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工作计划(精选8篇)
1.初中地理工作计划 篇一
2014年秋季学期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王良美
一、基本情况分析:
新学期面临的形势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生命化课堂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地理组教师认真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活动,结合学校工作目标,对本学期教研作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坚持集体备课,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备课
我组特别重视集体备课,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同备课组教师每周一有一次检查备课情况,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五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布置作业和测验)。集体备课时,对过去的一周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效果显著,一起交流教案,使教案中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精选例题、习题、测验内容得到统一,教学方法得到取长补短。集体备课还采用短小、综合、灵活的特点进行活动,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合在一起进行备课,采用既分又合的方式,利用组会或听课后的时间等进行交流、讨论,既互相学习,又使
初一和初二的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块,使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听课
组内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达4节以上,并且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每人每学期必须上一堂公开课(重点体现课题研究),相互听课评课,共同促进。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课堂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坚持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印象,提高兴趣,因势利导。
2.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启发和曾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3.加强本教研组的档案和资料建设,对本组教研、教学的活动情况进行整理,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
4.加强教研组的团结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组成员都有进步,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工作。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能成为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5.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定,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互渗。
6.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7.加强组内听课制度的管理。本学期在组内进行每位教师公开课堂教学,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加强听课是最好
最有效的措施。
8.为了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在学生的作业量、教师教案、学生考试成绩、课外活动辅导等方面对组内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并在学期结束对教师进行评价。
9.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每个教师会运用多媒体,会制作课件。当然这是顺应课改所需,课改过程中,课程与课时的矛盾非常突出,传统的地理教学无法满足。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能弥足很多不足。可以增大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学期会加强课件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增强浓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氛围。
10.教研组工作要突出“研究”。要研究课程改革中探索性问题,研究教学常规中普遍性的问题,重点是要研究课堂。围绕本期课堂主攻方向,地理教师要上一堂同课异构课。王良美、懂强老师7周讲,王朝英12周讲。
地理组全体教师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不断努力,使地理教学更进一步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教学措施:
1.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选择最佳教学模式。
2.开展备课组内、年级之间的听、讲、评课活动,教学相长,及时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易混点等问题。
3.初中一、二年级的课改学习,按既定方案、时间稳步实施并取得新进展。
4.各教师要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并撰写出一定价值的经验总结。
5.各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县、市组织的公开或研究或观摩。
6、继续重点抓好图示教学法课题研究工作。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图形或图象来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读图方法研究包括学生读图习惯的培养,各种类型地图、图表的读法,读图形式的利用,读图能力的提高等等。
(2)、多媒体地理课件的实用性研究、地理课件的制作、传统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等。
7、创建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地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努力,继续探索有关地理教学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其一般程序如下:
(1)、情景导入、认定目标。通过情景导入,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再根据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把三维目标呈现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对教材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生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难一点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完成,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到班上共同探讨。
(3)、交流展示、拓展目标。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适时讲解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以达到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
(4)、小结提升、训练达标。根据学校要求,本学期把达标测试作为重点研究。
2.初中地理工作计划 篇二
一、研究课程标准, 把握学科体系
教师要做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 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 同时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 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 高屋建瓴, 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 哪些知识是重点, 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 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等等, 对所有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必要时做适当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变化情况, 做到“知己知彼”, 且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 确立高中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应在已有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 尽量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 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教学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 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的地理知识, 同时获得丰富的地理活动经验。
二、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 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1.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复习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的情况,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工夫彻底解决, 对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 一些概念混淆不清, 这些重点问题, 要彻底解决, 特别是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 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 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 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 也不能很好地理解, 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在班上挂两幅地图 (中国与世界政区) 。在进行知识衔接时, 把重点放在图上, 用图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分析和推理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2.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
