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导轨安装作业标准

2024-06-27

直线导轨安装作业标准(精选4篇)

1.直线导轨安装作业标准 篇一

安装调试作业指导手册

为了规范生产调试工作,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安装调试质量,特制定此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1、行为规范

1.1、项目经理、项目主管及安装调试人员每周定期向主管的部门经理汇报,汇报形式可通过电话、传真或电邮等方式,内容包括工程进度、工作计划及存在的问题等。遇紧急情况应及时反馈。1.2、外出服务的人员应着装整齐,言谈举止有理有节,时刻维护企业形象,并严格按照业主和安装公司的安全规程进行施工调试;

1.3、安装与调试的员工所面对的是用户和安装公司,因此在工作中应以用户为中心,努力配合安装公司,努力提高设备安装调试质量。

1.4、安调人员不得向其他人员透露有关本所的商业机密和技术核心内容。

1.5、安调人员在外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服务对象的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定。

2、安装调试任务的接受:

2.1、安装调试任务由工程部分管经理或项目经理统一安排指定合适人选,执行人接受安装调试任务后应于第一时间了解任务的具体情况,包括系统配臵、产品质量跟踪卡,行车路线及联系人,现场工程进度及施工方案。

2.2、应尽快与用户项目负责人取得联系,准确了解现场施工进度。确认现场是否具备安装调试条件。

2.3、工程部人员出差前需要填写出差登记表

3、现场服务的准备工作:

3.1、工具:根据所接受的任务携带相关工具、名片,应俱全携带,公用工具到文员处登记领用。领用办法见工程部关于备件和公用工具的领用通知

3.2、配件:本所所涉及产品的接插件、专用螺丝螺栓、常用芯片、板卡、易损件等应俱全配备。领用办法见工程部关于备件和公用工具的领用通知。

3.3、资料:安装调试报告、回访表、质量跟踪卡、施工图纸、便签等。

3.4、返修件:在文员处查询是否有相关的设备在公司维修,如果有就要随身携带或者同步发回使用厂家。

4、现场服务:

4.1、安全:本公司安装调试人员在施工现场应时刻牢记施工安全,一方面要保全自身及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应注意保护系统设备的安全。人身及财产安全方面包括住宿与旅行的安全饮食安全。4.2、与现场接洽,我公司现场服务人员抵达现场第一时间应与现场负责人接洽,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对方,由现场负责人指派专人进行现场勘察。

4.3、在勘查完现场后,应立即向对方相关负责人提交施工计划或整改措施方案要求(一式两联,用户一联,自留一联回所存档),包括安全方面及满足安装调试工作内的所有要求和时限,并需要得到用户的明确回复(签字确认)。

4.4、施工指导:我公司安装调试人员根据施工计划,对现场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并对安装工作进行全流程跟踪指导,如遇到不合理或不规范的以及对所安装的设备使用效果及可靠性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应予以及时纠正,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需向对方现场负责人提交书面函件予以协调,实在得不到解决的请于本公司上级领导反馈,请求协调解决。4.5、调试:系统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全面检查方可上电操作。

二、安装调试作业指导手册 一般说明

1、正确选择各项设备的安装位臵,凡影响系统运行效果、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需提前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若有不可调和的问题,需充分给用户予以说明,并对安装要求进行书面确认。

2、电气控制部分需远离热源,如篦冷机、窑头等。

3、、所有线缆应布线清晰有序,标识清楚持久,接线整齐牢靠。

4、凡信号线必须采用屏蔽电缆,并尽可能远离强电电缆和电气设备,信号电缆的敷设应避开电气桥架和电缆沟、井。光缆的敷设应注意不能折弯和强行拉动,防止损坏光纤,弯曲半径应在允许范围内。光缆接口熔接时应注意接口的保护,接入设备前或取下接口时及时将保护盖盖上,以防灰尘进入造成信号衰减。

5、了解用户电源的大致波动范围,对于超过额定电压220V/AC±10%的电源,必须接入带稳压功能的UPS或稳压器上。

6、所有的插件焊头必须套管焊牢,易于拉动的电缆接插电缆必须用扎带固定。

7、所有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安装说明进行规范安装。

8、系统调试完毕后,对厂方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其内容包括运行操作、简单的故障排除等。

9调试人员在离厂之前,原则上要求厂方完成未完的工作,实在无法完成的,要求用户给予书面确认或请市场部给予协调。

10、系统正常运行一天后,确认系统工作正常,由用户负责人员在工程单上签字盖章回所备档,内容包括安装调试结果、用户反馈问题、现场确认的问题、解决途径和办法、最终结果等。单项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高温工业电视系统

1.1、通用部分 1.1.1、技术要求

 镜风:0.1~0.5MPa,1~5m3/h,≤38℃,品质:无油无水;  冷却气:0.1~ 0.6MPa,2~10m3/h,≤40℃;  冷却水:0.1~ 0.6MPa,0.3~1m3/h,≤40℃;  供电:

