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

2024-07-07

c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共6篇)

1.c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 篇一

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

--囮裑為檤

第2章 8086的指令系统

〔习题2.1〕已知DS=2000H、BX=0100H、SI=0002H,存储单元[20100H]~[20103H]依次存放12 34 56 78H,[21200H]~[21203H]依次存放2A 4C B7 65H,说明下列每条指令执行完后AX寄存器的内容。

(1)mov ax,1200h(2)mov ax,bx(3)mov ax,[1200h](4)mov ax,[bx](5)mov ax,[bx+1100h](6)mov ax,[bx+si](7)mov ax,[bx][si+1100h] 〔解答〕(1)AX=1200H(2)AX=0100H(3)AX=4C2AH;偏移地址=bx=0100h(4)AX=3412H;偏移地址=bx=0100h(5)AX=4C2AH;偏移地址=bx+1100h=1200h(6)AX=7856H;偏移地址=bx+si=0100h+0002h=0102h(7)AX=65B7H;偏移地址=bx+si+1100h=0100h+0002h+1100h=1202h

〔习题2.2〕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

(1)mov cx,dl(2)mov ip,ax(3)mov es,1234h(4)mov es,ds(5)mov al,300(6)mov [sp],ax(7)mov ax,bx+di

(8)mov 20h,ah 〔解答〕

(1)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2)IP指令指针禁止用户访问(3)立即数不允许传给段寄存器(4)段寄存器之间不允许传送(5)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6)目的操作数应为[ SI ](7)源操作数应为 [BX+DI](8)立即数不能作目的操作数

〔习题2.3〕已知数字0 ~ 9对应的格雷码依次为:18H、34H、05H、06H、09H、0AH、0CH、11H、12H、14H,它存在于以table为首地址(设为200H)的连续区域中。请为如下程序段的每条指令加上注释,说明每条指令的功能和执行结果。

lea bx,table mov al,8 xlat 〔解答〕

lea bx,table ;获取table的首地址,BX=200H mov al,8 ;传送欲转换的数字,AL=8 xlat ;转换为格雷码,AL=12H P35

〔习题2.4〕什么是堆栈,它的工作原则是什么,它的基本操作有哪两个,对应哪两种指令?

〔解答〕

堆栈是一种按“先进后出”原则存取数据的存储区域,位于堆栈段中,使用SS段寄存器记录其段地址;它的工作原则是先进后出;堆栈的两种基本操作是压栈和出栈,对应的指令是PUSH和POP。

〔习题2.5〕已知SS = 2200H、SP = 00B0H,画图说明执行下面指令序列时,堆栈区和SP的内容如何变化?

mov ax,8057h push ax mov ax,0f79h

push ax

pop bx pop [bx] 〔解答〕

mov ax,8057h push ax mov ax,0f79h push ax pop bx;bx=0f79h pop [bx];DS:[0f79h]=8057h

〔习题2.6〕给出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后AL值,以及CF、ZF、SF、OF和PF的状态:

mov al,89h add al,al add al,9dh cmp al,0bch sub al,al dec al inc al

〔解答〕

mov al,89h;AL=89h CF ZF SF OF PF add al,al;AL=12h 1 0 0 1 1;1000 1001 +1000 1001 10001 0010

add al,9dh;0001 0010 + 1001 1101 1010 1111

cmp al,0bch;1010 1111-1011 1100 * 0100 0011

sub al,al

dec al;0000 0000456

xor ax,ax ;AX=0000H 0 1 0 0 1 not ax ;AX=FFFFH 0 1 0 0 1 test ax,0f0f0h ;AX=FFFFH 0 0 1 0 1 注意:MOV和NOT指令不影响标志位;其他逻辑指令使CF=OF=0,根据结果影响其他标志位。

〔习题2.12〕假设例题2.34的程序段中,AX = 08H,BX = 10H,请说明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和各个标志位的状态。

〔解答〕

指令;执行结果

CF OF SF ZF PF mov si,ax;SI=AX=0008H-

;考虑进位

xor ah,ah mov bx,ax mov cl,3 shl ax,cl add ax,bx;shl bx,1 add ax,bx(2)数字0~9的ASCII码是:30h~39h 非压缩BCD码的0~9是:00h~09h 方法一:

and al,0fh;实现ASCII到非压缩BCD码的转换

or al,30h;实现非压缩BCD码到ASCII的转换 方法二:

xor al,30h ;求反D5D4位,其他不变

;即高4位为3,则变为0;高4位为0,则变为3(3)mov cl,4 again: shr dx,1;实现逻辑右移

;采用“sar dx,1”,则实现算术右移 rcr ax,1 dec cl

jnz again

〔习题2.14〕已知AL = F7H(表示有符号数-9),分别编写用SAR和IDIV指令实现的除以2的程序段,并说明各自执行后,所得的商是什么?

〔解答〕(1)用sar编写

mov al,0f7h;-9送AL 1111 1001 sar al,1;结果:AL=1111 1100B=0FBH 即-5(2)用idiv编写

mov al,0f7h;-9送al cbw;字节符号扩展位字

mov bl,2;注意除数不可为立即数

idiv bl;结果:商为al=fch(-4);余数:ah=ffh(-1)结论:符号数的除法用idiv 准确。

〔习题2.15〕指令指针IP是通用寄存器还是专用寄存器?有指令能够直接它赋值吗?哪类指令的执行会改变它的值?

〔解答〕

指令指针IP不是通用寄存器,不可直接赋值,属于专用寄存器。有且仅有循环、转移、子程序调用和返回、中断类等指令可以改变它的值。

〔习题2.16〕控制转移类指令中有哪三种寻址方式?

〔解答〕

控制转移类指令的寻址方式:相对寻址、直接寻址方式和间接寻址方式(又可以分成寄存器和存储器间接寻址)。

〔习题2.17〕什么是短转移short jump、近转移near jump和远转移far jump?什么是段内转移和段间转移?8086有哪些指令可以实现段间转移?

〔解答〕

短转移:指段内-128~127之间的转移,位移量用一个字节表示近转移:指段内±32K之间的转移,位移量用一个字表示 远转移:指段间1MB范围的转移

段内转移:指在同一个代码段内的转移,可以是短转移或者近转移 段间转移:指转移到另外一个代码段,就是远转移

8086/8088CPU的JMP、CALL和INT n指令可以实现段间转移

〔习题2.18〕8086的条件转移指令的转移范围有多大?实际编程时,你如何处理超出范围的条件转移?

〔解答〕

8086的条件转移的转移范围:在当前指令地址的 +127~-128之内。

如条件转移的转移范围超出此范围,可在此范围内安排一条无条件转移,再转移到范围外的目标地址。

〔习题2.19〕假设DS=2000H,BX=1256H,SI=528FH,位移量TABLE=20A1H,[232F7H]=3280H,[264E5H]=2450H,试问执行下列段内间接寻址的转移指令后,转移的有效地址是什么?

