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2024-09-25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共15篇)

1.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篇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作用与特点

答:首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1、新三民主义基本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纲领基本一致,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改组后的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3、国共合作后,建立了新型的革命武装,推进了北伐战争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4、使工农运动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较快的发展。

对两党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国民党的影响:

1、国民党在改组后,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确定了正确的斗争目标:在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在国内反对军阀。

2、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对工农运动采取积极支持和赞成的态度。

3、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在国共合作后,增强了同帝国主义和军阀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对共产党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不合法秘密活动到合法、公开的活动。

2、国共合作后,党的组织得以迅速发展。

3、由于公开活动,共产党有条件的更广泛的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提高了斗争艺术,丰富了斗争经验,加深对革命斗争的认识。

首次国共合作的主要特点:

1、两党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

2、国共合作是随着两党领导人、党员的认识不断进步而实现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3、国共合作是在两党自觉自愿基础中,经过共同努力实现的,因此是比较密切的合作。

4、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是各自同内部的错误言行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结果。

5、国共合作是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而且是双方没有掌握政权下实行的合作。

6、在国共合作中,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部掌握的部分权力,发挥共产党的政治影响,经过组织推动、批评、帮助来实现的。

2.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篇二

关键词:林伯渠,革命,国共合作

林伯渠 (1886—1960) , 湖南省临澧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德高望重的著名的“延安五老”中之年龄最小的“林老”。国民党、共产党元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谈判代表之一。中华民国开国功臣,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1905年, 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新时期, 各级新型政党纷纷成立。随着日俄战争结束, 国内普遍认为日本对俄国的胜利也就是立宪对君主专制的胜利。与此同时, 同盟会在这一年的夏天秘密商议成立。身为一名赴日进步留学生的林伯渠有幸参与了这一盛举, 当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地向大家讲述政治、国庆、世界局势时, 林伯渠感觉这是一种自己从未想过和涉猎的言说, 他仿佛有一种醍醐灌顶, 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是从此刻起, 林伯渠决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 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 林伯渠积极投身到革命的工作当中, 在东北开展边疆工作期间, 他帮助东三省总督事参议员粉碎了日本侵吞我东北领土的阴谋 [1] ;武昌起义前夕, 林伯渠又在湖南常德新军和巡防营中从事策反工作, 取得成功 ;袁世凯吞并胜利果实后, 二次革命失败, 彷徨中的林伯渠再次东渡日本, 寻求救中国的新道路。

和许多革命党人一样, 在日本的林伯渠很想找出心和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这个阶段的他内心感觉的更多的是“茫茫前路, 直不知税驾何所也”。[2] 这个时候, 林伯渠结识了他的好友兼老师李大钊。时任早稻田大学经济学教授的李大钊, 非常重视林伯渠对经济学的学习, 也为其日后管理根据地财政备下了夯实基础。

1920年, 林伯渠奉命到上海开辟工作, 由于经费困难, 但仍每天奔波于十里洋场, 女儿林秉蘅回忆, “父亲在上海住在一个小糖果店的阁楼上, 这家店是当时工作的掩护场所, 每次能领很少一点生活津贴, 还要帮两个兄弟读书, 生活艰难, 又不便常在店主家蹭饭, 平时就吃点干粮, 白开水泡馒头, 过些时候才能在小饭馆里吃一顿咸泡饭。”[3] 就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处于山穷水尽、林伯渠个人生活十分艰难的时候, 又是李大钊, 来信向他介绍了共产主义小组的有关情况, 并介绍他去会见陈独秀。

1920年冬, 上海法租界渔阳里的一座黑漆大门公寓, 因李大钊的推荐, 林伯渠见到了陈独秀、李达和邓中夏。

为了考验林伯渠, 陈独秀让他谈谈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革命形势的看法。林伯渠讲了从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篡夺, 到二次革命的失败 ;从护国护法运动的受挫, 到五四运动的探索, 他说 :“要革命, 依靠军阀打军阀行不通, 只有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 才能拯救中国。”之后, 林伯渠但仍被安排在孙中山的身边继续工作。尽管对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已经绝望, 但对于孙中山, 林伯渠是十分佩服的。

经过多次与陈的交谈, 林伯渠决心献身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1921年1月, 经过李大钊、陈独秀介绍, 林伯渠在上海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 成为国民党营垒中最早脱颖而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与李大钊一起为日后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3年, 林伯渠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当时, 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三大后已经同意和国民党合作, 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在林伯渠的介绍下, 周恩来、邓小平、张太雷、刘少奇、彭湃等八十多名共产党员都加入了国民党。依靠这些共产党员的帮助, 国民党也开始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哈尔滨、南京、湖南、浙江等地建立了秘密党部, 并对已有的山东、四川等支部进行重新整顿。

当时, 发展国民党的工作还处在秘密时期, 在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工作的覃振曾问过林伯渠, “祖涵兄, 两广、江苏等省的党部都建立了, 湖南国民党组织的事情, 你看有无办法?”

