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年鉴

2024-07-03

乡镇统计年鉴(9篇)

1.乡镇统计年鉴 篇一

乡镇统计个人总结1

今年以来,按照xx区统计局、调查队20xx年统计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要求,长阳统计所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为手段,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为目的,在认真完成市、区部署的定期调查和专项调查的同时,积极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认真开展统计数据分析,及时为本镇领导提供信息服务,使统

计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统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现将20xx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顺利完成20xx年报工作

一是制定年报会听课计划。我们为所里每人制作一张听课表,具体安排每个人哪个时间听什么课,并严格按照课程表组织参加年报会,确保参会和培训考核率达到100%,为年报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制定基层年报培训计划。根据区统计局、调查队年报培训会计划安排,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用三天时间分别召开三个集中年报会,每个专业年报会都邀请统计局同志辅导讲解,安排会前讲法,会后考试,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是加强审核录入,确保年报数据质量。20xx年我们对所有网报单位加强督促检查,对网报有困难的企业,我们亲自到企业协助解决电脑和网络等技术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逐一进行查询修正,确保网报数据内容全面、及时、准确。

四是重视对限下企业年报工作的组织。我们对所有限下年报单位逐一核对,确保非“采集平台”所有专业全部纳入年报范围。对于上报的纸介质报表,认真审核,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单位统计人员核实修正,保证了报送及时、格式正确、内容齐全。

(二)按时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整理和课题开发工作

区统计局普查中心返回第二次农普数据后,我们立即责成专人对农普数据进行核对整理,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整理好的数据资料上报统计局普查中心进行再审核,同时,认真开展农普数据课题分析,针对本镇特点撰写了《浅谈长阳镇发展都市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长阳镇农业从业人员构成状况分析》等文章,并把审核无误的农普数据和课题分析资料整理成册,及时送到了镇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手中。

(三)积极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按照20xx年培训安排,上半年分别完成了对农村记账户、行政村统计人员和规模工业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基层统计人员120余人,每次培训都得到统计局相关业务科室的大力支持,抽出业务骨干亲自讲解统计业务知识,同时,结合培训会开展统计“五五普法”教育,下发普法试卷150余份,目前已回收120余份,6月底前完成全镇培训任务。

(四)认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今年我所把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按照局队要求精心组织,严格履行执法检查程序,上半年已完成对北京市烟草公司、北京淮扬天下餐饮有限公司和北京瑞得利物资中心三家企业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占全年统计执法任务的3/4。其中,在对北京市烟草公司执法检查中,发现“劳动失业保险费”和“商品销售额”两项指标存在统计违法数额,经进一步核实已达到立案标准,案卷已移交局执法队复审。另外,积极协助重大项目办公室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月报表》的申报审批手续。

(五)认真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从20xx年10月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这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涉及长阳镇工业、服务餐饮业及驻镇企事业单位、医院、饭店、汽修、食品加工在内的261家普查对象。由于普查指标多,技术要求高,统计所人员相对紧张,增加了普查工作难度。在历时八个多月的时间里,统计所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克服了很多困难,目前已完成全部普查表的初审、录入、复审工作,修改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当中。

(六)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工作

按照局、队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我所制定了拓宽统计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工作思路。每季度,制作统计资料《数字简报》,并及时送到镇领导手中,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得到了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另外,结合第二次农业普查课题开发和农村改革30年巨大变化以及当前本镇经济形势,加大了专题统计分析力度,截至6月上旬,我所共撰写统计分析10篇,其中,反应农业生产形势和农村发展变化题材的5篇;反应统计执法和开展统计基础工作的2篇;反应全镇经济形势和指标变化趋势的3篇。上报各类统计信息25篇,提前完成局、队下达的全年任务指标。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统计队伍建设是统计工作开展和统计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基层统计队伍建设问题是摆在当前急需加强的首要环节。目前基层统计队伍大体可分为村级统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统计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三类。从目前村级统计人员情况看,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兼职,有的身兼数职,另有一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对于统计指标变化的理解能力下降,给统计调查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大统计所数据汇总难度。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统计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兼任,他们以从事会计工作为主,尤其是规模以下

企业大多都是兼职会计,且流动性相当大,今天在这个单位工作,明天又换了其他地方,而且对于是否具备统计任职资格也不太关心,缺乏从事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统计所在职能发挥方面存在不足

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一年多了,局、队融合,撤科建所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统计队伍进一步壮大,给今后统计工作开展带来了生机。统计所处于统计局、调查队与基层统计单位中间,如何发挥好统计所服务职能,对于基层统计工作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我所上半年存在着下基层调研不够,提供信息分析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在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20xx年工作重点

(一)全力抓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按照市区普查办的要求,全力做好我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及时组建机构,选聘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制定本镇普查方案,加强宣传,认真开展清查登记,为开展普查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强统计业务培训

