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公司一起成长作文

2024-09-12

我与公司一起成长作文(共10篇)

1.我与公司一起成长作文 篇一

青春飞扬,我与炫酷一起成长

都说女孩子天生爱做梦,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是我十八岁那年一个美丽的梦……乘载着美丽的梦,我正演绎着我灿烂的青春,走过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一辈子去珍藏的剧本。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脱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大女孩,我经历了许多的人生转折,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欢笑也有眼泪,我用我的每一个细胞去感受所有的生活中的滋味。我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当然这离不开炫酷阳光俱乐部赋予的机翼。” 时光就像指间的细沙,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流逝,定睛一看,沙子散落了一路,记录着我的脚步和走过的路。其间经历无数风雨,有过辛酸,有过彷徨,也有过欣慰与快乐。炫酷五年,学习五年,它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也让我从中受益菲浅,以至于久久难以忘怀。“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感受才是今天滋味”,提笔冥思,往事如烟,回忆起来几多感慨,又有几多甜甜的味道。

五年前,当我踏进炫酷的大门,那时小小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几张办公桌,却站着大概有十来个工作人员,看上去简单而拥挤。可我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失落和沮丧,相反,我心底深处涌动着强烈的归属感。

作为新手,我在办公室里做些接听电话、收发传真、考勤登记等细琐的事务。工作之余,我热情的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还记得一周年庆运动会时,全体员工围着整个炫酷跑四圈,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

后来,炫酷慢慢成长,一步一个脚印,炫酷的图片标志旁也添上了一个R标识,它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也从一名新生军,从一名热情莽撞的幼稚姑娘变成一名沉着稳重的办公人员。

炫酷四周年庆,隆重而状大,它记载着炫酷最辉煌的一笔。如今已近五年,五年的工作生活就象一本厚厚的书,就这样匆匆翻过。炫酷仍在不断艰难的前行,也许是众人划浆力量大,在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企业越来越规范,我们的线路更加的稳定。

一年一年,我都脚踏实地的工作着,学习着,我和同事相处融洽,获得了很多的友谊和帮助。炫酷的员工,习惯把炫酷称为大家庭,让我们这些互不相干的人起到一起来,并且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懈努力,让我们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双重快乐。许多离开炫酷阳光俱乐部的员工,仍然保持着与炫酷的紧密联系,一座情感的彩桥架在他们之间。这些员工满怀感恩之情,因为他们内心深深明白在炫酷的工作经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作为炫酷的一员,我是幸福并快乐着的。这份成长的喜悦滋生在我的心底,像一份无比巨大的财富,沉甸甸的放在我的人生履历里。当我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时,不会再担心、烦燥;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因难时,不会再消极、气馁。炫酷她让我成长,使我逐步地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转折,不再是年轻没有失败的代言了,从现在起我将可以成熟、理智、自豪的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从容的面对一切工作与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永不言败。

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炫酷我做主,把握自己,珍惜岗位,努力工作才有可能我戏连台。让我们以澎湃的激情,编织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以真挚的情感,和炫酷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2012.4.14

2.我与公司一起成长作文 篇二

一、我眼中的卓越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 无非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身处课改第一线的教师, 务必要摒弃以往陈旧、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手段, 探索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 虽然大溪中学在课改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但在“应试”教育制度的这个温床里, “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许多教师仍然将它作为学生取得好分数的不二法宝。当今, 我们教师追求、奉行的是对知识的灌输。教师们课堂上鞠躬尽瘁, 将文本讲得口沫四溅, 课后让学生用大量休息时间去死记硬背。也许在教师的这种高压下学生考取了高分, 却是完全丧失了自我而形同木偶。这种陈旧的、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弱化了学生课堂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 更不用说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堂教学, 要做到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 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在先学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再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质疑探究的方式, 反思总结达到目的,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个引导者。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都应该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我践行的卓越课堂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新课堂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老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 结合教科书、参考书去研究探索, 让自主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安静、独立思考, 得出自学的结果。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教师把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2——3个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以对学、小组探讨、小组展示、组间质疑补充的形式完成。实施这一环节的前提是:根据学生个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每组选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由组长分配学习任务, 记录学习情况。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各个学习小组, 了解学习情况, 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出点拔。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这一环节是每节课的重头戏, 学生通过展示质疑产生智慧的火花。在这一环节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老师要当一个调控师, 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思路和知识的碰撞而要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展示和多角度质疑。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能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灵活布置有效的课堂训练内容。

三、我收获的卓越课堂

以新课程理念为向导, 我在教学改革方面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扎实具体, 全面深入的探索, 皇天不负有心人, 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收获,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的观念变化了。

