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什么

2024-09-22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什么(精选9篇)

1.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什么 篇一

课堂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答:我认为课堂教学反思能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1、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节课下来,反思一下自己这节课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以及有没有达到自己课前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这些问题都要想到,这样就能促进教师不断完善不足,在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以前我们总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旧教材在脑子中有很清晰的印象,上课基本上不用看教材。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视野的开阔,我们以前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愿望,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促进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也才能推进知识的不断进步。

总之,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教学有很多的好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2.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什么 篇二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上的先天不足是教学技能较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 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在结构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这是造成教师教学技能普遍较弱的原因之一。以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为例, 小学阶段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较大比例的兼职教师, 如图1所示, 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只有59.33%。初中阶段虽然专职体育教师达到94.04%, 但仍然还有将近10%的兼职存在。这些兼职教师通常是运动技能水平和教学实施能力的“双差生”。而在小学专职教师中, 尚有一批教师是非体育专业的中等师范毕业生, 这些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与兼职教师相差无几。再说, 近几年中小学虽然补充了一批大专院校专业毕业生, 有的甚至是研究生, 但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1999年的全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 (浙江省也不例外, 见图2) 以及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 使得进入高校的生源专项素质较大幅度下降, 加上术科学习时间缩水, 造成近10年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运动技能水平基础有较大程度下降。这些教师对如何执行《课标》产生困惑, 不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 最具体的表现就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 即根据《课标》选择内容的能力弱, 却因为受运动技能水平限制, 所以对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较弱, 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和驾驭能力较弱等。同时, 对于那些队伍中的“老兵”, 如果缺乏支撑其成长的教学技能监控体系, 长此以往, 必将导致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下降, 进而影响体育教师整体队伍建设。所以, 面对这样的教师队伍现状, 加大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引导必将成为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运动技能熟练程度只是教学的基础并不代表会教和教得好

作为体育教师, 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多项运动技能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通常情况下, 教师只有对某项运动技能有比较深刻的运动体验, 才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项运动技能的主要环节, 以及具体各个技术动作的细节与结构, 比较容易找到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也有相应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储备。但这些只是为比较好地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并不是所有教师就都能教好学生了。因为, 当一个教师想把某项运动技术教会学生时, 除了教师要熟知这项技术外, 还必须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 了解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 这样的教师才够得上“会教”这个层面。比如,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快速跑教学中,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学生跑着跑着就会出现要向前摔倒的倾向, 让人看了心里又急又慌, 教师在接下来练习前的纠错讲解中采用不同的指导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教师会说“请同学们下次练习时注意腿要蹬伸充分”, 有的教师会说“请同学们练习时抬头看前上方的某个东西”, 这两种不同的指导语言反映出教师是否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前者由于太过专业, 导致学生听不懂而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后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向技术的要点, 但用比较巧妙的辅助手段 (设置标志点) , 做到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 最终能够促进正确技术的较好掌握。

三、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内容之我见

3.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什么 篇三

福建省永春县湖洋镇溪西小学/郑志宏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是我们作为教师所应深深懂得的一个道理。一个好的教师,他能用自身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用自己的品质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用自己的责任、人格、风范等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首先,教师应是一个“唠叨的妈妈”。一个充满着无限爱心的教师,会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会用爱心去爱每一个孩子,这个爱是大写的“爱”。有的妈妈会溺爱孩子,可“唠叨的妈妈”并不溺爱孩子。有时孩子喜欢听到“妈妈的唠叨”,因为“妈妈的唠叨”会让他感觉到他在“妈妈”心中的位置。“妈妈的唠叨”是责任心的自然流露。责任值千金,不管教师的素质水平怎样,但当他有一份责任感后,这样的教师一定是不一样的,他会去学习,会去研究,会去思考,会去照顾……有了责任感,教师会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去促进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师应是一个“心理学家”。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有自己思想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及个体的发展总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去影响学生,去调适学生,从而促使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千差万别,这时候的“心理学家”应懂得如何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知道如何用心理学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再次,教师应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委员”。一说到“政治委员”,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反感,所谓的“政治委员”无非是说教。但高明的“政治委员”,除了“说教”还懂得如何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目的性,他会不经意间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他会让学生在高明的“说教”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他会用自我渊博的“说教”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当然这“政治委员”是要建立在自身有着渊博知识和儒雅气质的基础上的。

最后,教师应是一个“幽默大师”。他会用幽默来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他会用幽默使学生感受到别样的人生态度。他懂得用幽默让自己的学生明白,人生的每一天我总要用微笑去面对,尽管明天有可能是地球的末日,但是我还能捧着自己心爱的书本进入梦乡。他还会用幽默使他的课堂如同一个大家庭,让学生们在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他会用幽默来化解各种矛盾,用包容来看待学生偶尔的错误,他还会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具有抛、引、推的能力

