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自画像

2024-07-28

美术自画像(共12篇)

1.美术自画像 篇一

二年级美术上册《自画像》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绘制自己的漫画像,学习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教学重

重点: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难点:大胆展示自己

情景导入、观察分析、创作表现、评析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引入。

二、观察发现、相互观察对方,说出特点。

2、观察自己的特点:着重对脸形、五官及发型特征。

二、欣赏作品、欣赏课本中提供的自画像绘画作品,并说说他们画出了那些特点。

2、听十二生肖的故事说说自己的属相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三、创作表现、作业要求:课本学习活动,展出自己的形象特征,画出自画像。

提示:可以默画也可以边看边画,可以从整体入手也可以从最具有特点的局部画起。

2、学生作画,教师适当指导。

四、评价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

五、课后拓展

扩展活动欣赏个人信息卡和名片,了解其内容和具有的独特功能、优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外貌特征。

2、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征。

3、着重对脸形、五官及发型特征进行仔仔细细地观察,并用谈话的方法交流。、学生观察分析、说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2、说说自己的特征。

学生作自画像。

互相欣赏作品

教学

反思

2.美术自画像 篇二

在了解台湾学者刘婉珍对博物馆和学校间教学交流“馆校合作”的成熟模式后, 我们开始探索用“馆校合作”模式解决地方文化资源为本土教育文化所用的有效途径, 经过十几年团队实践探索, 在此把得失分享给大家。

一、馆校合作———博物馆主导的互动模式实践探索

博物馆主导的互动模式, 指汉画像石馆主动邀请学校师生共同参与文化部门的主题活动, 在馆校双方沟通交流后, 学校与博物馆成为共同体。汉画像石馆为最初策划的主导者, 学校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学生参加活动, 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方案1】“游汉画像石馆体验两汉文化”项目。每年春秋季, 徐州汉画像石馆与各学校联合推出“游汉画像石馆体验两汉文化”游览项目, 该体验项目配合学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 以徐州两汉文化为主线进行地方课程参观体验活动。至2016年底, 共有市区30余所中小学两万多名学生参与游览, 游汉画像石馆已经成为各校的传统项目之一。

【方案2】汉画像石拓片制作活动。对比方案一, 这项活动算是专业体验了。汉画像石艺术馆在国庆节期间, 都会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推出汉画像石拓片制作体验活动。馆里的汉画像石都是国家保护文物, 是很少允许拓印的, 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石头都是放在橱窗里, 平时根本碰不得。馆里会挑选一些合适的汉画像石, 专门给中小学生提供体验平台, 这样的活动名额一经推出, 几乎瞬间被抢光。

二、馆校合作———学校主导的互动模式实践探索

学校主导的互动模式, 指学校结合教学需要设计好课程, 与汉画像石馆联系好时间、活动场地, 馆校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在国家美术教材中都有走进博物馆的课程, 再结合地方美术教材和校本教材, 教研团队创意少不了有关汉文化的主题教学活动。

【方案3】汉画像石馆里的美术公开课。在博物馆里上课, 那种现场感是教室无法比拟的, 这里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灵性的, 此时此刻和孩子们的相遇, 真是妙不可言。近几年在馆里举办过几次大型教学活动, 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苏省第一届民间美术进课堂现场教学展示活动面对全省美术老师开设《走进汉画像石馆》一课。记得当时已经入冬, 天气确实寒冷, 因为听课人数众多, 上课的场地只好选在老馆的室外场地, 当时还没有新馆, 听课的老师们边喝着徐州辣汤取暖边听着汉画像石课, 从味觉、视觉和听觉感染着每一个人!

【方案4】徐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现场写生绘画比赛———汉画像石馆写生。徐州市中小学生现场写生绘画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已经成功举办6届。第三届主题是汉画像石馆写生, 通过馆校双方长达半年方案研讨, 再加上活动宣传也非常到位, 此次活动参加的学校及人数是最多的接近1500人近70所学校, 加上来接送的家长人数接近3000多人, 博物馆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方案5】“舞动汉风创意汉画”作品展。2013年9月在徐州美术馆成功举办“舞动汉风创意汉画”作品展, 孩子们的作品得到了市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教育局、汉画像石馆相关领导专家肯定和支持, 此次展览也是小学生的作品第一次进入徐州市最高级别的专业场馆展出。

三、馆校合作模式的经验反思

1. 教师是馆校合作的纽带。

教师是最了解孩子们美术学习兴趣的人, 是联络馆校双方的纽带。在馆校合作模式中, 需要对地方文化感兴趣的教师, 因为教师会将汉画像石馆里的美术资源转化成学生们可以接受的课程, 是完成馆校合作模式的基石, 所以专业教师的培养是馆校合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2. 团队合作是推动馆校合作的重要保障。

发挥馆校团队集体科研力量,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合理规划活动进度, 用集体带动个人, 同时克服个人的惰性。现在汉画像石教学研究团队有10个教研小组, 有20余所中小学校、近百名美术教师长期参与馆校合作。

3. 馆校合作意义。

(1) 通过馆校合作孩子们在博物馆受到熏陶, 扩展了生活和学习空间, 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增强了对社会及自然的感知了解, 促进了学生对两汉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美好情感。

(2) 通过馆校合作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培养和成长了一批热爱本土文化的美术骨干教师, 研究过程促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和自己的专业, 并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潜能, 进一步促进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在馆校合作的背景下, 学校形态各异的特色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极好地代言了学校的教学特点, 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3.幽默自画像 篇三

