞赛获佳绩,功在平时是真理。在第13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竞赛中,有8人获一等奖,25人获二等奖,38人获三等奖,童xx、何xx等6位老师获“优秀教练员”奖;第20届“华杯赛”竞赛中,有7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何xx、史xx等10位老师获“优秀教练员”奖;在“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有7人获铜奖,何xx、史xx等6位老师获“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9、下学期的几点设想。

(1)下学期第四届数学节,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基础上,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有实效和创新。

(2)数学组集体备课的方式和实效要进一步完善,教研组长也要不定期参与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结合课堂达标活动,骨干教师要开放课堂,让更多的青年教师从实践中直接受益。共2页,当前第1页12小学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3)数学组项目建设,要注重实效性,不流于形式。口算天天练要坚持一天一练;试卷题库建设,要真正做出贴近教材和大纲的校本教材。

(4)结合新进教师见面课,继续推行观察型评课常规化,让更多的青年教师熟练运用观察型评课,并逐步提高个人课堂实效。

7.信息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七

一、信息技术课是否需要向程序设计这样专业化发展的课程改革?

翻开我们现在高中用的计算机教材, 其中前三章讲的要么是计算机经典的纯理论、要么是几乎人人都会的简单操作或者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这种编排方法或许对于早十年的中学生是十分有用且必需的, 因为它既让学生学到了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经典理论。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正以指数级数增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在还没有上信息技术科之前就已经学会了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计算机的常见操作并且不少人还深陷其中。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这是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缺失造成, 但是如果我们反过身来以孩子的心态来看看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操作内容太过简单 (我校高一位学生5岁跟父母进网吧, 8岁开始帮母亲打文件) 、知识太过陈旧 (visita都出来了还在讲windows98的操作) 、基础软件如flash、photoshop等的操作可思考性以及前瞻性不够 (上网跟人聊天搞怪的时候早用过了) 、仅有的一些没接触过的相比游戏而言又太“没意义”…别说孩子, 就算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人也难以自控, 确保不坠入“游戏人生”的泥潭。所以,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课程改革当告别其“综合化、实用化、普及化”, 转而向更“专业化、理论化、精英化”方向发展, 而程序设计则提供了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最好的基础和途径。

二、为什么要以信息学奥赛来推动中学的信息技术改革?

1、信息学奥赛可以给学生带来什么?

信息学奥赛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问题程序实现的能力, 支撑它发展的主要是学生的问题提取、算法选取、编程实现的能力。

(1) 一个学生要想在信息学奥赛方面有所发展, 首先要学的就是一门面向过程的语言。而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则要求学生首先必需学会“理解”, “用理解的眼光”看别人写的程序、“用理解的眼光”学别人定义的语法规则、“用理解的眼光”去理解人家程序的逻辑构思和编写技巧——在一系列的“理解”和“自己想像的完美逻辑被笨拙而诚实的计算机无情的击毁”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踏实肯干的精神的养成和理性的回归。 (2) 在学生对奥赛题目的分析和算法选取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题目逻辑和算法逻辑的契合程度和合理性分析、逻辑实现步骤的反复思考和验证, 有助于学生合理解决问题、正确实现意图以及逻辑思维发展的极大提高, 而这些思维对其他任何学科的发展和学习都是相当重要的。 (3) 信息学奥赛的题目通常都是源于生活并且十分有趣的问题,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 体会生活之美, 可以很好的防止学生被其他不良事物所吸引。 (4) 信息学奥赛是建立在程序设计的基础之上的, 在程序实现的过程中, 学生首先很容易的就可以体会到在游戏中曾经威力无比的武器的本质居然是一个变量值给1还是给1000的简单关系——强大的满足感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程序设计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挽救不少已经或者即将形成“网瘾”的学生, 而这些正是当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严重问题。

2、信息学奥赛可以给相邻学科带来什么?

程序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广泛基础性用途:具有良好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思维的学生不仅可以极大的有利于其在计算机软件、机械自动化、数码控制等专业方面具有不可跳过的必经阶段, 就算是在中学阶段也会为需要较好程序设计能力的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得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从而有效的提高机器人比赛等的偶然性和训练时效的极大提高。

3、信息学奥赛可以给学校带来什么?

信息学奥赛可以对学校办学特色起到凸显作用。

任何一所出名的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虽然能够凸显学校特色的东西或许有很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科教学特色必定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通过信息学奥赛, 信息技术课将由信息技术变为程序设计加算法设计, 它的地位也由“工具”变为为科技教育、各类机器人比赛、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科技教育的基础学科, 并且可以使这些项目随着信息学奥赛的不断前进而前进, 从而有效的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素质教育、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全面整合程度的极大发展和提升。不然就算是一些项目已取得一些成果也必定是不牢固和不稳定的, 而且更无法让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得以有价值体现。

4、信息学奥赛可以给高校带来什么?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 要把一个人在三年之内从完全不懂计算机培养成一个好的程序员以上的人才是难度极大、成本极高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高校还要在大一对计算机专业的新生进行“系统培养和扫盲教育”以及“大三之前鲜有可用之才”的尴尬的最重要的原因。而正是基于这些原因, 现在一些比较好的高校, 尤其在涉及国防科技以及智能机器人方面发展较好的高校对信息学奥赛的优秀选手青睐异常, 并且在其他学科奥赛饱受争议的时候而对信息学奥赛依然坚持较好的优惠条件进入。

