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精选9篇)
1.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一
谈员工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作为行使安全行为主体的员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
企业安全生产的加强一方面体现在保护现场员工方面,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的落实最终要依靠现场的员工,在人员——机器设备——环境这种企业安全关系中,“机器设备”、“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唯有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而人又是操作机器设备、改变环境的主体。因此,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保障程度的最基本元素。
第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在现代化大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自动化、程控、遥控操作越来越多。一旦有人操作失误,就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安全事故。人员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这个人的安全意识、文化意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等都有关系。第三,让员工掌握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是提高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生产离不开技术,生产技术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所以,员工必须通过学习去掌握这些
生产技术知识,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生产技术知识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具设备的性能;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构造、性能、质量和规格等。
第四,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的表现在于积累。
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这些要求员工有一定的生产实践和锻炼积累。
总之,要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前提。而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包括多方面:一是在安全需求方面,要有较高的个人安全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二是在安全意识方面,要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遵守“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三是在安全知识方面,要有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四是在安全技能方面,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五是在遵章守纪方面,能自觉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并长年坚持;六是在应急方面,要在突发事件上拥有沉着冷静的应急、应变能力。员工的这些能力,最终也将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应用在生产之中。
2.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二
1 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设施概念
1.1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性的对于保障生产安全的管理, 人们通过规章制度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 使得人-机-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 人们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使得生产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并且人为的发挥主观性, 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提前的预测以及提前做好防范。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人, 安全生产管理则是人对生产过程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种活动。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是以提前预防和明确治理为主, 是人们通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等高效的管理手段使得焦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避免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从而使得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使得企业员工和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以保证。
1.2 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就是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 对经济造成损失, 对环境造成污染, 保证生产过程中安全的硬件保障设施。企业管理通过最优的硬件设施对企业的生产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 其中包括在生产时的防止事故发生, 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应用身边的安全设施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还有在事故发生后有应急的救援手段等作用。
安全设施总共分为3类, 分别是预防事故设施, 控制事故设施,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
(1) 预防事故设施: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检测和报警警告设施;温度、流量、压力、液位等过大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数据分析的检测和报警设施。防护罩、行程限制器、负荷限制器、防雷防潮、防腐、防漏等设施;电压电气过载保护设施;传动设备锁闭设施等。
(2) 控制事故设施:泄压和止逆设施, 如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等;紧急处理设施, 如紧急备用电源, 紧急切断等。
(3)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防止火宅蔓延设施, 如阻火器、防火墙等;灭火设施, 如灭火器、消防栓等;逃生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装备。
2 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设施的关系
通过对焦化企业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 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设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多数事故的发生并不是一瞬间产生的, 而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原因事件导致的。当一系列的原因事件累积到一定的程度, 那么就会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 只要超出了企业设备的承受能力就会爆炸。并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如果企业管理不当, 那么企业各部分机构将会停止运营, 企业也终将无法维持。
在事故发生过程中, 发挥人的能动性的管理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如果安全管理得到完善, 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就能够通过企业相应的安全设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时避免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目前大量的事实表明, 在焦化行业中管理是十分关键的, 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安全生产管理, 那么无论企业的安全设施有多好, 在长期缺乏管理与维护的情况下, 各种安全设施也必将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运行, 这样的安全设施就成为了一个摆设。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有着较高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无论企业的安全设施有多么的落后, 只要通过管理的优势, 就能在事故发生时通过丰富的经验有效的利用各种设施避免各种不幸。因此, 完善的安全管理将会弥补安全设施的不足, 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持企业长期稳定的运营。
总的来说, 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设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焦化企业发生的问题总是由于我们忽视了了它们之间的一个, 因此, 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我们需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 焦化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如何维持企业的运营就显得尤其重要。焦化企业应该在其他企业频频发生的安全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 从有组织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入手, 进一步的提升企业安全水平, 这样的企业必定会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摘要:焦化企业是为钢铁等工业提供能源和为化工企业提供原料的这样一个企业, 目前由于国家正处于发展高峰期各种建设快速进行着, 对于其需求较大, 故大多焦化企业生产紧张, 管理和安全水平不高, 企业员工和周围人民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国家和人民财产也受到严重威胁。为了预防焦化企业发生事故, 企业应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企业就应该研究提高安全的方法和途径。然而经验表明, 安全的生产是靠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这两个方面来落实的。因此就需要重点探讨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之间的关系, 才能够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
关键词:焦化,安全管理,安全设施
参考文献
[1]李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9.
