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年级作文

2024-07-28

小学中低年级作文(共8篇)

1.小学中低年级作文 篇一

小学中低年级作文一些简单的基本技法

一、各类作文的基本写法

(一)记事作文:开头+事情(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结尾(感受)

(二)写人作文:开头+人物的外貌(衣着)+与人相关的事(2~3件)+结尾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等

(三)描景作文:开头++结尾

动物:开头+物的外形特征+与物有关的事(2~3件)+结尾

植物:开头+物的外形特征+与物有关的联想+结尾

(五)想象和故事作文状物作文:(要求想象合理丰富、故事情节生动)

二、几种描写方法的运用

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多用动词)

3、表情、神态描写

4、心理描写

5、场景描写

三、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以声音开头(先声夺人):

描写式开头(描景、描人或描物)

1、开关的方法设置悬念式开头

引用式开头(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或歌声)

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引用式结尾

2、结尾的方法描写式结尾

耐人寻味式结尾

3、举例:描写式开头(描人):红扑扑的小脸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樱桃似的小嘴总

是说个不停,这就是我的小表妹。

描写式开头(描景):夜幕降临了,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月亮像一位

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躲在了柳树姐姐身后,伴随着微

风轻轻荡漾,水中也出现了一个晃动的皎洁的身影。

引用式结尾:“大海呀,大海,生我养我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歌声

依旧,而我对海的记忆却疏远了。

四:需要注意的方面

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承不变的,作文也一样,实际运用中要学会变通,比如,素材的选取要结合生活经历,情感的融入要轻松自然,语言表达上要简洁有力。

2.小学中低年级作文 篇二

一、“养小鸡”活动

在我的学生中, 一提到“小鸡”这个词, 孩子们的眼睛就会发亮, 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个关于自己的“小鸡”的故事。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小鸡”是什么?

根据刚入学不久孩子的心理特点, 我们在班里开展了“读书养小鸡”活动。

(一) 布置“小鸡乐园”

在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 首先要在环境布置上下功夫。我在教室里专门留出一块“阵地”, 以表格的形式贴上写有每个同学名字的“小鸡”, 并配上可爱的“鸡舍”“草地”等, 成为孩子们人人“心向往之”的“小鸡乐园”。在这个乐园里, 孩子们体验“养小鸡”的快乐, 开展个人之间的评比。每个小队布置一个“饲养场”, 开展小队评比活动。

(二) 开展“读课外书, 为小鸡挣米饭”活动

学生每读一篇文章后, 就可以请听者在标题处签名证明已读, 只要得到五个听者的签名, 就可以为“小鸡”挣到一碗“小米饭”, 贴到自己的“小鸡”后面。得到10 碗“小米饭”就可以到老师那里为自己的“小鸡”抽一次奖, “小鸡”可以由此长大, 或下蛋或得到朋友、礼物等, 每四周按“米饭”的多少评出饲养员”。

为了让自己的“小鸡”快快长大, 并为它挣更多的礼物, 孩子们争分夺秒地互相朗读儿歌、短文、古诗, 在那个时期, 大量的朗读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借助拼音识字的能力

(三) “比比谁的小鸡多”

“养小鸡”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我还把阅读和学生行为规范的评比结合起来, 以此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计算每周《家校联系手册》上的行为规范总星数, 每10 颗星换1 分, 每积15 分可以购得一只“小鸡”, 每个月评比一次, 购得“小鸡”数最多的小队被评为“最佳饲养小队”, 个人得“小鸡”最多者被评为“最佳饲养员。

通过一系列外显的奖励刺激, 阅读和自觉遵守规范渐渐内化为孩子们的内在需要, 因为孩子们已经找到了阅读的乐趣, 懂得了规范的意义。

二、“超级阅读娃”评比活动

在本学期开学时, 孩子们津津乐道的都是“超人”。由此得到启发, 我们在班里开展了“超级阅读娃”的评比活动,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

(一) 读书争章活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同时提高阅读质量, 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读书争章活动, 将阅读数量和质量同时纳入考核。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在家阅读半小时课外书, 花几分钟时间和家长交流读后感, 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朗读一段精彩片段, 然后由家长打分。每天在阅读量上达到规定要求, 并且获得的评价为“优”的学生, 一周结束时就被评为“超级阅读娃”, 同时在评比栏上获得一枚“阅读章”。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有了时间的保证, 促成了每日阅读半小时良好习惯的养成, 还通过与家长的交流, 提高了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读书奖励卡的使用

