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共8篇)
1.高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 篇一
高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之我见
摘 要:数学是自然科学,很难进行德育教育也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尤其是在我们综合高中的数学教育过程中德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关键词:德育渗透;策略;挖掘教材;生活实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然会受数学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制约,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教师要有策略的进行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与可行性,不能喧宾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完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只有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渗透的才能称之为有效,被人所接受。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进行渗透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1.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2.利用史料激励渗透德育。所谓史料激励法,就是运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教材中许多数学史料,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利用数据材料渗透德育。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4.利用知识迁移渗透德育。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5.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在上《椭圆》这一节时,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了相关的解说词。这一刻,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的了。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教学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教师不仅在课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书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高中数学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可以被利用,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结合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教育,做到两者一起抓,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高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主题教育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概述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是指高中生在对自我和社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确定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方向, 从而进一步制定计划, 并利用一切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 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高中生在整个人生规划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自己的未来, 如我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我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利用这一机会学生会对未来的我进行思考, 从而探索适合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此外高中生涯规划的重点不仅仅是帮助高中生进行文理学科和高考志愿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涯智慧, 体验生命意义,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充分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 从而最终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二、生涯规划活动设计
(一) 总体目标的确立
在学生处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设计了高中三年生涯规划活动的总体目标:高一年度目标为了解自我, 着眼于发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兴趣, 高二年度目标为了解现实, 着眼于让学生面对现实, 了解社会需要和自我能力之间的关系, 高三年度目标为自我和现实匹配, 着眼于让自我需要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 直接有益于高考志愿的填报。
(二) 具体策略
1. 创建发展氛围, 激活学生人生规划意识。在整个规划实施的过程中, 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唤醒并激活学生的自我规划的意识, 让学生充分了解此项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向, 并尽快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应有意识的参与到整个活动的设计中来, 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将自己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和个人长期的人生规划有效的结合起来, 从而培养学生在认识自我、设计自我能力的同时提高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最终将来学生步入社会, 也能更从容的面对和解决来自四面八方的困难和挑战。
在活动开始之初, 为了了解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和需求, 从而更好的开展生涯教育, 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设计, 即:对生涯规划的认识、生涯规划自我发展现状、外部对于生涯发展的影响、自我期望。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 多数学生对于生涯规划这个词比较熟悉, 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 与自我认识相比, 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还有所欠缺。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特别了解社会各个职业的特点, 还有一些同学了解的大学也比较少。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不足使得学生们缺少改变自我、提升素质的动力。
(3) 在开展生涯规划的形式上, 学生们希望开设心理选修课, 通过心理健康课的方式来引导大家更好的进行生涯规划。其次, 系列性有主题的讲座也比较受欢迎。
针对此次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孙老师组织了第一次的集体活动, 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们诠释什么是生涯规划、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激活了学生人生规划意识, 为后续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 基础调查, 分析学生初始情况
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中心理念:首先, 了解自我。对自己进行深入的了解, 从各层面认识自己, 这其中包括个人的兴趣、性格、优势、劣势等;其次, 探索世界。对于世界的认识, 了解这世界广泛与多元的可能性;最后, 整理相关资讯。对自我的了解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 对未来做出可能性评估, 尝试可能的方向。
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主题为“自我评价”, 以主观题为主, 内容包括: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 (优势、不足) 、学习习惯 (优势、不足) 、学习态度、学习上的期待目标 (各科分数目标、班级或年级名次目标) 、期待改进的地方、对于高中三年的学业收获有什么计划和目标。在回答问卷的过程中学生们再次认真思考, 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接下来我们又趁热打铁, 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以PPT的形式准备一次自我介绍, 内容包括:名字的故事、金色瞬间 (童年趣事回忆) 、我眼中的你 (在同学中选择一两个好友, 说说你眼中的他/ 她) 、我眼中的我 (比较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外貌, 说说自己的外貌变化和性格特征) 、对未来的憧憬。准备的同时, 我们也给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创新的方法、内容富有个性, 充分展现自我风采。应该说每位学生都准备的非常认真, 各具特色。从收上来的材料中, 我们又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位同学在班会上进行展示。班会从筹备到组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其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就是针对这四位同学, 其余同学在谈“我眼中的他/ 她”时, 在事先采访的基础上以DV的方式进行演示, 风格迥异、再配以音乐, 整个班会的气氛非常的活跃, 收到的预期的效果。
3. 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职业初体验
寒假将至, 为了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兴趣方向实际情况的同时更多地扩充视野, 我们开始指导学生调查填写家庭职业树, 与此同时开始了解、体验不同的职业领域, 并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学生就自己确定和感兴趣的知识方向作自主性的调查, 访谈大学生和工作者, 或进入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实际体验。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
工作内容?
