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共8篇)
1.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 篇一
说课的理论与实践
一、说课概念的界定
所谓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或上课以后,运用口头语言向听课教师、教研人员(同 行、领导系统介绍自己对某堂课(或某块内容 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而后听者评议, 双向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二、说课的分类
从教学过程看,说课可分成二大类型,三种形式,四个层次。二大类型: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
课前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后、上课前对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的阐述;课后说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后对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的分析和介绍。一般情况下,说课通常采用课前说课。三种形式:整体说课,重点说课,微型说课。
整体说课也就是全面说课,包括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程、评析等方面;重点说课即抓住一节课或一块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或难点进行教学设计的说课;微型说课即抓住教学内容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设计教学方案。四个层次:说一块(内容、说一节、说一章(或一单元、说一本书。
一般而言, 说课重点是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 “ 为什么这样教 ” ,要把教学 设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
三、说课的程序
完整的说课,程序通常有备、说、评、验四个环节。“ 备 ” 是基础,目的是写好 “ 说案 ”;“ 说 ” 是实践,要活说、说活;“ 评 ” 是提高的机会;“ 验 ” 是落实,用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 “ 说课 ”。在具体实施中,有的是备、说、评,省去了 “ 验 ” ,即课堂教学实施这一步;有的是备、教、说、评,把 “ 说课 ” 放在 “ 教学 ” 之后,用 “ 说 ” 去检查教;有的是备、说、教、评,把评放在最 后,更有利于将说课和教学结合起来评。因此, “ 说课 ” 的程序可以灵活运用。
四、说课的基本课型
研究性说课 示范性说课 评比性说课 综合性说课 提高性说课 争鸣式说课 互补式说课 检查式说课 研究性说课(说评型
一般以数学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通常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 先由一位老师事先备 课,写好讲稿,然后说课, “ 说 ” 后经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这一说课可以 一星期搞一次, 教研组或年级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 研究性说课是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业 务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示范性说课(说讲评型
一般选择素质较高的中老年教师作示范性说课, 然后将说课内容付诸课堂教学, 最后组织听 课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说课教师的说课内容及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 听课教师 从 “ 观说课 —— 看上课 —— 听评课 ” 中增长见识, 开阔眼界。示范性说课可以是校级或乡(镇 级的,也可以是区级或公(市级的,一般一学期可以举行一次。示范性说课是培养教学能 手的重要途径。
评价性说课(说评型
通过说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评价, 常用于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它要求说课教师按照指定 的教材、规定的课题,在限定的时间之内写出说课讲稿,然后依次登台演 “ 说 ” ,由评委评定 比赛名次。评比性说课有时还要求说课教师将说课内容付之课堂实践, 通过上课实效来评价 说课质量,最后由评委决定比赛名次,这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有效途径。
综合性说课(说说型
要求说课教师在说课后, 把说课实践与交流说课理论及总结说课经验结合起来, 在说课实践 的基础上, 总结说课经验,上升到说课理论, 从而把说课活动推向更高层次,这是培养学科 带头人和教学行家的途径。
提高性说课(上说型
是指授课教师上课后对该堂课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说课, 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 素质的有效途径。另外, 提高性说课还可以作为评价、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辅助 手段和参考尺度。
争鸣式说课(讨论型
就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说课。互补式说课(展示型
就一节课的内容, 每个教师选择自己的长项作专题说课, 综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检查式说课(汇报型
领导为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而让教师说课,此类说课比较灵活,可随时进行。
五、说课的基本特征(1独立性(2整体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广泛性
六、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课前,一般事先要写说课讲稿(简称 “ 说案 ” ,写说案的过程是备课的一种形式。说案的 主要内容不但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 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 理论依据是 什么。因此,说课教师说课前要认真学习教材,钻研课程标准(大纲,学习专业理论, 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说案。
说案设计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程分析,评价分析。
最后要求说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反馈、教后总结等其它问题进行评说。如:(1 规范反馈与评价的手段。如采用五色反应卡、答题卡、《课堂练习反馈表》、《学习评价表》 等。
(2挖掘反馈结果的潜在功能: 1评价功能:如何及时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作为改进教学和评价学生的依据。2调控功能:及时调控教学的进度和知识的密度。
3教育功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进 取的学习态度。
4追踪功能:《课堂练习反馈表》记载了学生本节课全部练习的完成情况,长期坚持,有 利于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便于对学生进行追踪教育。
当然, 在撰写说案时,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地包含以上所有内容, 而应该有所侧重,择 善而从,写出(或说出最有特色之处。
七、“ 说课 ” 设计的理论依据
说课是说课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 学设计;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利用丰富的语言媒介向听课的教师讲述这一
节课 “ 教什么 ”、“ 怎 样教 ” 和 “ 为什么这样教 ” ,然后由听课教师 “ 评 ” ,说者和听者 “ 说 ”、“ 评 ” 结合,共同讨论,以 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的一种双向教学交流活动。
“ 说案 ” ,顾名思义就是说课的教案。从上面说课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说案的主要内容不但 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理论依据是什么。
