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

2024-06-26

公路路面(8篇)

1.公路路面 篇一

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

水损害是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之一,这种病害会造成路面的`松散、龟裂、掉粒等损坏现象.介绍道路水损害的研究现状,分析病害产生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理,总结水损害的防治措施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作 者:胡其峰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公路局枞阳分局,安徽,枞阳,246700 刊 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10 09(3) 分类号:U416.217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   沥青混合料   水损害分析  

2.公路路面 篇二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我国公路建设的重点将由建设为主,转为建设与养护并举,并以养护为主。公路的沥青路面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在交通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在自然环境条件侵蚀下,沥青路面表面会出现各种的破损现象,逐渐失去服务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公路养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车辙,裂缝,坑槽,松散,脱皮,翻浆等。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成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是指,在设计寿命期前1/4~l/3期间内,沥青路面所发生如开裂、松散、变形及泛油、翻浆等各种形式的路面破损。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既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路面病害,提高水泥混凝土道路和沥青路面道路的使用寿命是当前道路工程界正在进行攻关的一大课题。本次主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种类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着手加以分析,进而对病害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2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产生的原因

沥青路面发生早期破损的原因有很多。

2.1 旋工方面的原因

地基下沉, 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会穿过水田、淤泥等软土地带, 路基修筑在软土地基上时, 对软基处理不彻底或是处理后没有沉降稳定就进行修筑, 就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 导致沥青路面破坏;路基压实不足;由于抢工期、赶进度、造成料源紧缺, 原材料质量难以保证等, 造成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低劣。

2.2 原材料的因素

所使用的沥青性能不过关;碎石的压碎值、磨耗值不符合要求, 或使用酸性矿料, 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偏低;矿粉 (填料) 的细度不达标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

2.3 设计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结构设计的不合理、路面厚度的设计问题、路段类型确定有误、湿度类型与实际不符等。近年来由于交通量、载重量的不断增加, 加上超限、超重车辆的影响, 破坏也十分严重。

3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种类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车辙、裂缝、坑槽等。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3.1 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 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 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 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 由于辙槽内积水, 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

3.2 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裂缝后, 导致渗水, 危害面层和基层。

3.3 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 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 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 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 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4 脱皮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 面积0.1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3.5 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 面积0.1m2以上。

3.6 翻浆

翻浆:春融时期在地面水、地下水及行车的共同作用下, 路基出现湿软, 形成弹簧, 路面表面鼓起以致破裂, 从裂缝中冒出泥浆的现象。

4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与养护措施

对于沥青路面早期产生的病害,我们要及时做好维修工作,这样才将病害对沥青路面行车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4.1 车辙的维修沥青路车辙的维修,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 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 (2) 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 (3) 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4.2 裂缝的维修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如果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如果在高温季节肯定是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导致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样在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时,要严格工艺操作和规范要求。 (1) 灌油修补法。在每年春季,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 (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 ,喷抹到缝中,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加以保护,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如果是细小的裂缝,则要预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宽,再按上述方法做处理,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 对开裂的沥青路面进行修补。施工时,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压机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围的松动部分和尘土等杂物,然后通过挤压枪把已经拌和均匀的修补材料灌入裂缝中,使之饱满。待修补材料凝固后,约一天左右即可开放交通。此外,如果由于路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路基基层再重做面层。

4.3 坑槽的护理 (1) 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护理方法。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划出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按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凿开坑槽到稳定部分,用空压机:悔槽底,槽壁的尘土和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喷洒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然后用压路机碾压,压时要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发生裂缝、裂纹等现象。 (2) 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3) 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4.4 脱皮的维修 (1) 由于沥青面层与上封层之间粘结不好,或初期养护不良引起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已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所做封层的沥青用量及矿料粒径规格应视封层的厚度而定。 (2) 如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结沥青,并重做沥青层。 (3) 面层与基层之间因粘结不良而产生的脱皮,应先清除掉脱皮、松动的面层,分析粘结不良的原因。

4.5 松散的维修 (1) 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 大面积麻面就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3) 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问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清除后,重作面层。重作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

4.6 翻浆的维修把翻浆路段土全部挖除,换填40-60cm厚的砂性土,压实后重做基层、面层。

5 沥青路面再生及除雪

沥青路面若产生破损,除了采用罩面、封层、灌浆、修补坑槽等项技术措施外,还可以采用路面再生技术修复。我国沥青路面的特点是沥青含蜡量较高,路面面层厚度较薄,质量等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其再生工艺以厂料再生为宜。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通车里程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迅速提高,公路的维修量将迅速增加,采用就地再生技术进行大面积公路维修是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普遍采用的除雪方法有两种,即溶解法和机械法。机械法是通过机械对冰雪的直接作用,接触冰雪危害的一种方法,应用范围广,除雪速度快,是人类传统的,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除雪方法。机械清除积雪厚,要及时撒融雪剂融雪、防冻。白天行车道的雪残留到夜晚没化而室外温度又低时,由于路面有残存融雪剂不会形成冰面。为了使雪尽快融化干净,要在清晨交通量增大之前,或者在一昼夜中温度最低的时刻来临之前,再撒一层融雪剂防冻,然后借助过往车辆的车轮压、带、磨,加快残雪的融化速度,对桥面,高填方等温度低的路段,要适当加大融雪剂的撒布量。为此,除雪设备今后应向小型化、高速化,向多功能、机电液一体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进一步改进除雪机械的驾驶舒适性和对路面的保护功能。

参考文献

[1]公路养护技术》系统培训材料.

