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答案

2024-09-29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答案(共8篇)

1.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答案 篇一

当代外国道德教育改革综述

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违法犯罪突出是现代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表现为思想意识倒退、违法犯罪现象突出、毒品泛滥、离家出走、自杀、性犯罪等.为改变这种状况,各国政府采取了诸如加强对道德教育的调控职能、改革道德教育内容、探索道德教育新途径、重视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措施.分析研究外国道德教育改革,能为我国德育改革提供学习经验和思路.

作 者:严正辉 作者单位:西昌师专教育系,四川西昌,615000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18(7)分类号:B82-051关键词:道德教育 青少年 违法犯罪 教育改革

2.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答案 篇二

中国画色彩历史悠久, 并且源远流长, 经数千年的不断创造与运用在色彩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成就。它追求“随类赋彩“, 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色彩传统, 直接影响了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 堪称东方色彩美学的典型代表, 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 中国画又叫丹青, 可见中国画本来就是一个以线造型的色彩世界。工笔重彩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观和色彩体系, 与中国绘画息息关联的绘画材料也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画独特的色彩体系是与颜料的选用密切相关的。

二、工笔重彩

1.现代重彩的传承与发展

时光进入21世纪,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中, 中国现代重彩画获得了新的发展进步机会。现代重彩画家在与西方及日本绘画家的对话中不仅区别了彼此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相互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当不再以对立甚至排斥的态度面对西方绘画时, 我们发现了西方绘画艺术中有许多好的东西是可以融汇到中国画语言之中的。

在这个过程中, 重彩画家坚持以我为主, 兼容并蓄, 由此形成了独特优势与风格。现代重彩画家要敢于挑战未知, 敢于探索实践全新的表现方法, 敢于打破旧的传统视觉审美而建立新的审美样式, 使中国的现代重彩画走入新的阶段。

三、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在外国影响下的变更

1.现代日本画对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日本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发展到今天, 已经从原来的接近中国文人水墨画风格向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现代日本画转变。日本画的发展过程, 很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另外, 日本从中国唐汉时期继承绘画技法后, 一直没有失去注重色彩的传统, 其在继承发扬中国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色彩研究与开发, 另外人造新岩矿物色的生产和开发, 更是一大进步, 几百种的丰富色相极大地补充了矿物色有限的种类。12世纪的中国绘画逐步从水墨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向多元化的艺术风貌, 众多艺术家大力提倡恢复中国传统矿物质颜料, 并将之视为突破传统, 开创新局面的机会, 中国绘画将从程式化向更自由的色彩运用发展。由此得出, 日本画在材料和绘画观念的发展, 确实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2.西方色彩理论对当代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欧洲印象派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 追求光色变化中, 建立了客观的色彩理论。之后塞尚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 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 高更他不强调色彩的对比, 而强调画面的色彩和谐, 所以主张色彩平涂, 凡高的点彩画法。之后的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则对色彩进行了抽象化的处理, 色彩尤新。到今天, 西方的色彩理论系统已是十分完备并成为整个绘画理论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之下的中国色彩理论就显得相对薄弱。

色彩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中国画色彩观念将是中国绘画改革的突破口。

四、色域

1.色域的拓展

传统色彩是我国历代画家在实践创作中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形成的一个体系, 它经过选料、研磨、漂洗、分解等过程, 制造出适用于中国绘画所需要的各种颜色以及技法。中国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注重结构严谨、色彩饱和和艳丽。在西洋画当中, 关于色彩有“三源色”和“三要素”之说, 西洋画说的是冷暖, 中国画应建立色域的观念。

颜色科学已成为一门学科, 它涉及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它包括天然矿物质颜料和天然植物色, 这与现代工业颜色生产工艺及原料都有所不同。近年来国内对日本颜料生产技术的引进以及国内专家学习研究矿物颜料的生产技术, 使得颜料的数量有所增加, 大大的提高了画家们的方便。在绘画创作时, 画家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自由选择需要的颜色, 于此同时水彩画颜料、丙烯颜料也被画家们运用到了绘画当中去。因此, 在颜色的选择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度了。

近代对中国画色彩理论创新上作出了贡献的画家不计其数, 但其中有三位画家的成就比较突出, 分别是:徐悲鸿、林风眠、陈之佛。

先说说徐悲鸿先生, 他的《愚公移山》最大的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 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使之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非凡事件。画中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外形轮廓、衣服纹理等, 而运用到了西方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去处理构图关系、强调透视关系、明暗关系等。在人物造型方面, 作者的独特之处是借用了印度的模特进行艺术创作和写生。在这作品上先生把中西方的精髓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 使之形成生动的画面, 这是他自己独创的风格。

林风眠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 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 他把汉朝和唐朝的艺术风格和具有西方风格的绘画融合到一起, 在彩墨的表现中, 追求视觉上的对比和画面的诗意。他们三人都有相似之处, 但在个别上的成就上还是有所区别, 陈之佛在工笔花鸟创作中, 无论构图是、线条、设色中都别具一格, 尤其他对色彩的运用融合了东西方的色彩精华, 娇艳而不俗气, 让人有百看不厌。它被视为当代中国十大名家。陈之佛的描写手法中也融入了写意的笔法:线条的流走有轻重节奏;水彩技法和日本画法的巧妙吸收, 有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妙处。林风眠, 在探索光、色、墨的关系中早已深刻指出:对于绘画的原料、技法、方法应有绝对的改进, 像不再因束缚或限制自由描写的倾向。当然, 我们这些后来者应具有前辈们勇于创新开拓精神, 在中国画色彩理论和实践上都必须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 有待继续前进探索。

结论

重彩画的发展是一种必然, 这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我们是吸收了别的国家的先进经验而发展的。现代重彩画的发展吸收了日本绘画的许多经验, 这是一种需要和趋势。它是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必要过程。新材料的使用, 不仅仅是纯材料的问题。材料的变革必将带来观念的转变和艺术精神的更新。当然, 对于新材料的认识、使用和掌握, 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生活与艺术、造型与色彩及

明清印学思想综述

陈宁 (河南美术出版社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我国印章艺术在经历了隋唐颓势之后, 明清是继秦汉以后的又一个高峰。萌芽于宋元文人书画的篆刻艺术, 在元吾丘衍的提倡下, 经明正德、嘉靖年间文彭等人的实践努力, 由文人的闲情逸事, 发展为与书画并立于艺林的独立艺术。明清印家沿着前人的道路, 走出了一条“印宗秦汉”“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的道路, 笔者试图从明清主要印家对字法、刀法、章法、印边、边款等几个方面归纳一下篆刻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明清篆刻;印宗秦汉;字外求书;以书入印;印外求印

早在战国及秦汉时代, 玺印已经盛行, 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国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但受当时制作技术以及印章材料的影响, 印章中的文字只有骨架、结体, 而少有细微传神的用笔变化。并且当时作为正体、雅体的篆书本身就缺少笔情墨趣。此后的篆刻艺术的发展却趋于缓慢。直到明清时期, 篆刻艺术才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明清篆刻艺术的辉煌成就是伴随着主要印家的独特的创作思想。当时的许多篆刻家也从理论上提出并实践了“印宗秦汉”“以书入印”“印外求印”这一崭新的命题。从明清各个流派、各位名家的作品及理论著作中, 笔者认为可以归纳出几条发展线索:“印宗秦汉”主导思想下的主要印家及其印学成就, “以书入印”主导思想下的主要印家及其印学成就, “印外求印”主导思想下的主要印家及其印学成就, 下面就尝试着逐一做一下归纳。

一、“印宗秦汉”主导思想下的主要印家及其印学成就

(一) 文彭的印学思想及其成就

文彭 (1498—1573) , 字寿承、号三桥、长洲 (今江苏吴县) 人。是一位印坛迄今为止公认的明代流派印的开山鼻祖。文彭幼承家学, 精于书画诗文。将石章作为文人篆刻创作的物质条件加以推广, 从而开辟并形成了明代真正意义上使用石章篆刻创作的风气。他的印章追求典雅醇正、静穆清丽的气息, 白文以汉印为宗, 朱文则承宋元余绪, 又能自出机杼。用刀稳健, 结篆灵动中见质朴。另据明代沈野记载“文国博刻石章完, 必置于椟中, 令童子尽日摇之”。这种表现苍古气息的手法是文彭对汉印残破风貌的借鉴所致, 实开后世印章风气之先河。对文彭独具慧眼直逼汉法、力挽当时印坛僵硬呆板颓势之举, 何震弟子吴忠赞道“盖此道正宗, 数百年来, 谬乱几丧, 文寿承特起, 始复一新, 谓继往开来之功。文彭开创的三桥派, 对明代其他流派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影响和左右其他印人的创作风格, 故朱简说“自三桥而下, 无不人人斯籀、字字秦汉, 猗歟盛哉”。

(二) 何震的印学思想及其成就

何震 (1541——1607) , 字主臣, 一字长卿, 号雪渔, 今江西人。是明代又一位印坛巨擘, 小文彭43岁, 但情同师友, 都深究六书并主张以此作为篆刻创作的原则。后得秦汉印谱, 金石碑版, 印风为之大变, 是一位集大成的印家。何震治印以“猛利”为其主要特征, 用刀刚劲挺拔, 俏丽遒劲, 线条凝重清健, 苍劲老辣。其边款一改文彭双刀, 首创以单刀刻法。丰富多样的面貌加之用刀的苍劲, 使其印与文彭的风格拉开距离, 成为雪渔派

形式与语言等方面, 都有诸多问题要研究解决, 这也是需要今后几代画家不断做下去的事情。

的领袖人物。以致“遍历诸边塞, 大将军一下皆以得何震一印为荣, 橐金且满”周亮工 (《印人传》) 。

文何印风的崛起, 使后来者一时争相效仿, 然也有不步后尘, 另辟蹊径的杰出印人, 这就是被后来印坛推重、与文彭鼎足称雄的苏宣, 字啸民, 号泗水, 安徽歙县人。对印章主张“始于模拟, 终于变化”“世不相沿, 人自为政”。故在得到文彭亲炙之后, 广觅博览, 远规汉晋, 摹古而不泥古, 印作浑朴雄健, 气度恢弘其用刀冲刻的同时, 时见横批浅削的刀法特征, 线条古拙而朴厚, 苍茫雄浑。其首创的单刀行草边款, 秀逸飞动, 气畅神通, 后人将苏宣的印风称之为“泗水派”。师承此路印风的有明代的程远、何通等, 其印风不仅对明中后期的篆刻家, 而且对清初的程邃以及后来的邓石如等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以书入印”主导思想下的主要印家及其印学成就

(一) 邓石如的印学思想

1. 邓石如简介

邓石如 (1743—1805) 原名琰, 字石如, 后以字行, 更字顽伯, 一字完伯, 又号完白山人。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完白山人印谱》等传世。