息县长陵乡初级中学/杨奎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教学生读书,教学生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教书需要渊博的知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教师这个职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仅仅有渊博的知识还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还要具备抛、引、推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会抛。教师教学生,首先要理解教材,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消化了,再通过教材把知识和方法抛给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事情需要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动手做,自己动脑筋思考。一篇课文需要学生自己阅读,一道数学题需要学生自己演算,一个单词需要学生自己记忆,一个历史事件需要学生自己分析,一种政治理论需要学生自己理解,一个物理假设需要学生自己验证……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取代学生不能越俎代庖。我经常告诫学生:学习是你们的事情,需要你们自己做而不是老师来做,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做这样的事已经做了十几年。

教师要大胆地把任务抛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想去做。一次,我参加县里的优质课比赛,发现一位参赛教师就能大胆放手,把任务抛给学生。她挑选了一位学生来当教师,让这位小教师来教全班的学生。这位小教师指挥有序,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上台演板,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有的学生在查找资料;他们没有因为下面有很多听课的教师而感到拘谨,旁若无人,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教师要会引。学生是一个巨大的矿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开采。在学习上,教师若能够循循善诱,学生的学习自然事半功倍。上课前,教师的一段精彩导入,让学生迅速振奋精神,跃跃欲试;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及时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课后教师设置的有趣练习会让学生积极向前,与教师同步。

教师是一盏灯,点亮了前方,学生沿着光亮勇敢向前。一本书、一门课完全靠学生自己很难理解和学会,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完成一学期、一学年的任务;在学习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平坦的大路,也有急流险滩,教师指引着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穿越学习中的山山水水。教师不仅要点亮学生的路,还要点亮学生的心,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人生的榜样,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以健康向上的处世态度去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教师要会推。在学习上,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进度,不是每个学生都学得好,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乐意学。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会不断向后退缩。教师要推着他们向前,适时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有力量、有信心在学习上拼搏。毕竟学生年纪小,心智不成熟,难免会贪玩,有时忘记做作业,有时上课做小动作,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多督促他们,多提醒他们,成为他们学习上、生活上强有力的推手。

教师要把抛、引、推三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输送活水,让学生能不断飞跃。教师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创造自己的职业幸福。

教师要具备“激欲”和“激趣”的技能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中学/黄文涛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质的重要场所,按理说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向往之地。然而,每到节假日放假前,学生都表现得欢欣雀跃,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学校。学生的表现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学校对于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厌学倾向?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和学校?

带着这些困惑进一步审视当下的学校教育,许多被我们熟视无睹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应试教育的影子依然比较明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依然没有被充分尊重,教师依然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所有这些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善于高效学习、缺乏学习中的成就感等一系列后果,于是,厌学就在所难免了。教师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对症下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和渔”,更要“激欲”和“激趣”。

教师要具备“激欲”的知识和技能。所谓“激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学习者本人只要有了学习的愿望,总可以找到学习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欲”,为师者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与乐趣所在。教师要深刻领会、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势所在,积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成就感,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师要具备“激趣”的知识和技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学习胜过被迫学习,能从书里获得满足感并且让心情愉悦就是学习的乐趣,当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之后,在学习上所获得的成就必定胜过以往!乐趣是由兴趣演变而来的,兴趣的来源是个人的动机,动机获得回馈之后便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出学习的乐趣。学习知识固然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学习经验归纳总结,就会感到其乐无穷。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用顺口溜记字,“作曲”唱古诗文,这些独到的妙趣方法,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其乐融融。

教师具备“激欲”和“激趣”的技能,就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建构者,摈弃学生是知识容器的错误理念,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价值尽在“不教”后

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戚成林

今年元旦,一位姓马的学生给我寄来贺年卡,上面这样写道:“感谢您三年的栽培与照顾,您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与素养……”

读着这样的话语,真的感慨良多。曾记得刚进这所学校的前几年,我狠抓基础抢抓训练,我班学生的平均分数在全校数一数二,数据的辉煌助我很快立足,但隐隐感到还缺了点什么。所幸的是,我还没有被数据迷住双眼,在接手新班的时候,我大胆创新:组建班级小组,并组织全班辩论赛;每周举办一次全班语文论坛,发言不准我大胆创新:组建班级小组,并组织全班辩论赛;每周举办一次全班语文论坛,发言不准局限于具体知识,必须讲思维方式上的收获;开展“我最得意的创作”讲评活动;让学生备课、制作课件,主讲“自由读写”单元的所有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班的成绩不再那样辉煌,曾令我苦恼;但中考再现雄风,让我欣慰。教育是慢的艺术,汲汲于一时的得失,往往会乱了方寸。急功近利的考核,往往会走向它初衷的反面。清醒地认识了这一点,我更明确了自己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师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我的感受是:

