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教学制度

2024-07-25

中学课堂教学制度(精选8篇)

1.中学课堂教学制度 篇一

中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一、上课检查

1、课堂教学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着重于学,着眼于导,师生合作达标,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突出精讲多练,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法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2、按新课程标准、教材确定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

3、没有教案不得进教室上课。

4、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板书工整,布局合理、科学。

5、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期间将学生赶出教室者,按体罚学生的处罚条款处理。

6、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提出批评三次以上者,扣除当月全勤奖,超过五次者,按旷课一节论处(升旗迟到,指放国歌开始,开会迟到,指点名之后)。

7、旷课者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体育课不集合下课,按早退处理,“放羊”者,按旷课处理。

二、教案检查

为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和严肃性,特制定检查教案的办法。

1、教案由教务处或教研组长查阅评价,评价结果分优、中、差三档。检查结果计入教师教学档案。对各学科教案每学期普查3次。

2、教案要求要一课一案,无教案上课者以旷课论处。

3、教案要有教法和学法指导,要书写工整,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办法,要有科学的授课构想,明确的授课的过程,还要求有必要的合理的电教辅助手段、课堂提问、板书、实验、图表展示、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

三、作业检查

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师上好课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必要的信息反馈,因此,作业批改要求:

1、严格按市教育局对各年级学生作业量的规定布置作业,将减负落实到实处。

2、教师必须用红色钢笔批改作业,其它颜色笔批改一律视为学生代为批改。

3、作业批改必须有日期、评语或分数。

4、批改中出现的错误之处,必须要求学生订正,及时查漏补缺。

5、对于特殊学科的作业,如语文的作文,有眉批和尾批相结合,批语要具体,力戒抽象、模糊。字、词、句的错误必须指导学生 自己订正。

6、作业由教务处每学期抽查两次,并写出评价,其评价计入教师档案。

2.中学课堂教学制度 篇二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巴赞 (Tony Buzan) 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 通过符号、关键词、图像、线条和颜色, 遵循一套基本、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 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树状图, 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2]思维导图依据大脑的结构特征及运作规律, 可以将左脑的顺序、逻辑、数字、文字、清单以及右脑的空间、图像、节奏、色彩和想象力综合调动起来, 轻松地将原本枯燥的大量信息变成有高度组织性、活泼有趣、容易记忆的彩色图示。它在加速资料积累的同时, 还可便捷地依据信息彼此间的关联, 进行系统化地分类储存、管理和应用;充分开发了大脑的潜能, 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 在绘图过程中既可增强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又可激发联想与创意,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谓“一幅图像调动了无限的思维联想, 一幅图像胜过千言万语”。

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步:将中心主题放于中央位置, 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拓展;大脑不受任何约束, 围绕中心主题内容充分联想, 画出各级分支, 记录下瞬间闪现的灵感;保留适当空白, 以便随时增加内容;整理各级分支内容, 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 并且要善于用连线、颜色、图形等表示;与同学所绘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探索与完善。[3]

二、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

为了更加有效地改进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 我们还需要先探讨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首先, 历史知识是以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为基础的, 具有逻辑性和发散性;其次, 历史知识具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性和连贯性,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历史关联体系很重要;再次, 中学历史教学又特别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总体掌握与联系, 知识具有综合性。[4]可见, 中学历史教学非常适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构建优化。

根据中学历史课程的特点, 笔者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及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依据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理论, 构建并实践了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如图1所示。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历史教学案例设计

下面我们就依据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以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材 (人教版) 中的一节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作为案例, 探讨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效果。

1. 教学设计与实施

设计理念:是根据历史新课改教学目标结合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设计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 引导学生思考,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给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 并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知识条理化、线索化、图像化、系统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联想,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以及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 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本主题讲的是我国1953年到1957年的历史, 涉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等知识, 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具有重大作用。[5]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由教师补充背景知识及“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 其中“三大改造”对于中学生较难理解。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已具备中学历史中关于“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并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能够应用一些基本软件, 如office、画图工具、思维导图制作方法等, 能进行简单的探索性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过渡时期”的概念;过渡时期总路线;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导入新课时, 通过回想和补充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知识, 使学生明确本课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有利于知识的连贯和综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 使“三大改造”的知识条理化、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党在过渡时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才能发展中国, 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成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概括知识点。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

教学方法:讲解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因特网及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软件。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教师在展开新课之前, 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一些优美的、简洁的作品, 让学生欣赏作品, 并对作品作出评价, 说出自己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教师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生动描述我们历史知识的作品是如何制作和使用的吗?你们想亲手为我们的历史课制作一些漂亮的作品吗?那么本节课我们来揭开这些作品制作的奥秘吧!”通过这样的导入, 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为历史知识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 还将学生引入了本课主题的学习。