工作场所? (室内还是户外?)
计薪方式? (固定薪资还是论件计酬?)
工作时间?
需具备的特殊能力?
就业市场如何?
工作中面临过哪些压力或困境?
工作中的成就感主要来自哪一方面?
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一职业?
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
本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同学们对此项活动给予了极高的热情, 调查、体验的职业领域涉及教育、金融、新闻媒体、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预算工程等等。每位同学都以书面的形式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同样我们以班会的形式让在此次活动中体会较深的同学在班内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对更多的职业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也对职业中所付出的艰辛有了切身的感同身受, 更明确了自身的差距和将来奋斗的方向, 受益匪浅。
4. 教育主题层层递进, 逐步深化
之前围绕生涯规划的主题, 我们班在高一阶段进行了认识自我、职业介绍的主题班会, 到了高二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更为实际的求职应聘的环节。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专门设计了一节班会, 学生们的设计也非常的新颖, 以小品的形式贯穿始终, 让学生体会在求职应聘的环节中, 用人单位不光看重一个人的硬件条件 (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 更关注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内在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当然一节班会时间有限, 小品中所体现的只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小部分内容, 其中包括良好的交际能力、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班主任最后小结的环节中我还进一步提到, 高素质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做人做事讲诚信的人;一个具有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人;一个乐于助人, 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一个做事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人, 从而让学生对综合素质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通过小品、通过班会, 希望学生课下能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 哪些方面做得离高素质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能认识到差距, 并能从现在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改进, 逐渐缩小这个差距, 就能在未来的求职招聘中脱颖而出, 也必定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应该说班会整体效果不错,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起码学生开始学着从自身寻找差距了。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通过高一、高二两学年的生涯规划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取向, 进一步明确了今天的我和未来的我之间的差距何在, 开始学会了规划人生, 开始学会了着眼于现在, 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每一步。在未来的高三我们还将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的围绕这一主题的系列活动, 从而帮助学生一步步的明确未来的目标在哪里, 未来的路到底该如何走下去, 侧重点将直接服务于高考志愿的填报, 多渠道的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各类大学、各种专业的相关信息。最后基于这两学年的工作, 我想谈一谈对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一) 学生有开展生涯规划的内在需要, 但是更期待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生涯教育系列活动。因此, 应进一步引入内容系统化的生涯规划主题教育, 以启发学生切实的进行自我生涯规划, 比如可以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一方面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更是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二) 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所采用的形式应更使学生易于接受, 比如可以采用心理选修课、系列主题讲座的形式, 通过这些形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与此同时, 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采用个人心理咨询的形式。
(三)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资源库。该资源库应该包括对于各行各业基本情况的介绍、各个大学专业基本情况的介绍、大学最新的招生政策、留学信息, 还应该包括对于当前就业形式的分析和职场动态的信息。通过该资源库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 方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 从而实现“随机应变”。
(四) 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平台。职业规划教育可以采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活动形式可以是“职业体验”, “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等相关的主题内容, 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切实体验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经验。
(五)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讲座。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包括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介绍他们在职场中的工作体验, 同时为学生创造机会接触各领域的从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 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并加强与在这一领域进行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从而使整体的教育过程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
(六) 充分利用家长这一巨大的社会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家委会的资源, 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点, 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们, 跟学生们就“职业与理想教育”进行座谈,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行业, 并且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也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建立职业观念的很有益的尝试。
3.高中音乐教育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教育鉴赏能力创新精神
一、高中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的教材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教材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物质依托,而每个不同的普通高中为其在校学生选择的音乐教材也多种多样。有的教材水准过高,因而被闲置下来;而有的教材音乐鉴赏标准过低,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上课容易产生无聊的情绪。
2、教学设备也对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很多高中没有真正认识到音 乐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资金投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音响和多媒体等设备的质量问 题。