(1)JMP BX

(2)JMP TABLE[BX](3)JMP [BX][SI] 〔解答〕

(1)转移的有效地址EA= BX=1256H(2)转移的有效地址EA= [DS:20A1H+1256H]=[232F7]=3280H(3)转移的有效地址EA= [DS:1256H+528FH]=264E5H=2450H

〔习题2.20〕判断下列程序段跳转的条件

(1)xor ax,1e1eh

je equal(2)test al,10000001b

jnz there(3)cmp cx,64h jb there 〔解答〕

(1)AX=1e1eh(异或后为0)(2)AL的D0或D7至少有一位为1(3)CX(无符号数)< 64h

〔习题2.21〕设置CX = 0,则LOOP指令将循环多少次?例如:

mov cx,0 delay: loop delay 〔解答〕 216次。

〔习题2.22〕假设AX和SI存放的是有符号数,DX和DI存放的是无符号数,请用比较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实现以下判断:

(1)若DX > DI,转到above执行;(2)若AX > SI,转到greater执行;(3)若CX = 0,转到zero执行;

(4)若AX-SI产生溢出,转到overflow执行;(5)若SI≤AX,转到less_eq执行;

(6)若DI≤DX,转到below_eq执行。〔解答〕

(1)若DX > DI,转到above执行

cmp dx,di ja above ;=jnbe above(2)若AX > SI,转到greater执行

cmp ax,si jg greater ;=jnle greater(3)若CX = 0,转到zero执行

cmp cx,0 jz zero;= jcxz zero

(4)若AX-SI产生溢出,转到overflow执行;

cmp ax,si jo overflow(5)若SI≤AX,转到less_eq执行;

cmp si,ax;cmp ax,si jle less_eq;jge less_eq(6)若DI≤DX,转到below_eq执行。

cmp di,dx;cmp dx,di jbe below_eq;jae below_eq

〔习题2.23〕有一个首地址为array的20个字的数组,说明下列程序段的功能。

mov cx,20 mov ax,0 mov si,ax sum_loop: add ax,array[si] add si,2 loop sum_loop mov total,ax 〔解答〕

将首地址为array得20个字的数组求和,并将结果存入 total 单元中。

2131415

xor ax,ax and ax,0 mov ax,0(3)解答:

and ax,0 xor ax,ax sub ax,ax

〔习题2.26〕参照本习题的示意图,分析调用序列,画出每次调用及返回时的堆栈状态。其中CALL前是该指令所在的逻辑地址;另外,段内直接调用指令的机器代码的字节数为3,段间直接调用指令则为5个字节。

〔解答〕

主程序转子suba时段内调用:断点1为2000h:0400h+3,转子是只将IP压栈。

suba转子subb时段间调用:断点2为2000h:0840h+5, 转子时须将cs段地址和IP压栈 suba转子subc时段内调用:断点3为2000h:0c021h+3,转子是只将IP压栈。注:压栈时先修改sp再压入断点,弹栈时先弹出断点再修改sp。

〔习题2.27〕已知AX、BX存放的是4位压缩BCD表示的十进制数,请说明如下子程序的功能和出口参数。

add al,bl daa xchg al,ah adc al,bh daa xchg al,ah ret 〔解答〕

压缩BCD码加法:AX←AX+BX 出口参数:AX=BCD码和

〔习题2.28〕AAD指令是用于除法指令之前,进行非压缩BCD码调整的。实际上,处理器的调整过程是:AL←AH×10+AL,AH←0。如果指令系统没有AAD指令,请用一个子程序完成这个调整工作。

〔解答〕

shl ah,1;ah=2*a(设原ah=a)mov dl,ah;dl=2*a mov cl,2;设定移位次数

shl ah,cl;ah=8*a add ah,dl;ah=10*a add al,ah;al=10*a+al xor ah,ah;清零ah int 3;返回DOS 注意: 入口:AX中存放有“和”(两非压缩BCD码)出口:AL中 已为调整后的二进制数

〔习题2.29〕解释如下有关中断的概念:

(1)内部中断和外部中断(2)单步中断和断点中断(3)除法错中断和溢出中断(4)中断向量号和中断向量表 〔解答〕

(1)内部中断是由于8086CPU内部执行程序引起的程序中断;外部中断是来自8086CPU之外的原因引起的程序中断;

(2)单步中断是若单步标志TF为1,则在每条指令执行结束后产生的中断;断点中断是供调试程序使用的,它的中断类型号为3通常调试程序时,把程序按程序的任务分成几段,然后,每段设一个段点;

(3)除法错中断是在执行除法指令时,若除数为0或商超过了寄存器所能表达的范围产生的中断;溢出中断是在执行溢出中断指令INTO时,若溢出标志OF为1时产生的中断;

(4)中断向量号是 中断类型号;中断向量表是中断向量号与它所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起始地址的转换表。

〔习题2.30〕试比较INT n和段间CALL指令、IRET和段间RET指令的功能。

〔解答〕

2.c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 篇二

实验目的1)使用if语句计算分段函数

2)熟练掌握for语句和while语句编写简单的循环程序

3)学习简单的程序调试方法

编程题

1.编写程序显示0至50之间的所有奇数。(用while循环语句与for循环语句

两种方法实现。

2.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m和n(m

Enter 2 numbers: 5 7

The sum of the numbers in the range 5 to 7 is: 18

3.社会学概论第10章 篇三

第十章 社会分层

本章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分层现象及其本质;在准确理解分层体系结构、层级概

念的基础上掌握分层标准;

2.社会流动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流动的类型是本章学习应该掌握的又一个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现代社会的流动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本章重点难点

1、社会分层的本质

2、社会分层的标准

3、社会分层体系

4、社会流动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

“分层”本来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地质结构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就将这一概念引申过来用以描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不平等的,类似地质结构那样的高低有序的梯级层次现象,并称之为“社会分层”。所以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用来说明社会纵向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术语。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应该看到,“社会分层”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它揭示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们在社会地位上高低有序的现象,而不包括主体评价。所谓人们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即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以及由此形成的层次。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上,不同的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差别,由此体现着人们的社会差别,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高低有序的等 级现象。

社会分化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但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分化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分化,其重要表现就是劳动分工,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分化与进程造成人们社会地位差别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社会分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水平分化,另一种。是垂直分化。水平分化是一种处在一个地位群体中的人们在社会职能上的分化,这种分化不造成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高低有序的差别在。垂直分化则是造成地位、群体之间高低顺序上的差别的分化。

从结构上来看,由社会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分层无论都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阶级,第二个层次是阶层,第三个层次是层界。

二、社会分层理论

早期的社会学家们目睹了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层的急剧变化,关注和研究社会分层产生的原因及本质,形成了种种理论。

1、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认为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时,一些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而另一些不占有,占有者即可依据这一有利资源剥夺不占有者。因此也可归结为“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产生不平等的基本原因“

2.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韦伯同意马克思关于经济力量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因素的观点,但是它认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抹煞,因此提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种因素是造成社会差别和不平等的原因的分层理论。主张在划分成员等级标准时用多种标准和综合性标准。目前社会学家通常都赞同这个标准而把社会成员分为若干阶层或社会层级,主要参

考收入水平、职业种类、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社会威望、居住地区等等标准,把每个社会成员纳入不同的社会集团或阶层。例如美国社会学家沃纳根据财产、地位和声望等综合标准将美国社会中的人们划分权个阶层,即上上层、上下层,上中层、下中层、上下层、下下层。详见教材。

3、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用精英理论说明社会不平等现象,在西方社会学界具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帕雷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和永恒的,但不同社会的分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并不相同。农业社会的分层结构是稳定的,成员身份的获取是世袭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层结构则是可变的,成员身份获得不是世袭的,所以现代社会的不平等取决于个人天生的能力和才干之差别。即生理差别或自然差别。精英正是在此概念下提出的。精英循环理论试图说明社会系统尤其是政治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机制是:保证各层级之间的循环畅通,有精英人物上升和平庸者下降的循环机制。详见教材。

4、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对社会不平等的解释。功能主义认为,分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维持社会方面有着某种有益的功能,满足着社会的某种需要。详见教材。

5、冲突主义理论。冲突论者否定了功能主义的看法,认为社会分层是某些集团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创造和延续下来的制度,它导致社会冲突,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动力。详见教材。

6、平等与效率的理论。现代社会学家基本都承认分层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的合理性,而承认这一合理性的核心主要是维持社会平等与促进社会效率的关系问题。由于二者不可兼得,因此在政策选择方面存在着两派基本观点即主张平等优先和主张效率优先。详见教材。

第二节 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方法与分层标准

1.分层的方法

社会学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

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由调查研究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由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归类,判断自己处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哪一层;声誉法则是调查研究者让熟悉一地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成员分层归类;客观法是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该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详见教材。

