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24-06-18

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共7篇)

1.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1 企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1 企业团队建设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有效地整合自身所拥有的多方面知识和技能, 它是创造并且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不断利益的独特能力, 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1.2 企业团队建设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首先, 团队建设不够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管理者在企业的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 有人负责决策, 有人进行计划与组织, 有人负责控制及反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如果团队建设不够, 在发挥这些功能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而降低管理效率, 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其次, 团队建设不够导致管理后继无人。企业的管理者不是一盘散沙, 应是团队式的管理体系, 团队内角色不同, 互相配合, 互相协作。长期来看, 一个人不可能始终在一个管理职位, 但某个管理职位必须始终有能够胜任的人任职。否则, 一旦有人因调动或其他原因离开, 该岗位就面临继无人的问题。再次, 团队建设不够导致企业前途渺茫。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企业前景及方向, 进行事关全局的决策, 并制定适当步骤与方法, 保证顺利实施。但企业的方向不是某一个人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应该是团队智慧的汇聚。如果这个团队建设不好, 在方向性、战略性决策的问题会导致企业前途渺茫。

1.3 培养团队精神是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团队精神具有控制功能。二是团队精神具有激励功能。三是团队精神具有凝聚功能。四是团队精神具有目标导向功能。

2 企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团队领导素质有待提高。

团队领导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团队的整体士气和工作绩效, 如果工作水平不高, 将直接导致其难以有效地指挥和管理整个团队。

2.2 团队目标不明确。

企业内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 通常是导致团队目标不明确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它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团队成员的共同目标。

2.3 团队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另一方面, 部分企业无法针对不同的团队成员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导致激励作用难以充分地发挥。

2.4 团队内部沟通不畅。

它是保证团队的整体性得以发挥的必要举措,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无法进行顺畅、有效地沟通, 就丧失了团队建设的真正目的。

3 加强团队建设的对策

3.1 健全完善制度, 打牢团队建设基础。

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建立合理、有利于组织的规范, 并且促使团队成员认同规范, 遵从规范。一个团队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 会逐渐形成团队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 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在团队建设的各个时期, 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团队自身的特点, 去制订适合团队高效运转的各项标准和规范,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我所在的中原油田工程建设总公司, 在制定完善团队管理制度过程中, 始终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在油田总体制度框架下, 结合各基层单位好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特点, 进一步细化工作行为规范和岗位工作规范;二是年度总体目标, 分解制订团队的可量化考核的岗位目标考核标准和岗位绩效考核标准。通过明确而有效的目标管理及考核, 既有效促进了员工的行为自律, 又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确保了以岗位目标的完成促进公司年度目标的完成。

我们知道, 制度的制定, 关键在于执行。制度执行情况是团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 制度执行的好与坏, 团队的领导作用很重要。作为团队的核心, 必须要在执行制度方面行动先于职工, 标准高于职工, 做遵守制度的模范, 用自身的言行起模范表率作用。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也是确保制度执行到位的重要举措。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发挥好激励机制的作用,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促进团队不断发展。

3.2 制定共同目标, 凝聚团队全员力量。

确立明确有效的团队目标, 并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 从而形成思想统一、目标同向的局面,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 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制定共同目标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首先, 团队目标是企业目标和成员目标的综合统一, 应该能够集中体现团队成员的利益。其次, 保证目标的激励性。充分发挥出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确保团队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励团队成员。再次, 目标必须符合实际, 具有可行性。为确定合理的目标, 要在综合考虑团队的整体能力的基础上, 分析并评判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第四, 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 力求团队成员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团队目标不明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沟通渠道不畅, 团队氛围不良,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织的凝聚力, 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说, 畅通沟通渠道, 培养团队良好氛围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证。沟通渠道越畅, 团队氛围越好, 团队的凝聚力就越大, 对其成员的向心力也就越大, 团队意识也就越强, 团队关系也就越和谐, 组织内耗也就越小, 这种团队的战斗力、效率和创新力也就越高。

在沟通和协调过程中, 领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领导通过充分沟通, 引导团队成员调整心态和准确定位角色, 把个人目标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 明确知道自己要做的事, 以及清楚如何去做。同时, 团队成员之间通过有效沟通, 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以期避免工作中不必要的冲突, 使得成员共同致力于团队目标而努力。此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培养团队良好氛围的一条有效措施。中原油田工程建设总公司在集团公司和油田企业理念的大背景下, 创建了“自强不息, 企业百年”的子文化, 在这一共同愿景的引领下, 公司3400多名员工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以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创造了多项骄人业绩, 在油田内外叫响了“中原油建”的品牌。

