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红领巾

2024-10-31

飘扬的红领巾(通用13篇)

1.飘扬的红领巾 篇一

飘扬的红领巾

——滨江小学六(4)中队主题队会

【活动目的】

1、对小学毕业班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热爱母校的教育,激励学生不忘师恩、热爱母校,引导孩子表达对母校、对辅导员老师的感激之情;

2、引导教育孩子由对母校深深的热爱之情升华自己热爱祖**亲的思想感情,立誓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树立将来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

【活动准备】

1、文艺表演;

2、队会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正式阶段

甲:我们是春天的幼苗,老师精心把我们照料,茁壮的绿叶上有您的汗珠,鲜艳的蓓蕾上有您的微笑。

乙: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即将离开母校,我们的心啊,像波涛起伏的海面,无法平静下来。大家知道此时此刻我们正在想啥?请猜猜谜语就知道了!甲:小小红三角,天天跟我跑,只要脖上戴,“五自”记心里。你若猜不着,向我瞧一瞧。(手指胸前)是什么?

同学们齐答:红领巾!

(主持人甲举起一条红领巾站到左边[左1])

乙:小小四方角,意义可不小,星火合成旗,队会少不了。是什么? 同学们齐答:队旗!

(乙举起一面队旗站在甲身边[左2])

丙:队会开始唱,歌声多嘹亮。先烈是榜样,使命记心上。是什么? 同学们齐答:队歌

(丙举写有队歌歌名的长形纸条靠乙站直)

丁:辅导员握紧拳,党的号召记心间,“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全班起立)齐答:时刻准备着。是什么?

全班齐答:呼号!(全体齐坐下)

(丁手举用红纸条写好的呼号词靠丙站直)

合:红领巾、队旗、队歌、呼号,组成了我们六年来少先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懂得了中国少先队光荣的历史。

一、回顾光荣的队史

(台前学生①举着写有“劳动童子团”的长形木条上台。台中第一小队七名学生手拿刀、长矛、标语、小红旗组成劳动童子团贴标语活动的造型。)

学生①:北伐战争时期,我们的名字叫劳动童子团。党领导的第一支少儿组织、第一把火炬在武汉、上海等地点燃!剪掉土豪劣绅的长袍,把剥削者、压迫者的轿子推翻!打倒列强!打倒军阀!贫穷儿从此有了最早的家园。

(与学生①靠左站直,造型者退下)

(学生②举着写有“共产儿童团”的长形木条上台。第二小队八名学生手拿梭标、刀、长矛作斗地主的造型,《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伴奏朗诵)

学生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名字叫共产儿童团,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苏维埃的红小鬼,个个勇敢,打土豪,斗恶霸。为红军送柴、送水、挥扇、擦汗,收集子弹壳,制造杀敌的子弹。红星闪闪放光彩,小小战土奔前方。

(学生②靠学生①站直,造型者退下。)

(学生③举着写有“抗日儿童团”的长形木条上台。第三小队七名学生手拿梭标、长矛站岗、查路条造型,(歌唱二小放牛郎}伴奏朗诵)

学生③: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名字叫抗日儿童团;宣传打日本,站岗、放哨、捉汉奸,不吃鬼子一颗糖,埋下地雷炸坏蛋,鸡毛信送情报,王二小的英名无人不晓。

(学生③靠学生②站直,造型者退下)

(学生④举着写有“少先队和儿童团”的长形木条上台。第四小队九名学生挎卖报袋,手拿报纸作卖报的造型,《卖报歌》伴奏)

学生④: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名字叫少先队和 儿童团,解放区里救护伤员,国统区里散发传单;剪五星,做红花,迎接祖国解放的春天,小小报童再也不必唱忧伤的歌,因为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

(学生④靠学生③站直,造型者退下)

(学生⑤手举着写有“中国少先锋队”的长形木条上台。全中队43名队员身着鲜艳的队服,打起八面队旗(左右各四)在五星红旗背景前,敬队礼造型,(东方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先后配乐!)

甲:(《东方红》配乐)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毛泽东爷爷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乙:(《队歌》配乐)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了。星星火炬是我们的队旗,它引导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好准备。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辈,跟着共产党,跟着共青团,正乘着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雄风,学习本领,磨练翅膀,向着太阳勇敢飞翔!

甲:光荣的队史,是我们的骄傲!

已:在这里,我们认识了罗志群和邓金娣;

甲: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张锦辉;

乙:在这里,我们认识了王二小;

合:啊!他们是我们少先队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红领巾的自豪!为此代代伟人提笔疾书,高赞中国少年先锋队。

二、重温伟人的教导

夏依蓉:宋庆龄奶奶1979年6月给少先队员题词:“争做新长征的小尖兵,热爱集体,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天天向上。”

黄清源:毛泽东爷爷1940年、1949年为少先队员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刘垚:刘少奇爷爷的题词:“少先队的劳动要和政治结合,不要让少年儿童觉得劳动是苦事,要成为他们生活上的需要。”

戴颖然:邓小平爷爷1980年5月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

夏婧宇:江泽民爷爷1994年6月题词:“自学、自理、自律、自强、自护,做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丙:建国以来,在伟人的号召下,在拍导员的教育中,我们在少先队光荣的史册里,又认识了:

甲:刘文学。乙:张高谦。

丙:何运刚。丁:龙梅和玉荣。

合:他们为少先队的历史增添了灿烂的光辉。在他们的鼓舞下,我们21世纪的小雏鹰也不甘落后,纷纷为红领巾增添更夺目的光彩!

