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024-06-25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用8篇)

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篇一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各中小学校:

为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依据《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修订) 》(2011 年)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于 年 11 月至 2016 年 12 月,对我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年立项的课题(含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和 2014 年度立项还没有结项的课题进行中期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期评估的原则

1、中期评估对象为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015 年立项的课题 (含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 和 2014 年度立项还没有结项的课题。

2、中期评估以省辖市电教馆为主。 各省辖市电教馆可根据本通知精神, 结合辖区内课题实施情况, 制定具体的中期评估办法,采取查阅材料、听汇报、听课、召开座谈会、实地考查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状况,在评估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优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中期评估要坚持实事求是, 着重检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 通过中期评估检查,切实解决各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工作。

4、没有进行中期评估的课题不能参加 年的结题鉴定。

二、中期评估的主要内容

1、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否在执行中得到落实,如果研究方案作了调整,在哪些方面作了调整,原因是什么,落实情况怎样。要有文字说明。

2、研究条件人员队伍(包括课题组成员变更情况及原因) 、研究环境(设备、设施、场所、软件资源) 、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情况。

3、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实施进度,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课题研究的交流、研讨、培训等情况。课题研究能否按时保质完成,研究工作推迟或终止的原因,已经开展的工作和相关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等。

4、阶段性成果

重点检查课题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及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研究课例、课件、网络电子作品)的数量、质量和效果等情况。阶段研究成果是中期评估的重要内容。

5、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评估检查的具体内容见《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指标》 (附件 2) 。

三、中期评估的要求

1、各课题学校应按中期评估的通知要求先进行自评。 课题学校要在认真检查、总结的基础上,填写《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表》 (见附件 1) 。

2、省辖市电教馆的中期评估工作, 要求从接到通知之日起到2016 年 12 月 30 日前结束。中期评估结束后,要认真撰写中期评估总结。省辖市的中期评估总结,中期评估汇总表,各课题学校的中期评估材料(含中期评估表、自评表) (见附件 1、3) ,要求在 2017 年 1 月 20 日前报省电教馆。

3、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凡不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无法再坚持开展课题研究的学校,按撤消课题立项处理。 中期评估得分达不到 50 分, 根据中期评估专家意见限期三个月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将作撤项处理。

四、中期评估材料报送

课题学校需提交的中期评估材料包括:研究过程中调整或修改的课题实施方案,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中期工作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课例、主题学习网站、课题研究网络平台等,以及成果的发表、获奖、推广情况) ,课题中期评估表、自评表等。中期评估文字性材料需按目录打印成册并报送电子文档;电子文档、课件、课例、图片、网站等材料整理后(分类存放,容量超大的文件应减少容量)通过网络、优盘或光盘上报给省辖市、直管县电教馆。

省辖市、直管县电教馆负责汇总本地课题中期评估材料。中期评估纸质材料以课题为单位,每个学校存放一个档案袋(盒) ,封面以“2016 年+课题立项号+学校名称+中期评估材料”命名,采用邮寄方式报送省电化教育馆;中期评估电子材料每个课题存放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以同样规则命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省电化教育馆。纸质材料及电子材料均需提供全市汇总表。

五、其它事项

1、中期评估的有关文件、表格公布于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系统(kt.hner.cn) ,课题承担单位可以查阅和下载。

联 系 人:廉艳霞

联系电话:0371-66324285

报送邮箱: hndjyjb@126.com

邮寄地址:郑州市顺河路 11 号,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

附件:1.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表

2.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指标

3.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自评表

2016 年 11 月 8 日

2.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篇二

学乐云平台与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后,资源分享应用变得简单。学乐云平台已有来自全国优秀教师的共享资源,未来还将与其他省级、以及国家级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建成“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集体备课教案共建共享、名师授课课件共建共享”三大体系,连接全国优质的教师和教学资源,为K12教师提供一站式服务。

两平台的互联互通也将有利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开展。云教学平台的“教师之家”已成为全国数十万教师的晒课与学习平台。在26日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应用培训会上,陈冬华董事长演示了授课神器的运用,其电子课本、云盘资源的便捷操作,习题的高效随堂反馈,点名、截图等多种授课工具让在场教育专家印象深刻。

3.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篇三

摘 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推进,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但是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沈阳市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65-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硬件条件的不断投入和提高,教育资源建设与师生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教育资源建设滞后、应用整合艰难等问题日益突显。因此,深入研究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调研和收集数据

为更深入地了解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笔者在沈阳开展了一个关于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系列调研,调研对象是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级中学,调研目的是全面了解现阶段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分析师生需求,研究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研究解决策略等。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考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分为四个系列:第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摸清全市情况,在问卷设计上,针对沈阳市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各个层面参与者,从建设、管理、应用和需求等角度,设计了区县卷、学校卷、教师卷和学生卷等四部分问卷;第二,采用访谈调查法组织专家研讨构建资源公共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服务功能等;第三,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网上进行抽样调研,问卷设计19个问题,通过网络广泛征求意见;第四,采用考察调查法对成功模式进行调研,重点考察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北京资源超市的建设经验等。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81份,收回有效问卷1047份,其中:发放区县电教馆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发放校长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发放教师卷409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发放学生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回收网上调查问卷163份。共访谈调查15个区县电教馆和44所学校,通过对专家、中央电教馆、兄弟城市电教馆、学校校长、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广泛收集了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在沈阳市15个区县中各抽样选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每校有校长1人、教师10人、学生10人,参与调查的学校教师来自14个学科,参与调研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3.3岁,教师性别男女比例为29.2%和70.8%,女教师数量明显多于男教师。

2.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沈阳市市级教育资源总量为10100G,拥有10个类别,6个应用平台,覆盖中小学20多个学科,基本满足沈阳市基础教育的教学和学习需要。2008年建成沈阳教育资源网,整合众多资源应用系统,实现多平台单点登录和资源的统一搜索。沈阳教育资源网现有资源包括媒体素材资源、示范课例、网络课堂、学科教学辅助工具、理化生教学实验视频资源、城域网在线学习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实时交互教学答疑系统等等。

3.教育资源应用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趋势。接受调查的教师表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优势,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情境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教师有32.99%,偶尔会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资源的有8.57%,从来都不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为0。

4.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

数据显示:77.4%的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浏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信息,成为其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同事之间的资源分享也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常用手段,其比例占22.86%;通过沈阳教育网查找资源的占20.87%。然而我们也发现,与网络资源相比,学校购买的光盘等电子资源和图书馆、阅览室等传统媒体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此外,各区县教育网的利用率也较低,没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共享的优势。

5.教师常用的教学资源类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和使用频率在很大程度都要依靠教学资源。从统计数据看,教师需求最强烈的是课件资源,其次是素材资源,同时优秀示范课例和教材、教案分析也是许多教师平时使用比较频繁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对题库类资源也比较感兴趣。

6.在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制约因素与困难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征集了41类意见,比较集中的意见有以下几类:小学科资源不够丰富,工作紧张而上网时间不充足,按照教材版本检索困难,课件制作或上网水平较低,二次开发水平不够,相关培训不够等等。最关注的问题包括:希望关注小学科,注重面向农村学校和师生,增加与本地教材配套的题库,资源要注意及时更新,为教师间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增加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扩大交流,对外网开放等等。

二、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笔者将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难”,即查找难、共享难、应用难,外网难。