[2]常魁和, 高群.《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

3.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篇三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 排水设计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1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分析

公路排水设计对于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的使用时间长短有着直接的影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业灌溉用水对公路路基及路面的影响,这被称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考虑到如何减少将路面水快速有效的排出路基之外,尽可能的减小雨水或是其它水对公路路面的影响,减少水的下渗量,减少其对路基、路面的损害,这种排水方式被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的设计主要采用提升公路路基的高度、或是在公路路基底层设置隔水层的办法,进行排水设计,在施工期间一般都要挖掘临时性边沟,排水施工期间公路路面的水和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入一些外加剂,诸如石灰等,根据工程实际,设置稳定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类排水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通过公路路基的边坡设置、横坡设置、沟槽或是应急排水道,将路表水排出路基以外;第二,就是通过设置中央分隔带或是盲沟、透水管道和其它的吸水设置,将下渗的水快速的排出路基之外;第三,可以在公路路边设置泄水孔,将水排出,最后,在公路路基的设计中,可以使用沥青进行表面密封处理,或是采用土路肩纵横、碎石盲道、软管吸水等方式进行设计施工,将路面水或是下渗水排出。

2 公路路基边沟排水设计分析

2.1 边沟设计问题分析

在当前公路排水设计中,边沟是经常采用的排水设计方法,在公路排水设计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但往往得不到施工设计人员的重视,忽略了一些边沟排水设计的重要问题。例如,在实际的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边沟尺寸不符合公路路基的设计规范要求,生搬硬套理论,而没能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导致在施工過程中,一些原有的地表土、清淤土等,应该被运送至远离公路的地方,进行耕地或是其它用途,但往往被堆放在公路两侧的排水沟或是荷塘中,造成荷塘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另外一点,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一些超宽的填土土方,造成排水效果不佳。

2.2 边沟尺寸选择分析

在公路边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及气象条件(主要是季节性降雨量的大小)、边沟截面尺寸大小、形状、表面的粗糙程度、边沟的流水速度分析等。

在实际的公路施工中,边沟的设计一般要采用梯形结构,并且,根据梯形结构的长宽高,结算其排水能力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2.3 边沟设计原则分析

在边沟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就是要以填筑式边沟为主要组成部分,尽可能的减少公路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出现(要注意边沟坡度,使边沟内的水能顺利排出,尽量减少或不出现积水现象),不然就会对公路的使用造成很严重的不利影响,造成公路路基内部的水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排出。

在具体的公路路基边沟设计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一般来讲,采用浆砌片石修筑公路边沟,是经常使用的施工样式,并且保证边沟纵坡的坡度应大于十五度,才能达到排水的需要,并且,一定要结合公路施工地点的具体地形地貌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本着经济科学使用的原则,进行边沟的设计和施工。

对于边沟跨越涵洞和跨越通道的情况,要进行特殊的处理,首先,对于公路沿线设置的涵洞和跨越通道,一定要提前知晓,并进行分析,对于一些需要排入排涵的边沟,要保证边沟的标高高于涵洞中心的标高;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进行跨越通道施工,对一些不能绕开的部分,要优先采用边沟盖板涵,并使用专门的技术,防治冲刷涵洞,确保排水效果。

对于边沟标高和纵坡方向的问题设置,一定要根据公路路线纵断面的特点,沿着自然地形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路线,并且保证排水方向要尽可能的沿着自然地形进行排水,并控制边沟的标高,应以该路段的边缘最低点进行设置,一般来说,确保公路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引起倒灌,控制边沟底部标高最低点大于路面边缘两米左右,如果对于一些特殊路段,不能满足要求的,应优先采用单侧布置排水管道,进行排水,保证路面排水效果。

3 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分析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公路排水施工技术就是设置中央分隔带,主要是为了排除中央分隔带内积水,具体可分为施工期间和道路正常使用下的两种隔水带,施工期间的排水量主要取决于最大的顺势降水量和中央隔水带的收水面积。