甲:让我们一起把最优美的诗句和最动听的歌声献给辅导员。(表演配乐诗朗诵《献给辅导员》,《烛光里的妈妈》配乐。)

杨晶晶:亲爱的母校,您像一个大家庭;亲爱的辅导员,您像妈妈。

骆天合:身上鲜艳的红领巾,像我们颗颗跳动的红心;天上颗颗小星星,像母亲深情的眼睛。

樊紫仪:五年前,是您在新队员发展会上,把鲜艳的红领巾戴在我胸前,不,是将一把火炬亲手点燃在我纯真的心间。

于鑫:三年前,是您在烈日炎炎的暑假,把我们带到烈士纪念碑下,听烈士的故事,我们两眼挂泪花,心中牢牢记下。

季捷:一年前,是您在少年团校,为我们讲青年团的履历,憧憬未来,无限骄傲,渴望明天,团旗飘飘。

合:亲爱的辅导员呀!你们占领的是社会大课堂;你们塑造的是美好的心灵。在祖国前进的交响曲中,有你们谱写的乐章,你们的每一滴心血呀!将化作明天的凯才声声、奖旗面面、捷报张张。

(展示奖品略)

三、结束部分

辅导员:同学们,童年是快乐的,而一个人一生只能拥有一个童年。你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因为你们的童年大部分美好的时光是在花园似的母校度过的。虽然你们即将小学毕业了,但我坚信你们会把胸前的红领巾永远地存留在心里。这是因为红领巾代表的是焰火,红领巾代表的是幸福,红领巾代表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坚信,你们心中的红领巾将比胸前的红领巾更红、更艳!

2.飘扬的红领巾 篇二

在这个春天里有一条艺术的河流奔腾不息!

这条河流就是由齐白石大师创立的“齐派艺术”。当很多人轮回在自我陶醉的艺术小圈子, 为了艺术而艺术作茧自缚的时候, 齐白石大师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高度统一, 负责任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传统, 用神奇的画笔创作了大量的风格独特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 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他的画作直接的感动人心, 向世人传达了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彻体悟, 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 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 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他的书法简约大方。在中国乃至世界上, 齐白石大师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种创新、创造和创立。他奠定了“齐派艺术”的根基, 使艺术长河里增加了一条流向五湖四海, 走进千家万户、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洪流, 成为川流不息、群星荟萃、让人趋之若鹜的新的艺术体系。

当我们深深地沉浸在“齐派艺术”里不断地研习、研磨、研究而不能自拔的时候, 浑然不觉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已经经过了30年的成长和发展。30年前, 齐白石大师的嫡孙、齐良迟先生的儿子齐展仪向父亲提出成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专门研究齐白石大师创立的“齐派艺术”。这一提议受到了齐良迟先生的肯定, 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呼应和有力支持。30年前的今天, 中国第一个民间艺术社团组织经过人民政府特批正式诞生了。为“齐派艺术”的发展确立了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 使齐派弟子和有志于研究“齐派艺术”的专家学者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园地, “齐派艺术”研究有了一个系统的规划、研磨、创作、展示的基地, “齐派艺术”大旗有了一片飘扬的天空!齐白石大师在创立“齐派艺术”的过程中, 不仅给世人留下了寸纸寸金的佳作、熠熠生辉的故事, 高深莫测的学问, 而且吸收培养了释瑞光、于非闇、萧龙士、邱石冥、梅兰芳、罗祥止、王森然、刘淑度、王妙如、李苦禅、王铸九、李智超、贺孔才、周铁衡、胡絜青、王雪涛、曹克家、李可染、贺澹江、王文农、朱光宇、杨秀珍、刘冰庵、郭小石、郭秀仪、马壁、陈大羽、黄苗子、王天池、卢光照、邵幼轩、许麟庐、郁风、韩不信、钟灵、齐良迟、傅石霜、程莉影、刘如璞、藤原楞山等弟子, 为“齐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人才。齐良迟先生接掌“齐派艺术”、扛起“齐派艺术”的大旗后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充分研磨“齐派艺术”的精华, 苦心创作, 他画的花卉就有五十余种, 其表现技法既为传统画法中所见, 又有他独到之处。在虾、蟹、鱼、蛙等方面更有着独特的贡献。他编写创作了《怎样画雏鸡》、《怎样画桃、萝卜、柿子、荔枝》、《怎样画虾》、《怎样画螃蟹》、《齐良迟花鸟画集》等自学美术丛书;另一方面与儿子齐展仪一起于1985年创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后来, 齐良迟先生被推选为会长, 齐展仪被推选为副会长。齐白石艺术研究会成立后编辑、出版了《齐白石文集》、《齐白石辞典》、《齐白石和著名画家作品集》等书籍, 以组织机构的形式继承、发扬、光大了“齐派艺术”。作为“齐派艺术”永远的旗手, 齐良迟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了。大家没有因为齐良迟先生仙逝而觉得他离我们远去, 相反, 齐良迟先生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近, 成为我们永远的良师益友。齐展仪先生是齐白石大师的第12嫡孙、齐良迟先生的儿子。他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在齐白石大师身边持续生活、成长了19年。长时间耳濡目染的教诲使齐展仪先生真正体会、研习、领悟到齐白石大师博大精深的艺术学问, 也为他日后接掌父亲交付的担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审时度势在30年前提出成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并在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成立伊始, 齐良迟先生被推选为会长的同时他被推选为副会长。如今, 齐展仪先生被推选为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领导小组组长。我们从齐展仪先生的绘画作品功底中看到齐白石大师的真传, 也可以从中领略到一代又一代扛着“齐派艺术”大旗, 让“齐派艺术”的大旗高高飘扬的旗手们的精神风范。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于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九十三周年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人心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贯彻执行, 席卷神州大地的春风告诉我们:又一个朝气蓬勃的文艺之春到来了。这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艺术之春。在这个春天里, “齐派艺术”适得其时。齐白石大师超凡脱俗, 意境高远。其书画艺术作品题材贴近民众、贴近自然, 在深化主题上狠下工夫, 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精品。齐白石大师的一生浓缩了一个巨大变革时代的影像、齐白石大师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风云、齐白石大师的情怀容纳了跨时代、跨世纪的荣辱。齐白石大师的作品描绘了几千年中国传统艺术的风骨和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文情怀,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在编辑和整理齐白石大师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以及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的作品和资料中, 我们从片言只语、字里行间, 从发黄了的老照片到一幅幅珍贵的精美画作, 从大师本人简朴的自传到后世弟子们的精彩回忆, 从街头巷尾口口相传到大型展览的宏声朗逸中, 无不感受到齐白石大师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与目前很多充斥影视、网络、书刊等文化阵地的离奇古怪、花活杂耍、低俗媚市的三俗文艺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跻身于“齐派艺术”的学习和研究。翻开这一沸腾现象背后的案卷, 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戳住了假丑恶。这种鲜明的时代意义让我们看到了进一步做好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工作, 研究齐白石艺术, 把齐白石艺术发扬光大不仅仅是书画艺术家、理论家象牙塔里的事,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繁荣健康的诗书画印市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本纯粹的艺术期刊的编者, 作为齐白石大师的再传弟子, 作为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一个组成分子,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齐白石大师创立的“齐派艺术”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也应该积极地从“齐白石艺术热”这一现象的背后找到解译中国艺术文化传承的行为密码, 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吸吮中国艺术文化中特有的精髓, 创作更多的饱含正能量的艺术作品,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