2、分层标准

分层的标准有两类,第一是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例如以人们所从事的正式职业为标准;第二是以潜在的地位为标准如收入、教育水平等。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第一,收入;第二,职业;第三,教育程度;第四,权力。此外像家庭背景、居住区位等也可作为分层的标准。

二、分层的测量研究

1、五等份法: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五分之一的人口的收入总量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详见教材。

2、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该指数反应的是社会两极人口与中等收入人口的比率关系。

3.社会综合地位量表:在西方称为SES量表。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地位并计算综合分值,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一个社会其成员的地位分布格局。

三、对多元分层结构的量化分析

1、多元分层结构:是指由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空间中的具体分布状态确定的各分层地位之

间的关联度。或者说是在多种分层标准下各分层标准之间的关联度。详见教材。

2、结构弹性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把结构弹性定义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态,在这种分布中各分层地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因而可以说,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结构弹性越低;相反,相关性越弱,结构弹性越高。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区分出两个极端典型的分层结构: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刚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刚性社会分层结构具有四个特点:刚性结构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相关;刚性结构意味着各分层地位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地限制着人们进行层间交往;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若。具有以下特点:各个分层地位之间零度相关;由于各分层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它资源而得到补偿;弹性结构对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四、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状况的分析:此部分内容具有在学术研究未有定论的性质,故只进行介绍性说明。详见教材。

第四节 社会流动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可以说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社会对位结构,而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也可称社层流动,它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流动的方向,可以将社层流动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所谓垂直流动也称上下流动,是指个人的地位向上或向下移动。垂直流动将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所谓水平流动,是指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社会位置向另一种社会位置的横向流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点可以把社层流动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所谓一生中流动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升降变化;所谓代际流动是指两代人之间的地位和职业的变动。研究代际流动,不仅可以了解代与代之间的地位和职业的变动,而且也可以发 现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化趋势。

3、根据社层流动的结构程度,可以将社层流动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所谓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变革而因起的较大规模的一群人在地位、职业或地区上变动;所谓非结构性流动是指结构性流动之外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而引起的单个人的流动。非结构性流动要受其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制约,也同流动主体的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特长、文化水平、等有很大关系,研究非结构性流动可以了解到各层次之间的开放程度和平等的竞争机会。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社会结构性因素

社会成员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由社会的分层结构制度所决定的。分层制度提供着社会成员实现地位流动的可能性,是实现流动的前提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2、个人因素

可以划分为先赋因素和自获因素。先赋因素指个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条件如性别、家庭出生等;

自获因素则是后天获得的各种机会条件如受教育水平、职业等等。先赋因素和自获因素并非毫不相干,在一个分层的社会里,获得教育、职业等条件有时就取决于先赋因素如家庭地位。

四、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

1、合理社会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有助于各层级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度。

2、合理社会流动能够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

本章思考题

问题1简析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

参考答案要点:1.先回答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其理论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评价。

问题2社会学进行社会分层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学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由调查研究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由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归类,判断自己处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哪一层;声誉法则是调查研究者让熟悉一地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成员分层归类;客观法是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该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问题3什么是社会分层?谈谈你对社会分层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1.先说明社会分层的概念;2.根据所学的几种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问题4试说明社会多元分层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要点:1.先说明社会多元分层结构的概念;2.通过社会学关于多元分层结构的弹性分析说明弹性分层结构和刚性分层结构两种分层结构类型。

问题5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具有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2从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将社会流动区分为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分别对各类流动的概念内容进行简述。

问题6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即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应详细说明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的内容。

本章参考书目

1、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2、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87年

4.CAD教程第10章-相贯线 篇四

一、表面取点法

两个回转体相交,如果其中一个回转体的轴线是垂直投影面的圆柱,则圆柱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圆,而相贯线的投影也就重合在该圆上。利用表面上取点的方法求相贯的其它投影。

例题:已知两圆柱的三面投影,求作它们的相贯线,如图。

两圆柱正交

分析:两圆柱轴线垂直相交,一轴线垂直于 H 面,一轴线垂直于 W 面,相贯线的水平投影就是有积聚性的圆,侧面投影,是一段两圆柱重合的圆弧,因此只求正面的投影。

作图: 1 )求特殊点,最高点和最低点;

2 )求一般点,定出水平投影面的点,再找出侧面投影上对应的点,根据正面和侧面的点找出正面投影的点;

3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

例题:求作轴线不相交,直径不相等的两圆柱的相贯线,如图。

轴线不相交的两圆柱相贯线

分析:同前一题相同,水平面和侧面都有积聚性,圆和圆弧就是相贯线,只求正面投影。

作图: 1 )求特殊点,最高最低和最前最后四个点;以及最左最右的两个点;

2 )求一般点;

3 )判别可见性并光滑连接各点。

二、辅助平面法

利用辅助平面同时截切相贯的两曲面立体,可找出两曲面立体的截交线的交点,该点即为相贯线上的点,这些点既是回转体表面上的点,又是辅助平面上的点,因此,辅助平面法就是利用三面共点原理。

利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时,选辅助平面的原则是使辅助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的投影为最简单,如直线或圆。

例题:求轴线相互垂直的圆锥和圆柱的相贯线,如图。

圆锥与圆柱的相贯线

分析:轴线垂直相交,具有前后对称平面,因此,相贯线是一前后对称的闭合空间曲线,并且前后两部分的正面投影重合,相贯线的侧面投影重合在圆柱具有积聚性的投影圆上,要求的是相贯线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

作图: 1 )求特殊点,最高点和最低点 A 、C 和最前点和最后点 B 、D ;

2 )求一般点作辅助平面 Q1V 、Q2V 、Q3V 、,可求出一般点 E 、F 、G 、H ;

3 )判别可见性,并光滑连接各点。

例题:求作圆台与半圆球的相贯线,如图。

圆台与半圆球的相贯线

分析:圆台的轴线不通过圆球的球心,圆台和球有公共的前后对称面,因此,相贯线是前后对称的闭合空间曲线,正面投影重合,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都是对称的曲线。三个投影都没有积聚性,因此,相贯线的三个投影都必须画出。

作图: 1 )求特殊点,正面投影中,圆台与半圆球两曲面体轮廓线的交点即为相贯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2 )求一般点作辅助水平面 QV ,与圆台表面和圆球表面的交线都为水平圆,求出水平投影的点,再求正面投影,最后求侧面投影,作一系列的辅助平面可求一系列的点;

3 )分别依此光滑连接同面投影的各个点,即为所求相贯线。 三 、辅助球面法

辅助球面发的条件:两回转体的轴线相交,且平行于某个投影面。

四、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

( 1 )当回转体与球体相交且球心在回转体轴线上时,相贯线为垂直于轴线的圆。如下图。

两曲面立体相交,其交线是两曲面立体的共有线,该线也叫相贯线,相贯线上的点是两曲面立体的共有点。

一、表面取点法

两个回转体相交,如果其中一个回转体的轴线是垂直投影面的圆柱,则圆柱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圆,而相贯线的投影也就重合在该圆上。利用表面上取点的方法求相贯的其它投影。

例题:已知两圆柱的三面投影,求作它们的相贯线,如图。

两圆柱正交

分析:两圆柱轴线垂直相交,一轴线垂直于 H 面,一轴线垂直于 W 面,相贯线的水平投影就是有积聚性的圆,侧面投影,是一段两圆柱重合的圆弧,因此只求正面的投影,

作图: 1 )求特殊点,最高点和最低点;

2 )求一般点,定出水平投影面的点,再找出侧面投影上对应的点,根据正面和侧面的点找出正面投影的点;

3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

例题:求作轴线不相交,直径不相等的两圆柱的相贯线,如图。

轴线不相交的两圆柱相贯线

分析:同前一题相同,水平面和侧面都有积聚性,圆和圆弧就是相贯线,只求正面投影。

作图: 1 )求特殊点,最高最低和最前最后四个点;以及最左最右的两个点;