继续抓紧统计业务培训工作,利用统计人员例会、办培训班和下基层实践等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

(三)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下半年在重视统计分析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针对本镇经济运行特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为镇领导提供信息服务。

(四)大力推进统计依法行政

以统计“五五普法”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扩大统计法的影响面,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同时,以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为手段,在完成局、队下达统计执法指标的前提下,结合本镇实际适当增加统计执法检查单位数量,推动统计依法行政工作的展开。

乡镇统计个人总结2

半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统计局的业务指导,本着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工作。在工作中,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工作的重要性、责任性。推进统计工作,向经济社会发展搞好统计;其次在工作力度上。以谋划工作机制,夺取统计工作的进展,赋予工作效率。特别是抓住村级统计员的统计工作,以认清职任、明确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在业务技术上。搞好经济产业的统计测算。就以经济产业发展的价值计量、增长率的.提高,均为做到数出有据的统计准则。现将乡镇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半年来,紧紧围绕本职工作的要求。

以有序的工作机制,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其次,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侧重于工作中的三抓:抓重统计基础、抓重统计测算、抓重统计调查, 促使统计工作得到有条不紊地开展 。

(一) 抓重统计基础、力求质量提高抓重统计基础,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首要之举。也是体现了统计业务技术得到有序进行,更是为数据质量提供正确依据,急需奠定统计基础。就工作要求,力求抓重村级统计员的业务技术和工作基础。在工作基础的要求上:一是抓住统计网点(即:分散型产业户、规模型产业户);二是抓重产业播种量的构成;三是抓重产业样本定量基础。尤其是针对分散型和规模型的统计测算规则,急需确定产业户的调查基础。就工作要求,着重从这样几方面做好工作。 1.抓重经济产业统计网点。就全镇的经济产业统计,则需按照统计规则的要求,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①好分散型样本产业户落实(指非规模型产业测算)。据全镇十三个村,采取等距抽样的办法,已搞好560户的样本测算落实。②搞好规模型测算户的落实。随统计规模的要求,据调查核实为225户,其中生猪规模为 216 户,则表示为统计测算点。 2.抓重农作物播种量的统计测算。就农业经济的播种格局,作出了专题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针对全镇13个村级统计员的工作要求,力求推进面积统计的正确性、责任性。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统计与否,直接关系到收获面积与单位产量的测算计量。所以在工作中,着重要求村级统计员做好三项工作:①抓重样本面积测算的正确性。对样本面积的统计,已作出了逐户上门统计。在工作中,均无出现样本收集整理 ]面积的差错,体现了总量面积的正确性;②抓重多种经济作物面积测算。已做到了分门别类的统计上报。③抓重全镇总量面积的推算。根据各样本面积测算的真实性,取得了有序的总量推算。即如上半年夏播面积的统计测算,体现了经济作物播种格局,赋予经济结构的效率之举,就蔬菜面积均有增加,并作出了数出有据的统计规则,及时搞好上报。

(二)抓重统计总量、勤于经济测算。 半年来,为加强统计测算,亟需作出了统计工作步伐。在工作中,紧扣着统计数值反映的时效性、责任性。及时搞好统计总量上报。就工作的要求,搞好本镇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分析。就上半年的经济总量,工农业总产值已完成134093万元,增长率 11.7 %、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2093万元,增长率已达15 % 、农业gdp生产总值为5360万元,增长11.5%、人均收入高达3860元,增速高达16%。

(三)抓重统计调查、提供文章。信息返馈 抓住产业调查,提供发展信息。自从今年以来,专题数次下村搞好统计调查,特别是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查,例如:畜牧规模型的发展趋势调查、农业经济的高效产业调查(蔬菜作物)、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收集,同时搞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四)服从中心工作、接受领导安排 根据本意服从组织安排和领导的分配。在工作中,力求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性,以及搞好一个联系村工作。就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已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按照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多不足有待改进

①、由于个别村的统计员,在业务技术和工作的信心尚有不足,还需加强辅导做好工作。

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分析尚有欠缺,亟需加强。

2.乡镇统计年鉴 篇二

目前, 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基础不牢固, 统计经费保障差, 业务素质偏低, 统计任务较重是乡镇统计工作的普遍现象。当前, 乡镇统计工作的推动主要依靠三种力量, 领导推动:乡镇领导重视与否, 直接决定乡镇统计工作的基础;文件推动:各省各市几乎每年都以地方政府的名义下发加强和改进乡镇统计工作的文件;统计系统推动:由各个级统计局来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各项工作。可以看出, 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而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二、确保乡镇统计工作顺利实施须建立的机制设想

在目前的统计体制下, 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应该实行对所辖的乡镇统计数据负全责, 接受上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这一基本方式, 这里, 重点研究的是这一工作机制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促进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本人认为, 有效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机制运转能力的核心是建立责权明晰的乡镇统计站, 其关键点是统计站建设、人员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 由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来推进乡镇统计工作机制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1、乡镇统计站建设是顺利开展乡镇统计的物质基础

