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模板

2024-07-16

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模板(精选8篇)

1.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模板 篇一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木胶合板模板钢管扣件支撑体系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模板材料:模板应优先采用杨木板,模板厚度不低于15mm,墙柱模板应优先采用厚度18mm的模板。方木材料:木方应采用截面为50x100mm的标准木方,厚度方向应过压刨。

2、机具、设备准备

(1)准备齐备清理模板使用的扁铲、滚刷。

(2)工人操作所需要的手锯、手刨、锤子、手枪钻的手持工具必须齐备,并检查其安全性能等状况。

3、劳动力准备

(1)作业人员各种操作证件齐全。

(2)按工作量将工人分成三组,每组20人,组长1人。

4、技术准备

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支撑体系设计应经过计算,并进行施工方案交底,按施工方案施工。

5、作业条件

(1)接茬部位的浮浆已经清理干净。

(2)主轴线以及其他控制线已经弹好。

(3)钢筋等隐、预检工作已经完成。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柱模板施工→墙模板施工→梁板模板施工→质量验收→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模板拆除。

2、模板加工:

(1)模板要集中加工,必须采用精密锯木机。建议木屑加吸尘装置,杜绝楼面木屑。(2)模板在集中加工场统一弹线钻洞,每块模板标注正反面。加工好的模板堆放整齐,标明尺寸。

(3)方木加工:方木使用前应过压刨,保证截面尺寸一致

3、测量放线

(1)在垫层、底板及楼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一次性弹设轴线、十字通、墙边线、梁投影线、规方线。

(2)二次放线:模板做好之后,控制线从结构板引上,弹在模板上,检查模板的尺寸。

(3)控制线设置:模板放设上下口控制线,控制线距墙柱边300mm,在楼面钢筋安装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需按控制线复核墙梁位置。报监理工程师对各项控制线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4、柱模板

(1)防漏浆措施:柱模板安装前,根部应设置定位钢筋,粘贴海绵条,放置200宽垫板,柱模板安装在垫板内侧,防止漏浆。

(2)柱箍间距:第一道柱箍局地100mm,截面≥600mm应在中部加设1道柱箍,截面≥900mm应在中部加设2道柱箍,截面在1200mm以上3道,以此类推,柱箍水平间距不应大于300mm;竖向间距应根据浇筑高度计算确定。

(3)螺杆加固:螺杆直径≥14mm,并通过计算确定,柱边长大于500或高度大于4m时山形卡采用双卡叠合,底部高度1/3范围内螺杆紧固一律采用双螺帽。

(4)推荐做法:对于截面较大的矩形截面混凝土柱,其抱箍可采用型钢,型钢型号和间距通过计算后确定。

5、墙模板

(1)木方背楞墙板体系:木方中心间距应小于150mm,钢管及对拉螺栓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

(2)截面控制措施:水泥撑块放置间距应小于等于500mm。

(3)对拉螺栓:应采用宽螺纹冷挤压对拉螺栓,采用长螺纹螺帽或双螺帽,提高滑移性能。

(4)内墙对拉螺栓套管:端头控制截面套管采用喇叭口胶管支撑。

(5)对拉螺杆设置要求:层高2900mm及以下的墙柱最少设置5排对拉螺杆,层高2900~3200mm的墙柱必须设6排,层高大于3200mm时应根据计算确定,自下而上第一排螺杆离地200mm,一、二排间距450mm,二、三排间距450mm,最上道距顶板300mm,其余均分,模板根部应进行水平加固,转角部位的对拉螺栓距阴角200mm。要求集中统一钻标准孔。

(6)剪力墙端部钢管加固方法:剪力墙端头位置用双钢管卡牢。遇L型、T型墙水平拉杆与对拉螺杆通长设置。墙、柱端头的截面也同时采用拉杆固定。

(7)底部看脚:外墙柱的模板必须下挂200mm,与下部已浇筑混凝土内预埋的对拉螺栓拉结,防止上下层错位。

8.推荐做法:剪力墙主、副龙骨采用型钢制作,替代传统支模施工过程中的方木,提高材料使用次数,节省木材资源。

6、梁板模板

(1)扣件排架:楼板支撑立管纵横向间距≤1000mm,扫地杆距楼面≤200mm,中间水平拉杆步距≤1800mm,且顶杆扣件须进行力矩检测。立柱顶托必须采用双十字扣件。楼板支撑间距必须经过计算确定。

(2)扣件排架边距:楼板第一排立管距墙柱≤300mm。

(3)起拱要求:梁跨度超过4m时宜起拱,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不得减少构件的截面高度。

(4)楼板模板格栅:木方中心距≤300mm,木方端部距阴角≤150mm。

(5)梁对拉螺栓设置:梁高大于500mm时应在侧模中部设置对拉螺栓,梁高大于800时设置两道,以此类推,对拉螺栓竖向间距不得大于450mm,水平间距根据计算确定。

(6)底部顶杆设置:梁高大于800时梁底部设置立杆,立杆根数及间距由计算确定。

(7)临边梁墙侧模上口防侧移加固:对梁墙外模板使用螺杆加固,提升梁墙外侧结构质量。

(8)拼缝要求:模板的接缝应严密,模板内不应有杂物;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清洁。

(9)地基要求:支架立柱和竖向模板安装在土层上时,土层应坚实、平整;其承载力或密实度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应有防水、排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应有预防冻融措施;支架立柱下应设置垫板,并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高大模板应先施工垫层,再支模板。