为了让“阅读章”发挥更久远的激励作用, 我将奖励卡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四枚阅读章就可换一张“阅读娃奖励卡”。这张奖励卡具有多项“功能”:可申请免一次阅读;可将一次未得“优”的家长评价升级为“优”:可作为特殊借书证借班级书库中的书。积满四张奖励卡还可以参加一次抽奖, 并发给“超级阅读娃”喜报。

三、开展“小书虫俱乐部”活动

要在激发个体阅读兴趣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必须在校内开展更多的集体读书活动, 实现交流和共享。于是, 我在班里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俱乐部一般每月开展一次活动, 主要围绕每月的必读书目展开, 活动由老师和班级“智囊团”的成员共同策划。

(一) 好书交流会

为了增强阅读的效果, 也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孩子们读完一本必读书, 月底就在班里组织开展“好书交流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 有交流阅读感受的, 有课本剧表演的, 有自编自演后续发展情节的, 孩子们尽情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根据交流会中的表现, 我们还会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道具奖”等, 好书交流会较好地实现了读书信息的互相交流, 很受学生欢迎。

(二) “好书漂流”活动

为促进学生对好书的阅读交流, 在“小书虫俱乐部”开展了“好书漂流”活动。漂流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好书漂流卡”。孩子们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就制作一张漂亮的漂流卡, 在上面写上几句自己的读书心得, 并用“推荐指数”对这本书进行评分。然后把卡片夹在这本书里, 或挂在图书角上。其他同学看了推荐以后再去阅读这本书, 也在漂流卡上写上自己的心得和推荐指数。根据好书漂流卡的记载情况, 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书籍”和“小书虫”, 并颁发“小书虫奖励卡”。有了“好书漂流卡”后。班里甚至出现了很多孩子排队借阅同一本书的现象。

(三) “读书宝典”交流展示活动

到了三四年级, 孩子们的阅读要求进一步提高, 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积累语言。我常对孩子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做读书摘记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好办法。”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 做读书摘记是枯燥乏味的事, 也是一个负担。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里开展了“读书宝典”系列活动。所谓“读书宝典”, 就是把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的“宝贝”记录下来, 包括好词佳句、读后感等。首先我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宝典”, 取个性化的名字, 设计个性化的目录、版面等。制作完后进行评比、再修改等。

读书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提高了阅读能力, 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合作能力, 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摘要:“书香童年不寂寞, 书香岁月不虚掷, 书香人生不空白。”而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教师, 作为儿童智慧的启蒙者, 班级建设的引领者, 更应通过各种制度和活动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小学生中低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82-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低段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那么中低年级的学生要怎样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如何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呢?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感悟如下:

一、小学生习作的桥梁:仿写

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很多时候是通过大量阅读和仿写来获取的。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让孩子试着仿写经典范文来提高写作能力,是一种可取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低学段的学生掌握和能够运用的词汇量不多,能学会运用就是对知识再学习的过程。这一行为是需要给予鼓励的。那么有哪些范文可以供孩子们参考呢?首选的当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是各种体例的优秀文章。小学生在阅读时加以记忆,在写作时自然而然能受到范文的影响,写出类似的文句来。当然仿写后还需要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会“走”以后去学习“跑”,这是后话。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之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而精彩。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好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教科书里寻找我们需要的“凤头”。如我们以人教版语文第五册教科书进行范式指导,启发孩子如何积累作文开头。

1、以描写景色开头。“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金色的草地》)2、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开头。“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爬天都峰》)3、以点题开头。“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槐乡的孩子》)4、以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开头。“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蜜蜂》)5、以中心句开头。“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唯有源头活水来:实践

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习作最怕无话可写,那么话从何来?从生活中来。

第一,观察体味家庭生活素材。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家人的音容笑貌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孩子们每日聊天的内容也少不了扯上父母亲,要写相关题材的习作不会无话可写。在他们笔下,此类文章往往是真情流露,富有感染力。一次习作课上,我班的一位同学就写出了一篇令人动容的作文。由于孩子的双亲在外地卖药材的原因,她自己只能和姑姑一起生活,于是她写下了《我想快点长大》。作文最后写道:“爸爸妈妈,我想快点长大!小时候是您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港湾,无论海上的暴风雨有多么猛烈,我都不用担心。现在我想快点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这样我就能为您们遮风挡雨了!”文句字字动情,不失为一篇朴实而又感人的文章。

第二,观察体味学校生活素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由家庭走向了学校。这时他们在学校里生活的时间占据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学校里有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运动会、篮球赛、体操比赛、合唱比赛、书画作品赛等等。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写作内容。特别是同学之间的交往,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篇三年级的学生习作中,我看到这样的片段:“我的好朋友就是我的同桌,他叫童萌萌。童萌萌笑起来露出两颗大门牙,真可乐!更让人可乐的是那两颗黑黑的门牙,就像两块刚从煤洞里挖出来的煤炭。也许他是个不爱刷牙的小懒虫吧,不然牙齿怎么可能‘发霉呢?有一天,我从他的抽屉里发现了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糖果纸,这下我终于明白那俩门牙是怎么回事儿了!”这么童真童语的文字也只有和同学们相处以后才能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吧!