2. 邓石如的印学思想

清代乾嘉时期, 金石学、文字学兴盛起来, 直接推动了篆隶的发展。众文字学家的喜好和介入, 使篆书的创作迅速复兴。但清初篆书名家如钱坫、王澍等固守铁线、玉筯之说, 务以匀称光洁为要, 其末流借助烧毫截锋, 不择手段, 致使篆书一艺拘谨靡弱了无生机。我们可以看到笔画收笔处作垂针状放逸而出的篆书, 那也只是一种简洁明快的装饰而已, 在用笔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直到邓石如追求“字外求书”, 才真正在篆书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完白山人未出, 天下以秦分为不可作之书, 自非好古之士, 鲜或能之。完白山人既出之后, 三尺竖童仅解操笔, 皆能为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邓石如纵临秦汉以来名家之作, 尤其得力于汉人碑刻, 从汉碑额篆书中吸取了婉转飘动的意趣, 又稍稍以隶书笔意掺入其中, 字形方圆互用, 姿态新颖, 用笔灵活稳健, 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邓石如在篆书用笔上对汉代篆书的借鉴和发挥, 使清人对篆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后以篆书名世者几乎都无法绕过这一点:追求线条的节奏感和流动性, 具有明显的书写意味。这一点也成为了清代篆书和前代篆书最根本的区别。邓石如利用“书印相通”的原理, 将书法艺术中的用笔规律和审美观用于篆刻。可以说, 篆书的新风格是他篆刻成功的基础。并且, 元末明初石质印材的发现并流行客观上也为篆刻家自由表现自己的审美追求提供了条件。一场篆刻艺术的革命呼之欲出。

(二) 邓石如的印学成就

邓石如清楚地意识到, 文人印发展到一定阶段, 假若还依附于印内求出路谋生存肯定无出息, 而且想全方位超赶前贤须拓展视野, 另辟蹊径。于是他以敏锐的艺术感觉, 深邃的审美意识, 广博的学识和文化修养, 努力捕捉篆刻创作新的突破契机。为此

参考文献

[1]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江苏美术出版社

[2]平山郁夫, 高阶秀尔.世界中的日本绘画.日本.美术年鉴, 1994.

[3]吉冈坚二.日本画技法.[M].日本美术出版社, 1974.

3.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答案 篇三

(一)答案

课程名称: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 得分

适用专业:

考试学年:

考试学期: 考生年级: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长度

分钟

出卷教师审核签字: 李贵希

教研主任审核签字:

一、单项选择题

1----5:BAAAA

6----10:BDBCB

11----15:BABCB

16----20:ABDCA

21----24:BCAD

二、填空题

1、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2、从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可以发现,比较学前教育具有区别于教育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的特点,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即,跨学科性、开放性、可比性。

3、比较教育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__借鉴__,以促进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是比较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理由。

4、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描述阶段、解释阶段、并置阶段、比较阶段。

5、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有四种形式:普通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_特殊幼儿园。

6、德国培养学前儿童教师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类:技术学院、大学、培训学院。7、1881年,法国通过《费里法案》,提出国民教育的三个原则是:免费、义务、世俗化。8、1990年,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通过了《学前教育构想》,强调幼儿期的重要性,指出要根据当代教育科学成果来改革学前教育体系,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使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多元化。

共 8 页

第 1 页

9、意大利最初的幼教机构称为幼儿收容所,第一所幼儿收容所是由阿波蒂1829年在克雷莫纳创办的。

10、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二是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教育就是对这二个目标持之以恒的追求。

11、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包括三要素:有准备的环境、教师、教具。

12、在瑞吉欧课程中,社区的参与有两种形式:幼儿学校的社区管理模式、公立学校中的咨询委员会。

13、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审议会公布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方案----《教育结构计划》,将3----6岁的幼儿教育第一次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

14、在德国,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教育事务的重要手段,从与各国比较的角度来看,这是德国教育管理体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方面。

15、在英国幼儿学校的教学组织中,最有特点的是所谓开放教学。

三、名词解释

1、区域研究____是指以国家或地理划分为单位,研究不同地域、国度的学前教育特点、现状,并加以比较。

2、问题研究____是指以问题为单位,着重研究同一性质的问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表现,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3、贝雷迪“比较四步法”____这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提出的一种经典比较教育的方法。贝认为:比较研究有四个步骤或阶段,即: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

4、学前教育研究的比较法____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异同点,以揭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5、英国“学前教育中心”____这是英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之一。学前教育中心为父母及儿童提供良好的设备,有些还成立妈妈娃娃班、游戏小组和其他一些非正式的托儿班。他们提供看护和养育的服务。

6、蒙台梭利“儿童之家”____1907年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在这里她将最初使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7、法国“流动车”____这是法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之一。对偏远地区的儿童,利用流动车,实行送教上门,服务到家。

共 8 页

第 2 页

8、感觉教育____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且最具特色的部分。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教具来完成。

9、档案支持____意大利瑞吉欧的课程方案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之一。档案指的是对教育过程及师幼共同工作结果的系统记录。这些记录对教师把握儿童的发展轨迹以及总结、评价已完成的活动和制定下一步活动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10、法国“母育学校”____母育学校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相似,是法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主要形式,也称“幼儿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受教育部或地方当局管辖。

11、比较学前教育____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12、学前教育研究的“分析法”____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资料进行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分析,去除无关的现象和因素,从而达到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实质性认识的方法。

13、项目活动____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所谓项目活动,是指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大家感兴趣的某个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共同的研究、探讨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四、问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特征。

从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来看,它具有区别于教育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的特点,其特征归纳为三点:(1)跨学科性

比较学前教育需要运用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一名比较研究者对各方面的知识越多,方法论素养越高,他的工作就越有成效。”(2)开放性

其开放性表现在:它研究的空间是开放的,不是仅仅研究某一国家或文化的学前教育,而是跨国界的、跨文化的,是研究若干国家和不同文化国家的教育;它研究的时间是开放的,不仅关注正在进行之中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也关注一定历史时段内的演变过程,也关注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和新课题。(3)可比性

比较学前教育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同一种性质的问题进行比较的,具有对等性。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1)不同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过程当代

共 8 页

第 3 页

(纵向研究)

(2)外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

(横向研究)

(3)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变化及趋势 3、19世纪上半叶,德国各邦幼儿教育政策与其他国家的明显不同点是什么?

明显不同点:

(1)将幼教机构视为私人或团体的慈善设施而予以鼓励设立,并加强监督管理。

(2)在幼儿学校及托儿所中加强对贫民子女的宗教、道德教育,把这作为抵制当时革命运动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3)认为贫民幼教设施不应像英法的幼儿学校和托儿所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正规学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给予幼儿家庭式的照料和安排,开展室外游戏以保持身体健康。这些总的政策倾向是“控制但不援助”,与英法等国的“控制但援助”的政策形成了反差。

4、德国学前教育的四种主要形式有哪些?(1)普通幼儿园

(2)学校附设幼儿园

(3)学前班

(4)特殊幼儿园

5、联邦德国的四级教育行政体制包括哪些?

联邦利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主要分为四级:联邦德国政府教育机构;各州教育部;地主行政公署及其所辖教育处;县市教育局或教育科。

6、英国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哪些?(1)幼儿学校和幼儿班

幼儿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由教育部门举办,招收2-5岁的儿童。幼儿班附设在小学里,招收3-4岁的儿童,进行1-2年的学前教育。

共 8 页

第 4 页(2)托儿所

(3)日托中心

(4)学前教育中心

学前教育中心为父母及儿童提供良好的设备,有些还成立妈妈娃娃班、游戏小组和其他一些非正式的托儿班。

(5)学前游戏小组

大多数学前游戏小组是由家长资助、装备和负责的。它为儿童提供游戏的伙伴、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为儿童家长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6)家庭保育

家庭也可以开办保育机构,这是英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

(7)联合托儿中心。

7、英国幼儿学校的课程形态包括哪些内容?

(1)幼儿学校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无不配合儿童的需求,并且提供完整的机会让儿童发展和学习。

(2)幼儿学校没有正式的教学大纲,儿童可以利用教师那里的多种材料开始学习简单的读写算和参加各种活动。

(3)在英国幼儿学校的教学组织中,最有特点的是所谓“开放教学”。开放教学提倡儿童的自由活动和探索,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8、在英国,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1)父母联系卡(2)父母屋(3)布告栏(4)参与家庭教育讲座(5)成立家长委员会(6)参与学校的工作(7)参加各种辅导班

此外,在教师的帮助下,居住在附近的几个家庭组成一个邻里互助小组,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克服教育孩子方面的困难。

9、法国幼儿教育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1)教育性:提供儿童有系统的教学经验,促进其心智发展,指导数的概念并做语文方面的基本练习。

(2)社会性:使儿童有参与团体活动与社会学习的机会,并为白天工作的职业

共 8 页

第 5 页 妇女提供照顾子女的适当环境。

(3)补偿性:对家庭教育环境不足的儿童提供补偿教育的机会。

10、法国幼儿教育有哪些原则?

(1)自原性:依父母意愿决定其子女是否入学。

(2)免费性:幼儿教育机构多数是公立的,否则,就接受社会福利基金的津贴。(3)教育性:幼儿教育师资必须具备小学教师资格,母育学校与幼儿班均属于教育系统的机构。

(4)非宗教性:幼儿教育机构不得实施宗教教育。

11、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哪些?

(1)母育学校(2)托儿所(3)幼儿班(4)温和过渡班(5)小小俱乐部(6)保育室(7)流动车(8)儿童假期中心和休息中心(9)微型托儿所

12、法国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有哪些?

(1)发展和谐的人格,促进幼儿情感的成熟和社会化。(2)促进身体的发展。

(3)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启发思维、想像力和好奇心,并拓宽其视野,养成初步的分辨和鉴赏能力。

13、1996年,俄联邦颁布《俄联邦教育法》后,俄罗斯教育和改革的新动向有哪些?

(1)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2)鼓励多种形式办学。

(3)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经费资助体系。(4)采取措施,保障公民和学生的教育权利。(5)实行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6)加强道德教育。(7)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

14、俄联邦学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

共 8 页

第 6 页(1)游戏活动(2)自由活动(3)教学活动(4)特殊活动(5)交往活动

15、俄联邦对学前儿童家庭指导的明显特点是什么?(1)重视发挥祖辈家长的作用(2)考虑幼儿家长的兴趣和需要(3)有机地结合儿童发展的情况

16、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包括哪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2)感觉教育(3)语言教育(4)数学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

17、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要素?(1)有准备的环境(2)教师(3)教具

18、瑞吉欧的课程方案具有哪些特点?