为了实现我校“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 我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 有情感, 有权利, 有尊严, 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 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新课程改变了我仅把新课程当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 我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 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在教学中, 我唱独脚戏的现象少了, 而与学生交流, 沟通, 合作, 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其次, 我的角色也变了, 我的行为出现了这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 支持性的, 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2. 我的学生变了。

他们变得爱学习了, 学生在读中学, 做中学, 听中学, 在思考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 从而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评价注意激励性和发展性,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注意、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 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 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学习心得, 交流思想情感的体验, 在交流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3. 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了。

首先, 课堂教学的目标变了,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在知识教学的同时, 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 其次,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学习, 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 让课堂“活”起来, 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失去以久的“自我”, 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 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摘要:本文围绕打造卓越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展开, 包括三个方面:我眼中的卓越课堂、我践行的卓越课堂、我收获的卓越课堂。

3.我与儿子一起成长 篇三

“喂,尼克。”我叫13岁的儿子。

“我该走了!”他从楼上的房间里出来,脚步重重地走下楼梯,听见我叫他,便停了下来,斜瞅着我,似乎在问我他哪里又不对劲了。是的,他的衬衣穿得整整齐齐的,头发至少也梳理得顺顺溜溜的。不过,我看到他的裤子显得有些邋遢。

“你就这么穿着去上课吗?”

“那又怎么了?”他挑衅似地抬起下巴问,尽管压低了声音,我还是听出了他声音中的不服气。

我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你的牛仔裤已经穿了两天了,脏了。”尼克叹了口气。我继续说:“去换条像样点的。”他给了我一个气恼的表情,消失在房间里。

我得说,一年前尼克还是个很好相处的孩子,我们在一起谈读书心得、谈电影甚至家务杂事,什么都谈。转眼间,尼克13岁了,似乎突然之间打开了一个什么开关,一切都变得不同了。他长大了,他更喜欢外出和他的那些朋友们厮混在一起,而不愿意和我呆在家里。而他的房间变得乱糟糟的,就像一个灾难现场。本应该一早起来将垃圾倒掉,他却懒懒地躺着不起来,家务事更是指望不着他了。他不是上网就是听音乐,声音高得震耳欲聋。

我似乎完全被排斥在他的世界之外了,他回答我的通常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是”、“好”、“行”。有时候,我觉得我的存在对于他唯一的意义就是做饭给他吃,做什么他吃什么,什么都行,还有就是时常提醒他打扫房间。

他终于出来了,可是在开车去教堂的路上一直绷着脸。到了教堂里,他也不和他爸爸以及我坐在一起,晃悠着又和他的狐朋狗友们凑一堆去了。做礼拜的中间,我向他那里偷瞄了一眼。他懒洋洋地坐在长椅上,我几乎认不出他来了,有棱有角的脸几乎像个大人,肩也变宽了,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需要刮胡子了。

我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另一幅画面:7岁时的尼克闯进家门,告诉我说,邻居家的男孩喜欢吃虫子。“妈妈,”他惊讶地叫道,“他说吃虫子和吃鸡的味道差不多。真讨厌!”我们两个都傻傻地笑了起来。这样的美好时光哪去了?尼克变了,这么快就变得让我几乎不认识他了!

也许问题在于,我没有随着他的变化而改变。在我的眼里,他仍然是那个小男孩,可以在他冲进门时抱住他,然后为那些吃虫子的傻事笑个不停;相反,我的唠叨让他心烦。我最近一次赞赏他是在什么时候?为这个新的尼克而高兴又是在什么时候?看着教堂前面的圣坛,我思绪随风翩跹,上帝,请帮帮我,帮助我找回原来的那个尼克,找回那些分享“吃虫”趣事的时刻。

第二天,尼克回家时我正在厨房里,尼克进来坐在餐桌旁,“妈妈,”他以一种神秘的口气轻轻说道,“我想把我的头发染成白色的。”这怎么行,我想。一头白发,配上他的肤色,看上去简直像一个怪人。突然我想起一件事来,有一个小姑娘想将她的一头金发染成茶褐色,结果怎么样?变成了一个绿发怪人。天哪,太丑了!就像万圣节化装晚会上的巫婆一样。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吗,妈妈?”“没什么。”我说,可还是忍不住想笑,我再次审视了他的头发。“你可以染成其他颜色,”我说,“可你的头发不适合染成白色。”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们认真地交谈起来——关于他的头发。“太酷了,妈妈。”他最后说。而以往,我们总是各执一词,什么都谈不了,最后不欢而散。

几天后,我检查他的房间。脏衣服从这头堆到那头,被子也不叠。“和他再说也没用。”我独自嘀咕着。“妈妈,我回家来了。”客厅里传来尼克的声音。“到房间里来。”我说。我准备好好地说他一通。他冲进房门激动地说道:“我在帮爷爷弄他的电脑呢,我让他的电脑焕然一新,太酷了,回来你也去看看。”

“那太好了,尼克,”我说。我好不容易压制下我准备好了的那套长篇大论,“爷爷一定很感激你的帮忙的。”他扑通一声在电脑前坐下来,我忍不住说道:“不过,在你上网冲浪之前……”

“我知道的,妈妈,”他咧嘴一笑,“我得先将房间收拾好,是吗,妈妈?”