第一, 对于初中区域地理, 高中生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可根据高中教学需要, 适当拓展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第二, 有关较高要求的计算 (如地方时、区时、日期、气温、经度、实地距离的计算等) , 在初中不做要求, 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 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第三, 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对于初中和高中知识有冲突的地方, 应以高中地理知识为主, 如气候类型的分类、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
三、加强直观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的地理教材以直观的感性内容为主, 而高中地理是从遥不可及的宇宙和地球的自转、公转等非常抽象的知识开始的。初高中教材的巨大变化及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让学生 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联系生活实际, 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 并联系跟地理有关的古诗词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地球运动”时, 其中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问题学生难以理解, 如能联系生活实际, 问学生冬天和夏天的作息时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晴天自己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影子长短, 解释其中原因, 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教学难点, 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另外, 在粤北山区长大的学生多少都有过登山经历, 因此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登山的经验说明海拔的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同时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也是登山过程中基本上可以直观看到的。这样以生活的事例进行讲解,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加强读图技能的训练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 地理图表等”, 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 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 较少探究为什么。初中学生在探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 而进入高中后, 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 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
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 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 学生不再感到难点“难”学, 而且利用图示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学习中, 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 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 “知其地”而求其“理”, 从而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初中地理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培训体系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进行项目培训,提高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以“国培计划”农村中初中地理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为切入点,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2014年“国培计划”云南省项目招(邀)标公告》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着重探讨“国培计划”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考核等方面,结合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构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体系,为“国培计划”其他学科培训计划、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能力、构建合作共同体、形成区域辐射”的整体目标思路,通过研修,使参加培训的来自曲靖市七县一市两区的50名教师 对象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学员设计并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农村初中地理发展的实际,主动思考,形成相应的研究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培训院校曲靖师范学院通过承担培训,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理念,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培养和培训水平。
二、培训目标
在认真参考《“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试行)》,以及《云南省2014年关于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求》,培训具体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及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初中地理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掌握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能够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主动思考农村初中地理课标和有效设计组织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的能力,由此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参训学员与顶岗师范生联动机制,促进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初中地理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改革。
三、培训内容
根据国培要求,培训时间共计90天;地点:曲靖师范学院古城校区,培训主题确定为更新初中地理 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从而有效推进初中地理的课程改革。同时,基于国培的 《课程标准》要求,集中研修实践性内容不得低于50%,而“影子教师”是实践内容的重要方面。“影子教师”实践内容要求学员全程跟踪实践导师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从中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技能要求;要求学员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基地教学进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在小组进行交流,撰写汇报课总结等。本次集中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学科知识等理论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内化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实践中去,才可能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为此,按照《“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求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下设置14个模块,集中研修总课时为360学时,其中跟班研修120学时,240学时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2个模块;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通识知识4个模块;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管理、教师培训8个模块。部分模块体系如下表:
四、培训形式
所有置换脱产的初中地理参训学员学习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安排30天,在曲靖师范学院学习,以改善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第二阶段安排30天,到曲靖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高的曲靖市一中中、曲靖市麒麟区七中跟岗研修,反思研究;第三阶段安排20天,返岗与顶岗师范生根据各自所在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如:如何自制初中地理教具、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初中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等,共同撰写问题的解决方案;第四阶段安排10天,回到高校交流研讨,展示交流后,修改完善所写的案例,以进一步学习提升。在学员返岗后,利用“曲师网”及其他网络手段(qq、微信等)进行为期半年的网络研修社区跟踪辅导,以利于学员所做的主题研究能得到专家的指导。
为了很好的完成每个阶段的培训任务,整个培训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主要通过三个工作室来实现,主体人员均为课程专家、首席教师、参训学员、本地一线教师、“影子教师”。
同时,为了保障以上工作的有效完成,整个培训运用所建立的网络研修平台,让初中地理学员自进入培训阶段开始,进入“曲师网”网络研修个人空间,通过该平台构建初中地理网络研修社区。在该社区,通过资源共享、理论研习、课例研修、监控评价4大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和培训后跟踪指导工作。