3.3 强化技能培训, 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大量事实证明,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加强系统的企业培训, 建设学习型团队, 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团队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制约着团队整体组素质的提升。优秀的团队领袖往往充当教练员和协调员的角色, 他能在动态环境中对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 鼓舞团队成员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更充分认识自己的潜力, 并为团队指明方向。一要领导者不断开拓创新, 通过适当的渠道积极引入成员参与到企业的决策讨论中, 共同推动企业的建设;二要要加强领导者个人的道德修养, 懂得以德服人, 做到开阔胸襟, 讲究信誉, 发扬民主, 善于集中团队成员的智慧, 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 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三要提高领导者把握全局的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发展规划和科学民主的决策, 要能够从战略高度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四要提高领导者的人事管理能力。在团队内部形成融洽的人事关系, 包括选人、用人、管人、育人等步骤。

要有效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提高团队竞争力, 学习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现代企业来说, 企业培训已经成为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的手段和工具。中原油田工程建设总公司坚持采取内培外训、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措施, 大力提高职工技术的培训质量, 积极为职工创造学技术、练本领的条件和场所。通过定期评选优秀技术人才、工人技师,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每年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活动, 为提全面高职工技能创造了广阔空间, 先后涌现出全国、集团公司技能大赛冠军, 在油田举办的多届技术比武中率拔头筹。

总之, 团队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结合本企业的特点, 根据企业外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从大处着眼, 细处着手, 不断创新, 不断超越, 努力打造一支团结进取、高效务实的团队, 不断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

摘要:团队建设是现代管理新理念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是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企业团队建设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未来。针对当前一些企业在团队在建设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内部沟通不畅、领导素质不高、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必须要健全完善制度, 打牢团队建设基础;制定共同目标, 凝聚团队全员力量;强化技能培训, 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团结进取、高效务实的团队, 不断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

2.团队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二

【关键词】团队管理;团队沟通;对策

一、沟通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工在日趋精细化,人与人之间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个人的利益与发展空间与团队发展密不可分。现代管理愈来愈重视团队,团队的良性、高效发展与团队管理息息相关。团队管理(team management)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据成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共同参与组织的各项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并实现组织目标。小组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各个小组成员若具有互补性,其团队效果较佳,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谈论问题,并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式。在团队管理中,有效沟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关系着团队的工作效率、工作氛围及个人情绪状态等。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每个社会组织的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因此,有效沟通在团队管理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团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沟通氛围不佳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团队在工作的合作及沟通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分歧,若放任不顾这种现象而任其发展,会造成团队里的更大隔阂,甚至某些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团队的长久和谐发展。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必须意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否则,团队之间因缺乏和谐沟通氛围,进而影响团队之间的及时、高效沟通,必然会大大影响团队未来的发展进步。

2.沟通效率低下

首先沟通目标包含两方面,一是发送者要做到清晰表达信息内容;二是发送者根据接受者反应做及时修正。因此,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必须明确信息内容和沟通目标,免除不必要的误解。其次,团队沟通方式不规范或方式较落后,会造成团队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大大增加了团队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例如指示、面谈、口头会议等沟通方式,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较大弊端,主要表现为造成重要信息的遗忘和遗漏传递,从而大大影响了团队工作效率和工作进程。

3.缺乏相应规范制度

团队沟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可以说是规章制度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没有规范制度的团队其发展空间必定会受限。团队缺乏约束规范,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问题,主要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听取他人意见,盲目决策,甚至工作时介入个人情绪,更有甚者随意制定制度,又随意更改制度;另一方面是个人问题,缺乏明确的规范制度,会造成个人职责不清晰,出现问题时踢皮球现象严重。

三、如何促进团队的有效沟通

1.建设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道德风尚等内容,是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及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加强团队文化的建设对团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团队文化可以规范个人行为,凝聚团队力量,实现团队的和谐快速发展。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聚餐和郊游等方式提高团队互动性,不断培养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以营造和谐蓬勃发展的团队。

2.完善沟通方式

一方面,管理者及团队成员要明确自身的沟通目标,避免模糊地带;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应建立规范化的正式沟通方式,主要是建立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达,各种管理工具及沟通软件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并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将流行的电子沟通软件加入团队,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有条件情况下,团队可以根据团队特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来开发适合的工作软件,并建立自己的沟通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团队沟通效率。

3.明确规章制度

团队管理的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企业广泛采纳,但是其管理效果却不尽相同,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有着严格的规范制度。管理者应结合团队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人员背景、人员性格特点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避免沟通的不当和随意化;另一方面团队中领导者也应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而搞特殊化。

四、总结

有效沟通是团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团队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团队管理中存在的沟通问题,需要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个人要遵守团队的相关规则规范,发挥自身能动性;另一方面,团队管理者应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交流,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业务沟通。为避免团队之间的职责混乱,要明确团队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工作方向,做到各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定位清晰,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研发创造个性化的团队沟通平台,以提高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施杨,李南.团队有效沟通的社会空间与绩效提升路径[J].现代管理科学,2007(2):12-13.