220VAC、50Hz/2A 220VAC、50Hz/1A 220VAC、50Hz/1A

1.1.3、观察孔

观察孔位臵根据应用于不同的工艺设备而设定,见图册GS-GCT-05。开孔应为外小内大的喇叭孔。篦式冷却机开孔应针对不同窑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锅炉炉膛火焰监视的观察孔应根据锅炉的技术参数制定相应的观察孔位。

1.2、GS-CIIA型高温水泥回转窑(窑头)监视工业电视系统(水冷)1.2.1、安装

彩色监视器、双绞线传输控制器的安装

将彩色监视器、双绞线传输控制器安装在清洁、通风、防潮、隔热的地方,监视器可以根据控制室情况采用吊装或盘面开孔安装方式。 传动装臵的安装

▲、传动装臵的定位应考虑到观察方向。

▲、传动架安装在不同侧的窑门上,应正确选择电机的朝向,避免电机风扇指向喷煤管。▲、为防止回转窑内部正压喷火对传动装臵和摄像探头的造成的损坏,在传动装臵安装完毕后应在传动装臵靠近喷煤管的两侧加装防火罩,具体做法是制作两块1000×500×3的钢板,将两块钢板成半包围装分别焊装于传动装臵靠近喷煤管的一侧和上侧(见传动装臵安装示意图),焊接时注意将摄像探头取下,以免由电焊对摄像探头造成的损坏。 摄像探头的安装

▲、先用摇柄将安装环摇至形程开关的进到位位臵,松开安装环紧固螺栓,将摄像探头插入传动装臵的安装环,使探头的最前端距离看火孔2mm,暂不紧固锁紧锁栓;

▲、调整安装固定板与传动装臵的连接螺栓,使摄像探头对准观察范围的中心,锁紧连接螺栓。

 气路控制箱的安装(气路路管道布臵参GS-GCT-HTV-02)

1路(电气控制箱电源)1路(控制器电源)1路(监视器电源)▲、气路控制箱应安装于距离窑头或篦冷机开孔距离10米的位臵,安装时应避开热源,通风、开阔,便于操作;

▲、气路控制箱镜风出口处接入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竖直向下以利于排污)。▲、电气控制箱处需敷设三路电缆管路,一路通向摄像探头,一路作为电源电缆防护,另一路通向中控室(可通过弱电桥架或电缆沟)。 电缆及管路的敷设与接线

参见图册GS-GCT-HTV-O5,GS-GCT-HTV-02 1.2.2、、系统调试

 检查(非常重要)

▲、检查系统所有电缆和气路管道连接无误后,将接入摄像探头的不锈钢软管全部取下,打开阀门冲刷管道并清理气路控制箱内油水分离器杯罩内的杂物

▲、连接好不锈钢软管(切勿将冷却气与镜风管道接反,否则会导致摄像探头进油水损坏),打开镜风气路阀门,查看应有气流从摄像探头前端的窥孔排出,逆时针方向转动油水分离器底部的排污阀(连同排污管一起转动),使得排污管口有微量的废气排出即可。精密过滤器也应把排污阀门略微打开以利排出油水。

▲、打开冷却风阀门,查看应有气流从摄像探头前端排气孔排出,并充分打开阀门观察气路控制箱压力传感器(电接点压力表),看压力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检查管道及接口处有无漏气的现象,若有问题,应及时排除。 气路控制箱压力传感器设臵

▲、调整气路控制箱压力传感器的上下限值,使镜风管路压力开关下限触头设臵在0.01~0.15MPa处(根据现场风源实际情况),使冷却气管路压力开关下限触头设臵在0.1~0.2MPa处。

▲、调整气路控制箱的入口阀门,使气压力处于高于设定下限0.1MPa状态。 控制部分:

▲、用传动装臵专用摇柄手动使摄像探头向前和向后来回走两遍,观察与摄像探头连接的软管和电缆在摄像探头走动的过程中自然顺畅、无阻挡、无扭曲,否则会影响不锈钢软管使用寿命和设备的可靠性。

▲、取下探头,用摇柄将形程小车摇至传动装臵的中间位臵,开启电气控制箱电源,将控制板上的拨动开关设臵于手动控制状态,按下控制板上的前进按钮,观察形程小车是否在传动装臵的带动下向前进,若行程小车前进至传动装臵前端终点自动停止,说明传动装臵接线正确;若摄像探头向后退,需立即关闭电气控制箱电源,将传动装臵的N3相与N4相对调后重新上电测试;若形程小车前进至传动装臵最前端不能自动停止,说明传动装臵的ZXK1与FXK1需要对调。对于形程小车的后退操作测试同于前进操作。▲、经过调试后传动装臵电气控制功能正常后,装上摄像头将摄像探头电动方式推进至进到位,此时摄像探头的前端可能与传动装臵的最前端有一定的距离,保持安装环位臵不变的情况下将摄像探头向前推进使得摄像探头的最前端距离传动装臵前端护板2mm。调整冷却风和镜风的阀门,使压力大于或小于压力表的设定值观察在这两种状态下的传动架行走小车的动作情况。