3、在选择音乐教师的问题上,多数高中的音乐教师的数量不多,其中很多音乐教 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弹钢琴、唱歌,老师一句学生一句,教学内容较为随意。因此必须重視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问题,关注教师素质结构的完善。
4、学生本身具有的音乐基础不同,因此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可以全校统一教学安排来 统一进度,不同的班级的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所以各班的音乐课程进度统一起来较为困难。 而且音乐课和高考没有直接关联,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激发。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课堂操作运行灵活多变、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有所侧重点的安排好教学内容,“炒活”音乐课堂。
1、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音乐兴趣。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辐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同样不可忽视,音乐课外活动包括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性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的歌咏比赛,音乐专题讲座,元旦文艺晚会等,还有旨在培养音乐特长的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如合唱队,乐队,高考音乐辅导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大地活跃校同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缓解高中生紧张的学习状态,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寓教于乐,还可以使有特长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深化,为高等音乐院校输送后备人才。总之,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校生机勃勃,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对于促进年轻一代去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参加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自信心。 音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及表现价值,教师可利用音乐的这一特征,在课内外搞一些简单、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和表演,培养她们的合作精神,锻炼她们的表演力,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参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如学校举办“十佳”歌手比赛、元旦晚会等。
3、上好音乐欣赏课.浸润年轻的心灵。音乐欣赏课是学校美育的主要载体,是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只有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欣赏教学,才能使学校艺术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高中音乐课与初中小学相比,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同样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在初中阶段教学《命运》第一乐章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贝多芬是德国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熟悉第一乐章主副部主题片断,初步感受交响音乐语言以及作品强烈的斗争性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知识积累,想象丰富.所以初听一遍后大部分同学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紧张激烈.体验到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但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而要继续挖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复听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及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奏鸣曲式结构,主副部主题的不同性格等知识性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4、关注校外音乐活动.提高审美素质。校外音乐活动是指学生在校外参与的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之类的活动等,不难看出,校外音乐活动良莠混杂,其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从某种角度来看,它是检验校内音乐教育成败的参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注意引导,随时调查关注,由于高中学生内心情感逐渐丰富、精力充沛、,喜欢追新求异、热爱艺术、追求形象美,但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情感变化较大,音乐鉴赏能力有待于提高,通常还不能分辨良莠,自觉抵制不良音乐文化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要把学生校外音乐活动,引向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中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反之学生会受到不良音乐文化的影响,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与学生的接触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来分析各种形式的音乐,选择能够赏心悦目、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音乐艺术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分析音乐演唱,演奏艺术水平的高低,深刻理解音乐的内含,而不要盲目崇拜追赶潮流,此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购买值得珍藏的优秀音响资料,提供(翻录)教材音响,建立个人欣赏曲库,利用校外时间进行欣赏.不断提高欣赏的品味。总之,重视引导学生校外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定会使每个学生受益终身。
高中音乐教育是一项较为复杂细致的工作,其教学方法很多,常言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要大胆创新,灵活,合理的运用。教师不要像导演,一样高高在上,泛泛而谈。要当演员,要置身在学生当中和她们打成一片,携手共同跨入艺术的殿堂。我愿与音乐界同仁们一起为发展音乐教育事业同而共同努力。
4.高中生英语作文:早恋之我见 篇四
高中生英语作文:早恋之我见
The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should be noticed, calf love. Now, many students have boyfriend or girlfriend in their middles school. It makes parents badly worry. They think that calf love will have serious impacts on study. Some parents are on the alert. They are afraid that children can fail in study once they 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 because students may spend much time in playing with their couple and pour too much attention into love. I think parents’ concerns are reasonable, because their worries do happen in reality. However, I don’t think they should exaggerate their behavior. It’s normal for youth having interest to others. As long as they control themselves, it’s not so terrible.