在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成立30周年之际, 我们和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共同编辑这一本专辑, 专辑中的书画作品都是为庆祝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成立30周年举办专场展览的精美之作。编辑这样一本专辑是一种责任, 也是一种特别的艺术享受。这本专辑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齐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让更多的人了解“齐派艺术”在日益兴起的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今“齐派艺术”传人们和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翻阅这样一本特别的专辑有一种沉重让人深思, 有一种参考让人明晰、有一种快感让人升华。让我们在“齐派艺术”的大旗下, 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中获得艺术的秘籍与生命的密码吧!

3.阳光下飘扬的红领 篇三

当五星红旗和少先队队旗迎着朝阳徐徐升起时,大队辅导员宣布了入队名单。我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染上了一层浅浅的金黄色。此时此刻,我仿佛能听到自己的脉动,因为,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了!站在那宽阔的操场上,我紧握拳头,面向国旗、队旗,发誓将为祖国的未来发愤图强,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用激动而响亮的声音高呼:“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用稚嫩的声音大胆地唱着富有节奏的队歌,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鲜艳的红领巾时刻勉励着我。公交车上,有我让座的身影;警察叔叔身旁,有我拾金不昧的身影;爸爸妈妈累了,有我关心的身影;同学不会做题,有我耐心解答的身影……

红领巾,你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就像友谊之桥,给我带来了许多朋友;你就像勤劳的小蜜蜂,让我养成良好的习惯;你就像我的知心朋友,在我遇到困难时鼓励着我……红领巾,你让我有追求;红领巾,你让我有理想;红领巾,你让我有航向!

三年级时,我主持了“六一少先队队员入队仪式”,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看着小同学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不禁想起自己入队时的情景。少先队的队伍不断壮大,如潺潺的流水永远不乏生机与活力。我的心里充满自豪!

阳光下,迎风飘扬的红领巾,欢快的歌声,清脆的笑语,挥洒的汗水……蕴藏着勃勃生机。

飘扬的红领巾,有了你,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小编辑评语

4.诗歌 我爱胸前飘扬的红领巾 篇四

从上一年级开始,鲜艳的红领巾,就在我的胸前飘扬,系上了我们的骄傲,也系上了前辈们的希望,——“少先队员” 这个称号光荣而又响亮,我记住了前辈的谆谆嘱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那个时候开始,红领巾,我的伙伴,时时在我的胸前飘扬,与她朝夕相处,把我的心灯点亮,无论我遇到多大困难,有她在我的身旁,就给会我力量,是她伴随着我成长;

鲜艳的红领巾,红得是那么耀眼,是烈士的鲜血在上面流淌,她是国旗的一角,承载着人民的希望。

红领巾在我们胸前飘扬,她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学习本领,描绘理想,为红领巾增光,托起华夏的希望,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为伟大祖国增光,实现民族的富强。

今日弱小的臂膀,明日的巨人力量,再小的帆船,也要破浪远航;

红领巾在我胸前飘扬 我在渐渐的成长 红领巾在我胸前飘扬 祖国在蒸蒸日上,红领巾,在我们心中飘扬,勇往直前,拥抱明天的太阳!