2 )求一般点;

3 )判别可见性并光滑连接各点。

二、辅助平面法

利用辅助平面同时截切相贯的两曲面立体,可找出两曲面立体的截交线的交点,该点即为相贯线上的点,这些点既是回转体表面上的点,又是辅助平面上的点,因此,辅助平面法就是利用三面共点原理。

利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时,选辅助平面的原则是使辅助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的投影为最简单,如直线或圆。

例题:求轴线相互垂直的圆锥和圆柱的相贯线,如图。

圆锥与圆柱的相贯线

分析:轴线垂直相交,具有前后对称平面,因此,相贯线是一前后对称的闭合空间曲线,并且前后两部分的正面投影重合,相贯线的侧面投影重合在圆柱具有积聚性的投影圆上,要求的是相贯线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

作图: 1 )求特殊点,最高点和最低点 A 、C 和最前点和最后点 B 、D ;

2 )求一般点作辅助平面 Q1V 、Q2V 、Q3V 、,可求出一般点 E 、F 、G 、H ;

3 )判别可见性,并光滑连接各点。

例题:求作圆台与半圆球的相贯线,如图。

圆台与半圆球的相贯线

分析:圆台的轴线不通过圆球的球心,圆台和球有公共的前后对称面,因此,相贯线是前后对称的闭合空间曲线,正面投影重合,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都是对称的曲线。三个投影都没有积聚性,因此,相贯线的三个投影都必须画出。

作图: 1 )求特殊点,正面投影中,圆台与半圆球两曲面体轮廓线的交点即为相贯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2 )求一般点作辅助水平面 QV ,与圆台表面和圆球表面的交线都为水平圆,求出水平投影的点,再求正面投影,最后求侧面投影,作一系列的辅助平面可求一系列的点;

3 )分别依此光滑连接同面投影的各个点,即为所求相贯线。 三 、辅助球面法

辅助球面发的条件:两回转体的轴线相交,且平行于某个投影面。

四、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

( 1 )当回转体与球体相交且球心在回转体轴线上时,相贯线为垂直于轴线的圆。如下图。

回转体与球相贯

( 2 )当回转体轴线相交,并公切于一个圆球时,相贯线为两条平面曲线——椭圆,如图。

相贯线为平面曲线

( 3 )当轴线平行的两圆柱体相交时,相贯线为两条直线。如下左图。

( 4 )当两圆锥共顶相交时,相贯线为直线,如下右图。

相贯线为平行二直线相贯线为相交二直线

五、影响相贯线形状的各因素及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1 .影响相贯线形状的各种因素

相贯线的形状与回转体表面形状、两回转体的相对位置以及回转体的尺寸大小等因素有关。 2 .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如图,两圆柱的直径相差较大时,相贯线可以用圆弧代替非圆曲线。

用圆弧代替相贯线

六、组合相贯线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立体相交,其表面将产生几段相贯线,这就是组合相贯线。

5.财务管理 第10章企业价值评估 篇五

第十章

企业价值评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初步学会运用现金流流量折现模型来评估企业的价值

(二)区分常用的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和实体现金流量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三)经济利润法的应用

(四)相对价值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

【教学时数】

课堂教学时数: 3课时

【参考资料】

《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用书

【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十章。要求全做

第一节

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1.含义:是一种经济评估方法,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企业(或者企业内部的一个经营单位、分支机构)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

2.要注意的问题:

(1)价值评估既然带有主观估计的成分,其结论必然会存在一定误差,不可能绝对正确。(2)价值评估提供的是有关“公平市场价值”的信息。价值评估不否认市场的有效性,但是不承认市场的完善性。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1.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投资分析 2.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战略分析

3.价值评估可以用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一)企业的整体价值

1.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企业整体能够具有价值,在于它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现金流量。这些现金流量是所有资产联合起来运用的结果,而不是资产分别出售获得的现金流量。

2.整体价值来源于要素的结合方式 企业资源的重组即改变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改变企业的功能和效率。3.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一个部门被剥离出来,其功能会有别于它原来作为企业一部分时的功能和价值,剥离后的企业也会不同于原来的企业。

4.整体价值只有在运行中才能体现出来

如果企业停止运营,整体功能随之丧失,不再具有整体价值,它就只剩下一堆机器、存货和厂房,此时企业的价值是这些财产的变现价值,即清算价值。

(二)企业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一项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通常用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区分会计价值与经济价值(P261)

2.区分现时市场价格与公平市场价值(P262)

现时市场价值指市场价格,实际上是现行市价。现时市场价格可能是公平的,也可能是不公平的。

所谓“公平的市场价值”是指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三)企业整体经济价值的类别

1.实体价值与股权价值

企业实体价值=股权价值+债务价值

企业全部资产的总体价值,称为“企业实体价值”。

股权价值在这里不是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价值(账面价值),而是股权的公平市场价值。债务价值也不是它们的会计价值(账面价值),而是债务的公平市场价值。2.继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是续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一个

由营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称之为持续经营价值(简称续营价值)停止经营,出售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称之为清算价值。

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是续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的一个。

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已经低于其清算价值,本应当进行清算。但是也有例外,就是控制企业的人拒绝清算,企业得以持续经营。这种持续经营,摧毁了股东本来可以通过清算得到的价值。

3.少数股权价值与控股权价值

少数股权价值是现有管理和战略条件下企业能够给股票投资人带来的现金流量现值;控股权价值是企业进行重组,改进管理和经营战略后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二者的差额称为控股权溢价。

三、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第二节)、经济利润模型(第三节)、相对价值模型(第四节)

2、两者之间的联系:

(1)都可以给投资主体带来现金流量;

(2)现金流都具有不确定性,都使用风险概念;(3)现金流都是陆续产生的,都使用现值概念。

3、两者之间的区别:

(1)投资项目的寿命是有限的,企业的寿命是无限的。(2)典型的项目投资有稳定的或下降的现金流,而企业通常将收益再投资并产生增长的现金流,它们的现金流分布有不同特征。

(3)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属于投资人,而企业产生的现金流仅在管理层决定分配它们时才流向所有者。

第二节 现金流量折现法

一、现金流量的模型的种类

1.股利现金流量模型

2.股权现金流量模型

股权现金流量是一定期间企业可以提供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它等于企业实体现金流量扣除对债务人支付后剩余的部分。

3.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股权价值=实体价值-债务价值

n债务价值=偿还债务现金流量t1tt

(1等风险债务成本)实体现金流量是企业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必要的投资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企业一定期间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人(包括股权投资人和债务投资人)的税后现金流量。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一)企业的整体价值

1.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企业整体能够具有价值,在于它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现金流量。这些现金流量是所有资产联合起来运用的结果,而不是资产分别出售获得的现金流量。

2.整体价值来源于要素的结合方式

企业资源的重组即改变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改变企业的功能和效率。

3.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一个部门被剥离出来,其功能会有别于它原来作为企业一部分时的功能和价值,剥离后的企业也会不同于原来的企业。

4.整体价值只有在运行中才能体现出来

如果企业停止运营,整体功能随之丧失,不再具有整体价值,它就只剩下一堆机器、存货和厂房,此时企业的价值是这些财产的变现价值,即清算价值。

(二)企业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一项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通常用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 1.区分会计价值与经济价值

 2.区分现时市场价格与公平市场价值

(三)企业整体经济价值的类别

1.实体价值与股权价值

企业实体价值=股权价值+债务价值

注:

 企业全部资产的总体价值,称为“企业实体价值”。 股权价值是指指股权的公平市场价值。

 债务价值是指公平市场价值。

2.继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

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是续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一个

 持续经营价值:由营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 清算价值:停止经营,出售资产产生的现金流