第三观察体味社会生活素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社会生活使孩子的视野更广阔。不经意乘坐公交车的经历、替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经过或者是跟着爸爸回老家扫墓的过程都能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学生不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种认识会不自觉地进入他们的习作,从而使习作内容愈来愈丰富。于是,同学们的笔下有了《灵山摘桃记》《清明时节雨纷纷》《热情的婺源人》等等。

三、小学生习作飞翔的翅膀:想象

想象是通过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凭借想象,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妙世界。对于生活阅历还不丰富的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很有必要,一方面降低了写作难度,提高了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大脑思维语言的构建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写的想象作文的类型要属童话寓言型想象作文。孩子们善于通过拟人化的动植物之间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对善恶美丑的态度,如“乌鸦和狐狸”“小山羊和大灰狼”“石榴和花生”等。

孩子有了写作兴趣后,重要的工作在于指导。先要打开孩子想象的大门,让孩子的思维犹如脱缰之马在草原上驰骋。习作前的引导很关键。让孩子从动植物的形态或者习性特点上选取题材,并且把这些特点拟人化,利用自身的经验迁移在动植物的身上。如“迟到的小花猫”“撒谎的狐狸妹妹”“失败的猫头鹰”等。孩子可以把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的事情,移花接木地迁移在动植物上,让它们做故事的主角。如,有一个孩子经常因为睡懒觉而迟到,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终于改正了缺点。这个孩子利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写了一篇《迟到的小花猫》:“有一只爱睡懒觉的小花猫,她叫咪咪。咪咪上学经常迟到,她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她的坏习惯却又总改不了。这一天,她又迟到了。咪咪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口喊:‘报告!山羊老师看着站在门口的咪咪,微笑地对着她点了点头,让她快点进教室,别耽误了学习。……”

参考文献:

4.小学中低年级作文 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汉字书写出错是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错误一旦产生,影响往往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进行检查的方法之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对本班学生学生进行了一次作业本中因错别字而造成错误的抽样统计,统计情况如下:

总人数

错误人数

错误率(%)

《夜莺的歌声》

《颐和园》

从表中的数据情况可见,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率较高,且上表中的错误大多非知识性错误,均是由于粗心,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而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但是要使学生学会文化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我认为降低学生错别字的发生率是当务之急,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

“错字”是指写字时因笔画或构件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

“别字”是指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俗称白字。

“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即拟对“错别字”作一实验研究,探求“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等问题,力求找出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减少“错别字”发生率为目标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课标》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识字写字提出如下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认为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又可以划分为小学生的知觉水平、迁移作用、提取失败理论、有意注意等。外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指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

3、以识字教学法为依据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准确地把字写出来,否则,它就可能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识字教学要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要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寻找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2、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力求把规范汉字的意识撒播到学生、家长、社会之中,为规范汉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作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识字写字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收集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教育实验法。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生、困难生)作个案研究,或者就某一方法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校内外人士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方法并归纳整理。本课题研究着重以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

1、合理指导,正确感知字形

首先,强化易被疏忽的笔画和部位。在指导分析字形时,要突出学生容易看错的或易被其他笔画所掩蔽的细小部分。同时还应加强形近字之间的比较,把它们不同的部分突现出来,强化辨认。其次,重视正确指导。少用“不要怎么写”的指导方法。在巩固生字时,也尽量不要用错字来对比。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感知模糊。

2、强化训练,形成技能技巧

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更应教给学生分析、识记字形的方法,指导学生用这些方法自习生字。教师还应创设尽量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独立识字。这样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学生自已分析字形的技能和习惯会应运而生,从而尽可能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3、巩固旧知,养成复习习惯

为了巩固旧知,防止遗忘,也为了便于学习新知,就要组织复习,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复习必须及时,复习的形式还要多样化。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把所学生字从横向、纵向加以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储存于大脑中,巩固记忆和提取容量。

4、处处留心,培养改错意识

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让他们留心,在别人的作业、书籍、报刊、大街上的招牌中有没有错别字,将错字改正过来,记入自己的脑海之中。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为期两年。