扁扁灵敏鼻

我的鼻子是五官中长得最不让人满意的啦,扁扁的、塌塌的,既不像妈妈的翘鼻子,也不像爸爸的挺鼻子。就为这个问题,我和爸爸妈妈想了很久,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我的鼻子可灵敏了,家里人都说我属猪却长了个狗鼻子。一次,家里的电热水壶坏了,塑料盖被烧黑了。我感到气味怪怪的,便用鼻子嗅着味道找到了厨房里,一举发现了“祸首”,立刻切断电源。这时,“反应迟钝”的妈妈才赶了过来。我喜滋滋地听了妈妈一顿赞赏。

除了鼻子,我还要画我那——

美丽的大眼睛

我对我的眼睛与鼻子的评价截然相反:眼睛挺大,水汪汪的,很灵活,是我五官中长得最好的啦!小时候学语言表演时,老师要我们练转眼珠,我是转得最快而且最标准的,老师还让我们一直睁大眼睛,不能眯着眼,结果还是我坚持得最久,老师还让我为其他同学做示范呢。我听着老师的表扬,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这双眼睛真好!

当然,我还要在头顶画上——

乌黑的长头发

听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头发稀疏,又黄黄的,是典型的“黄毛丫头”。为了让我的头发长得又黑又密,全家人想尽了办法,可是效果却不明显。我四五岁时,头发卸突飞猛进地生长起来,一下子变多了,随便抓抓就有一大把。那时,妈妈却喜欢让我留短发。于是我使成了理发店的常客——每隔两三个月,便被妈妈赶进理发店.我渐渐发现,头发是我身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妈妈再要带我理发时,我坚决不肯走半步,我的头发才终于一次又一次得以逃生,变成了现在这样乌黑的长发。

这就是我的自画像,长相嘛不算靓女,但在可爱的面容下,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大家觉得我怎么样?

4.大班美术活动:哈哈镜自画像 篇四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绘画的乐趣。

2、了解在哈哈镜中人不同的面部状态,学习用恰当的颜色表现。

3、能通过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用夸张的形式大胆作画。

活动准备:

1、哈哈镜一面;勺子若干。

2、相关范画;水彩笔、油画棒、图画本。

活动过程:

1、范画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范画与平时的自画像的区别。

教师:老师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请你们看看和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2)幼儿相互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3)师幼共同总结。

2、出示勺子,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自己夸张的样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凸面)中的自己,鼓励幼儿对着勺子做出不同的表情,并适当的移动勺子。

(2)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

(3)讨论:镜中的自己和平时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4)师幼共同小结。(脸变长;脸的某一个部分变大,如眼睛、嘴巴;适当的移动会有不同的样子出现)

3、出示哈哈镜,师幼共同观察,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1)出示一面大的哈哈镜,请个别幼儿上台照一照。

(2)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会怎样画哈哈镜中的自画像。

(3)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将哈哈镜中夸张的部分描绘出来。作画时,可一边拿着勺子观察镜中的自己,一边作画;也可仔细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后,再作画。

4、幼儿分组作画。

(1)教师讲述作画要求,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用恰当的颜色表现。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适当引导其添加简单的背景。

(3)幼儿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1)给自己的哈哈镜自画像取个名字,并请个别幼儿上台说说自己的作品。

(2)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延伸:

5.美术自画像 篇五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3课自画像

[分析]自画像

一、教材分析

一个自画像社会人免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而向外界推介自己又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能力。自画像学生从小就应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本课自画像设计围绕学生的成长需要,安排了三个相关学习活动:画自画像,用绘画的形式,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大胆表现;生肖剪纸,剪出自己的属相;做个人信息卡,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属相、爱好、理想等。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3课自画像

在以往的命题画中学生接触过人物画,但大都是概念化的表现。如何让此年龄阶段学生,生动地画好不同形象特点的人物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活动一的学习内容为观察性绘画,通过有趣的观察活动——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再画下自己的头像,以达到帮助学生克服概念化表现的目的。教材中提供的范画大胆、生动地抓住了人物的面部特征,并且均为学生的课堂作业,使学生观后感觉到“我也能画出来”。

十二生肖是我国一种传统纪年方法的标志。每当新年旧岁的更替,人们就喜以与之相对应的动物的此去彼来为标志,所以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它们的形象和影响。自画像而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十二生肖更是许多民间艺术家的拿手好戏。活动二的学习内容就是建立在学生熟悉并喜爱十二生肖的基础之上。本活动实为动物剪纸,可灵活运用对称和不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自己的生肖形象。教材中提供了一套十二生肖剪影,一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十二生肖,二是引导学生在剪生肖时要抓住动物的形象特点,大胆、概括、夸张地剪出外形。在动物形象比例上不做要求,内部花纹装饰要求简单。

个人信息卡是对个人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卡片。它相当于名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起着方便、快捷的作用,但它比名片更具个性和艺术性,能更仔细地介绍自己,如介绍本人的属相、爱好、住址、电话等,所以深受学生们喜爱。教材中所选的信息卡外形各异,有头像形,有车子形,还有圣诞靴形。在设计内容形式上,有的图文并茂,有的则以文字的变化为主。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独创性,制作出外形简洁、独具个性、精美的信息卡。

以上三个活动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可组织有趣的游戏将三个学习活动连为一个整体,既检验学习效果,又提高学生推介自己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的教学从观察入手,引导每位同学对着镜子找找自己的形象特征,着重对脸形、五官及发型的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接着可采用谈话交流法,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尽可能让更多学生讲出自己的形象特征,而且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讲讲他眼里的某某同学的形象特点。在学生画画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既可以默画也可边看边画,既可以从整体入手也可以从最具特点的局部入手。在五官的位置、比例上不对学生作过高的要求。作画的工具材料不限,从而为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提供了空间。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不应采用先画基本形状然后逐渐刻画的概念作画方式。

