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论文(精选11篇)
1.传感器技术论文 篇一
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材料科学的进步使传感器技术越来越成熟,种类越来越多,采用纳米材料制作的传感器具有庞大的界面,提供大量物质通道,导通电阻很小,有利于传感器向微型化发展。纳米技术传感主要包括纳米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气体传感器和其它类型的纳米传感器(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开发纳米传感器的厂家包括安捷伦(Agilent)、波音、Dow Corning、IBM、Lockheed Martin、摩托罗拉和三星,还有像Ambri和Nanomix这样的新兴公司,
NanoMarkets, LC是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由来自享有盛誉的CIR, Inc.的Lawrence Gasman和Robert Nolan于2月发起创办,其主要业务是分析微米级和纳米级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市场机遇。该公司日前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纳米技术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8亿美元,到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72亿美元。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医药和保健、军事和国土安全、工业控制和机器人、网络和通信、环境监测等。
2.传感器技术论文 篇二
1 传感器技术发展概述
作为机电系统当中的核心技术, 传感器技术能够保证系统自动控制以及调节的实现, 同时系统的功能还会受到这项技术的直接影响, 通常系统具有越高的传感器技术水平就会相应的具有越高的自动化程度, 反之,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会越低。现在在各个领域当中都普遍的运用到了传感器技术, 集成化方向已经成为机电系统当中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集成化传感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较轻的重量、较小的体积以及较高的可靠性等特点, 同时还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非常容易实现批量生产, 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1]。
2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技术当中的应用
由于传感器的电磁兼容性能比较强, 因此具有较高的数据存储技术可行性, 同时还不容易丢失其中的模块参数。智能滤波算法以及A/D转换技术等先进的技术都在传感器当中得到了应用, 就算是满量程的时候, 传感器仍然可以使稳定的输出码得到保证。传感器的通讯接口属于标准的接口, 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直接的连接, 同时也可以连接标准的工业控制总线, 具有十分灵活的使用方式。
2.1 在机器人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作为典型的仿生装置, 机器人对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通过将感知到的物理量向电量进行转化, 机器人就可以实现信息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对机器人传感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外部传感器以及内部传感器。外部传感器需要通过检测外部信息, 从而对工作环境进行判别, 为机器人提供必要的信息, 使之能够对操作对象进行准确的控制。而实施系统的控制是内部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其能够对机器人的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 保证机器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内部传感器可以将具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外部传感器, 从而能够使机器人对外部的环境产生有效的感知, 并且将相应的动作做出。与此同时, 在科技生产的过程中, 还可以利用对机器人的操作从而能够对反馈的意见进行获取。
2.2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由于在机械制造行业当中需要实施包括加工精度等在内的动态特性测量, 因此要利用传感器针对机械阻抗以及振动等相关部件当中的参数进行测量, 从而对其动态特性进行检验。如果需要在线监测与控制超精加工中的零件尺寸的时候, 就要利用传感器将相关的信息提供出来。比如利用传感器针对数控车床中车刀的位置进行检测;由于工件的表面精度以及尺寸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刀尖形状的影响, 可以采用在车刀上放置的振动传感器对其锋锐的程度进行检验。还可以利用液面传感器针对液压系统中的油量以及车床中的润滑油进行监测[2]。
2.3 在环境当中传感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当中通常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其中包括无需专人现场维护、可以长期不用对电池进行更换、具有十分简单的布置等。可以利用对节点进行密集的布置, 从而对微观的环境因素进行观察。在环境监测领域当中对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其中包括微观观测生物群落、森林火灾报警、观察气象现象、观测海岛鸟类的生活规律等。
2.4 在火灾报警当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防灾报警装置是现代建筑必须要具备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火灾报警系统。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有害气体、高温、火光以及烟雾等。如果将传感器运用到火灾报警系统当中, 就可以对异常的信号进行转化, 使之变成容易进行传送的形式, 然后就可以利用消防网络向指挥中心提供火灾地点的报告[3]。
3 结语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技术当中的应用, 有效的将信息系统中的传递问题解决了, 并且能够保证非常流畅的信息传递, 还能够顺利的进行能量转换。机电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在传感器技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可靠性以及完整性的提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感器技术必然会在机电技术当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采集系统中传感器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测量的非电量在传感器的作用下能够变成可以测量的电信号, 因此传感器属于采集信息的前端单元, 在作用上与人的反角器官相类似。现在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当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本文针对机电技术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机电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祥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12 (07) :202-203.
[2]李小玲.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13 (01) :167-169.