“ 说课设计 ” 是教师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应用教 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并对教学效果作出预测的一种计 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可作 “ 说课 ” 设计的理论的有:(1系统科学理论;(2学习科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3教育控制理论;(4素质教育理论;(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6研究性学习理论;(7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的理念;(8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法;(9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实际的特色理论。这些理论为说课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八、说课的基本要求
由于说课是教师在特定场合下, 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分析学生现有的认识基础及教学任务、阐 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实施方案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因此,说课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或领导,说课的时间不宜过 长,一般情况下 15— 20分钟就足够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很多,说课中应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防止面面俱到,应将重点放在重点、难点知识分析和教法设计上。
(2重点内容应明确具体,说理透彻。说课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中重点难点分 析, 重要知识点的教法设计和整体教学设计以及巩固训练等主要的内容进行, 并且要说得清 楚明白,分析透彻,论证具有说服力。
(3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说课与授课不同,它不仅要讲 “ 教什么 ”“ 怎么教 ” ,更重要的是说明 “ 为什么这么教 ” ,这是关 键所在。说课的理论依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有机提出, 使教例与教理有机的融为一体, 防止穿 鞋戴帽,油水分离。
九、说课的临场技巧(1应用演讲原理;(2提高心理素质;(3注意控制时间。说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 15分钟
十、说课的注意点
(1说课要说出个性特点。同一内容,因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现状和知识面深广程 度不同,加上执教者自身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教学优势等特点;对教材从宏观的整体把 握及微观的具体处理上应当有所不同。切忌照搬他人,人云亦云, 应当有自己的特点, 有自 己的独到之处。
(2说课要突出可操作性。说课不能脱离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说课是为了提高课 堂教学效益,优化课堂教学而 “ 说 ” ,是对教学活动的思想、过程、方法、手段的根本指导。(3说课要有创新意识。在说课活动中,说课教师应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敢于创新。教 学有法却不可拘泥于成法, 说课也一样。说课有规更不能囿于成规。应因时、因地、因人(学 生和教者〕的不同,创造出自己的有效、实用、有特色的说课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充实 说课活动。
(4要区分教案与说课稿。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学内容、过程、步骤、方法的具体安排,因而教案就成为课 堂教学的依据。它就像工程的施工蓝图,是直接用于施工的。教案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说课稿:是说课的依据,是阐述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意图、教法、学法及其理论依据的总结 报告。它就像工程的设计报告、可行性报告一样,是阐说如何施工、为什么要这样施工、这 样施工的优点、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论述性报告,虽不直接用于施工,但它是 施工的基础。说课稿也一样,虽不直接用于教学,可它是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设计 思路,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翻版,不是教案的扩写或缩写。
十一、说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l.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理论联系实际是说课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说课中, 青年数学教师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相 脱离的现象,其表现有二:一是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做到有机结合。二是理论空洞,无具 体内容。如:有的青年数学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分别是① …… ,② …… ,③ …… ,而具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却没有说。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法设计是实现目的的措施, 是 “ 过河 ” 与解决 “ 船 与桥 ” 的关系,二者应是相一致的。在有些青年数学教师的说课中,两者却是脱离的,其表 现有两种:一是目标与措施不一致,二是目标明确,没有实施措施。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相脱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是确定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二者应该是统一的。
4.各部分内容相脱节。
好的说案就是一篇好的文章, 其结构应严谨, 各部分内容的衔接和过渡应很自然。有的教师 在说一节课时分几个方面讲, 但每个方面之间互不联系。尤其是教学对象的分析, 孤立的作 为一问题,不能成为其它设计的依据。
5.说课与讲课相混淆。
说课与讲课不同, 有些青年数学教师在说课时仍然区分不开, 突出的表现在说法设计上, 讲 的过细,面面俱到;单纯讲知识,理论分析少。另外,课前说课应是上课的预演,而不是课 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 “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 和 “ 准备采取的 方法 ” 在语意上是不同的,不能混淆。又如出示巩固练习,不讲这样安排的意图,却讲起题 目的具体解法。
十二、说课的评价
说课的评价应是说课具体内容与要求的细化与量化, 评析说课的关键是制定和把握科学的评 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①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完整、具体、明确。②确定教学目标的依 据充分,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能够实现。
2.教材分析透彻:①所说内容在教材中地位、作用的理解、分析正确,准确把握教材是知 识结构和体系;②教材处理科学合理。②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分析透彻,确定的依据 充分。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科学、实用。①教学的总体设计合理,有新意,有自己的见解。②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③导入、结束等重耍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知识 教学的教法设计符合数学学科特点,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能力, 有机的进行思想 教育。④教法设计的依据科学, 与教法相统一。⑤教学手段的选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板书设计科学。
4.教学对象的分析准确、对策恰当:①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② 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巩固训练明确、到位:①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统一。②训练题的 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③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 培养。
6.答辩正确清楚:①答辩准确无误。②层次清楚、有理有据。
7.总体评价:说课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有创新意识,富有个性特点。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通过 … 达到 … 3.教学重点、难点