5.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五

在网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大风车专题片《飘扬的红领巾》——大山里的呼唤,感触颇多。

节目一开始大屏幕上放着这样一个画面——几个学生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呼喊:“爸爸妈妈我们想你了”“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们爱您”......每位学生泪流满面,而一个一个呼喊声更是响彻山谷。原来她们是留守儿童,平常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只有十二、三岁的她们只能种方式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这个办法,却是一个名叫张玉玲的初中一年级女孩想出来的。

张玉玲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在她五岁时就到城里去打工,而替爸爸妈妈照顾爷爷奶奶的重担就落在了小玉玲身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在学校里不管还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还有校长都不禁称赞她。

“她是个很难得尊敬老人的好同学 ”有老师这样评价她。

确实如此,一个92岁的孤寡老人自己艰难的提着水,被小玉玲看到了,从此这位老奶奶的用水张玉玲就包了下来,甚至到老奶奶去世的时候穿的衣服也是张玉玲自己掏钱买的。

“她很孝顺!”

她的奶奶腿病发作痛的直打滚,这让年仅13岁的小玉玲不知所措。奶奶让她用刀片划奶奶的手,把污血放出,说这样会好受一点,小玉玲说什么也不肯。但她不愿看着奶奶痛苦,最后艰难的划了下去。虽然紧张的情绪在被激励克制,但还是不断失误,奶奶手上“伤痕累累”,小玉玲吓得痛哭。这时候她是多么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他们在这,这些活不都是他们的吗?

“她很可怜!”

张玉玲本该向我们一样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的;他本该像我们一样幸福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她本该无忧无虑,过着小公主的生活但她却义无反顾的担起了为别人分忧解难的重任。

她就是这样一个无私、善良又坚强的好孩子。

6.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六

看完了《飘扬的红领巾》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现在我们安定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红领巾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飘扬的红领巾》这部电影主要是讲:在旧社会里工人们发起罢工游行,组织了一个由童工,流浪儿组成的童子团,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作斗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的故事。

影片让我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和残忍,和我们的生活截然不同。电影中的阿贞受不了繁重的工作,想休息一些,凶残的工头就鞭打她,把她的左手按在了被烧得滚烫的火锅上用铁烙,那撕心裂肺的惨叫......这样的童年,是多么黑暗啊!她的几个哥哥,奋不顾身地来救她,还好罢工委员会及时赶到,带回了他们。蒋介石下达命令,罢工也失败了,很多委员会的叔叔阿姨要么被捕,要么被杀。欧阳姐姐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也不说出组织的秘密,受尽折磨后还鼓励两位小少先队员。他俩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悲痛欲绝地离开监狱,让我的眼泪脱眶而出。后来童子团成员奋勇杀敌,光荣牺牲。他们是好样的!是像他们一样无数革命烈士换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人人平等的祖国。而我们都身在福中不知福,连红领巾都很少戴,我感到羞愧万分,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人生的道路是不平的,我应该像影片中那些意志坚强的童子团团员一样,将来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勇敢地去克服,努力学习,时

7.飘扬的红领巾 篇七

以公司形势需要和党员实际需求为导向, 坚持不懈加强“四个教育”, 锤炼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党员队伍

不论社会环境、公司形势如何变化, 公司党委始终把党员教育牢牢抓在手上, 以公司形势需要和党员实际需求为导向, 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抓, 使党员教育成为系统工程, 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员队伍在吉化发展的不同时期, 都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本色。公司党委从1985年“认识王凤山大讨论”开始, 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扎实开展教育, “塑造吉化人形象”主旋律教育、“党员形象大讨论”等活动对党员队伍产生了深远影响。2007年开始, 公司党委坚持8年开展“责任、作为、旗帜”主题实践活动, 在继承吉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将教育不断延伸和发展。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员教育的根本,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员教育要姓“党”的鲜明特色, 将党员理想信念的内涵具体化为“责任、作为、旗帜”, “责任”内涵在强化自身, 在于提升党员队伍整体战斗力;“作为”内涵在工作实践, 在于创造一流业绩推进公司科学发展;“旗帜”内涵在扩大影响, 在于服务和带动好员工群众积极工作。

公司党委在坚持“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 运用重温入党誓词、对党说句心里话、主题党日、党员事迹报告、党员干部夜校轮训等多种形式, 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精选了《信仰》《从一大到十八大》等高质量的电视教育片, 结合本单位当前的重点工作, 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和讨论, 引导党员践行“责任、作为、旗帜”。化肥厂以“精心巡检我带头”“制止违章我在前”等为主要内容, 组织党员进行“六大承诺”。丙烯腈厂通过亮“绿、黄、红”牌的方法, 将党员存在的不足反馈给党员, 引导党员项项工作争一流。

形势任务教育

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是一个波浪式前行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公司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同, 有波峰也有低谷, 形势任务教育必须适应企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企业达到更高的管理境界。吉化的形势任务教育年年搞, 每一阶段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近年来, 企业经济形势严峻, 扭亏解困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公司党委结合当前形势, 精心组织编写了《背山莫畏难》《苦战能过关》《与企业共谋生存》等形势任务教育宣讲提纲。公司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 面对面宣讲形势任务, 深入分析各单位的主要优势和重点问题, 研究挖潜增效的主攻方向和具体措施。引导全体干部员工转变思想观念, 进一步树立了“管理出效益, 从严管理出大效益, 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八小时干不成吉化事业”“党员干部就要吃苦奉献, 舒舒服服当不了干部”“实干出效益、苦干出成绩”等理念。