活动二的教学可以课前先布置学生寻找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图片或者是十二生肖的物件,课堂上请学生讲述他所了解的有关生肖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属相,并参观同学们带来的关于生肖的工艺品,看看同一属相的动物形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剪纸创作。剪纸时可采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抓住动物外形的特点,先夸张地剪出大体的外形,再用对称的方法简洁地剪出内部结构的关键部位,并做适当的装饰。

活动三可从名片和个人信息卡的对比欣赏入手,寻找其共同点和区别,以了解个人信息卡的内容及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优势。在讲授制作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美的物体的外形进行概括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信息卡的内容不宜太多,可根据自己的喜爱确定,要注意文字的装饰及位置的安排。

三个活动均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评价。如活动一可让学生把作业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来“猜猜看”,哪一幅画是画的谁,被认出来的画就说明其画出了人物的特点。剪纸生肖这一活动,由于学生基本都属于同一年龄层次,同一生肖,就可“比比看”,谁剪的生肖动物在造型上与众不同,既抓住动物特点,又生动有趣。活动三作业完成后,可将制作的作品办一个小展览,学生自由观看评价。

四、教学建议

活动一中自带镜子不能太小,以免观察过于零碎,不能形成整体印象。

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学生带入舞蹈室,对着大镜子自由观察,并随意地趴在地上画画。通过环境和作画条件的改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剪纸操作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双手配合,剪速要慢而稳,尽量做到作品边线光滑而富有弹性。

可在三个活动完成后再搞一个交流活动。将几个班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学生把自己的自画像、生肖剪纸及个人信息卡展示出来互相交流,以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何夕岚)

[教案]碎玻璃老师的教案

自画像

教学目的:通过绘制自己的漫画像,学习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作业要求: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教学重点: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

教学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自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引入:

出现一些人物的漫画像。

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再次出现课题)

(二)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照片,再看一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画的特点吗?(同学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带的眼镜等。

(三)观察:

你想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画什么样的呢?

先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特点。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还可以同学间互相找特点。

小结: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并画在黑板上。

(四)演示:

教师示范画一幅漫画像,边画边告诉学生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不要从小部分画。

(五)欣赏:

出现几幅单线勾画的作品及添加少许色彩的作品。再欣赏一些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业:

可以先用铅笔画一幅小草图再用深色的油画棒或彩笔放大画出来。画完后可以贴到前面来。

四、总结:展评作业。[教案]转帖网友的教案

课型:综合绘画课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真地观察自己的脸部形象,并能用流畅的线条画出自己的脸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构图大气,形象有趣,特征明显

教学准备:有镜子的教室、彩色笔、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小朋友照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

、将小朋友带到舞蹈教室

2、小朋友看一看自己长什么样?你的脑袋、你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你的长相。(一定要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自己的长相,并且也知道自己长得与别人不一样的区别在于小朋友的脸形和五官的不同形状,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自画像好吗?

二、讲解自画像的画法

、带学生回教室

2、讲解绘画方法

(1)、先画头的形状,如圆脸方脸瓜子脸

(2)、再画发际线,发际线指的是脸与头发交接的地方的形状,如男孩的头发与女孩的头发就不同

(3)、然后画五官,五官决定一个人长相的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眉毛如粗和细,弯和直,眼睛有大和小,双眼皮单眼皮,嘴巴有后和薄之分,画的时候要看清再下笔。

3、构图的大小分析

构图指的是画面在纸上的位置。我们画画的时候尽量把纸画满,三、学生尝试绘画、请几位长相比较有特点的同学上台到讲台上试者画一画

2、同学们评价是否画得像他们自己,你能上台来改一改吗?如果画得不像,那他们画得有意思吗?

3、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画的画很有意思,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画得有趣就行了。记住画完以后要涂上与肤色相近的颜色。

四、学生作业

把自己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并涂上颜色。

五、巡回指导

六、互相观赏,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型:剪纸生肖

教学目标:通过演示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学会简单的剪纸方法,为自己的生肖制作一枚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剪纸生肖的方法以及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教学难点:外形的准确性以及内部纹样的选择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幻灯片、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欣赏剪纸作品、展示剪纸作品原作,观察它的形象以及制作材料、纹样选择。

2、同学们可以上台近距离的观看,老师把作品拿到学生中间巡回展示。

3、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好看吗?你想不想也制作一个?

4、小结:这些剪纸作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作品,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这种民间艺术,为自己剪一枚生肖图案。

二、上新课、展示剪纸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

2、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来剪纸你会先干什么?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

3、老师示范剪纸的方法步骤:

(1)先剪出外形轮廓

(2)再剪出生肖的五官

(3)然后剪出有趣的纹样

4、学生辨认生肖的外形

老师准备一些生肖动物的外形,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

(1)一些容易辨认的外形

(2)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外形

小结:制作生肖的剪纸作品,首先就要把外形画准,要不然剪出来就不像了。

5、纹样的剪纸方法(1)随手剪(2)对称剪

三、学生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属相,剪一个小动物形象,注意剪出它的外形与纹样。然后用胶水贴在作业本上。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互相交流,老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课型:工艺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张有趣的信息卡,并能通过信息卡与别的同学愉快地交流沟通。达到信息卡的信息传达的目的,激发学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培养学生互相了解的过程。

教学重点:信息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信息卡的独创性与个性表达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剪贴画、色卡纸、油画棒、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课题、老师把自己不同的信息卡发给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从信息卡中了解到了老师的哪些信息?

2、提问:信息卡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些什么形状?好看吗?你要是做一个信息卡你会做得和老师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信息卡是传递个人信息的,我们制作的信息卡能让别人很快了解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你成为好朋友,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吗?