二、学情分析(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已有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等
三、教法分析(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 及相应的流程
四、学法分析(自主学习,动手实验,交流讨论,调查分析等
五、教学手段(CAI ,教具,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分析(导入、新课、练习、作业等,各环节应清晰
七、板书设计(纲要式板书
八、反馈分析(反馈方法、手段:反应卡、答题卡、学习评价表等
九、评价分析(效果预测及自我评价
2.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 篇二
长期以来, 特别是从高中扩招以来, 更多的学生的第一选择是上高中考大学, 这就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同时, 因为受整个社会对于高中教育的追捧, 导致我们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足, 使很多职业学校在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存在明显的缺陷, 这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在这样的现实状况的影响下, 我们很多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教育的进取心下降, 教学存在着消极应付的状况, 这无疑给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发展雪上加霜, 如何发展好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了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
让我们欣喜的是, 随着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对于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并且长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而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这样的现实状况使学生对于上学的选择也更趋理性;而政府近几年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在增加, 对于这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也在加强, 这无疑给我们的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春天, 我们如何抓住机遇, 进而推动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我们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我们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 我们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生知识的使命, 更重要的是还要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门扎实的、实用的技能, 这才符合我们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就成为我们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的两部分。那么, 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两部分的关系呢?下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 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一、正确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是我们解决的出发点和依据, 因此, 从我们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 来准确地找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就目前来看,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首先, 教学计划和大纲和我们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 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技术实用性大大下降。其次, 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优势不明显。再次, 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往往存在着某一方面“瘸腿”的现象。最后, 评价机制还是相对单一, 就目前来看, 依然主要是以职业资格证书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尺度。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我们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 更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 因此, 我们必须要作出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 来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最终二者形成合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针对问题, 合理解决
面对问题, 我们必须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 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并及时修订、完善和取舍。把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二者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相对应,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 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跟上新兴行业发展的方向, 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不断开设新专业的同时, 还要及时对现有专业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根据本地区对人才的需求, 做到本地区急需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 培养什么人才。根据某些新兴行业、新兴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新专业。
(三) 建立逆向教育模式, 推行“模块式”教学
一是建立“实践→理论”的逆向教育模式,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 并带着疑问去学习理论、分析原理, 达到理论与技能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二是推行“模块式”教学, 统揽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需要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 按照由易到难, 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分模块教学。完成一个模块, 再开启一个新模块, 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和逻辑顺序。
(四) 进一步改革评价体系
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 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大原则进行评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国家逐渐形成了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这其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最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被关注, 如何结合时代的需求发展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成为我们从事这一领域教学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7.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上海出版社出版, 2002.