1、研究准备阶段(2008.10月——2008年12月)(1)进行前测,统计结果;(2)了解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2、初步研究阶段(2008.12——2009月年7月.):(1)学生写错别字成因的分析研究;(2)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趣的研究;(3)收集学生优秀作品;(4)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3、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1)进行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3)收集学生优秀作品 ;(4)继续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4、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1)进行后测,得出研究结果;(2)整理、撰写有关专题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八.取得的成果:

(一)、错别字现象归类,归纳如下:

错字的第一大类型:添加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添加累赘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一大根源,进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产生这种类型的错字,不是由于学生在教师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没有认真听取、深刻记住,就是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细观察所致。如把“琴”字写成“ ”,“吟”字写成“ ”。要消灭此一类型的错别字,关键在于教师传授知识要点时要分析到位,学生接受知识要点时要辨认到位,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错字的第二大类型:丢头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丢失该有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另一根源。这类错字与添加笔画如出一辙,也是教师对字形分析不到位或学生辨认不到位所引起的。我们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往往会看到“起初”的“初”字写成“ ”字了。要杜绝这一现象,除了教师要讲清楚遗漏笔画含着什么意思外,还得强调学生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

错字的第三大类型:改变字形的某个部件

改变字形的某一部件,使之准确率降到百分之零,而错误率却上升至百分之百,究其原由,这种笔误的错字大都源于习惯的力量在作祟。如学生经常会把“游览”的“游”字写成“ ”。要杜绝这种类型的错字在文字里兴风作浪,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强化训练外,还该早有预防,譬如用醒目的彩色粉笔加以凸显,给学生留下一个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错字的第四大类型: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

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这是错字类型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如一些学生把“甜蜜”的“甜”字写成“ ”字。这是学生想象力发生偏差结果。这时候,很需要教师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

预防与纠正错字,一般都是在字形上作比较;而错字则不同,它却要求我们在音、形、义上结合起来考虑。别字也有四大类型,现将它们作如下分析。

别字的第一大类型:音同形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反映情况”写成“反应情况”,此乃写者只记住汉字的读音,而对其形义没有正确地掌握与理解,以致有此现象。可见,语文教师不能只偏重与拼音教学,也该对字形、字义教学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大多数的汉字都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产物。时下,受一些宣传媒体上“谐音广告”的冲击,教师对这类别字更应该有所防范。

别字的第二大类型:音形相近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违反纪律”的“纪”写成“记”,这显然是对“纪律”一词中的“纪”字其义没有真正理解。“纪”与“记”虽然在读音上相同,字形上也比较相似,但其含义是有所区别的。要使这种类型的错别字从学生的作业本上彻底消除掉,教师的匠心处理与学生的刻苦钻研都是不可或缺的。

别字的第三大类型:形近音义不同

形近音义不同的别字大都归咎于书写者的疏忽。比如有学生拟写“休息”时,却在不知不觉间写成了“体息”了。防止或矫正这类别字,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书写者的验查了。

别字的第四大类型:字序排列错位,或取附带字进行冒名顶替

(二)、师生教学相长。

1.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首先,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更清晰地认识到错别字对于学生学习的牵制作用,从而在思想上更重视起写字识字教学。

2.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进。

以往有些教师认为不需要花很多精力放在写字识字教学上,对写字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有让学生自学的情况。现在,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之后,在方法上也是得以改进,小口诀,小谜语经常用于教学实践,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较好。在订正错别字这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上,教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几遍,而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纠正欲望后再让学生订正,纠正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3.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写错别字的后果。

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错别字的实际情况很严重,更深刻地看到错别字对自己学习的副作用,从而在心理层面开始拒绝错别字。在第一学期举行的“错别字审判会”中,学生还有许多错别字看不出,在平时的作业中,错别字现象更是突出。但在第二学期,这种情况大有改观,很多教师都明显感到,学生的错别字在慢慢减少,作业中拼音代替字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学生平时查阅字典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

(三)、教师在研究中形成一定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1、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归类比较法

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教材识字学词学句中有许多是把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安排在一起学习,对于这些字学生一开始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清楚地意识到他它们不一样,在老师的帮助下,从音形义三方面找出它们的异同,强化记忆点,所以他们掌握的特别牢固。根据这一特点,我就在复习时,把平日零散学习的学生易混的同音字、形近字归类,排在一起,如士—土;牛—午等,根据学生知觉选择性的规律,我用彩色粉笔,将两个字的不同部位标示出来,给学生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异同,使学生注意识记容易忽略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找规律,总结经验。

