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07-20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11篇)

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一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

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区分度比较明显。此次考试充分暴露了学生审题不仔细的缺点,加之学生基础不扎实,不能很好的利用开卷考试的优势有效利用手头资料,盲目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应多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9%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2.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二

一、以人为本, 温情教育

目前有一种很时尚的说法———人性化管理, 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 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 使管理更贴近人性, 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笔者套用这种理念, 把以学生为本, 以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手段,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高效教学效果称为“人性化教育”。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深深体会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感情学科, 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感情了, 才能学有所成。而要使学生对这门课有感情, 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有人情味!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将之有机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 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比如, 笔者任教所在地是农村, 大部分学生家长有给子女送饭菜的习惯, 有的家长一到教室门口就大喊学生的名字,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 而有的家长则默默地等在门外, 浪费了大量时间, 同时也由于家长候在门外而使学生无心听课。于是笔者每接一批学生便规定:以后如有家长来送菜, 学生可以不跟老师打招呼, 只要悄悄走出去以最快的速度跟父母见个面就回教室继续听课。另外, 课堂上如有学生临时要上卫生间也可不必报告, 快去快回即可, 此举从根本上关心学生的需要, 富有人情味, 深得学生欢迎, 师生感情也大为增进。

二、活跃气氛, 营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 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最有效的, 因为有压力的被迫学习是一种痛苦, 而轻松愉快的自觉学习则是一种享受!笔者有一句口号:社会课上回答错了不脸红!因此胆子再小的学生也敢举手发言,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无拘无束, 可以畅所欲言, 思维能够被最大限度地激活, 创意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正如古人云:“乐思方有思泉涌。”而教学语言更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宫殿大门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则说过这样的话:“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用幽默的方式阐述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生动幽默的语言充满睿智, 极具感染力, 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的课堂上时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45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 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 在愉快中记忆, 在思考中创新, 在失败中反省, 在探索中提高。

三、大胆创新, 灵活施教

“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 每一届学生都在发生变化, 如果教师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念头, 用多年的老经验和压制手段, 消极对待满脑子“肯德基”“因特网”, 嘴边挂着“帅呆了”“酷毙了”, 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却又初具独立意识的初中生, 显然只会四处碰壁。教师应该敞开心扉, 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知其所想, 给其所需, 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比如学生不交作业, 一般的教师肯定认为其学习态度不端正, 轻则批评重则惩罚, 但笔者每接一批学生就会立下一个规定:如果学生某天不想做社会作业可以不做, 只是事不过三, 但当学生想做了就得全力以赴不能敷衍了事, 否则要受罚;教师布置了三道作业, 学生可以做两道或一道, 但要表现出最佳水平, 否则就取消特权;下发新的学习资料时, 笔者从不把后面的答案撕下来, 并且规定当学生觉得需要参考一下时允许看答案, 不算抄作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说话算话, 赏罚分明。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行, 但实践证明, 效果很好!用学生的话来说是:“人心都是肉长的, 老师如此相信我们, 在这样的老师面前耍无赖会觉得不好意思!”

四、赏识学生, 宽容以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 教师充满激情的一句赞扬有时能让学生找到自信,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也会因为教师的亲切而连带喜欢上他 (她) 的课。教师的宽容大度更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外国有句俗语:年轻人犯错, 连上帝都会宽容的。更何况是孩子呢?学校是一方净土, 孩子的心灵是净土中的净土, 在这片洁净的土地上没有邪恶的种子, 有的只是天真纯洁和无心之过, 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这个学期开学不久, 笔者就发现坐在后排的一名男生上课时经常传递纸条, 笔者多次用眼神示意他停止这种行为, 但他照写不误。笔者不动声色, 有一次等他写得差不多了就绕过去一把把纸条拿过来顺手放进讲台上的一只袋子里 (其他学生都未发觉这一举动) , 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 这名男生顿时坐立不安, 那魂不守舍的样子使笔者意识到纸条上的内容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而隐秘。笔者一边讲课一边琢磨着该怎么处理, 快下课时, 趁着其他学生正在做作业, 看着他那无奈又焦虑的眼神, 笔者决定原谅他这一次, 于是当着他的面把没有看过的纸条撕碎扔进垃圾桶, 只对他轻轻说了一句话:“不要再有下一次。”他长舒一口气, 使劲点点头, 从此在课上认真听讲, 积极举手发言, 认真完成作业。笔者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宽容是一种拯救!