乡镇统计站的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最核心的部分, 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1全覆盖的实体型统计站, 在所有乡镇推行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资格、有台帐、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的“八有”统计站的落实, 重点是机构、编制和经费, 这是整个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基础, 也是改进目前乡镇统计松散型格局的必要前提。条件成熟的地区应该尽早尽快建立, 条件不足的地区也应该尽早列入政府的规划, 制定出细致可行的分阶段性建立时间表。实体型乡镇统计站的建立, 延伸了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的构建网络, 关键是切实保障了统计数据的基础“源头”。

1.2“下派制”统计站, 即乡镇统计站为县统计局的派出机构, 其人 (编制) 、财、物等核心要素由县统计局全权负责。“下派制”统计站目前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展起来, 其有利的方面:一是可以较有效地防止乡镇政府的数据干扰;二是统计力量和人员素质能够得到加强, 工作任务和人员职责可以有效匹配;三是基层基础和数据质量能够得到监控。其不利的方面:一是统计的政府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削弱, 特别是在普查和需要乡镇政府配合的某些调查上可能会有体现;二是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 统计员对乡镇情况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将是工作开展好坏的重要条件;三是县统计局将面临更大的政府压力, 直接的工作范围将更广泛, 责任更为重大。综合来看, “下派制”统计站利大于弊, 其有利的方面是有利于乡镇统计基础数据真实、可信, 而其不利的方面则是统计事业变压力为动力, 不断发展壮大的契机, 一方面内抓素质重责任, 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法律、制度对统计工作的保障, 使《统计法》真正成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武器, 从而使乡镇真正建立起统计数据的可靠“源头”

1.3“监测式”统计站, 也可以称为“代表型”或“标杆式”统计站, 即乡镇统计站为国家统计局或省统计局的派出机构, 其目的与“下派制”统计站不同, 主要是国家和省以点代面直接监测乡镇的基础数据。“监测式”统计站的设立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统计站长必须由国家统计局或省统计局派驻, 具有较强的情况, 在每个省设立5~10个有较强代表性的“监测式”统计站, 监测各省乡镇的发展情况, 有效缓和中央与地方数据的矛盾。省一级可以根据各市的情况, 同样在每个市设立3.5个“监测式”统计站, 有效监测各市乡镇的发展情况。“监测式”统计站的设立目的:一是形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网络, 经过几年的发展, 形成一些数据模型, 监控各省、各市的乡镇数据的离差状况;二是在现行的统计体制下, 从源头上注重中央和地方统计数据的匹配;三是用国家局和省局的权威对基层统计基础进行最大限度的改善。当然, “监测式”统计站的设立也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特别是当地政府的配合支持和人员的配备问题。总的来说, 设立“监测式”统计站更多地是从统计自身的要求出发, 应该是乡镇统计网络的重要一环。

统计站体系应该以实体型统计站为主, 下派制统计站为辅, 监测型统计站有效控制的一个网络系统。实体型统计站作为一个广泛存在的网络节点, 如何用机制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人认为一个基本的做法是县级统计局大力强化对实体型统计站业务管理和综合考核, 同时, 地市级统计局把对乡镇的统计执法纳入日常工作范畴, 把乡镇统计巡查有效化、规范化、制度化, 更进一步的做法就是把乡镇统计站的人员编制挂靠在县级统计局下, 强化县级统计局的支配力和管理权, 当然, 这需要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推动。经过几年的发展, 特别是在监测型统计站真正开始发挥其监控作用以后, 下派制统计站由于条件要求高难以广泛推行, 因此我们认为那时的统计站体系应该是以实体型统计站为基础, 监测型统计站有效控制的一个网络系统。

2、人员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人员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应该注重四个方面:

2.1更新“进口”。目前的乡镇统计人员变更频繁, 统计人员先到位再拿证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统计人员的素质与统计工作对能力的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偏差, 县级统计局在乡镇统计人员的配备上没有话语权。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必须把好统计人员的“进口”关, 具体来说, 要做三方面工作:一是先考后进, 必须先持有统计上岗证, 才能成为乡镇统计员;二是严格统计资格证考试, 避免走形式的做法, 使乡镇统计人员真正具备统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三是“试用期”制度, 乡镇统计人员的到岗需要经过一定的试用期, 试用期结束需经县级统计局同意才能正式上岗, 县级统计局在其中更多的是考察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2.2搞好“出口”。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必须把统计人员的“出口”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是提升乡镇统计形象的重要一环, 具体来说:一是形成“能上”的机制, 实体型统计站建立后, 县级统计局能够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核, 对连续几年综合考核位居前列的统计站, 其统计人员优先考虑调入县级统计局工作;二是形成“能进”的机制, 通过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不断培训, 提高其素质, 使乡镇统计人员成为乡镇一级的突出人才, 为他们进入乡镇政府和其他县级经济部门打下知识基础并进行推荐, 通过几年的努力, 使乡镇统计人员进入县级组织部和人事局的视野;三是形成“能下”的机制, 对于综合考核连续两年不达标的统计站, 其统计人员应该采取辞退的方式。