初中地理网络研修社区主要从实践活动技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与教学技能提高三大主题实施混合式研修,该社区的建立贯穿集中培训阶段、返岗实践阶段及训后跟踪指导阶段。在集中培训阶段开始建立研修网络,以种子教师的研修方式带动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所建立的研修网络,曲靖师院对培训后学员的返岗实践指导,同时,以主题研究、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跟踪指导,时间半年。在训后跟踪指导阶段,依托于教师工作坊,进行训后跟踪远程指导,跟踪指导时间为半年。学员可就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线上求助,必要时工作坊教师可亲临现场调研并解决问题,与学员一起共同开展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引领初中地理教师组建跨校、跨区域学习共同体,围绕本地优质资源开发,设计行动研究课题,开展跨校协作研修活动。同时,把qq、微信作为辅助平台来促进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交流。
五、培训考核
(一)针对初中地理培训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1.考核项目
(1)出勤(30%)
(2)专题作业(10%)
(3)跟岗研修(30%)
(4)与定岗学生撰写问题解决案例(20%)
(5)培训反思(10%)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出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
(1)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
(2)病假在4天以内,每天扣4分;
(3)事假1天,扣2分。
2.专题作业
集中培训期间,根据课程教师要求,学员需提交以下作业:
(1)一份课堂观察报告;
(2)自己制作的1个简易地理教学模型;
(3)完成一次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初中地理的优质公开课,配上课件及教案。
3.跟岗研修
跟岗研修期间,每个研修小组安排若干个研修学校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员需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
(2)完成1次说课交流,并上交说课稿;
(3)完成1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4)观摩不少于4节示范课并上交观摩课时的课堂观察记录表;
4.与顶岗学生联系交流并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
1)每周必须与下去顶岗上课的实习生联系一到二次,联系方式或是通过电话或是通过邮件或是通过QQ,于第二周上交联系情况,尤其说明对定岗实习生教学情况的指导、生活指导及相关的班级管理的指导情况。
2)与顶岗学生根据教学实际,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
根据教学实际,返岗初中地理学员与顶岗师范生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撰写问题解决案例。所撰写的问题解决案例在第四阶段回到曲靖师院交流研讨,并修改完善案例,最后以教师行动研究报告形式上交。
5.培训反思
学员要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培训反思,内容包含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包括学员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及实践参与;也包括学员与顶岗学生联系情况,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并总结通过培训对个人的提升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结论:通过合理的培训体系的构建,此次培训不但更新了参训初中地理教师学员的观念,更让学员感受到新内容、新方法的应用。使学员找到了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差距,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他们今后将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做好准备。
当然,任何一种培训体系的构建,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反复修正、补充、完善,才能更具科学性、可行性。本文就所做工作作为探讨,以期为逐步完善国培初中地理置换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4.初中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篇四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可以这么说,七上的自然地理,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难度都是比较大。八上的中国地理,记忆的内容较多,如何把握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难度,是我们地理教师应好好探讨的问题,我个人的体会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课标要求,学生,教师。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
自然地理是全套教科书的基础内容。自然地理的知识广度可谓广,深度可谓深,难度可谓难,如何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好地把握这个度,至关重要。我认为在讲解自然地理知识时得从课标要求出发,把课标的要求当成是一底线,不能随意拔高。例如,因为课时有限,对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作了认真细致的筛选,力求达到使未来公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的自然地理要素不求全,;二是要素的内容组织不求系统;三是教学要求简单明确。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降低教学难度,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有层次的。这是客观现实。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教学难度,就不得不考虑学生的差异这一因素。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基础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他们就能读懂。可是,基础稍差的学生,看见了这样的一幅图,只会觉得颜色颇多,不知该从何下手。针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是不一样的。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拔高”教育,在课标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知识,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但是,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额外增加知识无疑是一种负担。
此外,教师应该切实把握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不同的学生难点的深浅要求不同,要因材因人而异。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中选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简而易懂,并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知识教师必须讲请讲透(如经纬度);有些知识教师必须要借助事物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能概括说明(如地球运动、风向等);有些知识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自己的参与去学会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通过集体游戏,大家一起参与演示来完成。
三、教师要多钻研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去把握那个教学的难度,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提升。抓好教学常规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2013-2014年第二学期)
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提出的基本要求认真制订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我们坚持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依据大纲、活用教材、落实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发扬学校教学工作“严、实、勤、活”的特点。按照新大纲、新教材的教育和教学基本要求,在抓好传统常规教学的同时,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参与现代教育科研实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落实新的课程计划 开学伊始,教研组立即组织教师开展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学习了解高中地理新旧教学大纲和新旧教材的差异,明确新高中教材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具体表现在教学大纲的组成、教学目标的分解、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材表述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等五大方面。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得到转变,更好地更新地理学科知识,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新型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成为课程教材的建构者和改革者。
二、加强教学计划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研组在组织教师开展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基础上,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及早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坚持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个年级级备课组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活动,以老带新,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切实做到“三备、四定、五统一”;教师能按学校要求规范地写好教案,以备讲课及检查之用;作业布置有针对性,能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批改,及时检查和讲评;认真做好高中毕业会考复习工作,编写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落实所学知识。高三地理科能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重难点的突破,编写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单元练习和综合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及时查漏补缺,巩固落实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综合科备课活动,研究和协调教学、命题、训练各项工作;及早编写综合科一、二轮练习,做到高、中、低档题合理搭配,全中有重点,实中有新意,以确保各轮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三、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相得益彰