【搜集、分析、整理信息】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知识, 使学生明确本主题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教师还给学生提供与本主题知识相关的网站索引,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索引, 收集信息。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理分工, 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各小组根据检索到的信息, 进行归类分析、整理, 为下一步制作思维导图奠定基础。

【小组讨论、协商交流, 制作思维导图作品】

根据收集、整理的信息, 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本主题的历史知识分为“过渡的开始”“道路的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三个部分进行绘图。在此环节可让每个学生负责绘制图的一部分, 进行发散思维, 激发灵感;然后交换任务, 根据本部分的内容, 其他同学在前一个同学绘制的基础上, 补充遗漏的内容, 也可加上自己新的见解。在制作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 教师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提交作品, 展示成果】

在规定的时间内, 每个小组将制作完成的作品发布在学生作业区内 (范例如图2、图3所示) , 教师浏览学生作品, 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反馈。

【总结评价】

此环节根据每个小组提交的作品, 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 找出不足, 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课堂小结】

根据思维导图结构, 有层次、有逻辑地总结主题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1953年到1957年的历史。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使我国由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新阶段。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和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起了动员和法律保证的作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标志过渡时期结束,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 教学案例实施总结

通过案例实践证明,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历史教学设计, 可将枯燥的传统线性板书教学转变为现在的发散性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可以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化、形象化, 将原本枯燥的海量知识信息变成了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彩色图示, 使教学内容的组织、展示和讲解更加清晰简洁、重点突出、活泼有趣。另外, 思维导图本身图文结合、色彩化的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分析、归纳、分类等思维方式, 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 在绘制过程中, 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有效提高思考技巧,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对知识的加工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思维工具和教学策略, 它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对于历史的学习,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 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策略, 它在历史教学以及其他学科上还有更深层次、更多价值的应用, 这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做出更为积极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工具, 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文章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并以一节中学历史课教学设计为例, 详细分析了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试图探索并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教学,创新思维,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赵红华, 陈丽华.思维导图在钢结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 .

[2][英]东尼·博赞著, 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5.

[4]罗波.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 2011 (6) .

3.论中学教学管理的实施与制度监督 篇三

【关键词】教学管理;中学;地位

随着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管理越来越为人们普遍重视。现代经济发达的国家已视科学、技术和管理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认为没有科学管理就没有各项事业的持久、高速、高效的发展。对于中学,需要科学管理也不例外。人们现在正认识到,教学缺乏科学的管理,必然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果。围此,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管理的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因此,中学教育的教学管理可以归纳为:按照中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依据中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安排、控制、监督而全面实施的过程。

一、中学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

1.根据“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学习和了解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掌握社会对中学培养人才的需求特点,从中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调整的最佳方案,勇于创新,大力加强和深化教学改革。

2.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指导思想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纠正,帮助教学人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中学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学实际,研究和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把握教师的教学思想,看其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是否符合中学教育培养目标,防止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指导和处理中学教育的教学问题。在Et常教学活动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坚持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等方面的关系,努力把学校办好[2]。

3.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上级要求及中学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计划并认真贯彻落实,从而稳定教学秩序,优化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要建立与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遵循各项教学工作管理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教学工作统筹计划,适当安排,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各种教学活动有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进行。

二、教学管理在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学管理中,教学管理居于首要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领导在一个学校范围内实际上是同义语,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搞好教学工作,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学管理。这是因为:第一,在中学里,一支符合需要的教师队伍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由教學管理者制订规划,选定人员,进行培养,以便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第二,一本好的教材问世,往往与教学管理部门在遴选人员,组织编写,复印、使用等方面的领导与支持是分不开的,第三,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要由教学管理部门分配资金,合理购置,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第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管理部门要组织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开展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此,教学是中学的一项中心任务。而教学管理自然是管理的主要部分。其他的管理工作也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一教学。每所中学如果教学管理不好,那么要想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一般是不大可能的[3]。

教学质量管理就是指各级管理部门,监督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规定质量标准和要求顺利执行,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就要:(1)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教育素养提出明确要求;(2)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备课、讲课、作业、实验、实习、辅导等)提出质量标准;(3)对学生提出有关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学好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4)对学习过程的各环节(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自学、小结等)提出质量标准;(5)开展教学检查,既要分段进行,又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检查教学的最后效果,而且要检查教学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6)教学检查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要和教学结合进行,发现经验时,要组织交流,发现问题时,要提出解决办法。