3.关于团队建设的问题 篇三

知行者

关于团队建设的问题

一、缺乏团队凝聚力

缺乏团队凝聚力的表现:  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互动

 成员之间较少情感交流、人际关系冷漠  只关注个人利益,而不是整体利益  出了问题时,推脱责任  冲突明显增加并得不到化解 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可能原因:

 团队缺乏远景与使命

 团队缺乏一个被大家认可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具有挑战性并能激发大家热情的,并且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 团队leader在团队领导方面存在明显的能力不足或品性缺陷  大家的工作经历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差距较大

二、缺乏信任

团队缺乏信任的表现:  团队气氛不活跃,行事拘谨

 团队成员之间只维持简单的工作关系,缺少情感沟通  团队成员多独来独往,较少互动  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猜忌 可能原因:

团队建设专家

知行者

 团队刚刚成立或有新成员加入,大家彼此不熟悉

 团队成员能力不足,彼此不能互相借力、互相协助完成工作

 有影响重大的特殊事件发生(例如被人栽赃污蔑、个人财物、文件遗失等)

三、缺乏效率

团队缺乏效率的表现:  重复、无效工作增加  工作中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 问题发生时,找不到责任人,互相扯皮  相似的问题反复发生  成员的抱怨和牢骚增多  会议经常无果而终 可能的原因:

 工作流程不合理,出现较多的职能交叉或职能缺失  团队成员之间垂直沟通和上下沟通不充分,信息不对称  团队成员角色分工不明确

 团队缺乏基本的时间管理、做计划等方面的技能  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缺乏

四、团队冲突

团队冲突的表现:  团队成员经常争论  团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恶劣

 团队成员之间虽没有公开的争吵,但互动较少

团队建设专家

知行者

可能的原因:

 工作流程方面的冲突或交叉

 因对同一件事情抱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 性情不和或习惯不同

 明显的能力欠缺造成的工作延误

五、团队Leader缺乏领导力

缺乏领导力的表现:  团队成员纪律散漫,工作态度不积极

 对团队leader的观点公然对抗、不遵从或阳奉阴违  团队成员私下抱怨和不满较多  团队工作效率不高  存在明显的不公平领导力缺乏原因:

 不能够通过目标激励给大家明确的方向感

 缺乏管理技能(这会造成工作流程不合理分工不合理分配不公工作计划性差工作效率低冲突和矛盾较多决策失误等问题) 不能够通过个人的影响力(资源优势、业务优势、人际关系优势、沟通优势等)带动业绩和团队成员的个人成长

六、团队沟通问题

表现:

 误解造成的关系破裂或不信任  较多的争吵或争论

团队建设专家

知行者

 问题解决常常无果而终  无效和重复的工作

 就问题进行讨论时经常转移焦点、各说各话或发言不积极

可能的原因:

个人原因:缺乏沟通技能、个人品性等原因

团队原因:缺乏沟通机制(例如正式的会议制度、非正式的聚会等)、由于领导风格导致的团队氛围较为压抑、工作流程方面不合理;另外上述的团队缺乏凝聚力、缺乏信任等都会造成团队沟通方面的问题(沟通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大家不沟通或沟通不畅,有时是沟通了但没有效果,有时是消极的沟通,例如小道消息、说长道短、谣言等)

七、团队成员缺乏归属感(安全感)

表现:

 团队成员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

 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有明显的隔阂和防备心理,缺乏坦诚的交流

 对公司的变化(领导更换制度变化改制业务增减等)非常敏感,并私下议论较多。可能的原因:  曾受到过利益损害或利益分配机制朝令夕改; 团队Leader频繁更换; 团队成员之间缺乏除工作关系之外的其他感情纽带; 团队制度设计对团队成员缺乏激励和人文关怀,让团队成员感受到的是制度的刻薄,没有归属感.八、总结

