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2024-09-14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精选8篇)

1.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篇一

试析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是有效实现学生组织工作育人功能的需要。从系统要素的视角,要做到“思想引领、活动承载、组织保障、制度规范、干部牵头”;从科学管理的视角,要实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从组织定位的视角,要发挥各个学生组织的优势;从学科依托的视角,要凝练体现学科特点的工作思路。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组织工作 机制创新

高校学生组织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需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从具体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总结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是学生组织工作要素的具体组织形式或活动形式,是基于学生组织工作规律认识而进行的积极构建。实现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一、五位一体:系统要素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包括组织、干部、制度、思想、活动五个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以不同的作用和地位耦合为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1 思想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组织工作要创先争优,必须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具体而言,首先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坚持发展为要、服务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把握方向、做正确的事,讲究方法、正确地做事;再次要理论武装,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2 活动承载。学生组织工作应该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导力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基础素质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修德类活动、益智类活动、健体类活动,尚美类活动;从关键素质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创新类活动和实践类活动;从活动目的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安身类活动、求进类活动、谋业类活动,从开展主体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自主类活动、常规性活动、项目类活动。

3 组织保障。组织既有名词意义上机构的含义,也有动词意义上职能的含义。从名词意义上说,学生组织工作必须有组织依托才能名正言顺,这种组织可以是相对正式的官方组织,也可以是自愿组合的社团组织。从动词意义上说,学生组织工作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必然涉及机构设置、权力划分、经费预算、文化建设等事项,需要统筹兼顾。对这些学生组织的机构设置的指导体现以职能为导向的原则,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建立组织结构,并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适时调整。

4 制度规范。制度应当是总结经验的成果,是能管长远的规范,更是当前活动的依据,具有预期导向、动机激发、行为约束的功能。学生组织建设应该强化组织文化意识,强调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建章立制,照章办事。学生组织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学生组织工作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工作随意、缺乏连续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并将这种理念制度化。

5 干部牵头。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作效果的决定因素是人,关键是学生干部。建立一支高效、精干、领导满意、群众信服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在学生干部的选拔方面,要求所有学生干部应该具有“参与的热情、服务的理念、策划的智慧、行动的效率”,而且对于学习成绩要严格把关;坚持“个人自愿报名、初审确定资格、集体组织面试、主管老师拟定、面试小组通过”的选拔程序,既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平,又考虑工作开展的便利。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主要通过举办集中培训、发挥例会作用、开展专项学习、参与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二、四化生效:科学管理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组织工作的实效要靠科学化,高效要靠规范化,长效要靠制度化,绩效要靠品牌化,这就是所谓的“四化生效”。

1 科学化:实际需要,理论支持。学生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应该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既要满足实际需要,又要得到理论支持。满足实际需要,最重要的就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即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理论支持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一般来讲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它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当然还包括教育学、管理学等理论。科学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勤于思考,创新凝聚特色。

2 规范化:设计流程,提供范本。在操作层面,我们需要把经验和要求等提炼为一种规范,科学化基础上的规范化能够提高效率。规范化也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流程,即需要做哪些事情,它们的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二是提供范本,即在提炼共性的基础上,提供可以直接借鉴使用的范本和模板。规范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敏于行动,细节决定成败。

3 制度化:激励先行,保障有力。所谓激励先行,就是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调动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人们一个稳定的预期,做好有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好有什么样的措施,这样才能形成人人认真对待的良好基础;所谓保障有力,就是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开展活动时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比如资金、场地、时间等,想办法满足这些基本的条件,这样才不会中途夭折。以上提到的两方面都是需要领导层给予认可和支持的,所以制度化更多的是领导层或者高层的问题。制度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勇于沟通,协调争取资源。

4 品牌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品牌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差异度,即和同类活动与同类产品不同的地方,或增值创新的部分,也可以称之为创新度;二是知名度,即被人们感知和认知的程度;三是认可度,即人们的正向评价程度或决定选择的意愿。首先,品牌是成功策划的结果,要找准优于同类活动和产品的突破点;其次,品牌也是广泛宣传的结果,要通过宣传扩大知名度;再次,品牌需要有时间来积累,通过不断总结扬长避短,通过人们的见证和使用而口口相传。品牌不是自封的,但是品牌是我们工作的奋斗方向,这就是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品牌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善于总结,宣传扩大影响。

三、四会争先:组织定位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托学生组织,依靠学生干部,这样才能落到实处。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为例,院级常设学生组织包括研究生会、学生会、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分团委的素质拓展委员会。各院级学生组织要通过特色定位来保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1 开展学术创新系列活动。学术研究既是研究生的主业,也是本科生的努力方向,现有的学生学术积累的平台主要有课程论文、学术论坛、作品大赛、成果奖励等。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学术服务的思路总结为:起步于一篇课程论文,提高于一次学术论坛,提升于一次作品竞赛,强化于一项成果奖励。与此相应,研究生会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完善课程论文,参加学术论坛,参与作品竞赛,积累研究成果”的倡议。重点是做好两项工作,上半年是以“师生面对面”为名的系列学术沙龙,分选题、方法、写作、投稿四个专题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达到夯实研究基础的目的;下半年做好一年一度的学术论坛,通过征稿、答辩、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2 开展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在定位上属于理论社团,具有自主性、发展性、思想性等特征,为了加强组织建设,学院赋予实践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以及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实际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会围绕“红色旋律”,形成包含红色讲堂、红色之旅、红色短剧、红色先锋在内的活动体系。红色讲堂指“听”取理论专家党史党建等方面的讲座,特点是高人引路;红色之旅指“走”出去重温历史,在实际环境中受感染;红色短剧指学生通过参与表演短剧的形式,在娱乐中轻松受教育;红色先锋指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利用专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号召同学们“走进红色讲堂,踏上红色之旅,表演红色短剧,争做红色先锋”。