3.少数股权价值与控股权价值

 少数股权价值:现有管理和战略条件下企业能够给股票投资人带来的现金流量现值

 控股权价值:企业进行重组,改进管理和经营战略后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 少数股权价值与控股权价值的差额称为控股权溢价。

三、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1.三种价值评估模型

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第二节)

 经济利润模型(第三节)

 相对价值模型(第四节)

2.注意的问题:企业价值评估与项目价值评估的比较

3.企业价值评估与项目价值评估之间的联系(1)都可以给投资主体带来现金流量;

(2)现金流都具有不确定性,都使用风险概念;(3)现金流都是陆续产生的,都使用现值概念。

4.企业价值评估与项目价值评估之间的区别:

(1)投资项目的寿命是有限的,企业的寿命是无限的。

(2)典型的项目投资有稳定的或下降的现金流,而企业通常将收益再投资并产生增长的现金流,它们的现金流分布有不同特征。

(3)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属于投资人,而企业产生的现金流仅在管理层决定分配它们时才流向所有者。

第二节 现金流量折现法

一、现金流量的模型的种类

1.股利现金流量模型

股利现金流量t 股权价值(1股权资本成本)t1t2.股权现金流量模型

股权现金流量t 股权价值t(1股权资本成本)t1

股权现金流量是一定期间企业可以提供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它等于企业实体现金流量扣除对债务人支付后剩余的部分。

3.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实体现金流量t 实体价值(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1

股权价值=实体价值-债务价值

t

债务价值 n(1等风险债务成本)t1偿还债务现金流量tt

二、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参数的估计

(一)预测销售收入

基本思路:

(1)直接对销售收入的增长率进行预测

(2)根据基期销售收入和预计增长率计算预期的销售收入

(二)确定预测期间

预测的时间范围涉及预测基期、详细预测期和后续期

1.预测的基期

两种确定方法:

(1)以上年实际数据作为基期数据

(2)以修正后的上年数据作为基期数据

2.详细预测期和后续期的划分

大部分估价将预测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详细预测期”,或称“预测期”。通常为5—7年;

 第二个阶段:“后续期”,或称为“永续期”。在此期间,假设企业进入稳定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率,可以用简便的方法直接估计后续期价值。

3.判断企业进入稳定状态的标志

(1)具有稳定的销售增长率,它大约等于宏观经济的名义增长率

(2)具有稳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它与资本成本接近。

(三)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1.预计税后经营利润

(1)“销售收入”根据销售预测的结果填列

(2)“销售成本”“销售、管理费用”以及“折旧与摊

销”,使用销售百分比法预计。

(3)“投资收益”项目

区分债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收益

(4)“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不列入预计利润表。

(5)“经营利润”

税前经营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管理费用-折旧与摊销

税前经营利润所得税=预计税前经营利润*预计所得税率

2.预计经营资产

(1)“经营现金”

(2)“经营流动资产”

经营流动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可以分项预测,也可以作为一个“经营流动资产”项目预测

(3)“经营流动负债”

“经营流动负债”列在“经营流动资产”之后,是为了显示“经营营运资本” 经营运资本=(经营现金+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

(4)“经营长期资产”

经营长期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长期应收款

(5)“经营长期负债”

(6)“净经营资产总计”

净经营资产总计

=经营营运资本+净经营长期资产

=(经营现金+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经营长期资产—经营长期负债)

=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3.预计融资

(1)“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净经营资产*短期借款比例

长期借款=净经营资产*长期借款比例

(2)内部融资额

4.预计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短期借款*短期利率+长期借款*长期利率

利息抵税=利息费用*税率

税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利息抵税 5.计算净利润

6.计算股利和年末分配利润

股利=本年净利润—股东权益增加

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

7.完成资产负债表其他项目的预计

(四)预计现金流量

1.实体现金流量

方法一:

 经营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利润+折旧与摊销

 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毛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 实体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方法二:

 本期总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 本期净投资=本期总投资—折旧与摊销

=本期总投资—折旧与摊销  实体现金流量=营后经营利润—本期净投资

2.股权现金流量 方法一:

股权现金流量

 =实体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

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利息支出—偿还债务本金+新借债务  =实现现金流量—税后利息支出+债务净增加 方法二:

股权现金流量

 =实体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

 =税后经营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资本支出 —税后利息费用+债务净增加

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1—税率)—净投资 

—税后利利息费用+债务净增加

 =税后利润—(净投资—债务净增加)

3.融资现金流量

(1)债务融资净流量

=税后利息支出—债务增加+超额金融资产增加(2)股权融资净流量

=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发行(3)融资流量合计

=债务融资净流量+股权融资净流量

(五)后续期现金流量增长率的估计

永续增长模型为:

后续期价值=现金流量t+1/(资本成本—现金流量增长率)结论

在稳定状态下,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人现金流的增长率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相同,因此可以根据销售增长率估计现金流量增长率。

三、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

(一)股权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

1.永续增长模型

 股权价值=下期股权现金流量/(股权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

 永续增长模型的使用条件:企业必须处于永续状态。所谓永续状态是指企业有永续的增长率和投资资本回报率。

2.两阶段增长模型

股权价值

=预测期股权现金流量现值+后续期价值的现值

股权现金流量t

(1股权资本成本)t1

nt股权现金流量n1(股权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n(1股权资本成本)两阶段增长模型的使用条件:两阶段增长模型适用于增长呈现两个阶段的企业。

3.三阶段增长模型

股权价值

=增长阶段现金流量现值+转换阶段流量现值+后续期现金流量现值

n(1股权资本成本)t1增长期现金流量nmtttn1转换期现金流量(1资本成本)nmtt后续期现金流量nm1(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1资本成本)

(二)实体现金流模型的应用

1.实务中倾向使用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原因:股权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大,估计起来比较复杂。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小

2.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1)永续增长模型

(2)两阶段增长模型

(3)三阶段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利润法

一、经济利润模型的原理

(一)基本概念

1.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是指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前提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这里的收入是按财产法计量的。如果没有任何花费,则: 经济收入=期末财产市值-期初财产市值

2.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3.经济利润

简单方法:是用息前税后营业利润减去企业的全部资本费用。经济利润=税后经营利润-全部资本费用 或:=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是它扣除了全部资本的费用,而会计利润仅仅扣除了债务利息。

(二)价值评估的经济利润模型

1.计算公式

企业实体价值=期初投资资本+预计未来各年的经济利润现值

【例10-7】B企业年初投资资本1000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可取得税后经营利润100万元,每年净投资为零,资本成本为8%,则:

每年经济利润=100-1000×8%=20(万元)经济利润现值=20/8%=250(万元)企业价值=1000+250=1250(万元)

如果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实体现金流量现值=100/8%=1250(万元)

2.经济利润模型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比较 经济利润之所以受到重视,关键是它把投资决策必需的现金流量法与业绩考核必需的权责发生制统一起来了。

二、经济利润估价模型在应用

教材P292

第四节 相对价值法

一、相对价值的原理

(一)市价/净利比率模型(市盈率模型)

1.基本模型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 =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目标企来的每股净利

2.模型原理

(1)本期市盈率

(2)内在市盈率

P0每股净利1P0每股净利00股利1/每股净利股权成本0—增长率/每股净利0[每股净利(1增长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1增长率)—增长率—增长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本期市盈率股利1/每股净利股权成本1—增长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内在市盈率市盈率的驱动因素是企业的增长潜力、股利支付率和风险(股权资本成本)。这三个因素类似的企业,才会具有类似的市盈率。

在影响市盈率的一个因素中,关键是增长潜力。

3.模型的适用范围

市盈率模型的优点:首先,计算市盈率的数据容易取得,并且计算简单;其次,市盈率把价格和收益联系起来,直观地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再次,市盈率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综合性。

