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提升(共10篇)
1.五化提升 篇一
创新工作机制 实施“五化”扶贫
近年来,武强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扶贫开发统领全县农村工作全局,创新思路、创新机制,成功探索出一条“五化”扶贫道路,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一、抓住三个关键,推进扶贫工作社会化
一是整合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了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和方案,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及时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各乡镇、各贫困村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项目实施小组等专门组织。同时,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各乡镇部门考核重点内容,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在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扶贫部门协调抓、业务部门协助抓、乡村项目实施小组具体抓,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机制。另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市帮扶部门,制定了相关帮扶制度和措施,对42个贫困村全部落实了对口帮扶部门,全县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协调、相互配合的扶贫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整合扶贫资金。把农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电力整改等各类项目、资金,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和覆盖贫困农户最大
化,有力地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成效。2005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各类项目资金6034多万元。其中,职能部门投入各种资金近2000万元,为42个贫困村改水4.8万米,修路43公里,硬化街道6.2万平米,新打机井23眼,配套66眼,新建校舍75间,建沼气池630个,植树3万余株,使扶贫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整体改善。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县开展了“企联村、商联户”活动,筛选了20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和30个商业门店,与重点扶贫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把企业所长和农村所需有效结合起来,利用企业的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为重点村服务。2005年以来,全县共吸引各类社会资金达到2480万元。
二、创新三种模式,推进社会服务市场化
一是创办示范基地,探索实施“基地+农户”扶贫模式。就是以少量扶贫资金投入,吸引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共同创办扶贫项目示范基地,破解农民不敢种、不敢养的难题,带动农民增收。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8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4600万元,先后创办了3个扶贫奶牛养殖基地、14个养鸭示范基地、8个养鸡示范基地、6个蔬菜种植基地和14个斯格猪养殖示范基地,直接带动辐射农户1.2万户。
二是嫁接龙头企业,探索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通过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建设
原材料生产基地,企业与农户直接签定种养和收购合同,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由企业带着农民闯市场,既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又降低了农民入市风险,拉动了农民增收。近年来,全县先后扶持了中新合资馨康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河北绿洁食品有限公司、荣达食品厂等16家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生产基地42个,带动辐射农户达到1.2万户。
三是组建合作组织,探索实施“专业协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通过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成联合体,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近年来,全县先后组建了产业扶贫协会、扶贫养鸭协会、扶贫蔬菜协会、扶贫奶牛协会和畜禽服务合作社等8个扶贫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有4800多户贫困户成为各个协会的会员。
三、着力打造“五链”,推进项目实施规模化
一是菜链。以县内扶贫蔬菜服务中心、荣达食品厂、河北绿洁公司等“农”字型企业为龙头,实行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药物供应、统一品牌销售和分户种植“四统一分”模式,集中在扶贫村大力发展棚菜、裸地菜、芦笋种植项目。县扶贫办免费为每户蔬菜种植户提供2000元种苗资金,一年后由公司回收支持下一批农户发展蔬菜生产。目前,全县共发展蔬菜专业村10个,农户2000户,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二是牛链。以三个扶贫奶牛基地、奶牛胚胎移植中心为龙头,为贫困农户养殖奶牛搭建平台,实施分户入驻、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产品
销售“一分四统”模式,在扶贫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目前,仅第一、第二两个扶贫奶牛基地就已组织20多个扶贫村的1500多头奶牛入驻,并先后与山东伊利集团建立了长期供奶合同,第二扶贫奶牛基地还被该集团确定为标准化奶站,成为河北省仅有的两家标准化奶站之一,为贫困村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三是鸭链。以中新合资馨康特种养殖公司为龙头,相继创办了公司种鸭基地、孵化基地、饲料加工基地、农户养殖基地、加工销售基地,实行送鸭苗、送饲料、送技术、送药品和回收成鸭“四送一回收”模式,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周转鸭养殖。目前,全县共有2000多户与该公司签订了养殖合同,每户年收入可达7000多元。四是猪链。围绕斯格猪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大场带小场、小场带农户”和“母猪直接到户”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广泛采取到户、合作、代养三种养殖模式,共吸引社会资金1500万元,共同参与到周转斯格猪产业发展中来。其中,投资600万元创办了扶贫斯格祖代种猪场,投资500万元建成10个父母代斯格种猪场,14个贫困村投资400万元建起高标准圈舍。目前,共辐射带动了全县38个村、2460户农户,年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五是鸡链。以武强信誉饲料公司、扶贫养鸡合作社等企业和协会为龙头,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销售等系列服务。到目前,已经建成了种鸡场、种鸡孵化场、鸡蛋销售服务公司等一系列服务组织,共涉及贫困村8个,建鸡舍166栋,放鸡雏160万只。
四、把好四个环节,推进资金管理规范化