教育事业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除要积极发展数量外,更要重视质量。由于教学过程的随机因素很多,影响教学质量的干扰因子会随遇而生,因而如何确定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例如有的课程考试平均成绩偏高,并不能说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好,但也不能断言它就不好,因为教师出题的难易和评分标准的宽严,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即使如此,还是要制订一个质量的标准,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统一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和评定质量的标准。这个质量的标准要体现德、智、体全面要求,不能片面地只把课程考试分数的高低来作为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4]。

三、中学教学管理的实施与制度监督

1.中学规章制度的实施。中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必须加强宣传。学校制定颁布的每一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广为宣传,必要时可组织专题学习,使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师生员工所知晓。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指学校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规章制度实行有效管理。这首先要求学校在制定颁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时必须明确执法部门;其次要求严格执法,执法部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规章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各种违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事件予以认真处理。否则,即使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相当健全,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制化管理。

2.中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监督。中学主要通过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褒扬模范遵守者,批评执行不力者,惩处严重违反者,以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师生员工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的主体。他们可以个人名义,也可以通过职代会、学代会及其他群众团体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5]。

结论

总之,中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具有师生都必须遵守的性质,由学校行政约束力来保证其实施;它规定了学校事务参与者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规章应给予的处罚,以达到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长生,吴云峰,杨东海.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1:38-39.

[2]邵通,郝晶,陈长香.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3:443-444.

[3]张朝杰.试论中学内部管理对提升办学品位的有效途径[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3,01:53-57.

[4]莫红春.论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266.

4.中学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严格课堂教学管理,确保课堂教学安全,全体教师人人有责。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课堂教学安全管理,以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室内课堂教学

1、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2、落实“减负”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生的作业量、作业时间符合上级有关规定。

3、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任课老师必须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的各项规范、按照学科教学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安全。并要经常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生命教育。

5、任课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时间和工作纪律。要按时到达工作岗位或进教室上课(含分担的自习课、学校临时调换的课时),不得迟到、早退、外出;上课时间不准接打电话;不得自行提前或滞后上课、下课。坚决杜绝缺岗、漏人和随便缺课、调课现象。如情况特殊,确需调课的,必须经年级部批准,并上报教务处。

6、每节课任课教师必须清点班上学生的人数,认真核对学生出勤,若发现学生无故缺席或有异常情况,应立即询问情况、查明原因并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

7、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状态,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或身体状况不佳时,应主动询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处置,及时与班主任或家长联系,妥善处理。

8、上课期间,教师不准将学生拒之门外或滞留在办公室内,更不得要求学生中途离开教室或回家。

9、上课期间,任课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切实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防止学生之间发生口角,避免由于出现打架、斗殴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数学、美术等学科使用圆规、刀具等利器要注意安全。

10、教师要依法施教,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应尊重学生人格、尊严,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得讽刺、挖苦、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学生出现的安全问题。

11、到专用教室上课,任课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组织工作。

(二)实验课堂教学

上实验课教师及实验员要切实上好实验课,保证实验课的安全。

1、任课教师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在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

2、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课前教师对要做的实验的整个过程能熟练操作;对存在一定安全问题的实验,教师上课时一定先讲实验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必要知识;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演示;同时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3、任课教师领用的剧毒物品,实验完毕后,剩余部分及时退还实验室,严防学生将剧毒物品带出实验室。

4、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进行。

5、学生离开实验室后,管理人员和教师及时关好门窗及各种电器,并严格遵守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

6、如遇各种突发事故,必须立即制止,并及时向有关处室汇报。

(三)室外课堂(体育课)教学、上课铃响前,体育教师必须站在上课场地上等待学生的到来,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和特异体质学生。

3、严禁学生上体育课衣服上别胸针、校牌等证章,不佩带金属或玻璃装饰品及穿皮鞋。

4、对于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对于在教学场地休息,旁观的学生,体育老师要给予关注,不可放任不管;如遇有特殊病因不能到上课场地的,班主任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出现学生脱管的现象。

5、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如果学生病(伤)情较轻,任课教师要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和值周领导,其他教师要给予协助; 如果学生病(伤)情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并联系班主任及时将学生病(伤)情通知家长。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

6、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保证学生在准备、学习、练习等环节均队列整齐安全有序,不得出现学生散乱、离开老师视线、教师离场等严重违纪行为及安全问题。

7、体育组教师要适时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总务处,总务处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8、体育课因雨天或其他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教师要在教室内组织相应体育常识和健康保健方面的知识传授,不能出现无授课内容的课堂。