在公路中央分隔带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公路横向排水管道的长短视公路的宽度而定,并且要有三度至五度的坡度,并且,排水管道的设计,一定要根据临时性管道所收集到的本地区最大瞬时降水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综合考虑地形、气候、位置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排水管道,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中央分隔带只在公路基层施工蔡进行开挖施工,这就很难保证公路排水的效果,此外,在开挖过程中,所挖掘的边沟表面粗糙,规格不一、形状样式等不符合设计规范,沥青粘结不牢固不能进行均匀施工,公路防渗漏施工不到位,有很多的施工缝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整个公路排水系统的不完整,不科学,不能很好地达到排水的效果。

同时,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很难进行控制,极容易造成横向排水管道标高的误差、甚至是堵塞。从而使得上游的排水管道排水不顺畅,大量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地粗,使得最低处的排水管道,由于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包裹的土工布,进而导致淤塞,使得管道排水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可能导致下游的中央分隔带积水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甚至在很长时间之后,中央分隔带的水不能排除,使公路路基和路面长期浸泡,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

4 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分析

沿着公路路面边缘设置横向出水管、透水性材料集水沟等,并在路面设置沥青密封,土路肩纵横排水沟等,确保将深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同时,我们考虑到,由于通过沥青层下渗的水十分有限,要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采用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段相应的排水管道,确保公路路面不积水,而且能够很快的把水排出公路路面之外,减少水对公路路面和路基的损害,增强其使用效果。

结束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公路基础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各项公路建设项目工程也越来越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出现的公路排水设计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从公路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针对其存在的排水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主要从公路边沟排水设计和公路中央隔水带设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只有我们不断地进行公路排水设计的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公路排水的设计,并结合公路施工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就能够建造更高质量的公路工程,增强其使用寿命和功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进步,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刘忻《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分析》 黑龙江 佳木斯杂志出版社 2011

王伟 谢武久 《浅析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河北 邯郸出版社 2009

4.2013年公路路面工程现行标准 篇四

2013年公路路面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

序号 编号 名称 备注 1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ISO法)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5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6 JTJ056-84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7 JGJ98-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8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9 JTJ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10 JTJ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11 JTG E50-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12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13 JTG E51-2009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14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6 JTJ 037.1-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膜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9 JT/T793-2009 振动压实成型机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1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2002 公路路基设计规程23 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24 JTGF42-2005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规范25 JTJ052-2000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6 JTG/J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7 JTJ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28 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29 JTGF42-2005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规范30 JTG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5.公路沥青路面损坏分析与防治 篇五

介绍了沥青路面常见的几种损害情况,对形成这些损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从而保证沥青路面交通运输正常进行.

作 者:郑学旗 ZHENG Xue-qi  作者单位:山西省公路局吕梁分局,山西,吕梁,033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6(21) 分类号:U416.217 关键词:沥青路面   抗剪强度   高温稳定性   混合料  

6.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篇六

一、施工准备工作

1、准备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仪器

1)主要机械(压路机、推土机、装载机、洒水车、混合料运输车、搅拌机、振动梁、振捣棒、压纹器等等)的数量、型号、性能及配套施工能力应满足施工的最少配置要求,同时还要求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

2)试试验检测设备应能满足本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本要求。

2、对原材料进行源头控制,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报请试验室对原材料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不合格材料不允许进场,已进场的不合格材料必须清除出场。进场的原材料必须进行明显标识,主要包括原材料名称、产地、进场日期、数量、检验是否合格等。

3、堆料场、拌和场

1)拌和场的粗、细集料的存放场地必须硬化处理隔水隔泥,隔仓并设有良好的排水设施。水泥、生石灰、熟石灰分仓堆放,生石灰硝化场达到环保要求。水泥、石灰、细集料要求有防雨措施。

2)、拌和场要有明确的水泥混凝土、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砂浆、砂灰碎石等混合料配合比牌子,内容包括设计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4、混合料组成设计、配合比

承包人必须到试验室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组成设计包括:根据稳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水泥和石灰,确定合格的集料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水泥和石灰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合理的混合料配合比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离析较小)。

5、认真检查每块模板高度,高度不够的模板应清除出场。

二、试验检测

按规定频率检查原材料(砂石级配、含水量、含泥量、石灰、水泥)、水泥用量、石灰剂量、混合料强度、弯沉、压实度、厚度、宽度、平整度、横坡等。

三、施工过程控制

(一)、天然级配砂砾石底基层 A、试铺试验路段 1.下承层的检查

天然级配砂砾石底基层铺筑前,应对土路基(或片石垫层)的表面进行检查。对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应清除干净。

2.通过试铺确定以下内容,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 1)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和松铺系数。

2)确定标准施工方法。例:碾压机械组合:顺序、速度、遍数。养生的方法、时机及洒水间隔时间。

3)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B、施工过程检查 1.施工现场的检查

1)在砂砾石摊铺前,对放样进行复核,检查挂线宽度、高度、线型。2)对施工段落的作业面表面进行检查,表面要干净、无浮土、积水。3)砂砾石摊铺应保证厚度、路拱坡度合格,摊铺平整度一致。