过后我检查了他的房间,虽说不上完美,但至少我终于可以看得见地板的原来面目了。尼克躺在床上忘乎所以地听着他的iPod,周围的一切对于他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了。突然他坐起身来,拔出一只耳塞说道:“妈妈,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喜欢听什么音乐?”我停顿了片刻说道:“我最喜欢听范海伦的。”

尼克睁大了眼睛:“太酷了,”他说,“想听听这个吗?”说着将耳塞递给我。

我们两个坐在床边,一起听着音乐。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我的小男孩在长大,他的变化令人激动,我也在变。更令我兴奋的是,我们都找回了各自世界中最美好的时刻。

4.我与校讯通一起成长作文 篇四

我与校讯通一起成长

今年的春节一过,我就度过了生命中整整的十三个春秋。在己经过去的十三年里,美好的回忆如沙滩边闪烁着金光的贝壳,每一个都是那么璀璨和耀眼。瞧!沙滩上正漫步着的一位少年那就是我,他低着头似乎正寻找什么东西。他看见了形似外文的贝壳那是我关于英语的回忆;又看见了形状像甲古文的贝壳那是我关于语文的回忆。可我想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寻求的是举世无双的。此时我的头上已经满是汗珠了,可我没有停止寻找的脚步而是更加仔细的寻求起来了,就好像一个梦想的追求者。不经意间我的眼帘中映入了一个有着奇怪外形的贝壳,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拿起来仔细一看长的好像一个电话。我不禁感叹到:“我的脑海中居然还有这么独特的回忆,哪应该是什么呢?”把它放到我的耳边去倾听我独一无二的回忆。

5.我与小树一起成长 篇五

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我们班开展了“我与小树一起成长”的活动。植树节就要植树,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在我家门前植树。

我们分成了四组,我们组种的是核桃树。

开始种树了,我先选了一片比较松软的土地,用大铁锹使劲儿插进土里,然后再挑起了,把铁锹里的土倒到一边,准备一会儿填埋用。再根据挖好的小坑边往下边往四周扩展。因为挖着挖着总会有石块出现,所以只能让一个人戴上手套当一回“考古学家”——就是把石块从土坑里拿出来放在一边。我们就这样挖挖停停,停停挖挖。终于挖好了仔细一看,咦,怎么像个大鸡蛋?不管那么多了,我拿着核桃树苗,小心翼翼地把它扶在鸡蛋坑的正中间,让其他同学来填土,顺便还把刚才捉到的蚯蚓也埋了进去,让它把土松松,好让我的小树长的快些。我们埋一会儿就在土上踩踩,让它能更牢固的立在那儿。土填完了,这时我们也累的直不起腰来。

6.我与书一起成长 篇六

你一定认为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吧!其实,小时候书与我没有一点儿缘分。

不记得多小的时候,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幼儿时期,妈妈就给我买来了一大沓绘本和幼儿杂志,一买来,就把我摆在怀里,和蔼可亲的念了起来,我呢,在妈妈的怀抱中蠕动,拿过妈妈手中的幼儿画报。

我坐在妈妈身上,反过来,翻过去,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下幼儿画报,手中的书,几个看不懂的褐色“毛毛虫”,“嘶——”伴随着这样的声音,这本五彩缤纷的书,已经被我撕成了条条儿,手往上一挥,蹦蹦跳跳的我,把碎纸片扔了出去。

“你……你……!”妈妈气得说不出话来,一下子,那眼光和声音再一次变得柔和了,“来!坐在这妈妈给你读另一本,你好好听着!”妈妈拿出了另一本画报,没听多久,这本书又到了我的手中,书颠倒了过来,看来好戏又要上演了!

“宝宝乖!听妈妈念!”妈妈温柔的说着,但我不再听妈妈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嘶——”又一次伴随着这样的声音,一本十二元的书,再一次毁在了我手中,妈妈的脸如同要下雷阵雨一般,阴了下来。

但是谁知道,六年后的我,却如痴如醉的爱上了读书,整天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在星期六,我看上了一本,叫《两个小八路》的书,我与故事中的小张一起冲锋,我与雄虎一起尖叫,与军官一起奔跑,看到精彩的段落时,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害怕的流出了冷汗,有时生气地直跺脚。喜爱的不得了,到了走火入魔的地部,今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喜爱的书,也再也不用妈妈给我读了,“嘉懿,吃饭啦!”“哦,马……上……就来!”