(四)其他教学活动

开展学生竞赛、考试等教学活动时要有组织者和具体责任人,要加强教师的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健全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因为教学需要,必须进行校外活动,直接组织者要在活动前在备课中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于上课前一天向主管领导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组织活动,且须确保学生安全。

二、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的说明

凡违反以上规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或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视为责任事故。在课堂教学中,安全工作实行任课教师包课堂的责任制,任课教师将负完全责任。

5.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高学校管理效益,规范学校领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立面向新课程的教学常规,特制定西苑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希望各中学,在贯彻制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1、贯彻制度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贯彻制度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校领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3、贯彻制度与检查评价结合起来,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搞一刀切。

5、全面落实与重点贯彻相结合,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一、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1、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副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

(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听课记录的核心内容。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5、教研室每学期对校级学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抽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各校也要及时做好教师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各中心校要做好对所辖学校领导教师听课情况的过程与结果的检查评价。

二、学校领导、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集体学习。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两周1次,教师每月1次。

(2)要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每学期都要拟定学习内容安排表,包括时间、内容、主题、主讲人等。

(3)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要改变照本宣科,我念你听的方式,要为更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多种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

(4)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有主要学习内容解说及研讨记录,其中研讨记录要成为学习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学要求。

(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6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3000字。(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

(3)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写下所感所悟。

(4)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

三、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

1、制度:制定本校的校本教研发展规划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对校本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寄语表彰和奖励,并和考核、晋级评优挂钩。

2、科研:每位校级学校领导承担并指导一个科研课题组或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参与研究活动,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3、教研:校级学校领导必须参加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教务主任蹲一个教研组(或年级组、备课组)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促进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教研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或领导的讲话材料)。

四、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1、坚持重点培养,塑造名师。每位学校领导确定自己的培养对象,其中校长至少带1名、其他学校领导至少带2名教师。

2、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其中校长不少于5节,其他学校领导不少于10节(在听课笔记上端注明“重点”字样)。并有评课指导记录。

五、教学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每学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总结布臵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3、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各教研组长会,班主任会,有专门的会议记录,诸如奖励晋级、评选先进、举行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竞赛活动、大型会议以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重大事情有详细记录(学校大事记)。

4、开好每周例会,及时总结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目标、任务。

4、每项活动都要有过程活动记录,归档备查。

六、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各乡镇中学,每学期期中、期末对教师计划、备课、听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及相关材料等普查2次;乡镇中心学校对所辖学校领导教学分析、听课记录、业务学习、常规检查记录、教师评价材料等普查一次,对各校教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及相关材料抽查1次。

2、职责要求。

主管业务副校长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主管业务校长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教研组、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研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学校领导或教师通报。

七、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1)各乡镇中学要制定以师德、能力、效能为重点的《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乡镇中心校进行有效调控。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含等级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写出评语鉴定;各乡镇中学将本校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连同评语鉴定上交各乡镇中心校一份存档。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升级的依据。

(4)各中学要建立教师发展个人专项档案,内容包括工作计划、总结、形成性及终结性评价材料、受奖情况等,真实全面记录、反映教师工作轨迹及业绩。

(1)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

(2)每学期通过定期检查或抽查对各校进行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八、教研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1、教研组设臵和管理

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臵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负责、一名骨干教师任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形成学校把关--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五级一线的管理网络。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少于8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安排。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校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各乡镇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活动计划。

3、做好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提倡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式,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考勤记录、活动安排表、每次的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内容、过程记录等)。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活动记录本要留足记录活动过程的篇幅,发言材料要附后装订。)

4、活动内容、形式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课题引领、研讨交流、评课、说课、说教材、教学反思、案例研究、同课异构、质量分析、竞赛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

每个教师就某个问题,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

5、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构为总结成绩(重点)、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九、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以及培优辅差计划)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教师可以结合参考书将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批画在书上。)要体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的观念。

(2)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①贯彻、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

②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措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还要建立在学生的可发展性的基础之上。惟有“以人为本”,措施才行之有效。

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要从“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④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5)后进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切实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

3、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十、备课要求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前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全面理解“课标”,清楚制定教学与学习目标;创新文本知识,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发展智力;掌握技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技能;深刻挖掘内涵,生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意义;拓宽外延,丰富内涵,利用有效资源支持教学。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这是教师进行备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备课要求的核心价值取向)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把握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提倡(①创新教学模式;②创新教学方法;③拓展设计与安排),做好(①合理安排时间;②撰写文本教案;③制作课件)。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等。教案的编写必须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臵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兴趣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优选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臵(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总的要求,首先须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多样化的统一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而应根据学科性质,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也有人提出上课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着重课堂生成知识的开发。④练习设计(练习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要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依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后记(课后反思)