团队建设专家

知行者

以上的团队问题有些是个人因素造成的,例如,个人性格、价值观、习惯、修养、态度、能力等。

4.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1、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一)社团缺少长期规划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明确的培养目标。(二)社团文化的出发点大都满足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上,忽视了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那么社团的质量,教育性,创造性等都不行。(三)社团缺乏总体规划工作的系统性和计划的延续性,对活动的创意,培养目标,活动宗旨等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再加上经费的不足,指导老师的缺乏,使得社团活动流于简单的形式,在低水平上徘徊。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必要的资金投入,往往使得学术研究停在较低的层面,缺乏深度,难以担当引领社团文化的重担。

2、必须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激发潜能,发挥特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把学生社团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时间平台,让同门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和综合素质。

3、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精神,通过演讲,竞赛,讲座等等方式来对成员进行培训,提高社团管理干部和社员的整体整体素质。不断加强社团干部与社员的凝聚力,在社团内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精神,积极营造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社团文化,以人格人品,才能才华和良好的集体氛围增强社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到内塑精神,外属形象。

4、社团管理体制及内部运转体制不够完善,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学生社团是志向、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张扬个性,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也是共青团工作延伸的重要载体。[1]深入做好学生社团工作,对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状况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一直保持着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近期,我们对高校的学生社团骨干、一般成员和部分老师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做了专项调查。调查形式有:匿名问卷调查、上网查询、抽样分析和座谈等,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对我省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1.学生社团的数量规模,从人数和类别来看;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各校学生社团规模的大小,一般在20个左右,多则30、40,少则10个左右,而规定各社团的规模必须35人以上,一般而言其成员大都是百十人上下,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5%;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综合等六类。这些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锻炼成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成为大学校园中最活跃、最丰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2.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总体来看,呈现出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自愿性表现在,加入社团与否,实全由自我决定,社团成员自愿聚集在一起。[3]这种在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形成的社团组织,能促使学生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积极主动探寻新的知识领域。同时,学生社团组织机构比较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的约束力,有相对宽松活泼,畅所欲言,平等相处的良好氛围。灵活性则指社团活动可以定期举行,也可以不定期举行,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走向社会。正是这种自愿参与,活动灵活的特点,适应了当前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学生社团另一特点就是开放性。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院、系、专业和年级界限,具有不同知识结构,本科生、专科生、进修生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学生交流;并且由于共同的定向、爱好和兴趣,使社团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发展态势。呈现出由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科研型并重转变的趋势。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参加社团逐渐从纯粹的兴趣到现在的“兴趣+务实”转变。面对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他们的目光不再是单纯希望在社团这个群体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希望能在社团活动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求实态度。过去的学生社团更多地注重人文知识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满足于人文氛围的营造。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再满足于社团活动的文化层面,而是注重将科技元素充实到学生社团的文化内涵,以促进自身的成才。于是,高校中的各类学术研究协会、科技协会和科技创业团队正悄然兴起。

4.学生社团活动的覆盖范围。形成了由校园型向社会型扩展的态势。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区域,过去是以校园为主,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对于缩小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对于缩小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距离,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逐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于是,家教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学生社团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与社会保持联系的常规载体。

二.学生社团发展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加强大学生社团管理和科技创新的改革发展,事关大学生群体,大学老师群体和校方管理者三个方面。虽然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健康、蓬勃发展,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还是发现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从大学生群体的角度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科技创新与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关系缺乏理性认识,参与热情逐年降温,没有持之以恒。A.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年龄比较小,层次比较低,多为低年级学生,其中一年级者又居多(他们参加社团的动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占受到调查总人数72.1%,即占绝对数,而且呈低年级向高年级逐年递减的态势。如大

三、大四,特别是研究生的比例较小,仅占2.3%。B.认为加入学生社团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者,所占比例仅为20.6%。

2.社团成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真正到位,甚至有各种模糊,甚至有错误的看法。A.学生认为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非常重要,应当积极参与者占受调查总人数的42.3%。B.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参与科技活动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5.3%。C.学生认为缺乏科研兴趣和基础者占调查总人数的32.8%。D.学生认为专业课压力太大者和英语过级压力太大者占调查总人数的35.6%。

3.学生社团的活动规律不够正常,制度缺乏和管理不善,成员参与活动缺乏主动性。据统计,每学期开展一次到二次活动的社团比例为32.5%,认为社团制度缺乏者占24.3%,认为社团干部水平不高和管理不善者所占比例为39.2%。