3 开展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相对其他学生组织来说,学生会不仅人员较多,而且纵向上也有较多的传统活动项目。以人文学院为例,应将学生会的特色定位在文化建设方面。上半年结合“5・25”心理健康节承办由学工处组织的面向全校的宿舍文化作品大赛,下半年结合北京市的人文知识竞赛承办由教务处组织的面向全校的人文知识竞赛。向所有学生提出的倡议就是“拓展人文知识,建设宿舍文化,参加文体活动,维护身心健康”。

4 开展素质拓展系列活动。分团委的素质拓展委员会是学院分团委下设的实体机构,主要承担校团委对口下达的一些工作,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干部培训、读书益言堂、打开专业之门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属于年度定期开展的项目,主体是参与实践的团队;读书益言堂活动属于按月开展的小规模活动。分团委工作的重点,一项是上半年开展的面向良乡校区低年级学生的打开专业之门活动;另一项是下半年开展的全院学生干部培训。向所有学生提出的倡言就是“参加社会实践,发表读书心得,做好学生干部,打开专业之门”。

四、四字贯通:学科依托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作为学校以学科归属下设的二级学院,在学科设置上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学生组织工作中,要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按照“人”“文”“社”“科”的思路开展工作。

1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成长需求。首先,召开分阶段、分类别的就业动员会,向学生讲透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其次,在学院网站和学院橱窗开辟就业信息栏,建立短信平台和公共邮箱,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再次,承办用人单位的招聘宣讲会,邀请校友回校作就业讲座,定期举办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经验交流会,传授就业经验。学院应尽量调动学生参与就业工作的热情,发挥学生组织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2 以文为长,强化学生的素质优势。文科生应该在文笔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学院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学生的写作优势。首先,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写作意识;再次,举办各种活动,传授写作方法;最后,注重文章积累,巩固教育成果。

3 以社为怀,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相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文科生将来从事的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要求对社会有全面的理解,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在组织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社会实践中,一方面致力于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提出要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乐于投入、勤于思考、敏于行动,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经过两年的成功实践,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社会实践项目已经在推动社区建设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成为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色品牌。

4 以科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办好学术论坛,搭建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术论坛旨在“倡导经验交流,谋求共同进步,促进知识创新,繁荣校园文化”,是加强研究生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二是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各种学术竞赛活动,搜集竞赛信息,提供指导服务,成绩喜人。三是学院鼓励各个专业建立自己的专业社团,并且支持这些专业社团在组织专业活动方面发挥作用。

2.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篇二

一、机构性质

学院党委研究、指导、监督和协调学生党建工作的专门机构。指导办公室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工作部门。其所有事务直接对学院党委负责。

二、机构宗旨

围绕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为工作中心, 努力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创建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 开创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品牌, 全心全意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服务, 充分发挥和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管理机制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 成立由学院辅导员任主任、党支部书记任科长、学生党员任科员组成的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办公室。指导办公室下设秘书处、组织发展科、宣传科、实践科、培训考核科和外事科等科组, 具体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制度如下:

1.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指导办公室例会、各科组工作例会, 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全体干部工作会议。各科组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总结本周工作及进行下周工作部署。

2.学习制度。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全体干部学习交流会。每次由指导办公室科长、副科长主持并作中心发言, 每半个月对机构成员各项能力进行培训。

3.考评制度。每年对全体干部进行一次考评, 考评不称职者即时解聘, 对基本称职者进行谈话教育, 对年度考评优秀者进行表彰。指导办公室全体干部均列入学院党务工作者进行教育管理。

4.监督、反馈制度。在党建指导办公室门口设立意见箱, 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的建议。对党员、党支部提交的材料, 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对于申请、咨询等, 原则上在2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5.值班制度。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和各科组负责人须在指导办公室轮流值班。每天值班时间为08:30-17:30。

四、职能划分

(一) 秘书处

党建指导办公室秘书处是负责机构咨询、策划、管理的职能部门, 协助办公室主任开展工作, 担任机构内部综合协调并承担机构整体形象的部分宣传工作。制定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指导办公室各级干部的管理、考核、任免制度, 独立地行使考核权和监督权。定期不定期地严格、全面考核各级干部, 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秘书处是党建办的一个下属部门, 其主要职能如下:

1.起草机构各项工作汇报。

2.进行各项会议的记录工作, 协助办公室主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指导办公室调研工作, 协调各部门工作, 加强部门间联系, 加强内部建设。

4.负责各种活动及例会的考勤。

5.负责指导办公室值班安排及处理日常事务。

6.收集同学们的意见, 针对各种线索展开调查研究, 为机构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7.贯彻指导办公室工作方针政策, 协调和督促各部门履行职责。

8.定期向主任汇报有关工作, 及时向各部处传达主任的有关工作部署。

9.为年度招干工作提供考试题目、考务安排等方案, 公平、公开、公正地为机构吸收新干部。

10.负责办公室财务管理。

(二) 组织发展科

组织发展科是党建指导办公室组织工作方面的主管部门。根据学院党委的指示和决定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研究提出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贯彻上级文件、落实学院党委关于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决定的具体措施, 并经学院党委审批后执行。组织发展科下设干部组、党校组、档案组, 各组的主要职能如下:

1.党校组。 (1) 制定党校开班计划。 (2) 党校学员的选拔及汇总。 (3) 党校开班的现场布置。 (4) 党校开办的后勤服务工作。 (5) 党校期间各类人员的考勤。 (6) 党校论文及各项资料收集。 (7) 党校考试试卷批阅。 (8) 党校结业证书的撰写、审核及发放。 (9) 党校期间财务管理。

2.干部组。 (1) 起草党建工作及干部工作计划, 负责督促和检查执行情况。 (2) 筹划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创建和换届选举。 (3) 筹划学生党员干部的考核。 (4) 协助校级学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示范党员、优秀党支部评选工作。 (5) 进行校级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党支部及优秀学生党员的评选。 (6) 党内表彰、奖惩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保管。 (7) 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党课讲座。 (8) 学院学生党费的收缴。

