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廉洁教育计划

2024-11-14

教师廉洁教育计划(共8篇)

1.教师廉洁教育计划 篇一

“教育局农村教师培训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一、管理办法

1、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边步安为组长,郑飞为副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具体培训由教导处负责。

2、加强管理与督查

学校对教师培训实行过程管理,纳入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系列。

二、指导思想

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三、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的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精神。

四、具体措施

2.教师廉洁教育计划 篇二

到2014年, “国培计划”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00多万人次, 实现了对中西部640万农村教师培训一轮的目标。 由于培训规模的扩大, 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越来越多, 以湖南省为例, 湖南共有21所高校参与“国培计划”。 在“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地方高校不仅是项目的实施者, 为基层教育培训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地方高校也是“国培计划”的受益者, “国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

一、“国培计划”为地方高校培训了一大批学科教学教师。

“国培计划”培训的不仅有中小学骨干教师, 而且有培训机构的管理者, 它在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同时, 也给高校学科教学教师提供了高端的培训机会。 以我们单位为例, 自我院2011年承担国培项目以来, 已有30余批次学科教学教师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近20所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进修, 聆听钟启泉、巢宗祺、倪文锦、温儒敏、钱理群、吴伦敦、苏立康等数十名知名教授的专题讲座, 学科涉及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体育等大部分师范专业。 如此高规格、大面积、多频率培训地方高校的学科教师, 这在国培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些弥足珍贵的培训, 让地方高校的学科教学教师能够零距离地接触我国教育界的顶级权威, 接收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对提高地方院校的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国培计划”为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对“国培计划”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 对培训师资有严格的要求, 要求省外专家比例不少于30%, 一线名师不少于40%。 在实施“国培计划”中, 地方高校有机会邀请各学科的知名高校教授和一线名师为国培学员讲学及上示范课。 以我院语文学科培训项目为例, 我们邀请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伦敦、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蔡伟、湖南师范大学博导周庆元等全国知名的语文教学法教授向学员传授语文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 还邀请到全国著名语文教师余映潮、 管建刚、 诸向阳、 吴勇及湖南省内的知名一线教师给学员带班上课, 这些高水平的教授、名师的授课视频和课件成为教师教育日常教学中不多得的珍贵教学资源。

此外, 参加国培的学员大多数是当地的骨干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 他们参与教学设计, 参加教学比武, 也生成大量的高质量的学科教学资源, 如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 这些来自一线的教学资源在教师教育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非常有用。

三、“国培计划”为地方高校的师范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和良好的实习机会。

为了确保国培的质量, 给国培学员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 湖南省教育厅遴选湖南师大附中、雅礼、长郡、长沙一中等100余所优质中小学学校作为“国培计划”培训基地, 这些基地都是由各地州市推荐的优质中小学, 教学质量高、教师素质好、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优越, 省教育厅还专门给这些学校下拨经费, 用于校园建设, 同时也要求这些基地校必须接纳国培学员进行实习。 我们在安排国培学员到省基地校进行实习的同时, 也会安排全日制学生进入基地校同步实习, 这些“借东风”、“搭便车”的行为, 为全日制师范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基地。

“国培计划”分为 “短期集中培训”和 “置换脱产研修”两个项目, 其中“置换脱产项目”是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培训一个学期, 由高校派出师范生到当地学校进行一对一顶岗, 这既解决了当地学校派出教师外出学习无人顶岗的难题, 又为地方高校解决了师范生教育实习接收难的问题。 高校的师范生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下, 当做在编教师一样使用, 直接参与实习学校的所有工作, 时间长达一个学期, 这对提升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国培顶岗实习的功效是平时普通实习不可比拟的。

四、“国培计划” 让地方高校和当地基础教育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地方高校的教师教育在国培之前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地位, 既不能像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流高校能够提出教育前沿的理论, 又和基层教育部门相互疏离, 上没地方取经, 下不接地气, 教师教育处于一种空对空的状态, 甚至和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脱节, 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

“国培计划”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各地高校承办、基层学校和教师参与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高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地方高校及时从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获取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动态; 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配合下, 到基层学校进行培训需求调研, 通过跟班听课、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 了解基层教育的现状, 倾听基层教师的呼声, 了解基层教育的需求;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和一线教师密切接触, 全面掌握他们的动态。 这些工作, 不仅为做好国培工作服务, 对高校的教师教育也有莫大的帮助。