(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中有许多都是由于他们记不清字形而造成。过去不少老师试图通过一味地反复抄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这样的方法不可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编识字儿歌就是其中的一种。猜谜语也是一种方法,它与编识字儿歌有相似之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记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只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就能想出很多这样生动活泼的记忆法。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许多错别字,教师虽然纠正多次,但学生仍然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实际运用的少。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用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积极预防。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预见性。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容易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从而大大降低错误率。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字,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为错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所以培养他们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不是帮学生划出,而是在出现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记号,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并加以订正。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全过程,培养了他们自己改错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从而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3、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异,即错误之所在,这样会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运用彩色笔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激发兴趣,主动纠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之所以很难纠正,主要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得好:“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改错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改错法是将学生的错别字故意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学生自己去辨别。为了更加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做小医生,把词句中的病人(错别字)找出来,找出病因(分析错别字错误所在),并能把病人的病治好(订正错别字),这样的方法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纠正错别字的任务。改错法能让学生整体上接近正确字形的错误形式,帮助学生联想正确的字形;同时它在句中出现,容易知其音义,所以容易改正。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情况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纠正错别字要有针对性。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即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制成卡片,把错别字记在卡片上,同时记下错别字的出处和学生的名字。分析卡片,找出原因,定期帮助学生纠正。普遍性的错别字,就集体纠正;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则让学生自己上黑板纠正,然后讲清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还应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也一起来收集错别字,也制作一些卡片。还可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表格,让他们更好地纠正错别字。这样,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共同纠正错别字,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错别字大量减少,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是一举两得.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所以,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何时何处发现。然后将收集到的错别字加以汇总,分类列表。并让学生“送医上门”请那些用错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另外电视广告中用字的不规范,也可让学生收集起来,并让他们向播出广告的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写封信,提醒他们注意。上述活动,趣味强,既让学生抵制了社会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影响,也对净化语言环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九.研究中的困惑:

(一)个别学生经常性写错别字,纠正的力度虽然很大,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总是错了改,改了还是错,似乎形成了定势。对于这样的错别字“顽固分子”,我们感到很茫然。

(二)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在不占用其他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十.结束语:

5.中低年级学生评语二 篇五

42.羞羞答答的你其实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小女孩,为能加入少先队而努力学习,能团结同学,积极劳动。可是学习上由于欠自觉,作业不认真,所以成绩不稳定。希望你能积极开动脑筋,勇敢地在同学面前发言,将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43.尊师守纪,爱劳动的你默默地为班集体做事,为此感谢你。你爱学习,学习上经过努力,有了进步。如果你认真 书写,能写出一手好字。希望今后按时完成作业,不偷懒,争取更好的成绩。

44.一个人光有聪明的头脑而不用功,他就会像“小鸭子”一样什么本领也学不会。你思维活跃,爱动脑筋,可是常不完成作业,又说谎,所以成绩不稳定。希望尊重老师、热爱劳动的你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改正缺点,专心听课,把字写好,为自己争一口气,也为班集体争光。

45.尊师守纪,团结同学的你,上课从来不搞小动作,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响亮,学习上经过自己的努力,有进步。可是你不爱动脑筋,为求快,书写不如以前工整。希望你以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学,争当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46.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看到你的书写进步了,成为了少先队员,老师为此而高兴。从这件事你应该知道只要肯下苦功,任何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希望像大哥哥的你以后能爱护关心同学,上课专心些,虚心向教师、同学、家长请教,争取更上一层楼。

47.尊师守纪,学习自觉主动的你,成绩优秀。感谢你一直以来辛勤地为班集体做事,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为你这学期的书写进步而高兴,相信你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希望你在生活中学会真诚地与人相处,戒骄戒躁,做同学的好榜样,做老师的得力助手。,千万不要做“放狼的小孩”呀。

48.天真活泼的你口号齿灵俐,最难忘的是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样子,那么专注,那么入神。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同学守纪律,写字的速度也加快了,老师为此感到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自觉学习,多做家务劳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49.在校运会上,发现了你活泼好动的一面,令人喜爱。你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爱学习,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可是这学期的书写不如以前了,可能在家没有认真复习,成绩进步不大。希望你加快写字速度的同时注意把字写好些,不懂就问,听从家长的教导,争取进步。

50.你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优美的文字令老师赞叹!同学们也羡慕你。但不知为什么,你的心里似乎找不对集体的位置。似乎总有同学来打你的“小报告”。并且,老师很难在你身上找到那样那我们每个同学都相当重要的东西--上进心。假如你能纠正你的这些不良态度,老师相信,你将是最棒的!努力吧!

