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精选10篇)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 篇一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
初二英语阅读课 “Bill Gates” 教学设计
Junior English Book II Lesson 90 Bill Gates
Step 1: Lead in
①Reading Material: Computer(通过谈论学生熟悉的电脑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
(We live in the “computer age”.People now use computers in nearly every kind of work – finding lost things, guiding trains and planes, managing telephone calls and traffic lights.People also began to use small computers in schools and homes.Just 35 years ago,computers couldn’t do much.They were very big and costly.They used a lot of energy.Only few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them.Today computers are smaller and cheaper.They can do so much difficult work.)
②Question: who make the “computer age ”come ?(通过问题把学生思路引入课文)
Step 2: Reading And Reporting---Bill Gates(这里是教学重点,分三个步骤,通过①②③点使学生学习阅读文章并找出有用信息)
1.Fast reading: main idea(the whole class)2.Intensive reading: get useful information(self-study in groups)3.Exercise:
T / F sentences
⑴Name: Bill Gates Date of birt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vorite subject at school:_____________ Future pl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What did Bill Gates do in different years ? 1968
1972
1973
1975
1994
1999
⑶Judg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① Bill Gates wanted to be an artist when he grew up.②Bill Gates and some of his friends spent much time doing usual things with the computer.③Bill Gates was sure the computer would be a very useful tool in every office and in every home.④They improved the software to make it harder for people to use the computer, ⑤The book called 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was one of the best-sellers of the New York Times list.Step3:Discussion(课堂拓展一)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Bill Gates? suggested topic: his childhood / his hard work / a great computer scientist /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2.Do you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Bill Gates?
Why / Why not?
Step 4: Homework(课堂拓展二)
Make a research.(You may interview your teachers / your parents / your classmates.Ask for their opinions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over-using computer.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You will have to hand in your report in a week.)
[教学反思] “阅读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阅读一篇文章不是单纯为解决某个语言或是回答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利用所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个人认为,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堂应紧紧围绕“初中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探讨”这一主旨而展开, 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导入新课, 重视热身。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物,引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阅读过程, 明确目标。阅读中我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 学生才能获取语言信息,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首
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通过问题形式的让学生获取有关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基本事实以及文章的总体过程脉络, 最后让学生细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所筛选, 把握难度、深度, 突出主题。
3.提升主题, 训练能力。在第三个步骤中,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 然后围绕课文开展各种方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 例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采访、调查、讲故事等, 以达到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新课程强调任务型语言学习,这节课就是让“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十分明确自己现在正在干什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对阅读教学的困惑
阅读中对原文出现的生词及短语的处理。对原文出现的生词及短语是应该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学还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个人理解是绝对不能不讲,因为学生面临的是中考,阅读文章中出现的知识点还是要考的,所以,平时也很注重语法教学,但是本节课感觉强调不够。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运
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当然,本节课只代表我对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如果有机会,我想我会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实施阅读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更加完善。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 篇二
目前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由于学生层次分化严重, 课堂教学中教师仍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 运用英语也只是停留在模拟的简单情景中已掌握了的语言知识。由于学习习惯的惰性, 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 他们不能将所学的语言进行运用, 不能将它们与生活实际想结合, 学习的语言知识不能转为表述意愿进行交往的能力, 知识与运用脱节。职高学生认为学了没用, 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愿望。对于目前的教学对象, 只有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 学生才会为之努力。针对这个问题, 我在教学中对英语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
“任务驱动”模式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任务型的活动是一种以交际教学理论为基础, 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以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活动方式。为了完成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关注输入材料的质量, 优化教师的作用, 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就尤为突出。
1. 活化, 重组教材的任务性