▲、启动彩色监视器电源,将监视器设臵于AV档,监视器应处于蓝色屏保状态,再开启双绞线传输控制器电源,此时若监视器画面有图像(若调试时未点火,应在探头前设臵一光源)说明成像系统正常,通过双绞线传输控制器前面板上控制按钮对光圈进行调整,先按一下控制对象选择按钮(1#探头、2#探头),再按下控制按钮(光圈增大、光圈减小),使得监视画面的亮度适中,再调整双绞线传输控制器面板上的拨码开关,使图像效果最佳。

▲、按下双绞线传输控制器上的探头推进、探头退出按钮(点动),观察状态指示灯的指示是否正常。

1.3、GS-CIIA型高温水泥回转窑(篦冷机)监视工业电视系统(水冷)

1.4、GS-CIIA窑头高温工业电视、(风冷)1.5、GS-CIIA窑头高温工业电视、(水冷)

1.3、1.4、1.5系统安装与调试规范除冷却介质与GS-CIIA型高温水泥回转窑(篦冷机)监视工业电视系统(风冷)不一样,其他基本一致,见附图。

2、窑胴体温度计算机实时监测系统(HG、HC、HR、FII)

2.1、安装 2.1.1、技术要求

 扫描楼:位臵见附图,原则上要求用户完善扫描楼塔架的搭建,必须要做到防雨、防晒、通风、顶棚隔热(附简易施工图),扫描仪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供电:

220VAC、50Hz/2A 220VAC、50Hz/3A 220VAC、50Hz/2A

2.1.3、计算机及显示器的安装

将计算机和显示器安装于通风、清洁、干燥的位臵,接上电源,并将计算机外壳与仪表地线座相连。

2.1.4、扫描搂内设备的安装

▲、先将扫描仪支架焊接于扫描楼平台合适的位臵,尽量使得扫描范围合理,支架高度

1路(电气控制箱电源)1路(计算机电源)1路(彩色显示器电源)

2.1.2、电缆敷设(见图册GS-GCT-H)距离扫描楼顶部应为800-1000mm为宜。

▲、安装扫描仪万向云台,调整初步调整角度,并锁紧螺栓罩上环境箱。

▲、将电气控制箱固定于扫描楼内便于操作的位臵,距离扫描仪应尽量近一些,并将光纤熔接盒固定于支架熔接盒固定板上。

▲、最后安装扫描仪,将扫描仪固定于万向云台上,锁紧紧固螺栓,并罩上环境箱。 触发装臵的安装:没有轮带间隙功能系统的触发装臵应安装于窑尾温度相对低的位臵,触发装臵的安装祥见图册 GS-GCT-SCANER-04。有轮带间隙功能的系统中,除了要安装窑触发触发装臵外,还要安装轮带触发装臵和轴光电开关。由于轮带触发装臵的安装位臵温度很高,在不做保护的情况下接近开关和电缆很容易被高温烫坏。因此,在安装轮带间隙的触发装臵时一定要对设备做保护,详见图册。 电缆及光缆的敷设与连接(需用到光缆熔接机)

▲、电缆及光缆的连接图册

2.2、调试

2.2.1、GS-HG型窑胴体温度计算机实时监测系统

计算机设臵

 将硬盘的划C盘划分为50G左右,C盘作为工作盘,D盘作为备份盘;  D盘的备份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数据库文件备份C:MISECH21。该文件在系统调试结束后要带回公司保存 ▲、各种驱动程序的备份(包括主板、显卡、打印机等)

 修改操作系统的C:WINDOWSWIN.INI文件中的语句run=c:jxgscan.exe使计算机成为专用计算机。

 正确设臵计算机系统的时间日期格式

▲、日期格式:YYYY-MM-DD ▲、时间样式为:HH:MM:SS  正确设臵任务栏为自动隐藏方式且关闭“总是在最前”,使用户无关人员无法进入WINDOWS系统以进行其它操作。

 在使用随身所带的U盘时应确保U盘中没有病毒,以防止胴体扫描仪系统计算机不被病毒感染。调试

 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臵

▲、对HG扫描仪设臵随机的A、B、Uib参数; ▲、调整Uib参数,确保低温段(如轮带温度)有较准确的测量;

▲、准确设臵窑胴体的轮带位臵和扫描仪的相对位臵,并保存后重新启动应用程序;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臵各项运行参数和显示参数。 扫描仪的调整

▲、首先调整扫描仪扫描平面,松开云台两侧的锁紧螺栓,前后转动扫描仪角度,使得扫描平面正对窑胴体轴心线,注意使扫描仪的扫描平面与窑胴体倾斜角度相一致,锁紧两侧的螺栓。

▲、然后松开云台底座的固定螺栓,左右转动扫描仪的角度,使得应用软件显示的三个轮带位臵与实际位臵相一致,锁紧云台底座的螺栓。

▲、检查系统的接线和防护,确保线路顺畅整齐,标识清晰,接地牢靠。▲、观察图像显示效果,确保图像显示清晰,温度准确。

二、安调过程记录与检验

安装调试工作完毕,需要认真填写调试,并由用户负责人员逐项核实签字确认,对于安装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如实记载。