1.现有资源服务平台不适应现实需要,需要解决查找难的问题

大部分被访问教师认为,沈阳市教育资源网目前所提供的免费资源数量虽大,但是优质资源、适合当前教师使用的资源数量却不多。一方面,由于近几年新课标的实行以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不断变化,资源更新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虽然教育资源每年都会更新,但是过时的资源却不会被剔除,新的资源一进入资源库就被淹没在大量的老旧资源之中,搜索和筛选资源困难,可利用性差。因此,很多教师宁可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有35.58%的教师会选择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源。

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资源管理系统中资源分类不科学,各种资源分布在几个不同的系统中,查找效率不高,影响资源的利用。

2.缺乏共享机制,需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

各区县都有数量不等的教育资源,其中大部分购买的资源与沈阳教育网现有资源重复,各单位教育资源建设大多以购买成品为主。自主开发资源没有系统性,有些资源重复建设,部分关键资源建设滞后甚至空缺。资源建设较好的区县学校和教师不愿意共享自己的资源,部分自主研发的资源仅在本区县内共享。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协调和捋顺各方利益和需求。

3.应用程度不高,需要解决应用难的问题

虽然沈阳市已经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库,可是,供教师使用的市级教育资源、区县教育资源、校本资源的使用率并不高,分别只有20.78%、11.43%、9.61%,这反映了目前沈阳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可用性不强,建设与应用之间的联系不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级教育单位拥有的教育资源总量并不小,但是自主开发的资源仅占总量的20%,自主开发比例很低,适合本地现行教材版本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资源与教材的同步性、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适用性、与教师需要等差距较大。

造成市、区县各级教育资源使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学校不了解已经提供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还有一个原因是尚有部分教师缺乏基础的电脑和网络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制约了对教育资源的应用。

4.内网与外网的条件制约,需要解决外网难的问题

沈阳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只允许通过内网访问,即只能在学校使用,这大大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学生在校上网时间有限,回到家里又无法浏览教育资源,而部分教师需要回家备课、做课件,内网与外网的条件制约成为制约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思考与对策

经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要缓解目前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个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1.建立方便查找的资源体系

广泛征集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入网,丰富的资源是资源体系建设的前提工作之一。

解决好资源查找定位、内容查询、索引等问题,是提升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核心问题。查找资源的重要技术环节是要简化查找方法,丰富查找途径;必须实现单点登录,搜索引擎服务使用智能搜索机器人技术,根据用户登录的身份构造更精确的查询条件;通过搜索代理向资源库下达查询命令,并负责转发和接收双方的查询内容,然后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在资源属性描述方面,必须制定统一的规则,在保留源数据规范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属性描述项目,并约束各方严格遵守规则;在资源入库的环节,必须保障资源仓库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在资源子系统的设计方面,要考虑分类的多样化,考虑简单易用性,考虑教师的使用习惯,如按照教材版本分类,按照教材章节分类等等,考虑使用者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等。

2.增加与“找”对应的“送”的功能

简单而言,“送”的功能就是应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根据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适时加入面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个性化分类资源推送的服务。具体地说,推送的资源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科目,以及年级所对应的教育网内的相关资源,也可根据用户所注册的信息发送相应的资源。资源搜索服务器将搜索的结果以页的形式返回给终端,终端将搜索的所有内容通过翻页的形式展现给用户。推送来的资源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或显示的属性进行排序,也就是将经过筛选的、紧跟教学进度的优秀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系统的自动检索和分类功能,主动提供给相应的授课教师。相对于“找”来说,“送”功能的实现,可以减轻教师在查找资源时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3.建立教师课件共享机制

其一,借鉴以物换物的理念,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具体地说,是建立一个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系统,教师上传课件换取积分,再用积分换取其他教师提供的资源,从而逐步建立学校和教师资源展示与共享的平台。从传统的以“库”为核心的资源建设模式革新为以“站”为核心的新一代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学科网站群,构建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教研合一”的交互式学科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使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

其二,在销售食品的超市中,半成品尤其受到欢迎,原因很简单,拿到半成品可以省略自己不愿意或不擅长的那部分工作,简单加工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成品了。同样,在制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资源的直接制作者,熟练掌握多种制作技术,但是对教育教学不很精通;另一种是对教育教学很有经验,但是从技术制作和完成的角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双方需要一个可以实现分工与合作的平台。教育部门可以提供这样的开放式平台,由教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由网站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把资源的制作工作简单化、专业化,增加教育资源的易用性、实用性。

4.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借鉴电子商务模式,结合教育行业特点,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资源服务平台。以用户身份认证为基础,基于网络计费系统建成一站式服务,建成资源优质丰富、应用灵活多样、管理严格规范、共享流通通畅的教育教学资源网格体系,为教师、学生以及非教育网用户等提供最适时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关服务。这个部分涉及资金的投入,一种是教师自主购买,另一种是在区域内尝试应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区域整体进行必要投入。简单说,就是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交易主体可以是资源开发商,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任何优秀资源的提供者,可进行更加宽泛的开放式交易,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理念是以使用者为主,以资源服务为主导,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主观意愿,对资源的创作、流通、交流和应用进行全面支持,从而建成个性化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共享的环境。

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篇四

3月23日的业务学习内容

晒课需要在线提交的内容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素材资源,课后作业。

(1)先打开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登录后点击“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标题“我要晒课”活动图片填写活动报名信息单击“参加活动”,选择要晒课的学科,教材版本,年级,课,按“上传”按钮。我们还可以单击“编辑”修改我们要上传的内容。如果我们选错了或想换个课,可以删除。

(2)直接输入http:///,进入国家平台首页,登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我要晒课——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登陆——我要晒课——选择自己所教的版本及科目(人教2001课标版、语文、数学、英语等)——选择所要晒课的年级——册数——选择晒课的课题——确定课时数。按“晒课” 选择要晒课的学科,教材版本,年级,课,按“上传”按钮。

5.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篇五

建设规范(试行)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1月

目录

1.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职责 2.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流程 3.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4.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章制度 5.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图形标识部分(初稿)

6.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为规范(试行)

8.省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标准

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职责

一、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所服务职责

(一)公共就业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在辖区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咨询。

2.人力资源调查。组织开展辖区内用工单位及人力资源信息调查统计、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

3.就业失业人员管理。负责审核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手续,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4.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援助,负责就业困难对象的审核认定,辖区就业岗位开发工作。

5.职业指导介绍。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

6.就业培训。组织和推荐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7.就业创业服务。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调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做好创业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推进充分就业,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 — 和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活动。

(二)社会保险服务

1.组织辖区居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2.负责辖区内社会保险经办有关服务工作; 3.负责对辖区内享受社保待遇人员做好日常稽核;

(三)劳动关系服务

1.逐步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研究和解决本辖区劳动关系领域重大事项。

2.督促指导辖区内用人单位及时到所属地劳动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配合上级部门对各类用人单位用工实行动态管理。

3.配合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对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行为,对拒不改正的,及时报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查处。

(四)劳动保障监察服务

1.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掌握和采集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发现和报告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生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 — 3.接收、报送辖区内劳动者举报投诉材料;

4.协调解决一般性劳动纠纷;

5.配合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书面材料审查和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

6.对辖区内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控制,早上报;

7.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其他工作。

(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1.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本辖区各类企业及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政策服务,指导、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有效预防劳动人事争议发生。

2.遵循自愿、平等、公正的调解原则,负责协商、调解、处理本辖区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人事争议:

1)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2)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3)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4)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 3.在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敦促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