3.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国有煤矿廉政稳定安全生产
国有煤矿在经济支柱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生产过程中,需将一系列反腐倡廉论述落到实处,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促使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
1. 国有煤矿廉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1.1在思想认识方面比较模糊
第一,少部分党政领导人员对廉政建设认识上比较模糊,错误地认为廉政建设会导致煤矿发展进程滞后,将廉政建设同企业发展相对立;第二,小部分党政领导人员在监管方面认识模糊,监督意识薄弱,误认为监督意味着不信任领导或者监督过严将导致领导人员在主观能动性发挥方面有所削弱;第三,少数党政领导人员在思想方面不够健康,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官场陋习仍旧存在,造成了关系网、官本位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第四,纪律检查部门进行新问题调查研究时未做到深入,在工作能力和机制无法适应反腐需要。另外,少数监察领导人员在工作上有畏难心理,工作中,自信不够,造成了廉政建设与国有煤矿发展不符。
1.2在责任追究方面不够严格
国有煤矿在廉政方面的法制不够健全,预防腐败方案措施不多,在制度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有问题的党政领导人员,通常考虑了面子关系或者是人脉关系,往往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放纵了违规行为,就使得腐败风气进一步滋长。因而,常常出现贪污受贿现象,使得责任追究效果进一步弱化。
1.3教育理念、手段落后
廉政稳定需要借助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党政领导人员在执行力、自觉性等方面都会有所提高。纵观当前,国有煤矿对党领导人员开展教育时存在许多误区,将生产、经济效益置于首要位置,看中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国有煤矿虽然开展了廉政建设,然而,却存在手段陈旧、形式单一等不足之处,没有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传统采用的是书本形式,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新兴技术手段,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 国有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体制不够健全
国家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制定了相关法规政策,这就需要监察部门按照法规政策开展监察。然而,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地方监管在力量方面有所削弱,这就导致了国有煤矿在监管力度方面过于分散,未形成合力,在安全监管上效果不高,管理资源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2.2国有煤矿职工队伍人员文化素质低
煤矿工作通常具有风险较大、报酬略低、工作强度大等特点,职工队伍存在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提升意识不强等问题。领导干部应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素质提升任务分解到各支部、党员干部,逐级进行压力传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质量,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3. 国有煤矿廉政稳定与安全生产二者间的关系分析
3.1狠抓干部作风问题,提高执行力
由于煤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工作重点在井下生产一线的基层,领导人员应模范遵守矿领导跟带班制度。同时不断学习新技术,增加知识储备,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进一步提高矿领导干部带班质量和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准,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措施的落实与执行成效。健全领导人员工作考核机制,激励干部工作作风转变,营造融洽安全工作氛围。工作中,需要进行正面典型树立,借助榜样开展干部教育工作,运用典型事例达到引导人、激励人作用。通过身边党员进行教育宣传,进而使得广大领导干部牢记党宗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形成安全生产体制,构建宣传教育体系、技术保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为安全生产提供优秀职工队伍保障。
3.2搞好干部作风建设工作
干部作风问题在党的形象树立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领导人员作风好坏与党群干群关系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对领导人员作风建设问题需要做到不断加强,广大领导干部应在思想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有所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树立廉政楷模,在养成了廉政、秉公用权等工作作风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广大职工谋求福利。权力有利亦有弊,能造福一方百姓。若存在滥用权力现象,就会阻碍干群正常关系,阻碍企业团结协作状态,阻碍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相关领导人员还应做到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工作作风。党政领导人员还需要持有健康生活情趣,面对尘世中众多诱惑、物欲喧哗,做到洁身自好。不断提高自身忧患意识,对不足之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高效措施予以纠正。真正做到管住手、管住嘴、管住腿,将廉政与煤矿安全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
3.3对违纪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使职工利益得到保障
要想防止违纪问题发生,就要对侵害职工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纪检监督、职工举报等形式,促进信访渠道得到进一步畅通。对职工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应当做到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减少党政领导人员违纪现象的出现。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一方面对腐败问题产生了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时刻处于良好政治氛围里。同时,对“四风”问题应当充分发挥其治本功能,查明问题发生缘由,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制度,借助典型问题对相关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教育作用、引导作用。查处问题需要公开处理,从而做到公开、透明,在源头上达到防腐效果。国有煤矿需要建立一支活力强、素质高的干部职工队伍。队伍建立成功与否同廉政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在人员选配方面需要选择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开展工作,对选配人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各级人员责任意识。纪检人员应深入到矿区、生产一线中,在实践活动中使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年轻领导人员上,需要借助各种形式提升素质。在职称评聘、薪资、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强监督,做到领导干部与职工一视同仁,从而做好纪检工作,保障职工利益最大化,激发职工安全工作积极性。
3.4注重以人为本,持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素质
在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改变经济发展高于安全生产的煤矿发展观念,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逐步改善生产环境,加大安全投入,强化职工职业危害预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卫生意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从制度建设方面、思想认识方面、人员行为方面、现场隐患方面、系统管理方面多角度,有效消除各种不安隐患,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职工培训,创新拓展培训方式,提升现场规范化操作水平。改招工为招生,从根本上实现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4.结束语
廉政稳定在国有煤矿发展过程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廉政建设,形成良好安全工作氛围,保证国有煤矿在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等工作方面有根本性好转,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推进国有煤矿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剑.国有煤矿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30-31.