1、安装过程的记录

1.1、必须明确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若有),同时对使用方提出改进措施。1.2、必须注明安装公司及项目负责人的名称和电话,用户联系人名称和电话。1.3、调试结果的记录,包括探头的各项设臵,软件的设臵和系统设臵。1.4、对各项产品调试效果的整体描述及达到的技术水平记录。

三、现场技术培训

1、对现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详尽的技术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复合;

2、对现场的培训应包括设备的安装及简单的设臵方法,软件的应用及设臵方法的培训;

3、对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防止用户误操作或野蛮使用;

4、对于关键的设臵和设备安全防范应向用户明确,防止出现不正当使用造成的故障。

四、内部交接

1、安调人员完成项目安调或者维修工作后,需在第一时间内将安调结果汇报至工程部分管经理。

2、回公司后需在第一时间将安装调试报告或者回访表交至工程部文员,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3、安调人员回公司后需尽快提交出差报告与报销文件,交至文员。

工程部系统接线规范

1、所有的进柜电缆必须要加保护软管不允许有电缆裸露

2、系统所有短连电缆应做到整齐、标识清楚、走线合理、留有余量。

3、控制柜进线孔必须安装大小适中的保护管接头,尽量一孔一线。

4、控制柜内接线必须要留5-10厘米的余量

5、根据情况剥除长度适中的电缆外层保护层,外层保护层剥去后必须要用热缩管或者胶带将芯线和外层保护层的连接处包好。

6、剥电缆外层保护层时时应避免破坏芯线的保护层

7、按照线色或者线序逐一剥除芯线保护层,并根据需要使铜芯留有一定的长度。

8、套上端子号后在铜芯上压上线鼻子,线鼻子压紧后接入端子并拧紧端子。绝对不允许将铜芯直接接在端子上。

9、柜内接线完毕后应将线重新整理一下,以达到整洁、美观、清楚的目的。并将保护管接头拧紧,以防止电缆被拉动。

10、信号短联电缆必须要用屏蔽电缆,并处理好屏蔽线以防止屏蔽线处理不当引起的短路。

11、所有需要焊接的接插件在焊接时应做到焊点饱满、无短路、无断路并加套热缩管。接插件的压紧螺丝应压紧电缆线的最外层保护层。

2.电梯安装维修保养作业控制 篇二

1.1总则

本公司将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工作通称为作业(施工)。本公司对作业文件、作业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电梯的技术和安全性能。

1.2职责

1.2.1技术部负责组织作业文件的编制;工程部负责作业文件的符合性审查。

1.2.2技术部负责作业文件的技术审查;办公室负责作业文件的安全审查。

1.2.3作业责任人负责作业过程、作业质量、作业进度和作业安全。技术负责人对作业技术、质量负总责。

1.3作业文件的控制

1.3.1公司根据许可的施工项目、设备类型编制不同的通用的作业文件,包括安装作业方案、维修作业方案和设备操作规程等。

1.3.2若通用作业文件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应编制专用的作业文件来指导具体的施工项目。

1.3.3作业文件编制、审批

1.3.3.1编制作业文件的依据是国家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用户提供的图纸,编制的文件应尽可能满足用户提出的合理可行的要求。

1.3.3.2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尽量采用工艺先进、成本经济的作业方法。

1.3.3.3编制的作业文件应达到符合规范、指导性好、可操作性强要求。

1.3.3.4作业文件应明确作业步骤、方法、控制点和控制要求。

1.3.3.5作业文件技术部负责组织作业技术人员编制,工程部初审,技术部技术会审、办公室安全会审、技术负责人审批。

1.3.4作业文件的修改

1.3.4.1当国家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发生更改时,公司制订的通用作业(施工)文件应及时修改。

1.3.4.2更改程序执行3.1.9文件的更改。

1.3.5 作业文件的实施、检查

1.3.5.1作业文件应由办公室发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作业责任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作业文件。每次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1.3.5.2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文件进行作业,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作业文件有错误时,应向作业责任人报告。

1.3.5.3作业责任人应不定期地对作业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文件进行作业实施监督检查。作业责任人有权制止违反作业文件的操作,对不执行作业文件的作业人员有权进行批评和教育。

1.3.5.4作业责任人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检查:

A)开工前:检查作业文件是否齐全完善,是否进行技术交底。

A)安装维修过程中:检查是否执行作业文件,作业文件的修改是否符合程序。

c)完工时:是否按规定整理完善技术文件、各种见证资料。

1.3.6外来的作业文件

1.3.1.1由顾客或制造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安装说明书等也是作业文件的一部份,称为外来的作业文件。

1.3.1.2对外来的作业文件在作业前应由作业责任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外来的作业文件进行审查,主要审查外来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正确性、可靠性。

1.3.1.3审查时发现有问题,应由作业责任人与顾客或制造单位取得联系,与他们沟通,建议对方修改文件。

1.3.1.4若对方不同意修改文件,在作业过程中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则由顾客或制造单位承担。

1.4安装过程控制

1.4.1 安装前的准备

1.4.1.1安装队根据合同签订的安装时间,组织安装前的土建勘测工作,并填写“土建勘测反馈表”、“安装工地访问报告”和“安装工地备案录”,及时调动安装人员进行现场施工,并作好进场前的一切准备手续工作。