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须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可写下“教后感”。

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学情如何?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

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日记之前,着重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境如何?期望与实际情境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1)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什么?(2)今天的教学对学生都有哪些帮助?举例说明。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什么?(3)今天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安排了哪些教学活动?其优缺点各是什么?(4)今天是否设臵了特殊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5)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6)我在今天的教学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方法好吗?为什么?(7)今天的教学对我明天的教学有何帮助与启示? 理论阐释: 教师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过程性、评价性特点。教师反思日记是教师反思的文字记录,即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规划,它既包括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写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

——关于备课管理的几点意见(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精备的内容要在教案上端标示“精备”字样)

对教师层次划分与不同要求,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实际情况而定。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的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3)关于资源共享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可参考优秀教案,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

(4)保证备课的时间专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保证备课时间的专用,不要本末倒臵,侵扰正常备课乃至教学的其他环节。(5)努力实现“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教学三环节的持续、和谐、递进发展。

十一、学生作业要求

1、作业的功能

(1)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2)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3)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

2、布臵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臵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最佳值为数量标准,避免数量过大,次数失控,讲求科学性,不搞无效的机械重复。

(2)比较性作业: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判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考查,在比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归纳性作业: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系统进行分类归纳,可以起到新旧联系,扩展知识面,找出知识内部联系的作用。

(4)思考性作业: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需要笔答。

(5)创造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经验进行创造。(6)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亲身体验,培养操作与运用的能力。

4、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作业布臵与批改要规范,凡按学校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或自编习题,适量适度布臵作业。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原则上当堂完成,课外只允许布臵少量的作业。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技术课程不布臵课外作业。

布臵作业要有全局观念,注意学科间的协调,考虑学生的总作业量不超过规定时数(七年级:80分钟/日、八年级:100分钟/日、九年级:120分钟/日)。

对学生作业要有规范要求。不合规范要求的应重新做,未做的要补做,但不要以作业为惩罚手段。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臵的作业要全批全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也要仔细批改,不能在作业最后写一个“阅”字。作业本应及时发还学生订正,要让学生养成订正作业,修改作业错误的习惯,订正后的作业,老师仍应仔细批改。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好摘记,特别是典型错误或有独创性的解题方法,应作为评讲作业的主要内容。所有试卷、作业本均不得让学生代批。

(1)原则上,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臵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

(2)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臵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各学科教师要注意对作业效果的及时批改和反馈,要重视作业的反馈矫正。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因班级人数而定,每次精批数量由学校自行安排。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旁批和总评。要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评语忌套话、大话、空话。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学会按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尝试把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的修改写在下面。提倡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同样,教师在面批后,对学生作文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应在后面进行改写。对其他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浏览式批阅,以便了解学生习作的总体质量水平,便于作文讲评和再指导。

6.二道中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篇六

教学检查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为加强教学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一、学校的教学检查工作分开学、期中、期末和平时检查四项。

二、开学前(期初)教学准备工作的检查

(一)检查的主要内容:

1. 上学期的成绩登录、考试分析、试卷归档、考试工作总结等各项期终工作的落实情况;

2. 教师的备课情况及教学计划、授课进度表、学生名单、教材、教学大纲、学年工作计划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情况;

3. 课表执行情况(师生是否按课表准时上下课,是否严格维护课堂秩序);

4. 教学设施、校园卫生、各类教室及相关设备的准备情况;

5. 教师出勤、学生报到注册、出勤情况等。

(二)检查时间:开学前三天——开学第二周。

(三)参加人员和分工:以教导处、政教处为主分别检查开学前教学准备情况、第一周上课情况和学生到校、出勤情况;后勤主任检查教学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情况。与此同时,各学年组分别进行自查,并于第二周末,将检查的结果填好报教导处。

(四)检查方式:开学前检查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的方式;开课运行情况采取巡查方式,并结合听课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进行。

三、期中教学检查

(一)检查的主要内容:

1. 各类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进度表)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教学进度和内容是否符合授课计划;

2. 教师教案、课堂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批改情况;

3. 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参考资料、教具的配备及使用情况;

4. 教学秩序以及停课、调课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有无随意停、调课,不按时上、下课等现象;

5. 实验教学进行情况;

6. 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及教师的意见;

(二)检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查、分组互查、开现场会、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教师、学生对教学情况、后勤保障情况的意见以及检查执行教学规程的情况。

四、期末教学检查

(一)检查的内容:

期末考试准备情况:各学年教育情况,试题规范、题量和试题内容,考试安排,考试(或考查)过程、阅卷和成绩评定、考试分析。

本学期全面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各年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一学期以来的教学秩序、教学文件、教研室活动记录、教师授课进度和备课(教案)情况及相

关材料。

(二)下学期教学部署情况:下学期教学安排、教材征订、教学任务落实等情况。

(三)检查的时间:第十九到二十周完成。

(四)参加人员和分工:教导处对各学年期末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五、日常教学检查

(一)日常教学检查工作主要有“天天查”和“月月查”,由各学年进行抽查。“天天查”即各学年组每天对所属教学班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有无缺课现象,调(停)课是否经过审批,学生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是否有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对于构成教学事故的事件及时向教导处报告。“月月查”是在“天天查”的基础上,考核小组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月度检查,时间安排在每月下旬,内容包括:教师的备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作业布置与评改情况。

坚持教学质量“六查”制度。

教学“六查”的主要内容是:查教案;查授课;查教学质量;查教学纪律;查作业;查实践教学。学校决定开展教学质量“六查”制度,由教务处负责,根据“六查”内容分项实施,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将“六查”情况报教导处。

六、检查情况的总结

(一)学校检查小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检查结果应通过适当途径教师本人、学生本人(班级)等,有助于教与学的双向促进。

(二)教导处根据各教学单位的总结写出全校教学检查总结报告,在教师大会上通报。

二道中学

7.中学课堂教学制度 篇七

一、普通中学内部控制与内外监督的现状

文章首先结合普通中学管理的实际经验以及对普通中学管理工作的认识来探究普通中学内部控制与内外监督的现状, 继而从现实的角度为文章的分析树立前提, 以更好的为探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内外监督作用的发挥提供相关的参考。

(一) 中学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精细化处理

现阶段, 随着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化, 普通中学内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 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出台, 并且对中学教育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等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与推动作用, 中学内部控制的效果在整个管理工作中逐步发挥出来。但是由于管理部门对于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 加之学校制度规章建设的滞后性, 整个中学内部控制制度的精细化处理还没有真正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权责分工不明确, 尤其是在具体问题的责任划分方面, 管理职责没有实现与相关岗位的有效对接。因此从现状来看, 中学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精细化处理。

(二) 中学内部监督不完善, 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约束中学管理工作的必要保障, 也是中学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规范, 因此相对于内部控制, 内部监督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而现阶段, 监督机制在中学内部并没有得到完善, 纪律检查、财务审核、教育工作监督等往往都是以兼职的形式出现, 监督者往往也是被监督者。同时实际的监督工作偏重于形式化, 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执行。在这种状态下, 内部监督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起来, 实际的监督目标也没有真正的实现, 每个年度审核结果基本类似, 进而中学管理的问题也很难被真正的挖掘出来。

(三)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外部监督工作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

外部监督往往是依靠中学相关的管理部门来执行, 外部监督主要是对上级政策的执行效果、中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财务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监督。虽然, 在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下, 中学相关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审计、教育目标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量化。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外部监督无法完全实现其监督目标, 对于中学的约束力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虽然在现阶段, 为了推动教育发展, 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基层单位更多的自主权, 但是外部监督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 以实现中学教育的工作的可持续优化发展。

二、普通中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结合以上的分析, 现阶段在普通中学管理的过程中, 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以及外部监督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得到精细化的处理, 以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文章结合前期的分析, 在本节探究普通中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一) 精细化内部控制制度, 以条例来具体化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制度建设过度重视宏观把控, 很多实际的工作在寻找条例依据时存在多种解释或者依据不明确的现象。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内容就是以条例来具体化内部控制工作, 将内部控制的范围进行归类, 内部控制的责任进行明确, 进而从教育管理、行政人事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定不同章节的内容, 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化。

(二) 强化责任控制, 以职责分工的精细化推动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

职责分工的明确性是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由于职责分工的不明确, 中学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 加之以兼职形式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过度的注重形式, 因此整个内部控制工作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 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精细化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 将具体的职责与相关的岗位挂钩, 以责任推动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 以职权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进而推动中学整体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

(三) 注重信息的搜集与反馈, 实现制度建设的动态化

制度建设工作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现阶段随着中学教育管理的深化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 制度建设工作也需要随时的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现阶段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员工信息的反馈与收集, 并结合中学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以及教育管理大环境的变化, 及时对相关的政策按照年度进行修订, 以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三、进一步提升普通中学内外监督工作的作用

