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范文

2024-08-19

政务信息范文(共11篇)

1.政务信息范文 篇一

2011政务信息、市长信箱工作总结

和2012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委认真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XX办公室关于下达2011全市政务信息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委党组的领导支持下,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我委严格做好政务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在全委各处室兼职信息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市政府政务信息报送和主动公开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政务信息工作,狠抓落实。

我委以纪检组长XXX同志为分管领导,亲自抓政务信息工作,委办公室为具体负责的科室,根据《XX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等七项制度的要求,我委指定专人负责政务信息的报送、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同时督促每个处室的信息员,做到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我委还制定了考核机制,将每个处室公开的信息量与年终考核挂钩,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健全机制,确保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我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府信息工作要求,不断强

1化责任意识,深化公开内容,提高公开水平。结合我委《工作手册》,制定了《XXX政务信息管理办法》,认真学习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等七项制度的通知》、XXX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就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内容、要求、方式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通过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开展。

三、分解任务,目标管理。

在委党组的领导支持下,委办公室将党委信息和市政府政务信息工作列入对全委各处室和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根据各处室工作实际,以《关于下达2011年党委、政务、政府信息公开等相关信息报送目标任务的通知》(德市发改办

[2011]10号)文件下达了各处室信息报送目标,在目标考核100分的分值中占5分,此项工作得到坚决执行。

四、严格把关,积极报送,主动公开,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在政务信息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各处室上报、办公室审查、统一把关、领导审签”的工作程序,对各处室上报的信息进行严格筛选后送分管领导审签,再按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原则向社会公开,使广大群众及时、准确了解我委相关工作动态,确保了政务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果。2011年全年我委共报送政务信息共138条,被省、市各级采用44条,累计得分239分,达全年任务分值的239%;

全年共接到市长信箱转来信27封,并规范模式按时回复;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达400余条,超额完成了全年的政务信息报送和政府信息公开任务。

五、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今年我委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日常工作太繁忙,有些信息未能及时公开;信息的质量仍有待提高等等。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下工作中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切实加以改进。

六、2012年政务信息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2012年,我委政务信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水平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政务信息公开各项目标任务。根据我委的工作动态和市委、市政府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报送政务信息,主动公开政务信息,争取多出亮点,更好地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2.政务信息范文 篇二

(一) 概念。

政务信息是随着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而产生的, 是办公室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务信息概念的提出始于1986年, 河北、湖北、辽宁三省政府办公厅在武汉开会, 筹备组建省际政府办公厅横向信息网络时, 经过商定, 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直到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政务信息工作暂行办法》, 政务信息工作才逐渐得到规范化、制度化研究。根据学界研究, 政务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务信息是指一切与政务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数据的统称。狭义的政务信息是指经过专门加工筛选, 以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为主要目的, 具有专报性质的情况反映和数据资料。本文中的研究对象为狭义的政务信息。

(二) 特性。

作为信息的一种, 政务信息具有所有信息共有的特征, 但从根本上说是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服务的, 所以表现出不同于其他信息的特点:一是政治性。政务信息主要是为行政领导了解情况、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 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同时, 由于其服务对象的限制, 政务信息的公开范围也就比其他类型的信息更具封闭性;而新闻通讯稿件等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和所有读者, 不论年龄、性别、职业等,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宏观性。因此, 政务信息要更加关注关乎全局及当今领导最关心、最迫切需要了解的大问题。新闻稿件等信息的选材不论巨细, 只要是新近发生的新奇的事实, 都可以成为新闻写作的题材。因此, 政务信息在选材范围上是不同于其他信息的。二是权威性。政务信息一般都要经过各部门逐级审查检验过, 才能完成上报工作的, 因此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指导性, 是具有导向性的“官方消息”。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 政务信息的写作形式相对固定, 标题直接揭示文章主旨, 信息主体开门见山, 语言风格准确、平实;新闻稿件等则常用抒情、描写等方式, 标题讲究文学性, 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主体-结尾, 语言要求生动、活泼, 常使用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此外, 政务信息还具有机密性、时效性等特性。

(三) 作用。

作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 政务信息工作为领导工作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科研生产及管理态势、社情民意等多方面宝贵信息。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入, 作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政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务信息已经成为领导耳朵和眼睛的延伸, 能够起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 宣传工作、展示自我, 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 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等重要作用。