1.4.1.2安装班组人员对电梯土建作进一步确认,并与业主(或监理)做好土建交接工作,由土建测量人员填写“土建勘测表”(如有土建不符合项目,出具联系单,整改后,再作交接),并与用户协调解决设备堆放场地。

1.4.1.3根据土建勘测反馈情况,符合电梯土建要求,安装队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报开工告知书。

1.4.1.4销售部配合安装队根据合同要求做好与顾客的联系工作,在土建要求都符合后,联系解决安装人员进场施工必需的仓储间、水电、吊装、住宿等生活问题。

1.4.1.5装箱发货交接在施工现场进行,与顾客代表(或监理)一起进行开箱清点交接,双方确认。若出现少发、错发等问题,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

1.4.1.6开箱清点交接后的产品,由安装人员负责防护,如损坏和失窃,由安装人员将损坏和失窃情况如实填写,并报告工程部。

1.4.2 安装过程

1.4.2.1安装前,作业负责人应会同顾客代表、顾客配合安装的人员及项目作业人员,进行安装技术、安全、质量交底,明确工作分工和进度要求。

1.4.2.2安装人员安装前应熟悉作业文件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检查脚手架,对不符合要求用书面形式整改,附《电梯安装过程关键点控制流程》。

1.4.2.3安装应按GA7588-2003,GA10060-93标准和《电梯安装说明书》等文件进行安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戴好安全帽、保险带、穿好绝缘鞋,设置工作范围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做工地现场N5S工作。严格要求遵守顾客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1.4.2.4安装人员按“电梯安装过程记录”的次序,逐一填写,开箱状况、板架制作、导轨支架距离导轨轨距、曳引机安装、轿厢安装、厅门、门刀、门机、门锁、电气安装、运行试验安装进度等记录。

1.4.2.5要求进行不合格项目的控制和记录,如出现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返工),并做好记录。

1.4.2.6当电梯安装完毕需要调试时,由安装队派调试人员到现场对整机进行调试,调试人员根据调试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试,并填写《新梯检测手册》,调试情况表由调试人员填写,其它由安装班组填写,交公司办公室档案管理员。

1.4.2.7电梯安装竣工验收后,安装队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顾客。作业负责人将安装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文件及记录移交办公室,建立用户设备档案。

1.5维修保养过程控制

1.5.1日常维护保养

1.5.1.1保养计划

1.5.1.1.1保养种类包括新安装电梯的免费保养和用户签约有偿保养两种型式。

1.5.1.1.2工程部经理依照公司保养计划,根据电梯数量、区域,确定保养人员及任务,编制各班的“月度电梯保养计划表”。

1.5.1.1.3至少每15天对电梯进行一次常规保养,按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和使用说明书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检修,每年进行一次自查,以保证电梯安全、可靠地运行。

1.5.1.2 保养

1.5.1.2.1 现场保养人员应不少于二名,其中至少有一人为持证人员。

1.5.1.2.2 保养员工依照保养计划表到达维修现场,向业主索取机房钥匙,询问电梯运行情况。

1.5.1.2.3进行保养时应做好警告标志和防护措施,并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1.5.1.2.4 应严格按照“电梯保养作业指导”规定的内容进行保养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必要的项目进行检查。为了记录方便,检查结果可用规定符号表示:√表合格 ×表不合格 /表无此项,检验不合格项目需在与“用户联系事项”栏中说明。

1.5.1.2.5应严格按照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和电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

1.5.1.2.6 保养工作结束后,维保人员应及时填写“电梯保养记录”并应请业主对维保工作质量签署意见并签字确认。

1.5.1.2.7在保养过程中如发现需调整、更换和修理等较大的项目时,保养人员应尽快通知用户和工程部经理,以便及时进行修理。

1.5.1.3保养班长应及时向工程部经理汇报日常保养情况,每周将保养反馈记录办公室人员确认。

1.5.1.4保养人员应半年一次对每台电梯进行较全面检查,并填写“电梯半年保养记录”。

1.5.1.5工程部经理应定期对维修保养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采用抽查的形式,一般每个维保班组抽查不少于5台,结果填入“电梯保养质量考核单”中。

1.5.2 故障急修

1.5.2.1 公司设立专门的24小时召修热线电话,白天由办公室人员接听,晚上直接转到急修值班人员的手机上。

1.5.2.2 办公室人员接到故障召修电话后,应问清故障的初步情况、有否人员被关,在“24小时急修服务登记表”上进行记录,并及时通知急修人员。

1.5.2.3急修人员根据用户的初步介绍,随带必要的备品备件,及时赶赴现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以尽快地救出人员,排除故障,保证电梯的运行。

1.5.2.4维修人员在处理故障和救援人员时,应严格按电梯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和电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

1.5.2.5故障排除后,维修人员应及时填写“电梯应急修理记录”,并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1.5.3 重大修理

1.5.3.1保养员工在保养工作中如发现需调整、更换、修理等较大的零部件或项目时,或急修人员在处理故障召修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故障而不能在四小时内修复时,应及时告知用户和维保主管,经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理。