4.协助辖区企业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

5.建立、完善调解制度,管理文书、案卷、档案。6.完成县、区劳动人事争议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7.了解、掌握本辖区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向县、区劳动人事争议部门报告争议发生、调处情况,并对突发性、群体性重大案件即时上报。

(六)社会管理服务

1.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查询服务。

2.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适时更新离退休人员信息,对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3.跟踪了解企业离退休人员生存流动状况,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4.帮助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抚恤待遇。5.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6.对受刑事处罚而应停发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及时上报处理。

(七)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务。

— —

二、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所服务职责

(一)公共就业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在辖区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咨询。

2.人力资源调查。组织开展辖区内用工单位及人力资源信息调查统计、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

3.就业失业人员管理。负责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承担就业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4.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受理就业援助申请,建立管理台账和及时更新信息库;协助落实就业政策,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援助服务;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

5.职业指导介绍。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6.就业培训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

7.创业服务工作。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的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灵活就业服务。调查、核实和登记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 — 9.推进充分就业。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活动。

(二)社会保险服务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

(三)劳动关系服务

1.全面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用人单位数量、单位性质、行业类别、经济类型、劳动用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

2.对辖区内企业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日常监测,督促落实国家及省工资支付法律法规,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并上报。

3.对本辖区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情况进行摸底掌握,建立花名册,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对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及时上报街道(乡镇)公共服务平台。

4.对辖区内集体停工等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进行日常监测,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四)劳动保障局监察服务

1.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2.掌握本地用人单位的用工数量、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劳动用工情况;

— — 3.协助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好举报投诉受理、调查等工作;

4.发现和报告本地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劳资纠纷和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

5.反映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建议、意见和要求。

(五)社会管理服务

1.为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查询服务。

2.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适时更新离退休人员信息,对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3.协助了解企业离退休人员生存流动状况,帮助进行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4.协助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抚恤待遇。5.组织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加强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6.建立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7.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

8.建立特困退休人员档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最低生— — 活保障工作,对辖区内高龄、鳏寡、重病及行动不便需要特殊照顾的退休人员实行定期走访慰问和上门服务。

9.定期集中整理离退休老同志反映的问题,报有关领导或部门,供研究参考做出决策。

(七)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务。

— —

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平台服务流程

一、咨询服务

1.服务内容: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咨询、业务咨询和引导服务,解释、解答相关问题。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 4.服务流程:

(1)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的工作人员,接待并询问服务对象咨询的政策、业务问题,引导服务对象到相关窗口或科室。

对服务对象询问或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应告知所询问事项的主管部门。

(2)受理咨询的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咨询登记,填写〘咨询服务记录表〙。主要包括接访日期、咨询人姓名、人数、单位或住址、联系方式、来访内容、处理意见、处理结果、接访人签字等。对咨询简单政策业务问题,工作人员应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给予答复;现场无法解答或需情史研究的,应详细记录咨询人联系方式、答复的主要问题等内— — 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函件等方式给予事后答复,并做好登记备案。

(3)咨询结束后,检查需要登记事项,及时补充漏填内容。对尚未解答的问题,单独列注明。已实行计算机管理的,要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按立档要求,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备查,以利检索和日后查找、总结和跟踪服务。遇有重大或涉及面较大的事项,应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或形成书面统计分析材料,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咨询的问题比较集中、频率较高的应及时总结归纳,并采取张贴宣传材料或手册的形式进行宣传。

(4)回访是咨询服务的后续服务,要将回访情况记录在咨询服务档案中。

5.工作时限:一般咨询服务现场完成;需事后答复的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二、信息发布

1.服务内容:收集、整理、审核并向社会发布政策法规、求职和招聘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创业培训信息、创业项目信息、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信息、工资指导价位信息等。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 4.服务流程:

信息收集: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调查— — 收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信息、辖区内服务对象信息等。

信息整理:建立信息登记表,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服务对象电子信息档案和公共就业信息数据库。

信息发布: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通过公共招聘网、短信、显示屏、信息栏及时向社会实时发布求职和招聘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创业培训信息、创业项目信息以及相关社会保险服务信息。

三、就业服务类

(一)人力资源信息采集 1.服务内容:人力资源信息采集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关于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6号)

4.服务流程:

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组建队伍→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动态跟踪。

(1)制定方案。方案包括信息采集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要求以及队伍建立、经费保障等内容。

(2)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张贴通告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召开社区(村)或者居民(村民)小组会议进行动员。

(3)组建队伍。组建调查队伍,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软件操作培训,使调查人员准确掌握调查范围、内容、要求,熟悉工作流程,深刻理解各项调查指标的含义、口径和信息录— — 入的操作要领。

(4)信息采集。上门采集信息前,准备好要填写的表格、笔、告知信等材料,佩戴好胸卡,调查员实行包楼包片(农村分组包干)的方法进行入户信息采集。入户采集出示工作证件,告知身份,并简要说明此次信息采集的意义及主要项目,在征得被调查对象同意后入户进行信息采集。

(5)汇总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类整理,录入系统。

(6)动态跟踪。调查后要定期不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人口及就业变动情况,填写跟踪服务表,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二)用人单位信息采集 1.服务内容:用人单位信息采集

2.设定依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

3.服务流程:制订方案→用工调查→建立台帐→录入信息→动态跟踪→发布信息。

(1)制定方案。信息采集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以及队伍建立、经费保障等内容。

(2)用工调查。依据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结合本网格内的街道、门牌号的结构,逐一进入用人单位经营(办公)场所;向用人单位出示相关证件,并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 — 内容;要求用人单位出示相关证件和资料,根据用人单位出示的相关证件和资料依次填写相关内容;填写完调查表后,请用人单位经办人员阅审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3)建立台帐。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调查表台账,同时填写调查日程记录,交负责人复查。

(4)录入信息。经负责人复查完毕的信息,按软件要求进行录入,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5)动态跟踪。调查后要定期不定期走访辖区用工企业,及时了解单位用工变动情况,填写调查表,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6)发布信息。对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到用工信息宣传栏等,帮助居民更好的就业。

4、提供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三)失业登记 1.服务内容:失业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服务流程:(1)初次失业人员失业登记操作流程:受理申请→指导填写→初审材料→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失业人员持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或常住— — 地)社区(村)服务站申请。

2)指导填写。工作人员指导失业人员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一式两份。

3)初审材料。工作人员对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初审无误后在〘失业人员登记表〙加盖公章并留存一份。

4)登记上报。将失业人员基本信息录入相关台帐,并初审后的材料和信息通过〘金保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所属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打印发放〘就失业登记证〙。

(2)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登记操作流程:受理申请→指导填写→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失业人员持用人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等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服务所申请办理失业登记。

2)指导填写。服务所工作人员指导失业人员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并对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3)登记上报。工作人员将失业人员基础信息录入台账,并通过〘金保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所属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打印发放〘就失业登记证〙。对已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可由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原证件上做失业登记并打印。

— — 4.提供材料:

(1)初次失业人员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①户口簿、身份证、〘失业人员登记表〙、〘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②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肄)业证明;③被征地农民需出具“被征地安臵人员身份证书”;④2寸证件照1张。(以上材料一式2份)

(2)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①户口簿、身份证;②〘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失业保险待遇审核表〙;③原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2寸证件照1张;④非本地户籍失业人员需出具有效的居住证。刑满释放、假释、缓刑、监外执行或解除劳教人员,需出具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证明。