3.浅析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 篇三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当今信息社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是一门集电子、机械和物理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国内高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目前,关于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探讨较少,本文基于该课程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社会跨入了信息技术时代,人类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是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者共同构建了现代信息技术,通常,人们把能将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电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称为传感器。如果将计算机比喻为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比喻为传递信息的“神经”,那么传感器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的“感官”[1]。从三者的关系中不难看出传感器技术乃重中之重,因此,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传感器技术列为各种尖端技术之首。传感器技术业已成为电子、电气及测控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机械、电子、物理和化学等多门学科,属于高技术交叉学科范畴,学生通常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起来有较大难度,因此我们一直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努力探索,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平时授课情况,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
二、教学内容的扩充与更新
目前,按照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要求,在讲授该课程中,通常都是逐步深入地介绍电阻式、电感式、热电式、压电式和光电式等常用的经典传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以及一般应用[2]。然而这些传感器大多数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明应用的,有些已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所以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学习兴趣并不高。当给学生介绍最新发展的传感器及相关应用时,学生反而表现出了很大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电容式传感器时,将该传感器与当前流行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触摸屏电子设备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电容式感应是一种以触摸操作为基础的感应形式,电容式感应技术可作为传统机械式按钮和滑动触头的一种替代技术,用来设计触摸屏、触摸板和接近感应装置。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导电物体是否存在,一般情况下,用户的手指就是这个导电物体。如此讲授,使传感器原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备课时通常都要在网上搜索与课程相关的大量资料,例如上一些专业的学术论坛,查询相关传感器的最新应用,了解不同传感器的安装、价格及特性,给学生介绍大量新型的传感器的应用实例以及传感技术在工程上应用的调整方法、技巧,通过以上这些教学内容的扩充与更新,使得原来的教材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最终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进
在课堂上,传感器技术课程的讲授通常都以传感器原理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验证性实验,而对于传感器的应用一笔带过[3]。这种教学方法通常教学效果都不太好,因为学生一般对传感器的真实应用求知欲较大,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讲授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思想和测量方法,并利用ppt给学生列举该类型传感器的大量应用实例。此外,结合动画等技术,将传感器的机理模型和典型应用等以动态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最终提升学生对该课程深入学习的兴趣。
在实验环节,为了使学生及时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按时完成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几个常规性的验证性实验之外,我们通常会围绕一个较为综合的带有科研性的实验项目给学生演示讲解基本工作原理,之后将这个综合项目分解成几个部分,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淡化教师的参与,即所谓的课程设计,这样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将为今后本科毕业设计起到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后,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改进也非常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一改以往由期末成绩决定学习成绩的方式,将学生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课程设计三部分按一定比例组成:期末考试改为开卷,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和设计传感器电路的能力;平时成绩由平时学生回答课堂问题、参与小测试的情况决定;课程设计重点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可以将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推动了学生的学习。
四、总结
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验教学中,将该学科的最新科学前沿内容引入课堂无疑将为该课程注入新的血液。教学和科研从来都不是处在对立和矛盾之中,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应用及态势,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必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最终还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个核心问题来开展。教学的最终母的还是要让学生能够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有用人才。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对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进,能够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洪润,张亚凡,邓洪敏.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曹良玉,赵堂春.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改革初探[J]. 职教之窗,2005,12:62.
[3] 倪震松.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中國科教创新导刊,2012,20:49.
作者简介
4.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篇四
2.直流测量电桥和交流测量电桥有什么区别? 答: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直流电桥用直流电源,只适用于直流元件,交流电桥用交流电源,适用于所有电路元件。
1.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的对称性、磁性材料的残余应力、测量电路零点残余电动势等。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导体的电导率、磁导率、几何形状,线圈的几何参数,激励电流频率以及线圈到被测导体间的距离等因素影响。电涡流式传感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抗干忧能力强,特别是有非接触测量的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什么是霍尔效应?
答:在置于磁场的导体或半导体中通入电流,若电流与磁场垂直,则在与磁场和电流都垂直的方向上会出现一个电势差,这种现象就是霍尔效应,是由科学家爱德文·霍尔在1879年发现的。产生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压。
2.为什么导体材料和绝缘体材料均不宜做成霍尔元件? 答:因为导体材料的μ虽然很大,但ρ很小,故不宜做成元件,而绝缘材料的ρ虽然很大,但μ很小,故也不宜做成元件。3.为什么霍尔元件一般采用N型半导体材料?