林伯渠很有把握, “我有办法, 最近湖南来了一批年轻人, 毛泽东在长沙搞新民学会我找他接洽, 不会有问题。”此后, 林伯渠找中共中央委员、时任中共中央局秘书的毛泽东商量, 决定由毛泽东回湘进行组织。

依靠林伯渠的牵线搭桥, 北方和湖北的国民党组织, 都在这个秘密时期, 通过共产党的帮助发展起来。可以说, 林伯渠在帮助孙中山改组与复活中国国民党, 介绍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国民党, 努力推动国共两党合作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林伯渠在经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表现, 他始终站在统战工作的最前线, 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断追求、过人的胆识才干和口碑, 使得他在统战工作中奔走的游刃有余。作为两党党员的特殊身份和与两党高层领导人的高度信任, 为他在国共合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林伯渠同志的统战工作, 吴玉章曾赋诗一首 :

“十月光芒照万方,

联俄联共好主张。

中山改组国民党,

还仗伯渠作桥梁。”

注释

1[1]涂绍钧.《林伯渠》[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40。

2[2]《林伯渠传》编写组.《林伯渠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6年1月:41。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鲍罗廷 篇三

早在1922年6月,孙中山就与另一位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广州会晤。尽管其间发生了“陈炯明叛变”,陈军炮轰总统府,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决心已不可动摇。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达林也将离开广州。这时,孙中山特遣代言人陈友仁给达林转话:“我确信,苏俄甚至在危难之中也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决定赴上海继续斗争。倘若失败,我则去苏俄。”

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鲍罗廷才来到中国。此后,鲍罗廷有了如下两个头衔: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代表,中国国民党政治顾问。很显然,后一个职务是受广东政府之聘而产生的。

鲍罗廷真名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格鲁森伯格,米·马·鲍罗廷是他诸多化名中用得最多的一个。他是犹太人,16岁就开始了革命生涯,参加犹太社会民主主义总同盟。19岁支持列宁,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成为布尔什维克,在国内外从事革命工作。22岁时被捕后,沙皇把他放逐到国外。他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0年,终于在十月革命后回国,并被派到欧美许多国家执行秘密任务。此前,孙中山对国民党的腐败、涣散、软弱的现状极为不满,他也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苏联,认为借鉴,将令中国革命出现新的转机。

1923年8月,孙中山派遣蒋介石、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等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意欲学习苏联的政治、军事和党务,并希望苏联派遣得力的顾问团常驻中国,帮助中国进行国民革命。随后,孙中山决心执行联俄政策,并与马林和越飞都会谈过,希望苏联派一位高级政治顾问给他,于是鲍罗廷被选中了。

苏俄政府积极作出反应,1923年8月鲍罗廷到达了中国东北,经苏联主管东方事务的外交家加拉罕的介绍,两个月后,鲍罗廷作为苏联政府的全权代表来到广州,他的公开身份是新闻记者。孙中山特意举行欢迎会,热情地赞扬苏联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并请鲍罗廷站起来,向在场的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一位好朋友鲍君,是从俄国来的……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我请鲍君做吾党组织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鲍君办党极有经验,望各同志牺牲自己的成见,诚意去学他的方法。”

鲍罗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为共产党力量太弱,国民革命的任务应寄托在国民党身上,他说:“中国现已有一种势力,为将来引导其国民运动以至于完全成功者,此势力为何,即中国国民党。”

来华后,他私下里对孙中山说:“尊敬的孙博士,恕我直言,您的这个党确实糟透了,成分复杂,人格不齐,确切地说,它还不能算是一个政党。您在中国革命中的领袖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为中国共产党所承认的。请原谅我的直率,您所创建的这个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共产国际和中共同志建议改组国民党,是出于真诚的愿望。我想,孙博士也一定知道它的紧迫和重要。”

不久,他即被孙中山聘为政治顾问。为使国民党能胜任革命的重任,鲍罗廷与孙中山一起加快了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孙中山逝世前,他在身边

孙中山十分赞赏刚刚到来的鲍罗廷的坦率,他告诉鲍罗廷,陈炯明的叛变已使他抛弃了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幻想,为整顿革命队伍,虽已对国民党实行改组,只是很不理想。现在天赐良机,他想借重鲍罗廷的才能和经验,借重中共的帮助,使国民党的改组工作真正地开展起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23 年10 月,孙中山召开50 多名著名国民党员的集会,鲍罗廷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例,指出中国要完成民族解放斗争,国民党要实行改组,也要团结民众,并要首先制定一个人民明白易懂的纲领。因为这个党章要把国民党改组成包括工人、农民及各个革命阶级参加的革命联盟,并以反帝反封建为党的任务,它马上受到国民党右派邓泽如、张继、谢持、邹鲁、林直勉、冯自由等人的公开反对,攻击目标直接指向中国共产党和鲍罗廷。但孙中山采取对反对者开除出党的强硬态度,给右派以最为严厉的打击,表示了他对鲍罗廷的支持和对改组的信心,树立了鲍罗廷在工作中的威信。

自此以后,鲍罗廷在国民革命中已具有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地位。他可以出席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各种会议,并参与起草、审阅国民党的一些重要决议。鲍罗廷以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政治成熟性和敏捷的工作技能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

他与孙中山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合作愉快、关系融洽,在这期间,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广州黄埔组建国民党的第一所军官学校,并放手让鲍罗廷和廖仲恺负责黄埔军校的最初筹备,为蓬勃兴起的国民革命输送大批精干的军事人才。苏联政府提供了各项有效的援助,除派军事顾问指导军校建设外,还资助200万卢布作为军校开办费,并且陆续运送大批武器弹药。“他(鲍罗廷)的皮包中夹有苏俄对国民党巨量物质的帮助,于是国民党始有1924年的改组和联俄政策。(陈独秀语)”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但鲍罗廷在广州的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的任务还是周旋于两党中坚分子之间,促成两党合作和北伐工作的准备。