二、政务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调研部分企事业单位, 从整体上发现各单位领导重视政务信息工作, 组织机构完善, 建有相关管理制度, 但在工作的日常管理上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信息意识淡薄。

一是有些领导认识不够。对政务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甚至误解的现象。许多部门领导认识不到政务信息的特殊价值, 认识不到政务信息对工作决策、拓展视野、拓宽思路、把握全局、下情上达和上情下传的重要作用, 因而对政务信息工作不够重视、懒得研究、不加理睬。此外, 有些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对政务信息服务对象、功用、选材等方面具备的特殊属性认识不清, 经常与新闻稿件混淆。二是捕捉信息的意识差。信息充斥在我们的周围, 但如何发现信息、捕捉信息经常是政务信息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只要不断培养我们的信息意识, 不断发现, 善于捕捉, 在我们的身边还是有很多能够形成政务信息的线索, 譬如: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科研生产进展情况、经营管理情况、改革与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研发、经济运行和财经管理、市场开发、国际国内合作及智力引进、风险防范及监督体系建设、党群、思想政治及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及后勤保障等等。

(二) 信息质量不高。

一是求量不求质。与认识不足、对政务信息工作重视不够相反, 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政务信息工作给与了重视, 但工作又陷入另一个极端:政务信息报送十分频繁, 数量很大, 但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工作的罗列或者是大事记式的记述方式, 其质量和政务信息本来要求的有很大距离。二是报喜不报忧。忧, 即是问题类信息, 旨在反映存在的困惑、矛盾等, 此类信息在政务信息收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上报, 影响了上级领导对全局的把握和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及时解决。三是挖掘不够深。在政务信息报送过程中, 常常出现浅尝辄止、分析不透的问题, 应当在做好日常信息编辑、报送工作的同时, 采取定期综合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 力求通过综合分析, 使报送的政务信息化零为整、化浅为深, 达到多侧面反映事物整体、多层次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效果, 从而提升政务信息的质量。

(三) 报送渠道不畅。

一是人员不均衡。在办公室系统中, 政务信息机构和工作人员成倒金字塔式结构, 即越是上级单位, 越是配备专门的信息人员和足够的经费, 而越是到基层单位, 人员和经费等资源就越显得捉襟见肘。人员、经费等资源的不均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务信息良好报送渠道的形成。二是报送不及时。在政务信息日常管理工作中, 经常出现本来很有价值的信息由于报送不及时只能割爱的现象。所以, 在严格报送审查程序的同时, 政务信息的时效性必须加强。

(四) 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奖惩制度不到位。微薄的稿酬激励和单纯的宣传号召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得不到搜集上报, 政务信息工作管理人员常常遇到“无米之炊”的尴尬。二是专业培训不充分。根据调研情况看, 各单位政务信息员队伍人员层次参差不齐, 整体上看, 基层信息员是由部门秘书或相应岗位人员担任, 对政务信息的理解程度、处理信息的能力、驾驭语言和文字的功底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对宣传部门对新闻通讯员队伍的培训来讲, 政务信息员队伍的专业培训显得少之又少, 或者将政务信息员培训和新闻通讯员培训混为一谈, 甚至没有专业培训。

三、做好政务信息管理工作拟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基于以上对目前办公室政务信息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 本文拟提出以下做好政务信息管理工作的措施和途径, 简称“四个一”:

(一) 树立一个思想。

树立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尤为重要, 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思想, 关注的角度、思考的范围才会得到拓展, 研究的深度、论述的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才会采写出更有针对性、综合性, 符合领导阅读需求的信息。一是深化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对领导科学决策所发挥的作用, 如何及时、准确、高效地反映本单位的热点工作和重大发展问题, 利用高质量信息的力量影响外部资源, 为单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传递的表达方式对于信息价值的影响, 力争使非本专业的上级领导能够及时了解本单位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要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并非就事论事、罗列事实, 信息报送并非仅就本单位、本部门的小范围着眼, 而要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广的领域入手。二是深入挖掘。政务信息是反映工作深度化和外延化的重要手段, 应着力加强政务信息的深度开发。在做好日常信息编辑、报送工作的同时, 注意对各部门报送的信息采取定期综合、专题综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 提高信息的综合性;深入基层部门了解科研生产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提高信息的调研性;分析研究上级单位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 准确把握工作中心。及时分析领导讲话、报告和指示, 了解领导关心的工作和问题, 提高信息的针对性。