3.档案组。 (1) 学院学生党员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 (2) 学院党委新发展党员档案的审核及审批。 (3) 学院预备党员转正档案的审核及审批。 (4) 新生党员的档案审核、接收及汇总。 (5) 毕业生党员档案的审核及转出。

(三) 宣传科

宣传科是学生党建指导办公室主管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理论与形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等工作。宣传科的职责可概括为:对外宣传、对内教育、对上参谋、对下指导, 横向扩大联系, 纵向沟通信息, 自身加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宣传科下设网络服务组、宣传组、阡陌工作室。

1.网络信息组。 (1) 创建及经营学院学生党建主页, 并与学院主页连接。 (2) 根据党建主页上各模块的功能及信息特点及时更新各模块内容。 (3) 根据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变化及时进行模块及信息调整。 (4) 党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资料录入。 (5) 党内半年和年终统计。

2.宣传组。 (1) 学生党员各项活动的摄影信息采集及新闻稿的撰写。 (2) 出版党员活动海报、书面公示。 (3) 出版及及时更新学院学生党建宣传手册。 (4) 学生党建主页新闻信息的收集及整理。 (5) 学生党建工作的校外宣传工作。 (6) 宣传栏每日快报及信息的更新。

3.阡陌工作室《党员之家》———半年刊。 (1) 《党员之家》章节的构建。 (2) 《党员之家》的宣传。 (3) 《党员之家》的征稿。 (4) 《党员之家》的审稿及排版设计。 (5) 《党员之家》的印制及下发。 (6) 《党员之家》的经营。

(四) 实践科

实践科的工作宗旨是促进党员投身社会实践, 培养党员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使党员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实践能力, 为广大学生党员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提供平台。

1.就业服务组。 (1) 为每一位毕业生党员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 (2) 负责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登记及转出党员信息收集及汇总。 (3) 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信息收集及汇总。 (4) 毕业生党员档案的审核、封装及转出。 (5) 暂缓就业党员的党籍管理。 (6) 组织毕业生党员宣誓。 (7) 暂缓期满党员的联系及转出工作。

2.社会实践组。 (1) 预备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安排及考核。 (2) 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安排及考核。 (3) 积极分子及申请入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安排及考核。

(五) 培训考核科

负责总结推广学生党建工作经验, 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措施。抓好党员教育, 促进党内思想作风建设, 提高党员思想素质。

1.组织策划支部书记培训班。

2.组织策划学院党支部委员培训班。

3.组织申报学院党建及研究创新项目。

4.开展学生党建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专题调研。

5.组织策划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竞赛。

6.协助组织部关于在新生中成立党章学习小组的培训安排。

7.组织院级的各项评优。

8.组织策划学生宿舍党小组的评优。

9.关于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党支部的评选。

10.组织策划形势政策分析大赛。

11.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计划的执行。

12.形势政策分析大赛的策划及组织。

(六) 外事科

外事科是机构的对外窗口, 主要负责本机构与各院系及兄弟学校的联系与合作。为机构主办和承办各类活动寻求和邀请合适的嘉宾, 组织协调各类活动, 提高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和形象, 是机构与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

1.组织党建指导办公室加强内外界的沟通与联系, 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 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发展。

2.通过毕业生党员信息的管理, 初步建立党员实习、就业工作体系。

3.与校外党支部进行支部共建的筹划及组织。

4.党建讲座主讲嘉宾的联系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建指导办公室的建设, 不仅能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更能为高校提供一个培育学生干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 更加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建指导办公室的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高校党建事务全面发展的体现, 是创立高校党建品牌工程的基石。

课题名称:2010A06创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摘要:党建品牌是党建工作质量、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创建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中党建事务工作是影响党建品牌的一个核心因素, 党建事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程度直接体现了党建服务和党建发展的水平。创立及建设好党建指导办公室是创立高校党建品牌工程的基石。本文以学院党委为平台, 探讨了加强和完善学院党建指导办公室的建设问题。

3.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篇三

摘 要:民族高校担当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干部和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学生素质备受社会关注。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工作应抓好队伍建设,做好党团联动工程,党建工作的创新要不断完善党员学生的管理,建立动态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平台搭建工程,发挥品牌效应。

关键词: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创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民族高等学校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培养建设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国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要“借助于品牌创建内容,结合基层党建根本目标,探索时代性鲜明、规律性客观、创造性丰富、目的性突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方法”,使之成為创新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成为在各民族青年中行之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依托。以创建党建品牌推进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对于党员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可以牢牢把握在意识形态方面对青年人教育、培养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一、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首先,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可以拓展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新思路,探索新载体、新措施和新方法。运用品牌理念开展创建,用品牌质量、品牌管理和品牌服务的标准夯实群众基础,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其次,通过党建品牌建设,结合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切入点,使党建工作针对性强,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影响。再次,通过有效的党建品牌建设,发出党的声音,体现党的号召,树立党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一大批立场坚定素质高的党员,有利于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宣传、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最后,党建品牌建设过程还是民族大学生党员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亮出党员身份,体现党的先进,提高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党建品牌建设让大学生党员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自己实际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工程的创新做法与探索实践

1.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队伍建设工程,抓好品牌队伍。习近平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创建民族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的第一要义是有一只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为主要力量,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务队伍。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基层学生党组织党务队伍建设的主导,学生党支部干部为主要辅助,把学生党支部干部充实到党务工作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对基层党务队伍建设合力。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培训活动。活动中,既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体、服务社会的工作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活动工作来锻炼、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以此来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建设循环,从而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政治素养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队伍。

2.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党团联动工程,扩展品牌建设外延。如今少数民族高校都是在学分制下施行行政班级建制。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团互动,巩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以此来扩大基层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辐射面,提升宣传力、影响力,感知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基础落后,入学后需要时间来适应高校内的学习生活,建立“一帮一”“多帮一”学习互助小组,是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优势的良好契机。我们要借助学生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动一个,带动一片”,提升党建品牌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3.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制度建设,落实动态管理。我们要重视学生入党前、中、后的培养教育,把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实施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程化。要健全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学生党员考核和考察指标体系,通过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