答:因为在N型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的迁移率比空穴的大,且μn>μp,所以霍尔元件一般采用N型半导体材料。
电阻式传感器是一种把被测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分为电位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效应式等类型,金属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是金属材料的电阻定律,材料电阻的变化时应力引起的变化和电阻率变化的综合结果
电阻应变片有两类,一是将应变片粘贴在弹性敏感原件上,二是直接将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上
电容式传感器分为变极距型,变极板面积型,变介质型三种类型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经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的装置
压电效应:当某些物质沿其一定方向施加压力或拉力时,会产生变形,此时这种材料的两个表面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去掉外力后,它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
效应。又称为正压电效应。反之,在某些物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它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去掉电场后,该物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磁电是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如震动,位移,速度)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也称为电磁感应传感器,通常分为动圈式和磁阻式,动圈式可分为线速度型和角速度型,磁阻式磁电传感器常用于测量转速,偏心,震动等,热电式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
当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导体A和B组成闭合电路,且两个结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行称为热电效应和塞贝克效应。有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式两部分组成 中间导体定律:若在热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无论插入导体的温度分布如何,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电动势无影响。
热电阻传感器 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成的传感器叫热电阻传感器。
外光电效应:在光线照射下,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也叫光电发射效应。
内光电效应:在光线照射下,物体内的电子不能溢出物体表面,而使物体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称为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福特效应。
光电倍增管由阴极,次阴极,以及阳极三部分组成。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导效应。
基于光生福特效应工作原理制成的光电器件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电池。
光电开关以其结构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沟式,对射式,反光板反射式,扩散反射式,聚焦式,光纤式
5.24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篇五
细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1、发现新现象,开发新材料——新现象、新原理、新材料是发展传感器技术,研究新型传感器的重要基础,每一种新原理、新材料的发现都会伴随着新的传感器种类诞生。比如说,在常温状态下,传输速度比任何半导体都快的碳化硅。
2、集成化,多功能化——向敏感功能装置发展传感器的集成化,最近积极地应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及其开发思想用于传感器制造。如采用微细加工技术MEMS制作微型传感器;采用厚膜和薄膜技术制作传感器等。
3、向未开发的领域挑战——生物传感器到目前为止,正大力研究。开发的传感器大多为物理传感器,今后应积极开发研究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特别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需要研制各种模拟人的感觉器官的传感器,如已有的机器人力觉、触觉传感器、味觉传感器等。
6.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六
《传感器具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1.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设计
2.电冰箱温度超标指示器设计
3.位移测试与测试系统标定设计
4.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5.电容式液位计的设计
6.便携式酒精探测仪的设计
7.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
8.电容式加速度系统的设计
9.电涡流式传感器设计
设计任务:
1.根据设计要求,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材料,特性,分析,转换电路等
2.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设计方案,确定传感器设计图及传感器转换电路设计、仿真调试。
3.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① 设计题目、设计过程和有关说明。
② 原理图,功能方框图,电路分析等。
③ 元器件的选择和有关计算。
④ 电气设备明细表。
⑤ 参考资料、参考书及参考手册。
⑥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例如操作说明书、程序的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课程设计的认识和建议等。
参考书目: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谭定忠主著,中央电大出版社
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李科杰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备注:题目可自拟,每个设计题目要求自己制拟定。
联系方式:***
7.霍尔电流传感器技术综述 篇七
最开始测量电流的方法就是在电路回路中先串联上一个标准的电阻,利用流过标准电阻上的电流所产生的电压降就可以获得电流的大小值,上述方法操作起来固然简单、可靠、准确度较高,但是在一些电流相对较大的特殊场合,上述方法精度变低且工作不稳定。这些年在新的电子器件和测控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测控系统中的电流测量信号时变性大大增强,以前测量电流的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测量的需要,所以要研究和开发替代传统测量方法的新方法,霍尔电流传感器就是这样应运而生。霍尔电流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非接触测量、测量范围大、动态性能好、工作频带宽、过载能力强、相位特性好等。现阶段,霍尔电流传感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变频调速系统、逆变设备、UPS、变电站、数字控制机床、电网监控设备以及需要隔离检测大电流和大电压的多个领域应用[1]。
2霍尔电流传感器的技术发展概况