(1)弹性计划(2)合作教学(3)档案支持(4)小组工作(5)深入研究(6)图像语言

19、欧洲五国在学前师资培养方面的共同点有哪些?

(1)各国学前教师培训的课程主要是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在高年级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课。

(2)各国在重视向学生传递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安排教育实习。

(3)各国还重视教师的在职学习和提高。各国各有其举措。

五、论述题

1、试论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并谈谈对我们的启示? 法国学前教育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为儿童设计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使儿童在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基础上,能认识、尊重、接受外国同伴的文化。

(2)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与人、物相互作用,增长知识,增强认知技能,发展交际能力。

(3)深入研究儿童的计算机教育问题。更好地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挖掘儿童的潜力,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4)广泛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家长的教育目的、教育期望、教育态度、教育行为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促进儿童的成长。

(5)重视研究残缺儿童的教育问题。注意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残缺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启示:结合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去发挥。最好结合上面的几个方向分别作一下发挥。如:我们国家在发展学前教育时,就应注意为儿童创设丰富的环境,共 8 页

第 7 页 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又如:为了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也为了教育的公平,我们就应大力研究家园教育一致性的问题;又如,我们国家应充分关注特殊教育,促进残缺儿童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等。切记,同学们发挥时,一定要能展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论述德国幼儿教育课程的新思路。

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的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或课程大纲。目前的课程特点或思路如下:

(1)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个性特征。孩子应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一种家庭式的补充式的设施,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与快乐的气氛。

(2)混合编组而不是按年龄分组。通过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孩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3)加强幼儿的积极性和生活经验。强调在游戏和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课程设计的重心是创设幼儿生活体验的活动空间和环境。

(4)强调保育员是孩子的伙伴。保育员应特别有耐心,鼓励儿童的自主活动和学习,强调家长的参与。

(5)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即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锻炼其尝试的能力。

3、试论法国的《幼儿学校教学大纲》中反映的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精神,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1)开放的大课程观(2)丰富的经验性课程(3)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4)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观(5)结构化学习

认识部分自己发挥,也就是简要地评论一下,这些精神的好或不好之处。

共 8 页

4.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答案 篇四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的总要求。(3.0分)

A.落实整改、立规执纪 B.心中有责、心中有民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我的答案:D √答对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是()。(3.0分)

A.宏观调控为主,市场机制作补充

B.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谁主谁次,由具体经济形势而定 D.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我的答案:D √答对

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重要论述。(3.0分)A.河南 B.安徽 C.四川 D.山西 我的答案:B √答对

4.下列选项中,对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总结出的人生四种境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3.0分)

A.这四种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 B.最低是自然境界 C.最高是道德境界

D.人生应该是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 我的答案:C √答对

5.“三严三实”主要针对的是()的作风建设问题。(3.0分)A.政府人员 B.党员领导干部 C.全体党员 D.年轻党员

我的答案:B √答对

6.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的关系。(3.0分)A.政府和企业 B.国有和私营 C.政府和市场 D.党与政府

我的答案:C √答对

7.在我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组织原则。(3.0分)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群众路线

我的答案:C √答对

8.党员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3.0分)A.同消极现象作斗争 B.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C.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D.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我的答案:B √答对

9.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3.0分)A.开门搞活动 B.党内搞活动 C.闭门搞活动 D.下乡搞活动 我的答案:A √答对

10.()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3.0分)A.群众路线 B.革命路线 C.人民民主专政 D.经济建设

我的答案:A √答对

1.属于优秀领导干部的典型代表的是()。(4.0分))A.郑培民 B.孔繁森 C.牛玉儒 D.王怀忠

我的答案:ABC √答对

2.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4.0分))A.一切依靠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对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着()效应。(4.0分))A.定向 B.推动 C.示范 D.凝聚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当前常见的道德赏罚包括()等方式。(4.0分))A.物质性赏罚 B.行政性赏罚 C.精神性赏罚 D.口头性赏罚

我的答案:ABC √答对

5.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当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曲折时,也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这是因为()。(4.0分))

A.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不能因为行动中的暂时失败而动摇 B.科学信念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 C.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出现曲折和反复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6.下列选项中,属于好干部标准的是()。(4.0分))A.信念坚定 B.为民服务 C.勤政务实 D.清正廉洁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从伦理学专业角度,个人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4.0分))A.道德信念 B.道德心理 C.道德行为 D.道德品质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马克思在《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论部分提出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包括()。(4.0分))

A.实行市场经济,就代表背叛社会主义,拥护资本主义 B.任何地方,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会带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C.实行市场经济就会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急剧增加的状况

D.一旦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就会出现混乱局面

我的答案:BC √答对

9.伴随着行业、地区、阶层等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在我国已形成了()的基本常态。(4.0分))A.利益差别显性化 B.利益分配不公化 C.利益差别显性化 D.利益主体多元化 我的答案:ACD √答对

10.当前党内常见的道德教育方式包括()。(4.0分))A.知识灌输 B.案例警示 C.榜样示范 D.媒体宣传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2.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道德建设。(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的。(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5.当前权力和资本相互勾结,对劳动阶层利益深度侵蚀,是引发我国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维稳压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6.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只涉及到党内评价,不包括群众评价。(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7.群众路线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8.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最根本的是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9.道德评价属于领导干部道德生成的内在机制。(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5.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学案 篇五

2.再别康桥;死水;赞美

3.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激流

兴趣情境导引

开学第一天,高一语文新课本发了下来。渴求知识的学子们迫不及待地游览了一遍,发现第一个单元就是诗歌,都非常高兴。诗歌中浓郁的情感,精警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美丽的形象,唤起了同学们的文学激情,引起了大家想象与联想。

语文老师决定在班上开一个诗歌朗诵会,进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要求每个同学在第一单元中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这个决定刚刚宣布,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有的说:“我最喜欢戴望舒的《雨巷》,句句浸透了作者的感情。”有的说:“我最喜欢何其芳的《预言》,面对面抒情,亲切感强。”有的说:“陈敬容的《窗》也不赖,清新俊逸。”还有人喜欢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同学们既感到十分激动,又觉得非常新鲜。高中学语文真有趣,一开学就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当场吟诵起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特别是“寥廓江天万里霜”一句接连吟唱了两遍。雄浑而高亢,深沉而绵长,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正在大家跃跃欲试也要朗诵的时候,老师告诉大家,在朗诵比赛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认真朗诵,掌握节奏、重音、停顿等技巧,做到字正腔圆,注意与一般读书的区别。

2.充分理解诗人的感情,正确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尽可能做到“替诗人朗诵”。

3.根据诗歌的形象,进行大胆想像与联想,既能“替诗人朗诵”,更能“抒自我情怀”。

4.成立学习小组,朗诵练习时大家互相帮助,小组内资源共享,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大家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理解诗歌的形象

生1:老师,朗诵诗歌的关键是什么呢?

师:理解诗歌的形象。

生2:怎样理解诗歌的形象?

师:①理解诗歌形象客观存在的美感;②熟悉诗歌形象自古传承下来的文化含义;③注重理解过程的想像与联想。

生3:老师,诗歌形象自古传承下来的文化含义是什么意思?

师:有一些形象,表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但实际上都有另外一种涵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托意义。只要看到甲――形象,就会联想到乙――寄托意义,甲乙两者是联在一起的。

生1:老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师:譬如:松柏寄托坚强,月亮寄托相思,杨柳寄托惜别,秋风寄托悲凉,春风寄托喜悦,荷花寄托高洁。

生2:老师讲得真好。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应该注意这些形象的内涵。

生3:老师,有一些形象不属于传统的寄托固定意义的形象,如何发掘它的寄托意义呢?

师:从内容看,一般说来,一些咏物诗都是有深刻含义寄托的。诗人总是一方面抓住所咏之物的特色仔细描摹,另一方面还要在曲尽物象的基础上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样的咏物诗才有意义,意境也就深远。作者一般喜欢用拟人的手法来咏物(注意从整体上去把握),借物抒怀,这样的诗一般都寓有深意。

相关知识链接形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合一体的艺术形象。它比自然界中客观的形象更容易激发读者感情的共鸣,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充分借助联想和想象,联系诗歌的形象组合(画面),理解诗歌寓含的深意。

范例1 《采桑子·重阳》中的秋天形象与传统诗文中的秋天形象相比,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这样的特点?诗人主要描绘了哪些形象来表现这种特点的?

分析:

古人多悲秋,古代那些悲秋的诗人所见的秋色总是萧瑟惨淡,万木萧疏,天阴雨湿,毫无生机。古今之别,全在于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人生际遇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的不同。概括起来说,即缘情写景,因感情而选择形象,因感情而创设意境。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解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解题方法链接诗人缘情写景,因情而择形象,因情而创意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所以,只有伟大的心胸,才能和自然风光的壮观交融成为一体,只有豪情万丈与信心百倍,诗人的笔下才会出现壮丽的秋天的形象。

范例2 《死水》中的“死水”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

《死水》共五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节为第一部分,表达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的激愤之情。面对这“一沟绝望的死水”,诗人想“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一些剩菜残羹,以加速它的死亡。旧事物死亡了,新事物方可茁壮生长。激愤之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二、三、四节为第二部分,描绘了“死水”的外形、色彩和声音,形象地揭露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憎恨、愤怒、嘲讽的感情。破铜烂铁在死水中生出绿色、红色的锈;水面上浮着的油污在霉菌的作用下糜烂发臭,泛起成堆的泡沫,成群的花蚊在上面杂乱飞舞,有时还传出几声蛙鸣。这是对肮脏、丑陋的死水的.形象描绘,也是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第五节是第三部分,表达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诗人指出这是“绝望的死水”,“不是美的所在”。“美的所在”在现实中是没有的,所见的现实只是如“死水般”令人窒息、憎恶的环境。“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丑恶”早已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死水》是一首社会性很强的诗,再现了诗人对那个社会实际情况所产生的真实感情。

解答:

闻一多先生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粘滞得流不动、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并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强列的鞭挞和诅咒,表现了深沉的爱国热情。

解题方法链接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诗歌的形象。我们可以首先选择这样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死水》的象征意义也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第二种,象征北洋政府。当时的北洋军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第三种,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

范例3 《赞美》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诗中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

分析:

联系《赞美》的创作背景不难看出诗中的“我”指代的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农夫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便义无反顾地踏上舍家保国的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可以说他象征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诗中每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意味着尽管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但只要有像农夫那样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就一定会站起来,从而点明了主旨。

解答:

“我”指代的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农夫平时是农民,战时是战士。他是象征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多次重复,点明了主旨。

解题方法链接这首诗将“我”作为承载感情的形象。掌握“我”这个形象的特征,对于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尤为重要。关键在于掌握“我”的主要表现。诸如“我”能够在战争爆发时义无反顾地踏上舍家保国的征战之路,由此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例4 如何理解《致橡树》中“我”和“橡树”这两个形象?