首先,教师应具备让所教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的素养。天津教科所的王敏勤教授提倡教师学会制作“知识树”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我以为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具备了甄别功能的考试(如中考、高考) 也是纷繁复杂的,不具备把知识网络化能力的教师只能是庸师,得不到辉煌的成绩,也得不到终极的成功。

其次,教师应具备让学科知识生活化的技能。当教学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的情境契合的时候,往往能引起学生特别的关注。当教师具备让学科知识生活化、能力情境化的时候,往往会更多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使知识因意义化程度的加深而更容易被接受。我总以为,教育的成果之一便是让学生更从容、理性地面对生活,所以情境化的价值还不止于解决学习问题的本身。

最后,教师本身便是一本最直观的教科书,教师的求索意识,教师处理矛盾的方式,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其“知识与技能”的组成部分。

我最欣慰的不是收到多少张贺卡,而是贺卡给我的肯定、激励和启发。新一届学生正陪伴在我身边,他们目前带给我的数据只居中游,谈不上辉煌,但我安然、泰然,这定力很大程度上缘于往届学生的肯定。

教师具备了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做出最好回答的主体,是那些已经离开了你的学生,而衡量的标准是你所指导的东西在他的人生另一段旅程中是否还有用!

懂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五乡中学/陈文炜

毋庸置疑,学生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教师的引导及学生本身天赋、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众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好的引导无疑会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提供好的引导呢?教师必须明白学习是一个“客观+主观+方法”的综合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懂得学习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一、尊重学习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各学科均有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技巧,但是学习总是由简入难,循序渐进;若急功近利、忽视规律总是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首先,教师要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成绩的“罗马之城”不是一日建成的,需要长年累月地认真学习;学习上没有捷径,不能临时抱佛脚;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只会导致欲速则不达。其次,教师必须懂得学习要遵循认知规律。认知规律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 它研究的是人如何通过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与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总是要从具体的感知和现象入手,步步推进,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最后形成能力。违背认知规律的引导必然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最后,教师必须懂得各科目学习技巧的不同。文科的学习方法显然与理科不同。例如,很多理科的学生用学理科的技巧学英语。采取多做不记的方法,结果往往惨败,教师告知学习技巧,给予学法指导,必然能收得良好的效果。

二、读懂学生心理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绪、兴趣都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妥当地引导学生。《论语》所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究的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引导。现在“90后”的孩子个性张扬,教师无法合理梳理和引导他们的情绪,学习将无从谈起,更不用说促进学生学习了。因此,当下花工夫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妥善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工作。

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和程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不能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引导。学生如自然界的各种植物,有些喜光,有些喜阴,有的需要勤浇水,有些则无须多少照看。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学生的个性也是如此。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否则,只能出现给小白兔吃肉、给老虎喂草的笑话。

教师教育也好,教学也罢,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合理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HR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 篇四

有人说是对六大模块的熟悉;有人说是对专业术语的掌握。错错错,告诉你,HR最重要的技能是表达能力。

先不说HR,就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那何谓表达能力呢?

表达能力就是将知识及资讯在讲台上运用各种方式传递给听众的能力。

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呢?

1、说服别人相信某一个论点

2、劝服别人采取某一种行动

3、通告某一些讯息

4、起到娱乐的效果

那你的表达能力需要做到什么呢?

有人说,不就是说话吗?谁不会啊?

是啊,只要没有其他的疾病,人都长了嘴和舌头,也都能说话,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人说话就能吸引你,让你想继续听下去,让你能全神贯注,让你心服口服。但是,有人没说两句话,你可能就不愿意听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HR的美丽之处,合格的HR职员,这一项技能是必须有的。他一说话,因为内容生动,让你想听下去;因为言之有物,让你能学到东西;因为合情合理,让你愿意接受;因为全身投入,让你更尊敬他。

表达能力好的,就能很快拆掉人与人之间隔断的墙垣;但是差的,可能不仅墙没有拆毁,反而还能加一层水泥上去。那你说,表达能力对于HR重不重要?

表达能力对于一名HR专家来说,是一项关键且必备的技能,实际上这一技能可能比其他任何技能都有助于HR的职业发展。若能自信的作报告或演讲,并且避免说“嗯” 、“啊 ”和“ 呃”这些词,就会让你脱颖而出。花费时间、金钱、精力去学习如何演讲是非常值得的,从而增强你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那简单的几个字“表达能力”都涵盖什么内容呢?