4.学生本人参与科技活动的形式有:其中小发明、小制作和技术转让所占比例为23.5%,参与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产品维修服务者,所占比例为30.7%。参加学校、市局和国家级举办的高校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者,所占比例为12.1%。其中获奖的几率较低,获奖的等级也不高,能参加大学生全国“挑战杯”的作品更是少得可怜。

5.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当中,学生对学校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评价不高,其中:认为良好占10.8%,认为较好占8%,认为较差的占52.3%,认为很差占28.9%。

6.现有的20多个学生社团,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横向联系,仅仅停留在学校组织的少数大型活动层面上,或者局限于社团主要骨干的一般性交际应酬,甚至少数社团的领导有时会为各自的某些利益,缺乏精诚合作和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造成互相攻击、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还有的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生命力。相当一部分的社团活动存在着忽冷忽热,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对社团核心人物的依赖性过大。社团核心成员在位时,重视活动是轰轰烈烈,而忽视必要衔接,以至核心成员离伍,社团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一些社团成立时招收会员无条件限制,来者不拒,致使社团成员之间层次不一,缺乏梯队建设,使社团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从老师参与大学生社团管理和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 1.大学生社团活动和科技创新没有老师指导和老师不力者排在首位,占调查总数的48%。

2.要求聘请德才兼备的指导老师,占受调查总数25.5%。

3.不少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压力大、任务重,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介入学生社团活动,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4.一些教师感到学校与系部对该项工作没有长期系统的计划,且有关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管理竞争机制,而且在经费、场地、设备、计算工作量等方面扶持的力度也不明确,因此造成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5.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认为:学校的部分单位领导和一些教师对于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科技创新都没有明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社团的自主性活动原则,采取的往往是被动应付,甚至敷衍的态度,任其自我发展。

最后,从学生社团自身发展和校方管理的角度分析:

学生认为社团经费缺乏,活动场地不足是阻碍和制约社团发展的占56.8%。学生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对社团的投资占58.1%。虽然不少学生社团正在尝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活动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但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社团绝大部分筹资能力薄弱,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在活动场地方面,除一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所以外,绝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场所,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不利活动的管理和策划,这也是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学生社团管理,不断完善社团建设的对策。

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一定按照党的要求承担对学生的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在学生社团建设的核心作用,经常研究社团工作,把握社团发展的规律,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政策,完善机制,抓好队伍,推动高校社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学校各级领导首先高度认识大学生社团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能使社团管理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文娱体育活动上,也不能满足于学雷锋、做好事、家电维修等一般性社会服务上,而应聚集于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科技含量和创新点方面,力求将科技活动的普及与提高,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者应当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认真制订长期和全面的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2.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大学生社团,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创新实践学分制,科研专案攻关的招投标制。师生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横向合作制度等制度,以教学科研课题立项的形式,给予承担科研项目师生的优惠。要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聘请德才兼备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实行责、权、利相配套,教学工作量,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相结合的鼓励措施,从而以点到面,逐步形成群体效应。

3.在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时,首先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促进各类社团的有序发展。特色出材,特点出效益。一个社团生命力的强盛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团是否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应立足于创办、发展有特色的学生社团。要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进行分类指导,要按照“大力支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性社团,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既要在重大问题上严格把关,又要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放开学生的手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社团工作局面形式。同时,要加强各大学生社团的交流,积极引导“邓小平理论研究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协会的优势,带动高校学生社团共同发展。4.规范管理,抓好骨干,推动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高校团组织要着力抓好四项工作。第一,要健全学生社团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学生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第二,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科学合理配置,因势利导,量体裁衣,使有关学生加入适合其本人发展的相关社团,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防止学生社团出现低年级热情高涨,高年级一落千丈。第三,要适当稳定好社团的骨干队伍,抓好新老骨干的成员搭配,搞好传、帮、带,要防止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发生。第四,要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避免出现因管理或监督不到位而导致社团“出轨”的现象,同时还要争取学校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给社团发展提供经费、场地、设施等必要条件,这样才能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社团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社团衰,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作为自发性群众组织,在个性化与流行化并存的时代里,越来越彰显出它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它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它独特的积极作用。我们要立足于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才的全局战略高度,与时俱进,务实创新,重视学生社团工作,谋划学生社团工作,加强社团管理,支持学生社团发展,让各级各类高校学生社团真正走上健康、规范、有序、有效的正常发展之路。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要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品位,鼓励社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广大的社会空间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展示自身价值,塑造社团形象。这些品牌社团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校园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大学生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长期的实践和与他人的切磋、协作不断提升着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社团中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促进着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品牌社团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无疑为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三、建立和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一)成立社团管理中心,由专人负责,全校的学生社团均纳入社团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以加强对社团的宏观引导和有效管理,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把好三个关,即社团成立审批关、社团负责人资格审核关和社团活动内容审查关。