2.3第三方面:建立培训的长期规划。知识培训是乡镇统计人员提高统计能力和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最重要的方式, 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必须把培训纳入长期规划, 制定分类的培训计划。具体来说:一是普通培训, 对全部的乡镇统计站每年进行标准化的基础培训;二是重点培训, 对重点乡镇每年进行充实型的加强培训;三是提高培训, 对综合考核前若干名的乡镇每年进行提高型的强化培训, 提升其综合素质;四是系统培训, 对乡镇统计的优秀人员每年由省级统计局组织高效的短期培训班, 进行系统培训。

2.4探索建立更高层次的统计专业职称。现行的统计职称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三种, 一般来说, 统计的专业职称仅在统计系统内有用。目前, 会计、审计、咨询等均有注册考试, 社会需求大, 影响力强, 不少人把它作为求职的天然门票。统计职称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优势、数据模型构建优势、调查设计优势、趋势判断优势等专业的强项, 探索建立统计注册资格, 从而形成社会注册考试体系的一部分。当然, 这需要几个前提:一是统计数据被社会认同;二是统计数据被社会更广泛应用;三是统计工作更为专业化;四是统计认定更具权威性;五是社会统计调查机构发展更为广泛。基于以上前提, 统计注册资格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应是统计事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3、制度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

制度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这里是指乡镇统计站内部的制度建设,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3.1基本工作制度。依据统计法规要求, 结合乡镇工作实际, 制定《统计站职责》、《统计站长岗位责任制》、《统计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自责任和基本任务, 做到有章可循。同时, 规范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规范统计调查行为。

3.2报表管理制度, 包括3个方面:一是报表的产生, 统计报表以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记录和台帐为依据, 因此, 乡镇统计的台帐建设, 需要有标准化的台帐设置、记录方法、检查程序和留存方式等台帐制度保障;二是报表的审核, 目前乡镇对统计报表的审核随意性较强, 主要依靠统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对数据质量进行把关, 应当建立乡镇统计的标准化审核制度, 对各项基础性统计报表和统计工作的审核方式进行规定, 特别是建立县、乡一体化的审核机制, 依托信息化平台, 及时、高效地对乡镇数据进行互动审核。三是报表的上报, 统计报表须经乡镇统计站长和统计人员签字, 加盖公章后才能上报, 已实现无纸化上报的地区, 应当探索统计战长网上审阅签章程序, 实现数据上报规范化、负责制。

3.3档案管理制度。目前, 乡镇的统计档案管理比较混乱, 大多数乡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基于现状, 乡镇档案管理制度应该侧重于4个方面:一是统计档案的认定, 统计档案应该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及有保存价值的其他资料;二是统计档案的规定, 统计档案应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于次年4月底以前建立索引目录, 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格式、统一封皮、分类装订、分类保管, 并实行专人专柜、专室管理, 已经实行网上直报的地区, 应当明确界定有纸化保存和无纸化保存范围, 使各项资料的保存都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制度切实执行;三是重点档案的管理, 乡镇应当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商业、资质以上建筑业等建立基本资料数据库, 并及时更新, 重要信息应当永久归档保存;四是电子档案的建立, 统计应该建立标准化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以利于数据管理、使用和共享;五是交接与保密, 目前, 乡镇统计的保密意识还不够强, 需要建立和强化交接制度、保密制度。

3.4信息化管理制度。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推进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是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的必修课, 也是达成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电子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网上直报功能, 重点是网络统计平台建设;二是统计专用网络建设, 建立标准化的网络数据传递方式, 一口收集、多口使用、层层传递;三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操作规章, 注重统计网络安全, 履行各项保密措施。

三、结语

3.如何做好乡镇统计工作 篇三

乡镇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提供本乡镇行政区域内各单位的历史和现实统计资料,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定期公布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统计工作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的,在当前新历史背景和发展形势下,乡镇区域经济社会成分日益多元化,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化,决策者对统计信息的要求日益严格,不仅体现在大数据时代对“量”的要求上,也体现在对“质”的重视程度上。

当前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事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首先,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建设的重心日益向城镇化转移,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日益增多,统计专业分类也越来越细,统计调查项目也日渐繁多,同时,周期性普查任务的不断开展,这使得使原本薄弱的基层统计力量雪上加霜,乡镇统计员往往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工作量剧增与统计人员缺乏的矛盾成为制约乡镇统计工作开展的瓶颈。其次,上级决策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剧了上述矛盾。