1、声音魅力:精彩丰富的内容,悦耳动听的声音

2、肢体语言

3、气氛塑造

4、演的艺术

那良好的表达能力所传递出说话者的讯息又是什么呢?

1、思维的组织能力:准备是否充分,条理是否清晰

2、胆识:上台不紧张,稳定性强

3、应变能力:突发状况处理、反应力灵活性

4、文化水平:内容深度,个人涵养与知识

5.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什么 篇五

全日制技能加学历大专本科班是什么

向你推荐: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现在正是面临着上学选学校的问题。对于分数在三本和大专的学生,还是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来选一个学校。很多的学校只是有个好听的名字、诱人的专业,其实并不能给你一个真正想要上的大学。进了这样的大学,只能算是混大学。而对于在高考中并未考好的学生,现在是你去炼大学的时候了!同样读大学,你愿上哪个?

混大学炼大学

心态进了大学校门=享受进了大学校门=磨练

环境看似理想的校园,实则封闭人的思想,束缚行动自由,凡事依赖别人。开放式教育模式,与社会融通交流,自我打理生活,遇事勇于担当。

经历消磨时光、虚度青春、潇洒玩乐、养尊处优、游手好闲树立梦想、志存高远、锁定目标、积极行动、扎实训练

花费学费与生活费10万以上学费与生活费4万左右

学历勉强混到一纸毕业证书,更有甚者中途退学重点大学学历

技能没有工作的技能扎实的就业技能

结局无奈与失业成熟与就业

西安野马计算机学校和全国著名重点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展“技能+学历”双料人才培养,超越传统模式,换个思维让你真正“炼大学”。科学的课程设置、严格的教学管理,让你学业更出色,就业更顺利,毕业后还能拿重点大学的学历证书。花一份钱,拿两份回报,让父母更满意!

6.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篇六

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现实不公平了,教师没有地位了,教师待遇不高了,教师工作辛苦了;办公室话题,同事聊天时常听到老师们怨声载道,唉声叹气,的确教书这个行业真的累,哪个教师不是这样说呢?但是我们又不能作重新选择,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这就注定我们的一生就是和孩子作伴,与孩子交流。注定我们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了,我们每天就要面对各种各种样的孩子了,听话的、顽皮的;好动的、文静的;聪明的、迟钝的;可爱的、讨厌的----教师这一生都得和他们相伴,交流,不管你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今天这个不顺眼,明天哪个不听话,心情没有一天愉快过,这日子真令人担忧啊。事实就是事实,你能有什么办法吗?你能马上逃避开吗?不,只有面对,这是责任所在,职责所在。

我们改变了不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待遇,更改变不了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去适应别人与周围的环境。与其这样痛苦的挣扎,不如快乐的享受。仔细想想,快乐也过一辈子,痛苦也过一辈子,聪明一辈子,糊涂一点也过一辈子,富裕一辈子,清贫一辈子。就看你如何选择了。吃葡萄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有的人先吃已经烂了的葡萄,最后他都是吃的烂掉的葡萄;有的人先吃没有烂掉的葡萄,所以他吃的都是最好的葡萄。前者悲观,后者乐观。可是又有多少教师去思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呢?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使多少人迷茫。有多少人会选择做吃葡萄的后一种人呢?抱怨和牢骚也好、生气叹气也好、待遇多少也好,地位高低也好,学生听话也好不听话也好。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你可以改变多少呢?改不了。我们就只有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只有换一种心态去生活。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身边的小事,要有一颗童真的心,世界是多彩的,相信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风云幻。不要用天平去称量每一个孩子,不用放大镜去观察他的缺点,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你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他们将来有的也是教师,有的也是老百姓,有的是公务员,有的也囚徒,有的是富豪,也有的是乞丐-----教师要不攀不比,不急不燥,不温不火,心如止水,皈依自然,也如纸一样白,水一样清。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做一个平凡的人。一心一意投入到对教育的热爱的执着。把对所有问题的孩子看成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来解决问题的,不只是教师。人生本来就是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人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而已。我们能解决学生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了,这也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教师每天都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事,教师就是公安,要破解一桩一桩的案件;教师就是导演,要导好每一个剧本。教师就是法官,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教师就是明星,要让每一个学生崇拜。教师充满活力,激情迸发。教师要有山