一是把好思想关,加强警示教育。对扶贫村的干部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由纪检、检察部门上法制课,提高村级班子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的思想认识。二是把好报帐关,严格资金报帐制度。对扶贫资金的来源、使用、节余及使用效率、成本控制、利益分配等作出详细计划、安排、登记及具体报告,确保每一分钱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把好审计关,严格资金审计制度。项目报帐后,由县扶贫办向审计部门提交请求审计报告,由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逐项进行审计,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审计结束后提出审计情况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把好公示关,严格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完成并报帐后,相关部门对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资金安排计划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在村务公开栏和武强扶贫信息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加扶贫资金透明度,确保了扶贫资金正常运转和发挥最大效益,推动了各项扶贫项目的稳步健康实施。
五、实施三大工程,实现增收脱贫稳定化
解放思想,实施“换脑”工程。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力破除贫困文化心态束缚,树立事在人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主动发展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谋发展的激情,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加强培训,实施“提素”工程。2005年以来,全县先后组织实施了“新农民”工程,开展了千人扶贫培训、小本创业计划等活动,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400多期,组织科技人员编印、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余万份,培训人员
达8.2万人次。同时,通过创办、整合农民培训中心和小本创业培训基地等劳动力转移培训载体,全县共组织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9050人,就地转移1900人,外出务工7150人。
干群互动,实施“造血”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就是由贫困村自主选择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计划,并具体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管理,通过“参与”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开发机制,最终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目标。这一模式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形成了干群互动、共谋脱贫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
2.五化提升 篇二
——创业教育全程化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逐步构建了“六个结合, 全面渗透”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并于2010年纳入省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目前, 早期的中职中专毕业生有近40%自主创业, 近些年的高职毕业生有数百人自主创业。其中, 资产积累超亿元的有6人, 5000万元以上的有14人。
学院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改革教育教学内容,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增强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 坚定成功创业的信心;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习实训结合起来, 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强化实践锻炼, 扩大社会视野, 增强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 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
——培养模式多样化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大力推进“2+1”的办学模式, 把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有机结合起来, 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同时构建了“三进模式” (学校进企业、企业进学校、课堂进车间) , 实行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 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并积极搭建国际教学平台, 探索国际合作培养模式。
——实践基地现代化
2006年, 学院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 建成六大实验实训中心 (数控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验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工管与经贸实验实训中心、英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 , 基本满足学院所设专业教学实验实训的需要。学院新建了校园数字化平台,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校园信息化, 整个设备在安徽高职高专中处领先水平。同时, 学院在100多家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行中荷共建, 争取到荷兰政府EVD项目无偿援助600万元, 同荷兰ROC (高职教育中心) 合作共建了高科技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毕业生到外资企业和到国外就业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专业教师“三师化”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具体实际, 学院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校本化, 提出了专业教师“三师化”的建设标准 (2010年纳入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即专业教师要集“三师”于一身:要是教师, 能教好一门专业课;要是实验师, 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实验;要是工程师, 能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学院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计划安排, 采取课堂练兵、实验室磨炼、到工厂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强训练与培养。目前, 全院专业教师90%以上达到“三师化”标准。
——就业保障制度化
3.四风六病五化 篇三
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二、“六病”:
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都要注重解决组织涣散、纪律松驰的问题,机关单位重点整治不敢负责、执行力弱的“软骨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冷漠病”,弄虚作假、浮夸冒报的“浮躁病”,铺张浪费、贪图玩乐的“享乐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梗阻病”,得过且过、平庸无为的“懒散病”等“机关六病”,同时还要下大力气治理不恩进取、安于现状的“自满”症状,治理思想僵化、不敢创新的“僵化”症状,切实解决久治不愈的作风顽疾。
三、“五化”:
4.五化并举 科学储粮 篇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而做好科学储粮又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所在。在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下,做好科学储粮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科学保粮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科学储粮面临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全市粮食储存企业排查,基本摸清了我市粮食仓储状况,从业人员年龄、学历、技能分布等情况。总的来看,主要存在设施老化、经费不足、队伍弱化的状况。
1、仓储设施普遍老化。粮食仓储设施是国家长期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是保证科学储粮的最基本的硬件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仓储设施老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市共有仓储设施容量10万吨,其中乡镇粮所占5万吨,基本上达到报废年限,其余仓储设施的建设年代多为70年代或80年代中期。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时,处臵部分仓储设施解决职工职工权益,用于职工分流。粮食仓库建设投资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粮食企业(含非国有企业)自筹资金建库的可能性不大。有些粮食购销企业因负担较重,维修资金投入不足,维修跟不上,有的老仓库带病使用,造成恶性循环,有的仓库屋顶下沉,不同程度出现屋面渗雨、仓内地面返潮、密闭性能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双低保粮”效果和储粮安全。
2、新技术推广利用难。仓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粮食购销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直接制约了科学保粮的普及,要改善仓储设施条件,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而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政策性业务和企业自主经营和代理取得。自2000年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以来,企业真正依靠自主经营获得的利润微薄,仅能维持正常的运转。有些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出现经营性亏损;政策性业务费用虽然比较稳定,但标准比较低。企业普遍存在发展后劲不足、仓储设施投入不足的现象。
3、仓储人员队伍弱化。仓储人员队伍在科学保粮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科学保粮的关键。但是随着改革改制、下岗分流,仓储队伍越来越弱化,出现了队伍散、人员少、专业性不强的特点。以直属库为例,现有干部职工28人,其中30岁以下3人,30-45岁14人,45岁以上11人;在干部队伍中具有初中学历的9人,高中(中专)学历的12人,在职学习大专以上学历的8人;具有中级职称的5人,专业粮食保管人员7人。从直属库人员构成看,一方面改革后由于经费、编制等问题,基层仓储业务机构逐渐撤并,很少有专门的仓储化验机构;另一方面保防人员越来越少。有一技之长的中年骨干凭本领外出打工,一些有经验、愿吃苦的老同志下岗或内退,大部分是没有实践保粮经验的新手,现有仓储产业人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技能素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仓储管理发展的进程。
二、制约科学保粮的因素
制约科学保粮的因素较多,有客观上的因素,更有主观上的原因。就当前制约科学保粮方面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认识、投入和管理上。
1、认识上存在误区。粮食储藏因需要成本又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常受到忽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尤为突出,认为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做好粮食经营业务,只有搞好经营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科学保粮可以放一放,松一松,过得去就行。对保粮工作满足于“不出问题”,对储粮保管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认为只要粮食不霉不烂就行了
2、投入上受到制约。科学保粮需要以经费、人力、技术等为基础,但改革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普遍沉重,拿不出大量资金用于维修仓储设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搞科学保粮力不从心,制约了仓储设施的维修、更新和新增。同时,由于专职人员较少,围绕科学保粮的业务技能培训也逐渐减少,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也有所下降。由于在资金、人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学保粮工作的开展。
3、管理上不够规范。规范管理一直是粮食购销企业科学保粮的传统经验。但自改革以来,由于人员少、经费少、队伍散等诸多原因,规范保粮工作有所松懈。少数企业没有坚持完善细化企业内部“一符四无”百分考核办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仓储工作状况。粮食仓储基础工作抓的不严,粮情记录、帐卡、平面图、粮堆平整、仓内仓外清卫等没有达到更高的要求。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保防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二,兼职较多,不少保防人员存有临时工观念,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安全保粮;防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经费紧张,没有对新上岗的保防人员进行培训,业务素质较低,导致测检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储粮。
三、“五化”并举,提高科学储粮水平
根据上述制约安全储粮问题和因素,莱芜市粮食局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科学储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创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强化培训,高标准,严要求,在管理上做到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生态化和多元化“五化并举”,全面提高科学储粮水平。
一是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莱芜市地方粮油储备监督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规范化管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在储备粮企业中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企业”、“文明粮仓”活动,定期开展仓储管理百分考核,推动规范化管理措施的落实。