讲形势、讲任务光喊不行, 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做, 带头将公司倡导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了规划好全年开局工作, 在年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公司领导白天下基层调查研究, 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 晚上带领机关处室研究制定减亏增效思路和措施, 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分解、投资实施、成本控制、工效挂钩等工作, 一项一项抓落实。公司领导晚上8、9点钟还在研究工作是常事, 加班加点是常态。在柴油质量升级项目建设中, 领导干部白天跟踪现场工作, 晚上8点钟开会、研究问题。在检修、抢修和生产紧急时刻, 各单位领导干部能够盯在现场, 连续作战, 经受了“白加黑”“五加二”的考验。广大党员带头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 供暖期及时调控室温, 根据天气长短及时调整装置照明时间, 较好地完成了减亏增效各项工作。

作风养成教育

企业精神是本, 工作作风是形, 工作作风是企业精神的外在体现。2008年公司党委结合吉化50多年的历史, 在“严、细、实、快”等传统作风的基础上, 总结提炼了“背山”“麻袋毛”“矛盾乐”“登天”四种精神和代表人物, 之后每年评选“四种精神”红旗手, 每四年评选一次新时期“四种精神”代表人物, 评选工厂、车间、班组和员工个人“四种精神”的实践案例和感人故事, 树立了新时期全体干部员工比学赶超的榜样。组织巡回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宣讲近200场次, 营造了“四种精神”可学、可做的浓厚氛围。持续多年的作风养成教育, 使“四种精神”成为吉化人的DNA。

用“四种精神”武装起来的党员团队, 成为吉化履行国有企业使命, 承载化工长子责任的可靠保证。2014年8月2日星期六凌晨4点多, 由于外部电网波动, 引发公司西部大面积晃电, 导致12套装置停车, 11套装置发生波动, 全区保安氮气压力大幅度下降, 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相关单位值班领导干部、管理和操作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险情就是命令, 相关单位领导干部、骨干党员带头, 同时在凌晨4点的时段奔赴吉化西部厂区, 瞬间道路上的私家车和出租车明显增多。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 凭借平日的训练有素, 迅速化解了风险。关键时刻, 经过多年培育的“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和“四种精神”, 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和升华。“冲得上、顶得上、打得赢”成为党员队伍的显著特征。

技术技能教育

“有能力干事”是保证党员队伍战斗力的基础。公司党委坚持“全员提素质、党员走在前”, 针对不同层次党员队伍实际需求, 分类因材施教, 确保党员队伍成为技术技能骨干队伍。对拔尖党员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需求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为公司培养拔尖人才;对优秀党员有意识地压担子, 加强多个岗位技能的培训, 努力成为多岗通的人才, 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普通党员多关注多引导, 对他们的成长进步多加鼓励, 在依托员工培训的基础上, 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并加以培养锻炼;对非骨干党员明确党员的差距在哪方面, 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等针对性地措施, 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公司历年评选的劳动模范、四届十大金牌工人80%以上是党员;公司基层班组长和工作骨干大多数是党员;参加中油技能大赛等获奖选手大多数是党员;公司急难险重任务冲在最前面的是党员, 党员队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坚强的支撑。

以公司行政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 持续建设“三个品牌”, 打造立得住、过得硬、叫得响的战斗堡垒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是对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原则要求。在吉化发展进程中, 党组织遵循这一原则要求, 从1988年开始陆续运用党员责任区、党员工程等载体, 搭建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 形成了巨大的感召效应。不简单地重复过去, 既要继承吉化党建工作精髓, 又要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提高, 是吉化始终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近年来, 吉化坚持以公司行政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 瞄着问题去, 追着问题走, 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方式方法, 打造了四个党建工作品牌, 在解决问题中强化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集聚了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以服务中心任务为切入点, 打造党建“项目化”管理品牌

党建项目化管理是党组织真正融入中心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公司总结和推广了乙烯厂装卸车间党建“项目化”管理做法, 在车间“降低石脑油卸车损失率”工作遇到困难和阻力时, 由于党员团队的带动和攻关, 创造了新的纪录, 从中真正看到了党组织在难点工作中的作用。各单位从具体案例中受到启发, 拓宽思维, 找到适合本单位的党建项目。公司党委对各单位选定的50多个项目逐个进行了现场对接和个别指导, 对生产、辅助、科研、营销等不同单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项目, 都明确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使各单位少走弯路, 受到了普遍欢迎。炼油厂硫磺一装置氨氮浓度控制指标是20~50微克, 过去一直控制在20微克, 蒸汽用量较大, 如果提高氨氮浓度, 可节约蒸汽, 但是操作难度很大。车间党支部把“控制氨氮浓度指标”作为党建项目管理, 每班党员骨干带头盯住酸性水处理量变化, 随时调整蒸汽用量,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实践, 终于将指标由20微克提高到30微克, 并固化为常态指标, 每年可节约蒸汽创效88万元。铁路运输部车辆车间把修旧利废作为党建项目管理后, 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过去党员自发的、零散的“小打小闹”式的修旧利废, 转变为集中党员骨干力量有计划、跨岗位维修改进设备, 全年可节约设备购置费用20万元。