4)检查摊铺后粗、细集料分布情况,如出现细集料离析现象或局部粗集料“窝”,应要求专人适当处理。

5)砂砾石的碾压应遵循生产试验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严禁车辆在已完成(但还未板结)的路段上行驶。

6)碾压应达到要求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2.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是控制天然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关键,为确保底基层符合质量要求,应经常检查进场砂砾石,控制砂砾石含泥量、级配,不合格砂砾石坚决不允许使用。

3.养生

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2)养生方法:洒水养护,洒砂碾压。在板结、交验前应始终保持底基层处于润湿状态。

3)底基层板结前应封闭交通,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C、检验

施工结束后,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已成型的段落的弯沉、厚度、压实度、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纵坡坡度、宽度、横坡度。

(二)、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稳定碎石基层 A、试铺试验路段 1.下承层的检查

1)砂灰碎石基层铺筑前,现场监理应对砂砾石底基层的表面进行检查。对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应清除干净。

2)水泥稳定粒料、砂灰碎石基层施工前,应保证作业面表面的湿润。2.通过试铺确定以下内容,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 1)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比例及拌和时间。2)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和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例:碾压机械组合:顺序、速度、遍数。养生的方法、时机及洒水间隔时间。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严格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B、施工过程检查 1.施工现场的检查

1)应在水泥稳定粒料或水稳碎石摊铺前,对放样进行复核,检查挂线宽度、高度、线型。

2)对施工段落的作业面表面进行检查,表面要干净、无浮土、积水、表面要洒水湿润。

3)基层混合料摊铺应保证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路拱坡度合格,摊铺平整度一致,接缝平整。

4)检查摊铺后粗、细集料分布情况,如出现细集料离析现象或局部粗集料“窝”,应要求专人适当处理。

5)混合料车进场后,要有专人指挥停放、卸料。

6)混合料的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遵循生产试验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7)碾压宜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下完成,并达到要求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2.后场质量控制

混合料拌和场(后场)是控制水泥稳定粒料、砂灰碎石施工质量的关键,为确保混合料都符合质量要求,应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开料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1-2天的摊铺用料。

2)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种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比,外加水及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实际的水泥或石灰剂量可以大于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确定的水泥或石灰剂量约0.5%。

3)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主要检查配合比、含水量是否变化。4)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3.养生

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覆盖养生。

2)养生方法:应采用草袋或麻布湿润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表面。2小时后再洒水。在7天内应始终保持基层处于润湿状态,至少在15天内正常养护。

3)养生期应封闭交通,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C、检验

施工结束后,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对已成型的段落的弯沉、厚度、压实度、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纵坡坡度、宽度、横坡度、。

(三)、水泥混凝土面层 A、试铺试验路段 1.下承层的检查 1)水泥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泥稳定粒料或砂灰碎石基层的表面进行检查。对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应清除干净。

2)水泥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作业面表面的湿润。2.通过试铺确定以下内容,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 1)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比例、水灰比及拌和时间。2)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3)做好钢筋翻样,钢筋制作根据翻样图进行制作,要求尺寸、数量、钢筋型号准确。

4)确定钢模脱模剂及用量,确定模板固定方式及弯曲度(弯道)、垂直度等,确定拆模、抹光、压纹、切缝时间。

5)严格组织拌和、运输、振捣、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B、施工过程检查 1.施工现场的检查

1)应在水泥混凝土浇筑前,对放样进行复核,检查模板间宽度、模板高度及路拱度、线型。

2)对施工段落的作业面表面进行检查,表面要干净、无浮土、积水、表面要洒水湿润。

3)混合料车进场后,要有专人指挥停放、卸料。

4)振捣棒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 振动时应把握尺度,防止漏振和过振,以彻底捣实混凝土,但时间不能太久,以至造成离析。振动梁运行过程中不得有空洞、凸起,保证平整度。浇捣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模板变形及漏浆,有发生现象应立即纠正。混凝土捣实后24小时之间,不得受到振动。5)吸水完成后立即抹光,将凸出石子或不光之处抹平。最后用靠尺板检查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铁抹子人工抹光。

6)抹面完成后进行表面横向纹理处理。压纹时应掌握好砼表面的干湿度,现场检查可用手试摁砼,确定适当后,在两侧模板上搁置一根槽钢,提供压纹器过往轨道。

7)拆模时应小心,不得损边掉角。

8)压槽完成后设置围档,以防人踩、车碾破坏路面。

9)横向缩缝切割:横向施工缝采用锯缝,缝深7cm,宽5mm。切割时必须保持有充足的注水,在进行中要观察刀片注水情况。切缝机开始切缝时间(昼夜平均温度-5°,开始切缝时间4天;昼夜平均温度0°,开始切缝时间3天;昼夜平均温度15°,开始切缝时间2天;昼夜平均温度20°,开始切缝时间1.5天;昼夜平均温度≥25°,开始切缝时间1天)。这里的开始切缝时间指混凝土抹平成型后所经历的时间。