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但是教材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如果我们完全依赖于教材, 不对教材进行创新和活化的话, 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且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和不协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紧扣主题或话题来活化教材, 重组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 尽量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 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 使其实践性更强、生活味更浓, 从而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吸收知识。突出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可操作性, 显现任务的驱动力。
2. 设计可预测任务的驱动性
任务的设计, 在整套课堂教学中可分为可预测性任务和不可预测性任务。在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应该在学习, 研究教材的同时设计可预测的任务。这种任务的驱动性应该体现在所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学内容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学习一些相关语言之后, 我们可以在适当时间专门组织一些真实运用活动,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所形成的能力运用到真实的任务完成中;计的任务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无法在没有学习所学内容之前完成。这些差距可以是知识差距 (knowledge gap) 、能力差距 (ability gap) 、技能差距 (skill gap) 、信息差距 (information gap) 、以及文化差距 (culture gap) 。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 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完成, 对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
设计的任务应该是运用性的任务, 大多是交际性任务, 也可以是少量的, 是非交际性运用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应尽可能充分运用教学内容, 让学生尽可能充分运用他们通过教学内容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信息和文化理解;设计的任务应该语用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 符合学生真实兴趣、针对学生真实困难。例如职高英语第二册Uint12 COMMUNITY SEVICE,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区在社会中的功能, 社区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怎样创建和谐社区。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参观 (visiting) ———活动 (activity) ——面视竞聘 (interviewing) ———讨论 (discussion) ”为主线, 通过安排社区的一天, 逐步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一任务驱动第二任务, 主任务贯穿其他任务。
二、“任务驱动”模式的课中练习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 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任务驱动”模式的效应也是相互的。以往的“任务驱动”的特性往往只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显现出。但在实践过程中, 我发现这种“驱动”的特性也会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隐性的“驱动力”, 激励教师更好地把知识、趣味、情感、微笑、手势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1. 活化任务驱动力为学习效率。
职高新教材重视鼓励学生使用规范, 地道的英语, 在各种情景中参与“任务”与“活动”, 体现语言学习的激励性、工具性和交际功能。“任务驱动”模式的动力关键从以下三方面得以实现:一是任务的呈现,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学习任务, 这样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任务驱动过程;再者就是教学过程必须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运用正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 学生在取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形成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三是“任务驱动”模式的课堂应该是一种“交际、互动”的课堂。如图:
教师教的过程:
任务呈现→引导学习→点拨评价
↑↑师生合作↑
↓↓巩固新知↓
学生学的过程:
参与任务→学习新知→互动学习
例如在Unit12 COMMUNITY SERVICE中, 我把竞聘设为主要任务, 因为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实用性。竟聘应征是职业学生将来毕业后必然要面对的, 也是走向社会, 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在相应的教学课堂之初我就明确地说明: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volunteer of the community?&How to have a successful interviewing experience?继而让学生在参与应聘过程 (准备———参观———总结———讨论———面试) 等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完成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 积极调动原有记忆储存中的语言知识 (THE BACKGROUND OF COMMUNITY) , 自主运用最新学到的语言知识 (COMMUNITY ACTIVITI) , 将新旧语言知识及技能运用自然地结合起来 (COMMUNITY HARMONY) , 最后运用交际所得的信息制作各自的 (RESUME) , 参与面试而宣告任务的完成。
从上例可以看出, 由于任务的设置, 教学在新旧相关知识、技能与运用间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同时作为任务焦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正是这种双重联系使学习目标具有了实际意义, 使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不可预测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驱动性”
英语课堂教学是多向交往、各因素交互活动的动态过程, 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职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层次差异明显, 学生生理和心理, 个性不同, 因此设计的可预测任务也往往会让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驱动性, 而抑制一些英语薄弱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 当部分学生通过完成老师所给的任务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环境会引发出新型的, 独特的, 多角度的新任务。老师此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可以刺激那些对英语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也可以通过学生给老师和班级提出的新任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COMMUNITY SERVICE中, 学生引发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the relationship of neighbors in the modern community”现在社会发展了, 社区形成了,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淡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让课堂更有了气氛, 此时此刻作为老师的我, 并没有为完成任务而来牵制学生的讨论, 而利用学生给我创造的机会升华了本节课的主题“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这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这种不可预测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 真正体现任务的真实性。
三、“任务驱动”模式的课后延伸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将知识的运用延伸到课堂之外, 这是推动我们学习的原动力。由于任务的需要, 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兴趣。这样的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中容易产生, 而且持久。外语学习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更具挑战性。在课后应该继续发挥这种“驱动性”的延时效应, 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获得最大的主动权, 灵活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要求的活动情景, 即练习任务, 供学生练习。在COMMUNITY SERVICE课后, 班级学生分组选定几个特定的社区进行一次社区调查, 最后做出一个关于如何改善社区环境的“REPORT”, 为创造和谐的社区做出学生自己的一份力。始终充当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在课后, 教师根据延伸任务的驱动性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 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现自我价值。