分析:

“我”这个形象,不仅仅是作者,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切忠于爱情的人。“橡树”也是忠于爱情的形象,有着伟岸、威仪等特点。两种形象都有互相敬爱与分担困难的特点。作者把“我”比作“木棉”,既衬托了“橡树”的雄伟,又表达了“我”的坚贞。

解答:

“我”是一个温柔中不乏坚强的女性形象,“橡树”是一个阳刚中带有浓厚情感的男性形象。

范例5 简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形象特点。

分析:

6.外国文学基础作业二答案 篇六

一、填空题 ● 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1、《上尉的女儿》——普希金

2、《红字》——霍桑

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4、《国际歌》——欧仁.鲍狄埃

5、《九三年》——雨果

6、《艰难时世》——狄更斯

7、《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

8、《培尔·金特》—— 易卜生

9、《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10、《当代史话》—— 法朗士 ● 写出下列人物所属作品

1,克洛德·弗罗洛 《巴黎圣母院》(2、罗切斯特——《简爱》

3、梭巴开维奇——《死魂灵》

4、拉斯柯尔尼科夫——《罪与罚》

5、马奈特医生——《双城记》

6、彼拉院长—— 《红与黑》

7、卡尔登——《双城记》

8、钮兴根——《高老头》

9、德纳第——《悲剧世界》

10、柯洛克斯泰——《玩偶之家》 ● 其它

1、雨果的剧本《艾尔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

2、《红与黑》用了一个副标题《一八三O年记事》,表明作者写时代,写现实的意愿。

3、普希金的诗体小说(指作品的体裁)《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一个患有时代忧郁症的多余人形象。

5、《人间喜剧》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它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理研究与分析研究。它包括90余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

6、著名的诗句“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是出自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的诗篇《西风颂》。

二、名词解释

1、“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集”中塑造的一系列主人公形象。他们都是一些有不凡才干和力量、孤傲不驯、蔑视现代“文明”、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的个人反叛者。他们形象地反映了诗人的苦闷、失望和忧郁,也寄托了他反专制压迫的豪情,在文学史上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的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18世纪德国剧作家席勒的笔下。但作为文学流派则首先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文坛。一般来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的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可以叫做现实主义作品。巴尔扎克众所周知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意义上的作家。

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艺术思潮。始于法国,后遍及欧美。它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它要求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表现贵族阶级的没落、资产阶级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种种弊端,塑造了很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永久性“的怀疑,有的作品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许多优秀作品展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扩大了文学艺术表现的范围,达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等,”批判现实主义“这个术语是高尔基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提出的。

3、湖畔派文学

是19世纪前期英国消极浪漫主义流派,代表诗人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政治倾向和美学倾向相同,又都住在昆布兰湖畔,因而叫湖畔派。特点是否定古典主义,主张写田园生活,写日常生活,回归大自然,也主张学习民间文学传统,采用民间语言。他们反对城市资产阶级文明,又把宗法制农村生活理想化。

三、简答题

1、简述《红与黑》的故事情节。

一八三○年的法国外省。于连是木匠的儿子,本堂神父教他读书学习,并在于连19岁的时候,把他介绍到市长德雷尔先生家作家庭教师。市长夫人路易莎.德雷尔是位心地单纯、善良而美丽的少妇,她对于连十分和蔼。而德雷尔先生则是个贪婪自私的人,他把于连当奴仆对待。于连并不爱他教的孩子们,他对自己的贫贱地位深感不平,在反抗贵族阶级的英雄主义和个人野心的支配下,他勾引了比他大十岁的德雷尔夫人。德雷尔夫人对于连产生了真诚的爱情,她爱于连胜于一切;而于连在忘却了自我野心的时候,也真诚地沉浸在与德雷尔夫人的爱情中,感受到了最大的甜蜜和幸福。

由于本堂神父的推荐,于连来到巴黎神学院学习。于连的才华和理智、冷静的头脑赢得了皮拉尔神父的赏识。皮拉尔神父把他推荐给德.拉莫尔侯爵作秘书。于连的才华继续为他赢得拉莫尔侯爵的赏识;同时,他的骄傲的性格也引起了拉莫尔小姐的注意。于连同拉莫尔小姐进行了一场头脑、自尊与情感的较量和碰撞,结果于连征服了拉莫尔小姐的心,她私自委身与于连。拉莫尔小姐为了与于连成婚,同她父亲谈判,侯爵爱女心切,不得不妥协。眼看于连就要真正进入贵族阶级,他的理想和野心就要取得重大成果时,德雷尔夫人的一封信使一切成为了泡影。于连冲动地采取报复行动,在德雷尔夫人上教堂作弥撒时,向她开了两枪。于连在法庭上受审的场面,他痛斥了社会的不平等,认为他被送上法庭的真正原因时贵族阶级对穷人的孩子的压制和排斥,他还对刺杀德雷尔夫人的行为感到深深的后悔。所幸的德雷尔夫人受的伤不重。一直关心于连的本堂神父,希望于连请求赦免,遭到了于连的拒绝。他不愿向那些统治者们认错和忏悔。在狱中,德雷尔夫人赶来同于连见了最后一面。两颗真诚的心灵此时才真正毫无障碍地融合在了一起。于连走向刑场时的身影依旧挺拔而骄傲。拉莫尔小姐亲手捧回了于连的头,实现了她心中神往已久的一个英雄主义梦想。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2、简述《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首先体现在它的心理描写上。篇幅长、分量重,而且独具特色。展示细腻,甚至入微到潜意识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里描写深入到变态、畸形、多重人格分裂的境地,令世人惊叹。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有很刺激的情节。这包括外部情节冲突,也包括人物内存心灵的激烈冲突。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

3、现实主义方法的深化和变异。作家关注下层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备受挤压的压抑的生命状态、集中关注罪人、白痴等高智商人物的心灵变态、精神痛苦和多重人格的无理性状态,所以他的小说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开了先河。

4、“对话”和“争论”是这篇小说所处的一种状态。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3、试析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冉·阿让是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体现了雨果“只有仁慈与博爱,才能拯救世界”的思想。冉·阿让因为偷一个面包在监狱呆了19年之后被假释,按照法律他必须随时出示“离开证”。他是一个被社会永远遗弃的人,只有主教善待他,但被多年的苦难折磨的冉·阿让却偷了主教的银器。主教竟为了救他哄过警察,并将两个珍贵的银烛台送给他。冉·阿让深受感动,决心重新做人,开始新的生活。弃恶从善,用仁慈之心与博爱的胸襟来对待这个世界。

8年过去了,已经逃脱假释的冉·阿让早已把名字改成马德兰先生了,并成为一个工场主和市长。工人中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有一个私生女,女工发现后要求开除芳汀。芳汀拒绝了工头的殷勤被解雇。为了给女儿买药,芳汀变卖了她的首饰盒和头发,最后被迫去当妓女,为此她感到非常羞耻。她与一个顾客打架,警察沙威要把她抓进监狱。这时,“市长”赶来并要求将芳汀送到医院。途中,市长为了救一名被飞奔的马车撞倒的男子,将深陷的车轮用肩扛起。这非同寻常的力量使沙威想起了当年监狱里的第24601号犯人冉·阿让。许多年来他一直在追捕这个逃脱的假释犯,并说不久前他已经把这人抓到了。冉·阿让不愿让一个无辜的人代自己坐牢,决定向法院坦白真相。医院里,冉·阿让向濒死的芳汀保证找到并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沙威赶到医院逮捕冉·阿让,但他逃脱了。

1823年,珂赛特已在开客栈的德纳第家住了五年,德纳第刚从滑铁卢战场回来,德纳第夫妇粗暴地虐待珂赛特,把年仅八九岁的她当作一个女仆,而对自己的女儿爱潘妮却很溺爱。冉·阿让发现珂赛特在黑夜中汲水,他付钱给德纳第家,趁着夜幕把珂赛特带走,去了巴黎。

九年后,市政府里唯一对穷人表示出一些感情的拉玛格将军可能会死去,城里出现了一次大骚乱。一个由德纳第夫妇领导的帮派袭击了冉·阿让和珂赛特,他们被沙威救了出来。沙威直到冉·阿让逃跑后才认出他。爱潘妮暗恋着学生马吕斯,而马吕斯却爱着珂赛特。在一间咖啡馆的政治集会上,一群理 想主义的学生们为革命做着准备,他们确信拉玛格一死革命就会爆发。当穷孩子伽弗洛什带来了将军的死讯时,学生们由安灼拉领导涌上街头,得到民众的支持。马吕斯因为对神秘的珂赛特的思念而心神不宁。

珂赛特由于对马吕斯的挂念而日渐憔悴,爱潘妮尽管自己爱着马吕斯,她还是悲伤地把马吕斯带到珂赛特那里,并制止她父亲的帮派去抢劫冉·阿让的家。冉·阿让准备逃离这个国家,珂赛特和马吕斯绝望中告别。德纳第夫妇则打算在混乱中发一笔横财。马吕斯注意到爱潘妮参加了起义,让她送一封信给珂赛特,使她远离街垒。信让冉·阿让截留了,爱潘妮重新来到街垒与马吕斯并肩战斗。伽弗洛什揭发沙威是一名警察局的密探,爱潘妮在街垒被子弹打中,倒在马吕斯怀里。冉·阿让赶到街垒寻找马吕斯,正好碰到了沙威,虽然他有机会杀死沙威,却给了沙威一条生路。冉·阿让向上帝祈祷保护马吕斯。

第二天,弹药没有了,起义者全部被杀,冉·阿让背着失去知觉的马吕斯逃到下水道中,碰到正在窃取起义者遗物的德纳第。冉·阿让主动暴露自己,与沙威见面,请求沙威给他时间把马吕斯送到医院。沙威一生坚持的“正义”原则被冉·阿让的仁慈和宽厚精神击得粉碎,决定放他走。随后沙威跳进塞纳河自杀了。马吕斯在珂赛特的照料下醒过来,却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冉·阿让把自己过去的真相告诉了马吕斯,并坚持说等这对年轻人结婚后,他必须走开,他不能玷污俩人纯洁的结合与安全。

婚礼上,德纳第夫妇想勒索马吕斯,说珂赛特的父亲是一个杀人犯,并出示了证据:一只他在街垒陷落的那晚从下水道的尸体上偷来的戒指。这戒指是马吕斯的,他这才知道:那天晚上是冉·阿让救了自己。他和珂赛特赶到冉·阿让处,在冉·阿让临终前珂赛特第一次听说了自己的身世,老人在亲人的怀抱中死去……冉·阿让以其人道主义、仁慈与博爱拯救了珂赛特,改变了沙威,改造着世界。