二、上新课、说一说你的信息卡的组成部分,每个同学的信息卡肯定不同,说出你的不同之处。

2、讲解信息卡的基本组成部分:

(1)图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信息卡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也可以是具象形,如人脸形、鞋子形、苹果形、卡通形铃铛形、花形、树形、叶形、冰淇淋形等等。图形还包括插图,插图可以小一点,要与外形相互协调。

(2)文字:主要指信息卡的内容。如姓名、年龄、爱好、格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

3、老师示范信息卡的制作步骤:

(1)先画好外形,并将外形剪下来;

(2)将内容写上去,文字可以装饰成纹样;

(3)在其他的地方画上装饰用的与外形相互协调的图案即可。

4、信息卡的色彩调配:

信息卡的外形与内容要以一个色调为主,如老师用的是黄色调,那么整个信息卡就必须多用黄色调,这样设计出的信息卡才会协调。如果是红色调你会用哪些色彩?

5、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卡。

三、学生作业

画出信息卡的外形,经剪贴装饰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属相等。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游戏:将做好的信息卡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也可以与新朋友交换,让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

六、总结下课

[教案]莘村小学邱桂珍老师的教案

自画像

————活动二(生肖剪纸)

教学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

教学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学课题:《自画像》第二课时

教学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2、让学生养成大胆想象、制作的能力。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形象特点进行想象、加工,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生肖动物形象,让学生养成大胆想象、制作的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即学会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十二生肖动物形象、彩色纸、剪刀、示范作品

教学流程:

本节课紧紧围绕欣赏、比较想象、制作为流程,在整体上有明确的指向,局部间环环相扣,逐层递进深入。

、听故事、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声、图并茂的多媒体直观教学展示和引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掌握。

3、灵活设计,推陈出新。

4、巧设游戏,奖励创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突出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引入(多媒体播放十二生肖的故事)

教师:A、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

B、说说自己的属相。

2、图片欣赏(多媒体显示十二生肖的图片)

A: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物的形象特征。

B:请学生概括一下各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

3、板书课题:生肖剪纸(文本显示)

二、新课、民间艺术作品欣赏(多媒体显示生肖剪纸作品及有关生肖的工艺品)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一属相的动物形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形式。

2、欣赏本课内容(多媒体显示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欣赏生肖剪纸作品的表现形式,外形特点、装饰纹样(点、线、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花卉形、波浪形等)

3、剪纸工具介绍:彩色蜡光纸、托底卡纸、剪刀、小刀、尺子、胶水等

4、示范作品欣赏(多媒体显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示范作品主要是猪、鼠动物形象。

5、制作步骤:(着重解决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A:大致剪出生肖动物的外形

B:剪彩出动物内部结构的关键部位(用对称方法)

c:装饰美化

D:裱、贴

(多媒体显示制作步骤的文本信息)

6、教师示范制作:强调剪、刻的方法及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按先想后做的方法进行制作;与此同时贯穿装饰及构图等知识于其中。

7、运用优劣作品对比讲解如何完善作业及应注意的问题。(着重解决如何让学生做得更好)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讲明大胆想象实质和意义,强化学生以大胆想象意识来指导作业的观念;及作业要求;

2、学生进行制作,教师提出优秀作业的评选标准并进行具体辅导。(放轻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愉快作业。)

四、讲评、小结。

举行剪纸作品展,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秀作业并进行表扬,使学生感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带来的乐趣和喜悦。

五、引申:

6.美术自画像 篇六

(一)——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凡高自画像作品及其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了解画家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绘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探求艺术美的积极性,从而为第二课时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之

(二)——欣赏凡高的作品,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

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和细致认真的观察、感受、体验凡高自画像作品的艺术形式及强烈的情感表现,了解并感受凡高自画像沿袭传统到树立独特个人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对凡高绘画作品欣赏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欧洲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欣赏探求的兴趣。

教学方法:

通过构建合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欣赏绘画作品的环境氛围,通过提问、发表感想、讨论等多种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凡高简介

第二阶段:

1、欣赏凡高的自画像画

2、附:[欣赏与讨论]

从以下作品中感受凡高当时的心情和精神世界?

说说你对这些自画像艺术特色的认识?

(分组欣赏并讨论后,每组选1学生回答)

3、结合凡高的时代背景欣赏以上作品。

4、小结。

5、欣赏凡高其它自画像作品。

第三阶段:

7.自画像中自我意识与艺术创作 篇七

自画像好比是一种绘画语言, 它是从肖像画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有绘画形态。自画像萌芽阶段, 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西方绘画都充满了宗教色彩, 艺术家处于社会底层人员, 为教会服务和工作。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的逐渐提升, 从社会底层的手工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

文艺复兴的第一位画家, 乔托, 有意识地在画面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并且在画面上绘入了自己的形象。这样的自画像凸显了艺术家独立的创作意识, 并保存了有价值的文献。他的成就被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所认可, 从此, 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开始提高, 由手工匠人演变成主导艺术史的艺术家。从此, 文艺复兴期间, 很多艺术家开始以不同风格的自画像让世人认知。

二、自我意识的体现

通过杰出的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来分析自画像, 并且这些画家在运用绘画语言上, 社会背景上, 身心经历上都有所不同, 因此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自画像。自画像从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经历了三个世纪之久。自画像也从不成熟逐渐被大多艺术家采用的绘画形式。随着画家这一职业被认可, 自画像的形式也以多种多样的的形式出现, 画面上的自身形象也不拘泥于写实, 开始被美化和标榜。与此同时, 也充分表现了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也是在不断地增强的。自画像成为被广大画家所接受的独特肖像画形式。