通过信息学奥赛, 不仅有利于实现信息学奥赛“推广程序普及”的办赛初衷, 而且通过“竞赛”可以有效的把有专业特长的选手选拔出来, 在大学里面就可以缩短极其宝贵的2至3年的培养时间, 早日在高校做出极富意义的成绩为高校争得名誉的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属于“普及”层次的学生清晰对计算机的认知并且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 减轻学生在大学完成过级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8.信息技术环境下教研模式探析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研模式;群动效应

教研和信息技术两个看似不相及的事物在信息化社会走到一起绝非偶然,其碰撞而成的新事物谓之网络教研,网络教研的产生是当今信息社会与传统教育教学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其产生是必然的。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将教研融入网络,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教研体验与教研效果,我们的教研工作再也不是一个人的“创作”,它更丰富、更多样、更精彩。甚至,参与对象的集合不断扩大,这样势必形成一个开放的教研系统,产生的果实将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其所未有的意外效果,信息技术的触手既然已经延伸到教研领域,其后果必然是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有时我们甚至还没触觉,但我们不自觉加以应用,我们意识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多加入到这个系统中,产生更加趋于完善的新系统,每个参与者既是使用者,又是改变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环境的网络和教研进行应用与思考,促进一个完善的新的教研系统的建立。网络教研不是单纯运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而要将网络教研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研、教学工作中,从而促进教研工作本身和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变革。在网络技术条件下将“网络教研”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信息技术给教研带来什么好的条件与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教育教研领域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应用的教研资源更加丰富,我们采用的教研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在传统的模式下,老师和学生必须要面对面接触,而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得到了时空的解放。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互,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共享,可以得到更好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可以让网络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学生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教师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加以反馈,从而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

首先,信息技术的成果可以为教研者使用,成为良好的教研资源。教师在长期的教研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都能成为广大教研者可以借鉴的资源,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或者这些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那么广大教研工作者势必要从头摸索,这显然不利于教学教研工作,这也是对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无睹。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模式下,教研工作也强调师生的互动。可以想象如果在我们的教研工作中不加强师生互动,其教学效果是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的。只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环境下,我们可以运用网络,这样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就产生了——網络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模式极大促进了师生的互动,而且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不但要自己学习而且要向同学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研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对象,更加丰富的资源,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的教研效果必然得到很大提高。

二、网络技术与教研工作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形式

首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广大教研工作者可以使用的教研工具模式得到了扩展。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中,老师的教研工作,通常是粉笔,备课笔记,听课笔记,教研工作多以当堂听课的形式展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老师可以使用很多信息资源从微博资源,微信资源,微课资源,到网络视频,网络图片,形式多样,各有特色。这些工具虽然不是专门为我们教研工作者开发而作为教研专用工具的,但我们都是“拿”过来,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创新,使用其功能,从而来优化我们的教研效益。 其次,教研互动模式得到了良性扩展。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中,老师开展教研活动,往往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老师开展的教研互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我们可以创建自己的微博,甚至可以创建自己的个人网站,在不同地方的学生、老师都可以参与到教研中,这些教研资源不但使老师自己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让网站的浏览者得到很大收益。这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我们的教研模式不再是一个点,二是形成了一个面,甚至是一个立体范围,实现了由学生到老师,由家长到老师,由教师到教师的立体网络。通过这个信息体,教研工作者可以对资源加以整合,循环利用,优势互补,这种教研模式既提供了一个共同提高的资源平台,又让老师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教研模式中,这种教研模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创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研模式,构建网络教研系统,并科学使用网络教研系统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加以创新。没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教研模式的创新教研工作就变成了一潭死水,就失去了活力。只有广大教研工作者不断创新,不断吸收新鲜技术,这样我们的教研工作就变成了源头活水。首先,通过网络教研模式创新,不断将这些创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反复锤炼中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模式的应用,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体验信息技术确实能提高他们的能力。确实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其次,网络教研模式的创新能够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的教研工作要让大部分老师得到较大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整体教研水平才能得到提高,这种提高不能只局限于一个点,一个面,二是要面向全体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教研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困惑。每个教师在网络教研中都有成长的空间,他们朝着各自的目标而努力前进。网络教研模式的多元化正契合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化,恰好能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最后,网络教研模式创新的作用要回到起点上来加以回答。我们之所以要创新网络教研模式,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提高教研效率,要让教研工作者充分享受创新网络教研的过程,发挥网络教研的立体群动效应。

总之,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教研工作者不能对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熟视无睹,广大教研工作者要不断吸收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并加以利用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老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网络技术下的教研模式不仅仅能为我们的教研工作增加一点亮色,更重要的是能给我们的教研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志文.网络环境下新的教研活动模式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09.

[2]王立民.网络教研:提升教师素质的新模式[J].河北教育,2011.

上一篇:2010新闻摄影自考试题及答案下一篇:讨价还价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