(二) 锻炼一支队伍。

以办公室为政务信息归口管理部门, 各处室选拔青年骨干担任兼职政务信息员、政务信息联络员, 努力形成兼职政务信息员重点撰写, 联络员专人监督并汇总, 全体员工都可以参与的良好范围。一是强化信息报送流程。严格逐级审查的程序是政务信息管理工作中必须强化的一个环节。各部门人员, 尤其是政务信息员应当及时将信息报送至本部门信息联络员, 经联络员初步汇总后必须经过部门领导审核、签发。二是提高报送的时效。政务信息讲究效用, 效用大小一般和实现成反比, 用时越短, 信息效用越大;反之, 用时越长, 效用越小, 超过一定时限, 信息的效用可能为零, 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加强报送的时效性十分重要。三是加强政务信息采编能力、写作能力培训。将培训作为常态机制来抓。提升全员特别是政务信息员的综合分析及文字表达能力, 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 透过事物的表象,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次问题, 努力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 既有定性分析, 又有定量分析。

(三) 固化一本刊物。

政务信息以每周工作动态为载体, 在保证工作信息及时性的同时, 狠下功夫, 严格把关, 提高政务信息质量。此外, 积极发动业务人员采集专题信息、综合信息素材, 围绕中心业务反映部门重要工作进展情况、重大决策部署及贯彻落实情况、对本单位整体发展以及某方面工作或某个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后形成信息。

(四) 形成一个机制。

应树立起“大信息”的概念, 将政务信息工作延伸、渗透到调研、督办、信访等各项业务工作中, 形成工作合力, 采集、挖掘、开发政务信息资源, 努力形成“人人关注政务信息, 人人都写政务信息, 项项工作出信息, 人人都是信息员”的工作局面和良好氛围。

3.浅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篇三

近年来,政府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类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安全无不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对待。政府部门或从技术手段出发,采用各类信息安全技术来保障电子政务安全,或是辅之以信息安全的制度保障,从技术加管理的角度来落实安全措施。

一、电子政务安全需求

电子政务是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三级网络构成的,政务内网为政府部门内部的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和核心数据应用系统,政务外网为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各类非公开应用系统,所涉及的信息应在政务外网上传输,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电子政务所涵盖的信息系统是政府机构用于执行政府职能的信息系统。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跟国家紧密联系,所涉及的众多信息都带有保密性,所以信息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电子政务安全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的安全机制和社会人文环境、道德伦理方面的保障体系。在电子政务实践中人们的安全需求主要有三点:一是扫除信息网络安全隐患;二是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三是保障国家信息领域。

二、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两部分。信息安全包括“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系统安全包括物理安全与传输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结构安全、信息传递过程安全、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标准时间源、病毒保护、数据备份与容灾等几个方面,其中操作系统安全、网络结构安全和信息传递过程安全成为重点。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对策如下:

1使用网页防篡改系统构建安全网站。

针对政府机关Web安全性的要求,可选用网页防篡改系统来构建安全网站。网页防篡改系统实时监控Web站点,当Web站点上的文件受到破坏时,能迅速恢复被破坏的文件,并及时提交报告给系统管理员,从而保护政务网每个Web站点的数据安全。做好服务器的安全策略配置,及时升级补丁程序;正确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政府网站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既注重外部防范。又要加强内部管理,在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

2使用漏洞扫描系统弥补缺陷。

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严峻,被列入防护能力最低的国家之一。所有的政务应用和安全措施都依赖操作系统提供支持,操作系统的漏洞或配置不当将有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在电子政务设计建设中,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代码对政府公开的产品是信息安全的根本,但由于我国没有掌握CPU等核心技术,未能建立独立自主的信息安全产业,在操作系统安全设计方面必须布置漏洞扫描系统以弥补操作系统无自主产权的缺陷。利用漏洞扫描工具采取时间策略定时扫描整个网络地址网段,对多种来自通讯、服务、设备、系统等的漏洞进行扫描。采用模拟攻击的手段去检测网络上隐藏的漏洞。且对网络不做任何修改或造成任何危害,并提供漏洞检测报告和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检查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使用隔离网闸技术整合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实践中往往产生内网与专网、外网间的信息交换需求,然而基于内网数据保密性的考虑,我们又不希望内网暴露在对外环境中。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是设置安全岛,通过安全岛来实现信息的过滤和两个网络间的物理隔离,从而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隔离网闸技术是实现安全岛的关键技术,通过添加VPN通信认证、加密、入侵检测和对数据的病毒扫描,就可构成一个在物理隔离基础上实现安全数据交换的信息安全岛。在此基础上,隔离网闸作为代理从外网的网络访问包中抽取出数据然后通过反射开关转入内网。完成数据中转。另一方面,由于隔离网闸仅抽取数据交换进内网,因此,内网不会受到网络层的攻击,这就在物理隔离的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交换。