1. 达芬奇——写实艺术的自画像

最早达芬奇的把自己的画像独立起来, 把自己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哲人形象, 紧绷的嘴角表现了一种忍受命运熬煎的精神。达芬奇说:“画家要追求的不仅是人的外貌, 还要追求其内在的精神”, 达芬奇的自画像作品, 那深邃的目光仿佛在审视着观众, 这就是我, 我就是这样的人。宽阔的额头是智慧的象征。绘画严谨, 甚至对每一条线条都画得非常考究。

2. 伦勃朗——描述人生的自画像

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 自画像要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 几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看, 据不完全统计有90幅左右, 其中60幅是油画, 20幅是铜版画, 10幅是素描的自画像。按他后来的境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 很可能还有私人收藏的自画像作品。有一位理论家计算过, 他每年平均画两幅自画像, 那么, 总数要达到百来幅以上。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 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尤其是在他的后半生, 生活的现实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自我意识体现。画家很精心描绘脸部的内在气质, 从中可以发现一种潜在内心世界的语言。1660年的《自画像》, 是画家失去妻子之后, 家产变卖只能在前妻所生的儿子掌管的“美术品处理公司”里以一个搬运工身份维持生计时期完成的一幅杰作。画中画家缠着头巾, 发福的身材, 没有任何奢华的衣着打扮, 这样寒酸不修边幅的他与三十岁之前的充满自信的自画像完全不同的这幅画, 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形象。画家简约的大笔触去雕琢他内心中的情感, 表情非常严肃, 正是他承受着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压力的直接反映。

3. 毕加索——抽象语言的自画像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最后一幅自画像是在91岁的他去世前9个月完成的。在这幅蜡笔画中, 毕加索创造了一个让人畏惧的自己:一双因惶恐而睁是我得大大的眼睛, 紧紧闭着的嘴唇, 冷绿色憔悴的脸庞衬托着鲜明凸出的颧骨。这是毕加索对其他自身内心的鲜活刻画, 那是一个冷冷的凝视着死亡深渊并带着悔恨思考自己生活的男人的形象。画面抽象的描绘, 反而让画面更加生动。

4. 梵高——感性夸张的自画像

荷兰画家梵高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梵高之所以绘画, 是因为他渴望抗拒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就像别人说话、写作一样是为了倾诉, 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梵高的绘画是一种他独特方式的表达, 他的自画像是对自己的审视和观察, 在自画像中的诉说, 与其说是给观众的, 不如说更多是画给画家自己。梵高的自画像中眼神坚定, 半侧着脸, 流动的线条参杂着用笔触点出来的色彩变化, 审视镜中的自己画下自己的表情和模样, 就像是在用画笔认识自己, 宣泄自己。

5. 弗里达——隐喻情感的自画像

1926年她创作第一幅自画像开始, 她学会了如何在镜中观察自身, 学会了如何表现自己的跃动、炽热、无畏和脆弱。在这种热烈的绘画中坦白, 她诉说着她的爱情、痛苦、疾病、无法生育以及对丈夫持久不变的激情。她的丈夫里维拉说, “弗里达是艺术史上的一个特例。她是一个敞开心扉, 将情感的生物学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艺术家……”画家经过一种简便的移花接木, 把镜子的外框被偷换成画布的边缘, 镜中的弗里达也就转嫁到了自画像的画布上。每一张自画像, 她锐利的眼神就像是一把金刚石钻头要彻彻底底地穿透我们的身体, 穿透我们的心, 使我们注意到, 她的欲求有一种奇特的紧迫感。

三、自画像在中国蓬勃发展

1. 徐悲鸿——学院创始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 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他的自画像是素描、色粉、油画多种形式出现的,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 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对自己的神态捕捉也是比较到位的, 眼神坚定且生动, 描绘了鲜明的画家正直, 执着、热爱绘画的特点。

2. 潘玉良——内心曲折

潘玉良是我国旅法最早最著名的女画家。潘玉良在法国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到祖国, 然而直到她去世, 这个心愿也未能完成。所幸她的画作最终回归了祖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画魂回来了。潘玉良是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显示出女性艺术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她的《自画像》表达洋溢着生活激情、充满人生哲学, 也表现她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坎坷的生活境遇, 病痛缠身, 人世沧桑都没有磨灭她绘画激情, 她的自画像就是她生活的写照, 画面上的画家表情沉重, 又有些无奈, 又仿佛从她的眼神里读出一些对生活的期待。

3. 刘曼文——内心世界

《平淡人生》可以称之为刘曼文为自己画的肖像系列, 她通过主观的观察和思考, 用个人方式作出对生活的诠释。她的家庭成员就是画的主题。这一系列也表现着画家的心路历程, 具有自传性的色彩。它属于画家心理和感情的自画像, 也是现实生活的自画像。更确切地说, 画家是透过生活处境来衡量人的感情质量及其真实程度。

4. 申玲——大胆直白

作为职业画家的申玲对油画材料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近乎天才般的自由支配能力, 油画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她的自画像创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画家擅长用强烈的色彩, 大胆把自身形象和人体的热烈和人心的愉悦相结合, 用纯粹的色彩进行淋漓的传达。

总结

画家的自画像不仅仅是一张画像, 他是艺术家对人生、世界的疑问, 是人类自身的自我审视。艺术的生活胜过艺术的本身。而以艺术的方式去生活, 推进人民自由民主的意志, 以艺术的方式消解对物欲的贪婪, 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改造民族精神, 才是艺术家的真正使命。通过艺术的展示活动交流内心的躁动与创伤, 情感的迷失, 也增强了人类之间的了解, 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欣赏的高境界, 这样的交流平台, 也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艺术史上艺术家留下的作品形式多样, 其中自画像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门类, 特别之处:是表现的对象以及表现的内容, 在以往的艺术史研究中我们忽视了对艺术家的研究而过多的关注作品, 这也是我们艺术研究中的一个遗憾和空缺。研究艺术家的自画像这也使那些逝去的伟大的灵魂得到安慰。生命需要关注, 他们在我们长久的关注中永生, 关注也就意味着存在, 我想这也是那些故去的艺术大师的愿望。对艺术家自画像的研究也是一种今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8.我的自画像 篇八