(三)要制定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关社团经营的理念、策略、领导与沟通;社团未来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以及招新、迎新、训练、成果展、出版、成员大会、改选大会、经费申报、送旧、监察制度、财务制度、档案建立与管理、成立社友会等活动,都要整体全面规划,认真执行,从而使社团明确工作的目标,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构建合理结构。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科研型并重转变;要大胆放手,留有空间,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构建社团发展的合理结构。日常活动开展中,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鼓励科技服务型社团,培育充实社会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方针进行分类指导。

5.基层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良好的作风是干部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的集中表现,干部作风的优劣,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本着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廉政教育、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全县干部作风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负面效果,需要及时纠正解决。

一、当前少数干部作风不正的突出表现

全县干部作风虽然总体向好,但调查存在的问题堪忧。

(一)学习风气不浓。学习的自觉性虽然有所提高,但学习风气不浓。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忙于繁琐事务,周旋于无聊的应酬,“无暇”学习;少数领导干部混迹于娱乐休闲场所,贪玩好耍,不想学习;部分干部存在“以干代学”的思想,认为学习不如实干来得快,满足于既有的实践经验,不屑学习;有些干部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真学、深钻、细研精神,学习效果不佳,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上级精神的实质,不能创造性应用于工作实践,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开创性和探索性。

(二)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依然存在。一些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作风浮躁,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一些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漠,存在“看人下菜”现象,熟人靠前办、生人靠边站,让群众长时间等待。

(三)纪律执行不严。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工作自由散漫,不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中途脱岗溜号,办理私事;在岗不在状态,找不到工作着力点,无所事事,出勤不出力;上班时间看视频、逛淘宝、打游戏、炒股票、吃零食、玩手机,干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些问题看似是小事,但却影响了机关工作的秩序,败坏了机关工作风气。

(四)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干部得过且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一些干部工作拈轻怕重,对上级领导重视、容易出名挂号的“大”事,争抓抢干,对艰苦环境、急难险重任务等服务群众的“小”事,敷衍了事;一些干部报喜藏忧、弄虚作假观念没有根除,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蜻蜓点水,“唱功”比“做功”好,“蹲功”比“跑功”差,满足于“亮点工作”,缺乏深入实际、一抓到底的韧劲;有的为群众办事推三诿四,敷衍塞责,存在“避、拖、压”的情况,使得一些能解决的问题,迟迟不解决。少数领导官僚主义比较严重,习惯于坐在机关听汇报和发号施令,不善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倾听群众意见,对基层存在的实际困难,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解决不够及时有力;有的领导干部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宽,表率作用不强,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有了问题和错误找借口推卸责任。

(五)进取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等靠、守摊、享乐思想,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主要原因是求稳怕乱、怕冒风险,安于现状的思想;有的习惯于常规性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有的工作怕担风险,不敢担责,见事就避、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有的注重享受、耽于逸乐,不愿受舟车之劳、爬山涉水之苦,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担当精神。