4使用PKI技术进行加密认证。

PKl是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简称,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建设中,PKI实际上是提供了一整套的、遵循标准的密钥管理基础平台。PKI技术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CA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E-mail、身份证号等)捆绑在一起,通过数字身份证、数据签名、用户名及其访问口令。进行身份鉴别及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法人员对网络的登录,保证网络资源的使用安全性。在加密过程将密钥分解为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认证中心CA是PKI的核心执行机构,承担认证服务、签发数字证书,由受信任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担当,验证并标识证书申请者的身份,对证书申请者的信用度、申请证书的目的、身份的真实可靠性等问题进行审查,确保证书与身份绑定的正确性,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

三、结束语

4.财政局长政务公开承诺(范文) 篇四

大家好!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公开、透明的“阳光财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此,我代表财政局就进一步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郑重承诺:

1、凡与有关部门、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都要向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特别是对社会关心、关注的办事程序、岗位职责、国有资产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与发放、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管理、会计管理等要全部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要本着适用、便捷、节俭的原则,全面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宣传手册、政务信息公开热线、新闻媒体、政务信息咨询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政务公开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监督财政局的工作。尤其是要加快政务服务网络建设,凡财政工作需要公开的,都要争取在互联网上公开,扩大监督面。

3、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监督保障体系,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审查、监督约束、责任追究等项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迈进。

5.村级政务服务全程代办制度范文 篇五

1.对群众需到乡镇或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许可)和服务事项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2.群众来办事时,代办员应一次性向办事群众告知相关事项的办事流程、需提供的书面材料清单和具体要求。

3.村代办员对照需代办事项的“办事指南”,检查核实办事群众提供的材料齐备后,确定受理并出具代办通知书,在5个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内送达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办结后在5个工作日内取回,通知办事群众领取。若材料不齐需补正的或不予受理的,实行一次性告知制。

4.需转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由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确定专人在5个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内送达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办结后在5个工作日通知办事群众或村代办员领取。

5.属于政务服务站代办员职责范围的事项,代办员应该在承诺时限内,积极予以办理。

6.对前来投诉举报的,要热情接待,耐心听取投诉人意见,并如实记录反映的问题和反映人的情况,然后向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或相关部门报告。

7.不履行首问责任和一次性告知义务的,一经查实,给予诫勉教育或告诫。

6.政务信息范文 篇六

一、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二、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结合实际,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

(二)政务公开,服务公众,依托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打造“中国·南昌”门户网站体系

(三)重点突破,急用先行,以“数字南昌”为龙头推动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四)整合资源,共享利用,通过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逐步构建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是整合资源

二是创新机制

三是加强管理。

四是促进应用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属于全国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之一。她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先后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大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城市。近年来,南昌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业发展”战略,深入做好建设“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打造“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四最”品牌,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政府信息公开,为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个南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相对沿海发达城市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应用水平偏低,处于努力追赶阶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化后发优势,坚持“统一、高效”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计算机、通信、广电三网基本覆盖全市,党政信息网络实现市、县区、街办三级互联,统一的“中国·南昌”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基础信息平台等基础共享平台逐步搭建,全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基本完善,用有限的资金打造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网络和地理数据库,在国内取得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昌特色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其中党政信息网的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只花了其它城市十分之一的钱;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由市政府统一组织集中生产,并向各部门免费提供,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开创了一种新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投资浪费现象,在此基础上,一大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如“数字林业”、“数字水利”、“数字园林”、“数字环保”、“数字消防”、“12343社区服务平台”等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今年5月荣获2008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称号。

二、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我市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数字城市建设各

个方面无法做到全面推动、齐头并进;相对于欠发达城市,我市又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统一的领导机制,在基础条件和推进力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我们在借鉴其他城市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南昌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打造门户网站、建设应用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四个层面齐头并进,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南昌特色发展道路。