有一个现在值得关注,那就是早恋。现在,有很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就有男女朋友,这让家长们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早恋会对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有的家长时刻警惕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担心孩子陷入恋爱会耽误学习。我认为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他们的忧虑的确时有成为现实。但是,我却认为不应该把早恋这种行为妖魔化,年轻人对异性产生兴趣是很正常的,只要控制好自己,早恋并没有那么可怕。
5.高中篮球教学之我见 篇五
湖南省汉寿县第一中学王健
摘要:重点分析了高中篮球运动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并对篮球教学中五个环节的讲解示范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篮球教学;讲解与示范
篮球运动是一种充分利用人的四肢、躯体和头脑的体育运动,它可以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快速、准确、灵活多样、变幻莫测是篮球吸引学生的原因。在全国高中都开设了篮球课,这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运动”。篮球也是一种聚集了所有时尚元素的体育运动,是广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在传授篮球知识的过程中示范和讲解就尤为重要。
一、高中篮球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高中篮球教学特点,可以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个人防守技术为主。基本技术教学顺序是: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个人防守技术。在加强重点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应重点加大示范讲解的力度,使学生从开始就对篮球的技术动作,基础配合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高中篮球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二、讲解与示范
讲解是体育课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方式,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组织教学和进行
思想教育。讲解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方法,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所以,示范对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三、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讲解示范应注意的环节
(一)移动
移动是篮球运动攻、防技术的基础,对学习和掌握、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具有很大意义。因此在篮球教学中,首先应从移动技术学起,要抓住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变化这一关键环节,认真讲解,正确示范。在强调正确基本姿势的同时,注意蹬、跨、碾的动作用力与协调配合,进而不断地提高脚步动作的快速、突然和灵活性。
移动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移动技术动作的讲解,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移动技术的积极性。
(2)移动技术的关键是屈膝降低重心、前脚掌的蹬地、碾地动作以及在移动过程中腿部和腰部用力,腰胯灵活带动躯干使动作协调配合,保持身体平衡和转移身体重心。
(3)移动技术动作示范,先分解各部分技术,后综合技术,示范动作要正确、无误,使学生较快认识正确动作的概念。
(二)运球
运球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拍按由地面及反弹起来的球的动作。
运球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运球技术动作的讲解,要使学生明确技术运用的时机、动作方法和要点。
(2)动运球技术的关键环节是正确的运球手法对球的控制能力和熟练的脚步动作与手法的协调配合对球的保护能力。
(3)运球技术动作的示范,应先做慢动作示范后做快速动作示范,由无防守人的示范到有防守人的示范。
(三)传、接球
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队员之间有目的转移球的方法、是组织进攻配合的纽带,实现战术配合的桥梁,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配合的质量。
1.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传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质量和比赛的胜负。
2.在传、接球技术教学示范与讲解中教师要在强调正确动作规格的基础上,不断地注意传球的速度、准确性练习,做到传球快速及时,准确到位,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传球前视野的观察能力和动作的连
贯性。在传球教学时要抓好臂、腕、指力量的协调用力,注意纠正肘外张、双手用力不一致和推球的错误动作。接球要注意接球后的基本姿势及与下一个技术动作的连贯性。
3.传、接球技术的动作讲解与示范
(1)讲解各种传球技术的运用时机、动作方法和要点。
(2)讲解手腕及前臂用力方法。
(3)各种传、接球技术动作示范要正确,并应注意合理的示范位置。
(四)投篮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篮球比赛中—切技、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投篮得分机会。投篮技术运用得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投篮动作是从准备姿势开始,用蹬地、提腰、伸臂、抖腕、手指拨球的全身综合协调力量将球投出。其中伸臂举球和手腕前屈或翻转与手指拨球的力量是控制与调节身体各部位用力的关键,也是取得合理的投篮出手角度与速度的保障。通常投篮距离越近,身体综合用力程度越小,以手指与手腕动作用力为主;在远距离投篮时,身体综合用力的要求则愈高,特别是手腕与手指调节力量能力也要求越强。
在投篮技术教学示范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强调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正确投篮技术的规格,使学生明确身体各部位和手臂、手腕、手指的正确动作与协调用力,是掌握投篮技术的关键,同时还应强调投篮时的瞄点、球的飞行弧线和球的旋转,这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调手脚的协调配合,全身重心的控制能力和投篮与突破、传球技术的综合运用。
投篮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明确各种投篮技术动作的方法和要点。
(2)要突出强调: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全身协调用力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关键,必须掌握正确的手法,形成正确的投篮动作定型。
(3)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无误。优美大方。
(五)个人防守技术
在个人防守技术教学示范讲解中,教师应强调根据不同特点的对手选择正确的防守位置和不同的防守方法,积极移动,判断准确,行动果断,大胆地运用合理正确的打、抢、断技术动作,破坏对方的进攻,同时还应强调,如果防守行动未能奏效,要求队员迅速恢复正确的防守姿势,重新抢占有利的防守位置。
个人防守技术的讲解与示范。
(1)要使学生明确攻守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以攻练守,以守促攻,攻守平衡,防止重攻轻守的偏向。
(2)要强调正确的防守姿势和各种防守脚步动作是提高防守技术的基础。
(3)明确个人防守的基本原则是以球为主,人球兼顾。如防守位置、距离的选择,防守中的移动、堵截、抢断以及集体防守的配合都是以球为中心和依据的。
总之,在篮球教学示范讲解过程中,应根据高中篮球教学特点和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地安排讲解与示范的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中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篮球教材组.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
6.高中教学课堂管理之我见 篇六
李芹