3.浅谈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互动
翻译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翻译理论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在翻译教学上也得到了凸显,使得原本就难懂的理论受到忽略。
一、现状
有学者认为,因为翻译对象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翻译理论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有些优秀的翻译实践家对翻译理论并不清楚,由此有些人便认为翻译靠的是实践能力,而非晦涩难懂的翻译理论,结果便是“翻译理论无用论”的呼声越来越高。该观点支持者认为,翻译对象的多元化只能通过译者的能力进行解决,而非理论。同时,很多人认为理论研究者都在“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经验,研究结果不能指导实践。
二、理论与实践关系
的确,并非所有的理论都能直接指导实践。理论大多是从经验上升为理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可以直接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但有一部分理论是间接的指导翻译实践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翻译。如果经验不能上升为理论而只是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翻译实践很容易陷入主观经验的框架里难以继续发展。因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部分人称理论研究者的译作中能挑出很多错误并以此证明“理论无用”。但如前所述,翻译本身就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优劣应由读者去加以判断,这与科学的翻译批评密切相关。
从广义上说,翻译理论研究本身也是一种翻译实践。古今中外,没有那种理论是可以与实践完全分割开来的。与其他学科一样,翻译学注重的也是学以致用。翻译理论是从描写和分析译作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理论也可以用来指导对译作的批评与赏析。通过对译作的批评,也可以促进翻译实践的发展,这样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翻译理论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三、实例解析
在翻译一篇讲述北京和奥运会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伴随着城市硬件建设的突飞猛进,是首都博物馆新馆、国家大剧院等一批文化设施的竣工,使北京人得以享有更高品质的新生活,享受“人文奥运”的成果;鸟巢、水立方破土而出,代表着北京敢于挑战建筑的技术极限,诠释“科技奥运”的内涵;空气质量的大幅改善,二环路上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则是“绿色奥运”惠及城市居民的一个范例。
这篇文章是官方的宣传材料,用词必须正式。根据奈达的理论,翻译首先是意义的翻译,其次是风格的翻译。原文要向读者介绍北京,文中充满了自豪之情。合格的翻译应该能重现原文的这种感情,因此在选词上是有讲究的。如何用最贴切的目标语表达原文的意思?译者要避免“stylistically awkward, structural burdensome and linguistically unnatural”。《翻译论文集》在处理长句方面建议“可以在不损害愿意的前提下,采取断句的方法”。
通过对原文内容的重组,断句之后,得到如下译文:
Together with the enormous progress in developing its hardware construction are more other inspiring achievements. The completion of many cultural facilities, like the new Capital Museum and the Grand National Theater, enables the Beijingers to live a higher-quality life and enjoy the fruits of “People's Olympics”. The sprouting of the Birds' Nest and the Water Cube represents China's courage to challenge the limits of technology and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High-Tech Olympics”.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air quality and the pleasant view on the Second Ring Road are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Green Olympics”.
四、结语
当然,并不是说在翻译时要时刻想着用哪个理论指导哪部分的翻译,这样容易陷入为理论而理论的框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应该是互动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翻译材料的选择,到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用词的把握都是经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程镇球.翻译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林克难.翻译需要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01).
[4]王东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互动的[J].上海科技翻译,2003 (01).
[5]许渊冲.实践第一,理论第二[J].上海科技翻译,2003(01).
4.小学习作评改课的操作设计和实践 篇四
冰心曾将春游的孩子比作从魔术匣子里飞涌出来的小天使,那么,我们老师不就是那个开启魔术匣子的人吗?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出现了一组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等。临近毕业,学生对母校、对老师,有着无限的热爱和留恋。依样画葫芦,笔者请学生也来回忆一下教过自己的老师,就取名为《开启魔术匣子的人》。
文章写完了,看着厚厚的一叠文稿纸那一颗颗跳跃的童心,该如何评改呢?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以往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几种极端:评改过程过于“关注”或过于“忽略”;评改课堂过于“点评”或过于“修改”;评改结果过于“统一”或过于“流沙”。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开启魔术匣子的人》中那一个个鲜活的老师的形象,那一份份真挚的爱师恋师的情怀,笔者决定这样去进行评改的设计和实施。
一、“专家引领式”同评同改,于共性处展开过程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一篇同题材的习作,几十个人同时写,总有很多共性,你有,我有,他也有,找到这些共性,进入同评同改轨道,更容易激起共鸣。
同评同改的基本范式是――
(一)浏览“全段”“短篇”,样本挑选
在习作结束之后,教师初步地浏览学生写的文章,寻找共性之处。有的需要全篇浏览,有的仔细翻阅其中的一两段。在这一环节上,速度要快。因为学生写完之后,搁置几天就会遗忘。浏览之后要快速地找到共性的地方,找到评改的样本。笔者找到共性的三个问题:首先是人物要有特点,其次是选材要真实,第三是过程要展开。寻找了以上三种情况中最典型的几个学生的作文,准备在评改课时进行评点。
(二)明确“评点”“改点”,目标锁定
对于以上出现的三个共性问题,整理了三个“评点”说明,并相应地确立了“改点”要求,分别是――人物特点能否写出个性?能否写得美好阳光?能否最大限度地打开记忆的闸门,选取能反映特点的最好事例来写,并力求做到与众不同?能否像放电影般再现过程,让人物说起来,动起来,表情丰富起来?