7、楼梯模板

(1)楼梯模板:踏步为木方及木板加工制成的定型模板,加固钢管定型化,踏步尺寸均匀一致,加固牢固。

(2)推荐做法:楼梯踏步采用定型化钢模。

8、梁柱节点根据梁柱节点形状放样,统一加工,做到节点方正,拼缝严密,不漏浆。

9、后浇带模板梁板后浇带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与主体架体一起搭设,主体模板拆除时后浇带部分架体不拆。

10、降板模板采用型钢制作工具式吊模,每次使用前涂刷隔离剂,转角拼装处采用插销连接,焊定位卡控制水平标高及轴线位置。

11、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表

4.5.2的规定。

(3)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4)多个楼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

(5)拆下的模板及支架杆件不得抛扔,应分散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应及时清运。

(6)模板拆除后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对变形和损伤部位应进行修复。

3质量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主控项目

(1)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2)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及支架安装完成后,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验收:

①模板的定位;

②支架杆件的规格、尺寸、数量;

③支架杆件之间的连接;

④支架的剪刀撑和其他支撑设置;

⑤支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设置;

⑥支架杆件底部的支承情况。

2、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模板的接缝应严密;

②模板内不应有杂物;

③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清洁;

④对清水混凝土构件,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2)脱模剂的品种和涂刷方法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脱模剂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及装饰施工,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3)模板的起拱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并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

(4)支架立柱和竖向模板安装在土层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土层应坚实、平整;其承载力或密实度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②应有防水、排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应有预防冻融措施;

③支架立柱下应设置垫板,并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5)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连续支模时,上、下层模板支架的立柱宜对准。

(6)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位置偏差应符合表5.2.8的规定。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的较大值。

(7)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9的规定。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的较大值。

4安全技术措施

1、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常组织安全技术培训。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帽和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3、模板及配件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当年的检验报告,安装前应对所用部件(立柱、楞梁、吊环、扣件等)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4、模板工程应编制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应严格按施工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规定施工。满堂模板、建筑层高8m及以上和梁跨大于或等于15m的模板,在安装、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应对照书面交底进行上、下班的自检和互检。

5、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1)立柱底部基土回填夯实的状况。(2)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3)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4)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5)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应可靠。(6)安全网和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6、在高处安装和拆除模板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脚手架,并应加设防护栏杆。在临街面及交通要道地区,尚应设警示牌,派专人看管。

7、作业时,模板和配件不得随意堆放,模板应放平放稳,严防滑落。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不宜超过3层,连接件应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不得散放在脚手板上。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的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值。

8、对负荷面积大和高4m以上的支架立柱采用扣件式钢管、门式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时,除应有合格证外,对所用扣件应用扭矩扳手进行抽检,达到合格后方可承力使用。

9、多人共同操作或扛抬组合钢模板时,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互相呼应。

10、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若为满堂模板、钢支架及特别潮湿的环境时,不得超过12V。照明行灯及机电设备的移动线路应采用绝缘橡胶套电缆线。

11、有关避雷、防触电和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动力线应用绝缘线和绝缘电缆线,且不得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并应制定夜间施工的安全措施。施工用临时照明和机电设备线严禁非电工乱拉乱接。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线路的完好情况,严防绝缘破损漏电伤人。

12、安装高度在2m及其以上时,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

13、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且不得将模板支搭在门窗框上,也不得将脚手板支搭在模板上,并严禁将模板与上料井架及有车辆运行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支成一体。

14、支模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模板或支架连接稳固,不得浮搁或悬空。拆模中途停歇时,应将已松扣或已拆松的模板、支架等拆下运走,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15、严禁人员攀登模板、斜撑杆、拉条或绳索等,也不得在高处的墙顶、独立梁或在其模板上行走。

16、模板施工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报告有关人员处理。当遇险情时,应立即停工和采取应急措施;待修复或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17、寒冷地区冬期施工用钢模板时,不宜采用电热法加热混凝土,否则应采取防触电措施。18、在大风地区或大风季节施工时,模板应有抗风的临时加固措施。

19、当钢模板高度超过15m时,应安设避雷设施,避雷设施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W。

20、若遇恶劣天气,如大雨、大雾、沙尘、大雪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五级及以上风力时,应停止高空吊运作业。雨雪停止后,应及时清除模板和地面上的冰雪及积水。

21、使用后的木模板应拔除铁钉,分类进库,堆放整齐。若为露天堆放,顶面应遮防雨蓬布。5绿色施工1、应选用周转率高的模板和支撑体系。模板宜选用可回收利用的塑料、铝合金、玻璃钢等材料。

2、宜使用大模板、定型模板、爬升模板和早拆模板等工业化模板体系。

3、采用木或竹制模板时,宜采取工厂化定型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不得在工作面上直接加工拼装。在现场加工时,应设封闭场所集中加工,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防粉尘污染措施。

4、应提高模板加工和安装精度。

5、脚手架和模板支撑宜选用承插式、碗扣式、盘扣式等管件合一的脚手架材料搭设。

6、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应采用整体或分片提升的工具式脚手架和分段悬挑式脚手架。

7、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应及时回收散落的铁钉、铁丝、扣件、螺栓等材料。

8、短木方应叉接接长,木、竹胶合板的边角余料应拼接并合理利用。

9、模板脱模剂应选用环保型产品,并专人保管和涂刷,剩余部分应及时回收。

10、模板拆除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坏,并及时检修维护、妥善保管。

2.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模板 篇二

滑升模板 (简称滑模) 施工, 是一种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连续成型施工工艺。其施工方法是按照施工对象的平面形状, 在地面上预先将滑模装置安装就位, 随着在模板内不断地绑扎钢筋和分层浇筑混凝土, 利用液压提升设备将滑模装置滑离地面并使其不断地向上滑升, 直至需要的高度为止。某高速公路合同路段间两桥的主墩均采用了滑升模板的施工工艺,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滑升模板的构成部分