[2]张晓.谈新时期国有煤矿企业党风廉政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3(32):184-185.
4.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四
一个电力企业,要想保持自身的稳定发展和基业常青,就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稳固的安全基础之上。因此,在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地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文化——电力安全文化。安全,体现着企业管理的水平和企业执行力的强弱,而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安全,则是企业管理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电力企业中,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一种价值观,预示着一种更严格、更健康的发展思维,实现着人类社会安全、健康发展的理念。电力行业历来重视安全生产,确保生产安全是企业安全文化融入安全管理的首要前提,也是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没有安全、稳定、可靠的电网系统及供电网络,电力的发展和大规模使用就会不断地给社会带来麻烦和灾难,也不会有开启电气时代的序幕和电能在世界各领域的广泛运用。电力企业没有安全文化的铺垫,没有安全管理的行使,就很难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因而,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之间相互融通、互为依存。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超高压大容量电网的形成,电网的运行和技术管理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外经验表明,如果对电网运行管理不完善,一旦发生自然和人为事故,轻者造成部分用户停电,重者则使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威胁,造成电网运行失去稳定,严重时甚至会使电网瓦解,酿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
全身”,一系列小的隐患累加起来就会造成难于补救的大错。回首上半年国网公司的安全状况真可谓是触目惊心。通过《安全资料汇编》,我们看到:2009年2月11日,天津高压供电公司500KV吴庄变电站在进行500KV#4号联变由检修转运行操作时,由于操作人员未按规定逐相核查刀闸位臵,发生500KV-1母线A 相对地放电,导致母差保护动作掉闸;2009年2月24日,江西水电工程局和蓄电池厂家在执行江西永修变电站#2通信蓄电池组消缺和充放电试验工作的过程中,误将两套蓄电池组同时退出运行。20时27分,当永修变电站10KV站用电线路遭雷击跳闸时,永修变电站站用电失电,永修变电站全部通信业务中断。20时45分,现场工作人员将#1蓄电池组投入后,部分业务恢复。由于华中光纤网北电器设备遭雷电冲击,造成设备死机,全部业务直到25日0时59分才恢复;2009年2月27日,河北衡水供电公司220KV衡水变电站,在进行“35KVⅡ母线由检修转运行”操作时,发生一起35KV带地线送电误操作事故;2009年3月9日,银川供电局220KV平吉保变电站在进行吉沙线13113断路器由冷备转检修操作时,发生一起110KV母线带电挂接地线恶性误操作事故;2009年3月12日,四川电力公司眉公山公司东坡供电局填江变电站支行值班人员在进行10KV电容器961开关由热备用转冷备用的操作过程中,由于9611刀闸传动轴变形,分闸不到位,操作人员也未按规定逐相核查刀闸实际位臵,发生一起带电合接地刀闸恶性误操作事故。面对一个又一个惨痛教训,的确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如今,不知道有多少施工者、检修者、操作者在工作的时候违反了《安规》、“两票三制”、“操作五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让自己的生命游丝般地行走在侥幸和厄运之间。所有这些可控的、不可控的、人为的、不可抗拒的因素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威胁着电力员工的生命,困扰着我们的神经,难道电力员工每天只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吗?不管昨天的安全生产形势如何好,我们都要被动地为今天、明天的安全形势捏把汗吗?