五、学生评鉴, 师生双赢

学生评鉴近年来比较流行, 但它通常只作为学校行政部门的一项管理手段, 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 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意义不大。学校在实施学生评价的过程中, 管理主义的倾向大行其道, 评价的教育价值却常常被蒙蔽。国内外许多研究都只是把学生评鉴运用在高校中, 而笔者所指的“学生评鉴”是指九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和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表现所作的书面评价, 还包括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下面摘录几段评鉴以飨读者:

(1) 进入初三以来, 我对社会这门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 学起来也比其他科目轻松, 林老师上课很有趣, 总是面带笑容, 鼓励我们举手发言, 让我们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她的教法也别具一格, 看似东拉西扯, 其实句句点到中心, 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课。

(2)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自己出题目的方法真的很不错, 从一开始的50多分到80多分, 从讨厌历史到喜欢历史, 虽不能说成绩很好, 但有很大进步, 我要继续努力, 争取更好。建议多一些师生互动也许效果会更好。

(3) 老师, 现在已经是全面复习阶段了, 这些天你都在给我们练习定角度的题目, 作为课代表, 我觉得有义务向你提出:我们也应该多练选择题, 特别是有些较灵活的题目。关于PRED方面的题目我还是比较薄弱的, 大多数同学也是如此, 希望老师再找几个综合性强从多角度考虑的题目给我们练。

这样的评鉴还有很多,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助学生评鉴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生评鉴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种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心里话以及对教师的希望, 以此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作业本;有效使用;有效管理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具有多重功能。对学生来说,作业能巩固已学知识,强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对老师来说,及时反馈作业,便于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2011版新教材实施两年来,笔者连续两年任教七年级,使用本教材,对2011版配套作业本的使用,感触颇多。本文就从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下册作业本的使用现状、有效使用的策略、有效管理的建议等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当前作业本使用现状

学生做作业层面而言:因诸多因素,学生普遍重视其它中考分值多的学科、轻视社会学科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几门学科合算起来,学生作业量多,有些学科一门,资料就好几本;有些教师过度强调本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多,要求学生重视。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不是很重视,对本学科的作业更是如此。就我们本学年七年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使用作业的效果不理想,上交作业中,错题率比较高。特别是有部分学生老师讲解作业本后,再次上交作业本检查,还是没订正对。可想而知,学生对本学科作业本重视程度。

作业本编写层面而言:作业本相对适应大中城市学生、山区的学生做起来显得难度较大、效果不够好。与新教材配套作业本在遍写上改变了过去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编者们精心设计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升”两个主要栏目,有利于老师分层次布置作业,前者为学生必做题,后都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重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能力。课外拓展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许多题目,对山区初中的学生而言,难度比较大。有部分题目对学生学完当堂课内容,要在短时间内用所学知识来完成题目,难度也不小。学生感觉题目比较难,一课时里面,就有好多作业做不来,久而久之,就都不是很喜欢去做了。

教师教学管理层面而言:因受传统教学因素影响,普遍偏重课堂教学任务、轻视学生的作业本练习。按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大部分课时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一节课时间,基本上不能详细讲解完内容,老师在上课时间也很少、或没把作业本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起来。如:如第五单元每一课的《行政区划》内容,一节课是很难完成的,学生课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去识记、理解、运用才能掌握其内容,很不现实。所以,社会学科作业本普偏现象是上课没有时间做,学生课外时间去做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题目难度相对大,基本不怎么爱去做,造成抄答案的现象严重;成绩较好的学生因忙于应付各科作业,不想花时间去找书本、看地图,都不怎么思考,造成错题现象严重,整体感到作业本的使用效果不够好。

二、作业本有效使用策略

1.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对作业本的题目进行适当筛选、修改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中小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教育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依标施教、依标作业,才不致使师生陷入教与学的泥塘。而现行教材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一定要参照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和筛选作业,避免作业成为教材的延伸,或让学生造成知识点迷惑、歧义。

2.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在作业讲解中进行相应知识点的补充、拓展

一堂课的重点既集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反映教材的中心思想,它影响或者带动着其他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一堂课的难点头绪较多或者较艰深、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通过把作业点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的作业能使学生真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够及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作业本中部分题目,可以作为作业讲解的重点题,在作业讲评中进一步拓展,补充,使内容事更加充实。

3.结合作业本的题目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知识点补充、拓展

新教材的编写,去粗取精,摒弃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大量地理名词,增加了相当分量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教材在减少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强了内容的综合性。在新教材的配套作业本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找不到的,要到社会图册、或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补充、拓展,学生在做作业时才能完成。这一情况在基础巩固中有,在“拓展提升”这一栏目中就更多,有许多可以结合图册来完成,更多的是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补充、拓展。

如:《红松之乡》一课的基础巩固第3题,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 自然保护区、林业科学研究的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 保护区网络。

又如:《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的拓展提升第1题,太湖是我国第 大淡水湖。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国五大湖等相关知识。

4.结合作业本的题目内容开展主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社会的先导,是推动社会学习的一种意识力量。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对社会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社会学习是一种煎熬,是空洞的说教。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性,注意联系实际,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巧用作业本中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事先预习,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开展主题活动,让在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点。