霍尔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霍尔效应,霍尔效应是德国的物理学家霍尔在1896年研究金属的导电性能时发现的。1992年,名古屋大学的K.Mohri等人发现非晶合金的两端随着外部的磁场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巨磁阻抗效应,这一发现加快了巨磁阻电流传感器的面世。
在材料工艺有重大发展前,利用霍尔效应的传感器还比较少,一直等到1968年Bosch对霍尔集成电路的深入研究之后,霍尔电流传感器才慢慢发展起来。在1998年,D.Leggate等人研究出了获得高频电流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对霍尔电流传感器进行了改进。之后,E.Carvou等人提出了利用多晶硅晶体管测量霍尔电压,M.Pastre等人研究出了校准霍尔电流传感器的新方法。2008年,窦峭奇提出了阵列式霍尔电流传感器。
3霍尔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类型
3.1霍尔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依据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在霍尔元器件的电流控制端通上一定的电流IC,并在霍尔元器件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施加磁场,该磁场的磁场强度为H,那么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肯定会产生一个电势VH,这个电势被称作霍尔电势,这个电势的大小和控制电流IC以及磁场强度H的乘积成正比。磁场与霍尔元器件的输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能够通过对霍尔元器件的测量获得磁场的大小,从而间接地反映出电流的大小。霍尔电流传感器就是基于上述原理而工作的。
3.2霍尔电流传感器的实际应用类型
(1)直检式霍尔电流传感器。当在一根长导线中通以电流时,在导线的周围会有磁场产生,该磁场的大小与通入导线的电流成正比,它可以通过磁芯聚集感应到霍尔器件上并使霍尔器件输出一定的信号。放大器放大霍尔电压后就可以直接输出霍尔电压[2]。直检式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优点是电路简单、成本较低、没有插入损耗、检测范围广及电耗低等,缺点是精度、线性度较差、响应速度较慢、且温漂较大。
(2)磁平衡式霍尔电流传感器。磁平衡式霍尔电流传感器是依据磁场平衡式的工作原理,也就是说原边电流IP在聚磁环处所产生的磁场,利用一个次级线圈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做补偿,从而使得霍尔器件一直处在零磁通的状态。磁平衡式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优点是精度高、响应时间快、温漂小、线性度好及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成本、能耗较高。
4霍尔电流传感器专利申请分析
(1)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研制出霍尔电流传感器以来,国内外不断研究和设计具有更高精度和更高适应性的霍尔电流传感器,分析中国申请和外国申请在1995-2014二十年间专利申请量逐年变化的情况,可以得出2007年之前中国专利申请量一直比较少,但是从2007年开始,中国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在2013年达到了顶峰,而国外对霍尔传感器的研究比我们起步早,所以外国专利申请量一直都不少,整体基本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专利申请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目前我们国家的专利申请量已经排在了第一位,大概占了总申请量的40%,接下来是日本、美国和德国。在电流传感器的技术领域,日本一直对其有着较高的关注度,特别是霍尔电流传感器,目前研发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日本的专利申请大多涉及如何改进霍尔电流传感器的结构以提高霍尔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及灵敏度,而国内关于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专利申请大多以应用为主。
(3)中国专利的申请人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申请的专利数量位居第一,相关专利申请为18件,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数量位居第二,相关专利申请为14件。在有关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专利申请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专利申请为个人申请,其中邹高芝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1件。日本的住友电装株式会社、美国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等国外公司,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也热衷于申请中国专利。
(4)国外专利的申请人分析。国外专利申请数量在前三位的申请人为SANKEN ELECTRIC CO LTD(三垦电气株式会社)、YAZAKI CORP(矢崎总业株式会社)、SUMITOMO WIRING SYSTEMS(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30件、21件、20件,可见在霍尔电流传感器领域日本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处于首位,这也反映了日本在霍尔电流传感器研发和设计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5)三垦电气株式会社相关专利的技术分析。三垦电气株式会社在霍尔电流传感器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其在霍尔电流传感器领域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分析该公司申请的专利,可以发现其研究的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在:传感器的噪声抑制(公开号US6812687B1),提高传感器的测量敏感度(公开号JP2002202326A,JP2002202327A,JP2002286765A,JP2003098195A),提高测量电流的稳定性(公开号JP2002340942 A)等。
5结束语
近年来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电流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设计与研究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测量精度更高、抗噪声能力更强的霍尔电流传感器既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专利申请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鲁光辉.霍尔电流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17(02):40-42.
8.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篇八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协议主要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物理层主要是用来处理传输信号,对信号进行调制、发射以及接受。链路层主要是负责数据流的多层面传输,数据帧检测、媒介访问控制以及错误控制,网络层主要是控制数据路由,而传输层主要是用来维持给定数据流,在不同的网络层面上,面临着或大或小的传感器安全问题。
1.在物理层中,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无线通信干扰和节点的运行状况导致的。在无线网络中,攻击者可以通过K个节点去干扰另N个节点(K<2.当链路层发生受到攻击的时候,常常是因为为邻居节点提供可靠信道导致的,攻击者通过监测邻居节点而展开对于通信信道的攻击,一旦发生信道冲突,攻击者只需要制造一个简单的字节冲突就破坏整个数据包的传递,导致部分数据冲突会出现数据包检验失败的状况,使得发送节点的二进制指数倒退算法反复出现,导致数据传输出现阻塞的状况,节点的能量也会很快消耗。