冯玉祥在10月24日发动政变推翻了大总统曹锟,建立国民军,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13日鲍罗廷陪同孙中山、宋庆龄等北上,此间鲍罗廷也陪侍左右。当孙中山入协和医院施行手术时,又委派鲍罗廷为政治委员会顾问,全权处理国民党的所有事务。孙中山临终前,《致苏联遗书》是由他口述,而由鲍罗廷和孙的秘书陈友仁整理。

国共合作失败,他黯然回国

孙中山走了。与此同时,国民党内潜在的分歧公开化,反苏的行动,步步升级。但此间,尽管国民党右派的非议不断,鲍罗廷一直被继续聘请为高等顾问。自此一直到1926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约有一年半。除1925年10月他一度秘密再赴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二次扩大会议及1926年2月至4月因“休假”一度又至北京等地外,他一直坐镇广州,忠实履行他的顾问职责。

鲍罗廷在此期间的最大功绩是自始至终参加了为声援五卅运动而在广州开展的省港大罢工。鲍罗廷这时不仅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高级顾问,还是一度成立的中共中央驻广东的派出机构“广州临委”的五人成员之一(其他四人为谭平山、陈延年、周恩来、罗亦农)。

1926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上,国民党以“同情党”的名义参加会议,蒋介石被推选为共产国际主席团名誉委员。可是,大会闭幕仅5天,蒋介石即在广州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此时,鲍罗廷正在莫斯科,由于苏联派来的以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布勃诺夫为首的高级使团正来华考察,他对蒋介石阴谋未予揭露反击反而迁就退让,当苏联领事馆质问蒋介石时,他委婉地说:“此次事件纯是对人而发,决非针对俄国。中正唯望鲍罗廷顾问速回广州处理善后。”鲍罗廷匆匆由莫斯科回到广州,首先与广东区委进行接触,表示苏联和国民党的关系不能因此而损害。这个时候,广东革命形势正在迅猛发展,北伐的时机渐渐成熟。

1926 年7 月9 日北伐正式开始。北伐期间,鲍罗廷一直奔走于广州、武汉等地,为北伐做着这样那样的工作。1926 年10 月,广州国民党中央与各省市党部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在会上,鲍罗廷第一次公开表示反对蒋介石亲近帝国主义的作法,但没有进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北伐军攻下武汉三镇后,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12 月10 日,鲍罗廷同宋庆龄、徐谦、孙科、宋子文、陈友任等以国民党中央代表团的名义到达武汉,筹备迁都事宜。蒋介石带领北伐军占领南昌后,把北伐军的总司令部设在了南昌,同时要求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也迁到南昌。1927 年1 月,他公然扣留了经南昌北上的第二批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并召开了所谓的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在武汉国民政府、民众及共产党的努力下,蒋介石的阴谋没有进一步得逞。

这一年3 月10 日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重申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撤销了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常委主席职务,但并没有能撤掉他的总司令职务,没有触及他的军权,留下了隐患。接着,蒋介石率领北伐军进占上海,并开始出现叛变革命的迹象。在外交上,蒋介石放弃了苏联。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同帝同主义相勾结,背叛了革命。4月18日蒋介石正式成立了反革命的南京政府,第一号命令就是通缉共产党首要,名单上第一名就是鲍罗廷。

这时,由于共产国际的失误,鲍罗廷及中共中央仍寄希望于汪精卫、唐生智及北方的冯玉祥。他主张第二次北伐,接应冯玉祥,会师中原,退到西北去。但这一年的6月,通过郑州会议、徐州会议,冯玉祥倒向蒋介石,“礼送共产党出境”,到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分共,宁汉合流,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终于失败,鲍罗廷坚持的“迎汪”、“联唐”、“拥冯”统统破产。

鲍罗廷一行于7月27日到达郑州,此时,驻守郑州的冯玉祥虽也主张“驱鲍”和“清共”,但是,他还是念及苏联顾问团曾给予的援助,以及他与鲍罗廷的私人情谊,所以,没有过多的为难鲍罗廷。8月5日,冯玉祥派人护送鲍罗廷一行出境。至此,鲍罗廷结束了艰难的中国使命,开始他步履维艰的回国旅程。

4.一次合作作文 篇四

当老师布置这任务时,我便想:小婷的手抄报出得那么好,叫她出一幅来代表我们组准会得第一。可当我正准备向她开口时,她却说:“你出一张代表我们,准蠃”

看着她狡黠的眼神,肥嘟嘟的小嘴,一脸得意的模样,我气极了。哼!我才不会让你在一旁悠闲地扇扇子呢。

“不行,我没空,你的手抄报出得那么好,为什么要我出?我才不干呢。”我反驳道。

小婷瞪了我一眼,我毫不示弱地睁大眼睛瞪着她。

就这样,我们僵持了好久,准也不愿出,更谈不上合作了。到了第二天,仍无“作品”问世。

到了第三天傍晚,再不出就没时间了,我开始着急起来。可是,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小婷终于说话了:“要不今晚我去你家赶赶吧”

来不及构思,来不及设计,在一片慌乱中,我们终于赶出了一份手抄报。

结果出来了,班上同学期望最高的作品居然名落孙山。望着宣传栏里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听着大家各种各样的议论,我的心里恨极了小婷,如果她不那么自私,结果也许不会这样了。没想到,满面怒容的小婷丢下一句“都怪你,自己出一张手抄报有那么难吗”,气沖沖地走了。

5.一次合作作文 篇五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空气清新如刚挤出来的牛奶,隐约听到鸟儿欢快而甜蜜的歌唱。突然,一个影子掠过我的头顶。我一转身,原来是姐姐抱着一个羊毛做的毛绒公仔。看到我贪婪的眼神,姐姐笑着说:“姐姐,要不要和姐姐合二为一?”我像点头的洋娃娃一样点头。

姐姐从篮子里拿出十二种不同颜色的线,问:“你要哪种颜色?”