7.论专业技能抽考对教师的挑战 篇七

我国的高职院校, 长期专注于基本理论学习, 忽视现实技能的培训, 技能抽考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底子薄, 很多都是由原来的中专甚至高中在社会转型中, 由于无法适应社会需要转变办学而来,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许多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 更是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二是专业设备老化严重, 实验实训基本上是陈旧落后的被淘汰设备;三是教材都更新速度慢, 很多专业仍然采用十年前的教材, 少数教材甚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 完全不符合现代市场的需要;四是缺乏实践和培训基地;五是国家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国家最近几年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是缺口大, 人均支出比例不足, 影响力在社会上不大, 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力提升主动性也不强。专业技能抽考的出现, 不仅是对广大学生技能的全新考察, 也是对传统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素质的挑战。

1 专业技能抽考对教师的挑战

1.1 深入企业行业, 了解行业内部对人才技能的需求

在抽考制度下, 无论你的办学条件怎么样, 学生的底子有多么薄, 为了不亮红牌, 每所学校将尽一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千方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市场主导下,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需要他们具备什么样的技能, 只有深入企业行业才知道, 而抽考制度中, 技能环节的设置都充分考虑到企业行业的需求。教师们要想使教学与市场不至于脱节, 在压力下必然深入企业一线, 学习实践技能, 了解行业动态, 这种机制能促进教师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 这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的职业院校, 大多都与企业都有合作, 但是大部分都是关于办学与就业方面的合作, 教师与企业并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学校与企业应该建立一种联系机制, 使教师能轻易深入企业一线, 了解市场行情和学习实践技能;同时企业也可以派员工深入课堂, 作为教师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资讯和实践技能。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使教师与企业员工角色互换, 界限模糊, 更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

1.2 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

专业技能抽卡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综合, 以技能任务的完成作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标准, 让学生的知识水平,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都体现在技能考试中。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使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把教学地点从原来的教室搬到实训室, 教学工厂, 使教室和工厂结合, 理论和实践结合。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 实践技能比理论知识更重要, 重视实践, 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根本特点。因此, 在技能抽考的驱使下, 广大职业院校将会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转变教师观念, 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当然,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院校实验实训环境各有差异, 很多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 这都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1.3 不放弃每个学生, 重视团队合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 除了重理论轻技能外,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就是不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不管是从以前的教学大纲来看, 还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很少提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也是如此。从宏观角度来讲, 单打独斗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有句话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就能鲜明的反映这个特点, 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 这在短期内饰很难转变的。以前的教学模式, 并不是不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只是在考试中很难有效的进行考核。如今有了抽考制度后, 在某些实践技能考试环节, 需要两人或多人的分工合作才能, 这就对广大的专业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 除了注重技能培养外, 还应该把团队精神寓于教学之中, 让学生们意识到, 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把任务高质高量的完成, 这样的话, 学习好的必须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反过来学习差的在督促引导下也能取得进步, 不至于掉队。

2 技能抽考实践现状

当然, 改革并不会顺风顺水, 现实总不能跟上理论的节奏。目前许多省份推行抽考制度已有多年, 已经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制度缺陷也在慢慢完善。抽考制度在教师层面上给教师提出的挑战, 广大的教师如何应对的呢?笔者了解到, 目前大部分学习在抽考制度下, 不管是从管理层面还是教师层面, 实际的改革力度并不大。据调查, 部分教师在面临技能抽考时, 并没有真正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的重视团体精神的培养, 而是在考前进行突击培训, 就像准备笔试考试一样, 这是教师们最擅长也是广大学生最熟悉的方式, 而效果似乎也还明显。

究其原因, 问题的根源在于:

2.1 应试为主流的中国教育制度下, 广大教育者的习惯思维是应试突击

中国的教育制度的一大弊病就是应试教育, 虽然为大多数人诟病, 但一直很难得到有效改善, 这跟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分不开的, 这种思维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中, 很难根除。抽考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习到真实的技能, 具备扎实的职业素质, 让老师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抽考制度下, 仍然通过对学生进行突击培训来应对考试, 并能取得好的成绩。

2.2 抽考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抽考制度的实施已经有多年了, 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在慢慢改善。但是抽考制度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并没有考虑到各学校各专业的实际, 如技能抽考项目所要求的实验实训设备有的学校并不具备, 抽考中技能项目的设计者也是抽考的实施者, 抽考项目并没有体现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的要求。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很普遍, 要得以解决, 需要抽考制度的各方, 包括设计者、学校、教师共同努力, 逐步完善。

总之, 专业技能抽考的实施对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举措的实施, 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 教师师傅合一, 学生学徒合一, 作业产品合一, 理论实践合一, 教学比赛合一的教学改革, 学校上下拧成一股劲, 围绕学生探索新思想新方法, 推动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抽考各个环节中的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 对每位专业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抽考制度的实施, 其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会促使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 使专业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上一个台阶, 这将是各个学校非常宝贵的财富。当然, “动一发而牵全身”, 抽考制度的出现, 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总体业务水平, 而且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让职业教育向前迈一大步。

摘要:目前, 专业技能抽考制度在各个职业院校中得到应用, 是除传统考试之外对技能要求高的学生的有效考查方式。这种新的考查方式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也是对新形势下教师授课能力的考查, 广大教师应根据抽考制度相应调整授课方式。

关键词:专业技能,抽考,挑战

参考文献

[1]章仙踪.湖南抽查高职学生专业技能[N].中国教育报, 2010-12-02.

