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

2024-09-24

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通用8篇)

1.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 篇一

西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常恒山

根据组织安排,我荣幸参加了厦门市举办的关于“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为主题的党政干部培训班学习,经过五天的短暂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更让我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从课堂认真聆听厦门市委党校各领域专家或者教授的精彩授课,到不同视角、不同深度理解和认识城市管理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实施等重要性,再从实地参观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海虹社区和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以及厦门规划馆、陈嘉庚纪念馆等,再到学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关于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等问题。无论是听课、观摩与交谈,还是从所听、所见到所闻、所感,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认识和收获。对我个人而言,此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一定的了解,对我今后开展工作有着非常好的启发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本次培训简谈个人感受和体会:

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收获知识增长见识。就个人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来讲,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这一专题理解尚欠和认识不够,尽管工作中也有接触,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此次培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现实,授课老师知识渊博、讲解生动、通俗易懂,现场反响热烈、学习氛围活跃。主题紧紧围绕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建设、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城市管理、城乡统筹规划、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城市发展中的诸多课题,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不同层面(国家、区域)、城市战略定位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使我们深受启发。本次培训学习是我掌握了相关的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性,理解了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建设上,还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今后我将主动查阅资料、多渠道收集信息,研究成功经验案例,为地方城市管理和规划献计献策,打造美丽城市建设作出微薄贡献和力量。

二、规划是龙头,定位是关键。通过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实地亲临现场参观,深刻认识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必须首先理解城市规划的本质,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环境生态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城市规划能给城市带来较好的城市风貌,能够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风气,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同时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吸引更多的招商投资。准确定位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因地制宜,多空间多角度规划,充分发挥和利用城市资源优势、人文特征、城市布局、公共设施、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等,是城市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的基石。城市规划建设不是简单的高楼宽路、绿化搞建筑,它牵涉众多因素,除上述提到的部分方面外,还涉及城市自身禀赋条件、经济社会、科技进步、文化底蕴、交通基础设施、政治背景、历史条件、城市定位、功能分区、整体面貌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上,这也是城市建设能否保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长时间不落伍的前期和基础。结合2012-2030年哈密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定位,打造哈密城市成为新疆副中心城市、新疆一级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集散中心、新疆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的城市性质,这是我市未来城市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整体性的体现。通过这次学习,深刻感受到我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清晰的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以及法制的保障,必须尊重科学,时刻掌握平衡,做到持之以恒。

三、拓宽思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创新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许多新问题需要去解决、许多新思想需要去引入、许多新领域需要去探索、许多新经验需要去借鉴。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培训了解相关领域的动态,更新观念,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拓宽技术创新思路。特别是经过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培训之前,自认为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高效,但仔细听了专家的讲课、现场的观摩和实地的参观,深刻体会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常态化,城乡管理一体化差距巨大,依然存在粗放式城市管理理念。缺乏综合考虑民族特点、地域风情、资源优势、自然环境、农业特色等因素,打造现代化城市思路。

此次培训学习和实地参观中,让我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客观的感受。厦门市作为国内著名的一线旅游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现代化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容干净、整洁,市貌美丽、漂亮,管理规范、有序,市民文明素质较高,给我的感受是 厦门已全面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秩序井然有序,长效机制健全,市民热爱城市、共同参与城市管护,让来客都能体会到厦门是一个文明、现代化的大都市。与其相比,哈密市差距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建设规划滞后,市民素质有待提升,管理水平不高,规范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这对我们下一步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此感谢委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培训、实地参观的机会,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作风,使我的工作能更加有思路、更加有抓手。

2017年6月12日

2.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 篇二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是通过划拨方式无偿且无期限地使用,从而导致大量的土地被闲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形成有偿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方式,全国各大城市都加强了对闲置土地和其他存量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力度。但由于存量土地的利用涉及众多土地使用人的重大利益调整,靠简单的行政手段难以达到目的,因而必须建立一种体现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新型体制。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我国的地方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借鉴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二、概念界定

(一)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

在国外,土地储备通常表述为Land Banking、Public Land Banking。国外学者对土地储备的概念认识较一致,即由公共机构或授权机构事先取得土地,进行运作并保有,然后适时供应市场,以实现抑制投机、平稳地价、促进城市均衡有序发展及其他土地公共政策目标。Harvy(1974)则将土地储备划分为土地储备分成计划型和全面型两类。我国台湾学者黄健仁(1993)对土地储备的定义为:为配合现有的计划和管制方法,公共部门预先取得土地以供未来使用,并由此创造出更有效的管理系统。储备目的为控制城市扩张的方向和速度,并且抑制土地投机及地价飞涨,实现公共土地使用的政策目标。我国大陆学者陈江龙(陈江龙和曲福田,2002)认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用、收购、换地、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当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土地开发,在完成了前期开发整理工作后,根据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归纳而言,笔者认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应包括如下方面:1、实施主体基本界定为政府、政府委托或授权机构;2、储备土地的来源为征用、收购、收回、置换、旧城改造拆迁等;3、对储备的土地应进行土地整理;4、按照计划供地;5、目标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抑制土地投机,实现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现、促进城市均衡有序发展等。

(二)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即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投资或政府投资活动,但具有商业地产开发投资经营的特征,城市土地储备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狭义的城市土地储备风险就是在土地取得、土地储存和整理、土地出让等城市土地储备的各个环节中,城市土地储备机构所面临的可能导致未来经济收益不确定性的因素。广义的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还应包括参与城市土地储备的各相关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各投资者甚至社会公众在城市土地储备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导致未来经济收益不确定性的因素,这是由城市土地储备内在的广泛的公众参与性所决定的。