(一)结合实际,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以电子政务公用网络建设为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抓住南昌市行政园区搬迁的契机,提出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模式,建设一个统一的“一体化宽带多媒体信息网”,使全市所有党政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在真正意义上的同标准、同规范的统一政务信息网络平台上进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盲目求新、求大、求洋,坚持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利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通过市场化模式,整合电信、广电网络资源,达到了高效集约、避免重复的目的。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属党政各部门、各县区、部分企事业单位、城区部分街道办事处的南昌市统一政务信息网络平台,连接350多个单位,建成上万个信息点,实现“一网打尽”。

(二)政务公开,服务公众,依托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打造“中国·南昌”门户网站体系。“中国·南昌”网站是南昌市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政务门户网站,它是一个网站体系,涵盖南昌市的市级党政机关和县区人民政府,是由一个主网站和若干子网站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全市统一发布各类政务信息、展示南昌整体形象的窗口,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公众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已接入包括各市直部门、县区开发区在内的73家单位。网站同时也是市直机关公用政务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和网上办事平台,通过网站统一后台维护系统、网上审批办证系统、12345市长热线、公文传输系统等,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资源集成化、业务流程化、决策智能化、界面一体化、平台统一化、模块组件化、接口标准化”。“中国?南昌”门户网站体系对政务网站群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梳理、整合和拓展,综合体现了我市党政机关公众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三)重点突破,急用先行,以“数字南昌”为龙头推动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按照“数字南昌”统一建设框架,将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文化、教育和安全等各类城市信息有效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建设服务于南昌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社区,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先后启动、建成了国土、规划、林业、水利、园林、环保、城管、消防、公安、交警、人防等二十多个部门应用系统建设,并重点推动“政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城市一卡通系统”、“数字城运系统”等几大涉及范围广、政府和公众需求强烈、应用效果明显的综合应用项目建设,以此快速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发挥信息化应用效益。

(四)整合资源,共享利用,通过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逐步构建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应用实效的关键。经过多年建设,很多部门的垂直业务系统已相当完善,但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各部分很难开展深入的综合性应用。特别是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数据库,各部门需求强烈缺又无力单独建设,极大地阻碍了电子政务应用发展。在我市统一建设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之前,动辄上百万的数据采集费用,让我市各领域的GIS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停滞不前。近几年,随着我市统一建设全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并向各部门免费提供,相关的电

子政务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启动,大大加快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继续统一建设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三大数据库,整合国土、规划、交通、水利、园林、绿化、教育、文化等各职能部门专题数据库,并逐步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几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做好“两篇文章”,坚持“统一、高效、市场化”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原则和“重点突破,急用先行”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建设方针,以建设数字城市为龙头,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和统一的空间地理、人口、法人、经济四大数据库建设,促进我市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达到中部地区领先位置。

7.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研究 篇七

一、政务信息资源的概念

1、信息资源的概念

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开发、组织与利用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内容。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分, 我们可将信息资源划分成零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以及三次信息资源。其中, 零次信息资源是指直接观察客观事物活动得到的信息;一次信息资源是指事物活动的原始记录;二次信息资源是指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是指通过对一、二次信息进行高度浓缩、提炼加工而成的信息。

2、政务信息资源的概念

政务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政府部门在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职责的业务过程中和政务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内容。

二、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原则

各个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过程中, 大致应该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1、优先原则。

在信息采集过程中, 与机构职能相关的信息应优先考虑, 特别是对于履行职能具有重要作用与实际效用的基本信息。

2、节约原则。

应有效地保证信息只被采集一次, 并且能够在完成维护任务的级别下运行, 使政务信息在采集、维护、使用与发布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降到最小。

3、共享原则。

采集得到的信息资源应实现资源共享, 确保整个政府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无缝集成。

4、对应原则。

信息采集、产生和接收信息的费用应该与它对机构和使用者的价值相匹配。

三、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

为了减少重复采集与政务信息流失的几率, 我们应该在采集原则下确定采集范围。同时, 还应该将政务信息采集范围与政务信息采集部门的行政职能与业务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若采集到的政务信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需求, 还应该进一步确定信息共享的范围, 这是一个涉及到政府职能、管理权限、工作性质与服务群体等因素的过程。所以, 在确定政务信息采集范围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根据行政职能确定信息采集的对象