“呃.我要天蓝色!”我说。

姐姐拿着一根手指线走来走去,说:“姐姐,剩下的你走吧!”

大约十五分钟后,我开始了这次冒险,并在我姐姐的手指上绕了一圈。毛绒娃娃的头准备好了!这时,我已经看到星星了。姐姐一边笑,一边从篮子里拿出一件新衣服,用缝线缝好。她的动作那么敏捷,上一针和下一针都那么流畅,看得我目瞪口呆,手痒。我反应过来,姐姐拿了块小表,贴在衣服上。她说:“给你一个小懒虫。以后不要八点起床。同时,姐姐祝你生日快乐!”我拿起一朵粉红色的玫瑰,高兴地说:“可爱吗?”

6.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篇六

云南校企合作促进会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3年第08期

本刊讯(记者王世赋)近日,云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云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组织机构,审议通过了《云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章程》(草案)等。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刘绍怀出席会议。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云南大学、大理学院等30家会员代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云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滇西边境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推进计划》而建立的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构建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合作,探索教育服务产业振兴、企业发展的新途径,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会接受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邹平在会上要求,要充分运用校企合作促进会这一平台和机制,为产业发展和高技术人才培养服务,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有特点的教育集团,促进特色学院、促进会等不同机构的融合,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会要打破地域限制,不断发展壮大,创造新经验,开创崭新的事业,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发挥旗帜作用。

陈锋在会上说,云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是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对沟通交流、互动互信以及产教、科教融合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教育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7.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篇七

1.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别很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 班主任的精力主要用在“盯”另一部分学生的身上, 这些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对班级日常事务的参与都表现得极其被动。甚至教师会有这样的抱怨“管几个人比管一个班级还累”。

2.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常常表现得“后知后觉”。我们常常说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材施教。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班主任往往很难深入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于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远不及同学之间那样全面、深入、及时。

3.在现阶段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成长中和他人进行合作的机会不多。所以往往会采用错误的方式与同学进行“合作”, 对同学“负责”。比如说他们乐于将作业借给别人参考, 当出现问题以后努力帮助同学对老师和家长进行隐瞒。他们往往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同学的“尊重”和“友谊”。

二、“学生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策略的拟定及实施

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上述情况, 笔者尝试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引入“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已经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中,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是否能同样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为此笔者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尝试。“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在学校日常管理背景下的一种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在班主任的引导、组织下, 班主任以学生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管理以及自我管理为条件, 以互相负责、互相监督、义务共担、权利共享、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基本原则, 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 从而达到德育目的。实验的准备和实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的。

1.进行前期准备。班主任首先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周记等途径在班级中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让学生明白在高中阶段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建设和经营同学间正确的友谊、如何可以更好地对其他人负责、如何可以更好地与其他人进行合作。

2.就“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提出草案, 并向全班征求意见。经过班委会研究, “合作小组”原则上两个人一组, 遵循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按照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总体上保持各个小组能力的平衡。

3.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以互相负责, 互相监督, 义务共担, 权利共享, 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为基本原则。如果小组中一个成员出现问题时 (如默写重默、迟到等) , 那么要小组中所有成员为此负责 (参与班集体劳动, 参与学校社会劳动等)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以个体评价为主改为以小组评价为主, 个体评价为辅。

4.在班级中成立“小组合作监督委员会”, 用以监督各小组间的公平诚信竞争。

三、对于实验的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 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减轻。由于“小组合作管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是以“互相负责, 互相监督, 义务共担, 权利共享”为基本原则的。所以以往教师“盯”的工作很大程度上由小组成员互相完成。例如有部分科目教师在默写前常常会看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默写, 互相批阅检查。因此在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了“零重默”的情况。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其次, 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的提高。由于该模式实行的是“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的原则, 班级成员在合作的同时也在参与竞争。例如, 考试成绩是以小组平均成绩进行排名的。这种模式让“后进生”不再“后进”, 让他们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 以对别人负责的态度努力去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懂得去帮助别人, 用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其他的同学, 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学会对他人负责。

另外,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光能让教师省心一点, 更主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 “抄作业”变得更加方便, 作业的传递只需要一个“微信”。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长期互相监督的效果显然要比班主任简单的作业收取检查效果要好很多。

四、对于“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8.国际联盟与中国的第一次技术合作 篇八

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每年9月举行一次常年大会。常年大会设立6个专门委员会,分别审议国联的6种问题:第一委员会负责审议政治问题,第二委员会负责审议经济问题,第三委员会负责审议法律问题,第四委员会负责预算及行政问题,第五委员会负责社会及人道问题,第六委员会负责委任统治地问题。每年开常年大会时,每个会员国要有一名代表参加一个专门委员会,至少要去一个秘书参加专门委员会的会议。