市盈率模型的局限性:如果收入是负值,市盈率就失去了意义。再有,市盈率除了受企业本身基本面的影响以外,还受到整个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在整个经济繁荣时市盈率上长,整个经济衰退时市盈率下降。如果目标企业的β值为1,则评估价值正确反映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企业的β值显著大于1,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值被夸大,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被缩小。如果β值明显小于1,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值偏低,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偏高。如果是一个周期性的企业,则企业价值可能被歪曲。

市盈率模型最适合连续盈利,并且值接近于1的企业。

(二)市价/净资产比率模型(市净率模型)

1.基本模型 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净资产 2.市净率的驱动因素

(1)本期市净率

(2)内在市净率

该公式表明,驱动市净率的因素有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增长率和风险。其中权益报酬率是关键因素。

3.模型的适用范围

市净率估价模型的优点:首先,净利为负值的企业不能用市盈率估价,而市净率极少为负值,可用于大多数企业;其次,净资产账面价值的数据容易取得,并且容易理解;再次,净资产账面价值比净利稳定,也不像利润那样经常被人为操纵;最后,如果会计标准合理并且各企业会计政策一致,市净率的变化可以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

市净率估价模型的局限性:首先,账面价值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如果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标准或会计政策,市净率会失去可比性;其次,固定资产很少的服务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净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大,其市净率比较没有实际意义;最后,少数企业的净资产是负值,市净率没有意义,无法用于比较。

模型适用范围:市净率法主要适用于需要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企业。

(三)市价/收入比率模型(收入乘数模型)

1.基本模型

目标企业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平均收入乘数×目标企业销售收入 2.基本原理

(1)本期收入乘数

P0[股利0(1增长率)]/每股收入  每股收入0股权成本—增长率

股利0每股净利0 (1增长率)每股净利0每股收入0

股权成本—增长率(2)内在收入乘数

销售净利率0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本期收入乘数0

P0股利1/每股收入1 每股收入1股权成本—增长率

股利1每股净利1 每股净利1每股收入1

 股权成本—增长率

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 股权成本—增长率

内在收入乘数

根据上述公工可以看出,收入乘数的驱动因素是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增长率、股权成本,其中关键因素是销售净利率。

3.模型的适用范围

收入乘数估价模型的优点:首先,它不会出现负值,对于亏损企业和资不抵债的企业,也可以计算出一个有意义的价值乘数;其次,它比较稳定、可靠,不容易被操纵;最后,收入乘数对价格政策和企业战略变化敏感,可以反映这种变化的后果。

收入乘数估价模型的局限性:不能反映成本的变化,而成本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模型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者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的企业。

二、相对价值模型的应用

(一)可比企业的选择

 选择一组同业的上市企业,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市价比率,作为估计目标企业价值的乘数

 选择可比企业时,需要先估计目标企业的增长率、股利支付率和风险。然后按此条件选择可比企业

(二)修正的市价比率

1.修正平均市盈率法

(1)修正平均市盈率法

 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可比企业平均预期增长率×100)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增长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利(2)股价平均法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修正市盈率×目标企业预期增长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利

2.修正市净率

 修正市净率=实际市净率/(预期股东权益净利率×100)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股东权益净利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3.修正收入乘数

 修正收入乘数=实际收入乘数/(预期销售净利率×100)

6.c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 篇六

第一节 园林树木生长地的土壤改良与管理

土壤是园林树木生长的基地,土壤条件的优劣对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深翻熟化、中耕除草、间作覆盖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强保肥蓄水性能,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协调,创造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吸收,及时供应园林树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奠定基础。

一、土壤改良

(一)深翻熟化

园林树木属多年生深根性植物,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0~80cm深的土层中,其生长不仅需要耕作层性状好,而且更需要深层(30~70cm)土壤性状好。土壤深翻是林园土壤改良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深翻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可由1.4下降到1.29,孔隙度由47.2%增加到52.18%,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7.6%左右,并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由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得到协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频繁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速效氮含量增加,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更多。

深翻能增大土壤的蓄水性能,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是我国北方旱作林园或灌溉水源不足地区林园蓄积雨水、抗旱保墒的有效土壤管理措施之一。

总之,土壤深翻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加深土壤耕作层,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含水量,从而促进根系向纵深伸展,有利于地上部的健壮生长。1.深翻的时期

一般春、夏、秋三季均可,但以秋末冬初深翻最佳,而雨养山地林园则以夏季雨季来临之前深翻最好,此时,有利于蓄积雨水。秋翻一般在落叶期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此时,根系又处在生长高峰,伤口容易愈合,有利于产生新根。 2.深翻的深度

依树种根系分布的深度、土壤的结构、质地和厚度而定。如根系分布较深、土层薄、质地粘重或有砾石层等,深翻的深度一般要求达到80~100cm左右。如果根系分布较浅、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则深翻深度可在60cm左右。具体操作时,近树干宜浅,远离树干要深。3.深翻的方式

主要有扩穴深翻、隔行深翻和全园深翻三种。

(1)扩穴深翻

也叫放树窝子,适于幼龄林园。幼树定植数年后,逐年向外深翻扩大栽植穴,直至株行间全部翻遍为止。扩穴深翻每次用工量少,但每次深翻范围小,需多次才能翻遍全园。

(2)隔行深翻

即隔一行翻一行,适于成龄林园。深翻时可随机隔行深翻,分两次翻遍全园。隔行深翻时每次只伤一侧根系,较一次全部深翻伤根少,对生长影响小。

(3)全园深翻

即将栽植穴以外的土壤一次性翻遍。这种方法动土量大,且伤根较多。

无论采用哪种深翻的方式,深翻时都应结合施基肥进行。

(二)客土栽植

当栽植地土壤不适宜树木生长时需要客土栽植。

(三)土壤质地改良 1.培土

2.增施有机质 3.增施无机质 √

二、土壤管理

(一)中耕除草

林园中耕除草对防止杂草生长,疏松表土,改善土壤的温度、通气状况和保墒保肥有着重要作用。对雨养地区林园蓄积雨水有很大作用。中耕除草常在未进行间作的林园或株间进行,中耕深度一般为10cm左右。中耕的时期一般分春耕(20~30cm)、夏耕(约20cm)、秋耕(30~35cm)。

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早耕地、浅刨树盘,并结合镇压,达到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活动的目的。

生长期灌水后或杂草多时,及时中耕除草,可使土壤松软无杂草,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无效消耗。

秋季是旱地林园和涝洼地林园中耕的重要时期,中耕可使旱地林园多蓄雨水,涝洼地林园过多土壤水分散去,以免土壤通气不良。

(二)地面覆盖与地被植物

在林园树冠下的地面上,因地制宜地选用塑料薄膜、秸秆、杂草树叶、牲畜粪便等进行覆盖,是林园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覆草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具有保墒、培肥、稳温和防护的作用。由于覆草隔绝光照,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可缩小地温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幅度。覆草所用材料可以是作物秸秆或林园外的草,也可利用行间生草的方式提供覆草,后者不但能为树盘覆盖提供材料,而且由于行间生草还能保持水土,改良和培肥土壤,省肥少工,减轻虫害,提高果实品质,是极好的覆草方式。林园覆草的技术要求:

地被植物如绿肥作物除具有覆盖作用外,还可在花期翻入土壤,收到施肥改土的效果。

第二节 施肥

合理施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体生长健壮,增强树体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如果施肥不足或不当,都会影响正常代谢,加速衰老进程。

×

一、肥料的种类

园林树木园施用的肥料有农家肥、绿肥和化学肥料三大类。肥料的种类不同其性质各异。

(一)有机肥料

农家肥料一般指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及其它有机肥料。如人粪尿、猪、牛、羊、马、兔、禽类粪尿及厩肥、堆肥、草木灰等。农家肥料虽然种类多样,成分各异,但有其共同特征。农家肥料的共同特征是所含养分比较全面,肥效稳定而持久;富含有机质,施用后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与化学肥料相比,体积大、水分多、养分含量低、用量大。(二)绿肥