三、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概况及趋势

(一)国外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对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人们早期对保险的认识。在国外,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国,很早就有互助共济、损失补偿的风险处理方法。公元前18世纪,在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中首次显示了海上保险意识的萌芽。这些都属于保险思想的雏形,但考虑到保险是风险管理理论的一种,所以将其视为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

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风险研究专著大量出版。18世纪产业革命期间,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法国管理学家亨瑞·法约尔在其代表作《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进企业经营领域。1950年美国的莫布雷等人合著了《保险学》一书,在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尽管如此,风险管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与制度。对风险管理理论的系统研究始于1963年美国的梅尔和赫奇斯合著的《工商企业管理》一书,该书成为了风险学领域中重要的历史文献。1975年,成立于1909年的美国保险管理协会(ASIM)更名为风险与保险管理学会(简称RIMS),标志着风险管理从原来的用保险方式处置风险变成真正按照风险管理的方式处置风险。

风险研究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渐由单一的企业风险研究转向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多主体、多角度的风险研究,并由传统风险行业向其他新兴行业扩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设备制造、矿山、电力、公路建设等传统的高风险行业;20世纪八十年代初,则更多的向核能、化工、通信、军工等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转移。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的关注和要求程度日益提高,农业及医疗卫生的风险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研究风险的方法不断优化。1960年以前,投资风险研究主要是用传统的经济——财会分析方法,包括风险调查法、成本-效益分析、敏感分析等。1960年以后,管理方法引进了研究领域,创立了工程-管理科学方法,主要有决策树法、概率分布法、数理方法、模拟法、随机网络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研究在限定资源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对投资决策参数和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从而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分析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虽然存在多种分析理论和方法,但实质上各种理论方法间并没有截然的区别。这一事实说明风险管理这一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

(二)国内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比较晚,理论界对其风险管理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识别及风险控制两个方面。瞿亮(2003)通过对城市土地储备的“垄而不断”、“超市场性”、“经营型”、“微利性”等几个特点的分析,将城市土地储备风险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刘兆云(2003)根据土地储备实施过程,将土地储备风险分为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主要有地产泡沫风险和政府干预失败风险,内部风险根据土地储备实施过程分为土地收购风险、土地储备开发风险、土地储备过程中的风险和土地出让风险。更多学者针对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将城市土地储备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经营风险,指经营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在市场条件变化下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引起的经营损失;2、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金融政策风险三个方面;3、变现风险,由于土地的变现性差,影响资金周转,增加资本风险;4、政策法规风险,土地储备制度尚不完善,法律法规本身不配套,引发了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5、其他风险,包括失去控制的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理论界在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风险控制的对策: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科学性、规范性;2、城市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管理方式也要向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方式转变,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减少土地储备的风险(徐建春,2002);3、广开筹资渠道,除通过向银行贷款外,还可以考虑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积极向市经贸委争取企业解困资金、发行《换地证》,以地换地,以减少土地补偿费用等途径(贾生华,2001)以及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基金、委托金融部门发行土地储备债券与股票、推进土地抵押贷款债权化等方式(王秀兰、董捷,2001);4、加快配套政策设计研究、推动收购储备立法工作,为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欧阳安蛟,2002);5、制定收购供应计划,做好土地储备运作的风险分析,把握好土地的获取时间问题(杨遴杰、林坚,2002),建立多种模型对土地储备量进行预测。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土地储备风险呈现政策风险、政府干预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多种风险相混合的状态。各学者对城市土地储备风险来源作了大量的定性分析,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降低风险的对策及建议,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缺乏对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系统地研究,没有将风险管理系统的理论引入到城市土地储备中;2、在风险识别方面对土地的特性方面的识别不够,如土地的面积、地质条件、形状、位置等方面可能引起的风险,较少进行识别;3、缺乏对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定量风险评估,无法确定风险因素对城市土地储备的影响程度;4、风险控制对策也多为融资、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缺乏对于城市土地的储备量与储备周期的定量研究。因此,对城市土地储备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对城市土地储备进行风险定量评估、制定以“以储定供,以供调需”为思路的城市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并结合储备能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市场需求等各因素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及土地供应量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江龙,曲福田.土地储备与城市土地市场运行[J].现代经济探讨,2002.4.

[2]陈卓咏,叶裕民.城市土地储备数量与周期的理论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8.

[3]冯昌中.城市土地储备存在的八大风险[J].中国土地,2006.11.

[4]李宪坡.我国现阶段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状况与问题[J].城市,2003.6.

[5]苗春霖.土地储备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5.1.

[6]Ann L Strong.Land Banking European Reality.American Prospect,1979.

3.浅议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篇三

【关键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17-01

城市土地资源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进而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关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失灵和政府宏观机制失控现象同时发生的怪圈。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够协调城市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由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市发展用地控制区内,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这样,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往往因征地影响速度和效益。

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不够一致法律法规对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管理程序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给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造成影响,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或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建设速度。这主要还是一个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问题,这要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要协调一致。

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有的城市政府加强了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的利用,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遭到了破坏。尽管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城市人均占地面积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城市地皮紧张、住宅拥挤、道路堵塞、交通不便、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实际需求。同时城市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源无偿划拨或无偿使用,造成了很多城市土地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的奇怪现象,一些城市不顾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擅自乱征乱批土地,很多城市盲目发展开发区,出现“开而不发,围而不用”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待规范有的地方为了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热衷于拍卖黄金地段的土地,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本来无可非议,但往往偏离方向,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的需要,未能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控制,结果把该作绿地的地块作为建房,该作住宅区的建成工业区或者商业区,又由于客观存在行政干预,以致法定的建设规划人为地成了一纸空文。这需要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门要从长远利益着想,合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并可适当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以改善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最终使城市土地升值,达到开发与利用的目的。