(四)跟踪服务 1.服务内容:跟踪服务

2.设定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37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服务流程:人员认领→制定计划→入户调查→建立台帐→分类跟踪→个性服务→完善台帐。

(1)人员认领。工作人员从信息系统认领在街镇办理失业登记的本辖区内的失业人员,下载失业人员信息,并打印成册。

(2)制定计划。对失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前要制定详细的— — 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调查目的、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3)入户调查。对辖区内的失业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就业再就业状况。

(4)建立台帐。将入户调查情况填入〘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表〙,并建立〘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台帐〙同时录入信息系统,形成失业人员数据库。

(5)分类跟踪。“零就业家庭”的失业人员每月跟踪一次;失业有就业愿望人员三个月跟踪一次;不充分就业人员、暂无就业愿望人员每半年跟踪一次;充分就业人员、认领后无法联系人员、空挂户一年跟踪一次。

(6)个性服务。对“零就业家庭”的失业人员、失业有就业愿望人员、不充分就业人员、暂无就业愿望人员、充分就业人员等进行个性服务。

(7)完善台帐。将动态跟踪服务内容及时在台帐中进行记载和更新,并上传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库。

(五)就业登记

1.服务内容:就业登记包括灵活就业登记、自主创业登记和用人单位录用备案操作流程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

(1)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登记操作流程:就业申报→— — 材料初审→指导填写→记载信息。

1)就业申报。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应当由本人在就业后30日内,携带相关证件、材料到户籍或居住所属地的服务站申报就业登记。

2)材料初审。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申报人基本情况,审核申报人提供的所需证件及相关材料。

3)指导填写。材料审核无误后指导填写〘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登记表〙。

4)记载信息。工作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登记情况栏”中记录就业信息并加盖服务站公章(或就业失业登记印章)。

5)登记台帐。填写完〘就业失业登记证〙后即时登记〘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台帐〙。

6)录入系统。工作人员即时录入信息系统,按季上报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花名册。

(2)用人单位录用备案操作流程:受理申请→资料审核→情况记载→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用人单位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填写〘职工录用备案登记表〙、〘职工流动就业备案登记表〙、〘职工录用流动备案花名册〙。

2)资料审核。审核用人单位提交的相关材料,查验〘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审核无误后在相应栏目签署意见并盖章。

— — 3)情况记载。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建立台帐,并将需说明事项加以记载。

4)登记上报。将用人单位信息及审核后的资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4.提供材料:

(1)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 1)劳动者的户口簿、身份证;

2)填妥的〘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登记表〙,并经劳动者本人签名或盖章;

3)属已办理失业登记且失业登记仍有效的人员,还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

4)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5)属从事灵活就业或在个体工商户就业的劳动者,须提供与用人单位或雇主签订的劳动协议书或证明。

(2)单位录用备案登记需提供的材料:

1)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无〘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提供有效身份证;

2)非本市户籍或在本市求学尚未落实户的大中专毕业提供有效报到证(或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有效身份证;

3)〘职工录用备案登记表〙或〘职工流动就业备案登记表〙;

— — 4)〘职工录用流动备案登记花名册〙。

(六)职业指导(求职)

1.服务内容:对求职者的职业指导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服务流程:工作准备→接待登记→咨询了解→就业指导。

(1)工作准备。准备好求职登记表、纸张、笔,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资料、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资料、岗位信息资料、经过职业指导已经就业的人员的情况资料,准备好接待桌椅等。

(2)接待登记。即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服务接待,并指导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

(3)咨询了解。即通过协理员询问、求职者口头描述,了解求职者基本情况。

(4)就业指导。针对求职者对求职愿望的描述,详细介绍人力资源市场具体岗位供求情况、专业工种要求情况和从业条件;根据求职者的具体选择,为求职者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技能培训信息、推荐就业岗位等,供求职者选择;向求职者进一步提出实现就业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建议。

(七)职业指导(用人单位)1.工作内容: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指导

— —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指导包括帮助用人单位进行岗位用人设计和对用人单位进行用工指导。

(1)岗位用人设计的操作流程:岗位信息收集→岗位信息分析→核实用人需求→汇总收集意见→总结反馈信息。

1)岗位信息收集:做好日常辖区内用工单位岗位信息收集,建立辖区内用工单位岗位信息库。

2)岗位信息分析。分析总结岗位用人需求,包括岗位所属的职业、岗位的基本工作性质、岗位用人所需要的知识、操作技能、性格特征、岗位用人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岗位用人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岗位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空间。

3)核实用人需求。对第二步骤中总结的岗位用人信息进行核实后,总结为岗位用人需求。

4)汇总收集意见。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或与岗位工作人员面谈等方式,收集岗位工作人员的意见,主要了解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否说清,同事之间协作是否顺畅,岗位工作负荷是否过大或不足,对个人今后发展方向认识是否清楚等。

5)总结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写出岗位用人设计信息反馈意见。

(2)用人单位用工指导的操作流程:工作准备→接待— — 登记→询问了解→用工指导。

1)工作准备。准备好用工登记表、纸张、笔,准备好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资料、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资料、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求职者的信息资料,准备好接待桌椅等。

2)接待登记。对接待用人单位情况进行登记,形成工作日志或台账。

3)询问了解。了解用人单位用人合法资格、行业归属、生产经营状况、规章制度、单位地址等情况。了解用人单位招用岗位数量、工种专业要求、基本能力、员工待遇以及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情况。指导用人单位编写招聘简章并发布用工信息。

4)用工指导。就本次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分析,根据用人单位综合情况和用人需求情况,帮助用人单位确定合理的招聘方案,组织现场招聘,并指导用人单位办理聘用手续。

(八)岗位信息采集与登记 1.工作内容:岗位信息采集与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操作流程:咨询登记→上门调查→系统录入。

1)咨询登记。使用规范性服务礼貌用语拨打询问电话,— — 认真做好记录,对有招聘需要的用人单位,约定上门登记服务的时间、地点。

2)上门调查。佩带工作胸卡,携带好〘空岗招聘申报表〙和相关资料,进入用人单位经营(办公)场所,主动出示工作证件,简述来意。指导用人单位如实填写〘空岗招聘申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填写的申报表进行审核,根据用工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审核通过后请用人单位加盖单位公章,经办人员签字。

3)系统录入。建立〘空岗招聘申报表〙台帐,录入信息系统中,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2)岗位信息登记的操作流程:日常接待→电话接待→系统录入。

1)日常接待。准备好相关表格和有关工具书等,指导用人单位如实填写〘空岗招聘申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填写的申报表进行审核,并请用人单位加盖单位公章。推荐用人单位通过现场招聘或网上招聘等形式满足招聘需求。

2)电话接待。使用规范性服务礼貌用语接待询问电话,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提问,并做好咨询服务记录。告知用人单位招聘登记须知,服务流程。

3)系统录入。建立〘企业用工招聘信息登记表〙台帐。录入信息系统中,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 — 4.提供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九)求职登记 1.工作内容:求职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做好接待准备→指导填写表格→进行审查校核→输入信息系统。

(1)做好接待准备。1)准备好相关表格和有关工具书等。2)工作人员热情、礼貌接待求职者,认真听取提问。

(2)指导填写表格。指导求职人员填写〘求职报名登记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

(3)进行审查校核。对求职表格进行审查,根据求职意愿、学习工作经历、技能特长以及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开展职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4)输入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求职信息输入信息系统,形成求职人员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人员求职基本信息数据库,同时建立〘求职人员信息台帐〙。