强调变电运行人员安全责任的时候,适时引入安全文化,使安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在这个氛围里,人人都能不自觉地被其所吸引,达到自觉主动的状态。而引入安全文化正是为了改变我们在安全生产上的这种被动局面,改善我们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使我们一直悬着的心能够安顿下来。
譬如夏天不戴安全帽就比较凉爽。所以,人们对安全管理措施往往会抵制,甚至漠视,导致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种监督和反监督。既然这样,就会出现监督不到的地方、监督不到的时候,就会出现管理漏洞,引发事故。据安监部门的统计,今年华中电网发生的事故中,36%是由设备管理造成,9%是由人员误操作造成,人员责任事故几乎占了事故总和的一半。在这一半的背后,是员工的代价,更是企业的沉重。它不仅证明了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渴求、也证明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需求,所以规范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能只靠监督,要靠安全文化不断融入广大员工的心田,使理念不断转化为员工实际工作的行动指南。电力企业引入安全文化就是为了矫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弥补管理的不足,从价值观开始培养员工对安全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和自觉,努力把安全
问题与电网安全、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全体员工培养为“安全人”。
文化是行为,是观念,是自觉。安全文化是对人的安全价值观的管理,是要通过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塑造具有安全能力的人,使其从自身需要、从本质上、从理性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地、甚至潜意识地克服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伤害。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的安全就真正实现了可控、在控,我们就可以不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就可以做到“除了人力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的事故都可以预防,任何障碍都可以控制”。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文化结合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真正达到“可控和在控”,我们的安全局面就根本改观了。所以,电力安全文化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一个文化的引入,目的要达到转变职工的面貌。电力企业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就是认为安全运营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或者说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无法想象一个安全上频频发生事故的电力企业,怎么会有核心竞争力?更谈不上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然而,一个电力企业如何能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它的答案一定离不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更离不开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建设的安全文化。当然,企业在制定安全文化的时候,就要致力于解决如何使企业传统安全文化与现代安全理念相互对接转换,也要致力于研究
如何使安全文化变为一种行为规范,力求使员工理解并执行。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整个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使安全文化在管理中落到实处,首先管理者要起带头作用,其次,促进员工自愿把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理解为一种执行文化,培育这种文化的目标就是为了使员工自然而然地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制度,真正将“习惯性违章”扭转为“习惯性遵章”。
一种安全文化的具体实施,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程。如何把安全文化渗透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首先要在企业安全生产上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安全文化的含义。通过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态度、责任、语言、行动等一系例示范行为,引导员工自觉执行本行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带头严格执行杜绝各种违章行为的发生。要保证安全运行,管理者还必须带头学习业务技术知识,因为没有掌握过硬的技术能力,保证安全运行也只是空谈。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培训要有针对性、实效性,不能走过场。这样,才能培养出学习认真、工作负责、做事踏实,有强烈责任心的员工。
一朵花的盛开,一个生命的诞生,展示出生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奇迹,也预示着人类的生命具有永恒的价值,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安全文化所要强调的就是这个真谛,它所要达到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来铸就不朽的安全丰碑,在寻找这个真谛的路上,我们的管理者则应该做那盏永不泯灭的引路灯。
司世民
5.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五
1矿井通风优化的含义与重要性
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煤矿事故都与矿井通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很多煤矿是由于矿井通风系统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瓦斯泄漏或空气中瓦斯浓度过高,经煤尘过量最终引起爆炸,形成大规模矿难,损失惨重。由此可见,矿井通风对煤矿的挖掘和生产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矿井通风主要是将外界新鲜空气输送到矿井内部,将矿井内的有害、有毒气体向外排泄。我们将矿井通风的任务总结为以下三点:①给地下矿井补充新鲜空气;②将矿井中的有害气体排出;③优化和改善地下矿井的操作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矿井通风系统中主要包括了风流控制、通风网络、通风动力三点,采用合理的通风方法,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空气循环建设,从而达到对地下矿井通风的主要目的。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矿井内部瓦斯、煤尘等有害物质大量吸收,改善井下作业条件,对矿井员工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2目前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每个矿井所呈现出的特点不同,那么不同矿井所呈现出的通风问题也有所不同。但经过一番调查后,我们将常见的矿井通风问题进行如下总结:
2.1通风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我国大部分矿井的通风系统都存在着安全问题,安全系统的不完善是造成通风系统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矿井通风系统建设当中的核心问题。通风系统的建立,首先要考虑通风风量能否达到置换空气的效果,由于井下开开采作业量大,所产生的煤尘和有害气体在空气中逐渐累积增加,如不能及时的进行通风,那么很有可能触发安全事故。氧气和氮气是地面空气的主要组成元素,但矿井中的空气受到岩层中可燃物的氧化,空气中成分被改变,大量的二氧化碳、瓦斯等气体的生成使得空气中的含氧量越来越少,不适宜人类的生存以及工作,如果此时没有及时进行空气流通,那么将会对矿井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2.2通风系统安全监察缺失。大多数采矿企业为了谋取利益,降低生产成本,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矿井建设标准进行建设,通风系统因此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对矿井安全建设监管不到位,也会致使通风系统安全监察的.缺失。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以及安全监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监察系统本身的管理力度较为薄弱,严重缺乏行动力,对违法违章开采的矿井发现不及时或是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顿。