2 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土地是一个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土地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因此,要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高度重视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土地规划必须超前,应起到先行指导城市开发管理土地的作用,使用地者事先知道各地块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不可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管理土地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对用地规模、各类用地的比重、空间控制标准、建筑密度控制标准、人口密度控制标准予以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城市土地规划必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必须重视城市规划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要按照级差地租原理,合理安排利用城市土地。

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集约和节约开发利用土地,关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通过摸清城区内闲置土地的数量,筹集资金开发利用存量土地,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第二,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做到地尽其力,优地优用;第三,综合开发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第四,组织科技力量,针对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第五,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维护土地资源可更新能力。要在对现有土地保护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要对用地单位的容积率和绿化率、公共用地面积等严格控制,以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确保城市土地资源不会遭受新的破坏。

转变城市地方政府观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政府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开发整理土地供应计划,并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因素。开发管理土地供应计划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竞争。政府要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整体思路,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国家应该对土地市场严加控制,政府要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配置土地,政府通过土地利用计划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控制一级土地市场的出让总量,运用政策影响土地供给价格。城市二级市场作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其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严格审验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途及土地规划,把住产权登记关,充分利用优先购买权。而对于土地的三级市场及房地产交易与消费市场,国家应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源需求增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缓解人地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科学、有效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运行秩序,加快城市土地经营管理的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益,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产收益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谢文惠,邓卫.城市经济学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城市化进程与土地管理政策的关系 篇四

2011-7-29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也引发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市发展道路决策失误、土地规划不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引发的冲突、小产权房等。所以,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和征用政策,协调土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与土地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引发的社会矛盾。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管理,政策,关系

一、概况

城市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一个过程。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飞速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增长速度逐年增快。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们城市每年平均扩展13平方公里,平均来讲一平方公里客运容纳1万人左右,那么城市化的结果是每年扩容13万人,扩展的规模和人口都是很大的。城市化扩展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工业用地,而用于住宅的只有25%左右,还有一小部分用作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城市化程度不同和城市用地结构不同的,其用地量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城市化与土地管理政策之间的矛盾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加速提升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刺激投资与建设,同时也会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进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数据上看,及时欧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保持原有标准,我国也很难再10年赶超所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时一种必然的趋势。

我国在城市发展的方向存在失误。建国后,我国政府在城市发展的判断上犯了错误,一种坚持以重工业发展优先,严格限制城市发展的规模,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提出发展小城镇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小城镇是联系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纽带,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但是小城镇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过于优先,不应该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只可以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一种补充。所以,我国应该进一步发展大中型城市,适当的发展小城镇。

1.城市化发展规划与土地政策、土地规划不配套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初期,其规划往往与土地规划不配套,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化规划要与土地规划相连接,城市化规划中的建筑用地规模不应该超过土地规划中的用地规模。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各个地区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纷纷建设开发区,掀起房地产热,进而吸引投资,造成了土地的流失和耕地的占用。

2.土地资源的缺乏制约了城市化发展的脚步

城市化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就会造成土地供给矛盾的激化,政府为了保护耕地,有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了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从而造成城市地价不断攀升,城市的房价也超过了大部分市民的购买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阻碍的经济的发展。从客观角度讲,城市化的发展与保护农村耕地直接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就必然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而城市化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就必须处理好城市化与土地政策直接的关系。

城市化过程中征地补偿过低,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在很多城市里,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征收农民的功底,然后将征收的土地交由开放商进行经营。在一些中小城市里,大部分以拍卖的形式转让土地,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刻意提高土地的价格,以获取利益。农民虽然有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这种土地管理政策极大的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无法拒绝国家对土地的征收,而且在价格上地府政府也占有绝对的优势,地府官员通过剪刀差从土地中获利,这种压低地价的行为在各地也较为普遍。征收农民的土地后,其获得的往往是一次性补偿,这些费用仅够其生活5年左右,如在城市仅够其2年的生活费用,所以农民并不愿意交出手中的土地。

三、城市化与土地管理政策之间的统一性

1.城市化的推进有助于土地政策的完善

(1)科技的发展为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提高支持。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依靠科技进步还可以优化城市的产业机构,刺激城市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土地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基础,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队土地进行监管。

(2)城市化相关制定的改革有利于土地管理政策的落实。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个性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比如户籍制定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不断开放户籍制度的约束,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化的门口,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失去土地的农村可以享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才可以刺激农民向城市迁移,同时保障土地管理政策更加合理和科学,使其真正的落实下去。

(3)城市化的发展为土地管理政策提供法律支持。为了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让土地更好的利用,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就必需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所以,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土地的合理转让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为了保障土地转让市场的规范性,也需要法律来保障和完善,对于土地转让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也要有详细的规定。

2.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

(1)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从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其核心动力是工业,农业是其原始动力,第三产业是其补充动力。只有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剩余的劳动力,才可以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人口基数较大,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所以粮食生产的压力也较大。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投入与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只有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可以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完善土地管理政策可以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建立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可以切实的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我国的相关法律中规定,对于征收的土地,按照土地原来的用途给予补偿。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得到的补充往往不能满足其生活、医疗的需要。参考美国的法律,人们的财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征用公民的财产必须按照市值进行补偿,我国政府也可以参考磁力,对失去土地的农村进行多元化的安置,比如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或者以土地换土地。只有不断完善土地的管理政策,才可以让农民自愿的交出土地,流向城市。