四、论说题

1、分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但《双城记》人道主义也有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2,从外省来的年轻人拉斯蒂涅,是如何获知在巴黎往上爬的诀窍?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的第一主人公,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他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来巴黎寻找出路,本想通过勤奋读书取得功名,但很快就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蚀,产生了迅速爬上去的欲望。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拉斯蒂涅人生道路上的两个导师,他的远房表姐,上流社会的社交皇后鲍赛昂子爵夫人以温文尔雅的语言教导他用不见血的合法手段”利己拜金“。下层社会被追捕的苦役犯伏特冷,他用赤裸裸的强盗语言开导拉斯蒂涅,用非法的流血手段”利已拜金“。他们的语言虽不相同,但阐述的原则是相同的:要想向上爬就要不择手段。拉斯蒂涅怀着恐惧拒绝了伏脱冷合伙谋财害命的计划,按照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征服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过了一段挥霍放荡的生活。当他看到纽沁根大太不能控制丈夫,自己眼看囊空如洗的时候,便准备实施伏脱冷的计划了。与此同时,为金钱至上的法则所左右的变故在拉斯蒂涅身边惊心动魄地发生了:鲍赛昂夫人被看中资产阶级小姐巨额陪嫁的情人抛弃,不得不挥泪告别巴黎到乡下隐居;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弟“、”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否则将会大难临头。曾经是富翁的高老头被两个挥霍无度的女儿盘剥得一贫如洗,像狗一样惨死在伏盖公寓;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自认为有着神机妙算的伏脱冷,被贪图当局赏钱的人出卖,锒铛人狱。伏特冷被捕,证明超群的”胆略与智谋“斗不过金钱,再次让他验证了普通人之间的奉行的己拜金原则。这三件事给拉斯蒂涅上了刻骨铭心的人生三大课,他完成了自己的社会教育。埋葬了高老头,也随之埋葬了他年轻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完成了人生三堂大课的教育。他站在公墓的高处远眺着巴黎灯火通明的上流社会区,下定了泯灭良心大干一场的决心。《高老头》真实地表现了拉斯蒂涅成为野心家的过程。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明证。同时,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即贵族子弟经不起金钱的引诱,投入了资产者怀抱,这正是贵族衰亡的一个途径。3,你是如何理解靡非斯特的意义与作用?

7.外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6 篇七

1、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

2、古埃及金字塔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最后到方锥形金字塔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3、希腊瓶画的三种绘画样式是(黑绘式、红绘式、东方式)。

4、《掷铁饼者》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

5、(凯旋门)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用来纪念战役的胜利。其有两种形式,即(一跨)式和(三跨)式。

6、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7、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意大利画家(马萨乔)。

8、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技法上的两大成就是(透视学)和(解剖学)。

9、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丢勒)和(荷尔拜因)。

10、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产生了三个流派,即(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现实主义艺术)。

11、《阿尔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普桑)。

12、法国“罗可可”画家华多的一生的转折点以其作品(《舟发西苔岛 》)为标志。

13、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杰出画家有(大卫、普吕东、格罗(或安格尔))等。

14、法国画家热里柯创作的(《梅杜萨之筏 》)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誓言,而德拉克洛瓦创作的(《自由领导人民 》),则是这位画家的想象力达到顶峰的作品。

15、法国写实主义绘画的旗手是(库尔贝),其代表作品有(《画室 》)、(《奥尔南的葬礼 》)等。

16、十九世纪英国的两位杰出的风景画家是(特纳)和(康斯太勃尔)。

17、“印象主义”一词由(莫奈)所作的(《日出•印象 》)一画的标题而来。该画派中善于描绘舞女题材的是(德加),而注重表现农民和农村景色的画家是(毕沙罗)。

18、在俄罗斯“巡回画派”中,以历史画创作著称的是(苏里科夫),其历史画的“三部曲”是(《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女贵族莫洛佐娃 》)和(《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村 》)

二、名词解释

1、汉谟拉比法典浮雕: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磨光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楔xiē形文字文字。浮雕刻画了太阳神沙马什向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2、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涅、提香等。

3、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4、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卢奥等。

三、简答

1、中石器时代的拉文特岩画主要有哪些特点?(1)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2)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作为特点,把运动中的任务表现成剪影效果,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但忽略细节刻画。(3)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

1、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1)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

(4)体现了画家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

2、罗丹的《思想者》

(1)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以自己的作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占政治地位的法国古典派风格分庭抗礼。

(2)以但丁的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一尊组装结实的裸体劳动者形象。

(3)人物形象表现深刻,富于悲剧性和生命力,成为雕塑家复杂思想的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8.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答案 篇八

消息写作

第一章

消息概论

广义的新闻:指一切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消息:即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1 信息化时代,消息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2 做一名优秀记者首先要学会写消息

(1)从新闻报道的发展来看,消息是最基本的报道方式,其他报道方式都是由消息衍化而来。(2)消息最集中、最新鲜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本质属性——向公众传递最新、最有意义的信息。(3)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4)消息最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要求——迅速、准确、简明。(5)消息的叙述形式是其他报道体裁叙述形式的基本功。消息体裁要求叙述准确、生动、简洁。3 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实(1)事实为本;(2)消息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3)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对象的特征,不加渲染,淡淡几笔简要生动地画出事物的形貌。4 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1)迅速:迅速是消息报道的最基本要求;媒体竞争需要迅速;受众接收需要迅速;能否迅速报道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衡量一家媒体是否是主流媒体的一调重要标准。(2)准确:导语要素准确;事实过程准确;语言表达准确。

(3)新鲜:新鲜和信息有关;新鲜与事件的细节有关;新鲜和事件的奇异性有关;新鲜和新闻价值有关。(4)简明。

第二章

消息的结构要素:标题和导语

一条消息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一 消息的标题 作用: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2 类型:(1)单行标题: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多以叙述为主。(2)双行标题:一种是引题+主题;一种主题+副题。(3)多行标题: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4)插题:插在文中的小标题。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方便受众接受;突出一个段落的核心信息,使编排更加醒目、美观。要求:概括准确;简明扼要;生动形象。(5)提要题:概括新闻内容要点的标题。二 标题的制作技巧

虚:指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意义。实:指从新闻事实中概括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彩的事实。引题可虚实结合,主题以实为主、虚实结合,副题以实为主。三 按语的写作

按语:即编者按,是用来评论、说明、推荐、建议、解释报道的言简意赅的文字。1 特点:(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2)突出醒目;(3)见解有一定的高度。2 作用:(1)推荐新闻内容;(2)揭示新闻要点;(3)揭示新闻意义;(4)唤起受众注意。3 写作要求:(1)立足报道内容,又高于报道内容;(2)态度明确,注重引导。4 写作方法:(1)推荐型写作。评论性较强,编辑部的观点、立场、倾向鲜明。(2)说明型写作。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实。(3)提示型写法:有指导性的特点。四 消息头 分类:讯:主要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想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2 作用:(1)信息的独特标志,区别于其他文体;(2)版权所有;(3)表明消息来源,以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4)文责自负。五

消息的导语

消息的导语:指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两句话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出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1 任务:揭示主题;叙述最精彩的内容,吸引受众。2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一个“H”):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3 类型:(1)直接叙述式导语——单刀直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以叙述为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二段,先描写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2)延缓式导语——吸引人的故事。延缓式导语在开头并不先交代关键信息,而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人们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或者怎么回事。3 双导语。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称之为双导语。4 导语的一、二、三、四代

第一代,19世纪60年代。六要素齐全,称全型导语。

第二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其他要素在主题部分叙述。第三代,20世纪70年代左右。这一时期的导语被成为延缓式导语。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左右。同一事件里,有两个或更多的事实必须写进导语里才能表述得更准确更清楚,这种岛屿叫多元素导语。

四代导语灵活运用,不以年代论短长。

第三章 消息的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一 消息的主体 1 作用:(1)解释、深化导语;(2)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到的事实。2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1)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2)层次具体,叙述生动:一是注重现场描写、二是注重描写事件的情节。二 消息的结尾 补充式: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使事件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强调式:强调不是重复,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事过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清晰。3 回味式:结尾自然描绘出一幅画面,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联想。

第四章

消息的背景和来源 一 消息的背景材料

消息的背景材料: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1 作用:(1)深化主题;(2)补充事实;(3)解疑释惑;(4)介绍人物。2 消息背景的类型:(1)知识背景:使新闻事实叙述得更准确;让受众了解事实时增加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2)对比性背景:今昔对比、彼此对比、正反对比、正误对比、先进与落后对比。(3)注释性背景:新闻事实中有些内容牵涉到一些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不注解人们难以看懂。二 消息来源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来源的渠道:(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电、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2 消息来源的种类:18种(P63)

不明确新闻来源的原因:一是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上的重大事务和一些敏感问题;二是避免对提供信息来源的人造成伤害;三是保护当事人的权益。3 消息来源可信度测试:(1)查阅记录:该消息来源过去是否提供了正确的信息;(2)可确定性:该消息来源能否提供证实消息的其他证人的姓名或文件;(3)接近性:该消息来源是否处于知道他所传播事实的位置;(4)动机:该消息来源是否有动机提供合理材料;(5)考察上下文: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6)可信性:该消息来源是否稳定,是否处于记者控制之下。

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的层次:第一层,新闻发布稿、新闻发布会、演讲、声明;第二层次,证实材料、背景、记者观察、自发性事件;第三层次,重要性、影响、原因、结果、分析与解释。

第五章

消息的结构类型 一 倒金字塔式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写作时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然后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呈递减排列的结构方式。优点:一,有利于受众一开始就能方便地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二,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二 金字塔式

金字塔式结构,也称积累兴趣式结构:结构上小下大,先从一点写起,一段比一段具体,一段比一段精彩,最后出现事件的高潮。

金字塔式分两种:一,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时间要素是强调的重点。二,按新闻事件进展由始到终的顺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重点。

特点:开头不马上进入高潮,把读者注意力慢慢引入高潮。优点:条理清楚,现场感强,事件完整,故事性强。缺点:开头平淡,不吸引人,耐心读到结尾才知道结果。1 时间顺序式(又称编年体式):时间顺序式,即按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一种结构方式。2 事件顺序式:时间顺序式结构也离不开时间,事件的进展是决定因素。三 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结合式

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结合式写法:是在导语部分按照倒金字塔式安排,把核心信息放在前面,主体部分按照时间或时间发展顺序写下去。四 立体式结构

立体式结构:指文字与画面结合、单一事件与事件之外大量的背景等相结合的非线性文字报道模式。五 故事式结构

故事式结构: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情节线索贯穿下来,开头结尾均较完整。这种写法适合那些情节性事件,有过程,有细节。另一种写法是导语使用倒金字塔式,先说出事件结果,然后从故事发生写起直到故事结束。六 散文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引散文写法。