二、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一要加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我们要养成会学习,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真正懂得好学才能长本领这个硬道理,变“被动”为“主动”。二要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只有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深入系统地学习,把握理论的内在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关系,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联系各自工作实际,拓宽知识面,增强工作本领。三要加强理论学习的联系性。学习要始终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实际、部门的工作实际、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更好地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快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加强干部作风。一要站稳脚跟,坚定信念。把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作为政府机关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使广大政府机关干部牢固树立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二要擦净脸面,树立形象。要牢固树立“笑脸相迎、茶水相请、细语相谈、热情相关”的服务态度,努力营造“人人当窗口、个个树形象”的良好氛围。三要管住嘴巴,谨言慎吃。谨言不是不言,该说的话一定要说。谨言不是恶言,有话要好好说,谨言不是乱言,不该说的坚决不说。慎吃,不该吃的坚决不吃。四要俯下身子,联系群众。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做到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五要迈开双腿,深入基层。要通过建立联系点、调研周等制度,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机关在作风上的变化。六要切勿伸手,恪守底线。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慎独慎微,善始善终,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去感召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三)加强组织纪律。一要提高组织纪律观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引导、警示、督促作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为端正工作态度,规范工作秩序奠定基础。二要加强权力观的教育。要抓住权力观教育这个核心,使每个党员干部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用来为群众谋利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就有义务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就有责任完成好党所分配的工作,恪守为民之责,决不能滥用职权,谋私利已,淡忘责任。三要加强党纪法规教育。要把党纪法规作为基础性知识来学习,重点加强对《党章》、《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纪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宪法》、《公务员法》等的学习。要使干部职工常怀律已之心,做到严格自律,令行禁止,遵守法纪,依法行政。四要加强案例警示教育。要经常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权》、《警钟》、《蜕变的权力》、《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巡视利剑》等警示教育片。有利于增强教育领导干部的针对性,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达到防微杜渐、见微知著的教育效果;有利于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树牢宗旨意识。一要增强“四个意识”。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要树牢为民宗旨。领导干部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办好办实。三要做五好干部。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办事不推诿,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形象。把“工作当作学问作、把事业当作家业干、把群众当作亲人看”,切实做到勤政、干事。做到敢于直面责任,迎难而上,不要怕承担责任而选择不作为,要积极作为,把为群众谋利益,做实事,做好事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人,才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好、解决群众问题的态度好、居安思危的责任好、科学发展的业绩好、清政廉洁的形象好”的、让组织上信得过、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五好”干部。四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十三五”目标任务的现实需要。

6.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篇六

一、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进行高校辅导员的综合团队建设的宗旨, 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 使他们成为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迄今为止, 高校辅导员们掌管着学生们日常生活、思政教辅、党员培养、学情学风、素质培育、职业规划等各类密切关联的工作内容。从实处出发增进辅导员团体的档次, 这对提升我国大学学生思政方面的教育有切实可靠性。

二、高校辅导员团体建设中的问题

(一) 制约辅导员团体建设的组建及影响的客观因素

1. 辅导员队伍组成结构不合理。

在数量结构方面, 从1999年起, 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 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早已超过了3000万, 规模居世界第一。正因为本科生、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大, 大多数高校出现300多名以上学生才能够配备一个专职辅导员的情况, 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200的配备比例, 因此绝大多数的辅导员沉浸在繁复的事务性工作中, 无法拿出多余时间发展团体中的作用。

2. 对组建辅导员团队不够重视。

辅导员团队组建模式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团队创新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 目前这一模式在不少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重视不够, 缺乏完善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缺乏职业发展的系统规划。那么, 组建辅导员团队就是一句空话。

3.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普遍对于辅导员工作没有十足的认可。

大多数人对于辅导员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学生的生活保姆及日常保镖的定位上, 只强调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 这消耗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因此离职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辅导员岗位的持续性发展。

(二) 辅导员原本素质导致其团体建设产生阻碍

因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专业及个人经历、思维模式、看待问题的方式等各种因素存在, 辅导员这一职业本身就可能在团体的合作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第一, 绝大多数辅导员具备个人责任义务观念, 但并没有产生集体感。第二, 单独辅导员一般都能够在其各自的岗位上做到最好, 对其自身分管的工作做到尽职尽责, 可一旦提及相互配合, 就缺少了主动互相帮助的团体意识。第三, 对于领导给予的工作内容能够认真快速完成, 但缺乏主动创新胆识。

三、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强化对策与方案

(一) 加强了解, 为辅导员团体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中, 都应该从主观上改变对于辅导员的看法, 以明确的态度来面对他们的岗位性质、工作内容和存在用途, 加强对辅导员工作认可与尊重。因此就要求学校能够构建起完备的辅导员队伍管理规制, 并把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他们本身的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 保证队伍的可持续性、健康性发展。

(二) 加强辅导员团体文化建设

对于辅导员团体中的文化建设, 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路径来划分层次。无论是从学校角度的全部团体, 还是由专业来看的个别团体, 需要在总体上形成一套和谐有序、个性鲜明的团队文化精神, 因而使得辅导员团体形成他们独有的、统一的价值观, 使得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达到一致。

(三) 进行辅导员团体文化建设

辅导员的团体文化建设体现在整个团体工作实践中, 体现在团体成员的共同文化价值意识中, 反过来也是依靠团体文化影响其中成员, 使他们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团体中的辅导员来自不同专业、地区, 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互相影响互相包容, 通过化解矛盾和摩擦, 慢慢形成团体中特有的宽容心理。

(四) 将文体活动注入辅导员团体中, 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

为了把团体中的文化内涵贯彻进个体思想之中, 辅导员之间的交往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办公室中。研究表明, 各种文体活动有益于人们的社交, 能够促进感情交往, 使得辅导员工作达到更高层次。