1.5.3.2大修前,工程部应告知当地安全监察部门。由工程部经理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1.5.3.3大修过程中的项目和方法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进行。

1.5.3.4大修完成后,由检验员依据施工方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写“电梯修理检验报告”。

1.5.3.5电梯重大修理后必须经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用户使用。

1.5.4 工程部经理每年至少对电梯使用单位进行一次回访,了解电梯地运行状况、维保质量、维保人员的服务情况,并填写“用户回访单”。

1.6记录

KMTC/ZY-29-2011/0《施工方案审批流转表》

KMTC/ZY-30-2011/0《作业检查记录》

KMTC/ZY-31-2011/0《土建勘测记录表》

KMTC/ZY-32-2011/0《安装工地工作联系单》

KMTC/ZY-33-2011/0《电梯安装过程记录》

KMTC/ZY-34-2011/0《施工整改通知单》

KMTC/ZY-35-2011/0《电梯施工自检报告》

KMTC/ZY-36-2011/0《电梯施工竣工移交单》

KMTC/ZY-37-2011/0《电梯保养计划表》

KMTC/ZY-38-2011/0《电梯保养记录表》

KMTC/ZY-39-2011/0《电梯应急修理记录》

KMTC/ZY-40-2011/0《全天候应急服务登记表》

3.自动化安装作业指导书 篇三

本指导书采用标准及资料如下:

(一)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 (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三)SCANGX型扫描仪手册。 1 取源部件的安装

1.1 检验数量:取源部件安装的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 用于高压、负压、高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取源部件,必须全部检验。

1.1.2 用于中低压、常温无害介质的取源部件,必须按取源的种类分别抽检30%,并不应少于一个。 1.2 温度取源部件安装

1.2.1 温度取源部件安装及检查 1.2.1.1 温度取源部件安装

(1)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坐标点取定,无设计坐标点时,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介质流量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2)温度取源部件在设备(或工艺管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与设备(或工艺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设备(或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b 在设备(或工艺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设备(或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c 在设备(或工艺管道)倾斜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与轴线与设备(或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d 在有保温层的取源部件安装应在保温前安装完成,且保温后元件易于装卸。

e 在砌筑上安装时,应先把测量部件预埋在砌筑体内,测温保护管应大于温度元件2mm,取源部件在金属体安装时采用焊管式。焊接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1.2.1.2 温度取源部件安装质量检查应符合下表:

温度取源部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3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

1.3.1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

1.3.1.1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部位应符合以下要求

⑴按设计图坐标点定位;

⑵安装压力取源部件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开孔及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试压、试验前进行;

⑶压力取源部件在水平和倾斜的设备(或工艺管道)安装时,取压口的方位在设备(或工艺管道)的上部;

⑷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面不应超过工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⑸压力取源部件必须与气流及物料成锐角,并宜选在介质流速稳定的地方。 1.3.1.2 取压部件安装

(1)在砌筑和浇注体上安装时,应在砌筑或浇注的同时埋入,并堵好取件端口,当无法做到与砌筑或浇注同时进行时,应预留安装孔,预留孔应满足取压部件的安装尺寸;

(2)取料管的焊接或连接应符合《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不能漏气。 1.3.2 取压部件安装质量应符合下表

取压部件安装质量标准和检验办法

1.4 流量取源部件

1.4.1 流量取源部件安装

1.4.1.1 流量取源部件安装部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按施工图的座标点定位;

b 安装节流件所规定的最小直管段,其内表面应清洁无凹坑;

c 在节流件的上游侧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与节流件间的直管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温度计套管直径小于或等于0.03倍工艺管道内径时,不小于5(或3)倍工艺管道内径; ⑵当温度计套管的直径在0.03到0.13倍工艺管道内径之间时,不小于20(或10)倍工艺管道内径。 注:采用括号内的数字时,流量的附加极限相对误差为±0.5%。

d 在节流件的下游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与节流件间的直管距离不应小于5倍工艺管道内径。 1.4.1.2 流量取源部件的法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法兰与工艺管道焊接后管口与法兰密封面应平齐;

(2) 法兰面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垂直,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度;

(3) 法兰应与工艺管道同轴,同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t≤0.015D(1/β-1)规定; (4) 采用对焊法兰时,法兰内径必须与工艺管道内径相等。

1.4.1.3 流量取源部件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取压口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气体压力时,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测量液体压力时,在工艺管道的下半部; (2) 测量蒸汽流量时,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0-45度夹角的范围内。 1.4.2 流量取源部件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表:

1.5.1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

1.5.1.1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部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

b 内浮筒液面汗及浮球面计采用导向管或其化导向装置时,导向管或导向装置必须垂直安装;并应保证导向管内液流畅通。 1.5.1.2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

a 双室平衡容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前应复核制造尺寸,检查内部管路的严密性; (2)

应垂直安装,其中心点应与正常液位相重合。 b 单室平衡容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衡容器宜垂直安装;

(2) 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规定。

1.5.2 物位取源部件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表:

1.6 分析取源部件

1.6.1 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

1.6.1.1 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压力稳定、灵敏反映真实成分,具有代表性的被分析介质的地方。

1.6.1.2 在水平或倾斜的设备或工艺管道上安装的分析取源部件,其安装方位应在设备或工艺管道的上部。

1.6.1.3 被分析的气体内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于15度。 1.6.2 分析取源部件的质量检验如下表:

1.7 仪表盘柜

1.7.1 仪表盘柜的安装

1.7.1.1 仪表盘(操作台)型钢底座的制作尺寸应与仪表盘(操作台)相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mm,当型钢底座的总长超过5米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毫米。 1.7.1.2 仪表盘(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安装时,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1mm/m,当型钢底座的总长超过5米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

1.7.1.3 仪表盘(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应在二次抹面前安装找正,其上表面应高出地面。 1.7.1.4 仪表箱(板)、保温箱、保护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垂直、平正、牢固;

(2)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箱(板)的高度大于1.2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mm; (3)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mm。

1.7.1.5 单独的仪表盘(操作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垂直、平正、牢固;

(2)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5mm;

(3)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1mm/m。

1.7.1.6 成排的仪表盘(操作台)的安装,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7.1.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两盘(操作台)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mm;

(2) 当盘间的连接处超过两处时,其顶部高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mm; (3) 相邻两盘(操作台)接缝处盘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 (4) 当盘间的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平面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mm; (5) 相邻两盘(操作台)间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mm。 1.7.2 仪表盘柜安装的质量检验

1.8.1 一般规定

1.8.1.1 电缆(线)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兆欧;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1.8.1.2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1.8.1.3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1.8.1.4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1.8.1.5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1.8.1.6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1.8.1.7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

1.8.1.8 架空敷设的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1.8.1.9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1.8.1.10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1.8.1.11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的厂房内不应破坏防腐层。 1.8.1.12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标号,并按本规范第1.8.1.1条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1.8.1.13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1.8.1.14 在线路的终端处和地下人井处,应加标志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在其正上方地面上加标桩;标志牌和标桩应坚固、明显、防腐蚀,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1.8.2 支架的安装

1.8.2.1 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1.8.2.2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⑵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⑶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⑷在允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备、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与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⑸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

⑹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1.8.2.3 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1.8.2.4 水平安装的汇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m;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可适当减小间距;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1.8.2.5 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m,垂直敷设时为1.0m。 1.8.3 汇线槽的安装

1.8.3.1 制作好的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1.8.3.2 汇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

1.8.3.3 汇线槽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的半圆头螺栓,螺母应在汇线槽的外侧,固定应牢固。 1.8.3.4 汇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与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垂直排列的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1.8.3.5 槽与槽之间、槽与仪表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1.8.3.6 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1.8.3.7 汇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1.8.3.8 当直接由汇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护电缆。 1.8.3.9 汇线槽应有排水孔。

1.8.3.10 汇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米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1.8.4 电缆(线)保护管的敷设

1.8.4.1 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1.8.4.2 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不应有涂漆。 1.8.4.3 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度;

⑵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⑶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⑷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1.8.4.4 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米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度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1.8.4.5 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1.8.4.6 金属保护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

⑵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⑶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

⑷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⑸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1.8.4.7 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保护管有可能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1.8.4.8 埋设的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 1.8.4.9 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1.8.4.10 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1.8.4.11 埋设的保护管与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m;与排水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m以上;与地下管道之间的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1.8.5.12条的规定。

1.8.4.12 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段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mm,

1.8.4.13 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

1.8.4.14 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mm。

1.8.4.15 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1.8.4.16 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1.8.4.17 现场分线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

⑵到各检测点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m; ⑶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1.8.4.18 拉线盒、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1.8.4.19 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与烧焦;

⑵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套管内的深度宜大于其外径的1.5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倍;

⑶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m,对直径小于25mm的管子不宜大于1m; ⑷在管端及连接部件的两侧300mm处应加以固定;

⑸管的直径长度大于30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⑹与未绝热的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1.8.4.20 采用混凝土排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排管的内壁和管口应光滑;

⑵排管应有不小于1:1000的泄水坡;

⑶排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mm;接口处应用水泥密封; ⑷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口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

⑸埋入地下的深度及与地下管道之间的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1.8.4.11条的规定:埋在人行道下时不小于500mm;

⑹排管上表面宜涂红色耐腐蚀的颜料作为明显标记。 1.8.5 电缆的敷设

1.8.5.1 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⑴交链聚乙烯电缆0℃; ⑵低压塑料电缆-20℃;

⑶橡皮及聚氯乙烯保护套橡皮绝缘电缆-15℃; ⑷裸铅包橡皮绝缘电缆-20℃;

⑸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

1.8.5.2 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1.8.5.3 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值:

⑴有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10倍; ⑵无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6倍。

1.8.5.4 仪表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8.5.5 在同一汇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仪表电源线路和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仪表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1.8.5.6 电缆引入或引出建筑物、隧道、地面,穿过铁路、公路、沟渠、楼板、墙壁时,应安装一段保护管,保护管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8.4.11、1.8.4.12、1.8.4.13、1.8.4.14条的规定。 1.8.5.7 电缆沿支架或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⑴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度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⑵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度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 ⑶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⑷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mm处; ⑸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