特点:一,有一条引出主题的线索;二,不受到金字塔式结构限制,开头没有导语;三,描写事件现场、环境、人物轻松自然、娓娓道来。

第六章

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指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和跃进性的。特征:一,具有变动性特征。二,具有故事性特征。三,具有过程性特征。事件性消息包括:动态消息、特写消息、简讯。一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指对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及时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1 动态消息的特点:(1)快速:时效性强;(2)简短:一事一报;(3)客观:纯新闻。2 动态消息的写作:(1)展现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2)展示事实原貌:既要善于撷取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引起受众注意,又要展示事实原貌,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首先,记者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能够很快发现生活中被一些表象掩盖的重大事件;其次,要努力将事实中的真实面貌揭露出来。(3)叙述准确生动:事件发生现场的地理位置、当事人的姓名年龄、事件中的一些数字等都要准确无误。生动,关键是要能找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4)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二 特写性消息

特写性消息:即视觉新闻,是形象化、立场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化、形象地看到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文体,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特写的种类:特写有两种体裁形式:一种是快速简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报到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另一种是篇幅较长具有可读性的报道体裁,可称之为特稿或特写。前者属于消息类范畴,故称特写性消息。后者 属于通讯的范畴。特写性消息的特点:(1)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对象的具体状态。2 突出局部,浓墨重笔。(3)写形传神,追求神似。找出有特色的地方三言两语写出其本质特征,给人以可视性、可感性。3 特写性消息的种类及写作:(1)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以此来烘托现场气氛,传递现场信息。也可以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烘托现场气氛以显示人物的行动价值,是新闻更具有可读性。(2)场景特写:重在描写事件发生现场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状态、气氛、进展情况,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价值。(3)特写性消息要求透过画面,反映主题。通过画面再现反映社会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三

简讯

简讯:又称简明新闻、短讯、快讯。有的媒体叫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信息快递等,是事件消息中最快、最简洁明了的一种报道体裁。1 简讯的特点:(1)新闻要素可以不全,重点突出三个或四个要素,只写明时间、事件、人物即可。一般不交代背景或不详细交代背景。(2)受众获取信息方便简捷,一目了然。200字以内。简讯的适用范围:第一种情况是重大新闻或者受众比较关心的新闻,为了突出时效性先发一条简讯,然后再做详细报道或追踪报道。第二种是非重大新闻,时效性不是很强,但有新闻价值和愉悦价值,常作为简讯报道。3 简讯的种类:国际简讯和国内简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和体育简讯。4 简讯的写作方法:(1)内容有趣,富有吸引力;(2)快速报道,加强时效性;(3)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第七章

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指的是对刚刚发生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成就、可供参考的方法和信息等事实的报道。特点:(1)行为主体宽泛。(2)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概念模糊。(3)报道内容较广泛。一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对某一类事实或某一事实的次面进行宏观性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1 综合消息的特点:(1)综合性强;(2)策划性强;(3)创意性强;(4)资讯性强;(5)思维方式上,综合性消息多用归纳性思维。2 综合消息的传播作用:(1)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政府关注);(2)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内容(市民关心);(3)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导向作用明显);(4)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独家报道);(5)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记者的发现)。3 写作综合消息的素质:(1)记者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2)善于联系、比较。4 综合消息的写作技巧:(1)点面式写法:先从一个点即一个生动的事实或一件事写起,然后由点到面,影响主题。(2)纵深式写法:一般是通过一种湿湿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层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实的内涵。(3)对比式写法:横向对比是用此事实进行对比,以显示此事实的新闻价值。纵向对比是历史对比法,通过现在的事实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显示现在事实的新闻价值。(4)并列式写法:把事实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的事实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几个部分之间呈现并列关系。5 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1)掌握材料要全面充分:要考虑报道对象的现实情况,还要了解其历史发展,既要掌握面上的情况,还要了解点上的情况。面上的情况要有综合性特点,点上情况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典型性。(2)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3)综合而不议论。6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1)时效性增强;(2)报道观念更新。二 述评性消息

述评性消息:指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报道体裁。述评性消息的特点:述评性消息报道新闻事实是第一位的,首先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述评性消息的叙事方式是就事论理;叙事方式:夹叙夹议;传播效果:述评性消息有明显的主观倾向。2 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述评性消息可以跳出事实、直接说话(主观性强)。3 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新闻评论所用的事实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发现大,对时间要求可以宽一点。述评性消息中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2)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的要求不一定完整、清晰,事实则可以是片段的细节性的,只是能说明观点就行了。述评性消息对新闻事实的要求则是一定要完整、清晰。(3)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是:观点— 事实— 观点。述评性消息的思维方式:事实中有明显的倾向性,或是事实—分析。(4)新闻评论只是评论一种功能。新闻述评兼有报道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4 述评性消息写作;(1)先报到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2)亦述亦评,夹叙夹议,述中带出评。以述为主,评的表现形式是根据新闻事实或借助背景材料进行客观分析,而不是记者站出来议评。三 政府新闻报道

政府新闻报道:指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最新事实报道。1 范围、内容 2 意义:(1)让公众了解自己;(2)纽带、沟通功能。3 记者如何与政府打交道:(1)建立联系;(2)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3)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4)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5)勤奋。4 政府部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媒体发布政府的有关情况;(2)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按照规定真实客观地为媒体提供有关信息;(3)政府领导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主动介绍群众关心的问题;(4)与媒体打交道应以普通人的身份,不应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出现。5 政府新闻的报道方法:(1)人情味;(2)利用互联网;(3)查找统计表、图表;(4)拜访政府办公室。6 政府新闻的写作:叙述清楚政府便民举措的方式和内容,是百姓一目了然;迅速将政府部门最新信息告知公众;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体戏剧性的场面。四 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1 报道观念的变化:(1)报道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一是舆论监督加强;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政府信息增加了透明度;三是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逐步增强。(2)重要事件报道有一定的灵活性。(3)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报道方式的变化:(1)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2)时间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3 消息报道存在的几个问题:(1)片面追求时效性,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2)片面追求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3)制造噱头;(4)当代大学生报道过分娱乐化。

通讯写作

第八章

通讯报道概论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写作手法更灵活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消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通讯告诉人们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深度报道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一 通讯报道的发展 五个时期:(1)典型报到时期(1977年以前);(2)大特写时期(19861994);(4)深度报道时期(1985-1998);(5)调查报道时期(1999 – 21世纪)。二 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的影响

典型报道:是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报道。我国的典型报道明显的标志是在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1963年以后对雷锋的典型报道,加上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题词,使典型报道走向顶峰。典型报道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变化,即对典型人物报道开始进行叫冷静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从步鑫生的典型报道引起的。典型报道的宣传作用:歌颂战胜困难的勇气、颂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中华民族精神。三 通讯报道的发展趋势 典型报道更加平民化、人性化。人性化:就是淡化宣传和说教的成分,以人为本,体现人的内心真诚。2 加强感染、鼓舞力量,去掉教化痕迹。(1)新闻事件的故事性。通讯可以通过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来宣扬一种思想或信仰,宣扬一种道德和规范。一个好的故事应具备两个条件:社会价值,体现在以当代感人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歌颂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事件和人物;阅听价值,体现在通讯应当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形象,真实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等伟大精神。(2)更加注重新闻人物的新闻性。(3)口号式、命令是的语言是当代人所不愿接受的。3 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1)写作观念上,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文化都要敢于拿来。(2)形式上改造。写作上可以体现风格。报道风格,体现在具体的环节中,记者在选择角度、提炼主题、叙述事件和描绘人物中都能显示出报道的风格。四 通讯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2 特点。通讯与消息的异同之处:(1)相同之处,1)都讲究时效性;2)新闻价值的要求相同;3)都要求真实准确,用事实传递信息。(2)不同之处,1)表述方法不同:消息简洁明快的概括叙述一件事;通讯时详细的新闻、展开的新闻、形象化的新闻。2)写作侧重点不同,消息主要是写事;通讯主要是写人。3)思维方式不同,消息主要用逻辑思维;通讯主要用形象思维。4)结构方式不同,消息遵守一定的格式;通讯采取灵活多样的结构。

五 通讯的叙事原则 客观叙事。通讯的客观叙事在于故事更生动,时间更详细,细节更吸引人,人物行动更具有感染力。通讯不特别强调抒情和议论,最好让报道中的人物站出来抒情和议论,这样更真实、更有报道价值和宣传价值。2 形象描绘。事、理、情结合,恰当议论,画龙点睛。

第九章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细深入的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一 事件通讯的特点 1 事件完整。2 事件条理清晰。(1)理清线索;(2)交代清楚事件因果关系;(3)核心是人。二 事件通讯的新闻价值与接收效果 1 选取具有可读性的事件。(1)把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人情味写法体现在从家庭的故事写起;从交友的活动写起;从个人的爱好写起。(2)事件,事件是从某一状态向另一状态的转化。(3)故事,一个故事至少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系列,这个序列必须有某种可续性。可续性是指故事中的事件必须安排的能够激起受众的兴趣,使他们渴望看到并且能够看到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事,某一人物、某个场面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矛盾如何解决。时间:一是显示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即时效性;二是系连性,即时间在事件叙述中起联系作用。空间:是联系事件的又一因素。以叙述和描写事件为主,写事见人。事件通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一般都很概括。人物通讯的写人则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周围人们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任务的精神世界。3 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三 事件通讯的种类和写作

事件通讯有:政治性事件、社会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和文化性事件四种。

(一)政治性事件通讯

政治性事件通讯:指对重要政治活动的通讯报道。政治性事件通讯写作:第一,选取重要的事件,重要的事件本身就具有社会影响力和传播价值。第二,对政治事件的叙述描写尽量客观。第三,写活政治事件中的人物。在客观报道方面:第一,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事件。其次,通讯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换,把事件叙述得完整清晰。再次,报道中大量的细节运用使事件更加生动。叙述、议论和抒情的结合要起到叙述时间或人物的作用。

(二)灾难性事件通讯

灾难性事件属于突发性事件,是人们预想不到的也不愿意发生的事件。1 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意义及价值:(1)纠正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错误观念。(2)及时报道有利于政府决策。(3)负面新闻正面报道不利于查清事件的真相。(4)媒体公正介入力戒炒作,避免渲染血腥暴力情节。首先,报道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进行放大式的炒作,媒体的出发点应该是社会公益和正义。其次,尽可能以客观公正、平衡的方式进行报道。(5)灾难报道越来越透明。第一,突发事件报道更有人情味。第二,文责突发事件彰显“双敢”精神。每次重大突发事件被报道出来以后,常伴随着政府对事件原因的深入调查以及对事件责任人的严厉处理。灾难性通讯报道的写作要点:(1)交待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灾难造成的后果;(2)写明引发事故的原因;(3)描述事故现场,这是报道事故的最重要依据;(4)描述事故发生的过程,这是灾难性通讯报道写作详细的部分;(5)目击者描述;(6)知情者介绍情况;(7)准备连续报道,不断逼近事件真相。