绿肥是指用来直接或间接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也可以是野生的。它们的茎叶、花器等都是有机质,且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施入土壤中容易腐烂分解。大部分的绿肥植物的根系具有固氮能力,种植后能提高土壤肥力。在农家肥料缺乏地区,绿肥是重要的有机肥料。

绿肥通常分为豆科和非豆科两大类。

在生产上多用豆科类绿肥。一般在林园株间、行间空地种植绿肥植物,生长到花期或营养元素含量高时割收地上部分,直接压入施肥沟中作绿肥。也可利用其它土地专门种植,或农田间作套种生产绿肥。(三)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大部分属工业产品,其成分比较单纯,养分含量高,易溶于水,释放快,属速效肥料,多用作追肥。

化学肥料由于其种类、成分不一样,其化学性质也不相同。因此,在使用时既要注意使用方法,还要考虑土壤条件、树木需肥特性,才能达到施肥促长增产的目的。

(四)微生物肥料

用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制成的肥料,分细菌肥料和真菌肥料。细菌肥料由固氮菌、根瘤菌、磷化细菌、钾细菌等;真菌肥料由菌根菌制成。×

二、施肥依据

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须因树、因肥、因时、因地制宜,具体地说,要根据树种需肥特点,肥料的性质、作用,施肥时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决定施肥种类及施肥量。

(一)依据树体的营养状况

树体的营养情况应根据树相,或叶分析方法来确定。 1.树相诊断

树相指树体的外观形态。叶片的颜色最能反映树体营养状况,一般讲,叶片绿色越深,树体营养越足;反之,叶色越黄,营养越差。生产上常将栽培树种的叶色与叶片含氮量对应关系做成“叶卡”供应用。树木常见缺素症检索表 A.老叶病症

B.病斑遍布整株,基部叶片干焦和死亡

C.植株浅绿,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氮 C.植株深绿,常呈红或紫色,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磷 B.病斑常限于局部,基部叶片不干焦但杂色或缺绿,叶缘杯状卷起或卷皱

C.叶杂色或缺绿,有时呈红色,有坏死斑点,茎细„„„„„„„„„„„„„„镁 C.叶杂色或缺绿,在叶脉间或叶尖和叶缘有坏死斑,小,茎细„„„„„„„„„钾 C.坏死斑点大而普遍出现于叶脉间,最后出现于叶脉,叶厚,茎短„„„„„„„锌 A.嫩叶病症

B.顶芽死亡,嫩叶变形和坏死 C.嫩叶初呈钩状,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钙 C.嫩叶基部浅绿,从叶基枯死,叶捻曲„„„„„„„„„„„„„„„„„„„硼 B.顶芽仍活但缺绿或萎蔫,无坏死斑点

C.嫩叶萎蔫,无失绿,茎尖弱„„„„„„„„„„„„„„„„„„„„„„„铜 C.嫩叶不萎蔫,有失绿

D.坏死斑点小,叶脉仍绿„„„„„„„„„„„„„„„„„„„„„„„...锰 D.无坏死斑点

E.叶脉仍绿„„„„„„„„„„„„„„„„„„„„„„„„„„„„...铁 E.叶脉失绿„„„„„„„„„„„„„„„„„„„„„„„„„„„„...硫

2.叶分析

测定分析树体新梢一定部位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判断出树体内营养水平的高低,了解树体的需肥情况。叶分析的采样时间是在7~8月份新梢停长时,此时叶内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较小,测定的数据准确可靠。(二)依据树势

树势不同,施肥各异。

1.旺树:前期可施或不施肥,后期控制施肥,或早秋结合深翻断根施基肥,施肥时应以磷、钾为主,控制氮肥,以深施基肥和叶面追肥为主,少作土壤追肥。

2.弱树:则与旺树相反,应多施基肥,多施氮肥,叶面追肥和土壤追肥结合进行,以加强营养生长,复壮树势。(三)依据肥料性质和作用

肥料性质不同对树体的营养作用和土壤影响明显不同,施肥时认真考虑肥料的性质和作用,才能做到合理施肥。一般,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养分全面,肥效迟缓,多在秋季(9月间)作为基肥施用,且要深施。化学肥料养分单一,但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多在生长前期作追肥施用。氮素肥料在土壤和树体中移动快,应在树木需要时施入,且要浅施;磷、钾肥料在土壤和树体中移动较慢,应在树木需要之前施入土壤,且要深施,必要时可进行叶面喷施。

(四)依据土壤状况

土壤类型不同,其土质、肥力等也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施肥,才能产生理想的施肥效果。一般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基肥和追肥的施用,应坚持少次少量;土壤瘠薄、保肥力差的沙地,基肥应多施,追肥应坚持多次少量;西北黄土高原区土壤中普遍是缺磷、富钙、钾不足,且有机质含量低,应特别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

三、施肥时期

生产上根据肥料的性能和施用的时期,将施肥分为施基肥和施追肥。(一)基肥施用时期

基肥是园林树木生长发育所需的基础肥料,在一年中基肥施用仅有1次,甚至有时、有的地方是2~3年1次。多以富含有机质的人粪尿、畜禽的厩肥、堆肥、油渣、豆饼等迟效性肥料为主,也可混合少量速效化肥。基肥以秋施最好,其次是早春施肥。秋施基肥,即9~10月份结合土壤深翻尽早施入。早施是由于基肥属迟效性肥料,施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熟分解,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同时气温、土温都比较高,断伤根系愈合快,新根发生多,这对于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花芽分化、抗性增强及第二年的开化、坐果、新梢生长等一系列生命活动都十分有利。由于肥料、劳力等的影响未能秋施,或树体生长健壮,贮藏营养水平高,也可在早春施肥,但需用事先腐熟的有机肥料,在土壤解冻后,结合春季翻耕、灌水尽早施入。(二)追肥的施用时期

追肥既使园林树木生长上必不可少的施肥环节。一年中,追肥多次,且每次肥料的种类、用量、比例都有所不同。肥料多以速效的化肥、微肥、多元素复合型活性矿化有机态肥及人粪尿为主。

追肥的施用时期强调一个“巧”字,即在树木需肥的关键时期进行,以满足生长发育的急需。以开花、果实为主要观尝目的树种的追肥,依据其物候期大致可分为: 1.花前追肥

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追施以速效性氮素为主的肥料,补充树体贮藏营养的不足,保证开花 整齐一致,授粉受精良好,提高座果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新梢的前期生长量。 2.花后追肥

于开花后追肥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补充开花对营养的消耗,提高坐果,促进新梢生长,缓解幼果膨大与枝叶旺长对氮素的竞争。如果花后营养供应不足,不仅落果严重、而且枝叶生长受到阻碍。3.花芽分化前期追肥

于6月中下旬追施氮肥、磷肥、钾肥和微肥,特别注意追施磷、钾肥和微肥(锌、铁、钙、硼),控制氮肥用量,以免造成春梢旺长不停。此期追肥为满足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起到增强叶片光合性能,促进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的作用。4.果实采收前追肥

于果实采收前15~20天追施速效性钾肥,或叶面喷施有机矿化活性肥、氨基酸复合微肥等。目的在于促进果实进一步膨大,增加含糖量,促进着色,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5.果实采收后追肥

果实采收后追施适量氮肥、磷肥和钾肥。这次追肥对象主要是消耗营养物质较多的中、晚熟品种和树势衰弱的树,补偿由于大量结果而引起的营养物质的亏缺,恢复树势、增加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促进枝条充实,提高树体的越冬抗寒能力,为来年生长和结实打好基础。 另外,追肥时期除遵循以上物候期规律外,还应根据树种、树龄和生产上的目的来确定追肥的侧重时期。 √