1932年国联召开常年大会前,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先开团务会议,请大家各自选一个委员会参加。由于预算问题十分复杂,当时没有人愿以秘书身份去第四委员会。代表团随员宋选铨见无人愿去,便说:“你们嫌预算工作复杂,我去。”于是,宋选铨便以秘书名义,随我国代表罗忠贻公使出席国联第四委员会的会议。

因十几个国家多年拖欠国联会费,致使国联预算难以处理,第四委员会便另设立一个欠费分委员会,专门讨论欠费问题。当时,中国是拖欠会费最多的国家,原因是国联成立时,中国出席大会的代表以为多承担一点会费便多有一点面子,在国联里好说话,根本没想到那时中国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政府财力不济。从1921年到1932年,12年间中国共拖欠国联会费960万瑞士法郎,约合960万银圆。在欠费国家中,中国拖欠的时间最长,数目最大。

欠费委员会开会时,罗忠贻代表带着宋选铨去参加。宋选铨听到各国代表的指责,心里非常难受。当日本代表和许多国家代表说拖欠会费达两年以上的国家应该取消其在国联各机构的投票权时,罗忠贻竭力辩护:“一个会员国拖欠会费,总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国联是个讲正义的机构,不能只讲钱。假若专门讲钱,那便可将国联公开拍卖,出最高价钱的国家便可把他买去。”欠费分委员会只好形成一个议决案,促使拖欠会费的国家从速偿清欠费。 会后,宋选铨将会议的实际情况写成一个详细报告,送呈外交部。

当时,中国正为中日争端需要依赖国联帮忙,外交部将此情况和财政部会商时,财政部长宋子文非常重视,马上和国联秘书处的代表商定:中国历年积欠国联的960万瑞士法郎会费,从1933年起分20年还清,每年偿还48万瑞士法郎。双方谅解,将此款作为国联与中国的技术合作经费。

1933年7月18日,国联理事会通过中国政府的建议,由理事会任命一个官员充任国联与中国经济建设委员会联络员,每年派遣大批专家到中国帮助进行经济建设。

其实,早在1931年5月初中国经济建设委员会成立时就已通知国联理事会,说中国希望得到国联技术机构的帮助,以便执行其建设计划。理事会就于当年5月19日通过此项请求,由国联卫生机构派遣一些专家到中国卫生署作临时使命:国联智育互助机构派遣一个教育专家委员会到中国研究教育现状。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们回去后写了一个《关于中国教育之改造》的报告;国联智育互助机构也介绍欧洲的3个教授到南京中央大学讲学。接着,国联的运输机构及财政、经济机关也派专家数人到中国作临时使命。但是,以上这些活动都没有正式写进国联的法律文件。

1933年7月,国联与中国技术合作关系正式建立后,升任代表团三等秘书的宋选铨一直负责管理中国代表团在国联的档案及译发来往电报,因此特别注意此项技术合作的进展情况。

当时,中国报纸对国联与我国技术合作一事大肆宣传,但究竟花了多少经费却无人注意,也无人了解。宋选铨阅读国联秘书长1933年国联决算报告时,得悉在该年度预算上规定我国偿还的48万瑞士法郎,实际上只用去19万多一点,尚余28万多瑞士法郎没有用。但依照国联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上年预算各项剩余之款,不能留作下年预算之用。换言之,下一年的经济合作费仍为48万瑞士法郎,且不能将上年剩余的28万多瑞士法郎加入。因此,宋选铨认为已列入预算的余款28万多瑞士法郎未得到利用实在可惜。

1934年召开国联常年大会时,中国首席代表为驻法大使顾维均,宋选铨便向他汇报了此事,建议利用此款由中国每年派若干专家经国联介绍到欧洲及美国考察,以培养中国专家。顾维均代表表示赞成,嘱咐宋选铨将此事速告外交部,宋选铨即遵照办理。

依照历年习惯,每年常年大会后,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办事处须将大会讨论重要问题的经过及结果写成一个总报告,和6个专门委员会的报告一起呈报外交部。这一年第四委员会的报告由宋选铨执笔,他便将关于技术合作已获得顾大使赞成的意见及其他事项一并写入,呈请外交部核示。

但是过了一年,外交部没有任何表不。

1935年国联召开常年大会时,中国首席代表为驻英大使郭泰祺。郭泰祺最热心的是中国竞选国联理事会非常任理事一席。开始他以为此事很容易,竞选一定能够成功,没有听取宋选铨关于竞选不会成功的意见,后来落选后虽然很生气,但对宋选铨却客气多了。

宋选铨一直最关心技术合作问题。1934年的国联经费使用决算报告显示:国联和我国的技术合作预算仍为48万瑞士法郎,实际花费只有21万法郎,不到原预算的一半,剩余之款又被一笔勾销。宋选铨看到后十分诧异:决算报告上只列实际花费的总数,没有分别列出详细支出的数字,但其他预算项下支出的钱却有详细账目。这些账目不仅有1万或2万瑞士法郎,甚至连年节秘书处人员赏给下人几个瑞士法郎的小费都列得很清楚。为什么这项开支21万法郎的账目却没有详细账单呢?