经调查,大部分煤矿中的CO、NO2、CO2、煤尘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我国也颁布了相关法律用来约束和管理煤矿开采的行为规范,但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煤矿的生产安全问题日渐严重,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逐渐加深。安全监察的缺失是煤矿生产中安全隐患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监察也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2.3通风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有少部分煤矿对矿井的通风建设较为重视,但是在通风管理与通风设备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合理的协调运作。主要体现在管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管理力度不到位,设备陈旧落后,设备和技术更新速度慢等。除了这些之外,还可能是由于企业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建立与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量小,矿井资金有限从而也限制了通风系统的建设。由于资金限制的原因,有些企业会将矿井通风口设置在回风巷或是风口,认为这样可以协助通风。但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循环风,更加不利于矿井的通风。因此,设计者与企业的管理者要对通风系统的建立加大重视,并且对通风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通风口的设置以及管理。
3如何优化矿井通风系统
3.1树立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思想
在进行对矿井通风的优化建设时,要始终把安全放在建设的首要位置。矿井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做的是加强对矿工的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将通风建设作为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建设经验总结,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完善,逐渐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明确通风系统假设在矿井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与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法规相适应,确保矿井安全、可靠的生产。
3.2健全通风系统的建设
3.2.1建立通风网络结构。在布置通风设备时,要注意通风网络结构的合理性,保证风流稳定,布置通风系统时尽量减小、避免角联风道,尤其是采煤作业不允许布置在角联风道处,对该风道处应采取风流稳定措施;掘进面、采煤作业采用独立通风;机电室独立通风;井下火药库需有单独的进风道,回风采用独立回风,保证风流新鲜;避免多平面同时开采。
3.2.2保证通风能力。通风能力要符合标准,满足作业需求,按照工作平面巷道走向,有害气体浓度,选择合适的通风网络形式,并配备相应的风机;通风能力应满足各个用风点要求,保证生产区的有害气体和煤尘粉尘等得到有效稀释;时常检查井下漏风量、供风量大小与漏风分布,是矿井有效风量率与外部漏风率均控制在标准化范围之内;根据气候条件调节通风机工况,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合理布置生产点,减小通风阻力,加强回风巷维护与通风保护。
3.2.3保证各点用风要求恰当分布阻力。实际生产中,风流按照巷道风阻分配风量,各个工作面的丰风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需采取风量调节措施;由于环境工况的变化,巷道风阻、风道网络也在发生变化,管理者应随时留意这种变化,对风道与风量进行合理调节;应对整个通风网络进行阻力测定,了解阻力分布情况,并在关键点降阻处理,降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开掘新巷道;阔发巷道断面;增加并联风路;降低局部阻力;调整开采布局。3.3加强职工培训。完善了通风系统的建设,还需要提高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职业水平。目前的通风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相关素质,对通风安全性的重视也不到位。企业应加强通风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通风系统管理职业培训,并让相关职工取得合格证件,持正上岗。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通过广播、墙报、模拟演练、岗位练兵等方式,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4结束语
6.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六
赵永春内蒙古阿拉善盟联通分公司人力资源部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的概念从美国、日本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下面,本文就从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内涵出发,论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凝聚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而安全生产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无论是从社会影响力,还是企业经济效益来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今天。
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1.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三个方面。精神文化层着眼于品格的造就和素质的提高,包括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等;制度文化层是企业安全制度规章的遵循理念,包括生产理念、人本理念等;物质文化层包括安全用语、驻地标识等。其中精神层是制度层和物质层的思想基础,物质层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约束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三者相互作用,共同
构成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
2.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与规章及安全管理体制,安全文明的生产秩序与环境,沉淀于企业及企业员工心中的安全思维方式、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道德观、安全行为专责、安全价值观等。归结起来。
企业安全文化内涵包括两点,即培养企业员工正确的安全决断能力和提供安全的工作生产环境。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的许多安全事故多是由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增强企业责任意识,是安全生产的关键,而良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则恰恰为其提供了保障。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经验型、被动型的项目管理。将企业安全文化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各个管理环节当中,才可建立起持续改进、自我约束的生产长效机制。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能够维持企业稳定安全的环境,也能使企业员工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思想素质等方面得到相应层次的提升。同时,亦带动与安全管理相关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平衡性发展。可以说,企业安全文化是基于传统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升华,其在对传统安全观念加以改变的同时,也更新和创造了新的安全观念。此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企