二是精细化管理。在储备粮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包括综合管理、岗位职责、仓储管理、财务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细化的115项规章制度、35项技术规范、47项工作标准的制度体系,形成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三是信息化管理。积极开发应用储备库信息化管理系统,把粮食存储、出入库、检验、计量、结算、视频监控、粮情监测、器材管理等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对储备粮数量、质量、安全以及防火、防汛、防盗、储粮药剂和器材物料管理等实施动态实时监控,数据实现自动采集、统计、查询和上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四是生态化管理。按照科学、环保、绿色储粮目标,对储粮技术应用难题进行攻关,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微机测控、双低储藏”等低温、无药化、绿色储粮新技术,逐步形成了以“低温、低耗、低药”为控制手段,以“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化管理模式。
五是多元化储备。引导储备粮企业由单一品种储备向多品种转变,由单一的政府储备向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储备转变,不断拓宽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增加小包装成品粮储备和食用油储备,丰富调控手段,实现地方储粮保生存、多元储备保发展的目标。积极构建三级储备体系,在搞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同时,大力推行农户储粮,真正做到了既“藏粮于库”,又“藏粮于民”,构建起功能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
“五化并举”模式逐步显现出较强的管理理念,产生了积极效果。一是仓储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有标准,职工岗位有职责、工作有标准,干有目标、有方向。工作奖罚有据。二是推进仓储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仓储建设以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市落实仓储信息化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好“山东省粮油仓储管理系统”,完善保管帐帐务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物联网的应用。加快由“数字粮库”向“数字粮食”转化。三是加快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已批准建库方案,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70%,预计7月底开工建设。项目完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仓储设施落后的问题,为争创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标兵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惠农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普及储粮知识,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五是仓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借鉴“山东省粮油仓储管理系统”学习的平台,将业务学习常态化、普及化。积极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将日常学习、技能培训、竞赛成绩纳入工作业绩考核,对仓储人员实行动态管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推,通过学习培训,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部职工队伍。
5.“五化并进”解说词 篇五
【解说】
苏中平原,鱼米之乡,一片沃土养育百万人民;海陵胜地,通衢之所,一片热土焕发处处生机。放眼今日,城乡发展日新月异,农业龙头欣欣向荣,工业经济蒸蒸日上,服务产业朝气蓬勃——海安,正奔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连续4年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位列南通市第一,2016年在南通市项目建设综合考核中季季夺冠,再夺流动红旗第一名。
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成长的烦恼‛。经济要发展,项目要落地,耕地要永久保护,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成为亟需我们同步解决的问题。
【片头】 【解说】
有问题就要改革、有困难就要创新。面对困局,我们结合实际,通过探索实践土地规划减量化、计划指标市场化、耕地保护优质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和服务监管实时化,得到了省国土厅领导的关心支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海安随即制定下发‚五化并进‛五年专项方案和工作安排,实行‚五年行动具象化、当年工作项目化‛。正式拉开‚五化并进‛行动序幕。
【采访】
中共海安县委副书记海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顾国标
海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五化并进‛工作,县政府专门成立由
我本人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及区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强势推进此项工作。制定出台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配套政策,就规划减量化、计划市场化、耕地优质化、用地集约化和管控实时化,逐项落实、齐头推进。
【片花】【字幕】
减量化:规划引领总量减少 【解说】
土地规划减量化,就是通过盘活存量,挖掘潜力,着力提升用地效率,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传统意义增减挂钩不同的是,建新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按照拆旧区复垦所形成的农用地面积的90%,在全县区域范围内市场化统筹使用。对挂钩拆旧复垦形成的用地规模空间,在确保归还省流量指标的基础上,结余用地规模空间按照90%实施规划调整,在全县区域范围内市场化统筹优化布局。2015年以来,海安共完成增减挂钩指标15695亩。
【采访】
海安县国土资源局 局长 苏建华
锁定终极规模‘天花板’做减量,围绕2025年全县村庄建设用地总量减少15%的目标,测算出每年实施挂钩拆旧复垦不少于4500亩。再按照10个区镇集体建设用地总量比,将拆旧任务下达,鼓励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解说】
海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减挂钩的新政策。每年都以最高规格召开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以区镇挂钩拆旧复垦潜力科学测算、下达挂钩拆旧任务,并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同时要求,拆旧复垦要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是基础设施薄弱、居住分散、破旧空闲的农村建设用地,以及低效闲置、影响生态环境的存量建设用地。
【采访】
海安县曲塘镇镇长邓加忠
2015年,我镇被省国土厅列为第一批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镇,当年就实施挂钩拆旧复垦907亩,建新区实施方案全省第一家获省政府批准,征收面积332亩。
【解说】
海安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减法‛换取城市发展的‚加法‛,突破了用地规划空间的瓶颈限制,2015年,全县GDP增长9.9%,而建设用地总规模净减少2325.9亩,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而建设用地‚减量化‛。
【片花】【字幕】
市场化:交易平台功效凸显 【解说】