我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打开水龙头洗手,哗啦啦,水流了下来,我的手却在千里之外,这一洗,这一看,就整整花了5

分钟,“快点!饭都凉了!”妈妈的话传入我耳中,“好了!好了!”我放下书,“噔噔噔!”我来到了餐桌旁,一口一口的扒着饭,“加油啊!冲锋啊!”书中的小张和小吴正在激烈的战争呢!“咳咳咳!”米饭从嘴里喷发了出来,米饭吃进鼻子里去了!

“书虫呀!书虫!不要吃饭看书,你看,饭都吃到鼻子里去了!”妈妈皱着眉,一边抽出我手中的书。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书,心不在焉的吃着,不停地看两下旁边放着的书,就想早一点吃完,早一点接着看,肚子里生着妈妈的气。

我爱看书到了痴迷的境界,吃饭时看,洗澡时看,睡觉时看,这就是我与书的成长,我成长中的回忆!

7.我与体育学科一起成长 篇七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原理之一是“生活即教育”。“学习体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理想中的体育课堂生态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生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自主、和谐、实效”的教学特色,表现出师生都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努力做到心育于体育教学活动中,依托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优化体育功能,促进学生智、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一、我爱我的孩子们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师德师魂的核心。“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不爱自己的工作对象,那么他的教育工作是肯定做不好的。…‘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孩子是天使。他们对老师的评价十分敏感。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付出宽容和真诚的爱。用爱的眼神、爱的动作、爱的语言去感受并理解孩子。如:爱的语言:“心语赠送卡”。(通过自己个性化的创作,制作而成的一种评价方式,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我的“心语”像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激励着同学们勇往直前!只要让他们知道,你爱他,喜欢他,只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他们就能接受你的教育,聆听你的教诲。凭着这种“乐教爱生”的精神,我们和谐共处,共同成长,这使我懂得了一个教师的责任。有了对学生真挚深厚的爱与责任,我才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强化我对课堂教学不懈的追求。

二、我爱有“体育味”的体育课

体育学科的教学形式是“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体育实践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掌握。技术教学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志,也是达到增进学生健康目的的具体内容。如今新课程实施,在“热闹…‘自主”的课堂背后,“体育味”正渐渐流失,但体育课应该具有一定的“体育味”。我喜欢这样的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成性的体育课堂,能根据课程目标,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体育教学规律,校园环境、相关条件的变化等,进行灵活、科学、合理、及时地调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突出事件、运动负荷、课堂气氛、教学进度、教学反馈等,为学生搭建健身的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始终坚持技能为主的教学,运用技能形成规律示范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激发其创新热情,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解的精彩程度,而在于教师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的水平,制造一种“不协调”,让他们去思考、去动手、去争论,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作为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学科课程教学,只有把握体育的基本价值追求,上充满“体育味”的体育课,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才能使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三、我爱鼓励我的孩子们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大人们都爱听表扬的话,何况是孩子,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众表扬”。一个爱孩子的老师不会吝啬对孩子的夸奖,会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对孩子好的表现给予赞美,用爱的行为激励孩子,把对孩子的要求变成鼓励,孩子一定会配合得很好。一定会变成老师心中真正的“棒”孩子。切实有效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运用阳性强化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神奇的智慧豆”与孩子们共享快乐的每一刻。

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①明确靶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好,如上课纪律、出勤、个人表现、团队协作等。②监控靶行为。通过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对其进行观察,该行为发生的频率、程度和后果。③实施强化。当学生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

实际操作说明:每班都合理地分成四队,各队都准备好一个透明瓶子,各队的同学必须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努力,争得“智慧豆”,哪一环节表现出色即得一颗“智慧豆”放入该组的瓶子中,每每“智慧豆”进入瓶中时,该组的学生都兴奋不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结束时或一星期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数数得出获胜组,进行表扬。当然,实施过程中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这对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每天都带着我的“神奇智慧豆”进入课堂,而且在每次参加的赛课中都会出现,每次它都彰显着它的不同凡响,“神奇的智慧豆”让我与孩子共同分享着快乐的每一刻。

8.教育叙事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篇八

六年组 李冬梅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泰戈尔·《新月集》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填写志愿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教师;音乐课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怀揣着对教师的无比崇敬之意我总是学的最认真、最快„„如今站在三尺讲台,我知道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成为了老师。

教育学生,我没有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领导的教导总没有真实的生活来得实际。我,选择和孩子一同成长。