四、任务驱动课堂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通过对这种课堂模式的尝试, 我们的课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真实的任务, 而任务的连贯性所产生的驱动力, 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课堂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这一特点对职高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教师要完成好角色的转变, 其认知水平、教学能力必须得与时俱进。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情操、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缜密的理性思维、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不断的创新精神, 才能征服学生, 使师生在新课程的平台共同成长。
五、结束语
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 篇三
一、英语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那么我们应如何组织、设计英语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尽量用英语组织,即使是语法也应坚持用英语进行讲解,互相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给每位学生练习机会,使每位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活动中积极的一员,而不是一个无所作为旁观者。
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步骤,都应尽量创造练习机会让学生在练中学,又运用到规则去指导新的知识,做到“做和学”的充分结合。课堂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和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喜欢的题材,并启发他们自己来运用和表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乐趣,进行课堂教学时,尽量积极有效地利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活动中提出的要求不要太难太复杂,要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能够完成任务。活动过后,一定落实检查并总结归纳,对好的给予表扬、鼓励。为此,我们组织课堂教学要以提高言语能力为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课文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而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和语言知识教学的综合材料,所以要力求保证几者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以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
二、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教课改理念是一种渗透性行为,需要时间和过程,学生学习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能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吸取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精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客观理性地认识新教材、新教法,把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都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1. 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正视学生基础薄弱、两极分化的现实,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培优补差。落实拼读、听写、会话,对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四方面具体列出单元教学目标,逐一分解、落实。不断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盘,也是起始和归宿,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每节课的目标与知识点的目标都应该分解逐一落实。教学目标要分清主次轻重,即重难点突出,让学生一看就能很容易明白,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还不明白重难点在哪里。
3. 正确处理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和教材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能动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教师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4.初中英语期末复习建议和技巧 篇四
对于初中英语的复习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点:时间要花足够多;题目要刷足够多;语法要点归纳要足够全;死记硬背的内容要足够少。
时间要花足够多体现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性质,即使有再高效的复习方法也必须要提供出足够的时间对于基础的内容背诵、复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这部分的时间来提高复习效率。单词的考点无碍乎是词形变化,通过归纳每个单词的各种变化形式,以及各种形式单词之间的相关考点,完全可以代替原始的死记硬背,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一遍过,无需反复背诵单词。同时通过归纳总结每个单元专门的词汇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二次巩固,从而降低学生对于词汇题目的恐惧感。我们佳一会提供期末词汇汇总练习,针对性更强,都是一些易考点和学生的易错点,例如: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根据所给中文提示写出相应单词,如:八年级8A第四单元Reading部分出现的advise和advice的词性区别以及用法:advise sb to do sth ; some advise.
题目要刷足够多体现的不是所谓的题海战术,而是典型易错题目的刷题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课外的辅导资料目前还无法做到每个题目都是易错题,这样即使学生刷了再多的题目也无法压中全部的易错题。佳一对于刷题有自己的一套专门题库,每一个单元都会归纳一份易错题,通常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集中完成。题目的难度比较大,易错点归纳的十分全面,即使是精英班的学生在完成后也常常感叹知识点上的遗漏。例如同义句,主要考查学生在已掌握用法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和转换。如:七年级7A第八单元Integrate skills部分出现的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class?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class?= How do you like this class? = How do you find this class?
语法要点归纳的要足够全指的是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是否在一个单元结束后全部总结完整。初中英语一本书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要点有时多达上百个,如果说这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有一些遗漏,汇总到最后可能就无法计算了,因此我们的复习不能指望着最后不到两周的时间,而是要从一开始就进入到复习阶段。佳一对于知识点的归纳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每个单元按照一定的顺序总结出每一个句子的考试要点,大到同义句转换,小到每个介词的用法,对于学生来说这份考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整个单元的所有内容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清理。
死记硬背可能是学生和家长们对于英语学习的普遍想法,但是进入到初中以后我们还要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英语的话,结果只能是越学越累,想要成绩不断提高就会成为天方夜谭。佳一的课堂一直以来都秉承着理解大于背诵的学习理念,初一的学生就需要对于单词的词性熟练掌握,对于简单的句子进行句型分析,而这些都是为了初二初三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即使是有一些没有办法从语法角度解释的用法,也可以通过一些记忆口诀减少学生的背诵压力。例如:七年级7A第八单元Reading部分出现的多个形容词同时修饰名词顺序:美小长圆旧黄中国木书房: a beautiful new yellow cotton blouse.