3.网络层的路由协议是无限传感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攻击者一旦对整个网络进行攻击,必然会导致整个无线网络的功能失效,安全路由器的算法也因此成为了无线网络传感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的关键。
4.在传输层,无线传感器的安全常常会受到网络节点的限制,节点无法正常的存储大量的信息,且使得节点消耗超出正常范围的能浪,使得节点以及传感器的安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传输层上的传统的网络协议的安全问题与无线传感器的安全问题存在差异,在进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时候很难兼顾。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层也蕴藏着大量的网络安全问题,在应用层数据聚集、任务分发、目标跟踪等都需要完整的激保密措施,也成为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在于密钥的管理,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复杂性,传统的密钥管理的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导致网络密钥管理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无线传感器的网络安全技术对策
1.改善无线传感器使用的密钥管理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是管理无线传感器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安全通讯机制的核心,对密钥的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对密钥的管理和对组密钥的管理。
其中,对于密钥的管理主要是因为无线传感器的网络受到了传感器节点的限制,传统的技术手段并不能适应,因此在对无线传感器的密钥进行管理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预先配置的密钥管理方法,这类方法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特殊节点KDC,而另一种预先配置的密钥管理方法需要KDC技术的辅助。而基于KDC技术的密钥管理主要是在KDC的辅助下在通信双方中建立共享密钥的对话机制,以此实现减少内存占用量并支持网络的动态变化。
同时,在进行组密钥管理的时候常用的方式也是基于预配置或者是基于KDC。基于预配置的组密钥管理不需要借助可信第三方进行,密钥的分发耗时较短,但是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传感器负担较大。
而基于KDC方式的组密钥的管理是最简单的,由基站点计算产生并分布给组密钥中的成员,使得每个成员能够及时得到更新过后的密钥,但是基于KDC组密钥的管理方式需要占据大量的通信资源,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尽可能的优化资源,减少基于KDC方式的组密钥的通讯成本。
2.安全数据聚合
在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节点,数据节点中的数据众多,传感器的自身能力会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一个较强的功能来处理大量的数据,数据聚合技术就是辅助完成的,在数据聚合技术的辅助下,数据能够从各个节点上传递到基站之中,使得节点内的辅助数据能够得到初步的处理,产出占据过多空间的冗杂数据,尽可能的减少数据的传输,从而节省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资源。为此应当在数据聚合的部分强调安全性,使用哈希函数确保数据聚合的安全性是在单向性方面确保了数据的保密性,使得网络节点中的数据可以在不知道数据明文的情况下掌握执行数据聚合,实现安全性。
3.安全路由技术
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保护无线网络安全性的必不可少的技术,主要通过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层次式路由协议以及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
其中,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考虑到了无线网络中的众多的节点数量,在数量庞大以复杂的数据中,尽可能的节省来节点的能量,根据数据的内容建立路由链路。减少了维护网络拓扑结构的精力,提高安全保障效率。
而层次路由协议增加了单层节点的扩展性,减少了一个区域内的节点向中心节点传递信息的次数,节省了传感器节点的能源消耗,拓展了数据融合的可能性。
最后,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在传输信息的时候需要准确的知道无线传感器的节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准确计算节点之间的距离,估计能量的消耗,构建更有能力的路由传输协议,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查询,节省了能量的开销,维护了无线传感器的安全传输。
三、结语
本文针对无限传感器在无线网络中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究,指出了目前无线网路中无线传感器进行安全维护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渊,叶清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认证方案综述 [J]計算机与数学工程 2014,(02).
[2]朱政坚 谭庆平 朱培栋 无线传感器网中线性网络编码安全检查 武汉大学学报 2010 (01).
[3]陈子平 钱松荣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认证方案 [J] 计算机工程 2013 (07) .
[4]刘宇 闵沚玥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06).
[5]屈峰 王旭辉 徐海湄 浅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J] 科技广场 2014(03).
[6]胡克满 徐兴华 陶军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比较[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作者简介:刘侃(1983-4-9),女,籍贯:河北石家庄,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9.传感器技术论文 篇九
光电传感器因其灵敏轻便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检测装置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事领域开始应用光电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3月15日,美国国防先期计划研究局(DARPA)公布了在阿灵顿召开的已进入第二阶段的MIST-LR项目会议,指出在未来的第三阶段,将开发出能够提升飞行器性能的原型系统传感器,极大发挥其在民用和军事两个方面的助推器作用。
1 应用必要
第一,光电传感器获取信息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多对一的对应抽样过程,在将客观世界空间的信息传输至传感器这一过程中信息丢失的问题难以避免;第二,军事领域中光电传感器的数量庞大,急需处理的信息量也繁多冗杂,这些都会给人工处理带来一定困扰,而光电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巧妙地解决了这一信息综合处理的难题;第三,应用环境决定了光电传感器性能发挥的好坏,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一个国家可以开发出适用于任何环境下且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光电传感器。
2 概念优点
光电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过程正是为了完成目标分类、识别及跟踪等任务而进行信息自动分析综合处理的过程。军事领域中的目标识别及跟踪可以实现光电传感器目标属性中的监视功能,有利于精确定位与预估判决。我国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当前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航天技术上光电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它能够有效提高空间的分辨率和系统的可靠性,无疑成为我国GDP增长的“助推器”。