51.你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个很乖很乖的小男孩。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时,两只小手总是放得平平的。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且热爱公物。在老师的鼓励下,你的发言也积极了。但最近,你染上了个坏习惯,那就是粗心。老师希望你把它扔掉,你能做到吗?做一个让老师更喜欢的学生,努力吧!

52.老师惊喜地发现,以前的“小花猫”不见了,现在的你也开始讲卫生了。你瞧,即使很多同学对你有意见,但老师还是能在你身上发现优点,说明你也是个可爱的孩子。老师给你一个方法来改掉你身上的缺点好吗?那就是:认真。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认真思考,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吧!你一定会成功,老师相信、支持你。

53.你是一位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你都会玩得忘了时间,上下课、放学后都一样。每当老师看到你那双充满了表现欲的眼睛,总不免替你感到惋惜,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个完美的你!加油吧!

54.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小男孩,认真学习,作业及时完成,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如果你今后上课时不做小动作,做作业不粗心大意,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师一定能看到一个更出色的你。

55.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只是课堂上自由散漫,从不完成作业,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老师知道你并不愚笨,只是对学习缺少信心。贪玩占用了你很多时间,爱玩虽不是缺点,可是贪玩却会影响你的进步。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我相信你定能取得好成绩,你说对吗?

56.知道吗,最近,你的进步可真大啊!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为你感到高兴。每次老师表扬时,总有你的名字。你的漂亮的字迹,你那高高举起的小手,你那正确无误的回答,都让老师深切地体会到你在越变越好!继续加油,你将会时最出色的!

57.你是位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课堂上你专心听讲,作业本上那端端正正的字迹让老师好喜欢,但老师更喜欢积极开动脑筋,勇敢地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你一定会的,是吗?这样你肯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58.你有许多优点:诚实纯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是一个可爱的学生。你曾告诉老师要努力当个最棒的学生,老师真为你高兴。好孩子,请记住自己跟老师说的话,只要你肯努力,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你的,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59.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总管不好自己。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自己长翅膀飞到你的脑子里吗?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6.小学中低年级作文 篇六

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的研讨,一般是从事物的外表现象出发,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一个科学经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综合渗透运用推理、归纳、分析、演绎、联想、抽象等思维手段,扩展深化对基本事实的分析,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同时对他们的意志、情操、志趣、心理品质及其他非智力素质进行训练,使学生受到科学熏陶。在指导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以保证研讨顺利有效地展开。

一、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

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因此出现没有语言的思维和“迷路的研究”等情形并不奇怪。另一方面,又要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大胆假设,充分研讨,使孩子们得到更多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

1.课堂整体设计上要有策略,研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研讨的参与者。比如中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弱,常常制约了思维的启动,使研讨陷入困境。在教学《植物的茎》一课观察茎有什么特点时,因为观察点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散漫,小学生的注意力分配不够,在研讨开始就出现了语言空白。如果把各种植物的茎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学生对茎的观察有了背景,就可能启动思维,引发语言,从而促进思维发展。

2.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加以疏通,才能使研讨顺利进行。比如教学《空气与燃烧》一课,讨论杯子里的蜡烛灭掉的原因时,有位学生回答说:“因为空气变热了,所以火就灭掉了。”另一位学生则更明确地说:“燃烧需要冷空气。”学生怎么会把问题引申到冷热空气上去呢?原来是上节课讲了《空气的流动》后学生把知识点迁移了,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怎么办?如果简单的一句话否定掉了,肯定会破坏整个研讨气氛。我就再提一个问题:“空气冷热真的与燃烧有关吗?”很快有学生提出异议,于是新的研讨开始了。如此一辩,学生的思维很快走出迷沼,走向解决问题的实质方向。

二、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L・S・维果茨基指出,思维和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根源,可能存在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思维和语言联系起来,使其彼此丰富并且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概念。孩子们在摆弄操作材料时,许多发现进入他们的头脑,但只是不明确的、片断的、多变的前语言信息。这就是中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状况。如何处置呢?通常有三种做法:

1.保持孩子们的语言原貌。

如《空气的流动》中讲到风是有力量的,四年级学生很难一下说出“力量”一词,他们会用“能使帆船前进”“推风车”等等语言表达,那么教师就不一定非要学生说出“力量”一词不可。

2.适当时机,提供词汇。

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词汇,主要是指对形成概念的关键词要适当点拨。如研讨物体怎样振动发声时,学生发言:“钢尺在上下颤动,有很多叠形”,“鼓面跳动”……这些描述都是具体的、生动的,但不是科学的词语,教师就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直接归纳出:这样的运动就叫振动。这样就帮助学生度过了语言难关。