镜子里的我头发短短的,皮肤有点儿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显得很可爱。我在班里身高属于中等,以前大家都说我很瘦,我就告诉他们:“你说我瘦,我呀,五十几斤呢,我的大杨哥哥才四十斤呢。”不过,我现在吃得多了,长胖了,他们就不再说我瘦了,爸爸老说我夜里偷吃东西的。

我以前比较内向,见了不认识的人就害怕。爸爸和大学同学聚会时带我一起去,礼堂里有许多陌生的阿姨和叔叔,我心里就有点儿害怕。爸爸告诉我那都是他大学的同学,我才好一点。我一进去,他们就让我跳舞,吓得我躲到了爸爸的背后。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 上次音乐考试,老师让我们一个一个地上讲台唱歌,轮到我了,我站在讲台上,放声唱了起来,结果大家都说我唱得好,我开心地走下了讲台。

爸爸妈妈都说我喜欢臭美。我经常在镜子前面东照照,西照照,妈妈说我是个小妖精,爸爸听到了,就问:“家里哪里来的妖精呀?”我就蹦到爸爸面前嘿嘿地笑。我很喜欢穿裙子,我的衣橱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裙子,有花边裙、海军衫、彩花裙等。有一次,吃完早饭,我在衣橱里东翻翻,西找找,拿了一条灰色牛仔裤穿上,感觉不错。又拿起一件粉色的长袖,这件不好看;旁边那件黄色斑纹的短袖,上面有墨汁,太丑了;那件彩色格子的短袖,太花了,不配。我还在挑着,就听爸爸吼道:“你挑衣服要多长时间啊,上学要迟到了!”我赶紧挑了一件上面是白色的、下面是黑白相间的格子花边短袖,迅速穿好,匆匆忙忙上学去了。

我喜欢百灵鸟和夜莺,因为它们的样子很可爱,能在空中飞,而且叫声清脆、好听。也喜欢小白兔,因为它蹦蹦跳跳的,很活泼,很可爱。还喜欢小鸡,它毛绒绒的,小小的,很可爱。有一次,同学问我属什么,我就学小羊“咩咩”地叫了几声。

怎么样,我可爱吧?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指导教师 余向军)

[教师评语]

9.美术自画像 篇九

原先,我并不喜欢他,可到了后来,我却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是为什么呢?别急,你慢慢听我讲完就知道了。

“叮铃铃……”美术课的上课铃响了。王老师背着手踱进了教室。他还是老样子——穿着一件粗布格子衣,一条褪了色的西裤。哎,你看,他人还没在讲台上站定,那张“宝刀未老”的嘴,就像开了闸的河水一样说个没完没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国画……我先教大家如何调色:把颜料挤在调色盘里,用笔尖蘸一点朱砂,再蘸一点柠檬黄,调成橙色……注意,画笔在手上不要抖动,颜色要均匀……”你可别以为他讲得如此细致,我们会听得饶有兴致,恰恰相反,我们虽在上课,可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有些同学甚至都打起盹儿来了。

“真是的!调个颜色用得着大做文章吗?絮絮叨叨的,真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我暗暗思忖着。说句悄悄的老实话,美术课可真无聊,都缘于王老师的唠叨!

开始作画了,我一点儿兴致都没有,只感觉满脑子昏昏沉沉的,课一点儿也没听进去。拿起画笔,我的手也不听使唤了,本想画一条笔直的线,却被我来了个“弯弯曲曲”。真糟糕!第一笔就是一个大失败,下面这幅画该怎么完成?我又怎么向王老师交待?这可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向王老师请教,又不好意思开口。

谢天谢地,王老师似乎摸透了我的心思,走了过来,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不画了?”“我……我画不好。”我吞吞吐吐地答道。糟了,这不是露馅儿了吗?王老师一定知道我上课不专心听讲,才画不好的,我准要挨“斥儿”了,真是自作自受!可我是中队委,被批评了多丢人呀!

我做好了心理准备,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突然袭击”。可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料,王老师既没有批评我,也没责怪我,反而和颜悦色地对我说:“来,我给你做个示范吧!”“好呀!”我第一次这么爽快地答应了。只见他利索地拿起画笔,饱蘸颜料,在宣纸上熟练地勾起线来。他一边画,一边为我做耐心的讲解:“用色要明亮、均匀,用笔大胆……”霎时,我惊呆了——画笔在他的手中竟变得那么灵巧,宛如一只轻盈的小鸟,在纸上灵动地飞着;他的运笔是那么流畅,从柔中透出几分刚;线条是那么挺拔、那么飘逸;笔调是那么洗练,仅三笔两笔就把小松鼠的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打心底里佩服他。王老师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画画要认真,学本领要用心,这样才能掌握更多技巧,才能‘妙笔生花’。”我似乎从他那耐人寻味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当我再次拿起画笔时,手竟也变得灵巧起来,我对照范图,细心地临摹起来,这张画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我望了望眼前的王老师,感到他不再是我原来所认为的“唠叨老师”了,而是那么的可亲、可敬!