在信息采集之前, 首先根据政府职能和目标要求确定信息采集对象。

2、对采集对象进行分析, 明确可能涉及到的工作部门, 初步形成政务信息采集范围

通过对采集对象进行分析, 找出可能出现重复采集的区域。尤其是对于政府服务的多个用户和用户群, 必须明确哪些方面可能存在多个完全相同的信息采集区域, 分析并辨别出是否包含相同的或近似的信息。若该信息同时被多个政府部门列为采集对象, 则需要成立相应的信息采集小组, 共同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并达成信息共享协议, 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在部门内和部门间实现最佳信息共享, 合理规避信息的重复采集。通过以上工作便可初步形成政务信息采集范围。

3、查找疏漏, 最终确定采集范围

对初步形成的政务信息采集范围所涉及的信息提供者进行调查, 进一步找出可能疏忽的信息共享区。通过调查, 查找在设定的采集方案中, 是否存在未被发现的信息重复采集区, 若有则应将其采集者纳入信息采集小组的范围, 以减轻用户负担并协商联合采集。通过以上工作, 基本可以确定政务信息的采集范围, 并使重复采集的可能降至最小。

四、信息资源管理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 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 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人类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集成领域, 多种人类信息活动所整合而成的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

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 以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站为支撑平台, 对政府建设中所涉及的一切与信息交流、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控制与组织的活动, 它涉及信息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人才、信息政策、政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要素的管理。

3、信息资源管理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 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政府内部网、外部网、因特网上的各类信息系统的协调与控制, 各类信息系统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配置, 可以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互相补充、方便使用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结构, 从而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 利用群体优势, 以尽可能小的投入发挥尽可能大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比如政府内部资源建设与公众信息资源利用相结合, 软件系统的配置与内容资源配置想结合, 历史数据存量配置与动态数据资源及时补充、维护相结合, 从而形成较为合理的政府信息资源结构。

五、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途径

1、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

信息资源建设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为目标, 围绕组织的各项活动, 开展信息收集、整序和存储工作, 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好基础。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 是指对信息资源的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 不仅包括信息本身, 而且也包括与信息资源有关的资源, 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的管理。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一是要规划和开发一批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二是要整合和改造现有的信息资源, 清理、确认和制订数据库标准与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

2、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1) 提高对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 信息资源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 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 对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实行统一规划, 统一实施

为了避免各职能部门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各自为政, 重复建设, 必须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 统一采集标准, 实现联合采集, 这样才能降低信息采集的费用, 有效消除“信息孤岛”。

(3) 正确解决资源公开问题

政务信息, 实际上是共有财产, 只不过授权有关部门来收集并处理而已。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无权据为己有, 任其浪费。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公开是政务信息本质特征的最好体现。政府各部门应强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大部分内容要向社会各界和普通群众开放。实际上, 政务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会产生一个“多赢”的结果, 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均能从中受益。

(4) 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

信息资源既要为政府部门服务, 更要为社会公众服务。政府部门要鼓励公众将意见、建议以及发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或传统方式及时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及时解答问题、反馈处理结果。这样, 不但能丰富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 而且能保证政务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

(5) 建立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资源是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的基础。我国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是建立在条块分割格局之上的部门集中或行业集中, 要保证政府部门及时迅速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6) 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增长快速、存放分散、表现形式各异、传输方式不统一。这些特点首先为信息资源的查找和共享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为解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障碍, 国际上通常采用元数据技术和目录技术, 对不同种类信息资源的进行统一描述, 并根据应用需求建立各种目录分类方法, 为存放分散、种类繁多的政务信息资源提供检索和导航服务。因此, 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是能够进行多领域、大范围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的必要保证和前提。

总之, 随着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 政务信息资源逐渐成为社会整体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社会信息化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 要以完善体制和创新机制为动力, 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先导, 求真务实抓好应用, 重点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共享。

8.政务信息范文 篇八

一、优化安全防范技术体系,抓好源头管理

作為信息化的产物,电子政务系统最主要和最基本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样,要保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首先必须要从优化电子政务安全防范的技术体系构建。

首先是合理区分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以内网的信息安全为维护重点。每一个地方在开始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时,都要结合本区域、本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情况,统一布局,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正确做好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的物理和逻辑划分,界定电子政务所涉信息的涉密程度,以正确把握信息的保密与公开。在做好政务外网的信息安全工作的同时,各地要集中更多精力,确保政务内网的政务信息安全。技术和业务部门要严格参照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事前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健全完善保密方案。任何地方的政务内网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须通过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的测评,获得相关审批。