五、施肥方法

施肥按肥料施用部位可为土壤施肥和根外施肥两大类。(一)土壤施肥

土壤施肥应根据根系分布特点,肥料种类及其特性,将肥料施入根系分布范围及外围土壤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促进根系扩展。一般情况下,肥效慢而长的有机肥应施在距根系分布稍深、稍远处,诱导根系向深层生长,形成强大根系,扩大吸收面积,增强树体的抗逆性;速效肥料要施在根系集中分布区内,且要次多量少。施肥深度上、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可浅施,磷肥、钾肥移动性差,宜深施。生产上主要的施肥方法有以下几种。 1.环状沟施肥

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宽30~40cm,深度要因树龄和根系分布范围而定,一般为15~40cm,幼龄树和根系分布范围大的树宜深些。挖沟时,将表层土与深层土分放,沟挖好以后,将基肥与表层土混合均匀并填入沟底层,再填入深层土。每年随根系的扩展,环状沟要相应扩大,两次环状沟间不留夹层。此法适于幼龄园施基肥。沟深15-40cm沟宽30-40cm

2.放射沟施肥

在树冠下距树干1m左右处开始向外挖放射沟6~7条,沟的数量依树冠大小而定,冠小数量少,冠大数量多。沟的深度、宽度同环状沟,但应内浅外深,以免伤及粗根。沟的长度抵树冠外缘。肥料的施入和覆土同环状沟法。每年挖沟时应变换位置。此法伤根较少,施肥范围较大,适于成龄园施基肥。

←沟宽30-40cm←沟深15-40cm

3.条沟施肥

在树的行间、株间挖1~2条宽50cm、深40~50cm的长条形沟,然后按环状沟法施肥覆土。此法适于成龄密植园和机械化施肥。

条沟施肥

------

4.穴状施肥

在树冠投影外沿附近挖若干个直径为30cm的穴,排成一环或交错排成2~3环,把肥料施入穴内,然后覆土。穴状施肥

○←穴

○ 5.打孔施肥

在树冠下用土钻均匀打孔,孔的数量以树冠大小而定,孔径深度40cm左右。然后将事先配制好的肥料液或人粪尿液注入孔中,并用土封孔,或者用追肥枪直接均匀注入树冠下的土壤中。此法适于山地林园或密植园的追肥。 6.灌溉施肥法

化肥或液体肥料溶于水中,通过滴灌施入根部;或将化肥均匀撒于地面,液体肥料均匀喷于地面,然后通过灌水渗入土壤。此法不伤根,不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省工,用肥经济,利用率高,是集约经营林园追肥施用的主要方法。 7.间作施肥法

在树行中间间作毛苕子、箭舌豌豆、苜蓿等绿肥作物或蚕豆、豌豆、黄豆等豆科作物,适时深翻压青、增加土壤有机质。此法适于有机肥缺乏地区,对幼、成龄园都有很好的培肥效果。

(二)根外追肥(叶面喷肥)

根外追肥是植物生长期内需肥关键时期进行的施肥。它具有简单易行,用量少,肥效发挥快,能满足植物生长急需,可避免某些营养元素在土壤中被化学或生物固定等优点。但根外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二者各具特点,互为补充。根外追肥分叶面喷肥和树干强力施肥两种:

即将应施肥料配成一定含量的液体,用喷雾机具将肥液均匀喷到叶的背面和上面。一般可连续喷肥数次,每次间隔10~15天。叶面喷肥有用量少、肥效快的特点,是根外追肥的主要方法。但操作时要严格注意有关事项。

叶面施肥注意事项:

初次喷肥或新肥料,应事先进行小面积试验,无药害发生,方可进行大面积喷布,要严格控制喷布农药的含量。

喷布日期应选在有一定降雨量或灌水后的1~2天,一般要求在10时以前或16时以后进行,这样有利于养分吸收,且可避免因气温高液体很快浓缩而导致药害。喷布后4小时内遇雨,天晴后要重喷。

(三)树干注 射营养液(挂吊针)

将营养液装在一种专用的容器中,系在树上,将针管插入木质部,甚至髓心,慢慢吊注数小时或数天。

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灌水与排水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常常是控制生命活动强弱的决定因素。园林树木对水分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生长期缺水,光合作用减弱,枝、叶、根生长缓慢或停止,甚至发生落叶、落果或整株死亡;休眠期缺水,常引起冻害或抽条。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园地灌水对园林树木生长、开花、坐果、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灌水

(一)灌水时期

确定灌水的最适宜时期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方面,根据园林树木的生长状况确定最佳灌水时期;另一方面,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确定适宜灌水时期。只有从树木的生长特性出发,结合土壤湿度确定灌水时期与灌水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灌水效益。1.生长期灌水

(1)花前灌水: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春季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差,应在萌芽前灌水,补充土壤水分不足,促进萌芽、开花和坐果;

(2)花后灌水:花后半个月左右(4~5月间)正值新梢迅速生长期和6月间的果实膨大期,是全年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应及时足量灌水,才能保证园林树木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3)花芽分化期灌水:树木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时,花芽开始分化,也正值果实迅速生长期,需要较多水分和养分,应及时灌水。2.休眠期灌水

(1)秋末冬初灌封冻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树体越冬,又有利于来年春季萌芽、开花、坐果和树体的健壮生长。

(2)漫长冬季,雨水少,风多、土壤非常干旱,早春灌水也很重要,为树木新梢和叶片生长做好充分准备。

(二)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应本着节约用水,提高灌水效率,减少土壤侵蚀,便于园地耕作为原则,根据水源、经济、地形和气候等条件选择。灌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面灌水

是利用灌水渠将水引到园地的全部或局部地面上的灌水,简单易行,投资较小,但耗水量大,灌水后的土壤表面易板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因具体方式不同又分为几种。常见的有:(1)沟灌

在树木行间每隔100~150cm开一条深约20~25cm的长沟,往沟内灌水,待水分渗完后,覆土恢复原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水分能浸湿根系主要分布范围,水分散失少,有利于土壤通气,不会造成土壤板结。(2)树盘灌溉

以干基为圆心,在树冠投影下筑埂围堰,形似树盘,在盘内灌水。盘深15~30cm,灌满为至。2.穴灌

在树冠投影内外分布均匀地挖8~12个,直径约30cm左右,深度以不伤树根为准。将水灌入穴中,以灌满为准,灌后将土还原。3.地下灌水

是利用铺设在土壤中的多孔输水管道进行灌水。水从管道的孔眼中渗出,浸润管道周围的土壤。此法节水,水分散失极少,不会引起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较地面灌水优越,适于丘陵山地,但投资较高,且应将管道铺设在树冠下的土壤中。 4.喷灌

利用器械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似降雨般落到树冠和地上面的灌水方法。喷灌依喷射高度不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喷头安装高于树冠,水滴可从树冠上空落于树冠和地面,可调节园地的小气候,在春季可防止晚霜危害,但用水量较大,在气候干燥、多风地区,水分散失较多。另一种是喷头安装在树冠下部,水滴直接落于地面,叶片不接触水滴,用水量相对较小。 5.滴灌

是利用机械和自动化装置相结合,通过特制的管道以水滴或细水流缓慢供应到根际土壤中的灌水方法。它具有省水、方便、增产的显著作用,还可结合施肥,将肥料及时供应到根际土壤中,可起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有效性,但投入很高,适于丘陵山地和沙壤地。

(三)灌水量

大多应浇水渗到80~100cm深处。适宜的灌水量一般以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标准。

二、排水

排水是园地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园地积水或土壤水分过多,都会导致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受抑,吸收机能减退。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根系死亡,最终导致全株枯死。排水方法:

1.明沟排水:在园内及树旁纵横开浅沟,内外联通,以排积水。2.暗管沟排水:在地设暗管或用砖石砌沟,以排除积水。

上一篇:学生长期病假条怎么写下一篇:银行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