期末复习的鼓声已经敲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最后的两周时间,对于英语的复习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一套方案,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最近可以多练习一些专项复习,单选、词汇、句型等都可以集中做一下;听力要保证每天听一套,要时刻保持耳朵的敏感度;阅读每天做一篇完形填空或任务型阅读;作文可以隔一天写一篇。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单词会拼写、课文会背诵,这样考试题目中的翻译句子就不会丢太多分;此外考试之前一周每天坚持复习一个单元的考试要点归纳,在大脑里对于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要花太多时间做题目,而是要把每个单元的易错题认真复习,分析错题的原因。
5.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和建议 篇五
【摘要】反思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手段,反思有利于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理论素养的提升,反思是一种自律方式,是立足于自我之外、不断检讨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高中地理;反思
从历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出在后面的综合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审题失误,部分同学由于不会审题,不会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答题,结果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甚至漏题。学生还存在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准确、知识迁移能力弱等问题。我针对自己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一下几点反思。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利用乡土教材教学。
我们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我用铧子酒厂的位置来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反思二:学生活动要高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高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有效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作主。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由过去教师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讲《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因为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而且在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即图文结合,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这一节,而且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反思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图,但对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这些图片很抽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把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地球的运动,还有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反思五:定好位,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
要将学生定好位,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定好,我们的学生存在问题就是基础差,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平时上课很难把握好知识的度。一般先将知识系统给学生,每周用好基础测试,基础测试基本上是课本的翻版,以填空和选择的形式出现,落实基础。对学生存的问题必须分层解决,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培优训练,中层生在注意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下层生要抓基础,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尽量全面提高,整体前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迁移训练。
总体上说,高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只有扎实地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高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记”知识,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因此要准确理解每个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及对地理知识细化和整体性的把握。同时还要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的地理问题。并在掌握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2.精心挑选复习资料。
教师利用资料,原则上是多多益善,因为教师在备课和编制练习的时候可以博采众长,有选择地“引进”。而对学生而言,资料应该少而精。好的资料的选取有利于事半功倍。
3.向课堂要效益。
对课堂教学起点的要求是:80%的学生接受当堂课90%的教学内容。对于课上10%的没能接受的内容,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整理消化解决,对于10%不能较好地接受教学内容的同学,我主要是利用休息时间通过个别辅导加以解决。并要求学生及时回顾、循环复习、经常反思、做好总结。
4.构建学习模型,重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如气候学习模式(原因、特征、规律、应用四步分析法)等。经常性地把一些貌似不相关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迁移,能举一反三。
5.注重试题评讲的效益。
上好讲评课,首先是要讲出解题思路,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要形成较为规范的信息获取、分析归纳的方法;其次是要让大部分学生感觉到这道题的考查的能力目标是什么,不要仅仅就考点和知识点做思考;第三是要分析学生的“致错因子”,有针对性的提出复习堵漏方法。
6.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动手动脑,课后整合、添加知识点。建立错题统计本,不仅整理出答案,还要分析出思维的误区,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提高了能力。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地形分布等我都要求学生能填图能画图,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
7.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日常训练。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图文转换、文图转换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在练习和考试讲评中,引导学生从平时开始重视答题规范,从平时开始训练合理规范答题,用地理语言表述答案。
6.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 篇六
李彦花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涵义、意义、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可以说,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则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本文拟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改进建议等略作分析探讨。
一、我国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而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
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2.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
方面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全面而不深刻。
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如果所有教学反思都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来开展,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程式化,而且这种遍地开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3.重教师而轻学生。
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其关照点天然地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两大方面。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如:一位教师在叙述完自己在初一尝试“预习──质疑──讨论──反馈”四环节作文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况后作了如下反思: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资料来源:http://lzbchuzhong.nease.net/wenyuan/jiaoxuefansi.htm)