4.提供材料:持身份证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等有效证件和一寸近照1张。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按照提供的相关证件,仔细核对求职人员的基本信息是否属实。

— —

(十)职业供求信息发布 1.工作内容:职业供求信息发布

2.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做好工作准备→确定发布方式→进行信息编辑→实施信息发布→收集反馈意见。

(1)做好工作准备。社区应按照发布职业供求信息的最基本要求,设臵社区用工信息栏、社区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公开本部门工作网站或本地区人力资源网站资料等,要有供召开座谈会和张贴海报、招用工通知的场所。

(2)确定发布方式。针对不同的职业供求信息,经过分析比较、分别确定不同的信息发布媒体。除非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协理员在基层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好本部门的发布设施来进行信息发布。

(3)进行信息编辑。根据发布媒体的需要,将职业供求信息整理、汇总、打印,或者进行其他的文字、图片、图像等编辑处理。

(4)实施信息发布。确定信息发布的时间、地点或参加人员。

(5)收集反馈意见。信息发布后要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使职业供求信息发布既不脱离实际需要,又能及时修正补充。

4、提供材料:〘单位招聘登记表〙、〘求职报名登记表〙。

(十一)职业介绍

— — 1.工作内容:职业介绍包括推荐介绍和组织招聘会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

(1)推荐介绍操作流程:接待登记→提供信息→职业指导→信息发布→推荐介绍。

1)接待登记。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应进行求职登记或用人单位用工登记。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确定服务形式,并引导他们进入相应服务程序。

2)提供信息。通过职业供求信息发布渠道,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和求职信息。

3)职业指导。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调整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提高求职和招聘技巧。

4)信息发布。根据求职者求职登记和用人单位用工登记情况,发布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5)推荐介绍。根据接待和登记的求职者的求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推荐。

(2)组织招聘会的操作流程:做好准备→查验资料→组织洽谈→开展指导。

1)做好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场所、工具和材料。2)查验资料。从洽谈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求职登记和— — 用工登记要求,查验确认相关证件、材料,指导填写相关表格。

3)组织洽谈。组织职业供求双方见面互相了解信息,按双方认可的选择对象组织面谈,根据职业指导和用工指导的内容,提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正确求职和合理用工。

4)开展指导。根据职业指导程序和方法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根据用人单位用工指导程序和方法进行用工指导。

(十二)培训意愿调查 1.工作内容:培训意愿调查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意愿调查→建立台帐→情况反馈。(1)意愿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对有具体培训意向和择业期望的人员,了解其基本状况,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2)建立台帐。将意愿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建立辖区内具有就业培训意愿人员台帐,并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3)情况反馈。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反馈情况,加强与培训机构和具有培训意愿人员沟通。

— —

(十三)协助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 1.服务内容:协助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摸底调查→组织报名→后续服务(1)摸底调查。掌握本辖区失业人员的数量、年龄、学历、职业技能和培训就业创业意向等情况,采集失业人员培训信息,汇总整理,建立培训需求情况台账;了解掌握本地社会生产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对劳动者职业(工种)技能的需求形势,建立职业(工种)需求情况台账。

(2)组织报名。指导有培训意愿的失业人员选择确定培训专业、培训等级、培训地点和培训形式;组织失业人员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3)后续服务。及时与相关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推荐培训合格学员;为取得证书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对实现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人员,指导其落实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档案代管、社会保险补贴、自谋职业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

4.提供材料: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报名表〙;〘居民— — 身份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及特殊对象的相关证件复印件。

(十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1.工作内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初审→建立台账→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受理、核实申请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的相关材料,指导填写〘失业登记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

(2)初审。对申请人提交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认定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辖区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在〘失业登记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3)推荐上报。将初审材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县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条件成熟的进行认定,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予以注明。

(4)建立台账。对本辖区内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造册,通过广泛的入户走访调查,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帐〙。

(5)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失业状态和具— — 体情况,做到人员底数、困难类别、援助需求、参保情况、政策享受情况清楚,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4、提供材料: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困难类别相关证件(证明)及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等。

(十五)公益性岗位开发

1.工作内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初审→建立台账→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受理并指导申请人填写〘公益性岗位申请表〙和〘享受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人员承诺书〙。

(2)初审。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3)建立台账。对本辖区内的申请公益性岗位人员登记造册,入户走访调查,建立相关台帐。

(4)推荐上报。将初审材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5)跟踪服务。按季对享受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回访和服务。

4.提供材料:〘公益性岗位申请表〙、与社区签订的〘享— — 受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人员承诺书〙一式三份、申请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三份。

(十六)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1.工作内容: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2.设定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情况审核→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须携带所需相关材料到其居住地或户籍地的服务站进行申报,同时填写〘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

(2)情况审核。认真核实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收入证明、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及个人社会保障卡等材料,对于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予以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则说明情况,告知其原因;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的内容录入信息系统,并打印反馈单,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3)推荐上报。对录入系统的申报人员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打印〘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花名册〙和〘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汇总表〙,加盖公章后上报。

(4)跟踪服务。对享受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回访和服务。4.提供材料: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就业失— — 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本人办理的社会保障卡原件及复印件。

(十七)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受理 1.工作内容: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受理

2.设定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关于规范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贴息比例的通知〙(财金〔2009〕41号)、〘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9〕72号)。

3.业务流程:接受咨询→受理申请→情况核实→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接受咨询。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咨询窗口,及时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相关问题,为其说明政策适用范围、对象、条件和申请程序,提交的证明、材料等。

(2)受理申请。受理并指导申请人或单位填写〘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等。

(3)情况核实。初步审查申请人或单位提交材料的齐全性、真实性、是否符合小额担保贷款资格。

(4)推荐上报。对申请人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在申请表上签写受理初审、调查意见,经办人签字后加盖公章。将签署意见的相关申请资料向上级业务部门推荐。同时—

— 建立管理台账,并登记在册。

(5)跟踪服务。协助借款人制定还款计划,指导按时归还贷款本息,防止出现失信记录。按照还款计划,当贷款即将到期时,提醒借款人提前做好还贷准备;贷款到期时,与借款人取得联系,落实还款资金到位情况。

4.提供材料:

(1)个人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民政〘民办非企业单位执照〙;〘税务登记证〙;人民银行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失业人员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2)合伙企业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企业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证〙;合伙投资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合伙协议〙以及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验资报告〙;〘税务登记证〙;人民银行出具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失业人员合伙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3)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企业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人民银行出具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

— 请表〙。

四、社会保险类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1.服务内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2.服务对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3.设定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3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07〕68号)等有关规定。

4.服务流程:

1)城镇居民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二张1寸免冠照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还需分别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到社区服务平台申报参保(变更)登记。

申请材料:居民身份证和户口

1寸免冠照片2张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应分别提供最低生活保 障领取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

填写表格:〘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社区)〙

〘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

更表〙

〘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增(减)变

动申请表〙

〘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 2)社区工作人员审核居民资料后,将符合条件的居民信息录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或〘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更表〙)上报至辖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3)经办机构复核并验证社区报送的参保居民证件或资料,在10个工作日内为符合规定的城镇居民办理参保登记的确认工作,审核通过的,经办机构对服务平台的录入信息进行确认,将有关资料归档,并未参保居民制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IC卡;未通过审核的,应向服务平台说明原因。

4)经办机构根据参保登记信息确定参保居民的缴费信息,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由社区服务平台通知参保居民缴费。