总而言之,城市化的发展会影响到土地政策的制度,可以促进相关土地管理政策的完善。同时,土地管理政策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对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其各自的作用,进而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谢俊奇.城市化与土地供给的战略思考[R].“绿色中国”第八届论坛,2005:123—124

[2]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5—118.[3]连丽红.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利用[J].河北经济,2006(8):32—33.[4]阎岩.内蒙古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EB/OL].[2007—07—23].http:

///data/2007/0723/article_ 335101.htrn.[5]世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EB/OL].[2007—10—13].http:///theory/1506.[6]黄鹏,卢静.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策略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04(9):45—46.[7]王荣启,青连斌.城市化的规律与模式[N].学习时报,2004—3—25(6).[8]许经勇.我国城市化现状引发的深层思考[J].经济研究,2006(4):20—22.[9]金利强,徐洪水.城市化发展中的土地问题[EB/OL].[2007—02—13].http://.tom/news

作者:宋慧 刘磊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4期

5.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 篇五

论文关键词:土地供给管理 城市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经脸,研究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方式和土地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给出了首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供给模式的异端,指出土地供给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全文是笔者在工作经脸与大童参考国内案例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相信时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瑞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正不断深化供给制度改革,要求土地管理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土地供给由资源调配向资产转让转变,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张型和粗放型向内涵挖潜型和集约型转变。这些转变又必须紧紧围绕城市的开发建设和发展来展开。

政府是否能够对房地产市场中土地供给实行有效的管理,关系到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防止土地“炒作”;二是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三是防止土地价格暴涨暴跌;四是防止投资环境遭到破坏,可见土地供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地供给方式

作为经济学的概念,供给是指在任一给定的时间区段,在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卖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由于土地不仅是普通的商品,还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因而分析土地供给时要考虑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特点,其总量受限于地球表面的土地总面积。从这个角度出发,土地供给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1.1自然供给

自然供给是指土地以其自然固有的特性供给人类使用。对人类利用而言,由于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既非人力所能创造(填海,开山相对整体而言非常微小的部分),也不会随价格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增减,因而土地的自然供给是绝对有限的,其供给量不受人为因素所制约。

1.2经济供给

由于人类的各种土地利用均依赖于有限的土地自然供给,各种用途就在这有限的供给内相互竞争、互相替代。按照经济学原理,当某种用途的需求增加,该用途的经济收益提高时,原供他用的土地必有一部分会转作该用,使其土地的供给量增多。但无论其经济效益有多高,需求有多大,供给决不会超过自然供给。这种在土地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种用途的土地随其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上地的经济供给。

2供给方式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前,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一直处于我国政府调控之下,城市各单位用地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划拨。1978年后,在许多制度发生变革的情况下,土地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土地的供给不再是单纯的划拨了。

2.1行政划拨的城市土地供给方式分析

这是一种在计划机制的调节下,需求不完全决定供给的模式,也即是用地单位如欲进行某种项目的建设,首先要向当地计划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计划部门依据国民经济计划所确定的各种建设活动、投资规模、投资计划等做出决定。一旦该建设项目得到批准,其资金、物资以及用地申请也就可得到认可,用地规模也将根据投资项目与占用土地面积的某种技术比例确定下来;然后用地单位再到城市规划部门申请选址,城市规划部门则根据城市规划和拟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为其指定用地位置、范围,并提出各种规划控制指标;最后用地单位在持有关批准文件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

2.2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土地供给市场化运作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逐步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市场规律在经济运行中逐渐发挥作用,在城市土地供给中也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政策。以1982年开始征收“三资”企业土地使用费和1987年深圳实行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为标志,城市土地供给模式逐步进入了“双轨制”。“双轨制”模式的土要特点是:行政划拨与有偿使用并举,即:“国家投资的党政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住宅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单位和国营工业等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而“其他新增建设用地要逐步采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城市土地供给的“双轨制”模式表明城市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也带来诸如市场体系难以健全,公开竞争难以实现,土地价格难以显示等许多问题,从而使我国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无法通过土地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得到缓解;并且“双轨制”又使一些手中有权的行政管理者为谋求利益,不顾法纪,增加腐败和“寻租”行为。

3问题研究

3.1城市土地供给总量失控,且以增量土地供给为主

从1986年土地有偿制度使用实施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期房地产开发热,我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由于缺乏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法规的制约,许多政府领导常在开发部门追求高额利润的压力下做出让步,以致无节制的供地,致使土地供给总量失

控。以土地供给总量失控相对应的是城市土地开发建设供给对象以增量土地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往往缺少科学的指导,带有很大的主观盲目性和随意性。增量土地多为征用的农用耕地,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3.2土地供给过程中行政干预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

现行制度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同一宗地只要有竞价的就要实行公开的市场供应,严禁行政权力进入土地市场。但在实践中,政府个别领导的干预还时有发生,本应招标拍卖挂牌供应的,仍采用协议方式,有些地区的政府领导以打招呼、批条子等形式指定供地对象、供地位置、供地面积、供地用途、供地方式和供地价格等,严重的行政干预,致使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环境难以形成。因此,要以市场配置为土地供给的主要形式,规范供地。

3.3土地供给市场信息公开化程度不够

供地信息的充分公开,可以通过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可以使更多房地产开发用地采用挂牌等公开的市场方式供应,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低价协议出让土地的问题。目前,土地市场信息公开的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开发商对土地市场的准确判断和参与竟争,同时也不利干政府了解市场状况,引导投资方向,调控土地市场。