海安县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县本级和10个区镇及物流园分别建立用地规模库、计划指标库、挂钩拆旧储备库、占补平衡指标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县级计划指标交易平台,推进计划指标‚市场化‛。计划指标的交易平台有4个,分别是用地规模交易平台、计划指标交易平台、挂钩拆旧储备交易平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平台,各区镇必须使用各自库内的计划指标,不足部分需通过
交易平台购买,结余部分可进入交易平台出售。
【采访】 雅周镇镇长刘建军
我们镇属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片区,所需的建设用地指标不多,这几年,通过交易平台,向县里面的总盘子输入了2300亩用地规模和拆旧挂钩储备指标。
【解说】
相对于雅周镇来说,海安的开发区、高新区、曲塘镇等区镇是用地大户。开发区2015年以来实现挂钩拆旧指标2250.31亩,但指标仍无法满足本镇发展要求。他们落实资金7亿元,从县里购买了用地规模指标2615.48亩,计划指标794.49亩,拆旧储备指标2395.56亩,占补平衡指标621.07亩。
【采访】 开发区管委会
将购买的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城镇开发与重点项目用地,比如 等有意入驻的都是投资规模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解说】
在全县形成用地指标‚保障重点、统筹协调、市场运作、高效使用‛的市场化管理机制。2015年以来,全县有偿调配用地计划指标1341亩、挂钩拆旧储备指标4897亩、用地规模指标5328亩、占补平衡储备指标1798亩,成交额达到11.66亿元。既保障了重点区镇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也为僻远地区小城镇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采访】
县财政局副局长孙友庚
对纳入县交易平台的挂钩拆旧大户,县政府以每亩7万元结算;而需要购买用地规模的,一般按照每亩12万元结算,但购买价格不低于政府保护价。这可以说是四大交易平台既保护了资源、保障了发展,又充分体现了土地资源要素的经济价值,倒逼节约集约。
【片花】【字幕】
优质化: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海安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突出耕地质量保护,实现全县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实现全县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的目标。
【叠加字幕】 综合整治提质 【解说】
全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量的61%。同时项目区内通过实施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均不少于2.5%。两年来,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个、新增耕地4209亩,实施占补平衡项目81个、新增耕地4266亩,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3个、新增耕地603亩,推进挂钩拆旧项目1593个、新增耕地15695亩,工矿废弃地复垦37个、新增耕地1999亩。
【采访】 群众
(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了我们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和生态环境。)
【叠加字幕】 补改结合升质 【解说】
全市率先探索优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今年,海安对耕地占补平衡6个项目48个地块,通过实施15厘米表土全覆盖提质改造,新增耕地486亩。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根据新增耕地质量现状,实施因缺补缺的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稳步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采访】
海安县农委耕保站陈斌
我们通过对新增耕地的多点取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新增耕地的土壤肥力,从而实现耕地质量有提高。
【叠加字幕】 政策激励保质 【解说】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每年发放耕地保护补助资金40余万元,极大地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对完成1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镇给予国家用地指标15亩奖励;当年通过挂钩拆旧、工矿复垦验收的,在国家计划中,按新增农用地面积给予3%的指标奖励;占补平衡通过验收的,按新增耕地面积给予2%的指标奖励。对实施耕作层表土剥离通过验收的所在区镇,每亩奖国家计划指标0.3亩。
【片花】【字幕】
集约化:节地产出双向提升 【解说】
海安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新举措、新办法,有效遏止土地粗放利用行为,实现全县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叠加字幕】 优化用地指标配置 【解说】
用地指标参照历年省下达数以及区镇上所获奖励情况,预估下达各区镇,使区镇可以及早统筹并精细化配置。政务中心、发改委、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对拟落户项目用地面积进行联合预审,将设备清单作为核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把投资额等‚虚限制‛换成设备投入等‚实约束‛。近两年,通过上述方式节约用地近1500亩。
【叠加字幕】
持续推进高标准厂房建设 【解说】
近年,海安积极参与省国土厅和省经信委联合组织的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的创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一类区‛,2015年更是荣登全省榜首。到2016年底,全县累计建设使用高标准厂房136.59万平方米。
【采访】 企业主
我们企业是2012年进驻这个高标准厂房集中区的,当时我们来 的时候就像入住宾馆一样,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这种可租可售让的方式既减轻了企业前期投入又实现了节约用地。
【叠加字幕】 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解说】
近年来,海安持续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不断释放存量空间。按照‚提质增效、分类处置‛的原则,推进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盘活再利用。近三年全县累计盘活再利用闲置低效用地8015亩。(背景插入由厂区内闲置的土地到开工建设再到建成使用的镜头。)
【采访】 高新区主任张勇华
定期排查企业用地真实情况,实行领导分企包干,根据低效用地形成的不同原因、项目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确保整改到位。
【解说】
海安始终坚持节约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十一五”期末相比,2015年全县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2010年的每亿元943亩下降到510亩,下降了45.9%,下降幅度高于同期南通市平均数6.4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由2010年每亩10.6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6.95万元,提升68.5%,提升幅度高于南通市3.3个百分点。
【片花】【字幕】
实时化:服务监管高效智能
【解说】