[2]肖伟.高职专业课程技能抽考评价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6) .

[3]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4) .

8.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篇八

新转来的学生阳阳,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在分配班级的时候,没有班主任愿意要他。当看到家长那渴求的眼神时,我的心抖了一下,不知为什么,我接下了这个孩子。凌晨两点爬起来,不顾寒冷上网搜集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资料,了解这些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二天又把阳阳的爸爸请到了我的办公室,向他了解了这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和交待了应注意的事项。再走进教室时,心里有了点思想准备,慢慢地走近阳阳,和他交谈、游戏,努力和他成为朋友。一开始,他沉默不语,满是戒备。渐渐地,他不再抵制,能用只言片语和我交流。到后来,这孩子竟能主动和我攀谈,课堂上也敢举手发言了。渐渐地,阳阳开始融入我们班这个大家庭,话也多了,交到的好朋友也多起来了,再也不需要爸爸跟在教室里上课了。阳阳的爸爸每次见到我,总是兴高采烈地向我讲述阳阳最近的进步。看到孩子爸爸高兴的面容和阳阳每天进步的表现,我觉得自己比他们还快乐。这就是幸福,守候教育、守候孩子生命成长的幸福。

在紧张的数学之余,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项省级课题研究《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应用》。实验过程中,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见证了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快乐,我们的专业成长也突飞猛进。潘淑香、杨磊、王晓等老师在各级讲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今年我又成功申请立项山东省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理论研读、实践应用,我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从需求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班上的孩子一天天变得乐学好知,笑容在他们的脸上久久绽放。这就是幸福,发展自己、发展他人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清晨睁开眼睛,看到阳光洒满了房间;幸福是阳光明媚的上午,抱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露天的阳台上,享受文字划过;幸福是小雨淅沥的午后,在雨中看见了舞蹈的小草,听见了雨滴落在地面的声音;幸福是华灯初上的傍晚,走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回忆在脑海里逐渐清晰;幸福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舒适,是经常令我“蓦然回首”的微笑……

教师的幸福也是这样的一种简单:安心于这份职业,享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快乐;专心于这份职业,体验和老师们一起进步的喜悦;执着于这份职业,感受专业成长带来的幸福。(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甘 甜

9.什么是成功教师的思维 篇九

成功教师的八种思维

1、司马光思维

在这个处处强调创新、强调个性的时代,怎样做个敢创新、有个性的老师呢?一句话——打破,才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勇于打破传统模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上帝思维

“关爱别人,受益自己。”上帝告诉我们,世人要是拥有爱的思维,那他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活在天堂里。老师耐心教育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样的博爱态度就是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也是让自己享受工作的第一步。

3、孙子思维

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体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要战胜对手,就必须了解对手。用在老师身上,就是“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同时,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难题,也要“知己知彼”,对自我、对问题透彻了解,这就是走好了成功的第一步。

4、拿破仑思维

所谓拿破仑思维,就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干扰。成大事者,绝不被陈规旧习束缚。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方法去解决问题,做一个站着教书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5、哥伦布思维

想了就要干!这,是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自古成功自有道,这个道,往往就是在众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来的。你的课堂上,能有什么别人意想不到的妙招吗?你的教育教学方法,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教师个性吗?做个敢想、敢做的人吧,教学之路就像一段冒险的旅程,不断探索才会有收获。

6、拉哥尼亚思维

所谓“拉哥尼亚”思维,即指言简意赅。简练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间,也才最符合“拉哥尼亚”思维法则。教师的课堂上,如果能够把握好说与不说的度、讲与不讲的度,这往往就是成功教师的一个标志。

7、奥卡姆思维

奥卡姆思维,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这种思维的可贵之处,是因为它直戳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天的人们,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便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教育也是如此,不需要繁复,真正的教育规律历久弥新,简单质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把看似复杂的教育现象,引向最本原的教育规律。只要能做到这点,你一定是个好老师。

8、多米诺思维

量变引起质变,这就是多米诺思维要说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往往,一个微小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改变大局的触发点。做教师也一样,不要忽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你的职业形态。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一个质变,这需要不断地进行量变积累。所以,好教师,应该学会等待。

每次考试后,孩子说:“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孩子考试考砸了时都会这么说,这次考试没认真,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下次一定做对。真的如孩子说的是粗心吗?!其实不然,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呢?