同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对班级里可圈可点的优秀文章做了标记,又对在相应问题中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做了记录。详见下表:
这样一分析之后,课堂评改的目标就已然锁定,基本能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评改的过程中,能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从而有效地修整自己的文章。
(三)携手“前头”“后头”,策略探寻
这是同评同写环节中最需要动脑筋的地方。怎么评点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关键是老师能从中找到策略。教师宜从优秀的习作和相对一些的习作中挑选一些典型的片段进行智慧处理。
1.“对比式”评改,体悟表达
同样写老师,学生间的差异让我能迅速地找到相似选材但不同写法的文章,用比较法能很快地让学生明白表达方法。如同样写外貌,笔者出示了写同一个老师的两个描写:
当左边的描写出来之后,笔者让同学们猜猜这位老师是谁。有的猜是鲁老师,有的猜是沈老师,五花八门。然后再出示右边的描写,还没问这是谁,学生就肯定地说是陆老师。从而体悟到老师的特点描写是怎样展开的呢?
生1:用和男生比较,写出了她到底多高。
(教师板书:真实)
生2:没有说年龄,只是说她女儿已经读大学了。
师:都说女人最怕被人说出年龄。你看,这位小作者巧妙地把老师的年龄隐含在老师像个小孩子,然而孩子都读大学了,写出了一个人到中年的老师依然童心未泯的样子,真是水平高。这就是美好。(板书:美好)
生3:用比喻的手法――写眼睛像芭比娃娃,写出喜爱,也写出美好。
师:你看,大家在形容老师的时候,都说眼睛炯炯有神。怎么样的算是炯炯有神,每双眼睛都有每双眼睛的特点。所以你若能用一句话来表达,或者用两句话来细致描写,就不一定要用成语了。这就是展开。(板书:展开)
在这样的指导下,再让学生去读一读自己笔下的老师的外貌,更容易将人物的外貌特点真实、美好地展开。
2.“营垒式”推出,迅速反应
哪些材料适合老师什么特点,老师的特点又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印证。我抓住刘老师这个人物,把学生写到的他的事例全部罗列了出来。
这些事件,全部是学生习作中提到的最真实的事件,所以学生看到之后格外亲切。
5.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关系论文 篇五
影响会计及会计理论的会计环境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科学水平、法律、社会、文化教育等内容,作为影响会计的社会环境整体,其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会计环境对会计可以是综合性的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体现为相互影响的关系。
会计环境的不断改善,必然会促使会计在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6.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 篇六
现在的大学生中对于学习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些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理论知识学习重于实践;而一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用的,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进行实践时缺乏充足的理论知识,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甚至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而对于那些着重理论学习而不重视实践的学生,则会出现身怀满腹经纶却不知道实际的操作如何进行。可见,对于大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
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哲学上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非常复杂。首先,理论最初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是序化了的知识,是人类对事物在知识层面上的理解和论述。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理论最初来源于人类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条件反射,是通过人的思维对物质现象认识、提升和序化之后所形成的理论,是从思维引导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其次,理论和实践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矫正以及相互促进。空洞的理论是无用的,但是真正的理论都是不完美的,理论需要放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而实践也有成败之分,因此,实践活动需要理论的引导而理论需要放到实践中去不断进行验证和矫正、修改、完善。实践活动还能够产生出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能不断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二者可以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达到相互提升的目的。再次,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在现实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理论上所说的都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在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下进行的。那么,只有现实条件达到了理论上的条件限制,实践才有可能成功。而实践活动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就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个方面都要自己一步一步的探索,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不能保证最终的成功。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中发展理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实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之一;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直接影响到一名大学生今后是否能适应社会。
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大部分学校与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环节都占了相当的比重。但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单纯的依靠学校的教”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在于面向社会与主动实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等。就目前的来说,与社会接触最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勤工俭学。
在从前,“勤工俭学”仅仅是指那些生活比较困苦的学生的一种“谋生方式”,其意义也局限于一个“生活”的问题。但是在当今商业气息充斥的高校校园里,市场经济的意识已经融入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中。加上对未来进入社会后如何立足与发展的思考,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学习之余自发地参与到所谓的“商业活动”中去。那么,为什么在生活已经基本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孔方兄还那么可爱呢?