4.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平台搭建工程,发挥品牌效应。党建品牌建设需要良好的载体来推广提升影响力,更需要良好的平台来展示党建品牌的优越性,通过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来推广品牌效应。在学校内,构建学习“一帮一”互助小组来帮助学困生学习,以及定期去学校图书馆、档案馆进行义务劳动。在校外,可以深入周边少数民族乡镇,利用所学电工、会计、生物知识去切实进行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篇四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政治功能弱化、服务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本文提出构建以思想引领、组织管理、服务群众、作风纪律、引领示范和特色创新为评估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评估体系,运用自评与他评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的评估办法对评估体系中各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分析,形成支撑评估体系的评估量表,能够客观高效地完成基层党建评估工作,为更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评估体系;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这对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刚刚结束,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对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执政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切实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阵地,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是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体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处在实际工作第一线,是广大师生认识党、了解党的窗口,每位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只有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阵地,每一位共产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将考核评估体系引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来,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评估现状

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机制,有利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分党委的工作性质与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对于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略地位,提高党组织作用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评估考核实际情况来看,形式重于内容,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充分发挥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初衷。

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应付考核多,认真落实少;基层党组织考评应该是“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考评的落脚点应该是发现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但是目前从考核实际来看,多数党组织都是集中精力应对考核,态度扭曲,很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是考核内容比较繁杂,定性考核多,定量考核少;各地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工作中都处于尝试阶段,在内容设置上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考核内容设置上大都以宏观定性的考核内容居多,而具体考核量化指标偏少,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效果。

三是考核方法不够科学,集中汇报多,监督检查少;当前考核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时,都是采用听取汇报材料、查看资料台账的形式,而缺乏对被考核党组织的实际工作的考核考察,党建工作的所有考核内容都是依据集中汇报得出的结论,考核的实际意义难以彰显。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评估体系构建

(一)评估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党员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党的基层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1)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某些基层党组织并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导致党政治优势明显弱化,某些基层党组织并未重视党员的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导致某些基层党组织成员素质水平比较低,还有些基层党组织面对不利于我党执政的传播行为,不加以抵制制止,完全未能?l挥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2)组织建设方面有待完善,某些党组织并未意识到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因此对其建设不加以重视,忽视基层党建工作,只是将重点放在经济建设,这种轻党务,重行政的行为,对基础党组织核心领导功能的发挥非常不利;(3)服务群众意识薄弱能力不足,某些基层党组织成员,自身角色感不强,甚至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服务意识淡薄,责任感并不强,想上还未有先进的民众先进,这使得党员威信大打折扣;(4)作风纪律性不强,作为党的基层单元,作风纪律尤为重要,尤其组织中每一位党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当前部分党组织,部分党员自身作风存在问题,纪律性甚至不如普通群众;(5)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员应该是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应该是工作中的榜样,生活里的模范,给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标杆,起到正面引导作用;(6)党建工作创新不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法宝,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缺乏创新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灵活、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评估体系核心在于要设计符合党建工作实际的评价内容,以确保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围绕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请况,初步将评估体系中的评估内容分为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组织管理、服务群众、作风纪律、引领示范和特色创新等六个方面。

(二)评估方法

在评估方法上,可采取党组织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自评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过程,他评则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借助第三方帮助自身剖析党建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具体包括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互评,党员及群众的评议以及领导小组的综合评定。一方面,自评是基层党建工作评估的基础环节,评价中要实事求是,寻找差距,全面准确的科学评价,并提出整改措施,起到查缺补漏,以评促建的目的。另一方面,自评都存在着一定的利己性、偏袒性和局限性,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引入他评,多方面多角度地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情况作出评价,以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定量?c定性相结合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评估体系中,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者相互补充,从而能全面把握被评估对象的实际状态,提高分析判断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总体而言,评估应以定量分析为主,能够用数量形式表达的尽可能用数量形式来表达,以体现客观性、可测性和确立精确的可比度。但是将评估内容量化时需要考虑其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即评估内容能否量化或者量化后能否表达原意,量化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对每一项评分要素的赋分值进行平衡。对于难以用量来衡量或测定的因素,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则很难进行合适的量化计算和比较,需要从定性上给予分析判断和评价。

3.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要及时通报评估结果,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要求针对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做好落实。此外,还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避免了忽略过程只重结果的考核弊端,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

三、运用与完善

为了进一步完善评估系统,以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行政与其他专业技术党支部为例进行了2017党建工作评估。从量表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今年该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示范引领板块都是满分,做的很好,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思想引领工作不够扎实,特色创新板块没有太大成效,在未来的党建工作中需要有侧重的补齐短板。最后通过与支部成员座谈了解,评估系统仍需要进一步扩充完善,尤其针对评估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设立工作考核的常设机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单独负责整个考核工作的开展,由党委宣传部和相关部分配合来抓。

二是建立长期可行的督查制度。党建工作的考评要分散到平时,重视阶段性考核检查,以达到督查促党建的目的。

三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办法。对于考评的结果要进一步扩大影响,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考核结果集中备案,作为推荐评选优秀基层党组织和支部书记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5.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篇五

大学生公寓社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最集中、最真实体现的场所。把党支部建在大学生公寓社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最扎实的措施,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思想问题的最有力办法,也是发挥高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阵地。为此,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构建了高校大学生公寓社区基层党组织,致力探索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实施“三建”、“三进”、“三性”、“三个有利于”的措施,其经验成果——“党旗飘飘在社区”作为学院2005年党建迎考的特色项目,赢得了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

现将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工作及成效汇报如下:

一、推行“三建”,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区公寓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此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渗透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自2005年6月成立了2个学生(社区)党支部以来,学院党总支以楼层为单位成立了6个党小组,建立、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