3.教师廉洁教育计划 篇三

一、目标任务

2017—2020年,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级培训,带动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支持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创建一批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實施原则

中央引领,地方为主。中央突出示范引领,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统筹指导,强化目标管理,带动地方有效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各省(区、市)根据国家要求,做好规划设计、组织安排、体系建设、监管评估,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计划有序推进、顺利实施。

对接需求,重点支持。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优化教师培养培训资源配置,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扶贫重点产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倾斜支持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及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协同创新,注重实效。推动地方政府、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职教集团)建立协同机制,深化区域、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校企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形成一批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和品牌专业,提升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择优遴选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监测系统,强化过程管理、经费监管和绩效考评,切实提高计划的实施质量,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

三、计划内容

(一)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资质条件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等,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开展教师示范培训。培训要模块化设置课程,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双创”教育、信息技术等列入培训必修内容,实行集中脱产学习和网络自主化研修相结合,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考核,加强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升。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特色农业、种养业、民族传统工艺等扶贫产业领域教师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国(境)外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先进技术技能。

1.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组织职业院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主持过相关科研教改课题或项目的专业带头人,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再集中面授的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课程开发技术、教研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领军水平、能够传帮带培训教学团队的“种子”名师。

2.“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层次和基础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少于4周的专项培训,可分阶段。开设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专题模块,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

3.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组织职业院校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优质学校,采取听课观摩、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参与教科研项目等方式,以“师带徒”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的跟岗访学,通过全面参与培训院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卓越校长专题研修。分别组织中职和高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校长,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观摩、跟岗培训、专题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新任校长、骨干校长、知名校长分层分类开展不少于2周的专题研修。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学校治理、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重点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二)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为牵头单位,按照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不同阶段人才接续培养的要求,组织省域内学校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合作的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各省(区、市)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协同提升的专业群,支持牵头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工作室或平台运行条件保障,支持主持人有效开展工作。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遴选国家级(省级)中高职示范学校具有教学专长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主持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区域内学校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面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传统(民族)技艺等紧缺专业,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组织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兼职教师领衔,采取集中面授、项目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区域内中高职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技术技能实训。重点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

3.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面向承担计划任务的单位、基地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培训者,采取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2周的培训组织实施能力专项研修,提升培訓者的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核心技能创新与推广能力、工作室(平台)主持能力和绩效考核评估能力。

(三)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

各省(区、市)要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聘用有效对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1.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组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企业实践。重点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各地要遴选具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2.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急需特需专业及技术技能积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兼职教师每人每学期任教时间不少于80学时。各地要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支持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行业特点、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确定兼职教师聘用人数和补贴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教育部制订计划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成立专家库,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组织开展督查评估。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地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升计划的实施成效。各省(区、市)要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地区项目实施办法,按年度将规划方案报教育部审核,安排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落实工作经费,做好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承担单位要整合优质资源,制订对接需求的实施方案,落实条件、人员与经费保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做好项目总结和效果评估。

(二)加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支持教师培养培训资源匮乏省份与资源丰富省份联合组织实施计划,建立承担单位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建成一批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推进有条件的基地试点探索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学位教育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构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三)严格经费管理。各省(区、市)要参照国家关于培训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使用管理中央补助经费,严格界定经费开支范围,控制培训费定额标准,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事项实行政府采购。实行经费审计和预决算制度,严禁将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其他资金缺口,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虚列、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专款专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 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 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 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 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 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 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 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师德教育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 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发 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 保障和人才支撑。

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 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 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 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 教、以德育德。

提升培养规格层次,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根据各地实 际,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接受过高质量教师教育的 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普通高中培养 更多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为中等职 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大幅增加培养具有精湛实 践技能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 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教师培养规格层次满足保障国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师公平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 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师资保障。支持中西部地区提升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推进本土化 培养,面向师资补充困难地区逐步扩大乡村教师公费 定向培养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 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 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注重协同育人,注重 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教育新形态基本形成。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发挥师范院校主题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教师教 育布局结构,基本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 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三、主要措施

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

1、研制出台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加强师德教育的文件和师德修养教师 培训课程指导标准。