2.预算经费显著不足

当前情况下,乡镇统计部门多是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问题,对于统计经费的拨付缺乏预算决算,导致统计经费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提高。经济发达的乡镇,基本可以保证统计经费的正常报销,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基本的统计开支都难以报账,特别是我们这些边远乡镇,大型普查基本上没有经费投入,甚至有些乡镇往往由统计人员自己垫付统计开支,大大影响了统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业务培训相对欠缺

统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的艺术,每一项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统计工作者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才能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从而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乡镇统计部门受人力、经费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统计工作相关业务培训较少,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影响了统计工作质效。

4.制度建设和执行效果不佳

从现状看,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部门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缺位等现象,甚至没有细化的职责分工,缺乏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统计人员主动意识较差,对于重要的统计数据明显缺失却渎于补全完整,损害了统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导致统计信息缺漏,从而影响了决策。

如何做好乡镇统计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打造精干高效的统计队伍

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事多人少”的矛盾不易解决,只有靠强化组织建设,挖掘现有人才潜力,通过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实现对“事多人少”矛盾的内部消化。着力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来看,在乡镇履职的统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或者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或者根本没有统计工作专业知识,因而对这一部分统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迫在眉睫。乡镇统计部门必须借助多方力量,不断更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 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人才队伍,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完善乡镇统计经费预算制度

针对现状,县级统计部门应积极依县委、政府和县级财政部门,完善对乡镇统计工作经费的专项预算。首先,完善预算基础工作,明确乡镇统计部门工作目标,使统计预算能够正确反映乡镇发展的实际,根据乡镇发展战略配置统计资源。其次,确定各项统计工作开支标准,并对该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第三,完善乡镇统计预算管理制度,使统计预算真正落实并发挥其应有效益,为乡镇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实效

首先,完善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分工,切实扭转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失职、渎职行为,强化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及时报送力度。其次,完善竞争上岗制度,选拔专业人才,充实乡镇统计工作岗位,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第三,完善统计工作经费支付预算制度,保障统计工作经费供给,保证教育培训经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4.强化依法统计,保障统计数据客观可靠

依法统计包含双重含义。首先,要求全社会依法配合统计部门工作,统计数据是对社会真实运行状态的反映,是决策者据以制定决策的依据,统计工作对于国计民生意义深远,各单位部门均应予以配合。其次,统计部门,包括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客观,做到应统尽统,核实瞒报、虚报,查处迟报、拒报,敢于负责,排除干扰,最终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澌波乡人民政府)

4.乡镇统计年度总结 篇四

一、开展情况

我局按照国家、省、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精神,通过“实地调研、业务培训、建章立制”等主要工作步骤,深入基层,上下联动,狠抓落实。

一是基层统计机构网络全面建立。发文要求建立乡镇(街道)统计中心和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独立挂牌、定编定岗的统计中心。各乡镇(街道)都发文明确了村居统计员,规上企业都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并全面推行从业资格认证工作,确保统计队伍的素质。

二是全力推进乡镇(街道)统计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保障、有制度、有档案、有作为的“六有”标准,开展乡镇(街道)统计中心规范化创建工作,同时加强对统计中心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三是规范统计业务流程。统计业务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局要求乡镇(街道)必须具备真实可靠的统计原始记录,做到统计台账与原始记录一致、统计报表与统计台账对应、统计档案与统计资料匹配。

四是加大统计业务培训。近几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岗前、在岗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大力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从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主要成效

我县开展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基本达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上墙、档案整齐、台账规范、证件齐全”等要求。

一是统计制度与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自从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以来,要求各乡镇(街道)有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并且在办公场所悬挂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上墙。通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基层的办公环境及设备配置有了很大改善,所有乡镇(街道)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办公场所,增添与配备了专用计算机。

二是统计档案得到全面整理与规范。各乡镇(街道)在日常统计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对历年的统计档案进行全面整理与规范,添置新档案柜,有条件的还专门配备了统计档案室。

三是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局全力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地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是统计业务能力增强。全县15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统计中心,通过层层培训,乡镇(街道)、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意识明显增强,统计业务能力明显提高,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统计档案等业务工作逐步规范,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5.乡镇统计工作规程 篇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根据统计法律、法规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乡镇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乡镇统计工作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第三条本规程由各市、县(市、区)统计局负责实施。

第四条对于本规程贯彻落实情况,省统计局纳入农村统计工作考核范围,并每四年组织开展一次总结表彰活动,评选出“乡镇统计网络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乡镇统计站”、“先进乡镇统计工作者”进行表彰,同时从中择优向国家统计局推荐予以表彰。各省辖市统计局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并报省统计局备案。

第二章组织建设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建立乡镇统计机构(统计站、统计办公室),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乡镇统计工作经费要列入乡镇财政预算。