以提升基础管理为切入点, 打造“基层建设示范队”品牌

公司党委从600多个党支部中精挑细选, 既选出干部素质好、队伍合力强、基础管理扎实的老典型, 又选出能够代表吉化新时期特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种子”, 命名了12个基层建设示范队, 并挂牌明示。在提高“示范能力”“示范质量”“示范价值”上下功夫, 做到第一年打基础规范运作, 第二年促提高取得实效, 第三年上台阶全面发展。经过三年实践, 12个示范队已经成为公司各项基础管理的样板, 成为对内交流学习、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

公司党委给予示范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选择公司刚刚启动或管理难度较大的项目, 向示范队交任务压担子, 提高示范队敢于先行一步、勇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三违”积分卡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创新举措, 化肥厂丁辛醇车间先行实践, 公司党委把丁辛醇车间作为主要领导的联系点, 机关业务处室及时给予指导, 工厂给予高度关注, “众星捧月”一样的支持, 在这里形成了“亲情感化防‘三违’”的工作方法, 把刚性的制度和人性的管理有机结合, 对违纪员工实施情感关怀和心灵疏导, 传递遵章守纪的正能量, 创造了安全管理新经验, 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

公司基层建设示范队从安全生产、团队建设、精细管理、节能降耗等方面, 确立了18个示范项目, 多维度体现了公司基础管理特色, 摸索和创造了“1233安全管理模式”等多项宝贵经验, 总结推广了员工思想教育的“扁鹊”疗法、“五有”建家法、“两板一信”等典型案例, 实现了管理和人才的双丰收。有机合成厂橡胶车间实施的“在线成本控制的班组核算管理”, 被评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佳”案例。示范队已经培养出17名公司级以上劳动模范, 其中有2人分别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示范队真正有了“品牌”效应。

以设备高水平运行为切入点, 发展“党员责任区”品牌

20多年来, 党员责任区始终是吉化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几年, 公司党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将党员责任区定位为“党员展示才能、体现价值的平台”“党组织扎根基层、发挥作用的支点”。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 按照因地制宜和因人而异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调整了责任区, 既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责任区, 又有与党员特点和特长相匹配的个性化责任区。2013年公司评选和命名了指标创优、精细管理、安全操作、挖潜增效、历练精兵、互动帮带等12个模范党员责任区, 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推广, 让党建传统在新时期再度迸发新活力。

在党员责任区建设中, 公司党委更加关注如何去除形式化, 真正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 努力实现“每名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化工生产中设备连续平稳运行是关键, 尤其是大机组号称装置的“心脏”, 必须保证安全可控。经过反复思考, 公司将落脚点敲在了“生产设备”上, 实现党员责任区建设与机动设备等专业部门联手。公司1520个党员责任区包保了1925台公司和工厂两级关键设备, 设备运转水平不断提高。炼油厂三催化车间三机组是历次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检查工作必看的设备, 党员坚持对设备进行定点、定项巡检, 并与检修人员密切配合, 实行设备动态管理, 成为大机组安全运行的标杆。车间将卫生最难搞的热油泵房交给了党员, 大家轮流在40多度高温的泵房中干了2个月, 受到机动部门高度评价。

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点, 打造党员“好管家”品牌

“好管家”是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化, 倡导党员要管事儿, 首先管好自己, 然后带动和影响身边人。公司党委把2015年大检修作为实践党员“好管家”的平台, 经过反复研究, 明确提出党员管安全、管纪律、管节约, 具体做好几件事, 确保党员在大检修中真正发挥作用。

公司党委在《吉化报》上设立党员“好管家”专栏, 评选产生了15名大检修党员“好管家”, 其中既有即将退休的老党员, 又有80后的新党员, 体现出党员队伍“好管家”精神的接力。染料厂苯酚装置一台空压机屡次出现联锁自保现象, 困扰了车间很长时间。党员李连军主动“管”起了这件事。他拿出自己的行车记录仪加装到设备上, 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24小时监控录像, 然后反复分析对比数据, 从而研究确定了科学的处理方案。从这些小事和细节中, 真正看到了党员爱厂如家、高度负责的精神。

以党组织自身强筋健骨为导向, 持续强化“三个机制”, 建设有生机、有活力、有发展的基层党组织

如果把党建工作比作一棵健康成长的树, 那么党组织是树干, 党员是树叶, 而提供营养、牢牢支撑整棵树的树根, 就是党组织自身运行的机制。公司党委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结合实际, 在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上进行探索, 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 增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 保证了党建工作“健康成长”。

建立责任落实机制

一是强化党委书记责任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每年的干部述职大会上, 公司和工厂党委书记都要进行党建工作述职, 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 不抓党建是失职, 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认识。二是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党委委员是党建工作的共同责任人。公司党委把行政干部同时要做党务工作、党务干部也要做行政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行政干部协助党务干部抓好稳定工作、综合治理、党风廉政责任区工作、分工负责本系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等;党务干部协助行政干部抓好安全教育、员工培训、文明卫生、后勤管理等工作, 使党务干部既抓党务也参与行政管理, 行政干部既抓生产经营也抓党务工作, 形成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 实现党政工作同频共振, 互相融合, 共同提高。三是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明确包保责任, 每月深入基层包保联系点了解情况, 沟通思想, 解决问题, 讲目标、讲形势、讲责任、讲任务、上党课, 努力使联系点成为安全平稳生产和党建工作的示范点。2014年公司两级党委委员深入联系点1865次, 参加党支部活动317次, 解决问题563个。