内外监督工作不仅仅是普通中学内部控制工作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 更是学校规范运转的基本条件, 因此在完善中学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 学校同样应当注重内外监督工作作用的发挥, 以保障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营。

(一) 明确校内部门职责, 强化内部监督工作的专业性

内部监督重要是通过纪委、财务审计、教学督查等部门来实现对学校管理的有效监督, 进而保障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存在显著的合理性, 但是在学校运营管理的过程中, 内部监督同样至关重要。因此现阶段, 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的明确部门的职责, 以专业人员来承担内部监督的实际工作, 真正的实现内部监督工作的专业性。通过这种完善而专业的内部监督工作, 整个学校的管理运营才能更加的规范化, 进而内部控制工作也能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 中学教学的成果、教育措施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能在平稳的环境中得到最为有力的支持。

(二) 加强信息的透明度, 以外部监督为规范不断完善中学教育管理

外部监督较内部监督, 有着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因此对于学校管理的改善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要注重信息的及时传递与交流, 与上级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工作, 保障信息的准确汇报, 进而争取上级部门的有效监督以及最为准确的评价与建议。只有通过外部独立客观的建议与约束, 加之内部监督与控制的结合, 整个中学基础教育才能真正的实现高效管理。

文章结合普通中学管理的现状, 尝试对普通中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内外监督作用进行探究, 文章认为中学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精细化内部控制制度, 以条例来具体化内部控制工作;同时以职责分工的精细化推动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 并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以信息的反馈实现内部控制动态化的制度建设。同时, 中学也应当注重内外监督工作的实际作用, 一方面明确校内部门职责, 强化内部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的透明度, 以外部监督为规范不断完善中学教育管理。最终通过内部的有效控制与监督, 结合外部监督的作用实现中学的有效管理, 保障中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内外监督工作的实现是一个单位有效经营的重要保障。对于普通中学的管理来说,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内外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其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成果的合理维持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现阶段开展中学管理的过程中, 职能部门应当从制度管理与监督着手, 探讨中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方案, 并不断地探究内外监督的实际作用, 进而保障一个中学在平稳运营的过程中, 实现组织的内部完善与高效管理, 进而为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成果的优化提供相关的保障。

关键词:中学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内外监督,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丽.探讨普通中学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及内外监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3) .

[2]李莉颖.浅谈如何加强公立中学内部控制建设[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03) .

8.中学课堂教学制度 篇八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bian University,Yanji 133002,Jilin,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eongju 363791,Korea

中韩两国均属于东方文化圈,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已成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推行的教师教育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法律为准绳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标准化的课程结构及公平合理的教师聘用制度,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韩国偏重于“师范性”,而我国偏重于“学术性”;教师聘用制度方面,韩国采用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而我国采用免试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韩国在聘用考试、选拔中实施全国性公开的方式,采用公开招聘制,没有试用期,而我国考试透明度低,还有一年的试用期。韩国实施的教师教育特点对研究我国教师教育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1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特点

韩国法律第8852号21组2项“小学·中学教育法”[1]中规定,攻读师范大学、一般大学教职专业、教育大学院硕士毕业生,以大学期间的有关成绩可直接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1.1 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特点

韩国从2009年以后入学的学生,毕业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标准规定为:专业课程(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应在50学分以上,教职课程(教职理论和教职素养及教育实习)22学分以上,毕业平均成绩应达到75分以上。可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标准,主要以本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成绩来衡量。而我国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只要通过教师职业技能、学校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普通话能力等达到标准就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出现了即使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而专业成绩没有达到毕业标准拿不到毕业证书的现象。

1.2 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特点

韩国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规定,非师范类学生欲望从教时,必须通过学习相当于师范类大学教职课程后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非师范类学生学习师范类大学教职课程的方法有,可在三年级时编入到师范类大学或者毕业后攻读教育大学院获得教育学硕士,同时必须进行教育实习,这也是职前资格审查的硬件之一[2]。而我国毕业于非师范类大学的学生可通过简单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考试,成绩合格就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很显然韩国在认定教师资格时,无论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大学毕业,必须是经历大学期间的该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必修过程才能获得资格证书。做到了严格把好入口关。

2 中学教师聘用资格考试的特点

韩国2011年中学教师资格聘用考试由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根据国家《教育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聘用令》、《教育公务员聘用候选者选定竞争考试规则》公布出题方向、法律依据、考试管理机关、考试日期、考试范围及分数比例、公告试卷评阅过程、考试后标准答案等,并在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的网站中随时查阅。

韩国教师聘用考试无论是师范类毕业生还是非师范类毕业生,凡是有望从教者都应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三次考试。前二次考试是全国统一的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第三次考试是由各省级教育监(相当于中国的省级教育厅)组织进行的专业实践部分考试,考试内容是从国家规定内容中选择(表1)。