5)社区服务平台在收到〘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后,通知参保居民到规定的缴费网点缴费,居民缴费后将银行回单送交社区确认。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8号)

4.申请材料:本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特殊参保群体人员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5.服务流程:1)协办员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在〘参保登记表〙上签字、加盖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于当月20日前将〘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上报街道(乡镇)服务所。2)街道(乡镇)服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在〘参保登记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3)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应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可与公安、计生、残联等部门及有关社保机构的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复核无误—

— 后,对参保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同时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三)变更登记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9号)

4.申请材料:本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本人居民身份证; 公安部门出具有效证明。

5.服务流程:1)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所在地址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于当月20日前,携带公安部门出具有效证明、身份证和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到街道(乡镇)服务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2)街道(乡镇)服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生成〘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以下简称〘变更登记表〙),—

— 经参保人员签字确认后,在〘变更登记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变更登记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3)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四)待遇核定与支付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11号)

4.申请材料:〘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单〙

5.服务流程:1)街道(乡镇)服务所按月(或季、半年)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查询生成下月(或季、半年)符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名单,交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手续,同时提醒参保人员缴纳当年保险费,应于年满60周岁当月10日前到指定金融机构—

— 缴费。2)协办员收到街道(乡镇)服务所提供的下月(或季、半年)符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名单后,应进行公示,并逐一通知当事人准备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待遇领取手续。3)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在到龄当月15日前,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填写〘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一式两份)。4)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在〘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上加盖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于当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街道(乡镇)服务所。5)街道(乡镇)服务所应对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参保缴费情况等待遇领取资格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情况进行初审,初审无误后,在〘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6)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应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定,确认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其个人账户进行年内计息结存,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金额,生成〘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单〙。7)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从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参保缴费人员滞后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手续的,从到龄次月起计发待遇。

(五)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12号)

4.申请材料: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服务流程:1)转入地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于当月20日前将〘转移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转入地街道(乡镇)服务所。2)转入地街道(乡镇)服务所初审无误后,于当月25日前将〘转移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由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将有关信息及时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3)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应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开具〘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以下简称〘转入接收函〙),并将〘转入接收函〙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发给转出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

— 构。4)转出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在城乡居保信息系统中收到〘转入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向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开具〘个人账户明细表〙,并于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终止申请转移人员的城乡居保关系,同时保留申请转移人员的参保信息。5)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收到〘个人账户明细表〙并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五、劳动保障监察类

1.服务内容:劳动保障政策宣传、监察和调处服务 2.服务对象:全体劳动者

3.设定依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79号)。省政府〘关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劳动用工监管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2号):“进一步充实基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壮大县级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尽快在乡镇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 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豫劳社监察〔2007〕6号):在每个社区(行政村、新型农村社区)设臵—

— 劳动保障监察服务站,聘任2-3人为劳动保障联络员。

4.服务流程:

1)受理事项:A.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C.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D.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E.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F.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G.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H.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I.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2)不予受理:A.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B.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的;C.已经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

3)提交材料:

A.举报人应当据实举报并提供被举报人的名称、地址和被举报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情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B.劳动者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

投诉应当由投诉人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

— 投诉人签字。

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C.举报投诉人如果掌握举报投诉事项相关的证据材料(劳动合同、工资表、考勤表、工作证、社会保险费缴费清单等),请尽量收集齐全如实提供,以利于案件的及时准确查处。

4)审查方式: 书面审查或调查核实。

六、劳动争议仲裁类 1.服务内容:劳动争议调解 2.服务对象:劳动争议当事人 3.设定依据: 4.服务流程:

1)调解申请。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申请争议调解。书面申请需填写〘调解申请书〙;口头申请由调解委员会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事项、理由和时间。

2)调解受理:调解委员会应当在申请人提交〘调解申请书〙后3日内,做出调解或者不予调解的决定。

A.当事人调解申请不符合调解规定,决定不予调解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制作〘不予调解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 B.接到当事人单方调解申请且符合调解规定的,应当询问对方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不得调解,并作好记录,制作〘不予调解通知书〙,在3日内送达申请人;

C.经询问当事人同意调解且符合调解规定的,由调解委员会指定或由当事人共同选择的调解员调解争议。

3)调解结果

经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A.〘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解员署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B.当事人共同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并经当事人签字认可予履行。

4)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发现争议事项不属于本委调解范围或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制作〘调解意见书〙,经调解员署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在3日内送达当事人。

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

1.服务内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 2.服务对象:企业退休人员

3.设定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

— 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04〕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2006〕29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印发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险中心函〔2009〕87号)。

4.服务流程:

(一)退休人员接收

1.退休人员在完成所有必备退休手续后,携带〘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见附表1)和身份证到常年居住地的社区办理社会化管理服务手续。

2.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接收退休人员,并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利用信息系统或书面转递的信息进行核对。

3.按照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的编码规则,确定退休人员联系卡编号,制作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发放给退休人员,并进行发放登记。

4.按照退休人员居住地点和就近原则,将新接收退休人员编入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5.与退休人员核对基本信息,尤其是退休人员的住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等,建立准确无误的退休人员完整基本信息库。

— 6.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明确的70岁以上高龄、孤寡老人、特困、重病等特殊群体类别,将属于特殊群体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记入相应的特殊群体服务台帐。

7.向退休人员征求意见或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退休人员在养老护理服务、日常文体活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并登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台帐。

8.社区在办理完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所有接收手续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书面形式,向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报告接收情况及已确认的退休人员基本信息。

(二)退休人员的转移

退休人员纳入社区后,因长期居住地发生改变,应及时变更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跨社区转移。

1.转移申请。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到所在社区填写〘企业退休人员跨社区转移申请表〙(见附表2,以下简称“跨社区转移申请表”),所在社区审核同意后,在〘跨社区转移申请表〙签章同意转出,同时收回退休人员〘联系卡〙。

2.转出。所在社区通过社会化管理服务计算机网络系统向转入地转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变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构。

3.转入。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持〘跨社区转移申请表〙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到新社—

— 区报到,转入地社区按接收程序办理接收退休人员的相关手续。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确认接收。

4.清理资料。转出地社区及时将转出的退休人员从本社区的自管组织中移出,在待转出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中,以及相关的特殊群体、管理服务需求等台帐中注明“正在转出”字样。退休人员转出本社区满一年后,转出社区可对其基本信息进行注销。

5.建立台账。转出、转入社区建立退休人员转移情况台账。

6.定期报告。定期向街道报告本社区退休人员转移的有关情况。

(三)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1.定期指纹信息认证

①制定计划。依据经办机构关于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指纹信息认证工作的统一安排,制定开展指纹信息认证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进度。

②组织指纹信息认证。召开自管组长会议,布臵指纹认证工作,明确参加指纹认证的时间、地点,提出要求。对于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协助经办机构进行上门指纹信息认证。

③督促指纹信息认证。对于未按时进行指纹信息认证的,如找不到退休人员本人,应及时与其家人或联系人取得联系,了解退休人员情况,通知其尽快完成指纹信息认证。

— 社区应设立指纹信息采集比对点,方便离退休人员进行指纹信息认证。跨统筹区域居住离退休人员的指纹比对认证,可在本社区或就近指纹比对点进行认证。

开展异地退管系统协助认证的按经办机构要求办理。2.动态资格认证

①发现情况。通过走访慰问、自管组织或社区居民报告、自管组织开展活动等形式了解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

②核实情况。接到退休人员死亡的信息报告后,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必须上门进行核实。