3.4土地的供给时机把握不当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供给缺乏长远计划,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短期内被供给殆尽,没有为远期的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由于在短期内推出大量的土地,土地市场供求失去原有的平衡,政府所得土地出让收益将大打折扣。如广州市地铁一号线采取了利用沿线房地产开发为地铁建设筹集资金的方式,希望通过沿线28个地块的开发筹集到地铁建设资金43%的费用。但就在地铁沿线地块供给期间,广州市在大河新区、黄浦开发区等地又以优惠政策供出数倍于地铁沿线

6.城市管理心得体会 篇六

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发展良好的市容环境,树立__城市的新形象,一年来,在市城管委的领导下,我大队领导重视,意识到位,全体民警踊跃加入,大力发展了城市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各项工作职责,狠抓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到达了人车各行其道,车辆行驶有章,停放有序,车进站,人归点的目标,职责路段__大桥至__路口整齐有序,我大队充分发挥了市容环境整治和交通秩序管理主力军的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状况总结如下:

一、进步意识,增强领导

为抓好城市管理工作,我大队结合自身交通管理职能,成破了以教导员__为组长,办公室主任__为副组长,机关科室跟__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引导,负责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履行跟监督检查,并清楚了任务,层层落实到位,确保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完善亮化工程,实行门前三包

为亮化城区夜景,我大队以高度的职责感当真抓好临街店面的亮化工程建设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安排足额资金在__宾馆大楼__路街面安装了软管彩灯和“__交警”标志霓虹灯,按划定开启,并经常测验保护。同时我大队与临街店面经营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职责状,实施门前三包,并安排专人按期督促检讨,确保了职责路段的环境、卫生秩序,美化了__路环境,优化了市民工作生活环境。

三、分段包干,落实职责

我大队采取定人、定岗、定职责的三定工作职责制,把城区各街道划分到各科室中队,科室中队长为职责人,分管大队领导为职责领导,明白工作职责和职责,重点查纠了机动车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出租摩托车不按规定停放地点停放、7:00―18:30大小货车在__南路装卸货物、占道摆摊设点、堆物堆料,在__大道、__路违背人车分道管理、行人不按规定横过街道、不按照交通信号和交通警察指挥、客运车辆随意上、下客,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未年检的灵活车、报废车辆右向车辆上路行驶及无证驾车等气象和其余交通守法举动。

执勤时间从早上7:45至晚上18:00,对不准时上、下岗和职责路段浮现车辆乱停乱放及交通堵塞的职责城管进行通报批评,并扣除当月岗位津贴,大队领导及局督查队每一天不间断地进行巡逻检查,确保了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严纠占道经营、车辆违章停放、违反人车分道等交通遵法行动,并用心配合上级局部的专项整治活动。一年来累计查扣无牌无证摩托车1037余辆,拖曳违章汽车48辆,暂扣驾驶证1342本,清理乱停乱放、摆摊设点、占道经营983余处,其余各类违章347余起,维护了城区的交通秩序,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城区交通环境。

四、抓实义务路段的整治工作

根据城管委安排,我大队与市政协、工商联、新华书店、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统战部、市农办、市商业局、广场办等成员单位负责__大桥至__路口的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同时,我大队定期招集成员单位召开整治工作会议,并实行“周五市容环境整治运动”,每周的星期五组织人员深入职责路段进行整治占道经营、占道打麻将和占道算命、车辆乱停乱放、清算户外广告和扫除路面等工作义务。我大队负责参与整治工作的城管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确保了职责路段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

20__年,我大队的城市管理工作诚然获得了必须的成就,并踊跃向省畅通工程领导小组申请“三等”的城市管理水平城市,但与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新的一年,新的开始,20__年,我大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维护__的道路交通秩序,始终提高城市管理程度,为__经济的发展,建设__东部中心城市,__边际区域经济中心,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和整洁的环境、卫生秩序而服务。

城市管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一、定位决定品位

抓好城市发展,准确定位是前提。在省会x的周边县市中,我县不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3.7%,而且区位优势明显、距x市区和昌北机场均为60公里,即将建成通车的昌奉高速公路,可将车程缩短为30分钟。对接x,快速融入x半小时经济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成为奉新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对自身优势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我县确立了打造x休闲地、卫星城、后花园的城市发展定位,着力加快城市建设。

二、经营激活投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于城市发展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资金制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只有以经营的理念和手段,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城市经营路子,才能有效破解发展资金难题,全面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6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除少量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入机制。

2.大力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金。面向国内市场,引进理念新、实力强的开发商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采取BOT模式建设桥梁、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出台鼓励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近年来,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其中仅引进的上市公司伟星置业投入达8亿多元,社会投资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有生力量。

3.包装城建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把握国家政策,精心包装项目,全力向上争资,累计争取城镇建设转移支付资金2亿多元,成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

4.搭建融资平台,用好银行资金。率先在全省县级政府设立金融办公室,组建国资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城投公司作用,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贷款4亿多元,极大地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

5.经营国有资产,盘活沉淀资金。充分发挥国资公司的主体作用,对国有山林、水电资源、矿山、河道采砂、经营性公房等资源性资产,以及出租车经营权、广告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有偿经营运作,累计筹集资金7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有力补充。