2、组建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具有高度事业性和责任感的大学生社区公寓党组织学生干部队伍。大学生社区公寓党组织,处在与广大学生直接打交道的第一线,支部建设的好坏、作用发挥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校党委工作意图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知识分子中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工作中,高度重视高校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选拔政治觉悟高,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旗帜鲜明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凝聚力,能团结绝大多数人开展工作的“一班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委员等党组织学生干部。

3、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化学化工学院制定《公寓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公寓社区党组织生活条例》等规范文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学生党员管理。一方面,党内组织生活的制度化、正规化,可给人以神圣感,使之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得到党对群众无法得到的权利与义务的享受,使每个党员奋发向上;另一方面,组织生活可给予人精神力量,每个党员言行的正确与否,可通过组织生活得到公正的评说,从而获得心理平衡与满足,促使其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奋进。严格的组织生活可以使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进行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达到思想一致、行为一致、朝气蓬勃,在学生中树立好形象的目的。党组织生活的严格性、政治性、广泛性,对公寓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三进”,加强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1、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加强大学生公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对此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做到了三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组织保障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工作中,他们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值日制度”,设立了“党员兼职辅导员制”。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协调处理好了各种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了针对性。

2、基层党组织党员楷模作用的发挥进社区。今年三月份起,化学化工学院开展了党员寝室挂牌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党员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周围同学;实行了党员值班制度,在公寓楼内开展“党员接待日活动,及时了解同学对党支部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党建日,开展了“社区先进党员”、“社区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 以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采用报告会、社区橱窗等形式对5名“社区先进党员”的学习、工作、事迹进行了宣传,使党员楷模的作用在社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区。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以“学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能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大学生公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党员导帮制度。由于学习任务、经济负担重,就业竞争压力大,过分依赖甚至沉迷于网络而同学间相互直接沟通少,以及恋爱等原因,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大学新生,他们脱离了原先熟悉的环境,情感的需求与情感的实现存在矛盾,有失落感;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恐惧,心理疾病更普遍,更严重。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通过设立“党员阳光屋”,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员同志担任心理咨询员,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干部担任心理咨询联络员,在社区建立了党员心理咨询导帮室,及时掌握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积极开展“党员爱心导帮”主题活动。依靠心理咨询联络员的上报信息,他们及时消除了一起恶性隐患事件,有效处理了三起学生“失踪” 事件。与此同时,他们设立了“爱心基金”,从生活上、经济上资助特困生。

三、运用“三性”,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

面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并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其中。

1、社区党组织工作教育的主体性。大学生是公寓社区的主体,他们既是被服务、被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公寓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管理者。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努力发挥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公寓社区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积极吸收学生积极分子参加公寓社区管理机构、参与公寓社区管理决策,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学生的自律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2、社区党组织工作过程的互动性。由于大学生公寓社区内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多样性、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更加要强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教育者要在服务中、活动中体现教育引导,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才能更加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学生也只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对学校的理解,增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感情,才能更好地更自觉地接受教育引导,也才能健康成长。因此,社区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实现了双向互动,才会达到双方共同进步的双赢效果。

3、社区党组织工作方法的灵活性。大学生生活方式逐步呈现多样化、社区化特点。在学分制情况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更加灵活。在工作对象复杂多样的状态下,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式的思想教育方式不适应社会化大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因此大学生社区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教育内容、活动方式和场地、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设计安排要适合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需要,使人人都有活动的机会、交流沟通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受教育的机会,思想教育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从而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四、以“三个有利于”为宗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党日活动。

1、开展有利于学风建设的党日活动。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学习型公寓社区建设的灵魂。化学化工学院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营造学习氛围等长效机制与措施,使学院公寓社区的学习型特色不断凸现。开展了“我的学习座右铭”书画大赛、“我的大学生涯设计大赛”,并利用社区的橱窗、展板做好考风考纪、四六级考试动员,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开展有利于活跃社区文化氛围、提升社区内涵的党日活动。为了加强学习型公寓社区的内涵建设,打造经典寝室文化,化学化工学院社区党支部牵头开展了“我的地盘听我的”寝室文化评比系列活动。活动打出了“心随我动,家随我秀,自由空间、展示个性”的口号,以寝室为载体,以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为基石开展活动。活动内容有“我寝我塑”室徽室名征集、“想唱就唱”室歌评比和“亲如一家”宿舍全家福评比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共收到各类作品近150件,经过院领导的认真评选,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

同时学院社区党支部在世界重大节日,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了一系列党日活动。3月3日是第七个全国爱耳日,化学化工学院社区党支部在学院党总支的统一部署和细致指导下,以展板的形式、充实的内容在学生公寓社区成功举办了一期关于爱耳的专题宣传,并打出了“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的口号。展板内容通过图片、资料、数据详细地介绍了人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耳鸣、耳朵流水等耳病的病理和预防措施,并对MP3、单放机耳塞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重点说明;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为了提高同学们“节粮爱粮”意识,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社区党支部深入农村体会了粮食收集的过程,并在公寓社区四区一栋联合开展了一次以“节粮爱粮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资料图片展。展出的资料图片囊括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方法、校园中的粮食浪费现象以及江大附小学生绘的“粮食生产”水彩画;为了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进社区的有益途径和方法,10月23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学生(社区)党支部与镇江市弥陀寺巷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了“牵手长辈学文选 携手共建美社区”主题活动,并就联合开展社区党建理论研究、交流达成了协议;在江苏大学读书节之际,化学化工学院社区党支部的同学们前往镇江市图书馆开展了“博古通今之道,修身养性之行”大型活动,拉开了学院“社区杯”读书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帷幕。活动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氤氲着书香的古籍室和图书馆的核心——《文心雕龙》资料中心,在韩主任的讲解下系统的学习了《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和该书的历史、文学价值,了解了资料中心的建设过程和近期工作,随后同学们阅读了部分“龙学”著作。除此之外,学院社区党支部还开展了社区杯篮球赛、足球赛、下棋比赛等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文体才艺的舞台。