滑升模板主要有门式提升架、内外围圈、内外模板、内外支架、模板平台、吊架以及液压提升设备:HYW-30型滚珠式液压千斤顶、液压油泵及控制装置、支承顶杆等。

3 滑模组装程序

3.1 准备工作

滑模组装前, 应将滑模的主要部件进行预拼, 检各部分尺寸及模板锥度以符合滑模的要求, 模板组装后应上口小, 下口大, 其斜率为0.3%左右。

3.2 滑模组装

桥墩滑模组装的顺序应按先上后下, 先内后外组装, 在桥墩施工中为提升架→内围圈→外围圈→内外支架→内外模板→吊架→设平台→安装栏杆→千斤顶提升设备。

3.3 检查滑模

提升用的液压千斤顶逐个检查试压至10 MPa, 接头软管加压至12 MPa, 0.5 h无漏油, 方可进行安装, 接通油管后进行总试压, 加压至10 MPa作4次~5次循环合格后插入支承顶杆, 再对滑模平台的水平, 中心位置进行全面检测, 并在桥墩四面或四角设置5 kg~20 kg的大垂球吊线, 同时桥基础顶面设置垂球吊线测点, 在平台上设置水准联通管, 以确保滑模过程中桥墩的水平, 位置及垂直方向的准确无误。

4 滑模施工技术

4.1 滑模施工时对混凝土的要求

滑模施工时宜采用低塑性混凝土, 按照施工时的气温, 初凝时间应控制在2h左右, 并具有早强和良好的和易性, 一般情况下坍落度3 cm~7 cm为宜, 在保证混凝土振实的条件下坍落度宜小, 不宜大。

4.2 灌注混凝土与滑模提升

混凝土灌注前, 应先向模内浇1层1∶1水泥砂浆, 厚度约2 cm~3 cm, 混凝土入模时, 要四周均匀对称浇筑, 以防止模板内混凝土不均匀面的模板滑动, 每层表面应基本水平, 每层厚度约为20 cm、30 cm, 以钢筋骨架的水平筋作为参照物, 使用小型内插式振捣器捣实, 避免接触钢筋, 支承杆及模板, 插入前1层捣实的混凝土中最好不超过5 cm。

4.3 初灌滑升

首次浇注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60 cm~70 cm, 分3层浇注, 待底层混凝土达到0.2 MPa~0.4 MPa时即可试升, 可分为2个~3个行程, 将各千斤顶同时缓慢顶升5 cm左右, 检查出模混凝土的凝固情况, 现场鉴定时, 可用手指按压出模的混凝土表面, 基本按不动, 但能留存指痕, 砂浆不粘手, 用指甲划出痕, 亦可使用混凝土贯入仪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若强度满足要求, 即底层混凝土已具备0.2 MPa~0.4 MPa的出模强度, 可继续提升至20 cm左右, 即是第1层浇注混凝土。

4.4 正常滑升阶段

初滑提升后, 即可每浇注1层混凝土, 模板提升1次, 使每层浇注的混凝土厚度与每次提升的速度相同, 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为20 cm时在正常气温下, 提升时间不宜超过1 h, 灌注混凝土最后1层后, 每隔1 h~2 h将模板提升5 cm~10 cm, 滑动2次~3次后, 可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的粘结。

4.5 滑模施工中的特殊要求

滑模提升应做到垂直, 均衡一致, 各提升架之间的高差不大于5 mm, 为此浇注混凝土严格保持均匀平衡, 每层厚度也要严格控制, 混凝土布料也要对称, 钢筋上料要按施工要求分成小批对称地堆放在平台上, 以防止滑模不均匀荷载而倾斜, 并应随时对滑模的水平结构变形进行检查, 以便即时调整加固。

4.6 修补与养护

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后, 由滑升模板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缺陷, 必须即时进行修补, 一般情况下, 应以混凝土原浆进行抹平, 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洁, 表面整修后可随即刷上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

4.7 滑升中停工时施工工序

滑模施工时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停工, 要求3班连续作业,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暂时停工时, 应每隔1 h将模板提升3 cm~5 cm, 经过2次~3次提升后以免混凝土与模板粘结。再次施工时, 对浇注停歇形成的施工缝, 除按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理要求严格控制操作外, 尚需对滑升模板的水平、位置、垂直度以及提升设备的完好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后, 方可继续施工。

5 周密的滑模施工组织

滑模施工是一个连续的、各工种相互配合、各工衔接、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快的施工方法。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施工准备。严格周密的施工组织是保证滑模施工成功的关键。在滑模施工中必须有施工总负责人、钢筋组、混凝土组、提升及纠偏组和监控记录组等。首先, 各组要按施工工艺做好份内的工作。钢筋组要做好钢筋的运输、绑扎, 绑扎速度要与混凝土的浇灌速度相配合, 钢筋的水平、竖直长度必须符合滑升要求。混凝土组要做好混凝土的拌和、输送、振捣, 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是控制好出模强度的关键, 浇筑混凝土与滑模提升交错进行, 一定要按混凝土工艺要求, 严格执行, 协调组织好。提升及纠偏操作组要操作熟练, 始终保证提升系统正常运转, 能按总负责人的指示顺利完成一切操作。监控记录组要及时利用仪器设备, 全天候对滑模施工进行监控和做好记录, 及时准确的把记录和指导意见反馈到施工总负责人。施工总负责人必须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对要纠正的问题快速下达指令。其次, 各组间要统一协调、相互配合。施工总负责人在协调配合中起核心作用, 各组要及时反馈信息, 其中监控记录组是最关键的, 必须保证准确无误并及时把当前的滑模状态传递给总负责人。滑模施工各组是有效的统一体, 要相互配合, 使施工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节奏、均衡、连续的进行, 直到完成任务。