3.学生语言的相互作用。

7.小学中低年级作文 篇七

笔者在教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时, 根据事物特点及写作要求, 指导学生动员起所有的感觉器官, 不光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动一动、想一想, 必要的时候还让学生亲自闻一闻、尝一尝, 全面感知客观事物的特征, 切实增强了观察的效果。

一、眼

科学研究证明, 人接收的信息80%来自眼睛。要观察事物, 眼睛自然是最重要的器官。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 一双写满问号的眼睛总是不断地搜寻着这个世界的秘密。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器官正确地观察。在一次作文课上, 笔者指导学生观察蜘蛛 (视频资料) , 观察后有位学生写出这样一段话:

“蜘蛛在网上悠闲地趴着, 身子是黑色的, 有纽扣那么大, 八只长脚毛茸茸的。一只虫子飞入网中, 蜘蛛赶过去, 从尾部吐出丝来, 一圈又一圈, 把猎物捆得严严实实。”

从这段话中,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学生观察得很仔细:一是观察得细致, 个头大小、颜色、脚上的细毛以及吐丝的部位等, 都观察得很清楚;二是观察多角度多层次, 分别观察了休息时的蜘蛛和捕捉猎物时的蜘蛛, “静”时的“悠闲”和“动”时的“麻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是带着感情去观察, 正因为有着对小动物的浓厚兴趣与喜爱之情, 字里行间才会出现“悠闲”“赶”“捆”等充满情趣的词语, 这段文字也显得格外形象生动, 趣味盎然。

二、耳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物体的色彩、造型, 还有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 风在呼呼地刮, 雨在沙沙地下, 虫儿在低吟……作为事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声音也应该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在一次写作训练中, 我是这样教学生去观察春雨声音的: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 春雨是什么声音?

生甲:我听到了, 是沙沙沙的声音, 像撒沙子一样……

师:就是沙沙沙那么单调吗?谁来美化一下这个声音?

生甲:沙沙沙, 沙沙沙, 像“砂锤”打出的美妙节奏!

生乙:沙沙沙, 沙沙沙, 像无数只可爱的蚕宝宝在吃桑叶……

师:谁能在想象中体现“春”?

生丙:沙沙沙, 沙沙沙, 像春姑娘低声吟唱美妙的乐曲……

在以上的教学中, 教师激发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想象出的内容很有意境, 写出的片段自然非常生动优美。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的悦耳, 有的刺耳, 找准这个声音, 再进行适当的加工, 就能把事物的特点写活, 把事物的形象写丰满, 显得有血有肉。

三、口鼻

有时, 要真正了解事物特点, 还需要我们去闻一闻, 尝一尝, 充分发挥嗅觉和味觉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榴梿”时, 笔者就是先让学生闻一闻榴梿的味, 再尝尝榴梿的味, 把感受写下来, 结果学生写得很生动。

“爸爸剖开榴梿。哎呀, 一阵臭味顿时弥漫开来。那味道非常浓, 非常怪, 直往鼻子里钻, 刺激得人有说不出的难受……用汤匙舀起一点往嘴里送, 立刻感觉一种鲜美的味道充满了整个嘴巴, 舌头上每一个味蕾都受到了美味小炸弹的攻击, 舒服无比。”

除了美味的食物,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闻一闻 (如山林清新的空气、花园美丽的鲜花、田野泥土的芬芳) 、尝一尝 (如露珠的清爽、雨雪的冰凉、溪水泉水的甘洌) , 找到独特的感觉, 就能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

四、手

很多时候, 抓住事物的特点需要用上触觉。如质地的软硬、温度的高低、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等等, 都需要通过触觉“观察”出来。如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观察后, 写奶奶的脸:“布满了皱纹, 摸上去凹凸不平, 像风干的橘子皮……”

另一个同学写冬天的天气:“北风呼呼地刮着, 像一把把刀子割着我的脸。我紧紧地缩着脖子, 拢起袖子, 可冷气还是钻进衣服里去, 往每个毛孔里钻……”

触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之一, 充分运用触觉器官, 能真切地写出自身的感受, 把自己融入到所要观察的氛围中, 获得极佳的效果。

五、心

一般来说, 运用视觉、听觉等观察到的是事物的表象, 还需要用心去观察, 去体味, 这样才能把文章写生动。下面是学生观察后写的一段话, 这段话中充分发挥了想象, 写得非常生动。

“第一眼看到吸尘器, 就被它的怪模样给吸引了。说它怪模怪样, 是因为它就是一个‘四不像’。它个子并不大, 趴在地上, 就像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蹲下去仔细一看, 咦, 这只青蛙怎么只有三条腿呢?还别说, 这三只脚真是灵活, 可以转向任何方向, 让它去哪就去哪, 方便极了。再仔细看看, 把全身上下找遍了, 也找不到它的嘴巴, 只有一条两三米长的软鼻子, 呼吸吃饭全靠它了, 连以鼻子长著称的大象都自叹不如呢!”