教书育人的热情在胸中激荡,我意气风发,但内心总会隐隐有些不安与恐慌。我工作了,不再是一名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要教书育人,孩子们会不会接受我,家长与领导会不会认可我,同事们会不会喜欢我,我讲课孩子们能不能听懂,考试时孩子们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各种担忧一下子冒了出来,让我顿时觉得自己非常孤单。但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清澈眸子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不孤单,因为我与孩子们在一起。我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陪我一起成长。

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我们班的小冬,上课时总是迷迷糊糊,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不求上进,地道的调皮大王。家长对他不报什么太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斗志。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这孩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特别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础。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给以鼓励,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起他从前怎么不好,还交给他一些班级工作去做,适时地去表扬他。慢慢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形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同学对他另眼相看。他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学习也取得了进步。

这个孩子的转化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孩子,你真棒!”

小雨是我教的第一批学生,初到中学他是一个热爱运动、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孩子,就是小学时不学习基础极差,成绩很不理想。在最初看重平均分的评价制度之下,他成了我的心中刺,如何让他热爱学习,提高班级平均分成了我当时最大的目标。于是,天天单独辅导„„我是越来越累,而小雨的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于是自认为付出了很多的我对他时常流露出不满,甚至讽刺的话,渐渐地曾经那么阳光的孩子逐渐沉默起来,见到我能躲就躲。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心酸,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一些老教师,才发现自己初衷虽好,却还是做错了。

曾经的我立志做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如今却伤害了一个孩子,夺去了他的快乐与自信„„内心充满了自责与后悔,于是,我找他谈话主动向他承认错误,当我对他说“对不起”时,我看到他的眼睛红了„„我们约定好以后尊重彼此,努力学习,共同提高。

于是接下来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虽将课文读的断断续续,小雨也会勇敢举手,在他坐下后我会说一句“比上次有进步,你真棒!”他会踊跃举手上黑板默写诗文,会积极回答问题„„而这之后都会伴随我的一句“很勇敢,你真棒!”渐渐地,班级课堂非常活跃,提出问题后几乎全班举手,每个人都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个班一度成为讲公开课各科任教师首选班级。

小雨的成绩虽然一直没达到优秀,但却一直都是及格.每次我们目光碰撞在一起时,彼此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们知道我俩都在成长!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害羞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变得大方;爱捣乱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变得守规矩;成绩差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努力学习„„孩子的自信是培养出来的,一个老被否定的孩子是很难相信自己的。对于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决心都会真诚地告诉他们:“孩子,你真棒!”。也许这个孩子和别的学生相比,并不太优秀,可是通过努力,他们每一天都比自己的前一天强,这不就应该得到表扬吗?

批评以前暂停一分钟

再好的学生,都多多少少会犯错误,错了当然得批评,不过批评以前,请暂停一分钟。这一分钟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这个错误,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是以他认为对的方式在处理问题。记得有一次小夏把我的水杯摔碎了,这事真让我生气,这可是我新买的水杯啊,可经过了解,他的本意,是想帮我接杯热水,因为我的嗓子哑了。这时,我感动不已,为自己错怪小夏而惭愧,或许表扬可能比批评更好。我在表扬他关心老师的同时,告诉他下次接水的时候该怎么接(杯子不要接满,手端平等等)。

不要让我们的定式思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一次孩子尊敬的向我打招呼“老师好”,第一次带学生玩耍,第一次和孩子们一起吃饭,第一次和孩子们睡在一起,第一次孩子们为我倒上热水,第一次收到来自孩子们节日的祝福„„这些点点滴滴的真实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位幸福的老师。每一天与他们相处,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他们在不断地成长,而我也在不停的成熟起来。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的优缺点,做为老师却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往往在重视成绩的同时忽略孩子的快乐和综合发展。其实孩子成长的路还很长很长,难免会坎坎坷坷,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会和孩子在挫折中进步,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就是这样,总在不经意间就让你感动。班里发校服试穿大小时,默默地帮其他小朋友叠好衣服,喝水时总是等到最后一个,需要带东西时第一个做到等等,许许多多。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有时也让我琢磨不透,却实实在在带给我感动,让我的心灵不经意间就会触动。

都说老师神圣伟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有力的一个比喻,但我却不喜欢,因为太伤感,我更喜欢与孩子们每天快乐健康的一起成长。当岁月逐渐苍老,我可以看到我的孩子们在我的庇护下,走向好的高中去迎接他们的未来!当再见到我的那一天,可以非常亲切、自豪地叫我一声“李老师”。