宋选铨很想知道派到中国去的这些专家的报酬是多少、旅费是多少、电报电费和交际费是多少。于是他想请国联秘书处给中国代表团一个比较详细的数字作参考,以便我国代表团再作一个预算,通过国联秘书处的介绍,利用技术合作费之剩余款,派遣中国专家来欧美各国考察。宋选铨将自己的打算先向中国出席大会的代表团秘书长、代表团办事处处长胡世泽汇报。胡对此事既不反对也不赞成,说只要首席代表赞成,他便赞成,要宋选铨去向首席代表郭泰祺大使请示。

由于竞选非常任理事失败,郭泰祺一直想做一件事挽回面子,于是对宋选铨的建议十分重视,允许宋选铨去国联秘书处索取技术合作费的详细账单。

当时,国联秘书处主管中国与国联技术合作的人是秘书处交通组组长、法国人哈斯。宋选铨当即去面晤他,说国联1933年和1934年决算

报告内对中国与国联技术合作项下的费用无详细记载,故请秘书处开列一张详细清单,标明派往中国的专家每人报酬多少、旅费多少、交际费多少等,以供中国代表团参考。

哈斯听后有些诧异和紧张,踌躇了一下才说:“秘书处不能给中国代表团提供这个账单。”

宋选铨听后,认为哈斯在欺侮中国代表团。因为在法律上,各国代表团都是国联秘书处的主人翁,秘书处人员是属下,要听命于大会和理事会的各国代表。哈斯虽然是国联秘书处的组长,算是一个高级职员,但宋选铨是奉了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命令去询问的,他为何敢不遵命办理呢?宋选铨便拿出主人翁的身份,不客气地说:“秘书处无权反对中国代表团的要求。”

哈斯不仅是国联秘书处的高级职员,同时还是中国代表团的顾问,平常总是受到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尊敬。他原以为宋选铨只是代表团的一般秘书,完全可以欺侮,没想到突然受到宋选铨的斥责,十分羞怒和惊异,不知道如何对待,但宋选铨的话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脚的,他无法反对。哈斯想了一会才说,容他查明后再将此项账单送至中国代表团。

宋选铨刚回到代表团驻地,秘书长胡世泽就对他说:“哈斯已来过电话,说你和他吵架,他不知道中国代表团是否真要技术合作的详细账单。”

宋选铨立即把和哈斯谈话的情形告诉了胡世泽。胡世泽才知道是哈斯不愿提供此项账单,便电话告诉哈斯,说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郭泰祺大使确实想看此项账单,同时明白告诉他,国联秘书处无权反对中国代表团的要求。

第二天,哈斯就把账单交给了中国代表团。1933年的账单上除了总账外,只有两个明细账:(1)全部专家用费9万多瑞士法郎;(2)技术合作秘书室用费10多万瑞士法郎。1934年的账单大致如下:(1)全部专家用费10万多瑞士法郎:(2)技术合作秘书室用费11万多瑞士法郎。另有一些1万以下开支的记载说明。

由上述账单可以看出,国联秘书处在这两年中虽然派出专家到我国,但其实际费用不足技术合作预算的一半。哈斯所开账单的总数与国联决算报告所载相符,而国联秘书处决算报告是经过专家稽核员核查过的,其数字不会错,可信为确实数目。中国代表团虽然对技术合作秘书室费用过大有些惊异,但从中可以看出,如果中国政府决定利用此项合作剩款,每年派专家20多人到国外考察,必可敷用。

由于郭泰祺大使已采纳宋选铨的建议,所以阅读完账单后就叫宋选铨致电外交部,请示代表团可否即向国联秘书处商谈,利用技术合作费剩余之款加派中国专家到外国考察。大概外交部因电文简略,对技术合作的全部事实不明真相,所以复电代表团说此事不用办理。郭泰祺大使和宋选铨等代表不因此项复电而灰心,决定再向外交部作详细说明,请求赞成。

于是,宋选铨便执笔起草一份详细说明书,用代表团名义请郭大使签字,呈请外交部核示。说明书一一阐明此事数年来的情况及拟议的计划。

宋选铨将说明书呈送外交部后,担心外交部还有顾虑,便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960万元技术合作费用如何用?》一文,借助舆论促请外交部赞同代表团的计划。该文发表后,在国联秘书处新闻组工作的徐寿轩把它翻译成法文,供秘书处的人参考,并送给宋选铨1份。宋选铨将译文拿给日内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秘书、瑞士人赛斯先生看。赛斯看后说写得很好,这是中国人对中国最忠实的论文。

不久,代表团便接到外交部复电,赞成该计划,嘱向国联秘书处洽办。

国联秘书长、法国人艾文诺早已从宋选铨发表在《大公报》上的文章里,知道了中国代表团关于技术合作的新计划,便想好了一个对策。中国代表团正式通知国联秘书处,请求利用技术合作余款加派中国专家出国考察的计划后,艾文诺便组织了一个由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和中国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中国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来讨论此事。他的本意是想借该委员会的反对来打消中国政府的计划,所以先与西班牙代表说好,必须要有国联秘书长的支持才能实施这项计划。 “中国委员会”开会的那天下午,郭泰祺带宋选铨乘坐中国代表团的汽车,去英国代表团驻地接英国代表一同去开会。宋选铨坐在司机旁边的副驾驶座上,英国代表和郭泰祺坐在后座上。英国代表问郭泰祺:“大使先生,今天中国委员会开会讨论什么事情?”郭泰祺大使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英国代表当即表示说:“这是好事,我很赞成。”

开会时,国联秘书长艾文诺首先提出报告,随即表态不赞成中国政府此项计划,理由是国联已派出许多专家帮助中国建设,中国政府不必再派专家来外国考察。西班牙代表马上发言表示支持秘书长的意见,认为没有再派中国专家到外国学习的必要。