显然这样的反思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层面
总的来说,我们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写反思日记来实现的,方法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录像反思法、录音反思法、日记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体为标准,反思方法还可划分为集体反思法、对话反思法和个人反思法。而撰写教学日记只不过是其中较为简便易行的,并不是唯一的和仅有的。教师写反思日记主要依赖于自我的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师个体单独进行,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容易囿于自我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因此,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可尝试进行群体性反思,公开化、开放性反思,探索多
样化的反思方法。
二、原因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观因
素两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自身因素
1.观念意识方面: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
反思作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自觉关照,是思想的反刍;同样,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即需要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简言之,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因此,它需要教师的自觉坚持,主动维持,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而不只是口头的宣讲,或者是胡乱应付;它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凑合完成;才不会使
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层。
2.理论分析方面: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运用不够。
有研究者认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充分说明教育实践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改进的过程。而在其中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还应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影响作用、教育的伦理价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课程教学原理基础等等宽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否则,反思、实践都只能处于浅层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复阶段,难于有深入的提高和实质性的飞跃。而现实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已经做了什么”“效果如何”“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即使有些分析也多凭个人的感觉进行,个人经验性的感性的认识较多,缺乏相应的理论作依据,这种分析个人的主观认知成分占很大比例,还没有达到真正反思意义的水平,我们只能称之为“准反思水平”。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愿意反思,主动思考外,还应多多学习和接受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做指导。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阔视野,才能从“怎样教”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工作方式、教学策略、研究方法等诸多宏观、中观的问题进行探讨;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
3.思维品质方面:教学反思的深广度欠缺。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尽管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仿佛来无踪去无影的,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品质。人们一般认为思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四类品质。同样,教学反思也应该具有这四种品质。但反观目前我们的教学反思,不难发现其深度、广度是极为欠缺的。(1)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也可称之为“立体反思”。比如我们多数教师在反思时只关注自己“怎么教”的问题,某个知识点如何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内容,就事论事,关注点狭窄,难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对学生、课堂、学校、社会等相关的较为宏观层面的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视界不够广泛和开阔。
(2)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揭露事物的根本原因(包括事物的近因和远因),并且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的这样一种品质。它的对立面是粗枝大叶,浅尝辄止。下面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纪录: 水,满则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自然要流淌。如果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流淌和宣泄就会十分顺畅。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要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感觉、知觉、认识、情感等,去触摸和拥抱语言,去对言语者的心声作出积极的回应。
以往,我在备《蜘蛛织网》一课时,总觉得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缺少相关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如果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也只会了解一点点知识,表面上懂得一个道理:不怕困难,做事情要有恒心。而学生情感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触动的,语言表达也比较平乏。
有了这种预见,课前,我发动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
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难呢?”
(师生交流,依次出示这三句话)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些困难,你们从这些困难中体会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
浪!)
生:“老师,我觉得这阵风是很大的,我曾经鼓足气去吹蜘蛛网,可它完好无损。”
[3]
[2]
„„
生:“刚织了几下,就被刮断了,就像给蜘蛛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生:“我知道这不是一般的雨点,雨应该是很大的。我用水去浇过蜘蛛网了,很多水才把网弄破,蜘蛛就把破的网吃进肚子里,重新织。”
„„
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乐意的事,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言语作品,此时的表达完全是得心应手,滔滔不绝的发言是心中充盈感受与储备颇丰的语言不断同构的结果。
(作者:任雪琴,资料来源: http://kcgg.hyedu.net/jyfs/xx/xx_12.htm)
上述案例,教师在总结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体会着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对教学予以了设计和改进,由原来的讲解传授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体会和感受,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些都与执教者本人的深入思考,仔细琢磨,积极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二)外部的客观因素 1.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任务普遍都很繁重,教师的日程安排很是紧张,这使教师即使愿意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平日里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等工作事项已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在班级容量较大、师资相对短缺的城镇及偏远农村更是普遍存在。这从下面教师的肺腑之言中就能充分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一个普通中学中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甚至少有“抬头看路”空闲的语文老师,连备课、批改作文都在家中完成,我深感时间老人的无情,也时常身心疲惫不堪。怎样挤出时间为自我理念的更新、业务的更新而去充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学生,我很彷徨。”
(作者:李松真,资料来源:http:// [2][3]徐纯赤,孙红莲:《在案例的开发和运用中训练教师的反思能力》,《教育发展研究》,2003
7.实施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反思 篇七