全体地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相得益彰。教研组根据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确定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高效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是开设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二是从学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合作,确定研究性活动课题,组织课题组,制定实施计划;三是定时、定点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初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0.9 本学期我们地理教研组,将继续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遵照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理念,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教研教改工作。为提高本组成员教研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富有进取精神、积极向上、融洽的教研氛围,迎接新一轮教改,顺利完成初一年级教学工作,初二的地理会考工作,贯彻落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务实与求真态度。特制定以下计划。
1.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各位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素养,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跟上教改的步伐。
2.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做好初二地理会考工作。争取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3.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减轻初一与初二学生负担,科学布置作业,精选试题。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填充图的作业。
4.研究常态课的教学,提倡组员互听,评义,共同提高。继续开展好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评课活动,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开一节多媒体课,并写好公开课的反思,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和教学指导工作。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为青年教师发展搭建舞台。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提高我校地理教师整体素质而努力。
6.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做好教学常规教学工作。做好七认真工作。
7.促成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继续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8.积极组织组员参加市、区地理教学研究活动,向兄弟学校学习,通过观摩和交流等研究活动,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研究,帮助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以学科转变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0.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11.拓展教学范围,把课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好兴趣小组活动课。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参与的机会,使之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5.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国情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学生国情是一门研究国情科学。国情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小学国情教育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国情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三、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1.使学生知道有关我国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与了解国情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研讨国情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全面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大家智慧,备出科学实用的导学练案,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4、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加强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6.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2、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做好初二地理会考工作。争取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3、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减轻初一与初二学生负担,科学布置作业,精选试题。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填充图的作业。
4、研究常态课的教学,提倡组员互听,评义,共同提高。继续开展好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评课活动,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开一节多媒体课,并写好公开课的反思,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和教学指导工作。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为青年教师发展搭建舞台。加大对青年教师的
培养指导力度,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提高我校地理教师整体素质而努力。
6、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做好教学常规教学工作。做好七认真工作。
7、促成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继续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8、积极组织组员参加市、区地理教学研究活动,向兄弟学校学习,通过观摩和交流等研究活动,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研究,帮助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以学科转变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0、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11、拓展教学范围,把课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好兴趣小组活动课。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参与的机会,使之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7.初中地理工作计划 篇七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让生活开启课堂之门
生活是一本大百科全书,而地理就是这本百科全书的一部分。将书本与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原本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亲切起来,更加易于学生们接受。 所以,作为地理老师,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这个最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以及规律, 从而养成善于发现与探索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气候复杂多样》 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并没有采取传统方式直接将我国包含的几大气候类型列举出来,而是将我们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话作为切入点。课堂开始时我问学生们:“同学们听没听过这样一句话:‘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听过。”然后我又问:“为什么新疆吐鲁番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很快就有学生回答:“那里是不是因为早上很冷,中午很热?” 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对与否,而是又接着这个问题继续问:“同学们都学过生物, 那大家试着从刚才那句话里找出新疆的西瓜特别甜的原因。”“因为新疆早晚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太冷呼吸作用弱,糖分积累多,所以西瓜就甜了。”我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 趁着学生们恍然大悟之际,顺势引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及其表现特点, 这样,学生们便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相关知识牢牢记在脑海, 实现了乐趣与教学效果的双丰收。实践证明,利用生活化的情景来进行课堂知识导入,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值得我们进行借鉴。