(三)社会性事件通讯

社会性事件通讯:指反映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事件通讯报道。事件在社会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在于认清事件的重要性,以促成社会关注和对问题的解决。

写法:1 描述性写法。重在对事件发生现场、事件中人物的行动及语言的描写,从而显示出事件的意义。2 剥笋式写法。以新闻线索作为写作起点,随着采访的深入步步逼近,知道彻底暴露事件的真相。3 自述式写法。是以事件中人物的口吻叙述事件经过。娓娓道来,故事性强,富有吸引力。《八个男人换回来的一个生命》案例分析:第一,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成功范例,报道中描写几个感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再现了当时现场人们在危难时的真情。第二,记者的叙述除了开头有几句议论之外,主要通过再现现场的事件向社会展示了危难时人们可贵品质。第三,围绕事件写人,没有脱离事件去表现人物,在事件发展中动态地表现人物,而不中断事件发展。

(四)文化性事件通讯

文化性事件通讯:指那些有关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件通讯。文化性事件的文化价值:事件的消费价值很明显,还有一种观念的导向作用。

文化性事件的新闻价值:社会上关注的人物或事件,受众对此类事件具有很强的阅听兴趣。文化性事件通讯在于报道出一种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价值,使人感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

第十章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 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以先进人物和丑恶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同时也关注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或正处于转变中的任务的报道。一 人物通讯的类型 先进人物。2 反面人物。3 新闻人物:(1)有创造精神的精英人物如公共知识分子、有改革精神的企业家和明星;(2)有争议的人物;(3)平凡的人物。二 关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问题 1 典型材料。(1)典型材料的属性:从新闻价值方面衡量,典型材料具有普遍意义,能显示出报道对象的重要性;从认识论方面看,典型材料能折射出事物的盖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审美角度看,美的事物是功利的,典型的。典型材料的局限性在于它只是事物的局部而不是全体。第一,典型以外的事实可能得不到真实的反映。第二,如果对典型材料的性能的强调超过了极限,可能会出现负面效应。(2)处理点型材料应从个性出发去寻找共性,而不是从个性出发去寻找个性。典型人物。人物具有代表性,或是有新闻价值,任务的活动具有故事性。人物形象,是记者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新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有一定的区别。在写典型人物时,既要写出他们突出的一面,又要写出他们普通人的一面。典型人物的语言。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典型人物,会出现概念化的痕迹,失去了典型的意义。典型人物的语言应是原始语言,可以选择,但不能彩排,更不能任意拔高。典型人物的性格。典型人物的思想、行为不是直线发展的,同样有认识过程,有矛盾反应。写出他们矛盾的性格、矛盾的举动,不但不会削弱典型人物的正面效果,而且会使其更丰富、更真实。三 人物通讯中的感情色彩

一是客观性情感:记者不直接出场,通过叙述事件,描写环境等表现出来,也就是让叙述或描写的对象出现以抒发情感。叙述对象— 人:让人物的语言、行动表达感情。叙述的对象—物:寄物于感情。叙述的对象— 环境: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或美丽来感染受众。二是主观性感情:记者直抒胸臆式的叙述或描写。四 当代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 人物类型多样化。2报道理念的平民化。3 先进人物平民化:展示人的人生曲线和内心世界。首先,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写出真实的人物。其次,深入实际深入人心,写出人物个性。4 英雄人物,仍是百姓心目中的楷模。

人物通讯的写作 通过人物的事迹报道人物形象。2 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人物行动展示人物风采。人物的精神状态是看不见的,写出来也是作者自己的体验和推测。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看明白。叙事在时空中转换;人物在行动中展示。3 通过语言描写人物。语言可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世界。4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环境——人物通讯如何让人感动。六 负面人物通讯写作 对反面人物的报道主要是揭露其罪行。2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以警示后人。3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探讨滋生腐败的根源,杜绝腐败源头。4 负面人物通讯应注意的问题:对一些犯罪细节应防止过细、渲染过度,否则会成为一些居心不良者作案的技术指导。一些凶杀现场惨状特写、刑事案件作案过程描写太滥会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尤其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精神污染,教唆犯最。再次,媒体对这些报道不应一哄而上。客观报道不隐瞒事实真相,但也不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掩盖社会真实。七

人物通讯的结构 1 开头:(1)概括式。是从人物诸多的事迹中概括出最有代表性的事实。(2)描述式。通过一些细节从侧面描写人物,突出主题,故事性强。(3)介绍式。开头简单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 主体:任务的事迹很多,最好归纳成几个方面。3 结尾:(1)留下余味式。结尾寄情于景,表达对人物的深情怀念。(2)直抒胸臆。(3)自然结尾。(4)议论式结尾。第十一章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报道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报道文体。一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及文体特点 1 报道内容:(1)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件或事实,介绍某项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2)批评和揭露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3)反映工作中某些带倾向性的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2 文体特点:(1)针对性强。(2)时效性强。(3)运用大量背景材料说明某些经验、问题或有倾向性的苗头的重要性、严重性和危害性。二 工作通讯的写作思路

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在报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以便于及时修正;二是在报道工作中的经验时要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指导面上的工作。1 舆论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重大失误。(1)工作通讯的报道价值在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2)工作通讯的报道效果在于以事实服人,做到实事求是。不但准确叙述出事实的原貌,而且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发现工作中有创造价值的事实和有规律性的经验,知道今后的工作。三 工作通讯报道的变化 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增强。2 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

第十二章

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报道。反映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合、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现场感和美感。一 风貌通讯的基本特征

风貌通讯的表现题材:第一,反映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或一个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风貌;第二,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等内容;第三,介绍旅游风光,赞颂革命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第四,反映异国他乡的社会现状和风土人情。

特点:1 全景式。点面结合。2 突出“新”。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二 风貌通讯的写作 通过典型事实反应全貌。2 选准角度,重点写“变”。3 通过写人来展示风貌,并在展示风貌中展示人的风采。

风貌通讯品种丰富:第一,风貌通讯不像事件通讯尤其是灾难性事件那样容易产生轰动效应,它属于较静的一种体裁,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生活气息。第二,风貌通讯更加注重人物描写,想特写靠拢。第三,风貌通讯更加注重社会变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向工作通讯靠近。

第十三章

速写

素描

花絮 一

新闻速写

速写:是绘画中的一种手法,即用碳条、铅笔、毛笔在短时间内快速勾勒出人或物的主要特征的一种绘画方法。新闻速写:是借鉴速写的绘画方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描绘出事物或人物的主要特征的新闻报道体裁。新闻速写的特点:(1)真实而有趣;(2)简洁而不枯燥;(3)快速而富有历史价值。2 新闻速写的写作:(1)快速捕捉对象的特征(2)抓住细节,令文章生辉。特写用细节常精雕细刻,速写用细节一般点到为止,不做铺陈。二 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指用朴素自然的方法,客观地描写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文体。1 新闻素描的特点:(1)新闻素描冷静地描绘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原貌,不想特写那样放大片段集中描绘;(2)新闻素描讲求层次丰富;(3)新闻素描通过描写,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面。2 新闻素描写作技巧:(1)描写朴实。(2)过程描写。三 新闻花絮

花絮: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一些趣闻。花絮的篇幅不长,但报道的内容有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1作用:(1)烘托价值。(2)观赏价值。(3)文化价值。2花絮的写作技巧:(1)以小见大。(2)风趣幽默。第十四章

专访

专访:是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及时性报道。

专访趋势:名人专访增多;探讨性专访增多;社会问题专访增多;网络专访增多。一 专访的特点 针对性增强。针对性是指受众在一个时期内较关注的问题和人物。2 报道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发挥专访的传播效果。3 权威性强。二 专访的类型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的访问对象一般是新闻人物、明星或英雄人物。事件专访。主要介绍有报道价值的某一新闻事件,即通过专门访问某一事件的当事人,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问题专访。针对社会上某一事件或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专门访问。被访者一般是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知情者,他们对事件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这类专访常对某一问题谈得较深入,给受众的启迪性较明显。三 专访的写作 选好写作“由头”。由头是指新闻采访的原因。一些名人在今天又有了新闻,这些新闻就是写作由头。抓住由头,可以使原来的背景材料再活起来。这叫新闻资源的再生。突出任务的个性。人物个性即人物性格特征。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从他们的某一方面写起。3 写好现场气氛。开头与结尾的安排要自然。

深度报道

第十五章

深度报道 一 深度报道的含义

深度报道:指客观、冷静、富有思辨性地描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次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的方式。二 深度报道的种类及特征 深度报道的种类:按文章体式分为:单篇型和集合型两种。按报道方式分为: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连续性报道;系列性报道;专题性报道。2 深度报道的特征:(1)重要性。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次是意义重大。(2)完整性。(3)深刻性。(4)综合性。表现为体裁的综合、手法的综合、内容的综合。(5)知识性。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三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选题重大:拨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2 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3 爆出关键型材料:写出社会良知,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4 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5 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四 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 深度报道正朝着应有的科学、理性迈进。在报道内容和报道理念上,更加关注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得到更多关注,深度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挖掘上更能显示出人文精神。3 经济最前沿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深度报道。4 深度报道创造价值。5 深度报道的弊端:(1)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不强。(2)深度报道的篇幅较长,可能会增加阅读难度。(3)深度报道涉及的问题较为敏感,新闻媒体揭示事实的真相与报道对象试图隐瞒事实形成尖锐矛盾,这势必会增加报道的难度,给记者提出挑战。

第十六章

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是侧重于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报道。它是运用相关事实对新闻事件作出有深度的说明或提供背景材料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一 解释性报道概论 来源: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2 特点:(1)其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发生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的解释上。(2)大量使用背景材料。(3)可观性强,不做主观臆测。(4)这类报道适合于重大的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需要回答的问题。(5)除了运用常见的叙述方式外,还有夹叙夹议、描述的穿插、场景的描写等手法,增加了其广度和深度。3 适用范围:第一,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突发性国际事件;第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第三,重大科技成果的研究立项与研究成功推广使用时;第四,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关乎人民生活切身利益的事项; 第五,社会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如自然现象。4 解释性报道对记者的要求;(1))有较高的文化修养;(2)有广博的知识面;(3)有较高的新闻敏感;(4)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二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充实新的事实,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明显易懂。解释时讲究客观性。即用新闻事实、背景材料进行水到渠成的分析。