3 工作原理
光电传感器能够有效检测到光强度变化的情况并将光强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光电传感器这种小型电子设备由三部分组成:发送器、接收器与检测电路。发送器负责向目标发射来源于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射二极管等的光束,不间断发射出的光束经过像光圈、透镜这种光学元件后达到由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及光电池构成的接收器中,接收器接收到光束后会将其传输至能够过滤该信号是否有效并决定是否应用的检测电路。详细流程见下图所示。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发射板和光导纤维作为光电传感器结构元件的一种也独具特色。众所周知,三角形的结构最为稳定,因此由极细小的三角锥体反射材料组成的三角反射板是一种能保证光束可以准确无误地从反射板返回的发射装置,其结构极其稳固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4 应用领域
4.1研制抄表系统
为及时结算用户的电费,一般由电力部门派专门的抄表人员到有关用户处定期走家串户地查看、抄写设置在现场的电能表,通过人工读取、记录、计算和收费。这不仅浪费人力,而且还会因人工读取造成不必要的误差,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甚至会发生不法分子假冒抄表人员入室作案而影响社会治安。因此,无论是电力部门还是用户们均迫切要求改变当前的落后状态。随着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光电传感器来研制自动抄表系统。
电能表的铝盘受电涡流和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转矩驱动而旋转,采用光电传感器则可将铝盘的转数转换成脉冲数。如在旋转的光亮的铝盘上局部涂黑,再配以反射式光电发射接收对管,则当铝盘旋转时在局部涂黑处便产生脉冲,并可将铝盘的转数采样转换为相应的脉冲数,并经光电耦合隔离电路,送至CPU的T0端口进行计数处理。采用光电耦合隔离器可以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微机,再结合其它传输方式便可形成自动抄表系统。目前自动抄表系统没有大规模使用与当前的技术有莫大关系,这套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相信在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抄表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
4.2节能灯具设计
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颜色传感器已进入各种自控节能LED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之中,它们的自主控制、方便应用使得不少公共照明LED灯具和居家照明灯具实现智能化。光电传感器可以协助公共照明的LED灯具实现灯光的自动开启关闭,可以智能的感应人和车辆进出而自动开关灯光,可以智慧的控制LED灯光开启的时间和控制亮度,甚至按人类的意愿自动调整光线的色温,营造人类想要的光氛围。
4.2.1光敏传感器应用
光敏传感器中最简单的电子器件是光敏电阻,它能感应光线的明暗变化,输出微弱的电信号,通过简单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可以控制LED灯具的自动开关。对于远程的照明灯具,如街灯、庭院灯、草坪灯等都可经济而简单的实现节能自动控制。太阳能路灯本身是利用太阳光发电、储能的LED照明灯具,无需电网供电也就无需架设成本不菲的输电线路,因此使用光敏传感器可以实现极低成本、自动开启关闭的节能管理。
4.2.2红外传感器应用
红外热释电传感器(PIR)在LED照明中的应用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红外传感器的视角有限,需要搭配菲涅尔透镜才能扩大探测区,才能监视移动的热源(人或车)。菲涅尔透镜有两个作用:一是聚焦作用,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在PIR上;二是将探测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的人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的热释红外信号。
4.3航天技术应用
我国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后到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国民经济成为经济发展“倍增器”,其中光电传感器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机构十分复杂,由上百个传感器、上千轴承组合而成。对接任务要求严丝合缝且不能漏气。另外考虑到飞行器在太空环境中失重要经历高低温的变化,因此必须保证对接时不出现故障。手控交会对接时要有精确的传感器测量设备,不断测量两个飞行器之间的距离、相对速度和姿态等,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对接时,要求轴向误差≤18cm。这些对航天员的身心都是极大的挑战,要求他们具有极高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等。在交会对接的过程中,航天员需要紧盯电视图像,根据实时传输的数据让两个航天器一点点逼近,根据仔细计算决定速度变化方案完成交会对接,其中传感器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实现航天梦奠定最强基础。
4.4工业自动化装置
光电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在工业上常用于非接触测量物位、距离和条码等信息,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光电传感器,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相关应用行业的系列产品如下:
1)光电式烟雾报警器。没有烟雾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直线传播,光电三极管没有接收信号,没有输出;有烟雾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被烟雾颗粒折射,使三极管接受到光线,有信号输出,发出报警。如今频遭吐槽的雾霾天气说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而光电式烟雾报警器则可通过光在烟道里传输过程的变化检测到烟道中的烟尘浊度;2)点钞机的计数传感器。具有结构微型化、操作简便化、使用耐用型等特点的点钞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频繁,其不光在金融机构中被大量使用,也逐渐成为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必备的办公用品,成就其的正是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精确度高的光电传感器。点钞机的技术传感器采用两组由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接收红外光的光敏三极管组成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没有钞票时,接收管受光照导通而输出为0;有钞票时,接收管光通量不足而输出为1且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经检测电路输入至负责计数和显示的单片机。只有不断提升光电传感器的性能,才能满足商业经济和财务自动化日新月异变化而产生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斌.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节能控制系统.测控技术,2013(4).
[2]赵娟妮.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在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3(7).
[3]魏宏飞,赵慧.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3(6).