3、开展有利于安全、文明、卫生、和谐社区构建的活动。1)为了提升社区卫生、文明的层次,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建立完善公寓管理联动机制,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在社区开展了“流动样板寝室”、“流动文明寝室”评比,使各寝室逐渐形成了“学、比、赶、超”的优良风气。同时利用每月的“两类寝室”发奖挂牌仪式为契机,主动和学工处、后勤集团等部门联系,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协作,突出公寓社区人文关怀,力创一流服务,不断提高公寓社区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2)为了建立公寓社区安全防范管理机制,打造平安公寓社区,11月8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06级本科、研究生在学生公寓四区一栋举行了社区消防演习。演习开始前,镇江市京口区消防大队季参谋给同学们系统的讲解了灾后逃生、自我救护的方法和要点;消防大队殷俊大队长结合自己十五年的消防经历,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向同学们介绍了灾后报警、逃生、救护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随后朱书记为殷大队长颁发了化学化工学院“校外消防指导老师”的聘书,双方并签署了“共建社区消防知识宣传基地”的协议。接着,同学们分成三组,在消防大队的统一指挥下,先后进行了灾后人群疏散、消防栓使用、现场灭火演习,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此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防火安全意识,完善了社区火灾预防机制,是学院消除社区火灾隐患、打造平安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欢迎。

3)为了提高“废旧物品”的价值,增强大家的奉献意识,积极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党支部开展了“四爱心、六服务”主题系列活动。

“四爱心”:今年6月初,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在公寓社区学生办公室设立了“社区爱心回收站”,由学生社区党支部的同学负责宣传发动并收集、整理学生募捐的衣服和书籍,半年中开展了以下活动:“爱心捐赠,党员先行”:6月22下午,02级学生党员在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王征老师带领下来到学校“关爱超市”,捐赠了毕业班党员带头宣传发动并收集、整理的衣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近千件,为学校的贫困学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尽了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转移阵地,爱在延续”:在学生军训期间,05级学生党员把“社区爱心回收站”转移到了东山操场上,他们将新生军训期间留下的塑料瓶、易拉罐等收起来,统一卖掉,并将所得348元捐给了学院“爱心基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院贫困学生做了点实事,献上了爱心;“爱心回收,联合助困”:9月初学生党支部主动联系后勤集团物回部,达成了开展“爱心回收,联合助困”活动的协议。按照协议,后勤集团物回部给学院贫困生提供了4个勤工助学岗位,同时按市场价统一回收学生党员每月在社区收集到的塑料瓶、易拉罐、废报纸,学生党员把每月的所得捐给学院“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生;“成立中心、做大做强”近期,学院社区党支部和后勤集团物回部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在学院设区成立了“社区回收中心”,将“爱心回收”工作进一步作大做实,将“爱心颂歌”传播到社区每个角落。

“六服务”:1)“服务后勤工作人员”:03级10名学生党员 3月8日下午协助公寓四区、二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卫生清理工作,对一些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3月15日又对二食堂及公寓四区工作员工的子女进行的义务家教,并为他们播放精彩的科普教育片,将学习、娱乐融合为一体。2)“服务新农村建设”:04级学生党员于4月23日下午深入象山乡,通过展板、传单,当面解答疑问的形式,为村民们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水产养殖知识,切实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服务车站旅客”:05级学生党员“五•一”长假在镇江火车站举行“给旅客一个微笑的太阳”的大型义务活动。为火车站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的同时也为旅客提供必要的帮助,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序、舒适、温馨的“旅客之家”。4)“服务残疾老人”,05级学生党员主动和市残联联系,结识了唐棣、董惠萍夫妇,并每逢双周安排学生去看望两位老人,给他们唱歌,陪他们聊天,给老人单调的生活增添活力和乐趣。同时两位老人自强自立、长期从事盲文教育工作、让一批又一批失明的孩子走向社会的丰富经历,又教育、引导着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服务学校贫困学生”:6月22下午,02级学生党员在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王征老师带领下来到学校“关爱超市”,捐赠了毕业班党员带头宣传发动并收集、整理的衣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近千件,为学校的贫困学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尽了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6)“服务社区留守儿童”: 6月28日下午,04、05级学生党员来到大市口弥陀巷社区幼儿园,通过展板、游戏、唱歌、谜语竞猜等丰富多采的形式为弥陀巷社区的留守儿童介绍国旗、国徽、国歌、党旗的知识,加强小朋友们“爱国、爱镇江、爱家”的意识,融娱乐与教育于一体。

“四爱心、六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自身的特长和才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同学们系统地学习、感悟了“洪站辉精神”,成功凸现出了“感恩”、“责任”、“奉献”这三大主题,继续深化了“文明修身工程”,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五、化学化工学院开展社区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

基层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江泽民同志说过:“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那是十分危险的”。

1、以党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自2005年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公寓社区党支部以后通过积极实施“四个三”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生党员楷模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将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意识、社会道德等教育渗透到了学生公寓社区党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渗透到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到了为学生搞好服务的过程中,有力增强了大学生公寓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推进了学院社区党组织的基础、组织、制度、思想政治建设。

2、以党建促进团委、学生会建设。2006年学院团委、学生会共组织开展或参与了活动近40个,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校级一等奖15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15个,优秀组织奖13项,学院团委、学生科协、青志委均被学校评上优秀组织。

3、以党建促进班风、学风建设。2006年学院五个班级被评为江苏大学先进班级,学院欠费率全校最低,06届毕业生就业率100%,早操、晚自习全校评比第一,考研率、考研录取率、四六级英语通过率稳中有升,另外刘秀丽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A级一等奖,田宗民同学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4、以党建促进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2005、2006两年中,学院社区党支部涌现出了10名“社区先进党员”,同时通过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产生了35名“社区先进工作者”,2006年9月学院党总支在江苏大学“感恩、责任、奉献”主题教育评比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2006年10月学院被评为江苏大学2004—2006年度大学生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12月,学院关工委分会被评为江苏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6月,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大学生公寓社区党支部被评为江苏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6.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篇六