表 2011年韩国中学体育教师聘用考试安排[3-4]

第一次组织的教育学考试内容范围包括教育学概论、教育哲学及教育史、教育课程(我国的课程标准)及教育评价理论、教育方法及教育工学、教育心理、教育社会、教育行政及教育经营、其他有关教职理论。专业理论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学科基础占30% ~35%,专业基础(体育专业)占65% ~70%。可见,韩国的专业理论考试比较注重该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次的专业综合考试范围虽然与第一次基本相同,但指出了具体案例。如中学体育教师资格考试题之一是:《教学内容为中学3年级跳箱,回答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根据运动力学原理分析说明助跑和落地的有效方法》[4]。这不难看出,韩国通过考试,考核应试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次考试内容中,“教职方面及深层面试”是指通过面试谈话注重了解应试者处理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以及对专业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发展观等,了解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珍惜及对教育的责任心等教师素养,并占40%的比例。“编写教学设计”并上课是现场编写及上课。选考项目是在田径、体操、排球、手球、篮球中选4项(由各省级教育监现定4项)考试,考试方法和评定都很严格。如,径赛项目跨栏障碍跑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评价出发姿势、过栏姿势、栏间跑、落地姿势等。田赛项目跳高由5个人为一组进行,评价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再如篮球,以个人为单位,从中线快速运球通过3个障碍后做运球上篮,之后接考官的传球自由运球后进行跳投[5]。可见,韩国中学体育教师的聘用考试,组织管理严密、考试内容既有学科理论又有专业理论以及全面考核应试者专项素质中各个细节动作,考核了应试者能否胜任今后的教学。

3 中学教师聘用考试选拔的特点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第2011-155号第17组1项、2项、公告[6],第一次考试后,选拔各科取得满分的40%以上者,从高分择优筛选出2倍的招生人数参加第二次考试,同时适当考虑大学学习成绩和地方奖励分。第二次考试后,选拔各科取得满分的40%以上者,从高分择优筛选出1.5倍的招生人数参加第三次考试,同时适当考虑地方奖励分。最终成绩是三次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入取招生计划内的人数。当出现同等分数时,第一考虑无职业应试者,第二考虑第三次考试成绩高者,第三考虑服役当过兵者,第四考虑第二次考试成绩高者,第五考虑第一次考试成绩高者等等。可见第一考虑因素之外,考虑的是第三次考试成绩高者,即体育教学能力,体现了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体育教学专业化的选拔理念[7]。韩国中学教师聘用考试选拔体现了公正、合理、公平的理念,选拔真正意义上的具备教职方面技能和素养的应试者。

4 启示

4.1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培养人的“营业执照”,是衡量是否具备教学的基本标准之一,应把好入口关,提高教师的起点质量。在认定中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时,毕业于师范类大学的学生,我国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以在大学期间的体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成绩为主,再考虑大学共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成绩,考核是否能够获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而非师范类毕业的大学生的体育教师资格认定问题,国家应根据我国教师培养目标和体育专业的实际问题和体育教师数量,出台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认定制度。

4.2 教师资格考试是衡量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可借鉴韩国的经验,有必要规范我国目前教师考试制度的计划性、组织性以及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形式等,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考试应考核和选拔具有正确教育观、学习观、课程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等高素质教师,以便形成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形成多渠道的教师培养体系,拓展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途径,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

4.3 韩国中学体育教师聘用考试制度,法律规定严明,组织管理严格,考试考核严肃,考试制度法律化,人们更加高度重视。我国也有必要将教师资格聘用考试制度尽快法律化,使从教者更加明确教师身份的神圣和伟大,以此鞭策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1]韩国法律第8852号21组2项“小学·中学教育法”[S].

[2]李正花,赵舜默.韩国体育教师职前资格考试制度考察与借鉴[J].外国中学小学教育,2011.

[3]韩国首尔特别市教育厅公告第2010-149号.首尔特别市2011年中学体育教师聘用资料[R].

[4]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2011年教师聘用资料[R].

[5]韩国2010年度中学教师新旧聘用候选人竞争考试,第二次考试(体育)[S].

[6]韩国京畿道教育厅第2006-512号.2007年京畿道公立中学学校教师聘用和选人竞争考试实践科(体育)[S].

[7]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第2011-155号,第17组1项、2项公告[S].

[8]张亚平,程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特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

上一篇:雅思口语写作中话题词汇的重要性下一篇:精选小学英语作文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