摘要: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今时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协调好课堂上的各种关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成为有效课堂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课堂管理学生教师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这一过程称之为课堂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学目的,贯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要求,而这些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完成的,所以,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过程很好实现的必要前提。笔者对于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谈了以下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学记》里有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接受老师,喜欢老师,就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课堂。南京师大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对教师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是: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还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一个教师就没兴趣听他的课。要想真正实现课堂高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非常重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做到相互理解、尊重与关怀、密切联系、真诚交往、关心学生,让学生带着“教师总是在关心我”的想法来接受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这样他们就会理解教师、体谅教师。大多数教师偏向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样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会在无形中表露出来,学生都比较敏感,从而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的,教师树立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的理念,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友好型为最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首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缺失需要的实现,其次在实现缺失需要(尤其是爱和尊重的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负责并自主选择的从成长需要中追求自我实现的结果。最后对于缺失需要得到满足但依然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给以必要的引导。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实现缺失需要的第一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仪表,言谈高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其中包括了教师的仪表,如果学生对一位老师的印象不好,那么
不管这位老师多么努力,也很难获得学生的好感。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仪表,让学生觉得教师热情和蔼,他们才愿意亲近,教师才有可能有效地对学生加以影响,实现对课堂的有效管理。
首先,教师必须和蔼可亲。当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首先看到的是教师的一张脸。这张脸必须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学生对教师的脸色特别敏感,若板着脸孔上课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反之,看到老师灿烂的笑容,他们会感到亲切,受到向上的感染,就会思维活泼,反应敏捷。
其次,教师要衣着得体,干净整洁。教师的衣着必须是“得体、整洁、随众”,不穿奇装异服。着装颜色也可以尽量的深一点,随众、脱俗,刷洗干净,扣子扣齐,拉链拉上,男教师领带要打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黑板上,集中在教师上课的内容上,而不是老师的着装上。
第三,举止大方,言谈高雅。教师走上讲台,应举止大方,精神饱满,语言文明高雅,不说脏话,不带脏字。教师跟学生交谈或课堂提问应带鼓励、启发式的口气,不用低卑的语言讽刺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或答错时,教师应从某一侧面提醒。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更要正面表扬。大方的举止、和善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
学生是否敬重一位老师,主要看他是否具有专业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服从教师的管理。如果一位教师总是说话声音比别人大,自觉高人一等,在教学上没有什么真材实料,那么学生会只会觉得这位教师夸夸其谈,从而不会听从其管理。
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专业知识。例如,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以身边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为素材,以“人地合一”为主要的地理观念,这更需要地理教师多观察,多思考,更好的从生活中为地理课堂搜集材料,尤其是遇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时候,如近几年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可引用到课堂,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对其分析评价。在教学方法方面,摈弃传统的说教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法、学案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共同学习,不可固步自封。“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我们可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教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尤其是要多向老教师,名教师取经。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许多名教师的课堂录像,在网络上也都可以找到,我们都可以拿来学习。
四、管理教室的光线、卫生,教室布置有地理特色
教室的光线、卫生情况也会影响到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和效率。光线太暗,学生容易瞌睡,情绪提高不起来,相反,干净,明亮的教室则会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管理好教室的光线问题。教师一走进教师,首先要检查教室的光线情况,当教室光线不好时,教
师要拉开窗帘,阴天时要打开教室的灯。然而,当我们使用多媒体时,光线太亮又会影响到使用效果。所以,这个时候又需要拉上窗帘,关上灯。学生要每天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教室清洁,保证有一个清洁的上课环境。
课堂环境的布置,要求具有学科氛围,在一些活动区域,教师可以动动脑筋,营造好的学科氛围,教室可以布置地理角、英语角等,例如在地理角,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在墙角里摆放地球仪或者矿石标本等,在教室的读书角里摆放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报刊杂志,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地理》等。在黑板报中,开设地理学习的专栏。这些小细节都可以增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五、提前五分钟到教室
很多教师想到上课前班级的情况都会无奈地苦笑,追逐的、打闹的、睡觉的、吃东西的,像菜市场一样。尤其是非高考科目上课之前,更是如此。如果教师打上课铃了再进班级,至少要用三到五分钟时间整顿班级秩序,才能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变成了四十分钟,很多教师为了能完成地理教学的进度就不得不推迟下课。这样既影响到学生的休息,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可以提前五分钟到班级,维持班级秩序,组织学生拿出地理课堂上需要用到的课本、地图册、练习册等,教师需要作图的,提前在黑板上作好图,需要用到多媒体的,准备好多媒体。有了这五分钟,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状态,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保障。
六、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通常, 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运用的肢体语言包括: 一是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普通但却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因此, 教师要做到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眼神接触, 并努力熟悉每个学生的眼神意义, 读懂每一个眼神反应。二是身体接近。课堂上教师的言语批评既会中断教学活动, 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就是身体接近。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走近学生, 或轻轻地拍拍学生的肩膀就能使其端正行为。三是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语言的重要部分。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尽可能变换身体姿势并结合讲课内容, 惟妙惟肖地表现课程内容, 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被学习内容所吸引