6 施工中测量监控及纠偏方法

6.1 测量的精确度

由于滑模施工时, 模板是依靠在已浇注的混凝土上, 其几何尺寸的控制受到已浇注混凝土影响较大, 一但发生偏移和扭转, 往往会受到已凝固混凝土导向的影响逐渐增大, 因此施工精确测量放线, 严格控制误差是很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用全站仪放出墩身的控制点, 在滑模架上挂5 kg~20 kg的大垂球, 在施工环境风力较大时, 也可以考虑使用激光仪测量垂直偏差。滑模平台则可使用水准联通管控制滑模的水平, 同时还需要定时对墩身中心及扭转进行坐标测量, 以确保墩身位置方向的正确。

6.2 滑模纠偏

滑模施工中由于种种非人为因素的影响, 发生偏移和扭转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建筑的高度较大时, 更是明显。在滑模提升过程中纠偏是解决滑模偏移和扭转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滑模施工中采用较多的纠偏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偏载纠偏法。即按量测的结果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 施加一定的荷载, 人为的造成滑升模板的偏载使之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用力, 这种纠偏的方法主要靠多年的施工经验控制偏载的大小, 从而使偏移或倾斜得到纠正。

②千斤顶纠偏法。即使用千斤顶在各方向使用不同的提升量, 从而使模板向偏移或倾斜的反方向倾斜来纠正偏移或倾斜的方法, 使用千斤顶纠偏时, 每次的纠偏千斤顶的提升量之差一般应控制在10 mm~20 mm, 且要在提升后认真校核纠偏量, 并应及时调回到水平位置。

③楔形垫纠偏法。采用楔形垫块垫在千斤顶下面来纠偏, 既可纠正偏移或倾斜也可以纠正扭转, 测量的偏移或扭转, 在滑模提升的千斤顶下垫上楔形垫, 针对不同的偏差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垫楔形垫使千斤顶在提升时, 除了向上的提升之外, 还会产生一个水平的附加力, 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④支承顶杆法。采用支承顶杆法纠偏, 其作用原理与楔形垫块相似, 都是使千斤顶在顶升时产生一个水平向的附加力, 从而使已经偏移的模板回到正确位置。

7 滑模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 外观质量好的优点, 但也存在着技术难度大, 几何尺寸不易控制的缺点, 故此, 应在施工中特别注意的事项如下:

7.1 注意施工组织的协调能力

滑模施工中, 一般是24 h不停, 各工序的衔接和配合十分重要, 施工负责人要认真协调, 特别是钢筋工与混凝土工的配合, 提升操作与监控数据的配合, 将是滑模施工的关键。现场的施工记录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施工负责人责任心要特别强, 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各工种施工负责人也要责任心强, 工作认真才能确保滑模施工顺利进行。

7.2 注意减轻和均布平台的荷载

滑模是依靠已浇注的混凝土固定在墩身上的, 墩身混凝土出模时仅0.2 MPa~0.4 MPa的混凝土强度, 因此要求平台荷载尽可能的轻, 为此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闲杂人员上工作平台, 同时还要求材料均匀地分布在平台上, 以避免滑模承受偏载。

7.3 注意纠偏宜早不宜迟

滑模出现偏差是必然的, 一旦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比较容易, 一旦偏差过大, 纠偏不仅困难, 而且由于纠偏而形成反向偏差进而形成滑模定势, 又造成反向偏差, 所以对一般不大于10 mm的偏差, 使用偏载纠偏即可, 一旦偏差纠正即可恢复均载。

8 结束语

3.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模板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 基础模板; 施工; 应用

一、前言

随着建筑基础模版施工需求的提升,研究其施工技术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把握其施工技术的多项重点问题,从而优化建筑基础模板施工的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模板工程施工的准备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模板工程施工的准备

1.人员准备

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全面技术、质量工作;项目木工工长:对模板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负责模板工程验收;项目专职质检员: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检查,督促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对建材质量进行检查、监控;项目测量员:负责工程的全部放线工作、保护控制桩、水准点。

施工队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模板工长:对模板加工、安装向工人交底;对模板加工、安装进行现场指导;质检员: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检查,落实不合格项目的整改;负责模板工程自检;测量员:配合项目部测量员进行墙、柱、门窗洞口放线工作。

2.技术准备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撑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图纸会审,对图纸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三、主体结构模板工程

1.剪力墙模板

拟配制六层墙模,施工中在不影响砼强度增长的情况下,尽量早期拆模加快模板的周转和施工进度。

墙模板的安装:墙根部预先用水泥砂浆找平,并弹出模板就位线和20cm控制线。把预先拼装好的一侧模板,背面钉50mm×100mm的方木做竖向龙骨,方木间距为300mm,按位置线就位,先靠在墙钢筋上并做临时固定。按螺栓双向间距600mm在模板上打孔,然后插入M18穿墙螺栓和砼口撑。清扫墙内杂物,再同法安装另一侧模板,两边安装好水平钢管龙骨后拧紧穿墙螺栓。调整垂直度使符合要求,加设斜撑和拉杆。