县地税局党总支

县地税局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改进党建工作方法,用“品牌”管理推进党建工作发展,使党建工作进一步条理化、明晰化,让全年的党建工作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让支部创先体现在“品牌”上,让党员争优体现在岗位上,让党建实效体现在提升上”的党建工作目标,分别鱼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以创“品牌”为切入点,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各支部按照“实际可行,好中选优”的原则,择优立项申报,县局党组、党总支严把“品牌”选题关,以深入开展“品牌创建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将党建工作的“无形之手”,渗透到了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的全程,形成“一个支部一个品牌”的格局,全面推进全局党员“一岗双责六提升”目标。在全局8个支部中,县局机关支部以为主题开展“擦亮窗口、创一行动”为品牌,重点开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做先锋活动;稽查局支部以“稽查一线看党员、一名党员一面旗”为品牌,直属分局支部以“税企共建、先锋同行”为品牌;王鲁中心所支部“一对一传帮带”为品牌,谷亭中心所结合全所13名职工全部都是党员的实际,全面

开展“打造党员示范片、创先争优我先行”品牌建设;清河中心所支部“优质服务当先锋”为品牌,鱼城中心所支部以“党员服务伴你行”为品牌,张黄中心所以“优服务、促提升、争先锋”为品牌,奏响了全局党建工作创先争优“大合唱”。

二、以树“标杆”着力点,让党员争优体现在岗位上。全局82名党员在“品牌”建设的框架下,始终贯彻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税收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从有形到无形,从有限到无限”,不断拓开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兑现“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的承诺。全局开展了“党员示范岗”评比竞赛活动,把“党员示范岗”标牌摆在醒目位置,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在岗位上树立起“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榜样意识。开辟了“绿色”服务新通道,实施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全程式代理”的优质服务体系;推行了“免填单式”服务;不断完善网上申报、同城通办等多元化办税模式。创新了预约服务、提醒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措施;向广大纳税主体发放“党员服务联系卡”,努力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以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等方式开展的“党群共建日”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纳税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在“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中涌现了“上岗一分钟,奉献60秒”的办税服务厅副主任黄梅花;不图名,不图利,既讲感情又不徇

私情的清河中心所所长王峰;身患重病还惦记工作的老大姐李平;不顾医生,拔下针头就上岗的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汪允霞,搭建“税企共建,先锋同行”品牌的直属分局党支部书记樊佑振等一大批奉献在岗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真正做到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三、以夯“基础”为落脚点,让党建实效体现在提升上。通过推行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使党建工作实现了由“虚”到“实”、由“定性”向“定量”转变,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只有“软”指标没有“硬”任务、党务与业务“两张皮”等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提升了服务发展实效。积极主动地服务县委县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今年1-5月份累计组织地税收入23435.1万元,增收628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61%,增幅高于全市7.0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四。收入总额、增收额和对全县财政总收入的贡献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是提升税收执法水平。从规范执法流程、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过程控管、拓展监督渠道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事前防范、事中控管和事后查纠相结合的税收执法风险内控体系,增强了干部队伍的风险意识和执法能力,提升了税收

执法工作质效,保持了“零复议、零诉讼、零上访和零违法”的成效。

三是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将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防范相结合,统一梳理,实现了科技手段与传统征管方式的有效融合,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在全市地税系统征管考评中始终平列前茅。

四是提升了纳税服务效能。全力推行“一窗式”服务、绿色通道等举措,在全省地税系统首家实行“固话POS机征税”业务,纳税人满意度达99.7%。

五是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以支部牵头、党员带动,采取强带弱、老带新等方式开展岗位练兵,使干部在业务工作上达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了服务效率,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7.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 篇七

一、高校基层院系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2013年, 我国大学毕业生699万。2014年将突破700万。而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规模在逐年扩大, 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 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就业, 而且还能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前进的原动力。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肩负着重大的历史重任。所以, 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关乎国家的发展, 民族的未来。高校基层院校对大学进行创业教育, 组织实践活动的开展,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能培养大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 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将精神和物质、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 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大业统一起来。大学毕业生通过开展创业, 能做自己最愿意做、最感兴趣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在社会大舞台中大显身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这就是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高校基层院系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优势

1. 高校基层院系拥有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组织体系优势

高校基层院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单位, 在学院 - 年级—班级—个体形成四级联动, 便于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同时基层院系拥有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素质高、创造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 这些老师与大学生天天接触, 对每个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了如指掌, 便于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

2. 高校基层院系具有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载体优势

高校基层院系拥有自身的阵地优势。高校基层院系开展对学生的专业教育, 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实习工厂等, 为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便利的场所。高校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 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这为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3. 高校基层院系拥有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优势

目前, 高校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机会越来越多, 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也越来越频繁。高校与地方开展“校—地合作”, 高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以及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基地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场地、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同时也推动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三、高校基层院系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体系构建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

用崇高的理想、科学的方法为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提供正确的方向,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创业意识和创业理想的教育, 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创业信念, 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独立的个性人格、坚韧的个性意志、昂扬的斗志、高度的激情。另外,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尤其是思政课中的教育资源, 利用各种教育途径, 在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中, 采取典型示范、“三自”教育、同辈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

2. 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大学生创业品质

首先, 加强创业课程及学科建设。一方面, 基层院系要单独开设创业课程。在构建好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 并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 开设如创业品质、素质、策略、知识、能力等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传授经营管理和相关综合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品质、为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另一方面, 创业教育课程还可以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 将相关课程纳入到公共基础课程范畴中去。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相关的创业知识、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协调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 丰富的社会经验, 这些需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培训。所以在学科课程的结构方面, 应该实现学科交叉, 课程综合的格局, 为大学生提供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机会, 提高自身素质, 积累创业实践方面的宽厚的知识基础。