9.演讲稿: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篇九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演讲大舞台上与大家交流。说交流经验感觉有点惭愧,虽然学的小学教育专业,但一直扮演着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至今还是一位没有小学工作经验的新老师。今天我只谈谈三个月以来的感受及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来到我们三个多月了,虽然忙碌但很快乐。在幼儿园工作期间,我一直期盼有一天能成为小学教师,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我特别珍惜现在的工作,每天都积极备课,认真上课,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还记得进入三年级三班的第一天,面对八十个崭新的面孔,不知所措。心想:怎么才能教好这八十个学生。这成了我每天思考的问题;在工作中不断请教身边的教师,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下面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一、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尽管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但无论怎么变,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合理利用支配好课上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是公认的事实。我们备课不仅要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而且 每次备课时都要认真阅读课本,仔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和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除了备好课本知识,还要备学生,即把我们备的知识以学生认可的方式教给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严格要求与放任自由相结合的。如果一节课一严到底学生会感到很压抑,久而久之便会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从而对这一学科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引发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事件发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学习效果。

如何在课堂上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主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和乐趣,使学生感觉课堂不再那么枯燥那么漫长,从而期盼下一节课的开始。

二、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初,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得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开动脑筋,搞好作文教学。

学生对阅读缺乏敏捷的解题思路,缺乏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从试卷分析发现,语文的确包罗万象,是名副其实的大语文。最突出的是语文的课外知识必须丰富。而这对大多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指导课加强 作文范例的剖析。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3、重视作文评改。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五、运用“三勤”教育方法,收效十分明显。

1、头脑勤。语文老师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口勤。每个班级都有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对待他们我不采取简单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而是先了解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进行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

比如:我们班的廉号仟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每次单元考试都不 4 及格。经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到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我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和他谈心,有时也和他开个玩笑,让他喜欢我,更让他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并没有因为他的缺点而去放弃他。最近我发现他喜欢上了学习语文,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结果在期末考试中考了80分,真是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现在在家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了。

3、手勤。对于学生你对他松一尺,他会对自己松一丈。平时的作业,尤其是学生读书笔记,每一篇日记我都坚持全批全改,持续对他们进行小印章激励,非但引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在坚持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三勤”当中,“头脑勤”是基础,只有考虑成熟了,才能去讲去做。当然,“手勤”、“嘴勤”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三者密切结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容易。我们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虽然辛苦,但是也时时有收获的喜悦,这就是有失就有得,我们拥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我知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 虚心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10.我与博士女儿一起成长三十年 篇十

一、共同成长的理论基础

成长就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健康发展和不断进步,每个人都需要成长,尤其是未成年人必须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在社会学里就是个体社会化。传统社会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的对象都是未成年人,教育就是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道德和性格。传统教育是单向教育,只有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和管理,没有晚辈对长辈的教育和约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研究人类文化传递方式演变时大胆提出了与史前期文化、有史记载文化和二次大战之后文化传递相对应的文化传播方式,即包括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在内的“三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传授知识经验、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的文化,是所谓“老年文化”,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就是前喻文化;同喻文化是指长辈和晚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喜欢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人一起交流,就是同喻文化,进入奴隶社会至二战前有4000~5000年历史;后喻文化,即所谓“青年文化”,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其背景是二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年轻一代由于思想解放、手脚灵活,比老年人更快更多地掌握了科学理论和知识技术,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

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主要见其1970年发表的最后一部重磅作品《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米德在这部著作里还阐述了“代沟”问题。她认为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无法达成一致非常正常。以往人们总是把代沟产生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年青一代的“反叛”,米德却把这种反叛归咎于老一代在新时代的落伍。当代世界文化的传递方式决定了在两代人的交流中,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因为今天的年青人代表着未来。米德提出的三喻文化和代沟学说,是共同成长的理论基础。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不再局限于人生的某一个年龄阶段,而是要扩展到人的终身”。而且教育不只是人们谋生和就业的手段,教育是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推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家庭成为学习的场所之一,两代人或三代人在家庭生活中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终身学习必然促使共同成长。这个理论也是共同成长的理论基础之一。

玛格丽特·米德和保罗·朗格朗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历经10年潜伏期,9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重视,社会学界、心理学界、文化学界和教育学界不少学者为此呐喊。那时杭州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少年研究》都发表了不少文章,孙云晓老师邀请周晓虹博士撰文、云南少儿出版社出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編写《向孩子学习》等,给社会给家长带来了先进的教育观念。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学者,我也关注米德和朗格朗的学说,参与一起成长的讨论,写过几篇文章。现在我依然认为,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引进和消化吸收“共同成长”理论意义重大,对于推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共同成长的故事