这里涉及一个“自我实践”的问题。赚钱之说往往会使人们嗅到一股莫名的铜臭味儿,认为在书香四溢的校园,学子们只应该埋头苦读,而不应该接触那些所谓“市侩”的东西。但是,身为跨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把离校后的自我发展提前提上日程是很必要的。我以后到底能干什么?我能否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一切都要通过长期的“自我实践”来回答。而就当前来说,最有效的自我实践当然是勤工俭学了。
前不久,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武汉大学某女生发明了一项专利,此项专利得到许多公司的青睐,纷纷高价买此专利,最后由一公司为其投资10万元,开办一公司„„
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系一学生,虽然该生成绩在班内倒数几名,迷恋网络,但在电子方面取得成就,毕业后开办网站,年收入五十万,该校领导知道后对之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还认为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思潮更是日新月异,不单是生活观念的改变、就业方式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前途的认识,他们不再单单追求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及自身素质的培养,由于思想上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所以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练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又加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这也和我国一些教育界权威人士所提出的当代素质教育相吻合。
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是很必要的。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参加社会实践过多,没有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以致在考试中出现了不理想的成绩,有的甚至因为成绩过差而拿不到学位或者中途辍学这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相悖。因此,必须
三、辩证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指亲身参加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去,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基础和关键的环节。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列宁也认为:脱离开实践,孤立地讲理论,在政治上是很不严肃的。
然而,我们在充分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知识的迅猛发展,理论知识获得的多少也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历史进程。虽然说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先有实践而后才有知识的,但是就人类个体来说,必须先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进行实践活动。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平衡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才能达到实践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创新理论的效果。
首先,学习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实践活动甚至是一些创新活动。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领域的了解。只有通过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基础知识才能够知道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怎样去完成、有可能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理论知识是对前人做出的成果的经验总结,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从而有一个较高的起步,不致于重复先人走过的路,也能避免从先人失败的地方再次失败,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实践活动。
其次,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的知识都是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的,有的甚至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限制,比如说现实中的人的限制、环境的限制等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也是通过实践来验证的,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了。我们要通过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客观的现实,从而对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对理论知识进行矫正、修改和完善;而这些实践的进行又是在理论知识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要有效地结合理论和实践,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为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进行同等重要,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来自于先人无数次的实践,经过总结概括得出来的。而现在的实践又是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具备这些理论知识就会走很多弯路,重新走先人走过的道路。
7.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 篇七
其实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语言应该只是作为一种工具, 打开一扇窗, 去通往另一种文化, 另一个世界。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理解持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心情, 才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 这也才正是学习外语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也就是说, 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素养,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吸取知识、增长智慧, 才能成长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2006年开始, 三年来, 笔者在担任翻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一直探索如何把“文化理解”、“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的课题。
一、教学实践
自2006年起, 笔者先后担任05年级和04年级的翻译课的教学。从事翻译工作的译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那就是翻译实践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且在翻译实践中很少遇到单纯翻译词或句子的情况, 通常都是篇章的翻译。于是, 笔者在教学上不以讲解翻译理论和各种技巧为主, 而是把重点放在各种文体篇章的翻译实践上。也就是说教学思路更贴近于翻译的实际操作。同时, 笔者从那时就开始进行尝试, 试着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更深层次的理解外语, 了解外国文化。
经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 这种教学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也达到了笔者预期的目的。对每周的两个课时, 笔者是这样进行课程设计的。第一课时,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 准备好相关材料。课堂上分组讨论, 各自发表关于该文体翻译的要领和中外文表现时的异同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课时, 请各组的代表总结发表该小组的讨论结果, 相互取长补短。最后由老师做最后的归纳和总结。目的是集思广益, 了解外语, 知道汉语, 看清中外文表现的异同。
以下以《第八课——— (旅游) 指南》为例, 具体介绍一下课程的操作。
第一课时:分组讨论指南类文章的特点及翻译时的注意事项
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对这一课题进行先行研究的考察, 收集中文版和外文版的旅游指南、小册子, 对照思考中外文旅游指南的表现特点, 从而了解中国人、外国人对旅游的期盼心理,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课堂上以先行研究为据点, 以收集的材料为例, 把自己对该文体翻译的理解讲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不是从表面看, 更不能人云亦云。