2、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纲,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和依 法执教能力。

3、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 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 题培训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

4、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课堂,采取组织公益支 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5、借助新闻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师范生“师德第一课”系列活动。每年利用教师节后一周时间开展“师德活动周”活动。

6、发掘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教师风采,大力宣传阳光美丽、爱 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

1、引导支持办好师范类本科专业,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 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按照有关程序办法,增加一批教育硕士专 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 对教 师教育院校研究生推免指标予以统筹支持。

2、支持探索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和教育硕士研 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适当增加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博士招生 规模,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校长,完善教育博士选拔培 养方案

3、办好一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各地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扩大专科以上层次幼儿园教 师培养规模。支持师范院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大特殊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力度。

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

1、各地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通 过公费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 科教师,为乡村初中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 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需要。

2、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力度。

3、加强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级 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乡村教师方面的作用。培训内容针对教育教 学实际需要,注重新课标新教材和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培训,赋 予乡村教师更多选择权,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4、推进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鼓励引导师范生到乡 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师范生生源改善行动。

1、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 考师范专业。

2、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 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推进地方积 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

3、积极推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

4、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高校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鼓励设立面试考核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 养和从教潜质,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

5、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招 收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重点培养教育 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

6、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畅通优秀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

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

1、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 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2、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认定200门 教师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共 享。

3、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引 领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和学 校管理。

4、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 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5、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

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

1、支持建设一批由地方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 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 养培训质量。

2、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3、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 革。

4、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 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5、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高层次“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 响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

6、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推行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

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

1、综合考虑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师范生招生规模、校内教师 教育资源整合、办学水平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发挥高水平、有特色教师教育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教 育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建设。

2、国家和地方有关重大项目充分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特色,在 规划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推动高校有效整合校内资源,鼓励有条 件的高校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

3、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以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 构为引领,推动整合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室)、电 教馆的职能和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 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4、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托优质中小学,开展师范生见习实习、教师跟岗培训和教研教改工作。

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

1、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教师教育师资国内外访学支持力度。

2、引导支持高校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高校对教师 教育师资的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等评价与管理,应充分体现教师教育 工作特点。在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 师实行倾斜政策。

3、推进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共享师资,允许职业学 校、高等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 导师特设岗位计划。

4、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企业人员双向交流。高校与中小学、高校 与企业采取双向挂职、兼职等方式,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

5、实施骨干培训者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万名专兼职教师培训者培训能 力提升专项培训。

6、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企业导师人才库,充分 发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高技能人才在师范生培养和在职 教师常态化研修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

1、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国家 定期公布高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设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情 况,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2、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相衔接,强化“三字一话” 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

3、修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或精选推荐一批主 干课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 导标准》。开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

4、鼓励高校针对有从教意愿的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师教 育课程,协助参加必要的教育实践。建设公益性教师教育在线学习中心,提供教师教育核心课程资源,供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及社 会人士修习。

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

1、建设全国教师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 机制,发布《中国教师教育质量报告》。

2、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启动开展师范类专 业认证,将认证结果作为师范类专业准入、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认定的 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

3、建立高校教师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教育专业学位认 证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完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聚焦中小学 教师培养,逐步实现教育硕士培养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建立健全教 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高校教学、学科评估要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的实际,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纳入评估体系,体现激励导向。

四、组织实施

明确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振兴教师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新 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 指导,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履职尽责,共同为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营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成立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为教师教育重 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经费保障。要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教师 教育保障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以及财力状况,适时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幼儿园、中小 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 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央财政通过现行政策和资金渠道对教师教育 加大支持力度。在相关重大教育发展项目中将教师 培养培训作为资金使用的重要方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5.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篇五

继续教育计划

xxx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直以来希望自己能在理论与实践中成熟起来;希望自己在教学领域有一定的突破;希望自己在讲台上挥洒自如,专业能不断进步。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个人优势:本人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工作中能不断钻研教法,探索教育规律,以“快乐学习”的理念感召学生,为人师表。在教学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能自觉学习理论,深受学生喜爱,同事赞誉。

个人缺点:教学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小,不敢进行大胆创新,自我认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够理想,深感压力;思想保守,缺乏勇敢展示自我、张扬自我的勇气和胆略。