三、民生维系稳定

1.以人为本有情操作。每一个拆迁工程项目均成立临时的拆迁协调工作组,耐心细致上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拆迁双方的矛盾纠纷尽可能实行调解,尽量避免法律诉讼程序。通过举办听证会、调解会、座谈会等方式,使涉迁对象充分认识改造意义、权衡利弊,主动配合拆迁改造,有效化解了纠纷。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补偿标准、降低房屋折旧率、放宽实物安置的条件,兼顾群众利益,取得了绝大多数涉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城市管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深入执法一线调研,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强化“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一)转变执法方式。城市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人对人的管理,在执法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文明执法,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执法活动始终,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管理者为本。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完善配套各种规章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思想好、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的城市管理综合法队伍。另一方面是以被管理者为本。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活动,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从而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城市管理事业蓬勃发展。

(二)增强服务意识。要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意识,努力在服务中实施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执法人员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增强服务效果。如对关系民计民生的重点工程要引导执法人员采取管理工作前移,宣传教育工作跟进等管理措施,主动上门服务;对一般管理对象要采取教育与处罚并举措施,主动帮助相对人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化解矛盾,减少工作难度;对确实存在主观故意违法违章行为的,要引导执法人员克服畏难情绪,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依法严管重罚,把维护群众基本利益,提高群众对城市环境秩序满意程度作为综合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二、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城市管理是社会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推进宣传教育机制创新。要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一是强化新闻舆论引导。执法部门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管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二是与社区、街道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社区与市民的接触更多一些,更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城市管理部门要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三是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二)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创新。执法效能低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说到底还是内部管理机制落后。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说:没有严明纪律的军队是一盘散沙的话,那么没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也绝不可能完成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重任。因此,必须把执法部门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以下四种机制:一是责任机制。要着眼工作需要,细化科室、大队和个人岗位职责,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名干部、每一个科室、每一个大队、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性运行管理模式。二是用人机制。城市管理所有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没有人才的团队,很难成为强势的团队。要积极营造以有为争有位的良好氛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唯身份论、积极为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内部管理机制。要建立严格完善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用严格的制度来管理队伍,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四是监督考核机制。要认真落实评比检查制度,推进考核奖惩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拓宽综合执法工作外部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在监督执法行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推进管理方式、运行模式创新。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运行模式,主动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才能提升管理效益。一是要主动适应管理对象多元化趋势,大力推行分类管理。要针对不同管理对象特点,细化管理目标责任,制定个性化管理措施,及时将各类违规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如针对占道经营行为反复性强的特点,可采取引摊入市静态管,区域监控集中管、全方位巡查动态管、处罚取缔严格管的方法;针对违法建设利用节假日集中突击建设的特点,可采取错时上岗、落实网块管理责任制,增强日常巡查管控,加大治理查处力度,降低案件发生率。二是要着眼构建和谐社会需求,创新思想工作模式。对一些违法违章行为相对突出的难点户、钉子户要坚持中队长、大队长、局领导逐级见面制度,定期走访,进店入户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提高相对人自率意识,及时化解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减少工作难度。三是开展多层次示范户、示范单位和示范路创建活动,提高管理效能。要通过采取入户宣传、领导见面、点位考核以及强制取缔等多种举措,加强对重点点位的治理力度,变难点为示范,达到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以局部带全局的管理效果。四是要立足提高处置能力,努力改进勤务工作。在违章易发点位要逐步建立固定执勤点位制底;在商业繁华地段应逐步推行机动巡查与徒步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错时上岗、占位式管理措施,做好违章行为多发路段管控工作。

三、强化队伍建设,为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队伍建设是强基固本工程,是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始终把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作为立局之本,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注重固强补弱,打牢基础素质。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基本思路,下功夫把城市管理工作最需要、自身素质最弱的能力素质补上去,所有执法人员都要做“三熟悉、四会”,三熟悉,即:熟悉城管职能、熟悉行政法规、熟悉执法程序;四会,即:会法言法语、会调查取证、会做思想工作、会案卷制作。

(二)着眼岗位需求,增强必备素质。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标准,每名城管执法人员必须要具备与本职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素质。要盯着职责“补课”和“充电”,领导干部要着重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执法队员应着重提高依法行政和办案能力。

(三)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整体素质。要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必须切实把自己紧缺的素质内容搞清楚,把面临的突出问题搞清楚,把解决的思路办法搞清楚。一要做到围绕重点学。要结合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习共同的、了解相关的、精通本职的,不断完善充实理论底蕴,提高工作能力。二是要针对课题学。要结合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全区发展的要求,找准努力方向;三是要结合实际学。要把本职岗位作为提高素质的主要平台,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素质。

城市管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2018年,在社区党工委的关心教育下,在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严格要求,勤政廉政,负责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和勤政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一是积极参加社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和队室党员组织生活、党课教育等学习与培训,自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政治上与党中央、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结合业务工作、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研究,进一步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三是通过自觉学习各类反腐倡廉正反典型,时刻提醒自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已爱岗敬业,克已奉公的思想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坚持依法办事、规范执法的理念,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树立执法为民、热情服务、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思想理念和服务意识,不断地以业务知识充实自已,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通过有效的工作,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利益。

二、认真履职,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履行职责,围绕“打造全区最清洁社区”这一总体目标,充分调动全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切实按照社区党工委确定的各阶段工作重点,全力以赴、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近一年来,在城管大队牵头的违章搭建、河道污染、污水乱排、环境街面污染专项整治活动等重点工作中,我总是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力求取得实效。