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坚持“四个同步”, 建立党建工作考核机制, 党建工作与公司、工厂、车间中心工作同步布置、同步开展、同步检查、同步总结和讲评。二是坚持跟踪管理, 公司党委领导和党委工作部门对安排布置的每一项工作, 都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随机深入基层进行调研, 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 研究推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公司党委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不断总结规律、取得创新成果。三是坚持党务干部“三基”训练。按照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要求, 选好配齐党务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务干部实际情况,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采取办培训班、网络课堂、工作交流、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 加强党建工作的“基本业务、基本程序、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以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保障党建工作的高水平。四是坚持党内制度执行。根据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与新形势新任务紧密结合, 与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与提高党员素质紧密结合, 与党员的工作生活需要相结合, 删繁就简, 夯实基础, 突出重点, 建立《党建工作实施细则》。“三会一课”制度是基层党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 也是在党内开展教育的重要抓手。几年来, 基层单位在深化党员教育效果上进行了深入探索, 创造了话题讨论、上微型党课、QQ (微信) 群互动等方式方法, 公司党委及时将这些方法融入到《党建工作实施细则》中, 鼓励基层的创新精神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热情。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8.《飘扬的红领巾》读后感 篇八

张顺琪,她的爸爸在国外工作,她的妈妈是一个护士。每天下了班都不理她,她不知道妈妈上班有这么累吗?她决定明天跟着妈妈一起上班去,看一看妈妈是不是很累。第二天早上,张顺琪跟着妈妈上班去了,她跟着妈妈,看着自己妈妈一会上楼,一会下楼,有时还忙到很晚,她这才明白为什么妈妈一回家也不理自己,她说:“我要多干点活,少让她操心。”

丁俊杰,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干活,他就和他的爷爷生活在一起,他的爷爷是一个司机,每天一大早就要出去开着车出去拉客人。爷爷回来了,丁俊杰有的时候帮爷爷擦擦车,他擦车的时候很细心。他想出去开车。到第二天早上,他们一起出去开车,可是,他知道爷爷脚不好,还要踩刹车,他知道爷爷开车不容易,所以说,要帮爷爷分担家务。

偏远的山区大家都知道,那里非常贫穷,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贫困,他们每天呼唤自己的父母,他们从小学回了自强,自立,他们是多么可怜!

9.《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九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帮流浪儿在罢工社的叔叔、阿姨们的帮助和关怀下,成为省港大罢工委员会的童子军团团员。当时,在发生沙面惨后的白色恐怖下,阿凯个个和一些共产党员牺牲了。阿芳虽然被还在们误会,却仍然带领着童子团员们继续与恶势力进行不倔不饶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血与火的斗争考验中,孩子们茁壮成长起来,童子团也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最令我感到气愤的是:阿华的妹妹――阿珍因为太小找不到工作,只好当火工,开始老板很恶毒,安排了许多的事给她做。做累了,想休息一下,三秒都不到,老板就走过来,拿起她的小手就往火炉旁的铁片上,铁片的温度几乎大道100多度,活生生的烫着,此时,我心里为之一颤,我默默地叹息现在的孩子被父母宠着,像个小公主、小皇帝一样什么玩具都有,但是影片中的孩子们却要要收到百般折磨和*待!他们是用自已的双手养活自已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令人最感动的是,欧阳姐姐为了掩护上级领导和两位童子团团员离开了,不小心被敌人抓住,但是两位团员也被抓住了,欧阳姐姐在监牢里被敌人严刑拷打,受尽折磨,但她毫不畏惧,受苦如铁,始终不透露一点儿情况,在临死钱,还对阿华和阿秀进行革命教育。两位团员带上鲜艳的红领巾,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出监牢,走向光明!

10.飘扬的红领巾 篇十

一、红领巾的地位

随着年龄的升高,红领巾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直线下滑的。

1. 低年级学生:戴红领巾真神气

一、二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一切都是美的,有种神秘感,这是从幼儿心理到儿童心理逐渐转变的过程。此时,老师的话学生视若圣旨,在老师的教育下,他们对红领巾产生一种神秘感,具有争戴红领巾的动力。在思想深处,他们意识到戴上红领巾后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能戴上红领巾说明自己比别人优秀,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红领巾对孩子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他们也特别珍惜红领巾。

2. 中年级学生:戴红领巾真烦人

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小学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逐渐成熟,是从幼儿期转向少年期的心理转变。红领巾对他们已经没有新鲜感了,老师以前的“红领巾思想教育”也早已淡忘,学生戴红领巾的意识不强烈了,但不戴又怕老师批评,故而学生感到佩戴红领巾成了一件很烦人的事。

3. 高年级学生:戴红领巾真傻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他们觉得戴红领巾与自己穿的漂亮的衣服不搭配,影响服装的整体美感;也有部分队员渴望长大,他们觉得和低年级的队员一样佩带红领巾很幼稚,特“傻”!不过迫于学校的种种压力,他们便会时不时从口袋、书包、抽屉里拖出一条红领巾来“应付”一下。久而久之,红领巾便拥有了一些“新功能”。

二、红领巾的“新功能”

红领巾原本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荣誉和自豪的象征。可不知从何时起,红领巾遇到了很多尴尬。下面是一组和红领巾的尴尬有关的镜头:

1. 校门口

早晨七点多钟,文明监督岗成员早早地站在校门两侧进行晨检,发现没有带红领巾的学生,扣班级积分。班级扣分意味着班主任的严厉批评,所以许多没有佩戴红领巾的学生不说自己的真实姓名,或者把自己说成是别的班级的,而这些往往很快被别的同学当场揭穿。有的学生走到门口,会从书包或口袋里随手拽出一条皱巴巴的红领巾,往脖子上一绕,这样班级的分数就不会被扣。看不见时再解下来装入兜内,此时此刻,红领巾成了应付检查的“挡箭牌”。

2. 教室里

如今要问:小学生丢的最多的东西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红领巾”。你看,许多班级讲台桌桌肚里都会有许多拣拾的红领巾,这些从此无人认领的“红布条”很快就在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中发挥“充分作用”:有的学生没带抹布,索性把红领巾当作抹布擦桌子,擦玻璃,更有甚者认为这样做是废物利用呢!