第六条乡镇统计机构应建立“实体型”或“一合三统一”的工作模式,做到有牌子、有班子、有公章、有制度、有固定办公室及办公设施。

“一合三统一” 模式的乡镇统计机构应创造条件逐步向“实体型”过渡。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配备2-3名专职统计人员,其中一名在乡镇机关要有专门职位并列入乡镇行政编制,经济总量较大的乡镇,应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增配相应的统计人员。

第八条乡镇统计人员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身体健康,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和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农村经济工作经验,有志于从事农村统计工作。

乡镇统计员的录用、调配、使用,须经县(市、区)政府统计部门同意。

第九条各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应指定统计负责人,并落实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第十条乡镇统计机构、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及乡镇统计人员在统计业务上受县(市、区)统计局领导。

第十一条乡镇统计机构、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和乡镇统计人员要依法切实履行以下综合统计职责:

(一)组织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依法检查统计数据质量,履行统计监督职责。

(二)恪守“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三)执行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和统计标准,统一布置本乡镇各类统计报表,统一搜集、整理、汇总、管理和发布本乡镇一、二、三产业及社会、科技、农民生活等各类统计数据和信息,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四)负责定期向本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围绕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为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搞好统计咨询服务。

(五)负责完善本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组织指导行政村、村民小组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档案制度,依法开展统计工作,保障源头数据质量。

(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统计法律知识及有关统计业务知识,并有计划地对乡镇以下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三章制度及业务建设

第十二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一)统一管理本乡镇范围内各类统计调查报表,有权拒绝并向上级统计部门检举各种非法统计报表。

(二)加强统计报表管理,做好统计报表的布置、签收、催报、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确保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不得自行修改基层统计报表、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三)指导并监督农村基层统计单位依法履行统计调查义务,按照统计部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拒报。

(四)乡镇各部门、各基层统计单位提供的统计报表,由其领导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并盖章后上报;乡镇提供的统计资料,由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乡镇综合统计员审核、签署并盖章后上报。

第十三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一)统一管理本乡镇范围内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发展各类统计资料。

(二)统一审查和核定本乡镇范围内各部门的统计数据,加强监控和评估,防止数出多门,相互矛盾。

(三)按照《统计法》的规定,整理编印乡镇统计资料并及时发表统计公报,定期(按月或季)公布和提供本乡镇的各类统计资料。

(四)保守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对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统计资料或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非经资料所有人同意,不得泄露。

(五)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将各种年、定报及相关统计资料于次年四月底前完成立卷归档工作。对于电子数据应进行整理后刻录光盘保存。各种统计原始记录、基层上报的统计报表、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原始统计资料应收集齐全,装订成册,妥善保存3年,并要做好统计档案的保存、调用和移交工作。第十四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联合办公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和工作报告制度,保障农村统计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健全统计人员的考核评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使工作成果与奖惩挂钩。

(三)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各类专项统计调查台帐要做到规格统一、指标齐全、数据真实、字迹清楚,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电子台帐。同时要指导并规范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依法设置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第十五条乡镇统计机构要积极开展统计监督检查工作。要认真学习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在模范地带头执行统计法的基础上,指导和监督基层统计单位和专业部门依法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其统计行为。要积极开展经常性地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活动,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并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政府统计部门。

第十六条乡镇统计人员应经常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及时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

第十七条乡镇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积极参加县及以上统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不断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第十八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轮训制度”,组织开展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参加乡镇统计信息网络的统计人员每年至少轮训一次。

第四章现代化建设

第十九条乡镇统计机构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快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统计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数据保存电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

第二十条乡镇统计机构应配备1台以上统计专用计算机及传输、打印设备,计算机的配置应能适应现代统计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网络传输的需要。第二十一条乡镇统计机构及其统计人员,应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并熟练掌握统计数据处理、传输、保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电子统计台帐。

第二十二条有条件的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应逐步实现统计数据处理及上报方式的计算机化。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乡镇统计信息网络是指以乡镇统计机构为核心,上联县(市、区)统计局,下联行政村、组、农户(调查点)以及企事业单位,横联乡镇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

第二十四条“实体型”模式的乡镇统计机构是指组织上单独设置,拥有3名以上不隶属于其他部门的专职统计人员,日常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搜集、处理、上报、使用和综合管理本乡镇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等统计数据的统计机构。

第二十五条“一合三统一”模式的统计机构是指以在乡镇机关有专门职位并列入乡镇行政编制的乡镇综合统计人员为核心,本乡镇一、二、三产业统计人员合署办公,统一组织实施本乡镇统计工作、统一扎口管理本乡镇统计数据、统一安排落实统计经费并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统计机构。

第二十六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1月1日施行的《江苏省乡镇统计工作规程》即行废止。