③出具证明。通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在规定期限内开具医院的死亡证明或公安机关的户籍注销证明。

④按时上报。退休人员死亡7日内,要将死亡退休人员信息报告经办机构。

(四)申领丧葬抚恤待遇

1.查看资料。了解到退休人员死亡消息后,查看死亡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初步了解其家庭情况。

2.告知权利。告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亲属享受丧葬抚恤待遇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待遇申请表。向其家属详细说明待遇项目以及申领条件和手续,避免申领时材料缺失或不合格。并告知其开具当地规定形式的退休人员死亡证明。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工作。

3.按时报告。退休人员死亡后7日内,将死亡退休人员有关情况报告街道。

— 4.申领待遇。指导死亡退休人员家属准备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协助办理该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注销和丧葬抚恤待遇申领手续。

申办资料:(1)死亡证明;

(2)公安部门的户口注销证明。

(3)经办机构要求的其他有关证明和资料。5.记录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抚恤待遇情况。

附图: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流程图 2.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一般程序流程图

3.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服

务流程

附表:

1.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2.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

填表说明

3.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更表 4.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缴费增(减)

变动申报表

5.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

6.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年终工作总结 篇六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委切实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和效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共2197个,共完成交易场次733场,场内交易成交总额87.97亿元(包括工程建设备案项目47.24亿元),共增收节支16.7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386场次,成交项目384个,成交金额53.61亿元,比预算价节约投资7.59亿元,节支率13.85%;政府采购开评标(公开招标、谈判、询价)273场次,成交项目1312个,采购成交金额1.36亿元(包括定点、协议采购),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965.56万元,节支率17.89%;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共32场次,成交83幅地块,成交金额32.58亿元, 比起始价增加8.76亿元,增幅36.8%;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共25场次,成效项目83个,成交额3073.94万元,比评估价增收1048.27万元,增幅51.75%;其他公共资源交易17场次,成交项目35个,成交金额1104.36万元,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70.75万元,节支率19.69%。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重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主动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融入重大建设项目会战攻坚行动、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推行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效能。

1、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配合水利、交通、住建、镇(街道)等重要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县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工程、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工程、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标准厂房(二期)D2建设工程、“退二进三”项目开发建设、增投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等项目,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进度要求,找准各标段时间节点,及时衔接招标服务时间、增设开评标场次等,整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以电子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相关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活动中强制使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推动招标采购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招标采购工作失误,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质量。

3、努力减少流标现象发生。针对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质量问题、投标人报价超过上限价使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等导致的废标情况和货物类特殊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流标等现象,通过提高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质量,制定《投标人在投标交易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加货物招标文件论证、招标预备会、告知环节等措施,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发生。组织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调研,选择我县超概算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xxxx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析,分析造成该项目概算超支等因素导致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结合个案的调研情况,召开中介机构专题座谈会,听取对概算控制措施意见建议,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强对设计单位管理,建立设计单位标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设计概算委托专业机构审核制度;严格招投标条件审查;加强责任追究等若干建议;同时平台在设计招标项目中,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招标”制度,将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投标文件一律做废标处理,今年以来未发现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情况。

7.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篇七

3G是一个全球无缝覆盖、全球漫游, 具有高度智能和个人服务特色的移动通信系统。它的优势在于能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 如高速数据、高质量的话音与电视图像等, 实现多种信息一体化。3G手机是一台功能完善、能随时随地上网、视频聊天、存储和处理各种数据资料的小型智能化电脑。随着3G的普及以及飞快的速度发展, 3G手机为学员享受个性化学习服务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1、基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指导思想

在提倡需求多元化、服务个性化以及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育时代, 为了使大学生、中小学生、在职和非在职社会人员能享受低成本的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 适应未来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 创建一个能满足社会各类群体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愿望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创建此平台的指导思想: (1) 利用3G手机能随时随地的享受平台上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平台将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要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 为终生教育提供一条新途径。

2、基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模型

平台模型可以由手机平台和网站平台组成, 手机平台负责消息的发送和接收, 网站平台负责对输出的处理并及时反馈结果, 平台之间通过3G无线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换。如图1所示。

2.1 手机平台

手机平台有用户登录、资源共享、技能考验、热点资讯、答疑解惑、用户备忘等模块组成。手机平台的使用前必须先注册, 注册内容必须包含帐号 (手机号) 、密码、以及选择身份:中小学生、大学生、在职和非在职社会人员。

(1) 用户登录:用户登录前, 以手机号为帐号, 密码自行设置。登录后进入系统帮助、个人信息。系统帮助主要让用户说明此平台的功能以及相关的操作;个人信息可以修改密码以及注册时的一些信息。登录后进入相对身份的信息界面。

(2) 资源共享:共享系统上的优质资源, 也可以上传资源。

(3) 技能考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习题, 用户选择合适的习题后即可再试测试, 测试完成后, 服务端会将习题答案反馈给手机平台, 帮助用户对知识点的巩固。

(4) 热点资讯:用户注册后, 能把最新的一些热点资讯的标题发到用户手机, 点击标题可以查看详细的信息。如果用户要上传热点资讯则必须先登录。

(5) 答疑解惑: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用户心中的疑惑, 在资源交流中, 用户不但可以查看、解答他人的疑惑, 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指定相关专业人士来解答。

(6) 用户备忘:用户可以对感兴趣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汇总到这个空间, 以备日后检索。

2.2. 网站平台

网站平台,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思路, 整合各类创新载体和教育资源。网站平台应由中小学的教育资源模块、大学生的教育资源模块、在职和非在职社会人员的教育资源模块组成。

中小学的教育资源模块:由主题资源 (高中、初中、小学的各门棵的资源) 、名师教学视频、动漫课堂、教师在线, 试题测试、故事天地等功能组成。

大学生的教育资源模块:由学习资源库、最新信息、在线论坛、考研信息、技能提升、就业技能等功能组成。

在职和非在职社会人员的教育资源模块:由心理测试、今日要闻、技能培训、、企业管理、职业资格、学历教育等功能组成。

3、基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前景

3.1 终生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终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个性化与多样化。基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可以使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 让学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 随时随地学习多种多样的知识。

3.2 个人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个人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这类群体拥有极高的手机普及率, 而且易于接受新事物。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在各种闲暇时间, 各种场合多可以使用, 学习自己所学要的知识以及查找相关的资料。

3.3、基于交流学习的应用

现在很多学习都是在某种问题情境下的学习, 比如:不记得某个公式、忘记某项流程等, 而此时又无法打开电脑或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 借助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就可以解决问题。

3.4、作为校园网络课堂的补充平台的应用

为学校开展第三课堂、课外互动、成人教育, 提供更多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无线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4、基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问题

4.1 3G方面的问题

目前, 手机上网的高额费用让人望而却步, 但大多数手机运营商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设置许多方法来解决上网费用的问题;同时手机屏幕小, 显示内容有限并容易引起视疲劳, 因此学习平台的界面应尽量简洁、直观、操作简便且实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2 公共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

目前公共教育资源过多地向城市、东部地区、富裕地区和重点学校倾斜配置, 如何把这些优质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 为社会人员服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5、结束语

强大的网络及较为全面的网络教育为现代人的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由于受到了时间、空间和设备的制约, 很多教育只能在办公室和计算机前才能进行查询, 这种局限对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影响显而易见。基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可以使学习者真正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摘要:随着3G技术的发展, 基于3G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3G手机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指导思想;其次介绍了平台模型以及其应用, 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最后展望了此平台的未来情景。