其次是要从技术上合理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确保其安全运行。在设计电子政务平台运行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电子政务开放性和应用性,还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尤其是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管理。设计人员应该从电子政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两方面去设计和分析其安全需求,从硬件环境、网络层、操作系统、数据库层、应用层及操作层等多个层面进行安全设计。这些安全设计主要应该包括身份鉴别、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访问控制、防病毒等,以实现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软件安全。同时,在硬件上也要提高相关设备性能,如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交换设备,达到千兆以及更大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交换的目的。

二、健全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相关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尤其是基层政府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涉及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立法和修订速度与实际需要相比,差距比较明显,导致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许多方面存在制度和法律空白;即使一些法律法规已经制定,但执行力不够,缺乏相应的权威,缺乏适用性、统一性和前瞻性;立法部门在这方面的立法相对随意,相关规定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尤其是没有产生专门性的网络安全法,自然就没有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了。许多地方政府倒是有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但其法律效力较低,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从法律、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完整的法律体系方面去考虑法律法规的健全与维护。

一方面,我们认为,应该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和特点及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外信息安全立法的实践经验,对已有的信息安全保密相关法律法规如数据保密法进行及时的整理、清理,对还有价值却不是很完善的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建立健全技术准入标准;另一方面,立法部门要加速推进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条例的制定,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快国家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另外,再好的法律,没有没得到执行,那也没有意义。因此,执法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实施和执行情况的跟踪和了解,加强监控,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本单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制度管人管事有着明显的根本性和全局性特点。因此,各相关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照有关部门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与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首先,要完善单位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组织体系,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到岗。如可以由办公厅(室)组织单位电子政务安全维护的全面协调,由单位的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电子政务安全的日常性技术维护与检查,具体的处(科)室负责本处(科)室信息上传、管理、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下属各单位的电子政务安全维护工作的管理与检查,严格考核机制。

其次,要健全和完善政务平台日常安全运行维护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都要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变更、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信息数据的上传、下载和数据的备份及新增系统的引进等做出明确的制度性规定。尤其是对于新引进的电子政务系统和新增加的系统功能模块要严格诸如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工作;单位还要制定与完善关于各具体使用部门、处(科)室在无线、多媒体产品、移动存储介质、安全设备的采购、使用、保管及软件安装等的相关规定,尽量减少安全漏洞。

再次,要健全和完善电子政务使用与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维护技能。再好的制度也要由人去执行,再好的系统也要由人去操作。因此,各单位要健全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管理考核等各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尤其是针对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电脑技术基础薄弱、信息安全知识缺乏的问题,健全单位信息安全法规宣传制度和定期培训、轮训制度,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最后,健全和完善单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应急预案,强化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与一般的单位突发性事件的涉及面不同,电子政务信息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和使用,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会有突发性、非典型性、大范围、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制定和完善安全预案,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维护与预防意义更大。各单位都应该视本单位使用和掌握信息的涉密程度,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安全的分级应急预案,完善相应的预案处理程序,定期开展安全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影响,降低安全事件的破坏程度。

9.县卫生健康局政务诚信承诺书范文 篇九

一、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各项工作任务。

二、推行阳光政务。及时更新单位政务信息,公开行政许可项目、实施依据和办理时限。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零收费办理。

三、转变工作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减会议活动,精减文件资料,厉行勤俭节约,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对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肃问责。

四、坚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禁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查“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行为。

五、依法行政承诺。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健康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六、坚持守信践诺。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建设,有效规范医疗卫生秩序。

10.政务信息范文 篇十

因为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呈现的触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处所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尚无专门的电子政务钻研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因为机构的缺位或者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钻研、策动电子政务培训的整体计划以及具体施行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遭到必定程度的制约以及影响;因为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规模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少紧密联络以及直接来往,教学单位对于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示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少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而,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依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态及技术前沿课题,适量介入相干的科研及建设施行实践,对于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和有效组织各级分散培训是10分必要的。

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注重,各地大都完美、树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装备完美的计算机房以及网络装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前提。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以及完美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当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施行工作,如了解并依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示状以及技术前提进行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课程的设计、分散培训的指点;介入科研以及技术攻关,不断改良、完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于性、合用性以及有效性;调和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施行对于人材以及技术的需求瓜葛等。

二、首先要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以及深度。因为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拥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以及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需具备相干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和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发展的宏观战略以及相干政策、技术,然而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以及领悟;另外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于相干政策掌控不足,对于建设的宏观计划以及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以及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呈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少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和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动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