海安强化科技和‚互联网+‛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支撑服务作用,坚持平台开发与核心数据库建设‚两手抓‛,将视频监控与‚一张图‛嵌合,构建‚智慧守土‛服务监管系统,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实时化办理、全流程实时化监察、全动态实时化监管、全数据实时化更新、全方位实时化便民。比如项目建设选址、基本农田监控、土地整治进展、项目用地跟踪、测量标志点维护、油田用地监管等等,均可通过对各业务数据对比分析,自动实现相关表格以及成图分析信息。同时,植入效能监察功能,对各类服务监管自办、转办、交办等事项提供实时对点办理进度、办理情况的查询、监督、信息交互功能。对疑似异常和异常情况进行自动黄灯预警、红灯报警,自动进行督查督办。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实效性和监管的针对性。
【采访】
海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陶明
通过对重点区域的不间断监控,发现各类动工苗头及时预警。判定是否违法,从而实现使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我们今年的立案率就比去年下降了4成多。
【解说】
海安将把不动产统一登记、临时用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备案等业务向基层国土所、分局延伸,实现基层窗口终端收件——网上审核审批运转——基层窗口办结输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辖区内任一终端均可收件、全业务网上审批、任一终端均可办结输出。
【采访】
海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茆根明 …… 【解说】
2016年,海安的土地利用‚五化并进‛行动初战告捷,受到了《中国国土资源报》、《新华日报》、《中国网络资讯》等多家媒体关注和现场跟踪报道。
【采访】
中共海安县委书记 陆卫东
6.推进“五化”建设引领转型发展 篇六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偏僻贫瘠地区, 全县国土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 总人口11.3万人, 由于受地理条件差、资源禀赋少、产业基础弱、经济总量小等诸多劣势的制约, 工业经济一度在区位发展中处在落后位置。
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发展短板, 偏关县坚定信心、立足实际、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在“十一五”时期, 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持续引深“三大主攻方向”, 强势实施“双五”工作战略, 力促县域经济迎难而上, 取得可喜成绩。“十一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亿元, 绝对值是“十五”期末的2.2倍, 五年平均增长了17.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6亿元, 绝对值是“十五”期末的5.3倍, 五年平均增长54.6%;财政收入完成2.4亿元, 绝对值是“十五”期末的2.6倍, 五年平均增长21.2%, 期间的2006年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2007年再次突破2亿元大关。其他指标均创记录地取得了良好成绩, 经济总量顺利翻番。同时努力推进开放引进与招商引资工作, 在2009到2010年两年通过努力抢抓机遇, 先后引进山西焦煤集团、同煤集团、中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龙源风电集团六个大集团公司入驻偏关, 工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十一五”既是偏关县工业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 也是为推进偏关县域工业经济跨越赶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
进入“十二五”的新时期以来, 偏关县着眼于奋力赶超, 制订和确立了以项目强财、产业富民、旅游活县、特色兴域、实事惠民“五大战略”, 努力实现煤电新基地、农贸集散地、旅游新名片、边塞特色城、和谐新环境“五大目标”的工作思路, 积极制定了县域工业推进“五化一型”建设, 依靠项目引领推进转型发展战略。按照“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快上项目、上好项目”的项目带动战略要求, 2012年在全县大力推进“4815”项目攻坚, 取得显著成绩 (即:4路8电15个煤业项目) , 首先把项目建设的着力点确定在招商引资上, 在巩固传统煤、电、冶、建重点招商领域的基础上, 有侧重性地在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煤炭现代物流、洗选加工、及储配等新型产业领域强化招商力度。依靠项目, 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园区化、园区经济循环化、清洁生产无害化“五化”建设, 既注意做足“加法”文章, 更注重做好“减法”文章, 以求取得倍增叠加效应, 围绕六大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项目集群发展, 努力加速推进偏关县新型工业化的启航。
7.药店店员培训的“五化”方针 篇七
为了应对药品销售过程中日益加剧、花样翻新的终端拦截现象,各个医药生产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店员的工作力度,每开拓一个新的区域市场或连锁药店,终端人员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店员培训。厂家对培训工作是如此的重视,药店店员又是如何看待培训呢?她们对培训的认同感如何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部分店员,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店员都对培训表现出了抵触情绪,并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形式单一。目前,厂家做培训通常都是采用会议的方式,把店员集中在一起,由厂家代表讲一些产品知识,中间穿插几个抽奖环节。久而久之,程式化的培训方式难免使人产生厌倦感。
2.产品知识雷同。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卖点乏力、缺少能打动顾客的有效卖点,店员认为这些对销售没有任何帮助的培训毫无价值。
3.培训语言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共鸣。
4.占用个人的休息时间,但迫于行政压力,又不得不参加。
基于上述原因,企业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做培训,但是却达不到既定的目的,产品销量无法得到根本的提升。针对店员培训活动中暴露出来的以上问题,如何解决它们并且走出培训的瓶颈呢?笔者认为应遵从以下的几点方针:
1. 培训形式多样化
目前,厂家普遍采用的“店员培训会“式的培训方法存在一些弊端:一。“填鸭式教育”强迫店员被动接受你的培训,
二。培训要占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容易使店员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因此,以笔者之见,应该把店员“培训“与“联谊”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采、生动有趣的联谊活动,吸引她们自觉自愿的来参加培训活动。例如;可以通过拓展训练、郊游等户外活动,中间穿插产品知识问答环节,寓教于乐来不断强化店员的产品知识。在这些方面,“西安杨森“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并且积累了一系列深受店员喜爱、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2. 卖点提炼独特化
卖点对于一个产品而言,不啻于一场重大战役前的 储备。火力配备是否合理,杀伤力够不够强,就看你的产品卖点提炼的是否准确,能否有效的打动顾客花钱去购买。想让我购买你的产品,借用《大话西游》里面的一句台词:“给个理由先”。
笔者在“从报贩的吆喝中体验卖点”那篇文章中曾经谈到过卖点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前一阶段,笔者又在长途车上见到一前一后两个报贩卖报纸。第一个上车卖报时,卖点提炼的不好,语言干瘪,象霜打过后的茄子,毫无色彩可言,总共就卖出了2、3份。而第二个报贩的卖点提炼的却相当精彩。他把当天的7-8条重要新闻串联起来,每条新闻至少用四句顺口溜加以概括,语言生动、朗朗上口,充分调动起了顾客的购买欲望。销售情况可想而知。一前一后、一正一反,卖点的精确提炼、合理运用给销售业绩所带来的巨大反差由此可见一斑,可谓是天壤之别。