二、生活化课堂活动,让生活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不要拘于课堂前的导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进一步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转变师生角色,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所以,利用这个契机,让渗入生活元素的课堂活动作为地理授课的基本方式,不失为一个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比如,在教学《气候复杂多样》这一节的内容时,关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对我们的影响,学生们没有明确的体会与答案。我就利用课堂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观点的交换。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代表北方,举例在生活中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北方与南方不同的生活特征;另一部分则代表南方,进行不同点的举例,哪一组举的例子最多,哪一组获胜。这样学生们的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双方不间断地进行观点交替。学生在这种竞争过程中发掘了生活中的地理,实现了生活和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生活化作业设计,让生活论证课堂知识
传统的地理作业的形式一般拘泥于老师依据课本知识来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这样单一的课后训练模式根本无法使地理知识真正地与学生能力相适应,无法让学生将地理落实到未来生活中去,仅仅停留在白纸黑字阶段。 另外,这种传统的作业模式缺乏地理本应有的魅力,不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应正视这种弊端, 摆脱这种低效的作业设计模式,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地理,感受地理。
比如,在讲解气温的知识,很多学生对我说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这句话存在质疑,于是,我便利用假期作业让学生进行全天的气温监测,做成折线图进行自我分析,得出相应结论。这样,学生可以亲自验证书本知识的正确与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可谓一举两得。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很大一部分学生准确地将二十四小时的气温变化通过折线图表示出来,并写上了诸如“经过全天观测, 午后两点温度最高,凌晨六点左右温度最低”等结论。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证明了知识的准确性, 知识点便牢牢印在学生脑海里了。
8.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素养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初中地理;启迪思维;设计问题
因问而启,因问而思。问题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何设计地理问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使问题教学助初中地理教学一臂之力,促使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有效、高效。
一、设计启迪思维的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窗口。”巧妙设计启迪思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学习“世界的气候”时,在学生了解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在“导学”阶段可以提出问题:读、看①昆明四季如春;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是说天气的,还是说气候的。
再提出在描述气候时,通常用“一年到头”来表达,那么“一年到头”是指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想一想,人们在描述气候时,关注时间有多长?注意的是哪两个要素?等等,这些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學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
又如,对于“世界的气候”的学习,教师设计情境: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而在2014年的阳春三月下了罕见的大雪,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学生不仅对这一气候现象兴趣浓厚,给出形形色色的答案和奇妙的想法,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优与劣取决于环境的保护,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世界的气候”的学习,针对“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气候方面的知识,谈一谈“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全球变暖”这个实际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可能遭受到什么样的危害等,这些问题,实践性很强、开放性强,答案可以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如,在进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的教学时,学生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地貌特征的形成以及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形、降水、土壤特征、植被严重被破坏等时,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为黄河治理出点子”。问题给出后,学生个个争先恐后、信心百倍,人人张开思维的翅膀自由思考,除了给出“造林种草”外,还提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显然以所学的课本知识为基准,在所学的基础上,乐于思考、勇于创新,通过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快乐。
三、情境中设计问题
在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时,教师设计一个漫画情境——“黄河和长江的对话”:
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长江:“黄河,黄河,我也成了黄河了。”
那么,这个对话的意思是指长江______,这幅漫画所揭示的我国的环境问题是______,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______。这个问题由漫画情境而引出,方法新颖,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基础。
对于“生态平衡是否要保护”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权威的做法——我们应该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给出种种保持生态平衡的做法和可行的措施,这样的教学,教师“拢得紧”“拢得死”,也不乏“一概而论”之嫌,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是存有争议和分歧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和分析,让学生自由畅谈,尽情发挥,学生的思维定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四、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
教学中的实践性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思维。如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开展一个“正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小卫士们,帮帮忙吧,画一幅环境保护的漫画,展示出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个实践性活动,不仅局限于活动本身,更在于活动中知识的运用以及提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学习“巴西”时,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
探究一:结合世界地图以及亚马逊平原和巴西高原等的地形图,而探究:
(1)巴西的维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2)巴西主要由哪两大地形区组成?
(3)巴西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
探究二:
(1)热带雨林对环境的作用。
(2)过度开发有什么后果?
……
教师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亚马逊热带雨林被喻为“地球之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了解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作用之后,再启发学生探究“雨林危机”以及面对如此的“雨林危机”,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等,都使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想象,并结合地理知识,巧妙实施“学以致用”。
新课改下,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等教学方式,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尤其是问题教学法的有效使用,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提高思维品质,有益于地理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地理素养,最终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喜保.培养初中生地理学习技能及提高地理素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1).
【初中地理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备课组长计划11-11
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08-04
初中地理培训工作总结10-19
三岔河乡中学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计划11-08
2022年初中地理老师的年终工作总结10-19
初中地理课堂11-07
初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汇总世界地理11-08
初中地理教研部署08-19
初中地理导入法10-26
初中地理有效记忆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