10.浅谈工业4.0与传感器技术论文 篇十
工业4.0战略告诉我们,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将会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本文通过对工业4.0的简介阐述了传感器技术在工业4.0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路化分布式成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真正工业4.0的实现,以目前的软件和硬件水平无法到达,但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实施工业4.0的基础。如何利用好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工业升级,如何节约成本,减少人为误差,提高质量和工业化水平更是当前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而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就是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智能化、网络化、模拟化是对检测传感器新的要求。
一:传感器的研制和创新是影响工业4.0的重要因素之一
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产生都是来自仪表仪器或直接来自于各种传感器。智能制造,智能生产没有计量检测便无从谈起。根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和发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生发展路线图规划,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包括:新型传感器技术,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等。二是八项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
包括: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精密仪器,工业机器人与专业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液气密元件及系统。从以上两个发展重点不难看出,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项目,而其他重点项目的研究都离不开计量测试的使用、计量测试精度和能力的保障,传感器和传感器技术是计量测试的一种表现形式,传感器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将成为工业4.0革命关键中的关键。
二:传感器是智能工厂的生产基础设施
智能的生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智能机器、工业机器人,各种传感器以及它们通过网络组合在一起的智能工厂。在未来的智能工厂,每个生产环节都清晰可见,整个车间有序高效地运转。“工业4.0”中,自动化设备在原有的控制功能基础上,附加一定的新功能,就可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性、可追踪性与节能性等智能化要求。
为设备添加新功能是指通过为生产线配置传感器,让设备具有感知能力,将所检测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决策进一步使自动化设备具有自律管理的智能功能,从而实现设备智能化。
未来的智能工厂还会部署大量的传感设备,并组成传感网络。传感设备的作用在于识别物料和产品,生产线工艺监测、安防、计数、监测环境参数,监控能源消耗等。这些传感器通过网络组织在一起,并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为生产过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现在很多企业为了安全生产及安保需要,会部署视频监控设备,实现生产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弥补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不足。最新发展的智能监控系统,不仅仅是对现场的监控,还能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这些都需要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上传数据。
通过对动态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报警或提供有用的信息,有效的协助管理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随着先进的检测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全密闭真空投料,红外技术控制过程质量在线澄明度检测仪等在生产中的应用,或许会导致药品生产离线检测被禁止(即目前的产品检验方式),一切检验工作均在生产过程中完成。
利用PAT(过程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实时且连续的质量信息这一特点,从而将药品“批量生产”转变为“连续化生产”过程,即在生产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质量检测,而不必进行最终质量检查就可在产品生产出来后马上放行到市场上去,实施连续化生产的方式后,生产成本会下降50(人工下降75%,所需的生产空间下降70%,物流转移下降65%,废料处理下降60%,水电汽下降65%,产品检验费用下降30%,运营成本下降30%)。
在可以预知的将来,采用“连续化生产”方式的药企可以采用足够多的原材料并集中生产出大量药品满足市场需求,其优势在于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实现更高的生产率并确保药品的高质量。这将对现有生产普药的制药企业的生存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工业4.0给计量测试及传感器技术带来的思考
“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智能生产为核心,以互联为手段,以计量测试为重要的核心技术。这对计量测试技术的挑战是全面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对计量测试发展进行思考。
1、应从更高准确性,可靠性,一致性上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计量检测能力,计量测试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
2、应从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来思考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问题以及对传感器的量值传递和溯源问题。
3、应从嵌入式软件全方位应用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来思考计量相关软件的检定、校准或检测问题。
4、应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来思考计量人才的培养问题。
5、应从计量检定、校准的扁平化来思考计量技术机构的设置及发展方向问题。
6、应从工程控制系统的角度来思考计量的行政管理问题。
四:结论
11.多传感器融合组合导航技术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多传感器 组合导航 民用飞机