二、个人专业成长目标

(一)成长总目标

努力钻研课堂教学,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扎实练习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树立终身学生理念;加强教学研究,争取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个人专业目标

1.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利用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德育渗透于美育之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认识人生,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踏实上好音乐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实践与创造,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编创等音乐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所教的不同年级学生能大部分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多阅读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加强自身声乐、舞蹈、器乐等方面的训练,学习相关课堂乐器,加强钢琴即兴伴奏学习,提高即兴伴奏水平。

三、专业发展计划

1.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加强歌曲教学,教给学生演唱歌曲的技巧,提高学生表演歌曲的能力。

3.认真理解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运用网络资源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音乐技能。

4.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5.每天定时一小时至两小时的时间练琴,练声,使自己的伴奏水平和声乐专业水平提高。

四、需要的帮助

1.同行教师的帮助

2.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个人发展目标: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6.教师教育工作计划 篇六

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探索,大胆尝试,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牢牢把握“读”的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2、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

3、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低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自我约束力、自觉性都较差。很多的都需要老师代劳。我在坚持教好书的同时,将在育好人这方面继续下工夫。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将主要围绕“爱”和“严”两个字。

1、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

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爱,有对学生思想形成的正确引导,更有对学生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2、严格要求,措施得力。

“严是爱,松是害”,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也不忘对他们严格要求。我班制定了严格的班级文明公约,在班宣读、张贴后,师生一起严格遵守。正因为有了这些约定。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每个星期都被评为文明班级。我们班将继续发扬这个优点。

三、自身素质方面

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会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多学习。我要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要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2、多反思。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学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选择进行反思。使自己通过教学反思才能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

3、多琢磨。继续贯彻赏识教育,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得很融洽,老师与学生之间相处得愉快,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同时还要多琢磨班级管理的办法,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还要在班上开展自我教育,使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从而不断进步。

4、多总结。对于自己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的成功或失败,要及时总结,不断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7.教师廉洁教育计划 篇七

一、教科文、中国标准对比

1. 标准的制定者

教科文标准由思科、因特尔和微软等跨国公司与国际教育技术国际协会、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合作开发, 标准定位为:帮助教育决策者和课程开发者确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所需的技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以下简称中国标准) 由国家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定, 由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央电教馆等20余家单位和全国40余名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 目标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教科文标准是将教育改革内容同政策结合起来, 为教师制定一整套技能实施指南, 而中国标准则更多是依据本国现状, 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教育决策者们提供各种工具, 以便其打造以信息和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 进而支持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 标准的体系结构

教科文标准体系包括三大办法———技术扫盲办法、知识深化办法和知识创造办法, 教育系统的六大组成部分———政策、课程、教学法、信息和传播技术、组织与教师培训。中国标准为“4 (14) N”体系结构, 即4个能力素质维度, 14个一级指标, N个概要绩效指标。

教科文标准注重生产力因素的影响, 关注教育的终身化和创建学习型社会, 重视教育系统的改革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教科文标准为教育改革创造了广阔的背景, 能从宏观与微观来把握标准的实施。

3. 标准的实施

教科文标准在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产生, 各国或部门找到框架的不同部分, 计划一个轨迹, 实施标准。中国标准在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水平低、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没有统一标准背景下, 实施PT3项目, 让明天的教师使用技术。

各国依据各自的政策背景制定标准实施策略, 是标准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动力, 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实指标。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职业发展提供者提供框架, 可以利用该框架, 编制或订正其职业发展的内容设置。

二、标准执行

一个部门可以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背景, 评估其现行教育政策。它可以选择适当的办法, 把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努力联系起来, 也可以计划一个轨迹, 把这些教育改革倡议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联系。一旦选定了办法和轨迹, 部门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文件说明的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单元, 计划适当的培训, 以使教师具备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技能。依据标准特点和关键要素来分析中国标准执行的现状, 并制定教育改革的发展计划图。

(1) 当前我国实施标准的政策背景。推进全国教育信息化, 迫切要求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要求教师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改革教学方式,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培训过程中教师误将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 多数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

(3) 教学法要求:正确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 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课程和评估要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能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综合我国国情和教科文组织标准的执行指南, 我国要用当前在课程、教学法以及信息和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来改进评估、学校组织和师资培训。我们计划以知识创造办法作为政策目标来实施教育各组成部分的改革发展。

教科文组织标准为中国标准提供了实施指南, 但中国地域发展不均衡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难。目前农村信息化教育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发展的重点, 硬件环境设备和教师信息素质都有待提高。因此, 发展多元化的实施标准方案, 制定灵活、针对性强的标准体系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

力标准, 2008.