一、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已经做了很多的筛选, 比如, 理论性很强的, 说理过多的都作了删除, 这就减低了教学难度, 容易使学生接受, 促进更多的学生取得学习成功。但我们也要领会其精神, 新课程怎么处理教材的目的是要求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不要只顾几个尖子学生。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我们要合理运用好教材, 在教学中时刻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所想, 不能随意的增加内容,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觉得很难学, 老师再增加更多、更难的内容, 就会使很多学生讨厌化学学习, 更不要谈高效的课堂教学了。比如, 在学习酸碱盐知识时, 很多老师就怕学生掌握的不好, 就开始找资料, 为学生补充很多的学习内容, 如, 补充离子反应的原理等等, 结果使很多学生越听越乱。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使用教材, 以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而好奇心与探究欲的基础就是兴趣, 这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说, 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最重要、最实际、最根本的动力。可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1. 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中有着多变的化学现象,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 直观、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现象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因素。所以,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要利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白磷的自发燃烧、镁带的燃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起来等等, 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教学的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2. 提高讲课艺术
在化学用语教学时, 元素符号, 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等, 都是在短时间内接踵而来, 使很多学生感到化学难学。的确, 化学用语知识比较抽象, 需要理解的又远少于死记的内容, 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足为怪, 做老师的不仅要理解学生此时所面临的困难, 还应该帮助学生稳定学习情绪。为了提高此处教学内容的效果, 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 将机械的记忆转化为兴趣的记忆。比如, 编写化合价的口诀等等, 这样能帮助学生从机械记忆中解脱出来,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学生永远无法抵挡实验对他们的诱惑。因此说实验是发展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重要的手段。每当学生踏进实验室大门时, 他们的内心无比的高兴, 因此, 化学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有条件开放, 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好措施。无论是演示实验, 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 能让学生进实验室的就不要在教室中进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机会, 让学生在实验中摸索、探究, 都能使学生感到化学学习的快乐。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进入课堂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 它能将信息同时传给学生的各种感官之中, 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去感知, 学习效果当然会提高。此外, 多媒体传送的信息量大、质量高, 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如何发挥其优势呢?
1. 重视与新课程理念的结合
多媒体不能代替化学实验。很多老师, 特别是年轻老师, 十分喜欢多媒体教学, 这种愿意使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教学的积极性首先要给予肯定, 但部分年轻老师处理教学问题的时候, 滥用多媒体, 黑板上的板书也被多媒体代替, 化学实验也用多媒体播放所代替, 可以说, 他们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看多媒体外还是看多媒体。事实上, 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比如, 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 它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化学实验, 它有培养学生动手技能, 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而用多媒体播放实验, 是没有办法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过程的。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 尽量设计学生反思的过程。
在各种多媒体教学时, 很少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只看到精彩的画面, 一段接着一段的播放, 可以说, 这是一种失误, 或是错误。因此, 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考虑, 在进行多媒体设计的时候, 要留有学生思考反思的时间, 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传授的时候, 有时间进行同学讨论、交流, 并有一定的时间向学生质疑。
总之, 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每个老师永远思索的问题, 对学生的情况, 教学的内容, 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进行研究、反思。
摘要:很多老师总认为高效的课堂就是讲的少, 学生做的多, 其实,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绝对不是用讲多讲少来衡量的。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对有效的课堂教学做阐述,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8.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教学;英语;问题和建议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把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作用。21世纪,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教学资源、手段、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急剧增长,开拓了教学视野。教学信息量的扩大,使得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教学,以更容易接受的方法,获取到大量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手段,培养学生在大量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大胆的创新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处理分析信息和交流获取的信息资源,努力做到开拓教学思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适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课文中单调的文字声画并茂起来,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感受内容的深处意蕴。信息技术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演示工具,教师能够使用现有的教辅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把原有的文字课件变成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多媒体教材,使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产生很高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展示教材中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消化。以往都是老师单方面决定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显得极其被动。在信息技术结合英语教学的交互性学习中,学生有了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在丰富的学习资源感染下,学生对英语的语感和应用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会有质的飞跃。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
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追求、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与学生进行精神和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时,不加手段,不依实际的机械应用,把应该有英英语化氛围的课堂弄成了多媒体的展示课堂。学生除了在多媒体应用表面上兴趣頗浓,听的、看到的信息容量特别巨大,导致一堂英语课下来,除了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感到新奇外,英语的学习没有一点印象,造成了英语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完成。