七、善于处理应急事件
任何教师的课堂上都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学生上课吃东西、说话或不服从教师管理等等,这些会令教师生气、失望甚至会感到非常失败,一旦教师的情绪受到干扰或带着不良情绪上课,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这对学生和教师自身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教师必须摆正心态,不断锤炼自身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会感到很疲劳,课堂上的一些小插曲有利于调节气氛,创造活跃的氛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不断总结,把坏事向好事的 方向转化
7.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育之我见 篇七
1.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新课改下, 对于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建设, 提出如下几点要求:一是教学要有目标性;二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四是对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学, 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社会上的价值意义。[1]对于有效课堂的建设, 首先要有教学目的层次性, 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 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材的难易程度, 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 分层、分级设置目标。其次是教学环节完整性, 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好的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这才能够促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同时数学教学的方法需要具体指导, 每次课堂小结均有规律, 对作业要有所创新。[2]最后是有效的教学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正确把握激励制度, 将其分为点效应, 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短效应, 即在短时间内对部分学生进行激励, 并取得有效的结果;长效应, 也就是长期的激励效应。教师应当注重点、短、长各效应的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想使学生在激烈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不仅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 教学内容也要有所升级, 更重要的是要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 对高中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同时对国外高中数学教学成果进行细致的调查, 认真剖析现今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潜在需求和存在的实际困难, 这样就可以根据高中生的需求, 很快地转变和调整教学内容。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国外的教学方法有可取之处, 例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现今是21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 已经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在新课改下, 高中数学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发现他们的学习需求, 也就是因“性”施教。如:文科高中生的数学基础差, 这主要与其缺乏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关。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发掘深层原因, 我国一向注重文科的教学, 善于应用语言组织自己的思想, 缺失理科、逻辑的训练, 因此, 对于一个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而言, 就需要注意这一文化上的差异。[4]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是为了能灵活运用, 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数学与社会实践, 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数学学习感受, 并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应在了解学生个体的性格和学习偏好的基础上, 结合他们的学习需求施以个性化教学, 将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5]此外, 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 针对男女生学习策略使用的不同, 分别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指导。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积极构建和谐课堂,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今中外的教学成果、教育家及专家学者, 一直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 也就是强化有效课堂的建设效果, 并对其开展众多的有建设性的理论、方法探讨。进入21世纪, 高中数学教师既要顾及高考的硬性指标, 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毛润苹.浅议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技术与市场, 2011, 13 (05) :163-164.
[2]黄凯.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8 (04) :263-264.
[3]侯晓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初探——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反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8 (06) :263-264.
[4]蔡永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16 (02) :178-179.
8.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 升学型学生 就业型学生 艺体类学生 社团组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全国各行各业正进行着规模空前的改革,这场改革令无数国人兴奋不已。素质教育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全国的高中都在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了成功的典范,但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多数高中的改革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多数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还在只追求升学率,学校的各项激励措施,也是倾向升学,没有把办学理念转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上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还是一个口号。作为普通高中的一名教师,在教学之余也不断思考,现将关于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归纳如下,请诸位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一、普通高中现状分析
第一、通过几个月的调查,全国多数高中的教育改革还只停留在教学改革上,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还停留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由于普通高中学苗整体素质差的特点,这种方法是不可能实现高考生学的根本性转变的。学苗问题改变不了,上级教育部门还拿升学率作为评价机制,逼得我们只能是“青石板上创高产了”。
第二、普通高中在教学上还是“一刀切”的模式占主导地位。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同与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示范性高中在地方就是原重点高中的新数说),学生无论是思想道德素质还是科学文化素质都很差,且差异悬殊,这就决定了绝不能实行教书模式的“一刀切”。新的教育评价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关键还要看落实情况,事实上是多数地区都没有落实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是任重而道远啊!