三、作业本有效管理的建议

从做题程序上:要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不翻书做,完成第一轮做题;第二轮是教师授完课后完成其它能够解决的题目;第三轮才是翻书、查资料、问同学。有部分非选择题,难度较大的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先做后当堂讲解。正确的作业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从作业评价上:要真正发挥作业的反馈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及时的评价,同时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作业。如:在等级评价上,一般学生完成基础题部分就可以给A,如果能完成部分拓展题,就可以给A+,从而激励学生去完成拓展题。对书写不好的同学,在发现他有进步、哪天书写相对比较认真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语。对平时不是做得很对的学生,如果有进步了,可以进行面批,及时给予当面表扬,鼓励。

从检测考查上:老师可以结合平时批改作业中,学生出现的易错题进行梳理,汇编成检测卷对学生进行检测考查。月考检测考查,可以在测试试卷中,有一定比例的原题、一定比例的改编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做作业本中的题目时更加用心去思考、解答。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4]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

[5]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四

——杜富贵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再到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以及世界地理的展示,从中国与世界区域生活—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文明中心城市的发展。

四、重点:第二、三、四单元

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教材重点:地图的知识;世界的尝试与地球仪,以及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不同特点;认识世界上不同的城市。

五、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措施:

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

3、巧设促想,深化内容。发展思维,学会创新,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教学的目的。

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5、利用资源,巧设问题。尽量多地引用课外资源,从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预备课 1课时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2课时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2课时

探究课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课时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二课 自然和环境2课时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2课时

探究课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课时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2课时

第二课 以山为邻 2课时

第三课 傍水而居 2课时

第四课 草原人家 2课时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2课时

探究课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 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3课时 第二课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3课时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3课时

第四课 汽车城:蔚山

5.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五

七年级是初中三年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黄金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准备阶段。

本人一直担任七年级(4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兼班主任,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

1、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期末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学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学生考试成绩竞争,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

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以此来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具体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提高。对于差生,我们本着提高一个算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所收获,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形象和抽象相结合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只有教师与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是教学中在一种愉悦、竞争、合作的环境下完成。

四、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力求课堂教学高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三年后中考要取胜,必须从初一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很重要,当然每个阶段复习的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初一最后的阶段,不讲技巧,不讲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很讲究“精讲”这一环,学校给我们的教学时间与别的学科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对教师来讲,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富有理解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6.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A、广东省 B、黑龙江省 C、浙江省 D、上海市 2.我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A、哈萨克斯坦 B、印度 C、俄罗斯 D、蒙古

3、小华在北京观看奥运会期间,特地买了一些“奥运纪念明信片”(见图)寄给她外省市的一些好朋友,以下是她填写的几个地址,其中她好朋友能顺利收到的是()

A、安徽省 李阳 B、江苏省 无锡市 王丽

C、浙江省 绍兴市 塔山街道 D、上海市 老城隍庙 陈宇

4、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被人们称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是()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自古以来,江南就被美誉为“鱼米之乡”,下图代表的区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孕育了众多的城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a表示的湖泊是()A、太湖 B、洞庭湖 C、东湖 D、鄱阳湖

6、上图代表的区域河流与湖泊众多,产生这一自然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A、平原地形 B、土壤肥沃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人们自古以来重视水利

7、下列旅游风光不属于西部地区的是()A、金色海滩 B、沙漠戈壁 C、茫茫草原 D、雪域高原

“雾里云间走牛郎,竹荫葱翠掩仙家。方疑身在神仙境,闻道妇孺语喧哗:祖辈哈尼蘑菇寨,梯田高处是我家;清明碧玉绿世界,八月黄金望无涯。壮也大观哀牢岭,辛劳世代创奇葩。”这是《梯田歌》里的一段描绘梯田人文自然景象的几句诗歌。据此回答以下8—9题

8、《梯田歌》里所描绘的区域应在我国的()A、海南省 B、广东省 C、广西省 D、云南省

9、根据文中提示信息哈尼族人的蘑菇寨(家)一般建在()A、峡谷深处的陡坡上

B、向阳开阔的山坡上 C、阴暗潮湿的凹地中

D、高耸入云的山尖上

10、下列规则通常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不能按喇叭 B、“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C、浙江景宁山区年轻让年老、成人让少年的行路规矩 D.、学生必须推车进校

11、驾驶员胡斌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飙车,造成年仅25岁的谭卓生命戛然而止。肇事者胡斌以涉嫌交通肇事罪被移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这表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谁不遵守规则就要受到规则的惩罚 ③胡斌运气不好才被抓的 ④我们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遵守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2、沈丹家附近的小河,经常漂浮着垃圾,水质发黑发臭。沈丹想改变这种状况,你认为她可以采取()①写信给当地的环保部门

②向当地的人民代表反映 ③向学校建议组织同学举行“环保志愿者行动”打捞垃圾 ④写一篇报道给当地媒体,引起社会关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小华上“淘宝网”看到有一款微型自行车正在网上出售,于是她通过电脑网络进行购买,这种买卖方式叫做()A、自由超市