因此,有些企业店员培训做了,终端人员的后期跟进也比较到位,但实际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部分原因就在于产品卖点缺少说服力。现在国内的药品绝大部分都是仿制药,产品高度同质化是普遍现象。假如你的产品卖点提炼的不好,店员听课时就可能索然无味、充耳不闻,因为你所讲的这些东西,也许前一阶段其他厂家已经讲过了,你纯粹是在“炒冷饭”。既然培训效果不理想,实际销售时大打折扣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卖点首先要能说服店员,要让他们切实感觉到,从你这里得到的东西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说服顾客。
卖点无非是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过程、产品质量控制、剂型、包装以及日服用的平均费用等等方面来提炼(当然,首要的还是疗效确切)。这里就不再赘述。
8.干部考察材料应注意的“五化” 篇八
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部门对干部一段时期以来的德才表现作出的综合评价,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为确保选准人、用好人,组织部门不断创新干部考察办法,考察组在考察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在考察材料的撰写上还存在着千人一面、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结论模糊等问题。这不仅反映不出干部的个体特征和差异,难以鉴别优劣,而且还使考察材料失去了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的作用。
要解决干部考察材料在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准确把握干部考察材料的要求,在“五化”上下工夫:
一、特征描述个性化,避免“千人一面”。虽然大多数干部可能共同具有某种优缺点,但是其具体表现形式、方法、程度等各有不同,考察人员应深入挖掘并准确把握考察对象的个性化信息。比如,“工作业务能力强”是许多干部的共同特点,但“能力”实际上可以分为突发事件处理、做群众思想工作、前瞻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再如,“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到每个干部则可表现为说话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说话层次清晰、条理性强,善于运用形象化语言等不同特征。考察人员应从不同角度予以个性化描述,使考察对象各具特色,形象鲜明。
二、评价分析具体化,切忌“内容空洞”。有的考察者在撰写考察材料时,对干部不作具体分析,而是简单地以集体政绩代替个人
能力,或把阶段性的成绩看成是一贯的表现,写虚的多、写实的少,导致考察材料空洞无物。对干部的评价,应通过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环境分析、历史分析等手段,依据确切的事实和群众的合理意见,客观公正、深入具体地评价分析干部的功过是非、评定干部的工作实绩。对干部存在的问题也应深入分析,弄清是偶然性的还是经常性的,是思想品质问题还是工作方法问题,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来增强干部考察材料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重点突出典型化,力戒“流于形式”。目前,干部考察材料一般按德、能、勤、绩、廉的顺序撰写,在材料的分布上,往往是面面俱到,只强调材料框架的完整性,平均用力,导致重点不够突出。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时要把有限的笔墨落在干部的“闪光点”上,对干部在关键时期的工作表现,以及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的典型事例,应农墨重彩,保证对人物的描述充实饱满,对共性的内容、干部表现不是很突出的方面以及其他辅助性工作,则可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层次结构,为干部勾勒出一幅清晰丰满的人物“画像”。
四、表述手法形象化,切勿“语言乏味”。受思维定式影响或语言文字驾驭能力限制,有些考察材料语言生硬死板,表述手法机械僵化,整篇材料给人索然无味的感觉。随着干部考察内容的逐渐丰富,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在表达方法上也应有所创新,语言表述应生动鲜明,讲究语法修辞,多用生动直观、易于理解的丈字。对考察中收集到的统计报表、荣誉证书等反映干部重要情况的资料,可
以以表格、图表、照片、声像等形式直接表现,发挥其与文字材料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作用,使干部考察材料化平淡为生动。
9.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五化” 篇九
一、数学概念形象化
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 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 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对一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 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其诱导。
如教师在讲循环小数的概念时, 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 再引出“循环”的概念, 学生便会深刻理解。
二、数学语言生动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 师生间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大不一样, 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 没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 实则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 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 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 引用形象的比喻, 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如教师在讲授四年级应用题的过程中, 可以寻找多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工程队、鸭子、粽子、大饼等。
数学即生活, 教师只有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 让其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 爱数学。
三、数学问题实用化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 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 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离不开生活, 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数学原型。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 是数学“活”的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材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 为教学所用。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 教师可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 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 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既可使学生积累数学知识, 又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学生每天都要与时间打交道,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时间, 而且能让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四、数学情境生活化