郭泰祺大使正要发言陈述理由,英国代表抢先发言说:“技术合作经费每年既有很多盈余,如果不尽量利用,实属可惜。中国政府准备利用此款加派专家来外国考察,这对中国建设更有帮助。对国联而言,这样做也可扩大国联与会员国合作的范围,国联的权威也会随着增加,应属国联可喜可贺之事。因此,我对中国政府的新建议十分赞成。”英国代表此言一出,其他代表便无言以对,都表示默认。中国代表郭大使便赶紧发言,表示感谢英国代表的支持。

会议主席、法国代表、国联秘书长艾文诺只好宣布中国代表的新建议获得委员会通过,旋即宣布散会。国联秘书处的反对最终未能成功,中国通过国联秘书处介绍派遣专家赴欧美考察的计划正式成立。

计划成立后,中国政府从1936年到1938年,共派出3批专家80多人到欧美国家考察,其中就有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李仪祉、后来任外交部副部长的胡庆育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才是中国和国联技术合作的真正活动,这项活动直到1939年国联解散才停止。

9.一次合作作文200字 篇九

今年的10月份又要开三跳运动会了,其中我参加的是大绳队。现在我们大绳队的人也在刻苦地练习。

跳大绳大家必须合作,一个人跳不成,两个人也跳不成,必须14个人一起努力。其中2个是摇绳的,12个人是跳绳的。跳大绳大家要合作,摇绳的要摇好,跳绳的也要跳好,这样子才能得冠军。

在练习时因为我们前头的6、7个人可以连着跳比较好,在一年级时参加过大绳队,所以跳得很好。后面的5、6个人没有参加过所以跳得不太好。我们会跳的人要教不会的人跳进绳,出绳。不会的要看别人怎么跳的。我跳进去的时候排着队,准备进绳,和出绳。不会的人也挺努力的,跳得比原来更好了。跳大绳必须排着整齐地队,注意力集中。大家要合作才能为班级争光,大家都高兴,这是合作的快乐。

10.一次合作作文200字 篇十

放学了,我带着满肚子的怨气走到教室角落的柜子跟前,拿出扫帚,开始扫地。我弯着腰扫了一会,便把垃圾扫成一堆了,但是我怎么也不能把垃圾扫进簸箕里去。

这时候,李润邦主动走过来,说:“我妈妈教过我怎样畚垃圾,我来帮你。”他很快就帮我把垃圾扫进簸箕了。接着,他继续去擦黑板。我看见他踩在椅子上,踮起脚,伸直手臂,还是够不着黑板最上面的字。

看到此情景,我便走上前去,对李润邦说:“我的个子高,我来帮你吧!”一边说一边把他扶下了椅子。我拿起黑板擦,轻轻一跳,便把黑板擦干净了。

11.迈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篇十一

一、培养课堂主人,让学生转变角色

想要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应腾出时间让学生去自学、表现、互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转变学生的观念,从说、听、问三方面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1.乐意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说”的学生必须要理清思路,反复思考,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2.仔细听。“听”的学生为了要了解别人的发言中的观点与自己有何不同,有何长处,有何不足,必定会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撷取别人的思想精华,博采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3.大胆问。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说、听、再说、再听,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地提出,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我经常跟学生们说,要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这能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中更深入地探究问题。

二、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合作

在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

1.均衡实力,形成团队。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小组实力较强,每位同学都有一定的学习、交流能力。而有的小组实力较弱,没有一个人能领起全队。这时老师就需要在分组是考虑小组实力均衡。这样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帮助,各尽其责,从而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更进一步的思考。

2.成员编号,人人参与。根据各小组成员能力的不同;给他们编号,并分配相应的任务。一号为组长,在讨论时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为副组长,负责对“自学提示”上出示的问题在小组成员内分工;三号、四号为记录、整理员,负责记录、综合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次合作时,学生们都能各司其职,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所事事,谁又在里面一人包办了。

三、培训合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合作

小组成员掌握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技巧,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思考、交流、讨论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1.思考———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绝对不是培养未来的“南郭先生”,所以在合作之前要留给学生思考及做批注的时间,这为接下来学生高质量参与小组交流打下了基础。

2.交流———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小组合

作学习时需要每位小组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了解其他组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而之前“说、听、问”习惯的培养,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组交流也需要注重一些规则,如:小组内讨论时,每个人都必须或多或少说出自己的观点;说的时候声音不能太高,不影响其他组;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要重复;在别人交流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并共同讨论;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在班上汇报展示等。组间讨论时,首先,要仔细听其他小组成员的回答,看看他们的观点是否和自己小组一样,如有不一样的交流时及时反驳,如一样,那么看有没有他们没有说到的观点,给他们补充。其次,注重组长的主持培训。交给组长一套串联整个交流的方法:注意小组内同学分工交流,注意与台下同学的补充交流等。

3.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小组交流时有

时会“英雄所见略同”,但有时也会“众说不一”,这时就需要大家各抒己见,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同时,老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要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从而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2.关于合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合作的结构应合理

为提高合作的成效,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是4个人一组。二是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把学生按高、中、低、差分为四个层次, 使每个小组四个层次的学生都有, 防止讨论起来, 有的小组是讨论热烈, 而有的小组却是完全成了看客、旁观者。