想像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家长问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为什么呢?

一、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二、基本概念不清

还 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 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准确率不高

家 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 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

好吧,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

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

魏书生老师成功的秘诀之特色的思维

(一)“光明”思维

魏老师说:“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什么录像片在自己心灵的录像带上,全由自己说了算。”魏老师喜欢拍摄一些什么样的镜头呢?魏老师“光明思维”决定了他会多看光明面,会多看鲜花、清泉、蜜蜂、老黄牛、矿泉水、周总理、雷锋、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廉洁、奉公,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精神导向。于是他们心灵深处,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他昂扬,他奋发,他乐观,他豁达,他觉得天高地阔,自己的内心一片光明。

有位诗人曾经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位艺术家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魏老师用它那一双慧眼不停地寻找光明,不停地发现美,于是他就时常把人家美好的心灵与言行拍摄到自己的录像带上,并且还要经常把这些带子拿出来放一放,使它成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力量。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为这些“非礼”的东西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会让人的灰心、丧气、愤懑,会让人觉得天昏地暗,会让人的内心也没有光明。魏老师知道社会中肯定存在不好的东西,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还会有垃圾,也还会有坏人。魏老师的智慧便是把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

这个世界是黑的,还是白的?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答案是你认为这世界是黑的,还是白的?你认为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你相信世界是黑的,人性是恶的,你便能看到许多黑的,恶的,你的心灵也容易被黑的、恶的所占据;你相信世界是白的,人性是善的,你也就容易看到这世界的真善美,自己也容易成为一个心理上拥有更多成分真善美的。

魏老师“光明思维”决定了魏老师是个光明正大的人。

(二)“重担”思维

魏老师说:“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魏老师认为工作是增长能力的机会,越是“重担”,越能增长能力。并且把抢挑重担看成是在占便宜——白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魏书生不仅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并且还任校长兼书记。同时,还有“五多”——兼职多,兼职多达38个;会议多,常年有四个月外出开会;客人多,稿件多,回信多。一般人面对这几多,便会疲于应付,但魏老师仿佛有三头六臂,做事情井井有条。赫胥黎有句名言:“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仍在能行。”“行”是扭转人生最有力的武器。重担思维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挑战自己,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几次锻炼,有的人一天工作六个小时,有的人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长此以往,有的人工作一年就有了别人工作两年的经验,他成长得肯定比别人快;有的人挑轻快的,那么他一旦碰到复杂困难一点的事便会感到一筹莫展,而生活中谁都会碰到复杂困难的事,抢挑重担的人,把苦先给吃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便不会感到有多苦。因此有人说:“怕吃苦,要苦一辈子;不怕吃苦,只苦半辈子。”我想不怕吃苦的人他在半辈子的时间里把别人一辈子的苦都吃掉了,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有再大的风雨也不怕,因为苦难的重担已经锻炼了他的承受能力。

“重担思维”,使人掌握了生活、工作的主动权。俗话说:“人难做,做人难,难做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间就要面临这么多困难,与其让困难一天天走向我们,还不如让我们一天天去克服困难,去抢挑生活的重担,让自己时时刻刻高举抽打自己的鞭子。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只有天天吃它,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重担也就是一副灵丹妙药,时时抢挑重担,也就是时时吃这副灵丹妙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抢挑重担必然能锻炼出自己很强的工作能力。很强的工作能力,必让自己有信心面对更大的重担。于是又可以锻炼出更强的工作能力。你能力越弱,你增长能力的速度越慢,你能力越强,你增长能力的速度越快。抢挑重担,多做工作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能比别人积累起更丰富的经验。

安东尼·罗宾谈起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的诀窍时曾说:“我之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演说家,乃是尽可能一天安排三次演讲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星期只有一次。我公司里的其他讲师通常一年只安排四十八场,这个场数一般只够我讲两个星期,所以我若讲上一个月,就能够拥有他们两年的经验,讲上一年就能拥有他们十年以上的成长经验,熟练一样技巧的程度和所花的时间成正比。”从他的成长经验我们就可以看到重担思维是一种有远见的思维。表面上看来他吃亏了,工作是麻烦了,但同时也赚得了本领,本领练出来了,就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抢不走的。