指南文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文。广告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 它要求让人一看或者一听就能留下深刻印象。每个国家, 每个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社会发展都不一样。在旅游方面, 各国各民族的人们对旅游的期盼度、期待度、认识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美国、日本等是发达国家, 贫富差距不大, 人们对旅游的理解不单单是出门看看, 看自己没有看过的东西, 而是在旅游的过程中涤荡心灵, 用心去体会。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 我们的旅游指南中出现最多的, 或者说必然出现的 (如果它有通过认证的话) 字眼是“某某景点是国家×××A级景区”等。很明显, 对这一种文体的翻译如果单纯采用直译的方法, 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课时:各组代表总结发表讨论结果、老师归纳总结
在第二课时中, 首先由各组代表总结发表该小组的讨论结果, 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经过认真预习, 充分讨论后的学生的总结发表已经比较成熟了, 甚至有时候他们的发言对我们老师也会是一种启发。这时候作为老师会有很强的欣慰感, 觉得他们真的是长大了, 有自己的思想了, 会看问题了。其实, 在课上笔者所做的事情与其说是在讲翻译, 讲翻译的技巧, 不如说是把翻译与外国社会文化的关系理出来, 并通过某些具体事例的分析整理, 让学生思考一些必要的问题。因为语言是人们心灵的反应, 而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只有充分理解和认识该国社会文化, 抓住该国社会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 我们的翻译才不会只停留的文字表面。在了解外国的同时, 我们也会思考中国;读外语的同时, 我们也会思考中文的表现。所以, 始终贯穿在笔者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 翻译课的教学不单纯是翻译技巧的讲解, 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文理解使学生的人文内涵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而且,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在了解外国社会文化的前提下来学习外语。
二、检验教学结果
笔者以上的教学实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关于这个问题, 在每学期结束时都要做问卷调查, 根据这些第一手调查资料, 归纳总结出如下图表。
其中有位学生的发言令笔者感慨颇深: (外语发言, 笔者整理并翻译)
中国的高中教学都是老师唱独角戏。比如说, 英语课上老师读教材、将重要的语法点译成中文讲解一番就OK。英语课哎!学生一句英语也说不上。我想大学的教育总不至于也是如此吧。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 大学就仿佛是高中的延续…真是令人失望!
直到上了老师您的课。老师您总是以我们学生为主导, 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不由得认真对待。是老师您给了我们一个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见充分发达出来的机会和场所。谢谢老师!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把社会文化理解”、“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是可行的, 有效的, 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外语专业只学好外语的单纯的教学目的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期望。社会需要有高文化素质的、有能力的、理解异文化并能顺畅的与异文化进行交流及从事教育研究、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外事活动的全方位的毕业生。为此, 正如外语学界的专家同仁所倡导的, 外语专业有必要对现在的较单一的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 本次翻译课的教学实践在整个外语专业的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佐岛群已等:《日本文化·社会·风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創拓社1995年版。
8.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 篇八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方法
本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在校生为例,随机抽取了该校2012级不同体育专项的5个班级共154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教学实践调查。为了提供有效数据,研究设计中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实践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期保证数据信息收集的科学合理。
第一阶段:学期前的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根据研究内容,遵照问卷设计的原则,设计与体育课程有关的调查问卷。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对问卷信效度进行修改、补充,最后形成正式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54份,回收1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8%。
第二阶段:将研讨课模式导入体育理论课,根据前期调查结果,科学设计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实践教学模式,在过程中观察探究,以期发现学生的前后差异。
第三阶段:学期结束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样进行访谈,总结分析学生在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模式下取得的学习效果。同时,再次设计更加科学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为第一阶段上交问卷的学生,共计发放问卷146份,回收146份,回收率100%。
此外,在确保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的基础上,研究者还走访了相关高校专家和一线公共体育课教师,旨在更加详实的掌握当前公共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更好的结合调查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与逻辑分析。
二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设计理念
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基于研讨课(Seminar)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讨课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的大学为了摆脱宗教束缚,提倡学术自由的改革理念。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大家庭之中,更快地进入到大学学习的状态,我们开设了Seminar课程,目的是能够让学生从研讨课的形式中找到学习体育知识的方法和兴趣,近年来效果明显”。台湾高雄大学全校5000多名学生,体育项目设施16种,学生在傍晚的时候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利用率较高。相比之下,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生12000余名,体育设施种类12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人数不多,场地利用率一般。而本研究的公共体育理论课设计理念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并利用当代相关热点事件作为辅助材料,保留了研讨课教学自由的原则。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配合引导的中心思想。
三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设计方案