二、合作时应明确个体责任

为确保讨论时调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应确定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工。每个小组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 往往与他有很大关系。同时又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 我们实行小组长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组长, 让组长随着时间和学习内容或任务的变换而变换;组内的其他成员找出书记员, 记录、总结同学们讨论过程中的意见, 以及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进行发言。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合作的时间须充沛

在合作学习之前, 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 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效;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都得到发挥。

四、合作须准确定位老师的角色

13.一次难忘的合作作文 篇十三

今天吃完晚饭后,妈妈让我把新学的钢琴曲弹给她听听。

开始我有点不乐意,心想放学后我出国都已经弹过了,怎么还让我练呢,于是我噘着嘴巴很不情愿的弹了所有新学的曲子给妈妈听,听完后妈妈肯定了我的成绩,说我弹得不错,但有几个地方指法不对,还得再细致一点儿。这时我提出我想弹即兴伴奏上的曲子(这本书上每一首歌,不仅有五线谱,还有简谱,最好的是上面还有歌词,可以边弹边唱)妈妈点头同意,我拿起书随手一翻,正好是一首以前重没弹过的叫着《理发师》的曲子。我试了试,感觉很好听,于是我就跟妈妈说,现在我来当老师,我来弹奏,你来唱。我们的合作开始了,起先有点儿合不上拍,不是我弹快了,妈妈唱慢了,就是妈妈快了,我弹慢了。但我们都没灰心,经过几遍的磨合后,我弹的越来越熟,妈妈唱的也越来越好了,我们还互相击掌,互相鼓励对方,妈妈说我弹的好,我夸妈妈唱的棒。

妈妈说,这次的合作很成功,期待下次再和我合作呢。

14.一次愉快的合作作文 篇十四

那个冬日,风呼呼地轰鸣,低沉地怒吼着。

“你为什么这样做?”

“那你呢?”

“我明明是做好的,只是不小心……”

“哼!什么不小心,你分明是故意的!”这凛冽的风,刺入人心,如利刃,如刺剑,一下子凉了人心。

“我没有……”小明怒气过了头,一下子竟嘤嘤地哭了起来,委屈地低下头飞奔而去,只见地上湿漉漉的。我坐下来,一肚子闷气如一座火山,即将爆发……这次合作失败明明是他的问题!

“从前,有一个瞎子,一个跛子。他们要过一条羊肠小道。瞎子看不见,不能好好走路,跛子的腿不行,走路麻烦。于是他们两人合作了,瞎子背着跛子,跛子指挥瞎子走……”路对面的茶店门口,一个老太太正在给孩子讲故事。

是啊!这不正是合作吗?也许……我应该向他道歉!

来到小蔡家门前,我放在门前扶手上的手迟疑了。“小蔡会原谅我吗?”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来的,是拿着一个手工半成品的小蔡!

“是你!”我们俩迟疑又局促不安地说话。

“我?喔,我……我想……”我忐忑不安,搔了搔后脑勺道。

“你是不是想要……”小蔡理解了,却依然说不出口。

“合作!”我们俩异口同声道。

我们都笑了,如沐浴在春风中,徜徉在阳光下,一起乐呵呵地搭着肩走向夕阳的余晖。突然,我觉得我们的情感正在升温。

“呀呀!不好了!”小蔡大喊道。我一看,一位老伯伯正在一辆大货车面前愣愣地站着。我暗叫不好,忙与小蔡一起把老伯伯拉向路旁,还好此时的货车司机已将车刹住。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的老伯伯不停地感谢着。我们相视一笑,心里舒服了许多。合作,不但能让朋友间情感升温,而且让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

金黄的阳光下,我们融入大街小巷的人潮中,静静地成为大海中的一滴水,并一同走向合作——创造成功的道路。

15.关于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的思考 篇十五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进行合作教学首先应针对学生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合作小组分组时尽量不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而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个性特点等特点不同混合编组,这样有利于合作小组中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每个学生倾听不同的意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为便于小组角色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可以4-6人为单位分组,人数太少,不利于合作和相互讨论;而人数太多,则不利于管理,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个性的充分展示。各个小组成员间要进行角色分配,如组长、发言人、观察员等,为每个学生分配角色有利于学生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不同的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分工方法,但合作中的角色分工是相对的,并且成员间要定期进行角色轮换,小组形成后要保持一定长的时间。

二、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全班进行分组,提出任务,明确责任;然后,教师要走下讲台俯下身子聆听,去做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在组内、组间进行交流,相互质疑,在互助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明确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认识和学生同伴交流互助并共同获取认知的过程,是学生个体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新课改强调合作与独立并重,明确指出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解决某个问题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让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

然而,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并不是舍弃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样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就只能充当听众,无法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之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果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就无需再进行合作讨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使两者成为互补的关系,应从实际教学出发,宜独宜合,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大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当前,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课内40分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全部问题,掌握全部知识,获得全面理解,而忽视课外合作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反馈评价。事实上,课内合作学习并不是合作学习的全部,课外合作学习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参与探究、动手实践等大有益处。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可设计组织学生课外合作调查十字路口人流量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供交通部门参考设计红绿灯。这样的课外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不过,课外合作学习组织较困难,特别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必须予以保证。总之,课内合作学习应与课外合作学习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五、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倡导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了学生。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是一个抛砖引玉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告诉学生要掌握什么,提供信息、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使学生获得提升。

上一篇:四川成都黄龙溪古镇导游词下一篇: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