2.梁板模板

梁模板由两侧板加底板组成,采取侧模包底模的支法。模板安装前,首先确定梁底的位置,根据设计标高搭设梁底和板底水平杆,梁底平铺3根50×100方木,方木上面铺设木胶板,宽度等于梁宽。梁底拉线找直找平,并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起拱。底模铺设完,安装梁侧模。梁侧模高度等于梁高-(楼板厚+楼板底模厚),侧模立好后在梁侧模外安装外竖楞,用一道水平钢管联合外竖楞并附以斜撑作为支撑。

楼板模板从一侧开始铺设,板底方木间距300mm侧放,每两块模板接缝下垫2根方木上下平放,木胶板与板底方木钉牢。模板四面刨光使拼缝结合严密。

3.电梯井筒内模

为了保证主体结构工期、质量,保证电梯井垂直度和几何尺寸准确,本工程电梯井筒内模拟采用铰接筒模,其整体性好、刚度大,而且支模方便,脱模迅速、安全。其施工顺序为:操作平台吊运、就位调节→放线、筒壁钢筋绑扎→筒模吊装就位调整→隐蔽验收→筒壁外模安装→对拉螺栓安装、固定→砼浇筑、养护→拔出对拉螺栓、脱模→筒模吊运、清理→操作平台就位→进入下一循环。

4.楼梯模板

楼梯底模用方木、木胶板平铺在斜杆上,楼梯侧模用木板侧放。踏步级采用木模,两端固定在侧模上,另外用一至二道反扶梯基加三角撑定位。

四、模板支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回填土方不平整、不夯实,造成立杆基础承载力不符合要求,立杆基础未设置垫层、垫木或支座,不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或扫地杆设置严重不足。立杆垂直度偏差过大,受压承载方式为偏心受压,产生一定量的弯矩,稳定性较差,立杆对接接头、水平横杆对接接头未按规范规定错开,基本在同一平面或立面上;

2.间距、水平杆步距过大,尤其支架顶部立杆自由端过长,往往大于0.5m,约束杆件不足,不符合规范或方案规定,纵横向水平横杆严重缺失,不能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体系,纵横向、水平向剪刀撑设置不完整,剪刀撑的数量和间距不符合方案和规范的要求。

3.顶撑未与其他杆件连接,部分可调支托安装偏心且螺杆伸出钢管顶部长度过长,且可调支托螺杆直径过细、支托板的厚度较薄。大梁底两侧立杆与梁底小横杆连接未靠近主节点,荷载传递路线不合理,造成荷载计算时未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且大梁两侧立杆与小横杆连接未设置双扣进行防滑处理。钢管壁厚不足,扣件质量差,锈蚀、变形较为严重,有些钢管焊缝开裂,施工现场不能提供钢管、扣件进场检验和复试检测报告。

4.项目部对大面积模板工程的施工重视不够,方案编制不具针对性,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模板工程属于专家论证的方案未组织专家论证审查。未严格按照方案或相应技术规范进行技术交底,交底流于形式,交底内容空洞,缺乏相应的节点详图和关键部位的技术措施,造成方案与现场实际操作不一致,施工现场支撑系统的搭设往往是木工操作,而非专业架子工。

五、模板支撑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柱步距要一致;立柱縱或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2.板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先浇捣柱混凝土,后绑扎梁板钢筋,梁板支模架与浇好并有足够强度的柱和原已做好的主体结构拉结牢固。经有关部门对钢筋和模板支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捣梁板混凝土。

3.时按从梁中间向两端对称推进浇捣,由标高低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推进方式施工。

4.架体支设要点,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起拱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支撑条件,有效的减小了挠度。既抵消了梁在下挠视觉的影响,还将部分竖向荷载转为支座水平力,形成在梁横截面间轴的压力,防止梁产生裂缝。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5.施工措施

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实际施工特点,室内采用扣碗架体与钢管架体结合的满堂红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因工程采取两次支模、两次浇注进行施工,所有柱均在梁、板之前已进行浇注,且柱按每层层高分次浇注。

六、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基础模板施工技术重点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施工的注意要点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建筑基础施工的客观环境出发,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模板施工技术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 唐洪泉.浅谈箱型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148-149.

[2] 朱光宇.浅议连续刚构桥梁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10):49-50.

4.主体模板技术交底通用版 篇四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

主体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模板工程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已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

2、模板拼装:

(1)拼装场地夯实平整。

(2)模板按设计图尺寸加工,采用钢钉将木模板与方木拼成整片模板,接缝缝宽不宜大于5mm。

3、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的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墙柱加固用的地锚已预埋好且可以使用。

5、柱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

(二)、材质要求

1、木模板模板:尺寸915×1830mm,厚度为18mm。

2、方木:50×100mm方木,要求规格统一,尺寸规矩。

3、对拉螺栓:地下室外墙采用Φ14mm的三段式止水对拉螺栓,其余墙体采用一段式对拉螺栓、通丝,并且两边带好两个螺母,沾油备用。

4、脱模剂:严禁使用油性脱模剂,必须使用水性脱模剂。

5、模板截面支撑用料:采用水泥撑支撑,墙柱地脚采用Φ16钢筋钢筋支撑,两端点涂防锈漆。

(三)、工器具

1、木工圆锯、木工平刨、5m卷尺、钉锤、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翘棍、水准仪、5m塔尺等。

2、支撑体系:钢管脚手架。

二、工艺流程

1、剪力墙墙模板安装

搭设满堂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剪力墙片模—加固剪力墙模板—校正剪力墙垂直度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