业安全生产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恰恰为企业良好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可以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大大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亦利于企业文化环境的创造,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企业文化同企业的礼仪与习俗相关联,虽然礼仪和习俗是抽象事物,但是却同企业生存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人的感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团结友爱的和睦气氛,使团体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形成企业员工之间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统一的价值观念下,便形成了一致的理想和目标。这样,企业员工共系企业命运,将本职工作看作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进而步调一致,努力服务于企业发展。反之,企业人员依靠制度约束,制度又是由人所创造,若企业文化建设不足,或没有进行企业文化构建,制度的执行者与创造者便会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此时,企业员工和领导便难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员工之间、领导之间、员工与企业领导之间便会彼此猜忌,进而上升为一种对立关系,权利争夺之间,大量的精力被耗费。这样的安全生产管理便难以发挥作用,进而导致企业越管越乱、越治越松,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安全生产的管理者是人。
被管理者是人、物和环境。然而物和环境又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故究其实质也是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否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的成败。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是被管理者主动接受管理,管理者专心进行管理,进而形成两者间的良性互动。而当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目标一致时,便可和谐相处,达成共识。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不论多么严峻的困难,都可以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不断解决,从而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愉快轻松的开展,甚至可以不需要任何处罚,便可让所有员工自觉地接受管理。当发现存在管理纰漏时,安全生产的管理与被管理者便会积极补救。在这样轻松的企业文化之下,便可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环境。反观一些事故多发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几乎是对每一起事故的最终分析结果。深思这一现象,即使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十分混乱的,观其制度规章亦十分健全。这恰恰说明制度规章的健全并不能代表有序的安全生产管理。
制度是由人写出来的,而安全生产管理则是要求人实施的,写出来并不代表能够做得到,同样的,做到的并不一定要写进制度中。因此,唯有依靠企业文化建设,来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奠定强大的基础,才可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永恒的话题,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当中,应有效结合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进而把握企业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协调统一。此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还应对工作思路不断创新,进而丰富文化建设内容,提升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
平,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出更多的效用。
参考文献:
郭新民.如何强化企业的安全预防观念[J].石油政工研究.2009(1)
杨沛浩.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体会[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武铁轩.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工作发展[J].煤矿安全.2008(10)
刘爱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3)
7.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七
1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生产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化工安全生产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化工安全生产之中, 为了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 通常要使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生产技术是化工生产的基础,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能够保证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安全性, 使化工企业得以正常运行, 因此,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1.2 生产技术管理能够消除安全隐患
化工企业想要做到安全生产, 科学合理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是必要的前提, 有效的技术管理能够消除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化工生产中, 很多原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再加上高温、高压设备的使用, 给化工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生产技术管理, 就会很容易使小的隐患发展成大的危险事故,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
2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完全落实
化工原料中存在很多具有危险性的物质, 因此在化工生产中, 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安全制度进行生产操作。一些化工企业在制定生产规范流程的时候, 经常会出现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落实的情况, 导致很多违章操作出现。例如, 一些不相关人员进入到生产区域, 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疏于防护, 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并且会有一些没有证件的人员直接进行高空作业, 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非常容易发生事故。一些企业没有负责人也没有奖惩措施, 使得规章成为摆设, 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约束力[1]。
2.2 生产技术与设备达标率不高
现阶段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与设备达标率不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突发事件, 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 一些化工原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在生产过程中, 会对设备进行腐蚀, 因此, 需要加强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引进高质量设备, 并注意后期维护。
2.3 操作人员素质较低
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安全生产有着直接影响, 在化工生产事故的发生中, 有极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很多化工企业并不重视对员工专业技术的培训, 实践训练和操作指导也非常少, 因此员工很难及时发现技术和设备上的问题, 甚至在设备出现问题时, 随意拆卸, 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3 加强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措施