3. 操场上

充满朝气的孩子身边,处处皆是红领巾的身影:体育课捉迷藏时,红领巾成了蒙眼的道具;“丢手绢”时,红领巾代替了手帕;追跑时,红领巾成了孩子的围嘴,戴子跑到了脖子后;游戏过后,红领巾又用来擦拭汗水。原本,挂在胸前的那抹红色在阳光下是多么耀眼和神圣;现在,红领巾在队员们的手中脏了、旧了、破损了,他们没有任何感觉,戴红领巾就是为了不扣分。

在我们身边“红领巾”遭受的各种尴尬,充当的种种角色,让我们作为辅导员感到心酸。作为一名辅导员,怎样让红领巾神圣起来,让“红领巾情结”深入人心呢?矫枉过正,我想我们学校,我们广大的辅导员老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思想上提高认识

(1)教师以身作则。对于红领巾的神圣,老师首先不能玷污,要以身作则,具备“红领巾神圣”的思想。学生把红领巾当成游戏的工具,甚至打扫卫生的抹布,不正在被老师们默许的吗?如果老师能及时制止,多多教育,学生怎能如此对待红领巾呢?校园里学生忘戴红领巾躲藏扣分的现象,经常遇见,问及学生,却是老师的“主意”。老师的思想深处还有没有红领巾的神圣呢?

(2)队前教育扎实。对于每一位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戴上红领巾了。至于戴上红领巾就意味着加入少先队组织,他们不一定知道,因此,辅导员在入队之前对新生进行队前红领巾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手段,向队员展示少先队的光荣历史,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及作用,知道红领巾的来历……让队员们充分认识到加入中国少先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2.活动上超越自我

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唱红领巾歌曲。利用午唱时间和课余时间,学校统一播放精心挑选的红领巾歌曲,同时每月至少学唱其中一首歌曲。在歌声中,给队员营造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生活在组织中的良好氛围。

(2)讲述红领巾故事。在全校推出“讲红领巾故事、扬红领巾精神”的摄影、演讲比赛。每一幅摄影作品、每一份演讲稿都在告诉队员们,红领巾是光荣的,是时时刻刻值得尊重和爱戴的。队员们在一次次学习、竞赛中,享受着红领巾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冲击,提升了能力和素质。

11.《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十一

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位尊敬的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到城市的学校里参观。一到学校,正好是在放国歌,许多名少先队员都昂起头,敬着礼,这个老人也跟着敬礼。一位老师看见了,问道:您为什么也在敬礼?老人望着一个巨大的石像,不由的`流着眼泪,老师也不明地问道:您哭什么?老人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原来他小的时候是富贵人家,但是他有一个阴狠的舅舅,他舅舅是当时的一个大官,也是治理那个城市的,但是他舅舅错杀了不知多少好人,也非常霸道。一开始,这位老人幼年时候跟十个非常穷苦的孩子交上了好朋友(那时在香港)他舅舅也没有理会。可是过了两三年,他再次回到香港,他看见舅舅的军队一看见街上的人就打打杀杀的,非常残忍,他的十个好朋友也被抓了起来,后来这个孩子(老人的幼年)费了千辛万苦才就出自己的朋友,还劝阻舅舅不要杀人。可是他舅舅不听,还把他和十个朋友最好的姐姐给杀了。

12.《飘扬的红领巾》的电影观后感 篇十二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飘扬的红领巾》之四——《大山的呼唤》,主要由少先队的校外志愿辅导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温玉娟老师讲述一个广西留守儿童的事迹。主人公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张玉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穷村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因为家里穷,很多人都走出大山去打工,有60多个大小不一的留守儿童。张玉玲就是其中之一,被人称作留守儿童大姐姐。她受到好朋友的启发,为了排解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及孤独,经常帮助别人,如照顾孤寡老人、给奶奶治病、给老师过生日等,因为她相信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佩服她,向她学习。6月,她还被选为广西代表参加了少先队第6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觉得我们大家要向她学习,我们出生、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13.《飘扬的红领巾》的电影观后感 篇十三

在暑假期间,我在少儿频道看到了一个系列节目,名叫《飘扬的红领巾》,令我很感动。里面有一个故事讲了杭州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个班里的同学和青海玉树的一所学校的学生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之间互相通信交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一起进步。随着不断交流的深入,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形成了。就在这时,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的地震,玉树小学的学校在地震里也没有了,在过去的160多个小时后,关心他们的杭州市里学生得到了消息,就是玉树的小伙伴在地震中一个都没有少,那么我在想如果是作为好朋友,应该怎么去继续帮助他们呢?

我觉得可以邀请他们来杭州市的小学来学习,跟他们聊天,一起玩耍。

上一篇: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下一篇:中学生国庆节演讲稿:《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