2、梁模板安装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搭设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楞—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加固—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

3、楼板模板安装

搭设满堂支架—安装横纵大小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三、操作工艺

(一)、剪力墙模板安装

1、模板组片完毕后,按照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2、安装第一片模板,并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与柱子主筋临时绑扎固定。

3、随即安装第二、三、四片模板,作好临时支撑或固定。

4、做剪力墙另一边模板,制作步骤同以上;

5、在剪力墙两边模板上弹出对穿丝位置,底层两步间距300mm,以上间距450mm。1、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1)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2)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条款。作业班组必须进行拆模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3)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4)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5)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依照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2、剪力墙模板拆除:

(1)工艺流程:

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除部分竖肋—拆除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2)剪力墙模板拆除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模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以防剪力墙模板倾倒伤人。

3、梁及楼板模板拆除

(1)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侧模板—下调楼板支柱—使模板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木龙骨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2)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a、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上的水平钢管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使之与混凝土表面脱离。

b、下调支柱顶托螺杆后,轻撬模板下的龙骨,使龙骨与模板分离,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木模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托螺杆在下调相当高度,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c、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拆除梁底模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四、成品保护

1、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2、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依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的偏差。

3、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五、模板使用时的安全与文明施工

1、模板存放在施工楼层上,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沿外墙周边放置,要垂直于外墙存放。

2、作业前应做好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检查吊装用绳索、卡具及吊装模板的吊环是否完整有效。并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模板起吊前,应将吊点的位置调整适当,做到稳起稳落,就位准确,严禁用人力搬动模板。严防模板大幅度摆动或碰到其它物体。

3、在模板拆装区域周围,应设置围栏,并挂明显的标志牌,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4、临边外模安装后,要立即穿好销杆,紧固螺栓。安装外模板的操作人员必须挂好安全带。

5、模板组装或拆除时,指挥、拆除和挂钩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方可操作,严禁人员随模板一同起吊。

6、模板的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夯实,不得存放在松土和凸凹不平的地方,雨季施工堆放场地不得积水。在雨天或冻土融化期,存放模板应在支点处垫木板或方木,防止地面深陷,模板倾倒。堆放模板处严禁坐人或逗留,应按施工总平面图分区堆放。各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吊运时撞击倾倒。

7、高空作业时模板安装应有缆绳,以防模板在高空转动,风力超过5级,应停止吊装模板

8、楼层内拆除钢管、方木、模板等周转材料通过卸料平台向上层周转使用时,严禁在卸料平台上堆放超过1000KG的物品。除非塔吊挂钩时,卸料平台严禁站人。

9、木工所用电锯等器具用电必须满足安全用电要求。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5.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模板 篇五

甲方: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乙方:XX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甲方及其母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覆盖基础设施建管养综合性业务,是XX省公路“投资-建设-运营-养护管理”全产业链的行业领导单位,致力于成为国内外基础设施养护业务的行业引领者,建、管、养各类资质齐全。

乙方是国内领先的以道路养护技术及施工、养护装备、养护材料、振动搅拌技术产品等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速公路建设养护全产业链产品体系和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在建设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研发及应用实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为充分发挥甲乙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双方长期、全面、深入合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战略合作协议:

一、合作宗旨

(一)诚信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战略双赢、互惠互利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标。

(二)充分发挥双方自身优势,加强在养护技术、养护材料、养护装备等方面的合作研发、技术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共同开发养护市场,联合开展“四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打造精品项目,塑造双方品牌形象而共同努力。

(三)本协议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可以作为双方今后长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双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对本协议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合作内容

在我国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机遇背景下,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及《XX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结合XX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地位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由甲乙双方共同推进公路建设养护综合业务发展,共同开发公路养护市场,联合开展“四新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

三、责任与义务

甲方:

(一)甲方与乙方合作开发养护市场,承接相关的公路养护施工业务。

(二)双方合作开发的项目,由双方共同合作实施,具体实施方案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一事一议,另行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三)与乙方合作在养护技术、养护材料、养护装备等方面的进行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

并发挥甲方在XX地区养护项目方面优势,为乙方在“四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提供实验基地和资源支持。

(四)甲方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推荐应用乙方的养护产品和技术。

乙方:

(一)乙方利用自身营销资源优势,协助甲方共同开发相关养护市场。

(二)充分利用乙方在技术研发、高校合作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双方承接的公路养护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三)根据项目技术需要,乙方组织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攻关,优先解决甲方提出的技术难题。

(四)乙方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养护新技术的实施、养护设备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结合甲方科研需求,协助甲方进行科研攻关,助力甲方科研软实力提升。

四、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生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五、其他

(一)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本着务实、合理、高效的原则对具体事务和争议进行友好协商。

(二)合作方式没有排他性,双方合作的同时,都可以和第三方进行合作。

(三)合作期间双方须共同对合作项目及技术和商业机密进行严格保密。

(四)任何一方因单方面违约或作出有损对方利益或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

(五)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另行协商。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以下无正文)

甲方(盖章):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盖章):XX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

日期:

6.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本次说课我将本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节选自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展开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在生活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演示,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操作中使学生体会互联网数字世界的神奇,并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并且充满了对互联网好奇,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任务驱动、体验新知、演示讲解、内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同时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如何完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堂课。这一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于学习。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教师在下达任务前讲清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

任务一、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是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学生乐于参与为标志。不是将结果简单的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过程中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

3、拓展练习,内化新知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借助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其他软件功能,从而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新的创新能力。