在省市“两会”、文明创建、农村环境整治、工业项目签订、文明城市检查等重大活动及农贸市场整治、河道整治、等重点工程以及食品安全、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执法配合工作中,我也积极热情全力投入,经常到一线实地踏看,及时向领导汇报,与其他同志现场研究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并和队室其他同志们一起,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难题”面前,我坚持不畏惧、不退缩、不回避,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违章建筑整治问题上,在集镇环境整治上,当地百姓不理解,给我们的执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一难题,我没有气馁退缩,也没有消极等待,在社区党工委和分管领导支持下,和处室其他有关同志,积极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出谋划策,努力寻求对策措施,采取拆除、罚款等强制性措施,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另一方面,针对当事人提出的接受处理难等问题,积极落实人性化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执法效率,有效地减少了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社区的整治违建的执法工作得到了社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严格自律,自觉做到勤政廉洁

平时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廉政纪律,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认真阅读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收看廉政建设电视录像教育片,撰写体会文章,深刻剖析反面典型的教训,举一反三,做到自尊、自重、自省、自律。按照分工,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四、存在问题

近一年来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归根结底,是社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是全体同志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而从我自身的角度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是没能很好地围绕工作主线抓好各项工作的结合,造成了工作主动性不够强,有时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特别是对如何有效地解决集镇管理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不够,办法不多。

2、是在抓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还欠严谨,标准不够高,距社区党工委和市民群众的要求有差距。

3、是综合协调能力有待提高,要加强各个部门工作上的联系,经常性、制度性的联系需加强,以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五、下一步努力方向

在今年工作中,我会以这次总结为契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

策水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探索行政执法工作的方法、途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用实际行动报答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根据社区党工委破解“执法难、难执法难”的总体部署,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社区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按照“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查处”的工作要求,集中力量加强主要路段、违建易发区域和节假日的执法管控,提高对街道违法建设的及时查处率。

城市管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深入执法一线调研,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强化“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一)转变执法方式。城市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人对人的管理,在执法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文明执法,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执法活动始终,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管理者为本。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完善配套各种规章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思想好、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的城市管理综合法队伍。另一方面是以被管理者为本。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活动,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从而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城市管理事业蓬勃发展。

(二)增强服务意识。要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意识,努力在服务中实施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执法人员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增强服务效果。如对关系民计民生的重点工程要引导执法人员采取管理工作前移,宣传教育工作跟进等管理措施,主动上门服务;对一般管理对象要采取教育与处罚并举措施,主动帮助相对人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化解矛盾,减少工作难度;对确实存在主观故意违法违章行为的,要引导执法人员克服畏难情绪,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依法严管重罚,把维护群众基本利益,提高群众对城市环境秩序满意程度作为综合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二、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城市管理是社会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推进宣传教育机制创新。要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一是强化新闻舆-论引导。执法部门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管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二是与社区、街道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社区与市民的接触更多一些,更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城市管理部门要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三是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7.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 篇七

1 当前城周土地管控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开发使用无序

现在,我们国家的城市附近大多是是城中村,通常为确保经济高速前进,能够获取各项建设费用,一些区域的国家单位通常是不合理的使用土地,随便的占用田地,进而在城市的发展时候,其土地使用呈现出非常迅猛的态势。受到集体土地流转的限制,城中村地区隐形土地交易大量存在。所在区域的机构在招商的时候,通常为他们带来一些质优价廉的地段,未腔调其使用强度等等的相关信息,客观上使投资者想方设法获取更多土地,导致土地的囤积闲置。同时管控机构也没有认真的开展管控工作,不按照规定使用土地的情况经常性的出现,有大量的浪费问题产生。

1.2 没有做好规划活动,使得环境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缓解主城区人口压力、将人口向城市边缘区迁移时,也出现了忽略边缘区居住功能建设,基础实施建设不配套,新城建设有的沦为“空城”。出于对利润的追求,房地产企业往往追捧高端市场,从而导致高端商品房空置率不断升高,中低端商品房供不应求,出现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也带来了土地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大量商品房的空置和不断下降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比例导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了城市土地包括城市周边土地在房地产开发利用中的大量隐性浪费。再有,工业企业多向城市边缘区迁移,因为工业单位自身面临的污染力度是不一样的,其对于环境带来的各种负面意义也是不同的。

1.3 使用形式非常的单一,而且非常粗放

体现在农业活动层次中,其运作不合理,没有成为一定的面积,使用性不高,高新技术没有合理的应用到建设工作中,其产出能力不高,经济性不合理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在城建层次上,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高层的总数不多,而且不能有效地利用地下的区域:厂房形式多样,标准化厂房较少;很多单位在使用土地的时候非常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无序,这种情况使得很多不合理的使用问题出现。

1.4 一些管理方法触犯了农户的权益,使得经常性的出现信访活动

要想确保发展活动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就必然会面对城市化。不过因为个别区域过分的看中该项发展的速度,不合理的拓展面积,拆迁的面积也不断的增加,不合理的补偿等措施出现,城周区域的发展是最为显著地,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性的回面临暴力问题等,对于维护社会安稳来讲,负面意义太多了。

1.5 城周区域管控无序,保护问题面临过多的不利现象

确保耕地发展顺畅是当今的一项关键活动。城周区域的耕地不断的变少,导致许多乡村的群众没有了土地,所以,要认真地开展管控活动。

2 城周区域土地管控方法探索

2.1 认真设计,确保其发展和谐有序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生存、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兼顾”的原则,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通过合理规划、有序建设、协调发展,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避免摊大饼式的蔓延,保证城市周边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使用高超的工艺,做好动态控制工作