2.不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缤纷多彩的现代信息化世界,许多新的信息产品、信息手段不断更新创造,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不能熟练的进行基本操作和适时、适当的加以运用,将会对英语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英语教师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时候不能准确掌握使用方法,浪费教学时间的同时,还不能制作出好的信息辅教资料,不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运用质量的建议
1.内容的有机整合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内容大多都是与西方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教材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较远,离实际信息较偏,初中生不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能够跨越地域的界限,情境再现、另辟蹊径的展示教材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接受理解离他们较远的知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使英语教学内容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更容易被接受,更接地气。
2.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
在人才济济的时代,如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教授式,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性不能完全被发掘出来,课堂死气沉沉,气氛萎靡,没有活力。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利用数字化、现代化的手段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的学习模式。
3.教师互享信息成果
英语教师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运用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运用技巧和教学经验。学校英语组的教师可以以此为契合点,定时组织英语教师开展信息教学的研讨会,在信息成果上,做到互利共享。建立网络共享平台,让优秀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手段及时在平台上发布,供更多的教师参考、学习、模仿,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同时,帮助信息技术使用不熟练的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信息教学手段,让教师改变“独自作战”的窘境。
4.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注重积累是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教材外可拓展资料非常多。以以往的教学为例,教材外拓展的资源无法让学生很好的接受消化。这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局限性两者的无法和谐统一。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在网络教室的硬件条件下,教师可以课前或者课后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相关小知识、游戏拓展、课文赏析等内容丰富有序的放在指定服务器下,方便学生自己快捷的查阅书本之外的知识,丰富课余的生活、优化英语教学质量。
总之,实现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互相借鉴,共同提高,高效准确合乎教学理论的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学习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使英语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对英语教学现代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欣.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整合和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5
9.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 篇九
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新课程深化阶段教学反思的新特点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长春 130024)孔凡哲 任亚南
《中华民族教育》第10期
当前,中小学正处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方法,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中,作为改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教学反思备受重视。然而,如何开展教学反思?特别是,如何结合中小学课程实施实际,开展确实可行、富有实效的教学反思活动,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焦点话题。本文立足笔者长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经历和亲身的实证研究,密切结合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就此做些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新作用
如众所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1]],也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2]]。它旨在满足教师个体的工作需求,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而,当前的教学反思活动尤其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搭建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桥梁,进而“铺设”教师学习、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学反思实践研究的深入,教学反思的一些新作用日趋凸现出来。这些新作用的直接效果,通过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再研究等活动,体现在课程实施效率和实际效益的有效改进之中,而间接效果蕴含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之旅。
(一)课前教学反思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检验预设方案
作为备课(教学设计)后期工作的一个环节,课前的教学反思,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反思教案的编写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吻合程度,是课前教学反思的首要内容。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查缺补漏、吸收、内化,重新审视这个教案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的目的则在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案更加符合学生现实。
其次,反思教案的重要工作还在于,检验预设方案的可行性,有意识地增添必要的备用方案。其实,精彩的课堂生成,来自于课前的精心预设。
最后,课前教学反思还可以促进同伴互助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同行沟通、有针对性开展专题讨论,听取他人的“高见”,即,在课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自己备课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聚焦式研讨,取长补短。
其实,无论是反思预设方案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还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思性的专题研究,其核心都在于,检验预设方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起点。
(二)课中的教学反思,可以调控课堂进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课堂上的教学反思,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确保预期教学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正如拉博斯凯(V.K.Laboskey)设计的教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所分析的: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动力(动力形成阶段),二是行动(进行反思阶段),三是结果(解决问题阶段)。[[3]]
正是在反思动机的作用下,教师才将潜意识的反思付诸行动。
其实,反思行动总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并指向特定的内容。教学反思的直接结果是教师“新理解力”的形成,而解决实践问题则成为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预设生成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准确把握预设生成的内容,是课中的教学反思的首要问题,而针对预设生成的这种反思,应该围绕预设的充分性、机遇把握的贴切性、生成的实效性等内容而展开。
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而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因而,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正如笔者在[[4]]中第四章第五节中指出的:在课堂中的教学反思,集中解决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哪些内容需要预设、哪些需要生成;二是从课堂的随机生成的实际效果,反思教案预设的效果。