10)在锯缝处浇灌沥青胶泥。灌缝前应清除缝内的临时密堵材料,缝顶面高度与路面平齐。

2.后场质量控制

混合料拌和场(后场)是控制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为确保混合料都符合质量要求,应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开料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1-2天的摊铺用料。

2)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种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比,外加水及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

3)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检查配合比、水灰比是否变化。4)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3.养生

1)砼浇注完成12小时后,可拆模进行养生。

2)养生方法:应湿润混凝土,然后人工覆盖薄膜。在7天内加强保湿养生,21天内常规养生。

3)养生期应封闭交通,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C、检验

施工结束后,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对已成型的段落的混凝土抗折强度、厚度、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纵坡坡度、宽度、横坡度进行抽检。

1、安装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弯道等非标准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应无损伤,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误差不超过±2mm,纵缝模板平缝的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企口缝则其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为钢模板±1mm,木模板±2mm。

2、安设传为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上安装传为杆。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安设传力杆。即在嵌缝板上预留园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按传力杆位置和间距,在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传力杆由此 通过,传力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安设传为杆。即在端模板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板上按照传为杆的间距及杆径、钻孔眼,将传力杆穿过端模板孔眼,并直至外侧定位模板孔眼。两模板之间可用传力杆一半长度的横木固定。继续浇筑邻板混凝土时,拆除挡板、横木及定位模板,设置接缝板、木制压缝板条和传力杆套管。

3、摊铺和振捣

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最大板厚度为22~24cm;塑性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为26cm。超过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时,应分两次摊铺和振捣,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Omin,下层厚度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3/5。每次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其位置应在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振捣时,可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

施工时,可采用真空吸水法施工。其特点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比常用的增大5%~10%,可易于摊铺、振捣,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混凝土抹面工序,改善混凝土的抗干缩性、抗渗性和抗冻性。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真空吸水深度不可超过30cm。

2)真空吸水时间宜为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1.5倍(吸水时间以min计,板厚以cm计)。

3)吸垫铺设,特别是周边应紧贴密致。开泵吸水一般控制真空表lmin内逐步升高到400~500mmHg,最高值不宜大于650~700mgHg,计量出水量达到要求。关泵时,亦逐渐减少真空度,并略提起吸垫四角,继续抽吸10~15s,以脱尽作业表面及管路中残余水。

4)真空吸水后,可用滚杠或振动梁以及抹石机进行复平,以保证表面平整和进一步增强板面强度的均匀性。

4、接缝施工

纵缝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规定施工,一般纵缝为纵向施工缝。拉杆在立模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安设,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则穿过模板的拉杆孔安设,纵缝槽宜在混凝土硬化后用锯缝机锯切;也可以在浇筑过程中埋人接缝板,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即形成缝槽。

锯缝时,混凝土应达到5~10Mpa强度后方可进行,也可由现场试锯确定。

横缩缝宜在混凝土硬结后锯成,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在新浇混凝土中压缝而成。锯缝必须及时,在夏季施工时,宜每隔3~4块板先锯一条,然后补齐;也允许每隔3~4块板先压一条缩缝,以防止混凝土板未锯先裂。

横胀缝应与路中心线成90°,缝壁必须竖直,缝隙宽度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下部设胀缝板,上部灌封缝料。胀缝板应事先预制,常用的有油浸纤维板(或软木板)、海绵橡胶泡沫板等。预制胀缝板嵌大前,应使缝壁洁净干燥,胀缝板与经壁紧密结合。

5、表面修整和防滑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浇筑后,当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人工或机械将其表面抹平。当采用人工抹光时,其劳动强度大,还会把水分、水泥和细砂带到混凝土表面,以致表面比下部混凝土或砂浆有较高的干缩性和较低的强度。当采用机械抹光时,其机械上安装圆盘,即可进行粗光;安装细抹叶片,即可进行精光。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混凝土表面应具有粗糙抗滑的表面。而抗滑标准,据国际道路会议路面防滑委员会建议,新铺混凝土路面当车速为45km/h时,摩擦系数最低值为0.45;车速为50km/h时,摩擦系数最低值为0.40。其施工时,可用棕刷顺横向在抹平后的表面轻轻刷毛,也可用金属丝梳子梳成深1~2mm的横槽;目前,常用在已硬结的路面上,用锯槽机将路面锯成深5~6mm、宽2~3mm、间距2Omm的小横槽。

6、养护和填缝

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应及时进行养护,使混凝土中拌合料有良好的水化、水解强度发育条件以及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养护时间一般约为14~2ld。混凝土宜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养护期间和封缝前,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说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其养护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湿治养生法,这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养护方法。即是在混凝土抹面2h后,表面有一定强度,用湿麻袋或草垫,或者20~3Omm厚的湿砂覆盖于混凝土表面以及混凝土板边侧。覆盖物还兼有隔温作用,保证混凝土少受剧烈的天气变化影响。在规定的养生期间,每天应均匀洒水数次,使其保持潮湿状态。