其次, 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必须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采取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受教育的客体需求, 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内容各异的创业培训。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 开展个人职业规划指导,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 可以以“班导师”带领他们去进行项目研究、开展各种实验及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针对那些在创业大赛上获奖的团队及正在自主创业团队, 可以邀请各行业著名企业家及劳动局相关培训单位对学生开展SlYB培训、SYB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 ( KAB项目) 培训和创业政策法规方面的培训等, 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创业品质。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性, 由以前的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转变; 实验室分时段开放, 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者团队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论证实验结果等, 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能力的训练。

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将第二课堂的科技创新活动、创业竞赛活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活动等纳入创业教育体系之中, 实现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品质。

实施班导师制, 组建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专业老师担任班级导师, 带领学生参与项目申报、项目研究, 并提供指导性建议, 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质, 使他们学会今后如何独立地完成课题项目或申请发明专利, 为其以后的创业项目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

3. 拓宽创业实践平台,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基层院系应该在现有的专业实习实践条件基础上, 构建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特征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

开放创业训练类实践基地。基层院系要充分利用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学校实验室、实验中心以及“产、学、研”实践研究基地, 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活动所需场地。开展创业竞赛类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类科研和专业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建立各类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 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 活跃大学生的创业生活, 锻炼大学生的组织管理、团结协作等其他创业能力。

建立高校创业实习实践基地。采取让学生去企业见习实习的方式进行实践教育, 包括校内外的德育实践基地和产业基地。大学生在企业见习实习过程中, 了解了企业的创立、运营、发展等过程,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 养成不怕艰难、坚定不屈的创业信念。也可以通过专业实习开展创业实践, 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让学生可以在比较便利的条件下学习、实践、创业。

拓宽校外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高校除了积极与企业合作, 还要借助政府资源、民间资源, 形成高校与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如争取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政策、技术、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便利。也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创业实战训练的机会。

4. 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

高校校园创业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积极的创业文化。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校报、宣传橱窗及网站等多种媒体, 及时为创业大学生宣讲创业政策法规、提供创业信息, 及时全面报道创业成果、宣传创业典型, 营造积极健康的创业的舆论氛围, 为师生参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以座谈会、宣讲会、报告会等形式, 开展创业宣传活动, 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还可以在大学生比较集中的公寓区开辟一个创业专栏, 成立创业中心, 便于大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咨询与交流。这样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经验和技能交流学习的舞台。

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一枝独放不是春, 万花齐放才是春。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学术上能自由平等讨论、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

优化创业的激励机制。一方面, 创新学分奖励制度。明确创业学分奖励制度, 可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首先要明确规定创新创业学分的范围, 其次要明确创新创业学分的评定标准, 再次要明确创业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另一方面, 强化相应的物质奖励。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 基层院系不但要在学风制度上给予保障, 还要在设备、场地上给予支持, 更要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和奖励, 激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尤其是基层院系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基层院校不断研究、探索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体系的新途径、新方法, 进行自下而上的创业教育改革, 才能满足国家创新型建设人才的需要。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等现状, 阐述了高校基层院系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对高校基层院系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大学生创业品质;拓宽创业实践平台,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等, 提出了构建高校基层院系服务大学生创业体系的方法。

关键词:基层院系,毕业生,创业工作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阎琳.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3.1-57.

[2]欧阳琰.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1-58.

[3]徐园媛, 郑廷友.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 2009.162-163.

[4]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2) :7-10.

8.浅谈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篇八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英文为Innovation,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简而言之, 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或社会资源创造新东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被解释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换言之,就是提出别人未提出的思想,做别人未做过的事情。亦即在原来事物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引伸发散、否定重构等,设计创造出一种与原来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事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对旧有的或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可以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化,始终伴随着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关键因素。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执政的重要基础。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之一。面对新世纪、新形势,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在稳中求“新”,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因

第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新一轮的竞争更为激烈。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我们必然受到西方霸权主义、人权攻势、和平演变的冲击,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对此作出新的应对,加强党的建设,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现代知识的共产党人。

第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功利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在高校学生中,成绩物质化,价值多元化,商品意识等等,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思想当中。

第三,我国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从体制、制度上看,我国正在建设法治型社会。因而,政治氛围更民主、宽松,个人的自由度增大了。

第四,人们的思想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人文环境由过去的封闭半封闭逐步变为开放,人们的眼界更宽阔。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人们交流的虚拟环境,实现了即时相互交流。它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虽然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全球交流的便捷手段,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便成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会中心。这使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如何让大学生提高信息鉴别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正确运用先进信息工具,成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高校党务工作者如何准确地把握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如何在新时期更有效地发挥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便成为当前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内容

第一,工作理念创新。我们要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以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使命、目标和任务凝聚广大学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动员能力优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等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务必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宣传、激励、引导等手段,大力营造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坚持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开放性与时代感。

第二,工作机制创新。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就是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借助机制的有效力量,整合各种党建工作资源,形成既有时代特征又有高校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从而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依据系统、渗透、适应、开放和效益等原则,逐步建立完善支持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创新的制度保障和工作环境。主要包括:一是从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要求的全局性特点出发,构建组织创新制度。二是从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周期性特点出发,构建管理创新制度。

第三,工作方法创新。做好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工作方法创新很重要。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理论探讨,不断拓展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多采用 “走出去”、“走进来”、“参与互动”、“寓教于乐”等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改变缺乏吸引力的“学习”、“讨论”、“交流”这种惯常模式,避免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走过场”、“空对空”。努力做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带领广大学生深入到工厂、矿山、农村,从而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国情,明确肩负的历史重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活动内容创新。党建活动内容是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先决条件。优质的党建工作需要优质的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内容,就是要做到主题明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为此,我们可以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紧扣时代的脉搏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党员参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带动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教育载体创新。多年以来的实践表明:如果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能坚持抓教育载体,求创新,那么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就能充满活力、成效显著。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新的重要阵地。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党建网站等现代化的党建教育载体,进行党建专题研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

总之,基层党建工作既是一个恒久的命题, 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各地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借鉴基层党建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结合点,积极探索并不断推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英语系

上一篇:18应届毕业生求职信下一篇:最新借调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