打这以后,我特别爱上美术课了,王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变越高大。渐渐地,他的唠叨变得亲切起来,我发现,他的唠叨常常含蕴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渐渐地,我的绘画水平提高了,内心涨涌起的对绘画的信心,如同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渐渐地,我向他请教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他总是意味深长地说:“画不好没关系,多画多练就会进步,每位画家也都是从多次的失败走向成功的。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你要想捕捉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就必须长有‘第三只眼’,更加留意周围的事物……”这些话对于我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这也是王老师对我的殷切期望。

10.美术自画像 篇十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好朋友画像

活动要求:

1、培养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2、根据观察的细节画出同伴。

活动准备:

海报纸、彩色笔。

观察与指导:

1、集体合作为教师画像。

孩子们能有机会在黑板上用粉笔为老师画像,十分高兴。为了调动更多的孩子,我让他们一人画一个小部分,这样既为更多的孩子创设了机会,又适当降低了难度。我发现连平时很内向的孩子也乐意地举起手,为我作画。

集体创作的结果是在黑板上的我大脑袋、小圆眼、长披发、小胳膊小腿,全然一副卡通小老师的模样,实在谈不上一点相似。呵呵,小家伙们可不顾这许多,美滋滋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写真画。我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谢谢大家,我很喜欢。”

点评:这个环节是提醒幼儿重视观察,细心捕捉被画人身上的显著特征,然后再进行创作。当然,孩子的写生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注重创作的结果,而在于过程,是否具有写生的兴趣与发展潜能。

2、两人一组仔细观察对方画下彼此模样。

接下来是小朋友为同伴创作了。有了刚才的经验,大家大胆多了(老师都说我们画得很好)。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商量着谁为谁画。余晏跑来说:“我和她都画黄馨蝶”。三个人如何互相合作呢?孩子还没有这个概念,我告诉他们A—B—C,每个人都能画别人,也都能被别人画到,孩子们很乐意接受这个方法。希望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们能够有相应的经验。

郑凯腾和王叶辉两人互相绘画,他们仔细地观察对方,敏锐捕捉对方的特征,凯腾的画面上叶辉正坐在椅子上,胸前挂着胸卡,上面还很认真地写“组长”两个字。他解释说:“我是按照叶辉身上组长牌的样子学写下来的。”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们俩的画没有色彩,全是线条勾勒,已十分接近写生作品了。

昕宜、乐乐等几个对色彩感兴趣的孩子作品绚丽多彩;几个能力弱些的孩子也作出了令他们自己满意的作品;有的小朋友有好几个好朋友为他写生,真是人缘好也„„

最后,他们要求我在画面上帮着写下“我的好朋友XXX”。看见他们快乐的样子,我祝福他们永远快乐成长。

11.我的自画像 篇十一

我喜欢看电视、玩电脑,但上学时间从来不看不玩,每晚睡觉前会看几页书;我会骑自行车、游泳、吹葫芦丝、写毛笔字。我有很多朋友,我们玩得很开心。

我最大的毛病就是粗心。做作业时不是漏题就是抄错,读书时不是多字就是少字,收书包时不是忘了英语书就是少拿了语文书。为此,我没少挨妈妈的批评。记得有一次,我做完数学题给妈妈看,妈妈一脸不信任地问我:

“有没有仔细检查啊?”“查了!”我信心十足地回答道。妈妈拿起作业本从头到尾一看,眉毛一皱,眼睛一瞪,我一看,大事不妙,肯定犯低级错误了。果然,我把389写成了346,我连声说:“知道了,知道了,马上改!”不一会儿,我又把改好的作业给妈妈看,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吧?正当我得意的时候,妈妈火冒三丈:“你怎么改的?长眼睛了吗?”我愣住了,再仔细一看,天哪,389又变成358了……

像这样的事情多得数不胜数,哎,这个粗心的毛病真的要改改了!

12.美术自画像 篇十二

佛里达在画布上倾注了全部的痛苦。她的作品尖锐而又谦和, 像钢铁一样坚硬、像蝴蝶一样纤美、像微笑一样动人, 像咖啡一样苦涩。

佛里达·卡洛 (Frida Kahlo 1907~1953) , 20世纪墨西哥最负盛名的女画家, 生于1907年夏天, 幼年曾患有小儿麻痹症, 至使右腿萎缩, 为了隐藏这个缺陷, 佛里达经常穿上三四双袜子, 或者高跟鞋。即便是这样, 也挡不住同伴们的嘲笑。画家雷伊斯, 佛里达童年时期的玩伴在接受专访时曾提到:“我们对她很残忍, 当她骑着脚踏车时, 我们会追着她喊‘佛里达, 假腿’, 而她也会气得破口大骂。”童年时期的阴影使佛里达变得郁郁寡欢, 表面坚强实际却很脆弱, 她性格叛逆, 绝不循规蹈矩。而命运似乎并不就此罢休, 在她18岁风华正茂之时, 在她就要摆脱幼年阴霾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永远改变了佛里达的命运。她的身体被撞得“支离破碎”:脊柱、锁骨、肋骨断裂, 骨盆破碎, 右腿11处骨折, 一根汽车扶杆直贯小腹, 令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她有整整一年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 而她当时的男友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她。伤痛如影随形, 父亲为佛里达买了笔和纸, 母亲在她床头安了一面镜子, 佛里达在苦痛中开始用绘画转移注意力。车祸将佛里达的世界彻底得拉近了苦痛的深渊, 之后虽然奇迹般地再次站起来, 佛里达的一生却始终在和死亡抗争, 她先后经历了大小32次手术, 很多时间都是靠插管维系生命, 她背负着这个畸形病痛的身体, 就像抗着一架要命的吱嘎作响的巨大机器。1929年, 22岁的佛里达嫁给了大她20岁, 她终身依恋又倍受其伤害的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 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 开始狂热而艰辛的爱情马拉松。他们的婚姻经历了多次分合, 彼此都筋疲力尽却又难舍难分, 佛里达后来回忆说:“我人生中经历了两次意外的致命打击, 一次是撞倒我的街车, 一次就是遇到迭戈。”这些惨烈的经历使佛里达承载了太多的痛, 却也使得她的艺术创作和人生思考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1938年, 她的作品在纽约举办第一次展览, 大获成功。1940年她参加墨西哥举办的《国际超现实主义画展》, 备受好评, 而她, 最终成为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第一位拉丁美洲画家。