B、虚拟超市

C、电子商务

D、电视购物

14.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是()A、滇和辽 B、辽和桂 C、滇和桂 D、吉和琼

15.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A、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B、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C、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D、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16.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7.我国下列省区中,陆地面积最大与跨经度最广的省是()①新疆 ②西藏 ③内蒙古 ④甘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事()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山东丘陵地区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19.乘火车从呼和浩特至乌鲁木齐旅游,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2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受()A地势影响 B季风影响 C纬度影响 D海洋影响

21.下图中,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A、辽宁省 B、四川省

C、山东省 D、山西省

22.“四季转场,逐水草而居”指的是哪个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A、云南元阳县的哈尼人 B、波斯湾沿岸的阿拉伯人

C、山东大鱼岛村的渔民 D、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民 23.两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国中原地区的人们就与西部地区的人们相互往来。他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开凿了贯穿东西的路线,这条路线获得的美称是()

A、商业之路 B、瓷器之路 C、丝绸之路 D、石油之路

24.、下列的信息资料中:①源地巴颜喀拉山 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③“塞上江南”④虎跳峡 ⑤地上河 ⑥壶口瀑布,关于黄河的有()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25、将城市代表的自治区与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用直线一一对应起来。(5分)拉萨 回族 银川 藏族 南宁 壮族 呼和浩特 维吾尔族 乌鲁木齐 蒙古族

26、星期天,小叶来到嘉兴的舅舅家,发现舅舅家用的是天然气。他回到学校后找出了一张我国西气东输的线路图研究了起来(每空1分,共9分)

(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东到(两空格都填省级行政单位全称)。

(2)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甲(盆地)乙(高原)丙(平原)(3)山脉:

A

B

(4)这一工程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在资源分布上存在什么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政府正在兴建一些重大的资源与能源的调配工程,你能否再试举一例?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7分)

新华网北京电 2011年1月5日开幕的哈尔滨冰雪节,由中国、加拿大、韩国三国共同参与打造,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风情,“韩味”十足。本届冰雪节的主题定为“冰情雪韵、和谐世界”。在开幕式上,举办中韩歌舞晚会,体育活动也围绕中韩友谊这一主题,“中韩冰球邀请赛”、“中韩短道速滑比赛”和“首届袖珍滑雪板滑雪比赛”也相继举办。同时,冰上集体婚礼、图书博览会等传统活动也一一登场。(1)同样是在中国,为什么浙江不能建立“冰雪大世界”,而哈尔滨却可以。你能说说原因吗?(2分)

(2)杭州市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小明,想去哈尔滨参加冰雕节。请你帮他设计从杭州去哈尔滨的合理铁路干线(写出沿途铁路干线名称)。(2分)

(3)假如小明要向哈尔滨(北方)人介绍我们家乡杭州(南方),请你帮他写一写介绍内容。(至少二个方面,如地形、气候、农作物、主食等)(3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B 2.D 3.C 4.B 5.A 6.A 7.A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B 15.A 16.C 17.D 18.D 19.A 20.A 21.C 22.D 23.C 24.B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25、拉萨──藏族;银川──回族;南宁──壮族;呼和浩特──蒙古族;乌鲁木齐──维吾尔族

26.(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上海(2)塔里木盆地 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流平原(3)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4)说明我国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则相对贫乏,也说明东部地区对石油或天然气的使用需求量较大。(5)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37、(7分)

(1)由于杭州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哈尔滨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意思相同可得分,2分)

7.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七

一是社会、家长、学生潜意识中给历史学科戴上“副科”“古板”“乏味”的帽子, 这一偏见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佳。二是部分历史教师的课堂预设不充分, 整堂课只是照本宣科, 形式呆板、僵化, 就像一台知识填鸭的机器, 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提高兴趣离不开教学技巧的助推。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技巧, 供参考。

一、讲故事:为历史教材的学习推波助澜

在历史教学中, 教材中正规的知识往往犹如水滴, 飘落在学生脑海中激不起半点波澜, 甚至转瞬消失;倒是那些“野史故事”却像瓢泼大雨, 常常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以笔者所见, 是野史不乏人性、没有官腔的特质, 更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这种共鸣, 恰恰是学习重要的推动力, 它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一) 导入历史名人的趣闻轶事以励志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 有待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人物带领群众拼搏进取的生平和品格, 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好恶感,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例如, 近几年来,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红极一时, 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对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虽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但这一讲史形式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其收视率非常高。据此, 笔者在历史课堂中尝试通过讲历史故事提炼人物品格的教学,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例如,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第43页讲扁鹊时, 说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于是, 笔者引入了以下一则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加深了学生对扁鹊人品的认识。