《国家课程标准》一再指出, 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生活化的情境导入, 使之感觉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 是内在的隐性活动, 因此, 教师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如在《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中, 笔者先创设情景, 让学生看电视, 然后通过调查本班学生有关喜欢看不同片子的数据信息, 让学生从中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笔者让学生走一走, 解决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相遇等抽象的、用几句话难以说清的概念。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这些情景华而不实。其实, 以上种种形式都是新大纲的明确要求:“应用题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 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这些实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从而让他们以后在生活中更关注数学。
五、数学作业的可操作化
人们常误认为:笔头作业才算作业。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数学作业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呢?例如在学了《统计》一课后, 笔者让学生回家统计一下家里人喜欢吃什么水果, 并制作成一张统计图或统计表。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了统计的好处, 并进一步理解了知识。同时,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10.本溪县药具五化管理 篇十
自检自查报告
根据省、市药具站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关于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意见》为重点,继续推进药具管理和优质服务“五化”建设。努力建设“行政管理、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服务规范”的药具公共管理新机制。
今年是药具“五化”建设标准化体制创建自检、自查评估阶段,也是申报先进单位关键一年。为切实抓好“五化”建设,确保“五化”建设顺利达标、申报,我县按照市站时间安排和部署,及时转发“五化”建设达标标准,现将自检、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 领导重视
切实抓好“五化”建设,具体做法是把“五化”创建达标工作拿到日事议程,同时也纳入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之中,加大宣传指导力度,营造良好的标准化环境,积极组织乡镇、街药具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五化”建设创建标准,逐条逐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五化”创建工作具体内容
依据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五化”建设先进单位标准,我县药具站积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自检自查工作。
(一)药具站建设标准化 我县占有库房两间,面积为40平方米按要求达到标准,药具站制度健全,室内通风设备良好,药具展示柜1个,药具储存柜2个,药具货架7个,药品摆放整齐,室内温湿度适宜,卫生达标,有14余种药具供全县广大育龄人群选择,做到方便群众、按需服务工作方针和机构小装备精,人员少服务精,因地制建站的原则,按照批号制管理,先进先出,按需按人发放,强化队伍建设和素质培训,大力宣传药具知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学习药具工作发展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来适应新形势、新需求来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二)药具管理工作规范化
多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做好各项药具管理分类工作,无论是物流管理、质量监测、岗位资格人员培训、宣传指导、随访服务、咨询关怀、帐务管理、免费发放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服务程序和服务行为,注重药具管理干部年轻化,县站配备具有精通电脑大学生一名,乡镇、街、村、社区由原来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5岁,学历由原来的初中、高中提高到中专、大专水平,使药具管理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大有提升,用精干的技术来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使药具管理工作更加具体、更加规范。
(三)药具管理工作信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药具管理已进入化管理时代,了解群众需求、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我们用信息化方式来及时沟通,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乡镇、街,坚持信息反馈上报制度,及时沟通使用药具种类变化和适应情况,这样百姓会满意,社会更和谐。从而证明我们的信息工作有为重要。
(四)药具服务人性化
药具服务人性化主要是指尊重个性选择、探索多样式服务、尊重个人隐私、体现人文关怀、尊重个体需求、满足个性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时了解广大育龄群众的动态需求,改变以往单一的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定期上门随访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我们利用计划生育各个人口宣传重大节日,上街宣传药具免费发放,设立咨询台、摆放多种避孕药具、及药具知识展示板、发放宣传单,当场解难答疑、指导各种避孕药具使用方法,深受广大育龄群众的欢迎,使药具服务人性化得以充分体现。
(五)药具发放渠道多元化
我们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发放模式,结合乡镇、街、村、中心户、居民小组、集市、旅游景点、设立多个药具免费发放网点,方便广大育龄群众和流动人群,同时我们协调民政、卫生积极开展药具“三送”服务工作,保障供应,实现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无死角。三 工作思路
药具“五化”创建工作以科学、人性化服务为宗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突出重点人群流动人口,我们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抓好从建、补建、改建工作,完善各项不合理设施,努力实现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群众满意合格的药具站。
通过自检自查工作的开展,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五化”建设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从中我们拓宽了新的工作思路、增强了新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未来的药具各项工作。
本溪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药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