6.乡镇统计工作总结 篇六

在这一年即将结束时,在各级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我镇2011年上半年各项统计工作完成的较好。现将我镇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镇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400万元,完成总任务数的60%,同比增长了6%;实现工业销售收入8400万元,完成总任务数的62%,同比增长了7%;实现利税总额510万元,完成总任务数的60%,同比增长了7%。

(二)由于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我镇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快,企业来此投资的与其他乡镇相比比较少。但今年我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比去年来看较好,至今已完成1750万元,完成任务的58%,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经济工作要求。

二、普查工作

由于去年是每10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年,我办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与支持下,认真、负责的完成了前期的普查工作,现在我镇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已接近尾声: 3月完成了最后的录入工作,在7月初又完成了抽查普查区的绘图工作,现在我办将已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其他工作

由于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国家统计部随时都将对统计工作作出检查,而且统计部门要求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今年的统计上岗证的办理中,我镇又有3名人员将去学习和考证,并且还有3名人员将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在接将到来的执法大检查工作中,我镇统计办已将所有的统计工作资料准备好,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

7.乡镇统计年鉴 篇七

一、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近年来, 乡镇统计工作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 扎扎实实的抓好农村基层统计工作, 较好的完成了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促进了乡镇统计工作的发展, 但是当前乡镇统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新问题严重影响了统计质量, 制约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统计力量薄弱, 统计任务繁重, 人

员配备和统计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种矛盾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涉及乡镇社会统计发展情况的报表有增无减, 各种周期性普查调查项目也越来越细, 这就造成乡镇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统计人员力量的过分悬殊, 使乡镇统计员疲于应付, 严重影响数据质量

2、乡镇统计方法滞后, 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农村统计范围广, 日常报表包括农业统计, 企业统计, 三资统计, 固资统计, 农调记账, 企调等, 可现在乡镇统计仍沿用80年代的统计方法, 计算器, 算盘等原始的统计工具仍是统计报表汇总和计算的主要工具, 乡镇统计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 这种手工操作方法很难和基层企其他工作, 待遇偏低, 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积极性, 导致统计留不住人, 另一方面乡镇人员更换频繁。这两点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 给上级业务培训带来一定的困难, 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

4、经费不足, 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展开

农村税费改革后, 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 乡镇财政资金紧张, 对统计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 基层经费的紧张成为制约统计发展的瓶颈。

5、统计法成为软法, 统计数字真实性难以保证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地方管理为主, 统计负责人也是地方领导任命的, 经费主要是地方政府供给, 工作中的问题也是地方领导帮助协调解决的, 统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调整数字的现象很普遍。统计不实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二、解决乡镇统计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达成共识, 形成合力, 双管齐下, 标本兼治, 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问题。

1、减少乡镇统计的工作量

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 改革统计制度, 破除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 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 建立符合实际, 又符合国际规则, 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统计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 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 指标较少的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改善乡镇工作条件, 提高乡镇统计的信息化水平

改进统计工作手段, 尽量实现乡镇统计微机和联网直报, 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 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和健全职能机构, 健全机构和人

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

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 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 并进行全方位的统计体制改革。解决统计人员的编制问题, 待遇问题, 加大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开展统计法律宣传活动, 增强乡镇领导乃至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 提高乡镇领导对统计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无视《统计法》。随意调动统计人员的应采取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予制止, 确保乡镇统计队伍的稳定。

4、切实解决统计调查于统计经费脱节的问题

要坚持“谁的任务谁出钱的原则, 统计调查所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障, 普查工作要与经费相配套, 对于分级负担要科学界定, 对于地方负担部分要下达强有力的硬性规定文件使乡镇摆脱要钱搞普查的困境。对于经费分配问题要公开, 并首先满足基层。真正使统计部门与有关单位一起在政府领导下共同高质量的完成普查任务。

5、加强统计法律宣传,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坚持依法治统, 建立健全法律工作机制, 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要加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 深入, 广泛扎实的开展统计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面统计法律意识, 把统计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的监督之下。

各级统计执法部门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 各级部门, 特别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法律意识, 做到严格执法, 善于执法, 把统计工作贯穿的日常统计业务工作中, 并以此来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

三、结语

8.房山局队巡查山区乡镇统计工作等 篇八

5月20—21日,北京市房山局队开展对山区乡镇统计工作巡查活动。局队组成了4个巡查组,共对河北、十渡、霞云岭、南窖、佛子庄、大安山、史家营、蒲洼等8个山区乡镇统计工作进行了巡查。

巡查组按照北京市局、总队的有关要求,坚持巡查与乡镇统计工作考核相结合、巡查与推动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巡查与促进全区统计系统自身建设相结合,主要考察了三个方面:一是基层基础工作情况。各巡查组围绕基层统计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听取了总结汇报;检查了统计所各项规范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进一步掌握了基层统计人员年龄结构及统计所办公设备的配置情况,为局队加强统计所的管理打下了基础。二是基础数据质量情况。各专业科室成员对基层统计报表及台账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查,检查源头数据质量,并对重点指标进行了核实,进一步掌握统计所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安排情况。三是对内对外提供服务情况。各巡查组查看了统计所的各项统计产品,并围绕如何使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乡镇领导工作展开了座谈,听取了统计所的具体做法。