塑料薄膜养生法,即在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后,均匀喷洒过氯乙烯等成胰液(由过氯乙烯树脂、溶剂油和苯二甲酸二丁脂,按10%、88%和3%的重量比配制而成),使形成不透气的薄膜保持膜内混凝土的水分,保湿养生。但注意过氯乙烯树脂是有毒、易燃品,应妥善防护。

封(填)缝工作宜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封缝时,应先清除干净缝隙内泥砂等杂物。如封缝为胀缝时,应在缝壁内涂一薄层冷底子油,封填料要填充实,夏天应与混凝土板表面齐平,冬天宜稍低于板面。常用的封缝料有两大类,即: 加热施工式封缝料 常用的是沥青橡胶封缝料,也可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和沥青玛蹄脂等。

常温施工式封缝料 主要有聚氨脂封缝胶、聚硫脂封缝胶以及氯丁橡胶类、乳化沥青橡胶类等常温施工式封缝料。

7.公路路面质量检测技术 篇七

1. 路面的检测内容与评价方法

根据道路工程的特点,路面的性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路的结构功能,二是道路的使用功能。前者起到了承载道路路面荷载的作用,是道路使用功能的基础;而后者主要关注道路使用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它对道路性能的要求更高一些。我国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对道路工程的养护内容做出四个方面的规定,它包括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的平整度、路面的抗滑能力和路面的破损程度。这四个方面代表了公路的使用性能概况,通过对这四个方面内容的调查,结合相应的评价体系,可以形成对道路养护质量的评价指数,这对道路的养护与公路使用性能的评判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检测内容,分别介绍一下相关的检测技术、设备及使用情况。

2. 路面破损状况检测

路面破损状况的检测指标是一个数据值,而实际检测的内容却是一个十分感观和表面的内容,需要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将感观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数据指标。目前,路面破损状况检测的主要方法都是基于摄影/摄像模式的图像识别方法,它的工作流程是通过车载的摄影与摄像设备对公路进行实地检测,将所拍得影像资料输入计算机对图形处理、对比、分析、归类、统计后得到相应的数值信息。在我国公路路网建设长度不断延伸的今天,仅通过人工去判读影像资料不是很现实,实际工作中往往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计算机技术检测施工完毕不久的路面有较高的正确率,但在检测通车较长的道路时,由于道路长期使用产生的油迹、阴影和杂物等造成的影响,使用计算机进行判读的正确率不是很理想。因此,加强计算机识别道路路面破损分析的智能算法的研究是目前路面破损状况检测发展的方向。

3. 路面弯沉检测

路面弯沉是衡量柔性路面强度的一项关键指标。路面弯沉是指在标准轴载负荷下,路面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或回弹变形值。弯沉检测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静态变沉测量、稳态弯沉量测量和脉冲动力弯沉量测量3个阶段。静态弯沉测量法的主要代表设备是贝克曼梁法自动弯沉仪和美国加州的移动式弯沉仪。静态弯沉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杠杆原理连续测量道路路面的弯沉值,并自动记录总弯沉值和弯沉盆曲线,其测试速度一般为3~5km/h。这类弯沉记录方法都要依据一个固定的参照点才可以正常工作,当参照点发生变形时,均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稳态动力弯沉仪主要是利用动态荷载发生器主动对路面发出一个正弦波周期的荷载,通过传感器自动记录路面的弯沉信息。该类设备使用惯性基点,虽克服了静力弯沉仪的固有缺陷,但其本身缺点也十分明显。当施加的静力荷载较大时,将会影响路面的应力状态,施加的静力荷载过小,则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稳态动力弯沉仪的代表性仪器主要有美国产的道路评定仪和振动仪等。

目前,在道路弯沉检测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是脉冲式弯沉检测仪,其最典型的代表是落锤弯沉仪(FWD),该仪器作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车的液压系统提升并释放一个落锤,对道路产生一个脉冲式的冲击,通过冲击由传感器收集道路路面反馈的信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冲击反馈检测来反演道路结构层的计算机分析技术。该技术的优点在于:

(1)真实地模拟了道路行车的荷载情况;

(2)克服了静态弯沉测量参照系统不稳的缺点;

(3)克服了稳态动力弯沉检测技术预加荷载不易控制的缺陷;

(4)该技术的全程测试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精度及自动化程度比较高。

FWD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最明显的就是其测试速度必须限定在60~80km/h之间,不满足高速交通路面检测的需求。根据FWD技术的缺点,人们又研制了新型的高速脉冲式弯沉仪,这些仪器以丹麦生产的HSD和美国的RWD技术为代表,它们以高频脉冲激光作为测试技术,连续扫描并记录路面的弯沉值,并能达到较高的检测速度,这也是弯沉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4. 路面厚度检测