中图分类号:TP274.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021-01
近年来,随着GPS、格洛纳斯、伽利略和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日益完善,以飞行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民用飞机机载导航设备对GNSS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特别是CAAC近年发布的PBN实施路线图要求机载导航系统逐步向RNP技术全面过渡。然而作为PBN导航技术核心定位源的GNSS有着一系列先天不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满足不了PBN对导航精度和连续性的较高要求,因此民用飞机必须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导航技术,提高瞬时定位精度以及GNSS不可用的情况下的导航能力。
1 多传感器组合导航技术
作为民用飞机机载航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载导航设备为飞机提供全天候实时的高精度位置定位、飞行导引和完好性监控,其组成包括飞行管理系统(FM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基准系统(IRS)、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测距器(DME)等设备。[1]
导航系统的核心是飞行管理系统,它是一台具备各种复杂导航算法的高性能计算机,将其他导航设备发送的导航数据经过组合导航算法综合处理后得出飞机精确位置,并依据飞行员编制的飞行计划给出指引指令,引导飞机沿着既定航线飞行,取代了传统领航员的作用,大量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因此,作为计算性能最强和接收信息最全的FMS理所当然是多傳感器组合导航技术的实施主体。[2]
以GPS为主的GNSS是一种覆盖全球的无源定位系统,通过接收机接收来自至少4颗卫星发出的时钟信号和星历,计算传播延时实现高精度自主实时定位,不依赖地面导航设施,在偏远地区和洋面飞行时具有突出优点,但也会受到可用卫星个数、卫星几何分布、空间射线干扰和地面地形遮蔽等因素影响,难以独自满足PBN对导航信号连续性的高要求。[3]
VOR/DME是传统的路基导航设施,通过接收地面台站发出的甚高频无线电信号结算成相对台站的方位和距离信息,结合已知的台站位置实现定位,性能可靠、便于使用,但是具有技术水平落后、导航精度不高和无法覆盖偏远山区和洋面的缺陷。
在所有的导航子系统中,惯性系统能提供的信息最全,且自主性、连续性、短期稳定性好,因此在整个区域或航路导航中始终以惯性导航系统作为基本导航手段,其它导航子系统(特别是GNSS)作为辅助手段以改善惯性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保证导航性能符合所需导航性能要求。
导航系统的组合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
(1)回路反馈法。即采用经典的反馈控制方法,抑制系统误差,并使子系统间性能互补。
(2)最优估计法。即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最优估计法(卡尔曼滤波算法),从概率统计最优的角度估计出系统误差并消除之。
由于各子系统的误差源和量测中引入的误差都是随机的,所以第二种方法远优于第一种方法,卡尔曼滤波器也成为组合导航系统中最常用的算法。[4]
由于GNSS定位的高精度和实时性,采用IRS/GNSS为主用组合导航算法,可分别基于输出校正、位置组合和伪距组合的卡尔曼滤波模式。具体是用惯导和GPS输出的位置之差作为量测值,经卡尔曼滤波器估计惯导系统的各项误差,然后对惯导系统进行校正。伪距组合是一种复杂、紧密的信息综合。惯导输出位置结合GPS可见卫星位置,可以求出相应的计算距离,然后将之与GPS测量得到的距离之差作为量测值,通过卡尔曼滤波器估计惯导系统和GPS的误差量,然后进行反馈校正。在各IRS内部进行闭环修正,IRS系统的速度和姿态误差趋于收敛,即组合导航可以准确估计IRS的速度和姿态误差。在IRS/GPS组合导航状态,不使用气压高度进行高度阻尼,对GPS位置噪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在GNSS不可用的情况下(接收机故障或不满足信号接收要求),可采用IRS/无线电组合导航,包含IRS/DME/DME和IRS/VOR/DME这2种组合方式。IRS/无线电组合在飞行管理控制系统中进行,仅进行开环校正,目的在于对无线电推算的位置噪声进行抑制,经过对当前组合系统的性能评估,如当前状态位置精度明显优于即将引入的校准系统精度,则将延迟其进入组合状态的时间。
由于DME/DME定位精度由于VOR/DME,因此当DME台站信号良好且数量大于2时,可优先采用IRS/DME/DME组合导航,此方法基于双斜距组合方式,将DME斜距的测量误差看作由偏置误差和测量噪声误差构成,偏置误差与被测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用刻度因子误差来描述。在构造量测前还需进行交会角判断。利用两套DME系统来确定飞机位置的定位误差却因飞机与两个地面台相对位置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当交会角为90°时,测距误差造成的定位误差区最小,为正方形;交会角大于90°,定位误差区域增大为菱形;若交会角接近180°,则定位误差最大。因此,在交会角在30°~150°时可采用此方法。
IRS/VOR/DME组合处理方式采用斜距/方位角组合,允许VOR和DME不在同一位置,尽管多数情况下VOR/DME地面台站是布置在同一位置的。将VOR、DME的方位和斜距测量误差看作由偏置误差和测量噪声误差构成,而DME的偏置误差与被测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用刻度因子误差来描述。[4]
2 结语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未来对PBN技术导航精度和连续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民用飞机采用多传感器组合导航技术将成为主流,本文提出一种在FMS内部按照设备可用状态优先级实现IRS/GNSS、IRS/DME/DME、IRS/VOR/DME组合导航技术方法,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导航精度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钦庆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
[2]Lan Moir,Allan Seabridge. Civil Avionics Systems[M].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ublishing Limited,2006.
[3]Cary R.Spitzer.The Avionics Handbook[M].CRC Press LLC, 2001.
【传感器技术论文】推荐阅读:
东南大学传感器技术全06-27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述07-07
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探讨论文08-16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设计(论文)-温度传感器检测与维修-精品09-06
生物传感器06-28
汽车传感器行业分析07-09
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08-23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答案09-07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概述10-15
无线网络传感器的研究10-31