四、结语

总之, 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 要密切关注当前形势之下学生思政工作新内容、新特质、新观念, 不断探索与发现, 寻找当前形势下思政工作的新路线、新角度和新方法。高校中必须拥有一批思想坚实、组织严格、制度完备、文化水平高的辅导员团体, 使得每个辅导员能够抵制利益纷争, 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沟通、密切配合的高效团体, 成为展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明亮窗口与和谐旗帜。

参考文献

[1]陈元瑞.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7.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机房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74-01

【引文】

一、规划、设计和配置的不合理

机房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和规划机房建设期,由于对机房建设的重视不足,规划设计相关人员对机房设备,和机房管理的不太了解,只从单专业领域来设计规划机房,没有从多专业领域中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规划,导致建成的机房利用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机房前期规划阶段是我们整个建设和管理当中的重之重,做好他的初期规划,根据具体需求和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未来发展的规模,做好机房IT整体规划。经过IT规划后再来做机房基础设施的规划。

前期的规划、设计机房工程是多专业、多学科、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工程,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必须明确机房工程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机房建设。

二、机房环境滞后。不重视机房的扩展性要求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随而来的新问题是分散在各地的中小机房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又出现了隐患。这样在各个行业及先关部门均开始大规模的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存储进行集中管理,以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并有效降低了运行及维护成本。各数据中心机房采用高速网络相连通,使各数据中心形成强大的机房群,进一步的提高了机房的可靠性及设备的使用效率,并建设统一的冗余备份成为可能。但由于环境滞后、设计、配置的不合理,大多数机房在运行时为了散热单一采取排风使机房内产生负压,造成机房内灰尘洁净度严重超标,导致机房里部分IT系统的不稳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机房建设往往最开始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不考虑以后添加新的服务器,导致机柜内配电存在很大问题,以后无法增加设备,扩展性很低;相关线缆的长度不考虑实际施工时的一些不能走线的位置只看图纸,导致机房内到处都是插线板、电缆线,像蜘蛛网,使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机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认真作好用户需求分析,如果只根据经验进行组建,那么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针对功能需求、设备数量进行相关设计,容易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样通常导致机房建成后不久就要进行机房改造来满足新增设备的需要。

三、服务器选用和业务系统不均衡

选用服务器,我们不仅要考虑所运行的业务系统,还要应考虑使用稳定性和适用性去选择产品,而不是一味降低成本,或一味的追求高性能。要考虑到业务系统在不同时间段里的负载,选用的服务器和业务系统要达到一个均衡,要保证业务系统在繁忙的时间段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不然弄出的服务器拿到机房经常死机,后期管理员维护起来很头疼。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在选择服务器的问题上存在这样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样的配置可以支持所运行的业务系统。这个问题虽然是从所运行的业务系统上来寻找答案,但需要从业务系统上详细分析:例如同是运行网站业务系统,因为每个网站使用的Web系统都不一样,有些用IIS+ASP,有些则是用Apache+PHP,这在脚本的执行效率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网页系统编写的复杂程度和优化程度也极大的影响着服务器能够承载的访问人数,大部分的新闻资讯、下载类网站都已经使用了静态页面来减少Web系统对服务器处理能力的依赖,但是仍然有不少例如论坛、商城一类的系统需要大量动态代码的支持,所以笼统的从业务系统上来需选择服务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必须具体的从业务系统上来分析该选择哪种服务器。

四、系统性、可用性不高

机房建设一个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的综合工程。现在的机房建设已成为一个由多个专业组成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智能建设工程的各个专业,主要包括:装饰系统;电气系统;接地及防雷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PDU配电系统;屏蔽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KVM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总控中心系统(ECC)等。机房整个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守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其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块,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块。用这一原理来检视机房,我们可以看出,机房其实也是一个“木桶”,机房的可用性,尤其是机房动力系统和环境的可用性,更适合用木桶原理来阐释:“机房动力系统与环境”整体可用性的大小,不是由可用性最大的设备决定的,而是由可用性最低的设备决定的。机房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个系统协同工作来实现的。但有的用户无限制地抬高某一系统的可靠性,而忽视了机房整体性能的平衡问题,最终导致机房因其他系统的薄弱而出现问题,导致影响机房系统的稳定运行,机房中的设备种类繁多,系统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每个设备的可用性提高了,机房的整体可用性才能得到提升。

五、总结

上一篇: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及赏析下一篇:经济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