作为第一个问题,无论课堂教学的生成成分多么大,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课堂教学目标、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等等,相当分量的内容需要精心预设,而体验性的过程、探究发现的过程、偶发性的过程等内容,往往需要随机生成。
作为第二个问题,着重围绕预设的充分性、机遇把握的贴切性、生成的实效性,以及预设、生成的内容与相应学科内容的吻合程度等几个方面展开。当然,这些方面,多数都可以在教案的设计阶段同步展开。
(三)反思课堂教学实践,集体观摩,共同提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量实践证实,传统的“说课――授课――议课”的教研模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促进作用并不是很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经验 + 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模式。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授课――反思课――议课、再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之一。其中,在“授课”环节,首先提出需要研讨的问题及需要作为情境的课例,然后指定专人备课。在听课时,教师明确所要观察的教学现象和反思的主要问题,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反思本节课上教师教学行动及其背后形成的原因,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就丰富了教师对教学的感性认识,为反思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第二步骤“反思课”,先由授课教师,围绕本节课的知识序列、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三维目标达成及需研讨问题的进展情况立即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反思教学细节和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把握的适切性。在“议课、再研究”环节,主要是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从学生课堂实际状态入手,总结课堂教学得利弊得失,重新审视原来的教案,给出修正和完善。也正是在这种活动过程之中,教师的专业经验得以积淀、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不难看出,“授课――反思课――议课、再研究”模式,正是把教师个体的课前反思、课中的反思,与教研活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活动组织者在反思课和评课的关键时刻,进行恰当的设疑,往往能促使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四)课后反思,提炼亮点,激发智慧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讲课技能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教师进行课后的及时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漏点、遗憾、及亮点,及时地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进而提炼亮点、激发智慧。
特别地,教师的专业自信和自我认同,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而,在课后反思中,作为学校组织者、专业引领者,帮助教师在进步中获得职业自信和自我认同,鼓励教师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收集成功案例和反例,并进行提炼和升华;同时,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再思考,诸如如何改变角色、教学方式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有效利用,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等等。正是作为个体的教师,通过分析和评价自己讲课中的心路历程,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内隐的教育观念,进而能更为清楚地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正是通过课后反思,才能在教师已有的案例知识中凝炼出教学智慧,不断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教师个体的不断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实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教学反思的实用策略,结合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典型案例,我们逐一加以剖析。
(一)课前反思
不同的教学观,必然造就不同的预设教案。其中,比较鲜明地体现设计者的教育理念。例如,小学数学新、旧教科书分别是这样呈现“周长”一节的有关内容的:
旧教科书首先呈现八张图形,这里面既有规则图形也有不规则图形,既有生活中的图形,又有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通过八张图这样一个简单的情景直接引出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新教科书借助情境图,向大家展示了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画面,其背后暗含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学会不同的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并经过亲自动手,感知数学的美。
10.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 篇十
◆ 李 妍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 733006
一、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1.多元互动性
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动”为主体,以教师的“导”为媒体,以课堂反馈为载体,教师学生形成“环”式交流。上课多以小组讨论推选中心发言人为模式,使课堂教学形成层次性和阶梯性的“链”状结构。
2.自觉建构性
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因为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因此具有个体性。
3.优势互补性
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在价值,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成组,充分发挥成员的个体优势,形成互补,互相勉励,互相竞争。
4.质疑探索性
在学习过程中,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手段,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途径,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1.优化学习环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由于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它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积极、主动、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能为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气氛和情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2.拓展学习空间
对于语文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无限广阔的。拓展课程资源,无疑就给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整合学习方式
如何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主体整合学习方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学习方式的全部,并且它们三者也非独立存在的,笔者将它分解、整合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三个阶段。
4.革新学习评价
要想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评价的革新必不可少。学习评价是整个学习活动有序化、成效化的重要保障。回顾过去,我们的语文学习评价过于关注学习的最终结果,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考察与指导,它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现如今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使用需要学习评价在关注成果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与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和实施建议】推荐阅读:
反思初中英语写作教学07-19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反思08-13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8-21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10-07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11-16
初中英语教学开放日反思09-15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课题实施方案10-01
初中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