根据房山局队巡查工作要求,在巡查工作结束3日内,各巡查组将提出书面巡查材料,经局队长办公会讨论修改后,反馈给乡镇主管领导及统计所,统计所在收到巡查意见15日内向局队报送整改措施,并于11月15日前向局队报送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报告。

西城局队采用模板化程序采集统计调查数据

随着统计部门对区域经济服务的不断深化,各种专项调查工作的日益增加,北京市西城局队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提出了模板式设计的理念,通过开发单机版模板化的调查问卷数据录入程序,解决了具有相似性的多个统计调查问卷的数据采集问题,缓解了编程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完成两次临时调查问卷的录入和汇总工作。

以往的统计调查数据录入程序一般只针对每次调查活动本身量身定制而成,每进行一次临时调查,就需要专门开发一个录入程序,不但耗时长,也造成了重复劳动。根据临时调查问卷虽题目不同但题型类似的特点,西城局队经过多方实验和摸索,开发出一套可快速设计并投入使用的调查问卷录入系统。该系统已包含如单选、多选、汉字录入等多种常见问卷题型,可以满足日常的多种临时调查问卷的要求;由于系统采用了问答分离的设计思路,所以具有使用方便、重新设计省时、省力等特点,使得编程人员在接到调查问卷后只需做少量改动即可完成系统的再次开发利用,此举不但节省了程序开发时间,也同时减少了编程中经常遇到的程序设计和错误调试等方面的问题。

门头沟局队开展

流感疫情影响调查

近日,北京市门头沟局队充分发挥统计应急调查的优势,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对城镇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以来门头沟区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为全区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防疫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参考。为做好调查工作,局队采取“三步走”。

一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设计问卷。针对做好防疫宣传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局队从城镇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程度、甲型H1N1流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居民对国家防控措施的信心三方面设计问卷,共包括12个小问题。

二是利用应急机制布置调查任务。利用应急调查快速反应机制,召集住户调查员进行问卷的讲解和任务的布置。要求调查员高标准、严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常规住户家庭的调查。

9.乡镇统计工作总结 篇九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使统计站的工作制度逐步规范化。全镇专职统计人员一名,均取得从业资格,持证上岗。统计原始记录完善,统计台账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归档规范、齐全。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二)按上级的要求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镇统计站按市统计局的要求于XX年4月30日前完成了人口普查的机构建设和普查员的确定工作,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全面铺开作好了准备工作。

(三)严格按照市统计局下发XX年定期报表保送时间的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和专项调查任务,统一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统计数据、信息。上报数据领导严格审核、把关签字并加盖政府公章方可报出,无越级汇总和胡乱捏造的现象,做到报表规范,内容完整。没有发生虚报、瞒报、迟报、拒报统计资料的现象。

(四)认真做好全镇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报送工作,使我镇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得到真实反应。到六月为止,我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22616万,其中房地产完成6291万元,项目投资完成12725万元,农村住房投资完成3600万元。

(五)认真做好了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自检自查工作,对基层村委会上报的各类报表进行认真审查核实,并对统计资料按规定立卷归档。做到了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六)积极做好与村委会文书的业务联系和指导,使基层统计数据及时、准确、真实得到上报。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按照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多的不足有待改进。

(一)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统计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学习不够,村委会文书业务不熟、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二)个别村委会文书由于文化水平及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在业务技术上和工作的信心尚有不足,还需要加强辅导做好工作。

(三)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功能有待提高,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等,与领导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分析尚有欠缺,亟需加强。

(六)由于我镇投资大、规模大的项目较少,中小型项目居多,省外投资企业少并且在仅有的两个省外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比如泰逸置业有限公司省外所占部份只有33%,鸿琛公司省外所占比重62%。目前完成省外投资任务近8000万元,所以今年市投促局给我镇下达的2亿外资目标任务,任务艰巨。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通过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要求,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业务技术上,工作效率上和职能管理上有一个新的打算,促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针对本职工作的要求:首先保持年度工作机制要求,继续发挥半年来的工作优势,推进今后运行工作机制的效率优势;其次加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高效地完成XX年的定期报表。

(二)加强统计服务,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加大统计分析力度,实现分析形势、内容和质量三个方面的突破。提供领导参考。

(三)加强业务技术的提高和针对村委会文书的业务辅导,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工作职责。特别是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搞好经济分析。

(四)加强村委会文书统计业务、统计法培训。

(五)排除困难,全力以赴,做好固定资产投资上报工作。

上一篇:新民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卷宗归档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