最高明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 都精于医术, 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 中兄次之, 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 :“我长兄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 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 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 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通过这个故事, 学生对扁鹊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人品有了深刻的印象, 并从扁鹊的话语中得到启发: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认到这一点, 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有时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二) 引进历史小故事体味深刻哲理

引进和诠释历史小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智慧。中国历史中的许多成语故事, 如“背水一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三顾茅庐”等, 短小精悍, 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能让学生悟出不少的道理。

例如, 在《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中, 对华佗的介绍寥寥一小段, 犹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于是, 笔者引进了下面一则故事。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 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 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 一个叫李延, 一个叫倪寻, 都得了头痛发热病, 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 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 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 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 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 你们症状相同, 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 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 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虽然心存疑惑, 但仍按照华佗的药方服药, 病果然很快就好了。

通过笔者讲解成语“对症下药”, 学生懂得了故事中的“症”原指病症, 现在扩展了这则成语的用法, 不光指治病, 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 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不仅如此, 笔者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还有哪些四字短语有类似的意思。有的学生联想到了“有的放矢”:“的”指靶子, “矢”指箭, 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 强调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因材施教”:“因”指根据, “材”指资质, “施”指施加, “教”指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及“言传身教”“尊师重教”……尽管其中一些与“对症下药”并不完全贴切, 但学生敞开了心扉、开阔了视野, 在相互学习和认真倾听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了解更宽广、更深入了。

二、角色扮演:充分展示学生历史学习的悟性

初中生活泼好动, 整节课让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不现实。怎么办?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是个好办法。在教学历史相关内容时引进趣味野史后, 可以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教学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起 (二) ”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时, 针对其“仁”的学说, 笔者引进了下面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三季还是四季?

有一天, 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大门外扫地, 来了一个穿绿衬衫的客人, 问该弟子:“你是谁呀?”弟子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学生呀!”客人说:“那太好了, 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弟子很高兴地说:“可以呀!”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弟子心想, 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 一年只有三季。”“哎, 您搞错了, 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 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 客人向弟子磕 三个头, 如果是三季, 弟子向客 人磕三个头。

恰好孔子正 从屋里走 出来, 弟子向前问道:“老师, 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一眼客人, 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弟子快吓昏了, 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 磕头!”弟子没法, 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 弟子迫不及待地问:“老师, 一年明明有四季, 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变的, 蚂蚱春天生, 秋天就死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 你讲三季他会满意, 你讲四季他懂吗?就是吵到晚上和这样的人都讲不通。你吃点亏, 磕三个头, 无所谓。”

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悟性, 赢得了阵阵掌声。在此基础上,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各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人物, 进行讨论、总结, 并根据其行为, 寻找其性格品质。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及讨论总结, 学生品味了孔子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风范, 对为什么“孔”文化能长久地占据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席位有了更多的理解。

8.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 角色扮演    激情辩论    巧用资源    新课改精神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反思三年成名师。

自新课改开展以来,我经常反思教学:是否配合了新课改的节拍,是否紧跟了新课改的节奏,在教学中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唯恐忘记了一个历史老师应尽的责任。下面简略谈谈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我是如何巧妙体现新课改精神的,以求教于各位方家,敬请斧正。

一、角色扮演法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如何开启学生的思维?怎样充分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上,我采用角色扮演法,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

如教学《活跃的学术思想》时,讲到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善于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课本小字介绍了孔子如何因材施教。学生看过后,印象平平。为此,课前我找了几个学生,排演了一幕话剧。让平时马虎莽撞的李智扮演子路,让一向谨小慎微的杨硕扮演冉求,让老成持重的邱宇饰演孔子。剧情是:一日,邱宇饰演的“孔子”端坐书桌旁,专心致志看书。忽然,李智饰演的“子路”捧着一摞书,从外面慌慌张张跑来,匆忙之中,几本书洒落于地,他手忙脚乱地捡书,再踉踉跄跄地跑到老师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问:“老师,如果听说一个很好的主张,我应立即去做吗?”孔子合上书,悠悠地回答:“你家有父兄,应该和他们商量一下,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子路”叩谢过老师,退下。不久,杨硕饰演的“冉求”小心谨慎地走到“孔子”面前说:“老师,如果听说一个很好的主张,我应立即去做吗?”“孔子”说:“那当然要去做,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像这样,同一个问题,孔子怎么有截然相反的回答呢?历史上的公西华一头雾水,学生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表演。“孔子”意味深长地说:“冉求办事过于谨慎,常常畏缩不前,所以我要鼓励他,让他大胆地去做。而子路呢,性格比较莽撞,容易轻率行事,所以我要抑制他,让他审慎一些。”至此,不仅公西华,就是全班学生豁然开朗,彻底明白孔子的因材施教。

当然,适于角色扮演的内容还有很多。像《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在讲到赤壁之战时,让学生演苦肉计(黄盖诈降)一段,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激情辩论法

鲁迅先生说:“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激情辩论最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最能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的能力,乐于探究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一举几得。