1对比性开头。用现在的事实与已经发生的事实作对比,主要解释现在事3 开头与主体部分写作。(1)开头:○2单刀直入式开头。直接解释事件产生的原因,快速进入主题。实存在的原因。○(2)主体。依据开头提出的问

1结论式。○2展望式。在揭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后,展望未来,提出某题使用背景材料逐步推进。(3)结尾。○3警示式。指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警示有关人员和部门注意问题的严重性。种解决问题的希望或办法。○

第十七章

精确新闻报道

精确新闻,也称精确新闻报道:指记者在采写中运用调查、统计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常使用的方法是民意调查。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基础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报道把社会科学的观念与自然科学的具体方法引入新闻学。一 精确新闻概述 精确新闻报道的方式:一是记者自己独立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的报道;二是记者利用调查机构的报告来进行的报道。精确新闻报到的作用:(1)反映民意。(2)调整错误观念。(3)摆脱消息来源的控制。二 精确新闻的写作 四种类型的精确新闻写作:(1)描述型。描述型新闻主要包括对某社会现象、某种社会观念等进行调查统计后的报道。这种报道主要是对调查结果做线性的描述。其目的是用数字向社会报道一种现象。(2)探讨型。即对一些新的事物或没有被公众人士道德事物进行民意调查后作出的报道。目的是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探讨性精确新闻报道要求调查机构具有权威性,调查对象具有广泛性。否则难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继而影响新闻价值。(3)解释型。解释性精确报道常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数字进行解释,分析其原因,提供给民众和有关部门进行思考。(4)观察型。观察型主要指的是针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预知某种因素导致未来产生的后果及影响等,便于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使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求记者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和社会敏感,要具有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调查统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报道的及时性。精确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加强报道的规范性;第二,增强报道的时效性;第三,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立体化;第四,加强挖掘问题的深刻性;第五,培养精确新闻的报道人才和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研究人才。

第十八章

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有人称之为揭丑报道,是西方新闻界一种比较特殊的报道方式,是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情真相所进行的报道。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和政府黑幕。一 调查性报道概述 1 调查性报道的种类:(1)政治性调查。是指涉及到政治体制、制度、权利、法律、民主等事件和问题的调查报道。要求:第一,媒体和记者首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坚决维护正义的鲜明立场和决心;第二,在调查过程中,重要事实证据,有关照片、录音资料一定要搜集全面、准确;第三,调查过程中遇到困难后要想尽办法解决,力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要有包不退缩的信心和毅力。(2)社会性调查。是针对社会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事件的调查。(3)经济调查。是针对在一定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进行的调查报道。

二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1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1)发现线索。方法:第一,要求记者平时注意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随时抓住可利用的线索。第二,阅读报刊杂志和看电视时发现新闻线索。(2)研究线索。(3)理清头绪。(4)着手调查。(5)搜集证据。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思维:(1)逆向思维写法。即以事件结果为起点,找出事件的发生原因的一种写作方法。开头简单描述事件过程。主体部分重点描述事件是“怎么样”发生的、“为什么”发生,逐步追出事件真相。(2)叙述冷静客观。对事实中的人物、人物与事件的矛盾、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结论与事实的矛盾,只能用调查道德事实来展现,记者只是客观叙事,不做任何评论。

第十九章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指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新进展、新情况,连续不断地报道给受众。系列报道:有策划性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报道深刻地反映一个主题,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一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跟踪式报道。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1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连续报道的特点是,事件的走势、结局均无定论,记者不能控制事件,而受事件进展的制约。系列报道是事件已经发生,经过策划分期分批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报道。2 连续报道的思维过程:(1)首次报到写作— 交代故事梗概。预知事件的受此报道可以介绍有关背景。(2)第二次追踪报道写作— 矛盾展开。要求:第一,与第一次报道相连接;第二,提供第一次没有报道的新情况;第三,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第四,搜集第一次报道后的反映。(3)第三次报道写作— 交待事件结果,解决矛盾,故事结束。连续报道的写作技巧:(1)掌握读者的接受心理,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连续报道的新闻事件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变化中,一般要补充叙述新闻的要素或要件,使之不断完整、明晰。(2)一张一弛,波澜起伏。二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及围绕同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连续推出的报道形式。1 系列报道的特点:(1)策划性强。(2)系统性强。(3)透视性强。(4)独家性强。2 系列报道的写作:(1)选题。A选题原则:应该选取群众关心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事件。B选题方向:第一,策划者能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第二,选择的个案要有典型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前瞻性。C选题角度:选取独家事实、独家观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等相对独到的报道角度。D选题基础:要以事实为基础,占有大量的事实根据。E 选题依据:以政策为依据,包括党和政府在一段时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2)报道及时。(3)讲究社会效果:要富有人文关怀精神,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状态。(4)系列报道的写作结构。A提示。交代策划的目的,解释报道的主题,便于读者了解概况、引起社会关注。B 导语。三种写法:一是概括事实;二是用“白描”手法设置一个具有情节性的事件然后过渡到主题;三是用专家或事件中人物的话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C主体。运用事实和背景展开报道,可从几个方面反应主题,使主题得以全方位地体现。D 结尾。设计一个发人深思的结尾,让受众对报道的事实有所启发和领悟,也便于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新闻业务研究

第二十章

故事化报道

故事化报道:是一种形象化的报道方式,即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起源于法国。一 法国的杂闻写作

杂闻的报道并不是反映事实,二是将事件进行组织、使其成形并加以叙述。二 美国的新新闻学

特点:一,大量描写戏剧性场面;二,大量运用对白;三,详尽描写新闻人物所处环境;四,淋漓尽致的表现记者和新闻人物的观点;五,详尽的独白自白和意识流,带有明显的虚构成分;六,角色的拼凑;七,语言和标点使用上的大胆甚至滥用。新新闻学是主观性报道;2 新新闻学是一种以小说手法报道的形式与技巧。三 中国新闻故事化报道理论的提出

穆清的散文笔法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自由活泼、清新明快的写作手法。李希光指出,新闻记者的任务一半是传达信息,另一半是讲一个好故事。

四 我国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线索 大特写:开拓通讯体裁报到空间;2 深度报道时期;3 现场短新闻时期:形象化报道;4 调查性报到时期;5 故事化报道繁荣时期:(1)激烈的媒介竞争催生故事化报道;(2)三贴近的提出和报刊的治理整顿,为故事化报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3)现代社会的节奏使报纸读者越来越缺乏耐心逐字逐句读每一篇报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适用的咨询和阅读上的愉悦。五 新闻故事化报道叙事学分析

新闻叙事是对现实社会中新近发生的湿湿的叙述,新闻叙述是一种最严格的叙事。1 新闻叙事的本质:新闻信息的传递。有三部分组成:素材(包括客体和过程);故事;新闻叙事文本。2 新闻报道的叙事角度:叙事作品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故事;另一个是格式叙述者。

三种叙事情境:第一人称叙事情境,叙述者存在于文章中;作者的叙事情境:叙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人物叙事情境,叙述者被一个反映着所代替。六 新闻叙事的细节化、视觉化 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故事;2 以人的视角写故事。七 故事化报道对消息的影响 标题制作:浓缩新闻事件,抢夺读者眼球。(1)描绘新闻事件主要情节内容一目了然;(2)摄取事件精彩片段刺激受众阅读兴趣;(3)标题制作要讲究思维多元化。2 增加核心提示,凸显重要情节。3 主体部分以故事作为线索。

八 新闻故事化报道存在的问题 报道为追求故事可读性,不惜把一些灾难性事件中的细节原原本本报道出来,甚至还把任务的隐私公开化,这样势必会哗众取宠,把新闻庸俗化。2 为故事而故事,凑字数,水分多,报道长,新闻事件琐碎化。3 采访不到位,靠网上的资料拼凑、新闻报道简化。4 “秀文化”稀释新闻报道。5 新闻故事化实际上是新闻视觉化的一种表现,在强调以戏剧性的情节来吸引人的同时可能流于浅薄。

第二十一章

党报的叙事模式 一 《广州日报》的叙事模式 大信息量— 广州日报的版面构造。2 新闻资讯唱主角— 广州日报的话语策略:(1)以平民口吻唱社会主义主旋律;(2)头条— 重社区特色;(3)竞争王牌— 珠江三角洲新闻、广东各地新闻、都市新闻。3 生活休闲一本通— 广州日报的立体思维。4 广州日报的平衡叙事模式:追求品位,不如追求品牌;在动态中实现平衡。二 社会新闻上“头条” 消息具有很高的科技信息含量。2 有重要的社会价值。3 对常规办报思维的大胆挑战。4 媒体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责任传播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也有责任引导受众接收新闻的道德价值观念。三 客观报道与新闻真实性

客观报道的新闻写作手法是一种叙事方式,它是相对于新闻记者需要夹叙夹议的解释型新闻、书评性新闻而存在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个普遍性原则。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受众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的真相。无论那种新闻报道手段,无论使用哪种新闻文体写作,都必须服从这个原则。

不同的理论前提,对新闻真实性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立场观点,对客观报道的写作手法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四 叙事观念错位 新闻事实与报道主题的拉郎配。2 编造新闻的基本要素。3 宣传英雄人物不能随意“改造”新闻事实。

第二十二章

新闻消费与砖副刊的改革 新闻消费及信息消费。

一 新闻消费市场的受众心理障碍 1 影响受众消费的三因素:(1)新闻价值;(2)需求满足;(3)消费导向。2 市场的二重性:市场有优化资源配置和较高效率的优点外,还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人格面具:是人在公众场所展现的面具或者外观,其一在于呈现与己有利的形象,这样,社会就悦纳他。人格面具也成为从众求同原型。3 短期行为带来受众心理障碍。二 政治娱乐化现象 政治任务娱乐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 媒体为何乐此不疲(P378—380)

三 报纸专副刊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变化。1 单纯的文艺副刊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需求,大副刊意识是报业发展的必然:首先,大众化与小众化并存。其次,有些大众化内容逐渐走向小众化传播,而一些小众化内容出现了向大众化靠拢的局面。再次,新闻性增强,社会报告类报道增多。2 专副刊:报纸竞争的新战场。3 加强报纸专副刊的管理:(1)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引导水平;(2)重视对专副刊的评论工作;(3)加强对专副刊的监督;(4)优化专副刊采编人员的配置;(5)大力提升各类专副刊的水准。4 副刊的未来发展趋势:(1)副刊应该以动态为主,静态辅之;(2)副刊的创作手法应大胆创新;(3)副刊更加重视策划;(4)提升通俗文化品味。

学院派定义:

1、传者本位型:陆定一: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受者本位型: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公众的知情权,充分反映了新闻的标准,但没有体现传者,没有时间性

上一篇:广播电视广告合作协议下一篇:银行从业经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