第三、“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直接后果就是现在普通高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问题,如: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游戏、发短信、看闲书、照镜子、前后左右说与课上无关的,课下早恋、打架等等。直接责任在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更可悲的是,多数教育工作者将责任归结到学生自己身上,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啊!
第四、教育资源不公平。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更多的时候是倾向于“示范性高中”,这就造成了示范性高中的各种硬件设施远远超过普通高中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示范性高中的教师资源也由于普通高中。这些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都是不公平的,因为“普通高中”的学生与“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是平等的。
二、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
(一)根据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学生分为“升学型”和“就业型”两类学生。“升学型”学生包括将来能够升入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就业型”指的是将来不能升入高等院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升学型“学生是学校完成升学任务的主要力量。
“升学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又可分为“文化普通生”和“艺体类学生”。“文化普通生”的培养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开展这些年来,全国高中都在探索这方面的教学,这方面的论述也颇丰,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接下来我着重谈谈“艺体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在普通高中里,这部分学生是学校升学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甚至考入本科的“艺体类学生”超过了文化普通生。所以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也开始重視了,但多数学校在针对“艺体类学生”的教学管理上还是很迷茫的。我认为“艺体类学生”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接下来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我校在2009年成立了“艺术班”,这是我校对“艺术类学生”教学管理改革所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虽然当初反对的声音很大,但事实证明,“艺体生”独立成班后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逐渐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是我校艺体教学走向“规模化”的必要前提。成立“艺术班”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有一位懂艺体的领导直接管理,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开展艺体教学的时候才会减少一些专业教师和学校的冲突。之后就是教学和管理的具体问题了,在教学上要突出专业课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绝不可轻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并要重点增加“英语”学科的课时。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就很好解决了。
(二)在普通高中里,多数学生并不具备考入大学的能力,但我们又不能放弃这部分学生,我们要教给他们毕业后就能谋生的手段,这将是未来普通高中都要考虑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第一、必修的公共课知识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极为薄弱,学习习惯很差,要求他们考大学,的确强人所难。在当前的普通高中教学中,为了省心往往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实验班”讲什么内容他们就将什么内容,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能不睡觉吗?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将矛头指向了学生,认为学生没有理想,不可救药等等。我认为不可救药的是这些误人子弟的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应该灵活化,根据每个学校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吸收、消化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我们没必要不考虑特殊情况一味的按课标要求上课,在教学上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普通高中要切实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广泛可设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
以多元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逐渐成为我校高中的办学特色,、美术、声乐、舞蹈、田径、健美操、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三、开展各式的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尽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社团是根据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各自特长,在学校团委的引导下,以团员、青少年为主体,组织建立起来的群众性团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校团委通过建立和发展学生社团组织,来激活团员青少年的活力,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从而培养了学生自我参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对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和维护学校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将我校的经验介绍一下。
我校大约有近20个各类社团,各类社团都根据自身需要聘请了专门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大都为35岁以下的青年老师,特别是青年团员老师占了多数。社团活动实行了“三定——反馈”制度。“三定”即“定时间”——每周利用活动课活动一次,其中志愿服务小队利用双休日服务;“定地点”——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场所开展活动。“定内容”——每次社团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内容。“反馈”制度——为了保证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我们制订了社团活动记录本,由社团组长进行记录,包括制订计划、人员组成、活动时间、内容记录以及指导老师评价等等,并予期中、期末开展社团活动小结交流会,使我校团委能及时有效地了解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予以指导。学校社团起到了以下作用:
1、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高雅情趣,增强艺术修养。
2、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3、加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树立团队意识
4、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
5、推动青年团员教师由专一向综合型教师转变。
【结语】
【高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09-06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09-23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08-26
初高中班主任衔接问题之我见07-14
关于高中生法制安全教育心得资料10-14
高中德育教育案例08-25
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06-27
高中德育教育论文11-07
高中生国家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6-24
高中生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