(三)“扬长”思维

魏老师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扬长开始。老师们在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的时候要坚守自己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个人的长处能展示出一个人的天赋。“扬长”思维,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天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魏老师的长处是“商量”,遇到难办的事和学生一商量,就有了主张和想法,心里就有了底。魏老师教育管理中的民主化的经验也是源于他在教学中善于和学生商量。

一个人应当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欢所擅长的事情上去,并将这种富有特长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有位名人总结他成功之道的重要一点是:找到你的方向。如果作为老师,你的长处是“讲”,你就努力成为一个“演讲式”的优秀教师;你的长处是“写”,你就努力成为一个“创作式”的优秀教师;你的长处是“辅导”,你就努力成为一个辅导专家。“骆驼和羊,各有所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个老师找到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就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开掘自己的金矿。

曾经有位中学生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比尔·盖茨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的辛劳,也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是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一个人喜欢他从事的工作,也许他工作的时间很长,但丝毫不觉得是在工作,反倒是像在游戏。

魏老师说:“我不是主张不向别人学习,而是主张坚持自己的长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一个人有很多长处,当然好。长处不多,只有一点儿,只要努力发展,同样能取得突出的成绩。”一个努力“扬长”的老师,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惟实”思维

魏老师一直是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这就决定了他是采用唯物辩证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的,也就决定了他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因为唯物主义主张,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而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具体实践的检验,实践当中检验你原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魏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是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热爱教育的,多年来他一直拼搏在教育的第一线,当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即便是当了盘锦市教委主任,他也舍不得离开一线教学工作,还要利用早间的时间上一个班的语文课,他平时强调得最多的是做实事,在做实事的过程中体验生存的欢乐。一位哲学家说过:“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创作书,而在于创造人。”世界上的难事有千千万万,最困难与最崇高的却正是“人的创造”。因为“人的创造”不是靠你滔滔不绝地说教,不是靠你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它需要你起而行之,用踏踏实实的教育来培育。

魏老师的“惟实思维方式”,体现在他的教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从自己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是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老师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的实际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了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他结合自己个人特长的实际,采用“商量”教学法,最后形成“民主化”的教学管理特色。魏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一些学习指导,包括对学习成绩的追求,都要从你个人的实际出发,不要不切实际的比,不切实际的追求。像有些学生,包括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升高中、升大学。人们都要从个人实际出发,从能认识20个字到认识25个字,这就是胜利。从自己的个人实际去理解进步与不进步,去理解你学到了知识还是没学到知识。

魏老师经常跟学生说,从哲学上看,不存在终极真理的问题,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辩证的,都是发展的。任何真理都有它的时空界限,离开了它所适用的时空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定于一。应该用哪一种方法更适于我们平时的学习,更适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就使用哪种。因为经常这么渗透,学生认识到一切东西都是从实际出发的。

(五)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坚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考察事物。也就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纵向与横向、动态与静态、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的交叉分析,来全面地认识事物,有效地把握事物,从而为工作提供认识论依据。魏书生老师说:“我感到现在最新的思维方式,看它的基本结构,看它的骨架是很重要的。系统论追溯它的哲学上的渊源,就是全面看问题。”魏老师是一个善长系统思维的人,他一再推崇的“科学化”,就是通过建立三个系统,来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1)建立计划系统,按时间范畴定计划,按空间范畴定计划,这样就能让学生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2)建立监督检查系统,这样就有利于落实计划,提高学习工作的执行力。(3)建立反馈系统,保证了在时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计划制度能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到及时的修改、补充、甚至废除,使计划也能与时俱进。正是这一完整的语文教学系统,使他的教学基本上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使他的工作显得周密、细致、高效。罗永源老师在《走近魏书生》中提到:“我所做的,在学生中实施的一些新的有点改革意识的东西,全都是零散的,尽管也是深受学生欢迎,但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再好的做法也不容易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自己教得累的主要原因。”他道出了许多比较优秀的老师与魏老师的差距。因为魏老师善于系统地思维,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因此他的教学环节能丝丝入扣,环环相连,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魏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碰到的是学什么的问题,他也是用系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六本书中系统的语文知识大致有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是知识树的枝干。”“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这样八个方面。”“这是第二层次,共22个方面。”“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知识点。”“学生按照语文知识树去学语文,就像司机按照交通路线图驾驶汽车到没有去过的地方一样,做到心中有数,少走许多冤枉路。”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人的全面观,就不会在某一具体问题上陷得太深,就不容易去钻牛角尖,做事做工作容易举重若轻,便能以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效率,系统思维能防止和克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坚持从事物的联系、运动、发展、变化中去把握思维的对象,能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事物。能拓宽人们的思路,作出的决定能使系统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能够增强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效益。

上一篇:我喜欢梅花450字作文下一篇:三年级叙事作文400字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