佛里达一生画的最多的, 是她自己, 她画狂风骤雨般婚姻的愤恼、画病痛折磨的痛苦, 画一切精神上的孤独和身体上的痛楚, 真实地记录着生命所经受的磨难。满目疮痍, 痛给你看。她说:“画自画像, 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 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人。”“我画我自己的现实。我知道的唯一一件事是, 我画画是因因为我需要这样做, 我画所有出现在我脑海中的东西, 不加任何考虑。”

佛里达痛苦而又孤独的生活着, 她用生命作画, 作品妙不可言, 迷离内敛中又似乎透出一声呐喊, 奔放而凄凉。里维拉这样评价佛里达的作品:“她的作品很温柔, 就像蝴蝶的翅膀, 像微笑那样可爱, 像生命中的痛苦一样残酷, 我相信没有别的女人在画布上画出那么大的痛苦”。毕加索说:“你我都画不出像她这么好的自画像, 你必须对自己非常诚实, 这对男人来说太难了”。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 是否正是苦难, 成就了艺术, 成就了大师?

比热爱绘画更强烈地热爱生活的梵谷一生都在渴望女性, 期待女性, 但他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一个女性。因此他总是画着一朵又一朵象征神圣爱情的向日葵。在他的画中, 向日葵都被他割断了“脖颈”, 翘起的断口像割破流血的伤口, 那粗野和扭曲的笔触仿佛在呐喊, 使人不能不联想到他那被压抑的感情。在他的画里, 天空是一片火焰, 树木绞扭着似乎要把自己连根拔起, 大地颤抖不已, 扭曲线条和螺旋形的笔触触目惊心。你可以感受到扭曲的力量, 这是艺术家内心不可抑制的火焰在燃烧, 是被压抑的欲望在跃动。

白朗宁八岁开始写诗, 十三岁已写成四卷史诗, 但是, 在她十五岁那年, 白朗宁从马上跌下来损伤了脊椎, 此后二十几年只能病卧在床。一个女性最美妙的青春年华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打击;第二个打击是她母亲的去世。接着, 她最亲近的弟弟在乡间陪伴她养病时溺死在河里。悲恸使她连续几个星期神志不清。她坚忍地承担起人生的辛酸, 把这辛酸写进诗里。1844年, 她的两卷本诗集出版。她的才华趋向成熟, 她的名声被推举到当时英国诗人最高的位置上。

“歌曲之王”舒伯特十六岁创作《第一交响曲》表现出惊人的天才, 但事实上他一生都在贫困、饥饿和失恋中挣扎。他爱上过两位女性, 却终未与其结为终身伴侣。在他年轻而短暂的一生中, 爱情给他的欢乐何其少, 而失恋给他的痛苦却何其多。可以说, 他的一生都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情感的压抑虽造成他的早逝, 却也激发了他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在他十五年的创作生活中, 他一共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在日记里舒伯特写道, “悲伤可以提高领悟力, 使精神更加坚定”“我的音乐, 不但孕育我的天赋, 同时也是贫困的产物, 我越是在最深的痛苦中所写的作品, 越是受世人赏识”。

日本著名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曾断言:“如果不是隐伏在潜意识深处的苦闷——即心灵创伤的象征化作品, 就不是伟大的艺术。1”厨川白村认为人的内心世界里的那种双重欲求形成的两种力的拼搏, 便是人最根本的痛苦, 而艺术正是这种痛苦的象征和升华。

顺利让人平庸, 美景让人不前;痛苦让人成长, 绝地让人开悟。

在艺术家生涯中, 情感得到满足总是短暂的表面的, 而情感被压抑却是经常的深层的。这样说或许有些不公平, 但志得意满的艺术家往往是肤浅的、轻飘而无大成就的, 而生活中的悲情、压抑却使得艺术家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含蓄, 同时也更具创造力。

人类在理智和情感的冲突中痛苦得难以自拔, 总是走向极端来寻找出路。虽说任何极端都是死胡同, 但是, 在极端的冲突中, 人类总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当艺术家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痛苦的时候, 艺术也在这永恒的冲突中诞生。

摘要:苦难是人类命运的一部分, 是艺术创作的缘由。仿佛艺术只有融入了苦难, 才显觉历史的厚度和情感的深度。艺术家只有洞察和深入表达苦难这一文化主题, 才可能进入伟大艺术家的行列。因此可以说, 艺术只有深刻地表现出痛苦和救赎这一文化主题, 在一定程度上才可能具有艺术的生命力。佛里达在墨西哥沉重的民族苦难中诞生, 碎裂的身体、病痛和感情的伤害与之一生相伴, “苦难”可说是她生命的代言词。然而, 面对苦难, 佛里达并没有退缩, 而是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一切受苦及自我救赎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这种面对苦难和死亡的无畏无惧, 使佛里达的绘画具有了跨时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

关键词:佛里达·卡洛,苦难,自画像

参考文献

[1][美]海升·赫蕾拉著.夏雨译.《佛里达》[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2][英]彼得·伯克著.杨豫译.《图像证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美]琳达·诺科琳著游惠贞译.《女性, 艺术与权力》[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法]萨比娜·梅尔基奥尔博奈著.周行译.《镜像的历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美]琳达·诺克林.游惠贞译.《女性, 艺术与权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6) .

上一篇:对信用社日常检查的重点下一篇:护士节歌颂祝福护士优秀句子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