[2]何克抗.《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

[J].中国教师, 2005 (3) .

[3]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

[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6) .

[4]王炜, 祝智庭.ICT应用于学科教学

的教师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

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实验研究

张田庆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湖南湘西416000)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表现, 而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 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但在实践中, 如何实施有效的学生发展评价, 一直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阻碍着课改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反复实践, 并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 我们创设了“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表。

表格说明:学生只要达到某项要求就可以评星, 教师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协调定星。学生得几颗☆就是“几星级数学元帅”, 全部达标即评为最高级的“状元星数学元帅”。这样, 就化无形评价为有形评价, 使成绩看得见, 进步看得见。

一、“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积极评价”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 积极、及时的评价会使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对每一节数学课学生表现出色的地方及时表扬, 要求家长在家里也予以鼓励,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 继而为更高的方向———更多表扬而努力!

总之, 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 能使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 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化无形为有形, 化笼统为具体”

传统的百分制评价只关注“双基”, 即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的多少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 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使学校和教师过于看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情感, 陷入“读死书”和“死读书”的恶性循环之中。改进后的“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 相比百分制评价有了较大进步, 但依然比较笼统、模糊:被评为“优”的学生各方面都很好吗?哪些方面优?还有哪些不足?“不合格”的学生各方面都不好吗?朝什么方向努力?如此, 所谓的“好学生”优点掩盖了缺点———“晴天碧日”;而所谓的“差生”缺点却一手遮天———看不见“阳光”。这样的评价难以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造成很多“优生”只能听表扬, 不能听批评, 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盲目乐观;而“差生”因没有成功的体验而丧失信心, 进而厌学。

“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为学生建立了展示其成长足迹的争创“星级数学元帅”成长栏, 捕捉学生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功和进步。其设有自信星、自控星、自学星、专心星、合作星、互助星、发言星、细心星、虚心星、计算星、简算星、应用题星、图形星、操作星、方法星、进步星、生活星、应用星、质疑星、敏捷星、会学星、创新星22颗星。只要达到某项要求就可以评星, 教师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协调定星。学生得几颗☆就是“几星级数学元帅”。这样, “化无形评价为有形评价, 化笼统为具体”。成绩看得见, 进步看得见。同时, 这一成长评价注重过程, 充分发挥了评价的

要:“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展示学生成长足迹, 捕捉学生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功和进步, 化无形评价为有形评价, 使成绩

看得见, 进步看得见。

关键词:星级;数学元帅;评价

;;;;;;;;;;;;;;;;;;;;;;;;;;;;;;;;;;;;;;;;;;;;;;;;;;;;;;;;;;;;;;;;;;;;;;;;;;;;;;;;;;;;;;;;;;;;;;;;;;;;;;;;;;;;;;;;;;;;;;;

摘要: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1月8日伦敦青年人才交流会上发布《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 本文从标准制定者、标准体系结构和标准实施三方面, 比较教科文、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探讨中国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联系的发展计划, 为中国标准提供执行指南。

关键词:教科文标准,中国标准,对比,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

[1]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 2008.

[2]何克抗.《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J].中国教师, 2005 (3) .

[3]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6) .

8.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提高计划 篇八

摘 要 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在学习工作上富有精力且效率高,表现出敏捷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特点要求民办高职青年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卓越的学识技能素质,突出的实践扩展素质,进取的科研素养素质。心理契约是存在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与民办高职之间的一份内隐协议,协议中指明了在彼此关系中一方期望另一方付出的内容和得到的内容。通过建立心理契约能将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潜力激发,素质提高。