关键词:3G,公共教育资源,平台模型

参考文献

[1]聂黎生.移动学习--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发展趋势[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06)

[2]孙永丽.基于3G手机的移动教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03)

[3]田华.基于3G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 (07)

[4]谢颖.中国各区域教育指标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9 (04)

8.打造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篇八

上海作为国际性品牌都市,在推进品牌信息化建设方面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从而为品牌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出示范性贡献,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和全国。

品牌信息化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品牌动态发展过程。它以通讯技术和网络为载体,建立起在生产与销售、品牌识别和品牌战略相结合的全新信息细化管理的品牌经营过程。品牌信息化是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顺应品牌战略的创新趋势的产物。借助于数字化的广告传播和信息化网络的高速发展,品牌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无形力量。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融入,使品牌在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的过程中深入人心,其文化与理念也得到不断的诠释和延伸。

信息化助力品牌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化已不断深入渗透诸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成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升级建设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越来越成为信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信息化在品牌创意设计、生产管理、经营销售、后续服务、传播塑造等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品牌经营销售中,通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起品牌终端市场,电子商务平台自身则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实现稳步发展;或者通过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网络平台,进行品牌形象塑造,更快捷地赢得市场美誉度、知名度。可以说信息化已与品牌建设全面融合,并使品牌建设站到一个从未有过的较高层面。然而就信息化与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说,近些年虽然诞生了一批针对品牌建设的网络平台:有以公益为主,例如政府或行业协会所建立的商标网、名牌网和知识产权网等,也有以商业为目的的知识产权网等。然而总体而言还只是处于孵化阶段,离商业营运获得赢利尚有一段距离,但无疑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国外某些知识产权商业机构将此视作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蓝海,并已开始布局国内市场;国内民营企业也极其注重品牌信息服务业市场开拓,例如与文化交易市场建设相结合,设立品牌交易市场,开始进行商业战略布局。

由于国内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乏善可陈,上述这些国内外关于品牌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商业化营运均因此缺乏坚实基础,与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竞争力、大力发展专业信息服务业的要求极不相符。对此,应坚持把开发利用品牌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地区的统筹协调,促进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传媒和研究机构互联互通,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品牌信息体系建设,以实现品牌信息资源共享,为各类品牌建设提供服务支撑。另外还应制订国家品牌战略规划,进行品牌信息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将有利于展示工业企业品牌形象和最新品牌建设成果。通过构建品牌信息化服务平台,政府可及时获取国内外各类品牌信息,以便制订政策,促进品牌的动态管理;企业也可及时获取品牌建设信息,提高企业品牌建设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样有助于提高各类行业协会服务企业品牌能力,增强行业协会凝聚力和信息集成创新,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并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

打造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首先需要加强重要品牌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推进跨部门协同平台的应用集成,形成相对稳定的品牌数据库,构建起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品牌信息资源体系,强化品牌基础信息的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品牌信息资源的规模集成、规范管理、快速查询和按需共享等,从而为各类品牌应用服务提供支撑。对此,必须充分了解这一平台的特点与内涵、清晰的内容架构和具体可操作的建设路径等,做到高起点高水平建设。

特点与内涵。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具有大数据服务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平台型、拥有专业性极强的海量品牌信息数据,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根据目前各类品牌信息较为分散,运用市场化力量难于整合的现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协调整合、各方参与,具有综合性、公共性、公益性、专业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国际性等鲜明特点。综合性是指对各类品牌信息进行系统集成,公共性指全社会共享,公益性指不以赢利为目的,专业性指围绕品牌采集信息并展开与品牌相关的各类服务,实用性指各类用户在使用各类品牌信息时不仅用得上并且能获得实际效果,开放性指这一数据平台建设以及使用始终呈开放状态,国际性指以全球视野统筹采集全球品牌信息资源。

内容架构。品牌信息资源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广义层面,其二是狭义层面。广义层面包括公共性品牌数据,例如国家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和社区品牌等,不可交易。狭义层面主要指各类经济类品牌,以企业和产品为主体,可交易,并以交易为目的。文中所指的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主要指狭义层面,内容组合有多种形式、能级和层次,一是包括品牌建设各个环节,即品牌创意策划、品牌设计与研发、品牌生产管理、品牌营销、品牌教育与培训、品牌维护与保护、品牌延伸与并购、品牌评选与评估、品牌融资和品牌交易等。二是以行业进行分类,如金融业品牌、制造业品牌、商业品牌、化妆品业品牌、农林牧渔业品牌和文化娱乐业品牌等。三是以经济规模(市场分布与占有率)和社会属性分类,如国际品牌、中小品牌、奢侈品品牌、中产阶层品牌和大众品牌等。每一个品牌环节、行业、经济规模以及社会属性都可以是一个子平台,独立运营,也可相互间适当交叉,尤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品牌信息树,客观呈现品牌全貌;促进品牌培育、创新、升级与价值提升,进而催生出基于高速互联网的品牌信息服务业,形成国内领先并有较大影响力的信息服务业新热点,高端软件、软件服务、云计算、网络增值服务等均在此一展身手。

nlc202309040601

建设路径。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坚持政府牵头集成与市场整合相结合,分步分阶段实施。运用市场化力量,为全社会提供各类专业性品牌服务,推进品牌建设,全面提高国家、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和产品品牌竞争力。目前推进品牌建设的政府部门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监总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等,各有侧重,其中工商总局与各省市的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商务部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和质监总局的名牌(自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层面的名牌认定工作暂停,而各省市依然开展这一工作)等较具权威性并已被市场广泛认可。对此,确定经协商或由国务院指定某一部门牵头,加强部门协同,将分布于各部门的相关品牌信息梳理整合,建立统一的品牌信息采集标准,形成品牌信息互换共享、业务协同和网上统一公开服务的工作机制。从具体可操作性来说,可以先由地方试验,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稳步开展。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应先行先试,为品牌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化与品牌建设融合发展作出示范性贡献。

展望上海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

服务平台

上海市级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既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也是符合《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重点鼓励发展的专业信息服务业要求,对此应将其作为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公共服务平台的重点项目。

2011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形成融合型的产业链”和“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创新、融合、提升、开放为发展主线,从城市战略的高度规划品牌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加强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产业特色和品牌,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须知,在品牌建设中,上海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是中国民族工业品牌摇篮和中华老字号品牌集中之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品牌在此云集,上海成为国内外品牌拓展中国市场的桥头堡,本土各类新兴品牌快速崛起,兼具国际视野,处于全国前列。2012年,上海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成员单位包括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商局、商委、技监局和知识产权局等19个委办局,一股品牌建设合力悄然形成。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本市推进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品牌建设阶段性发展目标,滚动培育和扶持一批注册在本市的品牌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品牌集聚辐射中心和品牌交易运作中心。上海市级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也是在上海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领导下,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首先对政府部门各信息“孤岛”中的品牌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例如提升电子政务水平,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其次采集分散于行业协会、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单位各类品牌信息,实现集聚共享,形成科学合理的应用机制。

综上所述,加快综合性品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能更深入有效持久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品牌建设在融合中砥励并进,一方面不断提高信息化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促使品牌建设更上一层楼,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驱动一跃为平台驱动、网络驱动,而在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下参与国内外品牌竞争,缩小与发达国家品牌建设差距,真正形成我国品牌后发优势。

上一篇:大班文明礼仪教案下一篇:学生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