(一)爱孩子使我走上研究家教之路

1986年初已经工作4年的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不久,妻子就怀孕了。当时我正打算到外地读研究生,我和妻子对于要不要保住这个胎儿曾经有过矛盾。但在双方父母的坚持下,我们决定保住这个孩子。8月暑期妻子腹部隆起,已经感觉到孩子快要出世,作为一个教育学者,我希望自己拥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可是当我在洛阳师院、洛阳市图书馆、新华书店找遍能找到的书籍、刊物、报纸时,却发现基本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在与多位刚刚生儿育女的朋友交流中发现,他们同样盼望有家庭教育方面的科普读物。既然社会需要,我就决定尝试做点研究、写点文章。因此,1986年8月就是我学习和研究家庭教育的开端。

1986年10月我的宝贝女儿在洛阳纱厂医院出生了。当我第一眼看到她那红扑扑的小脸时,激动得亲来亲去。我的父亲母亲和岳父岳母在一旁也高兴地乐开了花,用不同的方式为孩子的到来祝福。高兴归高兴,但照顾新生儿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了换洗尿布,孩子时而发笑时而哭闹用不用管?妻子奶水不足,女儿该加点什么东西呢?有时候孩子喝了东西马上吐掉怎么办?这些都给我以思考的动力。孩子出世,使我有了观察孩子和教育孩子的便利条件。

怀着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憧憬,带着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和研究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只要有空闲我就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的知识;我还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和邻居、朋友的小孩,记载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两个多月后春节来了,亲戚朋友先后来到家里。亲人们对孩子的祝福深深印在我心中,增添了我教女成才的决心和信心。春节过后我根据学校安排赴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进修,我在埋头钻研教育原理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同时,依然抽空收集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扩大自己这方面的阅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二)初尝教育女儿成功的喜悦之情

从南京师范大学回洛阳后,我时常熬夜读书写文章,这年秋天在教育学领域的最高刊物《教育研究》发表了《教师职业信念形成过程的调查研究》,为学校甚至为河南教育科学研究创造了成就,因为报告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有见解,不仅被多种报刊转载,还受到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彭佩云大姐的赞赏。我那不到一岁的女儿好像看到了爸爸工作繁忙、无暇逗她的情况,常常独自在床上地下或者外面玩耍,她玩得很投入很安静。我们有时教她发声叫叔叔伯伯,有时给她指认一些图片或是实物,她表现得很喜欢很愿意,掌握得也比较快,这使我和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

美丽的秋天过去,寒冷冬天来了,白雪皑皑,孩子很少出门;春天慢慢来了,四月中下旬洛阳才彻底不冷,牡丹开了。这时我和家人抽时间带着孩子到郊外活动。看到孩子欢蹦乱跳的样子,我们当大人的心里乐开了花。1989年春节孩子2岁多了,各方面发展都不错,只是胆子比较小,遇到生人不说话。我和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协商,让孩子轮流住在这三个亲人的家庭生活,感受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孩子很高兴,说话多了起来。我和妻子还带女儿到她姨奶家、到其他亲友家里、到百货楼和西工游园等公共场所。经过一年多的“串门训练”,女儿不认生了,性格开朗了,我和家人尝到了“科学育儿”的功效。

(三)我从女儿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1989年秋,我父母从教师岗位退休,从此他们负责接送孙女到幼儿园,为我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从事教学和科研。而我多是在周六周日回到父母家里或者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这样才有同孩子交流的机会。那时候媒体上讨论独生子女问题,我父母亲很注意同我交谈这个问题。父亲引用古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明对孩子决不能娇生惯养。在我父亲母亲的严格教育下,女儿吃饭不挑拣,和大人一起不让背着,幼儿园给分发的苹果、橘子、糖块她舍不得吃,总要拿到家里给爷爷奶奶吃。看到小女如此孝顺懂事,我也常常检讨自己对父母做了啥事、还应该做哪些事情,经常想着怎样报答父母之恩。

1992秋天,不到6岁的女儿进入洛阳市实验小学读书,这是洛阳市最好的小学,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女儿刚去有点不适应,但是很快就适应了。孩子入学初期,我同她交流较多,常看她的课本、作业和老师评语,鼓励她积极向上、争取一流。我是十年动乱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虽然大学期间学到了不少科学文化,但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严重不足。在女儿小学期间我自觉和不自觉地细读了她的语文、政治和数学课本,和她一起查阅字典弄清生字生词、分析句子结构和段落大意,让她教会了我汉语拼音,在开学期间没有学好的东西我一定在节假日重学到完全掌握。孩子小学6年成绩优异,我也新学了一遍,对我