关键词 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

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映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热情、充满活力,对工作积极主动。情感易变,热情不能持久。在学习工作上富有精力而且效率高,表现出敏捷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符合实际的工作,能对工作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民办青年教师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工作不顺利的话,热情可能消失,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如果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民办青年教师不愿轻易地苟同他人的意见,有时候想法很偏激。关注政治、宗教和战争,会将自己的想法、意见融入作品中,把人们没有注意到或不愿注意到的问题,不想说出来的问题用各种艺术形式加以夸张地表现出来。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目标导向明确,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领导者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专注的领域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极其敏感和在意。是否被安排教授适合自己或与个人能力相符合的课程几乎被认为是自己是否被组织所重视的标志,不恰当的课程安排可能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師素质浅析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所从事活动,以及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力量。一般来说,教师素质应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教师作为一个自我主体的、具有完整人格的“现代人的素质”,二是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有的“职业人的素质”,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其功能应具有的“专业人的素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如下: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人道德修养要求相对更高,必须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我国向来高度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党和国家多次对“师德”建设提出要求。道德修养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为职业院校教师所必备。民办职业院校教师道德修养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以身作则,尊重集体,团结协作。

2.卓越的学识技能素质

学识技能素质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要精通专业,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要具有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选择教学策略,选用教学媒体等的学识技能素质;要具有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授课的技能,课堂管理的技能,板书板绘的技能,试卷编制的技能,总结提高的技能,以及提问、说服、表扬、批评等技能。再次是要具备指导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学习的指导,生活的指导,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就业知识的指导。

3.突出的实践扩展素质

民办职业教育更强调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强调产学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车间,商场等生产一线。因此,民办职业院校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双师型”素质。

4.开拓进取的科研素质

民办职业院校要立足地方、区域、行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绩,必须为地方、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加强科研工作。可以说,科研工作是民办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桥梁与基础。民办高职院校基于专业、以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基础、优势、发展空间均在“应用”上,适宜围绕地方、行业的实际与需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

二、心理契约理论提高民办青年教师素质的研究

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出自于社会心理学,后来由民办高职行为学家引入管理领域。阿吉里斯认为在民办高职和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它们同样是决定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1960)。心理契约不同于经济契约,经济契约是指以时间,智慧和体力换取工薪,休息和适当的工作条件。心理契约定位于“存在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与民办高职之间的一份内隐协议,协议中指明了在彼此关系中一方期望另一方付出的内容和得到的内容”。本质——民办高职和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之间内隐的交换关系。由于民办高职心理契约存在的主体难以确定,因此卢梭等人将心理契约狭义地界定为:在民办高职与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互动的情境中,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个体对于相互之间责任与义务的信念系统。目前对心理契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心理契约的内容及维度,一个是涉及心理契约的违背及其对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心理契约包含交易契约和关系契约两个维度。在交易维度中,民办高职明确地或内隐地承诺根据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所完成的任务提供专门的,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报酬,如快速发展,高工资和绩效工资等;而关系维度则强调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和雇主之间的社会—情感的交互作用,包括长期的工作保障,职业发展和个人问题的支持等。心理契约的维度,认为由现实责任和发展责任构成。

三、心理契约激励提高民办青年教师素质的研究与践行

心理契约理论对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激励的启示: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每一个成员与该组织间,总是有一套不成文的期望在起作用,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对学院和自己双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有一个心理期望,这就是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组织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受许多组织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众多组织效果产生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心理契约的违背会对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态度和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心理契约的违背会影响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对组织的负面感知,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对契约违背表现出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四种消极反应,包括离职,降低职务内绩效,降低职务外绩效(主要是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反社会行为(比如打击报复,破坏,攻击等)。由此不难看出,心理契约对民办高职青年教师行为,组织绩效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与学院的关系除了经济方面的以外,还有情感投入,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一种社会归属感。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比较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开发,比如培训机会、职业生涯发展、长期工作保障、信任关怀等等;情感型契约的内容是动态而灵活的,更多的是隐含和主观上的理解。这都是心理契约中的情感契约在起作用。

对于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来说,自己与学院间有一种超越经济利益和情感成分的共同理想价值的追求。因此,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对学院就不仅仅是经济和情感方面的要求,他们要求学院能拥有与自己一致的理念,并希望学院能帮助自己达到自己的理想。学院如能就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满足其心理需求,借助于心理契约的理论指导,定能将民办高职青年教师潜力激发,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新岗.高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职业教育研究.2009(9):65-66.

[2]袁文山,高杏枝.浅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内江科技. 2009(10):163,188.

上一篇:清明节放假通知单范本下一篇:可怜的母亲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