4、课堂总结,巩固新知

本节课,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呢?谁能帮大家来整理一下?(我们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回答补充,巩固新知。

5、作业布置,课后延升

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新知和深化所学知识,因此我会让学生课后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学生搭建一个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我是这样设计的:

黑板的正上方是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下方是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框架清晰,以便于观察和进行理解。

7.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分析 篇七

1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现状

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 常用的模板也可以叫做壳子板。一般情况下, 需结合混凝土的结构、构件设计内容、施工工艺要求下, 完成制作工作。同时, 应确保模板的几何尺寸在正常的范围内, 并保持位置成型。以往, 混凝土建筑结构在施工的过程, 主要会采取单层模板支架技术施工, 这种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成熟的特点, 并且结合了较多的经验, 能保障施工的安全、稳定[2]。然而, 多层模板支架机制的出现, 使得单层模板的受力发生较大变化。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多层支模架施工的时候, 往往凭借以往单层支模架施工经验来布置多层模板支撑体系, 缺失相关受力及架体荷载计算, 使得多层模板支撑体系可能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制作的要点

2.1 模板的制作要点

建筑结构模板制作的过程, 应聘请专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便于其可按照施工图纸内容和要求, 对模板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 还能确保结构的完整。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制作模板的优点, 可保障成型模板尺寸的准确, 并可将模板误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模板体系的选型恰当与否以及模板的拼装质量和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工程混凝土观感, 关系到本工程的施工速度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模板方案的选择, 考虑的出发点首先是满足工程的质量及进度, 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经济成本分析, 达到减少周转材料投入, 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2 模板质量的控制要点

模板制作, 应确保衔接位置的安全、可靠, 不可出现缝隙问题。反之, 容易产生漏浆的安全隐患。此外, 还应做好模板长期暴晒、雨淋的防治措施。模板一般质量通病:轴线位移、标高偏差、结构变形、接缝不严、脱模剂使用不当、模板未清理干净、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2.3 施工人员的配合要点

模板施工人员进场后, 应由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告知相关设计及规范要求, 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交底内容施工。由于所有施工人员对于事物的看法均不一样, 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问题。所以, 模板的制作应在3人/3人之上的共同努力下完成, 以便于对模板存在的误差实行调整、矫正, 进而确保模板的尺寸、结构等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并将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促使建筑结构施工安全、稳定运行。

3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针对模板施工来讲, 应确保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流程需结合具体的工程规范, 依据规范严格落实现场施工, 防止模板出现误差, 现将模板施工技术的重点进行分析。

3.1 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中的支模要点

支模施工, 首先, 应对是否存在预埋件漏放、空洞固定点位置的设定是否正确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后, 于模板衔接位置涂抹一层玻璃油灰, 主要的目的为阻塞板衔接部位产生缝隙。其次, 通过横墙—纵墙的顺序, 完成模板的搭接工作。

3.2 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中的接缝要点

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 在模板接缝位置应做好漏浆的防治工作。这就需要模板、楼板存在缝隙的时候, 以2m的刮杠刮平各楼板的板面混凝土, 旨在维持下口的平整度。在房屋建筑模板施工过程中, 在墙、板交界处 (已施工部位) 钉放压脚条 (5~10cm宽) 可有效防止漏浆。模板、门窗洞口模板侧壁拼缝时, 需要注意的是, 应保证门窗洞口模板侧模厚度、墙的厚度达到一致。

3.3 钢塑组合模板施工技术

钢塑组合模板, 重量轻、单价低、幅面大、表面光滑、周转次数高、使用寿命长且施工管理便捷, 施工无噪音, 文明施工好, 钢塑材料可回收再次利用。因此, 通过钢塑组合模板施工, 可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光滑, 从而实现较好的清水混凝土功效。

3.4 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铝合金建筑材料, 自身具有属性特点, 可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使用要求。铝合金模板体系根据工程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纸, 经定型化设计及工业化加工定制完成所需的标准尺寸模板构件及与实际工程配套使用的非标准构件。而铝合金材料, 作业效率较高, 同时质量非常轻、承载能力高, 应用范围广、周转次数高、回收率也较高。所以, 其在国际中较多领域所应用, 在国外发展已有10多年历史, 在发达国家已普遍是以铝代钢, 铝合金模板的使用日趋普及化。但是, 国内对于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还处于推广的阶段。

4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成果探析

当前, 国内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 使得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扩大。由于建筑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需要, 这就需要在获得经济发展的支持的同时, 深入模板施工技术的研究: (1) 模板支撑薄弱层施工, 应建立结构体系的简化模型; (2) 由于模板对薄弱层给予了支撑, 使得施工荷载于施工中的分布重量存在一定差异, 进而提高施工荷载对于上层楼板的压力。所以, 现阶段混凝土浇钢筋建筑结构时, 应加强对模板支撑施工的控制工作和力度。与此同时, 模板需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 才可使得结构造型更加安全、美观。为防止模板对薄弱层支撑造成影响, 模板施工工艺在初期所使用的木制模板, 已广泛应用于小型组合钢模材料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 使得更多的高层建筑工程, 模板施工工艺均通过大型钢模施工, 并起到关键的效果。

5 总结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属于国内建筑业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而其施工质量的优劣, 也对建筑物体的整体质量、结构造成直接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严格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模板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如在混凝土浇注时, 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荷载及变形进行监控。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工程施工设计内容应包括利用建筑物本身构件的卸载措施, 满堂架搭设中的底部扫地杆、剪刀撑、支架四周与建筑物可靠连接等设计图纸。所以, 应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情况, 找到存在的不足, 进而合理的应用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于建筑业中, 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构建出更多优质的建筑物体, 造福于社会和人类。

摘要:建筑业的良好发展, 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 应不断深入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以便于更好地投入、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构建出结构安全、可靠、美观的建筑物体。当前, 建筑业常用的施工技术为, 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技术, 现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姜功利.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 2015 (05) :248.