路面的厚度检测主要是评价道路的建成通车以后,在长期地运行过程中,道路路面各功能层有无损坏和脱空现象。这些现象在检测中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厚度减少或厚度不均匀等情况。目前,路面雷达检测方法在路面厚度检测方面已有较为普遍的应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率的脉冲电磁波,通过电磁波在地面以下遇到不同的介质层反射回来,接收仪接收反射信息与标准的反射信息对比分析得出结构层的厚度。由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十分快,所以该技术具有效果好、速度快的特点,再加上接收仪计算机的高速处理性能,使得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检测车辆在测试时可以以较高的速度行驶,一天即可测量几百公里的数据,接收到的数据以三种形式存贮:第一种是按路面的纵向顺序整理成的各层厚度表;第二种是用三维图表现的道路层面厚度情况;第三种是原始数据,供第三方管理与分析调取。

5.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路面的抗滑性能是道路使用性能的重要参数,它将直接影响道路的行车安全。决定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路面的摩擦系数,另一方面是路面的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反映的是道路路面的粗糙程度,表示参数为横向或纵向的制动性能;而构造深度则反映了路面结构对抗滑移的性能,表现为路面的摩擦系数随车速增加的衰减程度。目前检测路面抗滑性能最常用的方法有摆式仪法、构造深度检测法和横向力系数检测法等。其中横向系数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进,90年实现国产化。横向力系统测定仪在测试车的前方安装一个与行驶方向呈20°角的测试轮,通过测试车的自备水箱,在测试轮前方洒一个宽约30cm的水膜,测试时开动检测车,以正常的行车速度检测测试轮受到的横向力,通过相关换算得出道路的横向力系数。该测试方法的测试设备简单,速度快,适用于各种高等级道路。

6. 路面平整度

路面的平整度是工程技术人员也是许多司机最关心的一个主观评价指标,它直接反映了道路的路面平整程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平整度高的路面有利于车辆的行驶安全与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该信息也直接反映了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是道路施工和养护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的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有激光路面平整度测试仪和车载式颠簸累积仪。

6.1 激光路面平整度测试仪

该种测试仪应用了激光测距法,是一种无接触的道路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它主要由激光发生器、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部件组成。测试时,检测车发出横向均匀分布的若干道激光束,通过激光接收器测定路面的高程。一次测定可以得到道路的一个横断面高程分布,从而可以计算车辙的位置,之后随着车辆的行驶就可以测得道路的纵断面和道路的横向坡度,车载计算机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道路的平整度指标。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振动,可能会对测试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激光路面平整度测试仪一般随车安装一个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用来记录测试车的振动情况,并通过该情况对测试结果作负向补偿,以消除车辆振动造成的影响。

6.2 车载颠簸累积仪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的测定原理十分简单,它通过测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竖向颠簸量来测定道路的平整度,道路的平整度越高,颠簸累积仪所记录的数值越小。由于不同的检测车的悬挂系统行驶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不相同,因此,在测定前必须用标准方法对车辆的悬挂系统做出标定,然后将车辆行驶时所记录的累积量与道路相关规范中规定的平整度级别设定相关联的关系后才可以进行测试。该方法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当检测车辆更改、维修或维护以后,在测试前均应进行标定,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7. 结语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工艺控制

1.沥青混凝土后场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后场是指沥青混合料生产场地,也即拌和楼场地。后场生产控制主要是确保生产成品沥青混凝土保证施工要求, 满足设计规定的有关指标。后场施工应注意。

1.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路面材料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基础, 在施工中容易引起问题的主要是沥青、粗集料和细集料,对其质量应严格控制。沥青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 选用沥青的种类和标号,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施工季节、路面类型、施工方法等因地制宜,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原则。选用的瀝青应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验,以确保其性能满足质量要求。用于公路的粗集料,应为具有坚硬棱角、表面纹理粗糙的碎石。破碎碎石的材料可以采用各种坚硬岩石(应除去表面风化层)、大块砾石、碎石的粒径应在2.36mm 和30mm之间;破碎砾石应有多个破碎面。用于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细集料,应保持清洁、不含粘土和其它有害物质,细集料的颗粒应尖锐、有棱角。天然砂在细集料中的比例不宜超过15%,细集料的吸水率一般不宜>2%,砂当量≥60%;对于天然砂用水洗法测定,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3%。

1.2选拌制设备,从拌制设备上保证后场施工质量

以拌和机为中心的沥青拌合厂, 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性能和生产能力是一个主要方面:①保证拌和楼的生产能力满足工程规模及施工生产现场需求;②拌和楼必须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能够分析数据、核定生产量,能够进行拌和质量分析,最好具备匹配的二级除尘装置。选好了拌和机,再优选沥青加热设备、矿粉的外加剂添加设备及装载机等附属设备,从它们的性能和供需能力上确保与拌和机配套,以满足拌和机生产要求为准。