3.1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利用宣传栏以及海报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 并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 切实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并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配备不同的资料和考核标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真实的案例对员工进行教育, 引起员工情感上的共鸣, 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2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要响应国家号召,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化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全面地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切实将管理制度落实下去, 对违规操作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并进行安全知识的再次教育,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同类错误。
3.3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全面精确的制度和规范也不能完全契合现实情况[3]。在实际生产中, 具体的操作都需要员工来执行, 因此, 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规范性是影响安全生产的直接因素。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专业知识教育, 并送优秀员工外出学习, 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生产技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员工要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才能够保证生产技能的正确性和熟练度。因此, 化工企业要多为员工提供实践训练, 使员工通过系统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4 完善设备检修工作
化工企业需要在选择生产设备时, 按照本企业使用化工原料的腐蚀性等特点进行相应的设备选取, 引进高质量设备, 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 保证员工操作设备的规范性, 减少设备的损耗率, 从而降低因设备损坏引起的安全事故。
4 结语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是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化工企业应深入分析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并研究相应措施, 保证化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 2015, 2 (2) :126-127.
[2]李冠甫.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研究[J].化工管理, 2014, 12 (36) :33-34.
8.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八
目前,施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项目低价中标已成为市场通行的规则。许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都采用低成本战略,再加上新定额的出台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实施,多种因素使得行业整体利润率大幅下降,赢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发展进入微利经营时代。这种竞争局势,使许多施工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大做文章,有些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千方百计地降低安全成本,减少安全方面的人力、物力和安全培训等资金投入。有些施工企业只片面地追求眼前经济效益,不注重安全投入,在施工总体布局时,对安全度就考虑的偏低,在施工中,甚至对解决重大隐患所需费用也不愿投入。由于有些企业把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使施工企业的各类大小事故不断发生。而对于事故,除了给国家、社会、职工造成许多直接、间接损失外,有的企业还为此付出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赔偿。因此,本文就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一、 适当的安全生产投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实行必要的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安全,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效益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效益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复杂性,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是隐性效益,但它往往是通过减少事故的损失表现出来,所以在人们的认识中,它又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经济效益那样直观,可通过企业的上交税金、企业利润、职工工资福利等多方面表现出来,领导和职工一看就能明白。一个企业安全工作搞得好,没有事故发生,也就没有发生损失性费用,这项没有发生的损失费用,实质上就是安全部门创造的效益和前期安全投入的回报。因此,适当的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或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安全对企业生产的发展及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
2、施工企业必要的安全投入,到底要投入多少比较合适,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难易情况和危险性程度来定。以一个年产值为6—10亿元的施工企业来看,承接的各类工程项目,据实践经验初步统计,大约需要投入如下各项资金:(1)用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备和机具安全技术改造、应急抢险措施、改善劳动环境、除烟除尘、防毒害防噪音、安全施工隐患治理、安全网、脚手架等安全装置、安全措施以及劳动者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项目开支约占工程项目总价的1-1.5%。(2)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费用、职工培训、创建安全文化、办理各种安全生产许可证件、建立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接受各种安全检查以及检测检验和评价、召开各种安全管理会议、 职工防暑降温、防冻、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方面的表彰奖励等项目开支约占工程项目总价的0.8-1.2%。(3)突发事件的处理费用。
二、 安全生产能使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安全生产对施工企业成本的影响。施工企业的成本由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制造费用等部分组成。当企业安全工作到位,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时,企业成本处于受控状况;当安全生产出现问题,随着事故的发生而导致的人员伤亡所需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事故发生而造成的停工、材料使用的加大、工期的延误都必然对企业的成本、利润产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随之而减;大的事故的出现甚至会造成企业成本几倍乃至于几十倍的增加。如某施工企业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种种原因如企业施工性质的局限性、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资金投入较少等,导致企业所支付的额外开销情况严重,一类伤亡事故的赔偿损失费用和其他一些费用增多;在劳动保护方面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使职业病人(如矽肺病等)增多;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抓好安全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安全生产对施工企业信誉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施工企业如果不能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频繁,一方面造成生产经营任务难于完成,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另一方面,使业主方感到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安全感和可信度,从而改变了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工程项目合同难以续签,最后无法承揽后续工程项目等,使施工企业面临困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商业信誉,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所以,施工企业抓好安全工作,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