联想与想象是由一事物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观察的时候借助想象, 把“静止的”想成“运动的”, 把“无声的”想成“有声的”, 把“无生命的”当作“有生命的”, 把“不会讲话的”当成“会讲话的”……合理的想象能使描写的观察对象生动形象, 能吸引人。

8.浅谈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方法 篇八

关键词:目标;兴趣;实物;频率;范围

汉字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语言符号,而掌握汉字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识字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那么,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快速、扎实地掌握一些汉字呢?许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钻研和探讨从来就没停止过,且已经归纳和总结了很多有效方法。比如,按汉字字形结构识字、归类识字、在生活细节中识字、编字谜编儿歌识字、借助拼音通过阅读来识字等。然而,具体到每位学生身上的时候,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识得快忘得快,有的对分析字形和归类不敏感,有的阅读句子之后对于其中的汉字并无深刻印象。总之,识字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小学生识字更加需要以兴趣为前提。近日通过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试着提出这样一些识字方法,愿与各位同行共同切磋。

一、确定识字目标,激发识字兴趣

小孩子的好胜心理是很容易被激发起来的。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学生中间展开识字比赛——看谁学会(会读、会写)的汉字多。

教师可以全班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自己会写的字进行评比、小结。为基础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识字目标,鼓励同一能力段的学生展开竞赛,借助学生的好胜心理来激发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至于家长,特别是一些孩子学前教育空白的学生家长,首先应该树立积极帮助孩子识字的态度,打消这一行为会滋长孩子依赖心理的顾虑。在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于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让孩子独立思考,过早地提供答案显然是不对的。而和孩子“一起识字”我认为不大可能引发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情绪。首先通过一次针对性的听写把孩子已经会写的字记录下来,“认真”(至少让孩子觉得你很认真)统计,让孩子明了自己的起点。接着每天确定识字目标——学会五个字,当晚通过听写或孩子自查来检验目标达成情况。每周结束时,安排时间让孩子听写本周目标中的汉字,将会写的字添加到记录中去,要求严格——写正确、写规范。并及时改变会写汉字的数字,让孩子体会到一周学习能获得进步的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听写本周所学汉字时,可适当挑选几个已经写在记录里的字,如果写错,要从记录中删去,并從记录中减去相应的字数,让孩子明白已经学过的知识也需要时常温习。

二、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选择目标中的识字对象,加大汉字再现的频率

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的牢固掌握。教师应在课堂中利用语言环境或汉字结构等因素来引导学生识字。而作为家长却有更多的条件通过实物、实景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孩子识字。比如,利用实物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沙发”“地板”“茶几”“书架”“台灯”“筷子”“碗”“勺子”“毛衣”“袜子”“床”“电视”等;比如,利用人物称谓引导孩子识字: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还以“怂恿”孩子给家中物品写标签或给某人写一句话;又如,利用人的动作、表情和日常活动来引导学生识字:“吃”“喝”“抓”“跑”等,这些动静结合的识字过程比较容易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实物、人物就在身边,动作随时可做,便不时唤起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回忆,如此相对高频率的再现有助于学生巩固所识的汉字。

三、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确定目标中的识字范围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汉字的数量可以说是“巨大”的,字义也是“漫无边际”的,如果很随意地指出几个汉字让孩子来识记,一是难以激起孩子的兴趣,二是即使小家伙们“服从命令”用心记忆,也只会是暂时的,几天过后对于所识汉字的印象或许会荡然无存。所以,在确定学生识字目标的时候,应该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还有可能总结出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某周选择从自己的“身体”开始识字:先认识“身体”二字,再分别认识“头”“脸”“眼睛”“鼻子”“嘴”“肩”“背”“腰”“腿”“脚”等字词。接着利用“头”来引出“帽子”,从“脸”引出“哭”“笑”,从“嘴”引出“吃”,从“脚”引出“鞋”,再引出走……再比如,某周选择从“小动物”开始识字,在认识了“动物”二字之后,依次按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来分“板块”识字,这样的识字过程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

然而,无论哪一种识字方法,都应该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结构特点的前提之下进行才好。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之前,首先应该做好这些“准备”工作。笔画和偏旁部首常练常写(规范仿写)不是很难的事,却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上一篇:关于给予批准办理土地使用证的申请下一篇:学生干部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