在教学《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时,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农业的发展。其中一个表现是扩大耕地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是通过开辟圩田、开垦梯田实现的。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堂上展开辩论,为此我把他们分为正方、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开辟圩田,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开辟圩田,弊大于利。为了一展辩论雄风,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上网查资料、采访老年人、去图书馆,询问老师,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辩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正方观点:开辟圩田,扩大耕地面积,促进当时农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他们甚至举出些数字予以证明。而反方观点则认为:这种以开辟圩田为代价,扩大耕地面积的做法,从长远的观点看,破坏大片森林,破坏植被,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他们还煞有介事地举出近几年沙尘暴天气肆虐人类,黄河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鲜活例子加以论证,颇有说服力。这样,真理愈辩愈明。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主动合作、探究,人人乐学、善学,完成教学任务,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易如反掌。

三、巧用资源法

这里的资源很广泛,一是图片(人物图、事件图、历史地图等)漫画和邮票,二是书中文字资料(大多在辅栏部分)及诗词歌赋等,皆和历史息息相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更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从各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枯燥,也不单调,它无处不在,历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样,学生边学历史,边悟出学史的目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真正认识到:学史使人明智。

《秦朝的统一》这一课,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知识后,我们用下图予以总结。题目如下: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后,图中的人物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识读下面三幅图片,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人物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他的名字叫什么?

(2)图2和图3反映了秦朝在哪些方面实行的措施?

(3)除了图中反映的措施外,秦朝还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措施和制度?

这样,通过用图片训练的方法,学生进一步理解秦始皇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他政治上通过创立皇帝制度等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通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然,书中还有一些极重要的文字材料,非常能反映历史问题。

如《西周的建立》一课,P27辅栏部分:古人对西周政治格局的描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这个材料是说西周初年,通过分封,周天子的权力很大,拥有无数的臣民和无尽的土地,制作礼乐和征兵打仗都要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而到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弊端日渐端倪,诸侯国的权力愈来愈大,直接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于是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王权无足轻重。通过两则材料对比,学生透彻理解封制:积极作用,巩固西周的统治;消极影响,导致王权衰微。再者,也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材料还有一些。如《商鞅变法》和《秦的统一》两课,辅栏部分: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商君列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商鞅变法的目的:强国利民,而且只要能达到这种目的,不必效法古人,也不必遵循古代的制度,它表现了商鞅变法的决心。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而且志在必得,两则材料放在一起,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书中这样的资料俯拾皆是。

历史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书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分析历史,探究历史,让学生通过图片、材料,分析历史,感悟历史并掌握历史。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配合新课改的节拍,跟上新课改的节奏,巧妙体现新课改精神。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播放历史歌曲,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感知历史的魅力;也可以播放一些视频,直观再现历史;还可以朗诵一些诗词:“……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并和历史联系起来:“秦皇汉武”指哪两位帝王?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各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唐宗宋祖”又指哪两位帝王?他们对历史又作出怎样的贡献?像这样,诗词歌赋、邮票、漫画皆可反映历史。教学时,巧妙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为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二为课堂教学更有文采,旁征博引,让历史课堂有血有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接下来无论是教学,还是课堂管理,都会不无裨益,水到渠成。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七年级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精神,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更希望,在历史教学中,大家都献计献策,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周国平散文.

[2]形而上学.

[3]爱因斯坦文集.

9.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以学定教 篇九

峧头中学

社会组

王想恩

一、前言

每次走到办公楼的二楼走廊,一排文字总会映入我的眼帘:“平庸的教师只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会启发”。那时我总会感慨自己:目前的水平应该就是介于“平庸”与“较好”之间的那种。寒假里学校布置了这样的一篇作业:“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思考论文”,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才明白这种教学理念的深意。

二、教学理念的含义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要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制定这个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模式规划之前,我首先要对这学期的教材和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个分析。

我认为,这一学期的内容是社会学科中最难上的一册,内容在中考时是不做要求的况且不论,在内容编排上,知识性不强,甚至和思品差不多。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

1、觉得很无聊,课堂兴趣下降;

2、不知道要学些什么,不能准确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3、考试得分率不高等。

四、规划的制定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我简略地规划了这学期《历史与社会》“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师自身,我今后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1、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材;

2、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的学习要点,制定学习任务;

3、精心备好课,使学生喜爱我的课堂;

4、多做一些练习,在此基础上,挑选最精炼的习题给学生练习。

5、每次的作业,及时反馈;

6、在每次教学任务完成或测试完之后,针对学生的成绩和自身的教学做阶段性的反思。

7、多看、多听,所思考,收集国内外时政热点;

8、接轨中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关于学生、关于课堂,我也进行了一些设想与展望:

1、上课的前10分钟,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3、学生提问,师生共同探讨;

4、教师呈现探究环节,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入;