三、安全投入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施工企业经营生产成本
1、减少事故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企业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企业就减少了这部分事故处理费用支出,最后体现于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另一方面,每一事故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施工企业停工损失,而事故发生次数的减少以及事故严重程度的降低,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企业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降低千人负伤率和千人死亡率,也可增加经济效益。对于工伤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死亡人数的处理,伤者需要进行医治及护理,企业需要支付医疗费、医药费,护理人员的工资,护理人员脱离生产岗位少创造的价值和各种补助以及向死亡者家属支付抚恤金、安葬费以及事后处理费等,因此,降低工人负伤率和千人死亡率,减少死亡人数,就可以减少这部分费用的开支,相对企业来说也就是增加了经济效益。
3、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4、学习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做好安全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是指用安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管理。它是劳动保护工作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发展起来的,是劳动保护管理的一个质的飞跃。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其基本条件就是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所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安全效益计算、考评体系,以此对企业及其高层领导进行考核。把系统工程原理、控制与信息技术运用到安全管理上,对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监控,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安全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跟踪,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达到事先控制和预防的目的。把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施工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9.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篇九
碱沟煤矿生产办认真贯矿2009年7月14日关于开展“五大关系”讨论工作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实施科技兴矿人才强企战略,精心组织生产,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搞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经济效益型矿井,积极响应公司290号文精神,开展“五大关系”讨论活动。
我们第一周的讨论是由矿安全办公室统一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在矿调度楼会议室共同讨论,讨论内容为: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生产与质量的关系、生产与接续的关系。在本次讨论上,可能因为没有矿领导在场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对上述关系的看法和想法,并提出了发生在自己实际工作中的很多相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此次讨论会很成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五大关系”讨论主要思想是要求矿全体干部职工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五大关系之间的重要联系,不能仅是口头上说一说或者在纸上写一写,而是要把这五大关系落到实处,落到我们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第二、三、四周由我们生产技术办公室全体人员在办公室主任杨贵儒的带领下又在办公室共同进一步讨论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生产与质量的关系、生产与接续的关系和我们办公室每个人工作之间要和如何正确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更具体的讨论。
现将第一阶段活动总结如下:
1、生产与安全关系
生命诚宝贵,安全无小事,没有生命将无从生产,所以我科室人员认为“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我矿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理念,突出“安全压倒一切、事故否定一切”,紧紧围绕全年安全目标和安全工作总体安排,深入开展“安全整治”、“安全专项”等活动,强化人本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素质,以员工素质保安全(以素保安);以科技保安全(以技保安);大搞质量标准化,深化“双基”、狠抓“三创”建设,以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保安全(以质保安);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实现依法保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促进了矿井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2、生产与质量关系
在生产与质量的论证关系上,我科室成员认为“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一个产品没有好的质量,不被社会认同、接受,那么所在的企业将不能在当今日趋进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一旦与市场脱节,形成恶性循环,企业将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所以要想有好的产量心须有好的产品质量去开拓更广的市场。
3、生产与接续的关系
接续是生产的前提保障,矿井在生产前,要对矿井的资源作统一的规划。资源经规划后,才能在生产过程中井然有序的开采,所以接续是矿井生产的指导,没有接续的排布,生产将无里头序。
经过我矿对“生产与安全”、“生产与质量”、“生产与接续”关系的讨论,认定安全是第一位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存条件,接续规划是生产的前提。
因此,为加快煤矿本质安全型和经济效益型矿井的建设,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生产与质量的关系、生产与接续的关系,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的认识它的重要性。而我们作为基层生产技术人员有责任由义务不仅自己要理解和学习好“五大关系”,更要在工作积极应用好“五大关系”,发挥自己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作用。
【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推荐阅读:
安全意识疲劳自查反思材料10-19
疲劳驾驶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08-23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作文11-03
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制度07-1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11-15
电力安全生产论文: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思考ZAH08-27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与使用论文11-04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制度08-18
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08-08
关于切实做好汛期与夏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