1.8.5.8 数条汇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⑴仪表信号线路; ⑵安全联锁线路;

⑶仪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1.8.5.9 明敷设的仪表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米;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米。

1.8.5.10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其上下应铺100mm厚的砂子,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或混凝土护板,复盖宽度应超过电缆边缘两侧50mm;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止损坏电缆的措施,但埋入深度不应小于700mm。

1.8.5.11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与建筑物地下基础间的最小净距离宜为0.6m,与电力电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为0.5m;

1.8.5.12 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的上方或下方平行敷设。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为1.0m,交叉时为0.5m;

⑵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为2.0m,交叉时为0.5m,当电缆周围土壤温升超过1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⑶与水管道或其他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0.5m。

1.8.5.13 电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汇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1.8.5.14 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

1.8.5.15 制作电缆头时,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层间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在潮湿或有油污的场所,应有相应的防潮、防油措施。 1.8.6 补偿导线和电线的敷设

1.8.6.1 补偿导线应穿保护管或在汇线槽内敷设,不应直接埋地敷设。

1.8.6.2 当补偿导线和测量仪表之间不采用切换开关或冷端温度补偿器时,宜将补偿导线直接和仪表连接。

1.8.6.3 当补偿导线进行中间和终端接线时,严禁接错极性。 1.8.6.4 补偿导线不应与其他线路在同一根保护管内敷设。 1.8.6.5 电线宜穿保护管敷设。

1.8.6.6 补偿导线和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1.8.6.7 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路、安全联锁线路、本质安全型仪表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1.8.7 仪表盘(箱、架)内的配线

1.8.7.1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可敷设在小型汇线槽内,也可明敷设;当明敷设时,电缆、电线束应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扎带扎牢,扎带间距离宜为100m。

1.8.7.2 电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

1.8.7.3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和非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应加以分隔。当仪表有特殊要求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配线。

1.8.7.4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其绝缘护套不应有损伤。 1.8.7.5 仪表盘(箱、架)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标号。 1.8.7.6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1.8.7.7 接线端子板的安装应牢固;当其在仪表盘(箱、架)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宜为250mm。在顶部或侧面时,与盘(箱、架)边缘的距离宜为100mm。多组接线端子板并列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宜为200mm。

1.8.7.8 剥去外部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接地线、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1.8.7.9 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4.接地网安装标准 篇四

一、电气装置的下列部分均应接地:

1、变压器、油开关、35PT、35CT、所用变、刀构架等金属底座和外壳。

2、控制保护用二次线等及外壳等可靠接地。

3、控制设备的金属外壳。

4、避雷针

二、电气装置的下列部分可不接地:

1、安装在配电屏、控制盘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它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的金属底座等。

2、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等。

三、接地线应作其他用途。

四、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但应不小于下表规格。种类 规格及单位

地上 地下

室内

室外

交流电流回路

直流电流回路

园钢 直径(mm)8 10 12 扁钢

载面(mm2)厚度(mm)

3 100 4 100 4 100 6

角钢厚度(mm)钢管管壁厚度(mm)2 2. 5

2. 5 2. 5 3. 5 4. 5

五、不得利用蛇皮管管近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以及电网金属护层作接地线。

二、接地体顶面埋没深度不应小于0.6米,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的引出线应作防腐处理;使用镀锌扁钢时,引出线的螺接部分应补刷防腐漆。

三、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重封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 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不宜小于5米。

四、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五、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孔,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六、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

七、电气装置的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部分。

八、敷设完接地体的土沟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建筑材料或垃圾等。

九、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便于检查;

(二)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三)支持件间的 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一般为1—1.5米,垂直部分为1.5—2米,转弯部分为0.5米。

(四)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但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等情况。

(五)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加设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十、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黑漆。如因建筑物的设计要求,需涂其他颜色,则应在连接处及分支处涂以各宽为15毫米的两条黑带,其间距为150毫米。中性点接于接地网的明设接地导线,应涂以紫色带黑色条纹。

十一、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一般应标以黑色记号“ ”。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应刷白色底漆后标以黑色记号“ ”。

十二、在进行检修工作时,需临时接地的地方(如配电间隔、母线分段处、引出线室等)均应引入接地干线,并设有专供连接临时接地线使用的接地板和螺栓。

十三、避雷器应用最短接地线与变电所的主电网连接。

十四、接地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用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螺栓连接的接触面应按要求,作表面处理。

十五、接地线(体)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其焊接长度必须为:

(一)扁钢宽度的2倍(且至少三个棱边焊接);

(二)园钢 直径的6倍;

(三)扁、园钢(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二十、在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一)整个接地网外露部分的连接可靠,接地线规格正确,油漆完好,标志齐全明显。

(二)供连接临时接地线用的连接板的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二十一、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一)变更设计部分的实际施工图;

(二)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三)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等);

上一篇:护士进修自我鉴定下一篇: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