5、最后加入随堂练习。课堂上的练习必须是有效的,不是简单的一些选择题或判断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

10.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十

一、精挑细选(本题有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l、人的力量不如牛,人的速度不如马,既没有老虎的牙齿,也没有雄鹰的利爪,但人却能联合起来战胜它们,这主要说明()

A、人类来自自然界

B、人类胜过动物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

C、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D、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社会群体之中

2、唐朝有位大臣叫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于世。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把他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并且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意思是()

A、我们可以借助社会这面镜子,通过和别人比较,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B、如果善于观察别人,就可以知道他的优点和缺点

C、我们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这样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

D、我们的身边有不同的社会镜子,不同的社会镜子对我们有不同的反映

3、在家庭生活中,对我们有正面影响的因素是()

A、家庭暴力B、家庭和睦C、家长的绝对权威D、家庭溺爱

4、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假如你争论、痛击或极力抗辩,有时是可以得到胜利的,只是,那是很空虚的胜利。因为对方永远也不会对你心服口服。”由此可见,当与其他人发生分歧时,最好是()

A、放弃自己的观点,迎合对方B、用金钱等手段买通

C、据理力争到底D、尊重对方,寻求沟通与理解

5、一天,老师发了表格让同学们认真填写,陈扬填写了表格,有以下涉及社会角色的内容,这些社会角色中,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是()

①性别:女②民族:汉族③现在身份:学生

④职务:班长⑤父亲:陈晨⑥理想职业:艺术家

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①②③⑤

6、李明是七年级的学生,下列社会角色对他来说是未来社会角色的一项是()

A、儿子B、孙子C、学生D、宇航员

7、下列有关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规则是为了解决生活矛盾,建立生活秩序而制订的。

B、所有的规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

C、规则体现多数人的意愿,所以少数人可以不遵守规则。

D、在我国人人都可以直接参与规则的制订。

8、下列属于成文规则的有

①《中学生守则》 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风俗习惯④法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如果你发现社区附近的工厂噪音大,随意排放污水时,应行使()

A、出版自由权B、选举权C、监督权D、生命健康权

10、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场合,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

A.生产者B.经营者C.消费者D.销售者

11、右边这幅漫画中的经营者采取的是()

A、投机取巧,不讲道德,不讲信用

B、投资中规避风险的策略

C、实事求是,诚实守信

D、为了眼前利益求得将来长久发展

12、吴新下岗后开了一家“逍遥茶馆”,经营了一段时间,效益不理想。朋友们为他出了各

种主意,你认为可以采取的增加效益的措施是()

①开发不同品种和价位的商品,以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②缩短营业时间

③使用净水设备,提高商品质量④提供外送服务⑤延长营业时间

⑥把适量的普通茶叶混进优质茶叶当中,一般的顾客不会发现

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⑥

13、国家最主要、最稳定的收入来自()

A、税收B、国债C、保险D、储蓄

14、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

A、人人都纳税,税额一样多B、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C、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D、纳税靠自愿,不能靠强制

15、下列做法,体现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A、把废电池扔进垃圾筒B、分类放置垃圾

C、食用野味D、多用化学药剂消毒、除尘

二、拓展练习(本大题共4大题,共55分)

16、以下是七年级的学生小王的一天生活安排:早上走路上学,上午下午都在学校学习。因

为今天是小王妈妈的生日,所以下午放学后小王去超市给妈妈买了生日礼物,晚上则和妈妈

一起看电影。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在出行、在校学习、购物、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了哪些角色?(4分)

(2)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分别要遵守哪些规则?(注意:规则的叙述要具体化,8分)

(3)根据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请你说说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规则?(4分)

17、七年级学生小赵的妈妈很会持家过日子,购买冰箱要买有氟的,认为便宜;购买洗衣粉

要买含磷的,认为价廉;购买盒饭要买发泡性塑料饭盒装的,认为实惠;盛装生活垃圾只用

一个塑料袋,从不分装,认为省事„„

你认为小赵妈妈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为什么?(9分)

18、小王十分喜欢吃西瓜,和妈妈到超市购买西瓜时,他发现不同的季节,西瓜的价格是不

一样的。于是,他把西瓜在12个月的不同价格制成一张表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单价(元/千克)10 10 8 8 6 4 3 2 2 4 8 10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格中你能发现西瓜的价格变化有什么规律?(2分)

(2)请你说明为什么西瓜的价格会随着季节不同出现上述变化?(2分)

(3)为增加瓜农们的收入,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些什么建议?(请写出两点,6分)

(4)作为一名消费者,在购买西瓜的时候应该考虑些什么?(注意:请结合合理的购物方

式的原则进行回答,至少写出一点,3分)