8.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分析 篇八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建筑;土木工程;技术分析

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混凝土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在其他材料的辅助下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本文作者首先浅谈混凝土结构的特征,继而列举了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造成影响的几个因素,在文章的篇末论述了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相关的控制技术。作者认为只有最大限度的排除对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负面因素,做好施工现场管控工作,优化相关技术,这样土木工程建筑才会持续发展下去。

一、浅谈混凝土结构及特征

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是由砂、水泥、碎石以及其他材料构成的一种复合型人工合成材料,作为常见的工程建筑材料,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耐久性好,一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二是在运输方面没有什么难度;三是混凝土结构可塑性强,可以被制造成符合工程建筑需要的形状;四是其可以与钢筋等材料混合使用,提高工程的抗震与抗爆能力;五是砂石都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用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使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制作更加的方便,同时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

二、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一)混凝土的原料以及配置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混凝土材料运输进施工现场时,工程项目技术人员或者混凝土结构生产人员没有树立安全质量责任意识,主要材料与辅助材料没有严格遵循标准的比例进行配置,最终导致浇筑出来的混凝土结构硬度不达标,这样就对现代社会中各项工程建筑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搭建建筑工程模板时随意性较大

很多承包商求成心理过于强烈,忽视了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例如不遵从规则去对高模板拟定了专项支模方案,此时就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很可能造成工程建筑缓工、停工、返工,甚至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浇筑、保养工作做得不到位

这是因为部分参与工程建筑的人员为了缩短工期,对浇筑中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充分的振捣工作,或者是浇筑以后忽视了养护浇水的步骤,种种因素造成混凝建筑结构终凝后的强度不尽人意,残次品频频出现。

三、与混凝土施工相关的控制技术

(一)与材料相关的控制技术

对于土木工程这类高层建筑来说,在施工进程中混凝土工程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而对施工材料做好管控工作是极为关键的,它是施工质量有所保障的基础,只有做好混凝土材料质量的管控工作,那么后续控制,例如温度控制工作才会顺利运行。该技术怎样才能达到对混凝土材料控制的目标呢?首先,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对混凝土材料搅拌质量进行控制,选择不同的配制比例达到的搅拌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配制比例设置得合理科学,只有这样,工程建筑物的硬度与强度才会有所保障;而对混凝土材料的温度进行管控,要借助碎石浇水的过程,当然控制工作的落实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基础,只有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中,混凝土材料裂缝现象出现的几率才会大幅度的降低,此时材料质量有了基本保障。

(二)温度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进程中,全程都要做好混凝土结构温度的控制工作,如果温度控制工作做得不到位,小则产生裂痕,严重之时会有断裂形成。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温的环境中,混凝土的拉应力远远大于其自身的极限拉应力,而温度控制技术的应用,其实质上就是通过降低混凝土建筑结构自体温度去降低裂缝等风险发生的几率。而最常见的温度控制技术为常规测温技术,该技术是这样应用的:首先在混凝土底板的上、中、下三点布局观察测量,参照基础平面的尺寸大小,结合测量点的典型性与可对照性,在底板上设置的测量点不少于15个,任何一个测量点的中、下位置都要安装一个热电阻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受混凝土建筑结构温度发生异常时,就会迅速发出预警信号,技术人员在与之相匹配措施的辅助下,维持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三)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技术

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补强加固技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扩大横截面积去使混凝土结构强度与承载力达到增大的目标,这样该施工技能的功效就发挥出来了。这一施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混凝土建筑结构构件对拉力的抵抗能力、抵抗弯曲与压力的功能。大体上就是在原有的钢筋土柱周围浇筑混凝土原料,此时混凝土原料担任围套的角色,这样新、旧混凝土相互融合,合体为一,起到了补强加固的功效。而外包钢技术的应用是使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在外钢板、型钢与原有构件的吸附力增强,以此起到加固的作用。

(四)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建筑结构浇筑施工技术是大面积施工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对混凝土材料实施浇筑技术时,重点是要落实浇筑质量与混凝土结构材料配置质量的管控工作,每一施工步骤都要严格遵守浇灌程序与规则,对剪切墙、底板、梁柱节点一次性完成浇筑环节。比如说在墙体混凝土施工进程中,浇筑技术作用对象就是墙体,此时浇筑厚度控制在5cm范围之内,高度设置为50cm,浇筑时间间隔严格控制,1次/2h。分区定点方法的采用,使同一坡度上的混凝土结构浇筑工作一次成型,此时浇筑质量与混凝土结构质量都达到了预期标准。此外,将浇筑区域划分确定下来,适用于小型混凝土结构工程,因为其在施工的进程中车辆流通的数目不是很多,此时目标区域更加的明确化,有利于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四、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进程中总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现如今承包商正在尽力降低问题发生的几率。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反复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在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选择时对其质量严格把关,同时做好砂石与其他类型材料的配置工作。当然一个完整度高、科学性强的监管体制的拟定与实施,使工程建筑施工进程中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都会被及时的反馈。总之,当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档次之时[2],一个良好、有序的施工气氛也被打造出来了,此时建筑工程项目如期、高效的竣工。

参考文献:

[1]孟庆锋.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J].门窗,2013.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下一篇:浅谈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