用边区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设计与决策的有效以及这些规划、设计和决策的有效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对周边区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研究的基础上。动态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周边区的空间范围及土地利用演变进行多时期、多方位的动态研究,揭示周边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为周边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监督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设计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周边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动态监督预警体系,监督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设计及决策的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制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2.3 积极地确保城周土地管控模式发展顺畅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新体系,使城市周边区土地管理和城市相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规范和统一城市土地市场,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2.4 积极调整产业布局,树立城乡建设发展生态文明理念

城市周边区的土地非农化一方面要以中心城区的膨胀扩散为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要借这一过程来缓解甚至消除内城区的“城市病”。在开展城市化工作的时候,应该认真的调节产业形式,因此,在非农工作的开展时期,要做好对其附近的区域的建设工作,确保生态建设合乎规定。

2.5 做好耕地管控工作,认真的做好维护活动

实行城市周边区土地用途管制,也就是规范所在区域的土地的使用情况,明确使用转变的规定和其他的一些内容,对其利用以及分析等活动开展详细的监管。如果有要进行变更的,要分析其具体的规定,对于那些不合乎规定的,要严禁其开展活动。针对那些废弃区域,要开展全面的整治活动,要认真的进行开垦工作,降低对土地的使用率,切实做好维护工作。

认真的对城周区域的土地开展管控工作,高效率的运作土地,进而改善目前面临的土地使用不高的现象,最好是不占用,或者是尽量少的占用。针对占用土地的要切实的按照先骨干的规章制度来开展应对活动。

结语

我们都知道,土地是群众生活最关键的事项,在经济高速前进的时期,其体现的意义更加的关键。土地管控事项,不单单会关乎到国家的高速前进,同时还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特别是我们国家,面临一个非常显著地问题,即人口数量非常多,但是土地数量非常的少,在当今的工艺高速前进的时期,该项供需问题变得非常的关键。所以,切实开展管理活动,而且站在设计的层次上进行分析,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摘要:由于经济高速前进, 城市化的步调不断的加快, 其面临的对土地的管控局势越来越严峻, 城市附近的耕地面临的压力不断的增加, 土地管控的不利现象也越来越多, 城市附近的土地使用面对的不利现象越来越多, 只有合理的处理管理面对的不利现象, 才可以合理的带动经济以及社会的高速前行。

关键词:城市,土地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叶琪, 颜秀金.我国城市边缘农地利用与耕地保护[J].资源与产业, 2006, 8 (2) .

[2]冯志佰, 周冠夫, 张革红.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规划师.2008 (12) .

[3]黄凯.城市土地经营的战略思考[J]理论月刊, 2004 (05) .

[4]韩秀茹, 刘志成“.城中村”问题及其改造措施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5 (11) .

8.城市管理学 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心得 篇八

关键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现状;科学对策

一、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实际管理状况

我国许多城市土地资源始终处于不科学的利用和管理状态当中,甚至有的城市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以浪费的形式加以构建的。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土地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它作为基础核心。它的科学规划不仅谋求的是当代人的利益,更是千万后代的核心利益,一旦土地资源管理出现矛盾,那么国家和社会就必然会形成无法调解的矛盾。这必将阻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城市发展缺乏明确定位和合理规划。自改革开放至

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接推动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但是,在这一发展的背后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依然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烙印。

(二)城市土地存在资源紧张和资源浪费的二元对立。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短期利益下,不断提升着对城市土地的使用率,使得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而这种过度消耗土地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在破坏着城市的生态体系。

(三)城市土地市场的管理不健全和规范。长期以来,我国在构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用上形成了一套三计划市场结构模式。然而,这套结构模式缺失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贯彻不到底。其中一级市场同二级市场的结构模式没有预想的好,一些土地往来交易还是以非法交易的形成完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我国土地市场本身并不成熟之外,还与土地资源配置管理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挂钩。

二、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科学化管理的举措

要想让城市的发展能够形成科学化的潜力空间,就必须要提升城市土地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使用率,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已经遭受破坏的土地生态平衡体系,保证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永续使用。鉴于此,要想切实地推动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就必须始终将可持续发展放到土地资源管理的首位,保证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进入到良性发展模式当中,让投入使用的土地在获得效益的同时还要积极得到养护。保证它的科学化管理。

(一)制定科学化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要始终立足未来,保证土地运用者的知情权。让他们知道其手中的土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这就可以让对城市土地的管理同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给予调控,但是违法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有个别政府在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并为依照着城市的整体规划方案,使得人治大于法治。而要想科学合理化地谋定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机配置,就必须要让城市的整体规划具有高度的政治严肃性并对其进行彻底化执行。而这个管理体系的制定不但要注重土地的经济效益,还要切实地对土地的社会效益和承受能力给予全面考量,不能以短期的效益为主,应以未来的长久发展为核心要义。

(二)转变发展观念,提升城市土地的永续发展。作为唯一的土地资源拥有者,国家要尽可能科学化地作出规划方案。以此提升土地的使用价值,保证城市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大力保障民生用地供应。在用地安排上,既要显著提高比例,又要优先落实用地,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和监测,及时根据变化的情况作出调整。要加大土地供应结构调整力度,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房地产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供应结构。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要始终将城市建设、人口和经济文化环境有机联系起来,在开发城市土地资源的过程中,政府应统筹规划,保证土地的使用是可持续发展的。

结束语: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土地资源环境的利用压力。保证土地这一稀有资源的永续共存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进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处理好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和土地利用具有现实化意义,它关乎的不仅是当代人的福祉,还是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价值导向,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有实际用途的,他们的综合才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范化,让土地市场运作更加有序和透明,让城市土地管理更加高效,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产收益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学校教工大会工作报告下一篇:铁建职工个人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