19、七年级的学生小王决定利用双休日时间就“塑料袋的使用和禁用”进行一次社会调查。

材料一:小王在网上查到以下资料:有数据统计,中国民众每天用掉30亿个塑料袋,并且

回收处理不到位。每年,中国必须耗费500万吨或3700万桶原油生产供包装用的塑料。而

从今年6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

场也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材料二:小王就塑料袋的使用和禁用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在各大商场、超市等处进行调查。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用了哪些调查方式?(2分)

(2)请为小王的调查设计两个问题,要求科学合理。(4分)

(3)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国家要禁用塑料袋?(2分)

(4)购物禁用塑料袋体现了国家对文明生活的追求,这属于。(2分)

A 超前消费B 物质消费C 环保消费D 精神消费

(5)请根据所学内容,评价小王的上述调查有哪些意义?(请写出两点,4分)

(6)如果小王完成了调查,写出了分析报告和建议,他应该通过何种途径反映他的合理化

建议?至少列举三种。(3分)

期中测评 参考答案

1、B2、A3、B4、D5、C6、D7、A8、D9、C10、C11、A12、C13、A14、C15、B16、(1)出行:行人在校学习:学生购物:顾客观看电影:观众

(2)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等等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等等顾客:自觉遵守超市秩序,不随意

拆开商品的包装,付款时要排队;等等观众:注意剧场秩序,不得大声喧哗,瓜皮纸屑不随

地乱扔,等等。

(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规则,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在生活中遵守规则

有利于标明生活的规范,表明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言之有理即可)

17、小赵妈妈的行为不合理。因为她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环保意识,有氟冰箱会破坏臭氧层;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她所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不易分解,会给环境造成持久的影响;不把垃圾分类则不利于垃圾回收。总之,她的这些习惯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在现代

文明生活中,应该树立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意识。

18、(1)夏季西瓜价格低,冬季西瓜价格高。(天气越热西瓜的价格越低,天气越冷西瓜的价格越高。)

(2)夏季适合西瓜的生长,所以夏季时西瓜的数量多,并且上市的时间集中。

(3)提高西瓜的储藏技术,延长西瓜的储藏时间,错开集中上市的时间;学习掌握反季节生产西瓜的技术,调节其生长周期;提高西瓜的质量,如甜度,皮薄等;等等。

(4)购买时要注意节俭的原则,学会货比三家,经过分析比较后再购买;尽量在西瓜价格便宜时购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能吃多少买多少,不要浪费;等等。

19、(1)上网查阅资料,问卷调查(2)科学合理,言之有理即可。

(3)塑料袋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4)C

(5)①社会调查是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小王通过社会调查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②小王行使了公民的监督权,担当起了社会小主人的角色;等等。

11.如何激发七年级历史课堂的兴趣 篇十一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兴趣课堂;构建策略

新课程推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教学艺术的发挥,注重兴趣课堂的构建。七年级历史教师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宗旨,采取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构建起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课堂,以此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历史兴趣课堂的追求所在。由于初中生的意志品格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其兴趣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因此,要构建七年级历史兴趣课堂,我们必须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出发,适时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把课本的文字描述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以情境带来的新、奇、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致盎然中欣然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时,我以网络下载的相关视频资料导入教学,直观、动感、富有故事情节的场面将历史“复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了一个让久远、陌生的历史“重现”的整体情境,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新鲜感,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学生无不为之所感,情绪高涨,整堂课气氛异常活跃。

二、调动情感因素,增强课堂韵味

课堂教学是培育情感的艺术活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兴趣课堂的前提和催化剂。作为七年级历史教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注重调动情感因素,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以此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开掘出学生情感的源泉,用课堂充盈着的情致和韵味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精力。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调动学生情感因素:①以歌激情。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歌曲调节课堂节奏。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选唱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用嘹亮的歌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②以表演激情。引导学生把教材的某些内容改编为小剧目,让学生自导自演。③竞赛激情。在课堂上开展历史知识竞赛,通过同学间你追我赶、拼搏向上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增强课堂韵味与活力。

三、引导合作探究,激活学生思维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的行为诠释。七年级历史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让学生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观,引导学生就具体历史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用探究打破学生内心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同时要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疏通和指点,在确保学生思维路径通达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把新知识的获取、新方法的掌握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恰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武则天秘史》,许多同学都看的很入迷。我借此机会以武则天的治国理念为切入点,设计了《武则天的选人用人对开元盛世的人才保障》的探究活动,指导同学们以个体独立思考为基础,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归纳、分析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交流。在讨论、研讨过程中,同学们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各小组纷纷争取发表自己意见,小组间互相取长补短,拓宽思维,既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了有广泛共识的结论,又使学生对历史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四、实施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激励和鼓舞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之一,这会让学生在自信的暗示下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态、特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灵感。以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的感受,并由此激发自信、扬帆启航。

兴趣课堂是培育智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艺术平台。七年级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南,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讓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鑫.兴趣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学周刊(C版)》,2011年第4期

[2]郝洪涛.初中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5期

上一篇:送孟浩然改写作文下一篇:年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