1.3拌制工艺上着手保证成品质量

在生产中,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拌和楼不待料、料少,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等方面。先从热料仓供料抓起,采取措施保证各仓均衡储料;保证原料稳定的组成和供料比例。接着抓温度及拌和时间的控制,保证沥青、集料及混合料拌和、储存、出场温度,严格控制每一盘的干、湿拌和总时间。

2.沥青混凝土前场施工工艺控制

2.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进场施工前,先进行上一道工序的验收,进行高程测量、弯沉检验等检查验收工作,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清理基层表面污染、杂物,进行水冲洗。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水冲洗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提前,确保施工时基层干燥。

2.2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车辆的安排上需结合运距、摊铺速度及运载能力。运料前打扫干净车槽,并涂1:3 油水混合液,车槽侧面打温度检查孔,备覆盖成品混合料的油毡布。在混合料装车时指挥驾驶人员前后移动车辆,分三堆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运输车辆要在离摊铺机30cm 处停车,停车时不能撞击摊铺机。

2.3摊铺时的质量控制

先从摊铺机性能抓起,全套摊铺设备尽量用相同品牌,型号尽量相同,新旧差别要小,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懂得摊铺机的主要构造并能作相应的调整。在供料系统上,受料斗空板不能每一车料收一次, 要利用刮板输送器和料斗阀门控制好进入摊铺室的供料量,布料高度一般占2/3,并确保沿螺旋全长布料一致。要选择合适的料斗阀门开度,使其与供料速度恰当配合,进而达到刮板输料器连续、均匀地供料。在预压整平系统上,如振捣梁预先捣实、熨平装置整面熨平,则密实度低;如振捣熨平装置同时进行振实整面熨平,则密实度也低;要利用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调平路拱;要及时调整熨平板和拱度等结构参数,确定松铺系数,调整布料器高度、夯锤频率及供料系统。在摊铺速度的选定上一般不得小于1.5m/ 分,以保证碾压温度不致降至低于完成碾压充分的时间(即在80℃以前的时间),但是如摊铺速度过快,则混合料疏度不均、预压密度不一、表面出现拉沟,直接造成预压效果差(小于80%),所以上面层最好<3m/min、中下≤4m/min。在摊铺时恒定连续好,不能时停时开,防止混合料冷凝及产生台阶状不平。

2.4最后一道工序是碾压

常用的压实机械有静压、轮胎、振动三种。碾压则分三种,分别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要求整平、稳定;复压要求密实、稳定、成型; 终压则要求消除轮迹。初压、用双驱双钢轮7-10t静压;复压要求提高密实度并揉压以减少表面细裂纹和孔隙,根据其具体要求一般采用11~13t 振动和20~25t轮胎, 根据相关报告,25t轮胎施工能达到密实度95%,振动设备施工则能达到96~98%;终压采用宽幅钢轮2~2.2m、重16t的碾压设备。碾压要掌握好碾压时间,碾压有效时间是从开始摊铺到温度下降到80℃之间的时间,混合料开始摊铺后温度下降最快,大约每分钟4~5 度,所以在摊铺开始后要紧跟摊铺机作业,争取有足够的压实时间。施工中,往轮碾上喷洒水的时侯,要注意控制喷洒量,以防降低混合料温度,要采用雾状喷洒器。在混合料接缝处或冷热搭接处,要采用横缝横压。

3.裂缝的处理

3.1裂缝的防治也应分类,对严重的裂缝、龟裂由于路面基层温缩,干缩引起的缝宽在3mm 以上应剔除缝内尘土或杂物及松动的缝隙边缘,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粒或细砂加氯丁橡胶粉热拌沥青(进口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烧热铁铲对缝面铲平,随即撒砂、扫匀,也可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3.2因土基、路面基层的病害或强度不足引的裂缝类破损首先应处理土基或基层, 然后再复路面。因压实度不足出现的裂缝在3mm以下路面未出现沉陷且稳定的采用封层喷布进口沥青0.8~1.0kg/m2,撒3~5mm 石屑或粗砂,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低温潮湿季节可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修理。

3.3对轻微裂缝或反射裂缝, 在高温季节可采用喷洒沥青撒料压人法修理,或进行小面积封层,在低温潮湿季节可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封层或采用相应的级配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由于路面裂缝的形成不规则, 分布不匀处会给路面的美观带来影响。裂缝、网裂的处理最容易改变原有路面的摩擦系数,在阴雨天气对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因素。我们路面养护工作,只要天天月月年年,处理裂缝,不让裂缝出现不让水流人路面,就能有预防性的减少路面的其它病害出现,才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路好率。真正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路面养护方针落到实处。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能有效地发挥沥青路面最大的路用性能应是我们每位公路建设者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用心去做好。■

【参考文献】

[1]施文达.论公路路面质量工程的控制, 科技创新导报,2007.3.3.

[2]于会侠.提高公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方法和措施,安徽建筑,2006.06.

上一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图文下一篇:六年级教师节350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