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1995年春木棉花开之际,我从中原调入南国大都市的广州师范学院任教,暑假后女儿来到广州上小学4年级。在内地成绩很好的女儿没有想到课堂上教师的广州白话一点都听不懂,更让她受不了的是班主任老师竟因为她听不懂白话教课的意思,在课上训斥她“蠢猪”。看到孩子不快,我和妻子都很心痛。还好有同学主动教她广州话,她积极地学,半年之内就能听懂了。其实这个阶段我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所在单位领导是从上海来的、誓言创造佳绩的全国著名学者,我必须再上层次才能符合单位的要求。女儿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我以激励,我以高标准努力拼搏,1997年拿到了一项教育部家庭教育课题,发表论文逐年增多,2002年获得广州大学文科教师科研成果积分第一的成绩。

(四)提高亲子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998年,我的女儿上中学

了。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由依赖家长到独立生活、由惯于接受规范到希望创新生活的阶段,不喜欢接受父母那些习以为常的观点。而那些年广州社会思潮对读书学习并不推崇,年轻人报考大学的积极性不高,这影响到女儿那一批中学生,她就曾一度喜欢书信交友,常给陌生人写信。在我和班主任的共同教育下,孩子认识到书信交友不可取,主动停止了。可是怎样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呢?我有言传也有身教,自己和夫人也算用心学习之人,但是效果都不明显。直到2000年秋,我到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给她讲述贫困地区学生考入北大的事迹时才打动了她,她从北大新生身上找到了不足和动力。

女儿上了初三就准备考高中,她还算努力,中考成绩不错。进入高中,尤其是上高二要分文理科,还有考大学准备上哪类大学哪些专业,这是高中生经常考虑的问题,如若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会影响孩子情绪。女儿高中时是住校上课,平时主动同我交流不多,高一期末学校要她报文理科时希望我拿主意。利用这个机会,我多次同孩子交流,弄清了她各门课程的实际水平,掌握了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所在,明确鼓励她报高中文科班,女儿愉快地接受了。

高三第二学期我又询问她高考志愿倾向,她告诉我厦门大学法律专业、武汉大学中文专业等,我则认为既然孩子还没有明确的专业特长,不如报考英语这个适应面广、潜在力量强的专业,同女儿交谈后她很高兴地接受了。

中学阶段也是孩子情窦初开、两性相悦的阶段,加之女儿漂亮和爽朗,吸引了班级、年级的一些男生。我和她妈妈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谈起男女之爱的话题,向孩子灌输男女两性之事的科学知识和文明观念,使她能够正确理解男女之事。女儿初中阶段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有过几年追星的心灵历程,其中不少是她心仪的男性,孩子也有日记抒发自己感情,对此我们都尊重和理解,随着年岁增长她对男星的崇拜得以升华。刚到武汉上大学时,女儿的学习压力小了,她一度同男生约会、尝试恋爱。当她告诉我们时,我们并没有生气和训斥她,而是心平气和地谈了现在不宜的理由,女儿觉得我们说的有理就不再约会。

三、共同成长的体会

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应当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女儿出生时,这种教育思想还没有在我国出现,我最初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出于爱和责任。90年代后期我学习和接受了共同成长的理论,并且由不自觉到逐渐自觉地运用到家庭教育之中。20年来我们夫妻和女儿共同成长,我从一个普通的师范学院教育学教师成长为在全国有发言权的家庭教育学者、综合大学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女儿成为掌握现代科学尖端技术和东西方文化知识的教育学博士,并且在众多的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大学专职教师;我的妻子也从河南洛阳市中医院的主治医师,经过副主任医师晋升到广州市中医院的主任医师。我们家庭所有成员都受到共同成长的益处。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家庭成员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核心成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为祖国振兴、民族兴旺贡献力量的决心,在今天就是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同时,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核心成员要关心家庭其他成员的身心健康、生存发展,努力为家庭积累财富、营造和谐,珍惜亲情、创造幸福生活。

(二)家庭成员要把握时代潮流和建设学习型家庭

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核心成员必须懂得当今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时代、终身学习时代,不努力学习和不断进步就要被淘汰。因此不仅把家庭建成幸福生活的乐园,也要建成便于学习、互相交流的场地,舍得购买学习的资料和设备,愿意花费时间交流学习心得。

(三)核心家庭成员要用心建设民主家庭与和谐家庭

核心家庭成员通常就是當家作主的父亲或母亲,作为家庭的主心骨和当家人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尊重信任,因此要引领家庭风尚、建立家庭规则。首先要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知情权和发言权,照顾每个人的利益和爱好;其次向着和谐家庭的目标看齐,不断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包容。

(四)核心家庭成员要不断调整亲子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核心家庭成员在亲子交流和共同学习中肩负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既要虚心向晚辈学习、接受年轻一代的批评,又要切实掌握晚辈成长的规律和方向,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亲子交流的内容和方式,给晚辈以教益。为此,核心家庭成员要学习在先,主动同晚辈交流,把握交流的主动权。

上一篇:西方翻译理论课文总结文档下一篇:高校勤工俭学协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