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于较高层次以及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大到师资培训。而对于于处所泛博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的培训来讲,则主要依托处所培训教师进行。因而各地必需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历确认统一调和起来,介入电子政务分散培训的教师应该首先获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历,师资资历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确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需标准化、规范化

11.浅谈信息披露和政务公开 篇十一

改革开放使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民群众掌握、了解各种信息的多少,应当是社会进步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充分满足人民知情的欲望,是政府信任老百姓、信任自己的象征。虽然,目前信息公开上我们已有了一些进展,但距离老百姓的要求,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开明开放,更需要媒体履行职责,加强监督。

最近,四川自贡市公安局对外宣布,今后凡是发生有重大影响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治安、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将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布案情及侦破进展情况。同时欢迎媒体对重大案件进行全程追踪,以监督公安机关的侦破进程。自贡市公安局在媒体公开、舆论监督方面带了个好头,于己于人都有利。也许是案件重大,公开不到位;也许是正在侦破,不便公开;也许是案件的意义和影响还没分析透彻,还不宜公开。长期以来,媒体在对较重大的案件进行采访时,常常遭遇有关人员的“无可奉告”,使媒体无法将真实情况及时告知民众,因而各种谣言就会“应运而生”。而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人们的主观臆断和“添油加醋”又会对事情火上浇油。这样就会增加民众的“恐慌指数”和不安心理,造成社会混乱,破坏正常秩序。公众其实有权知道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的发生与侦破情况,纳税人对公务人员的权利中应当包含有知晓影响社会发展、影响自己安全的事件进展情况的权利。自贡市公安局的表态在当前执法机关对待新闻媒体的态度上是个突破。它的可贵之处是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从现代政治传播学的角度看,信息就是一种权利。披露信息实际上等于是一种权利的社会分享过程。这种权利分享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分享都需要制度来保障。我国的信息披露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明显的责任不对称的状况。基本表现是:作为某一级主管的官员,不披露某类信息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但如果一旦他披露了,却可能要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全部后果。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责任不对称使官员倾向于沉默,倾向于不披露,倾向于不跟媒体接触。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是这样回答记者的,大意是:很多官员在工作历程中没有学过如何面对媒体,他们有时候可能会很紧张。一般民众要求官员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理,而不适应官员说错话。我希望媒体和民众要给官员一个机会,允许他们有时候说错一两句话。王岐山的这番话是为官员辩护,但的确是实话,是政务公开与“允许说错话”的实话。

政务公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不但要公开最终结果,还要公开从酝酿、决策到执行、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某些情况之下,官员说一两句错话几乎不可避免。如果在事情已经板上钉钉的情况下再公开,或者没有任何讨论和修订的余地,不允许任何质疑和批评的情况下再公开,官员百分之百不说错话的目标倒是实现了,但政务公开的实质却在无形中被取消了。

我们的媒体和民众应当允许官员“说错话”,因为这是开放和公开中的“错话”,是一种进步的附带物,是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民主政治的“小代价”。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民众有权知道国家的变化、政府的行为和公务员的作为。政务公开是政府部门的法定义务,是政府存在和运转的一个基本前提。在这一前提下,公开是原则,是惯例,而不公开必须说明理由,是特例。

目前,正在逐渐推行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务公开的一种形式。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记者到政府有关部门去联系采访,结果被告知:所有的事情新闻发言人都讲过了,你去找新闻发言人吧!这些现象使我们开始怀疑:我们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底是为了促进信息披露,促进政务公开,还是为了控制舆论,封闭信息;是为了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还是为了保障官员的职位稳定性。需要阐明的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不是免除各级官员面对新闻机构向公众披露信息、政务公开的职责。

新闻发言人,要有新闻可发,不要说些空话、套话、假话、废话、官话来糊弄媒体,新闻发言人包括有些党政官员,要学会发言,学会与公众沟通,尊重新闻规律。我国一位元老级宣传管理干部评价有些官员:你想告诉大家的,已经反复说了许多遍;大家想知道的,你一句也没说。当媒体被看作是党政机关的一个部门,编辑记者被看作是党政领导的下级时,在这种体制下,领导想说的自然会如愿出现在媒体上,领导不想说的,媒体会自觉过滤掉,媒体被党政官员称为自己的“说话自留地”。在这些“说话自留地”里,官员的官话、套话、废话就会疯长。那些已经讲了无数遍、永远不会错但也没有用的话就会充斥其间。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最近就说,媒体要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增强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上上下下才有凝聚力。

上一篇: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下一篇:有关秋天的谚语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