作为一线的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有时间与精力对所任教的班级开展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在实践中,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两周安排一次,一学期6学时,共有5个班级154人参加,5~6人分为一组,每个班大约5个组,共25组。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以拓展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为主,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艺术培养。研讨课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拟定题目、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资源撰写报告;步骤2,学生借助PowerPoint为载体分组报告,以师生共同研讨的形式拓展课题;步骤3,学生整理课程内容,并将其传至微博,以期继续观察学习。分组报告限时10分钟,每次研讨课上学生至少提问一次,每组报告负责人必须轮换。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确保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上课质量。此外,在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核心,目标范围是当代大学生体育理论课中的焦点问题,根据课程目标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活动流程,收集主题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依据研究报告的质量、研讨活动现场的表现以及师生互动的效果作为课程评估的主要指标,以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逐步形成有效的研讨模式。
四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的实践结果与成效分析
1激发学习兴趣,彰显体育精神
上课迟到、出勤率低,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兴趣缺失等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本研究第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24人有具体目标和计划,占总人数的16%,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目标呈迷茫状态的69人,占总人数的47%。曾经有梦想并一直坚持的有21个,有过梦想但没有坚持的有72个。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消极被动、自我中心、依赖心强、实用功利等负面表现[2]。正是由于这些负面现象存在,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教学效果。
在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中,用发人深省、扣人心弦的题材进行体育精神的传播,能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安排前期以体育励志故事为主题,学生收集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视频和图片,以组为单位汇报感受,分享感受后进入师生讨论环节。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围绕着“成功”和“失败”这两个主题分组开展报告,如“田径场上最伟大的失败者”、“世界上最伟大的胜利”等等。
在体育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有针对性的公共体育课研讨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水平,这都为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提供了保障。
2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传播体育文化endprint
团队协作是我国一直十分推崇的组织文化,而现今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的增多,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特立独行、独来独往、自私自利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开始凸显。在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实践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刚刚组建团队时,只急于分配任务,没有考虑团队成员的特点和能力。任务反馈时,多数同学对自己的缺点不以为然,而且反馈方式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在组内分头开展工作时,只考虑到优先完成自己的任务,对团队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漠不关心。
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提倡相互讨论、互相帮助,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形式开放的课程讨论环节,为大学生提供了大胆发言的舞台,课后通过博客继续交流,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在实施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逐渐增强,彼此之间都主动接触,互相承担团队内的任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明确体育价值,发扬“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的价值因社会和个人需求的不同而不同,总结归纳其包涵了个人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体育运动促进人体健康,参加体育比赛获得个人荣誉,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体育赛事、体育彩票等能为社会经济带来效益,是其经济价值的体现;不同级别的体育比赛为不同肤色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平台,这更是其政治价值的体现。
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引导学生明确体育对自身的价值,从理论层面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实践结果显示,学生在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之后所参加的多科课程出勤率得到了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也理解更加深刻,课程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有所提高。通过两次问卷调查也发现,学期结束时146名学生中的116人主动参加了课外体育运动,比学期开始时多了31人,而且一周锻炼3次以上的人增幅明显,多了27人。
五结论与建议
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的设计基于研讨课的基础,明确课程目标、拓展课程形式、提出课程要求,在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模式下,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课程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学生积极性,设计主题新颖热门,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协作性,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增进学生之间联系。
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发扬“终身体育”思想。与此同时,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的主题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价值三个方面设计,能够转变学生思想,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快速掌握体育常识。
学校体育理论课在体育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需要一定的时间段去引导学生,理论课时需要保障。公共体育理论研讨课需要打造教师团队,以体育教师为主要引导者而进行的体育理论研讨课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益处,为了丰富体育理论研讨课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应适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理论研讨课程掌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90-92.
[2]佘双好,付祉云.当代大学生现状的质性分析[J].中青年学者论坛,2009(5中):11-13.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推荐阅读:
理论、经验、真理和实践的关系09-16
信息技术课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教学体会09-14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09-21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0-09
德育理论与实践08-20
论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绩效评价模式09-28
内部市场化理论与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结合与实践探索论文06-19
杠杆理论的实践性文章08-06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